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尾装置故障处置预案

2024-04-11

列尾装置故障处置预案(共3篇)

篇1:列尾装置故障处置预案

列尾主机故障处理程序

处理程序:

1.车站值班员得到机车与主机建立不上“一对一”关系或查询不到尾部风压汇报后,应立即通知列尾作业人员(助理值班员或列尾作业员),列尾作业人员接到处理故障的通知后,如车站有备用列尾主机,应携带一台及胶圈赶赴现场查看处理。须在查明情况后汇报列车调度员。

2.列尾作业人员使用确认仪重新输入本务机车号码,按压查询键监听主机风压反馈语音,现场核对列尾主机显示的风压和机车号码。

3.若语音反馈正常,即刻通知机车乘务员重新确认列尾主机及查询尾部风压,当机车仍查询不到尾部风压时,通知机车乘务员间隔15秒再次按压司控盒进行查询。

4.若无法听到反馈风压语音时,列尾作业人员应立即关闭故障列尾主机电源,更换备用列尾装置主机,并通知司机重新建立“一对一”关系,如更换备用列尾主机确认不上(无备用列尾主机时),通知司机向前稍行移动,再次确认。

5.列尾作业人员重新安装列尾装置并进行“一对一”关系建立。

具体步骤如下:

(1)关闭列车尾部折角塞门;(2)摘开列尾主机与列车连接的制动软管,将主机内余风排净;(3)将列尾装置电池取出断电,30秒后重新插入安装好;(4)使用确认仪重新输入本务机车号码,建立“一对一”关系。无列尾确认仪的车站,通知本务机车司机重新建立“一对一”关系;(5)司机与列尾作业人员确认“一对一”关系建立;(6)连接好风管并打开折角塞门。

6.助理值班员(列尾作业员)在得到机车与主机“一对一”关系建立或风压反馈正常的报告后,立即通知车站值班员组织发车。

故障应急处置:

1.若车站地处山区,列尾在确认过程中存在盲区,当使用确认仪查询、司控盒进行确认或查询尾部风压和更换列尾主机(使用确认仪能查询到风压时,不宜更换列尾主机)后,确认仪均能听到主机风压反馈语音和主机正常显示风压、机车号码,而机车仍建立不上“一对一”关系或查询不到尾部风压时,助理值班员(作业员)及时汇报车站值班员。

2.当使用确认仪查询、司控盒进行确认或查询尾部风压和更换列尾主机(使用确认仪能查询到风压时,不宜更换列尾主机)后,确认仪均能听到主机风压反馈语音和主机正常显示风压、机车号码,而机车仍建立不上“一对一”关系或查询不到尾部风压时,列尾作业员及时汇报车站值班员。

3.车站值班员立即通知司机、列尾作业员组织列车向前移动,在得到机车与主机“一对一”关系建立或风压反馈正常的报告后,车站值班员即可组织发车。如仍建立不了“一对一”关系或查询不到风压时,车站值班员通知车站值班站长赶赴现场组织处理,并报告列车调度员。

4.组织列车移动时,原则上只允许组织列车在本线内移动。在不影响其它列车接发的情况下,行车室人员采取单操道岔或排列调车进路的方式将该列车停留线路两端道岔开通该线路并关闭防护信号后,方可组织列车移动。列车移动过程中不准越过线路两端防护信号机。信息反馈

列尾装置发生失去风压查询和控制功能、发生泄露等故障以及运行途中列尾主机丢失时,不论是否处理后恢复正常,均应及时将故障信息上报车务段调度室及车站值班管理人员。车站值班管理人员要准确了解、掌握信息概况,并将概况及处理经过于2小时内书面报车务段调度室。其他要求

1.各车站必须重视列尾装置使用安全,加强安全关键点和关键人的卡控力度,加大现场检查力度。2.严格列尾装置主机及附属设备管理,搬运列尾主机时要轻拿轻放,严禁提拉主机风管。要加强列尾主机电池管理,存放有备用列尾主机电池的车站,列尾主机电池必须循环使用不得积压存放。

3.遇列尾装置主机故障时,车站在处理故障过程中,要准确记录主机显示窗口显示内容。昼间无法确认列尾主机窗口显示内容时,应用双手将主机显示窗口完全遮盖,使其避光后,再次进行确认。

4.各列尾折返站、作业站同时要做好列尾主机电池的检测工作,对到达、出发的列尾主机电池亦要做到趟趟检测,对电压不达标的主机电池要及时充电,达标后方准上线使用。

5.车站要进一步加强对列尾作业人员应急处理等业务知识的培训、检查。

篇2:列尾装置故障处置预案

为加强东坪农村信用社安防设备的管理,及时处置设备故障,确保设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制定本预案。

一、信用社安防设备的范围

安防设备是指入侵探测报警、防尾随联动互锁门、金库门指纹门禁系统、电视监控、无线通讯、卫星定位跟踪系统等。

二、安防设备的管理

信用社(含分社、储蓄所)的安防设备应按网点明确专人管理,要列具设备清单,设备所在部位,并建立《安防设备故障和报告情况登记簿》。如设备发生故障,必须登记设备的具体故障情况,并在第一时间(一般为半个小时内)报告县联社保卫部,以便保卫部根据情况联系安保公司人员及时上门维修,确保正常运行。

三、安防设施维护保养工作必须制度化。各网点设备管理人员及联社确定的安保设备售后服务人员要经常检测设备、设施的技术性能,确保良好的运行状态。每次维修、检测要做文字记录存档备查。对于经技术检测鉴定,确已不堪使用或技术过时不能满足防范需求的设施,报请联社相关部门批准后进行更新改造。

篇3:防止列尾装置故障的对策

1 列尾装置的构成、原理和功能

列尾装置是综合应用计算机编码、无线遥控、语音合成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的高科技装备。

1.1 构成

列尾装置主要由安装在列车尾部的列尾主机和固定在机车司机室的司机控制盒两部分组成。

列尾主机由无线电台、主控制单元、排风电磁系统、电池及尾部自控闪光标志组成。

为了便于列尾装置的使用和维修, 同时配备了:机车确认仪、司机控制盒检测仪、置号仪、主机置号仪、检测台等十一项附属设备。

1.2 原理

机车乘务员操纵司机控制盒发出检查风压、排风等指令通过无线列调机车台发出, 尾部主机天线接受后进行高频解调, 解调后的信号进入主控板识别后执行相应的操作, 并把执行的结果以合成语音的方式通过电台回示给机车乘务员。

1.3 功能

货物列车取消守车使用列尾装置, 机车乘务员能够随时检测到列车尾部风压, 当尾部风压非正常泄露低于规定的门限值时, 该设备自动报警。当列车折角塞门被意外关闭, 列尾装置自动反馈信息, 机车乘务员可以操作列尾装置进行排风制动, 防止列车发生事故。列尾主机上设有自控闪光防护标志夜间有效显示距离400米, 昼间用红白相间的反光贴膜来标示列车尾部标志, 为接发列车人员确认列车完整提供了条件。

列尾装置有“电子车长”的美誉。货物列车使用列尾装置, 代替了人工检查和反馈尾部风压, 为列车运行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取消守车后, 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货车的编挂数量, 加速了货车的周转, 提高了运输效率。同时, 减少了守车的管理、使用、维修上的大量资金和人员, 降低了运输成本。为铁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 列尾装置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自实施起, 在各路局相继投入使用列尾装置, 它对于保证列车运行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经过近一年的运用, 相继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列尾装置在运行中故障频繁, 其中最多时一昼夜达四次之多, 不仅打乱了列车运行秩序, 而且严重地威胁着行车安全。通过对发生故障的列尾的分析, 可以看出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列尾装置在设计、生产上的部分缺陷,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相继暴露。铁路运输设备必须具备高安全、高可靠、高稳定的要求, 必须能够经受长时间的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和运行中各种力的强大冲击, 部分列尾装置在使用中相继出现了电池负极塌陷, 主板瞬间断电, 机壳强度较小, 风管接头砂眼漏风等问题, 造成列尾装置不能使用。

(2) 日常的维修养护不到位, 造成列尾装置发生故障。主要表现在列尾主机电池电压不足;列尾装置主机闪光灯中发光二极管故障多, 造成闪光透视距离短等。

(3) 职工对列尾装置的设备性能不熟悉。主要表现在:列尾主机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基本充足后转入浮充状态, 被误认为电池已经可以使用;机车乘务员对司机控制盒的操作办法不熟悉, 同时使用检查风压按键和无线列调通话;在无线列调“盲区”运行时使用列尾装置检查尾部风压, 这都会造成列尾主机与机车“一对一”关系的丢失, 造成列尾主机不报风压等故障。

(4) 铁路沿线的社会环境不稳定, 造成部分列车的列尾装置破坏或被盗, 对行车安全也构成威胁。

(5) 其它情况造成的列尾故障。如运行中无线列调机车电台发生故障或无线电台受到干扰等造成列尾装置不能正常使用。这是因为列尾装置司机控制盒发生的各种指令是通过无线列调机车电台的“无线信道”发送和接受的, 无线列调的机车电台故障或受到外来干扰也都会影响列尾的正常使用。

3 防止列尾故障的对策

3.1 加强对列尾装置的日常维修和养护

3.1.1 建设好列尾装置维修中心和维修测试点

为保证列尾装置的正常使用, 必须在局 (或分局) 建立设备维修中心, 在配尾站设维修点, 合理划分年检和日常检修的范围。特别是对配属站的维修点必须按照列尾装置的管理维修的技术要求,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保证有良好的场地、人员、设施。为列尾装置的正常使用奠定基础。

3.1.2 加强日常的维修和养护

进一步规范设备日常检修运用的规章制度, 健全和完善设备包保责任制, 并将维修运用的情况纳入到安全管理的各项考核之中。

列尾装置主机必须每年送局维修中心进行一次年检。日常维修由车站维修点负责。

对列尾装置主机应定期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检修。对天线、各种紧固件、插部件、锁具、风管连接器、闪光器、修焊、开焊等关键部位应重点检查, 特别是对主机电池每三个月测试一次电池容量, 电池充足后容量低于额定容量的70%的必须更换, 每年对电池进行一次全部更新。

电务部门的无线列调检修工区要按照技术标准定期加强对无线列调机车台、司机控制盒的检修测试工作;机务部门加强对无线列调机车台、司机控制盒的使用、保管和交接。

加强对列尾装置附属设备的管理。定期对附属设备进行检测, 特别是每年必须请有资质证的单位对检测台进行一次校验, 为列尾装置的正常使用提供质量保证。

3.1.3 严把机车出库、列尾运用前检查关, 防止设备“带病”运行

电务无线列调检修工区和车站列尾检修工区分别在机车出库、列尾运用前严格进行检测, 发现不良设备, 坚决不准出库或使用。

3.2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列尾设计生产厂家开展技术攻关和设备改造, 提高设备运用质量

对运用中暴露出的设计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列尾配属站及时主动的与生产厂家取得联系, 反馈信息, 提出改进意见并积极配合不断进行设备改造, 全面提高列尾的设备质量。

3.3 加强对职工的业务培训, 全面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

目前, 从事列尾装置维修、检测和管理的人员大都是原货物列车运转车长, 他们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文化程度不高的现象。对他们的培训主要突出列尾设备的日常管理维修的技术标准, 列尾故障的处理等内容;对机车乘务员的培训要突出列尾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乘务区段内无线列调“盲区”的位置及列尾在运行途中发生故障的行车安全措施;对车站行车人员要突出列尾故障时的行车办法;对调度人员要突出列尾故障时, 调度命令的起草、签认、发布程序和非正常下调度指挥的安全措施。通过对所有行车人员的业务培训, 来保证行车安全。

3.4 加大对铁路沿线社会治安的治理

公安机关对沿线周边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思想进行教育, 并加大对危及铁路安全的事件的惩处力度, 防止和减少盗窃和破坏列尾装置事件的发生。

4 列车在运行途中发生列尾装置故障的安全控制措施

列车在运行途中发生列尾装置失去风压查询和控制功能的故障, 以及列尾装置丢失或发生风压泄露并影响列车运行时, 必须严把以下关键环节。

(1) 调度命令发布关:行车调度人员在接到列尾装置不能使用或丢失的报告后, 必须及时发布列尾故障或丢失停止使用的调度命令。调度命令必须先拟后发, 先签认后发布, 防止错发和漏发。调度命令必须发给列车运行前方的沿途车站 (涉及邻分局时, 还应通知邻分局调度人员) 、本务机车司机, 同时应抄知有关机务段、负责列尾检修的车站、无线列调检修工区, 以便有关人员了解情况, 及时安排检修处理。

(2) 简略试验关:列尾装置发生故障, 列车在最近的前方站停车后, 车站负责关闭列车尾部与其连接的车辆风管的折角塞门, 并进行制动机的简略试验, 防止列车因折角塞门关闭而发生意外。对列尾装置丢失的列车还应负责吊起列车尾部车辆的风管, 来代替列车尾部标志。

(3) 列车运行关:列尾装置发生故障或丢失, 机车乘务人员要加强了望, 平稳操纵, 避免在区间停车。调度人员要重点安排, 减少列车停站和站外停车, 使其尽快到达终点站。

(4) 列车整列到达和区间空闲关:车站接发车人员在接发列尾故障的列车, 必须严格现场确认列车整列到达, 特别是对列尾丢失的列车要确认列车最后一辆车辆的风管吊起, 情况不明坚决不准开通区间。

摘要:货物列车使用列尾装置对于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列尾装置发生故障, 不仅打乱了列车运行秩序, 而且严重威胁行车安全。本文通过对使用过程中故障情况的分析, 就防止列尾装置故障的安全对策进行论证。

上一篇:保护动物公开信下一篇:中专团委会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