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承诺书

2024-04-15

身体承诺书(精选6篇)

篇1:身体承诺书

身体健康承诺书

司:湖南顺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应聘工作岗位:

本人承诺不需要按公司要求作入职体检。保证在岗期间自已身体健康,无职业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癌症、精神病等病史,如在工作岗位工作期间发生任何疾病,我本人承担全部责任,无需公司担责且与公司无任何关系,并我与直系亲属慎重签字承诺;同时公司有权立即解除本人的用工关系。

特此承诺!

接受承诺单位签章:

承诺人: 身份证号码:

承诺时间:

****年**月**日

承诺人亲属签字: 与承诺人关系:

承诺时间:

****年**月**日

篇2:身体承诺书

XXXXX有限公司:

我承诺自己的身体没有心脏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身体健康状况完全可以胜任目前的本职工作(),如有隐瞒愿意接受公司给予的任何处理(包括辞退),在工作过程中如出现任何由于身体疾病导致的后果,相关责任全部由我本人承担。

特此承诺

承诺人签字:

监护人(直系亲属)签字:

监护人与承诺人关系:

篇3:身体承诺书

一 传统心理学的身体预设

尽管传统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但它的最重要的近代奠基者却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笛卡尔[5]。因此,毫不奇怪的是,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成为传统心理学的最基本的形而上学预设[6]。在这种身心截然二分的实体二元论中,有且只有两种基本存在方式[2]96:主体是完全的内在性,它是对自身完全透明的自我意识,是一种纯粹主动的思想性存在;相反,对象属于完全的外在性,它由“各部分相互外在”(partes extra partes)的广延构成,是一种纯粹被动和不透明的广延性存在。在这样一种形而上学框架中,身体很自然地被对象化[7]。因此,从笛卡尔的“第六沉思”开始,作为对象的身体模型就已经成为传统心理学的基本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身体是一个各部分相互外在、纯粹被动的对象;这个“对象身体”的实质是位于机械自然观的客观空间中的一个广延实体(res extensa)。

然而,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认为[4]:传统心理学家通过第一人称视角的考察(即对自己的身体或本己身体进行内部观察或体验)已经发现本己身体经验具有一些新特征。这些新特征无法被纳入对象身体模型。因此,传统心理学面临的选择是:或者放弃对象身体概念,或者保留对象身体作为基本模型,对其作出适当修改,并引入新的思想要素来解释上述本己身体经验的新特征。传统心理学从自然态度的方法论预设出发,选择了后一种思路来修改和建立新的身体模型[4]110。然而,如何看待这些本己身体经验的新特征?如何看待传统心理学就对象身体模型所作的修改?这种修改为什么注定无法获得最终的成功?这些身体经验又会将我们引向什么样的新模型?以下我们将首先描述本己身体经验的新特征,然后再依次研究这些问题。

二 本己身体经验的新特征

根据梅洛-庞蒂关于“对象”的定义[4]87,对象以“各部分相互外在”的方式存在,对象各部分之间和不同对象之间只承认外在和机械的关系。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对象进行外在观察。既然传统心理学家理所当然地认为身体是一个对象,那么他必然也可以从外部观察身体。但是,本己身体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是外在观察的对象,而且也是内在体验的“对象”。正是通过第一人称视角的内在体验,传统心理学家在本己身体经验中发现了“身体异于对象”的四个新特征。

让我们用第一人称来概述这些本己身体经验的新特征。尽管作为心理学家的我已经习惯了将身体视为对象,但当我观察自己的身体时,我却发现自己无法像观察一个外部对象那样观察身体。当我观察一个外部对象时,我可以随意变换观察对象的视角,甚至可以围绕对象转一圈;我可以放弃对某个对象的观察,从这一对象转到另一对象,甚至让它完全离开我的知觉场。但是,当我观察身体时,我却无法随意选择观察身体的角度,因为身体始终以同一视角呈现。我无法像离开对象那样离开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始终呈现在我的知觉场中。因此,心理学家通过本己身体经验发现了“身体异于对象”的第一个新特征:身体具有一种不同于对象的“不变性”(permanence)[4]106,即身体始终在知觉中呈现,并且始终以同一视角呈现。与其说身体是呈现在我面前的观察对象,不如说身体始终与作为观察主体的我“在一起”[4]106。

“身体异于对象”的第二个特征是:身体能够产生“双重感觉”[4]109。所谓“双重感觉”是指身体可以承担感觉者和被感觉者两重功能,并能在两者之间迅速切换。例如,当我用我的左手触摸我的右手时,作为被触摸者和触摸对象的我的右手依然随时具有主动触摸的功能,以致原先正在触摸的左手反而变成了被触摸的对象。当然,“只有在我自己的身体中,而且只有在触觉方面……这种触摸者和被触摸者之间的方向逆转才有可能发生”[8]。双重感觉揭示了身体既具有被动性,又具有主动性。身体既可以成为感觉对象,又可以成为感觉主体。在身体中,主体和对象这两种角色可以不断交替,并且总是混融在一起。相反,对象只具有纯粹的被动性,它只能作为感觉对象,永远无法成为感觉主体。

既然身体和外部事物都可以作为感觉对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两者又有何不同呢?当某一外部事物成为感觉对象时,它只能是一种“被表象”的对象,主体只有通过间接的意识“表象”作为中介,才能对外部事物产生感觉。外部事物和感觉之间是一种外在的因果关系,外部事物作为刺激原因引起作为结果的感觉。当身体成为感觉对象时,它是一种“感受对象”[4]109。“感受”是一种直接性的体验关系,它不需要任何中介。例如,我感受到脚疼。在这种直接感受关系中,我和脚之间不是一种相互外在的关系,以至于我可以直接说“我的脚疼”或“脚疼”。奥利弗·萨克斯已在其著作中告诉我们,当这种直接感受性或本体感(Propriception)遭到破坏时,病人将会遭遇到多么巨大的麻烦[9]。我的身体和我,或者说,身体和主体之间这种直接感受性或相互内在性,是“身体异于对象”的第三个特征。

“身体异于对象”的第四个特征是身体运动的“独特性”[4]110。“我们控制着身体的诸部分,而且可以直接移动它们;如果我们想移动其他事物,我们只有首先移动身体才能做到这一点”[8]125。这是因为,对象只具有纯粹的被动性,它不能自行运动。我需要借助我的身体来移动对象。我先在客观空间的某一点找到对象,然后再将它从这一点移动到另一点,从运动的起点导向终点。相反,身体能够自行开始运动。它不需要在客观空间中定位运动的起点。身体的运动意向总会直接变成运动。只要运动意向指向某个目标,身体就会不可思议地趋向这个目标,并自动完成运动的全过程[4]110。本己身体的这种原初运动经验几乎完全排除了被对象化的可能性。身体运动的这种“独特性”使得它明显地异于对象。

在上述四个新特征中,从身体的“不变性”、“双重感觉”直到身体运动的“独特性”,将本己身体经验对象化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些新特征揭示了本己身体不再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个纯粹被动的对象,而是一个蕴涵着自发性或主动性的身体主体。

三 传统心理学的修改:“对象+表象”模型

本己身体经验模糊了主体与对象的区分[2]96。身体异于对象的上述特征似乎足以使传统心理学放弃对象身体概念。但是,梅洛-庞蒂指出,传统心理学从自然态度或对象思维出发,力图保留对象身体作为基本模型。这样,它就必须引入新的思想要素来解释身体经验的新特征。这就将传统心理学引向了“对象+表象”的身体模型。

传统心理学求助于实证科学来解释本己身体经验。它以近代科学一直推崇的“对象思维”作为方法论原则来修补自己的身体模型。这种对象思维“相信能在观察过程中区分开与观察者的情境有关的东西和绝对对象的诸性质”[4]110。如果在一个处在情境中的活的主体看来,本己身体当然不同于所有的外部对象。但是,在一种去情境化的对象思维看来,本己身体经验自身也不过是一种有待思考的对象。尽管本己身体经验确实不属于“实在之物”(le réel),但它仍然处在一般的存在之中。它只不过是一种第二性的实在,一种同样遵循科学规律的“心理之物”(le psychisme)。因此,重要的不是执著于处在含混中的身体经验,而是应该用理智探究它们的科学规律。于是,在清楚分明的理智之光的照射下,“身体经验退化为一种关于身体的‘表象’;这种表象不再是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心理事实”[4]111。传统心理学家相信,随着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生理学和生物学会将我们的所有身体经验全都转化为关于身体表象的客观知识。例如,尽管我在视觉经验中无法完全看到自己的头部,生理学或生物学将会利用眼睛和大脑的结构来弥补我们在现象中缺失的客观知识。它将会告诉我们有一个能够成像的视网膜,有一个解剖结构与他人几乎完全相同的大脑。它会告诉我们身体究竟是什么[4]111。

既然身体仍然是一个对象,那么显现在身体经验中、使得身体异于对象的那些新特征就不可能是身体的本质特征或“结构性特征”[4]111。它们应该归于观察者的事实情境,归于观察者对于身体的具体表象机制。换言之,身体作为对象与其他对象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观察者表象这两种对象的具体表象机制略有不同。

于是,在这种“对象+表象”的身体模型下,身体与对象之间的本质性差别就被转换成身体作为对象的表象机制和其他外部对象的表象机制之间具有偶然性或事实性的“区别性特征”[4]111。例如,之所以身体表象始终呈现在知觉场中,是因为知觉意识一直在通过神经感受器接受身体的持续刺激作用;之所以身体表象始终以同一视角呈现,是因为我的感觉器官一直保持着相同的组织结构,以致始终保持着相同的视觉刺激模式。比如,我的眼睛在整个感官系统中,始终处于相同的位置;之所以身体表象呈现出主动性、直接感受性、能动性的主体特征,是因为我的心灵和身体在身体中存在着某种事实性的结合,使得我可以自由选择将我的身体表象为“主体”或“对象”,即我可以将身体表象为一个“主体-对象”[4]111。这样,传统心理学既保留了对象身体概念,又通过修改后的“对象+表象”模型对本己身体经验的新特征给出了某种解释。

四 新模型的方法论局限

但是,梅洛-庞蒂认为[4]111,传统心理学的“对象+表象”模型注定无法取得最终的成功。它只是再次推延了问题,而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首先,新模型将身体表象为一个“主体-对象”。但是,我们要追问的恰恰是:本己身体为什么能够同时具有主体和对象两方面的特征。“对象+表象”模型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可以将身体表象为一个“主体-表象”,从而预设了心灵和身体之间存在着笛卡尔式的事实性结合。对于本己身体经验的四个新特征的解释全都需要以这个预设为基础。但是,即便我们承认和接受事实性的身心统一,我们也仍然需要解释身心统一的“原则上的可能性”[4]112。在身心统一成为客观事实之前,它应该首先是意识自身的一种可能性,应该首先拥有原则上或理论上的可能性。这个身心统一的可能性问题是关于身体的全部知识的出发点,但在上述模型中,问题只是再次被搁置,而没有得到解决。

其次,新模型预设了心理学家始终能从第三人称视角出发将本己身体经验对象化。但是,心理学毕竟不同于物理学和化学。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不是他们自己的研究对象,因此,他们可以在原则上一直采用对象化的思维方式来对待自己的研究对象,不会引起矛盾和冲突。但是,心理学家的本己身体经验却与他的整个生命体验混融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看,心理学家的研究对象就是他自己[4]112。尽管心理学家可以暂时忽略自己和他人的原初身体经验,像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那样从对象化的第三人称视角出发思考自己的身体,但是,他在思考本己身体经验的同时也在活生生地经历和体验它[4]112。这使得对象化的第三人称视角和非对象化的第一人称视角时刻处在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之中。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心理学家原则上无法一直采用第三人称视角来看待本己身体经验。因此,将本己身体经验对象化的解决方案只能是权宜之计,它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

最后,“对象+表象”模型无法真正把握本己身体经验,归根结底是因为传统心理学不言而喻地从一种对象化、主题化的自然态度或对象思维出发来研究它。这种方法论基础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对象+表象”模型不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因为对于梅洛-庞蒂来说,“成为一个意识,或者说,成为一个经验,就是内在地与世界、身体及他人进行交流,是与它们在一起,而不是在它们旁边”[4]113。这意味着,原初的身体经验必然会涉及意识与世界、身体、他人的内在交流,必然会涉及身心统一的交互关系。但是,一旦对象思维将身体经验分解为身体表象,这种相互外在的表象关系必定会摧毁意识与世界、身体、他人的内在交流,必定会摧毁身心的原初统一。因此,在“思维实体”(res cogitans)和“广延实体”的实体二元论中,本己身体经验没有任何本体论地位[2]96。它或者被还原为一个广延实体,一个处在客观世界中的自在对象,或者被还原为一个思维实体,一个处在主观世界中的意识结构。总之,对象思维的方法论基础一开始就已经从本体论层次上预先排除了传统心理学真正把握本己身体经验的可能性。

五 先验态度与现象身体模型

既然自然态度或对象思维构成了我们回到本己身体经验的方法论障碍,那么我们就应该尝试克服对象思维,进入一种非对象化的思维,并以它作为把握本己身体经验的方法论基础。在梅洛-庞蒂看来,这种新的方法论基础就是“现象学还原”,或者用《知觉现象学》的术语来说,是一种“先验态度”[4]72。这种态度“力图把一切可能的对象都纳入现象,研究对象是如何通过现象构成的”[4]73。

先验态度通过克服自然态度的缺陷来显示自身的意义。事实上,无论传统的经验主义心理学与理智主义心理学表面看来如何不同,它们所共享的自然态度都在认识论上预设了一个唯一的、绝对确定的、对象化的客观世界。只要这个客观世界仍然或隐或显地成为认识活动规范性的最终根源,认识活动的方法论基础就必定是对象化的自然态度或对象思维。因此,“经验主义和理智主义之间的亲缘性比人们通常所以为的还要更为隐蔽和更为深刻”[4]49。这种亲缘性的哲学根源在于:它们都源于笛卡尔的实体二元论及其方法论基础[10]。自然态度所预设的这个绝对确定不变的客观世界只不过是这种本体论的二元框架反映在认识论上的必然后果。

因此,自然态度的方法论缺陷是它始终无法摆脱二元论,无法摆脱“客观世界的成见”。从否定性的意义来看,现象学还原不仅要悬搁经验主义意义上的独立于意识活动的、外在超越的客观世界,而且还要悬搁理智主义意义上的“客观世界”,即一个内在于意识活动、充当着意识活动之规范的、早已预先构成的“客观世界”。

然而,与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相比,梅洛-庞蒂的现象学还原并不是要将意识从世界中完全抽离出来,实现从第三人称视角向第一人称视角的完全还原。对他来说,“还原的最大教益是一种完全还原的不可能性”[4]viii。现象学还原的关键是要回到意识与世界的原初关联,回到现象或原初知觉经验[11]。因此,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面临的方法论困难是既要维系与世界的原初关联,又不能像经验主义那样掉进世界之中;既要通过现象学还原回到第一人称视角,又不能像理智主义那样让意识封闭在一个孤独的“我思”(cogito)之中。于是,关键的问题是要从肯定性意义出发重建经验主义和理智主义立场,将它们改造成先验态度的两个派生维度。这意味着:要把第三人称视角(非反思)和第一人称视角(反思)悖论性地综合在同一个反思结构之中,以便让意识和世界始终停留在现象场中,永远无法完全构成为绝对确定的对象。因此,梅洛-庞蒂的先验态度或现象学还原关联着一种独特的反思,即他所称的“极端的反思”(réflexion radicale)[4]253。在这种结构微妙而复杂的反思中,意识和世界通过身体同时在场,并始终处在交互构造的关系之中[12]。

正是先验态度及其关联的反思构成了《知觉现象学》的方法论基础,并将我们引向一个显现在原初知觉经验中的身体。对于这个身体,我们可以从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内在体验,而无法从第三人称进行外在观察。梅洛-庞蒂将这个身体称为“现象身体”[4]123。只有以“现象身体”作为身体模型,我们才有可能超越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才能回到原初身体经验并理解它的基本特征[13]。因此,当现代心理学家或哲学家在先验态度下重新审视本己身体经验的各种新特征时,这些特征也将会把他们从对象身体模型引向现象身体模型。正是这一点解释了梅洛-庞蒂为什么在《知觉现象学》中引入大量的现代心理学实验来帮助我们重新思考身体问题。

摘要: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对传统心理学的身体模型进行了方法论的批判。传统心理学家发现本己身体经验具有一些无法被纳入对象身体概念的新特征。为了既能保留对象身体概念,又能解释这些新特征,他们从自然态度出发将“身体经验”对象化,变成了“身体表象”。梅洛-庞蒂认为,这种身体模型的修改只是推延了问题而并未解决问题。之所以新的“对象+表象”身体模型注定会失败,是因为它的方法论基础仍然是一种对象化的自然态度或对象思维。只有通过先验态度或现象学还原,我们才能回到本己身体经验以及显现在其中的现象身体。

篇4: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

——苏格拉底,摘自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身体从第一次“认识你自己”开始,苏格拉底的哲学探索和灵感由此发端。身体作为体验这个世界的敏感主体,作为这个世界中被感知到的客体,都表达出了人类的不确定性。Soma(身体)这一术语源自于希腊表示“工具”的词汇,由于贵族化的倾向,身体被视为体力劳动的必需品。但随着柏拉图及其后学的出现,身体被视为激情、桃色和扰乱心灵的牢笼。身体成了灵魂的奴隶和工具,更被人鄙视为受控的服务阶级。为了寻求真理,随之而来的推测:身体必须完全与使用它的自我不同,真正的自我必然是心灵或灵魂。心灵的思考给灵魂带来了希冀、期盼、祈祷、抉择、磨练的德行,致使身体成了单纯的外在器械。

“身体”这个术语是一种活的生命和具有情感、灵敏感觉的身体,而不是被看做缺乏生命和感知的、单一的物质的肉体。“传统哲学崇拜、专注心灵而贬低身体;而今,身体意识难以抑制的汹涌巨浪甚至正在感染着哲学这个领域。”[1]双重审美性的身体美学强调知觉能力与自我欣赏和事物审美特性,身体的审美感觉由皮肤感知到的,它关心的身体部位互相关联定位感受身体的审美感觉。探索锤炼或提高身体意识水平的方法是身体美学这一课题的目标,其目的为了更好的使用我们的身体,获得知识,认识自己,追求德行、幸福和正义。

“感知” 是指感觉与知觉,德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明确的区分了两个定义,“在感知的语义因素内部,明显可见一个更进一步的区分。因为感知可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感觉,另一方面为知觉。感觉与快乐相联系,属情感性质;另一方面知觉与客体相联系,属认知性质。主观的估量构成感觉的焦点,客观的确证构成知觉的范围。”[2]经验的身体美学的目的是,“通过培育对身体功能和经验的集中注意,通过把我们从身体习惯和妨碍我们感觉执行能力的缺陷中解放出来”,[3]改善我们的执行力和感觉敏锐度。但是,关注身体美学的“感觉”并不是绝对地感性,本体说是含有理性的因素,也需要有力的意志。

“美学”这个术语源自古希腊词汇“aisthesis”,它的意思是“感官的感知”;现代意义上的美学学科其意为“感觉感知的科学”,其目的是补充逻辑学这门概念的科学。“美学”是具有的实践性目标的,是提高人的感知能力与感官意识,来满足人们的欣赏性和表演性;欣赏性和表演性不仅包括艺术与美的事物,而且还包含生活中的实践事物。身体美学“不仅将身体视为审美价值和审美创造的对象,而且将身体视为增进我们对其他所有审美对象的处理以及增进我们对非标准的审美事物的处理的至关重要的感觉媒介。”[4]由此可见,我们对身体美学的理解是广义广阔的的,是具有开放性、跨地域、跨文化、跨学科的全新领域。

20世纪重要的哲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米歇尔福柯、威廉詹姆斯、约翰杜威、理查德舒斯特曼等对身体理论的研究产生巨大影响。福柯种种极端的身体练习,服用毒品和变态性行为,身体获利许多愉悦,麻木了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梅洛庞蒂论述的身体意向性及其发展中的根本作用。威廉詹姆斯认为身体最基本的内在自我感与各种身体感受在头脑中联系起来,通过身体自省,他觉察了头脑中的这种联系。约翰杜威勾勒出自我本质,自我是情境性的、由环境构造的、互动的。舒斯特曼把身体放入了美学关注的领域中,他通过一系列的方法用身体来调解生活和实践的关系、感觉和认知。我们没有理由摒弃我们的身体,并将我们的身体和意识变成无根的芦苇荡。理查德舒斯特曼将身体美学定义为,“对一个人的身体——作为感觉审美欣赏(aisthesis)及创造性的自我塑造场所——经验和作用的批判的、改善的研究。”[5]

我们大多数日常身体愉悦被粗野地剥夺了、忽略了,就像我们无意识地忽略睡眠的愉悦一样。大众媒介所制造了的、传播的各种娱乐煽情的感觉主义和表现更极端的震撼的手法,致使我们的文化不断地依赖于它持续增长的刺激感。“如果身体敏感性的缺乏有助于解释依赖性的话,人造兴奋的种种方式就能够从相反的方向解释,我们感知习惯被改造,这些改造激发感知和满足刺激,逐渐削弱了我们保持安静、平稳和持续的注意力。”[6]

对于自我意识的文化修养形式,我们的文化通常是冷漠的。这种冷漠也表现在:哲学持续地漠视其重要性,即使那些捍卫身体的体验和认知中发挥重要功能的哲学家也不例外。舒斯特曼作为一个费尔登克拉斯技法的身体训练者,这种形式的身体训练能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使用,它能有助于提高身体意识和身心和谐。象时下热门的瑜伽、太极拳、坐禅等等,都是很好的自我练习的方法。对于身体的自我意识的养成,不断关注身体的感觉,对于有效的思想和行动即是不必要的,又是适得其反的。这样,哲学家们不断斥责身体感受到的高端自我意识,排斥转移了我们全部的视线,阻碍了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妨碍了我们的道德实践,导致我们陷入无用的自我狂热。因此我们的注意力必须被全部导向身体之外,导向我们与外部世界的融合。不断反思性的改善自我身体意识,改善后身体意识不会中断于我们对于外在世界的感知与融合。不论任何具有反思性的敏锐身体的自我意识化,所感受到的总是超过其身体本身。自我是感知和行动的工具;通过不断地提高的自我运用性,身体意识就可以能够提高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力并促进我们共融。

即使是这样,美学发展的正确方向,也是“身体美学”的真实意义。恰当地鉴别、分析和矫正我们不良的身体习惯,使之更加适合我们不断变化的各种条件、各种工具和各种任务,使之与不断变化的各种需要更加和谐,从而使我们身体的基本装置更加健康。只要我们的未来还涉及身体使用和体验的转化,身体自我意识就应该在跟踪、指导和回应这些变化中发挥中心作用。(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M],程相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2。

[2](德)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M],陆扬、张岩冰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15。

[3](美)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审美经验和生活艺术》[M],彭锋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20。

[4](美)罗兰·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M],刘北成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5](美)理查德·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生活之美,艺术之思》,彭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美)Richard Shusterman 《Surface and Depth :Dialecctics of Criticism and Culture》 ,I 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2 。

篇5:员工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承诺书

本人自

日起开始从事贵公司

工作,我自愿作出承诺,本着诚实守信和忠于职能的原则,本人庄严承诺以下事项,并自愿受其约束,如有违反,无条件接受公司的处理,具体如下:

1.本人入职时,在实习及与受公司雇佣时,提供给公司的资料信息都是真实有效的,这此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学历证、照片、历史背景、求职简历、体检证明等,如有变更时,必定在三天内书面通知公司。

2.我承诺本人身体无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相关心脑血管疾病)、肺结核、糖尿病、无法自控的精神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任何传染病,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可以胜任工作要求,本人承诺因个人生活习惯或自身原因所产生的一切疾病和伤害及身体原来遗留疾病,均与公司无关,公司无需负任何责任。

3.本人已知晓并认真学习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并清楚公司规章制度的公示方式,愿意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4.本人同意公司的工作条件、工作时间、薪酬待遇、福利条件、加班安排、岗位调整等,无论何种原因离职,都按公司规定办理。

5.本人承诺忠于职能,遵守法纪,自觉维护公司形象和公司利益。本人同意,若违反上述承诺,公司有权解除与本人的雇佣关系,并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若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及法律责任,本人愿意全部承担。

篇6:身体承诺书

1、便秘

身体缺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便秘。摄取食物后,食物中的营养素被人体吸收,剩下的残渣被慢慢压缩后,移动到大肠。如果体内水分不足,大便在通过小肠和大肠时,会变得又硬又圆。而且缺少润滑剂,其移动速度将变得缓慢。这样就出现了便秘。同时,尿液会变黄。随着血压下降和身体组织缺水,脱水者的肾脏会浓缩尿液甚至阻止尿液产生。尿液浓度随之增加,其颜色也会逐步加深,严重时呈深黄色甚至琥珀色。

2、头晕目眩

缺水其中一大关键信号就是快速站起时,突然头昏眼花。导致头晕目眩的原因有很多,如果身体没有宿疾,营养摄取得也均衡,那么很有可能是体内缺水导致的低血压。人体血液的94%由水分组成。水分不足会使血压下降,血压下降会减少进入大脑的血液量,造成某种脑缺血症状。大脑缺水时,人就会像缺氧一样感到眩晕。很多人都有头晕的表现但是却不以为意,事实上头晕也是身体缺水的一种表现。

3、消化不良

如果身体里缺水了对消化是会造成不良影响的。食物进入口腔后,唾液中的消化酶在咀嚼过程中将食物变软。食物通过食道、胃和小肠时,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被分解成小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溶于水中,变成易于人体吸收的形态。缺水会导致众多身体器官,尤其是消化器官和淋巴系统、肾脏等失去正常的活力,特别是从头到尾一直需要水的消化过程更容易受到影响。

4、不能熟睡

上一篇:归有光玄朗先生墓碣原文及译文赏析下一篇:测验标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