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设计:优化信息架构和框架图

2024-04-20

互联网产品设计:优化信息架构和框架图(精选4篇)

篇1:互联网产品设计:优化信息架构和框架图

文章描述:框架图需要的东西很简单,在这样的电子系统中,使用相近的元素去表达界面最终的大致展现,会更容易让人理解,也可以开始进行小范围的用户调查,最终通过不断优化信息架构和框架图,形成策划阶段清晰的交互原型,最终可以进行相关设计、开发等工作,

通过基础的信息架构图,框架图是最能把信息树演变成为真实思维联想的一种方式。

框架图需要的东西很简单,在这样的电子系统中,使用相近的元素去表达界面最终的大致展现,会更容易让人理解,也可以开始进行小范围的用户调查,最终通过不断优化信息架构和框架图,形成策划阶段清晰的交互原型,最终可以进行相关设计、开发等工作。

信息架构反应了真实的用户心理模型。三种用户的权限关系,反应出来的界面将会是这样的:

1.销售部 – 销售人员的界面

2.代练部-代练人员的界面

代练人员是不应该看到客户相关联系方式,避免不通过客服人员直接联系产生误会、问题,

如果是参与生产的代练人员,实际界面内容会更少一些。

参与生产的代练人员只需要接收到生产单即可,可以看到正在生产的其他人的生产情况。

3.客服部 – 客服人员的界面

延伸阅读:

如何从无到有设计一个全新的互联网产品

设计好的互联网产品:根据内容整理信息架构

互联网产品设计:从工作的权限角度思考

篇2:互联网产品设计:优化信息架构和框架图

目前, 在J2EE的多层架构下, 已经出现很多如Struts、Spring、Hibernate等成熟的开源框架, 它们分别描述了J2EE层次架构上的表示层、业务层和持久层, 成功的解决了一个应用上的不同实现层次。这些开源框架大大减轻了开发人员的负担, 开发人员只要将这些不同层上的框架进行适当的整合, 便使开发者从繁重的编码中解放出来, 从而让开发者更专注于应用本身的业务逻辑开发。但是, 这些开源框架各有所长, Struts框架侧重于表示层, Spring框架侧重于业务层, Hibernate框架侧重于持久层[1,2], 本文将研究如何将这些开源框架以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进行提炼、简化和整合成一个速成的集成框架, 使用速成MVC框架处理应用后台服务的WEB表示层部分, 使用速成IOC框架来处理相关业务逻辑及事务管理, 使用速成ORM框架与数据库交互, 使用服务在各层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构造成一个应用系统后台的系统解决方案, 使得整合简化后的框架的层次更加符合企业基础架构平台的需要, 更加简练灵活快速, 该开源速成框架已成功应用在多个项目中。

1 开源框架简介

Struts是一个基于MVC模式的开源Web应用框架, MVC设计模式利用控制器来 (C) 来分离模型 (M) 和视图 (V) , 达到一种层间松散耦合的效果, 减弱了业务逻辑接口和数据接口之间的耦合性, 让视图层更富于变化, 从而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复用性和可维护性[3]。Struts主要是采用了Servlet和JSP技术来实现, 把Servlet、JSP、自定义标签和信息资源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中, 开发人员进行开发时不用再自己编码来实现全套MVC模式, 极大的节省了时间, Struts能充分满足应用开发的需求, 而且简单易用, 敏捷迅速。

Spring是一个系统中多个业务组件或应用的开源框架的粘合剂, 极大的减少了业务组件或应用的耦合性和依赖性, 以控制反转 (Io C) 原则和面向方面编程 (AOP) 思想为基础, 提供管理业务对象服务[1]。其最核心概念是Bean Factory, 它能够很方便的配置、装配JAVABEAN和普通的java对象, 通过IOC容器和依赖注入技术无缝的将各个协同工作的业务逻辑对象整合在一起[4];AOP则将具体业务领域中的复杂逻辑分离出来, 抽取共性, 使各部分实现的功能更专一。

Hibernat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 是一个免费的实现了ORM的开源Java包, 是java应用程序和关系数据库之间的桥梁。它对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 向业务层提供了面向对象的数据访问API, 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5]。

2 开源速成框架总体架构设计

由于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对于J2EE应用的各层架构的支持各有所长, 配置整合工作繁杂, 而且有些功能相互重叠并制约, 如果分开单独使用功能却不完善, 因此按照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 并依据J2EE多层架构的原理, 构建了适应企业自身业务架构的开源速成框架, 如图1所示。开源速成框架总体架构将web应用项目架构设计分为客户端和服务端, 这里不涉及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在服务端的架构设计上, 按数据访问层次及流程分别划分为WEB表示层, 业务逻辑层, 数据访问层, 各层架构设计简明, 责任明确, 分工明了, 在架构设计上达到了架构重用和集成, 各自组件复用和扩展, 降低架构之间的耦合度, 架构能安全、高效运行。

2.1 开源速成框架的WEB表示层设计

在开源速成框架的WEB表示层中, 采用速成MVC模式的设计思想进行架构, 这种架构使WEB表示层职责分离。速成MVC模式中的数据模型 (Model) 是一些数据结构及其数据, 可以是业务对象, 也可以是没有业务意义的对象, 或是对象构成的复杂组合等, 用来为视图 (V) 提供数据。视图 (View) 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 用来展现数据模型, 拒绝业务逻辑代码, 包括常见的HTML, JSP, JAVASCRIPT, XHTML, VML, XML/XSL, 以及一些Web Services。现阶段比较成熟的方案是采用XML及JSON来将M传输给客户端。控制器 (Controller) 是用来接受客户端输入并调用M及V去完成用户相关需求。控制器本身没有任何输出, 它只是接收请求并决定调用数据模型去处理请求, 然后再确定用视图来显示返回的数据。C提供总体控制作用, 速成框架中RMIServlet继承了Http Servlet类, 所有的请求都先映射到此类上, 然后通过调用Handler类统一分发到各个部分控制类。C的实现Handler还必须具有对国际化、异常处理、日志处理、上传下载、缓存处理、安全处理、权限处理等组件的方法或接口, 以便能更好的完善WEB表示层的功能, 这些组件的实现均可以放在业务逻辑层, 以达到重用。

在速成框架的WEB表示层中, MVC中的C的RMIServlet扩展了Http Servlet并实现根据请求匹配“约定式访问” (即约定服务名, 方法名, 参数等) 中的约定, 统一生成一个约定请求访问对象, 并将对象给Handler调用, Handler可以分发、代理或者适当修改。响应后的结果将以json或xml存储的数据结构返回, 该数据结构可以是自己定义、封装返回的格式, 简练而灵活。速成MVC模式没有复杂的封装, 少了繁杂的配置文件, 因而简单、明了、快速, 提高了访问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相对于Struts来说, Struts需要定义相应的标签语言, 提高了学习门槛, 降低了项目开发效率, 同时控制Struts执行也比较困难, 如Struts增加了对Action执行前后的处理, 在每个请求上展示层需要配置文件标注、请求和forward, , 随着系统业务的扩展, 配置文件将不断增大而难以维护, 且配置文件的每次更新都将导致重新部署整个项目。

2.2 开源速成框架的业务逻辑层设计

在开源速成框架的业务逻辑层中, 集中处理了系统的所有业务逻辑及事务管理, 通过组织业务逻辑并向外界提供业务服务达到层间的解耦, 通过对数据访问层提供的服务和数据层进行数据交互。速成IOC框架的设计原则是让业务更单一、粒度更小、低耦合和组件化, 相比于Spring, 该速成IOC框架简化的实现了业务逻辑、相关的事务管理以及其生命周期的维护。速成IOC框架根据业务需求划分了业务服务模块和业务逻辑模块, 事务管理可配置作用于该业务服务模块中服务接口的实现类上, 业务逻辑模块中的接口及实现尽量要求业务功能单一, 以便业务重用。一个业务服务模块的接口可以调用一个或多个业务逻辑模块的接口, 以便实现业务逻辑的组装, 达到完成一个完整业务的功能。事务管理设计使用了一套与Thread Local的相关类, 管理和维护了事务的完整性, 解决了事务中多线程的并发性和安全性。借鉴Spring的IOC依赖注入的思想, 管理业务服务模块和业务逻辑模块间的访问、组装以及事务, 业务对象或者组件的属性能方便的通过自己的Setter方法实现注入, 图1中的ioc.xml配置文件描述了业务对象或者组件间依赖关系和事务配置, 该配置文件会在J2EE容器启动过程中进行相关的初始化。

当业务逻辑层被WEB表示层的速成MVC中C的Handler实现调用时, 速成IOC框架则会依据容器中已经初始化过ioc.xml配置文件信息, 通过获取应用的上下文信息, 匹配相关业务服务模块的业务服务并调用相应具体业务逻辑模块中业务实现类进行操作, 同时开启事务管理, 如果该逻辑模块的业务实现涉及到数据库访问, 那该业务实现类将调用数据访问层提供的接口 (DAO) 或者服务以获取相关的业务数据, 组装后给业务服务模块, 同时关闭事务管理, 并将业务数据返回给速成MVC中的Handler。

2.3 开源速成框架的数据访问层设计

对于数据访问层, 必须解决数据库无关性和实体对象的持久性。在速成ORM框架中, 数据存取层规范了对数据库的操作, 屏蔽了访问数据库的差异性, 并向外界提供统一的访问方法和服务, 因此要求稳定、高效和安全。实体对象持久层实现了对象与数据库的数据映射关系, 实体对象采用POJO模式来表示, POJO (Plain Old Java Objects) 即简单的Java对象, 实际就是普通Java Beans, 包含了业务逻辑或持久逻辑等。图1中DAO (Data Access Object) 模式中对数据的访问 (增删改查) 是构建在数据库存取层和实体对象持久层之上的, orm.xml配置文件描述了数据源信息及部分实体对象映射信息。

在速成ORM框架的设计中, DAOFactory设计用来根据不同的业务对象产生相关业务DAO实现, Abstract DAO用来封装DAO实现的增删改查等共同抽象业务行为, 是DAO实现的父类;IDAOModule接口被依赖注入到Abstract DAO中, 其实现采用Hibernate技术来管理数据存取层和实现实体对象持久化[6];DAO实现则实现了业务数据访问方法, 这些方法会调用IDAOModule实现类的方法来对数据库进行访问, 以获取相关业务数据。当业务逻辑层调用速成ORM框架的数据访问层时, 根据业务逻辑DAOFactory选择产生相应的DAO实现, DAO实现会选择IDAOModule实现对数据库访问并返回相关业务数据。

3 开源速成框架在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 利用互联网的快捷, 建立B/S结构的物流管理系统, 以实现物流业的信息化。在基于J2EE开源速成框架的物流管理系统中, 根据开源速成框架服务端的三层架构, 在WEB表示层使用速成MVC框架, 以物流管理系统中用户管理中的增加用户为例, 客户端使用图1中的约定式访问如do Post (“User Handler”, “add”, param, callback, that) 方法来访问服务器端, 服务端RMIServlet一旦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 便会通过Handler查找User Handler实现的服务类, 并使用Handler的实现类或代理类来调用该服务类, 并将方法add和param传给服务类, 而服务类将访问的结果返回给相应Hander, RMIServlet将结果M按照自定义的数据结构进行封装, 并最终以视图或JSON等返回给客户端。速成MVC中的数据交接与页面的流转、控制, 体现M、V和C分离, 实现起来简单、灵活, 没有繁杂的配置信息, 访问时只有约定式访问。

在物流管理系统中的业务逻辑层, 使用速成IOC框架对业务组件及事务进行管理, 使用服务来与其他架构层进行交互。业务逻辑层中的业务组件及业务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通过配置文件ioc.xml来进行管理, 通过对业务对象或者业务组件的setter方法进行注入, 从而达到业务实现与使用的松耦合。图2与图3是用户管理中的增删改查等业务逻辑实现的部分信息, 其中图2中User Service Impl类的dao Factory属性就是通过set Dao Factory方法进行注入的, 具体的注入方法是通过ioc.xml进行配置的, 其中id为user Service Impl的bean中的dao Factory属性就是将要被注入的对象。当速成IOC框架的业务逻辑层接收到来自速成MVC框架的WEB表示层的handler实现类调用时, 便根据ioc.xml配置文件, 调用相应的业务服务类IUser Service进行增加用户add业务操作, 并开启这一操作的事务管理, 图3中的id为iuser Service定义了业务服务模块中的服务类, 并定义了key为add* (*号为通配符, 即以add开头的业务服务类IUser Service的方法) 的事务处理, 服务类属性名为target引用的业务实现类为user Service Impl, 即配置文件的id为业务实现类user Service Impl, 而user Service Impl将通过已经注入的DAOFactory类实例, 调用add方法及其参数类型等来获取速成ORM框架中的数据访问层中的业务数据。

物流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访问层使用速成ORM框架, 使用相关DAO实现业务方法来调用IDAOModule业务数据访问方法, 而IDAOModule实现类dao Module使用Hibernate管理数据存取层和实现实体对象持久化。当速成ORM框架数据访问层接收到速成IOC框架的业务逻辑层dao Factory的add方法调用, DAOFactory实现类dao Factory会根据add方法参数user的类型来产生相关的业务DAO实现User DAO类的实例user DAO (该类只实例化一次) , 并调用user DAO实例的add业务操作方法 (继承父类Abstract DAO的add方法) 并传入user参数对象, 而Abstract DAO的add方法调用了该类注入的IDAOModule实现类dao Module中的save方法并传人user参数, 该save方法则直接使用Hibernate自身提供的save方法对数据库进行用户增加操作, 并返回相应信息。图4中描述了Hibernate在save操作使用了一个id为data Source的apache的dhcp数据库连接池和实体对象持久化的映射类型User。

4 结论

本文的开源速成框架整合、重构和改进了三个流行的Struts、Spring和Hibernate框架思想, Web表示层使用速成MVC框架、业务逻辑层使用速成IOC框架、数据访问层使用速成ORM框架, 该开源速成框架降低了重新开发框架的成本, 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重复而简单的工作任务, 提升工作效率, 缩短开发周期。本文通过在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验证了该开源速成框架的可行性, 具有开发周期短, 灵活性高, 可扩展性和可维扩性好, 该速成框架已成功应用在B/S架构的其他多个项目中。

参考文献

[1]刘君强, 顾海全, 王讯, 李秀荣.基于开源框架的高质量J2EE应用架构[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 1 (28) :16-18.

[2]闫宏印, 张卫争, 刘超慧.开源框架下Web应用分层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8, 12:6023-6025.

[3]李文杰, 翁胜利.J2EE集成开源框架在高校课程改革系统中的应用[J].信息化纵横, 2009, 7:13-15.

[4]黄道斌, 尹荣章, 叶明全, 朱金好.基于开源框架的内容管理系统[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4:2332-2333.

[5]艾里特.精通Hibernate[M].刘平利,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篇3:互联网产品设计:优化信息架构和框架图

【关键词】物联网;物联网架构;智能信息处理;

一、前言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物联网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就物联网架构和只能信息处理部分内容进行了探讨。

二、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 系统可以自动的、实时的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 IT 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 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 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 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 1999 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也就是说, 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个新技术。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到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并就、发表了重要讲话。8月24 日,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赴台首次发表公开演讲, 提出了”物联网”理念。王建宙指出,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間的沟通和对话。这种将物体联接起来的网络被称为”物联网”。王建宙同时指出,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

三、物联网体系架构

为了达到了解物联网技术的目的,首先应该了解物联网的网络体系架构,然后又整体到部分,具体了解物联网用到的关键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物联网所处理的是海量的异构数据,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处理会耗费大量的资源,智能信息处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而物联网的知识表达与情景感知等相关技术是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的核心内容。

物联网使用开放性的协议工作,所以他是一个开放型的架构,除了支持互联网所能使用的各种技术之外,物联网还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可以通过安全、语义表示等中间键最终实现海量数据与互联网的融合。通过具体实践经验以及总结物联网在各方面的应用,总结出物联网体系架构主要可分为以下五层体系结构,感知控制层、网络互联层、资源管理层、信息处理层、应用层。

感知控制层:它是物联网使用和扩展的基础所在,所用到的具体设备包括2RP1 读写器、智能传感节点和接入网关等。各个设备通过自己获得的信息,利用网络传递汇总到网关,在有互联网提交到后台进行信息处理。

网络互联层:该层的主要工作是实现各个接入设备以及不同类型网络的融合,另外还负责路由、格式、地址转换的相关功能。

资源管理层:将资源进行初始化工作,监测资源在运行过程中的状况,协同负责多个资源的稳定快速工作,实现跨域资源间的交互。

信息处理层:实现感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理解,以及提供数据的查询处理等具体操作。云计算的知识应用是不可缺少的技术,云计算为物联网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平台,是信息处理层必须应用到的技术。

应用层:物联网应用层主要完成的工作是为用户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它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数据进行感知控制,最终完成工作。物联网的应用主要分为一下几种类型:监控型(物流监控、污染监控),控制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扫描型(手机钱包、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等。

四、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利用多种接入技术实现了大量的电子器件和海量数据的大规模虚拟网络。通过上述对物联网基本结构的分析,了解物联网应用到的关键技术实则包括识别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在以物联网的知识表达与情景感知等相关技术为核心的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是体现人工智能信息处理的一个分支,不仅在情报学的范围内,也是计算机领域的前沿范畴。通过连接中的多种类型的设备,检测事物发生的时间,根据获取物体发生事件的类型,对其数据进行合适的处理,使得处理后的数据能够判断出事件的类型,然后再将这种转化为能被计算机是别的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

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的目标是将RFRD、传感器和执行器信息收集起来,通过数据挖掘等手段从原始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用户提供创新性服务技术的支持。从信息流程来着,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分为信息获取、表达、量化、提取和推理等阶段。智能信息处理本质是将从各种设备上获取过来的海量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通过数据挖掘的手段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多方面的处理,按照用户设定的需求得出用户能够理解的问题。所以用户可以通过智能处理技术,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据以及所包含的所有的信息一一呈现出来,使得用户了解所发生的事件,这样用户就能与事件相交流,并及时的做出与事件相关联的反应,完成物联网所要求的终极任务。物联网可以使智能信息处理后收集到的数据实现数据的价值。

五、智能信息处理方法

目前,智能信息处理的应用已经从单纯军事上的应用渗透到其他应用领域:医学图像处理与诊断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等。智能信息处理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一些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信息处理在朝着智能化、集成化的趋势发展。信息处理的目的是将选择出来的信息集作为输入,通过各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后,达到某事件的发生概率。当前智能信息处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态贝叶斯网络、扩展的卡尔曼滤波、证据理论和粗集理论。

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智能信息处理是从贝叶斯网络演变而来。贝叶斯网络可以很好地处理各事件之间的概率关系,通过条件概率来建立各隐藏变量之间的关系。动态贝叶斯网络在原有贝叶斯网络的基础上新增了时间轴,因此前一时刻的事件发生概率会直接影响下一时刻该事件的发生概率。根据应用准确生成贝叶斯网络以及根据不断丰富的训练集实现网络的自学习,是贝叶斯网络高效工作的关键。动态贝叶斯网络属于一个稍微复杂的动态空间模型,与之相似但较为简单的还有隐马尔科夫链和卡曼滤波模型。智能信息处理需要自动完成整个网络的创建和各变量之间的概率分布。

六、结束语

加强对物联网架构和智能信息处理理论的研究,可以使物联网研究更加完善,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涛.浅析物联网架构和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关键技术[J].产业聚焦.2013(3):166-168.

[2] 盛文仲.浅谈物联网架构和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关键技术[J].信息技术.2012(3):16-18.

篇4:互联网产品设计:优化信息架构和框架图

在卫生部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各级财政部门大力支持, 各级卫生部门真抓实干, 安徽省率先在全省全面建立连接各级各类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与民政救助等系统信息共享的新农合信息系统, 得到了卫生部、省委省政府和卫生厅的高度肯定。截止到2010年6月30日, 安徽省100%承担住院医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和70%以上的门诊统筹定点村卫生室都实现了与新农合信息系统联网对接, 特别是省市级医院出院参合患者中将近70%实现了网络即时结报。

1 高效开展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

1.1 成立组织, 启动系统建设

省政府2008年第5次常务会议决定建设全省新农合信息系统。随后省卫生厅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多次组织专家实地调研, 多次召开研讨会, 分析研究安徽省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基本情况以及建设方案。

1.2 反复论证, 形成建设方案

鉴于当时已有50个县 (市、区) 自筹资金先期建成了新农合信息系统, 并且运行良好, 仍有40个县 (市、区) 未建立新农合信息系统。而这50个县 (市、区) 分别由17家IT公司分别承建, 各系统采用的技术不尽相同、符合规范程度不一。工作小组根据安徽省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基本情况提交了两套方案, 多次邀请省内外专家充分讨论, 并提交领导小组审议。最终形成安徽省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建设方案, 报省政府并得到批准。

1.3 财政支持, 提供经费保证

根据省政府常务会议精神, 卫生厅和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意见》, 明确了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原则、系统结构、进度及保障措施等。随文下发了省县两级平台的建设方案。省级平台和40个未建县级平台采取全省统一招标建设。省级平台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投资建设, 县级平台由县级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投资建设。在中央补助600万元的基础上, 其余全部由省财政和县财政补助建设, 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总投入约3 500万元。

1.4 招标采购, 确定系统开发商

2008年完成了全省省级平台和40个县级平台软硬件的招标采购。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交换机、VPN、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杀毒软件、新农合平台系统等软、硬件产品。到2009年3月初, 所有软、硬件产品全部到货。

1.5 先行试点, 为全面建设打基础

省政府提出必须在2009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全省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任务, 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为确保任务完成, 省农合办采取先行试点、成功后再全面推进的策略。2009年4月份集中软、硬件供应商工程师前往安徽省霍邱县开展光纤开通、硬件联调、软件联调、新农合应用软件的安装使用、医疗机构HI接口改造并与县级平台无缝对接、参合数据收集整理、应用培训等工作。经过20多天的努力, 试点取得初步成功, 为全面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1.6 全面推进, 完成各级平台建设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 省农合办立即召开相关培训班, 主要包括参合数据整理培训班、HIS与农合系统接口培训班等, 部署包括机房建设、光纤开通、参合数据整理等工作, 并组织相关工程师日夜连续作战, 仅20多天时间完成了39个县级平台的基础建设任务。

1.7 改造接口, 完成HIS与农合系统无缝对接

省农合办组织开展了农合信息系统与HIS对接技术培训班后,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开展HIS接口改造, 进行医院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及疾病目录与农合系统的药品目录、诊疗目录及疾病目录进行匹配, 在30天时间内, 全省各县县内90%以上的医疗机构均建立了HIS并成功与农合信息系统实现了无缝对接, 为全面联网运行走出了关键一步。

1.8 建设省级平台, 完成省县两级平台联网运行

在完成所有县级平台基础建设任务后, 省农合办立即着手建设省级平台, 通过相关接口实现县级平台与省级平台对接运行。同时要求所有县级平台开发通用接口, 所有省市级医疗机构均通过通用接口实现与全省农合系统对接联网运行。所有县级平台完成数据标化和通用接口开发后成功实现了与省级平台联网运行。到2009年6月30日, 全省所有县均完成了县级平台的建设工作, 7月进入试运行和完善阶段。2009年9月11日, 举行全省新农合信息系统全面开通仪式, 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到会点击开通按钮, 卫生部农卫司聂春雷副司长到会指导, 并给予高度肯定。2010年持续开展系统标化完善以及省级医院网络即时结报工作。

2 科学合理地设计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

2.1 统一建立VPN中心管理网络

全省新农合信息系统通过VPN建立起一个封闭的虚拟网络, 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可靠。省卫生厅信息中心的VPNSC管理平台将全省联网运行的定点医疗机构VPN账号或硬件SC系列VPN集中管理认证。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必须购买VPN硬件设备或软件客户端, 授权进入系统, 从技术上有力支撑了省市级医疗机构一个接口连接到不同县级平台。

2.2 省县两级平台, 以县为主的基本模式

全省新农合信息系统采取省 (市) 、县二级平台, 以县为主, 多级业务网络并存。地市通过省级平台建立辖区虚拟信息管理平台。已经建设的县级平台只要能够与全省“大网”联网运行则保留不再重复建设, 未建设的40个县级平台和省级平台采取统一招标建设完成。

2.3 两系统同步建设, 互联互通

各地在建设新农合信息系统县级平台的同时, 建立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HIS) 。新农合信息系统必须按照卫生部《08规范》和新农合业务管理规定, 设计统一数据接口标准供各定点医疗机构HIS连接;各定点医疗机构HIS按照该接口标准主动开发接口模块与新农合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建设初期业务网络覆盖到乡镇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 并随着业务发展和门诊统筹实施, 扩展到村级定点医疗机构。

2.4 合理设计省县两级平台功能模块

所有县级平台农合数据, 包括医疗机构HIS实时传到县级平台的业务明细数据和农合结算补偿数据等, 通过消息中间件实时抓取同步到省级平台;省级平台主要有网上办公、标准数据管理、综合业务查询和监测、基金监管、分析评价等功能, 不承担具体业务补偿结算功能。所有县 (含市级统筹的市) 均建立新农合信息系统县级平台;所有定点医疗机构 (包括省市级医院) 均建立HIS系统并按照要求进行接口改造;HIS与不同的县级平台无缝对接, 调用县级平台新农合政策, 实现网络在线结算、实时审核和实时监测。

2.5 制定和强力推行统一规范

全省90个平台分别由18家公司承建, 遵循卫生部《08规范》程度不一,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的完全一致整合。为实现全省新农合系统互联互通, 各平台开发商必须按照相关统一规范对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或数据标化。

一是统一遵循卫生部规范要求。各县级平台必须遵循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基本规范 (2008版) 》要求。不符合者限期修改完善。二是统一各级平台相关接口。统一各级数据规范, 各县级平台必须按照统一接口和数据规范向省平台上传数据。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省市级医疗机构HIS通过统一规范接口与所有县级平台联接, 从而实现在线审核、实时结算和实时结报。每个县平台接口和该县行政区划编码绑定, 通过选择行政区划编码来实现和相关县平台对接, 实现一个接口同步连接到不同的县级平台。三是统一“五大”数据字典。统一新农合信息系统中相关数据字典, 累计近35万, 主要包括全省各级行政区划名称和代码、全省定点医疗机构名称和代码、新农合药品目录和代码、医疗机构诊疗服务项目名称和代码以及疾病名称和代码 (ICD10) 。标准数据字典在省平台维护后, 各县级平台通过接口下载使用, 以保证数据的标准和统一。四是统一相关业务管理。主要有:统一即时结报申报流程、统一即时结报申报材料格式、统一住院补偿结算单、统一补偿类型、统一重大疾病对应规范、统一手足口病重症患者静注用免疫球蛋白项目维护、统一信息系统传输通道、统一IC卡制作规范等相关业务。五是统一省市级医院即时结报路径。省级医院HIS各项目与省级平台中的各数据字典匹配审核后, 各县平台将锁定后的匹配审核关系实时下载使用, 这样省级医院只需选择县平台的地址即可实现网络即时结报。此一创新举措极大节省了医院和农合经办机构的匹配审核工作量, 目前, 全省所有省市级医院与病人来源较多的统筹地区都开通了网络即时结报。

3 新农合信息系统正在积极发挥着的作用

一是实现了网络直视下实时监控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从省级医院到村卫生室) 的病人入出院情况、治疗和收费情况、补偿结报情况等。二是实现了区内和区外的网络即时结报。无论病人在统筹地区内还是区域外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都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出院立即结算, 当场拿到报销款;医院通过网络和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网上结算, 并及时回付医院垫付的资金, 既方便了病人, 也方便了医院。三是各类业务数据 (如医疗费用数据、实际报销比例的数据、资金流向以及支付进度数据等) 能够自动生成汇总, 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完整性、及时性, 为监测分析提供了详实的原始数据库。四是网络的建成, 为参合农民使用“IC”卡就诊住院提供必需的基础条件。年底前所有统筹地区都将实现“一卡通”, 在省内定点医院住院都可以“刷卡”报销。五是实现了与民政部门城乡医疗救助信息系统“一站式”服务, 参合农民同时又是民政救助对象的, 通过网络即时结报服务在医疗机构获得了新农合补偿款的同时, 也能获得民政救助。六是为新农合资金存放银行的银联系统、农民电子健康档案网络化预留了接口, 准备了良好的对接技术平台。信息系统是新农合监管和全面实现即时结报不可或缺的关键手段。全省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全面建成、互联互通, 在监管效率和即时结报等方面已发挥巨大作用, 还将继续发挥更大作用。

摘要: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覆盖全省各级各类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新农合信息系统, 特别是实现了参合患者在县 (市、区) 内和外定点医疗机构网络即时结报, 极大地方便了患者、方便了医院, 提高了新农合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文章介绍安徽省新农合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架构设计和关键技术, 对安徽省新农合信息系统主要采取省县两级平台建设、“五大”数据字典的标准化管理和全省通用标准接口等关键技术, 特别是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通过“一个接口、一次匹配、全省通用”实现网络即时结报的技术路径进行了总结。

上一篇:业务经理年终总结下一篇:握住一粒沙-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