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横峰村)

2024-05-21

展望未来(横峰村)(共6篇)

篇1:展望未来(横峰村)

依托组织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村居

横峰村位于横峰街道中心城区,是街道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街道的龙头村。全村现有616户1595人,拥有60套小康型住宅,2幢村部大楼,1幢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村庄绿化面积60多亩,河道砌石2000多米,村里以经商三产为主,以鞋业生产为辅,工业企业38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0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880元,人均集体可分配收入达5232元,社会总产值达7.9亿。近几年,横峰村党委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带领村两委,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手段不断创新,社会环境不断改善。

1、强化组织领导,整合各类资源,为构建和谐村居提供组织保证。

随着经济的发展,横峰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工业经济逐步向三产经济转变,大量的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混合居住给社会管理带来严峻挑战,面对这一崭新课题,村党委把建设和谐村居同加强自身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新时期社会管理规律,整合各类资源,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村党委结合人口分布情况,将全村划分为横峰街、上洋池叶、下宅和南洋四个片,另外根据产业分布情况,又设立了鞋业生产区、鞋材鞋料交易区以及成品鞋托运区等三个区,并分别由村党委成员负责联系,实行网格化管理,对各区片的环境卫生、社会治安、设施管护等公共事务,实行定人、定岗、定责,进行包片管理。另外还抽调 1 部分党员、村民代表、青年、妇女、老人等组成工作服务团队,确保每个区、每个片都有人管,有人抓,实现社会管理全覆盖。

为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村党委为每一位党员订了一份党报,并举办了各类培训、讲座以及外出参观考察。邀请市委党校的老师来村讲解国内形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邀请市土管局的领导对农民建房的相关政策进行专题辅导。另外还组织村里的党员、村民代表到国内的先进发达地区参观考察,进一步拓宽视野,积累经验。为了在新时期树立党员的新形象,让党员在和谐村居建设和社会管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责任制的形式落实到每个党员身上。通过岗位的设定,使党员在各个岗位的实践中锤炼党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保持先进性。对于在和谐村居建设和社会管理中表现突出的非党村委会成员、村各线负责人,村民代表等,村党委及时将他们吸收发展到党内来,进一步充实党员队伍,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目前已经有正式党员94个,预备一个。

2、明确两委分工,大力发展经济,为构建和谐村居提供物质支持。

村党委清醒地认识到,两委关系融洽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和谐村居建设的顺利推进,因此村党委既坚持自身的核心领导地位,又确保村委在村党委的领导下正确行使职能,两委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相互支持,做到分工不分家,严格自觉得贯彻执行上级的方针、政策,同时,及时准确地传达村民意见,为党和政府与村民之间架起了良好的沟通之桥。村书记和主任团结合作,两位村主要干部经常一起到街道及市级有关部门要项目要政策,办理相关手续或者积极为村民办实事,从而为横峰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横峰村集体每年有1000多万元的收入,16岁以上村民每人每年可得7000元的贴农补贴,及800元粮食补贴,但是村两委没有满足,而是积极拓展思路,寻找 2 发展经济的新路子。考虑到横峰鞋业市场一期工程无法满足鞋业发展的需要,村两委经商量后,果断决定在横峰鞋业市场一期东南面,建设横峰鞋业市场二期工程。整个工程占地共9亩,共有83个门面摊位,出租给商户,又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近300万元的收入。在市场推进工程中,虽然遇到个别村民的不理解和反对,但是通过细致的工作和沟通,鞋业市场二期市场得以如期开放。到目前为止,横峰鞋业市场二期俨然成为横峰鞋料交易的最重要的市场,不仅仅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也更加旺盛了横峰的鞋业市场。还有,今年将启动新横峰托运站建设,目前工程已结束选址阶段即将进入施工阶段。近期,村里还将投入60万元,对一块闲置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建造一个大型超市。

3、改善基础设施,解决民生问题,为构建和谐村居提供优质环境。

在和谐村居建设工作中,横峰村党委紧紧围绕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品质这个根本目标,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为支撑,以整治村建设和村容村貌为切入点,推进民生问题的解决。在齐江路与步云路交接处原本有5间应拆未拆的三十年代建造的堵头,处在繁忙的十字路口,严重影响了交通,给行人和车辆带来不安全的因素。在做了大量细致工作之后,终于在 2008 年10月13日在街道领导和各部门的帮助下,解决了已经遗留四五年的问题。另外横峰菜场里面道路污水横流,外面道路车辆拥挤不堪,这样的环境一直困扰着村民以及周边村村民的生活。通过对市九中周边的道路整改,硬是理出一条道路,分散了菜场外道路的交通压力。在去年年初,又进行了菜场的改造,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村民的买菜环境。今年,该村完成了下宅自然村旧村改造工作,落实了28间个人建房,召集了市国土、规划联席会议,结合市规划村实际,确定了村庄规划区块另外,南洋地块的“立改套”工程已经进入商议期,有望 3 进一步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卫生问题一直困扰着村里的经济发展和投融资环境,为保持村容的整洁有序,村里专门组建了一支夕阳红环保志愿小分队,主要负责对各个自然村的保洁监督。村里还投入10多万元,添置了300只垃圾箱,并对村庄内的后街路、五翔路进行了硬化、亮化和绿化。

4、创新社会管理,发展社会事业,为构建和谐村居提供运行活力。

因为横峰村的企业多、材料店多、三产业多的特点,从而带来的外来人口也多,情况复杂,社会治安、消防安全和外来人口管理是村党委在推进和谐村居建设中重点面对的社会管理问题,必须创新管理方式,才能保证和谐村居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首先是把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在各交通要道,安装先进的电子监控设备16只,全天候掌握社会治安状况,另一方面成立了一支由15人组成的治安夜巡逻队,在夜晚轮流巡逻。其次是抓消防安全工作。消防安全工作问题也是村党委重点关注的地方,为了抓好这项工作,村党委要求村内各企业的负责人或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消防安全员,负责本企业的内保、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组织体制。并积极与街道联系,经常性地辖区内企业和三产行业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另外,还在全街道开展创新出租私房管理的试点工作,对出租私房进行全方位整改,配备专门设备并与房东签订协议,落实责任,该村也成为全市出租私房管理现场会的参观点。第三是抓外来育龄妇女的管理。为了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横峰村根据实际情况,由村委女委员负责该项工作,并设立各自然村联络员制度,及时了解情况,做好本村育龄妇女登记工作,进行定期保健检查,另外在街道综治办配合下,全面掌握外来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历年来,无一例早婚或未婚先孕现象的发生,计生符合率每年都达100%。第四发展文化事业。为了丰富村民和外来人员的业余生活,该村投资 4 500万元打造一个结合村民活动中心与老年活动中心功能与一体,占地5亩,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内有电教室、棋牌活动室、会议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室、台球室、乒乓球室等各功能场所,并配备了各类健身器材、报刊杂志、娱乐设备。让村民在空闲的时候有书读,有地方锻炼。为了使村活动中心真正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村党委还经常组织开展了多项比赛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如青年妇女的集体排舞、太极拳、乒乓球等各项活动。另外村级班子应村民的实际需求,建了一个露天的球场和设置一系列健身器材供村民锻炼身体。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为提高全村村民的法制知识,村请来了司法局的同志上课,为村民讲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第五关注村民身体健康状况。今年12月,村集体将出30多万元,在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全村18岁以上的村民,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这在全市也将是首例

5、推进民主进程,强化自治功能,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民主机制。

村党委按照先锋工程建设“五强”的要求,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进一步规范了决策机制,使决策更加科学、公正和透明。无论是党内党员的发展还是村内大事,都实行民主集中方式进行票决并公示。村党委将党员民主生活会作为村党委学习议事的主要形式,在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发展上严格实行票决制和公示制。村内重大事情都由村两委成员研究提出、提交全体党员大会和党员议事会讨论,同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召集村民代表讨论决定,村两委根据分工,组织实施,确保了大事有共识,小事能落实。同时村内大小事情及时向群众公开,真正实现了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使百姓气顺心平,减少了决策失误,实现了农村稳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 5 系。为丰满小集镇的形象,村里将坐落在大石一级公路南侧,东与东塘村交界,南与下洋林村交界的一块占地20亩的村留地实施综合开发。10月30日下午,村里就此专门举行“综合大楼收益实行股份制”民主恳谈会,50多名村民代表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这项体制尝试,并授权村民委员会行使。

为进一步规范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民主管理,使人口计生工作走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轨道,结合村实际,制定计生村规民约。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实行独生子奖励政策,同时对违法生育者实行重“罚”。比如,未满法定婚龄生育的,或者已满法定婚龄未办理登记生育第一胎满6个月,仍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取消该户7年村集体经济利益分配及村优惠政策待遇;计划外生育的夫妻,取消该户14年村集体经济利益分配及村优惠政策待遇,该户14年内不按排建房指标。尤其是对计划外生育者,全家连续14年不再享受村集体分红,据保守估计,三口之家将最低损失超过50万元。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村居构筑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村级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调动村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村民主自治建设,农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篇2:展望未来(横峰村)

孙安军副司长:近年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从以下八个方面开展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相关工作。第一方面, 启动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配套规章制度的建设工作。为了更好地执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我们委托了有关科研单位进行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实施办法,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管理办法, 还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专家委员会工作规章等方面配套制度的研究和制定工作。随着贯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工作的不断深入, 我们还有相当的配套规章制度要进行完善, 通过配套规章制度的建设, 我们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也将有序地开展。

第二方面, 完善技术规定。为了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以及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我们已经完成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的研究, 启动了历史文化名城“十一五”规划的总结和“十二五”规划的编制, 通过这些课题, 使得我们在名城申报、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方面能够做得更加完善。

第三方面, 指导地方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文物局已经组织专家对江西瑞金等地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 针对申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的工作要求, 我们还要组织专家参照历史文化名城评价标准对向国务院提出名城申请的16个市县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评估, 为专家的考察打好基础。

第四方面, 我们举办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论坛。作为上海世博会的分论坛之一, 我们今年在上海举办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论坛, 宣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重要性和正确的保护方法, 交流了各地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工作经验, 对今后的保护工作进行了部署。通过专家的介绍, 使大家认识到名镇名村的正确保护方法, 提高大家对名镇名村保护的认识。

第五方面, 召开专家座谈会, 听取意见。今年年初我们会同国家文物局召开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座谈会, 交流工作, 针对名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旧城改造大拆大建问题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第六方面, 督促地方做好名城保护工作。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家文物局就国务院领导接到反映的南京、天津两市名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两个部局组织专家进行了现场调查, 提出了改进的工作意见, 就历史名城保护工作经过与两市有关部门多次沟通, 督促对方提高了名城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他们也对我们在检查、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完善相关的保护规划, 启动有关的行政保护的制定工作。我们部和文化部共同向国务院已经报送了关于天津、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关问题的调查报告。

第七方面, 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启动资金的分配方案, 按照财政部印发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 我们组织专家审查了一些地方上报的申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经费, 向财证部提出了建议, 财政部的资金专门用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按照财政部要求。对各地提出要求保护规划编制的申请给予支持。

第八方面, 完成了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及评选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组织申报第五期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通知, 对申报工作基本的工作条件、工作程序、上报的材料、时间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申报工作, 带动了各地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普查以及对镇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记者:随着这项工作的不断深入, 我国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上取得了可喜成就, 众多历史遗存免受侵害, 得到有效保护。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有些问题甚至成为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 那么这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孙安军副司长:在工作中我们发现现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国家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 一些地方在城乡建设中不能够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忽视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的, 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使得保护工作不能有序的展开;还有一些城镇、乡村由于缺乏保护规划的指导, 对于历史资源的底数摸不清, 或者保护规划实施的严肃性不够, 使得一些历史环境、传统风貌遭到了破坏, 损害了城镇和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由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服务水平比较低, 群众要求改善生活环境的愿望比较迫切, 一些名城名镇名村在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依存关系问题上把握不准, 导致一些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被拆除, 破坏了历史环境。我们在工作中还发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中普遍存在保护人员短缺、保护经费不足, 保护工作动态监管、资源普查工作遇到困难, 这些问题是我们下一阶段要重点考虑解决的问题。

记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制订了一套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 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那么近年来住建部制定了哪些规章制度, 其作用是什么?

孙安军副司长:1994年9月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审批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加强保护管理的请示》通知精神, 印发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明确了技术要求。2004年3月, 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规划保护的指导意见》, 对各地规范近现代建筑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2004年12月, 建设部以部长令颁布了《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提出了保护要求。2005年建设部出台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进一步完善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编制的内容。2005年出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村) 评价指标体系》, 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另外, 开展了《历史文化名镇 (村) 保护规划及保护措施研究》、《历史文化名镇 (村) 保护规划编制导则研究》、《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编制办法研究》等相关研究。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完善稀释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法规体系, 在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颁布的基础上进一步配套完善有关的保护规划与保护管理的规定。

记者: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资金是重要因素。国家除提供专项资金外, 对资金的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大。那么近年来国家专项资金流向和所起效用, 请您谈一谈。

孙安军副司长: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非常重视, 从资金投入上予以了保障。从“九五”的1997年开始, 国家设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 专项补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设施改善和历史建筑的维修。1997年至2000年, 国家补助资金共计1.2亿元, 支持了22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58个项目;“十一五”期间, 国家专项资金的补助内容调整为专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设施改善。国家补助了7500万元专项资金, 支持了38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十一五”期间, 国家计划补助专项资金近10亿, 补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文化街区, 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的基础设施改善及环境整治。通过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地方接受资金补助的项目进行指导, 使国家专项资金得到了有效使用, 改善了界区内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周围环境, 提高了地方政府的保护意识, 宣传了遗产的保护方法, 同时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记者: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 除了制定和落实政策和提供、管理专项资金外, 住建部还开展了哪些工作?

孙安军副司长:首先, 要指导地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 从城市保护和长远发展的需求出发, 通过综合的规划措施完善城市布局、控制和疏解城市人口、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分区、道路布局和交通方式的确定、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 妥善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其次, 及时发现并严肃查处、纠正各地破坏历史文化名城 (镇村) 保护的行为。近年来, 我部会同国家文物局先后对南京、天津、洛阳、开封等历史文化名城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行为进行了查处, 有力地挽救了一批濒危的历史文化遗存。

另外, 实行派出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我部已向51个城市 (其中有37个历史文化名城) 派驻了城乡规划督察员。通过派驻各地的城乡规划都察院及时发现历史文化名城 (镇村) 保护工作中的问题, 及时对名城 (镇村) 的保护工作提出督查整改建议, 对历史文化名城 (镇村) 的保护监督发挥了良好作用。通过派驻各地的督察员事前、事中的监督, 有效地遏止了许多处于萌芽状态的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行为。我们还要开展名城保护状况的检查, 同时监督改善基础设施的专项资金到底怎么用, 能够切实发挥保护专项资金对于历史文化保护的作用。在地方自查基础上, 我们还要组织检查组进行抽查, 对保护不利或者专项资金使用不当的, 要向社会通报, 提出整改要求。

记者: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打算?

孙安军副司长:为了贯彻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 (镇村) 保护, 我们正在进行以下工作:第一、制定和完善相关行政规章和技术规定。包括出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施办法》、《历史文化保护评估标准 (试行) 》、《历史文化名镇 (村) 保护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备案办法》等;第二、突出重点, 分层次制定保护对策。历史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优秀近现代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点。我们将进行不同保护对象的政策研究, 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政策;第三、开展名城名镇 (村) 保护状况评估。由我部会同国家文物局, 组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及有关专家, 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状况进行评估。通过评估, 总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主要成绩和成功经验;对于保护工作不力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出整改建议, 对于破坏特别严重的名城, 提出列入濒危名单的建议。

篇3:展望未来(横峰村)

关键词:城中村二代;回顾;研究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121-02

随着“城中村‘富二代的炫富生活”、“迷茫的城中村富二代”、“城中村村民,坐拥分红租金蜕变成‘二世祖”等网上帖子的泛滥,这群不学习、不经商、不工作、不务农,被贴上二世祖标签的青年逐渐走入研究者的视野。城中村二代已经成为城镇化进程中重要的研究群体。

笔者查找了1990—2012年研究城中村二代的文献,筛选过后对现有的国内研究成果加以整合,并适当运用文献计量方法进行分析,以期深入地了解城中村二代的研究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启示和帮助。

一、有关城中村二代研究文献概述

城中村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城乡结合部出现的由血缘、亲缘、宗缘、民间信仰、乡规民约等深层的社会关系网络联结的却又带有现代化气息的乡土社会[1]。对城中村的研究起于90年代初,这一阶段的成果中偶有提及城中村二代,如丘永雄等1997年在青年研究中发表了《城郊结合部“二世祖”违法犯罪问题探讨》[2],这是我国学术界第一篇公开发表的专门探讨城中村二代的论文。但直到今天,在中国知网所收录的文献当中,不多于30篇的学术论文专门探讨了城中村二代。

关于城中村二代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末,主要探讨城中村二代的犯罪问题;第二个阶段是21世纪头十年,主要研究城中村二代的生活方式;第三阶段是2011年代至今,主要分析城中村二代的社会认同和教育等问题。

二、城中村二代研究现状

城中村二代一词从2012年原发于大河报被新浪微博广泛传播的“城中村二代架豪车拥豪宅月薪却千元”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然而在此之前,城中村二代在学术界并没有固定称号,比较集中的有“二世祖”、“城中村青少年”、“上田农民子女”、“主观剩余劳动力”等。而关于城中村二代这一群体,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概念。较为集中的是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把城中村二代定义为当地依靠征地补偿费、土地租金分红和租屋收入,不工作也有不错的生活保障的,过着游手好闲的青年群体[2]。

(一)城中村二代的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

关于城中村二代的现状,综合学者的观点,主要表现为双高双低现象,即失业率高,犯罪率高,社会认同度低,文化素质低。

1.坐享其成,失业率高。城中村二代成长于富裕的城中村,依靠钟楼为生的父母,在各种分红、征地补偿费下,物质生活极其优越,于是主动放弃就业,过上了食利寄生的生活。据调查,珠三角某城中村就业率仅为22%—27%。这些剩余劳动力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引发诸多社会问题,成为城市化的阻碍力量。

2.游手好闲,犯罪率高。20世纪90年代,学者立足于网络报纸不断揭露的城中村青少年犯罪的现象,从社会管理体制、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分析其现状和原因。如丘海雄等通过对海珠区四个自然村的调查,发现40%以上的二世祖有违法犯罪的行为,并得出城中村二代犯罪以男性为主、犯类型主要表现为吸毒、赌博、敲诈勒索、故意伤害[2]。

3.二元分裂,社会认同度低。由于城中村及其回迁社区的长期性与问题化,学者运用社会排斥、社会距离、社会认同等理论来研究城中村二代的社群隔离现象。指出城中村青少年的社会认同整体呈现“二元性”、“钟摆性”、“分裂性”的特征,且社会认同内部具有潜在的多维性、复杂性和矛盾性[3]。在与城市市民互动中出现的社群隔离现象导致其陷入权利贫困、能力贫困和动力贫困状态,严重阻碍了城中村青年融入城市社会的历史进程[4]。

4.学习积极性差,文化素质低。随着城中村的进一步发展,学者们认为教育是影响城中村二代的根源性因素,于是展开了对城中村二代教育的研究。2007年,甘美好等对珠江三角洲的“上田农民”子女的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上田农民”子女的教育状况存在着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读书积极性低、存在辍学的隐忧等问题[5]。2010年,李珂对秦皇岛市“城中村”的儿童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区环境进行调查,发现“城中村儿童”的各种教育环境都不容乐观,导致儿童出现种种心理问题[6]。

(二)城中村二代问题的归因

基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学者们对城中村二代的问题成因的研究也有所差异。

1.社会经济视角:畸形发展的经济模式导致城中村二代游手好闲。一个村庄的现代化进程,往往是伴随着乡镇企业的振兴。对于城中村而言,大力发展集体企业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解决村民就业,提高村民素质,进而适应都市文明和工业文明。然而政府往往简单地将征地补偿费和土地出租收入分到村民手中,集体发展基金留存很少。此种情况强化了家庭经济得到改善的小生产者的散漫意识[2]。久而久之,造成了城中村二代游手好闲的现象。

2.社会文化视角: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反差导致城中村二代的价值观错位。根据总体的文明进程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协调有序地向前前进的。而在城中村二代身上却表现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巨大落差。“一方面迈入了市场经济环境,在主动城市化过程所获得的土地、房产、股息等利益超越了一般城市居民收入。但另一方面他们在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上却保留着传统文化的烙印[7]。”即城中村二代的文化素质的提高远远跟不上物质层面的转换速度。于是,在城中村二代身上,容易导致生活错位甚至离轨等状况。

3.教育学视角:不断层化的社会环境影响了城中村二代的发展。教育既是社会变迁的条件和动因,也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和反应[8]。带有悖论性质的现象是家境优越的城中村二代,脱离贫穷的同时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他们一方面丧失农村原有的艰苦奋斗,另一方面又不具备城市孩子的优势。城中村是一个不断层化的社会空间,人们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与搅拌下的分化组合中汇聚到一起,这一外来性、异质性、流动性与缺乏严密内在组织结构的疏散社会在治安、环境等问题异常严重[9]。以上这些,导致城中村二代的教育面临种种困惑与问题,也给城中村未来的发展留下了难题。

(三)已有的对策建议

1.以空间融合预防社会群体隔离。孙远东先生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已不能指望把社会重新‘部落化为一个个孤立的、自我维系的单位,地域性共同体存在的关键是是否能建立起共同体与共同体之间、共同体与更大社会之间的联合体。”因此,为了避免城中村青年因为单独一边或自成一体而再度成为边缘化人群,城中村改造安置小区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空间规划调控作用。同时,要积极创造平等融洽的社会氛围,克服失地农民子女社会交往的空间障碍,增加交往机会,使城市社会各阶层群体加强互动和彼此尊重,从而避免社会冲突的发生,保证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4]。

2.发挥教育手段的内在改造作用。针对城中村二代出现的教育困境,学者提倡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社会再教育、业余教育体系,培养农民的主动发展意识,逐渐改变落后的文化素质和小农经济意识,让村民积极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锻炼,培育现代文明意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10]。

3.进行一种新型制度的文化孕育、重构和整合。都市村社型共同体由于特定的社区背景,其经济社会结构已经全面地渗透经济理性的价值观念;同时,它还拥有传统村社价值合理性的深刻土壤。两者共存共融,使得它在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与实质理性的紧张关系中、在两者的博弈中能够达到相对“中庸”的境界。该境界无疑为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注入崭新因素,同时又存留了满足心理认同的原生文化因素。“二世祖”所代表的是一种不健康的亚文化,无论从现实的角度还是从道德伦理的角度,都不能上升为主流文化。因此,只有从文化上进行重构和整合,才能促使城中村二代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念。

三、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一)研究有待全面深入

到目前为止,关于城中村二代的研究论文数量不足30篇。在研究内容上,缺乏专门讨论研究的论文,相关观点散见于城中村青少年(包括城中村二代和外来青少年)的文献当中,且多数只是用少量文字从一个侧面论述城中村村二代某一方面的内容,缺乏总体上的把握。其次,研究视角局限于社会学和教育学,且处于比较宏观的层面。最后,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研究成果以描述性研究居多,对成因的分析或浅尝辄止,或过于片面,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

(二)城中村二代的标签化现象严重

关于城中村二代各种论点在学术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由于没有全国代表性的有关城中村二代的大型调查,且缺乏统一的指标体系,使得很多研究将城中村二代过度问题化,不够公正客观。即城中村二代的标签化现象严重。盲目地根据个别经验给城中村二代带上过多负面的帽子,只会加剧群体的心理负担,进而诱发更多的群体问题。

(三)对策建议的可行性有待加强

针对城中村二代一系列问题,现有研究成果中提出的对策建议多显得可行性不强。加大城中村改造、进行文化整合等,其绝大多数建议都显得大而空,在实践中难以操作。更多的学者在论及对策建议时只是泛泛地提出要提高认识,要更加重视城中村二代的教育问题,要改善家庭和社区教育环境等,在可操作性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这也是今后研究可以开拓的领域。

参考文献:

[1]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2,(1):176.

[2]丘海雄、张永宏、王兴洲.城郊结合部“二世祖”违法犯罪问题探讨[J].青年研究,1997,(3).

[3]陈占江,项晶晶.“钟摆”与分化:城中村青年社会认同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1,(9):119—127.

[4]陈晓莉.从隔离走向融合:城中村青年社群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7):73—78.

[5]甘美好,汤耀庭.珠三角“上田农民”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及对策[J].青年探索,2007,(5)42—46.

[6]李珂.秦皇岛市“城中村”儿童教育环境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0.

[7]曾坚明,谭媛.关注新的边缘人群体——珠江三角洲“二世祖”生活方式[J].青年研究.2002,(4):35.

[8]鲁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9]蓝宇蕴.都市里的村庄[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

篇4:回首往事展望未来

2014年远去,2015年来了。站在新年的门槛上,回首往事,感慨万千。走进体育教师这个职业,我就心怀一份理想,我的理想是民间教育家和教师作家。民间教育家就是力求每天为学生做一件好事,让学生因为有教师而幸福。教师作家,对于我来说,就是每天写一篇日记。我始终坚持把想出来的事情做出来,把做出来的事写下来,把写出来的事情展示出来,始终信奉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写则空。写作,就是坐下来写自己。每节体育课后,笔者都会静下心来,坐在办公室敲打着教学实录。然后,再把教学实录和课堂现场拍摄的图片传至我的博客中,让家长知道我和我的学生所建构的课堂究竟是什么样子的。2014年写下体育课堂教学实录76792字。每天当走进校园的时候,我就在履行着教师作家的责任,作家的眼睛在于发现一切使语言生辉的事物,一旦遇到触及心灵的人和事,立刻一挥而就。

2014年写下教育随笔44882字。教师作家的标志一定有出版物。《给教师的建议》和《阳光下的体育:一位体育教师的十年教学手记》公开出版,还有一部书信稿《一个中国教师的教育使命》也即将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献给2015年元旦的特别礼物。

展望新年,我要用行动守望做教师的两条标准:上好课,写好文章。践行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好”。即:做得好、讲得好、写得好。做得好——教师时时刻刻是学生求学路上的榜样、镜子,要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给学生留下铭记一生的深刻回忆,做一个让学生记住的老师。当学生走出校园的时候,也许忘记的是当年学过的知识,而一辈子不能忘却的是当年老师留下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讲得好—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找到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把有效的信息植入学生头脑中,产生信息链接,解决一个“会”字。写得好—《人民日报》的“也谈阅读与写作”指出:著书立说,体现了人类社会实践的集体智慧创造。而我的理解是:写作,是一种对教育的深度思考;是一名教师的心绪梳理;教育写作,更是一名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化过程。

篇5:展望未来的建筑

1 零能耗建筑

由于能源危机, 节能环保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主题。各国都在推行全方位降低能耗, 有人提出“零能耗建筑”的概念。所谓“零能耗建筑”是指不消耗煤、电、油、燃气等商品能源, 其使用的能源为可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以及室内人体、家电、炊事产生的热量, 排出的热空气和废热水回收的热量的建筑。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建筑节能, 一大批新技术、新能源被引入到新建建筑及既有建筑的改造中, 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这些新技术主要包括新型保温材料、遮阳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自然及机械通风技术、新型采暖空调设备、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等。国外的节能建筑充分利用了这些新技术, 并把它们合理地糅合在一起, 做到了舒适与节能的高度统一。

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也对住宅节能技术进行了重点研究, 并和一些州政府合作建设“节能样板房”予以示范。比如能源部和佛罗里达州合作建设的“零能耗住宅”“太阳能住宅”等, 通过利用佛罗里达地区充足的太阳能和采取建筑节能措施, 让住宅不再需要使用外来能源。

我国的奥运村居住区也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技术, 这里既没有任何分体空调室外机, 也看不到中央空调的冷却塔。由于采用了名为“再生水源热泵系统”的新技术, 整座奥运村的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 将主要采用经过污水处理的再生水。截至目前, 奥运工程共采用69个新型能源利用项目, 其中包括光电、光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34项、先进热回收空调技术13项和先进能源利用技术, 节能增效可见一斑。

2 节地型建筑

日本是个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 其在深入挖掘地下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出了有利尝试。1930年, 日本东京上野火车站地下步行通道两侧开设商业柜台形成了“地下街之端”。至今, 地下街已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为包括多种城市功能的、有交通、商业及其他设施共同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综合体。而日本地下街的形态分为街道型、广场型和复合型, 其规模也依面积大小及商店数目的不同分为小型、中型、大型。

美国和加拿大虽然国土辽阔, 但因城市高度集中, 纽约地铁突出经济方便和高效率等特点。四通八达不受气候影响的地下步行道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问题, 缩短了地铁与公共汽车的换乘距离, 把地铁车站与大型公共活动中心以地下道连接起来。典型的洛克菲勒中心地下步行道系统, 在10个街区范围内, 将主要的大型公共建筑在地下连接起来。除此之外, 美国地下建筑单体设计在学校、图书馆、办公、实验中心、工业建筑中也成效显著。一方面较好地利用地下特性满足了功能要求, 另一方面又合理解决了新老建筑结合的问题, 并为地面创造了开敞空间。

追溯我国的地下土地利用, 当推富于地域特点的黄土高原的窑洞, 利用当地土质的疏松与干燥, 施工的经济与简便, 建成后, 冬暖夏凉, 不仅节地而且节能。随着经济的发展, 出现的地下商城已显示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上海、吉林、长春、哈尔滨都相继出现。地下商城与地下交通的开发, 应运而生的是地下步行街的出现, 使人们领略到地下购物的精彩。

最常见的还是地下车库, 几乎所有的住宅小区都有, 常伴有人防功能, 设计师考虑到“平战结合”的特点, 这些地下车库既是和平时代大家停放私家车的车库, 又是战乱时期的物资库、人员掩蔽所, 可谓一举两得。

3 避难型建筑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 曾经有许多建筑被毁, 许多人在地震中遇难, 日本政府加强对地震的防范意识, 颁布了《建筑基准法》, 日本的高层建筑必须能抵御里氏7级的强烈地震, 日本防震有一个基本原则, 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 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 学校的房子不能倒。为什么日本会把学校作为第一避难场所, 这要从1923年的那一场关东大地震说起。当时的日本学校建筑大多是砖木结构, 与现在中国部分农村学校的情况相似。但是, 关东大地震导致不少学校教学楼倒塌, 学生集体遇难。当时的日本政府从中吸取了教训, 以“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未来”为最高原则, 规定学校教学楼必须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而在当时,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最新的建筑模式。从那时开始, 学校便成为每一个地方最坚固的建筑, 自然也成为了地震后灾民的第一避难场所。

汶川强震给灾区中小学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残酷现实, 无疑能够促使我们从此把学校是第一避难所的理念铭记在心。专家指出:学校和医院都是孩子、病人这些弱势群体呆的地方。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学校、医院以及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等级。中小学和医院的人员相对集中, 把它们作为应急避难所来设计, 这样即使其他房屋被毁了, 我们的孩子是安全的, 病人是安全的, 医院还可以在灾害发生后及时救助伤员, 学校可以成为大家的抗震避难场所。另外建筑物内可考虑设“户内抗震避难区”增强建筑的避难功能。

4数字化建筑

随着科技的发展, 高速变革的网络时代、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建筑产业的异军突起, 无不推动着数字化建筑的进程。中国加入“WTO”“十一五”计划, 北京奥运等数千亿美元的商机使中国的智能化建筑成为世界建筑业的焦点。

今天, 在现代化城市中,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建筑群和具备了“智能建筑”特点的现代化居住小区。可以设想, 在将住宅、社区、医院、银行、学校、超市、购物中心等所有智能建筑通过信息网络连接形成“数字化城市”信息平台之上的“智能建筑”“智能小区”“智能住宅”, 与现在的“智能建筑”“智能小区”或“智能住宅”有多大差别, 这些可以预见的前景, 预示着“智能建筑”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领域。

智能建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内近几年智能建筑的发展, 已经带动和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建筑领域的持续扩展将会使相关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现在的建筑数字化、智能化日新月异, 可视对讲系统、指纹门禁控制系统、智能窗帘及遮阳系统、远程抄表计费系统, 电子银行、网上购物使现代人足不出户就体验到一日千里、放眼世界的乐趣。

5结语

展望未来的建筑, 它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 不断去粗取精, 推陈出新, 向零能耗、节地型、具有避难功能和数字化等方向发展, 构建全新的建筑格局, 愿我们大家都拥有健康美好的家园。

摘要:阐述了零能耗建筑、节地型建筑、避难型建筑及数字化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同时介绍了这些建筑的现状、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并指出这些未来的建筑会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 越来越趋近完美,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零能耗建筑,节地型建筑,避难型建筑,数字化建筑,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曙平.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和趋势[J].城乡建设, 2007 (6) :69-71.

篇6:未来新技术展望

太空梯

如果能制造出连接宇宙与地球表面的太空梯,即使不用火箭,人类不也能造访卫星,随心所欲地进入宇宙、遨游太空了吗?早在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工程师尤利·阿尔图塔诺夫就提出了这个设想,这个设想在后来的科幻小说、科幻影片中频繁出现。

从理论上讲,太空梯并不神奇:在地球赤道的海面上建造一个平台,从距赤道上空约3600千米高的静止卫星上降下一条长达10万千米的缆绳,把它锚定在平台上,随地球同步旋转,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恰好抵消了地球引力,它便得到一个向外的张力,在张力的作用下,将太空梯竖直起来。然后用一个由激光或磁场提供能量的升降器在缆绳上上下移动,运送乘客或货物。由于太空梯是垂直行驶,车与轨道之间还应有某种固定装置,科学家设想,在管道四周设置类似超导磁悬浮列车的悬浮磁体。车上下行进的动力,采用类似电梯的吊挂牵引,或直接利用约束磁体的磁场变化产生的电磁推力。与地球上的公共交通工具一样,太空梯内的列车也将设置成双向对开,并在适当的高度安装“站台”,以便乘客和货物上下。

时间旅行

在一些科幻作品里,我们常见到时间机器或时间隧道等。通过它们,人们可以回到已逝的古代或进入遥远的未来社会。

时间机器理论以美国吉普·索恩提出的“虫洞机器”理论最为著名。“虫洞”,就是连接宇宙遥远区域间的时空细管,因为它犹如虫在水果中打出的隧道那样而得名的。索恩设想,在地球与织女星附近有可能存在一条穿越空间的捷径,这条捷径就是虫洞。如果宇宙飞船穿越虫洞,就会发现原来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的织女星就在眼前。如果穿越不了虫洞,宇宙飞船就回到了过去的世界。

理论上,虫洞内的空洞是极微小、极狭窄的通道,且被扭曲得极不自然,因此无法使它保持畅通,即使能开通,也只是一瞬间。一个虫洞要成为可穿越虫洞,其半径必须远远大于一光年。对此,索恩设想用频繁发生的量子时空起伏将普朗克尺寸的虫洞扩大到人或飞船能够通过。所谓普朗克尺寸是按量子力学上考虑的最小长度,约10-33厘米;其次,用不让虫洞蜕变的所谓高热质物质使之稳定。

物理学家霍金认为,时间是线性的,只能向前,不能向后的特性是不容破坏的。不论用什么样的事物制造时间机器,终不会成功。时间机器不过是终极幻想了。而索恩则认为:“在物理学深刻认识量子引力理论之前,我们谁也不能下结论。”

延长寿命

人体一生中,细胞大约分裂50次就停止。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染色体其他部分的基因也会发生变化,细胞的功能也会随之降低,即我们所说的“细胞老化”。

但并不是一切分裂细胞以同样的速度老化。在骨髓或肝脏起到细胞贮存作用的肝细胞的老化就极缓慢,而生殖细胞完全不老化。癌细胞更具有无限反复分裂的性质。科学家发现,在这些细胞里有一种端粒酶,它是一种具有再延伸端粒作用的酶,能够重新拧紧分裂时钟的发条。

若能让身体里的所有细胞都具有端粒酶,不就能够延长细胞的寿命了吗?科学家在试管内将端粒酶基因的一部分引入细胞,细胞的确能无限分裂,且不会出现细胞功能性障碍或癌变等。这个结果显示,使细胞长生不老还是可能的。同样的操作在人体进行,科学家发现,将端粒酶基因的一部分引入细胞,能预防动脉硬化或心脏病等疾病。

但是,在通常状态下,一切分裂细胞存在端粒酶基因的开关,总是置于“断开”状态。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教授从正常造血细胞对循环体内的淋巴激活素作出的反应中发现,端粒酶基因有将这种基因置于开或关的激素信息。若能明了其中结构,将一切分裂细胞的端粒酶基因置于“接通”的状态,或开发细胞分裂的阻化剂,人类就能人为地阻止细胞老化,根治癌症,120岁的人类寿命界限或许将会被突破并延伸到几百岁。

控制地震

地震是由于地幔作对流运动,对地壳产生压力,从而破坏了地壳表面的脆弱岩石而形成的。即使再有多少个千年后,人类的智慧也无法制止地幔的对流。但控制地震发生,还是有可能的。

地震每级间的能量之差为30多倍。代替8级地震,可以在时间上分散为引起6级地震千次左右。如果分散为4级地震,则必须引起上百万次才行。如果能将可能发生的大地震分解为级别小的地震,那样就不会出现类似汶川大地震和海地地震所造成的惨重伤亡和损失。

人们还可以在不致危及人类生命的地方制造断层,诱发小地震从而消灭大地震。据说,俄国正采用巨大装置引发小地震,以消灭大地震的研究。他们应用贮存石油的地层,在地下有意制造许多微小裂纹,成功地提高了石油的抽出率。另外,控制地下的水流,也能够影响地壳变化,制造小地震,避免大地震。

如何控制大地震的发生?关键在于影响地壳的性质。构造地壳的岩石有“结构敏感性”,即对于物理条件的微小变化,岩石的微结构会发生大的变化。例如,只要稍微改变粘土含水量,粘土的硬度就会有很大变化。据此,人们通过向地下岩石注入含表面活性剂的水,并通电流等操作,使地壳的强度、形变以及地下水的流动发生变化。用这些方法改变地壳的物理状态,从而消除作用在地壳的巨大应力,或将应力一点一点地释放掉,不让它积累。当然,控制地震,还应该精密监视整个地壳运动状态的变化,一边预测,一边不断地调整控制的方法,从而减少对毗邻板块的影响。

终极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从输入到输出的“处理”,因此,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必须快。而现在的计算机每秒能进行几亿次的加法计算,其机制均已达到极限。所谓终极计算机,其处理速度必须是目前计算机运算速度的百万倍以上才行。

为此,计算机研究人员正在研究用光代替电的“光计算机”和用物质分子级现象的“量子计算机”,这些计算机都能快速提高处理速度。光计算机具有光速的计算速度,且电能消耗小的优点。预计到2020年左右,将制成达到现在百倍以上速度的光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利用原子的响应,能够完成现在1 000倍以上的高速化。但是,欲实现这些梦想,必须开发与现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原理。量子计算机估计将在本世纪末实现。

当然,还有另外的路子,即可选择使用超导元件,超导元件是利用导体在低温下,其电阻为0的性质。美国正在研制使用的超导元件,能使速度达到现有计算机10万倍性能的终极计算机,也许今年底就会传来他们研制成功的喜讯。

对终极计算机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实现”,而是“实现什么”。在国际合作下,科学家正在以人脑为基础,开发模拟人脑的“脑计算机”,一旦研究成功,“脑计算机”就能完成很多人类能完成的复杂事情,如识别人的容颜等。

反物质发动机

上世纪70年代,英国计划制造到距地球约6光年的巴纳德星去的“无人宇宙飞船”。当时计划用核聚变作推进动力,但因未能解决核聚变的控制和船体过分庞大等问题,计划被迫告终。

上世纪末,美国航天局推出了反物质发动机的初步设想。所谓反物质是指构成物质的质子、电子和中子等粒子存在质量相同、电荷相反的粒子。物质与反物质结合会出现“湮没”现象,并释放巨大能量。据说,一片阿司匹林大小的反物质,同物质湮没产生的能量,足以让一艘飞船游弋几百光年,而航天飞机那巨大的燃料箱和推进器中的燃料,只要用100毫克的反物质代替。所以制造能量大、质量轻的反物质发动机是最佳选择。

目前按“湮没”方式设计的反物质发动机主要有固体核心、气体核心、离子浆核心和粒子束核心4种。其中,粒子束核心湮没是直接通过一对一的湮没,然后以磁场控制带电介子,并把它们直接从喷口喷射出去。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只需要反物质燃料,不需要推进剂,可以极大地减少飞船的负载。使用粒子束核心发动机的飞船速度可能达到116千米每秒。预计使用粒子束核心反物质发动机的飞船从地球的火星,只需要24个小时到2个星期。使用粒子束核心反物质发动机只需要几毫克反物质就可以在太阳系内游弋。

黑洞发电站

随着地球能量日益枯竭,支撑地球文明的太阳能量也变得捉襟见肘,人类进入了能量匮乏的宇宙时代。有趣的是,吞食包括光线在内的一切物质的可怕怪物—黑洞却潜藏着巨大的能源,可供人类今后开发利用。

我们都知道,发电机是由转子和定子组成。转子在有磁性的定子中旋转,切割磁力线即可产生电流。法国天体物理学家T·达摩设想,在一个带电旋转黑洞周围设置一个磁场,借助黑洞的旋转,就可发出强大的电流来。

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罗述·彭罗斯还提出了一种利用黑洞转动能的理论。以转动的克尔黑洞而言,彭罗斯设想,朝黑洞的能层抛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在黑洞能层中被黑洞的潮汐力分裂成两部分,一部分被黑洞捕获落向黑洞的中心,另一部分带着从黑洞吸收的能量被抛出黑洞,回收被抛出的部分,就可利用从黑洞中获得的能量。

上一篇:四年级语文上 教学反思下一篇:心酸总在成功与失败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