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07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BD

2024-04-18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07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BD(通用4篇)

篇1: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07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BD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7〕62号 【发布日期】2007-08-07 【生效日期】2007-08-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07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

评估方案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7〕62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市2007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估方案》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八月七日

哈尔滨市2007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估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全面做好2007年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估工作,根据省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决定》精神,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中心任务,深化改革,健全机制,确保全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责任单位:区、县(市)人民政府。责任人:区、县(市)长。

三、考核内容

(一)对政府和人口计生部门考核评估内容依据2007年市政府与区、县(市)政府签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状》(以下简称《责任状》)。

(二)对部分相关责任部门的考核内容

1.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人口计生部门:科学制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规划及行动计划,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加强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实行定期评估、通报制度。

(2)民政部门:倡导科学婚检,利用婚姻登记服务载体,协助人口计生部门共同举办人口计生知识的宣传活动,为人口计生部门向新婚当事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创造条件。

(3)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在城镇社区和农村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加强婚育咨询和指导,积极开展婚前和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康复等工作;促进住院分娩和母乳喂养,为贫困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和安全接生。

考核指标:以乡镇和街道为基础的出生缺陷一级干预覆盖面达到80%以上。

2.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

(1)宣传部门: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决定》的宣传报道;认真贯彻计划生育、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以消除性别歧视为重点,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念;新闻媒体要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等重大活动和先进典型经验、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工作。

(2)人口计生部门: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推动“幸福工程”、“春蕾计划”等社会公益活动顺利开展。

(3)民政部门:优先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生活困难,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和发展慈善事业中,把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优先把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特别是农村贫困家庭纳入慈善救助范围。

(4)司法部门: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非法实施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行为,依法严惩溺、弃、残害女婴和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及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等违法行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5)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建立B超检查和人工终止妊娠登记、孕情检测、孕产过程管理等制度,完善执业资质认证和B超使用准入制度,对终止妊娠药品和促排卵药品实行严格的处方管理。

(6)农业部门: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在农业生产、劳动力转移、农民科技培训、农业技术推广、减轻农民负担、项目扶持等方面对计划生育女儿户予以倾斜。

(7)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严格审批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经营企业许可证;禁止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终止妊娠药品;取缔违法经营者,打击违法经营行为,确保计划生育避孕药具供应及时,安全有效。

(8)扶贫部门: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在安排扶贫济困、贴息贷款、扶贫到户等项目时,在同等条件下,对贫困户中的计划生育户优先扶持。

考核指标:二孩、多孩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

3.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

(1)人口计生部门:加快建立和完善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协调配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免费技术服务,维护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流动人口办理个体私营经济《营业执照》时,与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密切配合,互通信息。

(3)公安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办理暂住证时,查验已婚育龄妇女婚育证明;与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密切配合,建立流动人口统计登记制度,互通信息,实现流动人口信息变更、查询和跟踪管理。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解决流动人口再就业、就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逐步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其合法权益;与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密切配合,建立流动人口统计登记制度,互通信息,实现流动人口信息变更、查询和跟踪管理。

考核指标:流动育龄人口在流入地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

4.切实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保障力度

(1)财政部门:建立稳定增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将各级计划生育事业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中,确保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和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资金的落实,加大县(市)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投入力度。

(2)发展与改革部门:将县(市)、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建设纳入本地经济发展规划,确保列为国债资金项目的县(市)、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基本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考核指标:

①2007年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中计划生育事业费按人均15.7元标准和新的人口计算财政支出需求。

②对农村部分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到位率达100%。

③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资金到位率100%。

④列为国债资金项目的县(市)、乡(镇)服务站基本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5.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

(1)教育部门:中等以上学校要将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纳入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或开设专题讲座等。

(2)人事、编制部门:在农村综合改革和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中,保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队伍、机构稳定,并按照常住人口规模比例配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

三、分值的确定

2007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采取打分的方式,总分1000分。政府、相关部门和人口计生部门按照4.5:2.5:3的权重确定分值(见附件)。具体情况以《责任状》为准。

四、考核方法

2007年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主要采取自检自查、实地核查、平时调查、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市政府统一领导考核工作,成立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的考核评估组,对区、县(市)政府进行考核。各区、县(市)政府要依据本方案对本地区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口计生部门的目标进行自检自查,在此基础上,市级采取平时调查、年终考核(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区、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开展考核评估工作。平时调查由市人口计生委负责。

国家、省人口计生委对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抽查考核结果,一并作为所在区、县(市)政府本目标管理考核依据。

五、兑现标准

经考核,达到900分以上的兑现一档责任状;700―900分的兑现二档责任状;700分以下的不予兑现。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未完成责任目标或在考核评估过程中严重弄虚作假的区、县(市)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点管理或“一票否决”制度;对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等单项工作出现严重偏差的区、县(市)予以通报批评。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07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BD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7〕15号 【发布日期】2007-04-03 【生效日期】2007-04-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07年园林绿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7〕15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哈尔滨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07年园林绿化工作实施方案》业经2007年3月15日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二○○七年四月三日

???

哈尔滨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07年园林绿化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快园林城市创建进程,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大力推进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建设,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和市第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确定的2007年城市绿化建设任务,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升城市功能、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遵循“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建管并重、讲求实效”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全面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07年,城市绿化建设管理重点实施公园、廊道、街路、庭院、环城、垂直绿化和管护防治“七大工程”。全年计划新增绿地700公顷,绿地率由25.24%提高到26.5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7.01平方米提高到7.26平方米;计划植树150万株,绿化覆盖率由28.87%提高到30.07%。?

(一)公园建设工程――实施规模增绿举措,推进公园建设进程。按照合理布局、重点突出、自然生态、规模增绿的原则,大力推进城市公园建设。完成一批公园、广场(街心游园)、桥下空间绿化建设改造,重点实施南岗区东方不夜城带状公园、松北区内河公园和呼兰区人民公园建设,新建香坊区丁香园,续建香坊区黛秀湖公园和开发区青湖、水景公园等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实现城市公园数量增加,布局合理,城市环境质量和绿地档次大幅度提升。?

(二)廊道绿化工程――完善城区绿化体系,开展绿化廊道建设。开展城区铁路沿线(含废弃线段)、松花江城区段、“三沟一河”、城市入城口和二环路绿化建设。重点实施道里区安红街铁路线,松花江城区段江心岛,马家沟、何家沟堤岸,哈阿、哈黑、哈五公路入城口区域绿化建设,打造铁路、水系和入城口生态绿化廊道和绿化景观。?

(三)街路绿化工程――完善街路绿化建设,提高生态景观功能。组织开展街路配套绿化、树木补植、无树(绿)街绿化和街路绿化提档升级。路桥重点工程和环境整治街路,按绿化景观街路或特色街路绿化标准实施绿化配套建设;对绿量不足的广场、游园、街侧绿地和行道树(分车带)缺苗断空实施增绿补树,具备植树条件街路绿化达标率达到100%,无植树条件街路采取垂直绿化、移动式绿化等形式建(见)绿;按照春夏观花、秋观叶(果)、冬观绿的建设原则,以乡土树种和优良树种为主要绿化树种;围绕旅游会展线路建设中央大街、三大动力路、南直路等10条绿化景观大道和一批绿化特色街路,实现街路绿化提档增量。?

(四)庭院绿化工程――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绿色家园建设。按照生态功能突出、人文环境和谐的标准,组织工矿企业、部队院校、机关团体、物业管理单位和广大市民开展“五绿”创建活动。整治改造500个老城区居民庭院,实施新区开发绿化配套建设,完成100个绿化示范院区,50个绿化景观院区建设。创建20个绿色厂区、5个绿色营区、40个绿色校园、20个绿色小区(新建住宅小区)、65个绿色庭院。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屋顶绿化试点,进一步提升城市生产(工作)生活区域环境质量。?

(五)环城绿化工程――城乡绿化同步建设,打造环城生态圈。围绕城区开展环城(城乡结合部)绿化建设,建立城市园林绿化与林业、农业、水务有机结合的城乡绿化新模式。通过完善阿什河和松花江群力、前进、松浦段水系堤防林、建设三环路与四环路区间经济功能林等举措,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

(六)垂直绿化工程――延伸城市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靓点。以拓展城市绿化空间为目标,完善文昌街、中山路桥体垂直绿化,实施机场迎宾路、和兴路、学府路、三大动力路桥体垂直绿化建设,重点推进内环桥、二环桥、铁路跨线桥桥体垂直绿化建设,力争达到可绿化桥体总量的90%;以哈平路香坊区法院、公安分局办公楼和哈工大教学楼垂直绿化为示范拉动,重点推进旅游会展线路临街建(构)筑物和院区建筑物垂直绿化建设,力争完成100幢楼体、200处构筑物垂直绿化建设,实现城市绿化由平面绿化向立面绿化的延展。?

(七)管护防治工程――建立管护机制,科学开展绿化建设。通过落实监管责任,规范施工企业树木栽植和绿化抚育养护作业行为,强化苗木起挖、运输、栽植、抚育作业质量监管,实现园林行业监管率达到100%,绿化施工企业规范作业达标率达到98%以上;强化苗木检疫和园林植物病虫害疫情监测,新植苗木批次检疫率达到100%,疫情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实现防治消杀及时有效,无重大疫情发生;坚持生物(鸟类)防治与药物防治并举的方针,组织开展以鸟治虫等生物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社会宣传,计划新增投食点100个,力争每个区有10处以上投食喂鸟点。?

三、实施步骤 ?

(一)组织动员阶段(4月上旬前完成)。召开2007年城市绿化建设推进工作会议,部署落实绿化建设管理任务。市政府将与各区政府、哈开发区管委会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签订绿化目标责任状,将目标完成情况列入市对各区和有关部门社会经济发展考核体系。?

(二)具体实施阶段(4月上旬至12月中旬)。4月上旬完成春植绿化建设涉及的规划设计、论证审批、工程招标、苗木预订、绿化地块、植树计划、重点项目和征地拆迁、整治拆除、资金筹措等前期工作;5月中旬完成春植绿化任务(完成绿化建设计划的75%以上);5月初至6月中旬进行垂直绿化和绿彩化建设,按建设改造计划组织推进庭院整治绿化、开发小区和路桥配套绿化建设等综合建设项目;10月至12月组织开展秋冬植绿化建设,新植树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

(三)总结表彰阶段(12月末前)。召开全市绿化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完成市下达绿化建设任务并达到管理标准的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工作措施 ?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合力推进园林绿化工作?

1.积极组建推进机构。由市城市绿化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城绿办)牵头,组建市绿化推进办公室和专家顾问组,并向各区政府和哈开发区管委会派出指导组,协助推进绿化工作。由各区政府、哈开发区管委会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按照本方案要求,建立主要领导挂帅、主管领导任常务指挥的绿化建设推进机构,全面落实新增绿地和植树计划,并结合实际组织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进行目标分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加“五绿”创建和全民义务植树等活动,高质量完成本区域、本部门的各项绿化任务。?

2.分工负责,合力推进。市城绿办负责全市绿化工作的组织推进、综合协调、技术指导、统计汇总、检查考评等工作;市城市规划局负责新建公园、新增绿地总体规划,会同市城绿办对重点绿化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市财政局负责市投绿化资金筹集拨付和监管;市建委负责松花江城区景观段、“三沟”堤岸和路桥重点工程绿化配套建设;市整治办负责哈阿公路入城口、安红街铁路线、老城区庭院改造和市区绿化健身广场(街心游园)等环境整治项目绿化建设;市房产住宅局负责住宅小区庭院绿化配套建设监管;市水务局负责松花江群力、前进、松浦堤防林,城区段江心岛和阿什河堤防林建设;市林业局负责建成区外全民义务植树及防护林、经济林建设;群力新区开发办负责群力新区绿化项目建设;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计划内绿化用地划拨和土地性质变更审批;各区政府和哈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市下达的绿化建设任务实施,并协助市政府有关部门完成行政区域内相关绿化建设任务。?

(二)严格把关,创新工作,提高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水平?

1.创新理念,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园林规划设计经验,深入挖掘以树(乔木)为主,适地适树,合理密植,常绿与落叶并举,慢生与速生兼顾,林相与季相搭配,美化与香化结合,平面与立体同步的北方园林文化内涵,形成具有我市绿化特色的布局均衡、功能突出、体系完善、内涵丰富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理念,开展大板块、大色块,景物交融、和谐流畅,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突出的园林设计和优秀方案评选,优秀设计将应用于2007年绿化建设项目,实现我市园林绿化设计质的飞越。?

2.从严把关,提高建设水平。重点绿化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实行专家会审评定程序,会审通过的设计方案应严格按方案实施,未经会审批准的重点项目绿化设计方案或擅自改变绿化树种、降低苗木规格等影响景观效果的行为不准实施建设。推行以三叶、五叶地锦为主要垂直绿化植物,牵牛等速生攀援植物为辅助的垂直植物间种应用;加大绿化科研开发力度,引进推广二月兰、白三叶、石竹、萱草等新的绿化地被品种;开展资源节约型绿化,推广节水型、抗御病虫害能力强的绿化植物在城市绿化、彩化中的应用;新植街路行道树胸径要达到6公分以上,补植的行道树与原行道树胸径应基本一致,未经驯化的山地苗木原则不直接用于街路行道树和分车带用树,最大限度地体现园林绿化的经济、生态和景观效益。?

3.精细操作,提高管护水平。树立细节量化、精细操作意识,完善城市规划部门与园林绿化部门双重监管机制和社会监督、行业内部监督检查机制。新建(改造)绿化工程实行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行业备案制和3年保成活办法;区园林绿化部门按属地和管理职责对工程项目进行统计汇总和管理监督;按照城市绿化与城市建设(改造)项目同步规划建设、同步验收的规定,园林部门对不符合绿化规划或未达到建设标准的绿化工程不予验收;认真总结推广绿化建设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完善数字城管绿化管理热线联动机制,提高养护作业的科学性和园林绿化管护水平。?

4.依法护绿,严格审批监督。开展爱绿护绿宣传,加强日常巡视检查,落实门前绿化管护责任,实行园林部门与行政执法部门双重监管;出台《哈尔滨市城市绿化条例实施细则》,依法实施城市绿线保护;加强名木古树保护和城市建设改造中树木移植、砍伐及临时占用绿地的审批管理,遏制非规划建设项目申报和擅自扩大工程建设范围增加树木移植、砍伐数量、占用绿地面积的行为;完善树木移植档案,实行申请单位、施工企业和管理监管部门责任追究,及时查处违反《哈尔滨市城市绿化条例》和社会举报、上级交办、部门转办的案件。?

(三)加强基地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 ?

1.加强苗木基地建设。扩大苗木基地面积,增加资金投入,建立以园林科研机构为主体、林业院校为依托的苗木研发体系。以国有苗圃为主导开展暴马丁香、紫椴、花楸、家榆、白桦等乡土骨干树种的保护培育和推广应用,力争每区建立不少于10公顷的苗木基地,实施山地苗木提前进圃驯化,梯次进城,鼓励支持民营苗木基地发展。引进、驯化适宜我市生长的金叶榆、香花槐、金叶莸、北海道花楸等10个新优绿化品种,增加绿化苗木品种数量和蓄储量,适应我市绿化可持续发展需求。?

2.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攻关。加大科研投入,努力攻克我市绿化植保难题。由园林科研部门牵头,园林植物检疫部门配合,依托农林院校科研力量,争取科技、林业、财政等部门支持,对光肩星天牛、青杨脊虎天牛、杨干象、柳扁蛾、白杨透翅蛾、杨柳腐烂病等严重危害园林植物的病虫害进行立项攻关,力争年内初见成效,3年内取得实质性突破。?

3.开展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防治。加强以鸟治虫等生物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工作宣传和人工喂鸟投食点建设管理,组织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爱鸟护鸟”活动;实施林业、工商、商务、行政执法、园林多部门合作,打击破坏鸟类生存环境和猎捕、经营鸟类行为。加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完善病虫害疫情监测点位和防治网络建设,做好统一投药、集中消杀工作的组织协调;推广无毒环保型药剂使用,发挥猎蝽、草岭、小蜂、蜘蛛、瓢虫等园林植物虫害天敌的生物防治作用,确保全市无重大园林病虫害疫情发生。?

(四)落实资金,切实加强使用监管 ?

1.上下联动,确保需求。绿化建设资金按照市、区联动,多元参与,多方筹措的方式进行。根据绿化建设任务需求,2007年全市绿化总投入约4.5亿元,其中市计划补贴绿化资金1亿元,各区政府和哈开发区管委会共投入1.8亿元,新建住宅小区绿化配套1亿元,市路桥重点工程绿化配套0.1亿元,社会参建0.6亿元。?

2.多元参与,多方筹资。继续推动园林绿化市场化运作进程,通过冠名、共建、自建等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国内外企业或个人投资建设城市公园、绿化广场、苗木基地,投资参与城市公园绿地养护管理;组织动员中省直单位和驻哈部队、厂矿、学校等社会各界参与绿化建设,对投资进行绿化建设的给予政策和技术支持;小区开发、路桥重点工程和环境综合整治配套绿化资金做到落实到位,足额、及时投入。?

3.按量补贴,抚优奖先。加强财政投入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绿化建设标准、工程量与投入(补贴)资金同量、同步相对应的拨付办法,调动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积极性,力争超额完成绿化建设任务。市政府对新增绿地、新植树木实行按量(质)补贴办法,对生态效果突出、特色鲜明的绿化项目实行重点倾斜。其中,新增公园绿地按每平方米36元补贴,景观绿地按每平方米15元补贴,普通绿地按每平方米7元补贴;新植树木根据品种、规格,常绿乔木按每株40元补贴,落叶乔木按每株25元补贴,灌木按每株8元补贴,绿篱按每平方米50元补贴;垂直绿化按工程造价70%补贴;景观街路按工程造价70%补贴,特色街路按工程造价50%补贴。各区政府、哈开发区管委会应加大财政绿化资金投入,按计划及时拨款。市、区财政部门应加强专项绿化资金监管,确保投入资金使用和拨款渠道畅通。?

(五)广泛发动,营造社会绿化氛围 ?

1.开展社会宣传,实行舆论引导。商请市委宣传部门牵头,市广电局、哈报业集团组织,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绿化宣传报道,开辟绿化节目专栏,大力宣传开展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园林绿化新成就和绿化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人物,推广绿化建设管理工作中的典型经验。由市城绿办牵头组织专家讲座,通过城管网、园林科技网、绿化快讯等绿化信息快速通道,形成全方位的绿化宣传工作格局。?

2.深入组织发动,开展大环境绿化。发挥精神文明办和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和群团组织的重要作用,通过组织动员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中省直单位、驻哈部队等社会各界开展“五绿”创建活动,参与城市公共环境绿化建设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形成全社会爱绿、护绿、建绿热潮。?

3.弘扬爱绿美德,扩大志愿者团队。由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以街道社区和驻街单位为主体,以离退休职工、中小学生和在岗职工为骨干,建立完善城市绿化管理志愿者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爱绿活动。鼓励支持广大群众参与爱绿行动,不断推动绿化管护工作向社会化方向延展。

篇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07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BD

【发布文号】哈政发〔2007〕12号 【发布日期】2007-05-17 【生效日期】2007-05-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0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哈政发〔2007〕12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哈尔滨市200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业经2007年4月19日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五月十七日?? ??

哈尔滨市200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现就2007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一)指导思想

?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按照“十一五”规划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部署,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加快社会领域体制改革为重点,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用更大力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

(二)基本原则 ?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

――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重要位置,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将改革和发展紧密结合,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

――坚持改革规范推进,切实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用制度和法律确立下来。

?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确保各项改革平稳和谐推进。

?

二、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

(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扎实推进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环境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公用事业管理等重点领域体制改革的研究,推动政府成为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者、组织者和维护者;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分开,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方式;健全新增(减)审批事项申报、会签、审批服务、审批责任监督“一体化”工作制度;积极探索信息化政府履行审批职能的实现方式,提高行政效率;研究建立行政许可项目动态评估机制、新设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论证机制及审批和许可事项监督管理机制(责任单位:市编委办)。?

(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建设,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行政执法依据公开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和运行机制,调整并加强行政复议机构,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健全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矛盾的法定机制;开展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通过政府立法,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办公厅、人事局、财政局、监察局)。

?

(五)加快推行政务公开,实现公共服务信息化。加快编制政务公开目录,促进办事公开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政务公开预先审核、主动公开、依法申请公开、内部公开、新闻发布等制度;整合公开载体,探索建立“一网、一厅、一线、一信、一册”的“五个一”联动公开模式(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制定电子政务统一规划和政策,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责任单位:市信息产业局)。

?

(六)依法理顺市区县(市)管理权限,实现行政管理重心下移。合理划分市、区、县(市)政府职责权限,按照合法、合理、权责一致和高效便民原则,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内,将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到区、县(市)(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

?

(七)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制定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具体实施办法,健全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稳妥推进用人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聘用制度,积极推行岗位设置和管理制度,健全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和在职人员竞聘上岗制度;扎实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收入分配制度;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责任单位:市人事局、编委办)。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推进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改革试点(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按照“养事不养人”原则,取消卫生、城建等工作任务可以量化的单位人头费,按工作量或项目核定经费(责任单位:市财政局)。深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责任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

三、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

(八)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提高带动力和影响力。研究制定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建立国有资产合理流动机制,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劣势企业退出,将国有优良资产向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强势集团、关键领域集中;加快国有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把调整改造的重点集中到对未来产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并能带动产业链发展或产业集聚的机械、医药、食品等优势产业;培育和发展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责任单位:市经委、市政府国资委)。

?

(九)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和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选择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东轻公司等企业进行经营业绩和绩效考核制度试点;建立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制度,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对国有企业应上缴利润、国有股红利、国企产(股)权转让收入等收益进行收缴;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分配办法,选择部分企业进行期权、股权试点;加强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监事会制度,适时选择国有企业进行派驻监事会试点(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

?

(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理顺产权关系为核心,深化公共客运等公用事业以及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企业改革;进一步放开城市公用事业产权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加快市场化进程;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办社会及辅业分离改制;妥善调处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切实保障职工利益(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市交通局、市建委)。

?

(十一)加快推进集体企业改革。积极组织推进国家“厂办大集体改制试点”;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制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批复》(国函〔2005〕88号)要求,按照《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改制目标、责任分工及工作任务,把握好政策宣传、企业方案制定审批、职工安置、资产债务处置和产业发展等关键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进一步明晰企业产权归属,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加快推进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

(十二)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贯彻落实《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哈发〔2006〕5号),不断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继续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依法保护私有财产和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实施中小企业创业成长工程,积极推进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政、产、学、研、金、介”相结合作用,依托哈工大等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服务;继续发挥担保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在融资担保中的积极作用,适时成立“哈尔滨中小企业担保协会”;建立涵盖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各类高级人才的非公有制人才库,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责任单位:市中小企业局)。

?

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

(十三)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优化乡镇机构,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抓紧制定分流人员的社会保障、乡镇机构运转的经费保障等配套措施;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确保乡镇机构编制在“十一五”期间只减不增(责任单位:市编委办、市农委)。继续推进“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明确界定县乡政府支出责任,合理调整政府间收入划分,着力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实现县乡财力均等化,保证乡村正常运转(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委)。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综合改革(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农委)。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委)。?

(十四)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继续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稳步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不断完善纠纷调处机制;深入开展土地承包规范化管理,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农委)。

?

(十五)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围绕省内、省外、国外3个市场,大力拓展劳动力转移空间;利用与上海、大连、北京等市建立多种经贸合作的有利条件,积极推介输出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韩国、日本、俄罗斯亲缘、地缘优势,拓宽劳务输出渠道,积极向国外输出劳务;引导农民抓住农闲时节,开展季节性打工。全年争取培训农民工35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30.5万人,技能性培训4.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转移劳务收入实现62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00元(责任单位:市农委)。

?

(十六)积极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86号);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债务产生原因和债务底数,分析探索化债有效渠道,研究提出化解乡村债务的意见;制订切实可行的试点工作方案,适时开展化债试点(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委)。

?

(十七)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落实《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加快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意见的通知》(哈政办发〔2005〕22号),市财政每年从农发基金中安排1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支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委、市供销社)。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做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登记注册工作(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农委、市供销社)。对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所需临时性、季节性资金,各金融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积极给予贷款支持,市商业银行要在信贷政策上给予倾斜,开通农业特色贷款业务绿色通道,推出小额农贷业务,提供“一揽子贷款套餐”服务(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商业银行)。

?

(十八)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积极推进落实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从企业剥离工作;加快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保留的骨干粮食购销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制,实行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经营,对非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采取改组联合、股份制、资产重组和授权经营等多种形式全面放开搞活;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粮食企业改制;提高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继续培育壮大多元粮食购销主体,构建粮食流通市场化新机制;加快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完善提高市场载体功能;继续发展粮食订单收购,提高粮食产业化经营程度;发展购销企业联合经营,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粮食购销集团(责任单位:市粮食局)。

?

(十九)进一步深化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组织推进报批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工作,争取团结镇、王岗镇、宾西镇、新发镇、兴隆镇进入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行列;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在全国部分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开展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06〕60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7号)要求,按申报程序做好报批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力争团结镇、王岗镇、兴隆镇被列入国土资源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同时对团结镇、王岗镇、兴隆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将3个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内容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中(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城市规划局)。?

五、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

(二十)大力发展地方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对农户和中小企业小额信贷体系,扩大小额信贷规模;充实民营企业担保基金、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小巨人”企业担保基金,做大融资担保平台;吸引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机构、开展业务;依托市股权登记托管中心,开展股权质押贷款和股权流动等融资试点;鼓励企业利用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责任单位:市金融办)。

?

(二十一)规范发展土地市场。健全市场化土地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经营性土地出让制度,规范协议出让行为,限制和规范政策性优惠用地;制定土地有偿使用政策,公布实施更新的基准地价;贯彻落实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缴纳标准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提倡净地出让,确保市场竞争公平;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的政策措施;稳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提高补偿标准;进一步扩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范围,完善交易程序;健全“统一收购、统一储备、统一规划、统一整理、统一供应”制度,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土地供应格局(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

?

(二十二)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按照省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要求,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改革意见,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登记管理体制(责任单位:市公安局)。继续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试点,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深化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配套改革,促进劳动者自主择业、合理流动;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制度;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继续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政策和乱收费,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存缴率达到90%以上;制定出台《哈尔滨市劳动合同规范化管理标准》,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统计、监督管理和争议处理制度(责任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

(二十三)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对人才服务中介机构的监管;推进人才服务机构改革试点;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引进各类专业人才。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责任单位:市人事局)。

?

(二十四)大力发展产权市场。进一步健全产权市场功能,全面推行电子竞价交易方式,实现省、市产权交易信息网与国务院国资委“全国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管理网”对接;加强产权市场监管,规范产权交易程序,加大对违规产权交易的查处力度(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

?

(二十五)逐步完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推进水价改革,合理调整污水处理费标准和城市供水价格,合理确定各类用水水资源费标准,实行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和面向农民的终端水价制度,实现水资源节约利用、合理配置。通过成本监审和测算,逐步调整燃气价格;推进垃圾处理收费和征收方式改革(责任单位:市物价局)。

?

(二十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制定信用体系建设整体规划,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加快推进企业、个人征信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建立信用信息公开和保护制度、社会信用体系监督管理体制和行业自律机制;建设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网络;建立健全失信约束和惩戒制度(责任单位:市信息产业局)。

?

(二十七)推进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法制建设。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清理和废止地方或部门制定的分割市场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继续健全和完善保护、促进公平竞争的相关法规和规章,加强市场法制建设(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

六、深化财政和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

(二十八)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在公共服务领域投入;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细化预算编制,增强部门预算编制计划性,强化预算执行刚性,逐步完善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监控机制,改革覆盖率达100%;大力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试点和参与式预算试点;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系(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二十九)大力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投资行为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程序,加强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推行项目公示制度,扩大代建制试点;继续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采取“在地统计”管理模式,健全对各区、县(市)投资任务目标考核和奖惩机制;进一步扩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规模;继续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完善大项目推进机制,筛选81个投资规模大、拉动力强的大项目集中力量重点推进(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

七、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三十)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继续完善口岸工作联络协调机制;大力推进区域通关改革,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和“大通关”建设;进一步减少外贸行政审批;制定出台外贸经营权放开后相关配套办法;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快推进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按照国家外贸“微调”政策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宽”进“严”出等政策措施,努力达到进出口贸易平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

(三十一)完善“走出去”管理体制。完善有利于企业“走出去”的体制、政策和服务环境,鼓励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到境外设立贸易公司、建立生产基地、创建境外研发中心和开办分支机构;建立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经贸联系机制;发展美国、欧盟市场,加大对非洲、中东和拉美市场的开发,加快发展对日、塞班经合市场,重点开拓对韩国本土经合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稳定有效的国际营销渠道和网络;积极引导和推动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加强外派劳务培训管理,积极发展技术劳务输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三十二)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继续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企业诉求机制和市领导联系重点外来投资企业制度;有效利用特许经营权、土地转让权、政府专项补偿和BOT、TOT等形式,引导和鼓励国内外资本进入城市供排水、垃圾处理、路桥建设、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燃气和供热等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和金融、保险、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领域;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落户各园区;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在哈建立总部、设立研发基地(责任单位:市经合促进局)。

?

八、加快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

(三十三)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多渠道、多方式开发就业岗位,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重点做好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国有关闭破产需要安置人员再就业;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再就业政策,扩大扶持范围;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企业吸纳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安置城镇就业再就业人员11万人(责任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

(三十四)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搞好做实个人账户;扩大自由职业、灵活就业人员和个体私营企业员工参保人数,争取做到应保尽保;探索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办法,建立以个人账户为主、保障水平适度、缴费方式灵活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借助基金补贴参保办法,进一步降低参保门槛,吸纳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逐步将未参保的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加快制定城镇少年儿童参加医疗保险统筹的基本保障政策;调整待遇支付标准和统筹基金支付范围,降低参保人员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调整工伤保险参保政策,将个体工商户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研究制定适合建筑企业等特殊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办法,强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监察力度;探索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赢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的办法和措施(责任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全面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

(三十五)加快供热体制改革。落实建设部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建城〔2005〕220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出台热费“暗补”变“明补”供热收费制度改革和城市供热保障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改造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加快推进政府机关办公楼、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和供热计量改革试点(责任单位:市供热办、市财政局、市建委)。?

(三十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药品集中配送”和“药品零差价”试点(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物价局)。发展社会医疗救助,适度发展民营医疗机构(责任单位:市卫生局)。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在抓好呼兰、双城、阿城、尚志4个区、县(市)试点的同时,将试点扩大到五常市、宾县、方正县、依兰县、延寿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和松北区9个区、县(市);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县(市)、乡(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财政局)。不断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和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建立新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责任单位:市物价局)。

?

(三十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重点推进市重点高中配额生制度改革、高中新课改、职业教育学制改革试点;推进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完善校长、教师聘用交流管理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7.5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1.5万人,职教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年均各类企业职工短期职业技能培训达到95万人次(责任单位:市劳动保障局)。进一步落实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支持政策;深化农村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建立健全教育资助体系,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学杂费(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

(三十八)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筛选一批重点企业进行创新型企业试点(责任单位:市科技局)。由市财政投入5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其中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由7500万元增加到1亿元,市发展高新技术专项资金继续按每年4000万元安排(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大力推进汽车电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安和生物医药等6大产业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建立产学研结合新机制;加强技术研发、科技资源信息共享、科技企业孵化、技术交易和科技投融资等5大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

(三十九)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4号),建立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分类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培育国有和国有控股骨干文化企业,鼓励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责任单位:市文化局)。

篇4: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07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BD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6〕50号 【发布日期】2006-06-16 【生效日期】2006-06-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06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

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6〕50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

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哈尔滨市2006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 动工作方案》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六月十六日

哈尔滨市2006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为深入整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切实利益,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等七部委《 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环发〔2006〕74号)和省 环保局等七部门《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黑环发 〔2006〕3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以解决威胁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努力遏制污染事故上升势头,消除环境安全隐患,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整治重点?

(一)集中整治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和隐患。2006年6月底前,由市环 保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朱顺屯、四方台、磨盘山和西泉眼等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状况进行详细调查,采取强有力措施,取缔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农用耕地和网箱养殖;禁止投放人工饵料、人工肥水、水上游览等对水质产生影响的经济活动;限期关、停和改造二级保护区内对饮用水源有污染威胁的企事业单位,禁止新增排污口,严格控制保护区内的土地、植被等开发活动。由市城管局负责关闭程家岗垃圾处理场,并采取防治污染措施。

(二)集中整治工业园区的环境违法问题。全面清查、坚决纠正工业园区 建设、管理过程中降低环境保护准入门槛、阻挠干扰环境执法检查、降低或取消排污费等一系列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对拒不纠正的,要按照国家监察部、环保总局《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责任。对工业园区内未履行环评审批手续,擅自开工建设或者擅自投产的企业,要一律责令其停止建设或生产;对建有污水处理厂但不能达标排放的工业园区内企业,要一律责令其停产治理,对未经验收合格擅自恢复生产的,要追究当地政府的责任;对未建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或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转的工业园区内企业,要一律责令其停产整顿;对属于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要一律取缔并销毁其生产设施;对私设排污管线的企业,一经发现要立即责令其停产整治;对未按规定安装在线污染自动监控设施的重点工业污染源,以及未按规定设立排污口标志的企业,要限期整改;对故意超标排放、弄虚作假和屡查屡犯的环境违法企业,要一律责令其实行停产治理,并依法予以重罚,同时追究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行政和法律责任。对达标无望的企业要彻底关闭。

(三)集中整治建设项目环境违法问题。重点加强对化工、冶炼、造纸、印染等行业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环保“三同时”监管和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未经环保审批的违法违规项目要依法查处,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对未按规定申请环保“三同时”验收,长期以试生产名义违法排污的企业,要一律责令其停产整顿;对监管失职或者违规审批建设项目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追究行政责任。

(四)集中整治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案件。要认真清理2003年至2005年环保专项行动中挂牌督办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对已经结案的要进行复查,防止污染反弹;对2005年未结案的市级以上挂牌督办案件,要认真分析原因,积极采取措施,确保违法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对污染严重、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达标,并有可能造成污染事故、威胁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企业,要依法予以限期治理;对治理无效果或无治理可能的企业,要责令其停业或关闭;对重大案件和典型案件要及时移送监察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五)集中整治松花江流域沿岸化工企业。全面排查松花江及其支流沿岸 的化工企业,对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环保部门要组织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并督促落实,保证8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务;对直接导致饮用水源水质超标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对严重威胁环境安全的企业要依法关闭;对没有工商执照的,工商部门要予以取缔;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规范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责令其停产整改;对没有环保审批手续、无污水处理设施或污水处理设施不正常运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要坚决予以关停;对拒不关停的企业,要按照规定追究有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对手续齐全的化工企业,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督促其制订完善的应急预案,并通过定期巡查、不定期抽查等形式,排查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继续开展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市政府关于在城市集中居住区建立扰民噪声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的要求,各级环保、公安、工商、文化和城管行政执法等部门,要根据责任分工,各负其责,重点整治夜间施工、卡拉ok和生产加工等扰民噪声,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6月底前)。各区县(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区、本部门整治重点,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专项行动,并于6月30日前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名单、实施方案、阶段工作情况、专项行动信息负责人及联系方式报送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集中检查和整治阶段(9月底前)。各区、县(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饮用水源污染问题、工业园区和建设项目环境违法问题、挂牌督办环境违法案件、扰民噪声污染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并将应挂牌督办案件及饮用水源整治情况(包括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名单及保护区内企业排污情况)、工业园区环境违法问题查处情况、建设项目环境违法问题处理情况和扰民噪声整治情况,分别于7月10日、8月10日、9月10日、9月30日前报送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检查验收阶段(11月底前)。各区县(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对专项行动完成情况进行自检自查,认真总结取得的成效及不足,提出长效管理措施,并于10月30日前将总结报告报送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组织对各地区、各部门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向全市通报。

?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委、副市长王世华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夏绍裘和市环保局局长毕林涛同志担任,成员由市政府国资委、市发改委、监察局、工商局、司法局、安全生产监管局、环保局和哈电业局有关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成员从有关部门抽调。各区、县(市)政府要建立由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结合实际制订工作方案,并在经费上予以保障。

(二)加大执法力度。各区县(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切实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经济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督促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监察机关要依法依纪追究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司法机关要加大环境保护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力度;工商部门要及时吊销被依法关闭企业的营业执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电力监管机构要监督电力企业,对违法排污企业采取停电、限电措施。

(三)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各区县(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逐步完善环保监管长效工作机制。各部门要继续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案件移送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环保工作联席会议,向有关部门移送环境违法案件;要充分发挥联合执法优势,切实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公众广泛参与、共同解决环境问题的工作格局。

(四)严格督办检查。各区县(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围绕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确定一批影响较大的环境违法案件,由政府牵头挂牌督办。挂牌督办案件要有明确的目标责任、解决时限、责任单位、督办部门、督办程序和奖惩措施。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挂牌督办案件,并报上一级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行动的检查、指导,抓好挂牌案件的督办落实,切实做到查处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五)认真追究责任。各级监察机关要将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作为专项行动的重要工作,认真组织实施。要直接查办一批典型环境违法案件,追究一批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违法违纪人员的行政责任,严肃处理一批直接责任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环境权益的不正之风。

(六)接受公众监督。各区县(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将专项行动纳入今年宣传工作重点,制订和实施专项行动宣传计划。要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挂牌督办环境违法案件和环保专项行动进展情况。要积极组织新闻媒体深度报道环境安全特别是饮用水源环境安全形势,披露重大环境安全隐患和部分工业园区集中违法排污问题。要充分发挥“12369”环保热线作用,畅通投诉渠道,积极鼓励群众举报环境违法问题,营造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监 督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信息工作。各区、县(市)每周要向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一次工作进展情况,每旬编发一期工作简报,并按期报送阶段报告;重要情况和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要随时报告,重点环境污染问题和典型案件查处情况要及时报送。各级环保专项行 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确定专人负责专项行动信息管理工作,通过《环保专项行动信息管理系统》报送环保专项行动进展情况。

上一篇:双体系会议通知下一篇:延陵路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