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2024-05-26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精选8篇)

篇1: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粤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寻找生命》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粤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单元中的第一课。

也是刚刚接触科学学科的孩子们正式学习科学课的重要一课。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合理化的调整与处理。 另外,我还将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延续到课外,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生物”的有关资料。

结合练习册,学生们能够接触到很多关于生命的科学知识,补充了他们的知识面。过去,我们认为:教学就是把书上有关的知识点讲完,教材中的相关实验做完,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今天,教学更需要将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外,为他们更深入的了解相关知识拓展空间。

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理念,更新我们的原有思维,并在科学课上有所突破。 在教学的准备方面,我遵循便于操作和合作探究的原则,尽可能多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氛围中进行合作研究。

利用班班通教学模式,力求使学生能够看到更多,了解的更多。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富有特色的记录――探究、研讨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拓展延伸、续写科学诗,感受生命世界的无限美丽。

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知道了生命体和生命体的区别,掌握了生命体的相关特征,也为逐步适应科学学科打下基础。

篇2: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冷与热》是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冷与热”与学生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通过身体感受,动手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们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获取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和好奇心,本课“冷水与热水”是这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从体验中获取新知,活动中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

设计思路:

1、科学学习应以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动机,采用创设情境提供诱因的方法。

3、使知识与能力同时发展,既重视学习过程,又要重视学习结果。

4、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想想做做的活动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瓶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的感觉。

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师: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生:分组进行活动

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

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

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

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生答)

师: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

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痛。2、把水泡弄破。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生:汇报讨论结果:

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二)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师: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

生:分组进行实践: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变化并汇报。 操作: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混,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 生:各自进行总结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1、冷水和热水具有冷和热的特性。

2、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

3、热水具有上浮性。

(三)探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生合作与交流:再一次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再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观察变化情况。

做做想想:把装满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又放到冷水中,又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结果。

发现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增加,但体积增加了,是因为热水上浮的原因。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这节课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我们知道了水的作用很大,大家要爱惜水资源,节约用水,虽然本节课没有告诉你答案,但是你通过亲身体验,亲身感受,把问题一一解决了,这就是科学的方法,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将来会成为一名科学家。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冷与热

1、冷水和热水具有冷和热的特性。

2、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

篇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复习建议

第一板块美丽风景令人醉

可将这一册课本中描写自然景色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古诗两首》 (《山行》《枫桥夜泊》) 以及描写城市繁华景象的《“东方之珠”》组成一个新的单元, 根据这些课文以写景为主的特点, 抓住“美”来设计并推进复习进程:

一、踏上美的旅程。通过启发谈话, 向学生介绍这一次“旅行”将要游览的地方:到北大荒看秋天的田野, 到杭州领略西湖美景, 途中还将观赏到秋天的枫叶, 体验夜泊枫桥的意境, 然后到西藏看湛蓝、透亮的天空, 最后去繁华的都市———香港, 感受“东方之珠”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这次假想旅行的兴趣, 进而对复习充满期待。

二、描绘美的景象。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一路的景致, 让学生对照着诵读文中的相关段落, 并适时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对于背诵较为困难的段落, 可与学生讨论, 摘录段落中最能体现层次关系的关键词语, 绘制成简明扼要的“背诵路线图”来帮助记忆。如《北大荒的秋天》的第4自然段, 就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绘制出这样的“背诵路线图”:原野热闹非凡→大豆 (摇动豆荚、发出笑声) →高粱 (扬起脸庞、演唱) →榛树叶子 (红得像火) 。当学生背得较为熟练时, 再去除括号里的内容练习背诵。

三、积累美的词汇。利用板块组合的优势, 整合原本相互孤立的课文, 进行词语的复习。课前可布置学生将文中描写色彩、湖水、天空、丰收景象、繁华街景等方面的词语分类摘录下来, 并将在课外阅读中掌握的词语一并归入其中。课上可采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汇报, 比一比谁掌握的词汇最丰富。

四、赏析美的文字。突破课文的限制, 选取表达方法相近的句子集中展示, 强化训练。根据本板块课文的语言特点, 可将课文中较为典型的比喻句集中出示, 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比喻句独特的表达效果, 强化练习并运用。如《北大荒的秋天》中的“小河清澈见底, 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西湖》中的“平静的湖面, 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拉萨的天空》中的“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 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等等。让学生说说自己最欣赏哪一句以及为什么, 然后选取一些常见的事物进行说写比喻句的练习。除了句子的复习外, 还可以对精彩段落进行赏析, 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让美景跃然纸上的, 并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为后面的习作练习作好铺垫。

五、学写美的景色。在学生复习完本板块的内容之后, 可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景物指导他们写一篇写景短文, 如《家乡的小河》《校园一角》等。这样可使学生及时运用本板块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实现读写迁移, 同时也对习作进行了复习。

第二板块大自然是位好老师

可将本册课本中以“人与自然”为话题的五篇课文———《学会查“无字词典”》《让我们荡起双桨》《石榴》《石头书》《做一片美的叶子》组成第二板块, 按照在大自然中观察学习、探究发现、描绘表达的顺序来安排复习。不过, 这五篇课文虽然都可放在“人与自然”这一主题里, 但每篇课文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具体主旨却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可以根据课文不同的侧重点将它们分成两组进行梳理。

一、在大自然中学习语文、感受快乐。可将《学会查“无字词典”》《让我们荡起双桨》作为第一组, 以在大自然中学习语文、感受快乐的思路来统领。可事先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随家人到绿地、公园等地方走一走, 看一看, 并提出要求:用词语描绘几个看到的景象, 细致观察一种事物, 围绕看到的事物提出一个“为什么”并寻找答案。复习时, 可让学生汇报看到的景象和想到的词语, 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画面让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描绘各种景象。在引导学生回忆游玩的快乐时光时, 可相机让学生背诵、哼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体会童年生活的幸福美好。

二、在大自然中悉心观察、探究奥秘。可将《石榴》《石头书》《做一片美的叶子》作为第二组, 复习时应各有侧重、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深入理解。《石榴》一文应重点让学生懂得要想了解一种事物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观察, 并多途径、多侧面地去感受它;《石头书》一文则重点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种事物都隐藏着秘密, 要揭开这些秘密就需要我们细致地观察, 认真地思考, 还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做一片美的叶子》应该让学生了解作者从对叶子外形的美写到其内在的美, 最后升华到人生感悟这一心路历程。复习时, 可结合课前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 让学生汇报所见、所思、所感、所悟。

三、学习描绘自然界中事物的方法。在表达方式的复习上, 可对板块中的不同课文各有侧重。如《石榴》可重点赏析描写石榴熟透的片段, 体会作者是怎样使石榴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 同时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做一片美的叶子》主要应让学生体会作者诗一般的语言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在篇章上, 可侧重学习《学会查“无字词典”》中根据地点的变换组织材料以及《石榴》中按植物生长过程描写植物的方法。

四、用心记录自己的发现。本板块的习作训练可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可以写冬天的松树、水仙花等植物, 冬天的蛇、麻雀等动物, 也可以写雪花、冰凌花等冬天特有的景物, 还可以写冬天指挥交通的交警叔叔等人物。要求细细观察所写对象, 并有感受和思考。

第三板块奇丽的想象世界

我们可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童话主角的《蒲公英》《小露珠》, 以说明道理为主的童话《三袋麦子》, 以及侧重于知识介绍的童话《小稻秧脱险记》《航天飞机》组成童话单元, 并将神话故事《哪吒闹海》纳入其中 (对小学生来说, 《哪吒闹海》完全可以被视为一个奇特的童话故事) 。复习这一板块时, 可根据童话的特点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进入童话世界。可通过启发谈话把学生带进奇幻的童话世界, 引导学生一同回顾本学期学的童话故事。

二、感受童话情趣。让学生说说这些故事中哪个故事最有趣, 哪个情节最有意思, 以此帮助学生回忆故事中的精彩部分并感受童话的五彩缤纷, 同时也可强化学生的口语训练。

三、对话童话人物。可让学生说说最喜爱哪个故事中的哪个角色以及为什么, 然后让学生选一位文中的童话人物, 说说想对他说些什么。这样可加深学生对童话角色的理解。

四、创编童话故事。可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童话以及平时所读的童话故事概括出童话故事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幻想丰富奇特、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等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出示一组题目, 如《小小树叶船》《大老虎和小灰兔》《小音符漫游记》《云娃娃变魔术》《勇敢的小溪》等, 让学生自由选择题目编写一个童话。

第四板块生活告诉我

本板块由课本中的生活故事组成, 包括《掌声》《金子》《每逢佳节倍思亲》三篇课文。对于这组课文, 可以以感受生活为线索来安排复习任务。

一、感受生活的温暖。《掌声》一课记叙了身患残疾、忧郁自卑的小英在同学们掌声的激励下, 鼓起生活的勇气, 走出生活的阴影, 最后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我们可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回忆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帮助的事来引导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

二、感悟生活的真谛。《金子》这个关于淘金者彼得的故事, 告诉我们要想有收获必须脚踏实地、辛勤劳动的道理。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应该脚踏实地。

三、体会生活的滋味。《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根据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编写而成的, 作者想象了诗人王维创作这首诗时的情景, 表达了王维身在异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我们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根深蒂固的亲情。

四、领悟生活的哲理。针对本板块三篇课文的特点, 可将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集中出示。如《掌声》中的“是啊, 人人都需要掌声, 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 同时, 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金子》中的“五年以后, 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 等等。对于这类以感悟生活为重点的文章, 应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

五、讲述生活中的故事。在写作方法的复习上, 可引导学生梳理三篇课文的大致内容, 将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作为重点。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说说看到的、听到的, 或是经历过的生活故事, 说说这些故事带给自己的生活启迪。

第五板块像他们那样闪亮

可将《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军神》和《孙中山破陋习》五篇课文放在一起, 组成名人故事板块。

一、感受人物的神采。让学生回顾本学期认识了哪些名人, 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 为什么。

二、提炼人物的品格。在充分感受人物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提炼出人物的品格。如王子普鲁斯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精神;雷奈克医生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创造的品格;军神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孙中山敢于跟封建思想作斗争的精神。

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可从文中选取描写人物的典型段落, 如《军神》中沃克医生在做完手术后与刘伯承的一段对话;《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中雷奈克发明听诊器过程中的心理描写等。让学生从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并懂得写人要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事例来写。

四、描写熟悉的人。让学生写一位自己最熟悉的人, 如妈妈、老师、同学等, 要求选一件事来写, 初步学习一人一事的写法。

篇4: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关键词】教材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实践与拓展

本人一直探索行之有效的物理教学方法,现以广东地区正在使用的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一为例,挖掘出教材的特点,就如何在教学中科学有效使用粤教版物理教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表以下几点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利用教材图文并茂,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合为一体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翻开粤教版物理教材,到处都可以看到精美、形象的彩图。就如:翻开物理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学生就会被形象精美的彩图吸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认识形变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归纳出物体的各种形变类型。图文并茂是粤教版物理教材的一大特色,就连例题也配有形象的彩图加以分析,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与物理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善于利用好教材这一特色,给学生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看书学习,并结合彩图的介绍和分析,自主思考,就能自己掌握好相关的物理知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注重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粤教版物理教材有一明显特点:注重安排了学生探究性实验,将以前的演示实验或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例如教材必修一就至少有18个探究性实验。若老师能利用好这些探究性实验,精心组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中,动脑思考,亲自动手操作、了解和掌握实验的全过程,直接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例如:讲《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一节时,我没有直接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组织学生进行如下的探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用电磁打点记时器记录到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情况。

2、然后要求他们选出一条第1、2点两点之间约有2mm的纸带,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简单的变速运动,即匀变速直线运动。

3、并借助数学方法得到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在某一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与该过程中的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关系,并推导出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纸带上位移与对应时间的测量,学生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进而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在整个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学生成了知识探究的主人,积极参与,真正体会到进行知识探究的全过程的乐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和判断的逻辑推理能力,又较好地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三、加强讨论与交流,培养合作、创新精神

物理教材中的“讨论与交流”,促使学生与学生、或学生与老师相互交流。教材陈述完一个知识点,或在实验内容后面,或在例题后,就会用与正文有所区别的小五号的宋体字提出几个小问题,提供给学生讨论。例如:《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一节,为巩固知识举出有一例题,教材对例题作了详细的分解后,还安排了如下两个“讨论与交流”的问题:

1.还有其他方法解这道题吗?哪一种解法最简便?与同学交流一下。

2.如果以该快艇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解答过程会不会只是上述解答过程的简单重复呢?说明理由。

教师若能积极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1进行思考讨论,学生会再次开动脑筋思考解题的其他方法,从而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积极思考,一定能想出不同的解题方法,通过对不同方法的交流与比较,找到最简便的解题方法。“讨论与交流”的问题2是改变题目中的条件,创设不同的运动情景,实质是起到一题多变的效果,开阔眼界,活跃解题思维,掌握运用物理规律进行解题的方法,跳出题海的深渊。学生通过相互的讨论与交流,长此以往,既能促进相互合作学习,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能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实践,拓展知识领域,提高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粤教版物理教材很多章节的后面增加了“实践与拓展”的内容。老师要加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开动动脑筋认真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出好方法,努力创造条件,大胆动手进行实际制作,提高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一节,教材后的“实践与拓展”提出:选取合适的材料,制作一把“弹簧秤”,并根据胡克定律,写出这把“弹簧秤”的产品使用说明书。

课后,同学们三人或五人自成一组,根据所学的胡克定律,亲自动手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弹簧秤”。在一次手工作品展览活动中,同学们拿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弹簧秤”,既分别注明其最大测量范围和标度,还附上了其详细的使用说明,不管从其用料,还是其外形设计都受好评。同学们通过思考制作,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所学的物理规律,同时又能体验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丰富学生学习情感,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的编排改变了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抓住了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强调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新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及理念、丰富教学内容,追求新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我们只有真正理解和体验教材特点,才能科学地使用教材。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粤教版).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2014-6-17.

篇5: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1、一株植物( 所有根 )的总和,就是一个( 根系 )。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 直根系 )和( 须根系 )。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 主根 )和许多短而细的( 侧根 ),如( 大豆 )、( 白菜 )、( 榕树 )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 主根 ),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 胡须 )一样的根,像( 玉米 )、( 水稻 )、( 甘蔗 )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 根系 )从土壤里吸收的。( 根系 )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 强 )。

6、根深扎土壤具有( 固定植株 )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可以吸收并输送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茎里的“运输网”

1、 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 运输水分 )。此外,还有( 支持植物体 )的作用。

2、 茎分( 匍匐茎 )、( 直立茎 )、( 缠绕茎 )、( 攀缘茎 )。

3、 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许多时候都会在( 茎 )上得到体现。

第3课:叶里的“加工厂”

1、 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 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 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

3、 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 叶片 )是制造( 淀粉 )的“加工厂”,( 太阳光 )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 根 )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 茎 )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叶片借助( 太阳光 )的能量,利用( 水分 )和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 ),制造出( 淀粉 ),并释放( 氧气 )。

4、 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入( 二氧化碳 ),制造( 淀粉 ),并释放( 氧气 )。

5、 植物对人类以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植物对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制造有机物;

(2) 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3) 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4) 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自然界不能没有植物。

第4课:花里的“育婴房”

1、 由( 萼片 )、( 花瓣 )、( 雄蕊 )和( 雌蕊 )四部分组成的花,属于完全花。 ( 萼片 )、( 花瓣 )、( 雄蕊 )和( 雌蕊 )四部分缺少某些部分的花,属于不完全花。

2、 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 花萼 )是花的最外一层,有( 保护幼花 )的作用。

( 花冠 )由数片花瓣组成,可以保护雄蕊、雌蕊。在虫媒花中,花瓣鲜艳的颜色起这吸引昆虫来传粉的作用。而在风媒花中,花瓣很小或退化,以利于接受花粉。

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上端有花药,里面有花粉。

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 生殖 )器官,内有( 胚珠 ),发育后成为( 种子 ),子房发育成熟后即为( 果实 )。

3、在植物的繁殖过程中,( 雄蕊 )和( 雌蕊 )起着重要的作用。( 雄蕊 )的花粉传到( 雌蕊 )上,植物的新生命就会在( 雌蕊的子房 )这个“育婴房”孕育成长。 第5课:果实里的新生命

1、( 花瓣 )、( 雄蕊 )在慢慢的枯萎,( 子房 )在不断长大,最后发育成( 果实 )。

2、 植物的果实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具有共同点:都有( 果皮 )和( 种子 )。

3、 果实是由花的( 子房 )部分形成的。

4、 果皮和种子有什么作用?

果皮有( 保护种子 )的作用。(有的果实的果皮坚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种子,有的果皮肥厚多、汁,这是果实吸引动物食用,然后帮助它们传播种子。)种子有( 传宗接代 )的作用。

课后题1:这是一个种植了一些小草的密封小瓶——生态瓶。如果把它放在阳光下,瓶子里的生物能生存一段时间吗?

篇6: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

1、在大自然中,有河流、山脉、花、草、茶杯等。()

2、流星、火山、彩虹是有趣的自然现象。()

3、蜻蜓有六只脚。()

4、下雨后一定会有彩虹。()

5、眼、耳、鼻、舌和皮肤都是感觉器官。(6、手摸鹅卵石滑滑的是用眼感觉器官。(7、用放大镜可以看太阳。()

8、未知的物品不要随便闻或尝。()

二、选择题。

1、下面哪些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A烟花

B瀑布

C石雕群

2、鸟儿靠什么飞翔。()A 脚

B翅膀

C 尾巴

3、品尝苹果甜的味道是用什么感觉器官。(A舌头

B 耳朵

C眼睛

4、判断透明液体是水还是酒用什么感觉器官。A皮肤

B 鼻子

C眼睛))))

篇7: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一、填空:(30分)

1、人可以通过( )等器官感觉物体的冷热;人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 ),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就要使用( )来测量。

2、热能从( )物体传向( )物体。

3、地球上绝大部分的热能都是从( )传过来的。

4、物体都像蜡一样有三种状态:( )、( )和( )。

5、风向是指( )的方向。

6、空气受热( ),冷空气流过来( ),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

7、在自然界中,声音有( )有( ),有大有小。

8、声音可以通过( )、( )和( )传播。

二、判断:(20分)

( )1、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与热并不可靠。

( )2、人的正常体温是35摄氏度。

( )3、热在不同物体中传导的快慢一样。

( )4、夏季,自行车胎的气如果打的太足,就容易爆胎。

( )5、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生长、活动没有影响。

( )6、坚持观测天气信息,对准确分析和预报天气不重要。

( )7、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需要考虑当地的`气象状况。

( )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9、听诊器是利用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原理制成的。

( )10、噪音只是让人感觉不愉快,并无其他害处。

三、选择题:(20分)

1、下面测量水温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在水中,液泡不能贴住烧杯底或壁;

B、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

C、将温度计拿出水,更容易读;

D、读数时,视线要和温度计液柱顶端保持水平;

2、以下哪种情况是由于热胀冷缩造成的:( )

A、经过水洗后有些衣服变小了;

B、巧克力遇热变软了;

C、电线杆上的电线夏天变松下坠;

D、天冷时树叶都落了;

3、下面哪种情况下,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水蒸气:( )

A、0摄氏度

B、100摄氏度

C、30摄氏度

D、任何温度

4、下面哪种气象符号代表雾?( )

A、 B、 C、 D、

5、为了防止噪音,人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下面的方法是不正确的是:

A、在公路上画出斑马线;

B、在汽车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C、机场工作人员戴耳塞;

D、公路旁植树;

四、实验题:(10分)

1、看图写出温度(单位:摄氏度):

( ) ( ) ( )

五、简答题:(20分)

1、简述自然界中雨是怎样形成的:

篇8: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课前调查:在“整理与复习”之前, 请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下表。

通过盘点调查, 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提到了“图形与周长”是本学期学得好的内容, 原因主要是可以自己动手做。所以, 本节课应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复习需求, 让学生在自主整理、自主操作、自主诊断与自我反思中提升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预案:

一、整体梳理, 理清结构

1. 自主回顾。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填写的三年级数学“期末盘点———图形与周长”, 有针对性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进行分析。

2. 唤醒反思。

教师针对“盘点”上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 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 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需要, 提炼整合有效教学资源, 并作精当点拨。

3. 梳理结构。

在学生梳理的基础上,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成一张知识结构表。

二、指导学法, 完善建构

1. 认识图形。

回顾: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我们是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的?你喜欢哪种方法?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 相机出示“折一折、拼一拼、摆一摆、围一围”等方法, 再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2. 认识周长。

(1) 描一描 (下面各图的一周) :

(2)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计算?

课件显示生活中运用周长计算的情境图, 如:围篱笆、绣花边、沿操场边跑一圈、镶镜框、装画框等。

(3) 算一算。

三、应用、拓展与提升

1. 错题诊断, 对话反思。

学校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 长60米, 宽40米。赵晶沿着球场的四周跑了3圈, 她一共跑了多少米?

错误摘录:60+40=100 (米) , 100×3=300 (米) ;

原因分析 (师生互动, 分析、诊断) 。

正确解答: (略)

2. 好题推荐, 拓展创造。

通过课前的调查, 了解到学生收集整理和自我推荐的好题和最喜欢做的题, 并在每题后面附上:×××推荐。

(1) “剪”题。如:把下图的大正方形剪成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 求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2) “摆”题。用16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 能摆出几种?它们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多少根小棒的长度?

(3) “移”题。如:你会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吗?

(4) “拼”题。如:有两个长方形, 长都是4厘米, 宽都是2厘米。你会把它们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5) “围”题。如:王奶奶靠墙用篱笆围起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圈, 鸡圈长5米, 宽3米, 围成的篱笆共长多少米?

设计思考:

1.期末盘点———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复习重点。

课前“期末盘点表”的填写、整理, 目的是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回顾, 使学生知道自己哪些内容学得比较好, 哪些内容还存在问题, 从而明确复习的重点。在学生回顾某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时, 可以翻翻教材, 逐章逐节想一想, 然后把回顾的主要情况在表格里填一填, 或按表格的栏目说一说, 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 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提高复习的效率。

2.错题诊断———让学生在知错中改错。

“正确, 有可能是一种模仿;错误, 却是一种经历。”学习新知识后, 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知识体系, 同化新知识, 将新知内化于自身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某些错误, 最正常不过了, 复习期间重新呈现, 就是提醒学生注意薄弱之处, 抓住薄弱环节就是抓住复习的重点。教师要让学生在纠错改错、议错“赏”错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3. 好题推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

上一篇:最热门的创业项目下一篇:“珍珠豆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