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核心制度学习

2024-04-21

检验科核心制度学习(精选8篇)

篇1:检验科核心制度学习

检验科查对制度

一、采取标本时,查对姓名、性别、年龄、检验目的、科别、床号。

二、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条码、标本数量和质量。

三、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四、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五、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区、有无审核人员审核,有无双签字。

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制度

检验科报告审核制度

一、目的

对检验报告的格式、内容、编制、审核、签发及修改等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确保向患者提供准确、可靠、有效的检验报告。

二、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出具的各科检验报告。

三、检验报告内容

检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信息。(一)医院名称与报告标题。

(二)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病室、床号、病历号。

(三)送检样品号(唯一识别号),送检日期、时间,送检医师,样品性质,对不符合要求样品的状态描述。

(四)检验项目名称(英文缩写名、中文名),检验结果、结果单位、参考值。(五)报告日期、时间,报告人,审核人。(六)仅对被检样品所检项目负责的声明。

四、检验报告的格式

(一)检验科主任设计各类检验报告格式。(二)根据各专业技术特点编制检验报告。(三)各类检验报告需满足第3条要求。

五、检验报告的审核、签发和存档

(一)检测人员必须根据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确认所检项目结果受控。(二)检测人员必须认真核对检验样品与检验报告一一对应的唯一性。

(三)检查的基本内容有:临床医师所申请的检验项目是否已全部检验,有无漏项;检验结果的填写是否清楚、正确;检验报告单上所有内容是否全部填写完整;有无非常异常的、难以解释的结果;有无书写错误;是否有需要复查的结果等。

(四)检测人员必须认真核查异常结果,判断其技术误差的可接受性,核查后在报告人栏签名。有疑问时进行复检。复检包括:核查样品性状是否符合要求,样品与样品号是否对应,重作检测。

(五)复检后仍有疑问需报告审核人处理。如有疑问,报告专业组主管。主管组织复检。必要时及时联系临床科室查寻异常原因,确认复检结果,发出报告。

(六)检验报告单发出前,除主要操作人员签字外,还应有另一有资格的检验人员核查并签字,最好由本实验室负责人或高年资有经验的检验人员核查签名;但在危急情况下或单独一人值班时除外,值班人员必须有资格认定。

(七)审核人必须核查整批检验结果的质控数据,判断是否在控及误差的可接受性。(八)审核人员必须认真核查异常结果。分析可疑结果原因,确定复检方案,督促复检。(九)审核合格,审核人签名,发出报告。

(十)特殊项目的检验结果及一些关系重大的检验结果:如抗HIV初筛阳性的检验结果;初次诊断为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的检验结果;发现罕见病原体的检验结果;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等,需有实验室组长复核无误签名后,方可发出。

(十一)检验科报告的电子版由信息科输入微机,签名贮存。其它人员不能改动。(十二)诊断性的检验报告单必须有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检验人员发。(十三)实习学员不得单独签发检验结果报告单。

六、异常结果、危重患者、疑难患者等的检验结果复核或复查制度。

此处所谓异常结果并非单纯指高于参考区间上限或低于参考区间下限的那些检验结果,而且还包括以下情况的检验结果。

(一)检验结果异常偏高或偏低。(二)与临床诊断不符的检验结果。

(三)与以往结果相差过大的检验结果。(四)与相关试验结果不符的检验结果。(五)有争议的结果。

遇到上述情况之一,反复查送检标本情况,并考虑是否用原送检标本复查,还是需要另行采集标本复检,或与临床医师联系;必要时查阅病历、查询患者情况。当然还应检查当天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当检测结果有争议而不能决定时,如某些特殊细菌的鉴定、寄生虫及细胞的识别,也包括某些难以解释的结果,除上述处理方法,尚可采用外送会诊方法处理。

七、检验报告的更改

已签发的检验报告需要作补充或修改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式。

(一)对不影响原有检测结果的补充,由报告人、审核人签发新报告,收回原报告归档备查。(二)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发出疑问时,立即报告实验室负责人。负责人立即联系临床相关科室暂停该报告的流转与应用,探讨导致疑问因素。若能排除疑问则启用原报告。若不能排除疑问,组织复检,复检结果与原报告相符则启用原报告,与原报告不相符则负责人签发新报告,将原报告收回、注销、存档。

八、检验报告的发送

(一)设检验报告管理人员负责检验报告的收集、分类、整理、核对、发送、保管。(二)个人门诊检验凭就诊卡自助取报告。(三)集体检验报告由管理员交门诊办公室。(四)病房检验报告由管理员交病房。

(五)报告管理员需做到管理有序无疏漏,报告整洁无遗失,患者领取报告满意。

九、责任与事故处理

(一)检测人员必须科学、严谨地出具检验报告。

(二)检测人必须对检测结果负全责,审核人必须负审核责任,科主任必须负管理、督查责任。(三)发现有疑问报告,但未发出检验科,复检,排除检验科外因素,属科内业务质量问题则采取纠正措施,分清责任,科内进行处罚。

(四)有疑问报告已发到临床,作为检验科事故处理。科主任组织调查、复检,排除检验科外因素后属科内质量问题则采取纠正措施,分清责任,上报医院领导进行处罚。

(五)属检验科业务流程、检测技术、出具报告全过程各环节发生的质量差错,责任人及纠正措施必须记录存档作为业务考核依据。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拒检制度

患儿标本的正确采集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也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检验质量,特制订不合格标本的拒检制度。

一、符合拒检的不合格患儿标本的范围。(一)未正确使用抗凝剂的标本。

(二)严重溶血及静脉营养时严重脂血并影响检测结果的血标本。

(三)血量不足于检验需要量的标本,若需检验某一项目,需医师更换化验申请单。(四)需要空腹抽血而未空腹的标本。

(五)需要特殊处理而没有做到的血标本。(六)需防腐处理而未加防腐剂的尿标本。(七)未做到无菌处理的各种培养标本。

(八)经查对标本的患儿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床号及检验号联等不相符者。(九)采集的标本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者。(十)厌养培养标本未满足厌养要求。

二、拒检程序

(一)对拒检的不合格标本应登记在不合格标本处臵记录本上。(二)不合格的样本应退回,并写明原因。(三)必要时电话告知相关科室医生或护士。

检验科复检制度

为确保医疗安全,提高检验质量,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无误,制定检验结果复检制度。

一、出现如下情况均应进行复检(一)结果出现明显错误。(二)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

(三)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矛盾,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四)检验结果与上次检验结果相差悬殊。

(五)RH血型阴性,HIV抗体、甲肝、丙肝、梅毒抗体阳性。(六)手工检验项目与上次检验结果不符。

二、样本复检

(一)首先,判断结果异常的性质,如结果异常且无法用医学知识解释,应考虑是否为检验前环节出现问题。如短期内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结果前后不符;患者检验项目出现异常高的危急值;此时应立即与临床沟通。

(二)其次,确定编号是否正确或放错检验位臵、离心是否彻底、室内质控是否在控,试剂质量是否存在问题、仪器是否正常运行、操作是否准确,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复检。

(三)如能确定原因,复检后可发放检验报告;若未确定原因或结果仍无法解释,应报告实验室负责人,重新取样复检,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临床沟通后,发出报告。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处理办法

一、按照规定,废弃物按要求存放,统一销毁。

二、为加强环境保护,防止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流散而污染环境。根据我室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实验室医学废物的处理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在设计和执行关于生物危害性废弃物处理、运输和废弃的规划之前,必须参考最新版的相关文件。

(二)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或焚烧。

(三)本室明确专人负责实验室废弃物的登记、收集和处理,在各室配套污物收集桶。废水:直接排入下水道,医院有污水处理系统,统一无害化处理。废物:废注射器、玻片、加样头等固体废物放利器盒统一无害处理。

(四)凡剧毒废弃物和性质不明的药品,实行严格登记制度,两人以上负责处理,不能在本室处理的,封装后及时交院感科统一按环保规定处理。(我科无剧毒和性质不明药品)

(五)培养基、组织、体液及其他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废弃物须放在防漏的容器储存、运输及经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六)高压蒸汽灭菌是清除污染时的首选方法。需要清除污染并丢弃的物品应装在容器中[如根据内容物是否需要进行高压灭菌和(或)焚烧而采用不同颜色标记的可以高压灭菌的塑料袋]。也可采用其他可以除去和(或)杀灭微生物的替代方法。

(八)废弃物处理办法:

1、液体废弃标本:

胸水、腹水、脑脊液、脓、血、及其他液体标本,高压灭菌后统一回收处理。对废酸、废碱等废液采用中和法、稀释法后,PH值为中性时直接排入下水道。

2、固体废弃物标本:

带有血凝块等的废弃样品管,在加盖后应当放在适当的防漏容器内高压灭菌和(或)焚烧。

皮下注射针头用过后不应再重复使用,包括不能从注射器上取下、回套针头护套、截断等,应将其完整地臵于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中。单独使用或带针头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应放在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内焚烧,如需要可先高压灭菌。

可反复利用的已被污染的材料应选择先消毒再高压灭菌或直接高压灭菌。灭菌后的材料经洗涤、干燥、包扎、再灭菌后使用。

高压灭菌过的废物可以在其他地方焚烧后处理,或在指定垃圾场掩埋处理。

检验剩余的标本及使用过的带菌平板、试管均须集中地点安全放臵,经消毒、灭毒、灭菌处理后再洗涤或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

篇2:检验科核心制度学习

十三项核心制度的内容:1、首诊负责制。2危重病人抢救制度。3、术前讨论制度。4、吧病历书写制度。5、医师查房制度。6、医师值班与交接-班制度。7、会诊制度。8、病例讨论制度。9、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0、查对制度。11、临床用血制度。12手术分级制度。

13、分级护理制度。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逐条培训,大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规范我们的就医行为,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起到了极度的推动作用。会后进行了考试。应培训人员25人,参加培训25人.25人参加考试,最高分97分,最低分87分,平均分91.52分,考试合格率达100%。

篇3:检验科核心制度学习

1 加强制度学习, 提高护理质量

(1) 护理服务包括内涵性服务和外在性服务。护理内涵性服务是骨架, 通过培训能得到提高, 这是护理部及科室定期组织专业知识考核与技能操作培训的目的。对常用的护理工作制度进行梳理, 并重点落实核心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执行制度和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为护理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定期组织的护士职业礼仪规范化培训塑造了良好的护理人员职业形象。 (2) 学习医院13项核心制度并认真执行。 (3) 严格依法执业, 杜绝无证护士单独上岗, 对新护士进行专人带教。

2 强化三基三严, 提升技术水平

(1) 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人性化不是放任、放纵、放肆。只有严格要求, 培养出高尚的职业素质, 护士才有核心竞争力, 才是对护士真正负责, 才是最大的人性化。医院有着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科学的工作流程, 工作程序用来指导护士如何把事情做对, 工作制度让护士知道哪些事情该做, 哪些事情不该做, 及做错了怎么办。工作中护士应树立规则胜于一切的思想, 不折不扣地执行。选派护理骨干外出参观学习或进修, 并组织交流。每年评选优秀护士与护理服务标兵, 将她们的感人事迹通过院内报刊进行表扬, 增强职业自豪感, 激励全院护理人员。在全院护士中开展“狠抓制度落实, 提高护理品质”的竞赛活动, “护理三基与制度”知识竞赛及护理技术操作竞赛。全院护理人员形成了一股“讲制度、守制度”的风气, 使护理核心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2) 新护士及>7年的护士每月组织三基理论考试, 月平均分>90分, >7年的护士、护师、主管护师每季度组织三基理论考试, 月平均分>85分。 (3) 规范工作流程, 注重环节质量。做好对患者的入院介绍, 争取患者合作, 患者面对陌生环境难免会产生生疏感,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态度和蔼, 住院后及时介绍医院的《患者住院须知》和规章制度, 实施健康教育, 让患者掌握住院规则, 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治疗。建立各种合理工作流程、各种医嘱执行查对制度、差错事故报告处理等应对流程, 认真对待每起差错和护理缺陷。 (4) 注重制度的落实,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规范护理操作行为, 这些对患者安全起着重要作用[1]。因此, 要求护理人员牢记核心制度, 发现操作中的不安全细节, 以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3 小 结

护士严格按照制度去做好每项工作, 护理质量得到保障。护理工作者要有较强责任心、敏锐的观察能力, 善于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导致医疗纠纷的高危隐患, 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杜绝问题的出现。对护理质量及安全问题经常讲, 反复讲, 但护理人员对核心制度掌握不够, 还会出现很多的护理安全隐患。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疗服务的基础, 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只有熟悉掌握核心制度, 常抓不懈, 才能保证医院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核心制度,落实,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4:创新监管模式 改革检验制度

检验监管模式呼唤改革创新

当前,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检验监管部门毫不懈怠,志在改革创新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模式方面能有所作为。目标指向:依法、科学、有效监管和方便出口。目前检验监管的重点停留在对商品的批次管理和检验上,对法检目录内商品实施批批报检出证的基本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对外贸易量和贸易发展方式的变化。检验监管司司长王新清醒地意识到:“勇于破除旧观念、旧框架的束缚,充分利用当前有利条件,切实加大改革创新的卫怍力度,不断推出符合形势要求的新模式、新办法,不断实现检验监管工作机制的新突破,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形势和任务。”

行动上的突破源于对新形势下检验监管工作所面临的挑战的清醒认识。针对国外不断强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我国检验监管部门在更加有效的应对方面还存在不足:检验技术法规体系还不健全,一些检验监管人员对输入国标准掌握还不足;缺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顶级实验室;受现有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制约,大部分实验室主要忙于日常检测,无暇对新商品、新项目的检测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没有更多的精力对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最新动态进行及时分析。

在具体操作层面,现行检验监管制度下的检验监管人,主要精力集中在微观质量监管上,“这显然不能适应新的任务和要求。国务院对质检总局的‘三定方案,明确把质量宏观管理的职能赋予给我们。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产品、行业宏观质量的分析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有说服力的产品、行业质量分析报告,为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王新表示。

检验监管:新角色、新机遇

有人统计过,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业务量从1978年的65万多批到2008年的1340多万批,增长了20倍,其中八成以上都是由检验监管部门完成的。

过去,检验监管的重点都放在进出口商品的具体检验上,充当进出口企业“厂检员”、外贸公司“验货员”的角色,缺少对产品、行业宏观质量的分析研究,难以提供有价值、有说服力的产品、行业质量分析报告,进而为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类似‘重微观检验、轻宏观管理,重产品检验、轻企业监管等监管弱化问题较为普遍。”王新认为“勇于破除旧观念、旧框架的束缚,不断推出符合形势要求的新模式、新办法,实现检验监管工作机制的新突破,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针对国外不断强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王新深刻地认识到,在更加有效的应对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检验技术法规体系还不健全,一些检验监管人员对输入国标准掌握还不足;二是缺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顶级实验室;三是受现有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制约,大部分实验室主要忙于日常检测,无暇对新商品、新项目的检测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更没有精力对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最新动态进行及时分析。

面对新角色、新定位,工作千头万绪,王新称今年是“关键年”。

今年4月,检验司顺利完成了中俄汽车产品技术法规和检验监管研讨会以及日本长期使用产品安全检修·标示制度培训会。

特别是前者对于帮助国内企业及时了解俄罗斯汽车产品技术法规和相关标准、认证程序,提高出口汽车质量和安全水平,扩大对俄汽车贸易将起到积极作用,有的企业说举办这样的交流,真似一场及时雨。

为推进中国产品变以廉取胜为以质取胜。检验司积极推进落实与有关国家签订的质检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监督抽测力度,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出口,使对中东、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的出口产品质量明显提升。

王新向记者透露,为实现依法、科学、有效监管和方便出口的目的,基于产品风险、企业诚信、企业产品质量保证能力相结合的《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即将发布,这是我国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模式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他进一步指出,新的分类管理办法突出了对监管为主的管理理念,注重引导企业诚信自律,增加了产品风险分析要求,由对企业的一维分类转变到通过对企业分类、产品风险分级的二维要素确定出口产品的具体检验监管方式,使不同类别企业不同风险等级出口产品的检验放行方式更加科学、更加系统。实现以下目标:对管理良好的企业,实行绿色通道或者出口免验,对质量管理水平低的企业进行严密监管,对有小问题的企业进行整改促进,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坚决进行处罚。

“今年下半年,我们将组织对全系统检验监管人员进行全面宣贯、培训,确保对新办法理解到位、执行到位。”王新表示。

稳步推进出口免验工作

“出口商品免验制度是国家质检总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质取胜战略部署,服务企业、扶优扶强、改革检验监管模式、支持外贸发展的重要措施。”王新表示,出口免验制度实施以来,已有130余家企业获得出口免验资格,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政府和出口企业的高度关注。

王司长又详细介绍了免验制度。它是对列入必须实施检验的出口商品目录的出口商品(《进出口商品免验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商品除外),由收货人、发货人或者其生产企业提出申请,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按法定程序审核,对符合国家规定免予检验条件的出口商品生产企业所给予的一项鼓励政策。

企业获得出口免验后,降低了出口成本,简化了通关手续,扩大了出口创汇,经济效益明显增长。王新坚持认为,出口免验工作对提升我国产品知名度,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和整体形象,弘扬自主创新,培育民族品牌,扩大检验检疫机构影响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于免验制度今后的成长和成熟,王新表示,“我们正在开展对出口免验工作制度的改革。比如出口免验制度不仅要针对企业的单个产品,同时要针对整个行业产品。通过对法检目录内合格率长期保持稳定的出口产品进行分析,对其中风险程度低、与消费者安全密切程度低、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个体差异影响小的出口商品,可以在行业内全部实施出口免验。”免验产品果真能成为质量上的常青树吗?对这一忧虑,王新明确表示,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如果发现产品质量存在隐患,将恢复正常的监管措施;如果产品质量长期稳定,可以建议调整到目录外,这也为科学,合理、动态调整目录奠定了基础。

他接着说:“今年,我们已要求各直属检验检疫局选择对国民经济有重大贡献、社会影响力大、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企业,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或自主品牌的名优商品、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商品,继续推进此项工作。”

篇5:医疗核心制度学习心得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能力的提高,老百姓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与上个世纪相对比亦提高,这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无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近几年,我们看到、听到或者见到网上爆料的医疗官司屡见不鲜,其中大部分是针对医疗行业的“伤疤”所言。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也是医务工作者就说是患者难伺候,进行主观判定是谁的对或者是谁的错。

在2002年,可能由于“非典”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医患关系才有所缓解,但这是用血的代价所换来的,因为医务工作者的付出,才让患者心底的天平趋于平和。由此可见,这个职业对于我们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我自己认为医疗可以简单的分为专业技术医疗与非专业技术医疗的内容,其中后者最为重要的就是医患沟通。2008年,我们听到了“医疗质量万里行”一词,卫生部把这作为重拳出击,要求每一名医务工作者现目前应该把自身的分内事情做好,怎么样才能做好?这其中之一的内容就是医疗核心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是为了确保医院医疗护理质量,规范诊疗行为,杜绝医疗事故发生的重点规范制度,也是医务人员正常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工作规则。这是强制性的,也是善意性的。在一开始,我对此并没有引起多少的重视,但随着干临床时间的增多、接触医疗纠纷事件、医疗安全的漏洞后才发现这核心制度对于我们来说的的确确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特别是前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一件事情,现在回忆起来仍然是历历在目。不管医疗核心制度的内容是14个也好,还是12个也好,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保证医疗安全质量。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使我们的医疗行为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靠齐,但间接原因我想却是医疗纠纷逐渐增多迫使我们这样做才行。

因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的。现我就对核心制度的学习心得如下:

1.严格遵守医疗管理中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⑴加强熟悉掌握常用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如《执业医 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⑵加强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服务意识。医务人员具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起码标准,本院不是有“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吗?与病人建立亲人般的医患关系,摆脱“医家至上,病家求治”的传统观念,在诊疗活动中尊重患者的意愿,向患者履行告知义务,使患者及时了解有关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信息,以行使患者本人对疾病诊治的相应权利,减少由于病人对医疗行为不理解而引发的纠纷。⑶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规章制度和诊疗操作规范、常规是医学实践长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评判医疗工作人员是否存在过失的准则。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靠齐,不要自己想当然的干,尽量减少、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2.全面落实、合理执行,查对差错,团队协作。全面贯彻落实核心制度,从接诊病人开始一直到病人的出院过程中,始终牢记首诊、值班、交接班的的责任,倡导认真执行核心制度,把关爱病人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合理执行三级医师查房、三级医师负责、分级手术、分级护理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把这些制度落实到位,通过病例书写、病案管理体现术前讨论、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及危重病人抢救的合理性。认真执行核心制度,时时刻刻绷紧对与错的弦,无论是诊断还是医嘱治疗过程中用药、检查及手术等等每一个诊疗环节中,采取正确地诊疗手段,实施正规的诊疗措施,有效防范医疗事故及差错的发生。在急危重病人面前,认真执行危重病人抢救报告、急危值报告及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做好常规会诊工作,强调急诊会诊要在10分钟内到位。重要强调是三级以上手术一定要进行术前讨论。疑难危重病人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不可缺少,突出上级医师诊疗水平,集中诊疗优势,科学利用现代科技医疗技术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吸取教训,以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3.提高病历及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病历是疾病的诊治经过及疗效的原始记录,也是判断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是否得当的法定证据。它不仅涉及到专业技术问题,还涉及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赔偿问题。如果发生纠纷后,病历将成为认定医院及其医务人员的民事法律责任的一种重要依据。鉴于病历在医疗及法律诸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当加强对病历书写基本功的训练,提高病历书写质量,确保病历的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这样无疑对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起到初步把关的作用,也对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抗辩证据。但有一点要明确,只要病例归档,不能对其进行改动。否则,很可能会要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法院仅凭提供虚假证据就可判定医方败诉。

篇6:关于学习医疗核心制度的通知

关于学习医疗核心制度的通知

各科室:

为了加强掌握医疗法律法规和医疗核心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院内涵建设、能力建设和医院管理,逐步健全完善医院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安全。经研究决定,拟定于2012年8月6日晚19:30分全院医技人员准时在三楼会议室学习医疗核心制度。各科室做好通知。按时参加,不得无故请假及迟到。安底中心卫生院医务科2012年8月6日8:30分

篇7:小额信贷核心技术:交叉检验

一、关于交叉检验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交叉验证

交叉检验主要是为了解决信贷业务流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或者说不透明的问题,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所有信贷业务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交叉检查就是有效破解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

◆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

信息不对称在小额信贷业务流程中有三个层级: 一个是客户信息与调查人员之间的不对称; 第二是调查人员与审批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第三个是管理人员与小额信贷业务流程参与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前提条件——了解你的客户 了解客户的经营模式 了解客户的销售模式

◆什么是交叉检验

交叉检验是通过不同途径确认信息正确性的方法。贷款调查交叉检查技术就是在贷款调查前、调查中、调查报告制作和贷后检查管理过程中,通过不同信息来源途径、同一信息来源途径的勾稽关系,对客户信息进行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确定的过程。

二、交叉检验的内容

◆软信息

客户的特征和背景:

客户年龄?(经验,死亡的风险?)

客户的教育水平?(通常:教育水平越高,经营业务越成熟)别人对客户的评价如何?(他值得信赖吗?)

客户是否是单身/结婚/离婚?有多少人经济上依附于该客户?他们都住在那里?家里有多少孩子?

客户还有别的收入吗(如配偶)/或其它和家庭相关的费用支出?客户或其家庭都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在当地的社会关系,必要的家庭费用及近期可能的支出,生意产生利润用于何处的证据)

客户作为生意人:

客户有哪些经验?对目前所经营的业务有多少经验?从哪里获得这些经验或诀窍的?为什么经营当前的生意?未来的经营计划是什么?(了解客户是否是个“企业家”,了解他对于现在经营业务的专门知识和从事该业务的动机)

客户有经营记录吗?如果有,可以获得哪些记录?(经营方法的复杂程度)贷款用途:客户为什么贷款以及用途?他要贷多少?他需要多少资金来实现其商业计划?他/她自己能出多少?(理解我们应发放贷款的金额)

营业背景:

这项业务经营多长时间了?是客户所有或管理的吗?同整个市场情况相比目前经营的状况如何?(鉴别案例的典型情况,确定潜在风险)

业务是如何组织的?谁在干什么?哪些是主要雇员?雇员们都有多长时间的经验?每个雇员的营业额是多少?(理解专业技能水平,对某些核心雇员的可能的依赖程度;间接判断企业氛围及作为老板的我们的客户)

客户有特定的供应商吗?和他们的合作历史有多长?合作条件如何?主要供应商是谁?谁是我们客户的客户?有多少?作为客户有多长时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我们的客户和其客户进行生意往来?(了解组织,现金流,对某些客户及供应商的依赖程度;和供应商及客户的关系;间接判断我们客户管理和经营的质量)

◆财务数据-损益表

营业额及经营业务的季节性:

每天/周/月营业额?哪些是好的,正常的和差的天/周/月?(确定营业额和季节性,交叉检验库存/采购/销售/应收帐款)

采购:

客户多长时间进行一次采购?每天/周/月的平均采购额?上次采购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下?(确定采购方式,采购额,一些现金流数据)

原材料的成本有多高?(如果从事生产)

每种生产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有多少?单位生产成本是多少?(确定采购方式,采购额,产品成本,一些现金流数据)

每天,每周,每月的产品产量?(生产水平)

机器每天,每周,每月的最大生产量?(确定最大生产能力水平,和客户的商业计划进行比较,可能的贷款用途)

机器每年的维护成本有多高?

多长时间进行一次维修/已经完成了吗?(部分运行成本,间接判断客户对其经营业务的认真程度)

成本/费用和收入:(有任何逾期的支付吗?没有获得贷款的话就不可能偿还吗?)

库存的进价、销售产品的成本?(确定利润,交叉检验利润)

运营成本/费用有多少:工资,房租,水电费,交通,其它?金额多少?什么时候应当支付?(和营业额相比如何?可期望的典型水平?)

客户上缴多少税款?缴纳哪些税款?什么时候支付?有逾期未缴的吗?(评价风险;理解客户对经营管理的总体态度以及对他所经营业务的理念)

客户有其它(与所经营业务非直接)的成本或收入吗?它们有规律还是没有规律?(确定实际可获得的“自由”的利润/现金)

近期客户进行了哪些显著的经营活动或个人投资?(交叉检验对利润使用,可能“隐藏的”贷款和未来计划,间接判断客户对业务的态度)

现金和应收账款:

贷款调查时的现金?金额?客户有存款吗?金额?用途?(确定现金流,交叉检验客户经营计划/销售额和利润)

我们客户有哪些主要客户?结款方式?只有现金方式吗?

我们客户的客户是否定期支付货款?有没有应收帐款?如果有,谁欠多少,从何时?什么时候到期?我们客户和其主要客户的关系如何?有多长历史?(确定现金流,现金流规律以及应收帐款全额到期支付的可能性;间接反映我们客户的经营管理质量及他或她生意的状况)

存货、固定资产、个人资产和其它资产: 客户有库存吗?进价总额?库存由哪些组成?

客户有车、房子、公寓、家具或设备吗?价值多少?谁拥有所有权?有固定资产或用于厂房和设备的投资吗?有多少?(确定营运资本以及用于生意或私人用途 的固定资产,交叉检验利润,间接交叉检验经营规划以及客户作为管理者的经营水平)

客户有预付的费用吗,如房租、车上的费用?如果有,预付了多长时间?金额是多少?

负债:

关键问题:有各种逾期未偿付的债务吗?如果有,原因是什么? 我们客户有哪些主要供货商?采用哪些结款方式?

我们的客户是否定期支付货款?有没有应付帐款?如果有,欠谁多少?从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到期?

客户有借款和贷款吗?如果有,向谁借的,金额多少?为什么借款/贷款?什么时候开始借款/贷款的?什么时候到期?还款计划是什么样的?

(了解客户的偿还义务,现金流,业务是如何组织的,间接判断业主的管理和组织技能)

三、交叉检验的基本原则

◆随时随地交叉检验: 1.软信息: 1)密切观察 2)关注细节 3)应用常识

4)软信息与财务信息是否匹配 2.财务分析(涉及到财务比率):

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表关联比较,比较随着时间推移数据的一致性,并把客户要求的贷款与获得的数据相比较。

四、常用交叉检验

◆营业额(销售额)的交叉检验: 比较周、月、年销售额

生意当天收入的现金×每个月营业的天数与月销售额

存款、现金与当期的销售(适用于现金结算,生意起伏不大的客户,如零售、餐饮)

期末现金=期初现金+期间销售额的现金部分(不含赊销)+期间收回的应收帐款-期间开支

比较现有的文件(如账本、销货单)与客户的讲述 提成工资与销售额

某主导产品的销售/其所占的销售比例与总销售额 营业额与应收账款、存货的关系是否合理 贸易行业(含批发及零售行业)营业额检验

1、按时间比较销售额(每日、每周、每月、每年…..)

2、按类型比较销售额—零售及批发占比 前提是知道零售或批发的具体营业额

3、按产品比较销售额—各类产品的占比 前提是知道某一产品某段时间的具体营业额

4、通过进货额检验(期初存货--期末存货+期间进货)/成本率

5、通过当天的现金检验(注意:分析当天所处的淡旺季)

生产及其它加工行业营业额检验

1、通过生产能力、工作时间检验销售额;

2、通过应收帐款的所占比重及欠款时间检验销售额;

3、通过积累现金、存款检验销售额(说明:如客户手头现金存款15万,是当月的现金销售收入,而现金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50%,如此能推出当月营业额);

4、通过员工的绩效工资、厂家的返利等优惠政策检验销售额;

5、通过进货检验销售额。如原材料的消耗检验(选一种其中必要的辅料或元素——(电费)的进货额做比较)

服务型及其它服务行业

1、通过每日进货额检验

2、通过当时销售现金及每日、每周、每月销售额逻辑检验

3、通过上座率及平均消费额做逻辑检验

4、通过必点产品做逻辑检验

5、通过碗、筷等做逻辑检验

6、通过主要工作人员的工资做逻辑检验

7、通过分析当日的人流量做逻辑检验 客运或货运行业

1、通过里程表、油表检验

2、通过每日、每月加油(汽油、柴油、天然气费用)与百公里油耗逻辑检验

3、通过上座率及平均消费额做逻辑检验

4、通过汽车检测、维修、保养、换机油的频率做逻辑检验

5、通过汽车轮胎的磨损和换新频率做逻辑检验

◆毛利率的交叉检验:

用加权平均算出的利润率与口头信息做对比 比较同行业的利润率

由库存单计算出的利润率与口头信息做对比

比较月采购额和从损益表得到的销售成本(只适用于采购和销售比较规律的生意!)

期初库存+期间进货量-期间销货成本=现有库存 参考财务单据

◆利润的交叉检验:

比较你计算得出的可支配收入/净利润和客户的口头叙述 比较你计算得出的可支配收入/净利润和其生活水平注意!

进行交叉检验的方式有很多:

对于一个财务数据或比率(如销售额),可以做更多的交叉检验。不同的行业,有其特殊的交叉检验(如生产行业中生产成本的检验)。因此,要求大家在实践中不断发掘和总结!

五、关于交叉检验的总结

1、口头提供的信息是否与书面信息、与实际状况相一致,如:是否和原始单据、发票。银行对账单、经营记录等相一致,或者把客户所说利润与信贷员估算利润与客户生活水平是否匹配相比较,把经营记录与实物相比较;

2、客户提供的不同时间的数据是否互相矛盾。如每天的营业收入累计是否与每月的营业收入大体相同,启动资金加上每年的利润、减去每年的非商业支出是否与实有权益大体相同;

3、客户提供的信息是否与当地该行业的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如营业额、营业费用、利润、员工工资水平与当地平均水平的差别;

4、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的回答是否基本一致,如客户家庭成员对贷款的目的的说法是否一致、客户的合伙人及客户对营业额、利润的说法是否一致;

5、客户提供的不同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如销售额、淡旺季、市场需求状况与申请贷款的时间、额度是否匹配;营业额与应收账款的关系是否合理;营业额与库存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

6、客户管理的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例如:员工数量与营业额、固定资产与营业额,每月电耗与月营业收入等;

7、口头提供的信息是否与书面信息、与实际状况相一致,如:是否和原始单据、发票。银行对账单、经营记录等相一致,或者把客户所说利润与信贷员估算利润与客户生活水平是否匹配相比较,把经营记录与实物相比较;

8、客户提供的不同时间的数据是否互相矛盾。如每天的营业收入累计是否与每月的营业收入大体相同,启动资金加上每年的利润、减去每年的非商业支出是否与实有权益大体相同;

9、交叉检验要考察客户提供的信息是否互相矛盾,但更重要的基于对当地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经营方式、投入品价格、出售商品价格的深入了解,而这些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要通过系统的总结积累和相互交流才能进行有效的交叉检验;

篇8:检验科核心制度学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 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 是动员全党凝聚共识、齐心协力、攻坚克难, 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和行动纲领。《决定》集中了全党智慧, 特别是总结汲取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治国理政的新鲜经验而形成的纲领性文献。《决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 对全面深化改革立论高远、内涵丰富、目标宏伟、重点突出、路径清晰、举措有力、亮点纷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决定》把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关涉民生方面的改革摆到重要位置,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 全面领会, 以《决定》为依归, 以《决定》为统领, 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开拓进取, 把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

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对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论述的深化和凝炼, 突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要义, 阐明了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与保障制度的内在关系;确定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模式和检验标准。

基本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板块”, 而且是涉及人数最多、时间跨度最长、变数最多、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项保险制度, 素有“世界难题”之称。30年来, 我们一直在探索用中国智慧破解这道难题, 积累了一些体现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的实践经验, 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阶段性成果, 全民医保制度初步建立。通过学习《决定》, 感到完善制度的目标更明确了, 重点更突出了, 路径更清晰了, 信心更坚定了。而感触最深的则是要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核心要义和总体要求, 完善医保制度, 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可靠的医疗保障。

(三)

一般说来, 较为成熟定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具有强制性、统一性、公平性、适度性、可及性和可持续性等基本属性, 而且遵循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个人 (家庭) 承受能力相适应、权利与义务 (待遇与责任) 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数法则”的作用等基本原则。但就其最本质、最重要的环节而言, 公平与可持续则是核心要义。核心要义虽不是医保制度的全部内涵和充分条件, 但它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纲”, 纲举才能目张。

《决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正是基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现实状况, 借鉴国际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切不可等闲视之, 掉以轻心。完善医保制度必须紧紧围绕公平与可持续进行, 扭住了这两个中心环节, 就是抓住了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总开关”“牛鼻子”。否则就是不得要领, 就是没有找到“窍”, 要嘛事倍功半, 要嘛“一步向前一步错, 几分用力几分差”。

(四)

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医疗保险制度, 就要把公平、可持续两者的内涵和在医保制度中的重要性, 以及公平与可持续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楚、搞明白。

公平, 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属性, 作为二次分配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要强调公平, 这样才可以熨平或缩小初次分配形成的过大差距;公平, 是人们维护自身权益的基本追求, 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之说;公平, 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不平则鸣, 不平则乱。孟德斯鸠早就说过:“公平正义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公平, 首先要制度公平, 就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一视同仁, 没有厚此薄彼, 没有身份歧视等问题。公平绝非“排排座, 吃果果”的平均主义, 尤其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 主要是参保和享受待遇的机会公平, 而不是获得同样的医疗服务或医疗费用 (结果) , 其特征是“一人为大家, 大家为一人”。正因为如此, 医疗保险的“大数法则”才能发挥化解“小概率”的疾病风险, 特别是少数社会成员及家庭发生的灾难性卫生支出的风险。

可持续, 是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的内在要求, 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保障诉求, 是衡量保障制度好坏优劣的“金标准”。只有可持续的制度, 才是好制度;只有可持续的保障, 才是靠得住的保障。“今朝有酒今朝醉, 哪管明天喝凉水”的制度, 绝不是一个好的制度, 凡是没有长期打算、“火烧眉毛, 只顾眼下”的主张和举措, 不但无益, 绝对有害, 必须彻底摒弃。可持续的物质基础是医保基金。因此, 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要则, 医保基金不能保证中长期平衡, 医保制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必然难以为继, 遑论“可持续”。

所以, 公平与可持续之于全民医保制度, 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断然不可或缺, 必须紧紧围绕这两个中心环节, 深化改革, 完善制度, 才能扎实有效, 善作善成。

(五)

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医保制度, 就要正确对待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既要巩固改革成果, 又要有问题意识。《决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个宏大命题, 我理解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对过去我们所进行的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所初步形成的基本制度框架是充分肯定的, 是基本体现公平和可持续理念的;二是针对现行制度, 还存在着一些不够公平、不可持续的弊端和问题, 所以才要深化改革、理顺体制、创新机制, 使之变得“更加公平可持续”。还是那句老话, “成就当中有缺陷, 辉煌背后存隐忧”。改革历来是因问题倒逼出来的, 深化改革就是为了克服缺陷、解决问题、消除隐忧。

缺陷, 主要是制度安排、体制机制、管理服务方面的缺陷。譬如, 城乡制度尚不统一, 政策标准各异, 主张自愿参保 (与社会保险的基本属性和全覆盖的要求相悖) , 管理体制不顺, 管理资源分散 (既影响效率, 又浪费资源) , 运行机制尚不健全 (无论是筹资机制, 责任分担机制, 还是风险共担机制都无规范明确的规定) , 支付制度与支付方式的改革刚刚起步 (价格形成机制、谈判机制等还处于探索阶段) , 基础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的建设刚刚起步, 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形成共识, 经办管理能力还适应不了全民医保的需要, 特别是喊了多年的“三医联动”的格局并未形成, 对医保制度改革形成障碍, 并使改革效应大打折扣, “旧患未除, 又添新病”, 使得全民医保释放出的巨大医疗服务需求又酿成了新的“看病难, 看病贵”, 等等。缺陷就是问题, 问题如得不到解决, 前景岂不堪忧?!

先贤有言, 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医保制度改革也是由问题倒逼出来的。医保制度的完善健全又何尝不是呢?如果没有问题, 干嘛去完善健全呢?不是没事找事吗?!所以, 深化改革, 完善制度, 既要坚守既定的基本制度, 巩固业已取得的成果, 又不要回避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体制机制问题, 影响公平可持续的问题, 一定要敢于面对、善于解决。完善健全的过程, 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六)

全面深化改革, 完善全民医保制度, 是在新时期、“深水区”打的一场攻坚战。所要解决的都是涉及体制机制、涉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必然会有干扰和阻力。正如《决定说明》指出的, 阻力主要来自体制内。因此, 要敢于啃“硬骨头”, 敢于攻坚克难。什么是“硬骨头”?就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而言, 凡是影响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部门利益等都是“硬骨头”, 都在必“啃”之列。

当前, 要乘学习贯彻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的东风, 下决心啃掉五块“硬骨头”——既是为构建公平可持续的医疗保障制度扫清路障, 又是检验学习《决定》的效果和改革勇气、政治智慧、执政能力的标尺。

五块“硬骨头”是:1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理顺管理体制, 由一个部门统管医疗保险;3实行依法参保并把规范的、可持续的运行机制 (诸如缴费比例和年限、保障水平和费用分担等等) 建立健全起来;4切实把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建设好 (切忌搞歪了, 把好事办砸了) ;5以改革医保支付制度和支付方式为切入点, 推进医保经办机构改革和经办能力建设, 助推医疗服务、药品等价格形成机制和谈判机制建设, 发挥好全民医保的基础性作用。

《决定》指出, 我们必须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在多年改革实践中深切感受到, 这三个意识极其重要, 没有这三个意识什么也干不成, 更别说啃“硬骨头”了。前述五块“硬骨头”, 是明摆着的, 中央早有明示, 十八大报告和三中全会《决定》都有明确要求, “啃”与“不啃”的利弊分析“连篇累牍”, 而且有的已向国人作了承诺, 并列出了时间表, 但至今问题依旧。“弊端与浪费齐飞, 新规共旧制一色”。怎不令人扼腕痛惜!

上一篇:听鲁教授关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专题报告的感悟下一篇:非高速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