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课设计好吃的糖果教案

2024-04-17

小班科学课设计好吃的糖果教案(精选6篇)

篇1:小班科学课设计好吃的糖果教案

小班科学课设计好吃的糖果教案

活动目标:

1、愿意积极观察并表述糖果的,感受糖果的多样性;

2、知道吃糖果要适量,要保护自己的牙齿。

活动准备:各种各样形状、颜色、口味不同的糖果

活动过程:

一、出示糖果,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教师将糖果装在一个瓶子里面出示在幼儿面前并摇一摇。

教师:小朋友,听一听瓶子里面是什么声音,猜一猜里面装着什么宝贝呢?(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知道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吗?那我就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一看里面到底装了些什么呢?

2、教师请每一位幼儿摸出一个糖果。

教师:小朋友,现我们一起排好队,到这里来摸一摸瓶子里的东西,然后请每一位小朋友一人拿出一个。

二、引导幼儿观察、品尝糖果

1、教师:小朋友,现在你们都拿到了一颗糖果了吧?那请你们说说你们拿的糖果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什么颜色呢?我们用小手捏一捏它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引导幼儿观察糖果的包装、形状、软硬等特点。

2、教师:小朋友,你们想吃手上的这颗糖果吗?那你们会自己把它剥开来吗?怎么剥呢?

教师先请几名幼儿示范剥糖果的方法。然后再请其他幼儿一起将自己的糖果剥开。

3、请幼儿品尝糖果

教师: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些好吃的糖果吧!但是尝的时候要请小朋友告诉我你们吃的糖果都是什么样味道的`?好吃吗?你们喜欢吃糖果吗?

4、迁移幼儿经验,说说自己见过的其它糖果。

教师:小朋友,请你们说说你们还吃过其它味道的糖果吗?都有什么味道的呢?它是什么样子的?是硬硬的还是软软的?

三、教育幼儿糖果好吃但是要适量,注意保护牙齿。

1、教师:小朋友,糖果这么好吃,我们都喜欢吃,可是能不能多吃呢?吃得太多会怎么样呢?

2、教育幼儿适当吃糖果,并学习保护自己的牙齿。

四、结束活动

篇2:小班科学课设计好吃的糖果教案

熟悉音乐旋律,尝试跟着音乐节奏学唱歌曲。

尝试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

准备

活动前了解巧克力和棒棒糖的特点:巧克力香香,棒棒糖长长等。

过程

一、谈话导入

糖果乐园里有些什么糖呢?(幼儿说一说)

二、学唱歌曲

1.在老师的情境带领下理解歌词

糖果乐园里的巧克力是怎么样的?闻一闻。(香香的)对,巧

克力香香。(学一学)棒棒糖呢?我们来看?(长长的)(学一学:棒棒糖长长)糖果吃到嘴里都是什么味道的`?(甜甜的)学一学:吃到嘴里甜又甜。我们来吃一颗,你一颗,我一颗。(模仿咂嘴)糖果好吃吗?(糖果真好吃)

2.跟着音乐节奏进一步理解歌词

现在我们来听着音乐一起吃糖吧(重点学习说:巧克力香香、棒棒糖长长这节奏)

3.示范表演唱

那么好吃的糖果现在我们来用歌声把它唱出来吧,听老师来唱。

篇3:小班科学课设计好吃的糖果教案

教材呈现

原题1:下面哪组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为什么?

原题2:一个三角形, 两边的长分别是12厘米和18厘米, 第三条边的长可能是多少厘米? 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原题3:先量出下面两根小棒的长度, 再想一想, 能和它们围成三角形的第三根小棒的长可能是多少厘米?

原题4: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 走哪一条路线最近?

在实际教学中, 逐一解决以上习题固然能巩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点, 加深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 但是, 总是以小棒为载体, 运用结论进行判断和选择, 学生始终感觉在进行数学训练, 兴趣淡然, 体会不到这一知识内涵的丰富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为此, 我对练习进行了重新设计。

教学片段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是大于第三边的。 这个知识在生活中用处可大着呢! 不信, 你看!

第一组:

师:木匠王师傅要找三根木料做一个三角形, 他挑出了这样三根, 能做出来吗? 出示:

生:不能, 因为第二根加第三根小于第一根。

师:只判断这两根就确定啦?

生:我觉得只要有两条边的和小于第三边就肯定不行了。

师:那你为什么不先判断第一根加第二根, 或者第一根加第三根呢?

生:第一根最长, 再加一根更长, 肯定大于第三根。

师:那能不能围成, 最关键是看什么?

生:两条短一些的边加起来大于最长的边。

师:哦!难怪你们这么快, 原来还有这个窍门啊!

第二组:

师:王师傅试了试, 果然做不成三角形。 无奈之下, 换了一根。 这回, 能做起来吗?

出示:

第一根:10厘米

第二根:7厘米

第三根:3厘米

生:还是不能, 因为第二根加第三根的和等于第一根, 还是围不成。

师:为什么选7+3来判断?

生:因为7和3是较短的两根。 这一组如果符合要求, 其余的也一定符合要求!

师:说得真棒!

第三组:

师:王师傅两次都没做起来, 有些不高兴了, 他拿起锯子, 把最长的一根锯掉了一段! 这回, 他成功了吗?

出示:

第一根:3厘米

第二根:7厘米

第三根:3厘米

生 (很失望) :还是没有!

师: 怎么又失败了呢? 这最长的一根已经被锯短了呀!

生:不对, 因为这一锯, 让第二根成为最长的了, 3厘米加3厘米小于7厘米, 两条短边加起来小于最长的边, 还是做不成!

第四组:

师:王师傅一气之下, 把这根锯短了的扔掉了, 他决心重新寻找! 你们能给王师傅一些建议? (取整数)

出示4:

第一根:?厘米

第二根:7厘米

第三根:3厘米

生:5厘米。

师:可以吗?

生判断:3厘米+5厘米>7厘米, 能围成三角形。

生:8厘米也可以。

师:行吗?其他学生判断。

……

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都有道理! 王师傅想, 你们要是能给我一个范围就好了!

生交流, 汇报。

生:我认为只要大于4厘米小于10厘米都可以。

师:为什么?

生:如果正好是4厘米, 那么3+4=7, 围不成, 所以要比4厘米多;如果正好是10厘米, 那么3+7=10, 也围不成, 所以要比10厘米少。

师:看来, 第三根的长度除了要比两根之和短, 还有什么要求?

生: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师:有了大家的建议, 王师傅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木料!

生不禁欢呼起来……

第五组:

师:王师傅完成了任务! 一看时间, 不早了, 得赶紧回家!

出示:

师:王师傅从木料场回家, 有几条路可走? 他会选择哪一条路呢?

生:中间那条。

师:为什么?

生:两边的路是弯曲的, 中间的是直的,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师: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能解释吗?

生:中间一条路和两边的路合在一起, 可以看作两个三角形。 每个三角形中, 两边之和是大于第三边的, 所以中间的路最近。

设计思考

特级教师吴正宪提出, 要让学生享受既有“营养”又“好吃”的数学学习, 单调的练习题如何烹饪成适合学生的美味? 本节课, 主要做了以下思考:

1.有 “营养”, 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

课前, 我首先对教材中安排的4道习题进行了研究。题1是根据每组中3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巩固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认识, 强化对三角形特征的认知。 题2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三角形的两条边, 讨论第三边的长度所在的区间, 并选择合适的第三边的长度,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发展空间观念。 题3要求先测量长度, 再判断能与之围成三角形的第三根小棒的长度。 促使学生在寻求第三根小棒长度的过程中, 初步形成三角形两边长度的差小于第三边的认识, 进而加深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认识与理解。 题4则是让学生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

以上习题的训练目标成为我练习设计的首要定位, 即: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 内在的达成目标应该是既定不变要予以落实的。

2.有 “营养”, 要有助于提升思维能力

教材习题是通过不同的要求达成学习目标的, 但每道题在独立练习时, 目标指向性比较单一, 一道题解决一个问题。 而关于三边关系的知识, 内在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三条边中任意一条边长度的改变都有可能引起整体的变化。 是否可以通过“变式”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让学生在不断的思维转换中加深对三边关系的理解? 这一想法成为练习设计的落脚点。 于是, 梳理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特点并有机串联, 第一组是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类型, 通过追问, 引导学生得出判断的简便方法, 只要判断两条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可。 第二组呈现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形, 用于巩固。 第三组则在第二组的基础上, 将最长的变为最短的。 此举, 从形式上来看, 只是改变了一根小棒的长度, 但从本质上讲, 此时三角形三边的长短关系发生了变化, 较短边不再是前两组的7和3, 而是3和3, 这就促使学生重新审视三边长度整体把握后再作判断。第四组只给定两根小棒的长度, 思考第三根小棒的长度区间, 不仅考虑两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还要考虑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最后一组将知识应用于生活。 此环节没有出示过多的习题与要求, 只是在一组练习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变式, 由浅入深, 逐步提升思维含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好吃”, 要能激发儿童兴趣

很多学生抱怨数学冰冷、枯燥、无趣, 那往往是因为我们将原本鲜活的内容生硬地呈现在了学生面前。 课堂上, 学生为了做题而做题, 数学与生活成了两张皮, 学生丝毫体会不到所学的数学知识离开了课本在生活中能有什么应用。 儿童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只有有趣的, 才是他们愿意学习的。 激发学习兴趣, 理应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上述案例中, 笔者反复思量, 寻找与三边关系紧密结合的生活原型, 创造性地设置出木匠王师傅做三角形的情境, 学生在帮助王师傅寻找合适木料的过程中, 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体会到了问题解决后的愉悦之情。

4.“好吃”, 要站在儿童立场解决问题

所谓儿童立场, 简单地说, 就是教师要能够换位思考, 把自己当作儿童, 以儿童的眼光看待事物, 以儿童的视角考虑问题。 我们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审视严谨系统的数学, 并以自己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将数学“成人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课堂上, 常常忽视了童年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 失去了儿童的情趣。 上述案例中, 教者就抓住了儿童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 为数学问题创设生活情境, 在情境中生动地讲述故事, 王师傅找木料, 换木料, 锯木料, 扔木料, 一波三折, 环环相扣。 当王师傅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木料时, 学生们不禁发出一阵阵叹息, 继而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思考中。 当王师傅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任务, 学生们竟不约而同地发出“耶……”的欢呼声! 课堂上, 既有人物情感的相互交融, 又有学生思维的深度撞击,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在分析、讨论、质疑、归纳过程中, 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认识不断丰富, 理解更加深刻。 有位老师听课后不觉感叹:数学课上成了“故事课”, 不要说学生, 连我们也意犹未尽啊!

篇4:小班科学活动:甜甜的糖果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我尝试运用“玩中学”的教育理念,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持续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幼儿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听觉等多方位形式来感知、认识不同种类的糖果,让他们在探索中得到自己的见解,最后又结合故事让幼儿知道吃完糖果要漱口好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知道糖果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

2.通过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等多种方式感知糖果。

3.愿意参与探究糖果的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重点:

认识不同种类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活动难点:

愿意参与探究糖果的活动,自主探索,快乐学习。

活动准备:

1.自制PPT:故事《小河马的牙》

2.自备材料:

(1)请家长为幼儿准备好糖果,并告诉幼儿糖果的类别。

(2)幼儿入园后,将自己的糖果放在规定的器皿里。

(3)魔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找故事中的“糖”

1.教师播放PPT《小河马的牙》,引起幼儿兴趣。

师:“老师请你们看一部动画片,这是什么动画片呢?”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提出要求。

师:“请你们在动画片中找一找,哪里有糖?要把看到的糖牢牢地记在心里!”

3.引导幼儿回忆、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你们发现糖果在什么地方?和谁呆在一起?小河马怎么会有糖的呀?”

4.在幼儿的谈论声中,引出活动。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1.将糖果放在展桌上,大家自由参观、评说和交流。

师:“这里有好多漂亮的糖果宝宝,你们都认识它们吗?”

请幼儿和自己的小伙伴说说自己认识的糖果宝宝。

2.教师与幼儿边参观边讨论,了解他们知道哪些糖果,最喜欢吃的糖果是什么。

3.集体交流糖果

(1)教师将每种糖果放一个在魔袋里,引导幼儿猜想。

教师摇晃魔袋让糖果发出碰撞的声音,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游戏活动:摸糖果

请幼儿上来摸糖果并大声告诉同伴:“我摸的糖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并举起来让大家共同欣赏,带此糖果的幼儿一起说出这种糖的名称。游戏反复进行,让每位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直到每位幼儿都手拿一颗糖。

4.教师小结:“我们发现了糖果的颜色、大小、形状和外面的包装都不相同。现在请小朋友用手捏一捏,用鼻子闻一闻,还有什么感觉呢?”

三、品尝并分享糖果

1.品尝糖果的味道

师:“糖果会是什么味道的呢?请每位幼儿选一颗自己喜欢的糖果并尝一尝。”(鼓励幼儿剥开糖纸,自己探索)

2.师生互动

师:“你吃的糖果是什么味的?糖果吃到嘴里有什么变化呢?”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合适的概括和提升。

师:“这种甜味是橘子味还是苹果味?”

师:“噢,是不是原来觉得嘴里干干的,一吃糖,嘴里就有水了?品一品,这种水又到哪里去了?”

3.结合故事进行回忆,加深幼儿的认知。

在幼儿吃糖果时,教师再次播放《小河马的牙》让幼儿欣赏。

当播放到河马因为吃糖不刷牙,牙齿疼的情节时,教师把画面定格下来,观察幼儿的反应——再继续播放下去……

自然谈论到吃糖和刷牙的关系,了解幼儿吃糖的时间。

师:“你们吃糖果的时间是在晚上、早上、中午?是饭后还是饭前?怎样才能既吃到美味的糖果又不让蛀虫蛀牙呢?”

4.大家一起来漱口。

师:“别忘了吃糖以后要漱口哦!不然就像小河马一样,会有可恶的蛀虫在你牙齿上跳舞呢!”

四、活动结束

幼儿在音乐声中有序地漱口

延伸活动:

1.亲子活动:请家长培养幼儿吃完东西要漱口的好习惯。

2.生活活动:每天进餐结束、吃完食物后,教师指导幼儿拿茶杯、接水、漱口。

篇5:小班科学课设计好吃的糖果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糖果是孩子的最爱,为了让幼儿在了解糖果美味的同时,做到正确的保护牙齿,我设计了本节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够感知糖果的不同外形及质感味道,说出软硬。

2、探索发现糖果在水中的融化。

3、知道糖果好吃要适量。

4、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了解糖果的形状、知道糖果的种类很丰富。

难点: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活动准备

1、玻璃杯1个,幼儿自己的水杯

2、各种糖果若干(形状、颜色不同的糖等)

活动过程

一、用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糖果仙子给你带来了好吃的糖果,你们喜欢吗?现在老师就把糖果送给你们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

1、摸一摸,捏一捏,感知糖果的质地(每名幼儿取一块糖)

师:“现在用你的小手摸一摸,捏一捏糖果仙子送给你们的糖果,有什么感觉?”

小结:原来呀,糖果是有软、硬之分,一摸就摸出来了,糖的质地不一样,分硬糖、软糖。

2、猜一猜糖果在水中的变化

师:如果老师把糖果(奶糖和水果糖)放在水中会放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看一看吧!

将融化后的水倒到幼儿的水杯中,让幼儿品尝水,说出什么味道。(引导幼儿说出糖融化了)

师:水变甜了,说明糖在水里融化了。那么把糖放到小嘴里会有什么变化呢?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

3、看一看感知糖果的形状、颜色

师:在把糖果放到小嘴里之前,小朋友们用你们明亮的小眼睛,认真的看一看你的糖果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有的是正方形的、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长方形的,有的是玉米型的。有黄色的,红色的,橙色的)

三、品尝糖果感知糖果的味道

师:这么多五颜六色的糖果吃到嘴里味道一定会很美,让我们尝一尝吧!

1.老师请幼儿品尝糖。师:“这种糖吃在嘴里什么感觉?”(幼儿大胆说出感受)尝一尝甜不甜。!出自:快思老.师!小朋友,剥下的糖纸怎么办?(让幼儿说一说)

2.幼儿一边品尝一边回答老师的问题:吃到嘴里糖果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是硬的还是软的。在嘴巴里的糖果有什么变化吗?(引导幼儿回答糖果变小了)

四、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糖虽然好吃,但不能多吃,别忘了吃了糖以后要漱口和刷牙,下面我们一起去漱口去吧!

教学反思

好吃的糖果的目标是让幼儿观察、了解糖果的形状,知道糖果的种类很丰富,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在活动中,我向幼儿提问:“你的糖果是什么形状的?”有的幼儿说:“糖是长方形的!”有的幼儿说:“有的回答是圆形的!”有的幼儿说:“是玉米型的!”有的幼儿说:“长方形的。”幼儿在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品尝糖果的过程中,好奇心、动手能力、语言表达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

小班幼儿的想法还很幼稚,但他们已会试着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出各种理由,去解答各种的疑问。作为教师的我,就应该和孩子们站在一起,针对他们的好奇、好动等特点,运用感知、交流、观察等多种方式,让他们积累感性经验。糖果的味道可以尝,糖果外型美观,在探索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孩子多种感官进行操作。

篇6:小班科学教案:好吃的水果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讲讲中,了解水果的整体与局部的对应关系,并尝试配对。

2、喜欢做游戏,能够大胆地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一些常见水果。

2、材料准备:PPT《好吃的水果》、菠萝、石榴和橙子等水果实物、小水果卡片。活动重难点:

1、重点:感知水果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2、难点:能将水果的整体与局部一一配对。活动过程:

一、感知水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1、说一说、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水果,你们来猜猜看是什么?

——出示菠萝局部(继续播放,出现更多局部,直到幼儿猜出完整的)

2、摸一摸

师:菠萝的皮是什么感觉?(拿出菠萝请幼儿逐个摸一摸)小结:菠萝的外面的皮是一块一块的,上面还有许多叶子,摸上去是硬硬的、刺刺的。

3、找一找:菠萝找朋友

——播放PPT,出示三种水果的局部 师:菠萝宝宝要找和他一样的朋友,这三种切开来的水果哪种是菠萝宝宝的朋友。(如果幼儿有困难就当场切开菠萝观察)

师:还有两种是什么水果,他们切开来像什么?

小结:还有两种水果宝宝是石榴和橙子,他们切开来的样子都不一样,有的像红宝石,有的像一朵花。

二、游戏:水果宝宝找朋友

1、幼儿选择水果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水果,请你挑选一样自己喜欢的水果。师:你选了什么水果?我们来玩一个水果宝宝找朋友的游戏,现在要请你们去找和自己一样的水果宝宝手拉手坐下来。

2、相同水果一一对应,并检验 师:你们都找到和自己一样的水果宝宝了吗?我们来看看谁找对了?谁找错了? 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我们都是XX(水果)。

教师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许多水果宝宝,有整个的水果也有切开的水果。数一数,现在一共有几种水果宝宝?

三、品尝:好吃的水果

1、师:小朋友拿来了那么多好吃的水果,我们今天就来开一个水果品尝会吧,尝一尝这些水果到底是什么味道的。

2、引导幼儿先洗手再吃水果。(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小手甩一甩,毛巾擦擦,小手变干净)

上一篇:版愚人节整人短信下一篇:仕途失意的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