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指导

2024-05-07

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指导(精选6篇)

篇1: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指导

第五单元习作指导

自由写作

习作要求

这次习作不出题目,也不限范围,请你自由表达。可选一些最感兴趣的人、事、景、物,可写想象作文,也可写自己想写的其他内容。习作要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习作方法

1.提炼素材,多样表达。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见闻和独特的感受,打开记忆的闸门,从多个方面去提炼素材。

2.明确要求,杂而不乱。自由作文虽然对写什么、怎么写、采用何种表现形式不加以限制,但是也要符合作文的基本要求。佳作欣赏

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步伐到来了,成长的烦恼也紧随而来。让人整天都笼罩在忧郁中。

“你怎么这么粗心,英语的大写字母写成小写字母;数学不是小数点忘了加,就是死脑筋转不过弯;语文也是,不该错的总是错……成绩总是没有提高!”从上六年级开始,这类话就常常在我心头萦绕。有时候是父母批评的话语,有时候是我的自训,有时候却是妹妹的挖苦。

我也想要把成绩提高上去,不过总不能称心如意。不是这一科失手,就是那一科败下阵来。这些都是我始料未及的。谁不想考个好成绩,可是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所尽的努力也不同,所以收获的“果实”也有干瘪和饱满之分。因此我也只能说一声“尽力而为”了。

人生有竞争才会精彩——这是我安慰自己的话。但尽管如此,仍有不少烦恼让我挥之不去:作为一名学生,我告诉自己成绩不能太差;作为女儿,我告诉自己不能让父母大失所望;作为姐姐,我告诉自己要给妹妹做一个好榜样……因此,烦恼也就日益增多。

可是反过来想,如果好成绩那么容易就让我得到,那岂非大失它本身的意义,也失去了人们想要拥有它的欲望吗?这样想想,烦恼固然减少了许多。却有另外一种看法在脑海中形成:这以上的话虽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太过于幼稚,就有点像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没有努力争取,好成绩是不会送上门来的。所以,烦恼仍像一个影子,无时无刻不在跟随着我。这也许是庸人自扰,但的的确确,这应该是大部分同学所面临的烦恼。

要解决这个烦恼的办法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我现在终于明白这首歌曲实际上唱出了我们青少年面对学习的烦恼所表现出的无助与茫然。成长的烦恼在不断涌来,希望我们能招架住所有烦恼的“袭击”,学着在烦恼中健康成长。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过重的课业给自己带来的烦恼。

自己的高要求让自己的烦恼日益增多。

解决这个烦恼的办法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烦恼总会有的,只要努力学习,烦恼就会消逝,要学着在烦恼中健康成长。

【点评】

该文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倾诉了妹妹的挖苦和过重的课业给自己带来的烦恼,但小作者不畏烦恼的勇气值得赞扬,希望我们能招架住所有烦恼的“袭击”,学着在烦恼中健康成长。

篇2: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指导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进行整理,完成习作。完成这次习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工作,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 事情。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观察和写作的方法,在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愿意交流自己的习作,和同学分享快乐。2.在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教学重难点

重点:习作前如何做好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工作。难点: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成一篇习作。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范文。教学过程

一、引导审题,明确要求

导语: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道出了自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悟。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的积累和感悟写一篇习作,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吧!

设计意图:紧密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主题,通过回忆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内容,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化难为易,激发学生踊跃发言,老师的引导利于启发同学们思考。

二、发散思维,指导选材

1.过渡:请大家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材料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要求:(1)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2)只能介绍一种或两种传统文化,不可泛泛而谈。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说说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2.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整理。交流范例:

生1: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重

五、端阳。这天,家家户户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人们在这天还要悬菖蒲、洒雄黄水、挂艾草、喝雄黄酒。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他是楚国的大臣,倡导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反对后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投汨罗江身亡。他死后,有人打捞他的身体,有人投饭团,后来人们怕饭团被鱼虾吞食,就用叶子包起饭团,投下汨罗江,这就是今天的粽子。

生2:我最感兴趣的是剪纸,它在喜庆的时候才贴,是一种工艺品,一些心灵手巧的阿姨、奶奶都剪得惟妙惟肖,比如马、兔子、羊、牛„„ 生3: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书法、中国结、陶瓷、剪纸、戏剧、国画„„今天我给大家说一种我了解的传统文化——打腰鼓。腰鼓是椭圆形的,中间的鼓身是用木头做的,红色的;两头的鼓面很薄,用皮子蒙住;还有那小小的鼓槌,特别是系上红红的彩带,舞动起来可好看了!

生4:我最熟悉的是“贴门神”了。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皇帝,每天夜里睡觉的时候,都能听见“咿咿呀呀”的叫声,他感觉很恐惧,每天夜里都不敢睡觉,长时间休息不好。后来皇帝让两名大将在门口守着,终于,“咿咿呀呀”的声音没有了,皇帝平静了许多,能安心地睡着了。但是,大将们站在门口的时间太长了,他们感觉很疲倦,后来,有个大臣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画两张和大将一模一样的人像贴在门上,这就是“贴门神”的来历。每逢过年,人们都要“贴门神”,驱走恶魔,保护家人平安。3.归纳小结:

民间工艺: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刺绣等。民族艺术:戏剧、书法、对联、皮影戏等。

风俗习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赏月;春节写春联、贴窗花、吃团圆饭、拜年等)。

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中华美食:粽子、饺子、元宵等。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带着激发兴趣的意识去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使学生的思维、情感处于活跃状态,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就提高了。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集思广益,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三、根据选材,指导练写 1.指导思路。

(1)开头直接引出所选的传统文化。

先确定习作的对象,就是你向大家介绍的是哪种传统文化。习作开头可以直接、简单地介绍你所选的某种传统文化。

示例 我们都喜欢过年,过年时,大人会给我们很多压岁钱,那么压岁钱的来历是怎样的呢?

这样一来,就引出下面所要介绍的内容,自然顺畅。(2)中间部分要有条理地介绍这种传统文化。

无论是你想把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介绍给大家,还是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比如:写这种传统文化的特色→写搜集和整理传统文化时发生的事情→写与这种传统文化由来有关的故事„„(3)结尾处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习作的结尾部分,不妨就搜集的这一传统文化,谈谈自己的理解,或者说说对这次开展的搜集活动或展示活动的感受。

示例 小小的玩偶,却有一种浓浓的彝(yí)族风情。我可真喜欢她!

这样一来,让人既对这彝族风情小玩偶印象深刻,又抒发心中的喜欢之情,恰到好处。

2.展示范文,从范文中进一步领会习作的方法。3.交流习作提纲,同学评议。提纲范例:

4.完善习作提纲,动笔成文。

设计意图:学生课堂习作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相互交流,不仅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同时集思广益,也开阔了写作思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打开思路,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写,有感而发,有情可抒。

四、交流习作,互批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选取有特点的习作,集体评改,进一步进行指导。3.交流之后,引导学生再次修改。

设计意图:学生互相批改习作,不仅准确地记住了习作的基本要求,而且会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通过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习作能力。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习作,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也可以引以为戒,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教学反思

篇3:单元习作指导三“关注”

一、拓宽思路,关注“写什么”

倪文锦在《关于写作教学有效性思考》中指出,当前小学生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写作内容缺失,写作指导缺位”。因此,作前指导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从内容入手,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使每个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

譬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二《童年趣事》。指导时老师先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边讲边和学生互动交流。一是通过互动交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通过抛砖引玉,唤醒学生的童年回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营造出作文前的“未成曲调先有情”,悄然拉开故事情境的序幕。接着便顺水推舟引导学生畅聊自己的童年趣事。因有了情绪积淀,大伙儿就有了不吐不快的表达需要。此时,通过对话启发,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聊童年趣事,如玩得有滋有味的“乐趣”,干傻事、蠢事的“傻趣”,探索发现的“意趣”,和亲朋好友的“情趣”……老师和个别同学的对话过程 ,其实是帮助大伙儿解放心灵、打开思路的过程。最后,引导同桌之间互相聊聊童年的趣事。这样,从点到面,在师生、生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让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趣事,也就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引导学生找寻“写什么”,老师一般可通过创设情境、畅聊、追问等方式,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把沉睡在学生记忆深处的“素材”激活,把本来蕴藏的“主题”明朗化,零散的“素材”集中并条理化。这个“导”的过程,重在“唤醒与激励”的平等对话,老师要时时倾听并捕捉学生的“灵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独特的“写作金矿”。另外,教师与个别学生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其他学生思维和思想的启发过程。他们会在倾听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深藏于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一块“素材”记忆库。

二、习得方法,关注“怎么写”

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怎么写”,就是“篇章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的问题。

1. 放胆作文,陪伴辅导

当拓宽思路,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后,老师一般不马上进行作前技法指导,而是直接让学生动笔片段习作。这个时间,老师一边巡视,一边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提醒、辅导、修正,尤其对写作困难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若发现习作的共性问题,老师也可面向全班轻轻提醒,及时纠偏。这样写在当下,课堂上集体攻克重点,学生片段习作有了时间紧迫感,每个儿童的思维被激活,是实实在在的言语实践活动;每个儿童个性化的习作困惑在老师的陪伴与辅导下得以化解,产生了良好的情绪体验,激发了学生的言说欲。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孩子们都会全力以赴地作文,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习作潜能。

2. 佳作赏评,领悟写法

片段习作后,老师现场选取有代表性的习作,当堂赏评。一般可以选择优秀的可供借鉴的欣赏性片段,尤其是能体现单元习作要求的片段,让孩子借鉴欣赏,并从中悟出写作方法。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父母的爱》,这次习作要求就是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的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将表情达意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学会让“笔下的故事本身说话”,在具体的故事讲述中来表达真情实感。赏评时,让小作者当堂朗读自己的片段,全班同学静听思考:小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来表达情真意切的感受?这样的赏评,对小作者来说,是极大的肯定和鼓舞;对其他同学来说,不但是一种榜样的激励,更是在感悟方法,产生共鸣。

还可以选择存在“普遍性问题”的特征性片段,这样的片段代表“大众化”水平,能突出体现本次评改点。集体评改,可引导孩子们思考、发现问题,寻找评改点,通过互相启发,共同补充,提出修改建议。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评改中,孩子不但能发现他人习作的不足,还能根据本次的习作要求来观照自己的习作,进一步领悟写作方法。

3. 范文引路,习得写法

冰心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的好句子。西方有一句话:模仿是最深的爱慕。”小学生的习作处于模仿阶段,选取合适的范文作为学写的范例,比传授枯燥的写作方法要有效得多。除选择优秀生习作外,也可选用老师的下水文或名篇佳段,当然单元阅读教学的课文,应该是小学生习作最现成、最实用的模仿范例。如指导五年级下册习作二《童年趣事》一课,现场取材学生的佳作进行赏评之后,教师适时出示本单元的相关课文片段,引导孩子回顾单元写作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单元写作方法的梳理与领悟,让学生在范例阅读中习得方法,并在接下来的习作修改中学以致用。

这样,“在游泳中学游泳”,在语言实践中渗透习作方法,达到了技法与实践相互映衬,和谐共舞的境界。

三、自改互改,关注“怎么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可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修改”是老师或家长的事,所以树立孩子对作品负责的作者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修改习惯,是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 认识修改的重要作用

指导孩子修改自己的作文,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修改的重要性。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古今中外文人有关修改文章的佳话。如教学四年级上册习作七《成长的故事》时,老师这样鼓励孩子重视修改:“如果不能把成长的故事写具体怎么办?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自古以来,流传了许多文人修改文章的佳话:如清朝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美国作家海明威不顾体残多病,先后两百多次修改《老人与海》;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地修改肖复兴的作文,因他的影响,肖复兴长大后也成了作家。可见,学习修改多么重要……”

通过名家修改文章的事例,让孩子认识到连这些大文豪的文章都必须通过修改才能成稿,而我们小学生的作文怎么能不修改就一次性写成功呢?

2. 学习修改的有效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让学生学会修改,首先要知道改什么。对于教材单元习作而言,一般来说本单元习作“教”什么,就“改”什么。如指导习作《父母的爱》修改环节时,就要求学生紧紧围绕单元训练点“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表达情真意切的感受,表现父母的爱”。此外,修改还应有梯度,一般是先示范修改,教给修改方法;再同桌交换修改意见;然后根据习作要求,参照同学意见,认真地自改片段。最后把整篇文章写完整后,还可以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换一下意见,再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再次修改。无论自改还是互改,老师始终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写作方法进行修改完善。这样,从扶到放,层层推进,学生既能在修改中实践写作方法,又能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

除了每次习作特有的修改任务外,语言层面的修改也是基本的修改任务。在确定文章符合本次习作要求外,还要对作文的词语、语句、标点符号等语言层面进行检查和修改。

篇4:浅谈小学单元习作的指导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每册教材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单元包括3-4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这两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课文内涵丰富,意境优美,较有典范性,语感鲜明,有利于启迪智慧,激发想象,既便于学生识字,又便于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的语文课程提倡教师应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如果教师能把握住新教材、新课程的编写特点,就可以利用语文教材做为例子更好的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怎样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单元习作的指导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1精读课文,积累词句

教材上的课文,大多是名家的典范之作,因此在进行课文学习时,一定要依据课文让学生熟读,精选好词佳段背诵,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抓住优美词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用这个词句,好在哪里,用心去感受课文语言的丰富,语意的清晰,语法的规范,修辞的恰当。要让学生不只是学会积累优美的词句,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好词佳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把握写作特点,教给学生写法

在教学时教师还应把握本单元课文的写作特点,教给学生写法,指导学生习作。例如小语第八册第六单元都是描写景物的文章,此类文章在写景时注意抓住景物特点,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而第七单元都是写人的文章,通过一件或几件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写人物时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突出中心。这样依托课文,就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避免犯不必要的写作毛病,从而提高写作指导的效率。在讲读课文时也可以挑关键处引导学生进行片段的仿写,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课文描写乡下人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的美景,我引导学生仿写自己看到的乡下人家,学生同样写出了门前小桥流水,屋后瓜果飘香的田园风光。

3课外收集充实素材

当然,单凭本单元几篇课文就想写好文章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常常在教学一个新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时就提醒学生本单元是哪类习作,引导学生收集此类习作的优美词句,多读此类文章,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通过课外收集,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下笔时就会思如泉涌,而不会无从下笔了。

4激发习作兴趣

篇5:语文 -第五单元习作

3、集体评议,小组谈体会。

三、教师.总结:

第六次习作

习作要求:

1、谈自己喜欢的音乐,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原因。

2、指导学生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说说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可以写成故事、童话、也可用说明的语言介绍。引导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

习作难点:

指导学生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体会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习作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可以写成故事、童话、也可用说明的语言介绍。引导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完成初稿。

一、出示习作要求:

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可以写成故事、童话、也可用说明的语言介绍。引导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

二、重温本单元的课文

1、《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月光曲》、《林中乐队》引导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检查。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评议例文,指导修改,学习修改方法。

习作过程:

一、重审习作要求

二、评议例文

注意指出好在什么地方?还存在什么问题?

三、出示例文(片断),指导修改。

1、先读一读,找出不足的地方。

2、议一议,小组交流。

篇6: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教案

2.分析例文,总结例文中反向想象的方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分析例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例文内容继续展开想象,续编故事。教学课时1课时习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有一条尾巴自豪地说:“我拥有一只猫!”这太可笑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走进例文,分析这条尾巴它是怎么想的。

下面我们就以《尾巴它有一只猫》为例,分析尾巴是如何想象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板书:尾巴它有一只猫)

二、阅读指导,分析想象:

(一)初读例文。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2)

尾巴它真的有一只猫吗?

自由读文,找出相关语句读读,大家一起交流。

(二)细读例文。

1.尾巴为什么说它有一只猫呢?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边读边理解,展示如下:

(1)(课件出示3)

“我从出生开始,就拥有这只猫,无论它干什么,都听我的话,都跟在我身边。”

“我这只猫特别乖,我天天骑着它满地跑。”

本来是尾巴跟着猫跑,尾巴在听猫的指挥的呀。所以跳蚤揭穿它:(课件出示4)

“如果你有一只猫,那你为什么还跟着它到处跑,是猫有你这条尾巴,而不是你这条尾巴有一只猫。”

跳蚤的话,非常正确呀,可是尾巴又是怎么说的呢?

(2)(课件出示5)

“我就是有一只猫。我跟着它跑是因为我乐意,你看看小孩子,个个做爸爸妈妈的小尾巴,跟着他们跑。难道只能是爸爸妈妈有小孩子,不能是小孩子有爸爸妈妈吗?猫可以有一条尾巴,为什么尾巴就不能有一只猫呢?”

如此说来,尾巴的这种想象合理吗?那是一种怎样的想象?

预设:尾巴的这通想法是合理的,这是一种反向的思维想象。

预设:不光合理,还很有趣,这真是一只有趣的尾巴!

照这种思维方式,顺下去所以,狗尾巴可以说——

“哎呀,原来我有一只狗哇,真好!”

2.通过阅读,你认识了一条怎样的猫尾巴?

预设:我认识了一条喜欢反向思维的狗尾巴。

预设:我认识了一条自负的狗尾巴。

预设:我认识了一条有趣的狗尾巴。

(板书:反向思维 有趣 自负)

三、课堂练说。

展开想象说一说,除了尾巴,还有什么能有一只猫?

1.小组练说,选出代表,看谁说的有趣、合理。

2.指名试说,代表在全班交流:

预设:一个嘴巴说:“我有一只猫!要吃什么,不吃什么,猫都乖乖听我指挥。”

预设:四条腿说:“我有一只猫!往哪里去,不往哪里去,猫都乖乖听完指挥。”

预设:一双眼睛说:“我有一只猫!看什么,不看什么,猫都乖乖听我的。”

……

3.师生评议,补充。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士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例文的学习中去。】

【设计意图:巧妙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短文,总结作者写作方法。学会反向思维,大胆想象,为习作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和强调这种反向思维、想象的方法,训练学生续编故事,练习说话的能力。】

【板书设计】

习作:尾巴它有一只猫

反向思维 有趣 自负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师设计的这节作文指导课《尾巴它有一只猫》,指导孩子们阅读短文,分析写作方法,总结写作方法,学会反向思维、想象方法,并且指导学生练习反向想象,续编故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导学生如何想象,怎样想象才更有趣。

不足之处:如果设计一些分角色朗读的环节效果会更好。

上一篇:感恩教育主持词总结词下一篇: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生活频道招聘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