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类电视节目

2024-05-04

谈话类电视节目(共9篇)

篇1:谈话类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

一、界定谈话类节目

1、定义:

谈话类节目指的是主持人与访谈对象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并可以通过现代通讯手段与场外受众沟通交流共同参与的节目形式。

• 2.称谓:谈话节目(学名); Talk Show(英语国家); 脱口秀(港台);

中国谈话节目的发展

• • 中国大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谈话节目——1993年1月开播的《东方直播室》 1996年3月16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的热播

二、谈话类节目分类 • 1993年到2001年底,国内大大小小的电视谈话节目已达180余种。(雅、俗)

按节目内容划分

• 新闻时政类、社会生活类、情感交流类、专业话题类、新闻时政类

这类节目往往围绕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难点、焦点或者令人关注的新闻事件而引发的社会话题来进行讨论,一般是比较严肃的“硬”话题。这类节目对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正确引导舆论具有重要的作用。

社会生活类

往往涉及家庭、恋爱、婚姻、伦理、道德、法律、人际关系、教育等社会生活内容的方方面面,讨论社会的良性运行、文化的交融沟通、人际的和谐相处,一般是受大众关注的“软”性话题。

情感交流类

• 以主持人与单个受众交流的形式为主,有时也出现多人交流的情况,主要内容以个人的感情抚慰为多。

专业话题类

节目围绕某一专业领域内的话题,如文化、影视、经济、股市、体育、科技等领域,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通常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讨论、点评。

三、谈话类节目的社会意义

(一)形成新的传播模式

传统模式是单向的——直接参与、双向交流、即时反馈(热线、现场观众)

(二)展示时代风貌

热线参与、现场直播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够更直接、更真切地反映社会生活,倾听百姓的声音。

(三)有利国家安定、社会稳定

及时反映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可以看成是舆情民意的“晴雨表”; •

通过亲切交流对话,使节目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纽带”“桥梁”;

老百姓的各种情绪意见的碰撞与交流,通过这样的渠道表达出来,达到“以小震防大震”的目的。(减震器)

(四)观照社会文化现象

一些专业话题的谈话节目,通过专业人士直接与受众讨论和解答问题,有利于话题的深入,同时平等的沟通方式也会消除普通受众对专业话题的“畏惧感”,使传播内容更容易为受众接受,有利于全社会知识层次、文化品味的提升。

四、谈话类节目的特点

(一)广播谈话节目与电视谈话节目共性

1、话题内容广泛(宏观—微观)•

2、针对性、时效性强(社会热点)

(二)广播谈话类节目特点

1、制作要求简单,嘉宾、受众参与节目比较方便。•

2、现场控制、把关容易。(导播、过滤)

导播

• • • • • • • 导播(电话编辑)起着协调主持人控制节目节奏、选择对节目有价值电话的作用。过滤:

1、有明显政治错误倾向的内容;

2、内容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3、意见重复的电话;

4、缺乏表达能力的电话;

5、其他会导致节目质量下降的电话(低俗)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特点

1、感染力强,表现手法多样化。

2、图文并茂,有助于背景资料的提供。

3、强烈的现场感,使受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谈话方式

1.群言模式

• 即有现场观众参与,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组成的“三结合”的大场面谈话节目。如《实话实说》。2.对话模式

(1)一对一人模式:《面对面》

(2)一对二人模式:《锵锵三人行》

五、谈话类节目的四要素

• 话题、嘉宾、受众、节目主持人

(一)话题

   时效性与针对性(热点、收视率)引导性(正确舆论导向、健康向上)

接近性(受众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和事)

(二)嘉宾

选择嘉宾的注意事项 • 一般邀请与所讨论话题密切相关的专业人士、学者、官员、或者是事件的当事人(演艺明星)•

1、嘉宾的表现能力(表演、表达)•

2、嘉宾的代表性(专业性、权威性)

(三)受众

• 广播谈话类节目一般应当开放热线电话,让受众参与节目并发表意见 • 电视谈话节目多设置现场观众,作为受众意见代表

让现场观众动起来

• 可有可无的摆设——部分参与到节目中——成为节目不可分割的元素

现场观众 • • • • • 现场观众的互动可以增加辩论的激烈和热闹。数量:不可太少。

对位:注意与本期节目的一致性。

预选观众:提前精选,让他说自己想说的话。可以在前排安排次嘉宾。

(四)节目主持人 谈话节目的主持艺术 •

1、平民化的形象定位。

• 主持人从心态到谈话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平民化,以减少观众的距离感和隔膜。

2、从“倾诉者”向“倾听者”的角色转化

倾听的目的在于引导、启发嘉宾和现场观众进入谈话的氛围和流程,激发不同的思想观念的交锋,在于调节、调整谈话的偏差,最终达到“用谈话的方式最大限度的逼近人物心灵。”

3、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

• • • 可以活跃谈话氛围,消除受众和嘉宾的紧张感; 可以控制、调整谈话的节奏;

可以缓解激烈的言辞交锋中出现的矛盾和尴尬。

(五)现场谈话的设计

•(1)谈话路径

• A、主持人开场语的设计:简洁、两三句话,提纲挈领地抓住谈话的要点又富有创意,能激发观众参与谈话的热情。

(2)谈话现场的设计

• A、形式上的安排——“秀”

用多种形式创造一个活跃的谈话氛围。热闹、幽默、悬念

电视访谈类节目未来发展的对策

• 1.接轨国际,真正成熟 • 2.注重包装,打造品牌 • 3.话题拓展,受众细分 • 4.样式丰富,手段多样

篇2:谈话类电视节目

谈话 :两个人或多个人在一起说话聊天,话题一般不固定,属于开放式的说话方式。

谈话节目:主持人(固定)与访谈对象(不固定)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有时开放现场热线接受场外观众的参与。

与私下谈话的区别:

A、从时限比较:电视谈话节目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一般节目时长为30~60分钟;而私下谈话则无时间限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B、从主题比较:电视谈话节目主题一般都有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展开谈话,陈述事实或表达自己的见解。私下谈话是多个主题或者没有主题。

C、从人为控制比较:电视谈话节目中视主持人把握谈话进展,而私下谈话则是随心所欲,没有一定的轨道。

广播电视谈话节目:是指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广播或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它本质上属于大众传播活动。

谈话要素——片段性、零散性,表现为小的谈话单元; 谈话节目——连续性、完整性,表现为谈话是节目的主体。

二、谈话节目的来源与美国“脱口秀”

脱口秀=talk show 如《tonight show》《今夜秀》

《The 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大卫牙擦骚》 以名人嘉宾和幽默小品为其主要特征 美国谈话类节目的构成

话题——大到时事政治、国际态度、种族冲突,小到家庭琐事、吸毒等。话题的选择多是新奇刺激又冲突的。主持人——不以貌取人

嘉宾——嘉宾不固定,上至总统、国会议员,下至妓女,吸毒者,无论什么身份都可以来到节目当中。现场观众——观众敢言,有的言辞偏激,甚至还在现场争辩谩骂。

三、谈话节目的分类

(一)按内容划分

1、新闻信息类

——围绕社会热点、焦点或新闻事件《新闻会客厅》、《我建议》

2、综艺娱乐类

——以娱乐轻松的话题展开谈话《超级访问》、《咏乐汇》

3、人际关系类

——这类节目涉及家庭、伦理道德、法律、人际关系、教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话实说》、《人间》、专题对象类

——针对特定的观众群众或某一社会内容而专门开设的谈话节目。《张越访谈》《五环夜话》、《谈“股”论“金”》

(二)按形式划分 叙事型谈话,以讲述故事为主要内容

如《往事》 辩论型谈话,展现截然对立的两种观点以及观点在交锋中带来的激烈碰撞

如《经济与法辩辩辩》 讨论型谈话,展示嘉宾围绕某个问题所进行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交流与探讨

如《锵锵三人行》

(三)按谈话话题分

1、新闻时事类

2、社会话题类

3、娱乐话题类

4、生活情感类

5、专业类话题

(四)按谈话方式分

1、对话模式

A 一对一人模式:《面对面》、《杨澜访谈录》 B 一对二人模式:《锵锵三人行》 C 一对三人模式:《三个女人一台戏》

2、群言模式

即有现场观众参与,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组成的“三结合”的大场面谈话节目。如《对话》。

主持人对场面的引导和控制尤为重要。既要启发、活跃场面,又要对表现欲过强的嘉宾和现场观众进行适当的控制。

四、谈话类节目在我国的兴起

1、谈话类节目产生的背景(1)我国的谈话传统

(2)社会转型与宽松的谈话氛围(3)电视传播观念的转变

(4)开放心态和交流欲望的提升

2、谈话节目在我国的发展

(1)从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东方直播室》的创办,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创办,属于开创期。

(2)从《实话实说》的创办发展至2002年,全国各地方电视台办起了二百多个访谈节目,属于飞速发展期。(3)2002年至今,谈话节目进入深入探索时期。积极探索新的市场,获得一席一地。个案分析

以央视《对话》节目为例,在电视谈话节目平民化风格兴起之时,《对话》却义无返顾地走了一条“高、大、洋”的路子。

为这些精英阶层搭建了一个平等交流、交锋思想的对话平台。凭着“另辟蹊径”后并不高的收视率拿下了较高的广告收入

《龙门阵〃现场》运用视觉动画来增强了故事的可视性,主持人扮演的将不再是单一的“话事人”角色,而是集“说书人”、“访谈者”、“故事主角”于一体的特殊角色,并像演员一样去演绎和讲述故事。

这种既谈又演的创新节目形式是国内首创的,它突破了传统的话题牵引观众思维的方式,以华丽的视觉效果将观众引入另一种奇妙而真实的观赏空间。

《天下女人》关注中国都市女性精神世界的大型谈话栏目 面向25岁―38岁都市女性,纵论新锐观点,探讨深度话题。宣告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分众时代已经来临

《一虎一席谈》2006中国电视榜”中摘得“最佳谈话节目”桂冠。它改变了以往谈话节目的“宣讲”式传播,开创了新闻谈话类节目的群口时代。

《锵锵三人行》节目的形式显现谈话的魅力(辩论形式、观众充分参与、重量嘉宾)惯秉承平民视角的清谈态度,深入透彻,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人文价值取向。营造日常聊天的形态、谈笑风生的气氛,力求轻松、惹笑。首播时间:星期一至五 23:30-00:00,节目时段的开发,培养观众的收视习惯。锵锵三人行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

《国际双行线》北京电视台一档大型国际性谈话类节目,主要针对的目标观众是中高知识和中高收入层次的观众。通过话题的设置,引领中外嘉宾谈论对东西方文化差异性的感受和认识,并为此提供了一个相当自由平等的对话空间。采用了同声传译的技术手段,消除语言障碍。

《东方直播室》是一档将电视手段、网络媒体、短信直播等多种传播手段有机结合的时事辩论民意调查类节目,以实现主流媒体“传递声音,引导舆论”的目的,是一个创新节目。

2010年,《东方直播室》获“中国广播电视总局”颁发的“2010年创新创优栏目”奖。2011年3月,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督查组《东方直播室》进行了专题表扬 2010、2011年,连续两年被《新周刊评为最佳脱口秀节目。

3、谈话节目兴盛的主要原因(1)社会心理原因:现代人类渴望交流(2)对于广播电视机构来说,较低的制作成本,较高的经济收益。(3)对于受众来说,满足了参与的机会,获得了资讯与娱乐。(4)受众收视状态的改变:收视家庭化

五、谈话类节目的社会意义 形成新的传播模式 单向——双向 2 展现时代风貌 利于国家、社会稳定“晴雨表”、“减震器” 4 有利于观照社会文化

六、节目要素:谁在决定成功?

谁说?——谈话者:主持人、嘉宾、观众 说什么?——谈话内容:话题与话语 怎么说?——谈话方式:场景等

(一)主持人:灵魂与核心 角色定位

主人角色:友好、亲切、温暖 主导角色:引导者与组织者

素质:亲和力、感染力、协调力、学识和幽默 主持人

“挑拨离间:挑是挑起每一个人说心里话的欲望;拨是撒播一个种子,去倾听别人的声音;离是离弃,我要让假病离弃中国人过去人前不说话的怯懦性格,“间”同中有异,异中求同的的空间”

(二)嘉宾:

嘉宾角色:谈话主角

嘉宾类型与功能:名人嘉宾 ——名人效应——超人的一面平视效应——平凡的一面——普通嘉宾——凡人之不平凡处

(三)现场观众:重要的配角平等、多元、互动的交流平台

现场观众的功能——营造谈话场——丰富信息源 现场观众的互动可以增加辩论的激烈和热闹。数量:不可太少。

对位:注意与本期节目的一致性。

预选观众:提前精选,让他说自己想说的话。可以在前排安排次嘉宾。

(四)节目的交流形式

多向交流式——邀请两位以上嘉宾进行交流

双向交流式——针对某一嘉宾、某一或几个话题进行 综合交流式——夹杂有歌舞表演等 论辩交流式——专家学者形成阵营辩论

(五)话题的选择

话题样式基本上有三种:

1、社会思潮系列讨论

2、新闻事件延伸讨论

3、新闻人物访谈

电视谈话节目起步阶段的话题选择,大都集中在社会热点上,而进入成熟阶段则逐渐分化。谈话类节目在话题选择上的要求:

1、时效性与针对性

2、引导性——讨论形成观点

3、接近性——谈话类节目话题的选择多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

七、电视谈话节目氛围营造与节目控制 1 氛围营造:选择适当的切入点,拍摄前的“演练”,穿插游戏的形式,播放室外录像 背景音乐、间奏的运用 2 节目控制

有张有弛、合理运用背景资料

随机应变、注重引导

八、广播谈话类节目中的导播

导播的作用:协调主持人控制节目节奏、选择有价值的电话

导播需要过滤的电话:有明显政治错误倾向的,内容与主题无关的,意见重复的,缺乏表达能力的,其他会导致节目质量下降的

网络在广播谈话节目中的运用

1、网络为广播服务的节目

2、为网络服务的广播节目

3、将网络用于商业推广

网络也成了众多广播公司推销自己的新平台。由于广播公司出产的很多都是音频类产品,因此,网络这一新的推销渠道显得格外具有优势。

《Home Truths》是BBCRadio 4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它的节目内容全部来自听众的个人故事,听众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告诉节目组,节目组对这些内容进行选择,然后请他们到演播室与主持人一起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者由主持人来讲述。这个节目之所以广受欢迎,就是因为它与听众保持着密切联系。以前是通过写信、打电话,现在互联网担当起了主要的沟通任务,成为连接节目与听众的纽带。

美国ESPN纽约台有一档节目名叫《聚焦梦之队》(Fantasy Focus)。这是一档基于ESPN开发的一款网络游戏而设定的节目。玩家可以在名为“FantasyGame”的互动游戏中设置擂台,各个玩家通过选取真实比赛中的球员来组成队伍参赛,最终根据自己队伍所选队员的得分总和进行排名,排名越高者,奖励越多。该节目的核心是网络游戏。广播节目只不过 是游戏的副产品。它依附于网络游戏而存在,同时又对网络游戏起到了推广作用。

随着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断加大,可 以预测这类节目的发展空间也会不断地增加。

阅读书目:

篇3:如何做好谈话类电视评论节目

谈话节目都有一个基本的样式, 就是在演播室或室外指定场所内营造一个特定的谈话氛围, 通过主持人的穿针引线, 让嘉宾、观众进行双向交流, 在平等和轻松的气氛中, 探讨公众共同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或人生问题。

谈话节目的内容可以分类, 第一类是叙述经历的, 第二类是介绍知识的, 第三类是讲述观点的。谈话节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专访, 有对话式的讨论, 有观众参与的座谈, 有若干个嘉宾的语言交锋。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非常关键, 一定要有很强的能力, 不仅自已的口才好, 而且能够把握谈话走向, 让参与者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节目的选题一般都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述道理, 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 全新的谈话角色。

《新闻1+1》的发言者是一支相对稳定、被称为“本台评论员”和“特约评论员”的队伍。他们的职业准则不再是“把观点隐藏于事实中”, 而是直接表达观点, 公开表明倾向, 他们的立场便是媒体的立场。

(二) 全新的谈话方式。

《新闻1+1》的特色是借新闻说话, 说的是隐藏于新闻背后、超乎新闻之外的背景和观点。他们以“本台评论员”或“特约评论员”的身份直接代表媒体说话。

(三) 语言魅力。

评论员以及特约评论员们可以是随和的, 但是必须有趣;可以是严肃的, 但是充满智慧;可以是儒雅的, 但是力透纸背。他们的个性可以是不同的, 但是他们的表达必须富有智慧和语言魅力。

(四) 辩论色彩。

辩论本身就是一种“好看”的因素, 而辩论的过程也是对事物本质认知过程的客观体现。谈话中告诉给观众的不仅是结论, 也应当包含得出结论的过程。

二、降低谈话的风险在于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所有报道的新闻都应该尊重事实, 但并不是所有的客观事实都能适宜报道, 比如说1959年的庐山会议是事实, 但不适合报道, 唐山大地震也是新闻, 但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也不能报道。而且同样的事实在报道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报道者的主观因素存在。对于媒介和报道者来说, 他在选择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也一定有主观的因素。《焦点访谈》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成功之作, 它的成功在于舆论监督, 但是它也不是天天都在监督, 如果天天都在监督, 久而久之可能会使一些人对社会前途失去信心, 天天拍桌子观众也会厌烦。舆论监督的力量很大, 但是它必须站在一个正确的位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一边。新闻宣传作为大众传媒, 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主持人的“个性”是谈话类评论节目成功的关键

电视新闻评论不同于新闻播音, 不是简单地把新闻内容念给受众听, 更要传达一种观点, 一种态度, 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主持人更能让传播变得生动, 容易被接受, 从而贴近受众的心理需求, 使收视率大大提高。

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 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个性化是主持人成功的关键。白岩松的儒雅, 敬一丹的严谨, 崔永元的幽默, 阿丘的嬉笑怒骂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人孟非, 他以光头的形象出现在新闻评论节目中, 他的评论往往幽默夸张, 甚至有的尖刻, 但是细细琢磨之后才发现却蕴含有很深的道理。不同的主持人将自己的气质特点融入到节目之中, 使节目感染上主持人气质的特点, 这种特点不是体现在一时一事, 而是时时处处都能反映出来, 是每个人内心自然流露出来的一种性格化的处事方式和情感表露。现实生活中, 一个热情大方、知识渊博、真诚坦荡、心灵善良的人肯定也会受到人们的喜欢, 很难想象一个心胸狭窄、冷漠无情、虚伪做作、卖弄玄虚的人会得到观众的倾心。

四、评论选题的视角要新颖

随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蓬勃发展, 评论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参与评论的嘉宾也越来越多, 不管是一人, 两人, 还是多人, 人们真正感兴趣的还是每期节目的内容, 也就是选题视角的新颖性, 一个好的选题就是评论成功的一半, 所以, 谁拥有高质量的评论选题, 谁能及时抓住它独特视角的新颖性, 谁就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受众的注意力, 得到受众的认可, 获得有利的地位。

怎样才能使选题既“新”又“深”。这就需要培养好的评论员, 以前报纸有特约评论员, 可那是“笔杆子”, 而电视特约评论员要善于表达, 央视产生特约评论员的方法是由名记者到名主持再到名评论员, 目前央视的几位评论员如白岩松、陈晓川、陆晓华都是名记者出身。评论员的素质应当具备宽广的视野, 广博的知识, 有快速反应解读能力, 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事实因果关系中找到最核心的脉络和最本质的原因。

五、在谈话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谈话类评论节目与其它节目不一样, 主持人和嘉

宾在一起谈话, 要做到表达的时候不能太晦涩深奥, 又不能过于浅显;谈话的语气不能太随便, 又不能情绪不高。谈话中见解要独特, 观点要新颖。在谈话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观众, 但不能把观众当成傻子, 也不要用教育观众的口气, 努力用更平和、更具亲和力、更生活化的方式做评论。

(二) 要使谈话具有辩论色彩和对抗性, 对同一问题、同

一现象和同一事件要有不同的观点, 最后有两个以上的嘉宾, 谈出不同的观点, 但又不能像“大专辩论会”那样。评论员谈话要少而精, 逐渐深入, 层层递进, 以理服人, 生动感人。谈话的时候不能偏离主题, 不能偏离导向。

(三) 要考虑到谈话嘉宾的权威性, 如谈话人的经历、谈

话人的身份与谈话内容的贴近性等, 又比如, 他是旁观者还是参与者?是道听途说还是一个亲历者?谈话的目的不是为了显示主持人和嘉宾的才华, 更多的是通过深刻的新闻分析, 为观众提供看问题的视角。■

篇4: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定位

谈话节目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操控节目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个性展示,谈话节目成为主持人最不能藏拙的节目形式,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既是节目的驾驭者、领导者,又是节目的形象和代言人,这就要求谈话节目主持人要有更高的素质,同时还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视角。

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是从话题、嘉宾和表现形式上表达出来的。

独具特色的文化定位和主持人的把握。作为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角色把握很重要,在电视观众眼里,主持人的观点就是媒体的观点,就是文化视角,就是舆论导向。所以说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不能是咄咄逼人的、不能是以偏赅全的,应该是不温不火的,应该是真诚亲和的。

谈话节目的品位确定之后,对表现内容进行切入的视角也是谈话节目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谈话节目话题设定和切入角度往往是跟着社会的热点走,跟着宣传的导向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又要贴近百姓生活,不说空话、套话,电视是大众文化,如何在大众电视快餐的基础上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是电视谈话主持人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拓展空间,能够较好地、有针对性地把握“俗”的基点,然后通过环节设置和主持人的引领深化主题,逐渐揭示主题,从而达到“雅”的境界,撞击出理性思想的火花。

多元化嘉宾和主持人的人文定位。从文化角度上看,谈话节目追求的是对话题进行各个文化层面的展示、交流、碰撞、融合,既在这种碰撞中展现话题和节目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要体现节目的人文关怀和主持人的情怀。

电视谈话节目营造的是类似于人际交往中的谈话语境,主持人和嘉宾以及现场的观众可以面对面地畅所欲言,整个谈话过程开放、灵活,信息的传播也是多向的,想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还原一场真实的谈话,这就要求主持人应该具有丰富的学识和较高的文化品位,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鲜明的主持风格和敏锐的反应能力,能够把平常的话题引向深入。

在谈话节目的现场,主持人的主导和把握至关重要,《实话实说》的成功和崔永元独特的风格以及丰厚的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地方台的谈话节目由于嘉宾的地域特点受到限制,要求主持人不但要了解话题,还要熟悉这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交流的情景方式,甚至方言习惯。

浅入深出表现形式与主持人的表达定位。谈话节目坚持“内容为王、策略为重、语言为秀”的宗旨,这其中的策略就是节目的表现形式,在每个选题进行前期策划时,我们就要努力找到最恰当的表现形式,既要活跃现场气氛,又要避免干涩谈话,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谈话节目的策划中,用浅入深出的形式表现主题最贴近受众需求,同样的选题,不同的制作人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效果,作为一档大型新闻直播节目中的谈话板块,我们侧重于话题的新闻性和揭示新闻背后的故事性,结合记者调查的外采补充话题的背景,从不同侧面揭示话题的内涵,扩展演播室的空间,把我们的谈话延伸到镜头之外。比如郑州电视台曾经针对郑州市出台的一纸禁令:限制农用瓜车进城制作了一期节目,节目的开场就从郑州人的吃瓜习惯聊起,市民的谈话非常丰富精彩,现场不时爆发出笑声和掌声,说到政府的禁令,有人反对、有人喝彩,各有观点各有苦衷,整个谈话现场非常轻松,气氛融洽,通过交流,化解了矛盾,解答了疑惑,达到了共识。

谈话节目和专题节目不同,它入题的角度一定要浅显易懂,要让走进演播室的嘉宾感到有谈话和交流的兴趣和要求,不知不觉地展开谈话,以浅的方式入题,按照电视的表达方式,体现出容易走近对方心灵的交流愿望,容易让受众接受。

同时,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角色定位还在于整个谈话空间的营造,也就是要营造一种“客厅氛围”,让嘉宾走进我们的客厅,主持人就是这个客厅的主人。这就要求主创人员在把握谈话对象背景的情况下,还原节目现场的原生状态,通过节目的段落和层次巧妙设置,还有道具和背景线索的展示,运用多种话题外展元素的结合,有目的、有节奏地释放有效信息,在不经意间营造出一个和谐自如、真实真挚的谈话空间,从而打动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

电视的职业要求和主持人的人格定位。作为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职业精神涵盖了你的社会价值、社会责任和职业自律。谈话类节目更多地贴近民生、了解百姓疾苦,反映百姓呼声,就要求我们要有深刻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

电视主持人是公众人物,是媒体形象,在镜头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需要高度严谨。所以说主持人的人格定位和节目的要求是紧密连接的,既尊重嘉宾的话语权和观众的知情权,又要有自己的思想观点、有自己独特的分析判断、有严谨的总结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学会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起到政府的“减压阀”和百姓的“减振器”的作用,仅仅当一个代言人和串联人的角色是不够的,只有在节目中不断完善自己,找准自己的人格定位,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谈话节目主持人。

总之,优秀的谈话节目既要有思想的魅力,也要有语言的魅力,同时还应该有文化的魅力,作为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既要做好话题的引导者,也要做好节目话题的收局者,以良好的节目塑造电视媒体的文化形象,以职业的精神創造平等的谈话空间,这是谈话节目主持人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的。

(作者单位:郑州电视台新闻频道)

篇5:校园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策划

一、创办宗旨:

二、栏目定位1.内容定位:细心观察留意身边一些新鲜特别的有趣活儿,在同学们空闲无聊的课外之际,以轻松好玩的娱乐、学习方式,来让同学们接受,教同学们在课外时间如何充实生活,怎样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2.受众定位:《察娱饭逅》的受众定位在于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活中,很多同学都在无聊闲散中度过。要不把它置于寝室的硬木板床上,在自己的翻来覆去中消逝掉,要不把它放任在笔记本的键盘上,在自己的指尖敲打声中流逝掉,要不将它直接淹没在痴迷于网络小说的意识流中······我们主要是想告诉一些时间充足,确却不知道如何在这段时间充实自己的同学,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有趣的事儿。3.形式定位:综合式谈话节目 每期请2、3个嘉宾(与本期主题所讲的事物有密切联系),与主持人坐在一起,围绕一定的话题进行真诚的沟通,偶尔穿插能表现嘉宾与本期所讲话题之间关系的小篇段、其它小外景、视频资料······

4.主持人定位:

1.要求主持人符合这档栏目的轻松的风格,要求主持人落落大方,自然亲切。

2.能与嘉宾真诚沟通,深入交流达成共识。

3.应变能力强,不仅能正确的引导嘉宾畅所欲言,而且能以不变应万变应对嘉宾的各种问答。

三、栏目板式:通版型

四、风格样式:

主持人、演播室背景、字幕、等节目外围统统打造成,轻松活泼的风格。

五、运作方式:编导核心制

栏目运行机制是栏目运行的灵魂,这档栏目以编导为核心,编导负责开发节目,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使其发挥的效能尽可能最大。

六、栏目内容

1.播出时间:每周五18:30--19:00,每周六上午9:30--10:00(重播)

2.播出形式:录播,属与电视新闻综合式谈话节目,无需现场观众。

七、栏目宣传

1.片花:主持人拿着一个放大镜,在身边寻找、发现、观察事物,整个片花控制在10s内,要短小精悍。

2.预告片:在每一期节目结束之后,播放下一期的预告片,提示下期的节目主要看点,通过

后期的剪辑技巧给受众留下悬念,给受众一个收视期待,增加下期节目的可看性。3.栏目形象宣传片:宣传片控制在20s内,利用画面与音乐的整合,对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形成双重冲击,最重要的是,立意要高,要浓缩本栏目的个性与特点。

篇6:谈话类节目策划书

一:新闻策划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投入整容大军中,每年全世界接受整容手术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很多大学生为了找个好工作,不惜花重金去做整形美容,这和现在的社会风气有关,那些老板经理都想找个漂亮的秘书,而且喜欢提职漂亮的女人。所以白领阶层也加入了整形美容的队伍。

为得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无数年轻人求助于医学整形。这其中不乏一些男孩,而其中一些女孩更是不惜进行全身再造。整容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带来了自信,带来了好的人气好的工作。但是同时也给许多人身体上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

二:新闻名称

《整容你怎么看?》

三:栏目定位

1.目标受众:步入社会工作的年轻群体

2.栏目宗旨:通过这次的《整容你怎么看》谈话节目,向大家展示了不同的人对于整容的不同看法。告诫大家适度整容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一定要理性对待。

四:栏目主要内容

1.主持人对嘉宾进行提问,并引导嘉宾回答。

2.问题设置及回答:

① 对于整容,您怎么看?

当今社会,整容已经越来越普遍了,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有些人是因为觉得自己长得不够完美,所以去整容。这样可能会对身体有一些伤害,自然就是最美的,所以尽量不要去整容。而另外一些人是因为身体先天性的有比较大的缺陷,通过整容不仅可以让他们变漂亮,还可以让他们恢复自信,获得快乐,这样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② 您会因为身边的人整容而对他或她不喜欢吗?

不管是身边的人还是一些明星,我们喜欢他们的可能更多的是心灵美,所以不必太在意容貌。有些人,虽然我们从未见过,但是我们听过他们的歌,看过他们的作品等等。即使他们死了,但是仍然活在我们心中,所以容貌又算什么呢?

③ 如果您的父母不同意你去整容,那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既然是整容这样的大事情,我们必然应该事先跟他们商量,征得他们的同意。如果他们不同意,我们可以再想别的办法与他们协商。

3.最后由主持人总结三位嘉宾的观点,得出适当的结论,即:整容应该适度。

五:栏目制作安排及构成人员 策划:

摄像:

剪辑:

导播:

嘉宾:

篇7:广播谈话类节目策划方案

一、栏目介绍:

1、栏目名称:“大家致富我帮忙”

2、栏目简介:经济电台的人物访谈类节目。每期邀请一位农民致富模范,与主持人一起,以如何致富为主线,谈致富之道,谈生活,谈与致富有关或无关的人生感悟。

3、栏目宗旨:通过和农民致富模范交谈,让尽可能多的老百姓了解、学习致富之道,为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助一臂之力。

4、栏目定位:谈话类

5、栏目风格:轻松自由、生动活泼

6、播出方式:录播与直播相结合。主持人介绍嘉宾部分采用录播,主持人与嘉宾交谈采用直播。

7、嘉宾选择:每期选择一名有致富经验且有主见、有思想的农民致富模范,男女不限。

8、主持人:女主持人一名,思维要敏捷,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能够轻松与农民致富模范交谈。

9、受众定位:商洛市广大喜欢探索致富之道的农民听众。

二、本期节目介绍:

1、节目名称:李腾飞—“这样致富真不难“

2、主要内容:

邀请嘉宾谈谈食用菌的栽培技巧,谈谈对致富之道的看法,以及嘉宾自己在探索致富之道中的人生感悟。

3、节目长度:10分钟左右

4、播出时间:2012年6月5日晚6:00—6:10(可控)

5、播出频道:商洛经济广播--调频88.2

6、选题背景:

食用菌作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中国迅猛发展。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在电台的邀请下,有着多年食用菌栽培经验的农民致富模范,十分乐意与听众朋友们分享自己的致富之道。

7、选题目的:

通过与嘉宾交谈其经验,让对致富之道有兴趣的听众朋友们了解食用菌,了解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为农民致富出点献策。

8、本期嘉宾介绍:

李腾飞,农民,农村自主创业者,食用菌栽培专家,农民致富模范,曾多次被评为省级、县级劳动模范。他独特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不仅是自己发家致富,而且带动周围一些农民相继富裕起来。

9、话题方向: ⑴、什么是食用菌。⑵、食用菌的栽培技术。⑶、栽培食用菌为何能致富。

⑷、在通过栽培食用菌致富过程中的人生感悟。

10、大概流程:

开场音乐过后,主持人介绍嘉宾,嘉宾跟观众打招呼,主持人与嘉宾交谈,主持人作总结,节目完毕。

11、主持人的介入:

篇8: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创新

情感类谈话节目呈现的新特点

谈话过程力求现场还原事件冲突。通常谈话节目中, 嘉宾和主持人相向而坐, 嘉宾在主持人引导下讲述情感故事, 观众通过聆听获得情感信息。而在媒介竞争激烈、媒介融合加速的今天, “内容为王”成为时代传媒的主题词。创新后的情感节目中, 主持人不再是对单个或单方当事人的谈话, 而是将事件的多方当事人约进演播室, 通过不同立场的观点碰撞和激烈辩驳, 还原情感故事中的矛盾冲突, 增强事件的现场感, 为观众营造“亲历”效果, 变“聆听”为“再现”。正是充分发挥了影视画面视听结合的传播属性, 节目内容得到大大充实。

插入外景采访视频是谈话节目惯用的手法, 传统的谈话节目多用视频补充嘉宾的叙事, 或起承转合引出下一话题。而创新后的谈话节目中, 视频更多呈现的是情感故事中的相关人物或矛盾节点。编导依据视频内容提出悬念, 而后回到节目现场寻找说法。这样外景视频就融进了事件的发展中, 其本身就是情感故事主线上的一个个矛盾冲突点, 与演播室内嘉宾的讲述结合, 增强了观众“亲历”的效果。

栏目传播关系多样化, 传播方式更加灵活。在传统情感谈话节目中, 几乎所有的情感故事都由嘉宾这个传播源口述而出, 主持人、场内外观众都是嘉宾的受众。创新后的节目中, 随着当事人的增多和对立立场的出现, 嘉宾和主持人单个的人际传播, 拓展为嘉宾与嘉宾、嘉宾与主持人之间的人际传播网。主持人在充当引导者角色的同时, 更需要于众多矛盾节点中梳理脉络, 将情感故事的发展线条清晰地呈现给观众。因此, 主持人会更多地融入到情感事件中, 站在不同当事人的角度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成为情感故事的传播者之一。

观众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接受, 而是参与到事件的评论互动中。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不仅仅是传媒信息的使用者或消费者, 他们还是构成社会的基本成员, 也是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公众。 (1) 因而情感类节目传播互动的增强, 满足了观众的传媒接近权。如湖南卫视《8090》节目现场设有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情感观察团, 他们在节目进行中发表意见, 成为情感故事的分析家与评论者。同时心理专家被请进演播室发表看法, 担任了传播中“意见领袖”的角色。传媒技术的发展也为场外观众参与节目互动提供了便捷, 现场连线网友发表看法、手机短信表达意见等成为诸多谈话节目与观众互动的手段。因而多元化的传播关系, 在网络、手机等技术的应用中又拓展了节目的传播方式。

节目定位更鲜明, 表现元素服务于节目的情感表达。差异化竞争的缘故使情感类节目有了个性, 如《人间》定义为“中国第一个事件类栏目”, 《8090》定义为“中国第一档聚焦青少年成长情感故事的节目”, 《人生》以“矛盾、情感、交锋、选择”为关键词。这些精准的定位帮助节目吸引固定收视人群, 也圈定了节目的讨论话题范围。

在开展传播时, “诉诸理性”和“诉诸感情”是打动受众的两种重要方法。对于“情感谈话”这类充满感性意味的节目, “诉诸感情”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创新后的情感类谈话节目中, 音乐、灯光等感性手法仍被沿用, 在舞台设计、画面安排、音响运用等方面则更加强化了情感氛围。如东方卫视的《幸福魔方》栏目在舞台设置上别出心裁, 主持人和主要嘉宾位于玻璃屋内, 屋外的四个方向是其他当事人, 形成各方独立或对峙的局面。节目中通过玻璃的反射和镜头调度, 可以使多个当事人同时进入画面, 为我们传递更多感性的细节。节目在使用背景音乐的同时, 各种音响效果被广泛运用, 为现场制造或紧张或神秘或愉悦的气氛。类似感性元素的运用, 都为节目的情感表达锦上添花。

情感类谈话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节目的真实性屡遭质疑。情感节目在电视屏幕中多半以专题节目的形式出现, 而电视专题被认同为纪实类节目, 首要要求则是“非虚构” (2) 。但在如今的情感类谈话节目中“造假”声却此起彼伏, 如《8090》的《男友爱的不是我》一期中, 27岁的男主人公的母亲被网友认出是杭州的一名演员, 实际上她的儿子才上高中;《幸福魔方》也被网友爆料, “疑血”一期中“那个穿蓝色衣服的是我朋友的妈妈”。真实是新闻产品的生命, 如果内容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 那么媒介公信力自然难以保证。

对嘉宾隐私的保护有待加强。“窥私欲”是观众对于情感类谈话节目的重要收视心理, 观众希望通过窥探他人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体验, 甚至通过与他人对比获得精神安慰和心理补偿。为了提高收视率, 有的传播媒介不惜充分暴露当事人的种种隐私来吸引观众。我们应当看到, 情感当事人在传播情感故事时, 其本身就是作为权利主体在行使自己传播权的受众, 他们的隐私理应得到尊重。

话题选择局限于悲情苦情成分。在消费化的社会, 情感类谈话节目“不在于理性的构建, 而在于情感的狂欢;不在于意义的生产, 而在于符号的消费;不在于精神的提升, 而在于世俗的表达” (3) 。情感冷漠的背景下, 悲情苦情更能够成功赚取观众大把的眼泪, 帮助媒体吸引消费社会中稀缺的注意力资源。但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 过多反映悲情苦情所展现的“拟态现实”与我们所处的“客观现实”差距较大, 受众解读此类符号信息所获得的意义难免充斥着消极, 尤其在真情匮乏的今天。

情感类节目未来的发展方向

情感类谈话节目与公益相结合。当今时代, 关注公益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手段。创新下的情感类谈话节目中, 单期节目追求大团圆的结局, 主张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这些可视为节目在发挥自身的公益力量。《密室疗伤》节目组为有心理问题的嘉宾出资提供现场和后续的免费治疗, 为有同样问题的观众提供免费体验式治疗。节目制片人景小骥说, 《密室疗伤》坚持收视第二, 公益第一。 (4) 因而挖掘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公益性, 更要做好持续、系统的幕后工作, 方法得当的话, 对提升频道形象和品牌价值也大有裨益。

弱化事件本身苦情悲情成分, 加强正面思想的引导。对于悲情苦情的选题, 节目应侧重评论思考, 避免对情感本身过度渲染, 甚至可以使当事人与观众交锋, 在观点碰撞中评判事件的是非曲直, 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 媒介应拓宽思路, 扩展选题范围。积极向上的情感故事是社会的主流, 不能因为它们平淡无奇而不报道。其实, 节目组可以将正在经历悲情和已从悲情中解脱出来的两组当事人请到现场, 通过他们的交流来解决悲情方的情感矛盾, 在积极与消极两种价值观的碰撞中彰显正确的生活态度。

增强节目的联系性, 注重传播的反馈。此类节目有不少是“大团圆”的结局, 但事后当事人真的会“团圆”吗?节目的调解效果如何?这些当事人是不是电视台请的演员?观众不得而知。将嘉宾参加完节目后的经历和反馈呈献给观众, 是对节目调解效果和真实性的最好验证。在情感问题顺利解决的嘉宾那里, 观众可以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和克服情感困难的信心;在情感问题调解失败的例子中, 观众能够积累处理情感问题的经验。这样就可以将宽容、理解、博爱等积极健康的思想更真实地呈现出来, 有益于情感节目的良性发展。

创新下的情感类谈话节目, 运用多种传播手段还原事件冲突, 更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窥私欲, 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收视效果。参加节目的个人作为社会人, 其情感故事中反映出的问题, 必然是社会发展中包括金钱观、价值观等在内的冲突问题。所以情感节目应站在社会的角度进行谈话, 注重在情感故事背后的价值观引导, 处理好自身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在情感匮乏的时代更多地将真善美展示给观众。

摘要:为适应省级卫视激烈竞争的需要, 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纷纷进行创新, 在内容选择和表现形式上更加新颖, 真实性问题和嘉宾隐私保护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立足于二○○七年后出现的情感类谈话节目, 对其特点、缺陷及发展方向进行了重点分析。

关键词:情感类谈话节目,创新,解析

注释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第178页。

2 李三强:《电视情感节目的“真实性”问题》, 《新闻前哨》, 2009 (12) 。

3 李红春:《当代中国私人领域的拓展与大众文化的崛起》, 《天津社会科学》, 2000 (3) 。

篇9: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拓展与创新

汇集微博人气 吸纳受众注意力

随着受众公民意识的不断提高,受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要求与日俱增,他们不再被动接受信息传播和观点灌输,而是主动发现新闻、爆料新闻线索、搜索新闻当事人、挖掘新闻背景、评议新闻事件,甚至参与议程设置。方兴未艾的自媒体——微博,不仅是信息传播平台,更成为大众参与信息传播、行使公共话语权的舞台。正如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的专著名称所概括的《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不少新闻由一般新闻事件上升到热点,也经由微博这一平台点燃。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数量庞大的微博用户中,恰恰大多是正在与电视渐行渐远的中青年群体。

电视媒体对于微博的使用,应当不仅限于找选题,对于地方新闻谈话类节目来说,应当让微博成为连接本地受众的一个重要桥梁,在此基础上把受众请进来,让受众成为节目的重要生产力量。具体操作上,既可发挥主持人及节目嘉宾(如知名学者、专家)的名人效应,汇集本地微博人气,也可通过多种手段挖掘微博达人、网络意见领袖。福建电视新闻频道的新闻谈话类节目《新闻追追追》就通过一系列活动挖掘受众资源,如推出“微博名人堂”“微博达人开讲”等,短期内节目官方微博人气猛增,有效地吸纳了受众注意力。

受众决定议题 跑赢网络热点

在传统的新闻谈话类节目生产模式下,话题由节目主创人员来选定,由节目主创者来告诉受众该关注什么。而在当下,大众通过微博等自媒体,只要动动手指“织围脖”,就能发消息、点评新闻事件、链接新闻背景,甚至发动微博接力,炒热相关议题。

地方新闻谈话类节目的话题强调贴近性,可以在栏目微博上发起话题征集,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多个话题,最终谈什么,让受众投票决定;也可以由节目嘉宾带着话题来上节目,你关注什么,节目就谈什么;还可以在节目中开设一个专门环节,由草根观众分别就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快评。

邀请以本地微博网友等为代表的受众参与节目话题的选定,可以在相关新闻事件尚在微博发酵升温的同时,第一时间在节目中呈现相关议题,使得节目话题更具新鲜度和原创性,而非该新闻事件已被炒热为社会热点后的事后跟进报道,亦避开了多家媒体同题报道的竞争。节目话题由受众自己参与选定,更符合受众的审美趣味,并通过微博网友的几何式围观效应扩大受众群体,容易与受众形成较牢固的关系,从而提升本土观众对节目的关注度,扩大节目的品牌影响力,从受众即市场的角度来说,也增加了节目的市场卖点。

举例来说,不少人都曾有被出租车拒载的经历,但是由于该现象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因而不是媒体追逐的新闻焦点,更够不上成为新闻谈话类节目的话题。但在微博上,“被出租车拒载”却能迅速发酵升温为热点。曾有福州的一名网友就自己被出租车拒载事件吐槽,连续发微博直播她和的士司机“斗智斗勇”的经历,引发了众多本地微博网友的持续围观和热议。由此可以看出,受众眼中的热点和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研判的热点有时并不相同。让受众自己来找热点,往往会有和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不一样的视角、思考路径和不一样的节目呈现效果。如果地方新闻谈话类节目就此制作一期节目,让微博网友们畅所欲言,让被微博曝光的出租车司机或其所在公司作出回应,让相关部门在节目中现场表态,拿出解决方案。在节目录制的同时,还可以在微博上开展节目“微直播”。这样的节目既可以吸引到广大的微博网友,也有不错的节目播出效果。

发掘草根达人 释放“受众话语权”

嘉宾是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的重要资源之一,直接影响到节目质量。对地方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来说,由于制作条件限制,难以常态化地邀请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人士担任节目嘉宾,因此,必须在拓展栏目嘉宾队伍的问题上独辟蹊径。

在嘉宾队伍的培育过程中,应充分释放“受众话语权”,不能只有学者专家类的精英人士,更要着眼于发掘来自草根的百姓发言人,在热点新闻事件的评论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发言机会,让草根之声与精英观点同样被尊重。这就要求我们借助微博等平台,通过多种手段挖掘有表达欲望和表达能力的草根民众,如网络达人、网络意见领袖等,让他们能够在节目中发声,让节目的嘉宾层面更加丰富,同时充分释放“受众话语权”,使节目成为大众的公共话语平台。

福建电视新闻频道《新闻追追追》栏目在发掘草根嘉宾方面有所创新,通过与微博结合的一系列活动来实现。节目组曾发起“我来做‘民’嘴”草根评论员选拔赛,旨在发掘有表达欲望、有个人语言风格的草根民众来参与评论每日新闻热点,释放民众言论诉求,激发民众的话语潜能。节目组在节目中植入“民”嘴代表的征集广告,公布节目的微博互动方式,分阶段举办“民”嘴代表选拔大赛,并将此环节作为特殊广告形式进行销售。

《新闻追追追》节目组还策划开展了“进社区”系列活动,将节目录制现场设在本地的某个社区,话题由该社区民众投票决定,参与者是该社区居民代表。在节目进社区的同时,还送服务进社区,将有专业技能的嘉宾,如医生、婚介、家电维修员等组成服务队进入本地社区,开展社区公益服务,让媒体活动变得更有“人情味儿”、更具贴近性,渗透媒体影响力。此外,结合热点话题推出的“微博达人开讲”,微博同步直播,更是稳定了受众群、延展了媒体平台。节目组还定期召集微博粉丝、“民”嘴代表举办讲座沙龙,以提升草根民众的媒介素养,增加他们与节目的契合度。

拿起手机上电视 与受众互动升级

常见的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中,参与话题讨论的只是在演播室的几位嘉宾,像是闭门会议,将受众挡在了电视荧屏之外,受众只能被动观战,而无法介入谈话。

根据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不同类型的媒介本身带来不同的社会影响。微博等自媒体有着与传统电视媒体迥异的传播形态,若将新媒体的互动元素注入传统电视媒体,将使得传统电视节目的传播模式由原先的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具体来说,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可借助微博等新媒体引入场外受众参与节目讨论,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带热“谈话场”。

目前常见的操作办法有两种:一是栏目在节目录制前公布讨论话题,微博预热,编导整理出观众微博留言,在节目录制过程中,由主持人读出;二是在演播厅设置微博墙(大多是虚拟的),滚动播出观众微博留言。上述方式可简单快捷地呈现观众观点,但美中不足的是缺乏观众声画。

还是以福建电视新闻频道《新闻追追追》栏目为例,其通过与福建联通共同开发的“沃直播”软件,实现了观众拿起手机就可“出现”在节目中,参与节目讨论。具体操作办法很简单,观众只要下载相应软件,即可将自己的手机变成电视媒体直播用的摄像机,在通过福建电视新聞频道相关认证后,就能成为节目的场外嘉宾,参与节目的现场讨论,和主持人视频对话,和演播室嘉宾观点交锋。对于地方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来说,由于制作力量有限,在日常节目中,往往不能请很多观众到录制现场参与节目,上述的互动方式可弥补这一缺憾,且操作简单,运营成本低,具有实际意义。

上一篇:窦桂梅评课下一篇: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