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多磨难

2024-04-20

人生多磨难(共9篇)

篇1:人生多磨难

跌宕人生多磨难 千方百计谋发展

——记广西岑溪市归义镇卫生院院长袁明勇的先进事迹

袁明勇,男,今年37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医师职称,现任岑溪市归义镇卫生院院长。

1993年7月,袁明勇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先后在岑溪市的糯垌镇卫生院、昙容镇卫生院、市卫生局、市皮肤性病防治院、市中医院、归义镇卫生院等单位工作。

袁明勇是岑溪市医疗卫生系统的传奇人物,也是岑溪市医疗卫生系统的先进典型。18年来,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先是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成长为两个乡镇卫生院的副院长、院长,然后在轰轰烈烈的抗击“非典”战争中,一跃而晋升为岑溪市卫生局史上最年轻的副局长。后来,却在单位合并的过程中,莫名其妙地被“雪藏”了两年多。再后来,他积蓄能量,东山再起,在归义镇卫生院院长的岗位上被评为2010年“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长”。人生的大起大落,丰富了袁明勇人生的阅历,开阔了袁明勇的眼界,锻炼了袁明勇的胆色。

多年来,袁明勇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佳绩。2003年,被评为梧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新农合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称号。所在单位的各项工作在岑溪市各乡镇卫生院中名列前茅,近年来,归义镇卫生院连年获得自治区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先进单位、梧州市2006~2010年度免疫规划先进单位、梧州市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梧州市妇幼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岑溪市医疗卫生先进单位、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妇幼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疾病预防控制先进单位等称号。一连串成绩的取得,主要源于袁明勇始终坚持“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的人生信条。他用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心系百姓的为民之心,不断创新的管理方式,为山区群众的健康和岑溪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袁明勇突出的先进事迹主要有:

一、久经考验,勇于接受人生挑战;目光长远,善于握住命运的喉咙。低谷时积蓄能量,机会来时尽情发挥,帮助几个卫生院走出困境

出生医学世家的袁明勇受家庭影响,从小立志要悬壶济世,造福百姓。但是,他没想到,要实现人生宏愿的绝非易事。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席卷全国。那时,袁明勇是岑溪市昙容镇卫生院的院长。5月初,岑溪市委书记张宣东四处寻找乡村应对“非典”的方法。在昙容镇卫生院,时任岑溪市委书记张宣东发现,昙容镇卫生院不但环境一流,而且探索出了一整套现成的好经验。内容包括乡村医生业务知识培训、外出人员隔离观察、乡村医生登门测量体温……随后,岑溪市委市政府全面推广了昙容镇卫生院防治“非典”的成功经验。两个月后,袁明勇被提拔为岑溪市卫生局副局长。

在此之前的三年里,袁明勇在糯垌镇卫生院担任副院长(院长空缺),面对的是一个基础设施差,职工纪律散漫,业务量少的“烂摊子”。他出谋策划,依靠干部职工,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到他调离时,全院的面貌已经彻底大变样。在卫生局副局长的新岗位,袁明勇干得风生水起。一年后,袁明勇受命出任岑溪市皮肤病防治医院院长。当时岑溪市皮肤性病防治院设备简陋,职工年龄偏大,人心浮动不安。一个小单位,债务居然高达140万!为了打开新局面,袁明勇一方面拓展业务增加收入,一方面马上调度资金,还了20万元债务。正当他摩拳擦掌想大干一场时,消息传来,皮肤性病防治院要合并到一墙之隔的岑溪市中医院。刚刚有点起色的皮肤性病防治院干部职工情绪高涨。但是,现实的种种制约,改革的步子始终迈不大。直到2005年9月份,合并才真正落实。合并双方欢天喜地融洽相处时,袁明勇却悄悄退到了幕后。此后的2年3个月,院长职务悬空的袁明勇,只是岑溪市中医院负责后勤管理的以及办公室的一般工作人员。对于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打击无疑是残酷的。他在苦闷徘徊一段时间后,放下包袱,静下心来,积极报考桂林医学院本科课程并全部修完。

2008年1月,袁明勇调到岑溪市归义镇卫生院当院长。当时的归义镇卫生院内部管理松懈,外部竞争没有优势,加上医务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医疗设备落后,群众就医环境差,导致业务严重滑坡,职工收入锐减,人心涣散,拉帮结派,职工利用卫生院大药房出去搞自己的收入等怪现象。

袁明勇到任后,经过充分的调查、分析和把脉,他着手从三个方面拓展工作新局面:一是加强内部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二是从卫生院的软硬件入手,树立卫生院的新形象。

三是坚持不懈把行风建设与卫生院管理紧密结合。

三年来,归义卫生院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工作一年上一个新台阶,走在岑溪市各乡镇卫生院前列。“烂摊子”一举变成了示范卫生院。

二、以人为本,当好医院职工的贴心人;抓住根本,当好医院管理的领头雁

多年的工作经历,使袁明勇认识到,良好的内部管理是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多年来,无论是在哪个卫生院当领导,他都能从根本入手加强卫生院的管理。他的招数总结起来有:一是广泛动员,及时研究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二是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完善,实行用制度管人,以制度管理。三是根据职工的具体情况,对各科室人员进行充实调整,使职工的个人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四是一身正气,不畏艰难。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因为涉及极个别人的私利,常常会遇到当事人的恐吓和威胁,袁明勇没有被吓倒过,他相信邪不敌正,始终坚持自己的管理理念。

袁明勇高度重视医德医风专题的建设。因为他深知,好的医德医风是医院长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他一直坚持常抓不懈的医德医风培训,天天讲,月月抓;他一直坚持建立一人一档的医德医风档案,将医德医风考核结果与执业考试注册、晋升、评优等挂钩;一直坚持每个季度对各科室及医务人员进行考核,并提出整改意见。近年来,该院无医务人员收受患者“红包”及药品供货商回扣等现象,治理商业贿赂“回头看”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从病人及职工满意度调查结果看,病人及职工对卫生院满意度由原来的75%提高到了95%以上。对于医院职工的困难,袁明勇洞若观火,每每千方百计在节骨眼上化解。2008年,上任伊始,面对过去拖欠的两个半月的工资,他唯有厚着脸皮向亲戚朋友借钱22万,在一个星期内一次性地补足。

归义镇地处市郊,很多职工的家都在城里,一些职工为了照顾家庭,下班后一天三趟地往城里跑。为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袁明勇又亮出一招,在卫生院里办起了职工饭堂,中午统一开饭,使职工得以更专心做好医疗服务工作。为了让院领导与职工之间有一个交流平台,更好地促进院务工作,袁明勇又想办法把废弃不用的20多平方米的旧诊室进行改造,扩大成100多平方米的会议室,为职工进行业务和思想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宽敞明亮的场所,彻底改变过去在大树根底下开会,遇上刮风下雨无法进行的被动局面。

面对困境,即使经济再困难,袁明勇也总是善于改变卫生院的就医环境。而改变就医环境,首先莫过于平整场地,绿化美化。在昙容镇,院内环境窗明几净,花果飘香;他到归义镇卫生院,也是投入资金,改变卫生院杂草丛生和脏乱差的旧貌。其次,是多方筹措资金购置救护车、洗胃机、凝血分析仪、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外科手术器械等一批必备的医疗设备。在归义镇卫生院一次就投入资金60万元,添置医疗设备。再次,袁明勇还注重人才的培养。在工作过的几家卫生院,他一直注重选派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增强卫生院的吸引力。例如,在归义镇卫生院,通过送医生进修麻醉、普外等技术,该院就能在乡镇卫生院开展普通外科、骨科等业务,填补了该院多年来外科手术的空白。

优美的院容院貌,齐全的医疗设施,过硬的医疗技术,优质的服务水平,价廉的医疗费用,改变了群众过去对归义卫生院的印象,患者不再舍近就远地到市级医院就诊,纷纷选择了在自己家门口看病。在这个大家庭里,职工们感受到了春天一般的温暖,大家都由衷地称赞袁明勇是这个大家庭的好当家,是职工们的贴心人。

三、心系患者,一切围绕病人的需求搞好卫生院的经营管理;反弹琵琶,努力从源头探索改善医患关系的新路子

袁明勇的父亲也是一位乡村医生。2005年,他父亲因为业绩突出,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事隔数载,父子同荣,绝非偶然。联系他们父子之间的,都是同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在父亲身体力行的影响下,袁明勇每天都起早摸黑,不分节假日努力工作;对待病人,他一视同仁,不管高低贵贱,亲疏厚薄,处处为病人着想,急病人之所急,帮病人之所需,不计报酬地为病人排忧解难;当上院长之后,袁明勇更加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沉甸甸责任,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管理卫生院。

袁明勇始终认为,作为一个卫生院院长,仅仅会为病人开药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把对病人的小爱变为对卫生院、对全镇群众冷暖疾苦的大爱。袁明勇来到归义卫生院后,看到当时卫生院的环境又脏又乱,病房的公共厕所又黑又臭,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患者就诊的情绪。为了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他对院子进行绿化美化。同时,在卫生院经济条件稍微好转的情况下,筹措6万多元,将归义镇卫生院门前坎坷不平的泥路改造成笔直宽敞的水泥路,既方便了群众就诊,又连通了二级公路和乡间小道。此外,还分别捐资数千元给几个村建设办公楼解燃眉之急,还几年如一日,免费接送病人就诊、回家。

多年来,医患关系紧张一直是令很多地方医院领导头疼的事情。归义镇卫生院虽然是乡镇卫生院,但是袁明勇不因为自己的庙小而停止探索。经过多次组织医院医生到各村巡回为群众免费体检的零距离接触中,袁明勇推出了一系列旨在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的新举措: 一是坚持经常性的下村为农民群众做常规性体检,并一一建立健康档案。面对面与群众沟通,既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又争取群众对卫生院工作、对医务工作者疾苦的理解和支持,收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二是病人住院时,主动增加医患沟通的环节,医生主动介绍自己擅长哪方面,能开展什么手术,住院要注意什么,收费标准是多少等等,让病人感到温暖如春。三是组织医生每天自我检查反思,面对患者每天自己的言行举止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病人出院后,是否做到了随访,过问了病人愈后的饮食起居了没有。四是在卫生院专门为前来就医的病人免费提供开水和一次性杯子,尊重群众,方便群众。同时,率先开通新农合直报系统,最大限度方便群众的报销手续,受到了群众的高度称赞。五是组织卫生院职工主动与各村村医不定期联谊,互通有无,拉近距离,密切彼此联系,架起卫生院和群众之间最便捷的一座桥梁。

凡此种种,广大农民群众反应十分强烈,认为归义卫生院:“上门服务,免费体检,又帮建档,嘘寒问暖,实在难得,这样尊重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去闹呢?”2008年底,一位在归义卫生院治好了疾病的保太村姓黄老人在感激之余,手提一筐红薯、芋头,走了好几里路,来到卫生院感谢袁明勇,一定要他收下他的一片心意。

一系列的惠民便民措施,让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也为卫生院赢得了群众的称赞和信任。在归义,说到袁明勇院长,群众们都赞不绝口,称他是一心一意为百姓着想的好院长。

目前,每天到归义镇卫生院就医诊治的病人超过200人次,住院患者不少于40人次,业务收入也从2007年的241.9万元上升到2009年的626.3万元。归义卫生院在院长袁明勇的带领下,终于摆脱困境,实现了质的飞跃,开创了全新的局面。

——广西岑溪市归义镇卫生院办公室—林壮

2010年宣

篇2:人生多磨难

春秋

离开了还沉浸在举办奥运会的喜气中的城市,也顺便告别了懒懒散散的暑期生活,我怀着好奇与兴奋的心情于23日来到了位于昌平区的南口励志国防教育基地,开始了为期五天的军训生活,接受热烈阳光的洗礼,面对重重考验。

我被分到了六连一排四班,给我们训练的是一位年纪只有21岁,当兵才一年的新兵。他很是爱笑,但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却写满了严肃和认真。同时给我们训练的还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兵,同样二十几岁的年龄,已经当上了排长,据说马上要升为连长了。她也很爱笑,特别爱和我们开玩笑。但是教官们训练的时候,对我们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如果同学们的动作不到位,他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给我们示范,让我们一遍遍的重复。教官们说:“穿上军装就是一名军人,就要用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一直记着这句话,虽然自己有不少家人都是军人,但这是我第一次与军队生活亲密接触。

身披象征生命与希望的绿色,同学们个个神采飞扬,对军训充满了好奇。可是到了第二天、第三天……伴随着站军姿、转法、敬军礼、齐步走,跑步走、正步走、蹲坐……等一系列的动作,我们一遍遍的重复着这枯燥的动作。唱歌喊口令,我们用全身的力气吼叫,却总不能让教官满意。腰酸了,必须撑着;背疼了,还要挺直;喊哑了嗓子,喉咙还依然忍痛嘶叫。无论是滂沱的大雨,还是火热的烈日,我们的训练依旧;不管是流汗还是流泪,我们的步伐不能停止。我们始终铭记着我们 的誓言:“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通过紧张、严格、艰苦的军训,我们迎来了五天之后的汇报表演,此时的我已经是一名合格兵了。闭营上式,我们军姿纹丝不动,步伐整齐有力,口号声音洪亮,我们用心体会军人的英武成熟,军人的一丝不苟。“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是军人的标准,同时它也将成为我的目标,我虽不是一名军人,但我会努力做到这些。

同时在家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们,在军训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学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在艰苦的军训中寻找快乐。无天的军训结束了,同宿舍的同学们依依不舍的告别,我们即将分别,回到各自的班级,我不禁留下了泪水,但这眼泪不是悲伤而是对未来的希望,是对高中生活的期待,这个夏天我发现我长大了。

高中的第一堂课——军训,在五天后的27日的闭营式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了。回想起这些日子,我感慨良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出苦寒来”是军训的体会。“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是军训的结果。军训期间,我们还请了国防大学的教授给我们讲课,并组织了联欢晚会,(我还是宣传员),这些让我们充分了解了军营生活的丰富多彩,现代军事的飞速发展。军训的感悟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它教会了我们对别人的关爱,它加深了我们理解保卫祖国的责任,它告诉了我们面对困难应有的态度。我们至少是我不再是娇滴滴的孩子,不再是好

哭的小姑娘,我知道面对高峰,我们须自己去搭造阶梯;遇到山崖,我们要自己去连结绳索。我们的命运在自己的手中,只是看是否去把握!

篇3:人生多磨难

1 烧香起事端

林冲跟妻子一起到岳庙烧香, 作为当时首都八十万禁军的教头, 且不说有多大的排场, 起码也是人人尊敬, 声名显赫的。不想正当自己被鲁智深显露武艺深深吸引时, 妻子却被不学无术的当朝太尉的所谓“儿子”, 其实就是早年跟随高俅浪荡街头, 深知高太尉内幕的一个混混调戏。不管是不是首都的教头, 不论是否身怀武功, 对于男人来说这都是奇耻大辱, 绝不能手软。可当他提起拳头正要匡扶正义的时候, 却发现这人是自己惹不起的, 惹了他, 官位、前途就都要和自己分道扬镳了。于是“先自手软了”就生动地刻画出了当时林教头虽然义愤填膺, 但是提起的拳头却迟迟揍不下去的纠结心理状态。出神入化的用五个字让所有读者都理解了当时林教头的内心世界。他想要保住自己的职位, 不想打破自己原本安宁的生活。当鲁智深带着几十个人来帮他撑场面, 要群殴高衙内时, 林教头却很快找到了“情有可原”的理由:高衙内并不知道这是自己的妻子, 况且他父亲又是高级领导干部, 事态扩大了对谁都没好处, 所以要息事宁人。因此, 他选择了“忍”。

2 教头起反心

虽然林教头很想就此结束, 毕竟高层工作繁忙, 每天日理万机。如果自己这点小事打扰到领导就不好了。但没想到领导虽然日理万机, 但却也还是有时间处理他这个“不听话”的教头。所以林教头就是想忍也忍不下去了。

领导发来通知, 叫林教头带着自己家祖传的宝刀去府上。一心钻研业务的林冲想当然的以为是领导给自己台阶, 顺便也给自己机会, 说不定以后就能成为优质合作伙伴。想领导看了刀会说, 果然这是把宝刀!自己顺势说宝刀配英雄, 就把刀送给领导, 这样一举两得, 虽然心中十分不舍, 但是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一路想下来林教头觉得这么多天来压在自己心头的石头终于可以放下了。于是一番准备过后就信步到了高太尉府上。可没想到的是, 在自始至终就没见到领导的前提下, 自己却被安了个擅闯军机重地, 涉嫌谋反的罪名。这下林教头崩溃了, 明明从一切角度来看, 领导都是要和自己和解, 怎么突然变卦, 非但没有出面客气一下并且给自己送刀的机会, 反而给自己安下一个这么大的罪名, 难道是自己那天动手把衙内给惊吓出毛病了?但不论怎样, 罪名是逃不掉了, 怎么办?忍!司法程序走完, 两位差人押送去沧州牢城。

一直到这个时候, 林教头并没有觉得自己该做出点什么反应, 既然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 太尉消了气自然就放自己出来了。他并没有察觉出自己在统治阶级残忍的压迫下, 心中产生出的满腔不平。但随着事情进一步的发展, 林教头终于发现, 领导这是要置自己于死地啊。这才选择了连自己都几乎不能相信的另一条路。

3 无奈终落草

在将要到达沧州时, 遇到柴进, 在柴进庄中与洪教头比武之时, 面对着洪教头的无礼他一再退让, 一再被人误解。受气之时也时时忍让, 情愿负辱而行。虽然和洪教头在最后的较量中胜出, 但是也是由于柴进在旁边的激励和鼓动。到达沧州面对差拨的谩骂, 他陪笑脸送银子。我们从同一性质的事件和武松做个对比, 就可以看出武松性格的那种刚毅不阿和林冲的软弱。

在沧州牢城的林冲, 得到了柴大官人在人情上和财物上的帮助, 又有李小二夫妻二人家庭般的温暖, 虽然知道是领导故意给自己以颜色, 无辜被陷害成为阶下囚, 但安于现状是林冲致命的弱点。他并没有想要为自己的遭遇做点什么, 甚至因为自己背着官司, 怕李小二夫妇跟自己来往密切被牵连。但毕竟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潜伏着反抗的种子。正如李小二所说:林教头是个急性子, 几句话不对就要动手。因此, 当李小二告诉他店里来了几个人, 出手阔绰, 言辞中隐约听到他们是要对恩人不利, 林教头当即就明白了是领导再一次出手了, 而且这次是要下死手。这下, 内心深处的怒火终于被浇上了油, 压抑多时的林冲做出了一个革命性的决定:下定决心不再犹豫, 要让敌人“骨肉为泥”!

从血泊和仇恨里一步步走出来的林冲, 最终是一个完整的革命者站在我们面前, 他不仅在梁山义军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战争中最坚决、最果断, 就是在大势所趋的妥协投降的局面里他也是反对派中的一个。再看同是被逼上梁山的其他人:宋江被逼上梁山的道路可以说是最曲折的, 但是他的头脑里始终有浓厚的封建意识。他有反抗性、革命性的情绪, 却又有一直未能摆脱的软弱性、妥协性。他对梁山的起义事业有很大的贡献, 但最后却引导大伙走了一条受招安的失败道路, 宋江的思想始终是矛盾的、复杂的, 他始终未能摆脱地主阶级的教育给他造成的封建性的精神负担。尽管他在实际行动上已经参加了造反的队伍, 并且领导了向官府的激烈斗争。但在他的思想深处总是想为朝廷效力, 对皇帝始终存在着幻想。

林冲性格的转变, 绝不是个人的偶然动机、偶然行动的结果, 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他没有什么野心和抱负, 武艺高强, 粗通文字, 也好结交江湖好汉。林冲的忍辱负重并不是懦弱, 不是无能, 不是向权贵低头的屈辱, 这正是他的人性美的体现。任何一个人都追求向往幸福平和的生活, 不到无路可走的时候谁会想和这个自身存在的社会决裂, 让自己无路可走?特别是温和敦厚的中华儿女, 所以在林冲身上有更多中国人的共性。林冲的忍恰好说明了他的善良和谦让, 他没有学到像陆虞侯那类人的巴结权贵, 他没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 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黑暗的、黑白颠倒的社会, 使林冲的人性美不能得伸展。他的悲剧, 是真正的造化弄人的体现。在困境中, 他的人生观也在逐渐偏离原有方向。他越是逆来顺受, 命运就越是步步紧逼。最初受陷害时, 他狠心休妻, 被发配充军也未见有什么反抗的举动。在草料场, 他一付悠然自得的神态, 似乎对残酷的命运毫不在意。一直到最后才显露出了英雄本色。

摘要:林冲身职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 忍辱负重, 忍气吞声。他上梁山的过程是从能忍到不能忍, 从懦弱到坚强, 从屈辱到反抗, 这个转变过程, 对于林冲是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他没有什么野心和抱负, 武艺高强, 粗通文字, 也好结交江湖好汉。但林冲的忍辱负重并不是懦弱, 不是无能, 不是向权贵低头的屈辱, 这正是他的人性美的体现。任何一个人都追求过幸福平和的生活, 不到无路可走的时候谁会想和这个自身存在的社会决裂, 让自己无路可走?特别是温和敦厚的中华儿女, 所以在林冲身上有更多中国人的共性。

关键词:林冲,苟安,妥协,黑暗腐朽,反抗

参考文献

[1]陈建立.中学语文必读书目“水浒传”之李逵形象解析[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4 (10) .

[2]邢海阔.“水浒”中的“药”意象与故事情节发展[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4 (6) .

篇4:人生路上磨难多

孔子一生奔波,磨难无数,正是种种的磨难丰富了他的阅历,成就了他的大智慧。磨难亦是磨炼,磨难越多,磨炼也就越多,自身能力也就随之增强。百炼成钢,唯有经得住磨难的洗礼,你才能闪闪发光,熠熠生辉。

李世民年轻之时,常年征战,每一次战斗都让他增长了一些经验,所以,他才会成为一代明君,成就了“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磨难能让你获得丰富的经验,每一次磨难都会增长你的见识,会成为你通往成功之路的垫脚石。

90后总裁余佳文面临公司破产,刚刚事业起步的他就面临大山般的阻挠。可是这座大山并没有压垮他那颗坚强的心,他带领着员工每日加班加点,到处奔走求助,最后不但解决了公司的破产问题,还将业绩足足翻了两倍。如果余佳文没有经历这次磨难,又怎么可能挖掘出自己的潜力,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呢?不要惧怕磨难,它是挖掘你潜力的良方。

人生之路没有捷径,布满荆棘。所有的成功者,他们的光鲜是经历了多少磨难所造就的。英国知名女作家罗琳不也曾遇到过一日三餐都难以解决的困境吗?

朋友,请带上你的勇气和信心,微笑着面对人生中的磨难,当你攀登到人生的顶峰时,你便会感激这些磨难。

请记住,笑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

指导教师:徐绍霞

教师评语

作者是以议论文完卷的。观点明确,论证有理有据、有详有略,由古代的孔子到当代的余佳文,事例典型,有代表性。语言精练,说服力强,适当穿插反问句,增强力度。结尾发出倡导,有感召力。

篇5:善人多磨难哲理文章

古语云:“祸福无门,惟人自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果报天机之奥妙。因果报应,确是至理。凡物有起因,必有结果,毫无差错。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许多行善积德改厄运得福报的实例很是耐人寻味。

善人无善报?因果报应不虚

现实生活中,人们因为看到一些善良的好人遇到很多坎坷、苦难、早逝,而一些作恶之人却荣华富贵、长寿,所以怀疑善恶有报的因果。下面这则流传于民间的关于包拯的故事,可以让人了解万事有因果,眼见不一定是事实。

相传,宋朝某地有一个少年父母双亡,身有残疾,乞讨为生,但他心地善良,经常喜欢帮助别人。当地一条湍急的河上没有桥十分危险,每当河床涨水时便无法通行,苦坏了当地父老。少年见此情景,想建石桥,便天天捡石头,不管旁人的嘲笑,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石头堆成了小山。

大家深受感动,一齐动手建造石桥,在一次凿石时这个少年被崩瞎了双眼,人们慨叹老天不公。但少年却没有丝毫怨言,依然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桥刚刚建好,大家正在庆祝时,这少年竟被天雷击中身亡。

包拯听说此事,义愤填膺,在少年的挽联上写下“宁为恶,勿为善”。不久,宋朝皇帝太子降生,啼哭不止,众太医也无从医治,束手无策。于是让包拯想办法,包拯见婴儿肌肤如雪,嫩白的小手上隐隐几个字,仔细分辨,竟是自己写给少年的字,大吃一惊,慌忙去擦,字迹瞬间消失,婴儿见了包拯就不再啼哭了。

此后,包拯通过游梦仙枕明了了少年的因缘,原来少年上世做恶多端,罪业甚大,偿还那一世罪恶需三世恶报才能还清。神原来安排,第一世以残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双眼瞎了却残生;第三世遭雷击暴尸荒野。

那孩子第一世转生穷困残疾,但痛改前非,只想为别人做好事。于是,神就让他一世还两世的业,让他崩瞎了双眼。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为别人做好事。神就把他第三世的业力也拿过来一世还,所以雷击毙命。

最后三世应该受的苦在一世就偿还干净,来世安排他托生帝王之家,荣华富贵,享用不尽。通过此事,也是点化包拯,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因果报应不差分毫。

人生在世,谁能超越这因果报应之外?但是命运可以选择,有了正确的选择之后,顺天而行就可以得到改变。果随因变,兑现昭然。

弃恶从善 恶果变善果

有人说:某某行恶,反而发家致富;某家仁善好施,出现事业蹇滞,是何道理?这种情况时有所见。何也?作恶发家,只因祖宗积有善德,德泽浓厚,阴在子孙,故而享福。为善之家,如果祖有业缘,在目前虽然不顺,可是恶报还完,定然发福。

清朝末年,在京东卢龙境内,有个老员外叫赵德芳,人旺财旺,富足丰食,老两口有三个儿子,而且都娶了媳妇。

老员外六十大寿的时候,跟三个儿子讲,自己用一杆灌了铅的秤,大秤进小秤出坑过很多人,做黑心生意赚了钱,曾算计害死了一个卖棉花的和一个卖药材的商人,其他被坑害的不计其数。如今良心发现,想到那些被坑的商人,就觉得如坐针毡、寝食难安。他决定弃恶从善,并自此乐善好施,做了很多善事。

但不幸的事情却接踵而至,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儿子得暴病死了,大儿媳妇改嫁;接着是二儿子暴病死了,二儿媳也改嫁;最后是三儿子暴病死了,三儿媳妇因有孕在身,没能改嫁。

家里连遭丧事,使赵德芳很难过,他不明白为什么以前做坏事,儿孙满堂发财致富,如今积德行善,反倒丧门星进门,便开始怀疑因果报应之说。

这一日,赵员外的三儿媳妇要临盆了,却连续三天三夜生不出来。请了不少接生婆都束手无策。正在这时,一个游方的和尚到门前化缘。听说此事便告知有催生良药,吃下去保证立时生。

赵员外赶紧把和尚请进来。三媳妇吃了和尚的药果然生下一个男孩。赵德芳听说得了孙子,大喜,对和尚千恩万谢,摆席谢和尚,席间老员外请教和尚为什么他弃恶从善却恶报连连。

和尚听后哈哈一笑,说:“你不必乱想,善恶因果的报应确实是如影随形、毫厘不差的。我告诉你,你大儿子就是那个被你害死的卖药材的商人,他投生你家是来找你要账的;你二儿子是那个被你坑害死的卖棉花的商人,转生到你家给你败家来了;你三儿子也是你欠下的业债造成的`孽缘,他本要给你闯下塌天大祸,而你最终会病痛穷极饿死。皆因你改恶行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上天慈悲于你,先后把你三个败家儿子统统收去,你这才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现今你的业报已经还完了。你这个孙子,将来能给你光宗耀祖,改换门庭。这是你行善积德得来的福报。”

赵德芳听了,如梦方醒,也更加明确了善恶果报的天理。和尚又问:“你知道秤为什么用十六两吗?这十六两,代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外加福禄寿三星,所以,你少给别人一两损福,少二两损禄,少三两损寿,给别人越少,损自己越多。你想想,一杆黑心秤,造了多少孽?”

赵德芳听了,只觉背后冷汗直冒,脑皮发麻,感到后怕。虔诚的再次感谢和尚开导指教。发自内心的深信善恶因果报应分明,丝毫不昧不爽的道理。

窦燕山善行改命

《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千古以来天佑善人,善有善报的事例可以说是多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这就是说积德行善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中国著名的儿童启蒙书籍《三字经》中讲:“窦燕山(原名:窦禹钧),有益方。教五子,名具扬”说的是五代时的窦燕山,到了三十多岁时还没有子嗣。一天,他梦见去世的祖父对他说:“你前世恶业很重,因此今生不仅无子而且短命。你应当及早行善,努力多做些善事,或许可以转变业力。”

醒来之后,他将祖父的话铭记在心,从此立志行善。数年来他做的济困扶危、重德行善的事数不胜数。例如他拾金不昧,挽救了难中人的生命;他省吃俭用出资办义学,培养众多贫家子弟成人成才;乡亲中有没钱办丧事的他就出钱给买棺材发送;有贫家女子买不起嫁妆出嫁的,他也出钱资助;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以德报怨。

窦燕山家有个仆人,盗用了二百千的钱,仆人担心被发现,就自己写了债券,系在他十二三岁的女儿手臂上,写道:“永卖此女,偿还所欠的钱。”从此远逃外地。窦燕山见了债券,立刻将其烧了,收留了女孩,并在女孩长大后,用二百千选了佳偶,把她嫁出去。后来仆人听闻此事回来了,哭着诉说以前的罪状,窦燕山也不追究。因此仆人父子画了窦燕山的人像,傍晚供养,早起祝寿。

十年后,又梦见祖父和父亲对他说:“你三十岁前确实是无子之命,自己又短命。如今这几年来,你的名字高挂在天曹地府,因为你有阴德,延寿三纪(十二年为一纪),赐给五个儿子,都能荣耀显达,你还能福寿俱全,死后留在洞天作真人。”说完又嘱咐窦燕山说:“阴阳之理,大多相同。善恶之报,或是现世报,或是来世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篇6:励志文章:自古英雄多磨难

“人生逆境十有八九。”人生的道路大多坎坷不平,天灾人祸、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是人之常情。我们常把这些称为挫折。在社会心理学中,挫折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时遇到障碍和干扰,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心理状态。挫折由客观事物引起,但挫折本身却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个体的重要动机受阻碍时,挫折感大,而小的动机不能实现时则不以为然。

同样一种失败,由于追求和期望的不同,产生的挫折感就不同。例如两个青年同时考大学,一个要求不高,另一个则希望上名牌大学。他们最终都考取了一般大学。那么一个喜气洋洋,另一个就可能深感失望。挫折对人有利有弊。它能激发动机,促使人人从逆境中奋起,所谓“自古英雄多磨难”,“失败是成功之母”。当然,挫折也给人忧虑、痛苦、长期受挫或遭受重大打击,还易使人精神崩溃。由于个性和生活经验不同,不同的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齐庄公的时候,有个勇士名叫宾卑聚,一向以勇武闻名。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壮士,身材魁梧,头戴白色绢帽,外穿耀眼的红色麻布盛装,内穿棉衣做的衣服;帽上坠着红色的丝穗,脚穿一双崭新的白色缎鞋,身上挂着一个黑色的剑囊。这个威武的大汉走到宾卑聚面前,大声呵斥他,还朝他脸上吐唾沫。

宾卑聚勃然大怒,一下子醒过来了,却发现是个梦。尽管这样,他依然非常气愤,一夜没有睡。

第二天天一亮,宾卑聚就把他的朋友都请来,向他们讲述了前一天晚上所做的梦。然后他对朋友说:“我自幼崇尚勇敢,六十年来从没受过任何欺凌侮辱。可是昨天夜里,我在梦中受到如此的侮辱,心里怎么能咽下这口气?我一定要找到那个敢于在梦中骂我,并向我吐唾沫的人。假若在三天之内找到他,我

就要报仇雪耻;如果在三天之内找不到他我也没脸面活在世上了!”

于是,每天一早,宾卑聚就带着他的朋友们,站在行人过往频繁的交通要道上,寻找跟梦中打扮、长相一样的人。可是,三天过去了,他们始终没有看到一个如梦中一般打扮的壮士。宾卑聚气馁地回到家中,感到很绝望,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拔出剑自刎了。

仅凭梦中的一点不快便耿耿于怀,甚至含恨自尽、自暴自弃,是多么愚蠢啊!这虽然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因为挫折而无法解开心理疙瘩,耿耿于怀,而影响正常生活的人,在我们的身边时大有人在的。

实际上,挫折对每个人都是无法避免的,比如家里亲人重病,自己却远在他乡,无法及时赶回;重病缠身,无论药物的功效如何好,总要一段时间才能康复。这些都是个人能力无法克服的。挫折的形成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有:个体生理上的缺陷,智力、才能、知识、文化等的差距,多种需要的冲突,如色盲者难实现学习或绘画的志愿;体弱多病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家庭与事业矛盾的苦恼,等等。外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造成的挫折最大,伤害最大。罗密欧与朱丽叶因家族矛盾,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饮恨而死;有才华的人因受嫉妒而遭排斥打击等等……不胜枚举。

篇7:磨难成就人生作文

同时一碗米,在不同的人手里,创造出来的价值大不相同。故事演绎了一个人生哲理,价值大小不在于价值本身,在于任何人如何去做。人生就像一碗米,每个人都用自己的价值所在,关键是如何去寻找・开发・提升和放大。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这种潜力决定人不仅是可塑的,而且通过努力可以大幅度提高自身价值。人身就是一个不断寻找・开发・提升和放大的过程。每个正常人都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合理挖掘,充分利用,都能促其思想和行为发生质的变化,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用学者研究认为,绝大多数人的潜能只开发出了百分之十左右,机是最优秀的人才,也只开发了百分之五十。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断言:“我毫不怀疑大多数人不论在生理上・精神上还是道德上,都是很有限地利用了台们的潜力,还相信这尚未有上的潜力完全可以发挥出来,肯定地说:“人可以改变其思想来生活。”

一般人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大,有些人后来之所以能取得惊人的成就,关键是太闷没有将自己停留在“一碗米饭”的原始价值上,而是通过自身积极的努力,有效开发内在潜力,认知心灵价值,实现了自我提升。

生活如同一国滚开的水,是种煎熬着人生这碗米,自己以什么样质地去接受煎熬,结果就是什么样。多年前的美才长到南卡罗纳州一学院发表演说:“我的生母是聋子,因此他没有办法说话,我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也不知道他是佛还在人间。我这辈子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室到棉花田去做事。”

他有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一个人的未来不是因为运气,不是因为环境,也不是因为生下来的状况,如果情况不尽人意,南无只要你按着希望的方向努力,全省心的投入,采取行动,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即可。

人生这碗米,每个人都有份,如何加工全靠个人。加工的时间也短,费的心思越少,价值越低。里原始形态越远,化肥施加越长,中间导致失败元素越多,价值越高。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必须禁得起尝试加煎熬和各种各样的打击。

世界有许多忧伤困惑恐惧和迷惘,我没无法改变世界,但我没可以改没自身的态度,按照自己的理想来打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8:人生多磨难

杜甫的一生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时期:

一、三次漫游,裘马颇轻狂

杜甫字子美, 唐天元年 (712) 出生于河南巩县。他家世代“奉儒守官”。他的十三世祖杜预工于谋略, 还精通《左传》, 对天文历法也颇有研究。这位先祖的文治武功是杜甫时常引以为荣的;杜甫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的诗人。因而杜甫常以“吾祖诗冠古”自傲, 并以“诗是吾家事”自许, 立志在诗歌创作上有所成就。

开元十九年 (731) , 杜甫二十岁。这时正值唐王朝的鼎盛时期,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忆昔》) , 无忧无虑的杜甫第一次离家远游, 来到吴越 (今江苏、浙江一带) 。他久久地徜徉在秀丽的江南山水间, 姑苏城外, 钱塘江畔, 天姥山下, 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开元二十三年 (735) , 杜甫回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 不料落第。不过, 年轻的杜甫并不介意, 第二年又开始远行漫游, 来到齐赵 (今河南、山东、河北一带) 。他在晚年回忆道:“放荡齐赵间, 裘马颇轻狂。春歌丛台上, 冬猎青丘旁。”那时节, 我们的诗人多么热情豪放啊!

开元二十九年 (741) , 杜甫回到洛阳。天宝三载 (744) , 他在洛阳结识了李白, 相邀同游梁宋 (今河南省开封、商丘一带) 。他们一起登山怀古, 饮酒赋诗。

这三次漫游使杜甫吸取了南北文化的精华, 开阔了眼界, 陶冶了性情。更有意义的是, 他与李白相识, 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漫游期间, 杜甫写过不少诗文, 但保存下来的只有少数几首, 其中最出色的是东游齐地时写的《望岳》。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显示出一种与开元盛世相一致的蓬勃朝气和凌跨尘俗的气概。

二、长安十年,儒冠多误身

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天宝五载(746)杜甫来到京都长安,谋求官职。这时正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唐王朝逐渐显露出腐败的征象。天宝六载(747)杜甫参加考试。但是在李林甫的操纵下,这次考试竟“无一人及第”,杜甫的从政热情遭到沉重打击。

不过,杜甫并没有完全丧失希望,他决心留在长安,等待机会。但时间一长,他的生活陷入困境,不得不出入豪门,充当贵族府邸中的“宾客”。他不得不面对一个冷酷的现实:“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这大约是他第一次强烈地意识到世事竟然如此不公平!不合理!天宝十载(751)正月,唐玄宗举行祭祀大典,杜甫觉得这是一个表现才能的机会,便写了三篇《大礼赋》献上去,果然唐玄宗大为赏识,让他待制集贤院。一日之间,杜甫声名大噪;然而幸运之光一闪而过,由于李林甫从中作梗,此事再也没有下文。

生活折磨着杜甫,也玉成了杜甫。仕途的失意使他清醒地看到现实政治的弊端,个人的饥寒使他把同情的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身上。他从贵族的庭院走到洒遍征人眼泪的咸阳桥畔,目睹了远征士卒的父母妻子拦道哭别的悲惨场面,写下了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诗歌———《兵车行》。

困居长安十年,杜甫在贫困、饥寒、失意的锤炼下成熟了,所创诗歌开始显现出耀人的光彩。

三、烽火四年,穷年忧黎元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此后几年间山河残破,生灵涂炭,杜甫本人也历尽坎坷,携带全家四处流亡。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唐玄宗仓皇西逃,长安陷落。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杜甫在羌村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只身赴国难,投奔灵武。不料途中被叛军俘获,押解到长安。诗人痛心地看到往日繁华的京都在胡人的铁骑下化为一片废墟!他写下了《哀王孙》《哀江头》等诗篇追悼大唐帝国逝去的强盛繁荣。

尽管个人的处境险恶,他却为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忡。这一年的十月,宰相房琯在咸阳东的陈陶斜兵败,不久又在青坂兵败。消息传来,杜甫悲恸万分,写下了历代传诵的《春望》《月夜》。

乾元二年(759)是杜甫一生中最艰难的一年,也是他创作最为辉煌的一年。这一年的春天他由华州赴河南旧居探亲。这时正值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率兵讨伐叛逆,围攻相州。归途中,诗人到处看到的是老翁老妪、征夫思妇的愁脸,听到的是官吏无情的呵斥声,他写下了《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这就是后世称为“三吏”“三别”的千古名篇,它们标志着杜甫在思想艺术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四、漂泊西南,天地一沙鸥

乾元二年终,杜甫终于来到成都,开始“漂泊西南天地间”的流亡生涯。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草堂。“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客至》),在这个幽静的处所,诗人耕耘南亩,饱经忧患的身心得到暂时的安宁。在这一时期,他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篇,从“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之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等诗句中,都可以窥见诗人恬静的心情。

杜甫在草堂的生活是清苦的,不免有“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以及狂风拔树毁园一类的烦恼。但他总是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之想,愈是处在贫寒困顿之中,他愈是一往情深地想到“天下寒士”。从此时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中就可以看到杜甫的这种胸怀。

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突然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依傍,不得不携带全家离开草堂,乘舟东下。他在大历元年(766)九月到达夔州,在这里居住近两年。杜甫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他的诗情却喷涌而出,源源不绝,两年间竟写诗四百三十多首。他用雄健的笔触描绘三峡山水形胜,如《夔州歌十绝句》;用热情的歌声赞美勤劳的人民,如《负薪行》、《最能行》。他还创作了一些音韵铿锵,辞藻精美的诗作,如《秋兴八首》、《诸将五首》等。

大历三年(768)杜甫又乘舟出峡,到达湖北江陵,这以后的两三年,诗人没有定所,在湖南诸地漂泊,大部分时间栖身于小船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封建社会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奉行的立身信条。伟大的杜甫却是不管个人的“达”与“穷”,始终以天下苍生为怀。这时的诗人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他仍然用颤抖的手写下了《岁晏行》、《客从》等诗篇,继续为人民的痛苦抗声疾呼!大历五年(770)冬天,贫病交迫的杜甫在茫茫湘水上的一叶扁舟中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杜甫的一生正值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的时代,他经历了“开元全盛日”,也目睹了安史之乱“流血川原丹”的全过程,并看到了大唐王朝江河日下的败落景象。这艰难而丰富的生活正是杜甫才华得以萌发和生长的土壤,在这土壤中,杜甫凝毕生心血写就了一千四百余首光辉的诗篇。他的经历也告诉我们,磨难正是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可以让历史的大潮筛选出一颗颗真金,留给后人无尽的倾慕和感叹!

参考文献

[1].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版。

[2].《唐宋名家诗词笺评》,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唐代鉴赏辞典》, 上海辞典书出版社, 2001年版。

篇9:自古强者多磨难

初中毕业那会儿,成绩还没有揭晓,当时农村的木匠还挺吃香。父亲就买了两瓶酒送我到本村前街的陈木匠家去学徒。解木料并不像今天有电锯,都是我和师兄靠拉大锯解开木板。有次,我们拉了半个多小时几乎没有进展,还有一次,拉到半截就散开了。

休息时,我们问起师傅。陈师傅认真地说:这块木料在早先成长的过程中受过伤害。

当时很纳闷,就让师傅给讲个明白。他说,刚才在你们俩拉锯的过程中我听见声响了,知道你们碰到树疤了,很坚硬的。这说明树木生长在瞬息万变的大自然中,也会经历风雨,也会被折断、受重伤,但是大多树木都会愈合,会继续生长,而且往往是树疤的地方,才是最坚强坚硬的地方,正是它们,支撑着树继续往上蓬勃发展而最终成材。

还有一种情况,那是有些大树在经历强风以后,有的被折断,有的受重伤。被折断的树木就会一命嗚呼;受重伤的那些树木,为了保全生命,苟且偷生,没有结疤却成了朽木,所以解开木板以后就松散了,那部分木料也就成了废物。

这让我想起人生中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人的一生哪个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十有八九会遇到挫折,就看我们如何对待那一次次的挫折带给我们的伤害。人生苦短,我们注定要支取更多的痛苦和泪水。就如同林子里的树,几乎每一棵树的树干上都有疤痕,而越是年老粗大的树,疤痕就越多。而结疤的地方,往往就是树干最硬的地方。

有的人和树一样,同样有一种难以致信,神奇的坚强毅力。也就是这种生存的本能,支撑着我们迎风傲雪,支撑着我们去战胜人生道路上的一个一个的挫折,一个一个的考验。从此将会更加坚强,从中吸取教训,把跌倒的地方作为重新生活的起点,从此生活得更加美好。

可是还有一部分人,跌倒了,从此就消沉下去。就象遇到狂风暴雨以后的树木一样,有的一命呜呼,有的经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从此颓废,而成为后来的朽木,在人世间苟且偷生。

不言而喻,我们应该做生活中的强者。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每一个生命都只不过是一片转瞬即逝的花朵,而生命的年轮却留下深深的印痕。经历过一次挫折,在噩梦醒来之后,灵魂的穿越注定要经历一次创伤和锤炼。忘却被冰雪掩埋的冬日,生命就如花开,梦就似石头。那些痛苦和忧伤,过滤掉更多泪水的成分,就成为一份财富、一种力量。

上一篇:写事的作文400字下一篇:大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