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度高三历史复习计划

2024-05-19

20112012年度高三历史复习计划(精选6篇)

篇1:20112012年度高三历史复习计划

2011-2012年度高三历史复习计划

一、情况分析

1.学情:

7、8班为重点班,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高,但是,灵活性不足。

5、6班为普通班,积极性相对差一些。9班是法语班,灵活性很强,但是严密性差。

2.考情:本年度开始参加新课程高考,考题已经从最初的相对简单演变成与老高考差不多难度,部分试题超过老高考题,似是而非的试题很多,难度很大,尤其是学生闻所未闻的知识进入考题,绝大多数试题是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我们的学生是很大考验。

二、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作为复习的主要依据,以人教社教材作为主要依托,第三阶段参考其它教材进行复习。

以落实基本史实、基本结论为主,抓属于教材知识的考题的得分,然后注意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解题规律的教学。

三、资料使用

1.《优化方案》为第一轮主要复习资料。2.选订一套单元试卷,单元复习用。3.周考题、综合练习题自己编选。

四、时间安排

1.7-8月,逐课复习必修二。

2.8-9月,逐课复习必修三。《时事与历史考试》讲座。

3.9月8-9日,武汉市调考前编制《历史知识浓缩精华》一张、适应性考卷一套(25个选择题3个主观题)。

4.9月11-17日,试卷讲评半周,必修三第三单元。参加武汉市九月试题分析会议。

5.9月18-24日,必修三第四、六单元,周考。

6.9月25-10月1日,必修三第七、八单元。历史知识记忆方法讲座。

7.10月2-8日,必修一第一、二单元。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基本模式是1-3节课记忆本单元基础知识,1节课做单元练习,1节课讲评练习。周考。

8.10月9-15日,必修一第三、四单元。

9.10月16-22日,必修一第四单元。周考。

10.10月23-29日,必修一第五、六单元。可能有月考。

11.10月30-11月5日,必修一第六、七单元。可能有月考讲评

12.11月6-12日,必修一第八单元、年表。周考。

13.11月13-19日,必修二第1、2单元。

14.11月20-26日,必修二第2、3单元。周考(可能是月考)。

15.11月27-12月3日,必修二第4单元。可能月考讲评。

16.12月4-10日,必修二第5、6单元。周考。

17.12月11-17日,必修二第7、8单元,年表。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讲座。

18.12月18-24日,必修三第1、2单元。月考。

19.12月25-31日,必修三第2、3单元。讲评。

20.1月1-8日,必修三第4、5单元。周考。

21.1月9-15日,必修三第6、7单元。历史主观题答题方法讲座。

22.1月16-22日,必修三第7、8单元,年表。月考。

23.1月27-2月5日,选修。

24.2月6-12日,选修。武汉市二月调考前编制《历史知识浓缩精华》一张、适应性考卷一套(12个选择题1个主观大题2个选修题)。

25.2月13-19日,选修。调考讲评。

26.2月20-26日,选修,年表。周考。参加武汉市二月试题分析会议。

27.2月27-3月4日,中国古代通史讲授,综合练习一。基本模式是揉合必修选修,按通史阶段讲述,注重时代特征。

28.3月5-11日,中国古代通史讲授,综合练习二。

29.3月12-18日,中国近现代通史讲授,综合练习三。

30.3月19-25日,中国近现代通史讲授,综合练习四。

31.3月26-4月1日,世界近现代通史讲授,综合练习五。

32.4月2-8日,世界近现代通史讲授,综合练习六。武汉市四月调考前编制《历史知识浓缩精华》一张、适应性考卷一套(12个选择题1个主观大题2个选修题)。

33.4月9-15日,武汉市四月调考,讲评。

34.4月16-22日,回归教材复习,综合练习七。参加武汉市备考会议。

35.4月23-29日,回归教材复习,综合练习八。

36.4月30-5月6日,回归教材复习,综合练习九。

37.5月7-13日,回归教材复习,综合练习十。历史高考展望讲座。

38.5月14-20日,回归教材复习,五月考试。

39.5月21-27日,回归教材复习,高考猜想试题一。

40.5月28-6月6日,回归教材复习,高考猜想试题二。

五、其它措施

1.尽可能当面批改作业,及时指出该生问题。

2.每班注重培养前8人作为种子选手,带动中间分子。

3.适时找学生交心谈心,指导历史学习方法。

4.学生多做题,老师多讲解题思路,学生多反思。

5.二月调考后综合练习编选注意题目类型训练,即至少连续两套选相类似试题,让学生在讲评之后巩固。

6.随教学进程适时调整。

高三历史备课组

庞小兰、杨理新、张书林

2011-8-16 2

篇2:20112012年度高三历史复习计划

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认真研读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省份的高考试题。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借鉴本校几年的本考经验,及时关注高考政策。精心备考。研究方法,提高效率。计划要周密,时间要合理;忌猜题押宝,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根本。

二、学情分析

本届我校高三文科10个班,7个普通班,3个音美班,基础较差。存在三大问题1、学习主动精神太差,不会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太差。2、学习方法不科学,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理解分析,而倾向于死记硬背,即使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做题中也不能灵活运用,迁移能力差。3、做题能力太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审题能力、运用知识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较差,答题习惯不规范。针对这一状况,复习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现实,低起点,严要求,夯实知识基础,构建、完善学科知识体系,重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高考意识和考试能力。

三、时间安排与阶段目标

一轮时间:从201X年5月底—201X年2月初

阶段目标:夯实基础。即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小专题。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一般被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通过第一轮复习,对基础年级新授课查漏补缺,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学科知识树,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砸实基础,依据考纲中每章每节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狠抓课本的读熟读透能力,让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的得分法宝,为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轮时间:从2月初——5月初

阶段目标:对重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把握对学科内知识综合的规律认识,注重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重视论从史出能力的培养。使一轮专题复习得到升华和巩固。参加保定市和周边地区的模拟考试,做好总结分析。

三轮时间: 5月初至6月初。

阶段目标:针对选择题、综合题的题型、解题方法,答题技巧、注意事项进行严格训练。学生提问,教师答疑。综合测试讲评,精选精炼精讲。收集各地高考信息,对热点、重点进行针对性复习,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做好学生考前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考前一周,做一至二套模拟题,使学生对高考试题的题型和题量、考场心态、时间分配、思维转换等方面都得到适应性的训练,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迎接高考,争取考出好的成绩。

四、具体措施

从近几年高考答卷情况看,历史学科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掌 握不牢,表现为史实张冠李戴、概念不清、历史结论错误等。二是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差,表现为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正确把握题意等。三是答题不规范,表现为表述不当、思维混乱、答案错位、完全照抄材料、答题口语化等。为此,在把握考纲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重点参照并研究课改省份试题及其高考动态,我们将是河北省课改后第四年高考,高考试题已趋于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备考中,不仅要把握好考纲,针对近几年高考题分析研究。还要搜集各课改省份的高考题和命题方向。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

1、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定主题,重难点、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备课组必须认真研读“三纲”,精心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复习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逐步转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

3、潜心研究备课内容。备课要认真关注“三情”、“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问题。

4、在备课和教研时,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帮带作用,从备课、讲课、作业布置,重点讲解各个方面细致的指导新教师。并要求新教师尽量做到听一节讲一节,学习中提高。

第二、认真落实目标教学,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

1、解决好目标设置问题,要以学生为本设置目标,目标一定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是学生学习的收获、积累和提高,要直指学生的学习结果。目标用词要清晰、简单、明了、切中要害,为此,我们通过教学研讨,形成统一的教学案模式:目标提出要有恰当的动词;知识结构清晰、精练;高考真题有导向性;每节课解决1-2个重点问题;习题巩固针对性强。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多少,看学生获得哪些能力上的提高。

2、坚持“三鼓励、三不许”的教学基本要求,即“鼓励学生多说,多上讲台,培养主动意识,使学生开口敢说;鼓励学生多写多思,使学生养成动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不迷信资料、课本和名师,使学生养成探索创新的能力。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

3、整合教材,提升综合能力。

目前高中历史新课程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的,同一单元的各课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但专题史的教学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因 此在历史复习中,最好按通史体例重新整合三个模块的内容,构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抓好通史复习,既可温故,即整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模块的 知识;又可知新,即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归纳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识。

以必修1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讲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它以秦朝为分界线,分为特征鲜明的两个阶段。西周时期与血缘关系紧密相连的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成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造就了后世“家国一体”的政治制度特色。分封制、世袭制和宗法制的遗存因素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史。这一时 期孕育的思想经诸子百家阐发而成为古代中国的精神宝典,其存在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公田)。因此,政治制度上的“家国一体”、思想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经济上的“土地国有”,成为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对以后的中

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以 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封建小农经济的成长、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奠定,都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密不可分。

4、用多元史观指导复习。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 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运用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事实上,历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 定,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内容呈现来看,近几年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确实加大了对“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等的考查力度。因此,在备考复习中,只有掌握这些主要史观的内涵,才能准确分析、理解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才能理解、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才能在备考中运用其理论整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我们还应从不同的史观切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冲破传统历史思维的定式,用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来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备考效率。第三、精讲知识重点,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巩固。

复习课要有新意、避免简单重复。注意多种方法的应用,贯穿启发式教学。精选例题,在例题处理中引导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回扣,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同时做好总结,既避免机械重复,又注意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产生背景、事实、过程,从多角度全方位加以理解。第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做好答题指导。

1、讲课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特别是贴近高考的典型试题,如材料型的问答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探索高考备考的新思路。高考与新课程密切相关,要潜心研究高考新特点,制定应对策略。要站在新的视角研究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应考”,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要构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科体系,完善知识树、知识网络、学科框架、知识图表等知识体系。

2、在复习一个单元后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学会阅读是根本性的措施,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指导阅读技能方面要作到四个明确:时间、内容、方法和问题。

第五、加强学法指导,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1、指导历史知识的消化。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要找出规律特点;课堂要适宜提出问题,要使学生做好笔记,会用笔记;课后及时画出思维导图,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指导审题能力的培养。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3、指导训练过程中书写的规范化。答题做到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层次化以及语言的术语化等,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失分。

第六、精编练习,及时讲评,指导规律总结

1、精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三情”、“三立足”;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选题类型多样化。

2、精心批改。每一次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改,逢改必批,适当指出学生易错易混的题目。

3、精心讲评。讲评课的一般模式为“矫正反思——精评新练——自我完善(查缺补漏)——典题记录”。教师要高度重视讲评课,既要讲知识,又要点方法,问题可以分门别类的讲,也可以就题论题或借题发挥,达到一题多练的效果

4、错题率高的反复练习。每周将练习中错误率高的习题整理出来,实施周周错题滚动联系,强化训练。

第七、扎实搞好分类推进工作,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第八、情感投入,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备考

高三的学生压力很大,本届历史班学生基础又比较差,所以可以想象他们要承受多大的压力,作为老师一定要尽量关注每一位学生,爱他们,支持他们,不断鼓励他们,引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备考。

第九、关注社会热点,学以致用。灵活迁移

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现实世界,具体包括:能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 热点;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既能从现实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本学科知识的现实热点;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 去分析,而不是纯理论的新提法和新理论。例如建立和谐社会、改革创新、维护国家主权(目前与 越南、韩国、菲律宾、日本等国存在的边界矛盾)、三农问题、经济全球化、民族关系等。

总之,高三历史备考复习中要依据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学生实际等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教学和复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挖掘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考生在201X年的文综历史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计划进度表:

201X年5---6月 政治史模块 基本方法、基本概念。

201X年7—9月 复习必修三思想史掌握思想史模块的基本概念、基本史实、基本结论、201X年 10—12月 经济史模块 基本方法。

201X年1月 复习必修与选修模块的联系、整合201X年2—5月初 通史复习、注重三个模块知识的整合。

201X年5月初—6月初: 与历史相关的时时热点、整合、训练、训练学生做题的速度、准确度、以及做题的技巧。

篇3:高三历史复习初探

一、进行专题复习, 做到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以宋朝为例, 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等多方面全面分析宋朝的发展状况及特点。各方面内容又必须分析到位, 切忌蜻蜓点水, 比如宋朝在政治上, 采取了三个方面措施:通过分散相权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通过派遣文官担任地方官并加强监督以实现中央集权, 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科举制也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二、紧扣考纲, 关注考试信息, 做到有的放矢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一定要学透考纲, 围绕考纲展开系统复习, 特别应关注考试信息, 已经考过的问题再考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即使再考肯定也会变换一种题型, 选修内容按考纲要求只考问答题, 因此在复习时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 巩固练习时题型设计一定要符合考纲要求。

三、启发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比如在研究宋朝历史时, 复习了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等内容之后, 教师如设计一个启发式的提问:同一时期的西方社会发展状况如何?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 从而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系统了解, 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四、分析理解深透, 适度拓展延伸

比如在复习宋朝的经济史时, 先以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分析宋朝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 接着分析说明经济发展是政治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宋朝科技成就的取得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 最后再进一步说明宋朝各方面成就的取得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 又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在充满自信和自豪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 以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边讲边练, 及时反馈, 适时归纳总结

高三历史复习课要取得高效, 适时适度的练习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教师的及时总结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篇4:高三历史复习浅谈

一、强化落实掌握基础

近两年高考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不是削弱了,而是进一步强化了。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是不可能的。成绩不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基础知识考查点上丢分太多。

对基础知识要有新的理解。基础知识除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外,还有历史的阶段特征、历史线索、知识结构、基本理论等。阶段特征是理解历史的特定环境,历史线索实际是各类专题,知识结构是零碎知识的综合与升华,基本理论是思考的“旗帜”。

为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时做到眼、手、口、脑并用。在方法上,指导学生采用理解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既注意不同阶段历史内容的纵向联系,又注意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培养一种动态时空历史观念)、浓缩记忆法(抓住复杂的历史内容的主要头绪,紧扣关键性字眼,把繁杂的材料加以概括和压缩)等方法加强记忆,把握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力争做到:先死后活(记忆准确)、死中求活(理解)、死活结合(初步运用)、死去活来(应用自如)。

二、巧建结构完善体系

知识结构就是知识的相互联系。结构不是知识的罗列和堆集,而是使零碎的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由分散到综合、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升华。

建立、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强系统、归纳和综合,在第一轮复习中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具备了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的能力,学生才能由历史知识的点发展到线、面。并进而形成由分散到整体的立体结构,获取对历史的立体感知。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构筑知识结构,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变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有条理的知识网络。

每一节复习课要形成一个教学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涵盖面广、聚合能力强的复习主题,要用这个主题把历史复习内容串联起来,以发挥群体效应和系统效应。如复习洋务运动这一内容时,用“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这样的主题,就可把有关内容都串联起来。抓住若干历史基本主题,按照历史知识固有的内在联系,对历史知识优化组合,使之序列化、系统化、整体化。这样学生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棵棵孤立的树木而是一片森林。

三、专题设置增强能力

《历史科考试大纲》要求学生具备“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考试能力。新课标以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专题方式,设计了25个专题模块,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高中学生必学的基本内容。另外,还设有6大选修模块。通过新课标,学生比较明确了解专题学习的内容,有利于他们去繁就简,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例如学习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专题时,可利用新课标的“民主革命”专题进行归纳复习。

四、突出重点把握主体

所谓历史学科主体内容,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东西,它能够起到提挈宏观整体、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历史学科的主体内容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它涉及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政治制度、社会性质、政权更迭、经济水平、民族交往、国家关系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成果等诸多方面。具体来说,中国古代史部分,可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发展”作为主体内容;中国近代史前期80年,可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作为主体内容,即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等等。

五、重视训练提升能力

重视解题训练,探索和掌握正确的解题思想和方法,积累答题的技能经验。正确的审题、答题思路和方法,既省时高效,又能提高答题的准确度、得分率,所以在整个高三学习和复习阶段,要高度重视。要重视近两年高考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还重视了对历史地图、历史插图(人物圖、文物图、漫画、照片)、表格等的复习训练,注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还适度地关注了未列入《考试大纲》的内容、教材中的小字部分、注释、插图等。

总之,在复习中要依据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考试大纲》、《教学大纲》、学生实际等情况,采用灵活、高效的教学和复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在2008年的文综历史考试中有良好的表现。取得理想的成绩。

篇5:高三历史老师复习计划

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研究高考真题,把握高考规律。

课程标准和考纲是高考命题依据,要提高复习效果,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研究高考真题,把握高考规律,是必须开展的重要工作。高三历史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确定复习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要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真题,总结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特点和所给参考答案的组织特点,总结出各题型答案组织的基本思路和模式。要在研究考试大纲和高考真题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方案和计划,确保高三历史复习的方向和有效性。

二.树立团结一致、精诚协作的团队意识。

高三一年,教学任务重,工作繁多,从教案设计到检测试卷的命题、改卷、质量分析等常规教学工作,到具体复习内容的探讨和研究,再到如何提高课堂效益、如何辅导差生等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思考,光靠个人力量难以完成。因此,团结协作是高三历史备课组开展好工作必须具备的思想意识。高三一年,历史备课组要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分解集体备课的任务,遇到问题共同探讨,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三.加强集体研讨,发挥集体优势。

高三一年的复习要集思广益,发挥集体优势。一个人的能力和想法总是有不足之处,高三复习中,要确实加强集体探讨,就复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复习计划和策略的调整等问题深入探讨,形成较为合理的优化方案。高三一年的集体备课,要围绕着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质量检测,复习策略的调整等方面展开。定期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本备课组的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 及时发现各自的不足,并实现优势互补,互学互带,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四.落实备考方案,把握复习进度;夯实基础,建立知识框架。

高三前期复习通史复习和专题复习协调推进,打牢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复习过程中要整合各个模块知识点的,全面数理基础,对重点知识和常考知识进行多角度、多视角讲解。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后期复习要进行大量模拟练习,以考带练,以练促考。加大材料综合题的阅读量和训练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科综合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前热身训练阶段,重在抓好考试方法、规律指导,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五.落实教学常规,向45分钟要效益,提高课复习效果。

课堂效益是高三历史复习的生命。高三历史课堂教学要关注重点难点,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分析透彻,讲解清楚。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理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整体知识体系。课堂留给学生思考和归纳的空间。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整合,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现象的能力。每一节课都要达到基础知识的巩固,解题能力的培养,学科素养的养成几个目标。

六.“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高三历史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复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教材,不断提高史料的阅读分析能力。要教会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和基本线索。复习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对重要问题点拨、引导,教会学生自己思考和整理,教师不必面面俱到。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错题、总结规律和常用答题术语等。只有学生自己真正领悟了才能真正提高复习效果。

七.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训练和检测,及时反馈。

高三复习检测试卷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精益求精,组织筛选经典题目,选择对复习内容具有巩固作用的习题,争取做到题体有价值,题题有启示。每一次检测都要认真批改,对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在讲评试卷时进行反馈和提醒,对于问题突出的学生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分析进步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教师也要在检测中反思积极的教学,思考前一阶段复习效果如何,是否需要调整复习方法等问题,为下一阶段复习指明方向。

八.加强学生的分层辅导。

备考复习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辅导,重点辅导尖子生,长期关注临界生,帮扶学习困难生。高三的学生压力很大,高三的辅导不能局限在学科上,要尽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鼓励他们,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备考。

九.总结应试策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综合分析近几年高考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基础不牢,史实不清,知识散乱不成体系;二是答题不规范,思维混乱,缺应试题技巧。因此,复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总结高考历史各题型的答题思路,对提高高考历史成绩具有重大意义。高三历史教师要把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和技巧逐步介绍给学生,并通过专项强化练习,帮助学学生消化、巩固应试技巧和策略,提高历史成绩。

十.加强高考信息的收集。

篇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主要是要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理清知识线索,形成历史知识阶段特征,点击知识重点、难点、热点、联系点、延伸点。介绍复习方法、技巧。由于复习课的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的历史试题明显带有抽样性测试的特点,与地理、知识容量大、进度快,学生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掌握住老师所讲的东西。也不

政治科相比,历史题的答案大多在教材中有现成的表述,只有将课本内容记清楚,才能得高分。故学生在第一轮复习时不应该过份迷信资料,迷信所谓的“重点”、“热点”,而应将主要的精力放到对教材的识记和理解上去,系统全面地掌握好教材才是根本。如何掌握好教材呢?下面我就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和做法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首先应弄清楚“学什么”,即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在看书时,首先要明确书上的内容哪些只需了解、哪些必须记忆、哪些应该理解,切不可漫无目的地看书。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打基础,而怎样才算掌握好了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呢?它应包括:①对历史事件的准确掌握,包括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②对历史概念的深刻、全面的理解,主要包括历史事物的时间、地点、人物、主要内容、性质及其影响、评价。③对历史结论的理解要全面,要抓本质。④抓历史阶段特征,抓住了特征,才能区分不同阶段的特点,才能认识历史演进的进程。⑤对历史发展过程、线索的清晰掌握。线索、过程反映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搞不清线索和过程,答题中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二、关键是知道“如何学”,即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这样的感受:一是所记的知识忘得快;二是复习到一定量的时候同类知识出现混淆;三是记住了的知识在解题时不会用。用信息论的观点来解,它主要信息输入的路途不合理造成的,即学习过程中的方法不当。我认为高三一轮复习,对教材的掌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听好讲,做好笔记和学习提示。搞好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的前提是必须听好讲。在老师的具体引导下去复习,以减少复习的盲目性。老师在讲复习课时

可能保证以后不遗忘,所以同学们在听讲和思考的过程中要在书上做好笔记和学习提示,以便于课后的复习巩固及考前对教材的快速复习和查缺补漏。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可以通过老师组织复习的思路、模式、方法明确该学什么和如何学。

2.从知识结构和知识要素入手处理教材。大多数同学在看书时习惯于从某章节第一句话起从前往后顺着看,这种单一的看书方法不利于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灵活运用。打开历史课本后,同学们不妨先看第一页的主目录,从宏观上掌握整本书的主体内容,然后再看某章的节目录,掌握本章知识的主体内容,再看某节知识的子目灵(黑标题),最后再去记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要点。这就是按知识结构到知识要素的顺序来掌握基础知识,它易于帮助同学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历史阶段特征,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给知识点定位。

上一篇:医疗美容合作协议范本下一篇:小班春周活动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