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自己(角色与责任)教案

2024-05-22

正确认识自己(角色与责任)教案(共11篇)

篇1:正确认识自己(角色与责任)教案

第3课 正确认识自己---角色与责任(第1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角色变化,和应该扮演的、新的角色,从而体验到新时期新的角色的认知和情感。

2.通过课堂的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承担的责任,竖立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

1.重点围绕“步入初中,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教材的黑体字内容,并且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为什么发生了角色的变化?

2.重点围绕“正确认识我们的责任”教材的黑体内容,并且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①我们有哪些责任?

②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我们的责任?

如果有时间剩余的话,让同学们朗读有关社会角色变化的教材小体字内容,并且同学们阅读和讨论“北京中学生极速网吧纵火”一事件案例。

3.通过知识的学习以及提问的形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涉及学生的谈论、小组的合作、独立的思考、个人的主观思想,锻炼了学生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社会角色的定义。

2.教学重点围绕“步入初中,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 正确认识我们的责任”这两点,如何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把这两个中心贯穿于课堂之中。

3.如何让学生充分参与问题的探讨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

1.以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发言为主,用提问题的方式来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和发言。

2.老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归纳学生的发言内容,无形之中引入到积极、向上的方面,结合教材,让教材的重点无形地融于与课堂活动之内。

五.教学过程

首先呈现两张图片:婴儿,小学生。让同学们比较一下,之间有什么变化?——2分钟(思考讨论)+3分钟(回答,教师反馈)(下同,简化为“2分钟+3”)

较好的回答:1.生理上变化。(身体发育);2.心理上变化。(自主、思考、注意力、记忆);3.角色变化。(游戏者→学生);4……..(等等)

然后,顺着思考的思路提出思考(从他人到自身):自己从小学到现在初一,变化的最大的是什么? 思考方向是:家里、学校、自己、社会……(小组讨论)(5分钟+7)

等同学们都发完了言,较好的回答都给予正面的反馈,总结的时候,回答归结以下几点:1.角色的变化:小学生→初中生;2.责任的变化:对自己负责,对班级负责,对社会负责……;3.心理的变化:冲动、叛逆、思维片面和极端……;4.生理的变化;5…….顺着上面的学生们的回答,可以回归到“角色与责任”上面来,紧接着提出概念“社会角色”,并且附加四张图片,分别是:电影明星、企业家、教师、厨师,用来解释一番: 社会角色是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决定的,是社会所期望的行为。(3分钟)

在上面的准备中,开始进入重点内容的探讨和学习:

1、步入初中,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

问题:①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 为什么发生了角色的变化?(7分钟+13)

2、正确认识我们的责任。

问题:①我们有哪些责任?

②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我们的责任?(7分钟+13)

总结时候的回答: 1.①举例说明。

②心理生理逐渐成熟,学校、家庭、社会对我们的新的期待,以便自己积极向上地成长,为家庭带来希望,将来为社会做出贡献。

2.①对自己、学习、班级、父母、生活、社会等负责。

②老师、家长、优秀的书籍、健康的网站……

为了巩固上面学习的内容,进入活动平台。在课件之中中板书出来:同学们拿出笔与纸,独立思考一下以下几个问题,并且记录下来。(教材P36)以下问题是围绕“我有哪些角色?各承担哪些责任?”为中心进行的。内容如下:

新角色定位(6分钟+14)

1.我可以为家庭做_____,我的角色是_____。2.我可以为学校做_____,我的角色是_____。3.我可以为他人做_____,我的角色是_____。4.我可以为地球做_____,我的角色是_____。等同学们思考完,并且讨论6分钟以后,叫几位同学来把自己的结果读一遍,并且总结、反馈、归纳,用时大约14分钟。

2分钟+3 5分钟+7 3分钟

7分钟+13 7分钟+13 6分钟+14 ———— 总计:80分钟

如果两节课很快讲完以上的内容,以及能够顺利提早地进行完学生的讨论和发言活动的话,以下两个课堂的活动可以继续进行教学的延伸:

1.朗诵P34小黑体的文字(2分钟)

2.P35的案例,同学们可以认真地思考,并且进行探讨和发言。(5分钟+8)

⑴看了这个案例之后,有什么感想? ⑵从这个案例之中吸取了什么样的教训?

⑶与同学在小事上发生了纠纷,又应该如何去做呢?

同学思考讨论,并且叫同学回答问题这些,健康积极的都给予正面的肯定,总结的时候,归结以下几点:

(1)行为应该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和法律法规的行为是要受到的惩罚的,等等。

(2)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成为一名道德的人,遵守法律的人,等等。

(3)一颗宽容的心,善意的批评,与人为善,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等等。

六.教学反思

通过多样的活动,如“思想驿站的想一想”、“活动平台的新角色定位”、“案例的分析”等,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角色与责任”;多种提问,又引导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小组讨论以及课堂的发言,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独立与合作、遇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锻炼了自主的品质。

不过,学生的自主性越高,课堂的纪律性就有些难以保证。初一7班的学生,个性活泼,多注意较少时间集中,容易被身边的点滴小事情吸引过去。在纪律的方面,课堂容易吵闹,喧哗难以停止。因此,在活动充分课程之中,学生积极活跃,自主性较高,维持良好的纪律和秩序变得更加重要,以便课程更好地进行下去。

篇2:正确认识自己(角色与责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自己课堂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认识自己,并且领悟认识自己的途径,从而在学习、家庭、生活中,有更多方面的自我的认知和成长。

2、课堂之中有更多的问题和认识自己的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更多地自我认识体验,从而让学生清晰地构建知识结构,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的结合。

二、教学重点

1、认识自己的途径:实践的检验、别人的态度、多重的比较、自我的观察和内省。

在这4个途径中,皆有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2个有具体案例来支持和解释概念,让学生生动地理解认识自己的途径。

2、认识自己的三个活动:“三个我”、“长处和短处”、“我的素描”。

三个课堂活动,都可以引发学生对自我的探讨,理论结合实际的体现学生自己的反映,使得学生的自我成长。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具体的实例(有关认识自己的文章)来教学,并且叫分别叫学生上讲台来朗诵这些文章。

2、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表个人看法。

3、用具体的课堂活动,如“三个我”、“长处和短处”等,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也对自我实现了一次内心的追问。

四、教学过程

首先,引入“你了解自己吗?”这篇哲理短文,并且叫学生来讲台朗读,顺势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了解自己。

你对自己了解吗?接着,让学生回到教材P31的“想一想”,思考两个问题: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自己的呢?有哪些途径来了解自己呢?(P37~P39)学生认真思考和讨论,让同学们来回答,正面的都给予积极的反馈,然后就进入教材的黑体字内容,即认识自己的四个途径。

(10分钟+9分钟+1分钟=20分钟)

分别让同学们来思考每个认识自己途径的提出的有关问题:怎样理解“在实践的检验中认识自己?如何正确地在实践的检验中认识自己呢?如何理解“在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在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应该注意什么?怎样理解“在多重比较中认识自己”呢?在比较的过程中,怎样比较,是只看到他人的优点,还是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呢?

并且还结合具体的实例,如“瓦拉赫效应”、“上帝没有看轻卑微”、“德高望重的老教授”。

(13分钟+10分钟+20分钟+10分钟=53分钟)在学生的回答中,大都会回归到教材的一些内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好的见解、好的观点。最后便是进入三个课堂活动,分别是“三个我”、“长处和短处”、“我的素描”,让每个同学都仔细填写,仔细思考,独立地完成。随后,便叫几个下课、上课都非常活跃的、不太爱学习的同学来朗读自己写的,教师则根据所回答的内容,不断地提问,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以及更加地热爱学习,能够努力地学习。

(10分钟+8分钟+12分钟=20分钟)

20分钟+53分钟+20分钟=93分钟。2节课可以完成“认识自我”课程的学习。

篇3:正确认识自己(角色与责任)教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碳排放总量也在不断攀升,对世界环境的影响日趋显著。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的测算结果,1978年我国的碳排放总量仅为1394Mt (百万吨),占世界总排放量的7.89%;之后20余年我国的碳排放总量不断攀升,到2000年已增至3038Mt,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2.93%;而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碳排放总量更是迅速增加,到2008年已达6550M t,排在全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排放总量的22.30%。近三十年来,我国的碳排放总量一直保持着增长,特别是2001年后更是呈迅速增长态势。这使发达国家不断向我国施压,要求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尽早参与碳减排行动,直接承担减排义务。2009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夕,我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及《京都议定书》是以“生产国责任”对一国的碳排放总量及减排责任进行测度的。这表示一国国界内的生产和服务产生的碳排放均属于该国的碳排放责任,而由出口贸易引起的碳排放将列入生产国的排放清单,由生产国负责。但正如2007年6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指出的那样:“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一国生产的产品要在多国去消费,一个国家又要消费多个国家的产品。所以,生产、出口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国家,要承担本应在进口国排放的CO2,而进口消费这些产品的国家,在他们的排放总量的计算中,却没有计算这部分产品的排放量……拿中国来说,去年出口钢材2500多万吨,焦炭1400万吨左右。这里面都包含了很多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我们还出口了大量的机械产品,里面也有能源消耗,这相应地增加了中国CO2的排放量,也减少了进出口国的CO2的排放量”。国际贸易为贸易品消费者所在国提供了环境污染转移至其他国家的机会。Guan and Reiner在《Nature》上发表的相关测算表明,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量的1/4源于商品与服务贸易的增加。贸易顺差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国际舆论界及学界对“生产国责任”质疑日渐增多,大量研究机构及研究小组开始支持“消费国责任”,即碳排放及减排责任应由该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所在国承担。

贸易顺差的存在使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在“生产国责任”或“消费国责任”制度下将产生巨大差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速度增长,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主要因素之一。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仅为206.4亿美元,贸易逆差为11.4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出口平均年增长13.1%;加入WTO之后,我国连续五年年均进出口增长率高达30%;到2007年,我国出口额已增加到12177亿美元,贸易从逆差转为顺差,达到2618亿美元。在目前的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发达国家处在产业链的上端,出口产品以高科技和服务为主,碳排放量相对较低;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则以低端产品为主,碳排放量较高。我国是一个出口低端产品,有着巨大贸易顺差的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向其他国家出口的碳排放数量相当可观。因此,正确测度对外贸易对我国碳排放责任的影响将为未来减排责任的确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将为现行“生产国责任”制度下碳排放的减少提供有益建议。

二、隐含碳及碳排放责任测算

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不仅通过该产品的生产过程直接消耗能源导致的直接碳排放,还通过其中间投入品间接消耗的能源并由此产生了间接碳排放。为了得到某种产品,而在整个生产链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称之为“隐含碳”。1974年国际高级研究机构联合会(IFI AS)能源分析工作组指出,为了衡量某种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直接和间接消耗的某种资源的总量,可以使用“Embodied”概念。因而在国际学术研究中,隐含碳被称为“Embodied Carbon”。

一个国家的“生产国责任”和“消费国责任”为基础的碳排放量测算的差异来源于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而如前所述,对国际贸易产生的碳排放进行测度时,应考虑隐含碳排放而非直接碳排放。因此,定义Ep为我国“生产国责任”制度下的碳排放总量,Ec为我国“消费国责任”制度下的碳排放总量,我们有:

其中Enx是指隐含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碳排放净出口,Ex是指出口产品在国内生产时所隐含产生的碳排放,Em是指国内消费者在消费国外进口产品时所进口的隐含碳排放。按照定义,我国“消费国责任”制度下的碳排放总量等于我国“生产国责任”制度下的碳排放总量,减去其他国家消费的我国出口到其他国家的产品中的隐含碳排放,再加上我国消费的从其他国家进口的产品中的隐含碳排放。其中,进/出口产品的碳排放均考虑了直接与间接消耗的“隐含碳”排放。

由于对各生产部门的直接和间接消耗关系的全面刻画,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已成为了测算隐含碳排放的重要方法。投入产出表按照对进口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和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两类。在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对于中间产品的统计未区分进口产品和本国产品,这时在投入产出表中无法看出生产产品过程中消耗的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情况。由于进口品并未在我国直接造成隐含碳的排放,因此在研究中做出区分是必要的。目前,虽然国内已有部分学者对对外贸易及其隐含碳排放进行了研究,如齐晔等估算了1997年至200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张晓平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区位问题;付加峰等对我国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及其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但这些研究中,各部门隐含碳排放的测算采用的是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这必然会造成很大误差。因此,基于1997年、2002年、2007年的我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及相关年份的碳排放数据、对外贸易数据,本文首先定量测算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Ex,计算公式为

其中,ex为我国各部门的出口向量,F为各部门单位产出的碳排放,即单位产出的直接碳排放强度向量,Ad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国内投入系数。

在对进口产品的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时,需要以产品进口国的单位碳排放强度为准。目前我国超过1/3的产品是从美国、欧盟、日本进口的,且进口品以高技术和服务为主,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因此,对进口产品,我们区分原产地(美国、欧盟、日本和其它),基于该原产地的碳排放强度系数计算相应进口产品的隐含碳排放,进行加总得到进口产品的隐含碳排放Em,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ek为国家k的单位GDP的排放系数,imk为我国从国家k的进口额,k具体细分为美国、欧盟、日本和其他。由此,可以全面计算对外贸易对我国在“生产国责任”和“消费国责任”制度下的碳排放责任的影响。

三、数据来源及测算结果

由于碳排放没有官方公布数据,本文应用了目前较为权威且被广泛接受的IPCC计算框架,对“生产责任制”下各部门的碳排放数据进行了估计。其中,1997、2002年碳排放数据沿用了Peters等基于IP CC框架的估计结果,依据2007年国家能源统计年鉴的能源消费数据的估计结果。对外贸易数据分别来源于《中国对外贸易年鉴1998》、《中国对外贸易年鉴2003》、《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2008》。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目前并没有官方公布数据,1997年非竞争型40部门投入产出表是从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获取的(中国国家统计局也是此数据整理发布的合作者之一);2002年和2007年非竞争型42部门投入产出表,则是在由国家统计局和中科院课题组编制的2002、2007年非竞争(进口)型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调整编制的。所有的部门数据均依据2002年投入产出表中的部分划分标准进行了统一调整。

图1中列出了1997-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测算结果,及相应“生产国责任”和“消费国责任”制度下我国的碳排放总量。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是贸易转移碳排放大国。1997-2002年,出口贸易隐含的碳排放E x从5.21亿吨缓慢增长至5.97亿吨;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出口贸易隐含的碳排放经历了迅速增长,2002-2007年隐含碳排放量增长是1997-2002年的三倍,至2007年已达到14.00亿吨。这一大幅的增加主要源于出口额的增长:1997-2002年我国出口贸易总额从15150亿人民币增至26950亿人民币,而到2007年则增至92620亿人民币。而对比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和出口额的增长率可以发现,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增速远低于出口额增速,1997-2002年出口平均增速为12.2%,而出口隐含碳排放平均增速仅为2.8%;2002-2007年出口平均增速为28.0%,出口隐含碳排放平均增速仅为18.6%。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技术水平的提高,各部门的碳排放强度系数在逐步下降,即单位出口额的隐含碳排放有所降低,与此同时贸易结构升级也使得高污染高排放的出口产品比例有所降低,从而出口隐含排放总量增速低于出口额增速。

进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相当于我国通过进口其他国家产品而进口的其他国家碳排放。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进口隐含碳排放E m经历了与出口隐含碳排放类似的增长过程:1997-2002年,进口隐含碳排放仅从0.86亿吨增加至1.73亿吨,而自2001年加入WTO之后,进口隐含碳排放同样出现了迅速增长,到2007年,增至5.84亿吨。但对比进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和进口额的增长率则出现了不同的结果:进口隐含碳排放的增速与进口额增速基本持平。1997-2002年进口额的年均增速为15.7%,而进口隐含碳排放的年均增速为15.0%;2002-2007年进口额的年均增速为24.4%,进口隐含碳排放的年均增速为27.5%。可以看出,进口隐含CO2的增速与进口额的增速基本一致,这是因为我们的进口大部分来自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生产技术水平在短期内相对稳定,其单位产值的碳排放强度亦比较稳定。

将出口额与进口额相减,可以得到我国的净出口额;类似的,将出口隐含碳排放Ex与进口隐含碳排放Em相减,可以得到我国隐含在对外贸易中的净出口碳排放Enx,据此可以计算出我国“消费国责任”制度下的碳排放Ec和“生产国责任”制度下的碳排放Ep的差异。从图1可以看出,在“消费国责任”制度下,1997年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将在现行“生产国责任”基础上减少12%,即4.13亿吨,2007年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将在现行基础上减少15%,即8.16亿吨。而对比整个德国,在2007年的碳排放总量也仅为8.01亿吨,日本的碳排放总量也仅为12.42亿吨。这说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通过大量消费我国的出口产品大幅度的减少了本国在现行“生产国责任”制度下的碳排放总量。虽然我国也从进口其他国产品中避免了一定程度的碳排放,但这远远低于我国出口至其它国家产品的隐含碳排放出口。现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及《京都议定书》是以“生产国责任”对一国的碳排放总量及减排责任进行测度的,由于贸易顺差的存在,中国承担了大量由其他国家消费的出口产品的隐含碳排放及碳减排责任。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的测算结果表明,隐含在对外贸易中的碳排放使“生产国责任”和“消费国责任”制度下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将产生巨大差异。我国为此需要为数以亿计的出口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并被其他国家消费的产品的隐含碳排放负责。与此同时,我国仅是众多拥有贸易顺差的发展中国家之一。Peters and Hertwich曾对2001年全球87个国家间的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其测算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向发达国家净出口了超过5.3万亿吨的隐含碳排放。在现行的“生产国责任”制度下,任何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可以通过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污染密集型产品而减少本国的碳排放总量,实现本国的碳减排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生产国责任”制度无法抑制通过对外贸易将碳排放转移至其它国家的行为,这是不利于全球整体碳减排的。“消费国责任”制度将更有利于各国通过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水平而降低全球整体碳排放总量。

但也有学者认为,各国碳减排责任的分配应与经济利益的分配保持一致。正如Ashton and Wang强调的那样,“发展中国家通过向其他国家出口产品而获得了大量利益,如拉动本国GDP和就业,它们也因此应承担出口产品的成本,如碳减排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生产国责任”制度相较“消费国责任”制度而言,保证了责任分配在一定程度上的公平。

篇4:正确认识自己(角色与责任)教案

单位和通讯地址:陕西省山阳县漫川关镇初级中学

执教者:冯旺才邮编:726406电话:***

第十课我与集体共发展

第一课时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热爱集体、融入社会”为活动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关心集体和社会的积极态度,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本框题侧重于从学生的交际能力入手,在明确了自己已是初中生并认识了新伙伴的基础上,去尝试了解集体、融入集体,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好铺垫、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集体已有一定的认识,并具有一定的集体观念,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实例,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本框的学习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有较大影响,因为如果让学生通过课本真正学会融入集体、让他们在融入集体的过程中学会从集体中汲取营养,认识到集体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平时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不断地提升他们地精神境界。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也离不开个人;理解一个集体只有团结才有力量,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实例,穿插多组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图片自主合作、探究完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性,体会“团结就是力量”,树立集体观念,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也离不开个人。充分利用课本及学生日常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解决。

2、教学难点:理解一个集体只有团结才有力量。用过学生实践活动及多媒体展示生活片断来解决。

【教法教具】

1、教法: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活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组,每组设立1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并组织小组成员活动。老师负责整理、分析、激励、综合。

2、教具:多媒体课件、筷子等。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仔细预习所学内容、收集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困难的事例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对个人与集体的认识水平;准确理解“团结就是力量“的含义,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展示多媒体: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生:《众人划桨开大船》。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通过刚才自己额达所见、所闻,谈一谈自己的所感、所悟好吗?

(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生:我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生:只要团结起来,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师:是的。在任何一个集体中,只有团结一致才有力量克服困难,实现目标。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集体中,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团结的集体才有力量呢?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师用多媒体展示出示学习课题。

师:下面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咱们分成六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把我们每个人都融入到集体中去,尝试一下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活动一:“我该怎么办?”

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两组情景

情景一:小玲今天很想参加学校组织的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小组活动。

情景二:但是今天刚好轮到小玲为班级出黑板报,小玲该怎么办?

师:下面各小组开始讨论分析,为小玲寻求良好的对策。

(生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师认真关注学生发言,准备作出活动小结)

生:一致表示让班内同学们帮助小玲出板报,小玲去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师:多媒体展示歌曲《朋友》

师小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枯,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

师多媒体展示板书:个人离不开集体

活动三:成对曲线赛跑

师:在比赛前,为了让你们更好地体验个人与集体地关系,下面你们每个人都自己练习一下绕障碍跑,体验一下个人练习的感受怎样?

生:完成个人绕曲线跑

师:下面咱们按小组排好,一个连一个结队跑,绕过所有障碍物,而且队伍不能脱节。以最先跑过终点的队为胜,体验一下集体练习的感受。

生:完成结队绕跑比赛

师:“自己练习与大家一起跑有什么不同吗?

(给学生留出充分时间思考、讨论)

生:“自己练习比较轻松,可以跑的快些。大家一起跑的慢,很难跑”。

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这说明我们要一条心,一起努力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师积极表扬,激励评价学生发言)

师多媒体展示名言:“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师展示板书小结:集体离不开个人

活动三:“折筷子”

师:“下面我发给每组同学1根筷子,然后请组内同学把它折断。”

生:“太轻松了,一个人一下子就折断了。”

师:“好,下面我发给每组同学一捆筷子,可请组内所有大力士参与把它折断。” 生:“需要好多人,废很大力气才能完成。”

师:“下面大家讨论一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师积极鼓励学生发言)

生:“团结就是力量!”

师:我们全班同学为了共同得目标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集体的力量就强大;反之,如果是单兵作战,将会像一盘散沙一样,缺乏凝聚力,集体的力量就弱小。

师多媒体展示:“团结就是力量”

师:其实,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有许多依靠集体的团结共同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典型事例,同学们能举出一些吗?

(给同学们留出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鼓励学生发言)

生:“前一段时间我生病耽误了许多课,是同学们帮我补齐了。”

生:“我成绩的取得与同学们和老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生:“前不久,全国上下一起努力,抵抗“麦莎”袭击。”

生:“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战胜了“非典”。”

生:“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风雨同舟”共同克服洪灾。”

生:“很多伟人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集体。”

师:“好!同学们谈得都很好,下面我就奖励给同学们一个礼物。”

多媒体展示三组片段:

片段一:全国抗击“非典” 的情形画面;片段二:“神舟”五号升空的景象; 片段三:“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的视频。

(师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言)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组同学表现都不错,而且同时也尝试到了集体的力量。下面我们以组为单位谈谈自己的集体。

生相互交流

师:“除了小组和班级,同学们还在哪些集体中生活、学习呢?”

生:“学校、祖国。”

师:“对,不仅是咱们的班级、学校,我们的祖国也是令人自豪的,在这些可爱的集体中,你有什么打算-------生畅谈理想?”

多媒体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背景画面为抗震救灾的感人场景,全班同学起立齐唱、下课。

篇5:正确认识自己(角色与责任)教案

情感解析)

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重要。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了解,他又怎能作好人生的战略部署呢?

认识自己往往比认识别人更难。认识别人,你是站在客观的角度以客观的标准去衡量的;但认识自己却不一样,认识自我受到主观意识的支配,增加了认识的难度。

了解自己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其实,能真正认识到自身优点和缺点的人并不多。自卑者常常看不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而自负者也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了解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就掌握了正确规划人生的第一手材料,这是赢得成功人生的基础。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呢?

(1)借助于外力

认识自己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就如同照镜子一样,人在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无法看清自己的面貌,但给他一面镜子,他就能清楚地看清自己的模样。同样,你可以通过别人对你真实、客观的评价了解自己。

(2)主动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完全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自己,解剖自己

把自己的思想、言行独立己身,自己作为一个陌生人对已分离的自己进行评价。“人贵有自知之明”,客观地承认自己的优点,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借自己的慧眼先把自己看清楚,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

(3)留一点儿时间反省

许多人终日忙碌碌,到处奔波劳累,奋斗不息,却没想过稍稍停下来留一点儿时间思考,他们每天和同事、朋友、家人打交道,却没有时间和自己进行一次对话。不要说没时间,不要吝惜你的时间,留一点儿时间反省自己益处多多。毛泽东主席不是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吗?其中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要人们能日常行事待人的空档,能够作一下自我的深刻反思自审。

篇6:正确认识自己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人海里,你认识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人,但是,你认识你自己吗?

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却不容易——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也是漫步人生的真实写照:人生在世,各自的脖子前后都挂着一个袋子,前面装的是别人的过错,而且经常摆在自己的眼前,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是自己的过错,既看不见,也不容易感觉到。

正确认识自己,就得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价。一个有理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评估有一个客观的定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高估或低估。人生在走上坡路时,有些人往往把自己估计过高,认为凭自己的能耐,一切所求的东西都能唾手可得。这样的人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成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也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人生在走下坡路时,有些人又往往把自己估计过低,容易把困难和各种不利的条件看作自己的能力不足,自己怀疑自己,动摇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都会毁损自己,毁损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正确认识自己,就是要善待自己,不要自己与自己过不去。你可能貌不惊人,没有俊男倩女的自然条件,没有宽裕的经济,但英俊、美貌、宽裕的经济并不是成功的代名词。善待自己就是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也不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要做到扬长避短,把自己的心境调节到最好,把自己的行动发挥到最佳,做到愉快地生活,乐观地工作。

正确地认识自己,就是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人在职场,要懂得扮演好自己应扮演的角色,要懂得学会做自己该做的事。尤其是——对于职场某些规则你可以不认同,但不能不遵守规则,更不能“我行我素”。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愚蠢?有人是这样定义的:做该做的事就是聪明,做不该做的事就是愚蠢。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认准这样一条道理:有个人主观臆测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陷于个人主观臆测不能自拔而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如果把现在的工作做好,那人家就会肯定你,如果现在的工作做不好,什么都不是。

要想在不同的环境中保持明智的自己,最需要的是心静。在静中可以燃烧自己,也可以释放自己。心静就是一种境界,明自本心,见自本性。

一、客观的自我认识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因为它真切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迷人景色而流传千古,如果细心揣摸一下,这首诗也包涵了对社会、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在认识自我的问题上,又何尝不是一个美妙的注脚呢?古往今来,人们想了解又最难了解的正是自己。“认识自我”是一直萦绕在人们心头的一个难题。中国不是有句成语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吗?古希腊戴尔波伊神托所的入口处不是矗立着“认识你自己”五个醒目大字的石碑吗?其实,所谓“自我认识”,就是作为主体对自身的认识,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如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尊心、自信心等等。自我认识是由主观的“我”(I)对于客观的“我”(me)的理解和觉察。自我认识在交往活动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有的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给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盲目冒进,结果弄得鸡飞蛋打(别人也可能认为他自命不凡、自命清高、骄傲自大,不愿同他交往)。也有的人过于自卑,对自己的评价低于自己的实际水平,因而畏首畏尾,萎靡不振,一事无成。甚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做出一些有损他人利益的举动。如果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的确是很难处理好人际关系,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交往者的。所以客观的自我认识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了解自己的需要是自我认识的主要任务

对于自己需要情况的评判是了解自己的重要尺度。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看成是五个层次的金字塔,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我评价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对于需要情况的评判,有助于你了解自己的需要,并有助于你从较低的需要层次向较高的需要层次迈进。需要是激发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的推动力,人的任何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因此了解自己的需要水平是自我认识的主要任务之一。

三、自我认识的主要途径

(一)自我开放有助于认识自己

如果一个人离群而居,把自己锁闭在自我心灵的小圈子里,他就不可能得到

友谊和友情,也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自己。因此自我开放是认识自己的前提条件。当然自我开放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一个人不可能也不应该没有自己的隐私。而且自我开放也有个地点、对象的问题。如果你在大街上当众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别人一定觉得你神经有毛病;同时你也不会对这些搬弄是非、喜欢把你的事张扬出去的恶人开放。一般是向彼此比较了解、知道对方情况的知心朋友倾吐个人的心事。

(二)通过别人的态度认识自己

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作为一面心理镜子借以认识自我。正如心理学家柯里所说:“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作为镜子,都能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别人是肯定你、尊重你还是否定你、怠慢你?是乐于和你交往还是故意和你疏远?这是不难察觉的。如果是前者,那就说明你有一些令人愉悦的优点应加以发扬;如果是后者,说明你有一些令人讨厌的缺点,应赶快改正。但是别人的态度只能作为参考,难免会有歪曲、夸张、偏爱、成见和缺乏了解等原因,因此不妨与更多的人接触,那样对自己可以了解得更真实些。

(三)与别人相比较认识自己

马克思说过:“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在自我认识的形成中经历了一个“社会比较过程”。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结成了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难免把自己与其他的社会成员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自己的位置和形象,有比较才有鉴别。与自己生活圈子内的人相比较,往往会限制自己的视野,使人故步自封,夜郎自大。因此还要常常与历史上的圣哲、英雄、学者相比;与外地的同行相比,这样可以使自己看到“山外有山”,发现差距,从而激发向上的力量。

(四)通过工作和学习成果认识自己

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才能,有人擅长书画;有人精于琴棋;有人具有高超的组织能力;有人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现实生活要求我们主动参加活动,通过活动的结果发现自己的特长,挖掘自己的心理潜能,提高自己的社会价值。同时通过活动的结果发现自己的弱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克服弱点扬长避短。

四、培养自信心、自控力和自尊心是认识自我的主要目的在交往过程中,自信心、自控力和自尊心等三种心理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三种优秀心理品质在自我认识的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只有树立自信心,才能使人冲破害羞的屏障,主动与人们结成友谊;只有具备自控力,才不会过于顶真,为区区小事而得罪朋友;只有形成自尊心,才能尊重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的荣誉,做一个高尚的交往者。

(一)自信心及其培养,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

只有自信,才能使人自强不息,不达目的不罢休。而自卑只会使人自暴自弃,无所追求。建立自信心是我们每一个人宝贵的需要,是我们交往成功的前提条件。自信心的形成有三个途径:成功经验的获得、客观环境的期望和评价(尤其是权威人士的评价)、正确的自我评价。

(二)自控力及其培养,自控力又叫自制力,是人们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一种能力

自控力是坚强意志的一种表现,有自控力的人才能为了达到目的而控制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言行。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伟大的意志不仅善于期待并获得某种东西,而且也善于迫使自己在必要时拒绝某种东西。没有制动器就不可能有机器,没有抑制力也就不可能有任何的意志。”自控力在交往中主要表现是能够用理智和意志的力量去驾驭冲动的消极激情。要培养自己的自控力必须做到明理、适时奖惩、宽容、自制、转移和自警。

(三)自尊心及其培养,自尊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是指尊重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的荣誉的心理品质

自尊心在交往过程中表现为能恰当地看待自己,不卑、不亢,爱惜名誉;同时能够尊重别人,但不容自身的人格受到侮辱。要形成和培养自己的自尊心,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培养自尊心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要有知耻之心、要学会尊重人(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街上散步与一个乞丐间有一段精彩的对白)、要激发上进心,努力充实、完善和丰富自己(不甘落后,奋发进取)。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交往的实践中重视认识自己,有一天能够乐观而愉快地对自己说:我能告诉你:我是谁!

篇7:如何让自负的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一、造成孩子自负的原因

1. 是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影响

有些爸爸妈妈由于自身条件比较优越, 总是表现出一副洋洋得意、目中无人的神态, 经常会流露出对他人的不屑。如他们经常议论同事的缺点, 某某不如自己。孩子听到这些话, 也会仿效爸爸妈妈, 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而嘲笑别人的短处。还有些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引导不当也会让孩子产生自负心理。

2. 是家庭生活条件优越

优越的家庭条件容易滋长孩子虚荣自傲的心理, 使孩子养成爱炫耀自己、嘲笑别人的毛病, 如孩子经常穿漂亮的衣服, 就会看不起那些穿旧衣服的孩子。

3. 是大人们过多的夸奖与溺爱

孩子经常得到大人的夸奖, 就会认为别人不如自己, 导致孩子看不起别人。如果爸爸妈妈经常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 孩子就会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 从而产生自负心理。

那这个孩子的自负, 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通过调查我发现, 与孩子的家庭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的确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孩子是家中的独生女, 而且是父母年纪较大才生的她, 来之不易, 孩子的爷爷非常溺爱孩子。孩子很小时就被父母带去做过智商测试, 被专家认定为高智商的孩子, 导致孩子也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 什么都比别人强, 是一个天才, 不用和别人用同样的方式来学习。孩子的爸爸在外资企业工作,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非常注重孩子个性的培养, 导致孩子有了我要与别人不一样的错误看法。

开学没几天, 我就接连处理了几起这个孩子与班上其他孩子的冲突与矛盾。我发现, 每次如果过错在别人那边, 她就会不依不饶。如果过错在自己这边, 她就会尽力推卸责任, 用哭泣、沉默等方式来应对。在班上, 她几乎没有朋友, 也没有人愿意与她做同桌。平时上课, 她不肯按老师指导的方法来进行有效学习。我发现在评讲作业时, 一些开放性的题目, 她绝不会写与别人一样的答案。如果实在想不出, 她宁可空在那里。她爱看书, 课外阅读也非常广泛。如果上课碰到她感兴趣的问题, 她举了手, 你不点她, 她立马就会把不满情绪发泄出来, 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有一次, 班上选拔朗读选手到学校去参加比赛, 她硬是要去参加。我知道她嗓音不好, 吐词又不是很清晰, 劝她不要去, 但她不听。我只好在班上开展选拔赛, 结果她以极少的支持票落选。她当时放声大哭, 说不公平, 同学们故意针对她。三年级的语文学习毕竟不同于二年级, 书写量明显增大。这个孩子在学习上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书写很慢, 也不肯接受老师正确的书写指导方法。第一次单元测试由于书写过慢, 她考砸了。接连几次依然如故。我看到孩子的情绪明显低落了起来。由以前的不可一世变得底气不足, 性格也沉闷起来。我知道, 孩子开始自卑了。这时, 孩子的爸爸主动给我打了电话, 就孩子的问题与我聊一聊。他说孩子自从上了三年级, 越变越胆小了, 什么新鲜事物都不敢尝试, 做事情也提不起劲来。我趁机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跟他谈了自负的危害。

自负的孩子虽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往往没有远大理想和志向, 而只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而且, 他们看不到别人的成绩, 只会“坐井观天”。自负的孩子很难和同学们友好相处, 因为他们不能做到平等相待, 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人或喜欢指挥别人。自负的孩子情绪也不稳定, 当人们不去理睬他时, 他们就会感到沮丧;当他们遭到失败和挫折时, 又会从骄傲走向悲观、自卑和自暴自弃, 否定自己的一切, 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

自负与自卑相似, 都是源于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 不同的是, 自负者是过高地评价自己, 他们仿佛通过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长处, 甚至视缺点为优点, 而在看别人时, 则总是容易贬低他人的优点, 夸大对方的不足。

自负者往往自视过高。他们很少关心别人, 与他人关系疏远。自负者通常看不起别人, 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自负者往往好高骛远, 不切实际。他们为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 承担无法完成的任务, 容易遭受失败的体验。总之, 自负就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孩子的爸爸一听非常着急, 连连问我解决的方法。

二、当孩子出现自负情绪时, 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

1. 耐心教导, 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孩子出现自负情绪往往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 认为自己比谁都强, 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拿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因此, 他们往往狂妄自大, 大都以“自我为中心”,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会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作为爸爸妈妈应耐心地教导孩子,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 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 又看到自己的不足。爸爸妈妈还需要规范孩子的行为, 督促他们改正自负情绪, 告诉孩子在交友中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 并加以训练和指导, 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样, 他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2. 表扬时感情流露要“浓淡”适度

有些爸爸妈妈望子成龙心切, 孩子稍微有点进步就欣喜若狂, 赞不绝口, 久而久之, 必然助长孩子的自满情绪。正确的做法是:在表扬孩子时, 高度重视感情的作用, 尽量做到“浓淡”适度。有时对孩子轻轻的一个微笑, 也会起到许多赞美之词难以起到的作用。并且, 爸爸妈妈应尽量少在外人面前夸奖孩子, 因为小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 看到那么多人肯定自己, 会产生错误的认识, 认为自己真的多么优秀, 从而产生自负情绪。

3. 奖励孩子时以精神鼓励为主, 物质奖励为辅

其实, 一般情况下, 孩子只要能得到口头表扬, 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过多的物质奖励, 有时会强化幼儿产生沾沾自喜、高傲自大、忘乎所以甚至不思进取的心态, 要防止他们被夸奖声和赞许的目光所包围, 或获得过多的物质奖励而产生畸形的满足感, 懒于进取和努力, 从而削弱进取意识。所以, 爸爸妈妈要注意不能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 让他们明白好条件是爸爸妈妈创造的, 他其实和其他同学一样, 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爸爸妈妈要观察孩子的心态和行为表现, 发现不良苗头, 及时教育, 消除其骄傲自大的不良心态。

4. 以身作则, 为孩子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是孩子效仿的最直接的榜样,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爸爸妈妈应该成为孩子高尚人格的榜样, 要谦虚友善, 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负情绪, 以免孩子受到不良影响。与孩子的爸爸进行沟通后, 我也实施了改变孩子的几步策略。

(1) 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发现她特爱看书, 并且看的书都有益孩子的阅读, 便把“小小书目推销员”的称号送给她, 要她每个星期给同学们推荐一本自己看过的书, 把书的主要内容介绍给同学听。刚开始, 怕她说得不好, 我会辅导, 后来慢慢放手了。即使我想给同学推荐书目, 我也会让她先看, 再让她去推荐。这样, 孩子又重新找回了自信, 也慢慢信任我起来, 愿意与我说心里话。

(2) 约法三章, 与同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在爸爸的见证下, 我与她进行了约法三章, 内容如下:

(1) 不许讥笑同学的缺点, 发现同学有困难在主动帮助。

(2) 有合理化建议要举手提。当老师、同学不能达成自己的要求时, 不能耍小性子。

(3) 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并改正。

慢慢地, 我发现孩子变了, 行为习惯、文明礼仪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整个班集体也和谐不少。

自负只是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 学生的心理也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挑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们要用更多的细心耐心以及专业知识去纠正孩子错误的认知, 纠正孩子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志泉.浅谈学生管理中的“委以重任”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6 (31) .

[2]王飞.浅谈优秀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J].知识经济, 2011 (12) .

[3]姬凤娥.用理解与尊重打开学生心中那把锁[J].吉林教育, 2008 (27) .

[4]马晓春.我国教师问题行为研究现状述评[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4 (5) .

篇8:正确认识自己

尼采曾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纪伯伦在他的作品里讲了一个狐狸觅食的故事。狐狸欣赏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说:“今天我要用一只骆驼做午餐!”整个上午,他奔波着,寻找骆驼。但当正午的太阳照到它头顶时它再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于是说:“一只老鼠也就够了。”狐狸之所以犯两次截然不同的错误,是因为晨曦拉长了它的身影,使它错误的认为自己是万兽之王,并且力大无穷无所不能,而正午的又让它对着自己已缩小的身影忍不住妄自菲薄。

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使自己充满自信,才能使人生的航船不至于迷失方向,才能正确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才能去迎接机遇和挑战,创造更多的成功和欢乐!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

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苏图拉如是说》《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

篇9: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其实,一个人的表现、能力和水平等综合素质,自己对自己最为清楚,自己最了解自己,旁人无法洞悉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秘密。能否做到正确认识,必须讲究科学方法,自身“评估”才客观公允,结论才恰如其分。笔者认为,做到“三个用”,有利于正确认识自己。

用事实证明自己的价值。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脚踏实地做人做事,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无论是在职或退下来,都毕其一生干好党和人民的工作,以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他担任地、县主要领导30多年,“进退留转”问题何尝不遇到过?而他不放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个人问题上,充分相信组织,永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多办实事好事,深得民心。他退休后,继续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去,“退休不退责”,历尽艰辛植树造林22年,并把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他是一位可歌可泣高尚的人,是创先争优的先进典型,事迹感人,令人感奋。我们每一位党员,不免要扪心自问,自己与这位优秀党员差距在哪?在社会上的自身价值如何?然知不足而奋进,以业绩论英雄,才是积极的态度、正确的取向,总不能意志消沉、怨天尤人,自己“打败”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诚然,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今天的自己应该与过去的自己“评比”一下,看看是否进步了?发展计划怎样拟定?日后怎么办、如何走?争取一天比一天进步,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完善自我。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已是家喻户晓的先进人物,当年身患残疾,如果停下奋发进取的步伐,那就不是今天自学成才的榜样标兵了。

篇10:正确认识自己作文

这篇文章的内容写的是一只小鸡和一只小鸭的故事:小鸡在岸上捉虫子吃时,正好看到小鸭在水中抓鱼吃,这时小鸡想:为什么小鸭在水中抓鱼吃?我却只能在岸上捉虫子吃呢?我也想去水中玩,而这时小鸭听到了小鸡说的话,赶紧劝它说:“你不会游泳,还是不要下水了,否则你会有生命危险的。”小鸭说完后就离开了,而这时的小鸡以为小鸭是在吓唬它,于是想都没想,就一下跳下水了,谁知小鸡的翅膀一遇到水,它就不能拍打了,而不拍打小鸡就浮不起来,这时小鸡连喊救命,正好小鸭听见了小鸡的喊叫,游了过来,把小鸡救上岸了,于是小鸡又继续去捉虫子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各不相同,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爱好,别人能做的事情,而你不一定有能力做。所以对我们来说,有些事情可以做,但有些事情不可以做,所以看到别人的长处时,应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而不是去嫉妒他人,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这样很有可能受到伤害,就像现实生活的我,看到骑自行车能放双手,想怎样骑就怎样骑,自行车就像听的懂他说的话一样,这使我很嫉妒,也想学别人一样放双手骑自行车,结果自己摔得个人仰马翻,事后才知道这个人之所以能放双手骑自行车,是练了很久的,刚开始也是摔跤,只是慢慢的练,练会了。自从有了这个教训之后,我知道了怎样控制自己不去妒忌他人,知道了有些事情是别人能做的,而自己不能做的,人跟人是不能比的,知道了嫉妒一旦产生,就会让人迷失方向,走向不归路。

篇11:正确认识自己(角色与责任)教案

一、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危害性

(一) 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了国家宏观调控和企业等微观决策的失误。

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传递给国家、社会的信息失去真实性, 影响所及诸如关于国民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误传给国家发展和改革、统计部门, 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得不到真实的会计信息, 凭以制定的国家长、短期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就会起误导作用, 就可能会在经济决策、经济管理、经济监督等方面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基层会计信息失真给微观主体的决策也会造成决策失误的结果。

(二) 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危害改革开放的深化。

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需要逐步健全完善市场经济秩序, 需要合法、有序、公平的竞争机制和竞争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客观上要求企业在符合市场需要的前提下, 有健全的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科学管理制度。如果会计信息失真, 就会破坏市场运行的有序性, 干扰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 影响甚至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 会计信息失真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 滋生腐败。

会计信息失真, 不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必然会造成管理混乱, 漏洞百出, 给腐败、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账实不清, 可以混水摸鱼, 收入不报, 成本不实, 截留利润, 为贪污腐败开了方面之门;伪造或变造凭证, 虚报冒领, 虚盈实亏、偷税漏税等现象。这些都为腐败、犯罪行为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和温床。

(四) 会计信息失真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虚假的会计信息往往是人为操纵会计利润、夸大经营成果, 掩盖企业矛盾, 如此恶性循环, 最终将导致企业资不抵债, 濒临破产。企业一旦破产, 与此有着直接利益关系的职工失去经济来源, 增加失业人口, 不仅给政府等各方面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 而且也给社会增添了许多不安定因素, 影响社会稳定。

(五) 会计信息失真会带来行业不正之风。

一些企业领导者为了完成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扭亏任务, 或为了显示政绩, 为今后自己的仕途铺平道路, 不是想方设法提高经济效益, 而是挖空心思采取各种手段造假, 做表面文章, 玩数字游戏, 往自己脸上贴金。其结果往往是踏实工作者原地不动, 造假者提拔重用, 严重挫伤了大部分人的积极性, 造成行业不正之风愈演愈烈。

二、财政部门应承担起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监督责任

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存在的诸多危害性, 所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成为当务之急。在当前的政府部门会计监督体系中, 按照《会计法》的规定, 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都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对企业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而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 应当以财政部门监督为主, 这是因为, 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检查的主要目标, 不是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性本身, 如审计部门监督的主要目标是国有单位财务收支和国有资产、国家资金的使用情况, 税务部门监督的目标主要是纳税人税款解缴情况, 人民银行监督的主要目标是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实施监督管理, 对金融机构的存款、贷款、结算、呆账等情况进行稽核, 证券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 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 对所有的单位实施以保证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为重点的全面监督检查。可以说, 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范围是全方位的, 财政部门在政府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中处于牵头的、主导的地位。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需要财政部门加强会计监督

(一)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首先, 应严格执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只有按照一定条件, 通过一定程序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才能从事会计工作, 把好会计人员的“进门关”。其次, 逐步完善统一的、具有刚性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 以此约束会计人员职业行为。第三, 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各单位有责任、有义务支持和督促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 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

(二) 健全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我国已有比较完善的统一会计制度体系, 但随着旧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新的市场经济体制, 许多新的经济情况出现, 需要逐步制定、完善指导会计实务的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的制定应注意可操作性, 要避免准则应用的主观随意性, 缩小会计信息与客观实际情况的出入, 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大力加强内部管理, 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 如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和会计机构内部稽核制度, 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和保管制度, 定期的财产清查制度, 建立健全原始凭证的登记、保管制度等等, 从而使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避免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出现。

总之, 我们应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引起足够的视, 立足部门职责, 加强会计监督,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开展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是财政监督机构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转变工作方式的客观需要

随着财政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财政监督工作被摆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财政监督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背景下, 财政部按照国务院《关于整顿会计秩序, 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通知》的规定精神, 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这项工作的提出, 找准了财政部门对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的职责定位, 体现了财政监督检查方式的重大转变:

(一) 突破了原来以税收收入为主体对企业微观财务活动

进行“创收”型检查的传统模式, 转换到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上来。也就是说,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不再以查补税收为主要目的, 克服了与审计、税务等部门重复检查的矛盾, 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更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对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 不能仅仅看查出了多少违纪金额和应入库金额, 而更注重通过检查对规范企业行为产生的间接效益。

(二) 突破了以往就表审表简而化之的财务监督方式, 转

换到通过实地核查账证, 强化对企业损益、净资产真实性的审计, 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所有者权益, 揭示了经济管理更深层次的问题, 有利于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纳税行为、资本运营行为等。

(三) 突破了以往只对企业检查的单一执法方式, 转换到

既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 又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 进一步扩大了财政监督工作的成效。

五、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 是严肃财经纪律、提高会计信息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严肃财经纪律, 实现财经秩序的根本好转, 是国家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到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转。

会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手段, 承担着维护财经纪律、处理利益分配关系的重要职责。会计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 是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改善经营管理, 评价财务状况, 做出投资决策, 防范投资风险的主要依据。因此, 依法规范会计行为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转。

(二)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到宏观调控的改善和加强。

会计信息质量是国家制定财税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监督是监控经济运行、防范金融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 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有效利用会计监控手段, 发挥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是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迫切要求。

(三)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关系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环节, 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的最基本信息,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有利于实施对企业财务状况和高级管理人才职务行为的有效监管, 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四)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会计工作是经济活动的“关口”, 一切财务收支都要在会计资料上予以反映。依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有利于从源头上防范和制止腐败行为, 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上一篇:专业施工员岗位职责下一篇:中央八项规定落实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