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节目主持人

2024-04-30

谈话节目主持人(精选6篇)

篇1:谈话节目主持人

一、主持人的态度

有真诚的交流态度。

主持人的真诚态度首先体现在要做一个能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

主持人的真诚还体现在和谈话者的情感交流上,对谈话者的真情表述也应给予真情的回应,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谈话效果。

王志早期主持的几期《面对面》的成功也印证了这一理论,在对“抗非”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及专家的系列采访中,王志几度落下眼泪,令观众为之动容。

二、主持人的核心作用

1主持人是谈话现场的中心,主持人是谈话的实际组织者。主持人处于这样的地位:

A于话题内容,他是节目意图的贯彻者,应清醒地把握话题的方向范围层次,对说话人进行引导,对谈话内容迅速的取舍,要控制节奏掌握时间。

B,于谈话参与者,主持人是言语场中多向交流的协调调度者。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位嘉宾的作用,不能厚此薄彼,注意意见相反或观点相近的嘉宾,使之相互补充配合另一方面要在受众与嘉宾之间建立关系架设桥梁,不能让现场的观众当摆设,有时还要代表受众向嘉宾提出问题。

C于谈话氛围,主持人是激发情绪的调动者,要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保持参与者的谈话兴趣和合作关系,此外,因观点的冲突、情绪的激动引起的对立、失控,要由主持人协调和扭转。

三、主持人的听说原则

1学会倾听a传递出尊重对方、对它的谈话有兴趣的信息。

b并非被动的接收信息。

C在谈话现场,主持人不仅要专注于说话人的谈话,还要倾听观

众的反应,这是组织控制现场气氛,使场上观众具有向心力的需要。2作为讨论组织者的“说”

(1)主导和绿叶

(2)关联准则:内容关联、整体关联、建立与参与者的关联

(3)方式准则:通俗、简洁、有条理、提炼观点

(4)营造氛围:真诚、得体、善于截留、给台阶下

篇2:谈话节目主持人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2005-02-25 10:25:53)

丁青青(武汉大学新闻研究生 430072)

任何一个谈话节目的成功,和这个节目的主持人是密切相关的,有时候人们也许记不大清楚这个节目的名字,但对主持人却是印象深刻。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扮演着哪些角色,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HOST(主人)

节目主持人的英语称谓可以译为Anchorman或者Host,Anchorman原意为“接力赛中最后一棒的运动员”,后引申为“负责安排广播的新闻广播员”,一般仅用于新闻节目的主持人;Host从“主人”的原意转为“(广播、电视的)节目主持人,一般可用于其他类型的节目。”①可见,西方新闻节目主持人和其他节目的主持人是有很大区别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同的两个职业。而我国,尽管在称谓上没有分得那么清楚,但实际操作中还是把不同风格的主持人安排在了不同的位置上。按照这种分类方法,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与其他非新闻类节目的主持人是具有共性的,都可称为Host,我们也可称之为是节目的“主人”。

这个“Host”的角色具备以下两种特征:

--节目品牌的象征

一般来说,在节目和主持人的关系上,节目是主体,主持人是节目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由于目前谈话节目的数量不断增长,而这些节目基本上都是“一个主持人+几个嘉宾+一些观众+一个话题”的形式,可以说是大同小异,所以,谈话节目质量的优劣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水平的高低。

--节目个性的象征

既然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是节目品牌的象征,那么这个主持人所具有的个性也就自然而然地使这个节目具有了与众不同的个性。一提到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人们就会觉得它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节目,首先,主持人窦文涛几年如一日“衬衫加马夹”的经典形象已经表明了这个节目轻松和随意的个性。另外,窦文涛说起“段子”来不亦乐乎的神情,和两个嘉宾间不加矫饰的侃谈,都让观众觉得亲切,使得这个节目成为了完全体现个人风格的“脱口秀”。正是由于窦文涛和他所选择的嘉宾个个出言无忌,见闻广博而又性情各异,使得《锵锵三人行》具备了“不求高度,只求广度;不求深度,只求温度;不求结论,只求趣味”②的鲜明个性。

二、PLANNER(策划者)

为了保证一个谈话节目的成功,主持实际上还应担当起策划者的角色,这也是顺应各节目将来实行“主持人中心制”这样一个趋势的。

扮演策划者的主持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选择合适嘉宾

杨澜曾说过:“就像一个农民犁地、播种、杀虫、锄草,可是如果老天不下雨,或者放了洪水下来,照样是颗粒难收。这可遇而不可求的天气就是来宾本人。他(她)本人是否健谈,他(她)那天的情绪如何,都直接影响节目质量。”③由此可见,嘉宾对于节目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节目的主持人完全应该参与到选择嘉宾的过程中。

目前国内的谈话节目,选择的嘉宾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占据很多优势资源的名人,一种是因为介入某个新闻事件变得有名的普通人,另一种则完全是很普通的人。就谈话节目本身来说,专做名人访谈的话,可能会有资源枯竭的时候,只有在老百姓中找访谈对象才能真正可持续发展。

--搜集背景材料

谈话节目的嘉宾包括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话题也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持人就算阅历再广也不可能全都接触过,那么为了保证有“话”可谈,做节目之前进行对嘉宾、对话题进行多方面的熟悉是十分必要的。杨澜曾说过:“如果没有充分的案头准备,提问往往是肤浅的。来宾会认为在同一个小学生讲话,甚至对牛弹琴,谈话的兴趣肯定不高;没有准备的提问也往往是发散型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重点。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一晃就过,而留给观众的却是一片模糊。”④

--设计节目形式

由于目前电视上“谈话风”盛行,一个谈话节目必须在节目形式上有所创新或者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固定模式,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而主持人,无疑也是节目形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主持人如何出场,如何串起节目,嘉宾如何请出,背景材料何时播放,这些如果仅靠节目编导来设计安排,主持人往往会觉得不自在,毕竟编导的构想最终还是要靠主持人来实现,因此以上这些一定要由主持人和编导配合主持人的主持方式和风格来共同设计。

三、CONTROLLER(调控者)

谈话节目和其他节目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其随意性,主持人并不能完全决定节目的进程,整个节目是由主持人的话语和嘉宾、观众的谈话所组成的。主持人虽没有完全的决定权,但还是能够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来驾驭谈话现场,这种驾驭能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控制场面

谈话节目虽具有随意性,但和一般的交谈活动还是有区别的,它是有目的、有组织、有中心话题、有时间限制的谈话,谈话进程的掌握,话题向何方深入,要靠主持人现场引导,否则会造成离题,或收不住话题,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谈话的失控情况。

--控制节奏

有的节目话题可能比较严肃,或者气氛比较沉闷,主持人就应该适当地调节一下场上的气氛,使场上节奏不会因为气氛过于沉闷而显得拖沓。凤凰卫视某期《冷暖人生》,讲述一位因癌症去世的30岁母亲吴广凤,在临终前给儿子写了14封信,希望儿子每次过生日时读一封,直到儿子成年的那天。节目的前半段都在回顾吴广凤病中和丈夫、和儿子在一起的情形,她丈夫说着说着,语速渐慢,情绪也越来越低落,下面好些观众也开始抹眼泪。这个时候,主持人没有听任他这样讲下去,而是把话题引向了别处。在一片凝重的气氛中,主持人选择了比较轻松而且嘉宾也绝对乐意谈的话题来改变场上的节奏,她问广凤的丈夫:“听说你们谈恋爱的过程很浪漫,能给大家说说吗?”于是,他忧郁的眼睛里顿时闪过了一丝光线,语速明显快了起来,使得整个节目的节奏也回归了正常。在这里,如果没有主持人的适时引导,节目就会走向无法预料的状态。

--控制情绪

一方面,主持人应该控制好自身的情绪,另一方面,还要控制好嘉宾的情绪。否则,人在一种不理性的状态下,是无法理性地探讨某个问题的。

虽说主持人是谈话节目中具备能动性和主导性的重要元素,但在谈话的进程中,主持人也应处于一种相对超然的地位,毕竟谈话的主角是嘉宾,主持人在其中“穿针引线”就够了。

四、PARTNER(参与者)

谈话节目,赋予了大众传播以人际传播的形式,人际传播的许多内容、方式与技巧,都可以运用于此。既然是人际传播,则应该是人与人之间耳到、口到、心到的一种交流,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者都既是传者,又是受者,所以主持人也可以说是人际传播过程中的一个参与者。主持人的这个角色,包含两个特征,一是倾听,另一个就是积极地回应,有效实现互动。

--倾听

美国电视脱口秀女主持人奥帕拉·温弗丽,在二十年中独占鳌头,成为美国电视、文艺界中年收入最高者。她的外表其实极为普通,只是一位四十多岁的黑人妇女,中等身材,相貌平常,那么她的成功所凭借的是什么呢?如传记作者麦尔所指出的:“一般说来,广播电视的访谈者提出问题,却并不认真听回答,他们的心思放在其他事情或是下一个新问题上。但奥帕拉仔细地倾听嘉宾们的谈话,并且利用谈话的内容把主题步步引向深入。这就是她适应当今时代的风格,由于对观众和嘉宾的生活进程充满关切,由于能同他们进行交流,这种风格大获成功。”⑤

--互动

传播不仅仅是传播者向受传者传递信息的单向过程,而是具有信息交流的双向性质。传播者、受传者总是处在互动之中的,电视谈话节目中,传者和受者经常进行着角色互换,因此其中包含着多重互动关系:

--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互动

前面提到,主持人应该用心地倾听,那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互动。认真倾听了,就应该有回应,这种回应不单单表现在关注对方谈话时的眼神和表情上,还应表现在主持人能即兴提问。访谈前虽然有大致的采访提纲,但是谈话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亮点”,这就有赖于主持人边听边思考,能抓住对方回答中有价值的地方及时补充提问,或是总结出前一段谈话的一个特点,抓住这一点来向对方发问。

--主持人和现场观众之间的互动

在互动方面,主持人除了应该积极回应嘉宾之外,还应该和现场观众有所互动,毕竟现场观众并不仅仅是来给节目造势的,还应该作为节目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嘉宾、主持人共同完成对话题的探讨或是有助于节目主题的深化。但遗憾的是,这种互动在我国大多数谈话节目中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就算有,也能看出很明显的被刻意安排过的痕迹。此外,观众在节目现场太紧张,也是谈话节目现场无法进行有效互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持人和场外观众的互动

除了场内的互动之外,主持人还应该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有所互动。比如,主持人亲自赴外景地采访当事人及相关人员,或是采访普通老百姓对某话题的看法。另外,场外观众可以在节目进行时通过发手机短信或是打电话的方式直接和主持人进行对话,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场内和场外的有效互动。

以上就是主持人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应具备的四种角色。随着电视谈话节目日趋直播化及其形式的日趋多样化,主持人的角色和功能也在不断产生新的变化,这也就对主持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四种角色的主持人,才能真正使节目富有永恒的魅力。美国一些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之所以能够坐镇一档节目达二、三十年之久,靠的是他们自身的谈吐、学识、个人魅力、临场经验等多种因素。在我国,就谈话节目来说,有一定文化素养、阅历丰富、幽默、反应机敏等素质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主持人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至于长相、普通话这些选拔主持人的传统标准已退居其次。

不论什么时候,面向大众的节目都会是电视的主流。谈话节目作为一种直面社会、直面大众、反映社会生活的节目形式,是具有潜在的生命力的,而优秀的主持人则是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如果每个主持人都能扮演好四种角色,那么,电视谈话节目一定能拥有永恒的春天。

注释:

①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201页

②代欢、肖桂岚:《作秀战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第178页

③、④杨澜:《我问故我在--杨澜访谈录》,学林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8页、第6页

⑤[美]吉妮·斯克特:《脱口秀--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威力与影响》,苗棣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249页

篇3:谈话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分析

一、策划的参与者

作为电视节目的策划, 涉及的相关因素很多, 基本可归纳为五个要素即:内容—选题、形式—创意、播出—策略、对象—定位、投入—成本。其中解决选题策划是首要和关键, 它确定了节目策划的目标和基础, 有一个好的选题, 一个节目就成功了一半。因此, 对于一档固定的栏目来说, 在受众定位、播出策略等方面已确定的前提下, 主持人参与策划, 更多地是参与选题策划及形式创意策划, 即选定什么主题、用何种富有创意的形式表现。许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都非常注重参与节目策划, 崔永元在主持《实话实说》时, 全程参与节目策划, 力求获得对话题与嘉宾更感性更深入的把握。他认为“采访前一定要做认真、准确的案头工作, 需要获得大量关于被采访人的信息。”他的这种敬业与认真态度直接反应在节目质量上, 谈话现场从容镇定、幽默风趣, 显得游刃有余。

对于谈话节目的主持人, 参与前期策划、参与程度的深浅直接关系到谈论话题的宽窄、深浅, 影响着场上表现的自如与从容。谈话节目的策划一般包括话题的设置与处理、嘉宾的选择以及谈话方式、表演元素等辅助元素的设置几个大的方面。谈话节目的前期准备包括选题的策划确定、选题的调查研究、嘉宾的选择, 直到落实谈话的范围、走向、层次。同时对辅助手段、谈话节奏等都要有周密的策划与细致的准备。虽然整个准备过程中总策划人、执行策划、编导各有明确的分工, 但是作为节目制作播出关键阶段核心人物的主持人, 提前介入是十分必要的。在前期准备阶段主持人重点介入并深入把握的是围绕话题的分析研究, 明确话题的针对性、必要性和导向, 预测可能有的各种不同意见和争论, 具体设计谈话“起承转合”的结构安排, 设计音乐、大屏幕的使用, 甚至开场白与结束语。《实话实说》每个话题的准备阶段要开几次策划会, 策划会首先解决选题, 继而借用“外脑”———请社会上有关人士一道从整体上理清思路, 而后执行策划, 把遴选嘉宾中带来的具体信息与崔水元磨合反馈, 形成节目具体操作方案。准备工作细化到提问的方式、顺序和时机, 此外, 主持人还要提出并熟悉辅助手段的使用。缺少这样的前期准备, 就无法真正实现对谈话现场的组织和驾驭。

二、不经意的访问者

提问不仅是记者的重要职能也是主持人的一项重要功能。尤其是谈话节目, 整个节目从形式上看就是由主持与嘉宾、观众的提问与回答构成的。相比一对一的专访或记者的采访来说, 谈话节目的提问更隐蔽、更随意甚至是即兴式提问, 使谈话在确定的框架下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一档谈话节目中, 即兴提问与非即兴提问是同时存在的。非即兴提问是在节目策划之初对话题的大致设想, 以此确立节目整体讨论框架。这些提问往往是预计的精彩之点或该话题不可回避的重点。但谈话永远无法预计具体的内容, 临时的变化有可能让预先准备的问题黯然失色。即使谈论按预计进行, 也不意味着每一个问题都将按原定计划一成不变, 所以没有必要设计好每一个问题。相反, 为了展现即兴谈话带来的现场感、交流感, 主持人在把握大致的框架下, 对具体细节的提问往往是即兴的, 有的甚至是从嘉宾谈话中得到启发的。

在谈话交流中, 发话人往往只是注重“说什么”即说的内容而忽略“怎样说”即说的方式。为什么强调方式的重要性?因为不仅仅是内容, 方式也会导致对信息理解的准确性, 导致信息差的产生, 达不到很好的交流效果。信息差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 语用层次的信息差即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差异主要由两种原因导致:

一是受话人的记忆中存有特定的背景性信息, 但由于发话人未能选用适当的语境触发语, 受话人因而无法将该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这其实也是一个心理上的认同过程, 当你很好地把握住了对方心理, 问题提得恰到好处, 会令受访者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 对主持人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 从而乐于倾吐。因此, 作为主持人提问, 应了解受话人的背景信息, 包括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等, 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提问方式。

二是受话人的记忆中并无特定的背景性信息, 然而发话人却误以为该信息存在于受话人的记忆中, 并以此为背景发出言语信息。自然这样的信息得不到受话人的响应, 因为他的头脑里根本就无从搜索到相关信息, 无法回答。这就要求主持人在采访前多做案头工作, 切莫将提问超出受话人所能回答的范围, 让其无法作答。尽量不要以受话人不擅长、未经历、不了解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比如同样的谈WTO, 在《实话实说》里, 为了让现场普通观众听得懂并能参与讨论, 主持人选取了与普通人生活相关的购买汽车的话题作为切入点, 将抽象的规则具化在人们熟知的事物上, 一下子就让人听明白道理, 并能结合自身经历谈起许多感受。

三、积极理性的倾听者

对于主持人的要求, 我们往往更多地强调说的能力、问的能力。在各种主持人选拔大赛中, 比赛环节的设置也无外乎文化知识、语言表达能力与才艺的展示, 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是强调的重点。因此在电视屏幕上, 我们总能看到一个个伶牙俐齿、能说会道的男女主持把持着从新闻到时尚娱乐的各种节目。初看之下, 他们的口才令普通人汗颜, 语言的流利、说话的速度, 一副永不疲倦的姿态。多看之后, 面对这种喋喋不休、自说自话、不考虑观众心理的主持方式开始感到疲惫, 听觉开始麻木, 从动听的语言外壳下面再难捕捉到实质性内容。这正是现有主持人选拔机制下必然的结果。仅仅从语言能力等技术层面去要求主持人, 而缺少对人的文化修养、道德涵养及对观众心理的把握与要求。

真正优秀的谈话节目主持人, 他不仅具有出众的表达能力, 更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在大多数主持人都能说会道的今天, 善于倾听显得尤其重要。当我们在《鲁豫有约》栏目中看到主持人温婉的提问、安静地聆听、偶尔的质疑、开心地大笑时, 我们看到的是不同于以往主持人的形象和主持方式。从形式上看, 它也许不那么流畅和热闹, 但却能吸引人饶有兴味地看下去。这看似平淡的主持中, 实则蕴含着许多主持的道理。

作为受话人———主持人的有效反馈, 倾听, 能传递给发话人———观众或嘉宾什么样的信息, 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一是传递出尊重对方、对他的谈话有兴趣的信息。这样的信息是谈话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对方听得出来你是否真正怀有敬意。若是你怀有敬意, 讲话的时候, 他们会听得更为专注。否则, 不管你如何说得天花乱坠, 或是行为如何惊世骇俗, 也没法子让他们对你说的内容感兴趣。

二是“听”的心理活动并非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是带着判断、预测与针对性。主持人的思维要走在参与者和受众的前面, 在听的过程中要迅速对信息做出判断———观点、情感二要对其话语内容走向做出预侧———能够听到发论句, 预测后续句;三要在瞬间决定自己接应的评议对策———继续追问还是就此打住、还是另找不同观点的人说?因此, 只有认真听, 主持人才能准确理解对方的观点并迅速做出反应, 不露痕迹地把主题步步引向深入。

三是可以使谈话获得更多意外的惊喜, 这种不可预见的意外收获正是谈话节目魅力所在。即便是事先有所准备的谈话节目, 对于思路和结构做了预定, 嘉宾还是有可能在谈话现场说出新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可能远离主题, 主持人需要及时干预;有的可能与主题密切相关, 甚至具有超出节目预期的重要价值, 使节目出彩。这种情况下, 主持人就要善于在倾听中发掘有价值信息, 及时改变既定提问方案, 将谈话引向深入。

四是在谈话节目现场, 主持人不仅要专注于说话人的谈话, 还必须分配出小部分注意力耳听六路、眼观八方, 倾听观众的反应, 这是控制现场气氛, 使场上观众具有向心力的需要。关注现场观众的反应, 这是对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特殊要求。其他一对一的访谈节目或没有现场观众的节目中, 主持人视野相对狭小, 注意力可专注于谈话。有现场观众, 主持人视野更广泛, 必须随时监控场上的反应, 观察观众是否对现在的讨论满意、是否想要发言、是否觉得枯燥乏味?随之决定是否要继续现在的话题、是否让观众发言、是否适当轻松一下活跃气氛。

四、栏目的代言人

谈话节目是典型的主持人节目,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主持、组织、串联、评议、采访、设问、质疑、阐述等多方面职能在谈话节目中体现得最为完整, 因此, 节目主持人也得以在谈话节目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谈话节目主持人是节目集体智慧的体现和代表, 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了节目。离开了主持人, 谈话节目就失去了灵魂。崔永元离开《实话实说》后节目几度换人终不成功的事实再次证明, 主持人对谈话节目的内在品质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 这是主持人作用的最高体现。主持人的内在品质集中体现在能力的吸引和人格的吸引两个方面, 前者由主持人的文化素养所决定, 后者则由其性格与道德修养所决定。

一方面, 主持人的文化素养体现了栏目的文化品格。栏目的文化品格与本身的定位、选题、嘉宾的素养也有一定关系, 但是面对同样的既定条件, 不同的主持人不同的思维方式、人生经历、视野范围决定了对话题不同的开掘角度、深度与广度, 带给观众不同的视听享受。栏目的文化品格正是在主持人的言谈之中弥漫开来, 使栏目浸润着不同的文化色彩。如在《对话》栏目中, 看主持人张蔚面对世界一流企业的领导人, 可以举重若轻地将严肃的并购比喻为婚姻, 与嘉宾谈笑风生, 不仅展示出主持人的良好心理素质, 更显示出作为一名哈佛MBA在专业上的深厚造诣。主持人张蔚与嘉宾对话时流利的英语、专业而精辟的提问、落落大方的仪态, 无不处处体现出栏目针对高端人群的收视定位。

另一方面, 主持人的人格影响着观众对栏目的好恶。任远认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人格吸引是其在屏幕上的态度、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内在本质。”这一方面体现为主持人的性格特征, 如热情、开朗、诚实, 具备这样性格特征的人容易赢得人的喜爱, 而冷漠、孤僻、虚假的人则易遭致反感。另一方面, 人格魅力还体现为主持人的道德素养, 这一点常常直接决定观众对主持人与节目的好恶, 严重影响主持人与节目的形象和声誉。因此, 作为主持人, 不仅要在节目中做出表率, 做一个诚实守信、具有同情心、道德高尚的人, 而且还应在生活中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 做到表里如一, 维护自己更是维护栏目在观众中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王峥主编《艺术人生》,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年。

[2].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对话》栏目组《CCTV对话》,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02年。

[3].汪文斌编著《世界电视前沿 (I) 》, 北京:华艺出版社, 2001年。

[4].陈犀禾《跨文化视野中的影视艺术》,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3年。

[5].陆锡初《主持人节目学教程 (修订本) 》,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年。

篇4:谈话节目主持人定位研究

【摘 要】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具有十分广阔的发挥空间,找准自身的定位才能成为节目的主导者。主持人应依据节目的主题内容、现场嘉宾和受众群体等因素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在节目中做好嘉宾的倾听者,做好节目的主导者,积极调动嘉宾情绪,有问有答,张弛有度的把握节目节奏,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谈话气氛,从而达到节目需要的效果。

【关键词】谈话节目主持人;定位;倾听者;主导者

谈话节目,是把对话搬上荧屏的节目形式,为关心公众事物的人们提供了十分便捷的言论平台。我国的电视访谈类节目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1993 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开播的《东方直播室》被认为是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开端。目前,国内电视台的谈话类节目种类繁多,发展也日趋成熟。作为节目的灵魂,找准自身定位对于主持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在大众传播学范畴中,节目主持人被定义为媒介人物,把人际传播引向大众传播,以自己的形象、语言向受众传播信息,是特定传播过程中的符号载体,受众通过主持人获得对节目的认识和了解。因此,主持人扮演了一种既体现栏目宗旨又反映受众需求的社会角色,而谈话节目主持人则将大众传播回归到人际传播,主持人、嘉宾、观众构成了一个面对面平等的交流空间。[1]

一、谈话节目主持人定位依据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定位是指主持人在相关谈话节目中为适应节目的需要而找准自己在节目中所处位置的过程,无论是“扮演”朋友的角色和嘉宾探讨交流,还是“扮演”学者导师的角色给观众讲述分析问题,主持人言语的表达与体势语都能体现出主持人在节目中所要扮演的角色。[2]

谈话类节目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方共同组成,主持人是现场的核心,他担任整个节目主导者的地位,不管在说话用语时的是否恰当,还是举手投足体现出来的气质都应该与节目的内容相符合。谈话类节目最忌讳的就是主持人喧宾夺主,只是一味的急于表现自己,要控制把握好方向、分寸,做到适时提出或结束话题、让讨论根据需要深入推进或浅尝辄止、在谈话中穿针引线、因势利导,同时巧妙地控制和调节现场的气氛等。

1.内容主题。一个节目的内容主题或风格直接决定了主持人在节目中定位。谈话节目主持人作为这种艺术形式的主要载体,当然需要讲究技巧,而技巧的依据就是节目的内容主题。

谈话类节目大致可以分为新闻性谈话节目、娱乐性谈话节目、侃谈节目、人物专题性谈话节目等等。《康熙来了》就是典型的娱乐性很强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是大胆创新,无拘无束的搞笑夸张,甚至是挖苦嘉宾。因为节目的主题内容就是轻松消遣,所以评判主持定位的高雅或低俗就被模糊化了。然而这种率真、随意自然的风格正是节目的特点和与众不同之处,也正是该节目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可见定位源于节目的内容和主题。

2.现场嘉宾。谈话类节目的嘉宾种类众多,可能涉及到各行各业,所以也要求主持人的定位在与栏目的定位保持一致的同时,主持手法尽量多种多样的,睿智也好,直言不讳也罢,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是他们都在与参与者倾听者倾心的交谈,而非单向的、没有回应的。

主持人在节目中认真、诚恳的倾听嘉宾的同时是在无声的传达赞同、关注、疑惑等重要的信号,可以让采访对象感受到彼此的互动。如果在谈话现场,主持人只是一味的目光空洞、心不在焉,谈话对象也不会像主持人袒露心声,善于倾听可以保持现场的温度。对于被采访的对象要给予足够的话语权,人只有感觉到自己被倾听,被尊重的时候,才会流露内心。

3.受众需求。除了满足受众的视觉和听觉需求以外,观众的心理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环节。受众需要在节目中寻求一个共鸣点,或是关注点。假设在采访中遇到专业性很强的采访对象时,他的言语更加倾向于专业化,主持人为了受众可以更好的理解,应当引导嘉宾说话、举例尽量口语化,符合大众的要求,只是用同样的套路,一味说一些简单的套话不能完全体现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和水准。要在引起大众兴趣的同时,不失水准和不落俗套的找准自身定位。

二、定位的方式方法

1.做嘉宾的倾听者。做一个好的倾听者,真诚和尊重是必要前提,当然倾听也不是一味的听,要挖掘深入的东西还是要靠主持人的功力,积极的引导,适当的追问可以丰富节目的内容,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深入思考的前提上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虽然是操控整个现场的核心人物,但是他们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和嘉宾的交谈形成互动,才能够让嘉宾讲出自己想要说的话。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实倾听,真实感受才能融入来宾的内心世界,才能与受众建立亲切、信任的感情联系。同时认真倾听其实也是统筹全局的必要,主持人的思维要通过嘉宾的叙述做出准确的判断,对节目的内容走向做出预测,是就此打住还是继续追问下去都要通过认真的倾听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迅速作出反映,不露痕迹地把主题步步引向深入。

2.做节目的主导者。做一个好的主导者,做为整个节目的灵魂人物,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一举一动和驾驭控制的能力是一场谈话决定成败的关键。在不喧宾夺主的情况下主持人也要适当的表现出自己的睿智和幽默来增添整个节目的可看性。所有分寸的把握十分的重要,要懂得浅尝辄止的调节气氛,做一个好的控制器。

有问有答整个节目才会显得轻松和谐,内容才可以凸显丰富。提问和回答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这不仅要求主持人适时、适度的提问,同时提出问题的方式也要尽量多样化,在直截了当的提问问不出结果的时候,可以选择有技巧的迂回提问。提问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因为节目的时间是有限的,主持人必须有所侧重,谈话类节目是吸引观众的语言,提问者也要考虑嘉宾的感受,如果在出现冷场、空洞的时候要及时作出追问或者加以补救。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敏感的话题,使他成为节目的亮点,当然要把握住度,不能刁钻刻薄,导致嘉宾难堪,必须从全局出发提出适当的问题。要在讨论中发掘出对方的肺腑之言,要让受访人觉得谈的投机,这就对提问的落脚点有着很重要的要求,简单的提问一问一答并不会使节目的精彩性有所提高。想要用简洁的语言推心置腹的说出自己的感慨,另一方面引出对方的肺腑之言和深刻见解这就要求主持人找准问题的落脚点,努力让自己的帖触及到访谈者的内心深处,让自己的提问可以引起对方内心深处的共鸣。

谈话节目的现场就像是一个大大的会客厅,而主持人就像是房子的主人,给请来的客人们带去轻松愉悦的谈话气氛是主人的责任,主人在方方面面都要尽责让客人感到舒适。总而言之,在谈话节目发展迅猛的今天,主持人们作为节目的灵魂,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最终能否成为节目的标识就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卓.访谈节目主持人语言的语用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

[2] 刘阳. 新闻访谈的主持人个性定位位[J].新闻实践,2008(11):第27页.

[3] 刘洋,林海.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4] 钱明.成功主持典范[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5] 翁如.主持人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郭梦媛,女,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学,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篇5: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魏荣

二十年前,有主持人主持的电视节目在我国兴起,很快赢得了人们的喜爱,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因此而倍受关注,有主持人的节目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主持人以栏目“形象代言人”的身份出现,通过个人的魅力来吸引观众,进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扩大栏目的影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出现,引发了传播形式到传播内容的一系列变化,一下子缩短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为广播电视找到了一条接近群众、吸引受众的有效途径。

那么什么是主持人呢?《广播电视辞典》是这么给主持人定义的:“以个体行动出现,代表群体观念,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驾驭节目进程,直接面向受众,平等地进行传播的人。”真正意义的主持人节目,主持人不仅仅是播报者,实际上他亲自策划、组织节目,把握着整个节目的发展进程。

按照电视节目类型,主持人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新闻类节目主持人,包括新闻报道、新闻述评、新闻调查和新闻访谈;第二种是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崔永元、何晶,《东方时空.东方之子》的白岩松等;第三种是综艺类节目主持人,典型的如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非常6+1》、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等栏目的主持人。

在这里,我将着重谈一下,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哪些素质?电视谈话类节目主要是通过主持人和各位嘉宾的对话,各自阐述论点论据,并与观众共同讨论问题,以形、身、情、态等表现手段吸引观众,使他们既接受信息,又能做出思考和判断。因此,在主持人节目中,谈话类节目是最具有人情味,最具可信度,最能吸引人的节目,同时对主持人的要求也最高。主持人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和反应能力,流利幽默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有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的能力。一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有深厚的知识储备。

知识和能力虽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具有丰富的知识,有利于培养较高的能力。谈话类节目作为公共的话语空间,其话题越来越广泛,涉及人文、社会、自然、经济等各个方面。因此,没有一定的知识,主持人就不能将谈话类节目的话题引向深入,不易实现编导的意图,所做的节目也就会没有品位。

主持人在受众眼力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给予受众的声音、表情也都是具体可感的。在受众心目中,节目主持人应该是既可亲近、可信任,又在某些方面带有一定的典范性。主持人职业特点,就是通过滔滔不绝的“说”来沟通你、我、他,进行大众传播活动,成为广播电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纽带、桥梁。如果他没有扎实的知识积累做后盾,那么他主持节目就绝不可能出现妙语连珠、机警幽默的谈吐,不可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许多著名节目主持人的成功经验证明:一个成功的节目主持人应该是一个杂家,在学有所长的基础上具备多维的知识构架,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这样,才有可能在节目中突破自我,提高和创新主持艺术,从而增添新的艺术风格,保持永久的魅力。赵忠祥从18岁进电视台至今都没有放弃过对知识、对艺术、对美的追求。即使在《动物世界》里作幕后解说,我们仍能被他扣人心扉的解说所触动。为什么呢?用赵忠祥的话说,“这里融进了我的沧桑感”。这里的“沧桑感”包含了赵忠祥在多年的自我完善中对社会和人生价值的深刻体验和理解。赵忠祥的例子充分说明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结构对于一个合格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近年来涌现了一批新主持人,有些原来是学者、艺术工作者、大学教师和记者,具有较高学历和知识,他们往往从事某一专题节目的主持,产生了理想的效果。如水均益,长期担任驻外记者,外语水平高,国际知识丰富,他主持的焦点访谈就很有特点。应该说,主持某一类节目,必须要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即使不能成为专家,也应该对这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历史与现状有所了解。

二,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凸现主持人的个性:

那么究竟什么是个性呢?个性是指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定的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使自己的活动总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从而在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的显著特点就是稳定性,而谈话节目主持人的个性是指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体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集中体现在语言上,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声语言是用于口头表达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通过眼睛、手势、表情、空间距离等手段传递信息,这两种语言共同作用,表达出一个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由此可见,一个主持人要使自己个性鲜明、魅力四射,必须具有个性化的有声语言并配以相应的体态语言。

三:谈话类节目应讲究语言技巧:和杨澜以诗歌朗诵

一个优秀的主持人,首先要掌握主持人独特的语言特点,即语言要口语化和大众化,要自然亲切、热情,同时也要简洁精练、富有突出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主持人才能在开场、串联、结束、应付突发事故这种常规情景中,以娴熟的技巧、出色的语言、巧妙的调度、机智的控场、超常的发挥,完成主持活动的全过程,展现自己的独特主持风格和非常的语言魅力。

1.工于开场:

好的开场白使活动现场别开生面,色彩飞扬,有经验的主持人总是要在开场白上下功夫。设计精彩的开场白,首先要考虑受众是哪些人,他们抱有什么心理来到现场,有什么爱好、要求;自己的开场白要达到 什么效果,怎么引出主体内容,开场白对整体活动要起到什么作用等,这样就能够知道自己的开场白该用什么语句了,成功的开场白一是要富有诱导信和启发性,要能引导参与者进入角色,进入境界,二是要能恰当地介绍活动主题、目的,根据活动具体内容借助环境、季节、参与者等情况喻示主题。所主持活动的类型不同,开场白的方式也要不同,文艺性强的可以采用赞颂式,在《正大综艺》的开场白中,199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正逢春节,在欢快的“春之声”圆舞曲的背景下,赵忠祥和杨澜以诗歌朗诵的语调对刚刚到来的春天热情地赞颂:道:“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是岁岁年年又一次蓬勃的开始。春天在小溪的流水中,跃上了杨柳梢头,在争芳斗艳的花蕾上绽开了甜美的笑容。”立即把观众带进了春天的氛围之中。

2.巧于连接:

主持一场活动,少不了语言的“穿针引线,”使全场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主持人借助多姿多彩的串联词来达到目的,展示出全部内容的神韵。串联词的特点是一种动态性过渡,它承前启后,调动受众感官,控制现场气氛,使单摆浮搁的各部分相互关联,使整个活动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串联的基本原则是找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与活动的主题紧紧挂上,例如,在一次校园艺术节闭幕式暨颁奖晚会上,来宾讲话结束之后,汇报演出开始之前,串联词就应该包含感谢来宾的鼓励、答谢师长的厚爱,以我们的演出来表达感激之情等内容。

3.精于结尾

无论前面的活动主持得怎么成功,有经验的主持人都不会对结尾掉以轻心,因为只有结尾结得好,才算是完美无缺地最终取得了成功。结尾时要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实现首尾相联,使人回味无穷。例如:有人主持庆功表彰会,这样结束:“听完发言,我想到了一件事:有人问球王贝利哪个球踢得最好?回答是:下一个!有人问名导演谢晋哪部戏排得最好?回答是:下一部。有人问一位演员哪个角色演得最好,回答是:下一个!看来我们的庆功、表彰中也应牢记:下一个!下一部!散会。”结尾的语言常有以下几种:用抒情的方式获取共鸣,用议论的方式引人思考,用点题的方式总结全程。不论使用那种方式结尾都要意味深长、言简意赅、达到凤头豹尾的理想境地。

4.灵于应变

众所周知,无论主持人事前的准备多么充分,都无法保证所有的节目或整个活动完全按主持人的设计进行,因此,主持人是否灵于应变的整个活动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主持讨论会,往往是开始人人都不说,结束时,人人都争着说,把握不住时间,有人侃侃而谈却离题万里,这里就靠主持人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冷场时抛砖引玉,离题时用婉辞拉回正题,要截住话头时,先充分肯定大家的积极性,使人不至于感到泼冷水。当不曾想到的情况出现时,主持人要临阵不慌,保持镇静,急中生智,用恰当的表达化解,如杨澜在广州“金鹰”授奖晚会的应急就很得当。那次杨澜到广州主持一个娱乐节目,上台时一不小心跌了一跤,她说:“看来广州的舞台是不好上的。但我又很自信,有台下这么多热心的观众朋友,我相信今天的这台晚会一定会是最为精彩的。”

四.谈话节目主持人应善于营造一个谈话氛围

一个热烈、融洽、自由的谈话现场可以激发、引活参与谈话者的心智,有利于谈话各方消除戒备,开怀倾谈,从而使每个人都沉醉其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以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感动着别人或被别人感动。这样一个谈话氛围的建立,有赖于主持人极高的人际交往技巧。这就要求主持人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具体来说,起码要做到真诚、平和、幽默。真诚

真诚最易打动和感染人,面对一个真诚的人,你会少一些戒心,多一分亲近,少一些怀疑,多一分信任。杨澜在细心研究了美国谈话节目的大牌主持人奥帕拉.温弗丽受人欢迎的原因后说:“她成功的秘诀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与观众真诚的感情交流,既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又设身处地体会他人的苦乐。”这样的主持人使大众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敞开的心扉得以在屏幕前敞开,在现实中无法真正展开的交流在影像和声音中展开,使人们进行心灵沟通的愿望获得满足。

2真实

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既要为公众提供可靠信息又要鼓励真实对话,这就要求主持人以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树立一个真实可信的形象来得到受众认可。一个优秀的谈话主持人应让人觉得“他”是我们中的一份子,是我们家不可缺少的一员。这样一种亲密关系的建立,会使谈话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平和

平和指平等、随和。“平等”要求主持人不管是面对德高望众、学贯中西的政界要人、学界前辈,还是面对普通民众及未成年孩子,都能做到不卑不亢、一视同仁。“随和”要求主持人在现场提问、交流、倾听、总结和点评时,态度亲切、自然得体。

4幽默

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可以使敌对双方释然一笑;幽默使谈话现场的兴奋点,可以使现场气氛轻松活泼、高潮迭起。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至少应该使一个比较幽默的人。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大卫.莱特曼被誉为”把幽默与谈话结合在一起”的人.<<实话实说>>的成功,离不开崔永元那机智、幽默、风趣的谈话方式。就连他那有点邪乎的眼神和歪嘴笑也被大家所接受,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崔氏幽默”。

五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还要具备角色“表演”能力。

这里说的角色“表演”能力指的是现场反应能力和综合调控能力。我们知道,电视谈话节目运行的起承转合都是由主持人完成的,节目结构、节奏、气氛乃至话题走向都是由主持人把握的,谈话节目诸要素正是通过主持人的组合(即综合调控能力)才得以发挥得。另外,谈话类节目是以话题的内容吸引观众,话题的转换控制节奏、睿智的提问调节气氛的,它缺乏其它电视节目的画面丰富性和表现手法多样性,节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嘉宾。由于节目选题的多样性,决定了每期节目有不同嘉宾出现,嘉宾往往对演播室的工作感到陌生,对节奏的掌握,时间的控制缺乏经验,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主持人的现场调节艺术和应变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篇6:谈话节目主持人

人的思维流程有两个基本渠道,一是独立思想,二是主客交流或刺激产生反应。这两个过程是谈话节目必不可少的。但是有许多颇具表达能力的作家、学者以及某一领域的专家,一进入谈话节目录制现场,就失去了平日的风采,立刻变得拘谨、僵硬起来,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绝大多数是没有经过专业表演训练的“自然人”,面对摄像机、灯光、陌生的环境,势必会有惶恐、紧张的表现,在这种状态下是很难流露出自己真实想法的。

另外,过去我们的主持人采访或主持节目,在长期延续下来的宣传和教化责任的不自觉的驱使下,总是脱离常态,端起架式,郑重提问和说话,并在节目中极力发掘和拔高优点;而嘉宾也习惯了报纸电视上的人高度觉悟的说话方式,于是在镜头前很“自然”地说着平常不说的话。对此,崔永元在《不过如此》中深有体会地写道,“好的谈话就像漫步聊天,话题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却不会偏离主题。一会儿,你是谈话的组织者,一会儿,他是谈话的发起者。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因为轻松所以避免了言不由衷。”

二、朴素平实,关爱寒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很多常听广播的人都知道,大部分谈话类节目都是在夜晚。据心理学家分析,在夜深人静时,人的心灵是一天当中最脆弱并且情感世界也是最丰富的。在这时,打进热线电话参预节目的听众大部分也都是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心情比较抑郁、烦闷,因此主持人在开始刚一接通电话时,就要及时送上几句朴素平实的关爱语,给听众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以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如在寒冷的天气里,通常要提醒听众注意风寒露冷,千万想着增添衣服、防止感冒;如逢周末,就要先祝打进电话的朋友周末愉快;如果对方是一位司机朋友,则要提醒他: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一定要“看好红绿灯,握紧方向盘”,“安全第一”;如果对方是一位出门旅行的人,则要建议他随身携带一些常用的药品,以保证身体健康,旅行顺利。

虽然只是几句简单而又平常的日常寒暄关爱语,却可立即拉近主持人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听众不知不觉间对你产生一种亲切感、熟悉感,起到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相互之间开展话题、进行交流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有的放矢,针对应答——“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每一位主持人在做节目的时候,面前都只是操作台、机器,说话的对象并不在眼前,但这并不意味着主持人就可以自说自话,旁若无人,而是应该有强烈的对象感。虽然是眼前无人,却要做到心中有人,有感而发。谈论的话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实实在在地解答听众的疑问,而不能独自发挥演说口才,将听众弃之一边,不管不顾。要知道听众打进热线,需要的是主持人近距离的倾听开导,而不是远距离的个人表演。

主持人在与听众交流时,可以在直播间内自由发挥想像力,把对方想像成自己身边某个需要帮助的亲人或朋友,这样就减少了自己与陌生人交谈的困难,给他们增添了亲切感:让老年人认为你是一个善解人意的知心者;让中年人认为你是一个可以信赖、值得对话的顾问;让年轻人认为你是一个开明通达、排忧解难的忠实朋友。主持人只有有的放矢,适应不同角色的心理需求,方能使听众找到一种“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的感觉。

四、结合自身,以情动人——“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有时候,在谈话类节目当中,主持人如果一味给听众讲一些大道理,或是一味用他人的事例、道听途说的材料来教育引导听众,未免会有一点置身事外、与己无关之嫌。因此,有的时候,主持人也会讲述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娓娓道来,以情感人,引起听众的共鸣。如若谈到一个关于“家”的话题,主持人就可以讲一讲自己的家留给自己的印象及影响;如果有青少年咨询怎样与父母相处的问题,主持人就可以讲一讲自己的父母是怎样教育自己成长的。“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真诚可信、自然平等的对话态度,会令有疑难问题的听众觉得主持人的确是在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令想交谈的听众觉得主持人的确是在推心置腹与自己交谈,于是隔膜消除了,心扉敞开了,交流渠道畅通了,听众的疑难和思想问题解决了。

五、掌握主动,控制局面——“日出骊山东,徘徊照温泉”

“主持”一词在《辞海》中被解释为:“负责掌握或处理;主张。”顾名思义,在整个节目播出过程中,主持人应该是积极主动、张弛有度的,尤其是作为一个直播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随机性就更大。许多突如其来的情况事先无法预料,就更需要临场应变、控制全局的能力。例如有的听众比较健谈,占用时间过长,主持人就应该把握时间,婉转地告诉这位听众:与你交流非常愉快,但也希望能够把机会让给更多的还在等待、想要打进电话的听众。再比如有的听众一时将话题扯得过于宽泛,不知他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主持人就要用简短的话语及时把听众引到一个主题轨道上来,合理地限定其谈话的范围。这样,主持人起到的就是一种“日出骊山东,徘徊照温泉”——统观全局,兼顾个体的作用。

六、反复强调,鼓励参预——“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家去”

正因为有听众的参预,谈话类节目才有了鲜活的生命力;离开了听众的热线电话,节目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主持人就要在节目播出中反复呼出自己节目的名称,报出自己的姓名,如“这里是某某某广播电台,我是您的老朋友某某”,并且事先也应准备好几段说明该节目宗旨、鼓励听众积极参预的广告用语,不断穿插播出。使得初次收听或常听该节目的听众能够加深印象,逐渐了解该节目,熟悉主持人,慢慢地消除顾虑,克服羞怯心理,乐于参预节目的播出。这种反复强调,看似无心,实则有意,既能宣扬推销自己,又能鼓励影响听众,使自己主持的节目深入人心,广泛流传。此可谓“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家去”。

七、移花接木,烘托渲染——“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因为谈话类节目一般时间都较长,如果每一次节目都是主持人与一位又一位听众进行冗长、不间歇地交谈,那么在持续一个阶段之后,不但主持人会有力不从心之感,听众也会觉得节目单一、缺乏新意。主持人的语言和听众的耳朵都会有疲惫之感。用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音乐。当话题进行到酣处时,适当地送上一支主题相近的乐曲,让美妙的旋律或歌声去渲染气氛,烘托节目,此时无言胜有言,一切均在不言中,令人遐想,回味无穷。这样,不但主持人可以稍事精神调整,听众的耳朵也可暂作休息,而且节目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和新意。语言和音乐相辅相成,彼此映衬,可给人一种“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的美感享受。

八、耐心细致,不急不躁——“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

热爱与投入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必要前提。作为一名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所有的技巧、方法也都是建立在热爱这项工作、投入地去做这项工作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轻声慢语、细致耐心就成了节目主持人最基本的语言特色和职业修养。无论主持人今晚的心情是好是坏,留给听众的必须永远是一种精神饱满、热情应答的声音形象。例如有些听众是第一次打进热线,可能会有一些紧张、口吃或说不出话来,正在收听节目的其他听众或许也会着急,但主持人却不能着急、不耐烦,更不能催促通话人,而应告诉这位通话人:“这种谈话节目就是为听众服务、与听众交流的,不用紧张。”要像和一位老朋友或家人在聊天、诉说心事一样,慢慢地引导他们消除紧张感,进入宽松状态,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再比如听众提出的有些问题,主持人当场实在无法回答,也不能以生硬的态度将听众拒之门外,而要用委婉的口气告诉听众:“你的问题让我们留给收音机前更多的听众一起来讨论,好吗”或者“你的问题让我们咨询一些专家,听听他们的意见之后,在以后的节目中为你解答,好不好”等等,要不急不躁,留有余地。这样一来,主持人留给听众的就是一种“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的感觉。能令听众满腹心事而来,满怀希望而去,以后再遇到问题,仍愿意向你咨询或交流意见,这就是你作为一个广播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魅力与成功。

九、学会倾听是每个谈话节目主持人成功主持的法宝

谈话节目,由两个方面构成,讲话和倾听。对于主持人来说,倾听是其从嘉宾及现场观众处接受信息;实际上,倾听既是谈话的重要方面,也是主持人获取新信息的重要途径。谈话节目主持人和嘉宾、现场观众之间的沟通重在倾听,特别要做到认真倾听,具体说来,又可以分为以下四点:

1、有目的的倾听

只是认真的倾听,主持人在谈话中有可能会成为嘉宾的“俘虏”。主持人必须把握自己的目的。首先,“目的”的含义是把握谈话的主题,是主题鲜明。谈话总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因此,主持人应当在与对方对话的同时,考虑谈话的主题,使用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话语使主题清晰。其次,“目的”指的是主持人要明白自己代表的是受众。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开始以倾听的身份出现在采访者面前,但主角依然是采访者,主持人所关注的是自己的问题,倾听的是屏幕内外的观众,而不是主持人自身……倾听意识使得电视耳目喉舌的功能在节目中都得以体现。这就是说,主持人在节目中倾听的身份并非是自然人,而是受众的耳朵。

2、真诚倾听

观众喜欢真诚的主持人,也信任真诚的主持人。谈话节目不同于新闻写作的采访,谈话过程面对受众,真诚可以从谈话中体现出来。真诚的倾听是难以伪装的。主持的技巧最主要的就是真诚。对于现场的嘉宾,真诚的倾听是对人的尊重。嘉宾只有感觉到主持人在倾听的时候,才会讲出自己要说的话。其实这和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相似之处,我们都希望对一个以诚相待的朋友说出心里话。嘉宾、现场观众和广大受众期待的正是一位真诚的主持人。因为观众只要求你做一个人,一个不错的人,而很少以主持人的身份来要求你。只要真诚,即使有的时候出了差错,也会得到观众的原谅。如果仅仅想要卖弄口才,即使说出再多精彩的话,也不会成为一名有威信的主持人。

3、边倾听边思考

主持人要学会一边倾听,一边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主持人对于听到的“素材”,进行现场“编辑”的过程。在倾听的同时,需要思考话语的衔接、贯穿以及如何去结束和切断嘉宾及观众的话。一场原本没有头绪的谈话,可能因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的介入,就有了自己的灵魂。主持人正是在谈话节目中起到了这样“穿针引线”的作用。在一个话题应该结束时,自然的承上启下,开始下一个阶段的谈话;在嘉宾一时语塞的时候给予提示,铺垫,避免冷场的出现;当嘉宾滔滔不绝,甚至出现了不适于出现在电视中的语言,或已经偏离主题的时候,及时地予以制止,引导;当嘉宾和现场观众的对话发生冲突时,能够协调气氛,加强场上各个环节之间的和谐等,这些都是主持人需要思考的方面。倾听,正是思考这些问题的基础。

4、用心倾听

上一篇:五古中秋夜玩月感怀注释下一篇:乡土文化与民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