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文地理结课论文

2022-05-14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世界人文地理结课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结课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结课设计的好与坏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设计好组织合理的结课不仅能概括课堂内容,对课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拓展学生们的视野,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本文分别讲述了初中数学教学结课的原则和具体方式。

第一篇:世界人文地理结课论文

巧设结课环节,提升课堂魅力

摘要:结课环节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收尾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巧妙设计结课环节,灵活运用结课方法,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使教师及时获取教学反馈,还能通过与其他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推动课堂升华。

关键词:结课环节;语文教学;课堂魅力

结课,即课堂的结尾,是师生在共同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的归纳总结、巩固知识、拓展延伸,是使新知识有效地融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的教学行为方式。一堂语文课不仅应该有精彩的开头,还应包含完美的收尾。

随着我国课堂教学微观领域的研究发展,语文结课环节日益受到关注,多位学者与一线教师对结课环节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但较于教学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结课环节的研究仍需深化。巧妙设置语文结课环节,应从课堂实际出发,探讨结课方法。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是学生认知世界、交流信息、发展思维、传递情感的重要手段。在初语课堂教学中也离不开这四项基本技能,下面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结课环节的具体做法试加探讨。

一、以“听”结课

语文知识广泛繁杂,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常常需要教师在课堂收尾阶段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网络。以“听”结课中,“听”的受众是学生,其代表方式包括归纳总结式结课、寄语嘱托式结课等。

(一)归纳总结式结课

归纳总结式结课既能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重点句段,强化印象,又能启发学生重温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巩固知识。这种结课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被普遍运用,看上去较为简单,但实际上需要教师进行全面的课前预设,严格把握课堂节奏,方能发挥其最佳效果。

语文名师余映潮十分擅长运用归纳总结式结课。执教《狼》一课时,他在结果环节运用简练的语言对这篇文章的脉络进行了清晰概括:“《狼》这篇文言文运用顺序法来描述故事,巧设悬念,预设伏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情节曲折,扣人心弦。最后‘陡转’一笔,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值得我们回味。”《狼》这篇课文向来以情节曲折、语言凝练而深受学生喜爱。余老师通过课堂结语将文章情节进行了简要地阐述,同时点明了《狼》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对课文重点进行了再次强调,使学生学有所得。在名师的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教师智慧而精简的语言,四两拨千斤,将学生一步步带入语文学习中。精简的句式,多彩的语言,方能给学生以新鲜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寄语嘱托式结课

教师优美的结束语往往能将课堂带入高潮,推动学生情感升华,这就是以“听”结课中的寄语嘱托式结课。

语文特级教师吴乐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我的母亲》一课的结课环节,吴老师饱含深情地发出寄语嘱托:“听完同学们的朗诵,老师被深深感动了,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真切的情感,纯净的灵魂。鸟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不求回报的人,让我们用真挚的爱温暖她!让我们用细腻的关心回报她吧!天下最不能等待之事莫过于孝敬父母!同学们,今天回家你想要做些什么?”吴老师不仅向学生再次阐述人人都应该爱自己母亲的道理,同时引导学生从今天回家开始用行动感恩母亲,抓住了学生情感波动的时机,将课中情感带入到现实生活中。寄语嘱托式结课充满了人性的温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体现了语文学科不仅关注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二、以“读”结课

以“读”结课就是师生在结课时大声诵读相关课文,以朗朗书声结束课堂教学。

宁波市华贸外国语学校的成磊老师在执教《岳阳楼记》一文时,自己示范朗读,在结课环节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了极好的引导。成老师以课文展示的人生三重境界启发学生背诵课文,“老师起个头,我们一起合作。面对这浩浩荡荡的洞庭湖,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显得那样狭隘,他们总是摆脱不了个人得失和外物好坏的牵绊,所以他们时而悲,时而喜。若夫……”学生开始背诵三、四段,背不出的朗读。接着成老师说“这种‘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是大多数人都有的,但不是范仲淹欣赏的,于是,他发出了一声长叹,提出更高的境界来勉励所有的人,嗟夫……”师生齐声背诵最后一段。《岳阳楼记》作为八年级下册的第二篇文言文,要求学生全文背诵。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无法很好地理解课文,感知作者旷达的胸怀,其背诵也只能是机械的。因此,在完成全文的讲解之后,成老师在结课环节选择用感染力极强的语言带领学生诵读,为学生的熟练背诵全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以“写”结课

语文课堂不仅注重教会学生理解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在以“写”结课的课堂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课堂练笔或引进与课堂知识相关联的材料,促进学生将知识进行消化与迁移。其代表方式有同题仿写式结课、知识迁移式结课等。

(一)同题仿写式结课

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主题,又要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体裁。在结课环节中,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与课文相同主题的仿写,即为同题仿写式结课。

语文特级教师吴丹青在执教《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时,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在课堂最后几分钟带领学生进行同题仿写。“当年舒婷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写下这首诗歌,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在你的眼中,我们祖国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如果学习舒婷选择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意象,你会选择什么意象?请同学们同题仿写,写一节或几句都可以。”吴老师在布置仿写任务时,提示学生依据时代变化,选择表达内心情感的意象。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掌握诗歌体裁,进行自由创作。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末尾将所学所思进行书写表达。

(二)知识迁移式结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程结尾部分将所學知识进行迁移拓展训练,即为知识迁移式结课。

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在教授《老王》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对“句”“段”品析来进行知识迁移。“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种扣词品析的方法 。扣‘词’品析,是一种美妙的研读方法。当然,也可以扣‘句’品析,也可以扣‘段’品析。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如果你是小老师,能够发现《信客》中让学生‘扣’住并进行品析的一两个句子,那就非常了不起。”余老师的结课环节设计站在整篇课文的角度,以“扣”为主线,对文本进行赏析品读,从而形成了以点带面的效果。这也是余老师整节课想要传达给学生的重要的语文技能之一。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语文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知识迁移式结课,让学生在新的文章中使用“扣词”研读法重温所学。

四、 以“说”结课

前面介绍的几类结课方法虽然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结课方式,但學生多为聆听者。在初中语文结课环节,教师可设计一些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发言并产生较深印象的结课活动。以“说”结课可以是讨论点评式、游戏表演式等带有趣味性的活动。

(一)讨论点评式结课

在语文结课环节,教师通过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进而在师生合作中相互点评。这样的结课方法即为讨论点评式结课。

北京市大峪中学的张贺老师在执教《桃花源记》一课时,充分重视学生的所思所想,在结课环节设计师生共同讨论点评活动。“今天,我们入桃源,品词句,说理想,老师相信大家都有许多话要说。现在,请同学们谈一谈你们此时此刻的感受,说说你们对桃花源和陶渊明的理解。”学生纷纷积极发言,展示其课前准备的材料。这样的结课环节,抓住了学生对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时机,利用学习材料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相互点评,展开辩论。多管齐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游戏表演式结课

经过一节课的紧张学习,在结课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与本节课所学知识相关的游戏竞赛、模仿表演,即为游戏表演式结课。

语文高级教师周继英在执教《小石潭记》一课时,在课堂结尾阶段充分运用学生的表达欲望,要求每位学生担任小石潭的导游,写出导游词。“请同学们以导游的身份,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个方面,为游客介绍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处景色。”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畅所欲言,课堂氛围变得热闹有序。游戏表演式结课在课堂结束前的几分钟,仍然紧紧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使语文学习变得丰富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包容性与开放性等特点,所以初中语文结课的方法也相对地呈现出多样性。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总结语文结课环节的方法,方便教师根据课堂实际需要恰当地进行选择,但结课方法并非仅局限于上述几种。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情、不同的课文去进行精心设计与选择。相对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的学习更能体现出知行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结课的价值更加明显。教师可以运用多种结课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化其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余映潮.余映潮中学语文精品阅读课教学实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2]吴宜康.放大经典文言文教学中诵读的张力[J].语文教学之友,2019,(1).

[3]雷玲.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张入心(1993—),女,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研方向为语文教育。

作者:张入心

第二篇:探析初中数学教学结课“四法”

摘要: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结课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结课设计的好与坏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设计好组织合理的结课不仅能概括课堂内容,对课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拓展学生们的视野,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本文分别讲述了初中数学教学结课的原则和具体方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结课;原则;方式

一、初中数学教学结课所遵循的原则

1.巩固性原则。结课遵循巩固性原则是课堂结尾最基本的要求,一个教师在结课时都应该做到这一点,梳理所传授的知识的结构,将相关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着重强调重要的概念、定理和公式等,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2.多样性原则。很多人在教学时都是用布置作业来结束课堂,其实,结课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布置作业,它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可以根据教师与学生的区别、课型与教学内容的差异,甚至不同的教学情境来选择相应的结课方式。满足多样性的原则。

3.概括性原则。一节课四十多分钟,教师往往向学生传授了很多知识,在课程的结尾,教师要学会对整节课所传授的内容进行高度地概括,语言要尽量简练,使学生能加深印象,掌握知识的规律和窍门,能做到学以致用。

4.灵活性原则。教学情况是不确定的,变化的,因此,数学教学中的结课要满足灵活性原则,对于意料之外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做到灵活应变,因势利导,尽量让结课做到圆满,使整节课都精彩纷呈。

5.发展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的结课遵循发展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结课时对课堂知识进行延展和深化,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

二、初中数学教学结课方式

1.归纳总结式。目前最常用的数学结课方法就是归纳总结法,归纳总结式的结课方法要求教师运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归纳,让学生对所传授的知识有系统的、完善的印象,并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的归纳能力、概括能力进一步提高。归纳总结式的结课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总结不能平淡无奇,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准备,归纳总结的内容合理设计,尽量做到突出重点内容,有效归纳知识点,不要让学生搞不清楚整堂课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课堂内容太过平淡无奇无法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和对知识的思考。二是不能前后陈述矛盾,结课内容一定要与课堂上讲的内容保持一致,如果结课内容偏离了课堂内容,就很可能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分析比较式。分析比较式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结课方式。在课堂的结尾,教师采用分析、比较的方式来区分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让学生加深印象,这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也能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让学生的智力背景不断丰富和发展。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掌握各类知识的不同特点,将刚学的知识与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归纳和比较,让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特点和规律。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可以列个表格,分析比较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变化情况,内在规律等性质。这样一来,清晰明了,学生能很快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还能加深印象。

3.悬念探究式。初中数学的系统性很强,一堂课结束了,不表示知识就停止传授了,因此,在结课时采用悬念探究式,往往能起到延伸课堂的作用,教师在结课时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和诱导性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兴趣,他们会带着这些问题去积极主动地讨论,甚至去查找相关资料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就高涨了,学习的动力也大大增强了。

4.活动实践式。数学来源于生活,与实践息息相关。初中生相对来说还比较好动、比较活跃,如果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往往能起到激发学习欲望的效果。因此,初中数学的结课可以采用活动实践的形式。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来结束课堂教学,比如在结课时要求学生到父母工作的地方帮助父母进行相关数据统计,或去十字路口进行人流车流统计,对菜和日用品等进行登记,计算开支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学到很多东西,能提高学生的活动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2]。

运用活动实践式要注意两个方面的情况:一要合理组织、精心设计,选择那些有意义的活动,尽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还要注意学生的人身安全;二要精心安排,不能刻意地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活动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崔保忠.初中数学课堂结课五法[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老师,2013(04).

[2]何天明.预设或灵动,结在当下——初中数学几种新结课方式的设计与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3(04).

作者:史珏

第三篇:就人文地理教学中世界遗产应用的探究

摘要:当前,人文地理学与世界遗产在研究范围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就研究对象而言,两者相互包容,在教学宗旨方面较为统一。在类型方面,文化景观、文化遗产等都代表着各种人文要素,其与人文地理教科书在结构方面有较多相似的地方。世界遗产作为最好的例证,其在文化、历史以及旅游等多方面地理的教学中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人文地理;教学;世界遗产

引言

1998年,北京大学正式增设世界遗产这一课程,随后多所高校均开设此课程。此后,对世界遗产的研究成为教育领域中的热点。对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总结发现,在教育领域中,世界文化遗产的功能以及其实现的途径主要源于对其本身的探究。就世界遗产来讲,综合性较强是其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其与多门学科存在联系,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与旅游产业的联系最为紧密,所以对旅游教育这一学科的研究最多。但是在其余学科中,对世界遗产在学科的作用研究相对较弱。就世界遗产这一素材而言,其与世界接轨,其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将直接影响部分学科是否发生改变。

就整体以及个体的世界遗产、空间分布以及景观特征来讲,地理学与世界遗产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分析两者的内容以及广泛性来讲,两者同样存在很多相同之处。就世界遗产来讲,按照定义,在地理研究领域中,世界遗产是极端性非常强的研究内容。其主要原因是在评选世界遗产时,需要全球最为权威的部门以及最权威的专家进行考证,然后给予批准获得的。在地理的研究中,世界遗产相似内容的存在使其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这就要求人们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与世界遗产相互结合,进行教育的开展。在本文中,以人文地理与世界遗产相似的知识为基础对人文地理在教学中世界遗产的作用以及发展方向进行具体探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及提高学者对世界遗产的重视程度。

一、世界遗产在人文方面的表现

1、文化景观、双重遗产以及世界文化遗产

在《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将世界遗产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自然遗产以及文化遗产。就后者来讲,其主要涵盖建筑群、遗址以及文物等方面的内容。如果世界遗产在自然以及人文要素都与《公约》中的相关标准相符合,那么就称其为双重标准。

为了将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文化之间的和谐凸显出来,世界文化遗产增设了“文化景观”。就本质而言,世界文化遗产涵盖绝大部分文化景观,剩余的则为双重遗产。换而言之,文化景观是双重遗产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一种。因此,为了避免出现重复,在《世界遗产名录》中,除了双重、自然以及文化三方面之外,文化景观将会被重新列出。就当前世界文化遗产来讲,大部分属于文化遗产。在2012年之前,963项世界文化遗产中,涵盖28项双重遗产,725项文化遗产。

2、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在《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里不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联合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来讲, 其涵盖的内容同样属于文化遗产的范畴。

二、人文地理学与世界遗产在知识方面的共性

1、世界遗产组成的阐述

在2011年,《世界遗产与年轻人》出版之后,国内出现多个有关的书目,主要有《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学》等多个书目。这些书目的出刊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中学所学的《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的科目,为学生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对以上著作进行总体归纳发现,他们在内容框架方面主要涵盖概述、分类的介绍、具体的例子、如何保护等多个方面,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概述。就概述内容而言,其主要涵盖《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来源以及本书大致内容的介绍。

分类以及举例。在第二部分中,主要将世界遗产进行类型的划分,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介绍,主要包括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等类型。

介绍及举例。在本部分中,主要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基本内容进行具体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案例。

保护以及利用的具体方法。在本部分中,主要对世界遗产当前所遇问题以及如何保护利用进行具体分析。就世界文化遗产来讲,物质类的遗产类型主要涵盖皇宫、广场、园林、当代都市、乡村等多个方面。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列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其可以是表述的,也可以是口头传说的,也包括社会风俗、表演艺术、传统手艺等方面的内容。

2、人文地理与世界遗产在知识方面的共性

①研究对象具有互相涵盖的性质

在各种类型的遗产中,除了双重遗产具备文化遗产的文化要素标准之外,大部分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都属于文化遗产的范畴。分析上述的分类可知,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基本上涵盖了所有非物质以及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要素。因此,对于人文地理来讲,其研究对象为多种人文现象。对于当前已经出版的有关人文地理的教材来讲,其在人文要素方面主要涵盖地名、语言、聚落、民俗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与世界遗产中的很多类型都相同,但是两者也有不同之处。那就是在历史长河中,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人类自身创造的一种文化现象。但是对于人文地理来讲,其对当前主流的一种文化现象更加注重。对于前者而言,其要求在文化现象中,具有最丰富、最优质的内涵,但是对于后者来讲,其主要对实际的使用价值更为注重。

②宗旨统一

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在国内高校中先后出现人文地理的学科。就这些学科来讲,其一直遵守经世致用的原则,将食物、人口、能源等方面的利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当做人文地理所面临的问题。具体探究问题的主要目的是怎样才能使人类的社会以及世界经济可以更好的发展下去。大家都知道,保护当前现有的资源以及环境对目标的实现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上述中,《公约》正是充分考虑到了遗产所面临的消失、恶意破坏等严重威胁,进而以保护遗产为主要宗旨,与当前的环境观念以及资源观念相符合。最近几年,本土化以及群众化成为多位学者讨论的重点话题,其内容主要涵盖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怎样保护传统文化的问题。

在1980年,举办了国际地理大会。在本大会中,把怎样将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达到和谐的关系当做核心研究问题。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的人文地理范畴中,以文化景观为背景,将其研究与建设当做本学科的应用以及研究的一个方向。与此同时,在世界遗产中,站在文化景观的角度来讲,其主要表现于自然与文化的结合与联系。由此可以知道,在世界遗产中,其中心内容是在双重遗产以及世界文化遗产中,将文化景观抽取出来,这在文化景观中,是自然与人之间达到和谐的目标。

三、在人文地理教学中世界遗产的应用方向分析

就世界遗产来讲,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文物古迹,亦或者是自然景观都是品级最高的。世界遗产和人文地理在知识方面拥有共性,这也就决定前者在后者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在人文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最好的素材以及例证便是文化遗产及景观、双重遗产等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把这些例证展现在教学实践中,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分析世界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可知,人文地理教学的内容几乎都在世界遗产中展现。特别是人文地理的部分学科,在教学内容以及对象方面,都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1、历史地理

就历史地理这一学科来讲,其以多种人文现象以及自然景观在历史使其表现的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就遗产来讲,人们往往理解为前人给后人留下的物品或者柴婵,其与世界遗产进行对比,两者在概念方面存在两点差异。其一,世界遗产的公众范围是最大的,其二,世界遗产不仅仅涵盖现代遗产,还涵盖天然的遗存物。历史与遗产在研究地理方面的对象虽然相互交叉,但是两者在外延方面存在差异,主要有两点。其一,历史地理在选取研究方向时,通常将时期限制在历史的阶段,但是遗产地理却没有这个约束,甚至可以研究地质时期。其二,就遗产地理来讲,其研究对象一定要为遗址、遗物等对象,但是历史地理却不局限于此,其研究内容不管是否存在,只要在历史时期存在过,那么都能当做研究的对象。所以,遗产研究具有现实以及历史意义。就世界遗产来讲,还存在一个特定的限制。那就是一定要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的组织合理评审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的项目。在历史某一阶段或者历史时期中,世界遗产都经过发展,所以可以将人为因素排除。就世界遗产的演变而言,历史地理包括世界遗产。对于世界遗产显著的地位以及价值,其应成为历史地理以及教学应用的第一选择目标。此外,世界文化遗产以及自然遗产在历史地理的研究中都是主要的研究对象。

2、文化地理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大部分的世界遗产都属于文化遗产的范畴。因此,在研究文化地理的教学中,应注重世界遗产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和传统的地理学研究不同,自从北美之后,将将文化地理划分为五个主题,分别是文化景观、生态学、整合、扩散以及文化区。对于文化区而言,其主要是以文化现象为基础,对其分布范围的描述。就文化的生态学以及整合而言,主要探究文化与自然以及文化与文化的关系,重点探究文化分布现象的成因。就文化扩散而言,其将文化的分部空间变迁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假若变化过程比较缓慢,那么将属于历史地理的范围。因此,五个主题的重视程度相同,成为单独的研究目标除外,文化景观在人文地理的研究中属于最为薄弱的环节。个例研究除外,还出现综合类的人文地理学科。

所以对于世界文化遗产来讲,其不仅可以在文化地理教学方面得到很好的利用之外,在文化景观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以提供较好的研究案例。因为在世界遗产以及人文地理中,两者的文化景观对构建成分的协调性以及整体性都较为注重。最近几年中,在人文地理中,宗教、艺术等一些狭义文化逐渐被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正好相适应。因此,以此为基础进行选题,对任一主题研究都会有很好的突破。

3、旅游地理

就旅游管理来讲,其主要研究旅游资源的规划利用以及赋存的具体状况。按照世界遗产的概念可知,虽然部分学者对于旅游资源与世界遗产放在同等地位持有异议,但不管是旅游业者还是游客,世界遗产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在旅游地理的领域中,世界遗产应用非常广泛,这体现了人文地理中世界遗产的强实践性。当前很多学者对旅游教育中世界遗产的作用进行探究的原因正是如此。在旅游教育中,设计世界遗产的内容不仅可以使世界遗产的价值更好的凸显出来,而且可以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4、地理理论

就人文地理而言,其有三个学科特性,分别是综合性、区域性以及社会性。就综合性来讲,对于人文地理中的文化景观而言,其主要对组成文化现象要素综合性进行强调,站在内容层的视角分析,世界遗产可以很好的将综合性进行阐释。就区域性而言,主要是因为世界遗产在世界各地,不在同一区域,其在纬度、经度、沿海、内陆等方面存在差异。就社会性而言,其要求地理工作人员快速、精确的掌握社会新问题。而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较为突出,所以在地理学中,应该成为重点研究对象。

在《公约》中,将保护作为中心思想,这与当前全球对环境、资源以及社会的发展相符合。对于世界文化遗产而言,其发展中的经验对人们理解和谐发展、人地关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将《公约》应用到教学中,这与课程学的目的相符合,对人文地理是教学目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在人文地理的教学中,融入世界遗产,其在教学应用的方法和世界遗产自身教学的方法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主要涵盖以世界遗产为实践基地,开展教学,通过光盘等多种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实践性学习以及课外活动。但需特别注意的是,世界遗产属于静态的,但是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基本上都属于动态的,所以可以现场进行表现。学生进行合理的模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人文地理的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将教学知识进行扩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就世界遗产而言,其范围非常宽泛,在人文地理的教学中,仅仅涵盖很小的一部分。在本文中,对历史、旅游等地理以及相关的地理理论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其在人文地理教学的应用进行阐述。除此之外,城市的一些项目以及宗教在世界遗产中也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因此,在人文地理的实际教学中,在分支学科也应该进行充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尹国蔚.近十年我国世界遗产教育教学研究述评[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0(06).

[2] 高军波.人文地理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重构[J]. 实验室科学. 2011(02).

[3] 尹国蔚.近十年我国世界遗产教育教学研究述评[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6).

[4] 邓健,任学锋,吴建惠.论世界遗产地旅游消费者教育问题[J]. 商业时代. 2009(17).

[5] 赵春雨,陆林.高等师范院校人文地理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作者:刘燕 韩少卿

上一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论文下一篇:建筑工程监理控制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