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峰县国税局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书

2024-04-25

横峰县国税局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书(通用6篇)

篇1:横峰县国税局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书

横峰县国税局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书

项目名称:苏区红色文化

主管单位:上饶市国家税务局项目负责人:陈家强

通讯地址:横峰县解放中路41号联系电话:0793—5793296电子邮件:hfxgsj@163.com

横峰县国税局文化建设办公室

2008 年7月1日

- 1 -

一、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

横峰是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摇篮”,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播撒革命的火种,领导了四省五十二个县的革命斗争,建立红色“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荣获了“苏维埃模范省”的光荣称号,谱写了横峰发展史辉煌的篇章。浩瀚的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苏区红色文化熠熠生辉。繁衍生息在这片红土地上的横峰国税人,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依托苏区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锻造国税之“魂”。弘扬志敏精神,再创一流佳绩,全力打造创新、开拓、廉洁、务实的“学习型”、“和谐型”国税是横峰国税人追求的目标。用“苏维埃的创造精神”,高标准严要求,在组织征收、依法行政、征管质量、税收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用“苏维埃的进步精神”,加强税务人员思想道德建设、国税文化建设、税收诚信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用“苏维埃的清贫精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税收执法检查、规范内部行政管理、对全局人员进行形势教育、条规教育和警示教育,认真落实述廉述职、廉政谈话等制度。

-2 -

二、现 有 工 作 基 础

横峰县国税局担负着170户内资企业和1193户个体工商业户的税收征管工作。现有干部职工50人,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今年1—5月完成税收任务1.26亿元,占全年任务的90.65%,同比增长378.66%。近年来,我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国税文化建设、税收诚信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巾帼建功”等群众性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国税干部职工整体素质,为全面完成各项国税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创造和谐发展的税收工作环境,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市妇联授予我局办税服务厅“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省妇联授予我局办税服务厅“巾帼文明岗”称号;第十届、十一届连续两届获得省文明委授予我局“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获得市文明委授予我局“上饶市文明窗口”称号、市国税局授予我局“全市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市国税局授予我局“全市国税系统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在当地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中取得第一名、在市国税系统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这一系列荣誉的取得树立了横峰国税开放、文明、廉洁、务实、高效、创新的新形象。

横峰县国税局国税文化建设起步较早,早在2003年就已制定了《横峰县国家税务局国税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按方案的要求积极组织实施,经过5年时间的实施,已经构建起较好的国税文化基础。

- 3 -

三、主 要 内 容 与 目 标

1.主题: 弘扬苏区红色文化、凝心聚力严征管、强基固本求发展。

2.主要内容:

(一)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落实国税文化建设载体;

(二)结合创建文明行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

(三)结合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国税文化建设;

(四)结合从严治队,进一步加强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五)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3.预期目标:横峰国税文化建设迈入全市乃至全省国税系统的先进行列。

四、实 施 办 法 与 步 骤

1、实施办法:

(一)加强领导。县局成立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局人教股;

(二)完善机制。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完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

(三)搞好宣传。重视国税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扩大我局国税文化建设工作的影响力,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肯定。

-4 -

2、步骤:

根据国税文化的总体规划和总体要求,国税文化建设大体分三个阶段开展工作:第一阶段(2008年1月—2008年3月)一基础启动阶段。基本要求是:一是建立优良的工作、生活环境。二是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三是培育具有税收特色的价值理念和团队精神;第二阶段(2008年4月—2008年6月)构建国税文化基本框架阶段。基本要求是:一是构建较完善的国税文化教育体系。二是建立科学的激励引导机制。三是具备相对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四是实行凝聚管理;第三阶段(2008年7月—12月)构建比较完备的国税文化体系。一是全面形成现代的文化理念。使文化成为全局干部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需要。二是全面构建起以现代化教育手段为龙头的学习教育网络。三是建立完备纳税服务体系。

- 5 -

篇2:横峰县国税局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书

近几年来,我县大力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以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为主的金税工程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以公文处理为主的办公自动化建设、以CTAIS为主的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等都取得了喜人成绩,税收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县的税收信息化建设也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一、信息技术人员问题

在我县信息技术人员匮乏,信息中心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也没有持续跟上,如果现在不引起重视,随着金税三期的上线,将会出现计算机软件难以维护的困难局面。现在应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重视信息技术,重视信息技术人才,在信息技术队伍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关心人才”的良好风气,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

二、信息安全问题

当前我县职工普遍对信息安全防范无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忽略了网络安全,所幸的是到目前还没有发生相关的网络安全事故,但是隐患巨大,所以我县今后要加大以下整改:

(一)根据业务需要,结合瑞星网络版和桌面注册系统的安装、调试、病毒的清理及各类业务软件的安装使用等知识,加强对全县系统人员培训,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分期集中培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信息安全管理防范能力。

(二)加强网络与信息的安全管理。认真落实省局、州局关于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有关制度,实施好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依托网络与信息安全防御系统,加强对网络与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测与加固,有效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防御能力,切实加强网络与信息的安全管理,为应用系统运行和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技术安全保障。当前,我们采取全面检查与管理平时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对全县微机进行系统的清理及优化,对问题微机及时进行故障排除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使我县在用微机的桌面注册率及网络瑞星的安装正确率能够达到100%。

三、应用系统维护问题

随着综合征管软件2.0等主要应用系统的省级集中,应用模式发生了变化,信息系统、数据和设备集中到省局,但大部分业务应用仍在县级,业务应用层和后台管理层相对分离,增加了业务管理和技术维护的难度。但是目前大部分人员对运维系统不了解,对其流程也不清楚,出现了问题不知道该怎样去处理,有些问题的处理上相关科室还在相互推维。管理和责任、水平淡化。

我们应该不断完善省级集中模式下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机制,全面监控应用系统的运行状态和系统资源状况,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应用系统高效、安全、稳定运行。县级应充分发挥本级运维作用,明确运维机构和人员,实施分层管理,严格责任落实,对本级发现的问题首先要把关、汇总,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把部分可以处理的常见问题解决在县局。

篇3:横峰县国税局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书

一、强化国税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当前社会, 强化国税廉政文化建设, 不但能够促进反腐倡廉的影响力与渗透力的增强, 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广大国税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提升, 有助于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税务系统反腐工作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和深入实施开展, 对于清廉国税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加强国税系统的廉政文化建设, 有助于税务干部进一步掌握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有助于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 有助于坚决抵制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 有助于发展和构建和谐国税环境。

第二,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弘扬廉政文化, 拓展税收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用先进的廉政文化占领国税干部思想阵地,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的整体效能, 营造“崇尚廉政、褒扬廉政”的新风尚, 使广大国税干部树立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为构建效能国税、和谐国税、清廉国税、文明国税创造良好的群众思想基础。

第三, 强化廉政文化建设是对腐败体系惩治以及预防工作的重要工作方面。强化廉政文化建设, 目的是要做好腐败工在的预防, 加大预防的力度, 使得廉政文化具有的导向、规范以及约束作用得以发挥, 提倡的是公正、自律和廉洁的精神, 对以权谋私等不廉洁行为进行贬斥和抨击, 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观。同时, 受到广大税务干部的接受与认同, 使其成为国税系统普遍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 有助于提升整个税务干部思想道德的发展, 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营造对各种诱惑进行抵制, 对不良风气进行克服的氛围和环境, 进而很好的降低, 预防腐败现象的出现。

二、推进国税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操作

近年来, 广州市国家税务局南区稽查局在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中, 以贴近稽查工作实际、贴近生活方式, 紧紧围绕“清廉”两字, 不断尝试、不断突破, 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促进了税务稽查干部坚定理想信念, 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 全局形成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气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 以专题教育来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廉政理念

一是组织各种专题活动。通过活动积极倡导廉洁奉公、爱岗敬业的共同理念, 让干部职工明确:必须时刻牢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权力观, 明明白白做事, 干干净净做人, 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和拒腐防变能力, 才能有幸福的明天和人生。二是开展查找稽查风险点活动。组织各个科室对照稽查工作实际, 认真细致查找行政和执法工作的廉政风险点, 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促动大家在日常中注重筑牢防线, 防范不廉行为。三是开展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通过学习近年来税务系统的典型案例、组织参观番禺监狱和江门国税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进行警示教育, 使干部职工心灵受到洗礼, 懂得珍惜自己的岗位, 珍惜家庭幸福, 自觉按规定办事。

(二) 以“寻找身边廉政人”来激发干部争当廉政勤政模范实践者

为弘扬正气、鼓舞斗志, 激励干部职工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我局开展了“寻找身边的廉政人, 发掘身边的好人好事”活动, 积极挖掘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通过宣扬先进事迹, 树立先进典型, 使干部职工深受教育, 备受鼓舞, 激发干部职工向身边同事看齐, 争当廉政勤政的模范实践者。

(三) 以创新载体来营造廉政氛围

廉政宣传载体的丰富和新颖是提高干部职工参与度的重要保证, 是廉政文化渗透干部心灵, 陶冶情操的有效依托。“廉政第一课”是每年年初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及组织文化建设活动的重头戏, 这项活动已坚持开展了13年, 通过一系列的专题活动, 以丰富多彩、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 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全局上下形成了一种人人思廉、人人促廉、人人守廉的良好氛围。

(四) 以特色活动来增强廉政自律意识

以廉政文化为主题, 举办“清廉南区”书画摄影展和“书香南区”读书等活动, 寓教于美, 寓教于乐, 着力培养干部职工良好的生活情趣, 提升思想精神境界, 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廉洁从政的意识。另外, 把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与扶贫助学、扶贫结对活动相结合, 持续五年开展了“扶贫思廉”献爱心活动。通过组织扶贫助学、扶贫结对活动, 以走访、慰问困难家庭、困难学生, 使干部职工寓“思廉”于“扶贫”之中, 寓教于活动之中, 潜移默化地受感染, 增强了亲民、爱民、为民意识, 提高了廉洁自律的主动性、自觉性。

(五) 以“润物细无声”来增强廉政建设的渗透力

通过日常廉政谈话、建立短信教育平台、廉政文化走廊和开展全员廉政承诺活动, 时刻提醒干部绷紧廉洁弦, 守好廉政防线。通过举办干部家属联谊活动、适时向干部职工家属编发廉政短信、贺卡, 将廉政文化送进每位干部职工的家庭, 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家属的“家庭助廉”意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与被检查企业签订《税企廉政共建公约》、召开企业和特约监察员座谈会, 将廉政文化延伸至企业, 主动增强监督意识, 与企业共建文明、法治和谐的税收环境。

三、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虽然系统各级在廉政文化建设上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 对预防职务犯罪、加强反腐倡廉等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认识有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存在廉政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少数干部职工对国税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模糊不清, 没有具体的工作目标、计划, 有些很多时候只满足于传达文件, 召开会议组织学习等表面化活动。

二是廉政文化理论研究工作有待加强。目前, 系统廉政文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 对当中很多具体环节工作认识不够深入, 体会不够深刻, 相关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

三是宣传形式渠道仍显狭窄。廉政文化宣传虽然在传达文件、开会学习宣教基础上做出了创新, 但在一定条件下廉政文化建设吸引力仍不强, 宣传教育方式仍然未能得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员所广泛一致认同。

四是廉政文化制度建设滞后。廉政文化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未能在全系统全面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廉政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向前推进和取得长期的实际效果。

四、国税廉政文化深入实施应该采取的策略

国税廉政文化其内涵深刻且十分的丰富。所以, 它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系统工程, 只有从实际出发, 突出个性特点, 体现内涵思想, 才能进一步推进国税廉政文化建设更为深入的发展。

(一) 内容上应通俗易懂

强化廉政文化建设, 应该将其深入的融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历史文化当中, 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通过生动的反腐案例获取养料, 进而使得文化内容更为丰富, 和人民群众的审美以及文化心理相符, 进而使其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实现良好的效果。此外, 还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 让历史长河中那些廉洁清正的官员的故事与当前的廉政文化相结合, 立足实际, 结合现今社会发展的状况, 提炼出当前身边的优秀党员事迹, 树立先进典型, 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进而使得广大干部职工能够对反腐斗争有清晰的认识, 树立廉洁从政的良好风尚。

(二) 形式上力求生动性

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全力打造鲜活生动的大众文化, 使其符合三贴近的原则促进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提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入开展各类国税廉政文化活动。充分运用群众易参加、易接受的形式开展廉政文化活动来吸引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 继续创新形式, 创造出一个党员干部取信于民、人民群众勇于监督、父子相教、夫妻互勉、亲友相鉴、同志相互警示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丰富廉政文化建设内涵。二是鼓励廉政文化创作。引导广大干部树立主体意识, 打造出既有深厚的艺术氛围又能充分体现新时代内涵的文化作品, 进一步丰富廉政文化内容。三是构建廉政文化宣传平台。充分发挥内外局域网络的作用, 用宣传报道和廉政知识来影响整个系统形成主流文化, 不断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力, 达到良性互动实效。

(三) 载体上的相互融合

推动廉政文化建设, 应该树立“大宣教”的理念, 构建“大合唱”的格局。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 发挥党、团等组织和人事、教育、监察部门的作用, 把廉政文化建设和领导班子精神文明、思想建设相互结合, 充分融合大宣教, 大合唱的格局, 与其中所有相关部门做好协调, 规划, 对一切有效的载体进行利用, 从而使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域得到拓展, 促进廉政文化教育的渗透力的增强。

(四) 制度上的长效发展

廉政文化建设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成, 它是一个艰巨且长期的系统工程, 要经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 所以, 一定要从战略角度做好廉政文化建设。首先, 应该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当中, 从总体进行规划, 对责任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 同时还要不断的推动国税廉政文化建设中效果评估、业绩考核以及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其次, 要将廉政文化建设与国税文化建设很好的进行结合, 构建干部持续接受教育、长期阅读廉政书籍、定期参加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的相应机制。第三, 构建与其相符的奖惩激励机制, 并将职工的实际利益和廉政文化建设中的每项活动相挂钩从最大程度上对大家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进行调动, 提升实效性。进而对于廉政文化建设, 从管理、制度以及机制等综合方面进行解决, 避免出现过于重视形式, 忽略内容;过于重视过程, 忽视效果的问题, 促进廉政文化成果的不管扩大和巩固。

参考文献

[1]梁彩红, 吴瑜, 莫冰.新形势下国税部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04) .

篇4:横峰县国税局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书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对土地资源需求量大大增加,城镇建设用地的持续增长成为必然[1]。大量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的集约利用是解决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和耕地总量基本稳定不变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2]。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其基本目标是土地利用潜力的挖掘[3,4]。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在建设用地中所占比重大,且挖掘潜力大,本文主要探讨城乡建设用地的潜力测算并以湖北省鹤峰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1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内涵

建设用地集约潜力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和制度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手段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由土地集约利用状态和当前利用状态的差距所换算成的土地规模。

图1可以说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内涵(以生产性用地为例)。假设初始时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I0,经济产出I0E0Q0O所需的土地资源为Q0。根据发展趋势,假设预测时期t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可上升至It,等量的总产出所需土地资源将降至Qt,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上升相当于节省(Q0-Qt)数量的土地资源[5]。

2 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

2.1 研究区概况

鹤峰县位于鄂西南边陲、恩施州东南部,东经109°45'-110°38',北纬29°38'-30°14',东临湖北五峰县、湖南石门市,南邻湖南桑植县,西与湖北宣恩县、恩施市接壤,北与湖北建始县、巴东县相连,距省会武汉市603公里,距自治州府恩施市178公里。总面积2, 892平方公里,辖7乡2镇1个经济开发区、205个行政村。境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山岳连绵,沟壑纵横,多山间小盆地。平均海拔1, 147米。最高海拔2, 095.6米,最低海拔194.6米。2005年鹤峰县实现县域生产总值131, 400万元(当年价),人均GDP为6, 070元,增长为7.9%。2005年末,土地总面积为287, 215.8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7, 866.67公顷。

2.2鹤峰县土地利用现状

2.1.1 建设用地利用现状

根据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到2005年底,鹤峰县城乡建设用地为4, 340.2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百分之七十九,其中,建制镇面积为181.34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4, 024.66公顷,采矿和独立地为134.26公顷。

2.1.2 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变化

鹤峰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998年为3998.21公顷,2005年增加至4, 340.26公顷,平均年增长率为0.6%(图2),而耕地规模1998年为19, 430公顷,2005年减少至12, 208公顷,平均年减少率为0.36%(图3)。

3 鹤峰县城乡建设用地潜力测算

3.1 独立工矿用地集约利用潜力

鹤峰县独立工矿用地集约利用潜力主要来源于低效和废弃工矿用地。根据《鹤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及相关规划,按照近年来鹤峰县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独立工矿用地利用程度以及采矿用地使用年限结合实地调研,2010年可对30%的低效工矿用地进行充分利用,2020年可对90%的低效工矿用地进行充分利用,由此测算出,2020年鹤峰县独立工矿用地集约利用潜力为28.7hm2。

3.2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

3.2.1 理论潜力

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理论潜力采用人均指标法计算,人均指标法依托于建设用地的国家标准,它是现状建设用地与国家规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所形成的理论用地面积的差值。具体计算时,将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与人均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分级的国家标准相对照,确定规划期集约利用人均建设用地等级,通过适当降低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以研究区域现状人口数为变量测算,即可得到集约利用潜力大小[7]。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式中,△S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S0为现状建设用地面积;Bi为第i级人均用地标准;P0为现状人口数据。

采用综合增长率法预测鹤峰县2010年总人口为22.5万人,农村人口15.75万人;2020年为23.2万人,农村人口12.76万人。根据《GB50188-93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鹤峰县人均用地标准调至150m2/人,对鹤峰县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预测。测算出2010、2020年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用现状居民点用地减去规划目标年的居民点用地,得出鹤峰县2010年和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平均整理潜力分别为1, 914hm2、2, 110.66hm2。

3.2.2 现实潜力

从理论潜力测算的结果可以看出,鹤峰县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着用地粗放,人均居民点用地严重超标的现象,实施进一步挖掘的潜力很大。然而,从近年湖北各地农村居民点拆并整理的成果经验来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顺利进行主要依赖于全社会投资能力。根据鹤峰县实际情况,本文用农村居民点整理资金总投入与单位面积农村居民点整成本的比值来测算鹤峰县农村人均居民点的集约利用现实潜力[8,9],测算公式如式(2)所示。

式中:P表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现实潜力;R表示农村居民点整理资金总投入;M表示单位面积农村居民点整理成本。

采用趋势分析法预测,2010、2020年鹤峰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80.7亿元和100亿元。而2005年鹤峰县农村居民点整理资金总投入仅相当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51%。因此,本文根据鹤峰县实际情况,分别设计2010年和2020年鹤峰县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现实潜力实现方案。2006-2010、2010-2020年整理资金总投入分别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7%和0.9%。同时,整理成本按照2010年18万元/hm2 (1.2万元/亩),2020年22.5万元/hm2 (l.5万元/亩)计,可得鹤峰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现实潜力方案,如表1所示:

(单位:万元, 万元/hm2, hm2)

3.3 鹤峰县城乡建设用地潜力

由于2005年鹤峰县城镇人均建设用地为69.75m2/人,已达到集约利用水平,综上,到2010年、2020年鹤峰县存量独立工矿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分别为9.75公顷、28.7公顷,城镇用地集约利用潜力都为0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分别为313.83公顷、400公顷,那么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则分别为323.58公顷、428.7公顷(图4)。

4.1 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分析

2005年以来,鹤峰县经济发展势头保持较好的,经济发展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随着县城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逐步扩展,进一步加强了建设用地的需求。

4.2 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时序趋势预测法即根据一组数据随时间序列变化的趋势来预测它的未来,它要求所给数据具有一定长度的时间序列,并且数据随时间变化有一定规律[10,11]。本文根据鹤峰县1998年到2005年间的建设用地变化数据进行趋势预测,可得到鹤峰县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为4, 860.41公顷,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为公5, 144.35公顷,各地类具体新增用地情况见表2:

(单位:hm2)

5 城乡建设用地供给率分析

用城乡建设用地供给率来定量分析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对规划目标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的满足程度,[12]公式为:

式中,Q为建设用地需求的供给率;R为规划目标年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Y为规划目标年城乡建设用地新增需求量。

(单位:hm2, hm2, %)

根据公式(3),可以得出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对规划末期新增建设用地需求的满足程度,可以看出,由于鹤峰县的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建设用地比较粗放,集约利用的空间充裕,至2010年末,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为323.58公顷,供给率为124.46%,至2020年末,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为428.7公顷,供给率为81.19%。

6 结论

本文以湖北省鹤峰县为例对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和未来新增建设用地进行了测算,并以供给率定量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对规划期新增建设用地需求的满足程度,通过建设用地挖潜途径缓解土地供需矛盾进行基础性探讨。鹤峰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实现,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规划的执行与控制、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制度的完善密切相关,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来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先伟, 辜寄蓉, 杨海龙.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供需关系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 26 (10) :924-928.

[2]闫永涛, 冯长春, 丁洪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方法探讨[J].城镇化研究, 2008.

[3]吴玉玲, 曲福田.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理论与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 2007, 29 (6) :106-112.

[4]闫永涛, 冯长春, 丁洪建等.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探讨[J].城镇化研究, 2009, 20 (2) :35-39.

[5]宗积章, 杨小雄, 李娟, 等.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以广西宾州镇为例[J].大众科技, 2010, 136 (12) :68-70.

[6]林坚, 张沛等.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体系与思路[J].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 (4) :4-10.

[7]何英彬, 陈佑启, 姚艳敏等.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研究方法述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8, 24 (4) :80-83.

[8]宋伟, 陈百明, 陈曦炜.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模型的理论与实证[J].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 (1) :1-5.

[9]宋伟, 张凤荣, 孔祥斌等.自然经济限制性下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估算[J].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5 (2) :888-899.

[10]谷国领, 耿亚东.霍山县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23 (9) :899-900.

[11]罗罡辉, 吴次芳.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方法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2004, 6 (12) :14-17.36 (5) :2119-2120.

篇5:横峰县国税局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书

1 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1.1 创建面积及品种

鹤峰县茶叶标准化创建基地面积133.33 hm2, 主要品种为福鼎大白、中茶108、鄂茶1号等无性系良种。

1.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茶叶园现代化、标准化水平

新建茶园操作道路3.9 km, 购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50盏, 购买茶叶修剪机10台, 在全县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属于先进水平。标准化生产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 省、州、县茶叶技术专家对标准化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物资等方面的支持, 使茶叶标准化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3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确保标准化基地建设达到高标准、高水平

公司在标准化基地建设中特别注重科技力量投入, 聘请县农业局茶叶技术专家全面指导标准化基地的建设。开展标准化茶化基地管理技术培训, 对400户标准茶化基地管理农户进行技术培训, 发放标准茶园管理技术资料400套。通过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 努力提升科技对茶叶生产的贡献率[1,2]。

1.4 采取多种形式, 不断提高茶叶标准化基地建设水平

在公司和茶农创建标准化茶园的同时, 进行有组织的基地规划、物资统购、统一生产标准和统一销售。按照标准化创建工作围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五化”标准要求, 在园区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建设上逐条落实和完善[3,4]。

1.5 狠抓标准化管理,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为进一步提高茶叶标准化创建质量, 树立良好标准化创建形象, 在标准化基地建设和生产中, 始终把生产过程作为重点来抓。特别是在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同时, 通过柴改煤、煤改电, 大幅降低排放, 使生产加工绿色化。此外, 还将对加工厂进行清洁化技术改造。建立生产档案, 详细记载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名称、来源、用法、用量、产品收获等内容。聘请专业公司设计、印刷生产茶叶包装;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认证;在新闻等媒体上开展宣传活动, 提高产品知名度和企业形象。确保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 严禁使用任何农药, 彰显了标准化茶叶产业的优势。

2 茶叶标准化创建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茶叶标准化创建领导小组, 具体工作由农业局牵头, 财政局、相关乡镇参与, 制定完善和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及规章制度, 组织开展创建工作。

2.2 加强项目宣传

通过树立标牌、召开会议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3 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

县农业局成立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小组, 整合有关项目和技术力量, 负责制定技术方案, 开展技术培训、巡回指导和服务。同时, 在茶叶生长关键季节, 组织农业局及乡镇农技人员、示范农户, 选择有代表性的标准化茶园进行现场观摩和培训。

2.4 加强工作督导

县政府及农业、财政等部门对标准茶园创建活动进行督导, 督促各项任务、技术措施到位, 完成茶叶标准化创建目标任务。在茶园设立标牌, 注明创建单位、责任人、目标任务、技术要点等内容, 方便农民学习, 接受社会监督。

2.5 加强财务管理

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管理, 保障建设资金到位, 账目清楚可查, 符合财务制度。

3 项目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3.1 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项目建设推广了有机茶产业化建设, 使整个茶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直接带动农户效益增收。辐射带动全县1.99万hm2茶叶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转变, 使得鹤峰县茶叶产业化建设水平得到提升。

3.2 通过标准化茶园建设实现茶农增收

茶农增收15 000元/hm2, 直接带动400户年增收入200万元, 吸纳周边60个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茶叶生产加工, 缓解了农民工就业问题。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增加了茶农收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企业年增加营业收入500万元,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3.3 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通过茶叶专家的领导和组织, 进一步提升了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意识, 完善了质量管理制度, 使得茶农依靠科技兴农、按照标准生产管理, 行政推动有力度。在政府部门的领导督察下, 加强了协调、加大了投入, 推进各项措施落实, 使得茶农对项目建设积极配合, 形成共识, 在观念上得到了转变, 技术指导到位。在茶叶部门专家的指导下, 开展技术培训, 加强了指导服务, 使得茶农掌握了茶园标准化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董秀云, 郑金贵.福建省茶叶标准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福建农业学报, 2013 (12) :1298-1302.

[2]黄文华, 林燕金.茶叶标准化实施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福建省主要茶区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 :283-286.

[3]商虎, 郭雅玲.我国茶叶标准化进展及面临的问题[J].福建茶叶, 2010 (6) :2-6.

篇6:横峰县国税局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书

关键词: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现状,成效,问题,对策,湖北鹤峰

鹤峰县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 版图面积2 892 km2, 辖4乡5镇, 205个行政村, 1 364个村民小组, 总农户数59 900户, 总人口22万余人, 农村人口近19万余人, 全县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70.9%;人口密度76人/km2;是恩施州的人口小县、面积大县、资源富县、后劲强县。

该县自2000年实施国家“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开始, 至2013年底, 全县累计建户用沼气池44 387口, 普及率达74.1%, 占适宜建池农户的85.17%, 配套“三改”27 632户, 其中“一池三改”中央投资项目建设19 358户, 省级投资和县政府专项贷款补贴及部门扶持建池25 029口。

据初步调查统计, 鹤峰县沼气池使用率为60%左右, 各乡镇的使用率参差不齐, 低山乡镇使用率相对较高, 高山乡镇则相对较低, 使用率高的村可达80%以上, 使用率低的村还不到50%。

形成使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2]:沼气池建设年代较长且受天气、地质影响而使部分沼气池受损甚至报废而不能使用;其他便捷的替代能源 (电、液化气等) 进入使农户不愿管理和使用沼气;民居整体建设、基础设施施工和搬迁等原因造成部分沼气池废弃不用;举家外出无人和不养殖无粪源等造成有池未使用;服务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后续服务无法真正到位, 加之农户不愿意出资维修并缺乏管理、使用的基本技能和意识, 造成无人管理而闲置不用。

1 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

1.1 后续服务网点项目完成情况

截至2013年12月31日, 鹤峰县先后完成了中央和省级投资的2007年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国债项目, 已建成网点11个;2008年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国债项目, 已建成网点13个;2008年新增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项目, 已建成网点25个;2009年第2~3批新增乡村服务网点建设项目, 已建成网点22个;2009年省级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项目, 已建成网点25个。全县共计建设完成乡村服务网点78个, 其中乡镇中心服务网点9个。以上网点均有服务场所、门店招牌墙挂、服务电话、维修工具和出料设备以及沼气零配件, 各个网点均配有1~2名专业维修服务人员, 达到了网点建设的要求, 后续服务覆盖达2.4万余户, 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专群结合、乡村一体的农村沼气服务网络, 解决了后续网络问题, 提高了沼气使用率, 巩固了农村沼气建设成果, 有效地推进了沼气建设持续发展。

1.2 网点投资及物资使用情况

2007年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国债项目中央投资20.9万元, 建成网点11个。2008年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国债项目中央投资24.7万元, 建成网点13个。2008年新增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项目中央投资45万元, 建成网点25个。2009年第2~3批新增乡村服务网点建设项目中央投资99万元, 建成网点22个。2009年省级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项目省级投资28万元, 建成网点7个。以上项目共建成服务网点78个, 累计完成中央投资217.6万元。其资金主要用于购置服务车辆、检测设备、维修工具、配件、办公设备、培训及服务场所等方面的投资, 所采购的物资设备由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统一领取、统一管理, 并按实际需求配发到各村级服务网点。

1.3 网点运行情况

根据鹤峰县实际, 按照“建设标准化、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 逐步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沼气后续服务体系。一是在9个乡镇所在地分别建立了乡级服务点, 实行超市运行方式, 其中邬阳服务点以协会的方式运行;其他村级服务网点以技工领办的方式运行, 网点设立在技工家中或就近商铺或村委会。二是县生态能源局负责采购出料设备、维修工具、沼气配件等并划拨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和乡镇中心服务点, 再由乡镇中心点将服务设备、服务工具配送到村级服务点, 同时将沼气配件批发到村级服务点进行维修服务。三是县生态能源局负责对乡服务点服务人员或技工进行培训和管理, 乡镇中心服务点负责对村级服务点技工进行培训指导和管理。四是乡镇中心服务点除批发和零售维修零配件外, 还不定期地进村入户开展维修服务专项活动和农户集中培训, 村级服务网点常态化地开展维修服务, 采取电话预约上门服务或主动上门走访服务的方式为辖区内沼气用户维修管理和宣传培训。

此次共普查2个乡镇的3个村, 450户沼气用户。使用好的用户238户, 占普查总户数的52.89%;使用效果中等的63户, 占普查总户数的14%;使用效果差的25户, 占普查总户数的5.56%;停用的124户, 占普查总户数的27.55%。普查的3个村中使用率高的达78.6%, 使用率低的为55.4%。调查统计全县建设的78个服务网点, 现有9个乡级中心点、69个村服务网点, 共有服务人员82人。目前运行一般的有10个服务网点 (主要为中心网点) , 占总调查数的12.82%, 运行困难的68个村级网点, 占调查数的87.18%。运行机制以超市服务为主占10.26%, 以协会方式服务为主的占1.28%, 技工领办占88.46%。网点覆盖总农户数24 300户, 所有网点服务总收入79 300元, 总支出66 900元。后续服务配置各类车辆、出料设备等, 共计105台套, 大部分不能使用或闲置未用。

2 建设成效

2.1 提高户用沼气池的使用率

通过后续服务网点建设, 相应地提高了户用沼气池的使用率, 沼气建设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大部分沼气用户的生活用能得到解决, 有效遏制了森林的砍伐, 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对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为农户提供优质沼肥, 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现了资源的再生, 形成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2 保障沼气池的长期稳定使用

鹤峰县农村沼气后续服务项目的建成, 有效地保障了沼气池的长期、稳定使用, 节省做炊时间, 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同时, 人、畜粪污得到治理, 有效切断各种病菌、虫卵滋生蔓延的途径, 改变了农村卫生条件, 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 同时带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 农民从中切实地得到了实惠, 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稳定,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2.3 创造可观的效益

沼气使用率的提高, 带来了养殖多、沼气多、积肥多、收入多的良性循环, 通过估算, 1口正常使用的沼气池在生活用能、沼肥使用, 农作物品质改善、增产增收, 劳动力转移及再就业等方面每年可为农户创造增收节支1 400~2 000元的可观效益, 服务网点的建成运行正是此经济增长点长期稳定的有力保障。

3 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管理

沼气用户缺乏管理、使用的基本技能, 加之农户不愿意出资维修, 出现“一年好用, 二年能用, 三年不用”的现象。

3.2 综合利用率较低

许多沼气农户还停留在解决简单而单一的生活用能上, 沼液、沼渣是被动式利用, 加之没有种养方面规范的试验、示范, 未能带动和促进沼气池使用率的提高。

3.3 服务成本高而收入少

鹤峰县沼气池发展快速, 村级服务点服务面较宽, 必备的服务设备、工具、零配件一次性投入较大, 且出料设备不实用, 出现服务成本高而收入少的现象。

3.4 服务网点运行困难

沼气后续服务是新兴类型, 没有借鉴模式并具有公益性质, 使得后续服务不能靠营利来完全支撑, 由于没有预算基本的服务费用, 专业后续服务人员的待遇难以保证, 从而导致服务人员不稳定, 服务网点运行困难。

4 对策

一是建议将沼气后续服务纳入到财政补贴范围中, 加大对县、乡级服务站点的建设投入, 保障村级网点服务人员的待遇, 确保沼气后续服务工作稳步发展[3]。二是保障工作经费, 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逐步提高农户的使用意识和管理技能[4]。由乡镇组建培训专班, 农技服务中心负责做好农户管理和使用基本技能的培训, 确保沼气使用率的稳步提升。三是出台相应地方法规,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实行用气奖励、维修补贴, 超排惩处, 确保行业健康发展, 确保节能减排, 绿色环保。四是对未投入使用的沼气池进行全面普查登记, 争取国家项目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 专门用于病废池的维修服务, 逐步缩减病废旧池, 从而确保提高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周露茜, 黄建强.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南省隆回县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6) :272.

[2]纪军锋.彬县农村沼气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7) :267.

[3]张志杰, 尹静章.发展农村沼气工程的对策[J].科技信息, 2012 (15) :423.

上一篇:发廊最新活动方案下一篇:关于竞争与成功的名言警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