浅谈石化行业节能减排

2024-05-23

浅谈石化行业节能减排(通用6篇)

篇1:浅谈石化行业节能减排

2017-2021年中国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 前言

行业研究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

行业研究是对一个行业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行业演变趋势、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进入退出壁垒、上下游关系等。

一般来说,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研究行业的生存背景、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生命周期、该行业在整体宏观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各自的发展演变方向与成长背景;

二是研究各个行业市场内的特征、竞争态势、市场进入与退出的难度以及市场的成长性;

三是研究各个行业在不同条件下及成长阶段中的竞争策略和市场行为模式,给企业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常规行业研究报告对于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是,身为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平时工作的忙碌没有时间来对整个行业脉络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一份研究报告会对整个市场的脉络更为清晰,从而保证重大市场决策的正确性;

第二是如果您希望进入这个行业投资,阅读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是您系统快速了解一个行业最快最好的方法,让您更加丰富翔实的掌握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趋势以及相关信息数据,使得您的投资决策更为科学,避免投资失误造成的巨大损失。

因此,行业研究的意义不在于教导如何进行具体的营销操作,而在于为企业提供若干方向性的思路和选择依据,从而避免发生“方向性”的错误。

▄报告信息

• • • • 【出版日期】2016年7月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文章来源】http:/// ▄ 报告目录

第一章 2014-2016年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的宏观环境分析

第一节、经济环境

一、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二、工业经济增长情况

三、经济转型升级形势

四、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第二节、社会环境

一、居民环保意识普遍提高

二、城镇化扩张加剧环境问题

三、节能环保需要持续强化

四、低碳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

五、节能减排全民实施方案启动

第三节、自然环境

一、中国环境质量现状

二、废气废水排放情况

三、工业污染状况分析

四、工业节能减排形势

第四节、能源环境

一、中国能源供需状况分析

二、中国能源消耗增速下降

三、中国能源安全隐忧分析

四、中国能源发展政策解析

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第二章 2014-2016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第一节、石油化工行业的基本概述

一、石油化学工业的定义

二、石化行业产业链分析

三、石油化工业的发展起源

四、石化工业发展的资源基础阐述

第二节、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综述

一、石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二、中国石化工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

三、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自主创新实力渐增

第三节、2014-2016年中国石化行业发展现况

一、行业供需状况

二、行业运行特征

三、行业盈利状况

四、市场行情分析

第四节、石油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我国石化行业快速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分析

三、石化装备缺失成我国石化行业发展的关键难题

四、中国石化工业市场体系存在不足

第五节、促进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对策

一、我国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

二、新经济形势下石化行业发展的要求

三、应对能源挑战石化产业应积极开拓生存空间

四、推动石化行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分析 第三章 2014-2016年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发展现状

第一节、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一、我国化工行业能耗水平与国外存在颇大差距

二、节能减排是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

三、节能减排助推石油化工行业高速健康发展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进展

一、中国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发展概述

二、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推进状况

三、我国积极推进石化产业节能减排

四、国家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助石化行业快速发展

第三节、石化行业CO2减排状况与途径探讨

一、CO2排放量激增带来的严重后果

二、全球CO2排放现况及控制进程

三、我国石化工业限制CO2排放所做的努力

四、我国石化行业减排CO2存在的阻力

五、我国石化工业减排CO2的路径与措施探析

第四节、石油化工行业应走循环经济道路

一、石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特色

二、石化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三、石化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遭遇的难题

四、石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五、我国石化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趋向

第五节、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一、石化行业节能减排面临的主要难题

二、石化行业节能减排仍存在较大压力

三、石油化工业节能减排考核体系亟待完善

四、石油化工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缺陷

第六节、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发展对策分析

一、强化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

二、促进石油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的措施手段

三、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途径透析

四、石化工业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第四章 2014-2016年石化细分行业节能减排分析

第一节、炼油行业

一、炼油工业节能减排的进展与实效浅析

二、新建和改扩建炼厂能耗的相关问题解析

三、新建、改扩建炼厂节能减排的路径探析

四、进一步提升炼油厂能效的措施

第二节、氮肥行业

一、氮肥行业的污染治理与技术创新取得较大进步

二、我国大力推广氮肥行业节能减排

三、典型氮肥企业的节能减排成果分析

四、氮肥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五、氮肥行业节能减排的措施建议

第三节、电石、氯碱行业

一、电石行业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二、政策激发电石行业加速实行节能减排

三、氯碱行业从三方面着手推进节能减排

四、氯碱行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综述

五、氯碱工业节能减排的主要政策导向

第四节、硫酸工业

一、硫酸工业“三废”排放情况

二、硫酸生产中的能耗状况分析

三、硫酸工业的重点节能措施介绍

四、硫酸工业的重点减排措施简述

五、推进硫酸工业节能减排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节、其他

一、染料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二、新型制碱技术提升纯碱行业能效利用水平

三、节能新工艺促黄磷行业健康发展

四、铬盐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状况及成效分析 第五章 2014-2016年石化行业的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第一节、工业废气与固废

一、石油化工行业的废气污染源透析

二、石化行业废物治理任务艰巨

三、我国化工固废走上循环利用轨道

四、石油化工行业固废的处理与利用措施

第二节、废水治理与节水利用

一、化工行业废水的来源与特点解析

二、石油化工废水的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三、石油化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技术发展近况

四、化工行业节约用水的基本途径分析

五、促进化工行业节水减排的相关建议

第三节、废旧橡胶的回收利用

一、我国橡胶供需失衡需走循环利用道路

二、废旧轮胎和橡胶制品的回收利用途径探析

三、中国废橡胶产生量及利用状况

四、促进废旧橡胶有效利用的政策建议

第四节、石油化工行业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路径探讨

一、资源危机成为行业发展的严重掣肘

二、石油化工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的思路

三、石油化工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几点建议

四、石油化工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优势

五、石油化工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三大要点 第六章 2014-2016年重点地区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分析

第一节、河北省

一、河北省石化行业节能减排成效回顾

二、河北省石化行业节能减排进展状况

三、河北设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石化业节能减排

第二节、云南省

一、云南省合成氨行业节能减排状况

二、云南化工企业积极实施节能减排工程

三、调整产业结构是云南化工业节能降耗的根本

四、云南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应完善管理和服务

第三节、浙江省

一、浙江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浙江省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困难重重

三、促进浙江石化行业节能降耗的对策建议

第四节、其他地区

一、山东省奖罚并用促进化工行业节能降耗

二、湖北省石化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三、江西省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果

四、湖南省石化行业节能减排成就及未来发展目标 第七章 石化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分析

第一节、抽油机的节能降耗技术

一、抽油机运行与电气节能的理论分析

二、抽油机用节能电机的优缺点简析

三、节能电机的合理选择

四、电机节能改造的必要性与方法

五、电机节能改造的经济效益评析

第二节、变频技术在石化行业的应用分析

一、石化企业应用变频调速技术的节电效益剖析

二、油田站库中变频器的使用与节能性解析

三、变频技术在化工设备的改造应用综述

四、变频调速技术在地面驱动螺杆泵中的应用浅析

五、油田注水系统中应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效益剖析

第三节、炼油装置热联合节能的原理与推行概况

一、炼油装置的能耗控制

二、热联合的工艺原理与节能成效

三、催化柴油直付加氢精制热联合的应用效果评价

四、炼油装置间推行热联合遭遇的难题

五、炼油装置中推行热联合的相关建议

第四节、炼油厂节能降耗统计方法分析

一、炼油厂节能降耗案例介绍

二、炼油厂基本加工费用分析

三、炼油加工费计算及分析方法探索

第五节、石油集输生产中的节能减排技术途径分析

一、原油集输过程中能耗状况十分严峻

二、石油集输生产中节能减排的几种方案剖析

三、石油集输生产中推行节能减排的建议

第六节、氮肥行业节能减排的技术手段分析

一、主要关键技术介绍

二、全厂性节能技术措施

三、各工段节能技术措施

四、新节能技术的应用

第七节、信息技术是推动石化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在石化企业的推广

二、ERP系统对石化企业节能减排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三、MES能有效促进石化行业的节能减排

四、石化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节能降耗的案例分析 第八章 2014-2016年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的融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绿色信贷”内涵及发展解读

一、中国绿色信贷的产生背景

二、中国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三、发展绿色信贷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意义重大

四、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建设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石化行业绿色信贷的发展情况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发放规模

二、我国中小石化企业期待绿色信贷

三、鹰鹏化工低碳项目成功获得中行绿色贷款

第三节、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资金来源及建议

一、国家财政对节能减排的投入状况

二、国家鼓励工业节能减排项目向市场融资

三、中国节能减排领域的资本困境分析

第九章 2014-2016年石化行业节能减排与清洁发展机制

第一节、清洁发展机制(CDM)基本概述

一、CDM的概念

二、CDM的参与方

三、CDM的潜在项目

四、CDM的融资原则

五、CDM项目识别和表述

六、CDM项目的评估与批准

七、CDM项目的运行周期

八、CDM项目的风险

第二节、2014-2016年节能领域CDM项目的开发

一、中国CDM项目发展综况

二、中国CDM仍处于碳交易产业链末端地位

三、政策东风助力我国CDM项目发展

四、促进中国CDM项目发展的对策建议

五、中国CDM项目开发潜力巨大

第三节、CDM项目在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一、石化行业CDM项目开发潜力广阔

二、减税政策为化工行业CDM项目带来巨额利润

三、氟化工行业CDM项目发展现状

四、氯碱行业参与CDM项目面临的障碍

第四节、石油化工园区CDM项目开发的相关概述

一、石油化工园区建设现况

二、石油化工园区CDM项目发展领域探讨

三、石油化工园区CDM项目发展的可行模式剖析

四、CDM项目发展面临广阔空间

第五节、石化企业CDM项目的开发

一、中海油CDM项目二、三爱富CDM项目

三、晋开化工CDM项目

四、塔里木油田CDM项目

五、中平能化CDM项目

六、天脊集团CDM项目

第十章 2014-2016年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分析

第一节、中石化

一、公司简介

二、中石化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概况

三、中石化节能减排目标解析

第二节、中石油

一、公司简介

二、中石油节能减排进展成效

三、中石油炼化业务节能减排实施路径

四、中石油节能减排工作重点与方向

第三节、辽阳石化

一、公司简介

二、辽阳石化节能减排实施成效

三、辽阳石化以两化为突破点促进节能减排

第四节、大庆石化

一、公司简介

二、大庆石化节能减排工作进展现状

三、大庆石化创新技术工艺打造高效节能体系

四、大庆石化低成本技改项目收获显著节能效果

第五节、巴陵石化

一、公司简介

二、巴陵石化节能降耗的成果简述

三、巴陵石化超额完成节能降耗指标

四、巴陵石化化肥部节能减排现状

第六节、山东恒通化工

一、公司简介

二、恒通化工加强节能技术改造

三、恒通化工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第七节、云南云天化

一、公司简介

二、云天化顺利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三、云天化积极巩固节能网络加强企业管理

四、云天化未来节能减排的战略思路解析

第八节、其他企业

一、上海石化节能减排成效突出

二、天津石化研发应用新技术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三、洛阳石化节能减排成果喜人

四、吉林石化乙烯厂圆满完成节能降耗工作

五、淮河化工节能减排的实施路径及未来目标

第十一章 2014-2016年中国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政策监管

第一节、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扶持政策汇总

一、财政投入

二、税收政策

三、价格政策

四、金融政策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发布实施动态

一、2014年我国发布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办法

二、2014年新版《环境保护法》出台问世

三、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四、2014-2015年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

五、2016年《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出台

第三节、石化行业的准入条件与能耗标准

一、电石行业准入条件

二、黄磷行业准入条件

三、焦化行业准入条件

四、电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四、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六、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第四节、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相关法律政策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五、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 第十二章 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的前景趋势分析

第一节、石化行业未来形势展望

一、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整体前景预测

二、中国石化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三、未来中国石化行业重点领域发展趋势分析

四、未来各省市石化产业发展布局及目标

第二节、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前景展望

一、2013-2017年石化行业节能减排任务及目标

二、节能减排主旋律下石化行业面临的机遇

三、利好政策将助石化节能减排大飞跃

▄ 图表目录

图表:2015-2016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2015-2016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2015-2016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中国低碳城市分布图 图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特色 图表:2015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图表:2015年重点湖库水质类别 图表:2015年重点湖库营养状态指数 图表:2015年重点大型淡水湖泊水质状况 图表:2015年大型水库水质评价结果

图表:2015年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分级城市比例 图表:2015年二氧化硫浓度分级城市比例 图表:2015年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级别比例 图表:2013-2014年重点城市污染物浓度年际比较 图表:2015年全国酸雨发生频率分段统计 图表:2015年全国降水PH年均值统计

图表:2015年全国降水PH年均值等值线图 图表:2015年全国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状况 图表: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 图表:我国废水废气排放及治理情况 图表:石化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图表:国内外化工行业几大高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 图表:国内外化工行业几大高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比较 图表:石化产业链及其延伸产业 图表:中国石化的能耗状况

图表:部分炼厂主要装置设计能耗与定额 图表:石化工业废气主要污染物分类表 图表:化工企业循环水系统的一般构成 图表:不同浓缩倍数下的补充水量、排污量情况 图表:循环水分级串联补水技术工艺流程 图表:空气冷却与水冷却技术经济对比

图表:某滨海炼油厂加氢精制汽轮机凝汽设备空冷和水冷流程消耗对比 图表:蒸汽冷凝液回收系统(回收冷凝液16.38t/h)的能耗 图表:中国橡胶消耗量及再生胶利用率明细表 图表:橡胶循环生产方式 图表:能源化工协调发展示意图 图表:河北省石油化工行业能耗情况 图表:河北省石油化工行业主要产品能耗情况 图表:云南省合成氨生产企业能源消耗情况 图表:常规机净扭矩与偏置机净扭矩的比较

图表:电机启动原理示意图 图表:永磁电机(300V)价格表 图表:实施双绕组节能改造价格表 图表:离心泵的基本管路流程图

图表:应用变频调速后机泵电流、电压对比 图表:机泵运转特性

图表:两种工艺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表:变频系统电气简图 图表:调速泵的性能曲线 图表:安装变频器后的电路结构图 图表:蜡油付二催化工艺流程 图表:减渣直供溶脱工艺流程图 图表:某炼油厂综合能耗情况 图表:某炼油厂加工费用统计

图表:某炼油厂自产及外购能源消耗情况表 图表:某炼油厂调整后的能耗费用统计 图表:热电结合热平衡能流图 图表:CDM项目的运行流程图 图表:石油化工园区的CDM实施路径

图表:石化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 图表:新建、在建和现有黄磷装置必须满足的经济技术指标

图表:焦化生产企业应达到《焦炭单位产品能耗》标准(GB 21342-2008)和指标

图表:现有电石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图表:新建的电石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 图表:电石生产装置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图表:现有黄磷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图表:新建黄磷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 图表:黄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 图表:现有烧碱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图表:新建烧碱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 图表:烧碱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

▄公司简介

中宏经略是一家专业的产业经济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成立多年来,我们一直聚焦在“产业研究”领域,是一家既有深厚的产业研究背景,又只专注于产业咨询的专业公司。我们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提供产业研究、产业规划、投资分析、项目可行性评估、商业计划书、市场调研、IPO咨询、商业数据等咨询类产品与服务,累计服务过近100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并成为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长期的信息咨询产品供应商。

公司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嵌入式软件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

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经过中宏经略咨询团队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采集、研究、加工、编辑、咨询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工业领域各行业信息咨询及市场研究、用户调查、数据采集等多项服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专项定制课题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机械、汽车、纺织、化工、轻工、冶金、建筑、建材、电力、医药等几十个行业。

我们的优势

强大的数据资源:中宏经略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建成了独具特色和覆盖全面的产业监测体系。经十年构建完成完整的产业经济数据库系统(含30类大行业,1000多类子行业,5000多细分产品),我们的优势来自于持续多年对细分产业市场的监测与跟踪以及全面的实地调研能力。

行业覆盖范围广:入选行业普遍具有市场前景好、行业竞争激烈和企业重组频繁等特征。我们在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还对其中重要的细分行业或产品进行单独分析。其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任何同类产品难以企及的。

内容全面、数据直观:报告以本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深入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有多位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

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有创造力和建设意义的对策建议: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行业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最新目录推荐

1、智慧能源系列

《2017-2021年中国智慧能源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微电网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小水电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氢能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波浪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潮汐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互联网+”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3、智能制造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4.0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4、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电视媒体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5、智能汽车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

6、大健康产业系列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6-2020年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6-2020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7、房地产转型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房地产+众创空间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医疗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告》

8、城市规划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前景调查及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深度调研及开发战略分析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9、现代服务业系列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民营医院运营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体育服务行业深度调查与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会展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整形美容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篇2:浅谈石化行业节能减排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召开2013年节能减排工作视频

作者: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第08期

[石化新闻网] 4月1日,中国石化2013年节能减排工作视频会在总部召开。会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既是企业形象软实力,又是转型发展新优势”理念,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扩大节能服务产业规模,实现碳资产的价值。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章建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2012年,全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超额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实现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2.55%,相当于节约228万吨标 煤,减排560万吨二氧化碳。大规模的技改项目和先进的低碳技术为节能减排提供了有力支撑,地热等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利用进一步优化了产业和能源结构,节能 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

章建华在讲话中说,中国石化要打造世界一流,就必须在节能、环保、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等领域创新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和道德的制高点。他指出,目前 节能减排工作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国家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与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呈增长势头之间的矛盾,将制约公司发展,必须努力解决。

章建华强调,节能减排工作应加强组织建设,以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为中心,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加强资金投入管理,依靠科技创新和推广,实现节能减排综合效益;加强创新工作,开展合同能源和碳资产管理,开创绿色低碳工作新局面。

会议部署了2013年节能减排工作:一是做好绿色低碳工作总体安排和部署,二是进一步夯实节能减排管理基础,三是抓好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和关键环 节,四是抓好国家节能减排各项相关要求的落实,五是大力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工作,六是抓好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七是抓好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八是做好国 内碳交易试点的准备和参与工作。

篇3:浅谈石化行业节能减排

中国石化联合会近日在京发布2013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耗能产品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名单和指标, 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形势依然严峻。“十二五”时期前三年, 全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积下降5.5%。其中, 石化下降4.5%, 化学工业下降11.4%, 距离“十二五”时期18%和20%的节能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行业节能已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

本次发布会公布了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氨、甲醇、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纯碱、轮胎、炭黑、黄磷、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硫酸、钛白粉、氧化铁系颜料16个子行业的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名单和指标。据测算, 如果这16个行业企业平均能效水平达到2013年度能效领跑者水平, 则可以实现每年355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占2013年全行业能耗总量的7.1%。

石化行业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面临很大挑战。一是能耗总量继续增长。2013年, 全行业综合能耗首次突破5亿吨标准煤, 同比增长6.1%;二是节能减排任务完成进程缓慢;三是重点产品能耗水平反弹;四是单位节能投资增大。

篇4:浅谈石化行业节能减排

关键词: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 电力 能源消费 可持续发展

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诸多因素中,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是最主要原因。在温室气体引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效应中,CO2的作用高达77%。因此,减少CO2 的排放对于控制温室效应、减缓全球变暖至关重要 。

中国政府在2010年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首次宣布温室气体减排清晰量化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CO2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45%。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当前CO2 的排放主要来自于能源部门,而火电行业是总排放量的主体。因此,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电力行业势必将成为CO2 减排的主力军。中国有选择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实现我国电力行业的低碳化发展,是我国电力行业所面临的时代议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8 年统计公报显示,2008 年全国6000 kW 及以下电厂发电消耗原煤13.4亿t,火电耗煤量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53%。因此燃煤锅炉排放废气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1、火电行业节能减排的措施

1. 1通过“上大压小”政策,实现结构减排逐步淘汰小火电机组,分期分批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各类生产设备和落后工艺作为减排的基础保障。通过淘汰小火电机组,可以提高煤炭利用率和热效率,使发电耗煤系数大大降低。力求用最少的煤生產出最多的电是我们的发展目标。

通过“上大压小”政策可以达到一定的节能减排效果,但随着火电装机总量的增加,煤炭用量也在增加,无法从根本上实现碳减排的任务。

1. 2提高电力工业的烟气脱硫,实现工程减排提高电力工业的烟气脱硫,提高现役燃煤机组脱硫排放的比例,对新建项目要求全部上脱硫装置,实现工程减排。

1. 3扩大清洁能源的比例,减少煤炭消耗总量。电力企业在“上大压小”、工程减排的同时,积极研究开发清洁能源发电技术,扩大核电和水电在总能源中的比例,积极推进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能等能源利用技术,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实现管理减排。

2 、使用清洁能源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

由上述可知,目前的“节能减排”对策已经有效减少了SO2 的排放“, 上大压小”和SO2 工程减排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SO2 减排的压力。随着GDP的增加,我国一次能源消耗的煤炭总量依然会增加,还解决不了NOx 和CO2 的减排问题,使火电能源利用的环境成本大大提高。

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正面临变革,低碳经济成为未来各国发展的共同选择,新能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我国各种形式的新能源也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预计到2020 年,水电、核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合计将达到430GW(其中水电300GW、核电40GW) ,占当时总发电装机容量的36%,尽快加大清洁能源占电力能源的比例。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严格控制能源消耗的煤炭总量,才能在减排SO2 的同时,减排NOx 和CO2 。

2. 1 核电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核电成为低碳能源供应的支柱。发展核电可改善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也是电力工业减排污染物的有效途径和减缓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我国核电发展势头强劲。2008 年底,我国已建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3个核电基地。

2. 2风电产业进入大发展期在全球能源趋紧和节能减排双重压力下,风力发电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绿色能源之一。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目前全球排名第四,以目前发展势头来看,未来3~5 年,将有望达到世界第一。与太阳能相比,风力发电更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发展风电产业符合国际能源发展大趋势。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尚有诸多瓶颈:风电零部件,特别是轴承、电控系统等受制于人,影响企业规模发展;缺乏风电设备制造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需要建立风电技术公共平台、国家级产品检测中心和质量保证控制体系。

2. 3水电产业潜力空间仍然很大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电开发具有综合效益,且是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6 ×1012 kWh/ a , 技术可利用量达2. 47 ×1012 kWh/ a ,特别是我国已完全掌握大型水电开发技术,且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保护生态的法规体系,使加快水电开发具有现实可行性。

3、低碳经济下电力技术的研究展望

为提高发电效率与环保效益,我国电力行业分阶段研究与引入各种清洁发电技术与CO2 排放技术,尤其是碳捕捉与储存技术,该计划将对低碳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清洁发展机制(CDM) 是当前发达国家实现CO2 减排义务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世界最大的CDM 项目减排国,核准减排量(CERs) 占全球的50 %,大力发展CDM 项目有利于获得大量的CO2 减排额度,并实现低碳技术与资金的引进。

4、结语

篇5:石油与化工行业节能减排

内容摘要:节能减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迫切要求。在石油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石油工程专业课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可通过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科研工作结合等方式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

关键词: 专业课;石油工程;节能减排意识

“节能减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

求,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迫切要求。石油与天然气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高能耗和容易产生污染的产业。目前全行业的节能减排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首先,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能源年消费量大,在2006年的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石油的消费构成为20.8%,天然气的消费构成为2.8%其次,由于能源供求矛盾突出,能源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另外,由于生产设施、工艺水平等问题,我国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中比较普遍地存在天然气/伴生气排放现象。排放的天然气/伴生气中绝大部分是甲烷气体,而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强效的温室气体。因此,在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中,节能减排工作尤显重要。要实现节能减排,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培养石油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应责无旁贷,承担起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重任。

一、培养“节能减排”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节能减排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有关资料显示,如果以世界人均

水平为基本单位计算,我国资源除煤炭占58.6%以外,其他重要矿产资源都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50%,其中石油与天然气的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7.05%。中国地质科学院曾发表报告称,除了煤炭之外,20年内,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累计需求总量至少是目前储量的2~5倍。报告说,中国的主要油田都已接近生产结束期,到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5亿吨原油和1 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分别占国内消费量的70%和50%。由此可以看出,只有节能才能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国际上要求我国节能减排的压力增加。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05年我国原油日均需求量约为665万桶,占全球日均需求量的近8%。从2005年上半年到2006年上半年,我国石油需求增量约占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的80%,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石油市场供求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为33%,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因此,我国节能的压力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特别是,我国还是世界上能源浪费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各个国家目前在很多领域(如石油与天然气、建筑、电力、农业、林业、垃圾处理 等)正采取相应对策和技术来减排温室气体。所以,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这就要求石油工作者应该具备“节能减排”意识,也只有这样,节能减排技术才能得以顺利实施。作为石油教育工作者,通过石油工程专业课教学所培养的学生是具有一定石油工程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是石油与天然气行业未来的技术骨干,甚至是若干年后的决策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将来的工作,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石油工程专业课教学中教师除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节能80减排”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节能减排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尽可能地应用节能型、环保型设备,大胆探索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新方法、新工艺,这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环境质量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此外,在石油工程专业课教学中,注重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自觉收集和研究有关节能减排工艺等方面的技术资料。这不仅会使学生查阅科技文献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上台的胆量得到提高,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一种体现,同时也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参考。所以,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具有不可低估的多种价值。

二、培养“节能减排”意识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在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中大力推广使用节能型技术和设备,减少油气的跑、冒、滴、漏现象已深入人心。这将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节能减排意识的教育培养。结合讲授“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海上油气开采与集输”、“有杆抽油系统”等专业课程,在教学和科研中可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专业课教学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充实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油气田现场应用情况,把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新产品、新工艺等及时补充到教学体系中。比如,在讲解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过程中, 专业石油论文网 从抽油机井系统的能耗分析入手,寻找潜在的节能点,同时将一些新的抽油机(如双驴头、偏轮、双六连杆、摆杆机)、电机、蓄能器等技术引入课堂,探讨节能的方法和措施;在讲解油气处理与输送过程中,将国内外先进的高效脱水技术、管线泄漏检测技术、油气增输技术、潜在的甲烷排放源以及减少甲烷排放的技术等内容介绍给学生;在油气井生产和作业环节中,讨论潜在的甲烷排放源,分析采用伴生气回收技术、绿色完井技术、带压管线修复技术等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等。并对涉及的各种主要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教学内容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

(二)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探寻式教学方式的实践,让学生走上讲台。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中潜在泄漏源分布的问题、重视设备工作性能对能耗影响的分析以及甲烷减排对环境和经济影响的分析等,及时引导学生查阅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积极寻找替代技术,评价新方法的可行性,开发学生节能思维,创新节能技术,并让学生走上讲台,以报告的形式汇报自己的研 究结果。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节能减排的意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站在讲台上体验到当老师的感觉,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高,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

教师的一些科研课题,如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技术研究与应用、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中甲烷减排的可行性研究等均与节能减排技术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科研取得的成果和心得,结合实际案例介绍给学生,同时利用毕业论文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这不仅能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理论联系实际,更能加深学生对节能减排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更加有利于牢固树立节能减排意识。

三、培养“节能减排”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需求和消耗的速度逐渐增加,严重影响着国际

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国家的能源安全,加上国家对生态环保的高度重视,在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中推行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作为培养石油与天 然气工程专业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义不容辞。虽然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注重了对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但这种意识的培养绝不是一门课程或某几个人就能做到的,需要贯穿于专业课教学的始终,需要行业大环境节能减排技术的大力推广,因而任重道远。在今后的专业课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一如既往地注重对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并利用多种形式(如学生深入现场调研、邀请国内外现场专家开展有关“节能减排”的科技讲座等)培养这种意识,使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在生产实践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自觉探索经济合理的“节能减排”方案,为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成章:《天然气的利用与中国的节能减排》

[2] 孙伟善:《关于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

[3] 王克群:《节能减排的意义及对策》

篇6: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方向及措施

作者:节能减排课题组 单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报告访问次数:1086

次 发布时间:08-12-24

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现状

目前,钢铁工业的发展已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从长远来看,资源环境问题已是影响钢铁工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转变增长方式,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能源的有效利用促进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钢铁工业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进展情况如下

1.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各项节能措施的实施,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环境污染局部得到控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07年大中型钢铁企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756368吨,比2006年下降0.5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59965吨,比2006年下降8.76%;工业粉尘排放总量382275吨,比2006年下降2.79%。烟尘排放总量156648吨,比2006年上升3.02%。

2.能耗指标进一步好转

2000-2007年我国钢产量和吨钢综合能耗变化情况见表1。

虽然由于电力折算系数的改变,2005年以后的吨钢综合能耗数据出现了断层,但从总的趋势上可以看出,是在不断下降的。

2000-2007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工序能耗变化情况见表2。

2005-2007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各工序能耗有不同程度下降,烧结工序、炼铁工序、焦化工序、转炉工序分别下降了14.84%、6.56%、14.40%和83.41%。

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6.9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07年的5.8吨标准煤/万元,今年能耗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5%左右,总体呈逐年递减趋势。

目前,宝钢、鞍钢、武钢、马钢、太钢等大型钢厂的综合装备、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炉利用系数、入炉焦比、高炉喷煤比、转炉炉衬平均寿命、连铸比、轧钢综合成材率等技术指标都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宝钢股份2006年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04%,万元产值能耗达到1.19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1.85%,节能量达到33.3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硫、烟粉尘和化学需氧量(COD)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12.38%,17.87%,36.76%。2007年万元产值能耗降低到1.07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0.08%,节能29.7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硫、烟粉尘和化学需氧量(COD)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比2006年下降13.74%、9.26%、36.67%。

3.装备大型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国钢铁企业之间规模、装备、能耗水平差距较大,大企业的装备、能耗水平相对小企业要高,环保设施配备较完善。

“十一五”以来,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工艺装备大型化、现代化步伐加快,推进了节能减排,加大了节能力度,已取得了一定成效。2007年底2000m3以上高炉63座,生产能力达到13750万吨,较2005年增加17座,生产能力增加了3600万吨,增长35%;100吨以上转炉98座,生产能力增加到13465万吨,较2005年增加8座,生产能力增加1000万吨,增长8%。

装备的大型化和现代化使得主要耗能设备的能耗显著降低,排放减少,钢铁工业总体节能减排指标得到了改善。

4.重点节能技术普及率不断提高

干熄焦(CDQ)。截至2008年5月底,完全采用我国自主创新技术并建成投产的75t/h-160t/h干法熄焦装置共59套,与2005年相比增加39套,加上国产化前已投产的17套,共计71套。当前正在设计施工的有56套,进行可行性研究的9套,共计124套,总计干熄焦能力10957万吨,占我国焦炭生产能力三分之一,钢铁企业内焦化厂干熄焦率由2005年不足30%提高到目前45%以上。

TRT。到2007年底,49座2000m3以上高炉装备了TRT。目前采用全干法除尘的大型高炉已有莱钢、包钢、鞍钢等多家企业,首钢曹妃甸5500m3大型高炉也设计采用干法除尘系统。

转炉干式除尘。2007年继宝钢之后已有莱钢、包钢、太钢、天钢、承钢等企业的20余座转炉实现了干法除尘。包钢投入运行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净化后的烟气含尘量可达到≤10mg/m3的先进水平,节电、节水效果显著。据包钢测算,一座210吨转炉采用干法除尘后年增加经济效益在1200万元以上。

CCPP。目前我国钢铁企业中已有10个钢厂15套CCPP发电机组投产。此外,宝钢梅山、沙钢、太钢、浦钢、武钢、首钢京唐、莱钢、潍钢、萍钢、云南双友钢铁公司也拟建或在建不同规模的CCPP。

能源管理中心(EMS)。建立能源中心的目的,一是确保生产用能的稳定供应;二是充分利用低价能源代替高价能源;三是集中管理与自动化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能源中心在宝钢自1991年投产以来,显示了其在能源管理的优越性。鞍钢、武钢、酒钢、首钢、攀钢、本钢、济钢、唐钢、太钢、华菱、邯钢等钢厂都已在建或准备建能源中心。

二、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方向

我国钢铁工业用能特点决定了节能减排的方向。2006年我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的外购能源结构主要是煤炭,占79.43%,外购电力占19.05%,天然气占0.43%,油类占1.09%。而日本钢铁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56.4%,电力占23.7%,石油占19.9%。

2007年中国转炉钢占产量的近90%。从转炉钢比看,2007年美国是41.1%,德国69.1%,日本74.2%,俄罗斯56.9%,世界平均是66.3%,而我国是89.9%,比世界平均高23.6个百分点。

电炉钢企业较高炉—转炉长流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要低。从两种钢铁生产流程在能源、排放方面的比较看,高炉—转炉流程消耗能源是670—730kgce/t,排放固态物质是0.6t/t,排放CO2等废气是2.1t/t;电炉流程则依次是340—400kgce/t,0.2t/t,0.52t/t。

借鉴日本钢铁联盟对本国钢铁企业的铁/钢比与吨钢能耗研究,按我国钢铁工业情况测算,铁钢比每提高0.1,可造成吨钢综合能耗上升约20kgce,中国比其他国家铁钢比高0.4左右,因而影响吨钢综合能耗约80kgce/t。

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重点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能源网络,建设能源管理中心

对于钢厂能量系统优化而言,能量高效利用与动态有序管理同时对运行过程物质流和能量流动态控制,从而使物质流和能量流在流程工序中“耦合”又有所分离。分别形成了物质流的“物流网络”和能量流的“能流网络”,因此,要特别重视各种能源介质利用的优化集成。

如果能够对各工序各自的能量排放(二次能源)和一次能源按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并充分利用,就可以构成钢厂内部的“能源转换网络”—“能量流网络”。再通过能源管理中心的建设,对各种能源介质合理调控,将实现钢厂能量系统优化。

2.装备的大型化

我国钢铁企业总体发展不均衡,设备规模参差不齐。大型装备与小型设备相比有以下区别:<300m3高炉的吨铁工序能耗较>1000m3高炉高出近80kgce/t,相差19%左右;入炉焦比相差200kg/t;炼钢的金属料消耗高出约7.0kg/t等。小型设备环保设施缺乏,导致粉尘、SO2等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一次能源消耗量大,且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率低:现有成熟的节能技术,如TRT、转炉煤气回收等,小型设备由于工艺落后、装备水平差,基本上无法应用,这也正是能耗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国钢铁工业设备大型化与国际水平比较见表3。

(1)高炉大小对能耗的影响

大高炉能耗比小高炉低,铁水温度比小高炉高,有利于低硅冶炼。从大气环境污染方面看,一座高炉就是一个污染点,不论高炉容积大小。高炉容积越大,座数少,大气污染就较轻。当然,片面追求大型化是不对的。高炉容积应以建厂条件、规模和品种决定,应在可能范围内减少高炉座数。高炉结构的合理化还包括技术装备的合理配置。合理的高炉结构是炼铁节能的重要物质基础。

(2)转炉大小对能耗的影响

装机容量对单位产品能耗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在排除人为管理的因素后,其总体趋势是在同样的煤气回收配备方式上,装机容量越大,其相应的单位产品能耗就越低。

(3)烧结机面积大小对能耗的影响

烧结工序能耗与烧结机的面积基本上呈反比,因此,烧结机大型化不仅是提高产量的需要,而且也是节约单位产品能源消耗的途径之一。

(4)焦炉大小对能耗的影响

大容积焦炉具有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焦炭质量好、动力消耗低、生产率高、生产环境清洁以及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在产量相同的条件下,可减少炉孔数,相应减少焦炉的占地面积,减少每天出炉次数,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6m焦炉相对于4.3m焦炉在节能上具有不小的优势,6m焦炉单位产品能耗是125.93k8ce/t焦,4.3m焦炉是167.57kgce/t焦。同时,6m焦炉与4.3m焦炉相比,污染物排放量可减少1/3以上,同时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焦炭质量(M40提高1个百分点,M1O降低0.5个百分点),降低生产成本。

3.提高二次能源利用率

我国钢厂在节能方面,已经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即80年代的单体节能及相应的系统节能,90年代的工序取代优化和流程结构优化的系统节能。进入21世纪以来,通过“三干”(干熄焦、高炉煤气干法除尘、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系统节水”、“发电”等措施,逐步进入到全面深入地充分开发钢铁制造流程的“能源转换功能”时期。

目前,钢铁工业已有不少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使得二次能源的利用率有了很大提高。在现阶段,能源转换环节节能减排的首要任务是推广、普及现有节能技术,充分发挥现有节能技术的节能潜力。同时,要积极开发新型节能技术,努力将现有技术条件下无法回收利用的二次能源运用新技术加以回收利用。

对高炉—转炉流程而言,其以铁矿、煤为源头,在加工—转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副产煤气——COG、BFG、LDG和余热余能。由此,高炉—转炉流程节能的突破口在于副产煤气、余热余能的利用。

二次能源中,各种副产煤气所占比例最大,总计达到约74.97%,其中焦炉煤气约占22.29%,高炉煤气约占43.66%,转炉煤气约占9.02%。

我国钢铁企业余热资源的回收率仅25.8%。大量低品质余热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按余热资源的品质统计:回收高温余热居多,回收率为44.4%;其次是中温余热,回收率为30.2%:低温余热回收率还不足1%。若按携带余热的物质形态统计:回收最多的是产品显热,回收率为50.4%,其次是烟气显热,回收率为14.92%:冷却水的显热回收率只有1.90%;各种渣显热的回收率更少,只有1.59%。

副产煤气的充分、合理利用是降低能源消耗的关键所在。但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焦炉煤气、高炉煤气放散率仍较高,转炉煤气回收量也比较低。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副产煤气放散和利用情况见表4。

各种余热余能资源中,焦炭显热、烧结矿显热、高炉炉顶余压和转炉煤气显热等是余热回收的重点,目前已有成熟技术,在进一步开发新技术、提高回收效率的基础上,重点应加强节能技术的推广,提高普及率。烧结、焦化废烟气等低温显热回收技术尚不成熟,高炉渣和钢渣显热利用技术有待开发,是未来钢铁工业节能技术创新的方向和突破点。

我国钢铁企业中年产粗钢5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企业节能设备相对较完善,二次能源回收水平较高,但与日本等先进产钢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小企业二次能源回收装置配备很少。即使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大型设备,二次能源回收设备的潜力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二次能源回收量决定于节能设备的选型、运行状况及管理,要从各个影响环节入手,才能最大限度提高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量。

二次能源回收环节的具体差距原因和节能潜力以及能够达到的节能目标的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2008年年底将有初步结果。

4.消纳社会废弃物

鼓励利用废弃钢、废塑料、钢铁渣、含铁尘泥、尾矿、废轮胎等大宗废弃物,建议国家和有关行业指导,将废钢和废塑料的回收、分类、处理、供应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对废塑料回收、处理在技术开发上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三、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措施

1.积极贯彻相应法规标准

“十一五”以来,国家制定了各种法律法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制止落后设备的新建。

(1)在《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中,公布了“十一五”时期应淘汰的包括钢铁工业在内的落后生产能力。

(2)制定了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作为《节约能源法》的配套标准,国家发改委组织制定了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粗钢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作为淘汰落后和新建准入的能耗限制标准。标准已于2008年6月1日颁布实施。

标准中对于原有设备的能耗标准进行了强制性限制,对于不符合能耗标准的设备予以淘汰。并规定了新建设备的能耗准入门槛,不符合能耗标准,不予批准新建。同时,标准中还设定了能耗先进值,作为企业的努力方向。

2.推动企业之间节能减排对标挖潜,提高企业节能减排动力

能效对标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生产流程或某些工艺设备能源利用效率与同类企业或那些被公认是行业先进的企业的能源资源进行对比的过程。有助于克服我国钢铁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障碍,促进能效水平的提高,支持中国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基于市场的、提高能效的机制,促进完善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实施能效对标活动,将引导广大钢铁企业科学用能、节约用能、合理用能,促进其生产方式向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转变,对于缓解能源约束矛盾、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3.提高企业能源管理,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监测制度

一些企业能源计量配备不完善、不准确,无考核和核查机制。一方面,企业对很多能源的计量特别是回收的二次能源量的计量误差很大;另一方面对应该实测的,如煤和焦炭的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很多企业没有规范地去测,致使企业的能源指标难以真实反映企业能源利用的水平。一些新上的中小钢铁企业没有能源统计报告制度,没有能源管理专业知识的人员,不做企业能源平衡,没有能源平衡表,有的甚至连能源指标的含义都不清楚。

准确的能源计量、监测是企业高效能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节能目标考核节能成果的必要工具。要严格钢铁企业计量制度,才能真实反映钢铁工业能耗水平、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等,为今后节能目标确定、节能规划的制定提供保证。

4.推广成熟技术,开发新技术

(1)干熄焦(CDQ)技术

干法熄焦技术是目前国外较广泛应用的一项节能技术,它是回收红焦显热和改善操作环境的一项先进工艺技术,其优势体现在:

减少环境污染。对规模为100万t/a焦化厂而言,采用干熄焦技术,每年可以减少8万-10万t动力煤燃烧对大气的污染,比传统的湿熄焦节水0.443t/t焦。

改善焦炭质量。大型高炉采用干熄焦焦炭可使其焦比降低2%,使高炉生产能力提高1%。采用干熄焦可以降低强粘结性的焦,肥煤配入量10%-20%,可在配煤中多用15%弱粘结性煤,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和降低焦炭成本。

干熄焦技术对炼焦工序可实现吨焦节能40千克标煤,可使吨钢能耗降低15千克标准煤。若我国焦炭生产全部采用干熄焦,则年可节约1200万吨标准煤。

干熄焦工艺中的惰性气体进行冷却所产生的蒸汽在蒸汽锅炉中进行发电时,蒸汽压力和温度的高低对干熄焦工艺的节能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高的蒸汽压力和温度可以使发电量增加10%左右。济钢6、7号焦炉150吨干熄焦工程引进了新日铁的最新技术,是国内首家采用高温高压自然循环锅炉,配备了世界最先进的焦炉节能环保工艺。

(2)煤调湿(CMC)技术

煤调湿是装炉煤水分控制工艺的简称,是将炼焦煤料在装炉前去除一部分水分,保持装炉煤水分稳定在6%左右,然后装炉炼焦。按2007年全国的焦炭生产规模推算,若在全国的焦化企业推广实施煤调湿,年可节约300万吨标准煤,年可减少焦化污水约1500万吨,CO2排放量约1600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潜在经济效益巨大。

(3)烧结低温余热回收技术

烧结余热余能约占整个流程余热资源的10%左右,余热温度在300-500℃之间,是目前我国低温余热资源应用的重点。

烧结余热发电是利用低温余热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目前应用很少,且存在一些问题,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烧结机和环冷机工况发生变化时,余热回收系统的工作参数也将随之变动,输出的蒸汽压力、温度、流量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

目前我国烧结余热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由于存在漏风率高导致废气温度降低,又要保证进入除尘器前废气温度在露点以上等原因,回收利用烧结余热较困难,因此,如何降低漏风率以提高烧结机烟气温度,以及在保证烧结废气除尘所需温度条件下,实现烧结机尾部高温段废气显热回收、烧结余热蒸汽发电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本土化,是烧结余热回收的重点。如开发此技术将烧结矿余热充分利用,则钢铁行业年可节约能源约900万吨标准煤。

(4)高炉TRT技术

TRT主要分为湿式、干式、干湿两用型。湿式TRT用于采用湿法除尘工艺中高炉煤气的能量回收。经湿法除尘后的高炉煤气一般为50℃左右,压力损失约20-35kPa,含尘量10-20mg/m3。湿法除尘后的高炉煤气压力较低,大量喷水损失了大量有用的热能,同时大大增加了煤气中的含水量,不仅降低了煤气的热值,而且对TRT等设备也不利。

高炉TRT与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相结合是对高炉余压、煤气综合利用的系统集成技术。这种技术结合一方面提高了TRT发电效率30%以上,使吨铁发电量达到了35kWh-

40kWh;另一方面实现了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减少或基本没有新水消耗和废水排放,煤气含尘量降低到5mg/m3。高炉采用全干法除尘可有效提高TRT发电量。

随着高炉无料钟炉顶技术及干法除尘工艺的发展、成熟和推广应用,TRT装置由湿式向干式发展是一种趋势。

(5)转炉干法除尘技术

炼钢转炉煤气回收利用采用干法除尘技术后,不但可提高除尘效率,而且节能效果显著。通过电除尘器可直接将粉尘浓度降至10mg/Nm3以下,不存在二次污染,系统阻损小,煤气发热值高,回收粉尘可直接利用,系统简化,占地面积小,并可以部分或完全补偿转炉炼钢过程能耗,因而获得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采用,己被认定为今后发展方向。如果在我国普遍推广,全年除尘电耗可减少近3亿度。转炉回收的煤气与蒸汽综合起来折成标准煤,每吨钢可回收35kg左右。干法回收的粉尘成球后直接返回转炉替代废钢或矿石作为冷却剂,直接回收其金属铁可增加钢产量1.8%。

2006年我国转炉钢产量为4.18亿吨,占87.48%,若按每吨钢可回收75Nm3煤气计,全年可回收270多亿立方米,每立方米煤气热值为7527kJ以上,折690万吨标煤,相当于吨钢降低能耗19kg标煤,所以,回收利用的前景很好。今后,该项技术要在进一步创新的基础上,提高设备的国产化比例,降低投资,为普及推广创造条件。

(6)转炉余热蒸汽发电技术

在提高转炉烟气余热回收量的基础上,重点开发低压(饱和)蒸汽发电技术。如吨钢发电量按照15kWh计算,全国年产钢5亿吨,则每年可以发电75亿kWh,折合300万tce左右,产生效益40多亿元。同时,所发电可以替代从社会电厂购电,从而实现社会减排CO2630万吨,减排SO26万吨,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7)钢渣处理

目前,我国在高炉水渣利用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转炉、电炉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钢渣应用技术还不成熟。2008年,我国钢产量预计可达到5亿吨,钢渣产量约为0.7亿吨,而目前我国钢渣利用率仅为20%,堆积的钢渣不仅占用大量土地,且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钢渣利用技术正在不断探索,但尚未找到大规模资源化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今后,解决钢渣利用问题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8)副产煤气发电

在保证钢铁生产过程煤气消耗的基础上,剩余煤气利用与余热余能回收集成到发电上来,实现钢厂副产煤气的动态平衡,对于钢厂进一步降低能耗是至关重要的。而副产煤气的动态平衡,关键在于煤气缓冲用户的选择;钢厂煤气自发电问题,则关键在于煤气波动与动态平衡的模拟,以及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发电机组。

(9)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CCPP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gas-steam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简称CCPP)。CCPP技术先进,发电率高。已接近天然气和柴油为燃料的相近型号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水平;钢铁厂的CCPP以燃高炉煤气为主、有的工厂可能掺入少量焦炉煤气或转炉煤气,与常规电厂相比,CCPP热电转换效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为钢厂富余煤气利用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CCPP技术特点:热效率高,发电效率高。在不外供热时高达40%-45%,而常规的锅炉蒸汽发电仅为35%左右。相同的煤气量,CCPP要比常规的锅炉蒸汽发电多发出70%-90%的电。CCPP排烟中CO2排放比常规火力电厂减少45%-50%,没有SO2、飞灰及灰渣排放,NOx排放很低,目前己达到小于25mg/kg,今后有望达到5-9mg/kg。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高炉煤气、焦炉煤气仍有放散,若将这些放散的煤气都用于CCPP发电,仅此一项每年约可节约600万吨标准煤。

(10)钢厂综合节电

钢厂用电和节电,一是要提高自发电效率,二是从技术、管理方面节约用电,提高用电效率。如全烧高炉煤气锅炉的开发为高效回收低热值的高炉煤气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可有效提高自发电效率。节约用电方面可采用变频调速、更新风机水泵、采用节能型变压器等。要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对各厂矿变配电系统进行优化匹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变压器的负荷率,避免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减少电机无功运转造成的电耗。应采取合理优化供电系统,合理分配与平衡负荷,使企业用电均衡化,提高负荷率,优化运行;应按经济运行条件选择调整变压器,使其在多数情况下运行在经济运行点上,降低电能损耗,“削峰填谷”降低用电负荷最大需量,重视钢铁企业高用电设备的无功动态补偿与谐波治理,对整体照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合理配置灯具,提高用电效率。

(11)主要污染物减排

烧结工序是目前钢厂SO2排放的源头,约占整个企业排放量的80%,因此是钢铁企业SO2减排的重点工序。烧结机烟气脱硫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公认成熟的技术,大多数钢铁企业的烧结机烟气脱硫改造,仍然处于观望和考察阶段。从已经验收的钢铁厂烧结机烟气脱硫项目来看,暴露出了很多现场问题,事实证明,完全照搬其他领域的烟气脱硫技术不能很好地适应于烧结机生产工作,这是由烧结机自身的烟气特性和工艺生产决定的。因此,借鉴国外和其他行业的烟气脱硫先进技术,结合烧结机工艺生产特性,是我国烧结机烟气脱硫的必经之路。

国家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对工业水污染防治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加大了污染事故的处罚力度。钢铁行业要继续加强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水污染防治,通过废水处理、串级循环使用促进钢铁工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新水用量。要继续高度重视焦化废水处理的经济有效、稳定达标技术的深入研发与工业化应用。深入开发高氨氮及高COD等废水处理回用技术,真正实现“零”排放。

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是具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及高毒性化合物。2004年6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十次会议审议批准我国加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POPs公约),2004年11月11日,公约对中国正式生效,首批列入POPs公约受控名单有12种物质,其中无意产生的二恶英类POPs物质的控制已成为环境保护热点问题之一。中国履行POPs公约的《国家实施计划》(NIP)于2007年4月14日获得国务院批准。NIP中将钢铁行业确立为二恶英减排优先重点控制行业之一,要求分阶段逐步开展BAT/BEP的应用,控制和减少二恶英的排放。

日前环境保护部要求钢铁行业对二恶英减排近期行动计划及规划进行编制,有关重点生产工序的排放限值标准也可能出台,钢铁企业应给予高度重视!

(12)CO2减排工作

由CO2等温室气体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CO2减排应成为钢铁企业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从全球来看,工业生产所产生的CO2占全球排放量的20%以上,而钢铁生产产生的CO2占工业总排放的15%-20%,相当于世界人为温室气体的3%-4%。

我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国际上对我国钢铁工业日益关注,对我国钢铁行业CO2排放问题也存在各种评论,国际钢铁协会也已组织开展对我国钢铁工业CO2排放量进行评估计算。为避免国际社会对我国钢铁工业在CO2排放方面产生认识上的偏颇,我们必须要针对我国钢铁企业实际,运用自己的方法对我国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有一个相对正确的评价,因此协会组织开展了“我国主要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研究”课题,对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各种余热余能资源中,焦炭显热、烧结矿显热、高炉炉顶余压和转炉煤气显热等是余热回收的重点,目前已有成熟技术,在进一步开发新技术、提高回收效率的基础上,重点应加强节能技术的推广,提高普及率。烧结、焦化废烟气等低温显热回收技术尚不成熟,高炉渣和钢渣显热利用技术有待开发,是未来钢铁工业节能技术创新的方向和突破点。

我国钢铁企业中年产粗钢5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企业节能设备相对较完善,二次能源回收水平较高,但与日本等先进产钢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小企业二次能源回收装置配备很少。即使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大型设备,二次能源回收设备的潜力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二次能源回收量决定于节能设备的选型、运行状况及管理,要从各个影响环节入手,才能最大限度提高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量。

二次能源回收环节的具体差距原因和节能潜力以及能够达到的节能目标的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2008年年底将有初步结果。

4.消纳社会废弃物

鼓励利用废弃钢、废塑料、钢铁渣、含铁尘泥、尾矿、废轮胎等大宗废弃物,建议国家和有关行业指导,将废钢和废塑料的回收、分类、处理、供应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对废塑料回收、处理在技术开发上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三、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措施

1.积极贯彻相应法规标准

“十一五”以来,国家制定了各种法律法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制止落后设备的新建。

(1)在《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中,公布了“十一五”时期应淘汰的包括钢铁工业在内的落后生产能力。

(2)制定了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作为《节约能源法》的配套标准,国家发改委组织制定了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粗钢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作为淘汰落后和新建准入的能耗限制标准。标准已于2008年6月1日颁布实施。

标准中对于原有设备的能耗标准进行了强制性限制,对于不符合能耗标准的设备予以淘汰。并规定了新建设备的能耗准入门槛,不符合能耗标准,不予批准新建。同时,标准中还设定了能耗先进值,作为企业的努力方向。

2.推动企业之间节能减排对标挖潜,提高企业节能减排动力

能效对标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生产流程或某些工艺设备能源利用效率与同类企业或那些被公认是行业先进的企业的能源资源进行对比的过程。有助于克服我国钢铁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障碍,促进能效水平的提高,支持中国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基于市场的、提高能效的机制,促进完善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实施能效对标活动,将引导广大钢铁企业科学用能、节约用能、合理用能,促进其生产方式向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转变,对于缓解能源约束矛盾、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3.提高企业能源管理,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监测制度

一些企业能源计量配备不完善、不准确,无考核和核查机制。一方面,企业对很多能源的计量特别是回收的二次能源量的计量误差很大;另一方面对应该实测的,如煤和焦炭的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很多企业没有规范地去测,致使企业的能源指标难以真实反映企业能源利用的水平。一些新上的中小钢铁企业没有能源统计报告制度,没有能源管理专业知识的人员,不做企业能源平衡,没有能源平衡表,有的甚至连能源指标的含义都不清楚。

准确的能源计量、监测是企业高效能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节能目标考核节能成果的必要工具。要严格钢铁企业计量制度,才能真实反映钢铁工业能耗水平、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等,为今后节能目标确定、节能规划的制定提供保证。

4.推广成熟技术,开发新技术

(1)干熄焦(CDQ)技术

干法熄焦技术是目前国外较广泛应用的一项节能技术,它是回收红焦显热和改善操作环境的一项先进工艺技术,其优势体现在:

减少环境污染。对规模为100万t/a焦化厂而言,采用干熄焦技术,每年可以减少8万-10万t动力煤燃烧对大气的污染,比传统的湿熄焦节水0.443t/t焦。

改善焦炭质量。大型高炉采用干熄焦焦炭可使其焦比降低2%,使高炉生产能力提高1%。采用干熄焦可以降低强粘结性的焦,肥煤配入量10%-20%,可在配煤中多用15%弱粘结性煤,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和降低焦炭成本。

干熄焦技术对炼焦工序可实现吨焦节能40千克标煤,可使吨钢能耗降低15千克标准煤。若我国焦炭生产全部采用干熄焦,则年可节约1200万吨标准煤。

干熄焦工艺中的惰性气体进行冷却所产生的蒸汽在蒸汽锅炉中进行发电时,蒸汽压力和温度的高低对干熄焦工艺的节能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高的蒸汽压力和温度可以使发电量增加10%左右。济钢6、7号焦炉150吨干熄焦工程引进了新日铁的最新技术,是国内首家采用高温高压自然循环锅炉,配备了世界最先进的焦炉节能环保工艺。

(2)煤调湿(CMC)技术

煤调湿是装炉煤水分控制工艺的简称,是将炼焦煤料在装炉前去除一部分水分,保持装炉煤水分稳定在6%左右,然后装炉炼焦。按2007年全国的焦炭生产规模推算,若在全国的焦化企业推广实施煤调湿,年可节约300万吨标准煤,年可减少焦化污水约1500万吨,CO2排放量约1600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潜在经济效益巨大。

(3)烧结低温余热回收技术

烧结余热余能约占整个流程余热资源的10%左右,余热温度在300-500℃之间,是目前我国低温余热资源应用的重点。

烧结余热发电是利用低温余热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目前应用很少,且存在一些问题,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烧结机和环冷机工况发生变化时,余热回收系统的工作参数也将随之变动,输出的蒸汽压力、温度、流量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

目前我国烧结余热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由于存在漏风率高导致废气温度降低,又要保证进入除尘器前废气温度在露点以上等原因,回收利用烧结余热较困难,因此,如何降低漏风率以提高烧结机烟气温度,以及在保证烧结废气除尘所需温度条件下,实现烧结机尾部高温段废气显热回收、烧结余热蒸汽发电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本土化,是烧结余热回收的重点。如开发此技术将烧结矿余热充分利用,则钢铁行业年可节约能源约900万吨标准煤。

(4)高炉TRT技术

TRT主要分为湿式、干式、干湿两用型。湿式TRT用于采用湿法除尘工艺中高炉煤气的能量回收。经湿法除尘后的高炉煤气一般为50℃左右,压力损失约20-35kPa,含尘量10-20mg/m3。湿法除尘后的高炉煤气压力较低,大量喷水损失了大量有用的热能,同时大大增加了煤气中的含水量,不仅降低了煤气的热值,而且对TRT等设备也不利。

高炉TRT与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相结合是对高炉余压、煤气综合利用的系统集成技术。这种技术结合一方面提高了TRT发电效率30%以上,使吨铁发电量达到了35kWh-40kWh;另一方面实现了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减少或基本没有新水消耗和废水排放,煤气含尘量降低到5mg/m3。高炉采用全干法除尘可有效提高TRT发电量。

随着高炉无料钟炉顶技术及干法除尘工艺的发展、成熟和推广应用,TRT装置由湿式向干式发展是一种趋势。

(5)转炉干法除尘技术

炼钢转炉煤气回收利用采用干法除尘技术后,不但可提高除尘效率,而且节能效果显著。通过电除尘器可直接将粉尘浓度降至10mg/Nm3以下,不存在二次污染,系统阻损小,煤气发热值高,回收粉尘可直接利用,系统简化,占地面积小,并可以部分或完全补偿转炉炼钢过程能耗,因而获得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采用,己被认定为今后发展方向。如果在我国普遍推广,全年除尘电耗可减少近3亿度。转炉回收的煤气与蒸汽综合起来折成标准煤,每吨钢可回收35kg左右。干法回收的粉尘成球后直接返回转炉替代废钢或矿石作为冷却剂,直接回收其金属铁可增加钢产量1.8%。

2006年我国转炉钢产量为4.18亿吨,占87.48%,若按每吨钢可回收75Nm3煤气计,全年可回收270多亿立方米,每立方米煤气热值为7527kJ以上,折690万吨标煤,相当于吨钢降低能耗19kg标煤,所以,回收利用的前景很好。今后,该项技术要在进一步创新的基础上,提高设备的国产化比例,降低投资,为普及推广创造条件。

(6)转炉余热蒸汽发电技术

在提高转炉烟气余热回收量的基础上,重点开发低压(饱和)蒸汽发电技术。如吨钢发电量按照15kWh计算,全国年产钢5亿吨,则每年可以发电75亿kWh,折合300万tce左右,产生效益40多亿元。同时,所发电可以替代从社会电厂购电,从而实现社会减排CO2630万吨,减排SO26万吨,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7)钢渣处理

目前,我国在高炉水渣利用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转炉、电炉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钢渣应用技术还不成熟。2008年,我国钢产量预计可达到5亿吨,钢渣产量约为0.7亿吨,而目前我国钢渣利用率仅为20%,堆积的钢渣不仅占用大量土地,且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钢渣利用技术正在不断探索,但尚未找到大规模资源化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今后,解决钢渣利用问题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8)副产煤气发电

在保证钢铁生产过程煤气消耗的基础上,剩余煤气利用与余热余能回收集成到发电上来,实现钢厂副产煤气的动态平衡,对于钢厂进一步降低能耗是至关重要的。而副产煤气的动态平衡,关键在于煤气缓冲用户的选择;钢厂煤气自发电问题,则关键在于煤气波动与动态平衡的模拟,以及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发电机组。

(9)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CCPP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gas-steam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简称CCPP)。CCPP技术先进,发电率高。已接近天然气和柴油为燃料的相近型号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水平;钢铁厂的CCPP以燃高炉煤气为主、有的工厂可能掺入少量焦炉煤气或转炉煤气,与常规电厂相比,CCPP热电转换效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为钢厂富余煤气利用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CCPP技术特点:热效率高,发电效率高。在不外供热时高达40%-45%,而常规的锅炉蒸汽发电仅为35%左右。相同的煤气量,CCPP要比常规的锅炉蒸汽发电多发出70%-90%的电。CCPP排烟中CO2排放比常规火力电厂减少45%-50%,没有SO2、飞灰及灰渣排放,NOx排放很低,目前己达到小于25mg/kg,今后有望达到5-9mg/kg。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高炉煤气、焦炉煤气仍有放散,若将这些放散的煤气都用于CCPP发电,仅此一项每年约可节约600万吨标准煤。

(10)钢厂综合节电

钢厂用电和节电,一是要提高自发电效率,二是从技术、管理方面节约用电,提高用电效率。如全烧高炉煤气锅炉的开发为高效回收低热值的高炉煤气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可有效提高自发电效率。节约用电方面可采用变频调速、更新风机水泵、采用节能型变压器等。要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对各厂矿变配电系统进行优化匹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变压器的负荷率,避免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减少电机无功运转造成的电耗。应采取合理优化供电系统,合理分配与平衡负荷,使企业用电均衡化,提高负荷率,优化运行;应按经济运行条件选择调整变压器,使其在多数情况下运行在经济运行点上,降低电能损耗,“削峰填谷”降低用电负荷最大需量,重视钢铁企业高用电设备的无功动态补偿与谐波治理,对整体照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合理配置灯具,提高用电效率。

(11)主要污染物减排

烧结工序是目前钢厂SO2排放的源头,约占整个企业排放量的80%,因此是钢铁企业SO2减排的重点工序。烧结机烟气脱硫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公认成熟的技术,大多数钢铁企业的烧结机烟气脱硫改造,仍然处于观望和考察阶段。从已经验收的钢铁厂烧结机烟气脱硫项目来看,暴露出了很多现场问题,事实证明,完全照搬其他领域的烟气脱硫技术不能很好地

适应于烧结机生产工作,这是由烧结机自身的烟气特性和工艺生产决定的。因此,借鉴国外和其他行业的烟气脱硫先进技术,结合烧结机工艺生产特性,是我国烧结机烟气脱硫的必经之路。

国家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对工业水污染防治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加大了污染事故的处罚力度。钢铁行业要继续加强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水污染防治,通过废水处理、串级循环使用促进钢铁工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新水用量。要继续高度重视焦化废水处理的经济有效、稳定达标技术的深入研发与工业化应用。深入开发高氨氮及高COD等废水处理回用技术,真正实现“零”排放。

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是具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及高毒性化合物。2004年6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十次会议审议批准我国加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POPs公约),2004年11月11日,公约对中国正式生效,首批列入POPs公约受控名单有12种物质,其中无意产生的二恶英类POPs物质的控制已成为环境保护热点问题之一。中国履行POPs公约的《国家实施计划》(NIP)于2007年4月14日获得国务院批准。NIP中将钢铁行业确立为二恶英减排优先重点控制行业之一,要求分阶段逐步开展BAT/BEP的应用,控制和减少二恶英的排放。

日前环境保护部要求钢铁行业对二恶英减排近期行动计划及规划进行编制,有关重点生产工序的排放限值标准也可能出台,钢铁企业应给予高度重视!

(12)CO2减排工作

由CO2等温室气体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CO2减排应成为钢铁企业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从全球来看,工业生产所产生的CO2占全球排放量的20%以上,而钢铁生产产生的CO2占工业总排放的15%-20%,相当于世界人为温室气体的3%-4%。

我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国际上对我国钢铁工业日益关注,对我国钢铁行业CO2排放问题也存在各种评论,国际钢铁协会也已组织开展对我国钢铁工业CO2排放量进行评估计算。为避免国际社会对我国钢铁工业在CO2排放方面产生认识上的偏颇,我们必须要针对我国钢铁企业实际,运用自己的方法对我国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有一个相对正确的评价,因此协会组织开展了“我国主要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研究”课题,对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各种余热余能资源中,焦炭显热、烧结矿显热、高炉炉顶余压和转炉煤气显热等是余热回收的重点,目前已有成熟技术,在进一步开发新技术、提高回收效率的基础上,重点应加强节能技术的推广,提高普及率。烧结、焦化废烟气等低温显热回收技术尚不成熟,高炉渣和钢渣显热利用技术有待开发,是未来钢铁工业节能技术创新的方向和突破点。

我国钢铁企业中年产粗钢5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企业节能设备相对较完善,二次能源回收水平较高,但与日本等先进产钢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小企业二次能源回收装置配备很少。即使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大型设备,二次能源回收设备的潜力也没有完全发挥出

来。二次能源回收量决定于节能设备的选型、运行状况及管理,要从各个影响环节入手,才能最大限度提高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量。

二次能源回收环节的具体差距原因和节能潜力以及能够达到的节能目标的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2008年年底将有初步结果。

4.消纳社会废弃物

鼓励利用废弃钢、废塑料、钢铁渣、含铁尘泥、尾矿、废轮胎等大宗废弃物,建议国家和有关行业指导,将废钢和废塑料的回收、分类、处理、供应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对废塑料回收、处理在技术开发上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三、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措施

1.积极贯彻相应法规标准

“十一五”以来,国家制定了各种法律法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制止落后设备的新建。

(1)在《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中,公布了“十一五”时期应淘汰的包括钢铁工业在内的落后生产能力。

(2)制定了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作为《节约能源法》的配套标准,国家发改委组织制定了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粗钢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作为淘汰落后和新建准入的能耗限制标准。标准已于2008年6月1日颁布实施。

标准中对于原有设备的能耗标准进行了强制性限制,对于不符合能耗标准的设备予以淘汰。并规定了新建设备的能耗准入门槛,不符合能耗标准,不予批准新建。同时,标准中还设定了能耗先进值,作为企业的努力方向。

2.推动企业之间节能减排对标挖潜,提高企业节能减排动力

能效对标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生产流程或某些工艺设备能源利用效率与同类企业或那些被公认是行业先进的企业的能源资源进行对比的过程。有助于克服我国钢铁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障碍,促进能效水平的提高,支持中国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基于市场的、提高能效的机制,促进完善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实施能效对标活动,将引导广大钢铁企业科学用能、节约用能、合理用能,促进其生产方式向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转变,对于缓解能源约束矛盾、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3.提高企业能源管理,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监测制度

一些企业能源计量配备不完善、不准确,无考核和核查机制。一方面,企业对很多能源的计量特别是回收的二次能源量的计量误差很大;另一方面对应该实测的,如煤和焦炭的能

源折标准煤系数很多企业没有规范地去测,致使企业的能源指标难以真实反映企业能源利用的水平。一些新上的中小钢铁企业没有能源统计报告制度,没有能源管理专业知识的人员,不做企业能源平衡,没有能源平衡表,有的甚至连能源指标的含义都不清楚。

准确的能源计量、监测是企业高效能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节能目标考核节能成果的必要工具。要严格钢铁企业计量制度,才能真实反映钢铁工业能耗水平、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等,为今后节能目标确定、节能规划的制定提供保证。

4.推广成熟技术,开发新技术

(1)干熄焦(CDQ)技术

干法熄焦技术是目前国外较广泛应用的一项节能技术,它是回收红焦显热和改善操作环境的一项先进工艺技术,其优势体现在:

减少环境污染。对规模为100万t/a焦化厂而言,采用干熄焦技术,每年可以减少8万-10万t动力煤燃烧对大气的污染,比传统的湿熄焦节水0.443t/t焦。

改善焦炭质量。大型高炉采用干熄焦焦炭可使其焦比降低2%,使高炉生产能力提高1%。采用干熄焦可以降低强粘结性的焦,肥煤配入量10%-20%,可在配煤中多用15%弱粘结性煤,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和降低焦炭成本。

干熄焦技术对炼焦工序可实现吨焦节能40千克标煤,可使吨钢能耗降低15千克标准煤。若我国焦炭生产全部采用干熄焦,则年可节约1200万吨标准煤。

干熄焦工艺中的惰性气体进行冷却所产生的蒸汽在蒸汽锅炉中进行发电时,蒸汽压力和温度的高低对干熄焦工艺的节能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高的蒸汽压力和温度可以使发电量增加10%左右。济钢6、7号焦炉150吨干熄焦工程引进了新日铁的最新技术,是国内首家采用高温高压自然循环锅炉,配备了世界最先进的焦炉节能环保工艺。

(2)煤调湿(CMC)技术

煤调湿是装炉煤水分控制工艺的简称,是将炼焦煤料在装炉前去除一部分水分,保持装炉煤水分稳定在6%左右,然后装炉炼焦。按2007年全国的焦炭生产规模推算,若在全国的焦化企业推广实施煤调湿,年可节约300万吨标准煤,年可减少焦化污水约1500万吨,CO2排放量约1600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潜在经济效益巨大。

(3)烧结低温余热回收技术

烧结余热余能约占整个流程余热资源的10%左右,余热温度在300-500℃之间,是目前我国低温余热资源应用的重点。

烧结余热发电是利用低温余热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目前应用很少,且存在一些问题,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烧结机和环冷机工况发生变化时,余热回收系统的工作参数也将随之变动,输出的蒸汽压力、温度、流量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

目前我国烧结余热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由于存在漏风率高导致废气温度降低,又要保证进入除尘器前废气温度在露点以上等原因,回收利用烧结余热较困难,因此,如何降低漏风率以提高烧结机烟气温度,以及在保证烧结废气除尘所需温度条件下,实现烧结机尾部高温段废气显热回收、烧结余热蒸汽发电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本土化,是烧结余热回收的重点。如开发此技术将烧结矿余热充分利用,则钢铁行业年可节约能源约900万吨标准煤。

(4)高炉TRT技术

TRT主要分为湿式、干式、干湿两用型。湿式TRT用于采用湿法除尘工艺中高炉煤气的能量回收。经湿法除尘后的高炉煤气一般为50℃左右,压力损失约20-35kPa,含尘量10-20mg/m3。湿法除尘后的高炉煤气压力较低,大量喷水损失了大量有用的热能,同时大大增加了煤气中的含水量,不仅降低了煤气的热值,而且对TRT等设备也不利。

高炉TRT与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相结合是对高炉余压、煤气综合利用的系统集成技术。这种技术结合一方面提高了TRT发电效率30%以上,使吨铁发电量达到了35kWh-40kWh;另一方面实现了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减少或基本没有新水消耗和废水排放,煤气含尘量降低到5mg/m3。高炉采用全干法除尘可有效提高TRT发电量。

随着高炉无料钟炉顶技术及干法除尘工艺的发展、成熟和推广应用,TRT装置由湿式向干式发展是一种趋势。

(5)转炉干法除尘技术

炼钢转炉煤气回收利用采用干法除尘技术后,不但可提高除尘效率,而且节能效果显著。通过电除尘器可直接将粉尘浓度降至10mg/Nm3以下,不存在二次污染,系统阻损小,煤气发热值高,回收粉尘可直接利用,系统简化,占地面积小,并可以部分或完全补偿转炉炼钢过程能耗,因而获得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采用,己被认定为今后发展方向。如果在我国普遍推广,全年除尘电耗可减少近3亿度。转炉回收的煤气与蒸汽综合起来折成标准煤,每吨钢可回收35kg左右。干法回收的粉尘成球后直接返回转炉替代废钢或矿石作为冷却剂,直接回收其金属铁可增加钢产量1.8%。

2006年我国转炉钢产量为4.18亿吨,占87.48%,若按每吨钢可回收75Nm3煤气计,全年可回收270多亿立方米,每立方米煤气热值为7527kJ以上,折690万吨标煤,相当于吨钢降低能耗19kg标煤,所以,回收利用的前景很好。今后,该项技术要在进一步创新的基础上,提高设备的国产化比例,降低投资,为普及推广创造条件。

(6)转炉余热蒸汽发电技术

在提高转炉烟气余热回收量的基础上,重点开发低压(饱和)蒸汽发电技术。如吨钢发电量按照15kWh计算,全国年产钢5亿吨,则每年可以发电75亿kWh,折合300万tce左右,产生效益40多亿元。同时,所发电可以替代从社会电厂购电,从而实现社会减排CO2630万吨,减排SO26万吨,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7)钢渣处理

目前,我国在高炉水渣利用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转炉、电炉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钢渣应用技术还不成熟。2008年,我国钢产量预计可达到5亿吨,钢渣产量约为0.7亿吨,而目前我国钢渣利用率仅为20%,堆积的钢渣不仅占用大量土地,且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钢渣利用技术正在不断探索,但尚未找到大规模资源化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今后,解决钢渣利用问题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8)副产煤气发电

在保证钢铁生产过程煤气消耗的基础上,剩余煤气利用与余热余能回收集成到发电上来,实现钢厂副产煤气的动态平衡,对于钢厂进一步降低能耗是至关重要的。而副产煤气的动态平衡,关键在于煤气缓冲用户的选择;钢厂煤气自发电问题,则关键在于煤气波动与动态平衡的模拟,以及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发电机组。

(9)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CCPP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gas-steam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简称CCPP)。CCPP技术先进,发电率高。已接近天然气和柴油为燃料的相近型号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水平;钢铁厂的CCPP以燃高炉煤气为主、有的工厂可能掺入少量焦炉煤气或转炉煤气,与常规电厂相比,CCPP热电转换效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为钢厂富余煤气利用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CCPP技术特点:热效率高,发电效率高。在不外供热时高达40%-45%,而常规的锅炉蒸汽发电仅为35%左右。相同的煤气量,CCPP要比常规的锅炉蒸汽发电多发出70%-90%的电。CCPP排烟中CO2排放比常规火力电厂减少45%-50%,没有SO2、飞灰及灰渣排放,NOx排放很低,目前己达到小于25mg/kg,今后有望达到5-9mg/kg。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高炉煤气、焦炉煤气仍有放散,若将这些放散的煤气都用于CCPP发电,仅此一项每年约可节约600万吨标准煤。

(10)钢厂综合节电

钢厂用电和节电,一是要提高自发电效率,二是从技术、管理方面节约用电,提高用电效率。如全烧高炉煤气锅炉的开发为高效回收低热值的高炉煤气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可有效提高自发电效率。节约用电方面可采用变频调速、更新风机水泵、采用节能型变压器等。要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对各厂矿变配电系统进行优化匹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变压器的负荷率,避免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减少电机无功运转造成的电耗。应采取合理优化供电系

统,合理分配与平衡负荷,使企业用电均衡化,提高负荷率,优化运行;应按经济运行条件选择调整变压器,使其在多数情况下运行在经济运行点上,降低电能损耗,“削峰填谷”降低用电负荷最大需量,重视钢铁企业高用电设备的无功动态补偿与谐波治理,对整体照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合理配置灯具,提高用电效率。

(11)主要污染物减排

烧结工序是目前钢厂SO2排放的源头,约占整个企业排放量的80%,因此是钢铁企业SO2减排的重点工序。烧结机烟气脱硫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公认成熟的技术,大多数钢铁企业的烧结机烟气脱硫改造,仍然处于观望和考察阶段。从已经验收的钢铁厂烧结机烟气脱硫项目来看,暴露出了很多现场问题,事实证明,完全照搬其他领域的烟气脱硫技术不能很好地适应于烧结机生产工作,这是由烧结机自身的烟气特性和工艺生产决定的。因此,借鉴国外和其他行业的烟气脱硫先进技术,结合烧结机工艺生产特性,是我国烧结机烟气脱硫的必经之路。

国家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对工业水污染防治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加大了污染事故的处罚力度。钢铁行业要继续加强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水污染防治,通过废水处理、串级循环使用促进钢铁工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新水用量。要继续高度重视焦化废水处理的经济有效、稳定达标技术的深入研发与工业化应用。深入开发高氨氮及高COD等废水处理回用技术,真正实现“零”排放。

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是具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及高毒性化合物。2004年6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十次会议审议批准我国加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POPs公约),2004年11月11日,公约对中国正式生效,首批列入POPs公约受控名单有12种物质,其中无意产生的二恶英类POPs物质的控制已成为环境保护热点问题之一。中国履行POPs公约的《国家实施计划》(NIP)于2007年4月14日获得国务院批准。NIP中将钢铁行业确立为二恶英减排优先重点控制行业之一,要求分阶段逐步开展BAT/BEP的应用,控制和减少二恶英的排放。

日前环境保护部要求钢铁行业对二恶英减排近期行动计划及规划进行编制,有关重点生产工序的排放限值标准也可能出台,钢铁企业应给予高度重视!

(12)CO2减排工作

由CO2等温室气体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CO2减排应成为钢铁企业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从全球来看,工业生产所产生的CO2占全球排放量的20%以上,而钢铁生产产生的CO2占工业总排放的15%-20%,相当于世界人为温室气体的3%-4%。

我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国际上对我国钢铁工业日益关注,对我国钢铁行业CO2排放问题也存在各种评论,国际钢铁协会也已组织开展对我国钢铁工业CO2排放量进行评估计算。为避免国际社会对我国钢铁工业在CO2排放方面产生认识上的偏颇,我们必须要针对我国钢铁企业实际,运用自己的方法对我国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有一个相对正确的评

价,因此协会组织开展了“我国主要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研究”课题,对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各种余热余能资源中,焦炭显热、烧结矿显热、高炉炉顶余压和转炉煤气显热等是余热回收的重点,目前已有成熟技术,在进一步开发新技术、提高回收效率的基础上,重点应加强节能技术的推广,提高普及率。烧结、焦化废烟气等低温显热回收技术尚不成熟,高炉渣和钢渣显热利用技术有待开发,是未来钢铁工业节能技术创新的方向和突破点。

我国钢铁企业中年产粗钢5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企业节能设备相对较完善,二次能源回收水平较高,但与日本等先进产钢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小企业二次能源回收装置配备很少。即使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大型设备,二次能源回收设备的潜力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二次能源回收量决定于节能设备的选型、运行状况及管理,要从各个影响环节入手,才能最大限度提高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量。

二次能源回收环节的具体差距原因和节能潜力以及能够达到的节能目标的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2008年年底将有初步结果。

4.消纳社会废弃物

鼓励利用废弃钢、废塑料、钢铁渣、含铁尘泥、尾矿、废轮胎等大宗废弃物,建议国家和有关行业指导,将废钢和废塑料的回收、分类、处理、供应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对废塑料回收、处理在技术开发上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三、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措施

1.积极贯彻相应法规标准

“十一五”以来,国家制定了各种法律法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制止落后设备的新建。

(1)在《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中,公布了“十一五”时期应淘汰的包括钢铁工业在内的落后生产能力。

(2)制定了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作为《节约能源法》的配套标准,国家发改委组织制定了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粗钢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作为淘汰落后和新建准入的能耗限制标准。标准已于2008年6月1日颁布实施。

标准中对于原有设备的能耗标准进行了强制性限制,对于不符合能耗标准的设备予以淘汰。并规定了新建设备的能耗准入门槛,不符合能耗标准,不予批准新建。同时,标准中还设定了能耗先进值,作为企业的努力方向。

2.推动企业之间节能减排对标挖潜,提高企业节能减排动力

能效对标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生产流程或某些工艺设备能源利用效率与同类企业或那些被公认是行业先进的企业的能源资源进行对比的过程。有助于克服我国钢铁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障碍,促进能效水平的提高,支持中国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基于市场的、提高能效的机制,促进完善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实施能效对标活动,将引导广大钢铁企业科学用能、节约用能、合理用能,促进其生产方式向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转变,对于缓解能源约束矛盾、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3.提高企业能源管理,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监测制度

一些企业能源计量配备不完善、不准确,无考核和核查机制。一方面,企业对很多能源的计量特别是回收的二次能源量的计量误差很大;另一方面对应该实测的,如煤和焦炭的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很多企业没有规范地去测,致使企业的能源指标难以真实反映企业能源利用的水平。一些新上的中小钢铁企业没有能源统计报告制度,没有能源管理专业知识的人员,不做企业能源平衡,没有能源平衡表,有的甚至连能源指标的含义都不清楚。

准确的能源计量、监测是企业高效能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节能目标考核节能成果的必要工具。要严格钢铁企业计量制度,才能真实反映钢铁工业能耗水平、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等,为今后节能目标确定、节能规划的制定提供保证。

4.推广成熟技术,开发新技术

(1)干熄焦(CDQ)技术

干法熄焦技术是目前国外较广泛应用的一项节能技术,它是回收红焦显热和改善操作环境的一项先进工艺技术,其优势体现在:

减少环境污染。对规模为100万t/a焦化厂而言,采用干熄焦技术,每年可以减少8万-10万t动力煤燃烧对大气的污染,比传统的湿熄焦节水0.443t/t焦。

改善焦炭质量。大型高炉采用干熄焦焦炭可使其焦比降低2%,使高炉生产能力提高1%。采用干熄焦可以降低强粘结性的焦,肥煤配入量10%-20%,可在配煤中多用15%弱粘结性煤,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和降低焦炭成本。

干熄焦技术对炼焦工序可实现吨焦节能40千克标煤,可使吨钢能耗降低15千克标准煤。若我国焦炭生产全部采用干熄焦,则年可节约1200万吨标准煤。

干熄焦工艺中的惰性气体进行冷却所产生的蒸汽在蒸汽锅炉中进行发电时,蒸汽压力和温度的高低对干熄焦工艺的节能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高的蒸汽压力和温度可以使发电量增加10%左右。济钢6、7号焦炉150吨干熄焦工程引进了新日铁的最新技术,是国内首家采用高温高压自然循环锅炉,配备了世界最先进的焦炉节能环保工艺。

(2)煤调湿(CMC)技术

煤调湿是装炉煤水分控制工艺的简称,是将炼焦煤料在装炉前去除一部分水分,保持装炉煤水分稳定在6%左右,然后装炉炼焦。按2007年全国的焦炭生产规模推算,若在全国的焦化企业推广实施煤调湿,年可节约300万吨标准煤,年可减少焦化污水约1500万吨,CO2排放量约1600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潜在经济效益巨大。

(3)烧结低温余热回收技术

烧结余热余能约占整个流程余热资源的10%左右,余热温度在300-500℃之间,是目前我国低温余热资源应用的重点。

烧结余热发电是利用低温余热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目前应用很少,且存在一些问题,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烧结机和环冷机工况发生变化时,余热回收系统的工作参数也将随之变动,输出的蒸汽压力、温度、流量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

目前我国烧结余热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由于存在漏风率高导致废气温度降低,又要保证进入除尘器前废气温度在露点以上等原因,回收利用烧结余热较困难,因此,如何降低漏风率以提高烧结机烟气温度,以及在保证烧结废气除尘所需温度条件下,实现烧结机尾部高温段废气显热回收、烧结余热蒸汽发电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本土化,是烧结余热回收的重点。如开发此技术将烧结矿余热充分利用,则钢铁行业年可节约能源约900万吨标准煤。

(4)高炉TRT技术

TRT主要分为湿式、干式、干湿两用型。湿式TRT用于采用湿法除尘工艺中高炉煤气的能量回收。经湿法除尘后的高炉煤气一般为50℃左右,压力损失约20-35kPa,含尘量10-20mg/m3。湿法除尘后的高炉煤气压力较低,大量喷水损失了大量有用的热能,同时大大增加了煤气中的含水量,不仅降低了煤气的热值,而且对TRT等设备也不利。

高炉TRT与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相结合是对高炉余压、煤气综合利用的系统集成技术。这种技术结合一方面提高了TRT发电效率30%以上,使吨铁发电量达到了35kWh-40kWh;另一方面实现了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减少或基本没有新水消耗和废水排放,煤气含尘量降低到5mg/m3。高炉采用全干法除尘可有效提高TRT发电量。

随着高炉无料钟炉顶技术及干法除尘工艺的发展、成熟和推广应用,TRT装置由湿式向干式发展是一种趋势。

(5)转炉干法除尘技术

炼钢转炉煤气回收利用采用干法除尘技术后,不但可提高除尘效率,而且节能效果显著。通过电除尘器可直接将粉尘浓度降至10mg/Nm3以下,不存在二次污染,系统阻损小,煤气发热值高,回收粉尘可直接利用,系统简化,占地面积小,并可以部分或完全补偿转炉炼钢过程能耗,因而获得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采用,己被认定为今后发展方向。如果在我国普遍推广,全年除尘电耗可减少近3亿度。转炉回收的煤气与蒸汽综合起来折成标准煤,每

吨钢可回收35kg左右。干法回收的粉尘成球后直接返回转炉替代废钢或矿石作为冷却剂,直接回收其金属铁可增加钢产量1.8%。

2006年我国转炉钢产量为4.18亿吨,占87.48%,若按每吨钢可回收75Nm3煤气计,全年可回收270多亿立方米,每立方米煤气热值为7527kJ以上,折690万吨标煤,相当于吨钢降低能耗19kg标煤,所以,回收利用的前景很好。今后,该项技术要在进一步创新的基础上,提高设备的国产化比例,降低投资,为普及推广创造条件。

(6)转炉余热蒸汽发电技术

在提高转炉烟气余热回收量的基础上,重点开发低压(饱和)蒸汽发电技术。如吨钢发电量按照15kWh计算,全国年产钢5亿吨,则每年可以发电75亿kWh,折合300万tce左右,产生效益40多亿元。同时,所发电可以替代从社会电厂购电,从而实现社会减排CO2630万吨,减排SO26万吨,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7)钢渣处理

目前,我国在高炉水渣利用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转炉、电炉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钢渣应用技术还不成熟。2008年,我国钢产量预计可达到5亿吨,钢渣产量约为0.7亿吨,而目前我国钢渣利用率仅为20%,堆积的钢渣不仅占用大量土地,且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钢渣利用技术正在不断探索,但尚未找到大规模资源化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今后,解决钢渣利用问题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8)副产煤气发电

在保证钢铁生产过程煤气消耗的基础上,剩余煤气利用与余热余能回收集成到发电上来,实现钢厂副产煤气的动态平衡,对于钢厂进一步降低能耗是至关重要的。而副产煤气的动态平衡,关键在于煤气缓冲用户的选择;钢厂煤气自发电问题,则关键在于煤气波动与动态平衡的模拟,以及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发电机组。

(9)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CCPP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gas-steam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简称CCPP)。CCPP技术先进,发电率高。已接近天然气和柴油为燃料的相近型号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水平;钢铁厂的CCPP以燃高炉煤气为主、有的工厂可能掺入少量焦炉煤气或转炉煤气,与常规电厂相比,CCPP热电转换效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为钢厂富余煤气利用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CCPP技术特点:热效率高,发电效率高。在不外供热时高达40%-45%,而常规的锅炉蒸汽发电仅为35%左右。相同的煤气量,CCPP要比常规的锅炉蒸汽发电多发出70%-90%的电。CCPP排烟中CO2排放比常规火力电厂减少45%-50%,没有SO2、飞灰及灰渣排放,NOx排放很低,目前己达到小于25mg/kg,今后有望达到5-9mg/kg。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高炉煤气、焦炉煤气仍有放散,若将这些放散的煤气都用于CCPP发电,仅此一项每年约可节约600万吨标准煤

(10)钢厂综合节电

钢厂用电和节电,一是要提高自发电效率,二是从技术、管理方面节约用电,提高用电效率。如全烧高炉煤气锅炉的开发为高效回收低热值的高炉煤气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可有效提高自发电效率。节约用电方面可采用变频调速、更新风机水泵、采用节能型变压器等。要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对各厂矿变配电系统进行优化匹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变压器的负荷率,避免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减少电机无功运转造成的电耗。应采取合理优化供电系统,合理分配与平衡负荷,使企业用电均衡化,提高负荷率,优化运行;应按经济运行条件选择调整变压器,使其在多数情况下运行在经济运行点上,降低电能损耗,“削峰填谷”降低用电负荷最大需量,重视钢铁企业高用电设备的无功动态补偿与谐波治理,对整体照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合理配置灯具,提高用电效率。

(11)主要污染物减排

烧结工序是目前钢厂SO2排放的源头,约占整个企业排放量的80%,因此是钢铁企业SO2减排的重点工序。烧结机烟气脱硫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公认成熟的技术,大多数钢铁企业的烧结机烟气脱硫改造,仍然处于观望和考察阶段。从已经验收的钢铁厂烧结机烟气脱硫项目来看,暴露出了很多现场问题,事实证明,完全照搬其他领域的烟气脱硫技术不能很好地适应于烧结机生产工作,这是由烧结机自身的烟气特性和工艺生产决定的。因此,借鉴国外和其他行业的烟气脱硫先进技术,结合烧结机工艺生产特性,是我国烧结机烟气脱硫的必经之路。

国家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对工业水污染防治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加大了污染事故的处罚力度。钢铁行业要继续加强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水污染防治,通过废水处理、串级循环使用促进钢铁工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新水用量。要继续高度重视焦化废水处理的经济有效、稳定达标技术的深入研发与工业化应用。深入开发高氨氮及高COD等废水处理回用技术,真正实现“零”排放。

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是具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及高毒性化合物。2004年6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十次会议审议批准我国加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POPs公约),2004年11月11日,公约对中国正式生效,首批列入POPs公约受控名单有12种物质,其中无意产生的二恶英类POPs物质的控制已成为环境保护热点问题之一。中国履行POPs公约的《国家实施计划》(NIP)于2007年4月14日获得国务院批准。NIP中将钢铁行业确立为二恶英减排优先重点控制行业之一,要求分阶段逐步开展BAT/BEP的应用,控制和减少二恶英的排放。

日前环境保护部要求钢铁行业对二恶英减排近期行动计划及规划进行编制,有关重点生产工序的排放限值标准也可能出台,钢铁企业应给予高度重视!

(12)CO2减排工作

由CO2等温室气体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CO2减排应成为钢铁企业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从全球来看,工业生产所产生的CO2占全球排放量的20%以上,而钢铁生产产生的CO2占工业总排放的15%-20%,相当于世界人为温室气体的3%-4%。

上一篇:嘉应学院地理系考试下一篇:第一环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