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范文

2024-04-12

装满昆虫的衣袋范文(精选9篇)

篇1:装满昆虫的衣袋范文

《装满昆虫的衣袋》观课报告

《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主要叙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人物故事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满足学生对昆虫、自然的好奇心,深受学生的喜爱。具体说,本节课给了我三点最大的感受:

首先以《昆虫记》中的一个故事片段引出主人公的简介将学生引入一个奇妙的昆虫王国,激起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接着,教师让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接着检查词句的朗读、理解词语,并引导学生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通过引导学生概括出小标题,培养了学生概括和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其次,李老师把课文的重点内容的学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为教师引导学习2、3自然段,借助重点语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第二个步骤是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的4—10自然段,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读书,找具体的语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最后,李老师通过“说说你的收获”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适当的总结,并出示法布尔的名言激励学生。设计了说、听、写、读等不同的作业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去重读人物,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呈现出了开放式课堂。

篇2:装满昆虫的衣袋范文

李老师执教的《装满昆虫的衣袋》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整个教学过程,李老师都是用及时的评价,激励了学生学习热情;用巧妙的问题,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的火花;用准确的语言,唤起了学生内心的共鸣。可见,学生是在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课文,掌握了阅读方法,从而实现了由“课时目标”向“课程目标”的美丽转身。

李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十分恰当,我认为有以下特点: 1.明确性。提问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的放矢,让学生能有所思、有所得。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李老师提出“下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法布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从文中找个词来说一说吗?快速浏览是一种语文学习能力,你要找出准确的词语。”短短的三句话,使学生不仅明确了用文中的词概括对人物的印象,而且学到了“快速浏览”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

2.有效性。一篇文章一般都有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在阅读理解时,教师抓住这样的词语,设计恰当的问题,采取层层剥茧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懂文本的要点。李老师采用的“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批注阅读”的形式,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对人物感情的体会,以达到培养学生理解表达能力的目的。

篇3:《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

师:同学们, 课前我们都进行了预习,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 (板书课题) 读读课题, 你关注到了哪个词语?

生:我关注到了“昆虫”。

生:我关注到了“衣袋”。

师:把你最关注的词放回课题, 再读读。想想课文会围绕课题写些什么内容呢?

生:是谁把衣袋装满昆虫?

生:他为什么要在衣袋里装满昆虫?

……

师:那么通过预习, 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呢?

学生交流。

【意图:标题是课文传神传情的眼睛, 是向读者敞开的心灵窗户。它统领全局, 是对题材内容的高度浓缩, 对思想内涵的集中提炼, 是读者走向主人公、走向作者人生旅程的精神通道。读文章必定先读标题, 学课文必定要先解读课题, 这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

二、聚焦标题, 提纲挈领

师:通过预习我们已经解决了不少问题, 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师:首先, 你知道法布尔为什么要把衣袋里装满昆虫吗?你能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吗?

生: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生: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生: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 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师: (指“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 从这三个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三个词语表达的程度不一样, 是越来越深。

生:写出了法布尔是从“着迷”到“迷恋”再到“痴迷”的。

师:课文是怎样写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 对昆虫的“迷”的呢?

生:作者是通过“捉纺织娘”和“捉小甲虫”这两件事情来写出他的“迷”的。

【意图:依据文眼“迷”, 引导学生品悟“着迷”“迷恋”“痴迷”的不同含义, 既让学生感悟到汉语言文字的奇妙, 又能使学生明白法布尔的成功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走出来的, 既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又让学生学到读懂课文、捕捉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品读感悟, 提升理解

(一) 明确要求, 引导自学

师:同学们,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法布尔的故乡, 去探寻法布尔那美丽的童年, 品读他的童年故事吧。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走进法布尔的故乡, 你有什么感受?

生:法布尔的家乡很美。

生:法布尔的家乡真好玩, 有那么多的小动物。

师:美好的环境造就了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请同学们选取其中的一个事例, 自由品读, 哪些地方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圈画出有关语句, 读一读, 并将你的阅读感受写在圈画的语句旁。

【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什么, 怎么学, 接下来就应该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 专门安排时间让他们自由自主地学习。】

(二) 自学交流, 品读感悟

1. 捉纺织娘。

生:“一天傍晚, 暮色笼罩了田野, 爸爸妈妈忙完农活正要回家, 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 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从这里我知道法布尔为了抓昆虫, 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生:“妈妈, 我在这儿呢!瞧, 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这是法布尔的语言, 从两个感叹号我知道他非常兴奋, 非常激动。

师:你感受到了法布尔的这种心情, 你能读出来吗? (生朗读)

生:“三天前, 法布尔就告诉她, 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 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 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从这里我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

师:“三天前”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他早就在找这只纺织娘了, 已经找了三天了。

师:法布尔做事真是很执著呀!想象一下, 当法布尔的父母找到他, 发现他是在捉纺织娘的时候, 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法布尔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生:他们肯定会非常生气, 然后狠狠地骂法布尔。

生:他们可能会说:“你是不是傻了, 捉虫子重要还是回家重要?”

师:面对父母的责骂, 法布尔会怎么想呢?

生:他可能嘴上不说, 但是心里很得意:只要能捉到这个“歌唱家”, 我才不管呢。

师:是的, 法布尔一走进昆虫的世界就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就完全沉浸其中, 难怪作者说他——— (引说) “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呢!

【意图:“要读懂人物, 就要看到人物的心灵。”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法布尔的心灵世界, 读出自己的思考, 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 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在找出中心词“迷”后, 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 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和体验,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走进主人公的心灵。】

2. 捉小甲虫。

师:法布尔就是这样, 对大自然、对昆虫非常着迷。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的这种迷恋越来越深了!让我们再来读读他捉小甲虫的故事, 追寻他迷恋昆虫的足迹。在捉小甲虫的故事中哪些词句引起了你的注意?

生:“有一次, 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 忽然, 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 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 敏捷地捉住了它。”从“掠”我知道小甲虫飞行速度很快, 法布尔能很快地发现它, 并能敏捷地捉住它, 说明他经常做这样的事情。

生:从“放”“包”“装”我感受到他对小甲虫的喜爱, 可以说是爱不释手。

生:从“比……还要……”“比……还要……”我感觉到他眼中的小甲虫很漂亮很美, 他很爱它。

师:很会读书, 充满情感。继续交流。

生:“法布尔难过极了, 眼泪刷刷地往下掉, 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 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 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 躲起来偷偷地玩。”从“很不情愿”“放”“偷偷地玩”, 我读出他对小昆虫的不舍得, 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

师:在这一段中作者为什么将父母责骂法布尔的话写得这么具体呢?

生:虽然父母狠狠地责骂, 但是法布尔还是舍不得, 这里还是写出了他对昆虫的喜爱。

师:说得好。由这些描写更好地衬托出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像这样的描写, 我们称之为“侧面描写”。 (板书:侧面描写)

师:面对父母亲如此严厉的责骂, 法布尔仍然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 仍然将衣袋装得鼓鼓的, 呈现给我们的还是那——— (引读课题) 。这件事情写得很具体, 作者是怎样向我们具体地介绍这件事情的?你觉得可以向作者学习什么?

生:在具体描写时, 作者通过描写法布尔捉甲虫的动作, 描写父母责骂的语言, 使事情很具体。

生:作者描写小法布尔遭到责骂以后依旧玩昆虫的表现, 生动地向我们描绘出一个对昆虫充满热爱的小孩子形象。

【意图:文章写了什么, 这是学生一读就知道的, “怎么写的”, 往往是被大家 (包括教师) 所忽视的。“怎么样”比“是什么”更重要。】

师:你赞同法布尔父母亲的责骂吗?你觉得作者这样写还有什么用意?

生:我不赞同。我觉得作者是要告诉所有的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兴趣, 要正确地看待孩子的爱好。

师:法布尔不仅没有停止对昆虫的痴迷与探索, 而且终其一生。《昆虫记》是他根据自己近40年的仔细观察和悉心研究, 又花了30年工夫写成的。他用自己的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 展现出昆虫世界的奇妙。

【意图:精彩的词语、关键的语句, 都是指引学生咀嚼、感悟、品味的抓手。学生从相关的语句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表现在观察事物的细心上, 表现在捕捉虫子的动作上, 表现在收获的喜悦上, 还表现在遭受责骂后的坚持上。通过朗读, 在读中活化人物的形象, 同时引出了《昆虫记》, 激起了学生的后续阅读欲望, 使本课的教学真正成为起点式教学。】

(三) 质疑问难, 提升理解

师: (引读最后一节) 读了这一自然段, 你有什么疑问吗? (个别指导答疑)

师:若干年后, 如果你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了法布尔的雕像前, 你会告诉孩子什么呢?

生:我会把法布尔小时候迷恋昆虫的故事生动地讲给他听。

生:我会告诉孩子要向法布尔一样, 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要进行认真研究。

师: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我们初步了解了法布尔其人, 作者写这篇文章, 除了要让我们了解这些, 还有其他的目的吗?

生:作者要告诉所有的父母, 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 支持孩子的爱好。

生:作者也是要告诉我们, 对自己的兴趣要有执著的追求, 这样才会有所成就。

【意图:学习课文, 不但要知道课文写了什么, 是怎么写的, 更要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相比较而言, 第三个问题显得更为理性, 也是更值得我们思考的, 因为这是写作教学的第一步, 最根本、最关键的一步。】

四、再品课题, 掌握技巧

师:文中三次出现了法布尔那“鼓鼓的衣袋”, 我们的课题是——— (引读) 。如果让你来给课文定题目, 你会定什么?

生:我会定《法布尔的故事》。

生:我觉得可以用《迷恋昆虫的法布尔》。

生:我想起《他在昆虫世界里永生》这个题目。

师:与课文的题目相比, 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生:书上的题目好, 因为它更形象, 也更吸引人去读。

生:课文中的题目好。因为课文中主要是写他小时候的故事, 我们起的题目都太大了。

师:命题很重要, 题目是文眼, 有的用人物语言, 有的是人物名字, 有的借“道具”。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注意:字数不宜多, 要与主要内容关系密切, 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装满昆虫的衣袋”最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迷恋, 反映了法布尔正是凭着执著的追求、不懈的探索才取得辉煌的成就, 所以课题是———《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4:《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谈

一、装满一个与昆虫为伴的童年

文章第一处描写衣袋的语句是第5自然段,法布尔去观察捕捉喜欢的甲虫,捡了好多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放进、包上、装进、欣赏”这组动词表现了他对小甲虫的珍爱。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平时把什么当宝贝,然后注意法布尔一系列的动作,细细地品味,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仔细听,好像听到法布尔在悄悄地对小宝贝说些什么。通过品味文字,想象画面,让学生感受出法布尔对小甲虫很珍惜,精心呵护,照顾得很周到,进而感受到他对昆虫的着迷。

多年的观察使他练就了一双慧眼和敏捷的身手。一只比樱桃还小的甲虫从他眼前掠过,他就能瞬间发现并及时捕捉住。在别人眼里毫不起眼的小甲虫,在他眼里却是那么漂亮:“闪烁着金属光泽”“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不仅如此,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他感兴趣的: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美丽的贝壳、彩色的石子……每天回家,他两个衣袋总是鼓鼓囊囊的。衣袋里面不仅装满了他感兴趣的虫子、贝壳和石子,还装满了一个与昆虫为伴的童年。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些词句,引领学生品读体味,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二、装满一个“屡教不改”的童年

文章第二处描写衣袋的语句是:“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天下没有做父母的不爱自己的孩子!父母望子成龙,对法布尔寄予无限的期望,却没料到儿子对昆虫迷恋到这般程度。在父母眼里“没用的玩意儿”,却是法布尔的心肝宝贝。父母严厉地责备他,甚至骂他是“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这里,可以安排让学生分角色读,体会父母的愤怒,并进一步挖掘,父母这样做不是无情,而是怕他不务正业。迫于父母的压力,法布尔不得不和他心爱的宝贝告别。一个“放”字表现了他心中对昆虫是多么的不舍和珍爱呀。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一个训练点,进行换词练习,进一步体会法布尔的不舍和迷恋之情。父母不同意,法布尔只好躲起来偷偷地玩了。“兴致勃勃、背着、躲、偷偷地玩”表明了他专注于昆虫,执著得很。这样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通过体验来感受,更好地与文中的人物融合,与文本产生心灵的共鸣。由此体会文中人物的喜与悲,感受小小衣袋所蕴含的执著精神和矢志不渝的品格。

三、装满人们无限的祝福与怀念

文章第三处描写衣袋的语句是:“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这处衣袋的描写,是表现人们为了纪念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和杰出的成就,特地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做了两个高高鼓起的衣袋,表达心中的无限怀念。正因为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把研究昆虫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他终于成为一个对人类、对科学有着卓越贡献的著名昆虫学家。这不仅仅是在纪念法布尔,更重要的是启示世人,不能无端扼杀儿童的特殊爱好!教学时可以围绕“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还塞满了( )”。启发学生去想象,除了昆虫之外,还有许多,如美丽的贝壳和石子、童年的快乐、无奈的眼泪、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当昆虫学家的愿望……多少执著,多少梦想!也正是这种执著、这种痴迷将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让他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完成了不朽的巨著《昆虫记》。

篇5:装满昆虫的衣袋

孙华

听了李老师的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我深深折服她的教学设计,深深被她的精彩课堂所吸引。我觉得李老师这堂课充满了灵性,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是理想课堂的反映。《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四篇文章旨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细心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第一部分,介绍了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第二部分,通过两件事来生动地说明法布尔从小对昆虫的入迷程度。一件事是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另一件事是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母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第三部分写了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着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课文的重点是第二部分,所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具体语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与痴迷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李老师在课堂上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法布尔对昆虫无比痴迷的情感。

(一)找准切入点,读悟结合。

教师有深厚的指导阅读的功底。阅读教学,只有抓住核心进行,才能有的放矢,线索分明。“着迷”是这篇课文的核心,李老师在让学生找到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语之后,接着顺势而问: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的?现在请你默读一下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

这样很巧妙的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抓住了两件事就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降低了概括课文内容难度。在学生概括实践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基本方法。只要说清楚“干什么,结果怎样”就行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又是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这项练习应该常抓不懈。我认为既应该在课堂上扩大训练的面,又应该进行长期的训练。

本节课的阅读目标是: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发现哪些是值得揣摩的关键词句。课堂上教师很巧妙的在学生自己初步领悟的基础上,通过原文与删去关键词语的句子比较,体会哪些是关键词,同时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去揣摩理解关键词。通过这样的手段,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抓住关键词语,揣摩人物特点”阅读方法。

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李老师设计了非常有效的课堂提问,纵观整个课堂,一共提出了21个问题,与学生学习无关的无效提问是没有的,思考性的问题16个,启发、想象性的问题3个,机智性的问题2个。这个数据显示,李老师的每个问题都是经过精心思考和设计的,每个问题的提出都是有目的的。而且在讲课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情况是比较好的,共有37人次单独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占全体同学的92.5%,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

(二)扎实有效的指导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知道怎样写批注。用批注的方法概括人物特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概括出一个词语,而是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想象、推理,有了这样的思维过程学生才对法布尔的痴迷精神感受得比较具体和深入,才能水到渠成的谈出“坚持不懈”“锲而不舍”这样的词语,学生概括的很出色。有了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概括能力提高很大。2.本课的目标之一是:正确书写“昆、纺、察、骂、毒、垃、圾、殿”等8个生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这一目标,进行了有效的设计:看一看本课的一类字有哪几个比较难写,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老师强调了“察”,“察”的中间部分很容易写错,是很必要的。

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生字就不用讲了。其实,高年级学生仍要重视写字指导,只是方法可以灵活些,可以由学生自己去分析字的难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生字的正确率。

篇6:《装满昆虫的衣袋》评课

一、李老师的课能够突出重点,善于抓住关键句子,指导学生去阅读感悟。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把握好课文的重点,去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之情,老师紧紧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对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教学,并逐步到探究迷恋,痴迷。尤其在教学第三段时,老师让学生朗读、讨论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再找一句子,理解他的意思,采用自读感悟、学生交流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特点。进一步落实对课文的理解。

二、李 老师的课线条清晰流畅。抓住“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这个中心句,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会着迷”、“哪些事情说明着迷”、“对他一辈子有什么影响”这几个问题。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情感得到升华

篇7:5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阅读课

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意。

3.读懂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们把手放进衣袋,说一说你的衣袋里放了些什么?

2、现在一个人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你们觉得奇怪吗?

这个衣袋里装满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为什么要把昆虫装进衣袋?大家读一

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3、介绍法布尔。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他为什么在口袋里装满昆虫了?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读准生字音。莱 昂 溪 纺 厉 垃 圾

(2)认清生字形。比一比,组词

3、指明学生回答提问,(因为他十分喜欢昆虫。)

4、检查学生词语。学习了生字,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词语。你能读好这些词语吗?

出示词语:纵横 笼罩 穿梭 蠕虫 闪烁 厉声 兴致勃勃

裤兜 殿堂 垃圾 圣莱昂 纺织娘 鼓鼓囊囊

(1)请你读一读,带领大家来读。

(2)自读课文来理解一些词语。

5、齐读课文,加深理解词语。

6、检查课文朗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主要介绍了法布尔十分的喜欢昆虫。列举了一些例子。

三、总结:

1、本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字词,还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请你来谈一谈。

2、指导学生写字。“莱”,草字头加个来。“溪”注意一点。“厉”注意写法。

3、学生描红。教师从旁指导。

板书

装满昆虫的衣袋

介绍法布尔 走进科学殿堂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

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理解,你觉得法布尔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呢?

(他是个对虫子特别着迷的孩子)

2、板书“着迷”,你来说说什么样子叫着迷呢?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是你特别着迷的呢?

过渡:是啊,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的着迷,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是球迷,喜

欢下棋的叫棋迷。那法布尔我们可以叫他是什么?(昆虫迷)

二、精读课文

1、读课文请你找找从那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个名副其实的“昆虫迷”呢?。

学生自读课文,指名学生说一说 A、从“捉纺织娘” B、捉小甲虫。

2、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他着迷的精神来。

①、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读第三自然段,从那个词我们最能看出法布尔的着迷呢?圈出“终于”。法布尔在三天前就开始寻找了,结果终于被他找到了,他心中会多么的高兴,兴奋啊,那么请你来体验一下他当时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妈妈,在这儿呢……”读出高兴兴奋的语气来。

②、读一读第四节,从这些例子中我们更加能了解到法布尔对昆虫非同寻常的感情啊。

③、我们再来看看另一只小甲虫的故事,指明学生朗读5、6、7、8、9、五段,从这五段中,你觉的法布尔仅仅还是对昆虫很着迷吗?请你来找一个更合适的词语能说明法布尔的心情。板书:迷恋

④、投影出示6、7、8、9三段 这时候法布尔的心情不同的,请你来划一划,找一找。请你来说说有什么不同呢?

心情的变化:捉小甲虫时的“高兴”“心里甜滋滋的”被父母责骂时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将“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昆虫,背地里“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A、当父母责骂你时,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你来说说。我们的小法布尔心里也是非常难过的。指名学生来读一读第九段。

B、但是在这样的责骂面前他又怎么样呢?放弃还是坚持啊?圈出词语“丝毫没能”、“仍然”。可见啊,他确实是非常的迷恋昆虫的啊

C、齐读6到9自然段。

3、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只能用“痴迷”来形容。

正是有了这种执着追求,法布尔走进了科学的殿堂。而今天人们印象中的法布尔就具有了一个典型特征---(引读)衣袋装满昆虫

①、请你再来读一读课题,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呢?换一个题目,例如,爱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的故事与它相比有什么不足的呢?

生动形象的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他时时刻刻都在钻研着昆虫

②、教师板书: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三、拓展阅读。

法布尔对昆虫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或许他对昆虫的好奇、那份爱,不能为人所理解。他的心血凝结成了简单通俗的一本昆虫巨著《昆虫记》,以科学的态度,翔实的资料真实地介绍了昆虫生活。他笔下的那些小虫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同学们,让我们读一读课外资料。读了之后你有什么像对他说一说的吗?

板书:

装满昆虫的衣袋

入迷

迷恋(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篇8:《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

师: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 文中有这三个词——

(生齐读:着迷、迷恋、痴迷)

师: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文中有一个故事, 在课文的第2、3自然段。请你默读后, 概括这个故事。

生:捉纺织娘的乐趣。

生:逮纺织娘。

生:寻找纺织娘。

师:在法布尔的眼里, 这只纺织娘会唱歌, 他称小昆虫为“歌唱家”。“捉”“逮”“找”, 哪个更合适?

生:“找”更好些, 能看出他对纺织娘的态度是友好的。

师:是的, 他很欣赏这只会唱歌的纺织娘。

生:我从“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感觉到他不是一下子捉到的, 所以用“找纺织娘”更合适。

师:给一个故事取名字不难, 难的是取个最合适的名字。 (师板书“找纺织娘”, 生齐读)

师:写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文中也有一个故事, 在课文的第4~10自然段。请你默读后, 概括这个小故事。

生:捉小甲虫。 (师板书“捉小甲虫”, 生齐读)

师 (指板书) :同学们, 你们看, “着迷”对应着一个故事, “迷恋”对应着一个故事, “痴迷”该不该也有一个对应的故事? (师形成板书)

生 (思考后) :我觉得应该有, 可是再写一个故事的话, 课文就太长了, 所以, 课文用了这句话:“以后每次放鸭, 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 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 躲起来偷偷地玩。”说明在法布尔身上, 经常发生这样的事。

师:建议这里有掌声。面对爸妈一次又一次的责骂, 法布尔依然迷恋, 同样的事物“迷恋”了上百次, 就是“痴迷”了。因此, “痴迷”的故事和“迷恋”的故事, 没有多大区别, 写了会感觉差不多。

环节二:朗读“说话”, 探索表达

师:我们一起打开书本, 读这个故事。

(生读到“妈妈, 我在这儿呢!瞧, 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时, 教师指名读这一说话句)

师:读得很流利。句子中的标点符号除了表示停顿, 还有提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注意这里的两个感叹号。谁再读? (生读)

师:法布尔找到这只会唱歌的虫子是多么激动!“瞧”又该怎么读? (生读)

师:法布尔找到了纺织娘想给妈妈看, 这个“瞧”字, 饱含着他的——

生:他的欣喜。

生:他的自豪。

师:一起读好这句话。

(生齐读句子, 读完第三节)

师:整整三天了, 法布尔一直在寻找纺织娘。也许, 他从清晨一直找到了傍晚;也许, 明月星光下, 他还在静静地守候, 细细地寻找。现在, 他终于找到了这只会唱歌的虫子!假如你就是法布尔, 远远地听到妈妈喊你时, 你会大声喊——

生 (读) :“妈妈, 我在这儿呢!瞧, 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假如你就是法布尔, 听到妈妈的呼喊, 你会从旁边的草丛里跳出来, 欢呼道—— (生读)

师:甚至, 你还会手舞足蹈地告诉妈妈—— (生再读)

师:这个故事中, 哪里还可以有人开口说话?

生:爸爸妈妈找法布尔的时候, 他们会喊。

师:他们会喊什么呢?

生:他们会喊:“法布尔, 你在哪里?天快黑了, 快回家!”

生:妈妈找到法布尔的时候, 她可能会批评法布尔:“你这个小家伙, 天都快黑了, 怎么还不回家?爸爸妈妈多么担心呀!”

生:妈妈看到法布尔抓到的纺织娘, 可能会说: “不就是一只纺织娘嘛,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真是个傻孩子!”

生:妈妈可能还会说:“你脑子有病啊?花三天时间抓一只小虫子?” (学生大笑)

师:是的, 这个故事里, 爸爸妈妈还有很多的话, 课文为什么不写?

生:这些话不重要。

师:那你认为怎样的话是重要的?

生:这个故事讲的是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写的话要突出法布尔着迷昆虫。

师:有道理。课文的主角是法布尔, 父母是配角。这里只写法布尔的话, 不写父母的话。 (板书: 说话句配角的话不写) 那么, 第二个故事中有没有爸爸妈妈的话呢?

生:有。课文第7、8自然段。

师:很多时候说话句少不了提示语, 提示语提示的是说话人当时的表情、动作、语气等。朗读时, 要注意提示语的提示。自己练一练。 (生练读)

师:读好说话句, 你就是说话的那个人。谁来读父亲的话? (一男生读)

师:这是怎样的父亲?

生:这是生气的父亲, 让法布尔扔掉他捡的东西。

师:三句话, 连用三个感叹号, 父亲仅仅是生气吗?

生:不是, 是发怒了。

师:来, 你就是这个发怒的父亲, 读好这句话。 (该男生的朗读绘声绘色, 生鼓掌)

师:男生们, 读好父亲怒气冲冲的话。 (男生齐读父亲的话)

师:母亲一向是温柔的。请个女生来读法布尔母亲的话。 (一女生读)

师:这是怎样的母亲?

生:严厉的母亲。

生:她吓唬法布尔老是捉虫子小手会中毒。

师:母亲的三句话, 声声责备, 句句严厉, 女生一起读。 (女生齐读母亲的话)

(男女生分角色演读)

师:前面不是说, 父母是配角, 所以他们的话不写。这里, 父母的话为什么又写得如此生动具体?

生 (思考后) :写法布尔父母责骂他的话, 说明父母都反对法布尔捡贝壳、石子塞满裤兜。

生:父母的反对很强烈, 在这种情况下, 法布尔还迷恋昆虫, 说明他对昆虫不是一般的喜欢。

师:同学们, 一般情况下, 配角的说话可以不写;像这里, 表面看是写配角, 其实衬出的还是主角, 就该写。配角的说话要不要写, 得看是不是突出了主角。 (板书:配角的话要写)

环节三:回归题目, 学习取题

生读课文题目。

师出示: 迷恋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的故事痴迷昆虫的法布尔昆虫迷

师:这些题目, 哪一个好?说说你的理由。

生 (思考后) :课文的题目比较新颖, 会吸引人的眼球, 容易激发阅读欲望。

生:“装满昆虫的衣袋”, 一看, 就会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生:法布尔的雕像上, 有高高鼓起的两个口袋, 人们看到装满昆虫的口袋, 就会想到法布尔, 想到他对昆虫的迷恋。我觉得还是“装满昆虫的衣袋”好。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浏览一下课文, 文中有几处提到“衣袋”?

(学生翻开书数起来。片刻后, 学生齐呼:四处!)

师:文中四处提到衣袋, 三次的描述都是鼓鼓的衣袋。法布尔的“衣袋”就像是一个道具,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课文内容和题目紧紧结合在一起, 一个好的题目, 往往需要精心设计。 (板书:好题目)

环节四:延伸阅读, 关注表达

师:同学们, 这篇课文只讲到了两个小故事, 在法布尔的名著《昆虫记》中 (出示书的图片) , 这样图文并茂的内容一定会深深地吸引住你。请你读一读《大自然的清道夫——粪金龟》中的小故事。 (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内容)

裸胸粪金龟的身长约7~14毫米, 属于体形较小的粪金龟。圣甲虫神奇手好奇地问它:“你们如何制作卵房呢?”

“母裸胸粪金龟会挖一个七八厘米深的洞穴, 然后将卵房放进去, 我们的卵房酷似麻雀蛋。”

“那你们什么时候开始挖洞呢?”

“6月份就开始制作卵房, 在里面产卵, 产卵后不到1周就会孵化出幼虫来。我们的幼虫长得白白胖胖, 身体呈U字形的模样, 而且, 背上背着一个袋子。”

裸胸粪金龟暂时停下了进餐, 仔细地解释给神奇手听:“幼虫期是17~25天, 蛹期是15~20天, 8月份成虫在卵房里度过, 等到9月雨季来临时, 才会爬到地面上来。”

神奇手回想起自己所知道的粪金龟, 大家都是喜欢吃粪便的甲虫, 但彼此的生活习性却大不相同。

“你好像很特别呀!其实我认识很多种粪金龟, 但像你们这样穿着金色盔甲的还没有。”

“嘻嘻!是真的吗?”裸胸粪金龟害羞地笑了起来。

( 学生自由读 )

师:读这个故事时, 你关注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母裸胸粪金龟制作卵房的方法。

生:我知道了裸胸粪金龟制作卵房的时间, 还有幼虫的样子。

生:还有裸胸粪金龟的样子:身长约7~14毫米, 属于体形较小的粪金龟。

生:裸胸粪金龟的卵像个麻雀蛋。

生:我了解到了裸胸粪金龟孵化幼虫的过程。

师:除了故事的内容, 你还关注到了什么?

生 (思考片刻后) :我发现这里写到了三次裸胸粪金龟和圣甲虫的对话。

师:你关注到了故事的表达方法——说话句, 真棒。仔细看这三次的对话, 说话句的形式也不同, 有新的发现了吗?

生:有的提示语放在前面, 有的提示语放在后面。

生:还有没有提示语的。

师:说得好。我们读书, 既要知道文章的意思, 还要知道表达的方法。老师建议你们用这样的方法去看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读了这本书, 你就真正知道什么叫“痴迷”。做事情, 光有一时的兴趣不行, 要坚持下去, 要有法布尔那样的痴迷。下课!

篇9:《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文中有这三个词——

(生齐读:着迷、迷恋、痴迷)

师: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文中有一个故事,在课文的第2、3自然段。请你默读后,概括这个故事。

生:捉纺织娘的乐趣。

生:逮纺织娘。

生:寻找纺织娘。

师:在法布尔的眼里,这只纺织娘会唱歌,他称小昆虫为“歌唱家”。“捉”“逮”“找”,哪个更合适?

生:“找”更好些,能看出他对纺织娘的态度是友好的。

师:是的,他很欣赏这只会唱歌的纺织娘。

生:我从“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感觉到他不是一下子捉到的,所以用“找纺织娘”更合适。

师:给一个故事取名字不难,难的是取个最合适的名字。(师板书“找纺织娘”,生齐读)

师:写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文中也有一个故事,在课文的第4~10自然段。请你默读后,概括这个小故事。

生:捉小甲虫。(师板书“捉小甲虫”,生齐读)

师(指板书):同学们,你们看,“着迷”对应着一个故事,“迷恋”对应着一个故事,“痴迷”该不该也有一个对应的故事?(师形成板书)

生(思考后):我觉得应该有,可是再写一个故事的话,课文就太长了,所以,课文用了这句话:“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说明在法布尔身上,经常发生这样的事。

师:建议这里有掌声。面对爸妈一次又一次的责骂,法布尔依然迷恋,同样的事物“迷恋”了上百次,就是“痴迷”了。因此,“痴迷”的故事和“迷恋”的故事,没有多大区别,写了会感觉差不多。

环节二:朗读“说话”,探索表达

师:我们一起打开书本,读这个故事。

(生读到“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时,教师指名读这一说话句)

师:读得很流利。句子中的标点符号除了表示停顿,还有提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注意这里的两个感叹号。谁再读?(生读)

师:法布尔找到这只会唱歌的虫子是多么激动!“瞧”又该怎么读?(生读)

师:法布尔找到了纺织娘想给妈妈看,这个“瞧”字,饱含着他的——

生:他的欣喜。

生:他的自豪。

师:一起读好这句话。

(生齐读句子,读完第三节)

师:整整三天了,法布尔一直在寻找纺织娘。也许,他从清晨一直找到了傍晚;也许,明月星光下,他还在静静地守候,细细地寻找。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只会唱歌的虫子!假如你就是法布尔,远远地听到妈妈喊你时,你会大声喊——

生(读):“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假如你就是法布尔,听到妈妈的呼喊,你会从旁边的草丛里跳出来,欢呼道——(生读)

师:甚至,你还会手舞足蹈地告诉妈妈——(生再读)

师:这个故事中,哪里还可以有人开口说话?

生:爸爸妈妈找法布尔的时候,他们会喊。

师:他们会喊什么呢?

生:他们会喊:“法布尔,你在哪里?天快黑了,快回家!”

生:妈妈找到法布尔的时候,她可能会批评法布尔:“你这个小家伙,天都快黑了,怎么还不回家?爸爸妈妈多么担心呀!”

生:妈妈看到法布尔抓到的纺织娘,可能会说:“不就是一只纺织娘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真是个傻孩子!”

生:妈妈可能还会说:“你脑子有病啊?花三天时间抓一只小虫子?”(学生大笑)

师:是的,这个故事里,爸爸妈妈还有很多的话,课文为什么不写?

生:这些话不重要。

师:那你认为怎样的话是重要的?

生:这个故事讲的是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写的话要突出法布尔着迷昆虫。

师:有道理。课文的主角是法布尔,父母是配角。这里只写法布尔的话,不写父母的话。(板书:说话句 配角的话不写)那么,第二个故事中有没有爸爸妈妈的话呢?

生:有。课文第7、8自然段。

师:很多时候说话句少不了提示语,提示语提示的是说话人当时的表情、动作、语气等。朗读时,要注意提示语的提示。自己练一练。(生练读)

师:读好说话句,你就是说话的那个人。谁来读父亲的话?(一男生读)

师:这是怎样的父亲?

生:这是生气的父亲,让法布尔扔掉他捡的东西。

师:三句话,连用三个感叹号,父亲仅仅是生气吗?

生:不是,是发怒了。

师:来,你就是这个发怒的父亲,读好这句话。(该男生的朗读绘声绘色,生鼓掌)

师:男生们,读好父亲怒气冲冲的话。(男生齐读父亲的话)

师:母亲一向是温柔的。请个女生来读法布尔母亲的话。(一女生读)

师:这是怎样的母亲?

生:严厉的母亲。

生:她吓唬法布尔老是捉虫子小手会中毒。

师:母亲的三句话,声声责备,句句严厉,女生一起读。(女生齐读母亲的话)

(男女生分角色演读)

师:前面不是说,父母是配角,所以他们的话不写。这里,父母的话为什么又写得如此生动具体?

生(思考后):写法布尔父母责骂他的话,说明父母都反对法布尔捡贝壳、石子塞满裤兜。

生:父母的反对很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法布尔还迷恋昆虫,说明他对昆虫不是一般的喜欢。

师:同学们,一般情况下,配角的说话可以不写;像这里,表面看是写配角,其实衬出的还是主角,就该写。配角的说话要不要写,得看是不是突出了主角。(板书:配角的话要写)

环节三:回归题目,学习取题

生读课文题目。

师出示: 迷恋昆虫的法布尔

法布尔的故事

痴迷昆虫的法布尔

昆虫迷

师:这些题目,哪一个好?说说你的理由。

生(思考后):课文的题目比较新颖,会吸引人的眼球,容易激发阅读欲望。

生:“装满昆虫的衣袋”,一看,就会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生:法布尔的雕像上,有高高鼓起的两个口袋,人们看到装满昆虫的口袋,就会想到法布尔,想到他对昆虫的迷恋。我觉得还是“装满昆虫的衣袋”好。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浏览一下课文,文中有几处提到“衣袋”?

(学生翻开书数起来。片刻后,学生齐呼:四处!)

师:文中四处提到衣袋,三次的描述都是鼓鼓的衣袋。法布尔的“衣袋”就像是一个道具,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课文内容和题目紧紧结合在一起,一个好的题目,往往需要精心设计。(板书:好题目)

环节四:延伸阅读,关注表达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只讲到了两个小故事,在法布尔的名著《昆虫记》中(出示书的图片),这样图文并茂的内容一定会深深地吸引住你。请你读一读《大自然的清道夫——粪金龟》中的小故事。(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内容)

裸胸粪金龟的身长约7~14毫米,属于体形较小的粪金龟。圣甲虫神奇手好奇地问它:“你们如何制作卵房呢?”

“母裸胸粪金龟会挖一个七八厘米深的洞穴,然后将卵房放进去,我们的卵房酷似麻雀蛋。”

“那你们什么时候开始挖洞呢?”

“6月份就开始制作卵房,在里面产卵,产卵后不到1周就会孵化出幼虫来。我们的幼虫长得白白胖胖,身体呈U字形的模样,而且,背上背着一个袋子。”

裸胸粪金龟暂时停下了进餐,仔细地解释给神奇手听:“幼虫期是17~25天,蛹期是15~20天,8月份成虫在卵房里度过,等到9月雨季来临时,才会爬到地面上来。”

神奇手回想起自己所知道的粪金龟,大家都是喜欢吃粪便的甲虫,但彼此的生活习性却大不相同。

“你好像很特别呀!其实我认识很多种粪金龟,但像你们这样穿着金色盔甲的还没有。”

“嘻嘻!是真的吗?”裸胸粪金龟害羞地笑了起来。

(学生自由读)

师:读这个故事时,你关注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母裸胸粪金龟制作卵房的方法。

生:我知道了裸胸粪金龟制作卵房的时间,还有幼虫的样子。

生:还有裸胸粪金龟的样子:身长约7~14毫米,属于体形较小的粪金龟。

生:裸胸粪金龟的卵像个麻雀蛋。

生:我了解到了裸胸粪金龟孵化幼虫的过程。

师:除了故事的内容,你还关注到了什么?

生(思考片刻后):我发现这里写到了三次裸胸粪金龟和圣甲虫的对话。

师:你关注到了故事的表达方法——说话句,真棒。仔细看这三次的对话,说话句的形式也不同,有新的发现了吗?

生:有的提示语放在前面,有的提示语放在后面。

生:还有没有提示语的。

师:说得好。我们读书,既要知道文章的意思,还要知道表达的方法。老师建议你们用这样的方法去看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读了这本书,你就真正知道什么叫“痴迷”。做事情,光有一时的兴趣不行,要坚持下去,要有法布尔那样的痴迷。下课!

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 好题目

着迷——迷恋——痴迷 说话句 配角的话不写

找纺织娘 捉小甲虫 ? 配角的话要写

上一篇:市邮政局工会的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船只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