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红色电影赏析方案

2024-05-24

经典红色电影赏析方案(共6篇)

篇1:经典红色电影赏析方案

红色电影赏析

红色电影《地道战》观后感

作者

导师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 徐文生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

庄稼汉嘿庄稼汉,武装起来千千万,嘿武装起来千千万,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英勇顽强神出鬼没展开了地道战,侵略者,他敢来,地上地下一齐打侵略者他敢来,四面八方齐开战,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

伴随着慷慨激昂的歌曲,上映已经整整四十八年的《地道战》出现在我们眼前。

电影由史而来,向我们介绍了冀中平原百姓聪明机智巧妙利用地形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电影剧情大致如下:

冀中地区高家庄人民,面对日本侵略军“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带领下,把几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几处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取得不错的战绩。

西南交通大学

但是在一天夜里,黑风口据点的日寇偷袭高家庄,高老忠敲钟警告壮烈牺牲,地道遭到了敌人的破坏,幸亏游击队和民兵及时赶到,群众幸免于难。

之后的日子里,在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指导下,高传宝和新支书林霞总结了地道斗争的经验教训,带领高家庄人民把原来只能藏身的地道,改造成能藏又能打的地道。次年初夏,日伪特务冒充武工队混进庄内刺探情报。高传宝看出破绽,便将计就计,利用战斗地道的翻口,将他们一网打尽。日军队长山田纠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高家庄人民利用战斗地道,沉着应战,狠煞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通过实战,他们进一步把地道由村内扩展到野外,形成地下网络,变单纯防御性地道为能守能攻的地道,效果极好。

为了全歼黑风口据点的敌人,赵平原决定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但山田狡诈善变,他集中兵力偷袭高家庄,企图解救西平之围。高传宝领导高家庄民兵,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和游击队,一举拔掉了黑风口的敌人据点,又回戈全歼了进犯高家庄的敌人,振奋人心。

《地道战》这部影片在几代人的成长过程中可以说是久演不衰,而我对其也是喜爱有加,曾观看过几次,感触良多:

面对日本鬼子的“三光政策”,广大群众并未绝望消极,任人宰割,而是勇敢的,机智的奋起反抗。

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地道战的创新,可以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智慧,一群只有最原始武器如红缨枪、铁锹、锄

头、火铳的百姓,靠着几条向通的地道,便将用大炮、机抢武装着的敌人戏耍与股掌之中,之后由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找到了一条消灭穷凶极恶鬼子的康庄大道,让地下巷道变得神通广大、神出鬼没,你看这头连着东家,那头连着西家,正是“万夫一力,天下无敌”;那一个个的“烟盖”的作用更大了,当发现敌人往地道里放毒烟时,地道盖子一下子全都盖上了,敌人放了烟也是白放的,丝毫伤不到里面的群众,而且那些烟还会自动往回倒流,从而让敌人自讨苦吃。地道的作用并不只有这一些,它还具有战斗力,若是哪个地道被敌人发现了,那它就变成了敌人的坟墓――敌人一进入地道,不是掉到深深的水坑被淹死,就是摔落到插满锋利竹签的土坑被刺死,或是被埋伏在旁洞的游击队员杀死,那个场面真是振奋人心。

而说起勇敢无畏,老钟叔便是代表:日本鬼子山田带领部队夜间偷袭。却被老钟叔看见了,老钟叔飞快的跑向大钟。“铛铛”村里的人听见了警钟的声音,都躲进了地道里。这时鬼子们知道有人发现了他们的行踪,冲到警钟前。老钟叔甩动着麻绳,山田一枪发出,老钟叔倒下了。已经受伤的老钟叔,用最后的力气摇响了警钟,从腰间拿出炸药,与日本鬼子一起炸成了灰烬……警钟声回响在山间,永远的印在了人们的心里,可歌可泣。

恩格斯曾说过:“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当我们团结起来,奋起反抗,敌人束手无策,机枪大炮全成了摆设,于是一条毒计出现了,在山田,汤炳会的安排下,假武工队渗透进了部队里,但他们的一举一动却出卖了自己,浪费粮食,胡言乱语,最终也只有丧身在九曲十八转的地道里,大快人心。

内容生动有趣,拍摄手法也值得我们津津乐道,作为一部红色电影,它主要的任务又是介绍地道战的方法、特点,一不小心便会陷入解说、诠释的枯燥。而影片却明智地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从高家庄群众与黑风口据点敌人斗争的视点切入,这便让沉闷的内容找到了一个新的出口,并由此而生发出动人的故事。

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富有创造性、富生命力的群体。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耻辱,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艰苦奋斗,自觉磨练自己,所谓“忧患增人慧,艰难玉汝成” 才能真真正正地挑起建设祖国的大梁,才能把我们的中华民族那不屈不挠的勤劳的民族精神再次发扬光大,才能让我们的中国梦成为现实。

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毛泽东)。

篇2:经典红色电影赏析方案

——观《集结号》有感

20130077 杨问成

摘要

隆隆的炮火声从远处袭来,随着镜头的移动,我们也仿佛身临其境。一个连队的士兵,防守这一道隘口,即将弹尽人绝,这就是《集结号》一开始的悲壮。全连阵亡,这就是代价,可是英雄牺牲却得不到表彰,其光辉事迹亦得不到发扬,这又不是莫大的叹息么?仅剩下的连长谷子地接手了这艰巨的任务,要为逝去的英灵们正名,可是这路途却并不平坦,看着英雄们的遗体躺在地下,却只能发出无能为力的感慨„„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漫长时间的等待,历史给了英雄们公正的答案,你们的功绩永垂不朽!

关键字: 集结号 证明 正名 永垂不朽

正文

“没有听到集结号,谁也别给我下来,否则,军法从事。”这是团长刘泽水给九连下达的命令,死命令。全连47人在连长谷子地的带领下开始了阻击战,为大部队的转移争取时间。面对敌人的猛烈的炮火,精良的武器装备,九连战士显得格外寒碜。可是就是这样的48个人,挡住了敌军的三次进攻,炸了2辆坦克,歼灭敌军就数不清了。但生命又是很现实的,九连的人也越打越少,越打越少,可是集结号却死死的没有被吹起来。焦排长临死时对谷子地说,听见号声了,很多兄弟也是这样说的,可是执着的谷子地却没有听见,始终也没有听见,一直守着团长下达的命令。

终于,时间还是没有挽留战士的生命,死神将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带走。只留下了晕死了的谷子地,无法证明自己身份的谷子地,也无法为失去的兄弟正名的谷子地。我想,他醒来的那一刻应该是迷茫的,自己这是在天堂还是在地狱呢?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活下来,抛弃弟兄们自己一个人活了下来。当他得知自己尚在人间时,他也一定想过自己了结生命,下去陪自己的弟兄。我不知道最后他是怎样说服自己的,真的想不到。

当医院的工作人员称呼他为一个陌生的名字时,他顿时也就懵了。无论怎样对他们解释,也得不到一个公正的,正确的答案,这既是绝望,也是谷子地活下去的希望,他新的人生目标,要为弟兄们正名,要向当年的没有想起的集结号讨要一个说法。为了暂时留在部队,也为了方便找寻原部队,他再次投身于解放战争。

时间依旧过得像过去一样快,转眼间5年就过去了,谷子地在朝鲜战争中救下了炮兵团团长的性命,为他按住了地雷,自己却是被炸伤了眼睛,但也和这位结下了兄弟之谊。其实在这五年内,谷子地也是应该多次向总部提交过申请的,可是根本没有答复,风是平的,雨也是晴的。谷子地的这5年,应该还算是清闲的,这个时候他的愿望是很强的,他自己觉得实现的机会也是很大的。

天不遂人愿,既然决定要折磨你,便不会如此轻易地放过你。抗美援朝战争借宿后,谷子地并未回自己的老家,而是先来到了当年弟兄们阵亡的地方。事随时迁,原来的战场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谷子地什么也没找到。在无名烈士墓碑前的谷子地说道,“爹娘都给起了名的,怎么死的时候都没名儿了呢?”这是他心灵的悲痛,人生的又一次绝望。他满怀希望的来,却什么也没带走。当然也带走了一个阵亡兄弟的遗孀,为另一个兄弟找房媳妇,谷子地是懂得为他人着想的,他一直都是,除了那个日夜都在他耳边响起的集结号之外。

又是一个十年,谷子地终于找到了另一名幸存的战友,当年的司号员,应该吹集结号的那位。得到的答案却让谷子地数十年来的悲愤化作满腔怒火发泄出来,自己的猜测是对的,其实自己早就知道了不是么,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他嘴里骂着的是刘泽水,心里骂的是自己,自己为何就是如此的死脑经,如此的认死理呢?看到这里,自己也跟着情不自禁的含着泪水,也问问自己,如果是我又会怎样呢?

谷子地的内心是强大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尽管弟兄们的身后是还没有办成,但是却也是知道了集结号的原委。他扛下了领导应该扛下的责任,既让没有人愿意帮忙,那就自己动手吧。带着一套装备,他也开始了挖掘的工作。天正的很冷很冷,包括我看的也是很冷,乌黑的馒头,就这冰凉的水咽着,然后又开始挖掘。日复一日,尽管他没有听过,却也任然没有挖到他想要的答案。谷子地此时也应该是很老了,再加上一只坏了的眼睛,看起来已是如此的沧桑,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守望。终有一天挖出战友的遗体。

很多时候,谷子地是异常后悔的。弟兄们的尸体是他自己掩埋的,一个个好好的躺在窑洞里,可是就因为自己当时的愚蠢,以至于找不到他们的尸体,死后得不到祭奠,得不到缅怀。尽管谷子地本身的决定并没有差错,但是他的性格促使他揽下了所有的责任,活得是有多么累。这就是谷子地,执着的男人,亦如当年的连长。

苦心人,天不负。在一次以外的炸窑过程中,弟兄们的尸体终于被发现,听到消息的那一刻,谷子地也是泪流满面,不停地向人说道,“不要骗我,不要哄我„„”。此时,他的心里有在想些什么呢?他的年纪应该是很老了,都快走不动路了吧。数十年间,谷子地饱受冷嘲热讽,雨打风霜,如今终于得到实现。这是怎样的一个寄托,让一名共产党人的优异战士始终不得放下。这是灵魂的寄托,是对战友们的答复,是对自己的心灵慰藉。

篇3: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

1 如何进行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赏析

对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赏析, 需要了解并掌握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标题、作品的曲式和体裁以及作品的语言功能。

1.1 了解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心灵与情感世界的外化, 音乐家把个人生活中的一些感受注入音乐的感性形式之中, 并赋予其情感内涵。因此, 要深刻理解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 必须首先了解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如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 以黄河为背景, 高度赞扬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 塑造出中华民族伟岸高大的英雄形象。

当然, 了解作者, 还要熟悉作者的创作风格。受生活时代、环境、素养、经历和使用习惯、艺术趣味的影响, 不同的音乐家有着不同的创作个性。

1.2 分析作品的标题

音乐标题是说明作品内容的一段非常精炼的文字。如《十送红军》《红星照耀我去战斗》。器乐作品有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之区别, 如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进行标题音乐的赏析, 必须了解作品的标题的内容。

1.3 掌握作品的曲式和体裁

曲式是音乐材料排列的样式, 即音乐的结构布局。而体裁则是音乐的品种, 形成于各时代、各民族、各阶段和阶层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曲式有乐段、二段式、三段式、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体裁有歌曲、舞曲、序曲、进行曲、叙事曲、谐谑曲、交响诗等。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特点, 适合于表现不同风格、不同题材内容的作品。

1.4 领悟作品的音乐语言

音乐作品同文学作品一样, 有着自己的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 即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旋律、节奏、力度、速度、和声音色、调式等很多要素。其中旋律又叫曲调, 是按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 被称为音乐的基础和灵魂。节奏是指音的长短强弱、轻重等有规律的组合。力度是音乐强弱的程度。速度是音乐快慢的程度。和声是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的同时结合。音色为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其不同组合的音响上的特色。而调式则是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 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 按一定的音程干系组织在一起, 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

作曲家依据一定的原则, 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便可以产生出丰富多彩、变幻无穷的表现力。一部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 就是通过各种要素的相互配合表现出来的。

2 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赏析个例

对红色经典作品的赏析, 我们以舞剧《红色娘子军》为例。

2.1 背景

舞剧《红色娘子军》是在极其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首演于1964年, 被作为建国后“十七年”中重要的“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 是新中国音乐、舞蹈艺术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文革”时期被定为“革命样板戏”。《红色娘子军》表现了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海南岛的一支由妇女组成的红军连队, 英勇地与国民党及反动地主作斗争的史实。

2.2 标题

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标题有四个。分别为序幕“满腔仇恨, 冲突虎口”;第一场“常青指路, 奔向红区”;第二场“清华控诉, 参加红军”;第三场“里应外合, 夜袭匪巢”;第四场“党育英雄, 军民一家”;第五场“山口阻击, 英勇杀敌”;过场“排山倒海, 乘胜前进”;第六场“踏着先烈的血迹, 前进!前进!”分析这些标题, 我们能够理清舞剧的发展情节和脉络, 对了解全局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3 曲式和体裁

2.3.1 曲式

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典型的曲式有序曲的两段体, 洪常青、小庞双人舞的三段体, 以及女战士与炊事班长的舞蹈的三段体。

序曲的两段体首先是一个气势磅礴的引子, 接着为第一段娘子军连歌, 本段概括了全剧的主题思想, 描写了一个战斗集体的形象。第二段稍加宽展, 是第一段主题的变化再现。

洪常青、小庞双人舞的三段体, 引子主题由远而近, 慢起渐快。第一段主题音乐简朴奔放, 英姿豪迈。第二段主题加快, 表现出机警的情绪。第三段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 但是情绪突出稳健、沉着二词。

女战士与炊事班长的舞蹈的三段体, 引子音乐取材于五指山民歌, 主题结构悠扬、婉转。第一段主题欢快、跳跃, 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第二段主题流畅、诙谐幽默。第三段又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 但更显活泼。

2.3.2 体裁

《红色娘子军》的体裁为舞剧。舞剧即以舞蹈为主要的表现手段, 综合音乐的艺术形式, 用于表现特定的任务和一定的戏剧情节。《红色娘子军》是以芭蕾语汇为基本构件, 用中国式的表达方式, 塑造无产阶级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 表达中国人的历史与民族感情。

2.4 音乐语言

《红色娘子军》的音乐语言特色体现在旋律与和声上。

2.4.1 旋律

它的旋律自然、流畅, 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采, 如第三场中的“南霸天做寿”、“丫头们的舞蹈”等。音乐上极强的旋律感与舞蹈的节奏和韵律融为一体, 让听众欣赏旋律的同时, 迅速捕捉到戏剧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 并近距离感受到人物性格。

2.4.2 和声

它的和声体现出了欧洲民族乐派的主调和声思维, 具有大小调和声思维下的五声性风格。为了追求和声的民族风格, 作曲家们突出了纯四五音程和大二度音程, 并局部也打破三度叠置的结构原则。

3 结语

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产生自人类的心灵深处, 而又继续在人类的心灵中接受着洗礼。她以一种美的结构形式和内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甚至在当今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依然保持着她那迷人不可替代的魅力。对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赏析能够更好地领悟音乐的真谛, 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摘要:本文以一定的音乐欣赏理论为依据, 介绍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的方法, 并以舞剧《红色娘子军》为例, 分别从背景、标题、曲式和体裁及音乐语言四个方面进行的鉴赏。

关键词:红色经典,赏析,红色娘子军

参考文献

[1]高铁.音乐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居其宏.新中国音乐史[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

篇4:经典红色电影赏析方案

[关键词]红色经典电影 大学课堂《青春之歌》教学意义

在大学文学类课程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设备被大量采用,所以在学生的辅助教学中播放各类影片就成为不少教师首选的教学形式。这与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成长经历有关,他们中的许多人自小就能够接触到电视、电影这些媒介形式,也习惯了通过观看的方式来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及作品意义等。针对他们的这种特性。教师也要相应地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想从红色经典影片电影教学的方法人手,探讨其在大学课堂中的教学意义。

一、红色经典作品传统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红色经典作品大多反映我党我军在革命历史进程中历经挫折和苦难,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政权的故事,由于大多数作品以小说的形式出现,因此又被称为“革命历史小说”,其中优秀的代表作有《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这些小说曾经在20世纪50、60年代掀起了写作与阅读的高潮,因而也成为当代文学历史上特殊的文学类型。黄子平曾经对这类作品的特征有准确的描述:“他们承担了将刚刚过去的‘革命历史’经典化的功能,讲述革命的起源神话,英雄传奇和终极承诺,以此维系当代国人的大希望与大恐惧,证明当代现实的合理性,通过全国范围内的讲述与阅读实践建构国人在这革命所建立的新秩序中的主体意识。”由于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使红色经典小说在现实中面临年轻一代有接受隔阂、无法理解作品的创作意义,所以不愿自觉阅读的情况。尤其在高校文学课教学中,这样的境况更是日趋严重。如何讲好这些作品,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这些作品的时代魅力,并进而在当今时代中挖掘其进步意义,是教学当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如何利用各类教学手法讲授红色经典作品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触发点,在辅助教学中放映由文本改编的电影,使学生在声、影的感官体会中接受作品,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改变目前的教学困境,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

不过,电影放映不能变成教学的主要手段,也不能简单地只是让学生观看电影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因为对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进行一部作品或一类作品的学习必须要深入到作品本身,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创作意义。因此,笔者认为,采用以下方式教学,并加入电影放映,教学效果会更好:

首先,在进行红色经典作品的讲述时。必须让学生综合了解,明确红色经典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写作形态、代表作品等,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并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这样才能完成文学史课程在知识点传授上的任务。

其次,在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中挑选一些较有特色的作品着力介绍,因为红色经典作品数量较多,想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必须进行精挑细讲,使学生了解同一类作品的多样化面貌。如《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作品主要以“传奇性”为主,有许多民间传说的成分,介绍时则主要从人物传奇的方面进行讲述。同时,《林海雪原》中杨子荣智取威虎山,舌战小炉匠等场景都是相当有趣味性的,能够让学生产生阅读和学习的热情;而《保卫延安》、《红日》等作品则偏重历史性,在宏大的战争场面中着力塑造英雄人物,因此对学生进行讲述时必须要加入革命历史的知识。让他们了解战役发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并让他们熟悉我党我军的优秀指挥官及领导人的卓越战争才能《青春之歌》的创作与前两类作品稍有差别,作品更多关注个人在时代感召下的成长经历,因为作品以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为全篇的线索,讲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历程,对于现在的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在选讲时作为重点篇目。同时进行电影的辅助教学。事实证明,运用了不同的讲授方式后,学生不再感觉这类作品有时代隔阂,甚至产生了深入阅读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辅助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电影放映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使学生看到一些图片,但还是无法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另外,由于这一时期的红色经典作品大都是长篇小说,即使给学生布置了阅读任务,大部分的同学还是不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因此,电影放映的辅助教学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这里以《青春之歌》的电影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巧妙利用这一教学手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一个时代的经典都是那个时代的精神的流露,带着特定的时代烙印的《青春之歌》,它本身就有着丰富的精神底蕴,因而在进行放映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及理解这种精神内涵。笔者在挑选电影版本时,选择了由小说作者杨沫自己任编剧进行拍摄的电影,而谢芳扮演的林道静、秦怡扮演的林红、于是之扮演的余永泽等角色都能代表那一时期较强的演员阵容,学生在观看时也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流行时尚”。

电影《青春之歌》从林道静海边自杀、余永泽尾随相救的场景开始,首先描绘了林道静为了躲避家庭包办婚姻的罪恶,独自寻求理想生活之路,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到处碰壁,以致产生轻生的念头。观看至此,笔者要求学生思考当时的社会环境带给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压力的原因,进而理解作品描写的社会背景,并引导学生猜测林道静未来的命运。接下来,林道静因为在课堂上传播爱国主义思想被开除,到北平希望靠自己的能力活下去却始终找不到工作,余永泽感情的表白适时而来,于是两人结合,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然而,余永泽老家佃户在除夕风雪之夜上门寻求帮助,余永泽冷语相待,林道静慷慨相助,两人在思想上的冲突初露端倪。其后,卢嘉川的出现,带来林道静对目前生活状态的思考,大量书籍的阅读使林道静渴望加入先进组织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林、余两人最终因为对生活的目标追寻不同而分道扬镳。此后,卢嘉川被捕入狱英勇就义,林道静为躲避国民党追捕到乡下教书,而这一经历使她贴近了农民生活,在日记中由衷地感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在未观看影片之前,同学们只是抽象地理解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发动农民才能胜利。在电影放映中,他们真实地看到了农民的贫苦生活和地主的残酷欺压。应该说,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人都很难体会过去时代的贫苦生活,因此也无法从本质上理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通过在影片观看过程中的适当引导,同学们都有一些感触,这对于他们理解现实生活意义,努力学习,以便将来投身国家建设都有一定的作用。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林道静回到北平,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得到共产党员林红的帮助,真正从思想上净化了自己。出狱后,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当中,影片也在林道静组织学生游行示威的场景中结束。

放映结束后,笔者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让同学们进一步反思林道静的成长经历是否具有现实意义,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反思自我的信仰问题。而革命历史小说的特殊表现形式也随着电影的放映,使同学们印象深刻,同时乐于接受。

除了在思想、艺术特色上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外,笔者发现,引导同学们关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也是放映《青春之歌》的意外收获。例如,在影片中,对于正面形象的人物多次给予正面镜头并且着力美化,而对于反面人物则刻意丑化在演员的扮相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这一方面使同学们深刻理解了革命历史作品中“我军、敌军对阵”的特点,也使同学们认识到当今电影已经基本摆脱这种模式,更多以情节动人,也不再刻意区分敌我。

四、教学意义

篇5:十大红色经典儿童电影

这是童年时代美丽的回忆。当时光流逝到无法回首时,这些曾经的记忆会变得愈来愈深刻。张爱玲说:“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看客因为少时爱看电影,也看了不少电影,于是便择选十部红色经典儿童电影,以作为回忆甜而怅惘的纪念,也作为庆祝六一儿童节的一种表示。

一、《鸡毛信》 出品:上海电影制片厂 时间:1954年

编剧:张骏祥(根据华山同名小说改编)导演:石挥

主要演员:蔡元元、马立、蔡安安、舒适、李保罗 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爸爸老赵是民兵连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个小羊倌,也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一天,平川炮楼的敌人出来抢粮,村里的人看到海娃拉倒了消息树,都纷纷退到山上去。海娃正赶着羊向山里走,忽然遇到他爸爸,海娃的爸爸老赵得到了炮楼里自己人递出来的消息--炮楼里只剩下猫眼司令官和几个看家的日军、伪军。

老赵拿出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和一封信,要海娃送到三王村交给八路军张连长,叫张连长赶快带队伍去攻打炮楼。海娃看到信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十分紧要的事,就已放羊做掩护,携信立即上路。没想到在山沟里就遇到了敌人的队伍。海娃急中生智,把鸡毛信紧紧绑在头羊的尾巴上。敌人看中了海娃的羊群,还强迫海娃给他们带路。为了老羊头尾巴下的鸡毛信,一路上海娃忍受着日军伪军的打骂。太阳下山了,敌人的队伍开进了平西庄,到处开枪,翻缸倒罐搜粮食。晚上,伪军怕海娃逃走,把他推到屋子最里边一个墙角睡。过了半夜,海娃跨过睡的象死猪的敌人,逃出门来,取出鸡毛信,溜出了村子。可是在路上却发觉鸡毛信不见了,于是海娃又回头去找。在村口海娃找到了鸡毛信,但却被伪军给抓到了。伪军强迫海娃带路到龙门村去。海娃把敌人带到一条山路上,敌人的骡马不能爬陡峭山坡,海娃越走越快,来到了山腰。敌人发觉走错了路,开枪打伤了海娃。海娃忍痛跑到山顶,倒在地上。危急时刻,张连长出现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日军和伪军全部被消灭,海娃也得救了。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张连长立即带领队伍攻下了炮楼,活捉了猫眼司令。海娃回到了龙门村,他比以前更勇敢更警惕的站在山头放哨。

其他:1955年获英国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成为新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扮演海娃的蔡元元也因此成为了新中国电影史上一颗耀眼的童星。

二、《小兵张嘎》 出品:北京电影制片厂 时间:1963年 编剧:徐光耀

导演:崔嵬、欧阳红樱

主要演员:安吉斯、吴克琴、张平、葛存壮、王澍、于绍康 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生长在白洋淀附近的张嘎,目睹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日寇杀害和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被敌抓走,决心报仇,想找到游击队跟他们一起生活。可他没有枪。为缴获一支枪,他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误当作汉奸,闹了笑话。在一次战斗中,嘎子真的缴获了一支“真家伙”,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去,他竟违反纪律,将枪藏进树上老鸹窝里。攻打敌人街楼时,他偷偷从养伤的老乡家里跑回参战,不料在进城侦察时被捕。在敌人审问时,嘎子刚强不屈,并在战斗中设法逃出,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钟亮。战斗后,嘎子把枪主动取回交公。区队长正式宣布接收他为八路军小侦察员,并把这支枪交他使用。

三、《闪闪的红星》 出品:八一电影制片厂 时间:1974年

编剧:集体,王愿坚、陆柱国执笔(根据李心田的同名小说改编)

导演:李俊、李昂

主要演员:祝新运、高保成、薄贯君、刘 江、赵汝平、刘继忠、李雪红 内容简介:

1931年,红军解放了柳溪乡。被土豪胡汉三吊打的潘冬子也得到了解救,他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1934年秋,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冬子的父亲潘行义临行前给他留下一颗红五星,告诉他红军不久就会回来的。红军走后,胡汉三率领还乡团返回柳溪乡,冬子随母亲转入深山老林,与敌人展开斗争。不久,留下来领导群众的红军干部吴修竹,给大家带来了有关遵义会议的喜讯,增强了苏区人民坚持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在一次战斗中,冬子亲眼目睹了母亲为掩护乡亲们转移而英勇献身的情景,使他变得更加坚强了。在党组织和革命前辈的教育帮助下,冬子迅速成长起来。在游击队和敌人交战时,他机智地用柴刀砍断竹索,掀掉桥板,切断敌人退路,迫使其投降。他冒着风险给游击队筹盐,还利用在米店当伙计的机会,搞沉敌人的粮船。对于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他能沉着自如地对付。为了配合游击队的行动,他勇敢地砍死了睡梦中的胡汉三。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了,在江南敌后坚持斗争的游击队,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冬子的父亲前来迎接吴修竹、冬子和游击队员们。冬子终于戴上了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其他: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

四、《红孩子》 出品:长春电影制片厂 时间:1958年 编剧:乔羽、时佑平导演:苏里

主要演员:陈克然、宁和、王和永、陆贞冀、关敬熙、张延、赵滋民 内容简介: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北上抗日。李家坳的赤卫队也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上山打游击。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及其小伙伴虎崽、细妹、水生、金根、冬伢子等,晚上悄悄离家去找红军,被细妹的外公李公公找回。不久,靖卫团团长黄静波带着白军焚烧了李家坳,屠杀了全村的老百姓。为了讨还血债替亲人报仇,孩子们组成了一支少年游击队。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团长黄静波。严酷的斗争使他们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其他:本片于1979年获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插曲《共产儿童团歌》。

五、《地下少先队》 出品:天马电影制片厂 时间:1959年 编剧:奚里德 导演:高衡

主要演员:刘安古 姜自强 顾帼一 康安声 姚金石 内容简介: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人们经受着失业、饥饿和白色恐怖的威胁,学生们也在为自己的生活和减免费担忧。上海某弄堂中学的学生,正在注视着学校减免费的名单。结果,依靠黑暗势力的阿飞学生吴关根等得到了全免,而家境贫寒的学生江大成和吕小可却只免了三分之一。不公平的待遇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懑和不平,失学的危机笼罩在学生们的头上:《新少年报》通讯员江大成为了解决学费问题,把同学们召集起来,与学校展开了斗争。阿飞学生吴关根偷听了江大成的讲话后,密告给反动的朱校长,朱校长在伪警察局吴督察的密令下,借口江大成出售《新少年报》,把他开除。江大成在党的地下工作者杨明老师的诱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江大成的影响下,吕小可、陈玉珍、何贵生都参加了地下少先队。他们把被查封的《新少年报》改为墙报在学校出版,把革命的道理传播给同学们。地下少先队的孩子们机智勇敢地开展了对敌斗争,他们在深夜来到朱校长的办公室,收听新华社广播,把解放军胜利渡江的消息印成传单,以卖报做掩护,秘密发传单,贴标语,唤起人们的斗志。他们发出的警告信像炸弹一样震动着敌人,使特务吴督察和朱校长惊慌失措,地下少先队的孩子们引起了他们的怀疑。在紧要的关头,杨明老师挺身而出,掩护了孩子们,但却引起了敌人对他的怀疑。江大成得到敌人要逮捕杨明老师的消息,正要去报告,杨明却来到他家,布置迎接上海解放的任务。特务突然赶来追捕杨明,在孩子们的掩护下,杨明安全转移。终于,他们迎来了上海的解放。在雄壮的少先队队歌声中,一批新队员正在举行入队仪式。当江大成为小伙伴带上红领巾时,他的心情无比激动,他决心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他:插曲《少先队队歌》。

六、《烽火少年》 出品:北京电影制片厂 时间:1975年 编剧:颜一烟 导演:董克娜

主要演员:王京春、邱英之、马精武、牛世钧、方辉 内容简介:

1943年的冬天,华北某地一支八路军游击队在配合主力部队取得重大胜利后,前往根据地苏家庄。途中,他们在密林里发现了腿部受了枪伤的孩子小松。小松是在父母被日寇杀害后,只身从敌占区逃出来的。小松一看眼前的人都穿着日本军大衣和大皮靴,立即仇恨满胸,想要逃走。指导员张伟把小松带到苏家庄,安排他在子弟兵的好妈妈郑大娘家养伤。慢慢地,小松解除了疑虑。当他知道这支队伍就是八路军游击队,张伟就是游击队的指导员时,心情十分激动,他向亲人倾吐了心中的仇恨,坚决要求参加八路军打日寇,为亲人报仇。小松参军后,组织上让他当马倌,小松认为放马报不了仇,杀不了敌人,不愿干。在指导员和同志们的启发下,他认识到在游击队里做什么都是为了抗日,他决心当好革命的小马倌。小松机智勇敢,但缺乏对革命纪律的重要性的认识。一次,他放马时随便开枪打野羊,惊动了敌人,影响了战斗部署。指导员向他进行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教育。在党的关怀教育下,小松渐渐成长起来。在一次伏击战中,他发现了杀害他亲人的日寇黑田,但为了整个战役的胜利,他严格地执行了纪律。日寇受挫后,黑田下令洗劫苏家庄,杀害了郑大娘。这更激起了小松的仇恨。为配合主力部队解放岭西镇,小松接受了取情报的任务。他机智地利用惊马通过敌伪岗哨,利用羊群冲散民夫队,和郝爷爷取得联系,完成了任务。在“引敌入瓮”的战斗中,小松在去东山的岔道上,巧妙地迷惑了敌人,将黑田牵人了游击队的伏击圈。小松和指导员并肩作战,围歼日寇,指导员为掩护小松而受伤,这使小松深受教育。小松顽强地追击日寇,终于亲手打死了黑田。在革命战争的锻炼下,小松成长为抗日小战士。其他:插曲《祖国祖国我爱你》

七、《两个小八路》 出品:长春电影制片厂 时间:1978年 编剧:李心田 导演:朱文顺

主要演员:马刃、李建军、史可夫、李瑛、李文伟、郑在石、包斯尔、隋红旗 内容简介:

1943年,八路军某部独立三团的小通讯员孙大兴,在一次战斗中腿部负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大兴和小武分别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下来。这时的刘集已被日军的三岛中队所占领。敌人将对我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的行动被老靳和刘大爷察觉,他们准备通知我军,在敌人运输路上截粮。与此同时,大兴和小武也发现了敌人的行动,两人背着老靳和刘大爷,夜间放火烧了敌人的囤粮。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党组织的安排,引起了敌人的怀疑。两个小八路受到老靳和刘大爷的严厉批评,使他们懂得了执行党的纪律的重要性。狡诈的三岛察觉刘集有八路,派特务化装到刘集,对敌斗争经验丰富的老靳和靳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这件事使大兴和小武更加明白了对敌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三岛蓄谋着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队伍。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去侦察敌情,大兴巧妙地钻进敌人据点,摸清了三岛的真正意图。敌人搞换防,让伪军穿上日军服装,是为了迷惑我军,便于集中日军兵力,妄图消灭我独立三团,这个重要的军事情报必须立即送到我军团部。为保护情报,老范英勇牺牲,老靳为掩护两个小八路也被捕。芦苇荡里,大兴为把情报尽快送到团长、政委手中,毅然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跑去,自己留下吸引敌人。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并派班长王玉成带一个班由小武引路去营救大兴。三岛中队受到我军歼灭性的打击。在解放刘集时,凶残的三岛被两个小八路击毙。大兴和小武又雄赳赳地行进在八路军的队伍中。

八、《黄河少年》 出品:长春电影制片厂 时间:1975年 编剧:雁翼

导演:陆建华、李光惠

主要演员:刘继忠、李俊海、史可夫、成梅 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少年赵志燕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担任送情报、带领儿童团站岗放哨的任务。一次,上级决定配合主力部队攻打马头镇敌人,派赵志燕把有关信件送给游击队队长。途中,赵遇敌被捕。他临危不惧,设法逃脱,并在交通员和儿童团员的帮助下,完成了送信任务。战斗打响后,赵志燕又引开了敌人火力,掩护游击队突围,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进行。

九、《英雄小八路》 出品:天马电影制片厂 时间:1961年

编剧:周郁辉(根据陈耘同名话剧改编)导演:高衡

主要演员:洪兆森 卢宁 吴立民 何立己 内容简介:

50年代,盘踞在台湾金门岛的国民党军队经常对大陆进行军事挑衅,福建沿海许多和平的村庄被炸毁,许多村民被炸死。上级领导为了保证群众的安全,决定将学校的学生转移到后方。生活在福建前线的中小学生国坚、林燕、铁牛、小明、小华人小志大,勇敢刚强,从小对国民党军队的暴行恨之入骨。他们要求留下支援前线,并且像董存瑞叔叔要求参军时那样,再三向公社赵书记央求。但赵书记仍然不同意他们留在前线,劝导他们服从命令,并派一辆汽车将他们送往后方。机灵的孩子们在半途中佯装肚子疼,巧妙地逃了回来。在路上他们见到一个“形迹可疑”的人,一直跟踪到营部,原来是到阵地视察的解放军团长。在营部他们遇到了赵书记,孩子们向赵书记要求一定要留下来,并保证一边参加前线工作,一边努力学习。赵书记见到孩子们决心很大,只好答应孩子们的要求。在执行任务中,孩子们也难免出现一些错误,有一次年纪最小的小明负责坚守电话机,因为贪玩和胆怯在敌人打炮前没有及时地敲防炮钟,赵书记和林老师没有责备他,而是不断勉励、帮助他克服缺点。孩子们在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阵地参加修工事,运炮弹,帮助民兵看守监督岗,敲防炮钟,给解放军叔叔送茶水、送饭、缝洗衣服鞋袜,在狂风暴雨的黑夜,还为解放军叔叔烤干衣服。同时他们还抓紧学习功课,与后方的同学比赛。在实践中,孩子们锻炼成为坚强勇敢的小战士。敌勾结,并冒充小明妈妈多年未见的、从南洋回来的弟弟。国坚看出破绽,一面派小明向赵书记报告情况,一面冒险陪特务上军事要地狮子山,暗中监视特务的行动。由于公社党委的周密策划和孩子们的机智勇敢,终于将特务和暗藏坏分子生擒。敌人不断加强对我沿海进行军事骚扰,公路大桥被炸断了,为保证运输,公社党委决定紧急抢修。林老师为抢修桥梁在敌人炮火中不幸牺牲。孩子们十分悲痛,他们向团长献上红领巾示报仇的决心。接着,我军以猛烈的炮火攻击敌人阵地。突然,团指挥部通向三连的电话线被炸断了,电话员小虎受了重伤。在紧急关头,孩子们手拉手,以身体接通了电话。当三连的炮火又向金门岛发射时,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兴奋的微笑。

十、《报童》

出品:北京电影制片厂 时间:1979年

编剧:钱江(根据邵冲飞、朱漪、王正、林克欢原著改编)导演:钱江 赵元

主要演员:韩淑清 孙铭 王笑 李振华 高当忠 内容简介: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配合对日本的投降阴谋,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在皖南茂林地区向我新四军发起突然袭击,致使我抗日将士受到重伤亡,叶挺军长被俘。重庆《新华日报》报童石雷的爸爸妈妈也在突围中壮烈牺牲。

噩耗传来,小报童们悲痛万分。可石雷却一点儿都不知道,他正在和一个喊卖国民党《中央日报》的流浪儿蛐蛐谈心,告诉他只有共产党才能救受苦的人。当石雷从周副主席的警卫员小何处得知有妈妈捎来的信时,高兴得手舞足蹈,还准备了几样小礼物备送给小伙伴们。直至石雷从李大姐手里接过母亲留下的那封溅着鲜血的没写完的信时,才知道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蒋介石为掩人耳目,利用新闻检查所扣压《新华日报》的社论的稿件,并利用停电阻挠报纸的出版。紧急关头,周副主席带来了发电机。周副主席关心着每一个报童的欢乐和苦难,告诫他们要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国民党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诬蔑新四军为“叛军”,并逼迫重庆各大报纸将这消息登在头版头条。周副主席闻知,痛斥何应饮,并奋笔疾书。蒋介石恼羞成怒,下令封馆,捣毁《新华日报》营业部,没收报纸,殴打、关押报童。

篇6: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董存瑞》观后感

盘溪中心小学五(1)班陆i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董存瑞》。它主要讲的是:16岁的董存瑞不想当见习八路了,想要参军。王政委和连长都说他年龄小了点,不可以参军,董存瑞一点也不死心,就跟他们蘑菇。后来,王政委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连长最后没办法了,终于答应让他参军了。

当八路军准备攻打隆化,解放热河。国民党军队又造了许多碉堡,来做掩护。想打这场仗,爆破队长很重要。到底给谁呢?领导们思考了半天,决定给董存瑞。由火力队来掩护爆破队,让爆破队去炸碉堡。其他的碉堡都被炸了,就剩下最后一个了,这是一座小桥,也是最难炸的一个。眼看上去了几批人都没有成功,董存瑞说:“我来”。他左闪右躲来到桥底下,怎么也没找到能放炸药包的地方,炸药架又用完了。怎么办呢?眼看着同志们一批一批的倒下,总攻时间就要到了。这时候董存瑞用自已的身体做支架,举起了炸药包喊道:“为了新中国,前进!”

难炸的碉堡终于炸掉了,战役最后胜利了,而董存瑞却永远地离开我们!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被董存瑞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了新中国而放弃自已生命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打动了。同时我也非常生气。我弄不懂蒋介石为什么要打内战,难道你不是中国人吗?难道有了国民党就不能有共产党吗?难道国共两党不能和平相处吗?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这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长大了以后,也要回报祖国!

《刘胡兰》观后感

盘溪中心小学五(1)班杜雨婷

我看了《刘胡兰》这本电影后,被刘胡兰深深感动了。刘胡兰10岁就参加了儿童团,13岁参加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培训班,15岁被破格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光是这些,就让我赞叹不已。

1947年1月12日上午,敌军包围了云周西村,把全村男女老少都赶到观音庙前,还抓了几个人在庙里拷打。刘胡兰预感情况不妙,摘下奶奶留给她的戒指,又从衣兜里掏出一块手帕(一位八路军烈士的遗物)和一盒清凉油(她的入党介绍人送给她的纪念品),把这三件小东西交给继母胡文秀。这点东西虽然不值几个钱,但却是刘胡兰的心爱之物。接着敌人的屠杀开始了,有六个不向敌人低头的乡亲,被凶残的敌人用铡刀铡下了头。这时候,大胡子狞笑着刘胡兰,刘胡兰二话没说,从容地向铡刀走去。年仅15岁的刘胡兰,就这样为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47年3月,毛主席得知刘胡兰牺牲的消息,当即挥笔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大字,对刘胡兰短暂的`一生作了崇高的评价。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中国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负不屈,视死如归,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崇高的革命精神。

多么伟大的刘胡兰啊!那一次,我正好在拣菜,好多好多的菜要我拣。我边看边拣,快要累死了。正好电影放完了,我就想了:刘胡兰连死都不怕,我才干这么一点点活,不就是拣拣菜嘛,有什么不行的?我一想到这个伟大的革命小英雄,想到她十五岁就牺牲了,从此以后,我就再也不怕苦啦!去年暑假,我还去奶奶家帮她种田播种翻土呢!刘胡兰真是我们大家的榜样!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盘溪中心小学五(1)班周思敏

看完《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我仿佛身临其境。这里面的人物,我都十分敬佩,因为他们有着英勇的精神。

潘冬子的爸爸是红军战士,在打仗时,冬子爸受了重伤,需要动手术。但是冬子爸为了给其他伤员省下一支麻醉药,竟然不用打麻醉药动手术。手术中,他疼得浑身是汗,但是他咬紧牙关没呻吟一下。啊!冬子爸的意志多么坚强!冬子的妈妈为了保护老百姓转移,自己和胡汉三斗话。最后,冬子妈被该死的胡汉三活活的烧死了。看到这边,我热泪盈眶,恨不得冲上去把胡汉三给打死!!

潘冬子从小就生活在革命家庭里,所以像他的父母那样,有志气,有胆量。他烧死了胡汉三,为妈妈和老百姓们报仇雪恨。我看着看着,猛地跳起来说:“干得好,干得妙,干得呱呱叫!”

看完这部影片,我深有感触:在我上体育课时,老师让我们跑400米,我跑到250米的时候就不想跑了。当我正想放弃的时候,看见比我瘦小得多的同学都在坚持跑,顿时,我的脸上火辣辣的,好不是滋味!于是,我追上了那个同学,一口气跑到了终点。电影中,冬子爸就是一个榜样。让我明白了做事都要有恒心、要勇敢。

上一篇:形容班子团结的语句下一篇:我家的“晴雨表”_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