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颗糖果”的启示

2024-04-26

“四颗糖果”的启示(精选5篇)

篇1:“四颗糖果”的启示

四颗糖果的故事

“四颗糖果”的故事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一生著述颇丰。近读他“四颗糖果”的故事,感慨颇深。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 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 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 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 “我调查过了,你砸那些男生, 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 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 马上掏出第四颗糖:“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颗糖??” “四颗糖果”的故事之所以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并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所推崇, 就在于它蕴含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折射出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它看起来平淡无奇, 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今天,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 它对教育工作者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宽容孩子。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现象,对此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套”。

然而现实中,有的教育工作者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总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动不动就声色俱厉地训斥,命令孩子写检查, 甚至对孩子采用罚站、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于显示师长的“威严”,就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

殊不知,这样做极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于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当然,宽容不是没有原则, 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从实际出发,依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孩子在充满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反思自己, 认知事理,从而自觉主动地改正错误。

坚持持正面教育。孩子需要表扬,做了错事的孩子也不例外。正面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帮助孩子解开思想上的疙瘩,促使孩子知错就改。但有些教育工作者不谙此道,目光总是看到孩子不好的一面,甚至“哪壶不开提哪壶”, 专拣孩子的缺点、短处来教育孩子,这是很令孩子反感的。对孩子多些肯定少些批评,多些表彰少些挖苦,多些奖励少些惩罚, 这是教育工作者亟待树立的观念。

与孩子平等对话。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犯错误的孩子,那样会在某种程度

上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由此导致孩子丧失进取心,最终发展到破罐子破摔。近年来,这方面的教训不时见诸报端,确实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警觉。

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在平等沟通与交流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

魏书生班级管理学习心得

看了魏书生班级管理的讲座后,我深受启发,尤其是他的管理艺术,对于当班主任的我,受益匪浅。

多少人报苦怨累的教学工作,在魏老师眼里却是痴迷沉醉的享受。这一切源于对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深刻和自觉地感悟,对学生源自内心的深沉博大的真爱。一帆风顺是每个人的良好愿望,但挫折逆境却是每个人成长的必须。战胜每一个困难,反思每一项工作,在充实和超越中一定会迎来自己的成功。作为班主任们又能从中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明确班主任职能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从一定程度上说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

通过魏书生讲述他当班主任的经验,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班主任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作为教师,他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从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地位是对立的.

然而另一方面,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

回想我过去的管班思路,才发现存在许多的弊端,最明显的就在于管理的无规章或制度不明,所以学生常常无所适从,.没有制度谈不到管理。我校每学期开学都发给每位班主任本学期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既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意志,又表现为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

。每个班级又结合自己班级具体情况制定班级制度。但我在执行中却忽略了制定之前应考虑到学生对制度的接受程度。

我在想,开学之始,当每位班主任拿到学校的制度准备制定班规时,是否也可以学学魏书生,给学生一定的明主,让他们先学习校规,然后找出本班不足之处,再结合校规与班主任共同制定一个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班规,让班规不再成为学生憎恶的法(罚)网,而成为他们加强自律性的一个心灵盟约。

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思想

关于管理,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他说:“普通学生能做的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班长不做;班长能做的班主任

不做。” 这样分工到位,责任到人,各司其职,使身兼两个班班主任的魏书生竟发出轻松无事可做的感慨!多令人羡慕啊。这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理想中的班主任角色。

魏书生的“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以“以法治班使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走向了自动化;二者结合,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上运转,达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

三、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既要面向集体又不能忽视个别教育工作,魏书生做个别教育工作的点子是极多的,大有随手拈来之意。学生犯了错误,处理的方法就有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等多种。每周进行的选举,产生“闲话能手”、“逃避劳动能手”、“心胸狭窄能手”、“最关心班级的人”、“做好事最多的人”、“本周进步最大的人”等等,这样既选先进也选后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效果明显。而个别教育工作中,魏书生最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吕叔湘老先生说:“魏书生想的是全体学生,要把所有的学生教好才甘心,有一个学生没有教好心里也不安。”为了转化后进生,魏书生一直要求全校专任教师和兼课的校长主任们,都要和一位学习困难的后进学生交朋友,建立“互助组”。他跟老师们讲:“咱们不要埋怨学生难教,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就像医生埋怨患者难治一样。医生埋怨患者得的病太重,就不给治了,那他的医疗水平不会高。医生的医疗水平是在治疗疑难杂症的过程中提高的。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是在把难教的学生教好的过程中提高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后进学生帮助了咱们,帮咱提高了教育水平。当然,咱们也帮助后进学生提高了自我教育的能力,所以咱们这个组织叫‘互助组’”。多么朴实的言词,多么深刻的内蕴啊!这不是我们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的最好指南么!、四、大胆转化了管理机制

魏书生为班级重新建立起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我认为其新颖之处表现在四个方面:

1、全员参与,相互制约。在魏书生的班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

2、照章办事,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且凡事皆有章可循。

3、管理教学,相互结合,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中,魏书生的班级管理中就包含有

大量的教学因素,比如让学生写“说明”,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他的“惩罚”措施就更具人性化,在处罚的同时还加强了语文作文能力,一举两得。这一招实在高明。

4、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在整个讲座中,最让我佩服的就是魏书生以身作则的持之以恒精神。我们的学生大多都欠缺这一点,这又是成大事者必需的素质,教书育人的我们又有几个能做到他那样言传身教呢?

作为班主任,向魏书生学习的绝不是简单的模仿其工作的方式方法,而是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对学生的深切了解,对认知规律的洞察,以及在心灵深处因沟通而实现的彼此切合,在此基础上,任何方法都将是有效的方法。

篇2:“四颗糖果”的启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次,他发现一个男同学拾起一块砖头想砸另一个同学,他及时制止了,要这个学生到他办公室去。这个男同学到了陶先生的办公室,陶先生掏出第一颗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尊重我,听从了我的话。”然后掏出第二颗糖给这个学生:“第二颗糖奖给你,因为你很守时,准时到了我的办公室。”当这个同学深感意外之时,陶先生掏出第三颗糖,说:“据我了解,是一个男同学欺负一个女同学,你才想拿砖头砸人的,这应该奖励你的正义感。”这时,这个同学声泪俱下:“校长,我知道错了„„”陶先生打断了学生的话,掏出第四颗糖:“你敢于承认错误,这是我奖励给你的第四颗糖,我的糖果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就结束了。”

这个小小的故事大家都应该阅读过,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没有疾言厉色地批评,没有狂风暴雨般的责骂,而是从细小的事情上,发现其身上有尊重人的品质和自我矫正的潜力。可以让我们感受陶行知的教育魅力,体现了陶老高超的育人技巧。我们平时的教育应该换换方法,对老师的疾言厉色学生只是暂时、表面的接受,要真正教育好孩子就要从孩子的心灵入手,在心灵的交流中唤醒每个孩子内心深处向上向善的本性。从孩子心灵世界中洞察变化和发展,唤起他们心灵深处自我矫正的愿望,潜移默化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善待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扶持学生。

师德师风集中教育系列材料之二

教学生学会做人

当学生把“张学良”读成“张学友”时;当学生知道“林俊杰、周杰伦”,却不知道“雷锋”是谁时;当清华学子把硫酸泼向黑熊时,我们是该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的时候了!是该好好检讨我们的德育的时候了!学生在德育方面确实有很大的问题,很多学生不会“做人”。我觉得对学校来说,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此,学校德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德育工作的成效又不如教学工作来得快,且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制度还没有根本的转变,社会还是以学生成绩来论“英雄”,很少从德育成效来评价学校的办学成绩。这就间接导致了学校领导的工作重点在于教学,而轻视德育,造成部分学生高成绩但低素养的状况。

台湾的一位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对德育这样说道: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群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群育就是社会**的根源;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败的催化剂。的确如果说学校培养的学生智育不合格,那是一个人不能高水平工作的问题;如果说学校培养的学生德育不合格,那就是培养了一个对社会带来潜在危害之人的问题。

德育工作应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应当把德育工作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去,注重发挥集体优势,强化全员育人意识,去教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师德师风集中教育系列材料之三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对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集体意识的关注和培养,传统的学科教学过于强调统一。在课堂教学上,学生的座姿,举手发言的姿势,甚至连发自内心的掌声也要整齐划一,这种“统一”必然会磨平学生个性的棱角,使他们成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千腔一调的“标准件”。学生象一个个被驯化的木偶人,根本没有个性可言。

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教育。要达到这个教育目标,必须强调要尊重儿童,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也就是与成年人平等交往和交流的人。教师和家长要把在学生发展中的一切看成是平等的,给孩子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也要承认孩子在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允许孩子有差异。评价孩子时要看孩子自身的努力,不断鼓励孩子进步,让孩子在关爱和激励中健康成长。

师德师风集中教育系列材料之四

学习陶行知的师德思想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过严格要求:“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被尊之为“万世师表”,堪称师德楷模,而且关于师德系列思想颇有研究。陶行知的师德思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教师对事业要有忠心。陶行知深信“教育是立国之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深信“教育是有可为的”,是永久有益于世的“的事。他从理性高度认识到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从而热爱与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并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陶行知高尚的师德首先体现在他对人民教育事业的一片忠心之上,体现在他对人民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上。②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他是对学生充满爱心的典范。这特别体现在育才教育时期。1941年育才学校经济已到山穷水尽,难以维持的地步,有人劝他停办育才,他却下定决心要坚持到底。说:“除非我自己、我的朋友,整个中华民族都没有饭吃了,那时也只有大家饿死,而没有自动停办。”在最困难时期他所想的不仅仅是使育才能生存下去,而且要为育才谋求发展。甚至连每个学生要有一套出客衣这样的事也在他的筹划之中。陶行知对学生的爱更主要表现在全面关心学生,以使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才。

③教师对工作要有雄心。陶行知本人在工作上始终雄心勃勃。他在给吴树琴的信中说过:“我现在觉得我是一只狮子,在人们睡着了的时候,巍然雄视一切。”他的全部教育活动,都在不断创造,不断开辟,都在“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教育为最可为之事”。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对我们的重要启示。

④教师对学习要有恒心。陶行知先生一生好学,关于教师要加强学习有一系列论述。他曾指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他认为,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等等。总之,陶行知的师德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师德建设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2010年9月30日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

篇3:“四颗糖果”的启示

关键词:问题学生,尊重人格,惩戒得当,教育艺术

有一次,陶行知教育一位用石头砸同学的男生,他先让男生到办公室等他。当陶行知回到办公室,发现那位男生已经站着等候了。于是,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他说: “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了办公室。”接着又掏出一块糖,“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傻眼了,半信半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说: “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学生哭了: “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样的方式。”陶行知拿出第四块糖: “你已经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糖发完了,谈话也该结束了。”

这讲的是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

面对犯错的孩子( 这里称“问题学生”) ,陶行知不是板着脸严厉训斥,也不是予以暴力的体罚,而是从学生的不合理的行为中找到合理性,用“四颗糖果”肯定了学生的四个优点,即“先到”“尊重我”“有正义感”和“承认错误”,然后用糖块一次次地肯定了那位男生,强烈地震撼了孩子的心灵,结果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批评,自觉纠正了错误。它告诉我们,孩子的每一种不合理行为背后也许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我们不能因为不合理而抹杀了其中合理的因素。

想想我们平时又是怎么教育学生的,尤其是教育“问题学生”。这使我不禁心生感慨: 我们怎么就只有数落批评而没有类似的智慧“糖果”呢?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确实催人深思,值得我们从中获得启示。

启示一: 批评学生要注意地点场合

现在的学生大多缺乏独立能力,都是习惯了别人的关心、爱护和尊重,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若对屡犯错误的“问题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更是容易造成逆反心理,教育自然难见成效。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应该做到保护他们的自尊,不要轻易让他们在同学面前“丢面子”。陶行知校长,批评一个打架的学生,为什么不当众令他认错道歉,而是让他到校长室等候谈话? 因为他讲究批评的环境艺术。青少年血气方刚,爱面子,如果在公共场合当众受到老师或家长的责罚,容易形成对立情绪。所以,换个地点再个别谈话,容易取得预期的效果。

启示二: 批评学生要尊重人格平等

批评者因为是老师或家长,往往有很强的惟我独尊意识,批评刚刚开始,双方已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壁垒。而陶行知先生则不然,他遵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自己后于孩子到达约定地点,就主动进行自我批评,这种严于律己,尊重他人的品质,无疑给犯错误的孩子树立了人格榜样,使他自动消除对待批评的自我防护意识,从而形成宽松的谈话氛围。

“问题学生”在班级当中往往是被人冷落的一个群体,是不被肯定的那一部分。但是,就是这样的群体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成材扬名的却不乏少数。倡导赏识教育的周弘老师,他的女儿周婷婷因病双耳全聋,小时候学习困难,做十道数学题只对了一道。然而在他的鼓励下,数年后,周婷婷终究成为了留美学习的双博士生。再如数学家巴比基和文学家玛阿特是同班同学,他们都曾因为成绩差而被罚站,常常遭受同学的取笑。但是数年后,他们却都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人物。由此看来,我们必须肯定也能成材的观念,并把它真正应用到“问题学生”的教育之中。

如果说把“问题学生”看作是未经雕琢的璞玉,那么教师的责任就是打磨去他表面的杂质,使它重现光彩。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问题学生”教育工作时,要肯定他们身上的优点,用赏识的目光鼓励他们走出成功的一步。其实肯定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爱抚、友好的动作,可以是赞扬、鼓励的话语,也可以是欣赏、赞许的目光,甚至可以是面对点滴进步而发出的轻轻一笑……我们相信,肯定的灿烂阳光必将褪去璞玉表面的污垢杂质,他们也一定能够体会重现光彩的成功喜悦。

启示三: 批评学生要有惩戒

惩戒是惩罚、警戒之意,是对学生犯了错误后的一种责任追究,是为了让学生去认识错误、承担责任,是为学生的今后有个更好的成长。对于学生的错误,如果老师的教育只是轻描淡写,或是充斥过多的赏识,那这样的教育也只能说是糊涂的教育。惩戒教育决不能被忽视,缺少惩戒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澳大利亚的学校就专门设置了警戒室,根据学生所犯的错误,设有赔礼道歉、写检查和开除等的惩罚方式。陶行知先生让那位男生去校长室,这不也是一种惩罚的方式吗?

篇4:四颗糖果的故事

在初一刚开学军训的时候,那天下午军训结束后,同学们拿着自己的水杯往教室走,我走在同学们的后面,突然发现小张同学用水杯砸小拓同学,我大喊一声:“住手!”小张听到我呵斥他就住手没有继续攻击小拓,我气急败坏的冲到他跟前,不由分说就狠狠的批评了他一顿,当时在操场上,我说话的声音特别大,甚至有点面目狰狞,严厉的指责他不应该砸同学,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小张低着头,没有吭声,回到班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又批评了他几句,并告诫其他同学不许欺负自己的同学,要做文明的中学生。等到下班后我收到了一个短信,是班里一个女同学发给我的,是说小拓经常故意揪她头发,揪的特别疼,小张拿水杯砸小拓是在制止他的行为。看到这条短信,我明白了真正欺负同学的原来是小拓,我冤枉了小张,虽然他的做法也不妥当,但我没有把事情调查清楚就批评他,我感到很愧疚。我突然想起了陶行知先生四颗糖果的故事,于是第二天早晨,军训之前在班里集合时,我走到小张的跟前,给了他一个棒棒糖,小张很不解的看着我,我说:“是老师没有把事情调查清楚就批评你,我向你道歉,送给你一个糖。”小张憨厚的笑了一下,就接过了糖,我又给了他第二个糖,他还是很疑惑,我解释说:“这第二个糖是奖励给你的,因为我当时让你住手你就立刻住手了,说明你是个尊重老师的人。”接着我又给了他第三个糖,他更加疑惑了,我解释:“你是在用水杯砸自己的同学是因为你看到他欺负女同学,你看不惯才制止他的,说明你是个有正义感的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人。”小张说:“我是在制止小拓,可是他不是坏人,他是我的同学,我用水杯砸他,我也不对,我应该好好劝他或者告诉老师才对。”听他这么一说,我又给了他第四个糖,笑着对他说:“你是个好孩子,这个糖是奖励好孩子的!”小张笑的很灿烂,全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件事情过去的一段时间,班里又发生了一个故事,将近元旦时期,天气骤然降温,病毒感冒盛行,个别同学已患感冒,班里每天都进行消毒,但是患感冒的同学的症状并未减轻,在一节历史课上,突然有个同学没来得及给老师请假就在课堂上呕吐不止,污秽一地,散发出恶心的臭味,这时候,还没等历史老师安排同学们清扫,小张同学就第一个站出来,拿起扫把就开始清扫,接着小拓同学拿着拖把开始拖地,其他同学也开始帮忙,等我闻讯赶来时,看到的是同学们互帮互助,有同学把呕吐的同学送往医务室,小张小拓同学忙着清扫教室,历史老师欣慰的看着同学们,我满心的感动,感觉眼眶湿润了,我走到小张和小拓的跟前,拍拍他们的肩膀给他们竖大拇指赞了一个,小张调皮的说:“老师,你都说我是个好孩子嘛,我当然要当一个好孩子了!”我笑了笑,很庆幸当时及时处理了冤枉他的事件,这时,小拓不好意思的说:“老师,上次的事情是我错了,我以后再不欺负同学了,我要学会帮助同学,关心班集体,也要做一个好孩子!”听他这么一说,我很是感动,对他说:“老师相信你是个好孩子!”

从这两件事情上让我明白了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性格不同,脾气不同,内在需求不同,因此,赏识激励要有不同的针对性。力求在平凡,普通中捕捉搜寻闪光点,把握学生的常态内力,使其发扬长处,避其短处,在成功中品味、赞扬其优点、优势,以促进个性特色形成;在失误挫折之中寻找正确和有利的因素,增强自信,开发潜力。

班主任工作比较琐碎、繁杂。在处理问题时,如果没有一颗真正关爱他们的心,就很容易流于简单化;或者是千篇一律,道貌岸然,表面上唬住了他们,但他们心里并不服气。我觉得要使一个班级有良好的班风,有强大的凝聚力,一直不断前进,班主任除了做好一些常规工作外,还应有一颗宽容之心,把自己真正融入孩子们中间,多理解他们,使他们信服班主任,愿意把班主任当作他们的好朋友,愿意与我们多方面地交流思想。“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但是宽容并不是一味的纵容,要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宽在当宽处。对于我班的学生他们每个人在我的心里都是平等的。不论他们是成绩好的,还是不好的;也无论他们是懂事一点的,还是调皮的!因为这份爱,虽然班主任工作有一点累,但我全然没有了这种感觉,乐在其中!感受着为人师的快乐!

学习好,听话的学生,哪个老师都喜欢,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学生差,调皮捣蛋的并且还好给老师出个难题的学生,总是招人讨厌。期末评语,冥思苦想找不出一条优点,而恰恰就是这些学生更需要多一点赏识,多一点激励,甚至还应对他们的缺点乃至错误给予包容。本应该受到责罚,反倒没有给予责罚,本不应该谅解的,反倒得到了原谅,此人定会心存感激,会更加自责、内疚,这样心理情感人们都可以理解。尤其近些年,我在处理一些学生违纪问题上,是有着深刻切身的体会的。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要给多宽容,给他改正的机会,耐心地等待,帮助其自悟自醒,那么学生就会从“自甘落后”的阴影中走出来,自信地抬起头,一步步走向成功。孩子们对老师是宽容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过爱心,那么你曾经对他们的冷言冷语,暴跳如雷,他们都可以原谅。他们崇拜你、爱你。我又常常想,老师也应该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整体的社会潮流、教育氛围和工作生活压力,有时候让我们教师偏离了方向。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做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刺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忽然想起当年看的那部张艺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一个小小的代课老师魏敏芝,只因老师离去前交代过这些孩子一个也不能少这样一句话就能如此坚定执着地寻回每一位辍学的孩子,这种精神是值得每一位老师学习的,我们不仅要保证学生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让阳光遍撒每个被遗忘的角落。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灵动的个体,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格。作为一名班主任,应用自己的和颜悦色,用亲切的目光,用慈爱的双手给每一个学生以宽容,关爱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篇5:高一班级管理的“四颗心”

一、爱心

爱心,班主任素质的基本要求。教育家马卡连珂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决定班主任工作质量的魂魄,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在军训期间,一位家庭环境优裕而中考成绩最差的学生在军训第三天就吃不消,脚被打起泡,可能是缺乏锻炼,在家娇生惯养,一吃点苦就不停地给父母打电话哭闹,弄得整寝室的同学睡不好。我见此情形就和他亲切谈心,然后亲自给他买药敷药,睡觉前还像哄小孩子睡觉一样给他讲了很多农村孩子受苦受累的“感人”故事。不知是故事触动了他的心灵,还是我的爱心感动了他,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很早起床洗漱继续参加军训,忍痛坚持训练,就连脚被磨破皮出血也没有疼哭一声。在他的感染下,全班同学训练格外认真,步调整齐一致,连教官都被这些孩子的认真努力而感染。最后在军训汇操表演中我班获得了第二名,学校领导给予高度表扬,说班级的凝聚力很强。原来小小爱心力量是如此巨大,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耐心

班主任工作是艺术性很强的工作,班主任每天与孩子们合作共处,什么样性格的学生都可能遇见,什么样的家庭环境背景都可能碰到。工作是动态的,也具有不可预测性。特别是现代学生受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及网络环境的影响,教育沟通的难度提高了很多。稍不留神,学生就对你产生抵触、逆反心理。如果老师没有一定的韧劲和耐心,很难做好班主任工作。如班上姓王的学习委员,在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到高一不经意间成绩急速下滑,半期考试一下排列到班级倒数第十名,巨大的落差让他失落得一蹶不振,加上她属单亲家庭,父亲开公司整天忙于事业应酬,连见面的机会都很少,更谈不上观察留意孩子内心细微的变化。于是我多次找她谈心,开始怎么也打不开其心结,找不到感情熔化的沸点,于是便叫她和我一起住,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的“浸润”,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终于熔化了她心田中的冰山,她学习信心逐步恢复,学习成绩稳定上升,还主动加入共青团积极向组织靠拢,追求进步。

三、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担负的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自觉态度。教师的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工作负责,爱岗敬业。爱岗就是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业就是恪尽职守,教书育人。一个教师只有把教书这个职业确认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时,才会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才能安心乐于从教,从而表现出责任心。二是对学生负责。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负责,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也要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心绪、价值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品德和习惯。三是要对学校负责。所谓对学校负责,就是要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要用自己的言行去诠释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展现教师的光辉风采。四是要对自己负责。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要求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始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成为学生成才报国的引领者。否则,无法成为“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人师。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无数教师感人故事,无不来源于教师们的责任心。“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的人民教师谭千秋,“生死关头,救的是学生”的人民教师吴忠红,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向世人阐释了“责任重于泰山”的师德师魂。

四、细心

上一篇:消杀管理制度下一篇:街巷硬化进度、工期质量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