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温州金融改革

2024-04-21

浅议温州金融改革(精选6篇)

篇1:浅议温州金融改革

温州金融改革

温州金融改革

摘要: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最终在2011年,我国中小企业最为聚集的温州,金融危机造成中小企业脆弱的资金链大规模断裂,爆发了温州借贷危机。随后国务院决定成立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试图从民间金融阳光化合法化着手指出改革的十二项任务进而解决这一问题。一年多后的今天,改革的成果究竟怎样呢?本文从改革的背景,原因,举措入手,着重关注改革的成果及不足,进而得出金融改革的前进方向以及其对我国民间金融的影响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融资阳光化合法化、村镇银行、利率市场化

一、温州金融改革的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温州人看到了希望。他们凭借着敢闯敢拼的创新精神,使温州的民营经济越发壮大,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并取得了享誉世界的骄人成绩。

温州是我国较先进行金融改革的城市,而且它也创造出很多个令人瞩目的全国“第一”。第一个利率改革的试点:1980 年,温州苍南县金乡农村信用社自发开始利率浮动,一举摘除了26年亏损的帽子,取得了明显成效。随后 1987年温州就被全国人民银行总行正式确认为利率改革试点城市。第一家股份制城市信用社的建立:1986 年,成立了全国首创的民营股份制金融机构——东风城市信用社、鹿城城市信用社,被誉为全国首批“民间银行”;第一家私人钱庄的出现,以及最早一批发展资金拆借市场、地方证券市场、民间借贷市场,民营金融机构和典当商行等等。在这三十年间,温州在经济上取得的硕果累累。

2008年发生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国整体经济虽受影响较小,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中,中国从2011年开始,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高利贷崩溃、担保公司链条断裂的现象。此番民间金融链条崩溃蔓延面积广泛,几乎遍及半个中国,而温州也难逃民间资本崩盘这股飓风之中。这时候便需要加强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职责以解决“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民间借贷**”、“民间资本外投”等等问题。

2011年,这些关键词都与温州这一民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相关联,温州成为民间借贷风险集中爆发的地方。民企老板集中跑路现象,不仅制造了大量呆坏账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也令维系巨额民间借贷的信用体系濒临破产。如果民间借贷这扇门再被关上,其他正常经营的民营企业,也将面临拆借无门的困境。而且温州的民间借贷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规范。有关专家指出,对民间资本缺乏法律方面的规定与约束,因此存在包括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诸多问题,所以必须想办法建立相应的制度为庞大的民间资本寻找一个解决办法。与民间资本庞大无门相矛盾的是温州民营企业对资金之急需和民间信用风险之高。长期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从2011年下半年起,遭遇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在温州等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民间资本十分充足,却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大量进入虚拟经济领域;与此同时,大量中小型企业却融资困难、借贷无门,使民营企业的资金供求矛盾凸显。

在上面一系列背景下的催化下,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6

二、温州金融改革的原因

从2011年年初开始,温州老板或大量外逃,或跳楼自杀,温州金融市场乱象频生,这些老板之所以如此,归根究底是因为企业资金融通出现困难。红极一时的“温州模式”随着债务危机的爆发也宣告破产。温州模式究竟为什么会宣告破产?

从宏观经济环境来说,一方面近年来,在国际经济的大环境中,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状态,企业的出口受到极大的抑制;但在国内,政府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增加需求,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前期政府采取扩张性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人民币对内贬值,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而后国家为稳定物价,抑制通胀又采取了紧缩政策,“温州模式”一直以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这些中小企业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中小企业从正规的信贷机构获得贷款较为困难,只能够从民间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极大的繁荣了高利贷市场。但是中小企业利润率较低,往往不足以偿还高利贷,所以将高利贷比作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毫不为过。而高利贷市场的繁荣大大激发了温州人民投身高利贷的热情,甚至是一些实体经济企业也抽取自有生产发展资金进行高利贷的运作,直接导致了其资金运行不健康,进一步恶化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温州市人行在2010年民间借贷问卷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规模约为800亿元,其中企业民间借款160亿元、个人民间借款470亿元、融资中介借贷170亿元。在被温州市人行调查的对象中,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个人参与民间借贷的数量比企业多;从企业看,被调查的6家大型企业中仅1家参与了民间借贷,而中小企业则有60%左右的企业参与其中,小企业参与度明显更高。

另一方面,温州民间资本在经过二三十年的积累之后,从1998年开始大举进军房地产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温州市区及乐清、永嘉等县约有8万人在全国购置房产,其中至少90%以上是炒楼,按1人购买2套房子动用资金60万元计算,总资金额在420亿元。在外地有160万温州人,购置多处房产的相当普遍,保守估计在5万人以上。按照1人1套50万元计,共为250亿元。国外的温州人在国内投资房产的资金也不下几十亿。而业界广泛认同的是,温州有10万人在炒楼,动用的民间资金高达1000亿元。2012年8月13日,多位温州炒房者、房产人士认为,之前十多年叱咤全国市场的“温州炒房团”,在本轮房地产调控中有可能全军覆没。以温州为例,新建商品房比最高价时已下跌百分之三四十,再加上过高比例融资的财务成本,温州炒房者把房子卖出去,也已经资不抵债。这毫无疑问,对于温州经济是雪上加霜。

单单从以上两点来看,温州出现债务危机就不足为奇了,人们的投机心理严重,大量的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得不到可靠合理资金的支持,融资困难,面对内外压力,资金链断裂,温州模式自然难以为继。

三、温州金融改革的进展

(一)成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3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决定同意设立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通过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金融综合改革实验主要任务十二项:

1、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2、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3、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

4、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5、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

6、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温州辖区内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租赁企业。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

7、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

8、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

9、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0、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市场监管。

11、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加强监测预警。

12、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清晰界定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责边界,强化和落实地方政府处置金融风险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责任。

这是全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市按照批复的总体方案,围绕解决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金多投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着力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化和阳光化,推进地方金融组织体系、民间资本市场体系、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11月22日,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的《方案》,浙江省政府对应制订了“省12条”具体实施方案。“省12条”具体方案的实施原则是“三坚持”:坚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坚持创新为要、监管先行;坚持上下联动、项目运作。“省12条”提出了一系列组织保障措施,其中,浙江省政府要求省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下放相关审批权限,在机构设立审批及项目报批过程中给予支持。研究成立温州金融研究院。大力推进金融集聚区总部大楼建设,2015年前初步形成规模。

(二)全面启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2012年8月出台《关于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建立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改革发展金融信贷惠农体系、金融支付便民体系和农村保险支农体系。其中,发展农村资金互助会,是此次改革的重要突破和一大亮点。推进“三位一体”(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农村互助体系建设,首批20家农村资金互助会获准筹建,即将开业运营。农村产权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挂牌,为农村农民(集体)房屋所有权、林地使用权、土地承包权等“涉农”产权提供流转交易服务。率全省之先在农村地区启动手机支付试点。

(三)编制发布“温州指数”

2012年12月7日,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简称“温州指数”)首次发布。设立涵盖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在内的7大类350个监测点,定

期发布分平台、分期限和分方式的融资利率指数,包括民间借贷利率指数和每周综合利率指数趋势图,以达到规范引导民间融资利率

(四)信用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12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个重点领域诚信建设。首创将征信系统进驻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把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延伸到金融机构之外。加快开发非现场实时监管系统,推动征信系统与民间金融监管对接。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信用体系建设。

(五)强势推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产品创新

积极满足中小微企业特色金融服务需求。推出“增信式”、“分段式”和“年审制循环贷款”等信贷创新,延长信贷实际使用期限,降低担保链和资金链风险。推广信用贷款,完成382家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全年中型以下企业贷款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的近2/3,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超过50%。房产顺位抵押业务开闸,完成顺位抵押74笔,金额超过5000万元。在全市银行系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六)2013年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新要求

2013年3月8日,朱从玖副省长一行在温州召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听取温州市政府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进展、下步工作思路和工作建议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就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工作提出意见。指出2013年的具体工作:发行市政债,设立证券公司,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发行小额贷款公司定向债,金融服务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商业银行风险定价,征信体系建设,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农村资金互助会,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大额可转让存单,出台监管指引。

四、温州金融改革的不足与反思

(一)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不足,金融改革埋有隐患。

此次金融改革是在温州资金断链,出现大量企业债务危机的背景下推出的,也意味着温州地区能够支撑起金融改革的实际经济基础是比较薄弱的。温州历来发展的是一些低端制造业,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饱和以及需求下降这些行业的利润空间被极大地压缩。这是温州金融乱象的根本所在。想要跳过这些实体经济问题,谋求金融改革发展是不现实的。如果在温州金融改革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够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不能够拉动实体经济增长,那么金融改革的后果可能是金融泡沫膨胀、产业空心化出现,不能够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有悖于改革初衷。

温州市十大工业行业生产情况(图1)

注意与本地经济优势相结合,引导金融改革方向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方向,避免产业空心化。温州金融改革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启示就在于金融改革必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必须在积极引导资金流向实业领域的基础上展开深层改革。目前温州金融改革中最困难的地方也正在此。民间金融乱象在温州存在时间较长,在实体经济发展不景气时遭遇恶化,如果不能重新建立实体经济增长点,金融改革中一旦出现产业空心化,全民投入到虚拟经济中,后果可能更为严重。为此各地金融改革一定需要综合考虑地方优势,找准政策着力点,例如温州金融改革中的村镇银行,才能够实现金融改革的有效突破,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坚定推进利率市场化。

作为金融改革的核心,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谈了很多年,各界人士中的呼声也很高。这场金融改革,若缺乏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便不能称之为彻底的改革。中央实施的管制利率,大大低于市场利率,直接导致金融资源的配置流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政府扶持项目。即使民营企业愿意提供更高的利率,银行资金也爱莫能助。另一方面,人民币存款的上限管制,给人民带来的是“负利率”。与存银行相比,人们更愿意把钱以高利贷的形式,贷给缺钱的中小企业,以获得更好的收益。某种程度上,是人民币利率管制加剧了高利贷的泛滥,把一些寻资金无门的企业逼上了绝路。2011年温州一些“跑路”的老板,正是被高利贷所逼迫。而且,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利率一定会持续上升。如果正规金融机构信贷供给充足,民间借贷为了获得生存空间,未必会坚持高利息,这将为国有银行和民间资本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只有将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开放,才能带来充分的市场竞争,并达到一个合理的利率范围,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让更多中小企业老板不再“跑路”。

五、温州金融改革的意义与前景

总的来说温州金融改革意义非凡,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起航。标志着金融业对民间资本开放的开始。改革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难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在改的初始依然存在许多的限制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时改革是必须脚踏实地的去完成,只有一

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好改革之路。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业的放宽程度将会不断扩大,民间资本的发挥空间也将会越来越大,我国的金融体系必将日益完善,原有的金融体系不适应经济发展现状的矛盾也会得到有效的缓解和解决。而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作为此次全国金融改革先锋,它的成果和经验必将被全国所吸收并学习。

参考文献:

[1]汪占熬, 陈小倩: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经验启示[M].武汉金融,2012(8)

[2]周德文:温州金融改革一周年反思.[N].金融时报.,201

3[3]巴曙松:《从制度变迁看温州金融改革》,《中国金融》,2012年,第9期.

[4]韦丽云:中小企业创新转型与民间资本利用 [J],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1(04):35-38

[5]周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现状、原因及对策-从浙江温州金融**看中小企业融资[J],特别关注.2012(01):12-14

[6]施镇海:《浅析温州金融改革》,《东方企业文化·财会金融》,2012(10)

篇2:浅议温州金融改革

第一,做强做大做优地方法人金融组织。鼓励民营银行创新发展。加快筹建民营资本发起设立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积极引进和发展信托、金融租赁、消费金融公司等专业机构。

第二,创新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信贷抵押制度,改进贷款担保风险分担机制,推广银行联合授信主办行制度。争取大额存单发行先行先试。

第三,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构建小额信用贷款、抵押担保贷款、担保机构保证贷款“三位一体”的农村信贷产品体系。稳妥推进农房抵押贷款试点。

第四,深化保险服务实体经济。建立由政府、保险公司和银行共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机制。启动巨灾保险试点。大力推进责任保险发展。

第五,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支持发起与设立互联网金融发展专项子基金,重点投向初创期、成长期互联网金融企业。

第六,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中小企业在境内外交易所上市发展。创新市政建设项目融资方式,利用PPP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企业发展。研究探索符合条件的境外合格机构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募集海外人民币资金,发起设立公募或私募证券基金。

第七,探索建立政府增信长效体系。健全政府转贷基金管理,创新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机制。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企业联合抱团互助增信机制。发展创投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积极推动省级政府性引导(投资)基金在温州设立参股子基金。培育发展天使投资。

第八,拓展外向型金融服务交流。支持境外金融机构来温州设立分支机构或投资温州法人金融机构。探索开展境外人民币债券发行。

第九,构建区域金融稳定机制。设立区域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属地化处置不良资产。健全小额贷款核销处置机制。完善企业帮扶解困会商机制,建立健全不良资产风险防范和处置制度。发挥“一府两院”联席制度作用,推动建立政银企法联动机制,创新金融债权差异化处置工作机制与途径。优化实施民间融资备案制。严厉打击涉嫌犯罪的逃废债行为。

第十,创新司法实践保障金融稳定。推动金融债权案件繁简分流审判方式改革。加快刑民交叉金融债权案件的审判进度,探索刑民同步审判。探索企业破产司法保护制度,鼓励风险企业重整重组。

十一,推进地方金融监管创新。深化实施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推动依法行政,探索监管负面清单制管理,探索地方金融监管新模式。探索建立经济金融数据共享平台,完善“温州指数”编报机制,建立民间融资价格预报系统。

十二,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人民银行征信分中心和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协同合作和综合应用。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信访工作机制,落实金融机构保护消费者第一责任。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1.最新《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全文

2.上海将分类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细则

3.20公务员分类改革最新方案实施细则

4.年营改增实施细则(全文)

5.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全文)

篇3:温州金融改革的良好起步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确定温州金融改革12项任务: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发展金融产品与服务;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金融改革风险防范机制。围绕“金改”12条, 温州力争在完备金融组织体系, 规范民间资本市场体系, 创新金融服务体系, 强化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四方面加以落实和突破。

浙江省省长李强提出要明确金改目标, 着力实现三个对接:即实现民间小资本与大项目大产业有效对接, 银行大资本与小微企业有效对接, 最终实现各类资本与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对接。努力实现“三降三升”:即企业融资成本、地下金融比重、银行不良贷款金额和不良率明显下降, 民间资金转化为产业资本的比重、小微企业融资覆盖面和满意度、民间借贷风险管控能力明显上升。

李强省长指出:既要对温州金改充满信心, 更要看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探索性, 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要充分认识到, 温州金改是一项区域性、渐进型的改革, 不可能一蹴而就;金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必须系统谋划;温州金改是一项开创性的改革, 必须在摸索中前行。因此, 胆子要再大一些、力度要再大一点, 勇于探索, 不断创新。

二、温州“金改”要义之一———努力破解“短贷长用”之困

“短贷长用”在温州非常普遍, 短贷占贷款总量的80%左右, 是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形成借贷风波的原因之一。根据温州银监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3年2月末, 温州市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7056.59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684.28亿元, 占比80.55%。2011年以来, 温州中小企业频频爆发借贷危机, 虽然原因种种, 但归根结底都是出在了资金链断裂上。市区一家经营鞋料生意的小企业主周先生说, 借贷风波前, 去银行办理贷款容易, 因为短期贷款利率低, 手续方便, 自主性强, 他们往往选择了短期贷款。实质上, 这个钱投入了长期的技术改造和固定设备上。“贷款到期了, 资金已经投在生产上了, 只好去东挪西借, 把贷款还了, 再续贷。”

受信贷资金“短贷长用”习惯的影响, 借款企业在贷款到期后通常通过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等途径进行融通, 以垫资、过桥等方式解决现金流的不足。但随着2011年民间借贷风波爆发, 社会公众及融资中介逐步从民间借贷市场抽回流动性, 可借资金议价空间进一步萎缩。一些资金中介机构乘机为陷入还贷危机的小微企业提供“应急转贷”, 转贷资金费使用费惊人, 一笔1000万元的资金, 使用期为10天, 企业支付的利息达到十多万元。

温州银监分局人士曾称, 一边是贷款期限短, 一边是企业生产周期较长, 这就出现贷款偿还期与企业的资金回笼期不匹配的矛盾, 以至贷款到期还贷资金压力大。一些运营不错的企业, 因为资金一时难以周转, 陷入了困境。

为解决“短贷长用”的问题, 温州地区的银行纷纷探索破解之道。其中:瓯海农村合作银行一马当先带头实行“三年贷、五年循环贷, ”该行信贷评审部负责人说, 我们必须闯出一条新路来, 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改变温州的信贷状况。该行的“三年贷·五年循环贷”门槛设置较低, 个人保证最高100万元;抵押最高200万元;企业保证最高500万元, 抵押为1000万元。”在该行2.37万户贷款客户中, 有2万户符合这个新业务的申请资格, 面是很广的。“这次大力推广中长期贷款就是希望能改变温州固有的“短贷长用”的贷款文化, 减少小微企业以及个人为归还短期贷款费力、费钱、费时的局面。”

贷款三年风险肯定比六个月一结账风险要大, 但该行将通过在贷后管理上投入更大的精力进行风险防范。工作量可能是要增加的, 但是不能因为5%的风险客户存在, 而放弃向95%的良好客户发放贷款。

良好的信贷客户资源, 也让瓯海农村合作银行有了打破固有的信贷文化, 推广中长期贷款的底气。到3月末, 瓯海农村合作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1.18%, 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评审部负责人说:“我们希望能做到三七开, 中长期贷款占贷款余额的70%, 短期贷款则占30%, 完善信贷结构, 让我们的客户得到实惠。”三年贷·五年循环贷款新业务一推出, 一天就接到1126位客户的贷款意向申请, 市场反响热烈。

三、温州“金改”要义之二———培育发展资本市场, 积极发展直接融资

温州企业融资手段单一, 主要靠银行间接融资, 有较大局限性, 特别是创新投资和风险投资, 因为有较大风险, 很难得到银行支持, 必须走直接融资之路。

直接融资, 即直接资金融通形式, 主要是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信用工具的方式, 吸收社会资金, 当作资本, 直接投入到特定的项目。采取直接融通资金的好处是:1、可以把资金向经济效益高的方向引导。经济效益高的企业信誉高, 它发行的债券或股票收益率高, 对投资者吸引力大, 促使企业提高资本使用效益;2、向社会直接融资, 要有一定的成本, 并且直接向投资者负责。能促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提高资金效益;3、可把社会上的一部分消费资金变为长期性生产建设资金;4、拓宽群众投资的渠道, 分散投资风险。

目前乐清有上市公司5家, 1家企业上市申报材料被国家证监会受理, 1家企业上市申请材料香港联交所已受理, 另有11家企业被温州市金融办列入拟上市企业名单, 同时有13家具有发展潜力和意向上市的企业纳入乐清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乐清以服务型企业上市为主, 正着力打造上市企业总部集聚区, 加强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建设, 创造条件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积极引导优质企业在浙江省、温州市股权营运中心登记交易, 促进民营企业股权流转, 实现产权的自由、合理、有序流动。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充分利用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融资工具进行融资, 增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

四、温州“金改”要义之三———促进民间借贷阳光化, 规范化、合法化

温州民间借贷由来已久, 在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前, 民间借贷处于地下“暗箱操作”状态, 不受法律保护, 容易被个别坏人利用, 产生借贷风波, 如乐清曾经发生抬会风波, 发生重大社会振荡。

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任务之一是“规范发展民间融资, 实现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合法化”。自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 温州市各县 (市) 、区设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公司, 为民间资金借贷双方进行借贷交易提供登记和公证等综合服务。公证处、担保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配套服务机构陆续设立和进驻。目前, 民间借贷以抵押贷款为主, 如温州民间借贷服务公司的借款, 车辆抵押贷款占60%, 股权质押、小房产抵押占20%, 担保贷款占20%, 整体运行情况比较稳健。此外, 司法部门积极为温州“金改”保驾护航, 为此, 温州中院设立了金融审判庭。

总之, 温州金改区设立之后, 各方面的改革逐步推进, 民间借贷行为逐步规范, 改革效应逐步显现,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起步较为稳健。下一步, 相信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各界的密切配合下, 温州金改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效和突破。

摘要:文章简述了温州金融改革的任务和要求, 论述了温州金融改革的政策措施、步骤和取得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温州市,金融改革,主要任务,政策措施,成效

参考文献

[1].朱志玲.温州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的起步与实践.温州经济师, 2012 (.2)

[2].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日报, 2012.3.29

[3].王国锋等.大胆探索, 耕好金改试验区.温州日报, 2013.3.28

篇4:温州金融改革漫途

近年来,温州部分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现象,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亲自莅临考察,后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随即出台。方案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环境明显优化,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

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开展金融综合改革,切实解决温州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仅对温州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对全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探索也意义深远。然而,在细则尚未出台之前,首先引发了二级市场上浙江东日等一大批涉嫌温州金融体制改革的相关个股的异动。在温州中小企业收益未明之时,浙江游资首先得到了宣泄口。

温州金融之惑

简单回顾一下:据媒体报道,去年4月初,温州龙湾区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失踪,公开原因是黄鹤参与赌博欠下巨额赌资出逃。接下来温州波特曼咖啡因经营不善,企业主向民间借入高息资金,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出走,相关门店停止经营。9月13日,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老板,送全体员工集体去雁荡度假,其间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等负责人不知所踪,40多台、总价值上千万的精密加工设备全部不翼而飞。

在中秋团圆期间,跑路新闻也未曾间断:温州龙湾新耐宝鞋业老板跑路、温州唐风制鞋老板黄伯鹤跑路、温州金竹工业区的星际鞋业老板跑路、温州欧霸标准件有限公司老板跑路……跑路现象不限于温州,农业银行江阴支行行长因身陷民间借贷巨亏而出逃境外,最近,媒体爆出山东恒台县政协常委因非法吸存并放贷招杀身之祸……

一幕幕悲剧情节栉次上演,金融改革在一年后才“犹抱琵琶半遮面”。姑且不论那些传说中因为豪赌而跑路的老板,精明的温州人将实业一步步从小做大,自然懂得其中艰辛,实业钱财来之不易,纵使有赌性亦不会拿全部身家和上半辈子的努力做赌注。而当我们每天打开新闻看到,温州炒楼团四处出击、哄抬楼市,再对比上述一长串跑路名单,不禁让人疑惑:既然浙江如此多的游资,那些中小企业为何屡屡出现资金链断链?

企业主不懂市场经济规律只缘身在此山中,盲目生产遭遇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才会发现自己的渺小;而腰缠万贯的浙江游资在二级市场和楼市投机中杀得不亦乐乎,才知道往日拼死拼活每年赚那么点钱,在股市楼市居然能有点石成金之效,这也扼杀了他们进一步做实业甚至投资实业的热情——有那个时间、精力不如跟大师学点投资经验。

银行没有成为企业最后的救命稻草。因每年信贷额度有限,尚不足大型国企打针吃药,银行更不屑抽出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小微企业不透明且不健全的信用状况冒险。为解决燃眉之急,与其去卑躬屈膝求八字没一撇的银行,小微企业宁愿选择通过亲戚朋友借贷。而受利益驱使,民间资本更愿意通过借贷而不是存银行来获得收益。

银行改革之艰

谈及民间金融改革,不禁令人联想到十年前的国有银行改革。其背景是:曾历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建设银行行长的王雪冰因受贿等数罪并罚,于2002年获有期徒刑12年;其后,原建行董事长张恩照受贿400余万元人民币,被判入狱15年,此外,涉案金额超过10亿元的原中国银行职员高山,逃命加拿大数年后归案并获刑。

总在悲剧发生后才想起改革,历史又在重演。而历经改制、上市的现代企业制度后,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成长的旺盛周期。无论是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肆虐,还是正在发酵中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患,都没有阻止中国银行业稳定的收益和高额的利润。

根据已披露的2011年报:12家上市银行总资产为71.26万亿元,共实现净利润8415亿元,同比增29%,占1336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51.3%。银行业净利润的增幅是全体上市公司的2.23倍。12家银行2011年全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28.8%,增速在40%以上的有深发展、民生、华夏、中信、浦发、招行。盈利增长主要贡献因素均为息差提高和规模增长。

2011年净息差上升幅度最大的分别是中信、招行、华夏、农行,上升幅度分别为37、35、35、28bp;其中,民生、招行、中信的净息差达到3%以上,分别为3.14%、3.06%和3%。4季度单季度,除了中信、华夏、交行、深发展的净息差环比下降之外,其余银行均环比上升,12家银行净息差整体环比上升7.5bp。净息差的上升原因主要是生息率的上升幅度大于负债成本的上升。难怪民生银行行长洪琦不好意思地说银行利润高得都不好意思说了。

要知道,银行的本钱可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存款,除掉远远赶不上CPI增速的存款利息外,银行做的基本都是无本买卖,利润最终95%以上都要上交国家,而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喊话上市公司强制分红,为何不站在银行业的角度,审视这个最赚钱的红利到底分到哪里了?加之国外合作伙伴时不时减持给股民带来损失,到普通投资者手中的分红又有多少?这些都令人深思。

再来看一下有些银行正在做什么。银行内部员工从柜员开始每人都有高额的拉存款任务,各家券商在进入银行驻点采取的都是末位淘汰制,谁当月给银行开的户最少,拉的存款最少就必须走人,却未曾听说银行求人去借贷的。蛋糕达强弩之末后面临的就是泡沫、破裂以及一系列不可避免的腐败问题,而银行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精简机构,提高整体素质,通过更多的创新来起到它本职应有的作用。不断扩张的银行业为了应付月末、季度末、年末的各项考察,频发短期理财产品,更是给资本市场带来了直接冲击,而有些银行为了完成利润铤而走险,变相走上民间借贷道路,以获取高于银行贷款数倍的利润。这些更加剧了企业融资的困难,所谓的金融改革要挑战的利益阶层太广,可谓举步维艰。

金融改革之方

从数量上看,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约1100亿,处于阶段性高位。而其不同于东莞、昆山等地方经济发展主要靠引进外资或台资,随着世界金融危机逐步向经济危机转化,这些处在市场经济最前沿的中小微企业首当其冲,而它们没有国企或享受政策特殊保护行业的保护伞,更像是宏观政策调控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经济无形之手之间矛盾的产物。

此时,温州金融改革恰是中小微企业的希望。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赴温州调研时也表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要立足温州实际,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在把握好方向原则的同时大胆探索。“对于那些基本具备条件的改革任务,成熟一项,就启动一项。”他说。

然而,民间金融改革谈何容易,即便监管部门过去几年也不断推出各类政策鼓励引导利用民间资本发展村镇银行,但受利益驱使,放贷、楼市、股市投机仍是更好的选择。相比之下,实业的困难更加凸显。据了解,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水平早已突破25%,再加上输入通胀、人力成本上涨以及营业税的影响,为确保资金周转顺畅,企业毛利至少要达到40%以上,而反观今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能达到如此高毛利率的况且屈指可数。

因此,“十二五”期间,银行面对利率市场化,资本进入脱媒时代,是否应该首先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链问题?只有先止住流血,才能确保血液在身体里合理顺畅地流通。伤口的愈合当然也不能只指望外部药物,应该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加快信用状况透明度建设,提高资产负债表的可信度。而政府在建设资本市场的同时,不能忽略实业投资,只有当资金在实业投资上能获得稳定收益,才能进一步解决二级市场上过度投机的风险。

值得欣慰的是,继温州被确定为金融改革试验区后,深圳正酝酿出台系列重大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金融创新不只是温州,整个国家都需要。政府能否站在中小微企业的角度,切实从它们的需求出发,通过系列创新,在控制好银行信贷的同时,积极有效地引导民间资本流入实体经济,同时通过减税等政策增加创业者做实体经济的热情,这才是王道。

(仝雷单位系光大证券财富管理中心)

篇5:浅议温州金融改革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审批)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金融综合改革实验主要任务十二项:

(一)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二)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三)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

(四)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五)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

(六)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温州辖区内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租赁企业。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

(七)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

(八)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

(九)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市场监管。

(十一)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加强监测预警。

篇6:浅议温州金融改革

发布时间:2011-8-11信息来源:《改革与战略》 2009年第01期

□ 龚荣华 王发明

[摘要]文章以温州地区的民间金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温州民间金融的现状和问题,试图通过对民间金融的性质特征、优点和不足、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的分析,阐述民间金融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发展民间金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民间金融;温州;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09)01-0094-03

一、引言

根据对全国20个省份的地下金融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全国地下信贷的规模在7400亿到8200亿元之间,占正式金融规模的近30%。美国花旗银行2005年1月报告说,2004年5至10月份,中国国内银行居民存款流失额在9000亿元左右。这些流失的资金大多进到收益更高的民间金融系统中。民间金融不仅在国内已经初具规模而且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它广泛分布于亚非拉和南美以及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此外,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也有民间金融组织的存在。在亚洲,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印度、日本和印尼。在非洲,广泛分布于喀麦隆、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在南美洲和拉丁美洲,主要分布于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等国家。在发达国家中,主要存在于德国和奥地利、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浙江地区一向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支撑了经济发展的半边天,相应的浙江的民间金融也势如烈火,发展势头迅猛。而位于浙东南的温州,民间金融历史悠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相应也刺激了民间金融在温州地区的不断膨胀扩大,从民间金融的规模和影响力来看,温州民间金融的发展是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试图通过对温州民间金融的性质特征、优点和不足、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的分析,来消除人们对民间金融的偏见和歧视,并且提出发展民间金融的政策上的建议,更好地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促进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

二、温州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温州民间金融的形式

温州的民间金融风气不仅在近代非常昌盛,而且解放后也存在着不少民间金融活动。改革开放之后,温州地区的民间金融开始活跃,其间也受到过“抬会”欺诈**的影响,曾受到打击和整顿,一度销声匿迹,直到9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又再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十五”期间,温州市民间金融资本大约为3000亿元,其作为解决民营经济资金短缺的重要融资手段普遍存在,并且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民间融资金额从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以来,民间金融出现了价升量增的发展态势,利率水平由去年同期的月息千分之八上升到千分之十二左右,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了千分之二十。从总体上看,温州市民间金融的利率水平

与宁波、台州水平大体相当。根据调查,目前温州市民间借贷规模约有800亿元。

温州民间金融现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民间互助资金会,又称为“会”,是民间金融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形式各样,名称各异,有“合会”、“排会”等等称呼。其做法一般是由急切需要资金的人作为发起人邀请若干亲戚朋友参加,组成一个“会”,并且约定会期,每次向会员收集一定数量的会钱,轮流交一个人使用,并支付约定的利息,发起人优先收取第一次会钱。在起初,这种互助资金会大多是由一些企业主为了解决资金周转问题而组织起来的。当这些企业主度过了企业早期资金需求困境之后,筹集的资金对其重要性相对下降,于是,会主开始把原先主要用于内部互助性质的资金向外贷放,有的就逐渐转变成为了地下钱庄。第二,“钱中”或“银背”。由为借贷双方之间的中介发展为经营存贷业务的职业货币经营者,私人钱庄是其机构化的表现。第三,民间自由借贷。主要是个人对个人、个人对企业、企业对企业的私下相互借贷。一般以个人之间借贷为主。但是也有企业主以个人名义借贷的现象存在。第四,典当行、调剂行。相当于银行抵押贷款,但手续简便,费用高,风险大。一般顾客以个人为主,以资金周转、头寸平衡为目标。利率一般在20%~30%。根据估算,温州约有3亿元左右的资金由典当行和调剂行等中介提供。第五,企业以借款、地下贴现等形式运用闲置资金,也有利用自身的融资优势,取得银行贷款后,向其他企业借出,以获取高额利息。

(二)温州民间金融的特点

民间金融在温州地区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适时变化,展现出一些自己的特点。借贷总量大小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全市各地均存在民间金融现象,但地区间的借贷规模差异很大。这主要取决于当地民营经济的活跃程度,金融环境和当地民众的投资意识等等。温州市区的股份制企业较多,使得大量民间游资能够及时找到投资渠道和领域,银行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力度也相对较强。而各县的股份制企业不多,常见的是“小、松、散”的类似于温州的民营企业,借贷资金的来源以自有资金为主,大约65%的为自有资金,29%的为自己和亲戚的资金掺在一起,再去放贷;借贷的单笔规模较小,调查发现,平均单笔的金额大概在19.4万元,其中企业的平均金额在40万元左右,居民的个人行为借贷平均为9.3万元。由于游资无法通过股份制进入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投资渠道相对比较狭窄,因此这些地区的民间借贷更为活跃。民间个人借贷逐渐减少,企业生产性借贷增加。随着银行业不断推出面向个人的服务,如个人抵押贷款、消费贷款等,逐渐完善其服务水平,扭转了以往人们想向银行借钱也借不到的局面,树立了新的借贷观念。而且由于民间金融的灰色性因素以及前几年的“抬会”**使社会及个人信用状况有所下降。根据在温州市民中的调查,表示愿意借钱给别人的仅有18.3%,其中愿意高利息借给别人的为4.6%,愿低息或无息借给别人的占13.7%,而表示要看情况而定的占61.2%,表示不愿意借的占20.5%,后两项合计达80.7%,说明人们相互间信任程度的下降,信用度恶化,民间个人借贷逐步减少。而且随着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推出,民间个人消费借贷已经开始萎缩,相对应的,企业生产性借贷则由于民营中小型企业的不断涌现,呈水涨船高之势。民间借贷操作手续简易。一般对借款用途不作限定,仅在口头表明资金使用意向,期限事先基本不确定,可临时通知收回,也可要求展期,从提出民间借贷申请到获得资金一般只需要1~2天,短的则只要几个小时,并且普遍以现金方式交接。借贷期限以短期流动资金借款为主。民间借贷的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主要用于短期头寸

周转。除瓯海区外,其他县市区的短期民间借贷占总资金的60%以上。但实际上,一般只要按时支付利息就可以获得展期,因此资金性质 实际为不定期,比较灵活。一般情况下,借款期限为6个月至1年比较普遍,大约占39.6%,6个月以内的占16.4%,1年以上的占25.5%,不定期借贷的大概占54%,一次性还款大概90%以上,付息方式以分期居多,大约占55%左右,还有按季、按月、按年等方式,还有最后一次性还款付息方式。民间金融的行业分布相对集中。瑞安海水养殖业发达,全年总投入约6亿元,若以30%的比例计算的话,需借款1.8亿元,即使将瑞安农信社前7个月的全部新增农贷都用于满足养殖业需求,尚有4700万元缺口要靠民间融资。另根据统计,上半年瓯海区仅在建船舶这一项的总投资就有6亿元,其主要资金来源也是民间借贷。因此从各县反映的情况看,民间金融的资金分布体现出明显的区域性优势或块状经济特点。

三、温州民间金融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

(一)温州民间金融存在的问题

随着20世纪末温州经济转制,温州民间金融在新旧制度的夹缝中不断成长,形式复杂多样,散布在人群当中,具有很强的分散性和隐蔽性。而且由于没有针对性的立法,政府也无法可依,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导致民间金融混乱复杂,弊端丛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温州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缺乏风险管理机制。任何金融制度供给本身都是风险与收益共存的矛盾统一体,不论何种金融机构都面临着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政策风险等。民间金融自身也存在着较高的金融风险。同时,民间金融处于一种地下状态,金融监管机构难以进行监管,存款者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一旦出现欺诈行为,将牵涉广大民众,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影响经济发展进程。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活动产生影响。由于民间金融的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可能难以实现。民间金融往往会干扰政府的货币政策。例如人民银行如果决定减少货币供给,提高了再贴现率,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也相应地会提高,而民间金融并不会提高利率。于是正规金融提供的资金减少了,而民间金融提供的资金增加了,民间资本替代了一部分正规金融资本,货币供给量并未按照预期数量减少甚至完全没有减少。民间金融处于灰色地带。这个特殊的地带,使得民间金融很容易与黑色产生联系。有一些人利用民间金融机构的不透明性从事诈骗活动。还有一些民间金融与地下经济关系密切,甚至被犯罪分子利用来洗钱,刺激了地下经济和犯罪活动,更有一些则是和黑社会勾结,不利于社会稳定。民间金融效率较低。民间金融大多缺乏正规的组织形式、良好的运作机制、有效的约束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很难承担大规模集聚资本的功能,随着民间金融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参与人数的增加,民间金融组织的血缘、地缘关系不断被突破,风险不断积累,大大降低了民间金融的效率。与此同时,民间金融部门可能同正规金融部门争夺金融资源,对于正规金融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产生利益冲突。

(二)相关对策建议

民间金融在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的广泛分布,深刻昭示了民间金融的存在是不受体制因素制约的,也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没有直接联系,它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融资方式,也不是简单地对正规金融的拾遗补缺,而是与正规金融并存的必要的融资方式,因此,我们应该在反思以往对于民间金融的态度的基础上,善待民间金融。从政策上消除对民间金融的歧视。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曾经对农村合作基金会和供销社股份服务部进行了整顿;与此同时,针对当时一些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乱集资、乱批设金融机构和乱办金融业务的现象,进行了集中整顿。加强金融监管,对处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稳定政府的金融秩序十分重要。但是,多次反复整顿金融秩序很容易给公众造成民间金融就是非法金融的错觉。随着我国加入WTO,政府对民间金融有了逐渐深入的认识。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22条款指出,“鼓励社会资金与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在加强监管和保持资本金充足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各种所有制企业”。为民间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05年2月,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第5条指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这是对民间金融的再次肯定。2005年5月25日央行发布《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正确认识民间金融资金的补充作用”的阐述:民间金融“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减轻了中小民营企业对银行信贷压力,转移和分散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这一条被外界普遍认为是给民间金融正名的信号,预示着民间金融融资合法时代的到来,对消除公众对民间金融的偏见十分有益。2 降低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市场经济效率之所以比计划经济高,原因在于前者实行“优胜劣汰”。而“优胜劣汰”的前提,则是产权的多元化和独立经营。因此,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城市商业银行,都应该降低国有股权比重,大力引进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战略投资者,扩大正规金融机构的业务对象和形式,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民间融资需求,在功能上替代原有的自发和分散的民间金融。这样,一方面从资金供给和需求上压缩了分散而不规范的民间金融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又将民间金融收入正规有组织的发展轨道,使其在监管约束之下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以公有制为主题的正规金融机构的产权多样化与民营化改造。以利其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率,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效果。确立民间金融的法律地位,引导民间金融有序成长。如何评判效果上既有助于个人和企业,也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但法律上却不允许的民间融资行为?在银行信贷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如何保护行为健康、民众认可且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民间融资?这些方面,我国的政策界限是模糊的。对于同一行为,不同部门往往有不同的规定。例如,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9条和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国家银行贷款利率,具体标准由各地人民法院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但对于什么范围的民间借贷属于合法、什么范围的属于非法,最高人民法院未做明确规定。国务院1998年发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对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做出了明确界定,其基本标准主要是看这种活动是“已经”还是“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批准的,都是合法的;反之,都是不合法的。这个规定的前提 是,中国人民银行总是能准确地做出判断其是否合法。这显然和我国国情不符。因此,当务之急的是:制定和完善民间金融的相关法律,将民间金融合法化、规范化,为民间借贷构筑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以规范、约束和保护民间借贷行为。其中,尤其应对民间借

上一篇:远大前程人物分析下一篇:低碳经济判断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