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三年提升计划

2024-05-06

幼儿园三年提升计划(精选7篇)

篇1:幼儿园三年提升计划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

沪教委基„2010‟33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提升中小学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

(2010—2012年)》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本市中小学(幼儿园)二期课改,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推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我委制定了《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指导所辖教育机构按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与我委基础教育处联系(联系人:李如海,联系电话:23116838)。附件: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

划(2010—2012年)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二○一○年四月八日

主题词:教育课程计划印发通知

抄送: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4月8日印发(共印60份)— 1 —

附件: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

(2010—2012年)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07‟46号)的落实,深化本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特制定本计划。

一、意义

课程领导力是以校(园)长为核心的课程团队为提升学校课程品质,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规划、执行、建设和评价的能力。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教育科研等部门以及本市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认识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1.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本市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学校创造性地落实课程改革的系列要求,把握好课程计划的要求与课程校本化实施之间的关系,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科学评价课程及其实施成效等。因此,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推进者,中小学(幼儿园)必须提升课程领导力。

2.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客观需要。课程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学校要通过课程建设与特色培育、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等的有机融合,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3.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促进教师及管理者专业发展 — 2 —的现实需求。校(园)长、教师和教研员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力量。在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深化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提升校(园)长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教师把握教学实践的能力和教研员指导课程实施的能力,优化课程与教学专业人员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是持续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

二、主要任务

1.准确理解课程方案,提升学校课程规划的能力。学校要透彻理解课程方案,严格执行课程政策,有效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要根据本校的办学实际和培养目标,加强课程整体规划,正确处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探究型)课程的关系,优化课程结构,增强学校课程的适应性,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2.统筹利用课程资源,提升创造性落实课程方案的能力。学校要根据课程方案的要求,广泛利用本校、家长、社区以及课外教育基地、高校和教科研机构等相关资源,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构建校本课程,创造性地落实课程方案;要加强教学管理,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效进行课程评价,提升课程更新与评估的能力。学校要制定综合性的课程评价方案,科学、及时、有效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状况、校本课程建设等。要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学校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外活动安排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主要目标

以“实践导向、互动生成、关注特色、促进提升”为工作目标,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

1.在市、区(县)、校等多个层面,采取多种形式,对本市所有中小 — 3 —

学(幼儿园)校(园)长、教导主任进行提升课程领导力专题培训,推动本市中小学(幼儿园)进一步加强课程领导,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2.建立一批“课程领导力试点学校(幼儿园)”,通过对试点学校课程领导力的诊断评估和专业支持,通过试点学校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升课程领导力的有效做法,培育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

3.优化工作运行机制,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教研、科研、培训、督导等专业机构和校长、教师的力量,在指导和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重点工作

1.学校课程计划的研制与校本化实施。学校要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任何学校不得随意提高课程难度,杜绝随意增减课程或周课时总量、随意提前上学时间和延后放学时间的现象。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以内涵发展为目的,制定学校课程计划,优化学校课程结构,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增强学校课程的适应性和创造性。在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形成学校特色,提升内涵发展水平。市和区县督导部门,要研究学校课程领导力和课程实施状况的评估指标,进行专项督导评估。

2.大力推进特色学科建设与特色活动开展。学校要在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以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为主线,以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为突破口,抓好学科队伍建设,抓实学科教研活动,严格学科教学常规管理,从研究学生开始,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努力通过特色学科建设和特色活动的开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科组的教研合力和学校的综合实力。

3.完善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学校要充分发挥本市资源优势,建立社会教育资源与学校课程资源的整合机制,开发、建设、利用和共享 — 4 —

动态、开放、易用的网络学习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注重学习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互动性和社会责任感。

4.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团队建设。课程实施是团队行为,校(园)长是学校课程团队的核心,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做法,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团队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以校为本教学研修”,围绕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引领教师落实教学基本规范,把握教学基本要求,改革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校长和教师要敏锐地捕捉课程实施中的问题,通过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和活动,引导教师共同反思和研究,寻找对策,破解难题。通过制订和实施学校、部门和教师个人的发展规划,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长,不断提升教师课程研究和实施能力。

5.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新的生长点,是教育行政部门专业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提高教学成效的内在要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树立全面、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在学业质量评价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学习兴趣、身心健康状况、社会责任感以及师生关系和社会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区县、学校、教师要研究和掌握科学的评价手段,从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上进行改革,使教育评价回归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利用评价结果改进课程设计、建设和实施,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6.建立健全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专业支持体系。建立健全以科研为引领、以教研为主力、以督导为保障的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专业支持体系。当前特别要加强教研室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在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作用,要将教研室建设成为探索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机构,提供课程与教学专业指导的服务机构,评价和改进基础教育质量 — 5 —的指导机构。

五、实施策略和保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与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认识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把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作为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点。各区县教育局要成立提升课程领导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做好相关资源保障。中小学(幼儿园)要按照本行动计划的要求,因校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工作有序推进。

2.加强宣传,正确引导。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工作,需要教育行政、教研、科研、督导等多个部门和广大校长、教师形成合力,共同研究和推进。因此,要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树立积极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本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措施,并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理解和认识本项工作的意义和措施,为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周期较长的工作,要加强研究和试点,工作重点既要强调规范课程与教学,又要突出特色和创新。各区县和学校要制订本区域和学校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具体实施方案,将长远目标和近期任务相结合,细化实施步骤,可以从制订学校课程计划、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改革课程评价等多点切入,逐步实现全面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篇2:幼儿园三年提升计划

(2010-2012)

(征求意见稿)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上海币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落实,深化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特制定《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 三年行动计划》。

一、充分认识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意义

课程领导力是以校长为核心的课程团队为提升学校课程品质,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理解、规划、执行和评价的能力。充分认识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

1.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本市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瓶颈问题日益凸显。创造性地落实课程改革的系列要求,科学地把握课程计划的刚性要求与校本化实施之间的关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地评价课程及其实施成效,等等。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学校提升课程领导力。2.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客观需要。课程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目前,不少学校尚未把课程建设与特色培育、队伍建设、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学校内涵发展亟需课程领导力的加强。

3.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促进团队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校长、教师和教研员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主体。课程团队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机制是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进一步提升校长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教研员指导课程实施的能力、教师把握教学实践的能力,完善课程团队的工作机制,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

二、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主要任务

1.准确理解课程方案,提升学校课程规划的能力。学校应透彻理解课程力案,严格执行课程政策,有效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同时,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加强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正确处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的关系,优化课程结构,增强学校课程的适应性,满足 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

2.统筹利用课程资源,提升创造性落实课程方案的能力。学校应根据课程方案的要求,广泛利用学校、家长、社区以及科普教育基地、高校和教科研机构的相关资源,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开发系列校本课程,创造性地落实课程方案;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科学认识合理调控有效教学的各种变量,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效进行课程评价,提升课程更新与评估的能力。学校应研制包含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等在内的系列课程评价方案,有效评价教师的课程实施程度,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与实施等方面的问题,提升课程更新的能力。教师应持续地为教与学提供评估与反馈,深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并寻求解决办法,有效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三、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主要目标

以“实践导向、互动生成、关注特色、促进提升”为指导思想,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主要目标是:

1.采取多种形式,完成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校长、教导主任“提升领导力专题培训”,大幅度提升本市中小学(幼儿园)的课程领导力。

2.确定100所“卓越课程领导力试点学校”,支持试点学校探索提升课程领导力的有效做法,培育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

3.开发一系列课程领导力诊断与评估工具,完成所有课改基地学校课程实施程度的测评和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诊断与评估。

4.完善课程领导共同体工作机制,造就一批富有课程领导力的校长、培养一批教学有效性强的教师和建设一支课程指导力特别强的教研员队伍。

四、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重点工作

为了使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工作尽快取得实效,落实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未来三年着力抓好七项重点工作。

1.学校课程计划的研制与校本化实施。学校要按照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任何学校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课程难度,杜绝随意增减课程,增减周课时总量,随意提前上学时间和延后放学时问的现象。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以内涵发展为目的,制定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增强学校课程的适应性和创造性。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的重点是通过课程情境和资源分布的分析,厘定学校课程理念,形成学校课程愿景,优化学校课程结构,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创造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模式。要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形成特色,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

2.大力推进特色学科建设与特色活动开展。学校应在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线,以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为突破口,抓好学科队伍建设,抓实学科教研活动,严格学科常规管理,加强薄弱学科建设。要努力通过特色学科建设和特色活动的开展,大幅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科组的教研合力和学校的综合实力,深入推进学科课程教学改革。

3.完善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为原则,充分发挥本市资源优势,统筹协凋,建设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各学科、各学段,动态、开放、实用的网络学习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促进上海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多元化、层次化和网格化建没,增强其对青少年联系实际进行学习活动的互动性与教育性。探索建立社会交流和学校课程资源的整合机制,使社会教育场馆成为本市广大中小学生开展课程学习、进行社会实践的场所。引导学校和教师改革课程实施形态,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习情景创设的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加速推进卓越课程领导力团队建设。拥有价值共享的凝聚力、相互信赖的学习力、默契配合的执行力以及精益求精的创新力是卓越课程领导力团队的基础。校长是学校课程团队的灵魂,要呆取切实有效的做法,推进课程领导共同体建设。要大兴学习之风,倡导创新之举,勇于改革,鼓励冒尖,让名师焕发风采,让青年脱颖而出。要在创造性实践中凝练课程领导力,在经验交流与分享中提升课程领导力。要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办法,使每个教师都有机会学习课改新理念、新做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要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既要有科学的奖惩制度与工作业绩挂钩,让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出新成绩;又要有温馨的人文关怀,使教师认识到职业的神圣和伟大,从内心深处敬业爱岗。

5.加强和改善教育质量监测系统。教育质量监测是传播课程改革理念、提升教育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将教育质量监测与国家以及国际教育质量监测的有关数据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分析。区(县)要减少质量抽查一类的统测,要将精力放在引导学校科学理解教育质量,研究全面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办法上。中小学要学会总结、创造自己的有效教学经验,逐步建立起学校的质量保障系统。

6.推进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测评试点工作。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影响学校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性因素。市教委将制订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诊断与评估指标体系以及相关的实施方案,从课程理解、资源开发、规划与实施、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诊断与评估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同时,市教委还将制定中小学(幼儿园)课程实施程度测评方案,有计划地评估中小学(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应积极参与课程实施程度自我测评,制订课程实施改进计划,不断提升学校课程品质。

7.建立健全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市教研室为引领、各区(县)教研室为主导、各中小学(幼儿园)为基础的三级课程领导力提升服务网络。市、区(县)教研室是探索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机构,是提供课程与教学专业指导的服务机构,是评价和改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指导机构。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市、区(县)教研队伍建设;要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课程领导水平;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中小学(幼儿园)中层(如教导主任等)课程领导力;要呆取扎根的方式,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能力。要专兼职结合,完善教研队伍建 设机制;整合力量,形成多方联动的教研团队。

五、积极稳妥推进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计划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认识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加强领导,把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作为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点,明确任务分工,落实相关责任,努力做好资金、人员、材料等资源调配工作,为中小学(幼儿园)提升课程领导力提供保障。各区县教育局要成立提升课程领导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相关工作。中小学(幼儿园)要按照本行动计划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工作有序推进。

2.项目引领,多点切入。要以“课程领导力”项目为引领开展创造性实践,破解课改难题。要着力抓好课程领导力项目各个方面的工作,做到课程规划抓落实、学科建设抓特色、质量监测抓实效、试点测评抓跟踪、机制建设抓激活、团队建设抓产生、专业支持抓整合,多点切入,整体提升。高校和各级教研教研部门要按照项目要求,适时提供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有效解决问题的意见,为中小学(幼儿园)提供智力支持。各区县教育局和教研室要做好项目宣传、引导与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支持项目推进,发现典型经验,积极引导。

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远近结合,从基顾和基层起步。近期要抓紧制定有关操作性文件和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有关政策措施,明确实施要求,协调推进各项改革。重点抓好严格学校课程计划管理、建立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制度、开展特色学科建设与特色活动、推进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诊断与评估试点、启动中小学(幼儿园)课程实施程度的测量与评估以及建立健全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服务体系等工作。

4.试点先行,逐步推开。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一些重点项目要先行试点。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试点原则和政策框架,统筹协调、指导各区(县)试点工作。各区(县)要制定具体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鼓励结合本区(县)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途径,并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篇3:“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2016~2018年,拟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303项,涉及项目总投资约4.7万亿元,以完善快速交通网、基础交通网、城际城市交通网为重点,推动形成国内国际通道联通、区域城乡覆盖广泛、枢纽节点功能完善、一体衔接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更好发挥组合优势和网络效益。

《行动计划》指出,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能力逐步提升,在促投资、调结构、稳增长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成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精准施策的重要抓手。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交通基础设施在网络密度、覆盖范围、质量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亟须加快实施一批现实需求紧迫、基础条件成熟、有利于长远发展的交通重大工程,提升网络整体能力,保持较高建设强度和投资增速。

《行动计划》强调,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要坚持全面统筹,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注重效率,坚持新建与扩能同步,通达与通畅并重,通道与枢纽并举,国内与对外并进,补短板、疏瓶颈、强骨干、优衔接、提质量,完善层次明晰、衔接高效、功能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三大战略”实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行动计划》明确,要加快前期工作,加强资金保障,强化规划衔接,细化落实方案,打造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络,完善广覆盖的基础交通网络,发展高效率的城际城市交通。2016~2018年,将在五方面加大投资力度,重点推进。

铁路方面,结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和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完善国家高速铁路网络,提升中西部铁路通达通畅水平,加快推进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

公路方面,以“三大战略”区域通道内高速公路为重点,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剩余路段建设和繁忙路段改扩建,推进普通国道提质升级和未贯通路段建设。

水路方面,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加强长江等内河航道整治;提升沿海港口的现代化水平,完善航运中心功能,支撑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机场方面,结合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修编,推进干线机场改扩建工程,提升枢纽机场保障能力;加快支线机场建设,完善机场布局。

篇4:幼儿园三年提升计划

近日,记者从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上半年河南省已完成保障房开工41.85万套,开工率为104.6%,比去年同期提高55%,成为超100%完成保障房开工任务的省份之一。

“这组数字,凝聚着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决心,省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同心,各省辖市、直管县(市)及相关部门的用心,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广大劳动者的尽心!”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海勤用“四心”来诠释河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104.6%的开工率。

河南省委、省政府将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连续五年将其列为“十项民生工程”之一。省政府在2010年开始的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中,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之一进行安排部署。“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82万套,竣工 47.13万套,截至“十一五”末,全省累计解决了近78.63万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将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10万套。为确保这一目标任务的完成,河南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进一步调整各类保障房建设结构,下大力气破解影响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瓶颈问题,优化保障房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多策并举,多管齐下,全力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河南省基于正处于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关键时期的实际,考虑到今后几年城镇化步伐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规模扩大、城镇外来务工人员增加等因素,确定把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作为今后保障房建设的重点,对“十二五”期间保障房建设结构进行了调整。最初,确定“十二五”期间建设公共租赁住房61.83万套,占保障房建设总任务210万套的29.42%。调整后,确定新的建设目标为109.94万套,占保障房建設总任务210万套的52.35%,较原计划提高了22.93个百分点。结构调整后,更加贴近实际需求,任务安排更加科学合理。

鉴于前期保障房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项目选址偏僻、基础设施不配套,已建成保障房使用不便利等情况,河南省在优化项目布局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引导和规范。一是明确要求各地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中要考虑到布局与需求有效对接,各省辖市中心城区建设规模应不低于任务总量的40%。二是明确了配建制度。规定商品住房开发要按照不低于规划建筑面积10%的比例配建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将配建套数、套型面积、设施条件和项目开竣工时间及建设周期等作为土地出让依据,列入土地出让合同。三是明确了“三不”政策,即对选址距离中心城区过远、缺少基础设施配套的不予立项;对基础设施配套不能满足基本入住条件的不组织验收;对不按要求配建保障性住房的商品房开发项目,不办理预售手续。

与此同时,河南省下大力气解决资金和土地难题,破解影响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推进的瓶颈问题。在资金筹措方面,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11年共争取到79.3亿元,到2012年7月底已争取到99.6亿元。省财政也在财力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增加对保障房建设的投入,2011年省财政共投入23亿元,2012年投入25亿元。同时,为缓解市县财政紧张的困境,河南省还出台政策,规定从2012年1月1日起,所有成交的出让土地,都必须按照不低于土地出让金3%的比例,按宗提取保障房建设资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统筹用于保障房建设。还专门成立保障房建设投融资平台——河南省豫资公司,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开展统贷统还,进行项目融资。截至2012年7月底,该公司已经审核通过2012年度第一批公租房廉租房统贷统还项目贷款项目176个(11.5万套),融资规模67亿元。经省政府同意,从今年起,该公司还就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展统贷统还项目贷款试点工作。此外,为鼓励民间资本积极投身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河南省还出台了《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的意见》(豫政〔2011〕21号),对吸引社会投资保障房建设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篇5:个人三年提升计划(推荐)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经在三尺讲台度过了27个春秋,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的思维更活了、视野更广了、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更多、更敢于表达自己想法,这对于作为教师的我来说,要想驾御课堂就更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就更需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自我提升应该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探究、反思和理论提升,要学会规划自身的教师生涯,在不断实现规划目标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名教师。二.具体措施: 1.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教师的工作是一份良心活。因为这份工作面对的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并且还没有定型的孩子。老师一定要有师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不要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了自己而留下任何遗憾。因此作为老师要做学生的榜样,树立自身的行为规范。2.虚心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积极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多听,多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大家学习。对当天的教学情况及时进行教学感悟反思。.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

能够自如的驾驭教材,了解教材特点,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研究能力方面更要力求逐渐做到: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认识教育规律,然后联系教学中的亲身经历,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教材改革、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比较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推动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4.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积极参加网络教研。

电脑现已被运用到教学中,电脑的运用大大推进了社会的发展,效率的提高。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向40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课件使用,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做好课后小结、写好教学反思,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古人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简而概之,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所以,我要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为了进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给自己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认真撰写个人发展规划。(2)熟悉、钻研教材。

(3)积极撰写教育教学反思、案例,鼓励自己多动笔,多思考。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多向前辈学习,多和同事交流,改善课堂教学质量。(5)认真研究适合班级学情的教学方法,总结各种课的讲授方法,如复习课。面对新学期和自己将来的工作,我充满了信心,也有许多美好的设想。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步入这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篇6:校长能力三年提升计划

一、自我现状分析:

1、优势分析:

(1)具有丰富的基层学校管理经验,对工作始终持有一份信心和执着。 我于1990年7月从临邑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赵家中学任教,教任语文并担任班主任送初中毕业班,91起,先后任语文教研组长、教导副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8月调入恒源中学任业务副校长,9月起担任恒源小学校长至今。先后通过自学取得大专学历,无论在那所学校工作,我始终保持着对教育教学的一份热爱,坚信自己的工作一定会不断进步,不断突破。全心的付出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各级领导对于我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92年、95年两次获得县优秀教师称号,获得德州市乡村教育贡献奖荣誉。多年基层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经历,使我从逐步适应到日臻成熟,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学校管理经验,对于工作中的各种变动具备了较强的应变能力,也有信心和勇气迎接工作中的每一个新的挑战。

(2)爱好学习,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

参加工作以来,我养成了乐于读书的好习惯。工作之余,自己经常阅读古今中外教育名家及教育大师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方面的书籍,也非常喜欢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专著,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升华自己的办学理念。同时还特别注意学习反映全国各地名校成功的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各种权威报刊,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工作以来,自己撰写了很多理论学习笔记,并注意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在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及时地总结出来,论文《润物无声 育人无痕》曾获山东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8

月撰写的论文《提升理念 创新思维 谋求发展 办出特色》被录入《校魂》一书。在教学管理上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深入开展“当堂达标教学”课堂改革,多次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育教学评比并获得佳绩。

2、自身存在的不足:

(1)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深入度还不够,不能实现理论学习与管理实践的有效结合。多年来,尽管自己非常重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但由于长期以来自己对理论的学习缺乏周密的计划,一直以为就这么工作着、努力着、实践着就是在发展,并未意识到只有在思考中行进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对于日常教学和管理的反思不够,阻碍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专业发展水平及管理实效

(2)对学校发展的.前瞻规划和发展策略以及与上级管理部门的协调能力能力亟待提高,思考能力有待加强。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我发展的关键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个人觉得自己的学识不够渊博,对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思考还有待加强。

二、发展目标:

1、做一个有专业追求的校长。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教书育人的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为了使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创新型校长,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尤其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敬业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等。

2、做一个有反思素养的校长。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名师、名校长为榜样,进一步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定期对自己的教学和管理进行审视,寻找工作中的漏洞,特别是细节上的管理,同时要注重记录、调整与创新,让反思成为工作新的生长点,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和管理风格。

3、做一个有文化坚持的校长。

随着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深入,学校管理已经步入文化引领的时代,学校的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校长治校既要利用制度的约束力,又要会利用文化的影响力,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作为校长如何立足学校文化、促学校发展,需要校长坚守文化信念,在学校教师文化、教育文化、教学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管理文化等诸多方面形成具有符合学校实际而又个性鲜明的特色。当然,这就需要校长带领师生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工作、不断的改进创新才能得以实现。

三、发展策略:

1、充实与积淀——做学习型校长

要想成长为一个专业化的校长,必须博学多识。作为一个校长,首先应该有自己的专业特色,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在小学语文、小学科学学科上进一步学习、研究、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必须认真阅读教育管理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人民教育》、《山东教育》之类的综合性教育杂志,为做好校长、加强管理提供厚实的理论基础。另外,我还将通过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名校学习、撰写个人教育论文等途径,不断改造自己的教育认识、教育观念,逐步形成教育理念,从而完善自己的管理思想。

2、思考与探索——做创新型校长

学校的管理重在思想的引领,校长首先要具有自己的教育信念和教育眼光,才有可能办出一所有特色、有个性的学校。“在行动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管理经验,在跟进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方法”是我坚持行走在管理之路的基础。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正确把握教育内涵,转变与提升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校观、人才观、质量观、管理观、师生观、教学观、德育观,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眼光。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本着“管理锐意进取,教学突破创新”的原则,继续特色学校文化建设,实现“全县乡镇一流学校,努力争创省级示范学校”的发展目标;继续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养成,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内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实践与反思——做专家型校长

管理的积累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历练。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实践中反思应该成为我基本的管理之路。在管理实践中,我将着力锻炼自己的基础能力、职业能力以及管理智慧和艺术;在教学管理、教育科研、文化建设等方面根据学校现有水平进行思考、规划、整合,然后付诸实施,加大推进力度,定期对自己所做的管理工作进行诊断与反思,以“有效”和“高效”为前提,不断调整管理方法,在管理实践、诊断反思、不断调整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校长专业能力。

4、坚持与责任——做自律型校长

作为一名校长,我有责任做好自己的事,也应该坚持自己的一份原则,以坦诚的心、坚实的步伐行走在这一工作岗位上。一是要依法治教、廉洁奉公,对待

篇7: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

(2013—2016学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化德育教育与德育活动,细化德育工作内容,丰富德育内涵,全面加强和创新德育工作,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以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为重点,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开创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使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普及深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文明礼仪和法纪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更加丰富生动,校园文化进一步繁荣,德育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德育特色更加彰显,德育工作更加科学持续发展。

三、工作内容

为了保障德育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我校认真按照潞城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行动方案》中实施“六大行动”内容全面推进。

(一)德育课程提升行动

积极开展德育课程体系的教学研究,开全开足上好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等德育课程,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精神,改进德育课教学,突出对话、互动、活动、实践、体验、探索性学习等方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各学科都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的 德育资源,有意识地把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的远大理想;通过教学,给学生传授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激发创新思维,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到2015年实现各学科德育有机渗透。

在重视国家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利用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自然资源,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

(二)德育队伍提升行动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聘任最优秀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加强班主任培训,定期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推广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改善班主任工作待遇,把班主任工作业绩作为绩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建设一支稳定的校内德育队伍。

健全完善德育团队建设,由校长牵头,分管领导、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等成员组建德育工作干部队伍,定期研究、部署和实施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少先队要发挥优势,培养少先队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

充分发挥关工委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扩展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主体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加强与公安、交通、质监、食药等有关部门的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相互补充,从整体上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三)阵地建设提升行动

充分发挥乡村少年宫德育实践活动主阵地作用,积极参加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课外活动,乡村少年宫根据培养目标、活动 时间、活动资源容量,统筹安排,动员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有项目,根据学生爱好使学生初步掌握两种乐器演奏技能、两种体育运动技能以及两种实践操作技能。

充分发掘利用学校、社区、工厂企业、公益服务场所、社会实践基地(太南八路军纪念馆)等德育资源,开足开好劳动技术课程、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广泛开展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社会调查、主题教育、素质拓展等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把绿化、美化、净化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扎实开展以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重视校风、校训的提炼和概括,重视校歌、校徽的创作和设计,使这些外显的精神文化象征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其内涵。积极打造高品位的“人文校园”、高质量的“绿色校园”、高效能的“数字校园”和安全有序的“平安校园”,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如黑板报、壁报、橱窗、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等,由专人管理,有计划的利用这些固定阵地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教育活动,积极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密切家校联系,创设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请家长为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献计献策。不断完善家校育人新机制,实现学校家庭互动,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连贯和延续。各校每学年至少召开两次家长委员会议,举办两期家庭教育专题讲座,通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要按照“七有”,即有教学计划、有制度、有师资、有教材、有场所、有活动、有经费的要求,着力提高家长学校的开办率和合格率,积极创建示范家长学校。

(四)专项教育提升行动

深入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贯彻教育部新颁发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安全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为重点,广泛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文明礼仪我先行”等专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增强自护、自救和自我防范能力。注重言行、交往、卫生、起居等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精神。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科学学习方法的获得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贯彻落实教育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开设心理辅导咨询,及时了解和掌握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需要给予心理帮助的学生,积极化解学生各种心理问题,有效监控并防范各种突发事件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

贯彻落实《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开全开足并上好法制教育课程,聘请法制副校长。依托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警示教育、警校共建、家校共建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

(五)品牌活动提升行动 规范开展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以“安全”为主题秋季开学第一课、9月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德育常规活动。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关于开展“讲文明、树新风”道德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深入推进5月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积极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

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部署要求,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重阳节期间,在学生中深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充分利用 “六一”、“七一”、“八一”、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以 及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

建立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大力开展关爱他人志愿服务,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提供更多关爱。把志愿服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现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各方面。

(六)先进典型选树行动

深入学校、教师和学生发现典型,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热爱祖国、刻苦学习、勇于实践;鼓舞全体教师不断进取、大胆开拓、勇于创新,促使广大师生学有标杆、比有榜样、赶有目标。

采取多种方式,多角度广泛学习宣传国家、省市及身边先进典型人物的先进典型事迹,逐步扩大影响力和辐射范围。通过开展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演讲会等宣讲活动,开展“学典型、赶典型,超典型”主题实践活动,对先进事迹、典型做法、成功经验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学习和宣传,不断拓展典型宣传的途径和手段,不断拓宽典型宣传的空间,着力增强宣传效果。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典型、走进典型、学习典型、成为典型。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让先进典型带头示范,推广经验,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以先进典型为导向,引领全联校形成良好风尚,引导全体师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典型的帮带作用,实行先进帮后进,启动后进内力,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我校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的贯彻实施,成立以刘杰彪校长为组长,崔红斌、郭锋锐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统筹协调,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

(二)加大经费保障。为德育课教学改革与研究、德育队伍培训进修、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会实践等提供保障,学校保证德育工作经费。

(三)完善“三位一体”工作体系。积极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学校要主动承担责任,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发挥社区作用,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服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明确班主任家访制度及教师家访制度,并列入考核内容。把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要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配合,持续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专项整治工作,弘扬社会正气,努力提供更多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推动工作落实。完善德育工作检查考评机制,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价体系,坚持因地制宜,强化整体部署和局部推进相结合,各校根据本行动方案中的德育工作提升行动,制定本校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计划,明确未来一段时期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和措施,每年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每学期制定德育工作行事历,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形成德育工作科学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新格局

五、工作要求

我校要以“一校一品,品中有特”为发展理念,在德育内容、德育机制、德育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着力打造“一校一亮点”的德育品牌。使学校德育工作真正上“星级”,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

我校要组建德育科研队伍,积极开展德育研究,制定课题方案,参与课题实验,形成浓厚科研氛围,做好德育成果的总结、交流和推广,不断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突出学校德育工作在考核班主任工作业绩、督导评估体系等工作中的权重,接受联校定期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把对各学校德育工作考核结果作为申报和评选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学校的参考依据。

上一篇:深圳市十二五交通规划下一篇: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