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受到实践

2024-05-23

世界地理受到实践(精选4篇)

篇1:世界地理受到实践

世界地理受到实践、认知、方法技术等领域和相邻学科发展的影响,其理论、方法和实践都经历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

当今世界,科技越来越发达,新事物,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呈爆炸式增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地理知识的增长也是非常惊人,目前地理教学和课程都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面对现长社会,地理教师要努力研究世界地理的发展趋势,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和方法,以适应世界地理的发展。那么世界地理有什么新动向和新发展呢?

在义务教育大纲中明确指出,了解世界各地区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这些区域和国家中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熟悉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并具有根据一定的地理事实材料,运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分析认识一个地区或国家地理特征的能力

目前,世界地理教学用的教材,人、地两大要素有点脱节,不能形成有机的整体,再加上世界政治、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超过了教材本身修订出版的速度,造成了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落后,教学内容需重新调整。因此只有充分地研究新的教材,积累丰富的世界地理理论知识,才有助于地理教学的发展。

随着学科的发展与分化组合,世界地理学作为区域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引进了不少区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对世界地理教学体系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需要对外来理论和方法进行认真研究,使之与世界地理的创造性相结合,更能促进世界地理的发展。

近几年,许多学者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区域地理学发展的关系,尝试把该理论引入到世界地理理论基础之中,还有学者提出并论证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地域运动论同为学科理论基础。有了这些理论,为现代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与益处。

世界各地区和国家的范围、面积大小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也有差异,但是从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上说,都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综合体。在教学中要用发展变化的、综合的观点去分析分区地理与国家地理特征,这对于他们独立地去获取地理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对一个区域(或国家)地理位置的分析,一般要从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进行综合分析;不同地区(或国家)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是有区别的,要抓其位置上突出特点,不可一概而论,以偏概全。而对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更要注意其综合性,一般从人口数量、民族构成,经济性质、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经济部门及其分布,以及城市职能、交通状况,环境问题等。在分析中应注意“综合”、“发展”两个方面,抓住突出特点形成空间概念,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进一步将其认知规律转化为学习能力是最为重要的。

篇2:世界地理受到实践

艾青的诗具有散文美,他追求“努力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世界不受拘束地表达 出来。”他的诗是一种感情自由的流泄,通过内在的激情来感染读者。《我爱这土地》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本诗语言随情流动,自由多变.“土地”是艾青诗中的主导意象之一,这类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广忧愤。《我爱这土地》中有诸多象征形象,如土地、河流象征当时的祖国:暴风雨则象征着祖国所经受的灾难:而勇敢歌唱的鸟儿则是作者一腔热情的托身。

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一只因饱受磨难已经“喉咙嘶哑”的鸟,人非鸟兽,不言自明,此诗偏以“假如”开头,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再则,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也和古典诗词中栖枝的黄莺、啼血的杜鹃、冲天的白鹭等不同,谁都知道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相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描写这些对象时都有对应的比喻,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林间的无比温暖的黎明”可以看作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诗人借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表达诗人对土地的依赖和眷恋,及为祖国献身的愿望。“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写得朴实平易,却有着惊天动地的撼人力量;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之爱,已使诗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六个沉重的省略,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这是“土地”意象所表达的情感的最明确解释。全诗表明了作者炽热、真挚的爱国情怀,留下不尽的余韵。这样,通过具体、真切的象征形象,抒发了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

篇3:《世界经贸地理》简评

第一, 结构新颖、逻辑性较强。全书分为十二章。前五章为总论部分, 主要分析世界经贸地理的研究对象、世界生产布局、世界贸易分布、世界贸易运输、世界自由经济区等内容, 阐明世界经贸地理的基本知识, 揭示世界经济贸易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后七章为分论部分, 分别研究了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活动的特点, 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布局等问题。全书形成系统的世界经贸地理知识体系。

第二, 采用方法科学。总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一切从实际出发, 承认客观地理环境对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及其造成的差别。同时, 从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角度, 对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活动的特点进行分析, 从而阐明世界经济贸易活动的规律。尤其是在分析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经贸关系发展变化时, 这种辩证方法运用的更为突出。该书还采用了经济统计法、地理比较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 运用了大量的统计资料, 对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发展程度进行了量的比较, 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的特点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

第三, 内容丰富。该书不仅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等对世界经贸活动的影响, 而且研究人文地理环境如:人口、民族构成、宗教信仰、科学技术、环境质量、政治因素和生产力状况等对世界经贸活动的影响。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世界经贸地理的基本知识。

第四, 内容新颖。近年来,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情况和世界贸易的分布发生了重要变化。为此, 本书增添了新的内容, 如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省经济贸易发展情况以及同内地和大陆的经济贸易关系等。同时, 根据世界经贸地理发展变化的新情况, 更换增加了新的资料和数据, 并对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

第五, 具有预测性。该书对世界经济贸易分布情况、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使理论工作者和对外经贸工作者能够了解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变化的新动态, 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确保中国对外经济和贸易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览全书, 可以认为, 该书是一部系统、深入研究世界经贸地理的好教材。但该书在研究人文地理环境对世界经济贸易活动影响方面的分析所占篇幅较少, 应增加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另外, 如能把贸易运输、世界主要产品分布, 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 将会使本书更加完善。

篇4:世界地理受到实践

青藏铁路是

一条经济线、生态线、团结线、幸福线

记者:青藏铁路从正式通车至今一直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听说西藏今年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多数都是坐火车来的。您怎么看待青藏铁路?

张庆黎:西藏今年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确实多数都是坐青藏铁路的火车来的,大家都有这么一个愿望,我们伟大祖国的西南边陲架起了一座通向祖国内地、缩短和世界距离的金桥,大家都想坐上这列火车看一看两边的风光,看一看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

青藏铁路是去年7月1日正式开通的,典礼以后我就坐上列车从格尔木返回拉萨,1400多公里路程。坐上这趟列车的感觉和平常坐火车是不一样的,那种感触也引起很多思考,大家要知道这是在青藏高原上修起这么一条天路的难度,包括克服冻土层、自然、科技、缺氧等等方面的困难,沿途看到我们伟大祖国的辽阔、风景的美丽,还有祖国大建设大发展的速度,可以说是心里有一种噗通噗通的激动感觉,为我们伟大祖国大踏步奔向小康而感到无比自豪。

青藏铁路的开通,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人们过去往往走不出家门,对外面的变化、发展情况不了解,信息闭塞,观念落后,难以发展。但是铁路开通以后,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带动,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使人们观念得到更新。这条铁路确确实实是一条带动经济发展的经济线,是一条生态线。

记者:有人说修青藏铁路破坏了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不少人也有这种担心。事实究竟是怎样?

张庆黎:有人说修青藏铁路破坏了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我说这是不了解情况。实际上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青藏铁路从设计、规划、施工到现在运营,都把生态保护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我亲眼看到当时修铁路的地方先把草皮挖下来放在路边,待铁路修好再把草皮填上并浇上水,让草皮自然恢复生长,很好地保护了沿途的草原。

我认为,只有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创造这样在世界屋脊上修建铁路的奇迹。

记者:你曾多次说,青藏铁路是一条经济线、生态线、团结线、幸福线。为什么这么说?

张庆黎:过去比较闭塞,一提起西藏大家就觉得很遥远,因为只有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是很有限的,公路又这么远,所以铁路开通以后大大缩短了西藏到内地和世界的距离,到西藏去不再是像天方夜谭一样,是实实在在比较容易的了。

应当说青藏铁路建设是几代人的努力,实现了青海、西藏两省区人民世世代代的期盼,倾注了中央几代领导集体的心血,特别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直关心、操心铁路的建设,青藏铁路开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们说,这是历史的丰碑一点都不过分。尽管有一些人说三道四,但是我们中国人,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敢竖起大拇指理直气壮地讲,这是一条经济线、生态线、团结线、幸福线,是引领青海西藏两省区人民奔向美好未来的金光大道。

游客到西藏会受到在内地所没有的热情欢迎

记者:青藏铁路的开通究竟为西藏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张庆黎:青藏铁路的开通为青藏高原人民带来最大的变化是人流增加了。因为我们去年“七一”开通后,一年来我们旅游人数达到了251万人(次),同比增长了39.5%,旅游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了43.2%。所以说,人流多了就拉动了这个地方的发展,这个地方的信息也畅通了。

记者:很多人都希望通过青藏铁路去西藏。游客经青藏线去西藏会受到什么接待呢?

张庆黎:你到了西藏以后,除了受到和内地一样的接待外,还会受到在内地所没有的热情欢迎。很多群众会以家庭的接待方式接待你,在他家吃,在他家住,他给你跳舞,一块儿唱歌,一块儿喝酥油茶,给你献哈达,过去没有电,现在有电了,把电灯拉到院子里请客人跳舞,一直到夜里很晚很晚,不是过节,但天天跟过节一样。

你走的时候主人会抱着你哭,住了一晚上他就舍不得让你走,感情很真挚。总共这一天连吃带住最多100块钱,所以既富裕了老百姓,也为游客提供了方便的服务,特别是藏族这种对内地客人的热情会使你终身难忘,亲身感受藏族人民对内地宾客的真情实意。

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青藏铁路去西藏,更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壮丽河山,认识到祖国大家庭的团结重要。你怎么评价中央和全国人民对西藏的支持?

张庆黎: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的工作,深切关怀西藏各族人民。就像我刚才讲的,到2007年7月份就是第五期援藏了,这是中央举全国之力支援西藏,共有17个省,17个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还有中央50多个部委共同支援西藏发展。只有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这样举全国之力支援一个地方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大支持西藏发展和稳定的力度,去年底中央又出台了若干优惠政策,还专题研究西藏“十一五”规划的投资问题,这在全国也都是没有的。中央领导同志讲西藏这个地方太特殊了,必须给予大力度的支持,国务院专门召开专题会议来研究“十一五”期间西藏的发展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中央对西藏支持政策的连续性、一贯性,体现了中央对西藏的支持随着国力的增强而不断加大。有这么好的政策,当前有这么好的机遇,西藏各族人民不会辜负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期望的,一定会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发奋努力,团结奋斗,把自己美好家园建设好,使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让大家发自内心地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好。

西藏通过实施安居工程大大改善了农牧民住房条件

记者:大家都很关心西藏地区一些贫困农牧民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张庆黎:现在通过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去年完成了5.6万户,大大改善了农牧民的住房条件,不少群众都说解放前我们做牛做马,很多房子都是用干牛粪砌起来的,今天做梦都没想到能住到这样好的房子。

事实胜于雄辩,老百姓最公道最实际,谁为老百姓造福,谁在祸害老百姓,老百姓心里最清楚。因为老百姓知道,西藏和平解放55年以来,中央一直举全国之力支援西藏,包括物资援藏、资金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等等,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可以说,西藏这个地方不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局势稳定,边防巩固,各族人民还非常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民族相互离不开。这一点给我的感触非常深刻。

上一篇:二00七年度财务工作总结下一篇:个人贷款所需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