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

2024-04-17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精选8篇)

篇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

自我 分析和环境分析

自我分析:第一天的学习,使我深刻意识到,信息技术是作为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处于中下等水平,测试中我感到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所

以在本次国培中,我一定会认真学习,把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能力相结合,用信息技术促进我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环境分析:我校电脑现达到每人一台,但在操作上只会简单的课件制作以及简单的表格而已,对于信息技术中说到的一些软件运用是一窍不通,希望通过本次培训学到很多知识。

我的发展目标

通过此次培训,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且有效开展讲

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综合素质,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自己终身学习,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行动计划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我会耐心的向同行同事以及专家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以自我学习为主,听取专家视频讲座,同行研讨交流为辅,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希望专家和各位同仁给予我多多的帮助。

篇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

自我分析:通过诊断测评,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我有认识如下:1.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2.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3.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4.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5.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能够以身示范。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我能做到以下几点:1.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具有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

2.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 育教学的支持作用。3.探索并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 技术资源。4.利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相连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5.帮助学生建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最后应用信息技术我能处理简单的电脑文字信息。

环境分析:我们学校现在给每个班级配备了触摸式电子白板,信息化在资源库正在建设。

篇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学校信息化发展水平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 我校开展教育技术“微培训”两年多以来, 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微培训”就是用短、平、快的方式开展培训, 节省时间, 提高实效。“微培训”相对于常规培训模式表现出如下特点: (1) 主题精练, 目标明确; (2) 时间短, 每次培训时间大约为5~10分钟; (2) 针对性强, 能解决困扰教师们的普遍性问题; (3) 内容新, 操作性强。从教师层面看, “微培训”犹如及时雨, 这样的培训方式直接促进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大幅度提升, 提高了工作效率。从学校层面看, 没有占用学校大量时间, 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不用投入资金, 教师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使学校各项管理得到提升, 办学品质进一步加强。

“微培训”规模小且形式灵活, 分为“一对一”形式的培训、根据内容自助选择的培训以及根据特殊需求定制的培训等。“一对一”形式的培训是指在日常教育教学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 若教师有问题求助, 信息中心根据问题制作一个简单的解决问题的讲义, 让教师按照讲义提示步骤解决问题, 或现场“一对一”指导教师解决问题, 让每一次问题解决变成一次“微培训”。自助式培训是指提前公布培训内容、时间、地点, 教师根据需要与时间情况选择是否参加。实践证明, 有针对性的培训才能获得实效, 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自助式培训是学校信息化培训最主要的方式, 也是学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源动力。根据特殊需求定制培训, 就是针对个别或部分教师的需求而专门定制的培训。

例1:运动会秩序册的制定是体育教师较为头疼的一个问题, 为此, 学校搭建了一个运动会报名系统, 轻松解决这个难题。同时, 需要我们给体育教师定制一个如何使用平台的“微培训”。

例2:在我校诗歌节晚会前夕, 每个班都在编排节目, 音乐编辑是一个专业问题, 困扰着大家。安排一个10分钟的“微培训”, 给教师提供“音频编辑大师”软件, 并介绍基本使用方法, 使教师们编辑音频效果像用Word一样简单, 为学校节目增色不少。

类似这样的培训还有很多, 如《如何在网络上快速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无线网络给我们带来哪些便捷》、《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Flash》、《学校校务平台使用技巧系列》等。这些培训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日常求助问题的积累, 通过调查问卷搜集整理。课程一旦确定, 会在学期初的工作计划中公布, 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因为培训内容都是来自教师的需求, 短小精练且实用, 教师们参加这样的培训感觉特别轻松。

为适应微培训的需要, 我们特别制作了“微讲义”, 将其发布在学校的博客上, 并在教师群中共享。“微讲义”内容实用、形式多样、通俗易懂, 由文字、音乐、画面等多种元素组成, 它没有解说的声音, 有的是每一步操作的截图与说明。在优美的轻音乐中, 教师们静静地阅读文字, 欣赏画面, 获得帮助。“微讲义”长度在5分钟左右, 字数在300字左右, 语言简洁, 图文并茂, 通俗易懂。“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 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让教师们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散时间学习。“微讲义”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呈现方式上都使培训面更广, 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使更多教师少花费时间获得更多培训内容。大问题小视角, 小问题追实效, 教师们在放松中陶冶情操, 在休闲中快乐学习。

篇4: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

关键词:中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6-0074-03

一、教育信息化离不开校本研修

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国培项目。一方面,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乃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从实际情况看,这些年国家的投入,使各地区中小学硬件设施的装备基本达到均衡,然而各个学校的使用状况却难以达到均衡,甚至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教师信息素养不高成为长期阻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观念问题、技能问题、整合层次问题三个方面。

所以,要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首先必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然而,由于国培等项目属于个别性、临时性、精英式、通识性的培训,不可能学校的教师人人都参加,也就不能期望藉此解决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更不用说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

因此,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必须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长期的、常态的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机制,在培训中使用、在使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重庆市第七中学自1995年以来,立足常态化,坚持校本化,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校本资源库建设到课程整合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校本研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建立有效的研修管理机制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是一项本土的全员工程,因此既要有正确的理念,更要有科学的管理机制。

1.理念是灵魂

学校的管理者和培训者,要有敏锐的意识,要有前瞻性、发展性,要整体思考、规划信息技术在学校作用的发挥;要努力改变教师的意识,使其接受新的理念;理念要与时俱进。我校于2002年提出了信息技术在学校的七大功能:促教、管理、培训、服务、宣传、经济、辐射,后来又提出了“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服务教育教学、加强课程整合,变革教学方式”的理念。

2.校本为基础

校本性、针对性是校本研修最显著的特征和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校本研修要根据学校硬件设施、教师水平、工作需求等实际情况来制定培训的计划和内容,切忌盲目跟风。培训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要有时代性。

培训者也要具有校本性,通常多是本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一是要熟悉学校的需求和教师的基本情况,二是要通过自身的示范去吸引、征服、引领大家,进而改变教师意识,使其愿意学。1998年,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通过自身的示范,成功地开始了对教师的培训:①帮学校教师制作赛课课件;② 开发了校本“计算机培训教程”;③承担教育部《全国学科“四结合”》课题研究,并有课例、课件、论文获奖。

3.管理是关键

(1)行政推进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要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规划为指导,由校长组织领导,由学校自主开展,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践,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修养为目的。

一是校长对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实实在在的重视和支持;二是要通过行政手段成立培训机构,明确培训责任,落实考核要求;三是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共同学习、整体提高。

(2)科学规划

作为培训的策划者,要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合理规划、总结反思。我们先后制定了《信息技术能为学校做些什么》《重庆七中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等规划方案。又根据规划分阶段制定了培训计划以及每次培训的活动方案,及时进行总结反思。事实上,很多学校都开展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但由于缺乏校本性、系统性,收效并不理想。

(3)合理安排

内容上,既注重统一性,又注重针对性,更注重实用性。时间上,集中培训与自由练习相结合。方式上,由简入深,抓住典型,带动一片。

三、开展立体系统的研修培训机制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是一项系统的立体工程,如何让教师从学到用、从用到研、以研促用?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技术培训、课堂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推进、课题研究等系列任务,灵活安排,循序渐进,从个人学习到团队互助,由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刻,以达到转变观念、整体提高的目的。

1.技术培训

作为最基础的培训,技术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1)培训内容时代化。结合时代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安排相应的培训内容。自1998年开始,先后开展了文字录入、基本技能、课件制作、校本资源库建设、课程整合研究、微课制作等方面内容的培训。

(2)培训安排灵活化。针对人员差异,分类分层培训;针对学科特点,个性化培训;针对时间不同步,灵活培训。

(3)培训教材校本化。开发校本研修教材,以内刊编印、发放,供教师学习使用。

2.教学应用

培训重在实践,要学以致用。我们通过使用、督查强行推进,通过表彰先进、成果转化激励推进。①督查课堂教学使用情况,与考核奖励挂钩,评选信息技术先进个人;②组织校内课件、课程整合展示课评比;③组织、指导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件、课例参赛。

3.同伴互助

为了解决同一备课组的教师重复制作相同课件的负担,解决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不会做课件、年轻教师会做课件但教学经验缺乏的矛盾,我们开展备课组内课件共享,课件制作老中青搭配协作,为教师提供制作、使用经验分享的机会。

4.项目驱动

为了解决教学资源匮乏,提高教学资源的校本性和针对性,同时通过资源建设锻炼教师队伍,促进整体提高。我们进行了:

(1)学科教学资源下载,让教师个人有资源“教”。鼓励大家奉行“拿来主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解决教师个人教学之需。

(2)校本资源库建设,让教师集体有好的资源“共享”。我们开展了校本资源库建设,开发了基于B/S模式的校本资源管理平台,制定了《重庆七中校本资源库建设管理方案》,学校教师全员参与、人人上传,聘请优秀教师组成专家组对资源进行审核把关,实行专项奖励。

(3)学科资源网建设,使学生人人有网络资源“学”。我们开展了校本学科资源网建设,由各学科组自主策划、自主建设,由学校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指导,由学校提供经费支撑和专项奖励。我校13个学科组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学科资源网,为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提供了平台。

5.课题研究

通过以上工作,基本解决了教师使用中的技术、资源困难。但是,如何深化课程整合的观念、提高学科整合的层次?我们选择了课题研究。我校先后承担教育部的重点科研项目 《全国学科“四结合”》、《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全国“十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等。

实践证明:①课题可以接受专家从理念上的引领;②课题可以提供与兄弟学校交流互学的机会;③课题任务可以驱使教师不断接受、尝试、探究新的方法;④课题可以为教师提供成果评奖的机会。

6.以点带面

我们通过指导年轻教师参加全国学科整合赛课,开展校内各学科组信息技术应用的集体研修。策略是:搭台唱戏、以点带面、全员参与、潜移默化、共同洗脑。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既从教学的角度打造了青年教师,又从学科整合的角度培训了所有教师,同时也打造了教研团队,达到了共同研修、整体提高的目的。

四、树立客观的研修成果机制

我们认为:校本研修是一项讲求实效的共同成长工程,成长即成果,成果即成长。

1.要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我校教师信息素养得到了整体大幅提升,大多自觉学习、应用新技术、新理念,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主动变革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被动走向自主,学习能力和效度也有相应的提高。

2.要促进培训者、被培训者的成果提炼

作为培训者,我们先后开发了校本教材5部,出版专著3部,市级以上相关课题结题5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被培训者,我校教师在各类赛课中获市级以上奖34人次(其中全国一等奖8人次);学校先后被授予重庆市中小学计算机示范校、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示范校、重庆市数字校园示范校等。再整理编撰为正式出版物,如《中学计算机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最新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等。

当然,以上系列研修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就解决了所有问题,还是存在培训、使用的死角和盲区。只有持之以恒地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研修的常态机制,才能不断突破信息化应用的瓶颈,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真正地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彻底转变。

参考文献:

[1]李芒,逯行.“集聚方效应”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模式和效果——以北京市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7-15.

[2]刘慧,王岁花.以校为本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269-270.

[3]张志虎.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9):131-132.

[4]斯庆和,钟小勇.信息技术能为学校做些什么?[J].人民教育,2002(6):50-52.

篇5: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职业高中:陈德昌

一、自我分析和环境分析

自我分析:测评结果,很令人尴尬,一直以为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还可以,在教学中应用还是游刃有余的,但是,测试的结果显示本人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上是比较薄弱的,还有待较大程度的提高。我想,这与自己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较少有很大的关系。参加这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期望自己在利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更上一层楼。

环境分析:学校的信息化环境还是不错的,一部分班级配置了白板,每位教师都配备有笔记本电脑,学校安装有宽带网络。这些硬件条件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我的发展目标

发展总目标:顺利完成此次培训,让自己在信息技术运用中提升一个台阶。

1、提高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力,让课堂更加丰富、精彩。

2、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教师。

3、以学校网络硬件为基础和平台,搞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个人研修计划

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我深知在教学第一线,教学任务繁重,除了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等教学活动都要占去我很多的时间,还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在网上培训,整块的时间学习,有点困难,但是这我也明白,做为一线教师,更应该努力学习,终身学习,否则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也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以即使有很多困难,比如时间紧,工作繁忙,但我还是会抽取零散的时间,认真完成本次培训任务,争取获得好的培训成绩。

实现发展目标的具体途径:

1、认真学习国培课程、并及时做好笔记和反思、按要求完成研修作业、研修日志等。

2、加强交流。信息是需要交流的,在这样的信息能力平台,希望更和我一样的同事,交流心得,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实践中理解和消化新学习的内容。

3、我校年轻教师多,他们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有非常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在电脑和网络运用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因此我要多和他们交流,多向他们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篇6: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

我经常应用到多媒体教学。课堂上应用较多的是投影仪,对于课件还仅限于应用。课件的制作还不熟练,课件大多数是从网上搜索再加以调整。现在用的是白板,还不熟悉白板的操做应用。

我们学校现阶段还仅限于班班有多媒体,白板,还达不到网络环境下教学,对多媒体的应用,也仅限于放映课件这个阶段。

个人研修计划:通过网络学习,在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下,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我迫切的想在以下几方面提高:

1.电子白板的使用能力。

2.自己制作课件的能力。

3.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希望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能够学会运用一些软件处理能力,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研修主题设想: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网络社会,网络让信息技术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学校的各种先进设备,也都开始运用到教学当中,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发展型和学习型教师。特别是要具备: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

2.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3.能熟练的应用移动信息设备,推动学校整体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成果预设:适应教学的发展,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理念,能普遍使用信息化资源开展教学,实现教学个性化与专业化的成长之路。具体如下:

1.对于多媒体的教学,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2.懂得应用白板的教学,并学会使用微课。

篇7: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

我今年参加了“2017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学习,这无疑是一次提升自己信息技术能力的好机会,希望通过本次网络研修能提升自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设出与时俱进的高效课堂,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为了使本次培训学习收到好的效果,我就此为自己制定了如下研修计划。

一、研修目标

1、普及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相关知识,与时俱进。

2、能将学到的信息技术能力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提高自己的备课效率。

3、经过培训后,能将相关技术能力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激发孩子们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二、研修主题

1、研修语文教学所需要的运用的的信息技术课程

三、实施步骤

1、按照培训要求步骤学习相关内容。认真学习专家报告,做好笔记。

2、积极反思。在培训中,结合培训内容与自己的实际课堂进行对比反思,写反思,并随课堂教学进行及时调整。

3、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培训人员的在线研讨,取长补短,提高自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在线专家。

5、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并把学到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篇8: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

研修时,大家提出各自的困惑和经验,也把自己的思考和经验与同伴进行分享。确实,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许多学习行为都需要教师进行正确指导。小到书包的整理,桌面学习用品的摆放,大到班集体的主题活动如何开展等,小组合作学习也不例外。作为新课改提倡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它是丰富学生经验、培养多种能力、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它在给予学生一个自主、合作的机会的同时,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培养“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作意识,显然是需要精心组织、细致安排、耐心指导的。

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是这样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首先,我们会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是否要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其次,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需要一定的教学时间,有了时间上的保证,合作交流才能做到透彻和机会均等,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第三,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小组分工,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每个人都要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此外,还应强调先个人独立思考,再发言交流,既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要有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在班级中,我们有意识地将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的座位安排在一起,将学生们四人分为一个小组,每个人轮流当组长,每次活动时,组长先发言,其他学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一个接着一个说,说完后大家补充交流。要求每个人在小组发言中要认真听他人的发言,不能重复他人发言内容,如果刚好想法一致,可以简单回答“我和他的想法是一样的”。简明扼要的表达,有助于小组成员能在有效的时间内都发表意见。

以上这些方法和措施,保证了一年级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一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为例,这是每堂课的重点之一。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已掌握了十几种的识字好方法。如果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交流识字方法,面一定不会很广,那些容易害羞的学生更是不愿意举手发言。如果让学生们在四人小组里先进行交流,那么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那些平时不愿发言的孩子,在其他三位同伴的鼓励下,也能来说一说自己的好方法。

在研修中,我发现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也会经常用到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也有很多好的经验。如音乐课上,徐老师会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敲打各种小乐器合作演奏;自然常识课上,马老师会组织学生小组共同承担记录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英语课上的对话表演;德育课上的情景问题讨论等。

我们在对话中进一步看到了小组合作的优势。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儿童在其发展的现阶段还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却能借助成年人或具有相关知识的同龄人的指导与合作来学会解决。由此可见,促进发展的教学应是以合作为基本形式的。

上一篇:企业精选工作计划下一篇:写给鹿晗的一封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