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艺术论文

2024-04-21

版画艺术论文(精选6篇)

篇1:版画艺术论文

现代版画教学思考艺术论文

版画艺术以其不朽的生命力在世界绘画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版画经过无数艺术家的继承和努力探索,正朝着多元化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中国版画在版画艺术家们长期的总结、探索下兴起、发展并逐渐成熟。随着版画题材、体裁的变化和照相制版、综合材料、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的加入,版画也开始更加多元化地表达和反映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情感,在现代绘画艺术长廊中绽放着璀璨的光彩。

一、现代的版画基础教学

近年来,版画的基础教学在各个学院版画系的总体课时安排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学院把基础教学作为昭示学生未来成才率的重要依据。随着现代艺术的扩展和演变,由版画的基础教学所演变而来的教学方式、效果,也在渐渐地动摇着版画基础教学稳固的学术地位。如何实施版画的基础教学、调整教学结构,使之与创作教学相辅相成,引发业内人士的思考。使基础教学能够适合于艺术发展的广度需求,促发其潜在的思维转变,是当代基础教学面临的紧迫课题。

对基础概念的界定,不应单单确定于技术的层面。释放基础所承载的包容量,使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系统的、活跃的艺术思维和技术体系,应成为基础教学的引申意义。从版画的总体格局上讲,基础教学的范围,不应单单是造型基础,版画制作基础、创作基础、构成设计基础、专业理论基础等,都应纳入基础教学的范畴。造型基础和版画制作基础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更应增加其宽泛性和纵深性。造型的基本功训练,需要时间、毅力和悟性,同时其具象的审美品位、抽象的构成形式、意象的时空因素等艺术思维活力的引发,更能起到调动学生灵感和开发学生思维灵性的作用。版画制作基础,是技术性、工艺性、程序性很强的学习过程。技术性操作和制作规律、规范及各版种材料的使用性能、可发挥演变的各种技术效果,这些作为基础性的技术,应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和应用,并应在学习和创作版画时扩大其应用范围。

创作作为教学成果的整体体现,反映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当代学生有其强烈的时代特性和个性特征,他们思维敏捷、异变性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接受新事物快,信息量充足等,但创作经验欠缺,因而在一、二年级的造型基础训练和版画制作训练中,间接地、灵活地给学生提供创作基础训练十分必要。创作需要在一定时间里的经验积累,应将基础课教学中的纯技术训练转变为在艺术思维指导下的创作训练,通过学生的课外速写、体验生活等创作练习,使学生形成创作的欲望和习惯,并为版画创作的最终完成打下基础。理论基础更是当代学生需要及时补充的营养。各学院的文化理论课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有其必然的功用,但作为艺术学院的学生从事艺术创作的理论积累,又显得苍白无力。具有深层次的文化理论修养不一定就能画出具有文化品位的作品,但其内在的影响却能决定学生的创作品格,使学生以合理的文化和心理结构构架自己的艺术天地。

二、如何培养高素质版画人才

学院的版画系教学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版画创作人才的重任。各学院版画系的学生在入学前都有一个类似的实际问题,那就是对版画的了解非常简单,个别学生是出于对版画本身的偏爱,部分学生是专业的无奈选择,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四年的版画学习中,全身心地投入到版画的系统研究中,毕业创作时以良好的竞技状态,发挥出其自身的能力,创作出具有一定水准的版画作品,这也是版画教学的目的和使命。无论入学前学生是出于对版画的偏爱还是无奈的选择,版画的学习过程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和新鲜的,有着巨大的探求空间。提供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配备高水准的师资队伍,充分调动学生的版画创作热情,是完成好版画教学的前提。版画虽然具有特定的工艺性、技术性和规范性,但每一制作程序又都有不可预测的制作效果和操作方式,这种灵活的、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段是其他画种所不可比拟的。一个笔痕、一种腐蚀肌理、一次材质变化、一层叠压、一遍印刷都能给学生带来无限的灵感,深深地启发和带动学生思维的流露和扩展,他们在数次反复的制作实践过程中,会深深地体会到版画无穷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他们用自己的灵魂、身心去体验,在实践中激发出对版画的执著和激情,等待版画艺术灵感的迸发,这是一个疲倦而又愉快的过程。

在版画教学中,除讲授必要的传统方法、规范的制作程序、严格的版画原理、特定的版画规则、合理的环境保护、高品位的版画创作语言等内容外,树立学生的版画创作思维观念、增加其艺术信息量、拓展版画的表现形式、反映版画的当代特征,也是版画教学中的时代取向。应既有严谨的教学方式,同时又能在特定的版画行为规则内,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素质,有效地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版画本身的灵性体验。实践过程虽然难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偏差性,但同时也附着递增的经验性。一个构思的形成,一幅图式的确立,一种语言的渐变,往往都是在实践的偶然瞬间使心灵的火花得到释放。版画创作中从构思、制作到印刷完成都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使其作品得到出其不意的完善,使造型基础训练的技术性能和思维过程在版画创作的实践过程中得到综合体现。对版画创作每一过程的内在张力的延伸和变异,都将对完成版画作品,形成灵活、主动、合理的版画语系,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

三、在当前多元的文化维度上确立现代版画的价值理想,建构中国版画独特的当代品质

现代版画应具有现代性和精神内涵,这既应是专业版画家的追求,更应是版画专业教学的总体发展方向。调整教学结构,深入研究版画专业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路,以适应当代版画专业教学要求,是版画教学的根本问题。纵观国内艺术院校版画专业的发展,由于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客观原因,发展并不平衡。除木刻专业外,其他专业近些年来在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在版画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应该承认,版画现阶段的水平总体上与国外先进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虽说我们的木刻教学具备深厚的`传统基础,但分析近年来各类版展中占有相当比重的获奖木刻作品,还缺少那种令人叹服的精品,反映出一种技术简单、精神含量不足的总体发展倾向。这些问题反映在教学中,透露出了我们对传统的(包括西方的)版画技艺、版画精神研究不够,继承的精华不多,同时对当代的版画发展理念更缺乏广度的了解、深度的研究及实践上、理论上的探求。在片面地强调版画的技术性的同时,没有调整好技术与艺术的辩证关系,何况我们的技术也显出不同程度的粗糙。在版画教学中熟练版画技术,探讨版画的本体语言的独立性,追求形式风格及个性的多样化,调整技术与艺术、基础教学与创作教学的辩证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四、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版画系的教学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版画系在一、二年级侧重培养学生的造型技能、版种技巧的熟悉与掌握、强化造型诸因素的严谨性及学生的扎实基本功训练。以版种普修的形式,充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熟练运用版画各版种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包括对传统版画的认识和了解。把一、二年级定为稳定期,让学生以沉稳的心态积累艺术思维经验、表达能力及手段。为了增加学生思维的跳动性和敏感性,同时也为了缓解课堂教学的枯燥感,分阶段地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画生活速写、记忆速写、想象创意、抽象构成练习、创作意图记录等,并探索工具、材料、纸张等不同表达媒介,这样既开拓了学生思路,也为基础课教学向创作课教学的引入起到了纽带作用。

三年级作为学生的实验探索期,鼓励学生在素描教学中,追求素描本体语言的研究和个性化风格的体现,在版画专业教学中,让学生以选修版种的形式,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精化某一版种,并对某一版种的延伸、版画语言的扩展进行有目的的实践,在实践中逐渐寻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本体语言与样式。四年级作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综合能力的释放期,上半学期的创作课以学生的个性体验为重点,着重培养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的思维观念、版画表现语言特点,通过创作完整的作品,达到版种语言对创作意图的体现。下半学期以上学期创作思路为主线,以艺术的唯美性、当代艺术的观念性及对生活体验的反省、感悟,版画创作的品格性、灵活性、文化修养的意蕴性为毕业创作的指导性原则,直接进入毕业创作。在这种总体格局下,学生的创作思维由低年级顺其自然、循序渐进地在高年级得以延伸和升华。运用色彩语言的象征意义,平面化的视觉语言,以自由的手法、简洁符号化的图式,综合不同版种的创作语言,阐释学生个性世界的精神幻想和哲理性的心理空间。让作品在不同的侧面反映当代人对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自我体验。同时,画面的处理方式也流露出不同版种的实效性和灵活性。

探索纯粹性版画语言特征,确定当代版画语境,虽非一日之功,但也不是遥遥冥想。在专业版画教学的未来发展结构中,应以注重版画技艺实验为前提,使技术的物性特征转化为精神的个性语言扩展,来达到版画文化层面的深入和展开。在固守版画本质的教学过程的同时,更要在理论上、实践上、思维观念上来拓展已约定俗成的版画概念,让版画的本质特征更多地融会到精神性的艺术形态中。

篇2:版画艺术论文

内容摘要:版画技法与情感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其本体语言及制造技术本身并无高低,它只是充当了艺术家手中的媒介,因承载思想信息价值而决定其自身价值,而情感则是对技法的一个控制性把握。因此,优秀作品取决于技法和情感的和谐统一,两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关键词:版画情感技法关系

随着大量国外艺术思想与观念、先进的绘画技能技巧、制作工艺的引入,我国版画艺术不断发展。从平、凸、凹、孔四大印刷方式的版种健全到今日的各个版种混合并用,从最原始版画单色的木刻到目前综合材料的运用,加之版画本身所具有的复数性与交流的便利性而使其被大众所接受。

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艺术发展都受其历史、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以及民族大文化背景,甚至外来因素的影响。中国现代版画发展也是如此。自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开始,中国版画的主流便是以密切关注社会事实,揭露社会时弊,以反映人民心声而为社会及人民大众接受喜爱。早期的创作版画大多以黑白为主,其作品的形式风格,人物造型都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例如解放战争时期的木刻,但其内在的激情与真挚情感表达,朴实的制作风格,强烈的黑白对比,丰富多变的刀法,深刻地感染着大家。

然而一分为二地看,政治因素的过度介入阻碍了纯粹意义上的版画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中西艺术思想的交流,激活了封闭僵化的文化形态,“青年版画艺术家在对传统不满的同时,打破旧有的版画表现形式;拓展其版画表现内容,在原有的通俗易懂的叙事,写实的表现形式以外,加以夸张、变形、寓意、象征;同时将人们精神境界的思想、情绪、理想、愿望和艺术家的主观情感纳入艺术观点。中国版画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内在表现内容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现代版画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①

正所谓事物的发展总有正负两个方面,版画毕竟是一项技术性、制作性要求比较高的画种,因此在拓展版画表现形式与技法上确实有不少人由于过分关注版画技术与形式感而忽略了作品的内在精神探求,以为画面制作精美就是好的版画作品,因此,版画界产生一种疑虑:“过分强调版画的制作工艺性会阻碍版画艺术发展,会使版画艺术走入歧途。”

技法的追求是浅表的而精神文化追求才是深层的,深层的精神文化追求必会带来外在表现制作技法的开拓与视觉经验的反叛与变化,不能因为这种反叛与变化就加以遏止。因为对传统的反叛事实上也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求新求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原始本能,正是这种本能才使得人类得以进化并从蒙昧初醒走向高级文明。对传统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开放融合的态度,在接受传统熏陶的同时,加入现代人的情感与观念也是对传统的再创造!艺术无所谓现代与将来,相较于16世纪的文艺复兴,19世纪的印象派艺术是超前而现代的,然而对于21世纪的现代艺术来说,它们又归结于“古典”范畴。从宇宙的时间发展来看,艺术永远是古典的。因此传统是一条沿着时间坐标向前奔腾的河流。我们在哪个时代存在便是在哪个时代创造传统,为传统所束缚是背离人的创造本能,一切新兴的艺术观念及形式的产生都是在旧有所谓传统的环境里接受新鲜血液。我们应该相信,能日后成为艺术主流的东西必定符合人性及艺术发展规律的,今天的关念与时尚或许会成为后人的传统脉络!

艺术是创造,版画不过是表现思维的.一种方式。对于一个已确立鲜明的个人艺术品格的创作者来说,如何运用技术表达是他自己的事情。当我们在表达自己心中既有的清晰影像或观念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所特有的、最擅长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方法加以体现。诸如画种的选择,材料的扩展,技法的综合,画面结构的把握,特殊的形象符号的运用等等。当然包括绘画范畴中的一切因素,就像当前流行的电脑绘画、装置艺术,以及扩展到文学、音乐领域。从版画产生发展到现在,没有人限定版画的路该怎样走,版画的语言怎样,一切都在摸索中寻求答案。所有的艺术发展都不是以某个人的意识或个体局部的条件所决定,它有其自身特定的发展规律。版画工作者首先是艺术创作者然后才是艺术家,其全部的价值在于作品的思想价值含量,而不是版画作品本身!

因此,对于版画作品及其语言表现的范畴,我们只能以两个最基本的原则特征来鉴定,第一,通过版的介质转印而成;第二是否具有一定的复数性。在我认为只要符合这两个原则特征,其余的都是版画的本体表现与扩展语言。“版画语言及制造技术本身并无高低、精致与粗糙、精工与写意,选用版种的单纯与丰富,运用技法的简单与繁密都是相对的,不同精神内涵的作品对版种、制作技术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作品的优秀与否并不取决于表现方式,而是艺术家的思维深度及艺术修养高低层次,这是问题最终的关键所在。”②如果单纯从版画制作技术效果去谈论其对版画艺术作品的优劣,就对版画问题的理解过于表面简单化。精致的表象下不一定拥有精致的艺术思想;反之,精致的艺术思想有可能通过单纯的直接或即兴的方式表现出来。诸如铜版的干刻,抽象表现性油画,制作画面手段的单纯与繁杂有时并不是由作者决定而是依据画面的内在精神而定。

当然不可否认,再好的主题思想也要有好的专业技法表现。伴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机会的增多,创作硬件环境得到改善,版画制作工艺,技巧不断改进和日臻完善,版画作品的质量越来越高。作为版画工作者,首先应该理解其版画本身的本体语言。版画作为一种间接性艺术,是绘画与印刷工艺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是通过不同质地的中介媒体最终完成创作程序,其制作工艺(包扩刻制和拓印等)对版画艺术来说,是创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作过程只是完成创作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并非艺术创作的最终目标,其画、刻、印三道工序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互制互补,但却不能代替。而刻制和拓印是版画艺术独有的创作程序和表现手段。“因此,版画作品制作应该强化这种艺术语言的本色特征。版画从本质上看不易于细致的再现事物,其创作材料注定了以表现性为长处,‘粗犷’的格局是基本的,细致只能是相对的,而且是被动的,直接影响现代主义的形式启蒙。不同材料所呈现出来的痕迹是版画内容和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不懂得材料痕迹艺术中的表达就不是当代艺术家,尤其对版画专业。当然,粗犷并不是粗糙,单纯并不是简单,都需对材料特性有深刻的把握和周密精确的控制形式痕迹的思想。”③同一种制作方法因人而异而产生千万种的变化效果,所以,要打破法的局限与束缚,了解方法之后再结合自我超越法,以无法之法为至法,随心所欲,随思而动,更好地作用于自己的绘画创作。制作且完成作品过程中的技术或技巧的运用,是一个成熟艺术家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必须全面、准确、熟练、创作性地驾驭版画制作程序的功能、技巧和效用。技巧的掌握不是天生的,需在实践中研究、学习,结合自己的特长,再加上时间的验证,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为其创作做贡献。

一幅作品的主题只有一个,再多的技巧、技法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受人的精神情感支配,往往会过分注重技巧在画面中的运用,使技能技法在作品中完全地流露,而忽视了主题思想的表现,影响了版画艺术本体语言的强化和提高,导致艺术庸俗化。用各种材料、方式、工具创作不同的视觉痕迹,表达不同的艺术观念和不同的思想无可非议,但是技术的完整,描绘的真实和艺术完全不是一回事。艺术不是技术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它需才能与智慧对技术的控制与选择,这是工匠与艺术家的根本区别所在。

技巧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它只是艺术家手中不断运用的工具,充当了一个媒介,是处于被动状态的选择和运用。只有当它被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时,运用到生活创作中,才显出耀眼的生命光芒。技巧是支笔,是承载思想的容器。它因承载的思想信息价值而决定其自身的价值。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深层次看到艺术思想的表达与技巧是相辅相成的。“正如中国画论历来强调的,权衡好‘道’与‘技’的关系,才能雅俗共赏,过分倾向某一边都是片面的。”④重技法轻思想,作品就缺少内涵和主观情感,关键是情感因素;相反,重思想轻技法,则情感没有依托,找不到合适的表现方式和手法,等于空想。当然真正体会其真谛需在不断的思索、实践中加以锻炼。

当前版画界认为,版画制作技艺和工艺都落后于西方,其作品的思维、观念和表现形式差距更大。在提高制作的同时,以中国大的传统文化为依托而产生特有的心理情感体验,接受新兴科技带来的无限思维空间,激发自己的想象和创作才情,是新一代艺术家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关注历史、民族、人类大文化的深层次发展及现实社会的形态是最重要的。个体的情结如果不和上述的因素想融合就不能得到提高与升华,就永远不可能超越狭隘的自我。

虽然版画艺术目前尚未彻底走出低谷,但版画艺术家都在沉潜中做着实在的工作,无论在作品的品位层次上、创作观念的内涵上、技巧的提高完善上、国际国内的市场上、版画新人的培育上或版画作坊的支持上都在全方位地努力。让我们迈开双腿,振奋精神,放开视野,迎接中国现代的版画更富创作性的未来。

注释:

①引自《美术》叶毓中 1992年2月《美术》杂志社第4-5页

②③引自互联网中国艺术视窗

④引自《材料与技法丛书》版画隋丞辽宁美术出版社前言

参考文献:

(1)《木版画工作室》张广慧199 9.11湖北美术出版杜

(2)《美术文献》中国版画专集.1(总第6辑) 湖北美术出版社

(3)引自《材料与技法丛书》版画隋丞19辽宁美术出版社

(4)引自 《美术》叶毓中 1992年2月《美术》杂志社

篇3:版画艺术教学方法刍议

一、认识版画的艺术价值

版画艺术以其强盛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在世界艺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吸引众多的艺术家为之努力探索, 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版画家, 他们给世人留下无数的珍品, 无论是外国的艺术家柯雅、伦博朗、蒙克, 还是中国的古元、赵延年、应天齐等, 他们创作的版画无不给欣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无数艺术家的努力探索和继承, 中国版画正朝着多元化发展, 形成了风格独具特色的一门艺术。随着科技的发展, 中国版画的制作也开始更加多元化地表达和反映出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及思维、情感, 并在现代绘画艺坛中大放异彩。

版画学习的过程有着巨大的探求空间, 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陌生和新鲜的。只有让学生在思想上深刻认识版画的内涵理念, 在感情上对版画创作有着兴趣、有着探求的欲望。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代的综合因素对文化品格及审美意识的影响, 使学生能够从文化发展的高度、时代人才需求方面去认识学习版画艺术的重要性。他们在版画创作时, 才能广开思路, 自觉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技能进行创造性的制作。

二、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最近几年, 版画的基础教学在各所美术院校的总体课时安排中都占有较大的比例。但版画教学只是多种技能专业的其中之一, 如何实施版画的基础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拓展教学思路, 让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符合当前版画专业的教学要求, 适应艺术发展的广泛需求, 是当代版画教学拯待解决的课题。因此, 让学生有重点地、针对性地学好一门版种, 并对这一版种的拓展、延伸进行有目的的创作训练, 在训练中寻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表现语言, 就显得相当重要。版画的种类较多, 选择哪种版画作为教学内容, 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学习时间、制作条件有限, 我认为选择黑白木刻版画、粉印版画两种是比较合适的。因为黑白木刻版画是版画艺术中最常见的最基础的一个版种, 它也具有制版、刻版、印制等程序, 相对其他版种而言, 制作较方便, 工具、材料简单, 它有着表现手法灵活多样、黑白对比强烈, 明快、单纯, 概括性强等艺术特点。具有很高的审美、欣赏价值, 很能体现版画制作的特点。粉印版画则有着较淡雅、朴素而亚光的画面视觉效果, 具有创作性强、肌理变化微妙、画面色彩表现丰富的特性, 更能激发学生进行创作的欲望。其中用的水粉颜料容易清洗, 污染程度小, 有利于环保。粉印版画与纸版画有比较接近的特点, 比纸版画又更具有发挥创作能力的空间, 在印制、创作表现都比纸版画更高一筹。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 有纸版画制作的内容) 。这有利于拓展学生将来就业的范围。

三、诱导学生的创作思想

艺术需要技巧, 技巧是艺术家情感流露的途径。艺术创作者必须要考虑艺术的审美与表达的问题。版画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 对艺术表现的规律、审美的传达是一致的。版画有严格的技术制作程序和独特的技术制作手段, 是融合绘画、雕刻及印制于一身的造型艺术。在版画教学中, 除讲授传统的制作方法、严格的版画原理、规范的制作程序、有思想内涵的版画创作等内容外,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版画创作思维观念、展现版画的当代特征、拓展版画的表现形式, 诱导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 这应该是版画教学的重点。在艺术创作中, 艺术家作品的表现风格通过技法语言而得到体现, 技法又只有融入到艺术家思想情感中才能生存, 技法与作者的思想情感是相互依存的, 技法不能脱离艺术表现的思想情感而独立存在, 艺术创作的价值所在是艺术家内心思想情感与外显技法表达的完美统一。在教学中就要避免纯粹将传统的刀法、拓印等技巧传授给学生。要注重诱导学生挖掘艺术创作的精神内涵。即既要传授严谨的技法, 又要在特定的版画制作中, 诱发学生的潜在素质, 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对版画创作的感悟。一个创作构思的瞬间闪现, 一幅画面构图的确立, 一块印痕的渐变, 往往都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获得极大的情感体验。版画创作的整个过程都具有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每一步骤都有可能使作品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特别是绘画创意与印痕美的叠加, 才会使版画特殊的美感得以绽放。

四、激发学生创作激情

优秀的版画作品是启迪、开拓学生创作思维的一条捷径。版画艺术长河中有无数优秀的作品, 教师应将学生引进这一艺术宝库遨游, 增加他们的艺术信息量, 拓展他们的视野, 从而获取更多的创作灵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 让学生能以良好的竞技状态进行创作, 定会发挥出其自身特有的潜力, 努力创作出有一定质量的版画作品, 这应该是版画教学的使命和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将版画的教学内容很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它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 把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起来, 引导学生去探究。多方面启发学生注重个人审美经验的表达, 帮助他们把对人生、社会的感悟, 对人间百态的看法, 在自己创造的艺术作品里表现出来。版画虽然具有特定的技术性、工艺性、和规范性, 但每一制作程序又都会有意外的制作效果。这种灵活的、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段是版画所特有的。一道不显眼的划线, 一条笨拙的刀痕, 一种意外的肌理变化、一遍艰辛的印刷都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让学生在数次反复的制作实践过程中, 领略到版画无穷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激发出对版画创作的执着和激情。

五、提炼版画的创作主题

版画的终极目标就是创作, 要进行版画创作, 创作主题的提炼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幅美术作品应该是以它独到的主题, 新颖的画面形象,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精湛的制作技巧, 感人心灵的艺术境界, 而震撼欣赏者的。创作是要有文化、审美素质的积累, 创作需要在一定时间里的经验叠加。学生的创作思维是由初级的收集素材, 归纳整理, 到有主题的画面构思, 这是一个充满茫然、困惑、痛苦、创作的过程, 是创作理念得以延伸和升华的过程。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炼创作主题, 帮助他们寻找创作要素, 使学生能自觉运用版画语言进行创作, 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当代人对生活、社会的态度和自我体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时刻影响着美术创作者并源源不断地提供丰富的创作资源。要想让学生的创作作品更具有时代性和思想性。具体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善于获取充足的信息, 学会寻找自己身边熟悉的题材内容, 如同学间的友情、学习中的场景、体育活动中的画面、校园生活的一点一滴;街市、公园、乡间小道、田野、植物等的构成;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 构思未来的美丽蓝图, 在知识时代与信息时代的今天, 还要冷静观察、善于归纳和独立思考, 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用一种客观、现实的态度判断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物, 赞颂美好的品格, 挖掘有影响的内容, 院甘肃庆阳745000)

了解。因此, 我们认为这种以点带面的评价模式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尤其对于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缺课率较高的学生, 他们平时不学临考前突击几首考试作品, 很容易过关;更有甚者个别学生除了考试表演的内容别的什么都不会。当然这也是极个别现象, 但这些现象说明这种考试模式是有漏洞的, 学生觉得这种考试方式还是有机可乘的。当然考试只是一种检查教与学的手段,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肯定成绩、发现问题, 不是为了把学生考住。因此, 为了能够全面准确的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达到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遏制不良学习风气, 我们制定了以学生平时学习现状和表现为基础的平时成绩评价模式。

《基础钢琴》考试评分表1

从这个表的设定来看, 这里面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 学生本学习阶段已经完成的学习内容, 按照要求的最低量学生完成多少就是衡量其学生结果的标准。

2. 本学习阶段的出勤, 这项内容能说明学生上了多少课, 这

项指标高低能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数量和质量, 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

3. 任课教师对学生本阶段学生学习发展状况的评语, 能说明学生的进步情况。

展现视觉冲击力强的画面, 将所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归纳——整理——选择——思考——升华——创造。这是学生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创作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也是新时代对版画创作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版画艺术创作的设备也更加精良, 版画的艺术表现会获得更多的变化与可能性, 也给版画学习者不断提出新的创作内容, 同时为教学创造了更多的手段。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每一教学课题的内容特点, 结合教学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培养创造型和全面素质人才放到首位, 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摘要:版画艺术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画种, 它具有“版”与“印”的独特性, 又具有其它造型艺术的共性, 因此在艺术教育价值方面比其他画种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正因为版画自身具有的特独性, 它更适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能力。有利于培养创造型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适应社会发展和新时代教育的需求。在版画教学的未来发展中, 让版画的本质特征更多地融会到精神性创造的艺术形态里, 拓展版画教育的艺术空间。

篇4:版画艺术论文

关键词:中国早期版画;雕版印刷术;唐代版画;五代版画

版画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丰富多彩的种类形式和高超的制作技艺,甚至与当今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在继承传统古典技法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演变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当代艺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作为蓬勃发展,与时俱进的艺术,版画却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中国博大精深的璀璨文明孕育了版画的诞生,它最早起源于唐代,唐代是封建社会发展巅峰时期,这时期不管是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都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文化传播需求的扩大,为版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佛教文化的传播对版画的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唐代历来统治者都注重宣扬佛教,特别是唐太宗,武则天时期一直到代宗时期,统治阶层对佛教思想大力推崇,利用佛教思想增强统治地位,促进了佛教艺术的兴盛,这时期的佛教艺术形成了具有盛世风度和本民族特征的艺术风格,在历史主流意识和艺术文化潮流的作用下,伴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版画艺术作为佛教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而产生。中国早期的版画主要是指唐、五代时期的木刻版画,这时期的木刻版画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进一步追寻版画发展的源头,可以发现其实早在唐代以前就有类似版画制作的技艺出现,比如用于丝织物花纹上的捺印技术以及用于印在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印章工艺等,版画的形成并非偶然,也并非在一朝一夕间,它经历了长久的技术经验的沉淀与积累,综合了各种相关工艺的发展演化,承接着历史文化的传播与艺术形式的开创的重要任务,顺应着历史的潮流而最终形成为一种独特而卓越的艺术。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孕育出多种优秀的艺术种类,为版画艺术提供了丰厚的技术经验,比如史前时期的岩画,在岩壁上用刀斧工具凿刻以表现出大型的场景,是最早利用坚硬的工具在平面媒介上进行刻制活动,同时期还有各种在其他材料例如在兽骨上雕刻,在陶器上印出肌理效果等艺术活动,这些艺术处理的手段与版画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先秦时期的甲骨文艺术,青铜铭文艺术以及汉代画像石砖艺术分别是在以龟甲兽骨,青铜器具,石砖版面作为媒介通过雕刻进行文字图像记录的艺术活动,在雕刻技术的层面对版画制作技术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发展已久的印章技术在拓印这个技术层面为版画奠定了基础,解决了反刻反印的问题,从而促进了版画的整个工艺流程得以完善,使得版画艺术的初步形成具备了条件。这些艺术种类不仅为版画的形成奠定了技术积累,并且在艺术形式上起到了深刻的影响。

到了唐代,造纸技术和制墨技术的高度成熟为版画的产生垫定了物质基础,雕刻技术与拓印技术也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加之唐代文化传播的速度日益增长,佛教思想空前兴盛,使雕版印刷技术得以产生,伴随雕版印刷术而来的佛经木刻版画也就应运而生了。唐代时期的木刻版画基本上是以经卷插图的形式出现,不管是从人物造型的描绘,场景构图的表现,线条技法的运用,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准,在现存版画遗珍中,刊印年代最早的作品是举世闻名的唐咸通九年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扉页插图《祗树给孤独园》,这幅作品从绘画技巧的角度来看,刀法精湛自然,线条劲健有力却不失流畅灵动,用墨均匀适宜,人物塑造表现力强,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构图丰满,疏密有致,人物形象生动,造型优美,神态传神,并且从中可以看到显著的蕴含中原本土元素的表现形式和汉文化审美特征的艺术风格。

五代时期的木刻版画仍以佛教题材为主,基本上继承了唐代佛经版画的风格特点,并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比如《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这幅五代刻本的独幅雕版佛画,精美绝伦,构图复杂却不失章法,图中因为年代久远有一大片内容已经缺失,无法辨认,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他部分领略其画面设计的别致,从线条的流畅精致到构图布局具有的装饰效果,整幅画营造出一种端庄空灵的祥瑞气氛,底面用黑色背景衬托出主体的菩萨像和光芒万丈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光明通透的琉璃世界之感,仿佛能听到宏伟的佛音,从中可见到其艺术造诣的精湛。

《释迦牟尼佛说法图》这幅独幅版佛画作品同样刊刻于五代时期,画面描绘了释迦摩尼佛祖为普度众生,说经讲法的情形,图中的人物造型饱满,构图完善,线条硬朗,木刻的痕迹较为明显,不如《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那么圆润精细,带有一种大气明快,雄伟俊健的风格,图中出场人物众多,但是却安排的井井有条,有虚有实,拉开了远近关系,营造出空间感,给人一种丰富,充实的构图效果。五代的佛教版画与唐代相比,有许多作品风格更多的表现为简洁明快,劲健大气,带有北方佛教版画的特色,在刀刻技法的运用上也表现的更为厚重,说明了五代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佛教版画的风格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唐、五代时期处于封建社会发展鼎盛的时期,也是艺术的高峰时期,这时期的艺术形态多种多样,百花齐放,佛教艺术在这段时期空前兴盛,建筑,造像,壁画等都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这段时期的佛教艺术绘画风格已经基本脱离了早期佛教艺术中原有的西域风格以及魏晋时期粗犷奔放的少数民族特色,在逐渐融入汉文化精髓的进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并且拥有盛世风度的中国特有的佛教艺术,成为民族艺术自身的血脉,这种主流的审美趋势也深刻影响着这时期的版画艺术。

唐、五代时期虽然是中国版画史发展的初期,但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典木版画的形式已经基本确定,制作工艺已经达到纯熟,决定了后期中国古典版画的发展走向,并且对早期的欧洲版画的形式与制作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几百年后印刷术的西传,木版画在欧洲萌芽,欧洲早期版画也是与中国唐、五代时期版画一样运用于宗教传播,大多以圣经插画,圣象画的形式出现,工艺流程与材料基本与中国早期木版画如出一辙,但是1450年古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使得歐洲版画迅速脱离了以手工木刻按压为主的制作模式,转型为以金属板为主,利用先进印刷机器印制的新型版画,所表现的绘画风格也转变为注重强调明暗空间质感的写实型版画,这种精致的、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吸引了众多艺术家的关注,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体系。而中国古典版画却一直将早期形态的手工木刻版画这种形式沿用下去,经过长久的发展,虽然技艺发展的更为精湛,但其工艺形式在本质上却并无改变,艺术手法也一直保持以线描写意为主,注重追求意境与神韵,代表着具有东方审美特色的艺术风格。虽然中国传统木版画一直延续着早期木版画的单一性与传统手工工艺,但是中国古典版画的精湛技艺以及其宝贵的艺术价值是难以磨灭的,形成了代表东方审美意象的艺术风格,为全世界的版画艺术开辟了先河。

参考文献:

[1]曹之著.中国出版通史第三卷 隋唐五代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8.

[2]肖占鹏 李广欣著.唐代出版编辑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3]陈琦著.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4]周心慧著.中国古版画通史[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5]郑振铎著.中国版画史图录[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2.

[6]杨絮飞.汉画像石的色彩造型特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

篇5:版画艺术论文

摘要:在现代的艺术教育中融入铜版画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铜版画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风格。在铜版画教学中融入现代艺术教育,能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有一定的特长,能够让铜版画艺术被更多的中国人所熟知,从而促进铜版画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艺术教育;铜版画教学;铜版画艺术

铜版画是版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15世纪起源于欧洲,但是传入中国仅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发展的并不是很好,所以,中国在艺术教育中加入铜版画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我国现代艺术教育的现状

21世纪,社会加速发展,经济持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在学校开展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普通意义上的艺术教育似乎又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以及社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所以,就要对现代学生的艺术教育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来说,在现代艺术教学中植入铜版画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就目前来说,有很多学生在学习铜版画之后进入社会却由于没有合适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因此放弃了这一特长,导致中国的铜版画发展的并不是很好,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当前的艺术教育中才更应该融入铜版画教学。

二、现代艺术教学植入铜版画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习国外的艺术特色

铜版画最先起源于欧洲,曾一度被无数绘画大师所推崇,例如,德国的丢勒、荷兰的伦勃朗、法国的马奈等,都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铜版画的艺术特色是典雅、庄重,而且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名贵的艺术画种。中国却很少有这种能够反映阶级差距的艺术作品,所以,学习铜版画也是学习欧洲的历史渊源。铜版画的主要技法分为直接制版法和间接制版法两种,直接制版法就是利用刻刀等在金属板上进行雕刻。间接制版法是指用防腐剂涂在板面上,当形成一层防腐层后,再在上面作画,最后放在腐蚀液中腐蚀。在中国,这样的技艺还不成熟,所以,我们就需要认真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二)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铜版画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典型产物,代表着当时的思想,具有典型的西方思维。但是,作为中国人,在艺术教育中植入铜版画教学,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不论是授课还是学习过程,总会或多或少地将东方人的思维融入到铜版画文化中,这样就会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欧洲的铜版画选材一般是以社交生活、爱情、景致、思想的、科技和时代等为主,但是,在中国大部分的铜版画中却是以自然山水、风景名画等为主,并通过艺术的手法融入到铜版画中,或者将中国和西方的文化结合起来,融入到铜版画中。在艺术教育中通过铜版画的教学,在不断的交流、创作中,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铜版画从引进中国开始,逐步开始被人们所学习、模仿。在中国,铜版画渐渐地经历了民族化、本土化的洗礼,随着历史脉络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种多元化的艺术,虽然它也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中国,它渐渐地完成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几乎成为了一门有中国特色的艺术。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在现代艺术教育中融入铜版画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中国的绘画艺术具有文学性、抽象性、象征性、写意性等特征。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水平。将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融入到铜版画中,对中西方文化融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对铜版画这一西方传来的艺术品进行学习并创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艺术认知水准。并且在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通过对铜版画的学习,进行艺术创作,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在现代艺术教育中融入铜版画教学将会是中国艺术教学中的一个创新,对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铜版画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波.浅谈铜版画的艺术特色[J].青春岁月,2012(16):41.

[2]刘波.铜版画实验性和实践教学改革[J].美与时代(中),(7):49-50.

[3]叶猛.俄罗斯铜版画的技法教学特色探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126-128.

篇6:解析中国古代宗教版画印刷论文

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宗教版画印刷在资源上和技术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佛教版画是中国版画艺术史上现存最古老的作品,讨论佛教版画的开端,可以追溯雕版印刷方法的起源。现存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也是宗教版画。

1 前言

中国古代版画的最终问世,有赖于刻和印这二种技艺的产生、发展、结合、完善和成熟。这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摸索、探讨、总结、提高的结果。

制版技术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40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在陶土上的雕刻活动。殷商时期镂刻于龟甲、兽骨的卜辞,青铜器的铭文,汉代的印玺、封泥、肖形印、碑刻,无论从雕刻图形的角度,还是从拓印的效果而言,都与当版画有着类似之处,这无疑是中国古代版画发明的先导。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石刻线描佛画,第一次把宗教内容图画用镌刻的方式再现于平面的石板上。其存在本身,对宗教版画的产生就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产生都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当时社会对这项技术的强烈需求;二是产生这种技术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隋唐时这两方面条件都已经具备,雕版印刷术由此应运而生,真正意义上的宗教版画也就此诞生了。

2 佛教的兴盛与雕版印刷的出现

雕版印刷术的产生与佛教经文和佛像传播的需求有关。佛教在中国经历了汉魏初兴、南北朝的发展,至隋唐已很兴盛,当时长安是“寺院三千、僧尼遍地”。佛教徒们迫切需要将通俗易懂的经文和明白形象的画面化一为千百,广为传颂,但抄经的方式耗时费力,已远不能满足教义传播的需要。出于图文复制技术的迫切需求,在经历了石碑雕刻捶拓复制、镂花模版刺孔漏印、印章模像捺印等早期复制技术之后,又有纸、墨等物质基础,一种新的图文复制方法便被创造出来。这种技术就是包括版画在内的雕版印刷。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说:“初期版画之为宗教图录,信仰象征,中外无殊也。”这一创造性的发明,不仅为佛教的深入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工具,也为中国版画艺术的发展开启了广阔的前途。

3 唐、五代时期宗教版画

唐初跨越了模印佛像、单张捺印到佛像大版两个阶段,社会的发展进行将雕版印刷术推向成熟,至公元9世纪唐咸通九年(868年)出现《金刚经》这样成熟的作品就不再是偶然。现存的唐代雕版版画多为木刻经卷扉画、单帧佛画等,从这些佛经佛画中能看出唐代版画风格的高雅,说明雕版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至五代十国,雕版印刷涉及浩瀚的丛书、儒家经典、单帧版画。被斯坦因盗走的《大圣毗沙门天王像》画面结构严密,刀法简洁明快,线条稳健工整,体现了五代雕版版画的水平。五代时期壮大起来的雕版业和流行的单帧版画、印线敷彩版画,为后起的宋代版画的发展和升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宋元时期宗教版画

宋元相沿400多年,雕版印刷经过了从最初阶段的由简到繁的变化,至宋代已成为完美而精湛的艺术。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毕N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实用通俗的印刷品普及民间。这个时期的版画有线条隽秀、场面壮阔的经卷扉画《开宝藏》、《碛砂藏》等刻印精工、气韵生动的单幅版画。北宋早期的经首扉画,在构图上大都以图像再现经文内容,附以题款,至辽代虽沿袭隋唐之风,但在画幅中注意人物之间的有机衔接,还将楼阁山水移入画中,增添了画面的和谐性与生动性。随着宋代山水画的成熟,给经首扉画带来了更大的影响。至南宋时期,经首扉画绘制精巧,雕印更加精良,笔韵情趣俱佳,体现了南宋时期雕版技艺的成就。

宋、元之际的单幅宗教版画已不再依附于经卷,而是逐渐形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1974年在应县木塔发现的辽代秘藏中,有三幅绢本三色漏版套印的《南无释伽牟尼像》,还有两幅《药师琉光佛说法图》,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大雕印绘彩木刻画。由此可见当时彩色木刻画的出现,达到了画面富有色彩的要求。

5 明代宗教版画

明代是中国版画的黄金时代,形成了风格多样、工致细腻为特色的登峰造极的状态。明初的版画题材方面的多样化趋势更为明显,但佛教版画依然是占主导地位的品类。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四朝的版画遗珍中,佛教版画数量最大,绘镌亦最为精美。永乐时的佛教版画,构图饱满,布局细致繁缛,却毫无拥挤板滞之感,佛、菩萨的人性化体现得更加明显,在艺术效果上已经超越了宋元。到了明代晚期,释道版画和其他题材版画互相借鉴和影响,题材更为广泛。《寂光镜》、《仙佛奇踪》、《佛祖道影传赞》等大型佛教人物肖像图册的出现,当然直接得益于晚明人物版画的兴盛;佛教山水版画激增,也和当时山水版画全面发展的影响有关。此外,明代万历年间还第一次出现了西方宗教题材的铜版画。

6 清代宗教版画

清代宗教版画虽然也有一些精良之作,但总体上已给人以今不如昔的感觉。清前期版画绘事虽工,却失于求其形而不求其神;镌刻虽精,却缺少顿挫疾缓的变化;数量虽多,却多囿于艺术性一般化的平凡;刻书地域虽广,却少名工。在繁荣的表象下,佛教版画这株开放了近千年的艺术奇葩,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清中晚期内忧外患,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加剧,宗教版画在这样的形式之下,也就更难有所发展。道光至民国初年,中国古老的雕板印刷术渐被新式印刷方法所取代,作为版刻艺术的一种而存在的宗教版画,也随之走上了渐消渐亡之路。

7 结语

上一篇:计生办民主生活会工作汇报下一篇:观霸王别姬有感:岁月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