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厂安全事故案例

2024-05-15

炼钢厂安全事故案例(精选7篇)

篇1:炼钢厂安全事故案例

炼钢厂安全事故考核管理细则 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员工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及时采取有效的 安全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特制定本细 则。适用范围

适用于炼钢厂所属各单位。职责

3.1 厂部及安全员是工伤事故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单位工伤事故管理的具体工作。

3.2 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工伤事故的真实性负责,并按要求上交事故报告。术语

4.1 工伤事故:是指公司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即员工在本 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本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 环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企业领导指派到企业外从事本企业活动,所发生的人身伤害 和急性中毒事故。

4.2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情况。

4.2.1一般安全事件:是指事件发生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4.2.2重大安全事件:是指事件发生后,险些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4.3 轻微伤事故:是指造成人员轻度表皮损伤未构成轻伤标准的。

4.4 轻伤事故:是指造成员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和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一般指受伤员工歇工在一个工作日(含一个工作日)以上。4.5 重伤事故:是指造成员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受伤员工歇工在105个工作日(含105个工作日)以上的失能伤害。

4.6 死亡事故:是指事故中有人员死亡的事故。

管理细则

5.1

安全事件、事故报告程序

5.1.1

发生安全事件当事人和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安全员、值班主任和单位领导报告。5.1.2

发生工伤事故后,受伤人或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安全员、值班主任、单位领导和厂领导报告;安全员或厂长负责及时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等上报安全生产部和主管经理。

5.1.3

发生工亡事故后,事故现场人员和信息管理员、值班主任必须

篇2:炼钢厂安全事故案例

一、活动目的

为继续深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通知》,落实轧一集团安字【2012】110号文件精神,吸取“6.30”蓟县重大火灾事故教训,搞好今冬明春的安全生产工作,严防火灾、冻伤、一氧化碳中毒、高空坠落等事故发生,确保炼钢厂稳产顺产,营造和谐氛围,巩固安全成果。

二、工作目标

1、实现安全零事故;

2、特种工100%持证上岗;

3、安全隐患整改率达到98%以上,整改形成闭合管理。

三、时间节点

这次活动起于2012年12月15日至2013年3月31日。具体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12月15日——12月31日,为宣传发动阶段; 第二阶段:2013年01月01日——03月15日,为自查整改阶段; 第三阶段:2013年03月16日——03月16日,为检查验收阶段。

四、检查重点

(1)煤气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

1.1煤气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重点涉煤岗位员工对相关制度的掌握情况;

1.2煤气设施设备(包括管道阀门、煤气排水器、各种烘烤器等)的安全运行情况;

1.3煤气检测仪器(重点是固定式报警仪)的使用情况及运行记录; 1.4检修工作方案、停气和吹扫方案以及送气置换方案的落实情况; 1.5煤气区域动火制度的落实情况; 1.6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情况;

1.7煤气防护用具(主要是空气呼吸器)的维护和保管情况。(2)电动车、叉车的安全管理 2.1是否有保卫部的统一年检编号;

2.2是否由经过安全部和保卫部集中安全培训的司机驾驶; 2.3是否超速行驶; 2.4是否超载运输;

2.5是否混装氧气瓶与乙炔瓶;

2.6安全装置(包括制动和照明)是否齐全有效;(3)应急救援

3.1相关岗位是否有应急救援预案; 3.2是否有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救援队伍; 3.3岗位工是否会使用灭火器; 3.4岗位工是否熟悉本岗的电源位置; 3.5相关岗位员工是否会使用空气呼吸器; 3.6是否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3.7应急照明是否有效;

3.8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4)特殊工种安全管理

4.1特种工是否达到100%持证上岗; 4.2特种工操作中,是否符合安全管理规定; 4.3防护用品是否配备齐全并正确使用。(5)防火责任制的执行

5.1易燃易爆物品是否定置存放并符合安全管理规定; 5.2是否有私拉乱接电器现象; 5.3重点防火部位通风是否符合要求; 5.4进入重点防火部位是否携带火种; 5.5相关岗位是否履行门禁制度。(6)起重设备、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

五、检查方式

以车间自查岗位自改为主要形式坚持分厂定期安全联查,节前节后进行安全大联查,分厂安全办积极参加安全部组织的现场联查工作。

六、活动要求

1、第一阶段,组织好各级的动员会,分厂级留有会议记录、签到表、影响资料,制定出活动方案、建立活动领导小组。

2、通过各级的动员会,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大张旗鼓地开展此次活动。

3、第二阶段,发动全员,广泛进行安全隐患检查,并按照隐患整改“五到位”要求落实整改。

4、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深化安全整治。

5、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以立即整改为主,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逐级打暂缓报告,并跟踪落实,重点防护,设专人负责,做好观察记录,直到完全整改落实到位。

6、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岗位工的安全素质,增强安全防范、自救和互救能力。

7、采取多种形式,对此次活动做安全宣传,弘扬先进典型,批评落后现象。

8、做好各段的归档工作。

篇3:炼钢厂电缆室火灾事故分析

炼钢厂1#转炉主控楼交联电缆室是1#转炉倾动、氧枪电控和天车等各路电源电缆,以及所有通讯、仪表控制线路的主要路径。只有输、配电力电缆正常供电,才能保证转炉正常炼钢,进而保证公司全线正常生产。

炼钢厂1#转炉主控楼交联电缆室使用的是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简称交联电缆),它具有输电容量大,重量轻,不受落差限制,中间头及终端头制作省时方便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事故经过

2007年8月2日晚上10点左右,值班人员首先发现炼钢车间照明灯和炉前化验室照明灯断电,并且转炉主控室消防报警系统发出火警信号。随后,值班电工立即对主控室及电缆室进行了检查,电工发现交联电缆室有浓烟冒出后,马上向有关部门报告。现场人员立即展开扑救,在随后赶到的消防人员的帮助下,火被扑灭。

事故发生后,公司对火灾事故现场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人员发现:

1.1#转炉交联电缆室内(共4层电缆桥架)的2层和3层局部电力电缆与靠近1#竖井的通讯、仪表控制电缆全部烧毁。

2.电缆测温监控系统的采集器上,有电缆超温升报警记录(事故前报警喇叭已烧坏)。

3.炼钢车间加料跨、转炉跨、钢水跨的天车电源总开关相继出现短路问题,自动跳闸。

4.燃烧的电缆中,每根交联电力电缆都有两处中间接头。

原因分析

1.交联电缆自燃的可能性。

普通交联电缆发生短路故障后,容易引发火灾的情况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交联电缆外护套、充填物及相间绝缘均为易燃物,特别是充填物更容易发生燃烧。因此,当电缆发生短路故障时,高温电弧很容易造成故障电缆本身燃烧,在这种情况下,相邻电缆也容易燃烧,从而产生火灾。

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电缆短路故障一般是由单相接地演变而来的,从单相接地演变到短路是需要过程的,而过渡时间的长短与接地电流的大小有关。接地电流越大,过渡时间越短。另外,它还与电缆自身的结构材质有关。

交联电缆单相接地是某相与该相金属屏蔽间的绝缘击穿、放电,击穿部位可能会在靠近非故障相侧,这样接地电弧可能会直接作用在非故障相的绝缘层上,即使初始放电部位不靠近故障相,它也可能会发展为向非故障相侧放电,且由于交联电缆介电强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的趋势显著,高温放电电弧使绝缘强度下降,从而较快导致短路故障的发生。

2.交联电缆中间接头制作质量不符合国家规范,长期超负荷运行。

3.两处电缆中间接头引发火灾的可能性。

(1).炼钢厂主控楼照明电源电缆接在10k V电站低压下口敷设的3×70mm2+1×35mm2替接过来的4×16mm2电源电缆上。这根电缆有两处中间接头。晚上照明最大负荷达到30A左右。在事故发生时,夜班人员首先发现室内照明断电。说明照明开关最先跳闸,根据分析判断,有可能是炼钢主控楼照明电源电缆中间接头处过热引发火灾。

(2).炼钢车间有6根耐高温供天车电源电缆。每根电缆都有2处中间接头。事发当晚,1#转炉准备检修,需要开展化炉底操作工序,但由于炉底化的太深,炉壳漏了,将渣车铁道浇铸。这时需要抢修现场,加料跨的165t、180t、200t天车全部在作业,作业率大大超出了正常炼钢时的工作负荷,而且3部天车冲击负荷很大,这就使本来接头过多的天车电源电缆温度升高,存在引发事故的可能性。

另外,交联电缆也存在不足,如防火性能比浸渍纸电缆差,特别是普通交联电缆(非阻燃,非铠装)的防火问题更不能忽视。近些年来,有些供用电单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交联电缆故障。因此,使用交联电缆供电时,加强防火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结论

2005年3月,1#转炉交联电缆室曾发生过火灾,每根交联电力电缆都有2处中间接头,每个接头都是一个隐患,这次火灾发生的位置恰在多接头处。

据调查组人员现场勘察发现,在电缆及电缆桥架烧毁处,未发现因电缆接地故障而引发事故的痕迹。因此调查人员一致认为,火灾事故的原因是电力电缆中间接头处经过两年多的运行,有接触不牢(虚接)、表面氧化的问题,进而增加了接触电阻。在一定负荷运行下,电缆中间接头过热,电缆绝缘层受到高温破坏,造成中间接头温度急剧上升,电缆发生自燃,从而引发火灾。

事故教训

1.电缆测温装置配备不全,未能做到在每个电缆中间接头处安装一个传感器,不能随时掌握每个电缆中间接头的温度变化趋势。

2.值班人员接到感烟感温报警后,不熟悉报警位置,不能及时找到报警点,这有待于今后加强应急演练。

3.巡视检查人员对电缆中间接头温度的变化,没有其他有效的监测手段。

4.随着产量的提高、设备的增加,原设计电缆截面应进行负荷校对。

对策措施

为防止交联电缆本身故障而引发火灾,炼钢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提高交联电缆的自身防火性能,并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二是尽量减小系统接地电流,从而减小单相接地电弧及减少电缆短路故障率。

1.加强监测:火灾事故发生后,炼钢厂对恢复后的1#转炉交联电缆室重新安装了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通讯技术、微处理技术、数字化温度传感技术及离子感烟技术,使用1根总线就实现了多点监控,测温探头安装在每个电缆中间接头处,每个中间接头安装3支测温探头实时测量电缆中间接头温度。数据采集器将电缆温度、环境温度实时传送给网控的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及显示。电缆室内共安装8台采集器,测温探头148支,这些设备设施能随时掌握交联电缆接头温度和环境温度变化,为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提供了可靠保证。

2.防护措施:炼钢厂对事故后的交联电缆室还采取了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在敷设电缆孔、洞处安装了防火包和防火泥,对所有电缆涂防火涂料,电缆桥架底部安装了防火隔板等。

3.抓管理保质量:炼钢厂加强了电缆施工质量的管理,严格按电缆施工工艺进行施工,保证电缆中间接头制作质量,切实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篇4:浅析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培训的作用

关键词:电力安全 安全教育 案例培训

Abstract:The safety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afety culture in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is one of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afety work is to improve the safety in producti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economic efficienc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from the status of the electrical safety training and related causes, and power accident cases the value of training is to be outlined.

Keywords:Electrical safety;Safety education;Case Training

在电力安全教育中,对电力企业职工的培训是安全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努力提高电力安全的培训效率是加强电力安全教育培训的可靠保障。然而,当前多数电力企业的安全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当然这其中也存在多种多样的原因,下面就目前安全培训的弊端,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电力安全事故教育在安全培训中的作用。

一、电力安全培训的弊端

1.思想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安全培训相对一线生产经济效益比较缓慢,不能立竿见影,造成人们长期以来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而一些企业领导在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走过场,同时,这种消极态度也会影响到下属职工,受训人员常常也不能对电力安全培训重视起来,并不能真正意识到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2.培训方式简单陈旧。照本宣科是目前教育领域的通病,即便是多媒体教学已普及,只是模式上的变更,教学形式并未出现新的效果,而安全培训应该具有更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仅仅依靠传统的知识传输,不利于提高电力安全培训的效果。

3.管理人员培训缺失。当前,大多数企业把安全培训的重心放在一线职工身上,而管理人员及领导者通常不在培训之列,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培训人员安排,同时也导致了部分管理人员和领导者行动上、意识上的培训缺失。电力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决策者、指挥者和组织者,他们的安全责任更大,他们的安全意识的强弱程度将影响着整个电力生产状况的安危,因而对管理人员进行电力安全培训将更为重要。

二、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培训的作用

目前,电力安全事故培训模式化,安全管理部门对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得出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以及经济损失,形成事故文件下发各部门组织学习,效果无从反馈,下面我从一起安全事故,浅析一下安全事故案例培训对各级各岗位人员的作用。

案例:某供电局在修复低压线路故障过程中发生倒杆,造成一名员工死亡的一般人身事故。

事故直接原因:(1)电杆损坏严重,抗弯强度大幅下降,已不能满足登杆作业的强度要求。(2)防倒、断杆措施不足。(3)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采取的措施不足以保证作业的安全。

事故间接原因:线路组成构件强度配合不符合要求,当线路遇外力冲击时扩大了受损范围。

暴露的问题:(1)故障抢修管理方面,作业班组执行故障抢修管理制度刚性不够;(2)项目建设管理方面,一是图纸设计流于形式,没能结合现场山地的实际设计,以至工程无法按图施工;二是盲目施工,施工单位在无法按图纸施工的情况下,未办理设计变更,更换导线,并加大线路档距;三是现场监理不到位,监理失职,未能督促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或办理变更;四是项目建设管理存在严重的“以包代管”,没有项目设计进行审查,在材料发生变更、竣工图与原设计方案出入较大的情况下均未能督促相关参建单位履行设计变更手续;验收流于形式把关不严;(3)执行电气工作票制度不到位。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案例培训在安全培训中具有以下作用。

1.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有管理人员认为,我抓好生产,完成生产指标已经很不错了,安全与我何关?上面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到位、管理到位,这样的安全事故本可以杜绝的。在管理人员中开展案例培训,因为管理不到位造成事故的原因,教育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线职工的事情,管理作用也很重要。

2.事故案例培训的普遍适用性。安全事故案例,从多角度分析事故原因,教育各环节工作人员,因为他们的工作不到位,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上述案例教育设计人员,因为设计没变更、现场设计不到位,造成施工无法按图施工,验收人员把关不严等均为事故发生留下隐患。

3.事故案例培训效果明显。安全事故案例,血的教训,极其严重的后果,深深震撼每一位学习人员,培训的过程同时也是警钟敲响的过程,这种无形的影响势必使电力安全培训效果更加明显。

4.事故案例培训意义深刻。案例培训是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创新安全培训模式,强化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安全防范的重要意义,宣传效果明显,教育意义深刻。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字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培训的重要作用,在培训中使用典型案例,可以使培训更加科学化,培训效果更加明显。当然,最终的目的仍然是要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雪.现代培训管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2]范委唐主编.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差距和对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杨文学主编.电力安全技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篇5:钢厂安全事故思想总结

事故发生后,区主管领导、安监部门、重点钢铁企业参加的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现场会,要求各地各单位迅速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责令某钢铁有限公司立即实施全面停产整顿,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

钢铁企业是高危行业。高危行业的设备安全不容忽视。现有的安全设施,是否达到安全等级标准?即使是有安全保护的设备,是否进行很好的保养,维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防作用,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安全管理需要时时反思。

个体作为企业最基本的组成元素是企业实现其竞争力的最基本保障,而作为一名承钢职工我深爱着我的工厂我的工友。从第一天迈进厂区,我就告诉自己你的选择没有错,我要尽自己的力量为承钢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但前提条件是个体条件的存在,如果个体变成了上述的符号,那么,所有的誓言都将在现实面前变的苍白无力,而安全是其个人存在的最重要的条件,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人作为个体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而言即身体发肤之感受,理性认识即人的思想以及对待事物本质的感受,对于安全重要性的感悟,我门要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篇6:钢厂安全事故心得体会

四天前辽宁铁岭,32条活生生的生命瞬间蒸发,工人的交接班室何以建在1500多度钢水包上空的5米远的地方,厂方何以这样漠视工人的生命,管理部门何以视而不见?32个健康的肉体融化在钢水里,32条健康的生命惨烈的结束!钢水融化了他们的身体,钢水也将永远噬啮他们亲人的心!

27万的赔偿对这些家庭能起到怎样的安慰,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那些逝去的生命所受的痛苦有多深,那些活着生命所受的创伤有多大,那些责任者的罪孽就有多重!

篇7:炼钢厂事故应急预安

第一章 总则

确保炼钢生产过程中异常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的对事故进行处理,避免对设备,人身的伤害,特制定本事故处理预案: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炼钢所有班组与人员

第三章 职责

第一条 炼钢厂生产调度负责异常事故的统一指挥和处理

第二条 各相关单位负责事故处理的配合第四章 事故预案内容

~ 钢包穿,漏,事故事故处理

A钢包穿渣线一般发生在钢包开浇之前或上AOD.连铸时发生,如果未吊到浇铸平台上方,则可在浇铸场地的渣盆区上方,待其停止穿,再吊到连铸平台继续浇铸

B如在浇铸上方发生,则将钢包吊到渣盘处。让其停止后在进行浇铸或回炉

C如果以开浇,根据是否影响人身安全或铸坯质量情况决定停止浇铸或继续浇铸,一般情况应继续浇铸

D发生在钢包中部或钢包底部位,只能中断浇铸操作,钢水可流入渣盆或备用钢包,然后做回炉处理

2穿钢包的征兆和预防

穿包的征兆主要是钢包外层钢壳的温度变化,从而造成钢壳颜色的变化。当钢包壳发红或者温度异常偏高时,则要发生穿包事故。

为防止穿包事故,在出钢,浇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钢包壳的颜色,表面温度(用纸板或纸管擦拭,如果容易发生燃烧,就应该引起注意)或钢水表面异常。

3造成穿包的原因

钢水温度过高,钢水氧化性过强,耐材质量不好,钢包修砌质量不好,过度使用造成穿包。

4钢包使用前检查

(1)对耐材按标准质量验收,不合格的不允许使用。

(2)检查工作层的修砌质量是否标准。(3)使用过的钢包再次使用时,必须在红热的状态下,清除残余钢渣,进行检查侵蚀情况。如砖缝扩大并已有钢水渗入,工作层侵蚀在钢水区超过三分之一,在渣线区超过二分之一,则该包不能使用。

二 滑动水口穿钢滑动水口穿钢分类

(1)水口座砖周围砖缝漏钢

(2)上水口与座砖之间砖缝漏钢

(3)上水口与上滑板之间砖缝漏钢

(4)下滑板与下水口接缝漏钢穿.漏事故处理

滑动水口穿漏不停,并有扩大趋势时,必须立即停止出钢浇铸,钢包内钢水回炉处理。

滑动水口发生穿钢应仔细检查穿钢部位。如发生在上下滑板接缝以下,可用关闭水口的办法,发生在滑板间的少量穿钢或当滑板全打开时穿钢停止,可采用控制钢流来处理。滑动水口穿钢原因

(1)安装质量问题

(2)耐火材料质量的问题

(3)操作失误

(4)滑动水口机构故障问题

三 机构打不开或无法关闭事故

1处理方法

恢复加强滑板气体冷却。增加滑动水口开闭,调节升高液压压力,如无法关闭时,拆除液压缸,转入事故包回炉。

2滑板打不开原因

(1)在安装滑板时压力太大,造成滑板之间紧密相贴,摩擦力过大。

(2)在安装滑动水口的滑板时,上下滑板之间没有按照要求涂抹润

滑剂——石墨油。

(3)烘烤或等待时间过长

(4)耐材质量差

(5)安装时不细心,滑板上有异物

3预防措施

加强耐火材料质量,加强安装工作的控制和检查。做好使用前的烘烤工作,在滑板表面涂抹润滑剂,随时检查液压系统。

四 AOD炉倾动系统的电气,机械故障导致钢水泼地事故紧

急处理方法

1当由于操作失误导致部分钢水泼地时摇炉工应果断按下急停开关。2无论什么原因造成部分钢水或整炉钢水泼地时,炉下渣车工应监护好炉下四周,10米内严禁人员靠近(特别是炉下有积水情况)3当泼钢水较少时,炉下渣车工则应立即将积钢清除。

4当大量钢水泼地时,由调度组织车辆,人员,现场指挥,尽快将积钢清至渣盘运走。

五 连铸机停水预案

1结晶器漏水

结晶器铜管变形严重,密封圈不符合要求或老化,导致出现结晶器冷却水流量减少情况,即说明有漏水现象,如结晶器冷却水压力低于0·4MPa则停止浇铸。为避免此类事故发生,必须加强结晶器维护,装配质量,其次结晶器液面控制不要过高。

结晶器断水应第一时间报告生产调度,由调度指挥及时使用事故水泵,如果断水时间长不能重新送水,否则会引起爆炸。所以结晶器水由调度指挥必须在一分钟内启动应急泵供水,事故水泵始终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2二冷水,设备水突然中断

二冷水全部中断,若在短时间内可供水则关闭大包水口,关闭塞棒水口,准备二次开浇,若时间过长则停浇,将余坯拉出。

设备冷却水中断立即停止浇铸,由调度指挥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抢修。

上一篇:不文明行为的检讨书下一篇:团工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