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自己

2024-05-13

正确认识自己(共11篇)

篇1:正确认识自己

第3课 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第2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自己课堂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认识自己,并且领悟认识自己的途径,从而在学习、家庭、生活中,有更多方面的自我的认知和成长。

2、课堂之中有更多的问题和认识自己的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更多地自我认识体验,从而让学生清晰地构建知识结构,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的结合。

二、教学重点

1、认识自己的途径:实践的检验、别人的态度、多重的比较、自我的观察和内省。

在这4个途径中,皆有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2个有具体案例来支持和解释概念,让学生生动地理解认识自己的途径。

2、认识自己的三个活动:“三个我”、“长处和短处”、“我的素描”。

三个课堂活动,都可以引发学生对自我的探讨,理论结合实际的体现学生自己的反映,使得学生的自我成长。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具体的实例(有关认识自己的文章)来教学,并且叫分别叫学生上讲台来朗诵这些文章。

2、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表个人看法。

3、用具体的课堂活动,如“三个我”、“长处和短处”等,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也对自我实现了一次内心的追问。

四、教学过程

首先,引入“你了解自己吗?”这篇哲理短文,并且叫学生来讲台朗读,顺势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了解自己。

你对自己了解吗?接着,让学生回到教材P31的“想一想”,思考两个问题: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自己的呢?有哪些途径来了解自己呢?(P37~P39)学生认真思考和讨论,让同学们来回答,正面的都给予积极的反馈,然后就进入教材的黑体字内容,即认识自己的四个途径。

(10分钟+9分钟+1分钟=20分钟)

分别让同学们来思考每个认识自己途径的提出的有关问题:怎样理解“在实践的检验中认识自己?如何正确地在实践的检验中认识自己呢?如何理解“在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在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应该注意什么?怎样理解“在多重比较中认识自己”呢?在比较的过程中,怎样比较,是只看到他人的优点,还是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呢?

并且还结合具体的实例,如“瓦拉赫效应”、“上帝没有看轻卑微”、“德高望重的老教授”。

(13分钟+10分钟+20分钟+10分钟=53分钟)在学生的回答中,大都会回归到教材的一些内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好的见解、好的观点。最后便是进入三个课堂活动,分别是“三个我”、“长处和短处”、“我的素描”,让每个同学都仔细填写,仔细思考,独立地完成。随后,便叫几个下课、上课都非常活跃的、不太爱学习的同学来朗读自己写的,教师则根据所回答的内容,不断地提问,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以及更加地热爱学习,能够努力地学习。

(10分钟+8分钟+12分钟=20分钟)

20分钟+53分钟+20分钟=93分钟。2节课可以完成“认识自我”课程的学习。

五、教学反思 课堂中,学生纪律会比较难以控制,“认识自我”这门课堂知识的传授性强,所以决定运用具体的实例生动地教学,同时管好学生的纪律,小组讨论时,小声议论。为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时,叫多个学生上讲台朗读相关的案例,并且有许多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去小组讨论和思考。为了做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后面的三个关于认识自我的活动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自主地发言,把认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

篇2:正确认识自己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人海里,你认识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人,但是,你认识你自己吗?

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却不容易——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也是漫步人生的真实写照:人生在世,各自的脖子前后都挂着一个袋子,前面装的是别人的过错,而且经常摆在自己的眼前,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是自己的过错,既看不见,也不容易感觉到。

正确认识自己,就得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价。一个有理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评估有一个客观的定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高估或低估。人生在走上坡路时,有些人往往把自己估计过高,认为凭自己的能耐,一切所求的东西都能唾手可得。这样的人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成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也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人生在走下坡路时,有些人又往往把自己估计过低,容易把困难和各种不利的条件看作自己的能力不足,自己怀疑自己,动摇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都会毁损自己,毁损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正确认识自己,就是要善待自己,不要自己与自己过不去。你可能貌不惊人,没有俊男倩女的自然条件,没有宽裕的经济,但英俊、美貌、宽裕的经济并不是成功的代名词。善待自己就是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也不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要做到扬长避短,把自己的心境调节到最好,把自己的行动发挥到最佳,做到愉快地生活,乐观地工作。

正确地认识自己,就是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人在职场,要懂得扮演好自己应扮演的角色,要懂得学会做自己该做的事。尤其是——对于职场某些规则你可以不认同,但不能不遵守规则,更不能“我行我素”。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愚蠢?有人是这样定义的:做该做的事就是聪明,做不该做的事就是愚蠢。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认准这样一条道理:有个人主观臆测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陷于个人主观臆测不能自拔而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如果把现在的工作做好,那人家就会肯定你,如果现在的工作做不好,什么都不是。

要想在不同的环境中保持明智的自己,最需要的是心静。在静中可以燃烧自己,也可以释放自己。心静就是一种境界,明自本心,见自本性。

一、客观的自我认识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因为它真切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迷人景色而流传千古,如果细心揣摸一下,这首诗也包涵了对社会、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在认识自我的问题上,又何尝不是一个美妙的注脚呢?古往今来,人们想了解又最难了解的正是自己。“认识自我”是一直萦绕在人们心头的一个难题。中国不是有句成语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吗?古希腊戴尔波伊神托所的入口处不是矗立着“认识你自己”五个醒目大字的石碑吗?其实,所谓“自我认识”,就是作为主体对自身的认识,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如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尊心、自信心等等。自我认识是由主观的“我”(I)对于客观的“我”(me)的理解和觉察。自我认识在交往活动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有的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给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盲目冒进,结果弄得鸡飞蛋打(别人也可能认为他自命不凡、自命清高、骄傲自大,不愿同他交往)。也有的人过于自卑,对自己的评价低于自己的实际水平,因而畏首畏尾,萎靡不振,一事无成。甚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做出一些有损他人利益的举动。如果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的确是很难处理好人际关系,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交往者的。所以客观的自我认识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了解自己的需要是自我认识的主要任务

对于自己需要情况的评判是了解自己的重要尺度。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看成是五个层次的金字塔,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我评价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对于需要情况的评判,有助于你了解自己的需要,并有助于你从较低的需要层次向较高的需要层次迈进。需要是激发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的推动力,人的任何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因此了解自己的需要水平是自我认识的主要任务之一。

三、自我认识的主要途径

(一)自我开放有助于认识自己

如果一个人离群而居,把自己锁闭在自我心灵的小圈子里,他就不可能得到

友谊和友情,也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自己。因此自我开放是认识自己的前提条件。当然自我开放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一个人不可能也不应该没有自己的隐私。而且自我开放也有个地点、对象的问题。如果你在大街上当众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别人一定觉得你神经有毛病;同时你也不会对这些搬弄是非、喜欢把你的事张扬出去的恶人开放。一般是向彼此比较了解、知道对方情况的知心朋友倾吐个人的心事。

(二)通过别人的态度认识自己

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作为一面心理镜子借以认识自我。正如心理学家柯里所说:“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作为镜子,都能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别人是肯定你、尊重你还是否定你、怠慢你?是乐于和你交往还是故意和你疏远?这是不难察觉的。如果是前者,那就说明你有一些令人愉悦的优点应加以发扬;如果是后者,说明你有一些令人讨厌的缺点,应赶快改正。但是别人的态度只能作为参考,难免会有歪曲、夸张、偏爱、成见和缺乏了解等原因,因此不妨与更多的人接触,那样对自己可以了解得更真实些。

(三)与别人相比较认识自己

马克思说过:“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在自我认识的形成中经历了一个“社会比较过程”。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结成了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难免把自己与其他的社会成员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自己的位置和形象,有比较才有鉴别。与自己生活圈子内的人相比较,往往会限制自己的视野,使人故步自封,夜郎自大。因此还要常常与历史上的圣哲、英雄、学者相比;与外地的同行相比,这样可以使自己看到“山外有山”,发现差距,从而激发向上的力量。

(四)通过工作和学习成果认识自己

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才能,有人擅长书画;有人精于琴棋;有人具有高超的组织能力;有人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现实生活要求我们主动参加活动,通过活动的结果发现自己的特长,挖掘自己的心理潜能,提高自己的社会价值。同时通过活动的结果发现自己的弱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克服弱点扬长避短。

四、培养自信心、自控力和自尊心是认识自我的主要目的在交往过程中,自信心、自控力和自尊心等三种心理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三种优秀心理品质在自我认识的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只有树立自信心,才能使人冲破害羞的屏障,主动与人们结成友谊;只有具备自控力,才不会过于顶真,为区区小事而得罪朋友;只有形成自尊心,才能尊重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的荣誉,做一个高尚的交往者。

(一)自信心及其培养,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

只有自信,才能使人自强不息,不达目的不罢休。而自卑只会使人自暴自弃,无所追求。建立自信心是我们每一个人宝贵的需要,是我们交往成功的前提条件。自信心的形成有三个途径:成功经验的获得、客观环境的期望和评价(尤其是权威人士的评价)、正确的自我评价。

(二)自控力及其培养,自控力又叫自制力,是人们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一种能力

自控力是坚强意志的一种表现,有自控力的人才能为了达到目的而控制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言行。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伟大的意志不仅善于期待并获得某种东西,而且也善于迫使自己在必要时拒绝某种东西。没有制动器就不可能有机器,没有抑制力也就不可能有任何的意志。”自控力在交往中主要表现是能够用理智和意志的力量去驾驭冲动的消极激情。要培养自己的自控力必须做到明理、适时奖惩、宽容、自制、转移和自警。

(三)自尊心及其培养,自尊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是指尊重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的荣誉的心理品质

自尊心在交往过程中表现为能恰当地看待自己,不卑、不亢,爱惜名誉;同时能够尊重别人,但不容自身的人格受到侮辱。要形成和培养自己的自尊心,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培养自尊心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要有知耻之心、要学会尊重人(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街上散步与一个乞丐间有一段精彩的对白)、要激发上进心,努力充实、完善和丰富自己(不甘落后,奋发进取)。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交往的实践中重视认识自己,有一天能够乐观而愉快地对自己说:我能告诉你:我是谁!

篇3:如何让自负的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一、造成孩子自负的原因

1. 是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影响

有些爸爸妈妈由于自身条件比较优越, 总是表现出一副洋洋得意、目中无人的神态, 经常会流露出对他人的不屑。如他们经常议论同事的缺点, 某某不如自己。孩子听到这些话, 也会仿效爸爸妈妈, 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而嘲笑别人的短处。还有些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引导不当也会让孩子产生自负心理。

2. 是家庭生活条件优越

优越的家庭条件容易滋长孩子虚荣自傲的心理, 使孩子养成爱炫耀自己、嘲笑别人的毛病, 如孩子经常穿漂亮的衣服, 就会看不起那些穿旧衣服的孩子。

3. 是大人们过多的夸奖与溺爱

孩子经常得到大人的夸奖, 就会认为别人不如自己, 导致孩子看不起别人。如果爸爸妈妈经常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 孩子就会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 从而产生自负心理。

那这个孩子的自负, 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通过调查我发现, 与孩子的家庭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的确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孩子是家中的独生女, 而且是父母年纪较大才生的她, 来之不易, 孩子的爷爷非常溺爱孩子。孩子很小时就被父母带去做过智商测试, 被专家认定为高智商的孩子, 导致孩子也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 什么都比别人强, 是一个天才, 不用和别人用同样的方式来学习。孩子的爸爸在外资企业工作,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非常注重孩子个性的培养, 导致孩子有了我要与别人不一样的错误看法。

开学没几天, 我就接连处理了几起这个孩子与班上其他孩子的冲突与矛盾。我发现, 每次如果过错在别人那边, 她就会不依不饶。如果过错在自己这边, 她就会尽力推卸责任, 用哭泣、沉默等方式来应对。在班上, 她几乎没有朋友, 也没有人愿意与她做同桌。平时上课, 她不肯按老师指导的方法来进行有效学习。我发现在评讲作业时, 一些开放性的题目, 她绝不会写与别人一样的答案。如果实在想不出, 她宁可空在那里。她爱看书, 课外阅读也非常广泛。如果上课碰到她感兴趣的问题, 她举了手, 你不点她, 她立马就会把不满情绪发泄出来, 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有一次, 班上选拔朗读选手到学校去参加比赛, 她硬是要去参加。我知道她嗓音不好, 吐词又不是很清晰, 劝她不要去, 但她不听。我只好在班上开展选拔赛, 结果她以极少的支持票落选。她当时放声大哭, 说不公平, 同学们故意针对她。三年级的语文学习毕竟不同于二年级, 书写量明显增大。这个孩子在学习上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书写很慢, 也不肯接受老师正确的书写指导方法。第一次单元测试由于书写过慢, 她考砸了。接连几次依然如故。我看到孩子的情绪明显低落了起来。由以前的不可一世变得底气不足, 性格也沉闷起来。我知道, 孩子开始自卑了。这时, 孩子的爸爸主动给我打了电话, 就孩子的问题与我聊一聊。他说孩子自从上了三年级, 越变越胆小了, 什么新鲜事物都不敢尝试, 做事情也提不起劲来。我趁机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跟他谈了自负的危害。

自负的孩子虽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往往没有远大理想和志向, 而只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而且, 他们看不到别人的成绩, 只会“坐井观天”。自负的孩子很难和同学们友好相处, 因为他们不能做到平等相待, 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人或喜欢指挥别人。自负的孩子情绪也不稳定, 当人们不去理睬他时, 他们就会感到沮丧;当他们遭到失败和挫折时, 又会从骄傲走向悲观、自卑和自暴自弃, 否定自己的一切, 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

自负与自卑相似, 都是源于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 不同的是, 自负者是过高地评价自己, 他们仿佛通过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长处, 甚至视缺点为优点, 而在看别人时, 则总是容易贬低他人的优点, 夸大对方的不足。

自负者往往自视过高。他们很少关心别人, 与他人关系疏远。自负者通常看不起别人, 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自负者往往好高骛远, 不切实际。他们为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 承担无法完成的任务, 容易遭受失败的体验。总之, 自负就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孩子的爸爸一听非常着急, 连连问我解决的方法。

二、当孩子出现自负情绪时, 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

1. 耐心教导, 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孩子出现自负情绪往往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 认为自己比谁都强, 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拿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因此, 他们往往狂妄自大, 大都以“自我为中心”,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会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作为爸爸妈妈应耐心地教导孩子,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 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 又看到自己的不足。爸爸妈妈还需要规范孩子的行为, 督促他们改正自负情绪, 告诉孩子在交友中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 并加以训练和指导, 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样, 他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2. 表扬时感情流露要“浓淡”适度

有些爸爸妈妈望子成龙心切, 孩子稍微有点进步就欣喜若狂, 赞不绝口, 久而久之, 必然助长孩子的自满情绪。正确的做法是:在表扬孩子时, 高度重视感情的作用, 尽量做到“浓淡”适度。有时对孩子轻轻的一个微笑, 也会起到许多赞美之词难以起到的作用。并且, 爸爸妈妈应尽量少在外人面前夸奖孩子, 因为小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 看到那么多人肯定自己, 会产生错误的认识, 认为自己真的多么优秀, 从而产生自负情绪。

3. 奖励孩子时以精神鼓励为主, 物质奖励为辅

其实, 一般情况下, 孩子只要能得到口头表扬, 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过多的物质奖励, 有时会强化幼儿产生沾沾自喜、高傲自大、忘乎所以甚至不思进取的心态, 要防止他们被夸奖声和赞许的目光所包围, 或获得过多的物质奖励而产生畸形的满足感, 懒于进取和努力, 从而削弱进取意识。所以, 爸爸妈妈要注意不能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 让他们明白好条件是爸爸妈妈创造的, 他其实和其他同学一样, 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爸爸妈妈要观察孩子的心态和行为表现, 发现不良苗头, 及时教育, 消除其骄傲自大的不良心态。

4. 以身作则, 为孩子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是孩子效仿的最直接的榜样,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爸爸妈妈应该成为孩子高尚人格的榜样, 要谦虚友善, 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负情绪, 以免孩子受到不良影响。与孩子的爸爸进行沟通后, 我也实施了改变孩子的几步策略。

(1) 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发现她特爱看书, 并且看的书都有益孩子的阅读, 便把“小小书目推销员”的称号送给她, 要她每个星期给同学们推荐一本自己看过的书, 把书的主要内容介绍给同学听。刚开始, 怕她说得不好, 我会辅导, 后来慢慢放手了。即使我想给同学推荐书目, 我也会让她先看, 再让她去推荐。这样, 孩子又重新找回了自信, 也慢慢信任我起来, 愿意与我说心里话。

(2) 约法三章, 与同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在爸爸的见证下, 我与她进行了约法三章, 内容如下:

(1) 不许讥笑同学的缺点, 发现同学有困难在主动帮助。

(2) 有合理化建议要举手提。当老师、同学不能达成自己的要求时, 不能耍小性子。

(3) 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并改正。

慢慢地, 我发现孩子变了, 行为习惯、文明礼仪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整个班集体也和谐不少。

自负只是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 学生的心理也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挑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们要用更多的细心耐心以及专业知识去纠正孩子错误的认知, 纠正孩子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志泉.浅谈学生管理中的“委以重任”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6 (31) .

[2]王飞.浅谈优秀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J].知识经济, 2011 (12) .

[3]姬凤娥.用理解与尊重打开学生心中那把锁[J].吉林教育, 2008 (27) .

[4]马晓春.我国教师问题行为研究现状述评[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4 (5) .

篇4:正确认识自己

人没有自知,就没有自省,更没有自胜。每个人都要通过各种方法了解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认识自己,首先要跳出自己,以旁观者的眼光分析和审视自己。功是功,过是过,不夸大,不避讳,实事求是,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只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克服缺点,推动自身进步。其次,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我们不妨把自己放在较熟悉的人中间做比较,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水平及在群体中的地位,找到差距和努力方向。再者,通过征求别人意见,了解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从中总结自己。尼采曾经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使自己充满自信,才能使人生的航船不迷失方向,才能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有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充满自信地为其奋斗终生,即使不成功,自己也会无怨无悔。

(安徽*胡桂勤)

篇5:正确认识自己

尼采曾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纪伯伦在他的作品里讲了一个狐狸觅食的故事。狐狸欣赏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说:“今天我要用一只骆驼做午餐!”整个上午,他奔波着,寻找骆驼。但当正午的太阳照到它头顶时它再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于是说:“一只老鼠也就够了。”狐狸之所以犯两次截然不同的错误,是因为晨曦拉长了它的身影,使它错误的认为自己是万兽之王,并且力大无穷无所不能,而正午的又让它对着自己已缩小的身影忍不住妄自菲薄。

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使自己充满自信,才能使人生的航船不至于迷失方向,才能正确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才能去迎接机遇和挑战,创造更多的成功和欢乐!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

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苏图拉如是说》《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

篇6: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其实,一个人的表现、能力和水平等综合素质,自己对自己最为清楚,自己最了解自己,旁人无法洞悉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秘密。能否做到正确认识,必须讲究科学方法,自身“评估”才客观公允,结论才恰如其分。笔者认为,做到“三个用”,有利于正确认识自己。

用事实证明自己的价值。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脚踏实地做人做事,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无论是在职或退下来,都毕其一生干好党和人民的工作,以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他担任地、县主要领导30多年,“进退留转”问题何尝不遇到过?而他不放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个人问题上,充分相信组织,永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多办实事好事,深得民心。他退休后,继续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去,“退休不退责”,历尽艰辛植树造林22年,并把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他是一位可歌可泣高尚的人,是创先争优的先进典型,事迹感人,令人感奋。我们每一位党员,不免要扪心自问,自己与这位优秀党员差距在哪?在社会上的自身价值如何?然知不足而奋进,以业绩论英雄,才是积极的态度、正确的取向,总不能意志消沉、怨天尤人,自己“打败”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诚然,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今天的自己应该与过去的自己“评比”一下,看看是否进步了?发展计划怎样拟定?日后怎么办、如何走?争取一天比一天进步,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完善自我。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已是家喻户晓的先进人物,当年身患残疾,如果停下奋发进取的步伐,那就不是今天自学成才的榜样标兵了。

篇7:正确认识自己作文

这篇文章的内容写的是一只小鸡和一只小鸭的故事:小鸡在岸上捉虫子吃时,正好看到小鸭在水中抓鱼吃,这时小鸡想:为什么小鸭在水中抓鱼吃?我却只能在岸上捉虫子吃呢?我也想去水中玩,而这时小鸭听到了小鸡说的话,赶紧劝它说:“你不会游泳,还是不要下水了,否则你会有生命危险的。”小鸭说完后就离开了,而这时的小鸡以为小鸭是在吓唬它,于是想都没想,就一下跳下水了,谁知小鸡的翅膀一遇到水,它就不能拍打了,而不拍打小鸡就浮不起来,这时小鸡连喊救命,正好小鸭听见了小鸡的喊叫,游了过来,把小鸡救上岸了,于是小鸡又继续去捉虫子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各不相同,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爱好,别人能做的事情,而你不一定有能力做。所以对我们来说,有些事情可以做,但有些事情不可以做,所以看到别人的长处时,应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而不是去嫉妒他人,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这样很有可能受到伤害,就像现实生活的我,看到骑自行车能放双手,想怎样骑就怎样骑,自行车就像听的懂他说的话一样,这使我很嫉妒,也想学别人一样放双手骑自行车,结果自己摔得个人仰马翻,事后才知道这个人之所以能放双手骑自行车,是练了很久的,刚开始也是摔跤,只是慢慢的练,练会了。自从有了这个教训之后,我知道了怎样控制自己不去妒忌他人,知道了有些事情是别人能做的,而自己不能做的,人跟人是不能比的,知道了嫉妒一旦产生,就会让人迷失方向,走向不归路。

篇8:图书馆人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自己

1 对自身职业价值和职业前景的认识误区

这首先表现在图书馆人对图书馆学的科学性的自我怀疑, 图书馆学既不同于技术学科, 也不同于人文学科, “图书馆学”一词的提出尽管已有近两个世纪的历史, 但学界和图书馆人心中却有这样的迷惑:“图书馆学是不是一门科学?至今仍然是一个问题。”因此, 图书馆界在行政意志、强势学科、大众媒体面前唯唯诺诺;图书馆学界为图书馆职业制定的某些“行规”只注重约束图书馆人的行为, 而忽视维护图书馆人的权利与职业尊严;图书馆界没制定有约束力的行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制度等。以上的问题已经使得图书馆的从业人员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产生迷茫。久而久之, 图书馆员失去了作为这个职业的从业者应该具有的那种自信与对职业的价值崇敬。目前, 图书馆学已经完全没有了梁启超先生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时呼吁建立“中国图书馆学”时的学科建设热情, 图书馆人的职业激情也逐渐淡化。在目前物欲横流和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 很多图书馆人只看到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长远利益, 往往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 他们急需一种精神良药来医治迷茫的心灵。图书馆人一定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及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前景, 坚信图书馆事业的崇高价值, 不要被暂时的困难和消极的言论误导, 自觉抵制消极的思想和言论。

2 重收藏轻宣传的思维误区

在古代图书馆时期, 收藏图书、内务整理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心, 即对书籍的分类、编目、典藏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信息化大潮中, 图书馆要想生存和发展, 要想使图书馆所拥有的文献真正被读者所了解和更好地利用, 只有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向社会公众宣传馆藏和服务项目。目前势如洪水的信息———书刊、报纸、录音磁带、唱片、文件、电子邮件和数不清的原始数据 (目前全球出版的各类报纸估计40万种左右) 稍经加工, 就可以成为信息, 但在多数情况下, 社会只是在无记忆地运动着, 没有人能够“通读”一切, 因此, 人类又往往每天都在重复地接收信息而不一定是知识。人类崇尚信息却又深受其害, 这就是信息时代的信息异化。信息生产确实带来了智慧, 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谬误甚至愚弄的产生。信息爆炸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知识爆炸, 相反, 知识匮乏已成了信息爆炸的伴生现象。图书馆等信息收藏单位的信息积累与读者的知识接受严重失衡, 读者很难在信息洪流中有效地去伪存真, 抽取知识, 消化知识。

3 信息共享与信息垄断的误区

信息公平是现代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目前, 信息与物质和能源一样, 被称为是一种能够提高竞争优势和发展机会的重要资源。另外, 信息与物质和能源的重要区别是, 物质和能源的获得是以占有为特点的, 具有排它性, 而信息则不同, 它具有可共享性。也就是说, 当信息被生产出来以后, 只有少数人享有它和让全社会成员享有它, 社会成本是一样的。因此, 即使现代社会因物质的匮乏远未“等富贵、均贫富”, 图书馆却可以坚持信息共享原则, 追求信息公平。非常遗憾, 图书馆人是高呼信息共享口号最响亮的一族, 但事实上图书馆人却在不知不觉中违背信息共享原则, 追求信息的垄断。

4 信息保障与读者权利保障的误区

图书馆人历来重视信息保障, 多年来建立起多级信息保障体系, 如国家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地区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等, 图书馆在这方面不惜巨资投入, 理论界也不断地为建立各级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摇旗呐喊。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但是图书馆只讲信息保障, 储备了大量的文献信息却不积极为文献寻找读者, 不考虑读者阅读权利保障问题, 这就是图书馆人的又一思维误区。公民的知识、信息权利是指公民自由获取知识信息的权利, 是公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图书馆普遍存在优先为社会精英服务的倾向, 馆长们常将为领导决策服务或为科学研究服务的案例作为最引以为自豪的成就, 而忽视了图书馆在帮助社区弱势人群方面的职能;图书馆把读者分为不同类型, 规定不同类型的读者借阅的册数不同;或者按职称把读者分为不同级别, 阅览室也分为不同层次;或者规定某些所谓的内部资料, 只有特定的人员才能借阅等;馆舍远离人口密集区;图书馆守株待兔, 坐拥书城;残疾人服务异常欠缺、儿童阅读被忽视;农村基本无图书馆服务。以上的事例说明图书馆在保障公民平等利用图书馆方面做得很差, 这些方面图书馆人都应进行重点反思。

5 业务工作的误区

图书馆被称为信息、知识的宝库, 读者进入图书馆求索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迷路, 因此, 图书馆员的工作此时将大有用武之地。作为信息、知识的领航员, 图书馆员应该带领这些在知识宝库中的迷路者迅速走出迷途, 进入探索知识的坦途。然而, 图书馆员却常常陷入思维的误区, 不仅没有带领读者走出迷途, 反而会使读者更加迷惑。图书馆员一旦进入这种思维的沼泽地, 读者花大量时间咨询的结果只不过是更加的迷茫。常见业务工作中的误区有:a.照搬以前的工作成果。一些馆员在没有完全弄清问题之前就急于寻找对策, 他们认为以前的工作经验就可以解决目前的问题, 许多馆员用早已成型的解决方法生搬硬套, 为千差万别的读者解决千差万别的问题。他们认为没有必要为弄清那些已经“很明显”的问题浪费时间, 建议读者直接采用那些显而易见的方法。b.盲目模仿其他馆的经验。“盲目模仿”的思维方式也要小心。照搬其他图书馆的做法尽管可以得到成熟的思路, 但是不一定总是能使读者满意。有的图书馆员认为如果已找到一种在别处成功了的方法, 再动脑筋开发新的解决方案, 纯属浪费时间。c.图书馆人往往倾向于基于自己的经验, 用他们自己的观点分析、认识问题。在不同的情况下、为不同的读者服务时, 从自身的经验、利益角度思考问题, 而没有认真收集读者需要的信息, 或者即使收集到了有关数据也没有回过头来检验数据的有效性, 他们已经从自己的经验和业务的角度出发了。如果他们把主要目标指向读者, 那他们可能会认识到还有其他选择方案。馆员在工作中的误区还有很多, 在此不能一一列举, 但业务工作中的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还需图书馆人进行反思。

目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受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大前提制约, 但是图书馆人既要有改变世界的豪迈, 积极宣传、推介图书馆, 又要有改变自我的勇气。图书馆人要深刻反思自我, 寻找差距, 努力缩小我们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缩小我们的工作成果与社会满意度之间的距离, 在新的职业版图上, 要求自己从认知到业务领域进行全面反思, 尽快修复图书馆精神和躯体的裂痕, 确保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图书馆人不仅要对职业精神反思, 还要做好专业技术改造, 更需要增加政治智慧、哲学底蕴, 解读自己职业和社会需求的精神内涵。全体图书馆人共同努力, 用统一的职业声音、积极向上的勇气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坚守住自己的阵地。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事业的又一个春天将会来临, 图书馆将继续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责任编辑:张雨

摘要:图书馆人必须能够从自身思想上、行为上寻找差距, 必须在逆境中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来捍卫图书馆事业, 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篇9:正确认识自己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俄国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演一出话剧的时候,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到处物色新的人选,都未能如愿,实在找不到人了,只好叫他的大姐扮演这个角色。他的大姐以前只是一个服装道具管理员,现在突然出演主角,有一种自卑胆怯的心理,结果演得极差。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宣布停止排练:“这场戏是全剧的关键,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这么差劲,整场戏就不能再往下排了。”全场寂然。突然,他的大姐抬起头来说:“排练!”她一扫以前的自卑、羞怯和拘谨,演得非常自信,非常真实。

斯宾诺莎说过:“最大的骄傲和最大的自卑,都是对于自己本身最大的无知。”故事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大姐的行动和话语,给班主任的发展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力量。作为班主任,要发展自己,成就自己,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走出封闭的自我,融入集体,与他人共同成长。在工作中,我们也许年幼稚嫩,也许娇小柔弱,也许某些方面的确不及他人,但我们不必自卑,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我们要充满自信,做什么事,都要坚信自己能行。对自己充满信心,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二是敢于正视自己,大胆展示自己,勇于超越自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过错,但面对自己的过错,我们不能回避,要勇于承认,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及时改正。面对失败,我们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们不能让某一次的失误或失败左右自己的思维,禁锢自己的行动,我们要善于吸取所犯过错的教训,做到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三是从小事做起,充满自信。大凡自卑的人,总是盯住自己的弱点。其实,我们要善于忘记过去,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我们要坚信自己的能力,坚信别人能做的事,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做好。在自卑和胆怯时,我们不妨学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大姐,摒除自卑、羞怯和拘谨,坚信自己也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不孤高自傲

有一个故事:一只蚊子遇到一只狮子,蚊子狂傲地对狮子说:“虽然别的动物都怕你,可我一点都不把你放在眼里。”说着,蚊子吹起了小喇叭,向狮子冲了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吓得直往后退,最终蚊子战胜了狮子。这只蚊子便不可一世,自傲地认为这世界唯它独尊,可以横行天下了。不料,目空一切的蚊子被空中的蜘蛛网给粘住了。骄傲的蚊子说:“我战胜了最强大的狮子,没想到却被小小的蜘蛛给消灭了。”

在现实工作中,有的班主任,就像故事中的蚊子那样,总认为自己了不起,在众人面前夸夸其谈,炫耀和吹嘘自己,对别人的成绩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不乐意接受别人的建议或批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们不能对此熟视无睹。我们应该学学古代的邹忌,用“镜子”照照自己,反思自己,发现缺点和不足。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做一个真正聪明的强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幅对联形象地讽刺了主观主义的漂浮学风。班主任千万不要做“头重脚轻根底浅”的芦苇,也不要做“嘴尖皮厚腹中空”的竹笋。“根深”才能“叶茂”,我们不能自负,更不要妄自尊大。

篇10:正确认识自己作文

一日,她生病了,便用手悟着脸过街,尽管是病容,却依旧很美。恰巧,隔壁的东施见到了她的病态美,心想:“她病态都可以这么美,为什么我不能呢?”次日,东施便学着西施的模样过街去,结果却引来邻居的嘲笑。西施的病容美,是因为她本来就很美。东施没有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不美,反而盲目地跟从他人,模仿他人,结果,非但不能让自己变美,反而引来难堪。可见,盲目的模仿,不仅没有作用,还会起到反效果。人若能拒绝盲从,正确地认识自己,将会赢得美誉。战国时有一位美男邹忌。他遇到了一个比他更美的徐公,回家后邹忌问妻子:“吾与徐公孰美?”妻子说:“你比徐公美。”邹忌不语,又问下属“吾与徐公孰美?”下属的回答依旧是邹忌美。邹忌若有所思,说道:“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爱我;下属认为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邹忌能分辨得出他人的赞美,并且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没有徐公美,才能不受迷惑,认清人心,从而巧谏齐王。所以,人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定位自己,才不会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迷失了自己。田园诗人陶渊明厌倦了官场的黑暗,对官场的名利感到淡然。他认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只是恬淡的生活,只是平凡的田园。于是,他选择辞官回乡,归隐田园。因为他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脱离官场,保持了“风霜高洁”的禀性;才获得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誉;才为后世留下了如此多的不朽佳作。“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正如李开复辞去谷歌副总裁,指引中国年轻人创业,开办新工厂;正如爱因斯坦拒绝担任以色列总统,潜心于物理学研究;正如女作者三毛,远离故乡,在广阔无垠的沙漠找到灵魂的栖息地。如果你是一弯新月,不要羡慕太阳的万丈光芒,只要正确认识你自己,就可以拥有银辉;如果你是一棵小草,不要羡慕牡丹的雍容华丽,你也可以高贵。

篇11:正确认识自己(本站推荐)

一 说活动设计理念

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一学生,随着身心的迅速发展,对自我的关注持续增强。由于该阶段个体尚未形成统一的自我概念,因此他们的自我评价具有明显的情境性特点。一方面可能因为一件事、一个人就对自己充满信心甚至过高评价自我,另一方面可能因为他人的一句话就贬低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鉴于此,引导初一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特别是理性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具有重要意义。

二 说教学目标

心理团辅课旨在借助团体内部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和接纳自我,进而习得新的态度和行为模式,更好地助人自助。以此为基点,依据布鲁姆对教学目标的划分,本课教学目标设置为: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掌握正确评价自己的方法;树立正视自我,理性的自我评价态度和意识。

三 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心理团辅课的宗旨,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及学生中常见的现象。本节课重点设置为:掌握正确评价自我的一些方法。难点为:正确评价自我,既接纳自己的长处,也接纳自己的不足。这种设置的原因是,方法是行为的指导和先行者,因此,我将正确评价自我的方法设为了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和心理咨询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空有方法的理论,但在意识层面不能接纳自我,尤其是自我当中的限制和不足,导致他们在评价自我时的极端化倾向,鉴于此,我将全面接纳自我作为了难点。

四 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团辅课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包括:创设情境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体验法、讨论分析法和游戏参与法。

其中,创设情境法、案例教学法和游戏参与法均重在创设一种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更好地开放自我,参与课堂。

多媒体教学法主要在于应用多媒体播放图片、故事、音乐等,从而更好地协助生生、师生互动,实现广泛地立体化教学。

互动体验法重在将心理训练、心理体验与心理知识的介绍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领悟的基础上了解和理解一些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同时旨在通过教师对小组和学生的问题进行澄清和情感反应等,引导学生更好地自我表露、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

五 说教学流程

按照团辅课的常规流程,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阶段:

(一)暖身阶段

舞蹈《we will we will rockyou》引入,具体内容为:学生两两猜拳,从鸡蛋-小鸡-小鸟-猴子进化成人。

活动目的:破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进一步自我开放。

(二)转换阶段

活动1:我是谁?请学生在纸上写下12个我是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结果分析。目的: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我。

活动2:心理知识卡片——乔含窗口。

目的:以专业的角度补充心理知识,说服力强,更易于被学生认同和内容,而乔含窗口的介绍,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有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周围他人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己。

活动3:他人眼中的我。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依次谈谈自己心中对某位同学的认识,注意,谈论时先谈优点,再谈建议。态度要真诚,语言要委婉,不能进行人身攻击。接下来,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当成员夸奖自己时心情如何,针对自己的不足提建议时又有何感受,自

己心中的我和他人心中的我是否协调,不协调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目的:鼓励学生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开放自我,交流心声,初步认识到他人尤其是同伴是帮助我们客观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一面重要镜子。

(三)工作阶段

活动1:故事《五个手指的对话》。故事中五根手指各自标榜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都是最棒的,其他手指可有可无。

目的: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每根手指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进一步升华使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身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该学会正视自己,全面接纳和评价自己。

活动2:心理知识卡片——归因风格。

目的:通过介绍归因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认识到归因风格也会影响到个体能否正确评价自我。

活动3:归因风格测试与练习。首先,将课前准备的归因风格测试分发给学生,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作答。其次,用PPT展示评分细则和标准。请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测试结果。第三,向学生出示一组关于不良归因的案例,请学生对案例中主人公的归因风格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看完案例后的感受。

目的: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风格,有意识的纠正自己的不良归因。

活动4:心理知识卡片:语义分析技术。

目的:通过介绍语义分析技术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评价自我和他人时要做到详细、具体。

活动5:再次出示活动三中的案例,请学生采用语义分析技术,讨论案例中的主人公哪些语句是不合适的,怎样的表述才是正确评价自己。

(四)结束阶段

学生代表总结本次活动的感受与收获。

上一篇:冰心荷叶母亲的读书笔记下一篇:我的衿睿蛋糕店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