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计算机教学论文

2022-04-24

◆摘要:信息技术是小学教师最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它包含教师工作中学生资料的完善、教学上的应用、课外的教师网上继续培训和交际圈的线上互动,其中教学的应用最为广泛。在小学教师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部分教师存在:教学过程不太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缺乏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较缺乏三个方面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低年级计算机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小学低年级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1:

小学低年级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注重计算机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培养也成为了现在学校教育的重点。尤其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计算机教学的发展非常迅速。计算机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领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从现阶段我国小学低年级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着手,为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计算机;教学;创新;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学校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小学的低年级教育非常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教学是当今比较新的一门课程,与时俱进,含有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的低年级计算机教学中尤为重视计算机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便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一、小学低年级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

小学低年级中的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计算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高,导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兴致不高。在授课中教师过于注重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导致学生感觉计算机课堂枯燥无趣,没有上课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很多教师的授课方式没有新意,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授课内容过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同时教师对计算机知识的应用方面不够重视,学生实践操作机会太少,最后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不达标准。

二、小学低年级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只有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阶段的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并取得创新能力的突破。在做好小学低年级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同时教师不但要注重技术知识的讲授,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也要加强关注。

例如:在某小学的计算机课堂中,教师从目录开始进入主题,首先引入本课中要讲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教师的操作将文件隐藏,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文件会消失不见?然后让他们讨论该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还能使他们掌握得更牢固。

2.转变教师的传统思维方式

加强小学教育中计算机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首先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思维方式。教师的作用是在教会小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在加强小学低年级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注重课堂中的互动,提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学习计算机创设良好的氛围。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更能促进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作业,在下一节课中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内容为大家进行讲解,并让其余学生对讲课中的问题进行点评,并不断完善。利用这种新颖的讲课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同时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放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营造良好的创新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注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发挥,在不断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课中不要一味地讲课,要引导学生针对所讲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教师在解惑过程中,首先思考问题提出的原因,再去回答学生的问题,在问题的回答中引导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低年级计算机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课堂中的氛围,还要注意实际和知识的结合。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针对现在计算机课堂的问题,参考上文的措施,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相适应,从而实现小学计算机课堂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金罡.试述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3(11).

[2]陈美.浅议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J].学园:教育科研,2012(04).

作者:史刚

小学低年级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2:

浅谈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及对策

◆摘  要:信息技术是小学教师最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它包含教师工作中学生资料的完善、教学上的应用、课外的教师网上继续培训和交际圈的线上互动,其中教学的应用最为广泛。在小学教师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部分教师存在:教学过程不太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缺乏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较缺乏三个方面的问题。对此,笔者挖掘到了教师自身、学校及社会对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影响。最后针对问题和原因提出对策:教师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学校采用积极引导的方式、社会多元化培养,期待能为有效提高小学课堂效率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学校培养;社会培养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2年教育部正式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我国今后五至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陈勇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一书中指出:教学资源的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教学空间的扩展、教学模式的更新以及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正在导致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教师良好的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树立学生的自信、提高学习效率,更能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为今后的教学生涯打下较好的基础。但仍有部分教师抱怨如今的教学压力太大,语文课堂文章篇幅长,文章篇数多。教师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主观的将知识向学生灌输,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致不高。因此,帮助小学教师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较有可行性的措施是本文的关键。

1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出现的问题

1.1不太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在张立春对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调查的结果显示:99%的教师表示学校有计算机,89.5%的教师表示学校有电脑可供使用,但常用电脑或用电脑教学的人数不超过27.8%,小学老师甚至更少。综合笔者一线教学经历及其他一线教师经验,不太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分为三类:一类是教学年级较低的教师。由于低年级学生好动,自觉能力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有限,如果教师课上加入课件或者动画调动学生积极性,再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回书本花的时间太长。而且低年级是属于打基础阶段,学生识记的内容较多,照着书多读,大致的内容学生也能记住,没必要再去上网搜索资料,所以教师不太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另一类是传统满堂灌的讲解式的教师。他们始终主导着课堂,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学生课堂的参与和对学生思想的启迪。如部分数学教师教学计算板块时会出现直接教给学生算法而忽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一类则是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们熟悉每个章节甚至每个课时的重难点,教学对于他们轻而易举,觉得没必要再去利用信息技术耽误时间。

1.2缺乏信息技术基本技能

教师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包括: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信息协作能力及信息化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能力。根据金亚飞对小学教师计算机技能掌握熟练情况的调查显示,教师对思维导图工具、网页制作软件、图像,音频,视频处理软件等一系列教学资源制作工具的熟练程度还是很低的,达到比较熟练和非常熟练的教师比例低于30%,且不同年龄、学历、性别的教师差异显著。这些基本技能的缺乏往往会给部分老师带来一些烦恼,例如:年轻教师要上公开课,他们对教学流程和对课堂氛围还不能完全把控,因此需要借助多媒体、微课等信息技术工具辅助教学,短时间内他们会利用网上资源完成任务并且学到一小部分技能。公开课过去后又把学习忘到了脑后。长此以往,教师的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还是难以提高,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能力也越来越弱;对于部分老年教师,由于在学校读书时接触电脑较少,基本功较弱,在校工作,他们一心把学生成绩提上来,不太注重参加需要用到信息技术的科研、教学等比赛,因此对于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也较为缺乏。

1.3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较缺乏

在张立春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频度均值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完成教学任务基本是用于备课,备课资源或来源于教学光盘或来源于网络下载。日常教学中这类情况也较为常见:部分教师学历起点或资历较高,教学时,他们用于备课的时间较少,往往是课前花几分钟时间浏览光盘中的课件并分析出重难点,上课铃声一响便直接开始课堂。光盘或网络下载的课堂的确是经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也环环相扣。有些偏远地区特别是农村的学生,他们见识面较窄,对于一些常见的知识他们理解起来可能会比较费劲,单单靠课件的讲解会较大程度的降低课堂效率。

2影响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因素分析

教师的职业发展都是由内、外因各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包括心态、技能等方面的因素。外因如家庭、学校、社会等几方面的因素对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程度的影响,但影响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家庭因素较少。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学校与社会对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影响。当然,这些影响只是外因,必须通过教师自身才能发挥作用。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情况跟教师发展的内因息息相关,因此,分析教师自身的影响因素更为重要。

2.1教师自身因素影响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2.1.1自身心态与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心态是指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统一的表现,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痛并快乐着。大部分教师的态度非常积极乐观,他们认为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事物都有兩面性,在真正面对信息技术的时候却只有少部分人感觉得心应手,大部分教师感觉不自信,对新技术有恐惧感。一方面是因为信息技术是新生事物且发展变化迅速,需要不断学习,这对年龄大的教师来说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担心技术的介入会使其失去课堂的主动控制权。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也就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试教育的教育思想会逐渐被新的教学方法、思想所替代。课堂也会逐渐由“教师为中心”转化为“学生为中心”,教师由“讲授”者转化为“引导者”,对于这段过程的适应,教师会花费大量的心血。这些心态都阻碍着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积极性。

2.1.2自身技能与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师自身的技能。既包括顺利操作信息技术的技能,也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优秀的教学设计是高效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技术同时也会让一篇教学设计重难点突出、教学理念明确,更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既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更是加工信息的过程。只获取不加工课堂效率会降低;获取后浅加工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只有获取后与课程整合才能体现教学思想,突出教学理念。教师对此已是需要大动脑筋,如果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基本软件:PPT、微课等的制作不熟悉会让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应用更加望而却步。

2.1.3学校因素影响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学校是教师所呆时间最长的地方,是教师展现能力的地方,同时也是教师学习能力的地方。在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是否有培养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资源都会对教师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产生影响。如学校重视教学新技能微课制作的培训,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学校教师并且学校组织进行微课比赛,那么教师的积极性也会很大程度上被调动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高效掌握信息技术基础技能。此外,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的有无,包括投影仪、DVD播放系统等,学校与学校间的相互交流的多少,学校所提供网络学习平台的多少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

3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培养策略

3.1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打好信息技术基础

3.1.1全面真实的认识自我

在逐渐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到教学的过程中,接受它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乐观的花时间进一步的了解、掌握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不断全面、真实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优缺点,肯定自己的价值,改善不足之处。只有不断加深对自己本身的全面的认识和完善对自身的评价才有助于更好的适应信息技术给课堂和教学模式带来的改变,自身也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3.1.2在运用交流中提升自我能力

在信息技术的技能方面,教师应该多与同行、领导、网络相互交流,把自己对于信息技术某些地方的困惑和不解之处相互请教,听取别人的意见,吸收各自的优点,摒弃不利因素。并且多把新学的技能运用到教学中,熟能生巧,更利于长久的发展。

3.1.3在竞赛中发掘自己的潜力,学习别人的优点

教师不仅应该教育好自己的学生,也应该通过平台多参加竞赛活动。特别是加入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通过参加活动这个阶段获得的教学经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技术都是适应未来教育改革的基础和保障。同时参加竞赛的阶段也是教师学习技术的重要阶段。教师应从最基本的阅读大纲做起,查阅相关教学资料等。通过活动对自己全面的了解,发掘自身价值。诸如教学语言、课堂流畅性、课件制作等方面的教学技能,可以在竞赛中不断的发现别人好的经验总结,不断的完善自己,打好信息技术基础。

3.2学校采用积极引导的方式,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发展

3.2.1肯定教师的价值

在提倡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今天,每个孩子的发展是多元的,并不局限于学业成绩。同样,学校对于教师也应当肯定他们各自的价值。不同的专业成长环境以及其他影响因素都会造成教师个体的差异,所以学校要根据教师自身发展的特点,充分认识教师自身的特点,发现其价值所在并加以强化发展,找到最适合教师成长的路径。在此过程中,学校应多尊重教师,对他们的成果给予肯定,让教师也能肯定自身价值,建立自信,为其适应信息技术教学打好基础。

3.2.2积极引导,搭建平台

无论是育人还是教学成绩,对教师太过严厉或规定的任务过重,会使教师感到压力和焦虑感,致使教师出现一系列的不良的行为反应。另外教师可能会把这种焦虑感带到课堂,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学校应该和教师多沟通交流,真正了解教师的需求,制定与教师现状相符的计划,并积极引导。如学校可以把备课的任务布置在网上,这样既避免了部分教师传统备课、照抄教案敷衍了事,同时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寻找新的资源,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也多了一项技能。长期的任务驱动会让教师产生疲惫感,学校也应帮助教师搭建一些平台激励教师:校内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公开课的形式,这样既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反映出教师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面的一些水平,更能促进教师建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校与学校间可以以观摩课的形式,相互进行资源的互补,共同进步;如有相关的培训,学校要积极争取,让更多的教师通过专业培训提高技能。

3.3社会多元化培养,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

3.3.1师范院校帮助教师适应当代角色转变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情感、精神的传道者,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分享、学习中促进彼此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应用中,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引导者的作用,而非教师幼年时接受教育时的仅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角色。因此师范院校在培养教师时不仅要加强他们学科理论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教学方法、方式、理念以及最新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尽可能的帮助在校的准教师们提供帮助、指导以及解决他们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上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如有条件,学校还可以开展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并组织准教师们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比赛。大学生未经历过课堂教学,在制作信息技术方面创新能力应得到更好的培养。

3.3.2教育部门对教师评价多元化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全面发展是对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学业成绩虽然是教师评价的重要方面,但不能以偏概全,应该综合教师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优化对教师评价的方式。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就像是一块璞玉,需要发现的眼睛去发现他们,跟着他们本来的面貌让它们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独特和魅力。所以教育部门对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在为教师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的前提下,激发教师的学习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兴趣,多组织有关信息技术各方面的比赛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从而挖掘教师的潜能并加以强化,提高教师的自信。鼓励有强项的教师组织团队拉较弱的教师一把,在同行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中,增进相互的情感交流,让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变得容易。

4政府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为教育打好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逐渐广泛一定会带动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经费可以用来添置一些必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如部分农村学校的投影仪还没有进教室。最主要的是用来组织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培训,培训可以采用普遍受教师欢迎的观课及研究培训的模式,最后在结合任务驱动,现学现操作,为有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打好基礎。

参考文献

[1]陈勇.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贺文.“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学院,2017(11).

[3]张立春.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所,2019.

[4]夏洪文.教师信息技术基本技能[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5]金亚飞.小学教师计算机熟练掌握情况调查分析[D].信阳师范学院,2019.

[6]张冬玉.影响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主观因素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05):13-15

作者:谭春燕

小学低年级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3:

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浅谈

摘要:小学语文中,文字教学是任何学科的基础,如果识字教学质量无法保障,那么小学生在学习中会愈加艰难。低年级小学语文是识字教学的重要时期,所以必须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识字教学质量。情境化教学作为素质教育衍生出来的新式教学方式,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识字教学;方法分析

一、情境教学的定义架构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将知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性,保证学生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以适合与喜欢的方式学习字体,并且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从而提高其自主探究能力。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理论研究

情境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情境来提高学生积极情绪,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形成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学习动力。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情境中的内容与含义,从而对语文教学内容产生一个新的认识,為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情境教学的出现,对我国传统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更加符合现代化教学模式,是推动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识字教学的价值与意义缺乏科学的认识,很大一部分人把识字教学的过程简单地认为学会字体的过程,而这种浅薄的看法往往会造成很多弊端。首先,很多人会轻视识字教学,认为识字教学就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看懂、读懂汉字,无法理解我国汉字文化的精髓;其次,传统教育方式往往都是采取机械式练习来让学生识字、写字;最后,现如今的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们接触文字已经从书本转变到计算机上,因为打字要比写字快得多、方便得多。这一系列对识字的片面认识都会给识字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随着计算机、打印机等技术在学校普及,识字教学的关注程度也大打折扣。教师对识字教学不重视,家长也只在乎学生的成绩是否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识字教学更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校、家长对识字教学的不重视,导致学生识字的范围只停留在学前教育中并且写字姿势不正确,字体潦草,功底堪忧。

四、识字教学的重要意义

1. 诠释汉字的重要性

我国很多与识字相关的名著或文章,都明确指出识字教学的重大意义,突出了识字教学对人文素质、素养的培育作用。语文科目首要的基本功就是能够识字,只有先识字,才能进行听、说、读、写等各个环节,进而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才能够探索更为广阔的知识。识字确切来说不仅是语文学科的基础,也是其他各项学科的基础。

2. 传承我国汉字文化的有效途径

汉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千年成果,更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所以,识字教学不仅是为了认识文字、书写文字,更是肩负我国汉字汉化传承的重要任务,让学生能够在识字的过程中深入汉字文化。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书写文字,向学生展示文字、解释文字,学生能够认真识字、写字,这就是汉字文化的传承。

五、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1. 课前情境导入识字教学

作为语文基础知识,课前导入在识字教学中至关重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形象感知的特点,在情境化识字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鲜明的对比,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通过情境引导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通过导语、谜语、文物、图片等方式进行课堂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2. 丰富情境内容

在情境导入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接下来的音、形、义的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了解所学字体含义的基础上,找出象形字的有关规律,从而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所以,教师必须顺应现代化教育需求,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更加科学的情境教学,从而提高识字教学质量与效率,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刘冬长

上一篇:课堂讨论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下一篇: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