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大学生荒村调查实践活动报告

2024-04-20

暑期大学生荒村调查实践活动报告(通用6篇)

篇1:暑期大学生荒村调查实践活动报告

2010年7月,在我院法学系邬文英老师的带领下,4名来自福建工程学院的大学生组成“荒村调查小组”在南平开展了调查活动,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炙热的太阳没有阻挡我们的激情,在高山之上,在荒村之中,尽情散播着青春的痕迹。

(一)精心部署,全面策划——“荒村”调查活动第一页

2010年7月6日下午,调查小组从福建工程学院出发,于晚上抵达南平。为了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一路上,我们细心讨论,精心部署,策划行程。

7月7日上午9点,我们抵达了南平市大横镇,副镇长陈学宝热情的接待了我们。随后,跟着陈副我们走访了湖尾村。调查活动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当我们发放问卷时,村名们有种排斥情绪,不是很乐意接受调查访问。看见我们穿着记者团的团服,村民知道了我们大学生的身份,他们强烈的表现出了一个想法:读书无用论。“考上大学又怎么样,还不是没工作,读书没什么用”一位妇女对我说道。在农村,有些人认为读书无用,钱花了,工作还是找不到,不如早点出去打工,减轻家庭负担。因此,大部分青年人无论是否读书,都早早的离开了村子,只留下了妇女老人和小孩。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靠自己能力,能者善任。

(二)新农村教育—— 关爱留守儿童篇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群体。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凸现。7月8日,调查小组来到了大洋村唯一的一所小学。

走访的小学,环境都不是很好,学生人数少,基础设施差。基本上留在农村都是小学生,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障碍,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也由此引起。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因而我们需要营造一种全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舆论力量。如果政府和社会能够足够重视农村留守儿童,这种现状会好的多。

“知识就是财富”,农村的教育事业始终应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三)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交流会篇

为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意识和创新意识,7月8日下午调查小组与大洋村的村干部们对关于如何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进行了探讨。

交流会上,指导老师邬老师在了解本村基本状况后,对发展新农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村干部们也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谈到:在农村锻炼应该了解农村生活,真实地了解村名的想法,了解农村的情况和农民生活的状况,关注农村现状,灌输新农村的理念和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四)关注“三农”,普及改革开放知识——宣传篇

关注“三农”,一直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决策。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们对衣食住行的物质要求也逐步提高。

(五)构建和谐农村——宣传环保知识篇

总结:

两天的南平之旅,回想我们所经历过的实践活动,觉得这次南平站调查活动总的说来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也有不少教训。

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所选的点是比较典型的。例如,大洋村,是整个南平跨面积最大的村,但却是经济效益最低的村。高桐村,位于高山之上,村民数量少,总共才30几户,村房破败,基础设施差,土地抛荒现象也很严重。我们所进行的调查问卷都是与农村紧密结合的,与农民利益紧密相关。因此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比较容易被农民所接受,这是我们服务活动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条件。在南平,调查小组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容易取得与当代镇,村干部的联系,在干部的陪同下,调查工作能更有利的开展。

至于做的不好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就体现在此次活动的初步计划上,由于对所有的条件了解不够充分,过高的估计了自身的实力,以至于部分活动不能按计划进行,例如问卷的发放就没有那么容易轻松。在此次活动的整体深度不够,大部分的工作只能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次,2天的时间,我们走访了3个村,即使较典型,但波及范围不够广。

篇2:暑期大学生荒村调查实践活动报告

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格式要求

一、内容

必须包含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四个部分;如有引用他人文章的还要加注参考文献,具体顺序如下:

1.标题 2.摘要 3.关键词 4.正文 5.参考资料

二、版式要求

(一)纸张:A4纸

(二)字号及字体:

姓名用4号仿宋加粗;院系、年级、专业班级、学号用小4号宋体;标题部分用2号宋体字加粗;摘要部分用小4号楷体字,摘要用黑体字;正文部分一级目录用小4号黑体,其他部分用小4号宋体字;参考小4号宋体字。

(三)行间距:

行距为19磅固定值,字间距为标准值。

(四)页边距

上3.0厘米,下2.5厘米,左2.8厘米,右2.8厘米,页脚1.5厘米。

(五)页眉

页眉居中插入“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字样,用5号楷体字。

篇3:暑期大学生荒村调查实践活动报告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广西大学农学院参加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为调查对象, 主要以2006级、2007级全日制本科生和2007级、2008级全日制硕博生为主。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问卷198份, 回收率为99%;有效问卷186份, 有效率为93%;其中, 本科生问卷117份, 占有效问卷的62.9%, 研究生69份 (其中硕士生48份, 占有效问卷的25.8%;博士生21人, 占有效问卷的11.3%) 。有效问卷中, 男生118人, 占63.4%;女生68人, 占36.6%。

(二) 调查方法及工具

本次调查采取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以问卷调查为主, 座谈、访谈和资料研究等为辅。本问卷主要根据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设置问题, 力求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农学类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三) 统计分析

本研究主要运用spss13.0统计分析数据, 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检验及相关分析等, 通过对数据的整合统计, 分析广西大学农学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特点。

二、问卷分析

(一)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

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调查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 有利于了解他们参加活动的原因和动机, 对以后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人员的安排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对广西大学农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目的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本科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具有多样性, 其中以支援农村建设 (25.6%) 、培养专业素养为工作做准备 (24.8%) 、锻炼能力与开拓视野 (23.9%) 为主 (表2-1) , 这与本科生想从多方面尝试生活, 磨练自己, 提高自己各种能力有一定关系。博士生参加社会实践目的主要以巩固书本知识为主, 占42.9%。

注:N代表频数, P代表百分比, 以下同。

进一步分析, 各学历层次学生对社会实践目的具有显著差异性 (X2=28.822, p=0.017**) ;学历越高, 巩固书本知识的需求越强烈;但为就业做准备的目的越来越弱。这与学历越高就业越容易的社会现实有一定关系。

(二)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

农学专业学生应结合专业特点, 以农村作为主战场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为重点, 灵活多样地选择实践方式。调查显示, 农学院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以农技下乡和开展社会调查为主, 占参与活动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表2-2) 。其中, 男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为农技下乡和社会调查, 女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为农技下乡和实验调查采样。在这些活动中, 30.1%的同学参加的是农技下乡活动, 仅4.8%的同学参加文艺下乡活动。

经t检验得知, 男女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类别选择上的差异明显 (t=0.361, p=0.012***) 。女生一般选择参与技术性、较轻松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在文艺下乡和实验调查采样这类技术型的活动中, 女生比重高于男生。而在义务帮困、农技下乡和社会调查这类体力型活动中, 男生的比例高于女生 (表2-2) 。

(三)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

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由于自身发展特点、阅历不同,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也有所不同。通过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途径的调查, 可以反映学生参与社会交往的广度与深度, 有利于学院根据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要求有针对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问卷调查发现:有41.9%的本科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靠学校 (院) 组织, 靠自己联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仅占16.2%;47.6%的博士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靠自己联系。在全体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 参加学校 (院) 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多数同学的选择, 占总人数37.6% (表2-3) 。

经X2检验, 不同学历层次学生自主性选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方面具有明显差异 (X2=20.901, p=0.013**) , 进一步分析, 学历愈高, 靠自己联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越多;反之, 在途径选择上对学校和他人的依赖性越强。这也同时表明随着学历不断提高, 伴随知识增多和社会交往面扩大, 越容易获得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 (表2-3) 。

(四) 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态度

一般而言, 态度决定参与者的积极性和获得成就的程度。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态度调查, 一方面可以从中了解大学生对参加社会活动所持的心态, 另一方面可以反映出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 有49.6%的本科生认为社会实践是必修课, 值得参加, 仅有7.7%的本科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没有价值, 对此活动不感兴趣。在不同学历层次中, 对社会实践活动不感兴趣比重最大的是博士生, 占到19.0%, 有42.9%的博士生认为虽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感兴趣, 但不愿意参加 (表2-4) 。

进一步对部分学生不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32.5%的学社认为活动时间太短, 无法真正进入角色, 对自己的锻炼作用不大;21.2%的学生认为活动的组织管理有待提高;25.3%的学生认为实践活动一味追求宣传效应, 活动不务实;11.3%的学生认为活动主题不鲜明, 缺乏新意、创新性不够。

经对各学历层次分析, 不同学历层次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 (X2=19.542, p=0.021**) , 有72.65%的本科生认为应该参加社会活动活动, 有33.3%的博士生认为有必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表2-4) 。

(五)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

调查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 可以反映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度和有效度。调查显示, 我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7天以内的占46.7%,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在一个月以上的学生仅有6.5% (表2-5) 。这反映了该院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时间较短, 实践活动不深入、流入形式等特点。

进一步分析原因, 由于农学专业社会实践大多面向农业, 受动植物生长周期性、时间性的影响, 学生需要长期跟踪调查, 而暑期社会实践时间过短, 且集中统一, 不利于具体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六)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

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反映来看, 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都获得了在学校难以学到的知识。一方面, 通过参加活动, 增长了社会阅历和经验, 提升了理论知识水平和对认识社会的水准。另一方面,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了解了农村, 认识了国情, 同时对将来服务于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问卷调查发现, 有24.2%的学生认为,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最大的收获是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对“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巩固专业知识、帮助自己就业、关注了解社会现实”等五项调查结果对比发现, 各项所占比重相差不大 (表2-6) 。说明由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具有多样性, 因此导致收获也具有多样性。值得注意的是, 20.4%的学生把获得生活补贴作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大收获, 一方面说明学生市场经济意识的增强, 另一方面可能与农学院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需靠自己在假期打工挣钱来维持或改善生活水平有一定关系。

(七)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困难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复杂、繁琐、细致的工作, 不同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 诸如活动经费不足、实践单位不热心、活动主题难确定、实践团队组建与管理困难、知识储备不够、方言不通等, 都可能成为每个团队或队员的棘手问题。调查表明:有33.3%本科生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联系实践单位, 位列第一;有24.8%的本科生认为活动资金是最大困难, 位列第二。对博士生的调查发现, 有47.6%的博士生认为最大困难是资金不足, 位列第一;14.3%的博士生认为联系实践单位是最困难的事 (表2-7) 。

进一步分析表明, 学历层次越高, 联系实践单位和确定实践项目越容易;学历层次越高, 对活动经费的需求越大, 越认为资金不足是主要困难, 同时, 团队的组织与管理也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越来越困难。

三、几点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 农学类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不同性别和学历层次的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活动类别、参与途径、对活动态度和活动困难认可程度各不相同。学历越高, 活动的目的性越强, 参与活动的途径越多, 组建实践团队也越难。学生性别不同在活动类别选择上具有明显差异。二是参加社会实践的形式、目的和内容具有多样性、临时性和零散性, 缺少系统的目标和制度保证, 以及教师的积极配合。三是活动经费的不足是制约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因素, 其中尤以博士生为最明显。四是实践活动技术性强、应用性广, 但对农民思想教育关注不够。部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挣钱为目的, 导致社会实践活动的服务性偏差。

针对上述特点, 对农学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 应有效延长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根据农学专业操作性强、农作物生长等特点, 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地点和活动时间。可以根据学农学生的特点灵活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时间, 真正让学生从实践中有所收获, 切实杜绝有名无实的“形象工程”。

第二, 明确目标, 完善制度, 把社会实践和专业教师指导结合起来, 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应鼓励专任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应结合农村社会实践, 不断丰富活动主题。农类学生不仅仅要把实践主题定位在技术下乡上, 更要大胆创新内容和形式, 力求满足农村的实际需求。

第三, 完善实践体系, 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分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1]学校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共同需求, 逐步形成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分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 设计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有重点、有选择地参加, 避免盲从。

第四, 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以缓解农学类学生社会实践单位联系难、实践时间短等困难, 还可以借此解决贫困生生活问题。同时, 充分利用基地的便利条件, 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篇4:暑期大学生荒村调查实践活动报告

关键词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091-02

暑期实践活动中义务支教最为广大学生所向往。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由一位来自普林斯顿的大学生Wendy Kopp提出并实施了一个伟大的构想,来缓解美国各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为美国而教”(Teach for America,TFA)计划[1],即:由美国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到贫困落后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共赢[2]。TFA计划的成功吸引了各国纷纷效仿,我国大学生也饱含着梦想、热情积极参加义务支教活动,寄希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状态,帮助贫困学子改变命运。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支教活动常常事倍功半,难以取得实效。

1 大学生支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014年7月初,南京晓庄学院支教团队在途中遇到来自其他学校的几个团队,了解到这几个团队没有一个是来自师范院校的,成员所学专业也是五花八门,大一学生比例最高。通过了解分析,发现暑期支教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团队缺乏专业教师的系统指导;队员没有师范专业背景(不懂课堂教学);团队支教前没有专业培训和充分的准备;支教效果没有监督和考量;支教后和学生没有延续性联系,更没有把支教活动与自己的专业研究相结合。这使得支教活动没有能够真正地帮助到贫困地区的学生,从而让社会上很多人对支教也有“更多地是走形式、走过场”这样的误解,打击大学生的自信心,产生自卑、无能、焦虑等消极情绪。

2 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支教活动及案例研究

由能系统指导的专业教师带队  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转化。过去的一个误区在于把暑期社会实践局限于思想教育层面,成为学工、团学组织的教育内容,而与学生实际的专业所学关系不大。缺乏针对学生个体在支教中的指导,由于学工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所给予学生的帮助是有限的,学生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难以有成效[3]。

南京晓庄学院进行了创新,除了辅导员带队,尽量配备专业教师随队。由一名教师教育学院的辅导员和一名教学法教师带队,不但能够协作进行团队指导,还能够对每位支教队员的授课过程进行有效指导。这也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一种通过经验参与来达到教育的学习模式,验证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更好地服务于支教的学生[4-5]。

由具有师范专业背景的支教队员参与  团队此次13名支教队员都是通过严格面试从师范生中选拔出来的综合素质过硬的大一到大三年级的大学生,以大三学生为主。大三学生已经系统学习过教学法的知识,他们教学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调控能力、三笔字、普通话等教学技能都较为熟练,同时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也非常强。大三、大二和大一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一届带一届。通过这种改革,在整体上改变了支教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态度,加以推广发展,稳定大学生支教队伍的素质,这样的支教队伍才能为当地输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并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团队立足实际开展教研活动  所有参加支教的学生都有焦虑感和挫折感。义务支教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教学,由于生活条件的贫寒,教育资源的匮乏,教学对象往往是调皮的、基础很差的农村孩子,立足于实际问题的教研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以一次关于教学管理和课堂管理教研活动为例,指导教师给予点评:“就内容的准确性来讲,和孩子说话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提问的方式需要讲究一点儿方法,用明确的语气回应孩子的回答。上课的纪律,有时候在看学生的时候眼神是恍惚的,应该在教学的时候把握课堂的组织,否则会有同学模仿。老师站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人都要听,适当用沉默的方式来表达。乡下的孩子比较害羞时就直接叫名字,课堂上的发言基本最好覆盖所有同学。”

经历这样一次次教研活动,让支教队员思考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科学的教学方式,一边教学一边学习,认真实践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这样的思维碰撞不但得到农村学生的欢迎,也提高了支教队员自己的教学技能。

支教活动需要延续性  除了教学活动组织不合理,导致当地教学工作者不满意以外,对受教学生来说充满心理落差也是这种短期支教的一大不足。这是由于很多高校的暑期支教缺乏延续性。在南京晓庄学院,学校要求只要选择义务支教作为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就要做精做好,要做到延续性。奔赴贵州绥阳的飞利浦支教团队已经延续到第三年,每一年去支教的队伍里面都有曾去过的支教老师,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再创新完善。团队成员也没有中断和学生的联系,他们经常打电话给贵州的孩子,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早日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拥抱梦想;也会通过校园募捐、义卖等活动募集书籍衣服寄给学生;支教者也会不断接到学生的电话和信件。支教团队非常受当地村民的信赖。这不只是活动的延续,也是情感的连结,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从心底热爱支教服务,全心全意地奉献,同时也能让支教地的家长、教师、学生对支教服务充满信任,配合做好工作。

对支教效果建立监督和考量机制  贵州绥阳的团队不但为飞利浦希望小学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组织了一场精彩的汇报演出,还向家长和学生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100%的家长都很满意在这里的支教,还有家长表达了希望来年再来的期盼。尽管得到的评价都是赞誉,但团队也不骄不躁,在支教活动结束后开展总结大会,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检讨需要改进的方面。为了管理和激励支教大学生,设立积分奖励制度,从服务时长、服务质量、效果反馈等几个方面综合考量和评价,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志愿者,滤掉一些凭一时热血加入的支教学生,保证农村的学生接受到来自最优秀的支教教师的教育。

3 结语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每一个人都应该为“我们的未来”做点儿事情。中国的大学生也在尽自己所能,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中,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试图构建一个“为中国而教”的愿景。为了让这一美好愿望的达成,要做的就是让付出有所收获,让支教活动具有真正的成效,因此需要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Kopp W. One Day,All Children: The Unlikely Triumph of Teach For America and What I Learned Along the Way[M].Public Affairs,2003:45.

[2]贾雪姣,索丰.“为美国而教”的价值承当:社会与个人的双赢[J].外国教育研究,2012(1):75-80.

[3]王文峰.基于专业背景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路径探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4):126-127,143.

[4]王左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3):83-86.

[5]李薇薇.台湾高校服务:学习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94-96.

篇5: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1

一、实践目的

通过在婚纱摄影店里进行实习,来完善自己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学习摄影、摄像等方面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学习水平,增长一定的见识,为以后的学习及就业打下基础。

二、实践内容

从学校放假回家以后,通过对我家附近的一些婚纱店进行考察,仔细询问店里的详细情况、人员的安排,跟随专业人员实际操作,并反复比较、斟酌后,选择在离家不远、实际操作机会较多的一家名为“xx”婚纱摄影店进行实习。

实习的第一个星期,我和小魏、小袁三名实习生首先一起参加了培训,对室内外拍摄的注意事项进行学习,对各种摄影器材进行熟悉,对摄影艺术照成品进行观摹,对外景拍摄地的场地特点进行分析。

开始一段时间,我们在店里学习对摄影作品进行加工处理,设计出顾客要求的样式,对不同风格的数码照片进行后期处理。在对这些照片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在学校里刚学习不久的Photoshop图片处理工具派上了用场,由于在学校学习时,这一门课程安排的课时数不多,所以只是蜻蜓点水的学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课后也没有多少实践操作。在后期处理过程中,同时也学到了Photoshop中许多美化图片的技巧。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和xx、xx的关系都很融洽,我们一起工作、学习,气氛十分和谐,我很高兴认识她们俩,虽然我们相处的时间不是很久,但我相信以后一定不会忘记和她们俩一起工作的这段日子。

转眼就到了八月份了,我已经在店里实习了一个月,开始发现每天的工作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重复的动作,重复的人,重复的思维,重复的思考,一切都是在重复着昨天所做的事情,这样的生活似乎不是我想要的。

度过了这段焦躁期,我有了很深的感触,也体会到了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多么的艰辛。在学校里,我们并不觉得什么,但是当我们一旦步入社会,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那么的顺利。每一份工作都需要我们努力去维持,去拼命,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为了生存,为了梦想,在城市的巨大压力下,生活着,工作着,拼搏着。

三、实践结果

学会了婚纱摄影的情调、气氛的营造,对复古、典雅、浪漫、温馨、艳丽等各种类型的婚纱照的拍摄有了一定的了解,学到了许多婚纱摄影的技巧,掌握了作为摄影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四、实践总结

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增强了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学到了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方法和技巧,有了一定的摄影实践的经历。还很感谢摄影店的同事们,让我实习生活变得轻松和愉快,学会了与人相处,让我懂得享受生活,学会在工作中自我调节。相信无论以后在工作学习中有多么的辛苦,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以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好好地生活。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2

一、调查背景

九年义务教育一费制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两免(教科书及学杂费)一补(贫困住宿生给予生活补助)政策的实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给党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今年又逢我国建国六十周年,对农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有必要,故我院院团委组织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XX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在“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投身科学发展实践”主题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活动分支教、社会调研和爱国主义教育三大主要部分,其中以支教为载体,并同步进行了社会调研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束时我们集中以文娱汇演的形式展出了我院此次“三下乡”活动的成果。我作为调研组的一员,参与了此次社会调研活动,经过对调研数据和图片的筛选、整合,我写了这篇调查报告。

二、调查对象、内容以及方式

此次调研的对象为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清溪中心小学及其周围的清溪、南门、田桥、温塘四个村庄的老师和居民。

调研内容围绕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展开,详细调查问卷见附文。

此次下乡调查的方式有问卷调查法、个别走访法和资料搜集法三种。其中使用问卷调查法时共发放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份,有效率为94﹪.在被调查者中,25岁以下者占10.63﹪,26-45岁者占50﹪,46-65岁者占29.78﹪,65岁以上者占9.57﹪.问卷由调研组六名成员(杜文龙、蒋珊、薛苇、李利、程烨、许日康)下乡到各村庄时发放,其中部分问卷由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剩余部分由调研组成员通过访谈形式把问卷题目融入到谈话内容中。另外,我们还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家长和学生进行了走访。最后,我们还向清溪中心小学的兰朝红校长搜集过一些关于该校的情况。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一)家长的教育观念现状

1、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被调查者中,42.22﹪重视家庭教育,21.11﹪表现为很重视。这说明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在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维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是家长观念的一种进步。

2、文化程度与家庭收入的关联性。

在问及文化程度对家庭收入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时,47.19﹪认为影响很大,39.33﹪认为有一定影响。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家长普遍认为受教育程度对将来家庭收入有较大的影响,但是“读书无用论”、“读书致贫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可能是受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影响。因此,政府部门要重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着力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在大的方向上审时度势,锐意改革、创新教育体制,另外各个高校也应注重培养一批理论素养高、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大学生。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针对农村学生不上学而去打工的现象,44.83%认为不应该,因为读书才是他们的出路,但也有26.44%认为这很难讲,对他们先发展与先生存之间难取难舍。这说明大部分家长反对子女不上学而去打工,但是有些家长迫于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只顾及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子女受教育后带来的长远效益。

3、学校教育方式问题。

在学校教育方式上,64.67%认为体罚与教育结合,33.33%认为教育不体罚,其中年龄为46-65岁的被调查者中32%认为教育不体罚,65岁以上42.8%也持该观点,26-45岁中28.57%持同样的观点,25岁以下中40%认为教育不体罚。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希望学生体罚与教育相结合,但是不同年龄段的家长对教育不体罚这种观点的支持程度不一样,大体上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观点的支持率有上升趋势,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祖父母辈的家长对孙子女存在溺爱的倾向。

4.家长对子女接受教育的支持程度。

在子女学习成绩优异但家里供不起上学的情形下,72.83%会贷款供子女读书,20.65%会选择变卖家产供子女读书,仅有6.52%选择让子女辍学。这些数据都体现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良苦用心和高度支持子女接受教育的心理。

5.家长对当今教育政策的了解程度。

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问题,已出台了多项教育政策,但只有1.25%非常了解当前国家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15%比较了解,27.5%有一定了解,高达56.25%不太了解,这反映出当地政府对教育政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宣传覆盖面还有限。

6.家长最关心的教育方面的问题。

50%家长最关心师资力量,21.88%最关心教育体制改革,14.58%最关心学校的教学环境,但仍有13.54%最关心学费问题。家长最关心的教育问题程先出多样化的趋势,这说明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进步,同时最关心学费的比例不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温饱问题不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7.发展农村教育与发展农村之间的关系

60%认为发展农村教育对农村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3.75%认为效果比较大。由数据我们可以读出现今农村大部分已经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对发展农村的重要性,看来政府宣传的“科教兴农”口号已经开始深入人心。

(二)学生家庭情况。

1.家庭负担。

在被凋查者中,48.89%有一个孩子上学,16.67%有两个孩子上学,28.89%没有孩子上学。从中可以看出,现今的家庭以一个或两个孩子居多,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教育负担。28.89%孩子上学可能是被调查者年龄过大或未婚等原因造成的。

2.家庭年收入以及主要经济。

在众多调查者中,61.36%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20.45%在3000-4000元之间,6.82%在4000-5000元范围内,仅有11.36%在5000元以上。这些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农民家庭人均年收入还很不高,农民的经济状况还有待提高。在这种经济状况下的农民可供子女受教育的能力还不高。因此,当地政府部门要继续落实还中央关于“三农”

问题的相关政策,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让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带来的成果。

另外,53.36%的家庭主要经济为农业收入,26.88%为副业带来的收入,19.35%为外出打工,本地农民不存在乡村集体收入分配形式的经济。这说明当地仍以农业为主,不过副业和外出打工也占相当比例。相对往年来说,外出打工取得的收入有较大下降,这一方面可能是受国际经融危机的大背景影响,一方面可能是今年来国家实施了多项惠农政策,在家种田收入有所提高。

透过农民收入多元化发展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农村经济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步提高。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3

1、调查目的和意义

1.1意义

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在茫茫的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目前尚未发现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同时,遭到了人类机大的破坏.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前景才是乐观的。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多辟渠道、形成机制;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的局面。这既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更是彻底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就一定能铸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长城,中华大地就一定会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1.2目的

通过对当前青少年对生态环境现状的了解,使他们加深对此社会问题了解与重视,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2、调查过程

由于是第一次独自完成这样的社会调查实践任务,所以准备时间比较长。首先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接下来寻找了调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2.1调查时间:20xx年7月20日-20xx年8月1日

2.2调查对象:丰城市上塘镇建新村12-18岁青少年

2.3调查目的:通过对当前青少年对生态环境现状的了解,使他们加深对此社会问题的了解与重视,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2.4调查方法:调查问卷,问询法,座谈访问。由于实际情况制约,考虑到在学校中分发后回收率过低,问卷调查只进行了小规模的采集。主要采取问询一部分学生及向了解情况的相关同学交谈询问来收集答案,对其他青少年采取一一问询收集答案的方法。同时利用工作之便对本小区和身边朋友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3、基本情况与分析

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环境保护除开发展各项科技技术,解决环境污染中的一些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提升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环境保护工作中,如何去提升环保意识,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对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3.1认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自然环境或者说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它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类社会活动相互起作用的那些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及其交互作用下形成复杂的综合体。自然环境是人类创造活动的舞台,是人类创造活动重要的对象。自然环境通过人类劳动对

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自然环境具有自然、社会双重属性,以人类劳动为中介,自然环境在各个不同阶段对社会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

3.2认识环境对经济的重要性

经济在人们眼中仿佛一直与环境对立,其实不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对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很大影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会引发自然灾害,给经济带来直接的重大损失。

3.3认识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环境保护的成效

环境保护意识也需要与时俱进,跟随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不能抱守陈规。环保意识提高,不仅有利于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提升环境保护效率,促进环境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提升环境科技的创新成果,造福人类。

4、调查结论

环境问题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老的环境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这一对矛盾,是不断运动、不断变化、永无止境的,因此,保护环境,任重道远。诸多的环境问题,都会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痛苦和灾难,环境保护日趋紧迫。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要加强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培育学生“保护环境,由我做起”意识,并且身体力行。为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要继续做好宣传,加大全民参与环保工作的宣传力度,普遍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鼓励更多的市民参与环境保护工作,促使人们在进行任何一种社会活动、或生活生产活动、或科技活动与发明创造时,都能考虑到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或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5、评价建议或对策

5.1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

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起步比较晚,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教育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蕴藏在各学科知识中。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

5.2开展主题活动,加深环保意识

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的同时,我们通过开展小队、班级,甚至全校师生参与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如组织初一学生结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队会,大家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扮演各种角色,深刻地揭示了保护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课外可以开办相关活动,例如绿色植物角评比活动、回收废旧电池活动、校团委组织的垃圾回收活动、环境保护知识讲座、环境保护主题队会、各班开展的护绿活动、环境保护黑板报比赛等等,通过参与上述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白保持环境整洁、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人人有责,并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活动期间,在校园、公园、街头及社区,学生们自觉地开展“从我、从现在、从身边、从小事做起”的各种“洁、齐、美”活动,向周围的同学及家长们宣传环保的意义,大家一起来支持并积极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共同为温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贡献,使大家个个成为“环保小公民”,人人争当绿化保卫者,用自己的双手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增添新的色彩。

5.3实施课题研究,提高环保意识

组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施课题方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通过自己的研究,再次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环保的行列中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1)确立课题研究内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时,着手从身边细小的方面考虑,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同学们在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着手制订研究的计划,准备研究的材料,依靠小组分工合作的精神,拟订了工作方案,到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把从名著、专著、教科书、科普读物、报纸、期刊、年鉴等方面找到的环保资料进行分析,制定社会调查问卷。

3)课题研究实施过程。有了充分的研究计划他和准备之后,同学们就深入学校、家庭、车站、菜场、社区等,发放调查表,收集反馈的信息,然后再进行实地测量,采集标本,调查取样,采访群众,倾听呼声,充分收集研究材料。

4)汇总课题研究结论。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就把所有的信息汇总起来,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同学们通过可触、可闻、可见的实践行动,深刻领会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同时,对部分有潜力并自愿将来从事环保事业的学生,创造了环保初步认知条件,使他们将知识、实践和责任有机的结合起来,鼓励并引导他们投身到环境保护事业中去。

5.4结合家庭社区,强化环保意识

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每个家庭、各个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即实现环保意识真正、持久地深入学生的心理。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4

进入大学已经一年了,今年暑假,进行了大学期间的第一个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借此次社会调查,好让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自己的才能,培养自己的韧性,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为人处事,找出自身的不足和差距所在,我主要针对社区的老人的文化娱乐活动进行了一些调查。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老年人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有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老年文化建设,是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采取有力举措,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精神生活环境、文化产品与服务势在必行。老年人的文化活动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年人发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发与发展老年文化产业对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都有积极的作用。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最集中的地方,搞好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动员老年人积极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文化教育、知识、娱乐的功能,提高全民觉悟和文化素质,对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从根本上促进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加强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报告主要是对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调查时间:20xx.7.10-20xx.7.24

调查地点: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几个小区

调查方法:咨询,实地考察

调查对象:社区老人

内容概述:

(1)当今社区老人精神文化活动的基本情况

(2)制约社区老人文化活动的主要问题

(3)就相关问题提出的我的个人建议

调查预测:由于本次调查实施调查人员过少,能够调查的人群十分有限,地区范围也过于狭窄,以及调查方法不够精确,导致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但还是能反映出社区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大体情况,因此,此次调查具有一定意义。

一、当今社区老人精神文化活动的基本情况

老年文化生活是老年精神需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老年文化生活是在老年文化的范畴之中。那么,什么是“老年文化生活”呢?一是老年人参加的知识型、娱乐型的文化活动。主要是从事著书立传、文化娱乐、养生健身和学习新知识等活动;二是以老年人为主要角色,反映他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同侧面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主要是文学艺术方面和生活知识方面。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小区和周边的几个小区,我们发现如今老年人的休闲场所、手段和设施相对比较缺乏,不少老年人对自己的休闲娱乐生活并不满意。虽然老年人退休后会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但总的来说他们的生活范围主要还是集中在家庭和生活小区,利用社区设施进行户外运动、打麻将玩纸牌、参加群众性文体活动(如跳健身舞、交谊舞、广场舞等)活动内容非常单一。同时,社区街道组织开展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缺乏持续性、周期性,影响这些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是资金的缺乏。虽然,近年来,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的投入,但对文化活动的开展重视不够,组织的活动大多是在一些重大节日或庆祝日,平时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的开展少之又少,远不能满足社区老年居民的文化需求。

二、制约社区老人文化活动的主要问题

在某社区一项有关老年文化活动的调查中显示,有68%的老年人每次参与活动的时间在1 -5个小时以上,有6%的老年人没有时间参加活动;有72%的老年人选择隔三差五参加活动,有18%的老年人选择一个月参加一次活动。这充分说明了,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参加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的愿望不断增强,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制约了他们的积极性。

(一)部分老人对社区文化活动需求不足

当代的老年人是一个带有时代特征的特殊群体,他们在政治生活中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经过革命战争和祖国建设的锻炼和考验,他们是体现了时代精神的一代人。他们具有生活简朴、耻于索取、志在奉献的精神,他们有在极其艰苦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经历,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但是,也有一些老年人头脑中还存有封建社会的影子,尤其在单位曾负过责,任过职或大家庭的长者,还摆脱不了家长作风,以前在家中、在单位享有很高的权威,如今年老体衰,从岗位上、劳动中退下来,随着社会的变革成为社区人,失去在单位或家庭中唯我独尊的地位,加之生理上的原因,固执、急噪、多疑、易怒及自怨自艾的老年心理特征日趋明显,一些老年人集体观念、组织观念淡薄,存有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小农意识,他们受教育不够完善,文化素质偏低,对新生事物吸收能力迟钝,难以放下架子将自己融入社区老年人之中,加之对社区文化认识不足,习惯并容易满足于简单、俗套的文体活动。所以无论是经济条件好的还是经济状况欠佳的,30 %的老年人对社区精神文化需求是很低的,不太热心参与社区老年文化活动。我们与老人交谈时,当我们问及老人为什么没有参加社区文化活动时,除了组织和设施因素外,一些老年人的回答是:没有时间或没有意思。总之,反映出一部分老年人缺乏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强烈愿望。

(二)各级干部对社区老年文化的指导、组织力度不够

目前,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繁重,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调整后,一部分年轻干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区老年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还缺乏做好社区老年文化工作的经验。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单位、部门、社区成员对社区老年文化工作认知不足,责任意识和归属意识不强,对社区老年文化活动的组织、指导不够。一些社区老年文化活动处于无序和单调的状况。老年人对社区文化需求强烈,调查中发现一些老人对因交通不便或身体欠佳不能参加老年大学而遗憾,有的老人反映社区缺少文化设施,有组织的老年文化活动少,难以满足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的需求。我们感到各级干部应加强对社区老年文化活动指导、组织,老年文化活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的设施、场地不足

由于条块分割使文化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配置不尽合理,一方面社区文化资源闲置浪费,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文化资源紧张短缺,苦于无奈,缺少对有关社区资源行之有效的行政和法律手段,即使有的时候一些地方形成了文化资源的共享,但主要还是靠关系、靠感情,如有人事变动,资源共享随之动摇。由于我区经济发展还不够平衡加之历史的原因,地区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少数社区老年文化活动设施简陋,特别是一些社区缺乏适合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的场地。座谈中一些老人和基层干部反映:由于各种条件限制,社区缺少资金和可利用资源,老年文化活动设施不够,难于满足老年人对社区文化活动的需求。

四、加强社区老人精神文化活动的几点建议

(一)、引导老年人转变观念,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人类有史以来梦寐以求的长寿,在这一代老年人身上逐步得以实现。长寿社会的到来,显示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科学发达,人民身体健康的昌明盛世。社区老年文化不能用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看待当代;因此,发展老年学校、老年大学,满足老年人学习政治和科学知识的要求,通过讲课、面授、电化教育等手段,满足老年人对社区文化的需求,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他们各得其乐,使社区老年文化朝着“五自”方面发展,自觉自愿积极参与、各显其能自由选择、认真负责自我组织、展示才华自我管理、提高质量自我服务的道路发展。

(二)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在现有的老年文化活动设施的基础上,大力发掘社区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建立老年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在资源配置方面采取政府拨款购一点,企事业单位赠一点,发动个人捐一点。形成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体系。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各级政府注重宏观指导,提供政策支持,社区居委会积极协调,社区单位承担自己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图书馆、活动场地、排练场、文化馆、体育馆等向社区免费开放,为社区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创造条件。

(三)培养社区文化骨干,建立文化传播机制。

老年人的需求中,文化教育需求和贡献需求是相辅相成的。在社区内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思想好,组织能力强,善于联系群众,热爱社区老年文化工作的骨干,充分发挥社区中老党员、老干部、老文化工作者、老文艺工作者和老体育工作者等有一技之长老人的作用,动员他们组成社区老年文化宣传辅导站,通过培训文化骨干,组织和动员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促进老年文体队伍的发展。社区老年人文化还要充分发挥社区中的有线广播电视、阅报栏、科普画廊、社区刊物、文化单位和社区中心的媒介作用,从小处做起,同时要制定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的实现目标,建设中的社区老年文化就会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社区老年文化就会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向前延伸。

(四)探索打破老年文化设施功能受到的桎梏新思路。

各级政府对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十分重视,为老年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如何保持老年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转,设施建设和设备如何充分发挥为老年人服务并长期保持活力,如果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转机制,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撑,那么这些设施将会成为各级政府的包袱,就会发生由于一些同志对社区老年文化活动概念理解的偏颇及客观经济投入的现状,使一些可贵的资源成为摆设,经费来源成为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应有功能的桎梏。在我们调查中老年人表示,在社区,中老年人,尤其退休后的老年人对于社区文化的需求非常强烈,但是目前社区仅具备单一的管理职能。老年文化建设不能单纯依靠一些基础设施的投入,要从管理组织方面重视起来。随着社区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要满足大部分老年人的文化活动需求,需要社区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需要有规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优势,让老年人玩在社区、乐在社区。

社区老年人文化娱乐问题,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谁家没有老人,哪个人不会变老。我们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增加对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的关注,让未来的老年人有学有乐,过上多姿多彩的生活。老年文化的建设,一要走民间与政府相结合的道路,二要走为社区服务的道路;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多方支持,也要积极拓展活动平台,通过我们的关注和努力,把老年文化建设深入到每一个角落。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5

搭乘“开往春天的地铁”与全国首创刷卡取报新模式——《东方卫报》创新发行模式分析

xx年-20xx学暑假期间,我参与了南京日报报业集团旗下东方卫报社关于刷卡取报的市场调研活动,以调研的方式在第一线感受刷卡取报这一新模式给传统报纸发行模式带来的冲击。其间,我还通过与报社发行部何长清主任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谈话和交流,较为深入的了解了《东方卫报》以地铁这一新型公共交通工具为载体的发行渠道。对于这两种创新发行模式,我谨以个人观点作出相关分析。

关键字:地铁报刷卡取报发行模式

背景材料:

南京日报报业集团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在集团党委带领下,集团员工发扬创新进取、务实敬业、诚信和谐的精神,聚精会神抓导向,一心一意谋发展。集团新闻宣传平稳有序,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内部改革取得突破,和谐建设出现新的面貌。

《东方卫报》是由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和南京地铁总公司联合打造的一份综合类新闻日报,以“轻松,时尚,有用”为办报宗旨。

《东方卫报》xx年5月15日正式创刊,运用自身独有的运作模式,仅用了40天时间,就将发行推至16万份,一时间引起中国传媒界巨大的震动;改版后的《东方卫报》集读者俱乐部、免费刷卡取报、地铁派送和公共场所赠阅于一身,通过与苏果、麦当劳等企业合作的一系列的活动策划打响了品牌知名度,提升了自我形象,截至目前,《东方卫报》发行总量已攀升至30万份,稳居南京地区都市日报发行前三强。《东方卫报》在国内首创数码刷卡取报系统,1200多台刷卡机已基本覆盖南京主城区,其独有的地铁内发行量突破10万份,创造出都市日报快速发展的奇迹。

主要发行渠道:

地铁派送:每天7:30-13:00在南京地铁沿线各站发行8-10万份;

南京主城区200栋精品写字楼固定订阅;

全市266个读报居民小区家庭订阅;

南京主城区1200个报亭刷卡点会员读者刷卡取报;

主城区1000个特约零售报摊零售;

大型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定点投递;

南京新街口、山西路、珠江路等闹市区分别有100个人工派送点;

市区主要加油站、苏果连锁超市、休闲娱乐场所赠阅。

搭乘“开往春天的地铁”:

xx年《东方卫报》改版后正式在南京地铁一号线进行免费派发,现派发量近10万份,被称为地铁发行的“霸主”。

地铁这种轨道交通方式对于中国大多数城市来说是一种新生事物,同样,地铁报对于中国报业来说也是个新生事物。作为一份刚刚完成改版、“重获新生”的都市日报,《东方卫报》的定位更加倾向于年轻、时尚和快节奏,因此,地铁就当仁不让的成为了《东方卫报》要占领的首要“高地”。

地铁中熙熙攘攘的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都市青年,他们年轻但不失稳重,前卫但不迷茫,他们有着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着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进取心。快节奏的工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他们不在流连于电视机前,如何更快、更准、更便捷的获取自己所需资讯曾经是他们头痛的问题。如今,一份以“轻松,时尚,有用”为宗旨,针对年轻、前卫的群体量身定做的报纸出现在了地铁。没有找零的麻烦,因为它是免费的;不必担心没有取报点,因为在地铁的各个出(入)口都有它的身影!对于读者来说,原来取报可以如此的便捷!

主动筛选阅读人群,对应目标客户的广告商捕捉到这一点后,自然不会熟视无睹,这也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报纸广告的吸纳问题。《东方卫报》读者群体因锁定在有稳定工作、固定收入、有消费能力的年轻时尚人群,使广告主实效千人成本降至最低点,其良好的广告投放效果也使得该报成为众多广告商的必选媒体。而从盈利模式上看,更在一定程度上为报纸持久性运作和可循环性发展提供了保障。这就是用“重点培养”取代“普遍撒网”,从发行上做出差异化,与其他报纸广告发布“多而不专”带来的低效率宣传效果及其恶性循环形成鲜明的对比。

对于更深层次的地铁报问题的探索,我想引用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李莹在10年7月“全国地铁媒体联盟高峰论坛”上的一段话:“地铁报发展需要注意三点:一是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二是与广告主之间的关系,毕竟地铁报高度依赖广告主;三是与地铁公司之间的关系,因为地铁报需要保证其完全唯一的发行地位,否则很难保证较大的发行量,从而实现盈利。”

难道,《东方卫报》只能走单一的地铁发行线路吗?

全国首创刷卡取报新模式:

xx年4月《东方卫报》实施全国首创刷卡取报发行模式,截至目前,XX市已有1500家报摊成为《东方卫报》特约刷卡点,近10万名读者通过刷卡方式领取报纸。

仅仅两年的时间,通过刷卡取报方式,《东方卫报》已经从一张改版初期纯粹的“地铁报”发展为一份主流报纸,日刷卡量目前达到近10万份,报摊发行量居于南京前三名。也正是这种首创的刷卡方式,使得《东方卫报》地面的发行量达到了地铁发行量的2倍多。

首先,刷卡的方式顺应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年轻的一代不会让每天买报找零来一点点谋杀自己的时间,采用刷卡的方式更适合他们的口味,更加便捷。事实上,在我进行刷卡人数调查时,很多社区的老年人也喜欢上了这种便捷的取报方式,这省掉了他们出门为家人取报时准备零钱的麻烦。

其次,特约刷卡点定点发行方式可实现读者人群精确投放;让每位持卡者都成为《东方卫报》的尊贵会员,这也是持卡刷报的另一个亮点。成为会员就意味着读者不仅可以免费享受《东方卫报》带来的多种优惠服务,还可以到300家本报特约加盟商户享受最低消费折扣的超值优惠服务,以及报纸最近开展的报纸购物活动——东方乐购。可以说,会员制稳定了部分读者,正是越来越多的取报卡的办理和使用成就了《东方卫报》的地面发行量。正如上文所述,如今网购、团购风行,《东方卫报》依托会员制定期开展的报纸购物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反过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吸引了部分年轻读者群,保证了发行量。

地铁报&地面报:

以地铁报扩大市场份额,以地面报实现企业盈利。

篇6:暑期大学生荒村调查实践活动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社会调查报告

这个暑假,我们小组作为北京物资学院会计系暑期社会实践队其中的一个分组和整个事件队伍一起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支队伍是校重点考察社会实践团队,得到了中华光华科技基金会新农村建设支持中心、学校及会计系领导和全院师生的大力支持和关注。

一周之前,我们以百倍的信心、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为当地人民展现了首都风情和当今大学生的风采。现在,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已经结束了,回顾一周的社会实践生活,我们感慨万千。

我们小组由4人组成,分别是大三年级的廖彦华和来自大二年级的王嫦菲、褚晓春、杨轲。在整个社会实践中我们小组对延寿县玉河乡小学的8名同学以及玉河乡、青川乡新胜村的3户农家进行了社会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做一总结。

以调查延寿县教育状况为目的,我们对玉河乡小学的8名同学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为使生长在城市中的我们有机会了解农村生活,我们小组以调查延寿县农村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济发展中的状况为目的,对玉河乡以及青川乡新胜村的3户农家进行了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调查共分为农业生产状况和生活状况2个方面,共15个小项。

在农业生产状况方面,经过和农户们的聊天,我们了解到该地区的农作物主要为玉米、大豆和水稻,另外一些人家也种植一些西瓜和甜瓜。农作物的收成大豆为200多市斤/亩,玉米为500市斤/亩,而今年天气较旱,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作物的收成会较往年有所下降。至于农作物的用途大多数家庭是将它们留足口粮和种子以及饲料后出售,大豆的市场收购价为1元/市斤,玉米的市场收购价为5角/市斤。一户农户一年大约有4000—5000元用于农业生产成本,而成本中农药和化肥的比例最大,在种子方面,玉米种子3元/斤,1亩地约需要5斤种子;大豆中多为自留,卖的话是2元/斤,每667平方米需种子7—8斤左右。其他方面,一些家庭会养一些牛、羊等牲畜或是鸡、鸭等家禽以贴补家用,牛每头大约卖到1000元左右。一年中若是钱不够用时,买种子和化肥可以向乡里的农村信用社借农用贷款。这种贷款需要有身份证、入股金(在信用社入股,一般500元入300—400股)等五联保,贷款利息为8厘6/天(也就是贷款1万元利息近千元),年末还款,贷款金额一般不超过2万元。在农业技术上,乡里在春天播种之前会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到田间进行相关的技术指导。

在生活状况方面,经过和农户们聊天,我们了解到,当地居民的主要负担一般是盖房子和娶媳妇,对于家里有上学的学生的,还要加上学费一项,而以前是主要负担的税收已经由于2004年中央的新政策而全部减免了,在提到这一点上,农民们无不称颂!在东北,由于自然气候的原因,农作物一年一收,那么农闲的时候农民们大都在做什么呢?通过了解,当地的农户们农忙时候一般会在同村里劳力较多的人家租借一些劳力或是工具,租借的价钱大约是每亩7—8元,而农闲时候一般都会在家闲着,或是串串亲戚,多做的业余活动一般为看电视、打牌和聊天。邻里之间在农闲时经常往来,而农忙时候就会减少往来。谈到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关系,农民们普遍表示还是可以的,一般有什么事情的时候,只要给村长打个电话,村长就会到家里来帮忙解决问题,至于村长的选举问题,也是有着严格的程序的,一般是确定选举委员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定候选人→进行投票选举,任期为3年。对于村里的医疗情况,村民告诉我们,一个村有一个卫生所,生病的时候给卫生所打个电话,卫生所到户看病,而医疗费用还可以接受。农民们普遍表示,自包产到户后,生活状况就越来越好,而近几年来,中央领导更是对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关注有加,适宜生活也是更加蒸蒸日上。谈到生活不满意的地方,新胜村的农民告诉我们说是水,这里的人家都是自己打井,但是水很少,尤其是旱的时候,只有几家的井有水,很希望政府能够给予解决。最后在谈到子女的期望教育水平上,多数的农民选择了初中,而原因大多是期望高的话也负担不起学费。

调研结束时,我们问到农民对今后政府或者我们这种活动的希望时他们的表示:希望能够带来科技,发展第三产业,帮助农民们把经济水平搞上去。

小组成员:廖炎华、王嫦菲、褚晓春、杨轲

上一篇:变化600字作文下一篇:爸爸的一件童年往事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