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清理工作总结财政

2024-04-12

收费清理工作总结财政(通用11篇)

篇1:收费清理工作总结财政

青岛市财政局青岛市物价局关于清理规范重点工业园区工业项目落地审批收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

(青财综〔2012〕22号)

为加快推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工业项目向我市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实现产业聚集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意见,现对清理规范我市重点工业园区工业项目落地审批收费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政策内容

自2012年7月1日起,对新引进落户于我市所辖区域内的各省级以上开发区及市级工业功能区(以下简称重点工业园区,名单见附件)的工业项目在办理落地过程中应缴纳的与落地审批相关的涉企收费分类给予政策扶持。

(一)对于属于地方减免权限范围内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各区市可对符合条件的落地工业项目直接予以免征;

(二)对于全市统一部署暂停征收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各区市应认真作好贯彻落实工作;

(三)对于国家、省有明确规定无权减免或减免影响上级审批事项办理的涉企收费,仍应按国家、省有关规定征收。但从支持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各区市可结合现行财政扶持企业政策综合考虑扶持。

二、保障措施

政策实施后,按照分级负担原则,对单位开展正常工作所需运转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调剂安排;对专项用于事业发展的支出,按照以收定支原则,由部门区分轻重缓急、确保重点,从批准的预算中调剂解决;对应缴中央、省分成收入应予以保障。

三、几点要求

(一)清理规范重点工业园区工业项目落地审批收费意义重大,各区市应高度重视、积极部署,按照本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制定本区市实施意见细则并组织实施,同时妥善作好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

(二)为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各区市财政、物价部门应与各收费单位、重点工业园区及落户企业建立定期沟通联系制度,及时掌握落户重点工业园区工业项目推进、成长及税收贡献等情况,认真落实好企业缴费卡登记制度,作好涉企收费应缴、实缴及减免情况的统计工作,为政策实施提供依据。

(三)对于国家、省、市已出台的各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和减免优惠政策,各区市应继续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加强检查监督。对已公布取消、停征的涉企收费,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拒绝执行,不得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或变换以其他名目变相继续收费,加重企业负担。

本指导意见自2012年7月1日起实施,执行期限暂截止至2014年12月31日。

附件:青岛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及市级工业功能区目录

附件:

青岛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及市级工业功能区目录

篇2:收费清理工作总结财政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清理规范涉及职业资格相关收费的通知

(财综[2008]22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物价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发展改革委: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07]73号,以下简称《通知》)关于对各类职业资格有关活动进行集中清理规范,以及对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鉴定、培训、发证等收费活动进行全面清理,查处和纠正各种违规收费行为的要求,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对考试、鉴定、培训、发证等收费行为进行清理和规范。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清理的原则和范围

(一)清理规范的原则。

坚持依法行政与政策完善相结合;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清理职业资格及相关考试、发证与完善收费政策、规范收费行为相结合。

(二)清理规范的范围。

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直属事业单位及其下属单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直属事业单位及其下属单位、各类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设置或组织实施的职业资格所涉及的考试、鉴定、培训、发证等相关收费活动。

二、清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收费项目。

1.凡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决定设置的行政许可类职业资格,其有关考试、鉴定收费按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权限经省级以上财政和价格主管部门审批的,予以保留,但除考试、鉴定收费以外的培训费、证书费等其他所有收费一律取消:未经省级以上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审批的考试、鉴定收费,应立即按行政事业性收费审批程序向省级以上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报送收费申请,申请未予批准前应停止收费。

2.没有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为依据的行政许可类职业资格考试、鉴定,其有关收费一律取消。

3.非行政许可类职业资格考试和鉴定,凡考试、鉴定项目经国务院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并且涉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确需由政府部门和机构,或由政府相关职能机构委托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实施强制性考试、鉴定的,其收费已按收费管理权限经省级以上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予以保留,除考试、鉴定之外的培训费、证书费等其他所有收费一律取消;未经省级以上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审批的收费应立即停止,并由省级以上财政、价格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后决定是否可以继续收费。

(二)收费标准。

凡按上述规定予以保留的考试、鉴定收费项目,其收费标准必须按照收费管理权限经省级以上价格、财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未履行审批程序的,应立即向省级以上价格、财政部门申请,在申请得到批准前必须停止收费;收费项目符合规定但实际收费标准不符合价格、财政部门所批标准的,必须立即纠正。

(三)收费管理。

凡按上述规定予以保留的考试、鉴定收费,收费单位应到指定的价格主管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收费时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印制或监制的财政票据,未办理收费许可证或未使用财政票据的,必须立即纠正,缴费人可以拒绝缴费。

(四)资金管理。

1.凡按上述规定予以保留的考试、鉴定收费,资金管理必须按照“收支两条线”原则和财政部门非税收入征缴的相关管理制度规定,收入全额上缴财政、支出通过相关的部门预算进行安排。

2.凡违反上述规定的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鉴定、培训、证书等收费必须立即停止,已收取的资金应退还缴费人,确实无法退还缴费人的,作为罚没收入上缴同级财政国库。

三、清理收费的组织实施

本次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收费清理规范工作,按照被清理项目所属单位的财务隶属关系,分别由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和省级财政、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一)自查清理阶段。

2008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直属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含下属企业、事业单位、协会、学会等)组织或参与组织的各类考试、鉴定、培训、发证等收费行为进行汇总清理,并填写《考试、鉴定、培训、发证收费自查清理统计表》(附后),于2008年5月20日前将有关自查清理情况及意见报送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单位将自查清理意见报送省级财政、价格主管部门。省级财政、价格主管部门进行汇总审核后,将汇总情况及审核意见于2008年5月20日前上报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审定。

(二)审核、审批阶段。

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结合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业资格清理情况,对中央各部门及各地方报送的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鉴定、培训、证书收费情况进行审核,最终确定予以保留的职业资格考试、鉴定有关收费项目。

(三)公布保留收费项目和规范管理阶段。

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对予以保留的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鉴定收费项目目录将向社会进行公告,凡未列入保留目录的有关收费一律停止执行。今后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鉴定的收费活动将严格按照本次清理规范所确定的原则进行管理,凡经批准允许收费的项目,将统一纳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目录,定期向社会公告。

附件:清理规范涉及职业资格相关收费统计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八年四月十五日

篇3:收费清理工作总结财政

一、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项目

按照通知规定, 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 要全面清理本部门、本单位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其中, 凡未经国务院或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均属于乱收费, 应当一律予以取消;对不尽合理或者重复设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也要予以取消;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偏高的, 要予以降低。

通知要求,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和价格主管部门, 要按照国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审批管理规定, 对本地区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 (中发[1997]14号) 的规定, 1997年以后,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属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审批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 要分别征得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凡未经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原则上应当予以取消;确需保留的, 应按规定程序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新审核。

二、未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的收费项目, 企业可以拒缴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公布《2009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时, 已注明企业直接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和价格主管部门, 要定期向社会公布本地区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在公布本地区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时, 除了要注明收费部门、收费项目名称、管理方式、文件依据等内容外, 还要注明企业直接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进一步提高涉企收费透明度, 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今后,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审批企业直接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时, 将严格以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凡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的, 一律不予批准设立企业直接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设立企业直接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 一律要严格相关文件规定, 报经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同意, 并在批准设立企业直接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文件中注明“经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同意”的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设立企业直接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 凡未经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同意的, 有关企业一律可以拒绝缴纳。

三、7月底前完成清理工作

通知规定, 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 应当在2010年6月30日前, 提出本部门、本单位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意见, 并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和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2010年7月31日前完成本地区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清理工作, 向社会公布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降低的收费标准, 将本地区拟保留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 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

同时, 各地要严格按照发改价检[2010]794号文件规定, 加强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专项检查, 重点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较多的质检、国土、交通、环保、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 对发现的乱收费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篇4:收费清理工作总结财政

一、清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清理整顿,各地累计取消或停止收取31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22项收费,降低109项偏高的收费标准或涉农价格,涉及金额28.74亿元。此外,经国务院同意,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停止征收集贸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减轻社会负担约170亿元;2008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出通知,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涉及收费金额190亿元。其中包括畜禽及畜禽产品防疫费、农机服务费、新饲料添加剂审批费、进口饲料添加剂注册审批费以及暂住证工本费、劳动合同鉴证费等多项涉农收费项目。

(二)加强了涉农价格和收费监管

各地按照国家部署和要求,通过清理整顿、全面梳理相关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现行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如安徽省物价局发出《关于公布涉农收费和价格的通知》,向社会公布了保留的涉农价格和收费。湖南省先后发出《关于公布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明确涉农价格政策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各地通过公示收费项目和标准,强化社会监督,规范了执收单位的收费行为,为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氛围。

(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维权意识

在清理整顿工作之初,各地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清理整顿涉农价格和收费工作,如辽宁省营口市在清理整顿工作期间发放涉农收费手册3万余份,葫芦岛市发放惠农价格和收费政策宣传单2.4万份,辽阳市印发涉农负担检查宣传单3000多份。清理整顿后,各地相继公布清理取消的涉农收费,公示清理后保留的涉农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价格,宣传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经过清理整顿,农民群众加深了对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的了解,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深入人心。

二、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强对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要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视,继续坚持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制度以及谁主管、谁负责的专项治理部门负责制,强化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巩固减负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二)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

进一步深化农村行政体制改革,规范机构设置,加大对贫困县、乡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政府的正常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投入,防止各种乱收费现象发生。加大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的财政投入,多方面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加强对支农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

(三)加大对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

有关部门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宣传栏以及召开村民会议专题讲解等方式,切实加大对种粮补贴、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中小学教育以及其他相关惠农政策的宣传,增强农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政策培训,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业务水平,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传好、解释好、运用好,使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四)认真落实好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

各地要按照有关要求,认真落实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在创新方式、落实责任上下功夫。除公示涉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价格和收费外,还应公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除在乡镇政府统一公示外,还要督促涉农收费单位在收费现场进行公示,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农民群众。

(五)加强对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管

各地要按照《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既要积极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建设村内道路、农田水利等公益事业,也要防止范围过宽,标准过高,超出农民的承受能力,将“一事一议”筹资变成固定的收费项目,加重农民负担。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补助资金为引导、筹补结合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

(六)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检查

各地价格、监察、财政、农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收费、建房收费、身份证收费、殡葬服务收费、计划生育收费以及农村用电用水价格的监督检查,对查出的问题严肃处理,保持对增加农民负担的高压态势。将检查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认真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健全农民负担信访举报制度,强化舆论和群众监督,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篇5:公路收费清理工作

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的新举措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李华在新闻通气会上通报了专项治理工作的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据李华介绍,交通运输部党组一直高度重视收费公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近年来,结合贯彻实施《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和治理公路“三乱”,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加大力度清理整顿收费站点,先后降低了集装箱和10吨以上货车的通行费标准,在所有收费公路开通了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并落实免费政策,全面推行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目前已有27个省份实现了高速公路“一卡通”。特别是2009年成品油费税与价格改革实施以来,全国共有18个省份全面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李华表示,此次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既是前些年清理整顿收费公路工作的延续,又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和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要求的新举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清理公路超期收费等不合理收费问题”。中央纪委将清理公路超期收费等违规和不合理收费列为今年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和全国纠风工作会议也对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

责任主体是省级人民政府

据李华介绍,审批收费公路收费站点和通行费标准与收费期限是省级人民政

府的职责。因此,此次专项清理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各省级人民政府。在具体清理工作中,各省级人民政府将按照国务院明确的“政府负责、部门实施、依法清理、标本兼治、全面规范”的工作原则与要求,成立由省级人民政府主管领导牵头、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参加的专门工作机构,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并扎实推进本地区专项清理工作。

李华表示,为了确保专项清理工作取得实效,经国务院同意,专项清理工作由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监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统一组织、指导和协调。五部委办将对各地调查摸底、自查自纠以及整改措施落实等有关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必要时组织省际互查。对清理工作不到位或存在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等行为的地区和单位,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确保所有收费公路规范运营

据李华介绍,此次专项清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解决各地不同时期形成的政策文件存在的交叉和矛盾。要对各省(区、市)出台的有关收费公路的地方性法规和制度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解决现行法规制度中明显不适应发展实际需要、前后规定不一致或不衔接、文件过期等问题,确保在2012年4月前完成修订与废除工作。

在总结完善阶段,五部委办将按照职责分工研究提出规范收费公路发展的长效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收费公路通行费标准形成机制,科学确定经营性公路合理回报率;二是建立健全政府还贷公路收支情况定期审计制度、收费公路统计制度和监测制度;三是制定收费公路信息公开办法;四是强化收费公路服务质量监管,完善收费公路相关法规。“要通过完善制度、理顺体制、优化机制、强化监管等措施,从根本上确保收费公路规范管理、科学发展。”李华表示。欢迎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监督

何建中表示,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权益,事关交通运

篇6: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汇报

根据某某文件及相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切实减轻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负担,我局成立了专项检查小组,依法对全县非税收入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和规范。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确保清理工作顺利进行。

为了进一步做好这次清理工作,我们召开了专题会议,讨论部署,制定检查方案,明确检查的时间、范围、对象和内容,并组成检查小组,抽组业务能力强、熟练各个工作细节的人员承担清理检查工作。同时为进一步明确思想、提高了认识,确保清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意见》、《政府非税收入稽查暂行办法》,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以下发全县各非税执收单位参照执行,为清理检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坚持原则,全面彻底进行清理审查。

本次清理检查采用单位自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按照我局要求,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法律依据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自查,并及时上报了自查报告。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单位限期整改,对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单位予以一定的处罚。其次,我局根据单位的自查情况及平时掌握情况,对一些重点收费单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重点检查。检查中我们坚持原则,对单位收费项目进行了严格审查,对上级明文已取消的项目,依据规定坚决进行取消,对不按要求规定收费的单位予以一定的处罚。整个清理工作,坚持严要求、高标准,进一步确保了收费项目的程序性、准确性、合法性。

(三)摸清底数,核减不合格收费项目。

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我局严格按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收费规定和标准,对照清理了我县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核减上级要求取消和不合理的收费项目。此次清理,涉及我县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共29项,涉及单位10个。经过认真清查,共取消行政性事业收费项目2项;暂停行政性事业收费项目10项;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7项,其中:对非营利性养老和医疗机构建设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6项,对小微企业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1项。通过这次清理工作,摸清了底子,明确了标准,规范了收费行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但个别单位仍存在着收费许可制度执行不严、监管力度不大、不使用统一规定的票据收费、擅自挪用滞留事业性、行政性收费资金等违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意见

(一)全面落实收费公示制度。将清理后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收费项目目录所载明的收费部门、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文件依据等在公示栏和财政信息网登载。各执收单位也要在收费场所将本单位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计算单位、收费范围和对象、收费依据、收费单位监督电话、价格主管部门投诉电话等全面公示,便于群众了解和监督。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财政部门应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对全县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发现不经许可擅自收费、不使用财政统一票据、收费不上缴财政、应收不收等问题,要及时纠正。情节严重的,要根据相关规定,追究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责任。同时要完善举报制度,加强日常监督。

篇7:收费清理工作总结财政

活动工作总结

按照《农业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开展向村级组织收费专项清理整顿活动的通知》(农经发[2011]7号)、泰州农办、纠风办《关于扎实做好向村级组织收费专项清理整顿活动的通知》(泰委农[2011]40号)要求,我市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清理整顿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有关问题的处理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部署,认真做好向村级组织收费的专项清理整顿工作,及时纠正和查处向村级组织违规收费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现将此次专项清理整顿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向村级组织收费专项清理整顿活动,纠正和查处以各种名目向村级组织违规收费行为,落实村级组织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度,取消各种要求村级组织出钱出物出工的升级活动,建立和完善向村级组织收费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减轻村级组织和农民负担,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农村和谐稳定。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开展好此次清理整顿活动,我市迅速成立了以市纠风办、农工办等部门为主的联合清理整顿小组,清理整顿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工办,由农工办经管科负责日常工作。

三、明确清理内容及处理原则

针对清理内容及对查出问题的处理原则,我市组织各镇(区)集中学习了此次专项活动清理重点,并对清理工作进行的讲解宣传,使每个镇(区)都明确清理重点。

(一)清理内容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我市此次清理整顿重点是对2009年1月1日以来(以发票或收据日期为准)各部门或单位向村级组织的收费情况进行清理,主要内容包括:

1.应由地方政府承担或配套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资金转由村级组织承担;2.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求村级组织提供捐款、赞助、教师工资奖金等;

3.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组织违规向村级组织收费、报销相关费用,或以各种形式要求村级组织提供捐款、赞助、会费、治安费等;

4.地方政府或部门以强制性措施要求村级组织超限额公费订阅报刊;

5.各种要求村级组织出钱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活动; 6.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向村级组织收取各种费用的行为。

(二)处理原则

1.对应由地方政府承担或配套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资金转由村级组织承担的,各地应要求停止并取消向村级组织摊派;对向村级组织摊派或要求配套、捐赠的各种款项,各地应如数退还村级组织;

2.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求村级组织提供捐款、赞助、教师工资奖金等,各地应如数退还村级组织; 3.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等违规向村级组织收费、报销相关费用,或以各种形式要求村级组织提供捐款、赞助、会费、治安费等,各地应停止此类活动,并将款项如数退还村级组织;

4.对地方政府或部门以强制性措施要求村级组织超限额公费订阅报刊的,各地应限期整改,并退还村级组织因订阅指定报刊超限额的款项;

5.对各种要求村级组织出钱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活动,各地应一律取消;

6.对村级组织向农民多收或不该收的款项,各地应如数退还农民。

四、主要步骤

清理整顿工作由市纠风办和市委农工办统一部署安排,清理整顿工作分四个阶段:

1.市各有关部门、镇(区)、村自查阶段(9月15日之前)。各镇(区)、市级机关各有关部门应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落实专门人员,组织部署全面开展清理自查,镇(区)要组织村填好清查表并汇总上报市委农工办,各部门要将自查情况报市委农工办。

2.集中排查阶段(9月16日—9月20日)。市将组织人员集中进行专项清理整顿。通过查看会计账簿、凭证、发票,查阅档案资料,召开座谈会,走访相关村镇干部群众等方式,对有关单位或部门向村级组织收费情况以及村级组织财务开支情况进行排查,整理相关线索。

3.清退整改阶段(9月21日—9月25日)。各镇(区)、各部门对排查出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市核实后,形成书面报告报市委、市政府,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下发整改督办函。凡违规出台的收费文件要一律撤销,凡违规收取的费用要一律退还;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总结报告阶段(9月26日—9月30日)。各镇(区)、各部门要对清理整顿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于9月30日前将专项清理整顿情况统计表、工作总结、制度建设文件等报市委农工办。市纠风办、市委农工办将对清理整顿情况进行重点抽查。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篇8:收费清理工作总结财政

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项目。财政部要求各地财政和价格主管部门, 要按照国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审批管理规定, 对本地区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 要全面清理本部门、本单位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其中, 凡未经国务院或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均属于乱收费, 应当一律予以取消;对不尽合理或者重复设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也要予以取消;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偏高的, 要予以降低。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的规定, 1997年以后,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属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审批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 要分别征得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凡未经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原则上应当予以取消;确需保留的, 应按规定程序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新审核。

收费项目未经审核同意企业可拒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公布《2009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中已注明企业直接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和价格主管部门, 要定期向社会公布本地区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在公布本地区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时, 除了要注明收费部门、收费项目名称、管理方式、文件依据等内容外, 还要注明企业直接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进一步提高涉企收费透明度, 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今后,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审批企业直接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时, 将严格以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凡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的, 一律不予批准设立企业直接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设立企业直接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 一律要严格相关文件规定, 报经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同意, 并在批准设立企业直接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文件中注明“经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同意”的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设立企业直接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 凡未经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同意的, 有关企业一律可以拒绝缴纳。

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月底前完成。财政部要求, 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 应当在2010年6月30日前, 提出本部门、本单位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意见, 并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和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2010年7月31日前完成本地区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清理工作, 向社会公布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降低的收费标准, 将本地区拟保留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 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

同时, 各地要严格按照发改价检[2010]794号文件规定, 加强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专项检查, 重点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较多的质检、国土、交通、环保、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 对发现的乱收费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要健全涉企收费预算管理制度。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执收部门的相关支出, 一律通过部门预算统筹安排, 严禁执收部门截留、坐支、挪用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也不得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与执收部门的预算支出直接挂钩。今后,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审批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也一律全额上缴国库, 纳入财政预算,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篇9:清理收费公路亟待外部约束

这项工作已经成为不容再失的背水一战,因为其所面对的严峻现实已经恶化。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与GDP之比高达18%,物流费用与物流物品价值之比高达9.9%,两项数据相比发达国家均高出一倍。

区区一条不足10公里的收费高速公路一年利润可达2亿元,仅仅具备一般技能的路桥企业普通员工年薪可达10万元以上??诸如此类时有披露的“个别案例”汇涓成流引致的普遍现象是,审计署2011年初调查所涉18个省份收费公路违规设置收费站158个,乱收、多收通行费用231亿元,12个省份35条公路收费期过长,累计收费高出投资成本数倍甚至10倍以上。不客气地说,这些因其暴利而被地方政府、路桥企业划为禁脔的收费公路本应具备的公益属性早已荡然无存。

有关部门并未坐视乱象丛生,针对路桥收费的治理整顿也已进行多次,只可惜这项工作因历史纠葛极为复杂、作用范围极为广阔、目标对象极为板结、利益触动极为痛彻,并未达到治理整顿的初衷,甚至有变本加厉之势。

地方政府阳奉阴违的深层次原因已是老生常談,如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国有企业定位不清、地方政府“经济人”化,等等。撇开这类系统性问题不谈,既得利益集团赖以阻挠治理整顿的凭借主要有三:一是信息优势,比如说,将本应用于偿还贷款本息的公路车辆通行费收入以养护管理资金需求为名,暗中挪作他用;二是政策弹性,比如说,对于经营性公路“按期还贷并有合理回报”自行设置很高的利率,有的甚至高达25%;三是利益捆绑,比如说,将公路通行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或者安排路桥企业优先上市,通过让渡部分利益,协助内部人控制下的暴利沾上几分公共性。

在公共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引出今日种种麻烦的“借鸡下蛋”有其历史必然性。发达国家也曾一度进行过公路特许经营制度的尝试,但随后,伴随这种做法必要性的衰减以及负效应的增加,发达国家基本废弃了这种做法。在中国,目前已大体具备革故鼎新的财力基础,下一步体制攻坚的考虑重点理当由“是否做”转化为“怎么做”。

篇10:财政专户清理整顿工作3

情况汇报

根据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清理整顿地方财政专户的通知》、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清理整顿财政专户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切实堵塞财政专户资金安全漏洞,牢固树立科学理财、规范理财、安全理财意识,于2011年1月初开始对财政专户资金管理进行了认真自查,并结合省厅下达的《财政资金专户年检决定书》,对全区财政专户进行了清理,现将财政专户清理整顿情况汇报如下:

根据《财政专户年检决定书》,此次我区需要撤销的专户有*个,合并*个专户。

一、撤销情况

1、已撤销专户*个,分别是:基建专户、环卫人员工资户、企业科旅游资金专户、农财农税专户。

2、尚未撤销专户个,即:政府采购专户

(原因:

1、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及单一来源采购需收标书工本费,工本费收缴需帐户划转,物价局办有收费许可证。

2、采购专用款项和车辆保险费用都是由采购中心统一划出,可以起到各单位定点采购的监管。

3、采购项目的保证金由采购中心预收及退还,便于对采购程序的监管和确保采购项目的质量。)

二、合并情况

根据省厅要求,需要将养老金、低保金专户合为一个。养老金专户尚未撤销合并。(原因:

1、按文件规定养老金专户需开设在农业银行,如将养老金专户与开设在信用合作社的专户合并就与相关规定相悖。

2、信用合作社下设网点在辖区覆盖面广,能够满足城市及农村低保金,救灾金、优抚资金的发放要求,如将信用合作社的帐户与农业银行的帐户合并会给弱势群众领取生活保障金带来不便。)

三、财政所专户情况

篇11:清理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工作总结

一、着眼长远、以财生财,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着力稳定经济增长。一是出台促进工业稳定增长系列政策,采取新增用电量奖励、参展费补助、政府优先采购等措施,鼓励企业多生产。二是实施工业企业、外贸流通性企业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即征即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扩大生产、技术改造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等。三是安排1000万元,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通过和金融机构共建风险资金池,分担贷款风险,帮助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四是推动出口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实行出口增量贴息、外贸专项补助等政策,支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五是采取财政奖励办法,扶持企业做好用工服务,缓解企业用工短缺难题。

促进产业调整提升。一是实施扩大内需财税政策,市财政统筹预算内基建投资、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和国投公司债券等各类资金,有效带动民间资本,支持综合交通体系、工业区、港口、保障性住房以及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为扩大消费需求创造条件,努力完善商贸流通服务设施,及时拨付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3288万元。二是切实将促进三维对接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细化促进总部经济发展财税措施,积极推动招商引资。三是继续实施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切实减轻企业税负,积极促进服务业发展。出台财税奖励政策,促进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提升发展。四是设立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并统筹海域使用金,促进海洋产业集聚发展。五是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推动旅游业发展。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是支持科技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将科技支出预算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从1.5%提高到2%,全面落实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财税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支出434万元,支持企业实施专利战略、争创品牌。三是出台高层次人才、驻融央企人才奖励办法,实行优惠财税政策,支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从财政体制、收入返还、资金投入等方面,重点支持融侨、江阴、元洪、出口加工区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承载功能,促进园区经济稳步发展。筹集2.5亿元,推进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开发建设。出台优惠的财税政策,促进海峡商品交易中心发展。继续对小城镇试点镇新增地方级收入实行全留,加快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基础配套、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

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大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补助力度,保障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需要。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制度,提高政策性渔业保险财政补贴水平。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支持设施农业、现代渔业和水产业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百十一”工程,推进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

二、依法依规、有效聚财,狠抓财政增收节支工作

对内挖掘增收潜力。一是强化征管保增收。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密切跟踪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税种的发展变化,加强税源监控、税收征管工作,确保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平稳较快增长,全力稳固存量财源。二是协调运作保增收。落实优惠财税政策,及时兑现奖励资金,促进工业企业缴纳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以及外出经营和外地来融建筑企业在我市缴纳税收;协调解决福州下移企业税收归属,促进属地管征,确保我市既得财力。三是挖掘潜力保增收。

建立健全城区范围内私房租赁税收委托代征机制,加大小税源的征管力度,促进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同时,切实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推进镇街非税收入全面纳入预算管理,充分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

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将厉行节约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紧密结合,推进厉行节约财政财务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公务接待费预警机制、加强因公出国(境)经费控制、加强公车控购管理等措施,严格控制“三公经费”,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有限的财力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向上积极争取支持。实时关注上级政策走向,及时向上级反映我市财政困难、区域发展等工作情况,在市领导的亲力亲为带动下,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上级政策和资金的争取力度,收到了较好成效。尤其是上级对我市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新增长区域、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建设等方面的补助资金呈现较大增长。

三、改善民生、合理用财,民生事业得到有力保障

促进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等政策,提高城市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并实现城乡统一;推进校安工程建设,支持教育薄弱校和中小学、幼儿园扩容改造,实施营养改善和校车安全工程;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实施范围,完善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助学金制度;为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费提供作业本。提高公办学校缺编代课教师代课金补助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水平从年人均260元提高到30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政府补助标准从年人均25元提高到30元;继续落实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和“三核一补”政策;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等得到加强。

不断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就业服务,加大就业困难群体扶持力度,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全市。继续实施被征地用海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及时下达中央专项资金,并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支持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完善政法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基层政法部门业务办案和业务装备保障力度,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人口和计生投入保障机制,提高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补助标准和独生子女父母、“二女结扎”户一次性奖励金标准。

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大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饮用水源保护投入,完善重点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支持生态公益林保护和造林绿化,推进“四绿”工程。加大环境卫生保洁力度,建立城乡垃圾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整合饮用水源保护、家园清洁行动、矿山“青山挂白”治理、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等专项资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四、注重绩效、科学理财,财政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加强预算管理。继续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与经费预算衔接机制,完善行政开支定员定额和实物费用定额标准体系。建立健全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机结合的机制。推行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对10家预算单位、35个项目实行绩效监控试点,实行绩效目标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启动公务卡制度改革,将市本级10家预算单位纳入改革试点。

着力盘活存量资金。制定出台《福清市财政专项资金清理规范工作实施意见》,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力度,逐步建立起“立项科学、管理规范、注重绩效”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制定部门预算支出指标调整标准,清理、压缩结余结转资金,加大结余资金统筹调剂使用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完善政府投融资机制。研究规范和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逐步构建功能明确、职责落实、运作规范的投融资体系。公开发行国投公司债券,募集资金10亿元;采用PPP模式引入央企、民营企业投资城区开发建设,通过BT方式引入民资投向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

上一篇:大使馆妈妈教学课件下一篇:或许这样刚刚好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