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雅趣散文

2024-05-11

田园雅趣散文(精选5篇)

篇1:田园雅趣散文

田园雅趣散文

一场连续几天的小雨,使干旱的土地得到了滋润,嫩绿的小草,撒了欢一样地疯长,昨天还看见蒲公英的花骨朵,今天就在雨珠的滋润下,绽放出黄色的花朵,我不知道,它是感恩春天呢,还是感恩这一场春雨?我想,两者兼而有之吧。拿起镐头,在小园里耕耘,看着新翻的土地,一垄一垄在自己的眼前诞生,即使是腰酸腿疼,什么都不想干,心里头也有一份愉悦。土地黑黝黝的,使我想起了去年灿烂的菊花,那大朵大朵的黄,渲染了整个秋天,直到深秋的几场寒霜,才逐渐的凋零。

一只鸟儿飞来,就落在我刚刚平整过的土地上,长长的尾巴,上下摆动着,灰白色的羽毛,与刚刚平整过的土地形成鲜明的对比。小鸟旁若无人地在土地上觅食,根本就无视我的存在,我停下手里的活计,屏住呼吸,呆呆地看着觅食的小鸟,就这样,人与鸟近距离的遥遥相望,我不想动,也不能动,不想破坏这份与世无争的悠然。也许它是呆腻了,也许是它想活动一下,忽然展翅飞到一颗大树上,银铃般的叫声,在这寂静的清晨响起。再仔细听,远处也有鸟鸣,一唱一和,是不是鸟儿求欢的情歌呢?

不远处,一株稠李子树,花开正艳,一团团,一簇簇,一串串,在绿叶间撒着清欢,播着甘冽。虽然身处犄角旮旯,很少有人能欣赏到她的芳姿,她依旧怒放,依旧灿烂,绽放自己的美丽,以悠闲自得的神态,迎接美好的春天。就算是默默无闻又有什么关系?就算是无人欣赏又有什么关系?这不是孤芳自赏,而是热情地绽放,不惜随风而舞,不惜碾落成泥。我想到了蜡烛,也想到了人生,想到了“蜡炬成灰泪始干”那句至理名言。不惜燃烧自己,也要照亮别人。照亮别人的同时,也是自己最美丽的绽放。

在田园里劳作也是很辛苦的`,一想到辛苦能换来金秋的收获,心里也是陶然。记得刚来大兴安岭的时候,这里的气候条件,要比现在寒冷得多,小园里只能种一些土豆和白菜萝卜,其它的只能望洋兴叹了,就是家里扣大棚,也只是黄瓜之类,有的年份,豆角只能吃一茬就下霜了。时光荏苒,流年似水,地球的温室效应,使北方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现代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农业发展,现代的耕作方式,也取缔了固有的传统模式,伴随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自己家产的无毒无公害绿色食品,相继搬上了餐桌,丰富了自己家的饮食需求。北方人和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不一样。一般的来讲,南方人都习惯将蔬菜烧熟,北方人则不然,能生吃的新鲜蔬菜很多,也包括一部分野菜。早年也曾和浙江人在一起工作过几年,见我们这样吃法,浙江人就说:“像牛一样。”

来到大兴安岭之后,一直和哥嫂生活在一起,直到自己成家。大哥是个大夫,患者多,也很少打理小园之事,都是大哥的岳父在侍弄。大嫂家在吉林省榆树县,世袭农民,直到大嫂这一代人,才改变了自身的属性。其实,农民也没什么不好,尤其是现在,农活相对简单多了,也轻巧多了,才会有那么多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去打工。对于乡下,我有许多相思,许多怀念,许多不舍。每次回乡,当踏上村街的一霎那,那一连串的乳名,就在脑海里不停的跳跃闪现,一个个鲜活的形象,穿越岁月长廊,站在我的面前,冲我微笑。那些细小琐碎而顽劣的故事,堂而皇之的登上了记忆的阁楼。

大哥是家里的老大,很有权威性,对我来讲,大哥即是兄长,又似父亲。父母远在千里之外,就是想关怀与照顾,也是鞭长莫及。在家我是老小,天生的娇气,基本上没干过什么农活,只是耳濡目染,对割拉铲趟也不算陌生,也能依葫芦画瓢。但是,这里的劳作,与老家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别,甚至在这里我都没有见过犁杖。刚来不久,又是在学校上学,对周边的环境也很陌生,也转向,自己知道是西山,总感觉是南山,方向性的错误,使我有一次半夜下火车,竟然找不到家了,后来在街道上抽一颗烟,闭上眼睛,什么都不想,等我抽完烟,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站立的地方,离家不足百米。在家转向还好说,要是到山上转向,后果就严重了,就有丢失的可能。这些年也多次听说过,有人丢失,而再也找不见了。就像是人生,也有找不到方向,看不清脚下道路的时候,想想也好笑,这么大的人了,来这里已经十多年了,还会发生方向性的错误,当真是丢人丢大发了。

这里四面环山,人们就生活在山脚下的盆地里,林场都是依山傍水而建。我来的时候,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大兴安岭开发建设刚刚十年的光景,正是木材生产如火如荼的黄金年代,也是开门办学的最后一年,处在毕业班的我们,全部到贮木场参加劳动,也算是开门办学的一种形式。我和毕波,王道祥三个人,在造材台上,学习打号锤,将传送带上的原木划分等级,打上标记。带班师傅是上海女知青,很少见的一个姓,强庆娟。我们这一届毕业班,是最亏的一届学生,上学的那一年,文革开始,毕业的那一年,文革结束,不多不少,都被我们赶上了。原本的高中毕业,结果只闹到一个初中身份。其实,什么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脚下的路该怎样走。

这里地处边防地区,早几年的话,到加格达奇北部,就要边防证,这几年边防线又向北推近三百公里,离我家不远的塔河县,那是要边防证的。边防证,就是一纸介绍信,介绍你来自何方,到这里干什么,就像现在的身份证一样。塔河县算不得边防,距离界江两百多公里,不过,塔河县有驻军,除了铁道兵之外,还有正规部队,真正的边防部队。那个时候条件艰苦,工资也少得可怜,就是有钱,也买不到新鲜蔬菜,一年之中,最常见的蔬菜,就是土豆白菜,就连干菜也少得可怜。林间平地,土地肥沃,其他的地方,鹅卵石要多一些,尤其是房前屋后,只有少得可怜的沙土,想要开垦前后园,就要不辞辛苦的将鹅卵石捡出来。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我家现在的小园,就是当年艰苦劳动换来的。

也许这里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地方吧,凌晨两点多就已经蒙蒙亮了,三点多,天就已经大亮了。夏天是多雾的季节,凌晨五点多的时候,就会大雾弥漫,仔细观察,就能看见细若飞尘的雾雨,在空中飘浮舞蹈,小鸟隐匿在树叶间,虽然看不见踪迹,那欢快的鸣叫,从茫茫的迷雾里传来,给这寂静的清晨,增添了一丝生机。清晨的小园很安静,安静得只能听见手里的工具发出的声响,人在小园里劳作,就如置身在云海里,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晨雾很浓,就连刚才还清楚可见的稠李子树都看不见了,但是,能感觉到它的存在,那浓郁的花香,在雾海里飘荡,清新、自然、甘冽,沁人肺腑。在我的印象里,稠李子花,香味最浓。

现在的栽培技术就是好,只要自己整理好土地,用地膜覆盖,再去买秧苗就可以了。五月中旬之后,是小园里最繁忙的时候,翻地、起垄、种地,忙得不亦乐乎。六月初,开始移栽秧苗。虽然会花一些钱,比起来享受到的产品,还是很划算的。其实,这些与经济没啥关系,就是自己吃起来方便放心。我家的小园很大,种上蔬菜有很多都吃不了,也必须种,自家的小园撂荒在那里,让人看了笑话不说,还要自己花钱买蔬菜不划算,而且还说不准有没有污染。有许多事情,不是用经济来衡量的。

春天的土地是黑黝黝的,夏天就是绿油油的一片,看一眼,心里也舒畅,想吃的时候,就到小园里取,即方便又放心。趁着美好的春光,在小园播下希望,付出艰辛,就会收获丰收的喜悦。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小园雅趣,欣赏的就是自己的一份努力。

篇2:田园雅趣散文

假如生活是一樽装满水的玻璃杯,它空明纯净,却很单调,透明的单调。请给它寻一份雅趣吧,那么如七色光般灿烂的情趣便会与生活一起幻化成一道虹,载满生活的彩虹。

在落霞与白鹤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傍晚,盼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当王维坐禅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溪水旁,捧着《维,摩诘》悟出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流时,山水之间,于是多了一位禅人,多了一位诗人,当王右樘獍铡独纪ば颉酚玫闶成金的笔书一卷长虹于《道德经》摹本之上,换回一笼白鹅,欣欣然踏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大步归去,于是书法史上多了位鹅头书圣。

雅趣给他们的,是一份隐的脱俗,禅的.宁静,嗜的痴狂;更是一捧奏高山流水,一杯鸣流水之坚石,心的寄托,情的飘逸,寓之于心,放浪于形骸。

雅趣可以在安逸时陶冶情操,更可以在艰苦时成为精神家园的中流之柱。

篇3:田园生活的散文

当年,尽管我通过上学,成了一个吃商品粮的城里人。如今,尽管工作生活在城市已经三十多年,但我心里总有一个梦,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梦,那就是怀念我的故乡——吕家堡村。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关中农村。记忆中村子中央有一个涝池,夏天便是小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涝池的西北角有一棵七八个人才能搂住的`皂角树。巨大的树冠几乎遮满了这片涝池。夏秋之际,蛙鸣一片,像是接力在合唱,声音悦耳而响亮,给夏日的夜晚增加了不尽的乐趣。

故乡的土壤非常肥厚。记得在村子的东边,一沟沟大葱郁郁青青,每当收获时候,一车一车送到西安的蔬菜副食公司,让城里的人吃上新鲜的蔬菜;五月的时候,金黄灿灿、沉甸甸的谷子弯下了腰,害羞得不敢看人。地里插着假人的袖子迎风摆动,风景煞是好看。西边的田里,小麦地里的喷灌机像一位位首长,很潇洒地挥舞着雨雾,麦子在人工的雨露中愉快地生长着。

小时候最难忘的是夏天吃西瓜。那是真正又沙、又甜的大西瓜,让我终生不忘。硕大的西瓜子一个也不能丢,洗净、晒干又能吃上一回。六月的时候,大人们把间出的包谷苗带回来,铺在门前,我就躺在绿油油带紫色的苗子上,很是舒服;有时,在院子吃饭的小桌子上,躺着看着很高很高、很蓝很蓝的天上,白云在慢慢地移动,仿佛我也跟着漂浮的白云在游动。那时候的乡村,一切都是那样的纯净与安闲。

那时候,农村经济虽不富裕,但人心安定,民风朴素,家家户户根本看不到防盗门。人们上工或是出门,用老式锁子把门一锁,钥匙往木门里边一放,就走了,很少有人带什么钥匙。放羊的早上把羊拉出放到村边的草地上,把羊橛砸到土中,让羊自个吃草,后晌黑再去把羊拉回来,天天如此,一只也丢不了。有一回,一家的女人让男的去拉羊,男人出去把羊橛一拔,牵着羊唱着秦腔就回来了。女人问:羊呢?男人一回头,不知啥时候羊自个跑回去吃草去了。

篇4:田园回归散文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去塬上一位同学家闲置的院落里种菜,期待日后能吃到自己种的绿色环保蔬菜,更想着去体验田园风光、农人种菜的乐趣。

一路上,微风习习,天空蔚蓝,白云飘逸,远山青绿,清新的空气沁人心扉。路边的山坡上小草翠绿,野花斑驳,树木挺拔林立,茂盛的绿叶随风舞动。不远处挂满枝头、如同棉絮又象银雪串串的洁白槐花,在繁茂的槐叶间晶莹闪耀,随风摇曳,送来阵阵淡淡的清香。行走在如此清丽怡人的美景中,浑身顿感轻松倍爽。城市里连轴转的身心劳累,也随着飞转的车轮飞到了九宵云外!

车子行过槐花飘香的青山绿水,来到了久未人居的农家庭院。院子里杂草丛生,金黄色的蒲公英和紫色的无名花,竞相盛开在这些葱郁的杂草中,分外妖娆艳丽,给荒芜的小院增添着勃勃生机。院落东边,有两棵生长茂盛的槐树和梧桐树,繁枝密叶间开满洁白清香的槐花和紫色淡雅的梧桐花。一阵微风拂过,送来阵阵淡香。院子里的荒凉随着这淡雅的馨香也飘渺的无影无踪。看着葱绿的杂草和盛开的花儿,心中涌起一种柔柔的感动---只要有顽强的生命力,那里都会芳草青青,鲜花盛开!

在院子拿了几件农具后,我们来到另一个要种菜的院落。这是个特大的院子,看来足半亩地之大。里面只有迎面两个不太大的窑洞,和最西边一间小小的板房,使本来就很大的院子显得更加宽敞,实属一片理想的种菜之地。

和那个小院落一样,院内大面积生长着茂盛的杂草,不同的是,这里没有鲜花和绿树。杂草里伴长的是原来栽种的小葱、韭菜和香菜。由于长期无人问津,基本已被杂草掩埋。可生命力极强的它们,依然在杂草中或葱绿着或开着白色的小花,不相示弱的顽强生长着,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的存在和坚强!

要在院子里种菜,不但要除草,还要彻底修整散满大小土块的菜地。此时大家热情饱满,跃跃欲试,觉得这些活根本不在话下。于是我们商量决定,先拔杂草再平整菜地。

大家戴上草帽,挽起袖子,开始拔院子里的杂草。拔那些纤弱矮小的杂草特轻松容易;可对于那些根扎得特别深,草枝也特别粗实的杂草,就需要耗费好大的力气。为了拨出一棵“粗壮”的杂草,时时晃得我们跌坐在地上,引起一阵阵开怀的大笑;檫汗的手把脸也抹的脏兮兮的,更是忍俊不已。大家边干活边聊着以前干活的经历,回忆着在学校时的人文趣事;也不时的开着玩笑讲着笑话,轻松愉快的欢乐气氛,让我们忘记了工作中的压力,生活中的烦心琐事。无忌的说笑声回荡在这个小小的田园中,引得路过的行人也走进来观看笑望,和主人同学热情地打招呼寒喧。看着老同学和乡邻们亲切的交谈,我们也觉得没有陌生感,也跟着拉几句家常,感觉好像也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心中充满亲切和温馨。

由于大家长期再没有干过农活,中午的天气又比较热,仅仅干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就败下阵来了,只觉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都瘫坐在地,原来的劳动热情一落千丈。连这小小的杂草都征服不了,那能谈得上平整菜地看着长势良好、还有一大半杂草及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土块,我们失去了信心,也没辙了。

这时,热情的邻家大嫂建议我们用旋耕机。说那机器既能除草又能平地,干活速度特别快,一举多得。于是我们便请来了威力强大的旋耕机帮忙。它的车头跟过去的农用“四轮”的车头差不多,后面带着犁地的设备,在一位年轻司机熟练的操作下,旋耕机在院子里来回地往返着,那些顽强的粗壮的杂草都统统被压在了土底下,那久未动过的坚硬之地,在旋耕机轻松自如地摆弄下,就像一小股一小股干泥流一样翻动着,依次成行,整齐规则。清除完杂草和大块的土疙瘩后,司机又启动旋耕机的平地功能,开始平整翻好的菜地。一阵机器声响过后,菜地彻底换新颜,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顿时变成了一片平整干净的种菜之地。

平整好菜地后,播种菜籽就轻松简单多了。我们两个人一组,一前一后。前面的人按一定距离,用铲子铲着小坑,后面的人负责点种菜种子,并及时将其仔细掩埋,然后拍碎那些小小的土块,给种子的顺利发芽创造良好条件。大家你说播两个种子,她说点播三个种子;你说他平的土不够碎,他说你铲的坑不合格......你一言他一语,话语不停,笑声不断,轻松快乐的笑声又在院子里回荡,大家再一次体会着劳动带来的快乐。考虑到豇豆将来长成后的长茎要有支架可以依缠,又按提议在豇豆旁边种了些玉米,这样不但有了理想的豇豆架,秋季还能收获到解馋的玉米棒。想着这里将变成是黄瓜、豇豆、葫芦等蔬菜的`汇聚地,硕大玉米棒的丰收地,内心不免一阵自豪和向往....大家有说有笑,密切配合,铲坑平土,种瓜点豆。不知不觉就种完了一大片菜地。看着平整的菜园,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喜悦之情不溢言表。

俗语说的好“人怕干活,活怕人干”,想想真是这样。凡事只要有努力和付出,总会随心所愿!刚才还是杂草丛生的院落,在我们付出辛劳和努力后,很快变成了一块孕育生机的希望之地。菜地里种下的不仅仅是期待的玉米和各种各样的蔬菜,同时也种下了我们深厚的友谊、劳动的快乐和美好的心愿。

走出庭院,我们舒展着腰身,深吸着清新的空气,一阵阵舒心惬意迎面拂来。门前的麦地里,绿浪翻滚,随**动,犹如一块绿色绸缎在随风轻盈舞动招人喜爱;房前屋的几棵大树,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繁茂的树叶更加翠绿,随着微风沙沙欢唱,声音甚是悦耳;脚下厚重的黄土地上,散发着淡淡的醇厚的泥土的清香。我们宛然置身于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中,心旷神怡,思绪远飘。

放眼望去,看着那些辛勤的庄稼人们,弓腰弯背在田间忙碌着的身影,我为他们辛苦劳作的精神深深地感动:我们只仅仅干了半天的农活,就累得受不了,而他们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终生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用日升而劳日落而息送走冬夏,用面朝黄土背朝天迎来春秋,用他们的无怨无悔、挥汗如雨,换得我们餐桌上的丰盛佳肴,农民--令人肃然起敬的人们!

篇5:回归田园生活散文

东东与妍妍是班上恋人其中之一,他们大约在大二开学之后,就比较明显的在一起;对于他们的恋情发展过程,除了多了一份关心之外,也特别沾上不少甜滋滋的喜气。

走出美丽而浪漫的大学校门,这一对郎才女貌的班对终于修成正果,并且在东东工作之后不久就结婚了。

当然典雅而热闹的结婚典礼,不但洋溢着幸福的氛围,而且这对新人看起来特别帅气与漂亮,着实羡煞了尚未结婚的来宾们;尤其在优美而熟悉的结婚典礼乐曲响起之际,彷佛金童玉女般的画面,不禁让不少人燃起有为者亦若是的结婚欲望,当然其首要之目标,就是必须找到另外一半,才有可能踏上红地毯呢!

东东与妍妍婚后鹣鲽情深的婚姻生活自不在话下,不过最让人钦佩的地方,则是两个人都坚持继续追求更进一步的理想,所以一起前往美国深造,并且在多年之后顺利取得博士学位。东东和妍妍小俩口从美国回国之后,很幸运的双双进入大学任教,确实是令人羡慕而且相当不错的福气。

当他们回忆起美国念书的情况时,东东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徜徉在广阔的校园,以及悠游于美丽的社区环境当中,到处充满着自然的风味,实在是一种难以忘怀的享受。

“尤其在大自然风味当中,又掺杂着美丽而纯朴的乡间景致,更是让人觉得心旷神怡!”妍妍想起亨利˙大卫˙梭罗描述华尔腾湖畔的故事,不禁极其羡慕之余,更想要跳脱水泥丛林的紧张生活方式,并且希望能够享受返璞归真的境界。妍妍其实是一个美学主义者,所以主修的专业领域,更着重于生活美学与花艺设计的范畴;尤其在这一个区块的美学精神,并非仅仅是庙堂与学院派的空泛理论,反而是走入平凡生活的庶人美学。由于妍妍具有这样的专业领域与人格特质,因此除了在大学担任教职之外,更乐于建构社区的美学框架,把生活之美成为人们生命的一部分。妍妍尝试用花艺与生活兼容并蓄的角度切入,把学院派冰冷的理论与教条,转化成为生动而活泼的意象,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生活美学的精髓,并且因此而极其自然的融入其中,尤其更可以享受另外一种层次之美,以及令人惊艳而丰富的心灵飨宴。

“所以走入社区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加上在学校里的课程讲授,把学生的巧思与社区活力,能够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也许是扩大生活美学层面的另外一种态度。”妍妍不忘记本职学能的使命,因此希望将大学里的课程传授经验,以比较积极而活泼的方式,来结合各个不同类型之社团,借以提倡生活美学活动。

虽然生活美学此种概念,对于一般人而言,或许难免会觉得有一些空洞而抽象的印象,尤其太过于广泛的范畴与框架之下,偶尔会让人感到无所适从,而且失去专注的焦点之余,恐怕会流于浮华而不实的口号。

妍妍最怕的就是此种结果,因此当她致力于将美学生活化的过程,就像日本生活当中无所不在的茶道传统,乃是以极其典雅、自然而舒适的心情,来抓住生活当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并且赋予经过巧思的内涵,然后掺杂着符合美学意境的特质,打造一个小而美的生活环境,那么就是最朴拙而且充满喜悦的境界了。

这就是妍妍长久以来想达成的心愿,虽然有人觉得类似的愿望,宛如唐吉轲德大战风车一般的虚幻,因为在功利主义弥漫的社会环境里,这一群人所抱持的理想,大都是象征着比较孤独而寂寥的族群。

不过东东与妍妍却不这么想,除了具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之外,更想要追求返璞归真的生活本质,于是特别把早年农村生活的精神,从孩提时期的记忆里召唤出来,并且加上当年在美国所体认的自然主义风味,用充满乡土情怀而简朴的方式,逐渐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

妍妍基于这样的愿望与理念,于是积极规划退休之后的生活蓝图,他们计划在南方某个地区纯朴的农村买一块地,然后辟建一处兼具养老与休闲的家园;在那一个宽阔而具有个人风格的园地里,可以随兴种植适合生长、或是乡土原生种的树木,顺便养几头温驯的山羊,当然奼紫嫣红的花草,以及风味浓郁的家禽,更是不可或缺的主角。

上一篇:路政干部下一篇:繁星天空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