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024-04-30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用8篇)

篇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老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能力心得反思

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xx)”-四川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远程培训。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迅速发展,改变我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和学习,我受益匪浅。我对这段时间的努力学习,进行了如下研修总结:

一、树立了新的理念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每一天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才能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 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二、提升了专业知识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如听黄威荣教授对“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的解析和许亮老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设计”深入仔细的分析与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听了黄教授和许老师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深刻的认识到什么专业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三、开阔了交流空间

1、远程研修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学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 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

2、通过这个平台,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 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化学、探迷惑,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3、通过看视频,视频答疑让我们有了一次与专家学者进行近距离探讨问题的机会。在答疑过程中,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对我们今后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的解决课堂突发事件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我们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通过观看答疑,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来说感觉受益匪浅!与专家老师交流,在班级论坛中发帖、回贴,进行论坛研讨等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并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四、注重了细节渗透

本次培训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专题讲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五、更新了教学方法

1、此次远程教育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更新,让我们农村教师也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2、本次培训让我在模块2:教师工作坊研修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收获颇多:一是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虚拟实验工具的策略;二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三是初中化学课堂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四是对初中化学拓展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益和策略。这将对知识更新,能力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化学实验、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关注课堂效益和质量。使我认识到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化学活动创造条件,“化学实验”则是学生化学活动的重要媒介,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用好“化学实验”,学生便有了“做”化学的机会,用好这些“化学实验”学生将有机会体验化学、经历化学。

六、增进了老师的友谊

1、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的同时,在班级论坛学习交流时与县内县外相识或不相识的同行朋友进行网上探讨。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也通过同行的帮助,解除 了自己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中的许多困惑。“发帖、回帖”充分交流阐述自己在教育教学的感想、心得、体会,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真挚交流,增长了教师的见识,增进了我们老师之间的友谊。

2、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学怎样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一些原来自己也不是太清楚的知识,巩固和升级了自己的知识库,这一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本次培训过程中,通过完成专家推荐的作业,我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深深感到自身的不足,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很多老师的作业中提供了精彩的案例,优秀的教学设计,完美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3、培训是短暂的,效益是明显的,收获是充实的。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参与互动,发表文章和评论,指导老师几乎每天深夜十一二点都在网上批阅我们的作业,与我们互动。像他们这样孜孜不倦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学习。

4、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

这次研修,使我耳目一新。通过深入学习,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适应社会,适应学生。这次培训我感觉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只有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树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教学方法,才能讲出好课,才能讲出学生喜欢的课。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就是教学的全部,往往在教学中教师千言万语,学生无动于衷,根本没有兴趣听老师在前面大讲理论,在实践中根本无法运用,这些理论应该由实践来支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 “学生如何去学”的问题。有人说过:讲好一节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学生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充实和完善了自己,我很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

范本二

今年10月9日开始, 我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在这短暂的几天培训中,我们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研究院刘茂森教授、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所所长朱玉民教授、长春市外语学校书记黄宝国教授等著名的学者的诙谐生动、充满激情的精彩讲解,还有哈尔滨香槟小学的老师们的精彩介绍,使我对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观念上,教学理念上、心理上都产生了较大的转变。下面就把本次培训的内容跟大家汇报一下: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教育智慧与智慧教育的内修与外练、信息环境下教研模式的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整合基本模式与应用方法创新、中小学名师成长规律研究、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交互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教师自我反思的实践研究,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及在这些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实现了教师教学资源在网上的共享,加强了老师们的教学交流,提高的教学效率,更有利于老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刘教授已经78岁高龄了,自嘲还有两颗不坚定的牙齿的老人竟然坚持站立在讲台上不用麦克风,讲了整整一上午,这种敬业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刘教授给我们讲了学校中的教学活动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传统教学阶段(粉笔+黑板)、现代教学阶段(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现代化教学阶段(信息技术运用的适度,而不过度)

特别强调了现代教育与现代化教育的区别,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教育的弊端----教师干的多,想得少;经验多,提升理论少;教师只有把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也就是教师的教学智慧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反思和创新。教学的智慧需要通过内修得到提高;智慧的教学需要通过外练得到发展。内修与外练的完美结合,是培养和练就智慧型教师的有效途径。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让学生成为有效学习者。学生有效学习才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

东北师范大学王丹老师讲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研模式的探索,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网络平台,是三级建设两级使用的平台,教研员引领下,各个学校的教师依据平台进行网络会议和网络教研。每个人的资源均可以共享,学习,教研和备课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朱教授也是一位75岁高龄的老人了,整个讲座声情并茂,充满激情,给我们讲解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整合的基本原理,他认为教育的实质是通过传播、交流信息,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活动。朱教授认为,传播是一种过程,以发出刺激为开头,以产生反应为结果。他用一句话来概括五大感官对信息技术的获取效率。视觉获得83%,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朱教授指出,“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接着,引用了史宁中教授的话将信息分成了经验信息、知识信息,智慧信息(分别代表了原始教育、现代教育、未来教育三个阶段)。还讲了现代信息技术潜在的教育教学功能,并总结出许多一线教师讲课的课堂实录及课件,并且逐个进行分析。在整合时不是信息技术使用的越多越好,一定要找准整合点,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传统教学中解决不了的困难点。

本次的培训中令所有人都钦佩的是黄宝国书记,黄书记长春外语学校书记,东北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他1987年中师毕业,在35岁之前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吉林市十大杰出青年等很多成就。他是“差点教育”的创始人。我们不禁钦佩与他所取得的成绩,更令人钦佩的是他的才华,整个讲座语言风趣幽默,妙语连珠,真是出口成章。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讲解了差点教育的理念。黄校长第一次在学校上汇报课讲的是十里长街送总理,由于自己说话的缺陷,把学生给将笑了,被校领导批评,被老师们取笑。黄校长扬长避短,第二年公开课时,另辟蹊径,改上作文教学,并不断深入研究,坚持不懈的自我提高,曾经在每月只有100元左右工资的情况之下,自费买了290多本关于作文指导的书,在作文教学方面脱颖而出。在90年代出版了一套作文指导书,曾一次性得到稿费30万元,自诩为知识界一夜暴富的教师。他用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每个人受先天因素影响,各有各的优点和短处,比如:有的孩子天生不会唱歌,却非要孩子去学音乐,学起来困难不说,这反而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扬长避短,而不是取长补短。

另外,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的老师们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理想学院研发的教学软件,它具有灵活性,咱们以前的教学软件中的课件通常是整堂课的,有时不适合本班学生,又不好改,理想软件把各学科分知识点制作成演示动画,这样老师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比较灵活。

二、直观性强,三维立体动画,可以多方位、多角度观察。

三、操作性强,学生可以实际操作。(观看视频)比如中学电路的学习,里面有开关、灯泡、电线、电流表等,学生可动手自己连接,他可以模拟现实中实验的效果,还有一些化学实验都可以用这个软件进行模拟实验。

四、资源丰富。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取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

还有来自哈尔滨香槟小学的两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向我们展示了利用电子白板和网络授课,他们就是利用了东师大的理想软件,在网络教室或利用电子书包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全国教学大赛中获奖。(观看香槟小学赵秀君老师视频)

xxx老师结合自己孩子的事例讲述了教师自我反思的实践研究。他的儿子是一个曾经被学校开除的孩子,后来在他的教育下被保送出国留学。她的讲述语调平实,娓娓道来。我这里有他的讲座视频,可以传到群里,大家想看的可以抽时间看一下。

经过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的综合运用能力。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我们应该继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做出贡献。

篇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今天我们办公室里的全体成员都在空闲时间积极地进行《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的网络学习,谁没课的时候都在办公室里登陆学习,遇到不会的就互相探讨,商量,摸索,最后终于能够成功登陆了。大家都非常开心,这种集体学习的气氛很好,调动了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样的工程呢?刚开始很多老师都有抵触心理,老师平时的工作都已经非常忙碌了。现在又临近期末,大家不仅要抓紧一切时间带领孩子们投入到整体系统的复习,还要在上课之余在办公室里进行网络学习,真的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很充实。

今天我终于顺利登陆成功了,进入到了学员空间,非常认真地聆听了教师专家的讲座。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因为这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学习已经纳入到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这次的能力提升工程的学习,可以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支撑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培养信息化教学的习惯和教养,同时制定相关标准,将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毋庸置疑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学习机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人们现在都能够在手机上上网,所以很多人都成了手机控,但是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该怎样去利用我们身边的信息技术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这就是我们要学习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的一个迫切需要。

讲座中一位老师说的很好:“我们身边有很多老师,不愿意打破现有思维模式,不要去尝试新鲜事物,不愿意尝试新的先进信息技术,对于自己不熟练的信息技术操作,不想去学习,不想费尽心思去研究,这就是因为惰性心理在作怪,不愿意积极去探索学习,改变自己。所以很多时候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就能够改变我们的教学定式,从而也就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率。”

篇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计算机专业学生不能广泛地代表高职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学习情况,本文中提到的高职学生,以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代表。

1 课程中的信息技术能力分析

1.1 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用

本文对常熟市教师进修学校一届涉外会计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设置进行了了解 :第一学期,计算机基础(计算机一级B)每周开设4节,其他非信息技术课程30节 ;第二学期同上 ;第三学期,FLASH动画制作每周4节,PHOTOSHOP图像处理4节,其他30节 ;第四学期,多媒体每周4节,其他27节。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不再开设信息技术课。

以上案例典型的代表了目前非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课课程设置的现状。计算机基础、动画制作和图像处理是目前市场上的基础要求和热门技术。各地方职业类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是按照地方特色及就业需要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偏向专业化,例如 ;理科类学生开设语言类课程例如C语言。美术专业开设平面设计课程,中文专业开设中文排版课程,大部分专业普遍学习CAD软件和PHOTOSHOP软件。除了这些专业软件的学习外,以考证为主的计算机一级、一级B等课程是高职学生最基本的计算机课程。当然这也因学校而异,有的职业学校的非计算机专业只开设一门考证的课程。

1.2 教材选用和课程设置对信息技术能力的影响

高职信息技术课选用的教材一般都由各个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甚至是任课教师自己决定,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或者说根本是无章可循。教材的选用存在以下的问题 :

1)信息技术教材出版混乱,增加了合理选用的难度。同一门课程的教材竟多达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同时教材内容低水平重复,也给选用优质教材带来了难度。教材选用的混乱势必影响课程内容的混乱,教材内容对高职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参差不齐。

2)教师选用信息技术教材的范围不广,选用教材的信息不够顺畅。目前,教师很难掌握比较全面的教材资料,因为信息技术教材出版多、更新快,而教师的信息来源有限。教师对教材选用的局限性容易造成课程内容与市场的脱节,进而造成学生能力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3)市面上关于信息技术的书本基本上以个别软件的操作指导为主,没有系统培养高职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教材,能力培养较为片面。

2 课程中高职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笔者设计了一份问卷,对象为信息技术课教师,课程涵盖了3D动画制作、FLASH动画制作、CAD设计制图、计算机基础、网络和网页制作、图像处理、数据库等。问卷询问教师在其所承担的课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哪些方面及侧重点。调查的对象是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的32位信息技术教师。发放问卷32份,收回问卷32份,皆有效。对问卷数据统计整理,见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每项能力的“重点培养”和“涉及到”选项大部分教师都选择了,说明对学生信息技术相关能力的培养高职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都注意到了。其中,对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有一部分教师选择了并未涉及,可能由于上课机房环境的原因。“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懂得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处理”,这一项能力似乎相对较为忽视,更有3个教师选择了“根本没涉及”。教师对于高职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更为注重。对这项能力,只有一个教师选择了“不清楚”,其他都选择了“重点培养”和“涉及到”。“达成目标过程中,懂得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处理”和“使用有效的渠道搜索和获取信息”这两项所有的教师都选择了“重点培养”或“涉及到”,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这两项能力有助于高职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把握新信息。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是企业所看重的能力,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们也都意识到了这点。

应该说,大部分高职信息技术教师对于有针对性培养各专业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是有一定把握的。由于现行的教育制度是不对高职学生进行统一评价考核的,在避免了应试教育弊端的同时,就业后学生的反馈就成为评价高职教师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高职信息技术教师只有通过自己有限的信息反馈渠道尽其所能地调整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的信息技术能力能更多地适应就业需求。综上所述,来自课程设置的自由、教材使用的混乱以及教师水平及教学反馈的局限性等使得现阶段高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

篇4: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区分所谓教育技术能力,就是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媒体等进行教学,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过程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而信息技术能力则是指人们获取、存贮、传递、处理分析,使信息标准化的一门技术。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内涵经过了长期的变迁,能力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然而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教育技术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的内涵变迁

1.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变迁

在一开始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和认识上,“能力”两个字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1963之时,教育技术的定义中,“能力”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其定义是指通过传播手段和媒体应用,对学习的对象进行潜力开发。当时教育技术还主要是以视听传播技术为主要基础,这也使得研究对象还处在对学习过程的信息控制进行研究和利用,因此更加侧重于是一种实践能力。1977年,AECT将定义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诠释,它指出教育技术是一个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问题的解决手段和方法进行设计、应用、评价及管理的综合过程。它的指出也将教育技术能力定义为是一门系统理论。直到后来,教育技术逐步开始有新的定义即“94定义”,它指出教育技术是为了促使人们进行学习研究,将与学习对象相关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管理、使用及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过程。这个定义的提出,也将教育技术的内涵进一步深化,即是指以改善学习和增加教学效率为目的,而掌握教学内容对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能力。

2.信息技术能力的内涵变迁

信息技术就是指人们对信息的产生、获取、使用、管理、传递等方面的一门技术。信息技术的水平层次发展也是随着人们对世界的不断认识和控制上而随之变化的。在原始时期,一开始的人类在传递信息方面还处在依赖自身的生理机能,例如,手势的比划和面部的表情变化等。直到后来,人类发明了语言、文字、号角和火的使用等先进的交流手段,也使得人类开始进入新的信息交流时代。近代的信息技术更是发展迅速,有线电报机的使用首次将“电”这一能源引入了信息技术,人类的信息交流活动也开始进入了一个更加先进的阶段。“电”的引入,也让后来的通信技术得到了更加飞快地发展机会,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兴起,丰富了人们的信息活动。同一时间,磁带、光盘、录像带等也相继出现,视觉和听觉信息的存储技术也迅速崛起,信息存储技术也因此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也取得了更加飞快的进步和发展。到了现代,信息技术已经上升为一门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在通信、光电、计算机和电子等技术的基础上,其功能已经达到了生成、存储、转换和处理信息的高水平,光纤、遥感、人工智能等技术也因此不断涌现。

对比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历史发展,可以知道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本质区别,两者是两门完全不同的学科领域。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轨道又有所交叉联系,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融入两者之间,其发展步伐也随之更快。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中也越来越广泛,教学工作者也因此能以更加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更多的人才。

二、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差异

1.对两者的认识产生误区

有一些教育部门人士如学校校长、教师、培训主管等,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本质认识不够深入,对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存在着偏差,甚至将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混淆,错误地认为两者之间有着相同的本质,从而将教育技术陪训与信息技术培训错误地结合,致使培训结果不理想。一些中小学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着明确要求,然而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则有所忽视,这种过分关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现象也使得一些教师错误地以为教育技术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两者相等。同时,在这两种能力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更多新技术的融入,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迫使人们学会使用新技术和媒体设备,人们在新技术和媒体设备上的过多关注也使得这两种能力的本质区别开始被混淆,技术和媒体设备的过于关注也使得教学的对象被逐渐忽视,教学效果显然不理想。因此,教师的自身观念和认识需要重新调整,对两种能力的发展历程都需要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学会反思和调整。

2.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分析

上文中对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历程都所提及,对于教育技术能力而言,它是一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技术定义不断更新而逐渐成熟进步起来的,教育技术能力不仅仅限制在新技术和媒体设备的使用上,它也包括了理论与实践等知识内容。其次,教育技术能力的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本身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由此可见,教育技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为了让教学对象能够更加全面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让教学效果能够有所提高。因此,新技术的融入是为了优化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不仅仅只是一种技术的体现,新技术在教育技术能力中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

信息技术能力是指获取、分析、存储、处理、传输信息的能力。它的应用对象是信息,因此相比于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信息技术能力的内涵更加趋向于对信息的认識和处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人们的交流方式有了更多的新型方式,电子邮件的交流和社交工具的沟通都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体现。近年来,信息技术也开始融入教学领域中,信息技术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领域中发挥了更多的作用。将信息技术引进学科教学,高新技术的使用也使得学科的教学效果大大增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同时也作为了教育技术的内容部分。

三、两种能力的关联

1.信息技术能力使教育技术能力更好地发挥

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搜索相关的教学资源,再对教学资源信息进行分析整合,选择出最为合适的教学信息,这个过程正是信息技术能力的作用体现。由此可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对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发挥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

2.教育技术能力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提供了环境条件

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和培养,需要有一个良好氛围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构建需要结合众多因素进行分析和考虑,主要包括学习者和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系列行为。而具备了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恰恰实现了这两个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相关教学手段和措施,为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由此可见,学生构建而成的学习环境对信息技术的培养起到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效果。

四、结束语

教育技术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历程存在着不同之处,其本质内涵也不一样,两种能力在不断发展和联系的同时,人们更应该加强认识予以区分。

参考文献:

[1]梁树森.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的新视野[J].教育科学,2002,(12).

篇5: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

博乐市一中 罗晓红

2021年2月我参加了国培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为了能督促自己认真参加学习培训,特制定了如下研修计划:

一.自我分析

通过诊断测评,我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非常欠缺,平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喜欢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开展教学,但在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还有待需提高,希望在此次培训中能收获满满。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2、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熟练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三.具体措施

1、严格按照本次研修的日程安排进行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

2、除统一安排学习外,自己找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

3、坚持在学中练,练中学,切实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保证学习时间,坚持每天至少学习1—2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和作业。

5、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懂的地方及时通过上网查询或向专家、同行请教。

篇6: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2.教学资料蕴含了大量的教育信息,但不能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3.Infanvie-w是一款免费具有的图形查看、浏览、裁剪、缩放等功能的软件。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4.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国外一般把这种学习方式称为PBL或WEBQUEST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5.在幻灯片中添加图片操作,文本框的大小可以改变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6.在 Photoshop 中,要保存一幅以前从未保存过的新图像的快捷键是Ctrl+V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7.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8.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和利用一系列强有力的、内嵌的支架工具和模板来展开学习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9.资源的自由引用与创建是Moodle的一大特色。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0.一节微课通常只讲解一个知识点或典型问题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1.技术支持下的探究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抽象的课文内容提供大量模拟的或仿真的形象情境,帮助学生感知与理解各科抽象的文字知识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2.学习小组长的学习能力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能力,学习小组长的学习水平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水平,更是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3.监控实质上就是借助反馈实现的有效控制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4.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主要是对学习者学习行为及表现的评价,设计中应根据评价的内容及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5.只有教师自身体验过了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学习、交流才有可能设计出优质的网络教学环境下课程。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6.学科教学工作坊不是聚焦一个学科的主题。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17.校本培训是一种以任职学校为基地,辅之以大学或师资培训机构提供必要课程和人员而开展的师资培训模式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8.“几何画板”便于数学验证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9.首先必须在计算机上安装iTunes,它是实现iPad与计算机数据同步的中介。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单选题(大题总分27分,每题1分,共27小题)20.以下哪个功能是音频软件不具备的

A.转调

B.打印乐谱

C.变速

D.降噪

答案:B 解析:

21.常见的网络信息系统不安全因素包括?

A.网络因素

B.应用因素

C.管理因素

D.以上皆是

答案:D 解析:

22.在语文学习中,下面哪项不是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资源的分类?

A.视频资源

B.图片资源 C.文本资源

D.音像资源

答案:D 解析:

23.在《测量旗杆高度》这一课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是

A.互动演示

B.交流对话

C.小组合作分享

D.实际操作

答案:C 解析:

24.Photoshop 中,含有 Layer(层)的图象只能保存在()格式中

A.*.TIF格式文件

B.*.EPS格式文件

C.*.RAW格式文件

D.*.PSD格式文件

答案:D 解析:

25.以下哪一项不是网络学习空间的用户()

A.学生

B.教师

C.清洁工 D.教育局局长

答案:C 解析:

26.录制微课的软件“我要录微课”不能在哪个平台使用

A.Android平台

B.IOS平台

C.Windowsphone平台

D.PC平台

答案:C 解析:

27.在本课例的教学设计中,除课本中的教学目标外,增加的情感与态度目标是()

A.学会通过等分圆心角的方法画出正多边形

B.在自由的探索环境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C.引进便于构造正n边形,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D.展示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体会从有限到无限的思想

答案:B 解析:

28.iPad与计算机进行数据同步时,每个账号最多可对()台计算机授权。

A.4 B.5 C.6 D.7 答案:B 解析:

29.在菱形的性质课例中,教学组织的思路为()

A.复习—动手操作—归纳总结

B.动手操作—归纳—复习

C.复习—归纳—动手操作

D.归纳—动手操作—复习

答案:A 解析:

30.()主要指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

A.学习差异

B.学习需要

C.异质

D.同质

答案:C 解析:

31.关于操练与练习型软件的教学反馈,说法正确的是()

A.反馈时直接指出正误

B.采用图像和声响形式的反馈效果比文字反馈好

C.要提供即时的反馈

D.整个操练和练习的教学活动完成以后,不必对学生的进步情况做出反馈与分析 答案:C 解析:

32.()是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任务,诱导出学生的真实表现,以此评价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评价方法。

A.自我评价

B.小组评价

C.表现性评价

D.同伴互评

答案:C 解析:

33.《能力标准》是()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A.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

B.培养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

C.在全国学校范围内推广信息技术

D.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

答案:A 解析:

34.工作坊中活动设计分为横向设计以及?

A.系统设计

B.方法设计

C.纵向设计

D.评价设计 答案:C 解析:

35.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至今教师教育行成了哪几个层次

A.初师、中师、师专、本科

B.中师、师专、本科

C.幼儿、小学、中学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36.下列不属于教学资源的是

A.课件

B.教师资源

C.教室

D.视频

答案:C 解析:

37.应用“百宝箱”时,想要设置背景,应该把背景图片放在那里?

A.顶层

B.中间层

C.底层

D.背景层 答案:D 解析:

38.借助录像等视频技术,以历险故事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问题情景属于()

A.基于问题的学习

B.发现学习

C.探究训练

D.抛锚式教学

答案:A 解析:

39.课程第一节案例1中讲述“移项”这一概念时,动态演示依据等式的性质将“项”改变位置这一过程的目的是

A.技能示范引领

B.技能分解训练

C.技能综合训练

D.厘清技能原理

答案:D 解析:

40.以下属于MOODLE平台的设计理论的是:

A.建构主义

B.认知主义

C.行为主义

D.实用主义 答案:A 解析:

41.以下有关教学评价的叙述中,阐述合理的是()A.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B.教学评价结束之后,整个课时的教学活动也就随之结束

C.教学评价只对教学活动的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和价值判断

D.教学评价与教学设计的其他环节没有直接的联系

答案:A 解析:

42.下列哪项是基于项目学习的方式

A.由教师管理的学习

B.卷面考试

C.反思

D.教室里的活动

答案:C 解析:

43.下列关于数码相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数码相机有内部存储介质

B.数码相机输出的是数字或模拟数据

C.数码相机拍照的图像可以通过串行口、SCSI或USB接口送到计算机

D.数码相机可用于音频信息的处理 答案:D 解析:

44.下列数据库属于书目数据库的是

A.SCI B.ISTP C.EI D.图书馆OPEC 答案:D 解析:

45.PowerPoint演示文档的扩展名是()。

A..ppt B..pwt C..xsl D..doc 答案:A 解析:

46.在authorware制作课件时,课件中的文本显示一般用

A.计算图标

B.声音图标

C.显示图标

D.判断图标 答案:C 解析:

多选题(大题总分54分,每题2分,共27小题)47.常见的投影仪的类型有()。

A.CRT B.LCD C.DLP D.CCD 答案:ABC 解析:

48.Premiere 除了使用导入的素材,还可以建立一些新素材元素,其中包括:()

A.通用倒计时片头

B.彩条

C.字幕

D.颜色蒙板

答案:ABCD 解析:

49.多媒体课件设计时,屏幕界面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A.避免使用专用术语

B.屏幕和各组成元素的直观性

C.屏幕元素的一致性

D.考虑使用对象的特点 E.应具有艺术表达力和感染力

答案:ABCDE 解析:

50.网络主体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要做到哪些方面?

A.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

B.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层次

C.提高自己的网络技术水平

D.坚决同不道德的网络行为作斗争

答案:ABD 解析:

51.交互式媒体在运用于学科教学的优点有

A.兼容简易媒体

B.交互性效果好

C.呈现方式单一

D.保留课堂生成

答案:ABD 解析:

52.适合于群组讨论的网络交流方式有()。

A.电子邮件

B.论坛

C.论坛

D.实时聊天 答案:BCD 解析:

53.Office 提供的剪辑库中共有那几类多媒体剪辑对象

A.应用程序

B.剪贴画

C.图片

D.声音

E.影片

答案:BCDE 解析:

54.LAMS中“门”的形式有:

A.Permission Gates B.Synchronise Gates C.Condition Gates D.Schedule Gates 答案:ABCD 解析:

55.《课程标准》综合考虑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差异,旨在满足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起点教师的能力提升需求,推行()的教师培训选学机制,确保按需施训

A.菜单式

B.一体化

C.自主性 D.开放式

答案:BCDEF 解析:

56.项目学习介绍包括的内容?

A.提出基本问题

B.激发兴趣并吸引学生

C.解答问题

D.设定项目角色

答案:ABD 解析:

57.高级搜索中,与运算的符号是

A.空格

B.引号

C.加号

D.书名号

答案:AC 解析:

58.学科教学中,在媒体选择时要考虑的因素有

A.媒体是否先进

B.学习者特征

C.教学媒体的特征

D.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答案:BCD 解析:

59.从资源在散文阅读过程中的作用来看,教学资源分为哪几类

A.共时扩展类教学资源

B.技能训练类教学资源

C.应用感悟类教学资源

D.阅读辅助类教学资源

答案:AC 解析:

60.教学资源中支持系统包括

A.学习能量的支持

B.设备的支持

C.信息的支持

D.人员的支持

答案:ABCD 解析:

61.以下是对评价量规具体应用的一些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评价量规不拘泥于形式,可根据实践需要灵活选择

B.由教师或评价专业人员开发,事先详细地规定了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标准

C.教学活动完成以后评价

D.主要用来评价学生的复杂表现或作品 答案:ACD 解析:

62.网络学习空间提倡使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主要有()

A.形成性评价

B.结果性评价

C.个人评价

D.小组评价

答案:ABCD 解析:

63.学习者特征分析包括哪几点

A.学习者可能使用的终端设备

B.学习者有何特点

C.学习者的需求

D.学习者基础如何

答案:ABD 解析:

64.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在使用“神奇墨水”时,要“擦除”的图片防止顶层

B.“百宝箱”中放置顶层的信封要锁定

C.PPT中不能使用白班的聚光灯功能

D.显露器的幕布只能是黑色的 答案:AB 解析:

65.常用的三种数学工具有

A.拖动副本工具

B.聚光灯工具

C.神奇墨水工具

D.任意缩放工具

答案:ABC 解析:

66.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学校管理与文化建设

B.新课程教学改革

C.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E.综合实线活动

答案:ABCDE 解析:

67.教师工作坊的特点是什么?

A.人数少

B.针对性强

C.活动形式多

D.活动目的是解决问题 答案:ABCD 解析:

68.形成性考核的方式有()

A.记分作业

B.教学实践活动

C.小组学习

D.专题讨论

E.学习笔记

答案:ABCDE 解析:

69.学习评价量表一般包括

A.评价项目

B.评价内容

C.评价目标

D.评价标准

答案:ABD 解析:

70.此课例中学生进行互动的方式有哪些

A.极域机房管理平台

B.《几何画板》软件

C.投影机

D.课堂发言 答案:ACD 解析:

71.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特征有

A.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所变化

B.主动学习

C.学习需要丰富的情境

D.学习者是多样的

E.学习是社会性的

答案:ABCDE 解析:

72.信息技术应该是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知识的()A.认知工具

B.信息加工工具

C.信息表达应用工具

D.信息交际工具

E.情感激励工具

答案:ABCDE 解析:

73.当前影响合作学习质量低效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A.合作主体方面

B.学习环境方面

C.合作主导方面 D.技术方面

篇7: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变化,首先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尤其是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一大趋势,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身为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适应当今教育教学的需要。很荣幸的是我能够参加这一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在学习中老师们给我们带来了思想上的洗礼,教学理念上的更新,让我受益匪浅。现将参加这次培训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需要创新,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创新。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合理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如何使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功效。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更清晰,学生更明白易懂,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可以为教学增添光彩和活力。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等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培训所学到的东西,更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尝试、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通过培训,使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联系学校及学生的实际合理地把教育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发现了自己在教育信息技术中需解决的问题,发现了在教学中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差距与不足。

篇8: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能力

一、培养信息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实验表明,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并未忽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大语文观”的提出, 引导语文教学走出课堂, 注重学生课内外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 语文课堂教学打破死扣书本、烦琐分析的局限, 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重视学生有意识查找资料的能力, 重视学生有效利用资料理解课文、解决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年龄特征, 激发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兴趣, 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对于学生而言, 信息意识的培养, 即是认识到信息是资源, 能够及时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资源获得有趣的知识, 使问题得到全面的解决。

二、培养信息技能

1.培养学生确定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确定能力包括两个层面:学生能够确定哪些问题需要查找信息资料;学生确定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一节阅读课, 通常课文的篇幅不短, 知识点很多, 到底哪些问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的查找得到更圆满的解决呢?这个过程是训练学生确定信息问题的好时机, 千万不能忽视。如在学习《美丽的丹顶鹤》一课, 我带着学生一起体会确定信息的过程。首先我让学生读课题, 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丹顶鹤是吃什么的?它的样子是怎样的?丹顶鹤有什么生活习性?丹顶鹤既然是珍贵鸟类, 肯定数量不多, 我们国家有吗?为什么叫美丽的丹顶鹤?……问题的提出就是确定信息任务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判断哪些问题可以借助查找信息资料来解决, 从而使下一步的活动明朗化。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获取能力是指确定哪些问题需要查找信息资料、确定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信息、确定信息来源、选择最佳信息来源等能力。一篇课文的知识点很多, 到底哪些问题可以通过查找信息源得到解决呢?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通常的做法是, 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借助查找信息资料来完成, 如《黄山奇松》一课, 可以确定的信息任务为:黄山松究竟有哪些奇特的姿态?除了文中介绍的几种奇松外, 还有哪些奇松呢?迎客松为什么会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 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问题明确后, 让学生知道:黄山松的奇特姿态可以查找相关图片以及古今赞美黄山松的诗词文章;迎客松为什么会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 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 可以查找有关迎客松的生长位置、生长特点和相关图片介绍, 以及文人墨客对迎客松的态度等。信息来源有了, 那么怎样查找?到哪里去查找?我和学生一起讨论查找方法, 如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图片、图书等途径等, 让学生明确,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 网络资源应成为我们重要的信息来源,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电视等信息工具、媒体开展学习,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对比, 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比传统获取信息的方法更方便、更快捷。

3.培养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

分析信息的能力指要求学习者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分析和判断, 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 形成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伦理素养。教师需要训练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的信息资源是否有用, 然后有条理进行整理。如我经常引导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摘抄下来, 或者用笔勾画出来;指导学生设立“采蜜本”, 一边查阅, 一边有目的、有选择、有重点地简要摘录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信息、新方法以及自己所需要的有关信息;指导学生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称及网站地址等有关信息, 以便今后进一步查阅使用;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摘记, 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排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 使摘录的信息资料系统化、简明化, 便于查阅。这样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4.培养学生集成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集成是指把多种信息组织起来, 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能否适时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 集成环节是关键, 能否集成是检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标准之一。教学中可以告诉学生:读懂你的信息资料, 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出来, 也可以谈谈你的想法。完成这个环节有一定难度,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和示范。如学生说查到了丹顶鹤头顶鲜红色, 喉和颈黑色, 耳至头呈白色, 脚是黑色, 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是黑色, 头顶红色, 其余全为白色, 生活在水田和沼泽地区。这时候我引导学生说:我特别想知道丹顶鹤在许多国家已经绝种, 为什么在我国还会有呢?从而引导学生从热爱大自然, 保护动植物去思考, 从而理解文章的要旨, 明白保护野生动物、促进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形成环保意识。

三、几点思考

1.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内涵丰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时代要求人必须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旧的教育模式过分关注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特点, 学生缺乏动手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脱离。为改变这一现状, 作为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 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 让他们主动去探求知识的奥妙, 感悟语言的博大精深。让他们运用多媒体网络, 利用各种媒体收集信息, 从生疏到熟练, 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让收集信息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一个重要途径。

2.注意方法指导

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会学生学习,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指点, 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读书。为此, 我在训练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上尽可能地做到:学习内容———让学生自选;学习疑问——让学生自辩;学习方法———让学生自悟。只有这样, 教学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才能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和被动。

3.激发探索欲望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 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享受收集、整理、集成和评价信息的过程, 让他们在过程里体验到成功喜悦, 刺激他们再探索的欲望, 从而拓宽知识面, 构建新知框架。

上一篇:药业公司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上水解释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