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语言训练

2024-04-30

聋生语言训练(精选9篇)

篇1:聋生语言训练

上好聋校阅读课提高聋生语言能力

上好聋校阅读课提高聋生语言能力

江苏省滨海县特殊教育学校 尹乔云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阅读教学是聋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为聋生的个性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聋生而言,阅读是自主的、独立的,文本的意义是聋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建构起来的。然而聋校传统的阅读课教师的串讲串问,繁锁的分析、统一的答案模式剥夺了聋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了聋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聋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聋生的阅读实践,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在聋生的阅读过程中如何加以指导,对老师而言,显得至关重要。几年来,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上好阅读课。

一、教给聋生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对阅读而言,对于不同的年级要教给他们不同的方法、技能。对低年级的聋生来说,采用领读的方法,让他们跟老师读,学习句子的自然停顿、语气、标点停顿时间的长短等。然后,自由读,老师个别指导,小组、班级的品读。例如在教学《莹莹长大了》一课时,通过范读、自由读、品读等方法的指导,聋生不仅掌握语速,自然停顿、抑扬顿挫,而且感到很到位。特别是“邻居梁大爷”和“爸爸”说的话,在读的过程中受到了爱劳动的教育,而且还体会到文本本身语言的优美,从而培养了聋生的阅读兴趣。而对高年级聋生来说,阅读目的不只限于培养兴趣,更重要的是与作者产生共鸣。这就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但各自所运用的文体又不同,这就需要老师加以指导。()例如在教学毛主席所作的著名诗篇《长征》一课时,我是这样指导聋生的。首先明确读诗的要求:(1)不用手势语,显示正确的口型;(2)注意停顿、声调、节奏;(3)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单独理解这首诗很难,整堂课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读,就能让聋生领悟到诗蕴含的深刻意义。

二、激励聋生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相同的文本,不同层次的聋生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课标》指出:“阅读是聋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聋生的独特感受、体会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珍视聋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聋生的阅读和理解,应该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能培养人云亦云的听众。老师要鼓励聋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应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时,课文讲了朝鲜老大娘为给志愿军战士洗补衣服,三天三夜没合眼;为了给战士们送打糕,晕倒在路边;为了救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孙子;为挖野菜给战士们吃,腿被炸残疾了,只能靠双拐走路……先要求聋生做这样一个练习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做的事中,哪些地方你最感动?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聋生读时能动情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并且对这一部分内容,也有了深刻的理解。有的说:“老大娘就像是中国志愿军的妈妈,她对无私地对待孩子们。”有的说:“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感情多深呀!”有的说:“他们就像亲人一样。”以情唤情,激起聋生表达感情、抒发情感的欲望。整个阅读过程中教师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激发聋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体味”“品味”“感悟”还给聋生。

三、鼓励聋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可见,阅读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应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去灵活地阅读文本,去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学习《草船借箭》时,一位同学在阅读完课文后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他说课题中的“借”用得不当,因为在我们日常的习惯中借别人的借物用完后要归还,可在课文中诸葛亮从曹操那儿得来的十万支箭,没征得曹操的同意,更不会归还。所以说课文的题目不应该是“草船借箭”,而应该用“草船骗箭”更合适。那么课文为什么用草船借箭呢?同学们通过查阅课外书籍,对文本的多次阅读,都认为用“草船借箭”更合适。由此可见富有创造性的质疑,会引起聋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四、教给聋生注重积累

阅读的目的是积累知识,积累语言,以便在作文中灵活运用。怎样积累?积累哪些东西,就需要老师在阅读课上加以指导。我采用:1、鼓励聋生对阅读材料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平时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要有良好的积累习惯,引导聋生处处留心学语文。2、鼓励聋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例如在学习《雪》一课时,课前让聋生搜集有关写雪的优美语句,上课时进行交流、比赛,增加了聋生积累的兴趣。课上完之后加强背诵,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背的多,才能下笔如有神,因此在要求聋生阅读的同时,鼓励多背。

总之,上好阅读课,就必须给聋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投入身心,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己去读书,去感受和体验,去积累,去表达,还主体性给聋生,才能有效地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为他们回归主流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2:聋生语言训练

词语生活化,提高聋生语言表达能力

祁红霞

(青海省西宁市聋哑学校)

聋童,是指由于天生或在语言形成前丧失听力,而不会说话或在语言形成时或形成后丧失听力,语言也受到损害的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他们既不能听,也不能说,无法接收包括言语在内的一切外界声音的刺激。这种状况影响了他们思维、情感、智力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聋童认识、思维、表达等各方面的困难,难以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现代特殊教育表明,大力发展聋童的书面语言能力,对促进聋童的思维和情感等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聋生与普通学生学词基础的分析比较

聋生在学前和低年级阶段的语言能力,与同龄普通儿童的差距相当悬殊。一个五至六岁的普通儿童约掌握2500个词,六至七岁约掌握3500――4000个词以上,而聋童则没有口语,不会说话,掌握词语的数量基本为零。除了几个简单的手势外,基本不能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入学后,看到实物或图片,并不知道名称(语音),他们在通过看实物、图片,看字形、学拼音后,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才开始形成词的概念,再加上缺乏练习运用的环境、机会,所以学词困难较大,速度相对较慢。聋生主要依靠视觉、触觉、运动觉。成人的“教”与自身的“学”都是同等重要的。词语教学是帮助聋生形成和发展语言、思维的重要手段。

二、聋校词语教学中的主要原则及方法

1.坚持直观形象的教学原则

聋生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直观形象思维,所以借助客观事物来学习、把握抽象概念的直观教学既符合他们直观性的认识和思维特点,又可以使枯燥的词语学习变得富有生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

从聋生开始接触生字时,教学就要采取“字不离词”的方法,尽可能地将生字放到单词、词组之中。特别是在同音字和同字异音上要结合词组,从而使学生分辨清楚每一个字的真正含义,达到音、形、义的结合。在教学生字时,要通过组词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在进行“以词代句”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使用课文的范句,然后结合词义,列举其他句子,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学生学完单词,只知道每一个单词的意思,并不一定懂得其之间有何联系,而把单词融进句子里,便可使学生学会用一句话来表达意思。这样由于学生对所学的词及句式已掌握,写起句子来格式各异,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3.坚持书面语和口语同步推进的教学原则

聋校词语教学具有帮助聋生发展口语和学习书面词语的双重功能,因此既要发展聋生的口语,又要注意发展他们的书面词语,尤其低年级的词语教学更要注意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在口语教学的同时,教师的口语应浅显易懂,教学语言要采用普通话,要符合语法,变速要适中。

4.坚持练习教学法的原则

语言是工具,使用工具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获得,在读、说的基础上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带聋生去公园或其他场合游玩、参观及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随时随地对他们进行训练,巩固学过的知识,扩大语言范围。

三、聋校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简单的课堂教学形式阻碍了聋生词语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地依赖手语解释来进行词语教学,忽视了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境,在感受和体验中学习语文

发展聋生语言的关键,是创造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鼓励聋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聋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培养聋生说话的兴趣,提高口语能力

在低年级认识水果、蔬菜、生活用品的教学活动中,带学生到超市去,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各种水果、蔬菜、生活用品的.名称及颜色。创设购买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在超市怎样购买东西,怎样与营业员交流和沟通。激发聋生说话的兴趣,培养聋生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在快乐的氛围中学说话,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再让学生去不同的货架去参观,明白哪些物品是学习用品,哪些物品是生活用品,哪些是食品,引导学生说写出下列句子:“白菜和油菜是蔬菜,芹菜和西红柿也是蔬菜。”“苹果和香蕉是水果,橘子和西瓜也是水果。”“牙刷和牙膏是生活用品,毛巾和脸盆也是生活用品。”“铅笔和橡皮是学习用品,文具盒和练习本也是学习用品。”在说写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类概念,从而培养聋生说话的兴趣以及口语能力的提高,真正地体现了“语言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四、聋校词语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1.针对聋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词语教学

聋生由于失去听力,不能从声音上感受外界信息。但在视力上却有较强的补偿作用,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个特点,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通过演示直观教具、演示动作等方法演示词义,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2.要注意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相结合

普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感知事物,认识事物,同时掌握了相应的语言。这些语言都是语言形式(语音)和语言内容(语义)统一的,就是说,当他们在听、读语言文字的时候,头脑中就会出现相应的形象,只有在听、读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时,头脑中才形成不了相应的形象。聋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在感知和认识事物,但没有同时掌握语言。入学后的语言学习,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要把语音、字形和事物形象联系起来,才能使他们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语言。如果不注意音、形、义的联系,不注意随时检查他们是否正确地掌握词义,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就很容易脱节。

3.要重视词语的积累

聋生一般是在入学后才开始学习、掌握词语的,与同龄普通儿童的词汇量相比,数量是极少的。这与聋生的身心发展是很不协调的,从而造成了他们在交流和表达上的困难。因此,要注意引导聋生积累词语,只有掌握大量的词语,能灵活运用,才能形成较好的表达能力。

4.要在实践运用中掌握词语

篇3:聋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关键词:聋生,语言能力,交流与表达

对于聋生的教育, 应该注重口语训练, 从而让他们学会通过看 (听) 、读、说、写交流思维感情。这是有助于聋校整体教学质量迅速提升的关键, 也是培养一批批聋生成才的必要措施。实践表明, 经过充分的学习和训练, 聋生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 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交际能力。

一、聋生语言表达障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师的语言使用不规范

相关调查显示, 很多聋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的语言表达, 导致他们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抱有不满的情绪, 所以, 教师与聋生的语言沟通效率低下, 造成聋生语言表达障碍迟迟不能有效突破。

2. 语言的使用、接收效率低

对于聋生而言, 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就是信息传递效率较低。聋生与聋生主要依靠手语交流, 他们之间的交流表现出传递迟缓、传递的信息量过少或者不够完整等特征。而聋生与教师之间分别可以依靠手语、口语、书面语进行交流, 相对而言交流方式较充足、意思表达也较完整, 但是依旧存在传递速度迟缓、传递内容较少的问题。而聋生与教师之外的正常人交流时, 多以书面语为主, 这种交流方式更加缓慢、不够完整、不够准确。

3. 接收的外界信息不全, 导致语言交流困难

聋生受到听力、手语等多方因素限制, 导致出现信息理解不全面和信息接收障碍等后果。同时, 还可能发生的问题就是, 学生所理解的或者所表达的意思与正常听者所理解的真实含义存在脱节和误差, 最终形成交流障碍。调查表明, 大约90%的聋生在观察教师口形的时候都不能看懂或完全看懂, 也有将近70%的聋生对于教师的手势理解出现很大困难, 即便相对而言在“看话”以及看手语能力方面较强的聋生, 对教师的“语言”信息接收率也只能达到55%左右。综上所述, 聋校教学中常用的手语和口语并不能充分向学生传达足够的信息, 无形中给聋生设置了语言沟通障碍, 严重制约着聋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聋生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对应策略

第一, 教师在课堂上培养聋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要规范自身的语言应用。当前, 聋校教育是培养和提高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核心手段。课堂成为聋生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最重要的平台。聋校教师就是能够帮助聋生提高语言知识水平的主力。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有责任运用合理、准确、严谨的教学语言为聋生树立榜样, 教师只有坚持规范的语言指导, 严格约束自身的语言使用标准, 才配作为聋生仿效的标杆。从而使师生双方在准确而简明的语言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

第二, 注重学科联动, 全方位发展聋生的语言。突破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能单独依靠语文学科进行教学, 而是要结合思想教育、数学等多门重要学科实现联动教学机制, 让这些学科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 也配合着语文教学兼顾语言能力的培养作用。只有保证每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都拥有良好的语言氛围, 才能让聋生更加迅速、积极、正确的获取语言知识,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 努力培养聋生的阅读习惯及阅读能力。聋生可以通过阅读的方式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还能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所以, 教师有必要鼓励聋生加强阅读能力和阅读范围, 不断培养聋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 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指导聋生开展大量的课内外阅读。此外, 教师有责任向聋生传达说明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意义所在, 并协助学生选取适当的阅读内容, 将有效的、可行的阅读方法告知给他们, 相信经过长时间是阅读熏陶, 一定可以显著提高聋生的阅读欲望和阅读能力。

第四, 加强对聋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想学好一门语言, 应该在实际交往的过程中经过大量训练和运用而成。如果聋生想要真正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可以的, 聋生一定要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来达到对语言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然后才能够让他们进入社会以后便能很好的应用, 为聋生日后的生活、工作、学习、交流等方面可以迅速适应。例如, 聋校可以安排聋生参加正常人的联谊等活动当中, 让聋生在真实的社交环境中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从而使他们在语言表达方面得到迅速强化。经过类似的环境的锻炼, 学生不仅可以将学习的知识充分的应用, 还可以通过实践交流互动, 不断纠正自身出现的语法错误, 可谓一举多得。聋生的语言能力培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需要不断通过各种方法结合适当的实践, 不断提起聋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让他们迅速成长, 有效融入社会。

注重培养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聋校教学任务的重点。本文主要分析了聋生语言表达障碍的具体原因, 让聋校教师和聋生自身意识到问题所在, 从而加以改正。为此, 提出了可以充分提高聋生书面语表达能力的实效性策略。希望在家庭、聋校以及社会环境的共同协作之下, 帮助众多聋生摆脱语言表达困扰。

参考文献

[1]黄红燕.聋生书面语技能的培养训练.特殊教育研究, 2012, 4

篇4:浅谈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一、口语书面语并重,促进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直以来,聋校语文教学存在着重“文”轻“语”的现象。不少教师认为,聋生与健全人交往,只要会写就行了,因此忽略了聋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训练,而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聋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却收效甚微。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是相辅相成的,口头语言有助于书面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书面语言又可以促进口头语言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看)话、说话能力,引导学生用完整的、符合语法规范的语句来表达。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而且面对全体学生表达,便于看话、交流、借鉴和纠正。

二、思维语言互依,多种能力齐头并进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思维是借助于语言体现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因此,在培养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必须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用看图说话、看图作文(以视觉补偿听觉)来激发聋生的联想、想象。在低年级的看图学文中,可让学生看图后来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对于高年级聋生,可以让他们对课文内容、场景进行描述、复述,谈体会,展开讨论,培养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还可以把描述、描图结合起来,只要启发引导得当,效果会很显著。例如:我们在教学古诗《早发白帝城》时,让学生说一说诗句所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说。有的学生不会说,我就让他们在纸上画出自己想象的景色,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图画说说,结果都会说了。这样做,不仅检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强化交际意识,提高聋生语言表达能力

聋生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对一件事物描述半天,也说不清,就是因为他们组织语言的能力太差。要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对他们进行组织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主要通过积累语汇、日常口语训练及作文训练来进行。

积累语汇除大量阅读、学习书面语之外,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向老师学习,在相互交流、进行语言交谈的情况下,边听(看)、边想、边迅速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用完整的、规范的语言表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学生答问能力的培养,并常对学生的答问进行评价和给予及时的指导。还要引导学生乐于表达,激发聋生的表达欲望。课堂上,讨论、辩论的训练,不仅可以活跃思维,而且对于提高聋生口头表达能力也很有帮助。

四、创设情境激趣,让聋生语言表达成“有米之炊”

聋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如果不能和实际联系,就不能得以巩固吸收。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我们应结合聋生的生活经历进行语言教学。真实情景对于语言的理解和学习都很重要,没有情景就没有概念,没有理解,没有表达。要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参与活动,调动他们表达积极性。当他们想表达而词汇贫乏、语无伦次时,教师就可以用规范地语言、完整的语句去引导、启发,通过提示语句来帮助学生表达。例如:有一篇作文,要求写一件激动人心的事,学生无从下笔。认为没有什么激动的事。正好学校过两天就要开运动会,我们当即结合本校运动会的事,让他们先有意识地参与、体验,然后再写,这样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五、紧抓“重点训练”,使聋生表达有的放矢

聋校语文新教材,每一单元都有一个关于读写的重点训练项目,有的侧重于指导阅读能力,这是聋生理解语言、发展语言的前提。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积累语汇,学到好的表达方法;有的侧重于写作能力的指导,结合一些优秀的课文作为范例,指导学生作文。比如聋校语文教材中“积累作文材料”“写作要有中心”,这些都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而且内容具有连续性。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在教授时紧紧抓住重点训练项目,结合学生实际,深入浅出地分析,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篇5:培智生语言训练的个别化案例

大丰市特殊教育学校陈玲

【摘要】近年来,培智生的语言障碍是特殊学校面临招生的一个大问题,好多适龄智障儿童由于语言障碍根本无法进入特殊教育学校课堂。他们一般是无语言、或语言比较零碎、或发音不清,这些都给特殊学校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问题。

【关键词】 培智生 语言障碍 康复训练

语言是一个人沟通的一种形式,没有了语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就存在很多障碍。培智生的智力上和正常人相对肯定是有差距的,但是在特殊教育学校以及一些康复中心都存在着培智生语言障碍的问题。这样的状况就让培智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更加难培养。

一、个案情况

个案A,出生于2003年8月,于2008年6月份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康复学前班,身体健康情况良好,但在感官觉发育达不到同龄水平,四肢力度不均衡。智力程度接近于中度智障,语言发展几乎没有,但是大人讲的话他能听懂一些,如:喊其姓名,让其拿他知道的东西,让其坐好自己的小板凳,但是让其发音很困难,刚入学时只会说“妈妈”两个字,而且没有发音的动机。

家庭环境

常年和母亲一起生活,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高中文化,在平时生活中多少还是能够引导孩子的,在生活中经常带孩子出去玩,不管遇到什么即使孩子不明白的她都会告诉他“这是什么”。

二、语言训练的原则:

1.训练方式要适应孩子的个体情况,要制定个别化训练模式。

2.训练内容要具有功能性,让儿童学会后能够应用到生活中。

3.训练过程要渐进,特殊孩子的本身的能力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进展,作为教师

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三、训练方法:

言语治疗的目的是促进交流能力的获得或再获得。通过治疗人员给予某种刺激,使患者作出反应,正确的反应要强化(正强化),错误的反应要加以更正(负强化),反复进行可以形成正确反应,纠正错误反应。

1、选择强化物

强化物的在训练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强化物的选择有时决定了一个训练的持续性。个案A,起初就是语言动机少,在家里妈妈有时顾不及去等待他发音就满足他的要求,这时作为教师可以拿出他喜欢的汽车卡片,在个训过程中先拿出这些事先准备好刺激物让其看到,引逗他想要得到的,这就是训练过程中强化物,刺激患儿发音的动机。

2、刺激后给予强化物。

患儿的口语很少,所以在训练一开始不能要求他发多少单字和词语,可以用肢体和其他形式来换取他想要得到的东西,比如他会想得到放在老师办公桌上的汽车卡片,但将不出来,可以要求他表演个他会的动作等,比如他会小猫叫和小狗叫,教师可以让其完成这两个他会的音,如果能做到我们也要给予强化物。这个刺激过程不是让他掌握i刺激物,而是知道这样的刺激过程,强化物—满足要求—-给予强化物,知道要先完成什么才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去刺激他的语言训练。

3、发音训练

3.1 嗓音练习患儿在说话时往往发出尖而怪的声音, 这主要由于长期不使用嗓子发音的缘故。最初是采用蒙台梭利康复器材里的吹气盒,后来又让家长配合在家中采用教孩子学会吹肥皂泡,着两个游戏可以使其适当地应用口腔气流, 矫正他在呼气中说话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可以推广让患儿吹纸青蛙、吹蜡烛、吹号角,这样再去让患儿学狗、猫、牛等动物的叫声时会更轻松些。

3..2 呼吸和共鸣的训练加强呼吸控制的训练中,采用了吹奏乐器的方式, 利用一个有颜色音键的玩具喇叭让患儿做吹奏训练。接着, 训练患儿正确共鸣。该训练的目的是改善其腭咽功能, 建立自我控制的口腔气流声和鼻腔气流声, 增强软腭的运动。其方法为让患儿鼻出气, 加强鼻腔的气流;然后建立口鼻的气流

对照

感觉, 先让其发与口有关的音素如“哦”, 再发与鼻有关的音素如“嗯”音, 接下来令儿童交替发“哦”、“嗯”和“哪”音。以这样的训练方式, 就可以达到共鸣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患儿学会了“嗯哪”这个简单的作答词语。

3.3 发音器官的训练首先, 患儿双唇的延展度不够,只会发“m”这个音,唇的训练包括: 唇的力度训练,主要是让其学会抿嘴的动作和亲吻的动作,在此基础上在患儿吃棒棒糖的时候教师一边拿着棒子把糖往外拉,而同时引导患儿抿住嘴吧,尽量不要让棒棒糖被拿出来,或者拿最传统的方法,拿纽扣做糖来训练。包因患儿闭唇音/b, p, ,f/ 等都不能正常发出, 这说明患儿肌力低下, 因而采取了训练其上下唇内敛动作,包括: 用不同口径和形状的吸管吸液体, 同时增加液体的稠度, 也可以采用口部训练器增加患儿对双唇的感知觉。针对患儿圆唇与缩唇的困难, 让他先练习发/o/ 音, 使其发展下颌与唇的运动分离;然后教/i/音, 让他学会缩回嘴唇;最后, 让他进行/o/ 和/i/ 的交替发音, 以改善他的口腔运动功能。其次, 舌的训练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针对患儿不能伸舌和卷舌的问题, 设计舔棒棒糖等其他食物游戏训练伸卷舌。患儿舌尖音/d, t, n, l/ 都能正常发音;舌面音/j, q, x/ 不能发出;舌根音/g, k, h/ 也不能正常发出, 对于这些音则采用了分别训练的方式。譬如/h/ 音的训练, 首先可以训练孩子多做哈气的游戏训练, 和孩子一起大口的哈气,对着镜子或者玻璃哈气。还可以在高兴的时候多做哈哈笑的口部运动。让孩子体验“哈”“喝”音的准确运气方法。可以从这两个呼读音开始, 慢慢的教孩子读更多字。

4、下颌训练

主要发/a,i,u/这几个音,同时运用口部训练器作为辅助工具,比如当患儿发/a/有苦难的时候,可以用手在一旁作出比较夸张的手势,还可以用训练器辅助患儿张开嘴巴发音。当患儿学会发/a,i/两个音的时候教师让他把两个音连起来发“阿姨”,这个过程比较慢,一定要渐进,要有足够的耐心,如果患儿一个音发的不好,可以再进行反复发音练习。

5、词的训练

词语的训练主要是简单的双字词开始,比如学会了发/b/,就拿出“宝宝”的卡片教导其发“宝宝”,例如还有“爸爸”,在训练的同时当患儿表现比较好的时候,教师会说棒/bang/,。运用此类方法把之前学会的/h,g,/也用起来,如:哈哈,哥哥等词进行语言的互动。非叠词的双字词语学习相对就困难的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一个个字的去教,如患儿学先会讲/bu/(不),后来又会/yao/(要),教师就想办法让患儿将这个两个字连起来发(不要),这个学习过程差不多花了一个月,患儿本来发单字就很困难,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患儿发音不是很连贯,只要他能连起来读出就行。

6、主动语言的训练

以上都是在教师德引导下患儿被动的发音,这样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不大,患儿会喊“阿姨”“妈妈”,但是不知道主动去喊,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们采用了刺激法。当患儿想要拿到阿姨手里的食物时,阿姨只会用口型提示说/a ,yi/。

四、训练效果

经过近六个月的训练, 患儿有了一定的进步。这说明从刺激入手,寻求患儿的发音动机再根据发音器官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训练, 进行全面综合性干预, 对促进儿童的能力发展能取到一定效果。具体如下:

在训练方面知道去配合,当训练者拿起强化物拿起时患儿知道先去满足教师或者家长的要求才能得到,不像以往在训练过程中随意乱跑,注意力分散严重,现在能配合训练者,在在家中也能跟好的听其母亲的话。

在发音方面, 患儿在这一环节进步十分明显。根据患儿的构音器官的能力结合丰富有趣的游戏, 嗓音和共鸣训练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在训练过程中患儿发音不是很清晰,音调发音很难,如:“马”还是发第一声“妈”,所以在日后训练中要加强节奏方面的训练,如:吹打乐器、拍手、听儿歌,每天还要坚持让患儿做舌体操, 如伸收舌、舔嘴唇、舔嘴角、弹响舌、舔绕唇、顶两腮。

词语方面的学习主要是连贯性不足,患儿掌握了词语中的字,但是连起来发音时有困难,这还是由于患儿的气息不足引起的,同时词语发音的主动性不强,当刺激和提示撤退时,患儿很难主动去喊“阿姨”“妈妈”,这将成为下一阶段的训练重点。

五、提议

第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前提。不管是语言训练还是其他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培智生的注意力集中性较正常孩子

要差,所以选择好强化物给予适合的刺激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培智生语言训练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过程, 单独的发音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注意非言语交际能力和共同注意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训练。譬如, 要对着儿童的视线说话, 要常常对他说简单的话。首先叫他的名字, 等他注意你在叫他时再对他说话。当孩子不注意你的时候对他说话是没有效果的。要自然的喊他的名字, 注意配合当时的情境对他说话。语言训练只有全方位的训练、分阶段的进行, 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三、针对患儿主动语言偏少的现象,要给予鼓励,尽量用已经掌握的语言去创造更多的语言互动机会,对儿童错误的发音, 不必刻意矫正, 应及时给予鼓励, 以培养儿童的说话动机和表达意识。但要注意的是, 家长千万不要教儿童说娃娃语。

第四, 要有耐心,必要时要给予提示,根据患儿的能力发展情况再做出减退。不断地对儿童说话, 并有耐心的听他说话、认真的回答;逐渐丰富词汇, 从吃的食物到穿的衣服,以及玩的玩具家长逐一告诉他这是什么,也可以告诉他这些东西的特征,如:红色的衣服,绿色的青菜,黄色的小鸭玩具等等。

第五, 要让孩子接受多方面语言刺激, 多创造交往的机会,,多带他外出, 多与同伴交往, 训练他独立表达自己的意愿,提高患儿语言的功能性。利用儿歌、动画等媒介创造家庭式语言学习环境,如看《小鸭嘎嘎叫》儿歌让其模仿小鸭“嘎嘎”的叫声,学会 模仿各种声音。不要多次重复强化,根据环境的变化去选择训练的次数,同时要根据患儿的接受情况,不能让把原本的兴趣给磨灭掉。

【参考文献】

1、2、赵春燕, 张福娟.自闭症儿童语言初期训练的案例报告黄伟合.儿童自闭症及其其他发展性障碍的行为干预[M].上海: 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63、李胜利.言语治疗学.华夏出版社.2006.7

Pei-chi, language training, individualized health case reports

篇6:在教学互动中发展聋生语言

在聋校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方式是“演示法、参观法、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比较直观的方法。其实,不妨多多尝试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这种方法有助于把学生个体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地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面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建立多向通道,增加信息来源。因此,我采用分组的方式,把个人学习、同桌商议、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团结合作、友好竞争的精神。当然,这一环节的完成需要给学生足够的自学与交流的时间。由于引导得当,课堂讨论好比“新闻发布会”,单向信息传递变为多向传递,学生不仅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课文,同时也享受到了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和乐趣,教学效果远比讲解提问方式要好。

二、变说写分离为双重结合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既先说后写,帮助学生克服表达过程中概念不准、语序颠倒等情况。聋生从不会发音到开口说话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关键是多加鼓励和示范,纠正错误发音,不断巩固正确的发音。

在帮助聋哑学生建立词语概念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各种感官。从视觉的角度来讲,聋哑学生可以“以目代耳”,把一些直观的、形象的词汇教给他们,如各种颜色、形状之类的词;味觉方面的酸、甜、苦、辣等可以通过品尝让他们去理解。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讲授时间和学生说写时间均衡好,让学生当堂说、当堂写、当堂练。

其次,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掌握笔谈技能。帮助聋哑学生确立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信心,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在背诵课文的同时要求默写,摘抄好词句、片断,引导他们做好班级宣传栏、黑板报等,鼓励学生利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写日记,以便巩固积累的语言材料。

再次,在课程中重点设置情景对话,渗透笔谈训练,将说、写有机结合。如讲解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四册第九课电话机、录音机等词语时,教师创设相互询问家用电器的对话,鼓励聋哑学生先用口语表达,再进行笔谈,使学生理解笔谈的交际功能。结合聋哑学生的实际生活,针对日常交往需要的对话题材,编写情景对话教材,如菜场买菜、医院看病、问路等,有计划地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用口语和笔谈两种方法实现交流。

三、变重结果为重过程

“重结果”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 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 压缩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 而让学生去机械的背诵“标准答案”。“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 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篇7:浅析如何有效提高聋生语言能力

关键词:兴趣;有利时机;科学方法;课外渠道

聋生由于听觉缺陷,导致语言发展迟缓。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聋生语言能力,多年来我在聋生语言交流训练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在学校校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下,编写了有关语言交流的教材,并充分使用,在培养聋生语言能力方面尝试了多种方法,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培养语言交流的浓厚兴趣,鼓励聋生积极地表达

1.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面对聋生时,一定要做到慈言善目,让学生感觉教师亲切和蔼。特教工作者要真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要科学正确地引导聋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抓住闪光点,不吝啬褒奖鼓励性的语言,及时恰当地对聋生进行表扬。

3.要合理创设语言情境,有效训练聋生的语言。聋生因为无法通过听觉途径自然地学习语言,所以教师应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情境,让聋生在多个回合、多个情境中反复咀嚼、运用、实践语言,达到有效训练语言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抓住语言交流的有利时机,引导聋生正确地表达

聋生学习语言的机会很少。对于他们来说,学习语言是最困难的事情,时常有为难情绪,通过课堂真正掌握并能准确应用的语言少得可怜,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寻找有利时机,引导聋生进行正确的表达。

1.在聋生急于表达想法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由于聋生语言贫乏,有时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心理需求,呈现给教师的多是些简单的手语或者颠三倒四的语句,此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迫切心理,教给他先用正确的手语或书面语叙述,再答复他的要求,这便是聋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

2.善于选取聋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要时刻注意使用恰当、准确、适合学生的语言,不仅仅停留在手语交流的层面上,而是要针对聋生的实际,采用口语或书面语交流。

3.善于捕捉聋生学习与生活中平凡的事物与其交谈。当学生表达出现障碍时,教师便及时指教,学生定会记忆深刻而掌握常用语言。

三、采用语言交流的科学教法,指导聋生有效地表达

课堂是聋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注重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习得语言,特别是语文课、语训课及作文课。

第一,语训课要充分使用语训设备,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制定适合学生的个训方案,由易到难、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第二,语文阅读课要精心设计语言训练目标,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善于引导学生预习、质疑,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发言,提出并解决问题。教师注意随时提醒学生要清晰地表达。

第三,要上好每节作文课。谚语说得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作文的基础是让学生多积累词句、写作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每天都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词句。学生掌握应掌握常见的几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坚持记录对话或记日记。

四、拓宽语言交流的课外渠道,促进聋生丰富地表达

聋生最大的记忆特点就是对所学知识容易回生、遗忘。因此,及时巩固复习是教学的关键。

一是教师要做好辅导。在语言交流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复习每天所学的语言知识,有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回忆和交流会更好。

二是引导聋生与同龄的正常人为朋友(可以是亲戚或近邻等),在学校用书信交流,在假期多与他们见面交流,也可以与家长交流,这样聋生便可以在与亲朋好友的交流中增加语言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三是培养聋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籍,并提示学生阅读时要注重哪些方面,也就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去阅读。有時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读,或讲出开头,吸引学生读完。

总之,培养聋生的语言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要特殊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与探索,对他们进行耐心地鼓励与引导,适时地抓住有利时机,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拓宽语言交流渠道,聋生的语言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俊明,雷江华.基于聋人语言认知基础的综合语言教育模式构建[J].中国特殊教育,2007(5).

篇8:聋生语言训练

一、聋生与普通学生学词基础的分析比较

聋生在学前和低年级阶段的语言能力, 与同龄普通儿童的差距相当悬殊。一个五至六岁的普通儿童约掌握2500个词, 六至七岁约掌握3500~4000个词以上, 而聋童则没有口语, 不会说话, 掌握词语的数量基本为零。除了几个简单的手势外, 基本不能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入学后, 看到实物或图片, 并不知道名称 (语音) , 他们在通过看实物、图片, 看字形、学拼音后, 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 才开始形成词的概念, 再加上缺乏练习运用的环境、机会, 所以学词困难较大, 速度相对较慢。聋生主要依靠视觉、触觉、运动觉。成人的“教”与自身的“学”都是同等重要的。词语教学是帮助聋生形成和发展语言、思维的重要手段。

二、聋校词语教学中的主要原则及方法

1.坚持直观形象的教学原则

聋生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直观形象思维, 所以借助客观事物来学习、把握抽象概念的直观教学既符合他们直观性的认识和思维特点, 又可以使枯燥的词语学习变得富有生趣,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坚持“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

从聋生开始接触生字时, 教学就要采取“字不离词”的方法, 尽可能地将生字放到单词、词组之中。特别是在同音字和同字异音上要结合词组, 从而使学生分辨清楚每一个字的真正含义, 达到音、形、义的结合。在教学生字时, 要通过组词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在进行“以词代句”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应使用课文的范句, 然后结合词义, 列举其他句子, 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学生学完单词, 只知道每一个单词的意思, 并不一定懂得其之间有何联系, 而把单词融进句子里, 便可使学生学会用一句话来表达意思。这样由于学生对所学的词及句式已掌握, 写起句子来格式各异, 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3.坚持书面语和口语同步推进的教学原则

聋校词语教学具有帮助聋生发展口语和学习书面词语的双重功能, 因此既要发展聋生的口语, 又要注意发展他们的书面词语, 尤其低年级的词语教学更要注意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在口语教学的同时, 教师的口语应浅显易懂, 教学语言要采用普通话, 要符合语法, 变速要适中。

4.坚持练习教学法的原则

语言是工具, 使用工具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获得, 在读、说的基础上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 带聋生去公园或其他场合游玩、参观及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 随时随地对他们进行训练, 巩固学过的知识, 扩大语言范围。

三、聋校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简单的课堂教学形式阻碍了聋生词语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地依赖手语解释来进行词语教学, 忽视了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境, 在感受和体验中学习语文

发展聋生语言的关键, 是创造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鼓励聋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发展聋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培养聋生说话的兴趣, 提高口语能力

在低年级认识水果、蔬菜、生活用品的教学活动中, 带学生到超市去, 创设丰富的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掌握各种水果、蔬菜、生活用品的名称及颜色。创设购买的过程, 让学生学会在超市怎样购买东西, 怎样与营业员交流和沟通。激发聋生说话的兴趣, 培养聋生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 在快乐的氛围中学说话, 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再让学生去不同的货架去参观, 明白哪些物品是学习用品, 哪些物品是生活用品, 哪些是食品, 引导学生说写出下列句子:“白菜和油菜是蔬菜, 芹菜和西红柿也是蔬菜。”“苹果和香蕉是水果, 橘子和西瓜也是水果。”“牙刷和牙膏是生活用品, 毛巾和脸盆也是生活用品。”“铅笔和橡皮是学习用品, 文具盒和练习本也是学习用品。”在说写的过程中, 形成不同的类概念, 从而培养聋生说话的兴趣以及口语能力的提高, 真正地体现了“语言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四、聋校词语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1.针对聋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词语教学

聋生由于失去听力, 不能从声音上感受外界信息。但在视力上却有较强的补偿作用, 在教学中, 要抓住这个特点, 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 通过演示直观教具、演示动作等方法演示词义, 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2.要注意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相结合

普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大量地感知事物, 认识事物, 同时掌握了相应的语言。这些语言都是语言形式 (语音) 和语言内容 (语义) 统一的, 就是说, 当他们在听、读语言文字的时候, 头脑中就会出现相应的形象, 只有在听、读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时, 头脑中才形成不了相应的形象。聋生在日常生活中, 也在感知和认识事物, 但没有同时掌握语言。入学后的语言学习, 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要把语音、字形和事物形象联系起来, 才能使他们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语言。如果不注意音、形、义的联系, 不注意随时检查他们是否正确地掌握词义, 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就很容易脱节。

3.要重视词语的积累

聋生一般是在入学后才开始学习、掌握词语的, 与同龄普通儿童的词汇量相比, 数量是极少的。这与聋生的身心发展是很不协调的, 从而造成了他们在交流和表达上的困难。因此, 要注意引导聋生积累词语, 只有掌握大量的词语, 能灵活运用, 才能形成较好的表达能力。

4.要在实践运用中掌握词语

篇9:聋生语言训练

一、聋生与普通学生学词基础的分析比较

聋生在学前和低年级阶段的语言能力,与同龄普通儿童的差距相当悬殊。一个五至六岁的普通儿童约掌握2500个词,六至七岁约掌握3500~4000个词以上,而聋童则没有口语,不会说话,掌握词语的数量基本为零。除了几个简单的手势外,基本不能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入学后,看到实物或图片,并不知道名称(语音),他们在通过看实物、图片,看字形、学拼音后,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才开始形成词的概念,再加上缺乏练习运用的环境、机会,所以学词困难较大,速度相对较慢。聋生主要依靠视觉、触觉、运动觉。成人的“教”与自身的“学”都是同等重要的。词语教学是帮助聋生形成和发展语言、思维的重要手段。

二、聋校词语教学中的主要原则及方法

1.坚持直观形象的教学原则

聋生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直观形象思维,所以借助客观事物来学习、把握抽象概念的直观教学既符合他们直观性的认识和思维特点,又可以使枯燥的词语学习变得富有生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

从聋生开始接触生字时,教学就要采取“字不离词”的方法,尽可能地将生字放到单词、词组之中。特别是在同音字和同字异音上要结合词组,从而使学生分辨清楚每一个字的真正含义,达到音、形、义的结合。在教学生字时,要通过组词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在进行“以词代句”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使用课文的范句,然后结合词义,列举其他句子,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学生学完单词,只知道每一个单词的意思,并不一定懂得其之间有何联系,而把单词融进句子里,便可使学生学会用一句话来表达意思。这样由于学生对所学的词及句式已掌握,写起句子来格式各异,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3.坚持书面语和口语同步推进的教学原则

聋校词语教学具有帮助聋生发展口语和学习书面词语的双重功能,因此既要发展聋生的口语,又要注意发展他们的书面词语,尤其低年级的词语教学更要注意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在口语教学的同时,教师的口语应浅显易懂,教学语言要采用普通话,要符合语法,变速要适中。

4.坚持练习教学法的原则

语言是工具,使用工具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获得,在读、说的基础上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带聋生去公园或其他场合游玩、参观及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随时随地对他们进行训练,巩固学过的知识,扩大语言范围。

三、聋校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简单的课堂教学形式阻碍了聋生词语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地依赖手语解释来进行词语教学,忽视了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境,在感受和体验中学习语文

发展聋生语言的关键,是创造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鼓励聋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聋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培养聋生说话的兴趣,提高口语能力

在低年级认识水果、蔬菜、生活用品的教学活动中,带学生到超市去,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各种水果、蔬菜、生活用品的名称及颜色。创设购买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在超市怎样购买东西,怎样与营业员交流和沟通。激发聋生说话的兴趣,培养聋生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在快乐的氛围中学说话,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再让学生去不同的货架去参观,明白哪些物品是学习用品,哪些物品是生活用品,哪些是食品,引导学生说写出下列句子:“白菜和油菜是蔬菜,芹菜和西红柿也是蔬菜。”“苹果和香蕉是水果,橘子和西瓜也是水果。”“牙刷和牙膏是生活用品,毛巾和脸盆也是生活用品。”“铅笔和橡皮是学习用品,文具盒和练习本也是学习用品。”在说写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类概念,从而培养聋生说话的兴趣以及口语能力的提高,真正地体现了“语言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四、聋校词语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1.针对聋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词语教学

聋生由于失去听力,不能从声音上感受外界信息。但在视力上却有较强的补偿作用,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个特点,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通过演示直观教具、演示动作等方法演示词义,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2.要注意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相结合

普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感知事物,认识事物,同时掌握了相应的语言。这些语言都是语言形式(语音)和语言内容(语义)统一的,就是说,当他们在听、读语言文字的时候,头脑中就会出现相应的形象,只有在听、读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时,头脑中才形成不了相应的形象。聋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在感知和认识事物,但没有同时掌握语言。入学后的语言学习,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要把语音、字形和事物形象联系起来,才能使他们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语言。如果不注意音、形、义的联系,不注意随时检查他们是否正确地掌握词义,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就很容易脱节。

3.要重视词语的积累

聋生一般是在入学后才开始学习、掌握词语的,与同龄普通儿童的词汇量相比,数量是极少的。这与聋生的身心发展是很不协调的,从而造成了他们在交流和表达上的困难。因此,要注意引导聋生积累词语,只有掌握大量的词语,能灵活运用,才能形成较好的表达能力。

4.要在实践运用中掌握词语

由于聋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运用语言的场合和机会,学过的词容易忘记。如不经常反复地练习,在实践中勤于动脑、动手、动口,领悟语言规则,则很难掌握词语。

上一篇:公共管理模式下一篇:最温馨结婚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