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计算教学建议

2024-04-22

低年级计算教学建议(共9篇)

篇1:低年级计算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建议

信息窗3——呼啦圈表演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体育大课间学生转呼啦圈的情况。图中呈现的信息有:一年级转呼啦圈的同学有18人;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比一年级的2倍多5人;三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比一年级的3倍少2人。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数学问题:“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引出对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经历“画图整理信息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理解并学会“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或者挂图出示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情境图中的信息,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你问我说”中有2个红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是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理的几倍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第二个红点问题是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教材先呈现了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意在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分步列式解答问题。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教学时,先借助学生提出的问题“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引导学生寻找与二年级相关的数学信息:“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比一年级的2倍多5人,一年级转呼啦圈的同学有18人。”

本节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这里是第一次学习用线段图来分析理解数量关系,所以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在操作中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时可分两步进行。首先是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述题意。教师先大胆让学生自己尝试画线段图,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如线段的长短比例、上下位置、条件与问题的标注方式等等。“比一年级的2倍多5人”这句话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应指导学生用线段图正确地表达题意:二年级的人数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一年级的2倍一样多,一部分是再多出的5人,从而切实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其次是引导学生会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可引导学生自上而下读图,从条件入手,用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一年级的2倍能求出来吗?”“多5人呢?”也可引导学生自下而上读图,从问题人手,用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要求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需要知道哪两条信息?”“先求什么?”然后学生内化分析过程,用自己的话尝试说说解题思路:先求一年级人数的2倍是多少,再求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在理解的基础上列式计算:18×2=36(人),36+5=41(人)。

第二个红点问题教材先呈现了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意在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再根据线段图分步列式解答问题。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教学时,在明确问题后,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信息,再放手让学生根据前一个红点的方法自己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题意。教师应适时指导学生思考:“‘比一年级的、3倍少2人’应该怎么画?”通过交流讨论明确: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出18人的3倍,然后按合适的比例从后面取出其中的一小段用虚线表示出少的2人。

接下来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尝试列式解决。在交流环节,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来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先求一年级人数的3倍是多少,再求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18×3=54(人),54-2=52(人)。

此外,本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画线段图整理信息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基本策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自主练习”第1、2题是巩固“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是多少”问题的练习。练习时,教师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可以借助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交流时重点说清解题思路。

第3、4题是巩固“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是多少”问题的练习。第3题练习时教师先让学生明白“限乘”的含义,是指最多能乘坐的人数,再让学生自己试着分析解决问题,之后全班交流。交流的时候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我学会了吗?

我学会了吗?有2道考查题,第1题的第(1)题考查的是“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知识掌握情况,第(2)题考查的是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掌握情况,第(3)题考查的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题考查的是学生灵活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低年级计算教学建议

教学分析与建议:

1.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给学生呈现的是文具店货架上部分商品和标价,通过“任选两件自己喜欢的物品”,“算一算需要付多少钱”的活动,学习简单的有关元、角、分的加法。然后通过“小小快餐店”里安排自己午餐的活动,让学生利用元、角、分的简单计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因地制宜地组织多种购物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

2.教学建议

购买学习用品

1.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货架上都有什么,每种的价钱是多少等。

2.提出活动要求,让学生自己任选两件物品,算一算要付多少钱。可采取同桌互说、小组交流等形式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发言机会。结全学生的交流,教师要对学生的算法和结果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如:“买一把尺子和一个练习本一共要付13角”可以让学生讨论“13角等于几元几角”。小小快餐店

1.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每种食品多少元,服务员说“一共11元”是怎样算出来的等。

2.提出“自己安排午餐”的要求,在学生交流自己午餐计划的时候,除关注计算是否正确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安排是否合理,培养学生节约和自理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教育。练一练

第1题,先由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再交流。

篇3:一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分析及建议

一、错例分析

(一) 加减运算混淆

错例1:38-5=43;错例2:8+5=3。原因分析:在加减法运算过程中, 部分学生由于审题不严, 或者过于关注题目中的数字而忽视了运算符号, 把减法当成加法运算, 或者把加法错算成减法, 导致计算错误。

对策练习:对出现此错误的学生可进行如下练习:17+8= ( ) ; 61+5= ( ) ;61-5= ( ) 。

错例3:5+45=40。原因分析:一年级数学计算刚开始起步, 学生对运算较为生疏, 部分学生只注意到题目中第二个加数比第一个数大, 在潜意识中认为应当是大的数减去小的数, 忽视了运算符号, 而错用45减去5, 导致错误。

对策练习:对出现此错误的学生增加如下练习:8+48= ( ) ; 41-5= ( ) ;71-4= ( ) 。

(二) 运算时漏位

错例4:55+8=6。错例5:19-6=3。原因分析:一年级学生有好胜好强的心理, 也相对比较急躁, 只顾速度而不顾准确率。而进位退位加减在一年级数学计算中是难点, 学生计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往往容易出错。此错例4是学生在计算到十位进位后是6便急于写上答案, 而忘记计算个位的数字。错例5是学生运算了个位上的9-6=3后忘记写上十位上的数, 导致计算答案与正确答案不同。

对策练习:让出现此错误的学生进行如下练习:7+4= ( ) ;19-5= ( ) ;19-15= ( ) 。

(三) 干扰出错

错例6: (10) +13=13。原因分析:此错误的出现是原因之一是因为题目要求填写的不是惯常所见的最终的和, 而是开始的加数, 这需要想到和减加数等于加数, 即是13-13=0, 因此部分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受到了一定的干扰, 导致没有减掉十位填写了错误答案10。此外还有学生可能对0的认识中0加一个数得数还是这个数的知识点掌握不到位, 导致答案错误。

对策练习:对出现此错误的学生课进行如下练习: ( ) +2=5; () -13=5; ( ) +13=35。

(四) 忘记进位退位

错例7:36+8=34。错例8:31-4=37。原因分析: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一年级小学生的难点之一, 部分学生由于忘记进位或退位而出现十位上的错误, 造成越加得数越小, 越减得数越大的明显与直观相悖的计算错误。

对策练习:加强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练习。

(五) 加减混合错误

错例9:8+ (37-7) =30。原因分析:小学生一般耐力不强, 面对复杂的计算问题时紧张, 易情绪化, 容易出错。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步骤相对较多, 这时有部分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 不耐烦, 没有耐心运算导致错误出现。此错例正是由于学生只算了括号里面的37-7的得数却没有加上一开始的加数8, 从而出现错误。

对策练习:对连加连减或者加减混合 (可含小括号) 题目进行强化练习。

二、建议

由于计算练习在大多数情况没有生动的情境作为依托, 对小学生来说相对枯燥, 容易引起心理疲劳, 很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马虎浮躁, 遇到相近的数字, 往往出现错误, 故提出以下建议:

(一) 加强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 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 或制作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 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集中精神专心致志地进行计算, 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二)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一年级的学生性子较急躁, 不少学生一看到练习, 提笔就做, 而没有去认真审题。对此教师应当强调学生先认真审题。认真审题即是看清题目的要求, 弄清题目的数字和符号, 想清楚算理、运算顺序再下笔答题。

2.规范学生的书写。一年级的小学知识相对较为容易、直观, 平时应当更注意书写习惯的养成, 引导学生保持书面整洁干净和工整规范的习惯, 不要潦草, 数与数之间应有间隔, 不仅看起来较为美观, 也利于学生认真计算和检查, 避免错误。

3.养成检查的习惯。在日常的考试、练习中, 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细心检查的习惯。当学生计算完成还有时间时, 都应当进行认真地检查, 把题目再计算一次看看答案是否一致;同时也应该告诉学生, 正确计算一次算对是很重要的, 不能计算时候马马虎虎而全靠检查改正错误。

(三) 督促学生订正错误

批改作业时, 教师可以根据出错题目总结错误。对学生共性的错误, 可在全班讲评, 集体订正;若是个别的错误, 应督促学生自己及时改正过来, 分析错误的原因, 并可以结合家庭教育自行加强相关的练习, 以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 且需要耐心细心的教学过程。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 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篇4:浅谈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发挥媒体优势;计算教学;别样精彩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运算能力”也是其中之一。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口算则是低年级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老师一定要把好低年级20以内、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关于表内乘除法的口算关更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简单枯燥的计算是他们难以接受或厌倦的。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精心营造符合孩子年龄特征、喜闻乐见的现实生活情境,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一年级上册“0的加减法”一课中,我就发挥了多媒体优势,创设了生动感人的情境:在一个阳台上挂着一只鸟笼,里面关着5只小鸟,小鸟发出清脆的叫声,我问:“小朋友,小鸟的歌声好听吗?听到这歌声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有小朋友说:“小鸟关在笼子里太可怜了,把它们放出来吧!”“好,老师也想把小鸟放出来。看,几只小鸟飞出来了?”边说边播放2只小鸟飞出鸟笼的画面。问:“现在鸟笼里还有几只小鸟?”接着播放第3只小鸟飞出鸟笼的画面。这时有小朋友说:“老师,全部放走吧。”“为什么呀?”“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随着孩子的回答,屏幕上出现剩下的小鸟从笼子里飞出的情景。一双双小眼睛盯着它们,此时孩子们的心情一定像飞出鸟笼的小鸟一般开心。“那么怎样来表示原来有5只小鸟,放走了5只,还剩多少只呢?”学生列式:5-5=0。媒体的运用,把“减法的意义”和“0的意义”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学生理解了“5-5=0”的每个数以及“=”的含义,整节课上孩子们始终兴致盎然,在无痕的人文教育中发展了思维。

二、直观操作,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枯燥的计算法则进行动态演示,调动学生的手、脑、口、眼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主动投入到算理地探究、算法地构建活动中,这点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在教一年级下册“进位加法24+6= 和24+9= ”时,为了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要凑十?该怎样来凑十?”这一教学难点时,我先设疑:“小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计算这道题呢?可以先摆摆小棒试一试。”发现学生能想到要把单根的先加在一起,但可以把满10的单根先捆在一起,变成一个十,只有较少学生想到,所以,我马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清晰地展示了4个单根小棒和6个单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捆成1捆的过程。学生对“凑十”有了直观的感受,在教学“24+9”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怎么算?由于有了刚才的动态演示,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凑十”,有的说从“9”里面分出“6”先和“24”加,再加剩下的“3”;有的说从“24”的“4”里面分出“1”先和“9”加起来也是10,再加剩下的“3”,对于学生精彩的回答,我在课件里做了“掌声”和“鲜花”等卡通形象,作为奖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凑十”的思想要让一年级学生来理解,实属不易,还要把怎么算的过程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就更难了,但是媒体动态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了“凑十”的过程,获得的表象,支撑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使算理教学不再抽象无味。

三、灵活训练,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主要是口算教学。传统的低年级口算教学一般是教师用小黑板直接出示几组题,通常采用视算的形式,形式单一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为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效果,我们可以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精心设计“找朋友”、“把小动物送回家”、“夺红旗”等游戏、比赛方式,将机械传统的卡片式口算训练变得生动活泼,也可以在课件里做好直观限时口算、听算、抢答等形式进行练习,使学生的思维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度集中,以达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反应力和记忆力的目的,富有童趣、形式多变的口算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自然会得到有效提高。

四、多元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为了提高孩子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我经常采用计算比赛的方式。每次比赛后,我会评出孩子中“计算大王”、“计算能手”、“计算达人”、“计算新星”,为他们拍照,做好带有照片的电子证书,发在班级博客里,家长学生都能看到,获奖的学生觉得无比光荣,以后计算起来就更积极、更细心了。没获奖的学生个个翘首以盼,等待在下一轮比赛中能获此殊荣,班级里形成了喜爱计算的良好氛围。孩子们为了取得好成绩,只要拿到竞赛题,一个个会立即静心计算,良好的计算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可见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发展了数学思维,培养了学习习惯,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灵动起来,焕发生命的色彩。

篇5:低年级计算教学建议

(第50~52页)

1.例5及“做一做”第1题。

编写意图

(1)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主要是元、角之间的换算。通过学习“1元2角=()角”,使学生不但掌握换算的方法,而且能逆向思考得出“12角=()元()角。”

(2)使学生掌握元、角之间换算的基本方法,懂得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教学建议

(1)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换算的基本方法。教师出示1张1元的纸币(或1个1元的硬币)和2个1角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然后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

(2)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每个学生先借助自己摆的学具“1元2角”进行操作和思考,再同桌的互相交流。然后请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用10个1角代替1元,所以1元2角就是12角。

(3)再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

(4)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元()角”。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

(5)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做完后可点名说一说想的过程。

2.例6及“做一做”第2题。

编写意图

(1)通过展示市场上商品的标价,教学生认识用两位小数表示的以元为单位的商品价格。

(2)让学生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便利。

教学建议

(1)课件(或用吹塑纸做成教具)动态出示例6中的4种物品,再醒目地标出4种物品的单价。然后提问:“0.50元、2.00元、1.20元、35.90元各表示这几种物品的什么?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钱?”

(2)学生以小组(4~6人)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说该组讨论的结果。学生每说一个结果,电脑就在该单价下面显示出几元几角的钱数,并发出清脆的声响。如当学生说0.50元就是5角时,就在0.50元下面写出“5角”。

(3)引导学生概括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4)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学生完成后可用课件进行对正。

(5)布置商品价格调查活动。回家后调查一下自己熟悉的商品价格,每人至少调查3种,第2天上课后在班上交流:①这些商品是用什么方式标价的?②它们各表示多少钱?

3.例7及“做一做”。

编写意图

(1)教学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通过让学生购买不同价格的气球,使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用小数标的物品单价、加法含义及元、角之间的换算)解决简单的购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如何有条理地选择信息,培养积极探索的习惯。

教学建议

(1)营造一个让学生来购买各种气球的环境:教师准备好例7中提供的3种形态各异的气球(或其他形状的),并按市场商品标价的方法标出每种气球的单价。

(2)先让学生说说每种气球的单价,然后进行模拟的购气球活动。活动中教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活动规则:每次只能买2个气球。

学生上台购气球,如果所购两个气球形状不同,则有3种不同购法:①0.50元、1.20元的各一个;②0.50元、0.80元的各一个;③1.20元、0.80元的各一个。如果所购两个气球形状相同,则有3种不同的购法。

不管学生选择哪一种购法,算出所需钱数的过程老师都请同学帮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帮老师算出每一种购法的总钱数,并说出是怎么列式、怎么计算的。

(3)如果算得的钱数是10角以上的,应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几元几角。

(4)“做一做”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注意提醒学生看清每种物品的单价,所列算式要整齐、美观,计算要正确。

4.例8及下面的“做一做”。

编写意图

(1)教学关于元、角的减法计算。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

(2)通过解决以上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建议

(1)和例7的教学一样,要营造一个让学生模拟购物的环境。教师应采用一切手段展示例8图中的模拟商店内容。

(2)根据商店中展示的6种物品单价,创设让学生购物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学习计算:①学生用手中的模拟钱币去购物,如用10元钱去购一个皮球,应找回多少钱?②如果手中只有20元钱,要买一架小飞机,还差多少钱?③求一个玩具比另一个玩具贵(或便宜)多少元?

在以上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减法计算问题,使学生养成从实际中提出数学问题的习惯。

(3)“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可直接写在书上。在“应找”这一栏应写上算式和结果。

5.关于练习九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2题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及人民币单位元、角之间的换算练习。教学时,应让学生看清题目,按要求在空格处填空,学生独立做完后,可点名让中等水平的学生说说换算的过程。

第3、4题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单价的练习。这两题可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完成,第3题让同桌的互说互评,第4题可让学生先在桌上摆出要付的人民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请一人当小老师进行评价。或让一生将付的人民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全班对正。

第5、6题是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的练习。第5题的答案有多个。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各自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这题的答案:①7角+3角;②6角+4角;③8角+2角。通过总结使学生学会如何根据题中条件有序地进行思考。第6题的练习也应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评价,或在全班对正。

第7~11题是综合练习的内容。这些内容的练习要求学生能独立地正确地完成好。除第8题布置学生课外调查外,其余的均在课内完成。教师应切实掌握学生练习的情况,适时查缺补漏,同时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练习的需要,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一些发展智力的趣味题。如:用1元、2元、5元的钱币,如何凑

出8元钱?你有几种凑法?

篇6:计算机文字录入-教学参考建议

一、勤奋是前提、方法是灵魂、校园是文化

1.计算机文字录入的学习和训练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计算机文字录入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每一个瓶颈的突破,都需要学习者勤奋的努力才能换得。千万不要去相信什么“五分钟可以学会”、“一天可以打文章”的宣传。世间任何一项技能都是自己勤学苦练的结果,计算机文字录入当然也不会例外。

2.不断突破自身打字速度极限的关键——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俗话说:苦练要加巧练,打字教学要十分讲究教与学的方法。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日常教育中,我们常常用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等历史故事和传说来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强调勤奋刻苦,这自然无可厚非。但与此同时,我们恰恰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给忽视了,即如何将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勤奋刻苦对学习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不讲求学习方法,只能是死学、蛮学。

◆提速是很有学问的,既有科学,又有艺术。有人把提速归结为“练、练、练”,虽然很有道理,但忽视了科学的力量,如果借助科学的杠杆,不是可以事半功倍吗?

◆众所周知,人与人的天资虽有程度上的差异,但那不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非智力因素,二是科学的方法。学习是有法可循的,而且学习必须讲究方法。任何建设性的事物,既有少、慢、差、费,就有多、快、好、省,学习亦然。

◆现代社会知识信息量剧增,更新加速,就业形势紧迫,容不得“慢慢地学”、“水滴石穿”,只凭“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的方式进行学习,肯定无法适应。

◆在今天和明天的学习中,学习的成败决不仅仅取决于勤奋、刻苦、耐力,也不单纯跟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正比,更重要的是要有学习效率。

3.日练、周测、月考

要使学生和老师人人都来关心打字教学,并把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从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都把打字教学作为一个“抓手”,作为一个“校园文化”,才能真正做大、做强、做好。如今,不少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辛苦一学期,享受六十年”的重要性。

二、指法为先导、字频是关键、提速有保证

1.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键盘指法是计算机文字录入“基础的基础”,而引导和掌握好这个“基础”的关键是把控好“键盘指法五要素”。

◆一定不准看键盘,打错时,只能靠触觉纠正,不能靠眼睛。一开始肯定会出现很多错误,慢点不要紧,只能靠触觉打字,只能靠触觉纠正。练习就是要在不断克服错误中前进。

◆键盘指法五要素——键位、键感是前提;键角、键距是关键;键速是方向和目标。

◆这是一种“敲击键盘的劳动”,计算机英文录入和数字录入是各种录入技能的基础,而始终影响这种基础水平的是指法。这种基础技能素质——“规范熟练的指法”的练就,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甚至可以使他们受益终身。

2.牵牛要牵牛鼻子、打字要练“常用字”—— “字频”练习

◆循序渐进、厚积薄发。“字频”的练习是一把化解电脑打字难学之门的钥匙。

◆“常用字”的练就,既能帮助学生排除入门艰辛的困扰,又能助他们把握提速的要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电脑打字的教学上运用好了“字频”和“词频”的概念,就能如虎添翼,掌握快速打字的“助推器”。

三、快乐打字——趣味永远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学生觉得有趣,自然就能引发他们更多的动机和兴趣。动机就是力量,要学一个东西,先决条件是要引起兴趣。兴趣都没有,再多的劳力(努力)都是没有用的。其次,要引发他们的学习憧憬,也就是让他们知道学习这些东西,能得到什么样的好处。此外,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对汉字输入的能力产生信心,可以看集训队的示范和表演。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再加上对目标强烈的欲望和动力,才会让你的教学事半功倍。人为什么需要制定目标?因为有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在前方,他就会觉得信心十足、动力百倍。当人的动机够强的时候,做事就会全力以赴,以这样的态度来学习,自然也就容易成功。

有一个强烈的动机和目标,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按照我们设计的训练方法、步骤,达到我们共同预期的效果。

其次,我们应必注重挖掘学员自身的潜力,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进行合理引导,使学员通过实践认识到文字录入训练对他们很适合,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并且意识到自己蕴藏着后劲,有兴趣挑战脑体合一的生理极限,将学习变得快乐起来。

四、关于教材和软件的使用

1.教学参考进度

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文字录入”专业技能课一般每周2课时,而学(练)与教的比例应大于2:1, 即每周同学们自己的练习和消化的时间起码为4课时以上。

入学前四周为指法训练课,在此期间也可把五笔字根的背诵和记忆串插在其中。手脑并用,提高教学效果。

每节课一开始,建议用《打字高手》软件对同学上节课的内容进行测验,并讲评。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进行讲解和示范,并让同学有消化和理解的练习时间。至于熟练和提高,可以让同学自己在课外进行。

2.《打字高手》软件的使用

这一共享软件一上市就得到了网络市场的认可和“打字族”的青睐,许许多多的打字高手就是从这个软件中成长起来的。而且随着版本的升级,作者张小斌作为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的一线的教师,对软件的不少地方都作了精心的改进,为单机和教学网络的使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对于它的一般使用,软件自带的“帮助”都已经作了详尽的说明。下面仅就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方法问题讲一些自己的体会: ◆软件安装——建议用“单机安装”的方法,而教师机则用“广播IP地址”的方法进行控制,再结合各校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这样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课堂监控——软件给教师提供了在局域网环境下进行网络监控的操作界面。教师可按自己上课的重点,对相关序列的先后进行调整: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到前面,而把其他内容放到后面去,以利于讲课的进行。

◆练习文章的更换——《打字高手》软件内置了精典的中英文练习文章各9篇,如果我们自己要练习别的文章,则可以从“其它测试文章”对话框中来选取,只要是文本格式都可。但要注意的是,软件为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特别是防止“乱码”发生,在提取文本时自动进行了过滤,即在中文中将半角的英文和数字屏蔽,在英文中将中文屏蔽。

◆考核文本——上述现象在一般的练习中问题不是很大,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报刊、书籍、网络上的中文文章中的英文和数字大都以半角出现。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把上述的英文和数字的“字长”改成偶数即可。此方法经在许多环境下多次使用,完全可行。

◆课堂成绩的记录——为节约课堂时间,教师也可用“截屏”的方法,快速准确、真实有效地把课堂练习和测验的成绩保留下来(一般成绩的提取,详见软件中的“帮助”)。该方法的使用,会使你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五、答读者问

1.“成字字根”与“部首”

针对教材第一版中将“成字字根”与“部首”放在一起练习的问题,我们已在第二版中进行调整。

◆“成字字根”的“书面练习”建议按本书的练习进行,要求同学作业完成后要交任课老师批改。这部分作业的目的是同学理解“成字字根”的定义和规则,为后面的上机练习做好准备。

◆“成字字根”的上机练习建议在《打字高手》的相关项目中进行,这里是把“成字字根”和相关区位的“部首”放在一起练习的,这不仅是对字根部分的复习,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让同学们更熟练地运用“成字字根”的编码公式——报户口+首笔码+次笔码+末笔码。“成字字根”是学习五笔字型的第一道坎,不少同学就是在这里止步不前,而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就可以顺利过关。

2.词组练习

关于部分读者在书中增加词组练习的建议,由于词组数量庞大,书本内容有限,故不作添加。

◆本教程在2.4.4章仅就五笔字型词组输入的方法和规则已作了简洁的阐述。因为词组是海量的,单微软王码标准86版五笔就自带了数万条词组,在教程中把它们都罗列出来要占用很大的篇幅,显然没有必要。重要的是在练习中掌握,《打字高手》软件就已经为我们精心设计了很好的词组练习程序,并就二字词组、三字词组、四字词组和多字词组,分别设有专门的练习,并提供了“即时帮助”。

◆在计算机文字录入中,词组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输入的速度,所以词组的练习对减少“码长”,提高录入速度是很重要的一环。但要注意的是,词组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可以提供录入速度的同时,也会带来较多的差错。稍不注意把原本不是词库中的词组录入下来,反而会造成速度的降低。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旦当同学们学会使用词组的方法,建议还是逐渐脱离软件,在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中识别、辨认和录入该输入法词库中的相关词组,以及最常用的词组。这才是真正的提速之道。

3.常用1000字的练习

常用1000字的练习非常重要,但究竟怎样入手练习才能更有效呢? 教材第41页给出了常用的1000字,练习中并不需要把这1000个字一起来练,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更要注意“分层递进”。要注意,这常用1000字是按“字频”的顺序,每100字一段,共10段给出的,初学者完全可以分段练习、分层递进,而且特别是对前5段(常用500字)更要熟练掌握。因为根据国家语委公布的有关资料表明:常用100字在各种文章岀现的“字频”为40%左右,常用500字在各种文章岀现的“字频”为78%左右, 常用1000字在各种文章岀现的“字频”为90%左右。可见,练好常用字对今后熟练录入文章是多么重要!

2.怎样才能提高速度

篇7:低年级计算教学建议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为了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这就要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从而使计算机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为了能够达到教学体制改革的要求,这就需要计算机教师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要学习一些新的理论知识,从而可以促使计算机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作为计算机教师,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

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一)单一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讲授课本的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教学。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得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操作。枯燥的理论知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效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枯燥的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在选择计算机教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科学发展的速度,选用实用性较强以及较新的版本。然而,现在一些学校统一使用一套教材,使得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不能与时代的发展步伐保持一致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果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制性地向学生灌输一些知识体系,忽略了对重点知识以及难点知识的讲解,就会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知道哪一部分内容是重点,并且也不能够将自身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三)模糊的教学目标

现阶段,我国有一部分院校在办学质量方面存在着欠缺,不能够保持教育的本色,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利益,却忽视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院校没有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系统不够严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较为懒散、还有一部分院校的教学目标与国家的具体标准不相符,这就使得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四)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目前,在我国的计算机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虽然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是缺少实战能力;还有一部分院校的教师整体素质以及教学水平比较低,不能够完善以及提高自我,并且也不能迅速地接受新知识以及新技术,教学方式比较落后,从而在课堂上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不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

(五)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效率较低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他们所受的教育水平是不同的,就会使得他们学到的计算机知识也是不同的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并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能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计算机教学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以及实践操作又比较复杂,学生如果不主动学习,就使得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并且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转变教学模式

在教育学中曾经提到:“在平等关系中,教师是一个主导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但是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所以,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教师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并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从而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能力。另外,学校要投入一定的时问以及资金来对教师进行培训,促使计算机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并能够接受新课程改革之下的教学理念,同时还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新的、先进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师还要学习新知识,并要了解到计算机知识的更新以及发展,同时还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从而可以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不断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人部分教师认为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来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告诉学生只有学习好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找到好的工作。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这就使得学生被动地学习,但这样做也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也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实践教学,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目前,由于学生的受教育水平较低以及计算机知识良莠不齐,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差异这一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那就是教师可以顾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增强,而且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增强。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不断进行研究,掌握新的知识点。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此时教师要鼓励他们查漏补缺,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从而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对学习内容进行调节,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此时在选择计算机教材的时候,要与科技发展步伐保持一致。所以,教师要弥补这一方面存在的缺点,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整合能力。同时,计算机教师要在不断的更新变化中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机知识。

四、结束语

篇8: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建议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由于高中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 因而中职类院校的学生质量以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在不断下降, 因而给中职教育造成了一定的问题。计算机对于现代学生来说都是很熟悉的, 但是对于相关的枯燥的理论知识却是非常陌生的, 再加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就使得中职教学中的很多理论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时较少

由于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 而要让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新的基础知识就需要学生对原有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就造成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时较少, 不足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除此之外, 由于课程课时的设置不足, 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安排过于紧凑, 这样会使得学生在接受时难度较大, 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教学压力, 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二) 学生的层次差别较大, 进而影响教学效率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样, 课程课时少, 课堂内容安排紧凑, 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 基础不同, 因而影响教学的效率。

首先, 中职院校学生整体质量下降, 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较低, 因而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阻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顾及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程度, 必然会给教学带来压力和困难。

其次, 由于学生在入学之前接受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程度不同, 也给教学带来很多问题。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 在中小学时代很多都已经对计算机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对于基础的计算机知识都已经非常熟悉, 这样在接受新知识时就会非常容易, 而那些来自农村的同学, 对于计算机的接触可能相对较少, 就算接触大部分也只是停留在玩游戏等方面, 而不是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这样在教学时, 程度好的学生会觉得课程安排太简单, 听课没意思, 而程度较差的人觉得进度太快, 接受不了, 这样就使得教学的效果不佳。

(三) 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能和计算机的快速发展相适应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 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材以及计算机教师的水平并没有随之迅速发展。中职院校中的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的教师所采用的教材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还是以传统的教材为主, 新知识的更新速度相对还是比较慢的。并且, 对于计算机教师来说, 一边学习新知识, 一边进行教学是非常困难的, 因而不能保证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都是最新的。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对策

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课时问题

对于中职院校来说, 教学的总体时间是不变的, 因而在原本就不充裕的教学时间中挤出时间来增加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课时是很困难的, 在这种情况下, 计算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来弥补教学中课时的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 计算机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来进行授课, 对于一些简单的基础理论知识, 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教学视频发到平台上, 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这些知识, 同时利用平台将大家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收集、整理, 等到上课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二) 针对学生的层次不同合理地开展教育

对于中职类院校来说, 学生的层次不同是不可避免的, 而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教学必然会造成教学中的问题,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 中职类院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首先, 在入学时进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模拟测试, 将计算机基础差不多的学生分到一个计算机课堂当中,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更有针对性。

其次, 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班级的调整,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除此之外,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情况, 对于基础薄弱或者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 教师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了解方面, 而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 可以更多地侧重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练习。

(三) 提升教师的水平, 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对于教学效率的高低同样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而, 对于中职院校来说, 应当注重对教师水平的提升, 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来提高教学效率。中职院校应当定期对计算机教师进行培训, 通过培训使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接受计算机新知识, 帮助教师及时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体系进行更新, 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 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结语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因而中职类院校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关的措施, 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森.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建议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21) .

[2]杨予.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9) .

[3]陈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心得体会[J].职业教育 (上、中旬) , 2013 (20) .

篇9:低年级计算教学建议

一、从试卷命题立意看

1.本次计算题的题型分为口算、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三部分,其中口算部分包括表内除法、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等,列竖式计算主要有有余数的除法,脱式计算涉及乘加、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算式。口算空20道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口算能力,列竖式计算有两道题,考查学生有余数除法的掌握情况,脱式计算有3道考查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及是否能正确进行计算。另外填空题、选择题和动手操作题及解决问题都设计计算,其中填空题包含估算,力求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2.渗透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注重考查学生由基础知识向基本技能的转化。基本技能是“双基”的重要支点,也是当今提倡创新能力必须具备的基础,它影响到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试卷体现了以能力立意命题,促使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能力的特点。如口算题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填空题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在计算中还培养学生的数感。

3.在具体问题的表述中,计算贴近学生的实际,结合生活情景进行计算,体现应用价值。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本试卷注重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比如35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一组和二组同学一共领了50棵树苗,一组种了18棵,二组种了12棵,还剩下多少棵树苗没种等填空题,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用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二、从学生卷面看

1.在○里填入“>、<、或=”中,因为○的左右都是算式,有的学生读题失误,有的学生在运算顺序上失误。

2.在竖式计算中,有的学生抄错或漏抄数据,在竖式计算中,横式结果漏写或写错,计算时因粗心而算错。

3.脱式计算中有搞错运算顺序或计算失误的现象。

4.解决问题中的计算,存在抄错数字或计算错误的现象。

三、对小学计算教学的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对学业检测计算方面情况的分析,我认为今后小学计算教学应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加强。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仔细研究教材,读懂教材,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认真上好每一节计算课。二年级下册计算内容安排如下:

(1)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部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3)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在实际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估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学会计算方法的同时理解算理,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单元的例2时,对于7+4×3这个算式,让学生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先算4×3,它是求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小朋友,3个跷跷板上有几个小朋友,如果先算7+4,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进而总结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样学生先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为什么这样算,真正理解运算顺序,再解决相关运算顺序的问题,就不容易出现运算顺序的错误。

2.注重学生口算习惯的培养。借助直观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如:12个桃子,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可以先借助图片,让学生摆一摆,圈一圈,分一分,直观理解12÷3=4的算理,结合图与乘法的联系,再上升到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想。

3.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真正从数的计算的角度思考。

4.坚持不懈地训练。对计算的练习,要常抓不懈,突出法则的重点练习,常记口诀,反复练习,容易混淆的进行对比练习等。

上一篇:给自己一份希望下一篇:前庭感统失调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