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哈尔滨市2008年拆违工作实施方案%9A

2024-05-04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哈尔滨市2008年拆违工作实施方案%9A(精选6篇)

篇1: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哈尔滨市2008年拆违工作实施方案%9A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8〕21号 【发布日期】2008-04-07 【生效日期】2008-04-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哈尔滨市2008年拆违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8〕21号)

各有关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城市规划局制定的《哈尔滨市2008年拆违工作实施方案》予以转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四月七日

哈尔滨市2008年拆违工作实施方案

市城市规划局

(二○○八年四月七日)

为维护城乡规划建设秩序,努力创造和谐发展的城市开发建设环境,切实遏制私搭滥建行为,依法实施集中拆除违法建筑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服务于我市的危棚房集中改造、城市环境集中整治、迎接“大冬会”和重点规划建设项目,采取“统一领导、联合执法,部门协作、市区联动,属地管理、依法行政,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方式,全面加强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遏制违法建设蔓延势头,依法集中对影响规划建设、居住环境、市容、交通、安全的违法建筑分期、分批予以拆除,为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主要任务和拆除范围

重点拆除城区(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和松北区)范围内影响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景观的违法建筑。

(一)结合棚户区改造工作,本着改造与拆违并举的原则,按照全市棚户区改造实施计划,集中精力重点拆除主城区内17片棚户区改造范围内(道里区清河湾;道外区仁里、滨江、哈东小区;南岗区龙橡社区;香坊啤酒博物馆;平房区731遗址、兴建小区、百利二期和安置地等)的违法建筑,确保棚户区改造前期工作顺利实施。

(二)结合小区庭院改造,对居住小区内历史遗留的灭籍未灭迹建筑、旧锅炉房(含废弃的储煤池、烟囱等)、动迁改造应拆未拆的建筑、售楼中心临时用房等建筑进行拆除,净化小区庭院,美化居民生活环境。

(三)结合举办“哈洽会”、“奥运会”火炬传递和“大冬会”工作,重点拆除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周边和南直路、机场路(迎宾路段)、新阳路、中央大街、中山路、东西大直街、红旗大街及哈阿公路等主要街路两侧及市区内铁路主要沿线占压红线和绿化带等严重影响城市景观的违法建筑,维护城市良好形象。

(四)结合重点工程项目开发建设,对俄罗斯风情园、拟建设的哈西新客站、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博物馆及秋林商业圈地区和道外中华巴洛克街区范围内加强监督管理,拆除新出现的违法建筑。

(五)结合规范道路管理秩序,清理和拆除各类违法占道经营设施、违法设置的立柱式、路牌式等各种设施,优化城市空间环境,恢复道路通行功能,确保道路通畅。

三、工作原则

(一)依法行政的原则。拆除工作要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国土、建设、拆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确定政策、组织实施、工作程序等方面要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

(二)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拆除范围内违规审批的各类建筑拆除工作由审批部门负责先期废照,同时协调相关区政府进行拆除。

(三)市区联动、条块结合的原则。市区结合、以区为主,各区政府作为属地管理的责任单位,负责本辖区拆除工作的统一协调和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四)拆除和查案相结合的原则。拆除范围内不经规划审批或是未按规划审批要求建设的违法建设单位或个人,不按规定时限自行拆除或整改的,将依法进行处罚。对违规审批和发放证照的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限内自行纠正的,不再追究责任;因人为因素逾期未予以纠正造成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及责任人的责任。对伪造、变造相关证照和批件的有关人员,视情节追究责任,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查处,其建筑按违法建筑予以强制拆除。

(五)拆除与规划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城市美化和开发改造工作,实行“拆、建、管”并举,完善城市规划建设。

(六)救济与补助相结合的原则。拆除工作过程中涉及困难群众的,要按照相关政策妥善处理。对城市低保和特困群体由相关部门确认并纳入保障范围;符合承租廉租用房政策的由房产部门优先安置;主动拆除违法建筑且符合救助补助条件的,参照《哈尔滨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拆迁补偿相关政策的规定(试行)》,视情况予以相应的救助性补助,保证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市拆违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市拆除违法建筑的全面工作。

组 长:王世华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朴 逸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王维绪 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魏 伟 市政协副主席、市建委主任

徐 涛 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

俞滨洋 市城市规划局局长(常务副组长)

孔庆勋 市城市管理局局长

成 员: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法制、监察、信访、规划、建设、国土、房产住宅、城管、环保、财政、公安、广播电视、水务、电业、供排水、哈报业集团等部门和单位及各有关区政府负责同志。

(二)市拆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建设项目联合执法办公室(市规划管理监察大队),负责全市拆违工作的具体组织、指挥与协调,成员由相关部门抽调有关人员组成。

主 任:俞滨洋 市城市规划局局长

副主任:倪大新 市城市规划局副局长(常务副主任)

马柏成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

刘岩国 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局长

(三)办公室下设9个工作组,由各相关部门牵头,分别负责综合指挥、工程认定、信访咨询、法纪监察、安全保障、拆除后的还建、宣传报道和后勤保障等工作。

(1)综合指挥组:由市政府建设项目联合执法办公室牵头抽调相关执法部门人员组成。

(2)工程认定组:由城市规划局牵头抽调土地、房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人员组成。

(3)法纪督查组:由市纪检监察部门牵头抽调相关人员组成。

(4)信访咨询组:由市信访办牵头抽调其他部门人员组成

(5)宣传报道组:由市委宣传部门牵头抽调新闻媒体及相关人员组成。

(6)安全保障组:由市公安局牵头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7)经费保障组:由市财政部门牵头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8)规划建设指导组:由市城市规划部门牵头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9)各区协调组:由市政府建设项目联合执法办公室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动员阶段(4月15日前完成)。组织召开全市拆违工作动员大会。起草下发《关于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的通告》、《哈尔滨市查处违法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关于查处违法建设致广大市民的公开信》。各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结合各自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完成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普查认定阶段(4月16日至5月5日)。各区拆违工作领导机构按照本方案要求,进行调查摸底、分类统计、制定拆除方案和汇总上报等工作。由市拆违办及各区政府,组织开展调查取证、核实事实、认定等拆除相关准备工作。

(三)具体实施阶段(5月6日至9月30日分3期进行)。“哈洽会”前为第一拆除阶段(5月6日至5月26日),“奥运会”火炬传递前为第二拆除阶段(6月20日至7月5日),“大冬会”前为第三拆除阶段(7月17日至9月30日),按照自行拆除、协助拆除和强制拆除步骤集中组织实施。同时由城市规划部门负责规划、城市建设及管理部门或其他有关单位按要求如期完成整治配建工作。

1.自行拆除。由各区政府负责统一组织工作人员到现场督促各责任单位或个人自行拆除。

2.协助拆除。对在规定的限期内不能自行拆除完毕或是自行拆除确有困难的违法建筑,由各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帮助实施拆除。

3.强制拆除。对在限期内未拆除的违法建设工程,由各区政府负责组织执法力量依法进行强制拆除,市城市规划、国土、城管执法、建设、房产、环保、公安等部门参与实施强制拆除,强制拆除的可并处罚款。

(四)总结表彰阶段(10月份)。各有关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真总结本地区、本部门拆违工作,及时上报反馈有关信息和情况,市拆除违法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将适时对各区查处违法建设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和表彰。

六、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市拆违办负责在市拆违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建立、完善工作制度,保证拆违工作有序运行。各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按照各自职能,切实保障拆违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实行考核管理。由市拆违办制定拆违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强化督办、严格考评;并对责任单位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定期通报情况,促进各阶段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加强宣传报道。各新闻媒体要跟踪报道全市拆违工作各阶段情况,积极宣传土地、规划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守法意识,为拆违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拆违工作的顺利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哈尔滨市2008年拆违工作实施方案%9A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8〕28号 【发布日期】2008-04-23 【生效日期】2008-04-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8年全市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8〕28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今年全市确定重点项目100个,计划投资249.3亿元,其中计划建成投产21项、加快建设32项、新开工37项、加快前期工作10项。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切实做好今年全市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项目前期、开工准备、建设管理等方面,对重点项目跟踪督办,促进项目早日建成。继续实行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主要通报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各区、县(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听取项目主管(服务)部门推进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全面落实重点项目目标考核责任制。根据《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的意见》(哈发〔2007〕21号)有关规定,经同市工作责任目标考核部门研究,将市重点推进项目列为专项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从2008年起对市重点推进项目进行工作责任目标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完成情况、督(转)办工作事项和网络直报情况。由市大项目办负责目标考核的具体工作,对有关区、县(市)政府以及市直相关部门和单位提出工作责任目标考核评价意见,由市工作责任目标考核部门纳入全市工作责任目标统一考核。

三、精心做好产业项目谋划工作。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围绕国家和省重点支持领域、我市重点产业培育、企业改革改制、重要资源开发利用、高新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和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等,谋划生成集群性强、集中度高、产业链长的大项目。

四、认真做好重点项目信息反馈工作。项目单位、主管部门和各区、县(市)均要确定1名信息联络员,通过网络及时向项目管理系统直报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至少每月末(25日前)进行一次信息更新,实现项目动态管理。各级领导要加强对重点项目进展的监控,随时上网查询,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加以解决。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与重点项目建设单位的联系,指导建设单位正确填报统计数据。各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及时、准确地向统计部门报送投资统计月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篇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哈尔滨市2008年拆违工作实施方案%9A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9〕47号 【发布日期】2009-06-19 【生效日期】2009-06-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哈尔滨市2009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9〕47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制定的《哈尔滨市2009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予以转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六月十九日

哈尔滨市2009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品牌景观,彰显城市特色,优化城市环境,以崭新的城市面貌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为目标,以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打造全新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谐建设、服务大局的原则,采取市区联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方式,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拓展环境整治领域,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原则。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环境整治工作向贴近群众生活环境领域的延伸和拓展,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环境整治成果。

(二)坚持打造精品、优化形象的原则。树立精品意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管理,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努力打造品牌景观,优化城市窗口形象,提升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坚持市区联手、部门协作的原则。各地区、各部门依据工作职责和所承担的目标任务,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各负其责,抓好落实,全面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四)坚持多方筹资、合力推进的原则。加大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力度,通过出让冠名权、有偿使用和广告招商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积极参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多渠道筹措环境整治资金。

(五)坚持集中整顿、长效管理的原则。全力推进环境整治改造项目,加快治理各类环境卫生污染源,集中整顿环境秩序,强化日常管理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目标考核,保证城市整体环境提档升级。

三、主要任务

2009年实施以下4方面环境整治工程项目,计划投资91,004万元,其中市投整治资金40,000万元、区投资金27,836万元、部门投资9,920万元、社会化运作投资13,248万元。

(一)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加快实施惠民项目

1.居民庭院改造项目。在2008年试点基础上,继续采取区域连片、综合立体的改造方式,对旧有社区居民庭院内的建筑立面、绿化彩化、亮化照明、道路铺装和配套服务功能进行综合改造。计划实施800个庭院改造建设,基本完成二环路内旧有居民庭院改造任务(无双气小区、中华巴洛克改造区域和未改造棚户区除外),提升群众整体生活环境质量。该项目采取区建市补方式,计划投资17,460万元,其中区投资金12,222万元、市补贴资金5,238万元。

2.社区休闲健身广场项目。建设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社区休闲健身广场80个,由市体育部门配置相应健身器材,增设便民、利民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方便、愉悦的健身休闲环境。该项目采取区建市补方式,计划投资7,360万元,其中区投资金3,680万元、市补贴资金3,680万元。

3.闲置废弃锅炉房及附属设施综合治理项目。拆除旧有居民庭院内丧失使用功能的大烟囱30座,储煤池、耳房等附属设施55处(面积10779.6平方米)。通过整合资源、资产变现、合理补偿和有偿回购等方式,将具备改造条件的闲置锅炉房合理利用。该项目计划投资736万元,其中市投资金438万元、部门投资268万元。

(二)市区结合、部门协作,加快实施裸露地铺装

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和建设干净城市的统一部署,2009年集中实施二环路以内及沿江区域(无双气小区、中华巴洛克改造区域和未改造棚户区除外)裸露地铺装,消灭扬尘污染源,为市民提供整洁的居住环境和便利的出行条件。该项目计划投资26,314万元,其中区投资金4,900万元、部门投资8,840万元、社会化运作投资1,560万元、市投资金11,014万元。

1.车行道铺装。对二环以内和沿江区域严重破损、基础裸露的30万平方米车行道实施铺装改造。拆除断头路、卡脖路上的占道房屋、棚厦,补建道路排水设施。车行道裸露地改造由市整治办负责组织实施(占道房屋、棚厦拆除由各区投资并组织实施),各区政府及市城管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行政执法局和供排水集团配合实施。该项目计划投资9,000万元,为市投资金。

2.市政道路边石以上人行道至建筑物部分、庭院内外及各种零星裸露地铺装。铺装改造裸露地38万平方米,清理拆除各种私搭乱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达到整治区域内无遗漏,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该项目由各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市行政执法局配合。该项目计划投资4,900万元,为区投资金。

3.旧有开发小区铺装改造。对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住宅小区内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的路面进行改造,改造面积为16万平方米。其中,小区内8.8万平方米车行道更新改造由市整治办负责组织实施;小区庭院及庭院内7.3万平方米人行道等软硬覆盖由市物业供热集团自行投资并组织实施。该项目计划投资3,574万元,其中社会化运作投资1,560万元、市投资金2,014万元。

4.其他区域裸露地铺装。对二环路两侧、马家沟沿岸、铁路沿线及中直省属在哈单位和部队、厂矿、学校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自管封闭区域内60万平方米裸露地实施铺装改造,铺装改造实施由各主管部门及管理、维护单位自行投资完成。二环路沿线由哈工大集团负责组织实施;马家沟沿岸由市建委负责组织实施;铁路沿线由哈尔滨铁路局负责组织实施。中直省属在哈单位和部队、厂矿、学校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自行负责自管封闭区域内裸露地铺装,由各区政府负责督办、检查。该项目计划投资8,840万元,为部门投资。

(三)突出重点、打造精品,实施沿江滨水风景线环境整治

按照《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十大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全面提升松花江沿江滨水景观,打造“冰城夏都•滨水丽都”形象,充分利用松花江的自然风貌,建设欧式特色鲜明、两岸景观呼应、夜晚靓丽多姿、各类设施齐备,集休闲健身、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滨水人文景观长廊。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2009年计划实施6项整治改造任务,总投资11,460万元,其中区投资金600万元、社会化运作投资3,760万元、市投资金7,100万元。

1.改造一处雕塑。对破损陈旧、设施损坏严重的原通江广场降龙雕塑实施改造。由市城乡规划局负责向社会征集雕塑造型以及雕塑定位和审批;由市整治办负责组织实施,道里区政府配合。该项目计划投资300万元,为市投资金。

2.复建一栋历史建筑。对原太阳岛三大景观之一,于上世纪90年代焚毁的米尼阿久尔餐厅(太阳岛餐厅)按原有设计复建,重现历史建筑景观。由市城乡规划局负责设计审核和审批,由松北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并按社会化运作的原则筹措资金。该项目计划投资1200万元,为社会化运作投资。

3.整治沿江码头。按照总体规划风格和布局,对九站码头、防洪纪念塔等沿江码头实施综合整治。合理布局,重新定位,整饰码头外观建筑风格,整顿沿江各类经营设施及经营秩序,取缔或更换存在安全隐患及不符合规定的客运船只。由市城乡规划局负责码头及售票亭等设施规划定位、建筑外观设计的审核,由市交通局及相应设施产权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和资金筹措,省航务局、省航运集团、市水务局、市农委渔政部门、哈尔滨海事局、道里区政府、松北区政府配合。该项目计划投资1,320万元,为社会化运作投资。

4.整治沿江公园。按照原有规划设计标准,统一修复斯大林公园和九站公园内喷泉、广场、座椅、公厕、照明等各项设施,更新雕塑,补齐绿化植物,恢复、完善亮化设施及各项服务功能。由道里区政府负责筹措资金并组织实施,市交通局、工商局、行政执法局配合。该项目计划投资600万元,为区投资金。

5.整饰沿江楼体立面。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对严重影响景观的个别楼体进行立面改造和粉刷。该项目建设施工由市整治办负责组织实施;由道里区政府负责产权单位动员工作。该项目计划投资800万元,为市投资金。

6.实施沿江两岸灯饰亮化。按照总体亮化方案,在松花江城区段公路大桥至滨洲铁路桥沿江两岸范围内,高标准实施广场、码头、桥体、楼体、小品和绿地亮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水夜景观。由市城乡规划局、整治办负责征集总体亮化方案,由市整治办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市交通局、水务局、哈尔滨海事局、铁路局及道里区、松北区政府等部门和单位配合。该项目计划投资7,240万元,其中社会化运作投资1,240万元、市投资金6,000万元。

除实施以上城市环境硬件设施改造建设项目外,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大冬会开幕前追加了一批应急项目,共计完成投资20,531万元,除区投资金4,241万元、社会化运作投资7,490万元外,市投资金8,800万元从2009年环境整治计划中列支。其中,重点迎宾线路道路维修工程(含23条道路、6座桥梁及5个渠化口维修)5,434万元;大冬会开幕前新增灯饰亮化工程600万元;道外天恒山完善路网及新建道路工程750万元;红博地道桥整饰改造工程结转852万元;迎大冬会冰景制作工程860万元;哈同公路出城口环境整治征用武警部队土地补偿304万元。

此外,道外区沿江整治工程投资4,000万元(市投整治资金1,000万元、市财力投资1,000万元、区投资金2,000万元),2009年灯饰亮化维护费及电费1,000万元,全市综合整治项目预留资金1,310万元,重点区域管理维护资金等833万元(市投资金590万元、区投资金193万元、部门投资50万元),共计7,143万元,一并列入2009年环境综合整治计划。

(四)突破重点、破解难点,推进三项城市环境整治工程

1.空车配货市场经营秩序整治工程。采取市区联动、部门配合、协同作战、多管齐下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依法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坚决取缔无照经营的空车配货及违章占道停车、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彻底清理整顿空车配货经营秩序,逐步实现退路进场,统一规范行业管理,消除对城市交通、社会治安带来的消极影响,为群众营造和谐的生活空间。

2.空中线缆规范清理工程。在迎大冬会主要迎宾线路空中线缆规范清理试点工作基础上,按照整齐划一的原则,重点对城区一类主干街路依附建构筑物和杆体上的各类空中线缆实施规范清理;拔除丧失使用功能的废弃线杆,消除城区视觉污染。

3.城区周边环境整治工程。进一步拓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范围,实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向城乡结合部、出城口及乡(镇)延伸,清除道路两侧残存垃圾、基建残土和“白色污染”,拆除违章建构筑物,消灭卫生死角,整治卫生环境秩序,改善城区周边整体环境质量。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市整治办“统一协调、检查监督、综合考评、指导服务”的职能作用,进一步理顺各区整治办和各职能部门在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工作运行机制,依据职责分工,对全市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按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确保各项工作目标落到实处。

(二)规划先行,坚持标准。在深入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坚持早规划、早设计、早论证,重点项目采取规划设计公开招标、专家论证和多方案竞选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群众意见,提高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群众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施工高质量,严格建设程序,对规划设计、招投标、选材施工到竣工验收全程跟踪检查,确保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

(三)标本兼治,长效管理。坚持突击性整治战役和长效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管理范围和责任,健全机构,充实人员,配齐队伍,强化日常管理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目标考核,保持城市环境面貌常洁常新。

(四)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在综合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各区主力军作用,积极调动社会、企事业单位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产权谁负责,谁管护谁负责”的原则,通过市区联手、社会参建和群众参与等方式,加大环境整治的社会推动力。

(五)加强监管,落实资金。强化整治资金监管工作,充分发挥市投资金的引领作用和杠杆撬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城市环境改造建设。

(六)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全面报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进程,宣传典型经验,展示整治成果,发挥环境整治凝聚人心、提振精神的作用,为顺利推进环境综合整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开创全民携手推动环境整治工作的新局面。

篇4: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哈尔滨市2008年拆违工作实施方案%9A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9〕54号 【发布日期】2009-07-16 【生效日期】2009-07-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贯彻《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意见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9〕54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商务局《关于贯彻〈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实施意见》予以转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七月十六日

关于贯彻《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实施意见

新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业经国务院第20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为深入贯彻《条例》,切实做好我市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肉食品消费安全,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积极组织《条例》学习宣传工作

各地区及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组织《条例》学习宣传活动,相关工作人员要深入学习《条例》及配套规章、有关规范标准及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由市商务局牵头,分别组织各区、县(市)生猪屠宰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屠宰检验人员和屠宰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集中组织贯彻《条例》专题讲座和宣传活动,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广泛宣传。各新闻媒体要对《条例》进行深入宣传报道,为全面推进生猪屠宰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重新规划布局城乡生猪屠宰行业

按照《条例》规定和《黑龙江省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设置规划》)要求,对全市生猪屠宰行业进行科学规划布局。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要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和交通、人口、消费水平等实际情况,遵循新型肉类产业工业化发展要求和市场经济规律,确保肉类产品质量安全。3至5年内,在全市形成以“

四、五星级” 规范化屠宰企业为龙头,“三星级”机械化屠宰企业为骨干,“

一、二星级”中小型屠宰企业为基础,乡(镇)屠宰场点为补充,覆盖城乡、结构合理、适应生猪生产发展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生猪屠宰加工体系。全市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控制在50家以内,龙头和骨干企业生产加工的生猪产品在城乡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对符合《设置规划》和本实施意见要求的屠宰企业予以保留,不符合的进行清理和规范。

三、严格执行定点屠宰企业标准和审批程序

新修订的《条例》适当上收了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审批权限,由原《条例》规定的市、县人民政府审批调整为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审批。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工作衔接和档案移交工作。

(一)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设立

1.新申请设立的(包括新建、迁建、改建、扩建)生猪定点屠宰厂(场),须向市商务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1)书面申请1份;

(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份;

(3)生猪屠宰厂厂区平面图、工艺流程;

(4)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及一寸免冠照片各1张。

2.市商务局就申请设立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是否符合《设置规划》,书面征求省商务厅意见。申请人获得同意设置定点屠宰企业批复后,方可开工建设;不符合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的不予以批准,需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3.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建成竣工后,须向市商务局提交验收申请,市商务局组织市或者区、县(市)畜牧、卫生、工商、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条例》和《设置规划》规定的条件和标准进行审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报市政府批准,颁发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和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申请人持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验收不合格的向申请人说明不予批准的原因。

(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设立

1.设置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其生产条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当地生猪产品消费量不足以设置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且目前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无法供应的农村地区;

(2)符合卫生、环保、动物防疫等基本要求;(3)有独立的生猪待宰圈、病猪隔离圈和屠宰车间;

(4)屠宰车间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墙面、地面采用不渗水材料;

(5)有经考核合格的屠宰技术人员和肉品品质检验人员;

(6)有病害肉处理场所、设施和必要的消毒药品;

(7)屠宰车间内有烫池、吊挂和可装头蹄不落地的容器等设施设备。

2.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申请、审批按照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申请、审批的规定程序执行,申请设立小型生猪屠宰场点需提供下列材料:

(1)书面申请1份;

(2)县(市)商务主管部门初审意见;

(3)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厂区平面图、工艺流程图;

(4)申请人身份证件(复印件)和1寸免冠照片1张。

3.经验收合格的小型生猪定点屠宰场点由市政府批准颁发小型生猪屠宰场点证书和标志牌,并报省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经验收不合格的,向申请人说明不予批准的原因。

四、对现有生猪屠宰企业进行清理登记

由市商务局负责对全市已批准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进行全面核查,符合《条例》和《设置规划》要求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由市政府换发定点屠宰证书、小型屠宰场点证书和标志牌,原屠宰许可证和标志牌自换发之日起废止。

对未按规定时间申请换发定点屠宰证书、标志牌和不符合保留条件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所持省商务厅统一制作的原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及副本自2010年1月1日起废止,并由各区、县(市)商务主管部门于2010年1月10日前统一清理交回市商务局。

五、建立生猪屠宰管理长效机制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以贯彻《条例》和《设置规划》为契机,加快建立生猪屠宰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全市肉类市场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由市商务局负责对《生猪屠宰管理八项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生猪屠宰管理制度,健全肉品品质检验制度,建立生猪屠宰重大案件督办制度,落实生猪屠宰违法案件举报制度。市、区、县(市)商务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生猪屠宰管理八项制度》贯彻落实工作,确保生猪屠宰市场规范发展。同时,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加快肉类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建立生猪肉可追溯体系、病害肉处理和补贴监测管理体系,完善生猪屠宰信息报送制度。由市商务局负责研究建立市级生猪屠宰信息监测平台和病害肉处理远程监测平台,并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市、区、县(市)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肉类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六、全面提高生猪屠宰管理水平

生猪屠宰管理工作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各区、县(市)政府要加强对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把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定期听取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协调、解决生猪屠宰管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各级商务部门要定期向本级政府报告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情况,及时组织落实政府对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的安排部署,确保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一)明确责任,落实监管任务。依据《条例》等有关法规的规定,按照行政区域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市、区、县(市)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生猪屠宰、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生猪屠宰加工行业的监督管理;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及法律授权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生猪饲养、防疫、检疫工作的监督管理;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餐饮业、集体食堂等消费环节使用生猪肉的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生猪肉销售的监督管理,取缔非法经营,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生猪屠宰、检疫、销售管理工作。

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积极配合商务部门做好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影响较大、案情复杂的重特大生猪屠宰违法案件实行申报制度和挂牌督办制度。

(二)健全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各区、县(市)政府健全屠宰监督管理机构,加强畜屠宰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设立独立的生猪屠宰监督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和执法人员,落实生猪屠宰管理和执法所需经费。定期组织相关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和学习,建立完善考核和各项工作责任制度。对行政不作为和违法行使职权,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及责任人的责任。

篇5: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哈尔滨市2008年拆违工作实施方案%9A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9〕19号 【发布日期】2009-04-13 【生效日期】2009-04-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9〕19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中直、省属在哈单位,驻哈部队: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定的《关于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予以转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四月十三日

关于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九年四月十三日)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精神,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一)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城市基层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市基层工作。城市各社区工作岗位没有聘用高校毕业生的,要聘用1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城市社区工作岗位有空员的,要优先招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其工资和社会保险,按其岗位的现行政策执行。

(二)落实实施“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工程。从2009年起,为全市没有配齐高校毕业生的行政村选聘1名高校毕业生协助村委会工作。在村工作期间,给予生活费补贴,所需资金按现行渠道解决,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三)认真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政策。

1.高校毕业生到我市一类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就业的,可高定一个级别工资档次或一级薪级工资。

2.高校毕业生到我市农村乡镇基层就业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专业技术职务,并可免试外语和计算机。自愿到基层、艰苦边远地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工作满1年即可分别直接申报中级、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3.农村乡镇使用周转编制招考工作人员时,主要用于考录在“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中服务2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

4.高校毕业生到我市农村乡镇基层就业的,户口可保留在市区或迁往就业地区,各级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提供免费人事代理服务。

5.高校毕业生到我市农村乡镇基层就业,工作满3年以上的,流动市内其他单位不受户籍限制,有关部门给予办理相关手续;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期限满5年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四)实施机关、事业单位招用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计划。从2009年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增招人员时拿出不低于三分之一的岗位,招用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乡镇机关补充人员时,拿出一定职位专门选聘在村任职期满且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

(五)落实“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从2009年起,在省里每年下达我市“三支一扶”指标的基础上,保证每年增加100名大学生“三支一扶”志愿服务岗位,每人每月补贴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年交通补贴费400元,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对服务期满考核优秀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可延长服务期限2年。每年增加100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所需资金由市财政承担。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六)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给予财政支持。对当年聘用高校毕业生3人以上的,各级财政在安排发展项目资金时可向其倾斜。当年聘用高校毕业生超过8人以上的,可适当提高扶持资金额度。

(七)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失业登记高校毕业生给予贷款扶持。对当年吸纳包括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达到在职职工总数30%(100人以上为15%)以上的,可按规定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贷款最高额度为2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

(八)对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专家选拔、职称评定、流动、培训、户籍管理、申请科研项目及经费、申报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等方面,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员工一视同仁。各级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应及时为其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关系办理接续以及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服务。

三、鼓励各类用人单位积极吸纳并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九)继续实行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落户政策。各类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当地公安部门按有关规定及时为其办理落户手续。

(十)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对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除经批准的特殊紧缺专业及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外,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优先聘用高校毕业生。

(十一)大力支持技术先进的服务外包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服务性外包企业,每新录用1名高校毕业生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由中央财政给予企业每人不超过4500元的培训支持;由市服务外包专项资金给予每人500元的培训支持。

对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培训的从事服务外包业务的高校毕业生,通过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的,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由中央财政给予培训机构每人不超过500元的培训支持。培训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的,由市就业专项资金给予培训机构每人500元培训补贴。

(十二)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活动。承担国家和地方政府科研项目的单位要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补助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十三)对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难企业给予补贴。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在确保当地失业保险金正常发放前提下,对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可按规定在2009年内给予6个月以内的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所需资金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开展岗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资金补助。所需资金由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支付不少于50%,由企业所在地政府就业专项资金支付不超过50%。困难企业如申请在岗培训补贴,不能同时申请岗位补贴或社会保险补贴,在岗培训补贴的执行期为2009年之内。

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十四)降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门槛。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在符合安全、环保、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在择业期内的高校毕业生使用家庭住所、租住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场所。对在择业期内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十五)为创业缺少资金的本省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给予最高额度为5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的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属微利项目的,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适当扩大贷款规模。对在哈有暂住户籍的省内高校毕业生,可以通过提供存折、债券等质押的反担保形式申请贷款。

(十六)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对高校毕业生新创建的民营科技、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资源利用以及农、林、牧、渔等企业,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扶持。

(十七)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创业平台,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建设完善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选择有一定土地面积和建筑规模的学校改建为创意创业园。有条件的高校应在校内适当位置建设创意创业园。各类创业培训部门要积极组织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其创业能力。对进行失业登记的,及时兑现创业培训补贴。

(十八)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指导与服务。及时为有创业意愿并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等“一条龙”服务。

五、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十九)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各高校要开设就业和创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重点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组织职业指导、心理咨询和人事、人才专家进校园,采取座谈、报告会等形式宣传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开展择业观教育。人事、劳动保障、教育等部门及高校要加强协作,采取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供求洽谈会和用人单位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有条件的人才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开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为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系列就业服务。

(二十)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管理工作。组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做好辖区高校毕业生调查登记工作,及时为毕业6个月以上、有就业愿望、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办理失业登记手续,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属于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应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予以注明。高校毕业生凭《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相应就业扶持政策。

(二十一)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的维护。要坚决取缔对高校毕业生的不合理收费;各类用人单位均不得以任何理由对高校毕业生进行院校、性别和民族等方面的就业歧视;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加大市场执法检查力度,打击虚假和欺诈行为,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六、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二十二)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选择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作为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见习,帮助高校毕业生提升职业技能和扩展就业机会。依据我市急需短缺专业设置见习岗位,2009年市区提供6000个见习岗位,见习期一般不超过1年。见习期满后,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的高校毕业生。各级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要为见习毕业生提供免费的人事代理等服务。

(二十三)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补助费不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并由见习单位负责为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所需资金由用人单位和市、区、县(市)财政各按50%比例承担。

(二十四)搭建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技能平台。以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为建设主体,整合培训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启动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实训基地建设,为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技能搭建平台。

(二十五)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培训,努力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同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使其适应市场就业的需求。对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的,给予技能培训补贴;对就业困难的,给予培训鉴定补贴。

七、强化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二十六)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主要包括:哈市城镇零就业家庭、城镇低保家庭、农村贫困家庭、在校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毕业后连续失业登记1年以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二十七)积极鼓励各类企业招用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对各类企业招用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在相应期限内给予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二十八)鼓励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对于成功创业的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正常经营1年以上),给予每人2000元的创业补贴;入住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的,给予适当场地租赁费补贴。

(二十九)鼓励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从事灵活就业,自行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养老保险缴费总额30%的养老保险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

(三十)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免除相应收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应免收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各级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应免费为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等方面的服务。

(三十一)建立和完善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要全面掌握困难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结构、家庭状况、就业和培训需求情况,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库”,实现人员动态管理。强化岗位援助、技能援助,加大安置力度,帮助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尽快就业。

八、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三十二)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各级政府就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确定工作任务,实行目标责任制。要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当前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纳入各级政府就业工作联席会议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有效落实。

(三十三)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就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人事和劳动保障部门要牵头制定和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并做好离校后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教育部门要指导高校大力加强在校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并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民政部门负责对需要救助的高校毕业生进行认定和救助。公安部门要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落户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工商、税务、卫生、人事和劳动保障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好各项税费减免政策。财政部门要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实际需要,统筹安排资金用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职能作用,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三十四)各级人事、劳动保障和教育等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宣传部门,组织新闻媒体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宣传工作。要宣传市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宣传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宣传各地、各高校及用人单位的好做法和经验,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篇6: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哈尔滨市2008年拆违工作实施方案%9A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8〕10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发展改革委《关于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发展改革委关于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按照“十一五”规划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现就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坚持以改革促进科学发展,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实践探索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及时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统一起来。

二、2008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制定并落实“三定”规定,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各有关部门负责)。指导和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央编办牵头)。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国办牵头)。

(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研究制订改革方案;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力和事权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省以下财政体制;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创新各级财政支持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的机制(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牵头)。

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推进资源税制度改革;研究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制订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方案;研究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财政部、税务总局牵头)。

(三)深化金融投资体制改革。

深化金融企业改革。推进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研究制定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方案;推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人民银行、财政部负责)。

健全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汇率弹性;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监管体制;完善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人民银行牵头)。制定信贷征信管理条例,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出台存款保险条例(人民银行、法制办负责)。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立完善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监管制度(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负责)。

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尽快出台政府投资条例;健全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制度;及时修订调减投资核准目录;研究起草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追究指导意见;开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公示试点工作,加快推行代建制;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规范备案管理(发展改革委牵头)。

(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中央企业调整重组步伐,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和联合重组(国资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结构优化和战略性调整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转移(国资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研究落实航空工业体制改革方案,推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组建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加快推动中央企业股份制改革,具备条件的实现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扩大中央企业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的户数和范围,建立健全董事会运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国资委牵头)。

推进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加快推进铁路体制改革(发展改革委、铁道部负责)。研究提出盐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组织实施深化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负责)。稳步实施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完善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组织开展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发展改革委、国资委、电监会、能源局负责)。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负责)。研究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深化农村水电体制改革,研究建立有利于农民受益的农村水电管理体制(水利部、能源局负责)。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制定完善并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相关配套政策,放宽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财政税收、信用担保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

(五)推进要素市场建设。

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加强监管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公司债市场;优化市场结构,引导优质企业上市,进一步壮大主板市场,发展中小企业板市场,积极稳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证监会牵头)。修订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改革委、法制办负责)。

规范发展土地市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中央地方的共同责任机制;规范和完善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健全土地划拨制度,积极探索实行国家机关办公用地、基础设施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经营性土地和工业用地出让制度;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定居规模相挂钩的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牵头)。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全面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和流转备案制度(农业部牵头)。

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工作,制定相关配套法规规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在城市落户(公安部牵头)。

(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扩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出台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的指导性意见;开展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推进减轻农民水费负担综合改革试点(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牵头)。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培育小额信贷组织,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机制(银监会、人民银行负责)。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保监会牵头)。

推动林业、农垦、水利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局牵头)。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快农垦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农业部牵头)。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财政部牵头)。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村水电工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非经营性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利部牵头)。

(七)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机制。

健全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落实差别电价、小火电降价、脱硫加价政策;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电价机制;结合销售电价调整,基本实现商业与一般工业用电同价;开展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负责)。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出台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牵头)。

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全面推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责任机制;改革资源收益分配制度,建立欠发达地区资源补偿机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负责)。推进建立跨省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开展火力发电厂二氧化硫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在太湖流域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探索建立环境有偿使用制度(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健全节能减排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措施公示制度;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能耗总量控制试点;完善节能减排奖励制度;加快推行能效标识制度;建立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建立健全重大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和应用机制;落实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负责)。完善支持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负责)。

(八)加快社会体制改革。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择机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关指导意见(发展改革委牵头)。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垄断行业企业工资监管;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指导各地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和工资支付重点监控制度;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颁布实施企业工资条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负责)。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继续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研究制订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继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民政部牵头)。落实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

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适时启动试点工作(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负责)。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卫生部牵头)。

深化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负责)。研究起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牵头)。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措施(财政部、教育部负责)。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投入、办学、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改革(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激励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负责)。研究制订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促进民办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负责)。

(九)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完善利用外资管理体制。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贯彻实施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健全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机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负责)。扩大服务外包鼓励政策的试点范围,完善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部际工作机制(商务部牵头)。

完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创新金融品种,发展境内外币债券市场,为对外投资合作提供信贷、保险等金融支持(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商务部、银监会等部门负责)。完善对外投资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方面的监管制度(商务部牵头)。

三、认真做好2008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改革开放已走过30年的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目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体制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以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在全社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强劲的改革动力和浓厚的改革氛围,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力求今年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做好指导协调,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并通过推动建立部门间统筹协调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对各项改革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的指导与协调;要积极推进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试点工作,为全国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对涉及面广、影响重大的改革,一把手要亲自抓,既要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推进,又要使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三)明确责任分工,认真督促落实。

牵头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科学制订方案,明确实施步骤,强化改革责任。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积极配合牵头部门做好有关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紧密跟踪、督促检查各项改革进展和落实情况,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各有关部门要定期向发展改革部门通报本部门改革进展情况。

上一篇:唯品会超粉——老妈下一篇:历任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