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解说词

2024-05-21

电视解说词(精选8篇)

篇1:电视解说词

电视解说词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引资上项力度,促进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2008年是乡镇卫生院建设年,我县卫生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引资上项力度,促进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先后争取到1089万元的国家、省、市国债建设资金,对全县4个中心卫生院和15个乡镇卫生院进行建设改造,总建筑面积达26193.6㎡,共需建设资金1284.21万元。先后新建了东杨庄中心卫生院;建设改造了大北汪、南沿村、张西堡3个中心卫生院;异地或在原址新建了西苏、界河店、永合会、西阳城、刘汉、刘营、西河庄、小西堡、曲陌、广府、姚寨、小龙马、辛庄堡、正西、讲武等15个乡镇卫生院。为当地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这是投资490万元新建的东杨庄中心卫生院。占地面积为7800㎡,建筑面积4700㎡,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中心卫生院,该院有医疗卫生区、医务人员生活区。

这是投资42万元建设改造的大北汪中心卫生院。

这是投资49万元建设改造的南沿村中心卫生院。

这是投资35万元建设改造的张西堡中心卫生院。

这是投资53万元在原址新建的永合会镇卫生院,建筑面积1150㎡。

这是投资52万元在原址新建的西阳城乡卫生院,建筑面积1050㎡。

这是投资65万元在原址新建的西河庄乡卫生院,建筑面积1350㎡。

这是投资 58万元异地新建的小西堡乡卫生院,建筑面积1150㎡。

这是投资 59万元异地新建的刘汉乡卫生院,建筑面积 1180㎡。

这是投资 40 万元异地新建的曲陌乡卫生院,建筑面积 800㎡。

这是投资 35万元在原址改建、扩建的界河店乡卫生院,建筑面积700㎡。

这是投资 65 万元异地新建的广府镇卫生院,建筑面积1100㎡。

这是投资 60 万元异地新建的刘营乡卫生院,建筑面积1000㎡。

这是投资 55 万元异地新建的姚寨乡卫生院,建筑面积1100㎡。

这是投资 87.1万元异地新建的小龙马乡卫生院,建筑面积2192㎡。

这是投资 58万元异地新建的辛庄堡乡卫生院,建筑面积

1100㎡。

这是投资 101万元在原址改建、扩建的西苏乡卫生院,建筑面积2629.8㎡。

这是投资 89 万元异地新建的正西乡卫生院,建筑面积2299㎡。

这是投资 60 万元异地新建的讲武乡卫生院,建筑面积1100㎡。

目前,这19个卫生院,除刘营、广府还没有整体搬迁外,其他17个卫生院都正在为当地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今年,我局又继续发扬市委书记崔江水论跑项目的“四千”精神,即:千方百计、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言万语,正在争跑总投资200万元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设备装备投资项目和1500万元县第一医院整体搬迁项目。截止4月20日,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设备装备已全部到位,这些项目包括:高频X线机、便携式超声波诊断仪、台式超声波诊断仪、半自动化洗胃机、全自动洗胃机、柜式高压消毒器、尿分析仪、简易手术床、多功能手术床、单导心电图机、三导心电图机、血球计数器、双目生物显微镜、产床、吊式无影灯、多普勒胎儿听诊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医用一次性器具毁型器等204台(件)。县第一医院整体搬迁1500万元投资项目已到位,5000万元的国债资金正在争取中。现在县第一医院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县建设局已经规划放线,项目环保评估手续已办

清,地质勘探、安全评估正在进行中,下一步就进行工程招投标工作。

卫生院建设说白了就是房屋、设备和人才。目前,这三项建设二项已基本到位了,有了房屋、有了设备,今年我局将加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关于“用三年时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和137万人次”的有利时机,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开创卫生工作发展的新局面,为我县上项目、保增长、重民生、转作风做出积极的贡献。

篇2:电视解说词

根据节目的具体形态而定,可以做以画面为主,也可以做以声音为主。画面的局限性,画面有多义性,令解说词对画面的意义进行合适阐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补充画面内容的作用

面面符号:新闻事件+人物动作+场景+屏幕文字

声音符号:画外解说词+同期声+音响

电视画面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视觉符号,能表达观众平时很难看到和感受到的更直观、更形象、更有冲击力的画面

2.整合画面关系的作用

画面之间的组合,时空转换有时较大,如果没有解说词的衔接、整合,画面可能由于缺少明确的指示关系而显得无序、杂乱,从而阻碍观众对信息的有效接收。画面与内容的衔接与转场,很多时候需要解说词的过渡和连接。其任务就是把无序的画面组织起来,它与画面的关系不求紧密相连,但求瞻前顾后。好的电视解说词会对电视新闻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也令新闻播出效果更加精彩。

3.深化画面主题的作用

电视文稿不是看图说话,而是要从具体写到抽象。解说词就是能够从描述画面的细节人手,从眼前所见的事物说开去,一步步深化和升华细节,讲述与细节有关的方面,由此慢慢向外拓展,使观众的思绪不仅局限于接收原有信息,还能够从声像画面生发开去,联想到画面之外的更深含义。

一电视解说词与电视画面的关系

1解说词是语言的一种,是一般文字说明的提炼和升华。优秀影视片的解说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欣赏价值,解说词的表现力具有思考的深度;具有想象和联想的时空;具有对画面背景提示的广度;具有审视画面的角度等。

2记录片的画面为观众提供视觉感受,解说词为观众提供听觉感受,配合实物或图画的文字说明,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宣传和教育群众。从观众出发,使观众在观看实物或图画时,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深的含义,3解说词比画面灵活,同一个画面可以配不一样的解说词,但是目的都是一样,是对实物和形象的解说,以实物和形象为写作依据,可以起启承和转合的作用,并且用文字补充画面或实物所缺欠的信息。

4解说词在画面中针对被解说对象的缺失信息,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增加,从而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它是被解说对象的背景材料,或是其潜在深层的思想文化内涵。

2、电视解说词中开头和结尾常用的方法?

开头不用故作高深文字,也不需要虚张声势的嚎头,在亲切自然的娓娓道来诉说之中,吸引观众的注意。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述中,把整部作品的主旨和对象开宗明义地介绍出来。常用的开头方法有:

1、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很快接触到实质性的问题。

2、提出问题,形成悬念,这种方法能扣人心弦而引人入胜。

3、安排序幕,烘托气氛。它的作用是通过鲜明的形象,向观念表达和说明问题,发人深省。

4、引入新的理论、相近学术,令人耳目一新。

5、众人瞩目的政治方面“兴奋点”。

6、以人物、事物的命运引人入胜,表露心情,注重“情”的渲染。

7、利用景物拟人手法。

结尾,是全片的有机组成部分。简洁有力,发人深省,或清音袅袅、余味无穷,或刚劲有力、鼓动激情。

结尾常用的方法

1、前呼后应,回答问题。

2、概括总结,得出结论,这是常见的结尾方式。

3、提出问题,发人深省,引出新的问题,让观念回忆全片内容,从而寻求答案,或逐类旁推,得出新的回答。

4、哲理性较强的警句类结尾,令人耳目一新。

5、展示成果,催人奋发上进。

6、感染力极强的号召式结尾,激励人们去思考和行动。

7、以“诗言志”、“物言志”的形式。

3、电视画面有哪些主要的局限?

1、历史上发生的事情难以完整再现

2、画面无法预测和展望未来。画面形象无法对尚未发生或者将来可能发生的事物进行预测和展望。画面报道最基本的特点和要求是形象、具体。对于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后即将出现的人或事,画面无法做出具体的呈现和描述。电视画面呈现的形象,只可能是既有的,已经存在的现实,不可能无中生有地拿出未来的幻象。

3、难以直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4、对不具备形象性的问题难以表达 无论画面本身具有怎样丰富的内涵,具有多少生动形象的表现能力,也难以表达那些抽象的意义和无形的概念。

5、画面具有的“多释性”特点

6、无法全部回答新闻记录的基本要素画面无法满足观众了解全面信息的要求

4、电视解说词有哪些主要的功能?、(1)弥补画面不足,完善电视形象报道 通过电视解说的补充,可以完成对报道事件基本事实的陈述,对画面传达不充分、不准确、不清楚的地方,给以必要的补充、说明和解;对画面无法传达的而又不可或缺的信息,尤其是那些间接的信息,比较抽象的问题,利用解说,给予充分的说明,借以提高信息传递的精确度和明晰度

A、对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和总体社会环境的介绍。

B、对新闻事件各个要素的介绍,对人物关系和事件各方面联系的介绍,都需要解说完成对基本事实的陈述。

C、通过解说调动观众的再造想象,使他们从无形的画面上感受到有形东西的存在,以充实画面形象,弥补现有画面形象的不足。

(2)整合画面信息,创造明确的指示关系

A放大画面的信息量,强调突出关键性细节。

B对无序的画面信息进行整合,对多义的画面指向进行规定和引导。

(3)挖掘画面内涵,丰富提升画面表现力

(4)调动观众的想象和联想

(5)连接画面,顺利过渡转场

篇3: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写作探究

1 解说词的写作底蕴

解说词文章难写,但写出好文章首先必须要有写好文章的写作激情。“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只要树立写好文章的信心,就迈出了尝试写作成功的第一步。

解说词写作底蕴很重要,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文学艺术修养是写好解说词的基本条件。有些同志说,前期采访我也很认真,坐下来开始写解说词我也很投入,可写出来的解说词就是不能打动人。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就是文字功底欠缺了。肚子里没“墨水”,肯定到不出“东西”来。如果知识面宽广、文字能力强,那语言的组合就会很顺畅,文字的表述就会如同泉涌般溢出。因此,要写好一篇解说词,必须要有文学“细胞”,善于用文字语言表述、描述解说的事物和画面。

写作底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许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往往认为自己没有经过系统的写作培训,写不出好东西来,这是一种误区。关键在于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下笔练习写作,方可以熟能生巧,写出像样的文章来。如大家了解的《民族日报》的编辑李萍,就是这样的一位实践者。她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写作,时常把自己的生活感受、领悟记下来,然后和同志们分享、交流,不断完善、提高,最终合成了《爱有多深》等自己的系列散文集,把自己爱好文学的一面展露给了大家,又记录了自己成长中的心路历程,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在州内外引得了较好赞誉。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文章写作培养底蕴的重要性。

2 解说词的重要意义

电视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下笔前要有“框架”意识,首先应打好文稿的基本框架,这好比是人体的骨骼,要言之有物、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如《舌尖上的中国》,大自然的馈赠一集中,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分叉式交代阐述,最后言明。中国人舌尖上的丰富美味这是大自然馈赠的结果,只有善待自然,自然也会善待人类。提出问题中,交待了中国地大物博,地理气候千差万别,决定了食材的各富特色。分叉式交待中,以松茸、莲藕、竹笋、河鱼为代表,交代了祖国大江南北丰富的菜肴。整个专题片就体现了文稿清晰的框架,观后让人明了清晰。

一部优秀高质量的电视专题片,还必然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脉络,才能使专题片吸引人、打动人。好的脉络就犹如是吸附在骨骼上的千万个细胞,为主题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让观众对主题始终嚼之有味。《舌尖上的中国》就很好的体现了脉络的特征,如卓玛、阿康、林船长、石把头。这些小人物的选择、选定,紧紧抓住了观众视觉的兴奋点,使近一个小时的片子让人看得津津有味,使人不觉得沓长。

3 写好解说词的方法

解说词,从字面上来说就是电视专题片的说明词,是一种“口头文学”。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来感染观众,具有补充视觉和听觉的作用。解说词应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要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忠实于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要注重文艺性,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教,必须通过形象的语言实物进行描绘,就像报告文学是报告事实和文艺创作一样,解说词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具有文学上的一些特点,好的解说词应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

有些人把电视画面比作红花,把解说词当成绿叶。这种说法一方面说明了它们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忽略了解说词的主观能动性。好的解说词可以提炼主题、深化主题,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解说词写作中要有思想,要在采访中多思考、多观察,真正使解说词不只是专题片的旁白,而是思想的真实自然流露。要写好解说词,使其真正担当起“绿叶”的作用,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一定要深入采访、认真思考。

俗话说,不如虎穴、焉得虎子。解说词不是想象出来的,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到一线,与群众融到一起,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新鲜,带有“泥巴”味道,让人看着有看头,脑中有嚼头。现在,有些电视记者采访,拎起摄像机就走,扛上摄像机就拍,只注意画面质量,不去深入采访,解说词是在对象准备好的文字材料上圈圈点点,甚至干脆将报刊上发表过的文字材料拿来应付差事。这样的解说词毫无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没有任何深度和广度,这样的电视专题片又怎能赢得观众呢?

在经过深入采访之后,后期的解说词写作就是一个思考、整理、凝练的过程。这就像作家、画家创作一样。要真正拿出代表自己的作品,还需要自己精心的谋划、创作。“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的,艺术创作都是如此。因此,亲临新闻现场、深入采访,详细地掌握素材和信息是写好解说词的重要步骤。

融入真挚情感,表达真诚的内心世界是发挥好解说词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充分思考,围绕专题片的主题进行构思,把握好文稿框架和脉络这两个要素。在写作过程中,要把你在采访中和采访后的感受、观点表达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将内心的情感用文字淋漓尽致地写出来,相信在这种境况下写出来的解说词才会有思想性,能给观众以启示。

4 结语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上没有完整相同的两张面孔。只要有特色,就能被观众记住,即使没有华丽的语言、深奥的道理,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也可以成为一篇好创作。以上谈论解说词写作的感受,只是笔者工作中的体会和所得,有许多不准确、不完善的地方,仅供大家工作中参考、交流、探讨。

篇4:电视解说词

电视解说词创作是一种特殊写作形式,但在语言文字的要求方面与其他的写作也有许多共性的地方:一是准确,即要抓住要害,明白无误;二是凝练,要高度浓缩,用最少的话表达最丰富的信息;三是生动,应该有点儿文采。

解说词写作需要包含一定的文学要素,具备文学写作能力是写好解说词的重要条件。比如用排比概括,以喻体线索展开陈述,以“形散神不散”的诗化和富有哲理的语言,可以表达丰富的信息,并富有神韵。

但是,解说词是说明性文字,一般不需文学性的描写,不要太多的形容词,因为在画面呈现的形象面前,任何生动细致的描绘都是苍白无力的。我们可以叙述新闻事实、陈述背景材料,可以发表议论、抒发情感、表述主题思想,但是这一切都是围绕着“说明”的需要。这样解说词就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比如用主观叙述和访谈作为解说词的主要形式,不仅呈现眼前所听所见,又表述了所思所感,亲切朴实的口语解说如潺潺流水,静静地流进观众的心田。主观叙述是画外的客观性旁白,或是画外内心独白,也可以“走进画面”作现场的解说,或设置主持人讲述,也可以是画外音对话,但总体上是平实、朴实的叙述,解说词这样的叙述格调,可以增强新闻主体的真实性。

必须指出,解说词虽然是一种“说明”,但决不是对画面表象的说明,解说词一般无须重复画面的内容,它应该配合画面并深化画面的内容,升华画面的主题。比如运用常见的说明性叙述形式,就可以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即拍摄者当时的内心感受和对背景资料的客观陈述,这就不是对画面简单重复的“说明”,而是力求丰富画面的内涵,触发画面的意境,以增强专题片的艺术感染力。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所谓解说词实质上就是一种语言的引导,它启发观众的想像与联想。解说词是“说明性”的文字,本身没有形象性,它的形象感是观众在解说词的“引导”下进行再想像的结果。比如运用语言创设观众想像的空间,用虚拟性内心独白巧妙地调动观众想像,使他们“看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我们常说,画面要有意境之美,但是这个“意境之美”全靠画面表达是不充分的,这时,富有诱导性的解说词就可以使观众“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一个专题片的长度是很有限的,不可能全面、细致地反映人物事件的全部内容和全过程,剪接好的未完成的画面也是跳跃的、不连贯的,画面信息也往往是含混的,因此解说词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协调画面信息,体现整体思路。这实际上是“时空的再造”,让人们看到画面的逻辑关系和清晰的基本思路。

比如《来自国企的声音》这个专题片,很有创意,它的解说、音乐和音响完全是振聋发聩的“声音”的组合,其中有具有震撼力的钢琴乐曲的鸣奏,有珠江钢琴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童志成等人铿锵有力的同期声讲述,这些“声音”与画面既相互照应,又水乳交融,通过“时空的再造”,画面语言和解说词不是单独完成信息的传递,而是双轨并行,有的相互交叉,有的相互碰撞,但是它们都沿着一条共同的线索流畅地发展,这样,专题片主题的升华就很自然,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由此,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就很清楚了,我们可以打个比方,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有如底片的显影,画面是底片,解说词就是显影剂,它可以将画面的内涵意蕴显示得淋漓尽致。电视是“一次过”的艺术,画面不断地呈现却又转瞬即逝,解说词的作用就是将关键性的信息加以放大,将隐蔽的信息加以突出,对容易忽视的细节和动情点加以点化。所谓“点化”就是言简意赅地升华画面的内涵,深化作品的主题。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观众对于司空见惯的表象事物,一般是止于表象而不作深入的思考的,这时,就需要借助解说词的“点化”对画面加以概括、提炼,使观众从“熟知”变为“真知”。

在电视专题片中,画面与解说的关系一般有两种,一是“声画同一”,二是“声画对位”。这个说法可能过于专业了,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述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是“若即若离”。所谓“若即”就是解说与画面保持着紧密的关联;所谓“若离”是指解说并不是对画面的简单重复,有点“离”,但是“离”必须保持画面与解说词内在的相关性。我们发现,许多解说词对声音与画面关系的理解还是比较准确的,正是这些解说词使电视画面的表义功能得到了强化和提升。由于解说将同期声、画外音和主持人出镜讲述十分和谐地糅合在一起,这样体现主题的解说就更丰富且具有感染力。这样,电视解说词就不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了,但是它必须讲究协调性。孤立地看,解说词可能是片段的、零碎的、不完整的、不平衡的,如果用文学语言文本的要求去衡量它,可能是不合格的。但是当它融入电视画面之中,就显示出它的价值了。这些片段的、零碎的、不完整的解说词,具有很强的编辑功能,它可以补充画面的不足,完善形象的报道,也可以连接画面,发挥过渡转场的作用。画面编辑将解说词穿针引线地贯穿其中,顺畅的连接使可能出现跳跃的画面段落浑然一体,使转场的叙述更为自如和流畅。只有当画面、解说词、音乐音响构成“金三角”的关系,既相互协调、又各展所长,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

在一般情况下,解说词的创作是在画面编辑完成以后开始的,因此,解说词的写作一定要根据画面去考虑、去配合,尽量做到严丝合缝,一点儿也不脱节。这样就要注意画面的长度、画面的节奏,还应该注意与音乐的配合。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解说词与画面的“依存关系”。最忌讳的是,写解说词的人不去研究画面,埋头写出一篇文章,然后一个劲儿地将大段的文字往专题片里面“填”,最后是声画分离,解说词与画面“两张皮”,解说词充斥画面,密不透风,不给观众留下一点思考、回味的余地。严格地说,那样的大块文章不能算是解说词,只是文章而已。我们不必一味追求解说词自身文字形式的完美,须知,解说词只是整个电视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不能孤立存在,更不是独立成篇。

篇5:电视解说词写作

解说词是语言的一种,是一般文字说明的提炼和升华。记录片的画面为观众提供视觉感受,解说词为观众提供听觉感受,配合实物或图画的文字说明,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宣传和教育群众。

根据节目的具体形态而定,可以做以画面为主,也可以做以声音为主。画面的局限性,画面有多义性,令解说词对画面的意义进行合适阐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延伸画面,扩大信息含量,弥补画面不足,完善电视形象报道

(1)对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和总体社会环境的介绍。

(2)对新闻事件各个要素的介绍,对人物关系和事件各方面联系的介绍,都需要解说完成对基本事实的陈述。

(3)通过解说调动观众的再造想象,使他们从无形的画面上感受到有形东西的存在,以充实画面形象,弥补现有画面现象的不足。

2、整合画面信息,创造明确的指示关系:解说为观众解读画面提供一个顺利的渠道,使画面传递的信息更加准确明了。

(1)放大画面的信息点,强调突出关键性细节。

(2)对无序的画面信息进行整合,对多义的画面指向进行规定和引导。

3、挖掘画面内涵,渲染烘托气氛,丰富提升画面表现力,深化画面主题的作用:借助解说特有的抽象概括的能力,深入挖掘画面的内涵,帮助观众加深对画面的理解,使他们由“熟知”变为“真知”,由表面走向深入,真正领悟作者的意图。

(1)调动观众的想象和联想:解说语言虽然没有形象性,但可以结合画面,通过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等方式,充分调动观众的经验积累和表象记忆,唤起观众的形象感。

(2)连接画面实现语言蒙太奇,顺利过渡转场:解说语言的粘连性、双关性,特别适宜营造一种承上启下的表述方式。使观众的注意力暂时由画面转移到解说上,通过解说的引导,顺利地把观众带入下一段画面之中。

(3)直接抒发感情,阐述道理:电视画面尽管可以通过强调细节、展现过程、营造气氛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可以在特定的情景下直接表达感情。解说表达感情,一直是通过对感人的动情表述感染观众

(4)电视文稿不是看图说话,而是要从具体写到抽象。解说词就是能够从描述画面的细节人手,从眼前所见的事物说开去,一步步深化和升华细节,讲述与细节有关的方面,由此慢慢向外拓展,使观众的思绪不仅局限于接收原有信息,还能够从声像画面生发开去,联想到画面之外的更深含义。

①电视解说最重要的配合对象,无疑是电视画面。它的一切写作,处理,安排的思路,首先从画面出发。它依赖画面,来自画面,补充画面。同画面的配合关系处理得当,与其他手段的配合就能迎刃而解。电视解说使用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电视画面表现不了或表现不好得时候用解说词。如果电视画面可以表现,并且能够充分表现的地方,应该尽量发挥画面的作用,没有必要非得用解说。

②电视画面难以再现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所以,在相关的空间画面上,我们可以通过解说,讲述过去时间在此空间发生过的事件。画面的空间造型,由于解说的回述,同样打上了过去的痕迹,振荡着历史的回响,使观众深切感受到当年情景的再现。在长江当年赤壁大战的地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言犹在耳,当年鏖战的场景也仿佛历历在目。在画面资料不足的情况下,解说在回顾历史,报道过去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也是它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

③画面形象无法对尚未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物进行预测和展望。所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可以利用解说的虚拟性和想象的能力,调动观众想象未来场景。对脑海中的记忆表象和感知经验进行加工,组合成个人想象中的未来。但绝非未来情况的真实写照。再比如,假使有一天台湾分裂势力悍然宣布“台独”,我国政府必须诉诸武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台湾战役究竟是什么情况,绝非过去的军事演习可以比拟,也不像《突破重围》的电视剧那样,如同小孩子“过家家”般地小打小小闹。实际现代战争的激烈残酷场面,是和平年代的人们无法想象,也是今天的现有的画面无法表现的。这里,配合现实画面的电视解说,就发挥了它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的优势。它的概念性,虚拟性,不可描摹性,它与现实的距离感,以及引发调动观众联想的能力,大大地弥补了画面的不足,为电视反映生活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④电视画面难以直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即便使用解说,也应该十分慎重。要注意对心理过程的具体交代及对心理环境的充分渲染营造铺垫。特别注意对心理揭示分寸感的把握,避免对于主观的臆想。它可以配合适当的采访,人物内心独白,主人公自诉,尤其是感悟心灵的音乐,恰到好处地做直接的揭示剖析,引导观众深入体验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云来雾去》这部电视片中,通过适当的解说,把一位报考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农村青年,那种既自卑又自强,既认真又惶惑,明知无望又心存侥幸的复杂心理,表现得相当成功。在阳光卫视新版的《刘焕章》中,通过主人公生活的环境说,把主人公博大深沉,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展现得相当成功。

⑤电视画面对不具备形象性的问题难以表达。只有通过解说词在适当的时候提炼主题,概括主题,解释主题。较画面而言,解说词对这一类比较抽象的信息,表现起来要相对简单些。⑥画面具有的“多释性”特点。由于画面这样一个特点,创作者的意图和观众的接受程度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差距。仅仅依靠画面自身表现力的提高,很难缩小或填补这种差距。如电视片《万里海疆》中,多次出现一个身穿红肚兜的孩子在海边戏耍的画面;《沙与海》中那个欢蹦乱跳的女孩子从高高的沙岗上滑落的镜头,能引起观众多种的心理对应和不同的情感体验。有时,观众与评论家指出的画面含义,同编导的自我阐释大相径庭,常常令创作者大吃一惊。这就需要借助其他电视手段的不足,填补创作意图同观众理解之间的差距。解说语言在确定指示关系,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作为弥补画面欠缺的重要手段。所以,电视解说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多释性的画面创造一定的指示关系,为其定向,为观众理解画面开通一条既定的渠道。解说为多释性的画面定向,分寸感的把握极其重要。既不能让观众费解困惑,茫然无序;也不能越俎代庖,生硬强迫。在这里,解说主要起到引领,点拨,启示的作用,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既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意图,又得到观众的认可和接受。

⑦画面无法全部回答新闻记录的基本要素。在环境相当复杂,对象的外部标志不甚明显的情况下,由于解说词的参与作用而促进了了解。词语的联系传递到第一信号系统,唤起了与之有关的种种联系,因而补充了知觉的内容,使其更加丰富,使人的认识更趋完善。

⑧对于电视节目需要表现的内容信息,能够用画面表现的,尽量用画面表现。要善于使用画面讲故事,提高画面自身的叙事能力,只有在画面表现不了,或表现不好的时候,再考虑使用解说。叙述事件尽可能不要依赖解说,也不要依赖采访。

⑨电视解说不是画面的简单说明和解释。解说与画面的关系,不是这种肤浅的联系,而是一种深入的,内在的联系。解说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去挖掘画面内在的含义。它应该是画面因素的扩充,延伸,概括与升华。解说应当给观众画面之外更多的信息,尤其是那些无形的信息,以及画面有一定内在联系,但观众又直接看不出来的信息。电视解说不去简单解释说明画面,更侧重对画面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这种较深入的理解与感受,一方面准确传达了编导的创作意图,同时为观众的思维和联想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⑩一般情况下,解说的最后完成,应当在画面编成之后。不要追求解说词自身表面文字形式的完美,要与画面相吻合。解说不要描绘自然景色,描写人物形象。解说语言对形象的描述再准确,再生动,再传神,也远远不及一个镜头那样,能形神兼备,纤毫毕现。解说语言的画面感,主要指它的画面感觉如何,对画面内涵的理解程度怎样,对画面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否准确体现。要通过解说语言强化观众对画面的感受,调动观众的想象和联想,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决不要求解说去重复描绘形象。

二、电视解说词的开头和结尾的常用方法

开头不用故作高深文字,也不需要虚张声势的嚎头,在亲切自然的娓娓道来诉说之中,吸引观众的注意。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述中,把整部作品的主旨和对象开宗明义地介绍出来。

1)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很快接触到实质性的问题。

2)提出问题,形成悬念,这种方法能扣人心弦而引人入胜。

3)安排序幕,烘托气氛。它的作用是通过鲜明的形象,向观念表达和说明问题,发人深省。

4)引入新的理论、相近学术,令人耳目一新。

5)众人瞩目的政治方面“兴奋点”。

6)以人物、事物的命运引人入胜,表露心情,注重“情”的渲染。

7)利用景物拟人手法。

结尾是全片的有机组成部分。简洁有力,发人深省,或清音袅袅、余味无穷,或刚劲有力、鼓动激情。

1)前呼后应,回答问题。

2)概括总结,得出结论,这是常见的结尾方式

3)提出问题,发人深省,引出新的问题,让观念回忆全片内容,从而寻求答案,或逐类旁推,得出新的回答。

4)哲理性较强的警句类结尾,令人耳目一新。

5)展示成果,催人奋发上进。

6)感染力极强的号召式结尾,激励人们去思考和行动。

7)以“诗言志”、“物言志”的形式。

三 电视画面有哪些主要的局限?

1、历史上发生的时间难以完整再现

2、画面无法预测和展望未来。画面形象无法对尚未发生或者将来可能发生的事物进行预测和展望。画面报道最基本的特点和要求是形象、具体。对于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后即将出现的人或事,画面无法做出具体的呈现和描述。电视画面呈现的形象,只可能是既有的,已经存在的现实,不可能无中生有地拿出未来的幻象。

3、难以直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4、对不具备形象性的问题难以表达。无论画面本身具有怎样丰富的内涵,具有多少生动形象的表现能力,也难以表达那些抽象的意义和无形的概念。

5、画面具有的“多释性”特点

6、无法全面回答新闻记录的基本要素 画面无法满足观众了解全面信息的要求

四 电视解说词有哪些主要功能

1、弥补画面不足,完善电视形象报道。通过电视解说的补充,可以完成对报道事件基本事实的陈述,对画面传达不充分、不准确、不清楚的地方,给以必要的补充、说明和解;对画面无法传达的而又不可或缺的信息,尤其是那些间接的信息,比较抽象的问题,利用解说,给予充分的说明,借以提高信息传递的精确度和明晰度

(1)对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和总体社会环境的介绍。

(2)对新闻事件各个要素的介绍,对人物关系和事件各方面联系的介绍,都需要解说完成对基本事实的陈述。

(3)通过解说调动观众的再造想象,使他们从无形的画面上感受到有形东西的存在,以充实画面形象,弥补现有画面形象的不足。

2、整合画面信息,创造明确的指示关系。

(1)放大画面的信息量,强调突出关键性细节。

(2)对无序的画面信息进行整合,对多义的画面指向进行规定和引导。

(3)挖掘画面内涵,丰富提升画面表现力

(4)调动观众的想象和联想

(5)连接画面,顺利通过转场

(6)直接抒发感情,阐述道理

解说词的开头:对于观众来说,一个电视节目开头和结尾的解说词是否精彩,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收视心理。能否引起观众的注意,开头的几句解说词显然承担者更加重要的任务。

1)选择整个节目的切入角度。解说传达信息,是从什么角度,利用什么细节、哪个故事、哪个人物展开报道的?选择的切入点是否新颖、独特,具有接近性和吸引力,是否能够带动后面的报道顺利进行?它是否具备足够的扩展领域?需要仔细的斟酌。

2)确定整个节目的基调和解说的基本风格。节目的风格基调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解说词体现出来的,甚至节目的时代感都同解说使用的语言有关。最初的解说往往起到了“定调子”的作用,调子一旦确定,后面的解说就要按照这样的一个基本的风格延续。

3)先声夺人,出手不凡,给观众以新鲜感受或强烈的冲击,展现出解说的水平与言语技巧 如:在《北京运动服装一瞥》中,开头的画面是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和一组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浮雕。解说是这样的---这是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在艺术上,它是不朽的;在服装上,它是真实的。它告诉我们,那时候参加奥运会比赛是不穿衣服的。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的自然美,运动员们全涂满了橄榄油,身体在阳光下发出古铜色的光彩。通过浮雕自然引入运动服装的话题。解说的开头是全篇的基础,基础打好了,观众进入了状态,后面的展开也就顺利了,新颖,独特,自然,接近观众,具有冲击力和吸引力,应当是对解说开头的共同要求。

解说词的结尾:结尾的解说,承担者节目是否能圆满收场的任务。如何通过最后的解说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如何避免片面,消除硬伤,少留缺憾,修补瑕疵,都是结尾的解说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结尾的解说主要有以下作用。

1)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是对作品主题的概括的升华,使观众在过程和感觉中感到彻悟。这种点题,恰如其分。不明确说出,观众感到意犹未尽,不解气,不过瘾,甚至不明确;说得过头,又可能越俎代庖,给人以说教和画蛇添足的感觉。

2)引人思考,发人深思,给观众留下回味无穷的韵味。结尾的解说,把观众的思考和情感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和空间,使他们浮想联翩,久久难忘。

1)说出观众能够感受到但表达不好,想说却说不清楚,朦朦胧胧又把握不定的意思。

4)对于多集系列节目或连续报道,最后结尾的解说经常要起到承上启下,为以后铺垫悬念的作用。

篇6:电视片解说词

----站前街办电视片解说词

走进站前

(场景包括:街办办公场所、社区办公场所等市内外环境、街办荣誉室)

解说词:湾里区站前街道办事处位于湾里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东连西外环高速、南接红湾公路、西通美丽的长春湖景区、北有豫章十景之一的洪崖丹井。辖区总面积约2.8平方千米。辖区范围内有中央、省、市、驻辖区单位和区属单位403个、民办院校3所、区属高中1所,公立幼儿园1所。辖区常驻人口14762人。下设七个党支部和四个社区居委会,有党员212名,魅力站前(场景包括:街办荣誉室、财务报表、招商引资企业、重点项目等场景)

解说词:近两年来,特别是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确定“四区互动、奋力比拼、富民强区、健康湾里”发展战略以来,街道采取“四区联动、齐头并进,六项比拼、创先争优”的工作大力举措,围绕“抓重点、解难点、呈亮点”,促进街道经济工作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扎实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佳绩。街办先后荣获南昌市文明单位、平安街道、2010全区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全区四区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全区财税工作先进单位、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先进街道等荣誉称号。

善做加法,助推经济发展加速器

重点突出项目推进快、招商引资新、经济指标高、财务管理严。2011年街办完成财政总收入完成1298万元,占全年任务11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4%;一般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00万元,占全年任务11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7%;招商引资内资完成270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22.7%,外资完成120万美元,占全年任务的122.7%。完成入园项目1个。引进总部经济企业25家,引进三产项目4家。固定资产投入完成1.128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02.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9%。2012年1-5月份,街办完成一般地方财政收入812万元,占全年任务的64.4%。街道经济呈现了稳步快速发展的态势。

围绕街道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重要工作,建立街道“三重” 工作机制,成立了街道总指挥部、四个片区指挥部和一个“三重”工作推进督导组,对列入重点调度的项目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日,措施到位。当了解到翠岩路27号项目出现资金困难问题后,党工委书记高招彪同志及时调度,多次亲自联系协调相关部门,为项目落实解决了资金180万元。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和周到的服务,使辖区内东方之星、翠岩路27号、休闲会所等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电炉厂小区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站前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洪崖社区办公楼装修工程等重点工程按期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应。

巧做减法,创新社会管理减压器

具体概括为:“四大”即:综治大联防、民生大提升、计生大整

治、社区大变样。

(场景:平安联创中心、中心花园小区、电炉厂小区)

街办在小区环境和安全问题整狠下了功夫,推进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在各个小区进行了环境和安全的双向整治,并做到有重点、有成效。

中心花园小区属我区最早开发销售的商业性楼盘之一,有10幢楼栋300户业主。2007年8月小区物业撤离以后,小区一直属于无人管理状态,从而使得小区内的市政设施损坏比较严重,大量的绿化植物死亡,社会治安环境相对混乱,经常有偷盗、欺诈、传销等案件发生。于是将该小区向上申报列为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试点,(得到了区政法委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批给改造资金70万元)。街办从“完善基本功能、配套基础设施、美化居住环境、规范小区管理”四个方面对小区进行综合整治改造。有效地把社区的物防、技防和人防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小区绿化亮化工程整修一新,在居民聚集较多的地方增设了健身器材和休闲石凳,方便居民休闲娱乐。使整个小区按准物业运行管理。居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个个赞不绝口,和谐氛围更浓了。

街办以确立工作重点、重点对象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多

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针对流动人口、重点人员难以管理的现状,将完善台帐管理,形成“三个一”居民每户一登记、流动人口每人一册、重点人员一人一档,实行统一建档,分类管理。尤其是对重点人员,实行稳控与帮扶相结合,逐个落实到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每逢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主动靠前,做好稳控。

街办依托和谐平安联创中心这一平台,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方面。如今联创中心已成为社情民意的收集中心,便民

惠民服务中心,矛盾纠纷的调解中心,突发事件的处置中心,和谐平安的创建中心。街办联创中心自建立以来,辖区范围实现了“一升二降三没有”稳定局势。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刑事案件,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群体性事件。为辖区居民创造出了一个生态良好、和谐安宁、温暖舒心的生活环境。

街办始终坚持把改善民计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社区党建,社区建设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创新实践社会管理新模式。

1、从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需要的问题抓起,主动听取民意,访民生,察民情,及时了解群众的期盼和诉求,通过民情夜访活动,为辖区居民硬化(邓垄路)道路1公里;修建150平方米休闲广场1个;安装健身器材16件套;安装路灯10盏,做到办事制度公开,以实际工作成效累积群众的信任,赢得群众的支持。

2、在创新社会管理中,重在解决涉及面广,群众呼声高的重点、难点,热点等深层次问题,让群众真正得到更多实惠。今年全街道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为310万元,已基建立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就业与再就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工程顺利推进。

勇做乘法,搭建创先争优连心桥

力求实现创先争优有高度、便民惠民有深度(日周月年活动场景)街办以“三百惠民”工程为主抓手,推进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以服务居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号召百名党员为百户居民办百件实事,积极开展机关干部“五访五谈”活动和志愿者“党徽闪耀行动”,做到

知百家情,解百家难,问居民所盼所想。形成”党员奉献日”、党员与困难居民结对帮扶等有效措施,为困难民提供资金扶持、介绍就业、职业培训等帮助。以实现“一居一品”、“一居多品”为目标,全面推进“五联工作法”,即着力整合社区党建资源,着眼于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民生联保、综治联防、环境联创五个方面,有力促进社区党组织管理模式和党员活动办法的改进升级,着力构建起具有站前特色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该工作法自推行以来,得到了中共南昌市委组织部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推广,站前社区也得以成为全市此项工作的“领头雁”。在创新党员活动方式、教育管理方式和服务群众形式上入手,以“创先争优活动年”为抓手,扎实开展“党员奉献日”、“广场文化周”、“楼栋服务月”、“社区建设年”活动,推进社区党建活动由单一化向灵活、便利和多样化转变,服务群众方式由定制化向常态化发展,搭建起党建服务社区发展、服务居民生活的“新舞台”。

敢做除法,深化作风建设晴雨表

确保“三化”即:学习形式多样化、队伍建设人性化、制度管理规范化(会议学习场景、开展文体活动场景、开展廉政学习场景)

街办运用动员会、专题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了解掌握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部署要求,统一思想认识,保持头脑高度清醒,充分认清当前形势,进一步坚定赶超信心,打造街办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队伍,展现站前人“六项比拼、创先争优”新风貌。

开展系列有益健康的娱乐活动。使机关、社区干部工作劳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工作热情,展示站前人健康向上的新风尚。

深入开展“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速、环境大优化”集中整治活动,不断转变机关干部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能。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采取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引导广大党员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保持站前人廉政高效的情操。

篇7: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这是一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洋溢着蓬勃的时代气息。

这是一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演奏着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恢弘乐章,书写着人与环境相融共生的优美诗篇。(推出片名)

高歌 腾飞 新华龙

(华龙腾飞天地新、华龙腾飞展新姿)

2012年7月23日,濮阳市“以拆促建”集中行动动员大会召开,吹响了“以拆促建”嘹亮的号角。“以拆促建”集中行动,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民心工程。

华龙区是濮阳市辖惟一的行政区和中原油田总部所在地,作为濮阳市的政治、文化和信息中心,承担着绿城路、大庆路、胜利东路、石化路、玉门路、滨河路等十五条主次干道两侧及入市口拆迁,盘锦路西黄河路北大杂院、登月新村东侧大杂院、文化路东五一路北大杂院等八个大杂院拆迁,马颊河、濮水河两侧拆迁,戚城、赵村、尧当、波头集、子路坟、东白仓等十四个城中村改造安臵房用地拆迁。同时,我区自我加压推进了金宇市场、戚城屯市场、天龙市场等五个集贸市场,中心公园、四季花城、海斯顿、物华国际等重点建设项目的拆迁。

【同期声】华龙区委书记张宏义:

2012年“以拆促建”集中行动规模之大,涉及拆迁群众之多,推进战线之长、时间之短、任务之重为华龙区拆迁历史之最,前所未有。华龙区以干大事创大业的气魄,以不干则已、干则必成的决心,迅速行动、果断出击,不完成任务决不收兵,坚决打赢“以拆促建”集中行动这场攻坚战!

思路明,则事业兴。转眼间,华龙大地已是处处春潮涌动。(字幕1): 组织到位,领导亲临一线----区委、区政府强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区委书记为政委、区长为指挥长的高规格“以拆促建”指挥部,成立了全区主要县级领导干部为组长的推进工作组,建立了任务清晰、节点严格、责任明确的工作台账,明确了华龙区“以拆促建”集中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内设机构及职责。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印发了《濮阳市华龙区“以拆促建”集中行动实施方案》、《华龙区“以拆促建”集中行动指挥部关于加强房屋拆迁安全管理的通知》、《华龙区“以拆促建”集中行动奖补办法》。绿城路拆迁工作推进组组建了综合协调组、土地规划组、拆迁执法组、资金保障组、建设绿化组、环境保障组、项目推进组、宣传报道组,坚持把最精干的力量放在拆迁第一线,乡(办)、区直机关抽调三十多名科级干部为主力等280余名机关干部包村、包路段、包拆迁户,在拆迁一线开展工作。

县级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分包拆迁任务的领导同志深入一线,(区委书记张宏义、区长刘洪浩等主要领导深入一线的镜头)。

拆迁现场搭设帐篷,建起大锅灶,包路的区、乡干部和村组干部集中就餐,现场办公,利用早餐会安排工作,午餐会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晚餐碰头会听取汇报进行小结,(现场系列镜头画面-----)在短时间内打开了拆迁工作局面,各项工作快速和谐推进。

(字幕2):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拆迁工作涉及被拆迁居民群众切身利益,工作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信访矛盾。拆迁项目启动之前,区、乡(办)、村组层层召开宣传发动会,利用张贴公告,悬挂横幅,发放告知书、倡议书,出动宣传车不间断巡回宣传,在有线电视台开设宣传专栏,利用手机报、华龙区网、手机短信平台等形式广泛宣传“以拆促建”的重大意义,积极营造围绕拆迁、支持拆迁、服务拆迁的浓厚氛围。为着力提高居民群众对“以拆促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工作透明度,开好各个层面的拆迁动员会、协调会、政策讲解会、入户恳谈会,集中听取被拆迁户的意见和建议,接受村民群众对“以拆促建”工作的政策法律质询,让各项政策和补偿标准明明白白、深入人心。同时,我们坚持把群众工作放在首位,工作组成员进村入户,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个拆迁户的思想动员工作,把拆迁的重要性宣传到位,把拆迁的政策宣传到位,把党委政府的坚定决心宣传到位,进一步把拆迁群众的思想凝聚到“以拆促建”上来,把行动落实到“以拆促建”上来,玉门路北延在短短的五天时间内迅速拆迁完毕。

(字幕3):优化作风,化解矛盾难题

面对繁重的拆迁工作任务,各级领导干部用“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争一流”的使命感开展工作。针对那些问题比较多、拆迁难度大、局面一时难以打开的拆迁项目,分管领导亲自蹲点,走在一线,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钉子户”,区推进组领导、乡(办)主要负责同志主动跟进、主动分包,亲历亲为,把道理讲在前,把关心放在前,把疏导教育做在前,争取他们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工作中,各级分包干部紧盯在拆迁现场,坚持一户一户落实,一户一户推进,提高了拆迁效率,缩短了拆迁工期。针对冬季严寒季节拆迁户租房困难的具体情况,工作组主动帮助拆迁户联系安臵处所,对于个别无劳力户,工作组联系协调机械车辆和专业拆迁队伍免费搬迁、协助拆迁,在2012年11月底、12月初绿城路拆迁的紧张时期,每天组织搬迁、拆迁队伍200余人,机械20余台,开展集中搬迁、同步拆迁,加快了拆迁进度。

(字幕4):模范带动,推进拆迁进度(注:先进事迹、感人事例------)

村看村、户看户,广大群众看党员、看干部。在拆迁工作中,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拆迁工作启动之前,在做好被拆迁户的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重点列出党员干部拆迁基本情况,作为第一批拆迁目标,引导他们做拆迁带头人、示范户,形成比、学、干、超的工作局面。在绿城路、南海路东延、滨河西路、盘锦路西侧大杂院的拆迁工作中,孟轲乡政府、华龙区畜牧局、地税所等机关事业单位和在市直、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十几名同志、中孟轲、皮胶拐、王庄等村组干部带头配合清点、带头签协议、带头拆迁。党员干部在做好自身拆迁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做好其亲属邻居的思想工作,逐步缓解群众对抗情绪,加快推进拆迁工作。工作组的诚心和干劲打动了许多群众的心:西孟轲75岁的村民常青举开了一间中药铺,在了解拆迁情况后,老人不仅积极配合拆迁,还主动提出把3280元的补偿款全部捐给希望工程。说起这么做的原因,常青举表示:“十八大提出要让群众生活的更美好。这次拆迁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生活的更好,我这也算是为市里的发展做点儿贡献,值得。”(字幕5):创新机制,依法推进工作

为加快附属物清点工作进度,区财政局评审中心、监察局、审计局、检察院将监督关口前移,全程参与附属物清点,实行区国土局、财政局、监察局集中审查审批附属物安臵补偿方案,建立了“一站式”审批工作机制,邀请著名拆迁专家、法学专家王达博士为全区干部职工做了一台“阳光拆迁、和谐征收”法律讲座,同时聘请王达博士等20名律师作为区政府法律顾问团。工作中,始终坚持“三拆、三不拆”的工作标准,自觉做到“三个带头”,严格工作程序,公开安臵补偿标准和政策,一把尺子量到底,多方筹措安臵补偿资金,坚持“以拆促建”附属物补偿款足额到位,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推进工作。中原办在“以拆促建”工作之初,实行“以拆促建”项目机关干部摘牌制度,有力的调动了机关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

(字幕6):积极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我区“以拆促建”项目涉及众多城乡结合部、大杂院的村民自建房和企事业单位,随着2012年冬季的来临,集中大面积拆迁必将影响到拆迁村民的安臵过冬问题。为有效解决村民过渡安臵和被拆迁企事业单位的生存空间问题,我区成立了绿城路拆迁过渡安臵房建设推进工作组和企业拆迁土地臵换工作组,及早筹划建设村民过渡安臵房和被拆迁企业异地安臵问题,积极申请解决廉租房,帮助解决被拆迁对象冬季过渡安臵等后顾之忧,在财政异常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向市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协调,主动调高被拆迁村民过渡安臵费。

全区上下精诚团结,勇于担当,克难攻坚,强力推进,圆满完成了“以拆促建”工作任务,至目前,共投资10.2亿元,完成拆迁面积626万平方米。实现了快速拆迁、依法拆迁、和谐拆迁。巨大变化:旧貌换新颜

今天的华龙区,天更蓝了,水更绿了,城市更美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一条条宽阔亮丽的街道,一幢幢风格别致的高楼,一处处春意盎然的园林、一个个生意火爆的超市酒店,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夜幕初降,小区文化广场早已汇成欢乐的海洋。你看吧,这边跳的是健身舞,那边打得是太极拳,爱好戏曲的则凑到一块,吹拉弹唱过把瘾——-

濮清快速通道,过去是“ ”而今的,路面宽阔通畅,花草绿树成行---赵村城中村,马颊河,文化路大杂院,金宇市场,《美好前景的展望》

2013年的“以拆促建”工作任务,时间更紧,任务更重,标准更高,(区委书记张宏义:

我们要进一步发扬成绩,弘扬担当,抓住重点,加大力度,确保完成2013“以拆促建”工作任务,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城镇化、为全面实现“二三五”赶超目标率先发展!)结束语:

掸尽尘埃华光灿,别有天地春风来。今天的华龙区,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百业兴旺、人民富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明天的华龙区,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仰首高歌,朝着更高、更远、更美好的苍穹跃腾!

篇8:对电视解说词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电视编辑,解说词,视听艺术

当前, 在电视编辑工作中, 部分电视工作者依然习惯于使用“解说词+画面”的编辑方法, 存在着“声画两张皮”、“镜头无语言”的问题, 严重影响了电视的编辑质量。

解说词是对画面的补充说明

画面与解说词是电视语言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是一个视听结合的信息场结构。电视语言是用声音和画面造型, 诉诸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多层次、多因素的艺术信息, 是多种技术和艺术手段的综合展现。当然, 电视语言还包括音乐语言等亚语言学符号。电视五十多年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在电视编辑中, 画面与解说是你中有找, 我中有你, 二者关系密不可分, 但画面是基础, 是第一位的。因为画面是载体, 是负载包括形象、声音、氛围、环境、表情、动作等综合的全方位的信息场, 这是电视画面独特的本质, 是以往任何媒介包括电影所不具备的。相对于报纸、广播、杂志而言, 电视画面也占据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作为一部完整意义上的电视片, 全片可以没有音乐、音响、解说, 却不能没有画面。作为“一眼瞬间”的艺术, 画面纷至沓来却又转瞬即逝。因此, 解说词在编辑过程中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对关键信息加以放大;对隐蔽信息加以突出;对看似平常却很重要的细节加以点化, 对画面上达意未尽或无法传递的信息加以补充等等。解说词是一种十分微妙的语言现象, 它在画面语言与文字语言两种表述系统的位置十分特殊。由于画面与解说在电视节目中以双重信息形态同时出现, 既有形象的画面配合, 又有独立于画面之外表现抽象类概念的特点, 二者之间处于一种若即若离、既抽象又形象的中间状态。其中, 解说的目的不仅不同于说明书式的解说, 而且与报纸、广播等媒体的解说也完全不同。其他媒体对于事件的描述, 通常都是播音员或是记者, 通过主观感受事件的过程, 然后以声音或者文字的方式传达给受众, 当受众接受到信息后, 再通过大脑“再造想象”还原事件情况。而电视则完全不同, 画面本身就构成了事件的主体, 解说词不是依靠语言自身能够独立完成的, 它要与画面和其他手段一道, 共同去完成对事件全方位的展现。解说主要去弥补画面的不足, 交代画面难以表达、尚未表达或表达不充分的内容。

解说词至上理论产生的原因及弊端

目前, 在全国的专题片和电视新闻编辑中都有这样一种情况:编辑的程序通常是先写好稿子再由播音员录音, 然后再根据录好的解说词去编辑画面, 这套编辑程序就是沿袭五十多年前我国最初诞生电视时的传统编辑手法。这种编辑手法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说到冬瓜就找个冬瓜的镜头, 说到西瓜就找个西瓜的镜头, 镜头与镜头之间没有任何编辑手法和艺术, 只求其声画对位。更严重的后果是, 这样编的片子, 节奏已不再是由画面内事件的节奏和镜头剪接的节奏来把握, 播音员的语速和停顿反而成了片子的决定因素, 造成本末倒置。常常是解说词由播音员一口气念下来, 但却是声画两张皮。这种传统的编辑手法说明了两点:一是拍摄的画面是没有特点的万能镜头, 镜头语言不明确;二是在前期拍摄过程中没有全方位的采集。如没有现场声的摄录, 画面的各个景别没有拍全等。如最常见的工作成绩汇报片就是如此, 解说词的内容多为今年某项工作的成绩和新一年工作的指导方针, 而画面却是会议场景。在一般情况下, 不成文的规定是三人一组, 向左拍一下, 向右拍一下, 接来接去, 只要不犯同景别相接之类的低级错误即可。这样的片子可以说画面并没有传播有效信息, 镜头中所传递的语言只能说明谁参加了会议, 而解说词里所说的工作与成绩和画面并无关系。电视编辑已无艺术创造可言, 仅仅是一个会使用编辑机的技工而已。真正的电视编辑, 应该是全方位的传播, 一种现实场景再现的传播, 就是撷取生活中的一段展现在观众面前, 那应该就像生活一样, 有画面、有现场声, 以事件的发展为主线编辑画面和现场声, 而解说词只是对画面的补充与点睛, 起着延伸画面、扩大信息量、补充画面不足、挖掘画面内涵、渲染气氛、升华主题的作用。

解说词对画面的主要作用

在电视编辑中, 画面从客观存在事物的展示, 到人物内心活动的表达, 都可以将它们顺理成章地转换成艺术化的视听造型。解说词作为片子的重要辅助部分, 如果只是对画面进行描述, 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例如, 画面上是太阳高照, 人们热得直扇扇子, 像下面这样的解说词就是失败的:“艳阳高照, 大地热得像蒸笼一样。”因为画面本身就传达了热的信息, 而如果解说词改为:“今天的气温高达38℃。据了解, 这样炎热的天气还将一直持续到下个星期。”气温在画面上看不出来, “持续到下个星期”也从画面上看不到, 这就有补充的必要。另外, 解说词还有一个画面所达不到的作用, 那就是深化主题, 展现开拓画面内涵。而所要深化的应是运用抽象思维, 总结概括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 把各种不同水平的理解加以引导深化, 使观众由浅人深、由表及里, 予以哲理性的启示。

上一篇:作文委屈下一篇:房屋征收产权调换安置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