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现状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温州现状范文

温州电子商务现状问题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以不受地域时间限制、成本低、效率高、快速方便的特质,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客户的欢迎,在世界范围内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通过对温州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温州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

关键词

温州电子商务现状 存在问题 安全问题

解决对策

一、电子商务基本状况

电子商务是指在商业贸易活动中,基于因特网软硬件应用方式,交易各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商业运营模式。目前常见的诸如:淘宝网、阿里巴巴、买特网、京东商城、凡客诚品等。

在温州经济发展刚起步,专业市场和销售员大军在农村商品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当时温州人靠满天跑起家,他们走南闯北,遍及全中国,他们为家庭和企业提供原材料、推销产品、签订合同、采集市场信息。在营销中温州企业用得最多的是铺设营业网点、开设分支机构、参加国内外各种专业展会等方式进行销售。由于温州的中小型企业主多为60、70年代出生,对网络的自信程度和虚拟程度都不高,觉得网络“不靠谱”而不敢尝试。受这种传统的观念影响,他们绝大多数企业宁可采用传统的营销模式,也不用电子商务方式进行经营活动。他们尚未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给企业发展、营销模式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关系,传统的营销方式和渠道占主流。

由于电子商务是贸易型企业,主要资金集中在仓储式物流及品牌推广上,不能像生产型企业一样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很难从银行获取资金支持。我市目前对电子商务企业进行资金上的扶持,最大力度是50万元的补助。但这对于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B2C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只是杯水车薪,距离“北上广”地区的支持力度相差甚远。相对于资金的缺失,一些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则认为,人才的缺失是更致命的问题。普遍缺乏IT专业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另外,近几年温州一些企业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IT骨干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这种状况对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和应用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实施过程中企业自身的实施能力和本企业IT技术人员对信息化的支撑能力大大减弱。所以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应注意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快递业与电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快递寄件量也是反映网络经济发展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记者日前从市邮政管理局获悉,2013年我市规上快递企业的业务收入达19.6亿元,同比增长57%,业务量达13691万件,其中70%-80%是电商发件业务。

而从浙江省邮政管理局去年11月份发布的数据来看,温州规上快递企业的业务收入达17.4亿元,同比增长50.5%;业务量达12036.2万件,同比增长53%,仅次于杭州、金华,居全省第三位。

快的被接受,从团商品到团服务,从一个城市辐射到全国范围循序渐进已然成为主流与发展趋势。 于此同时,我还发现电子商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进入购物网站,微博的兴起也带领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微博较广告而言用户是主体,因为只有用户自己主动关注了谁才有交流的可能。所以,在微博中粉丝众多的草根用户就成了众多商家眼中的香饽饽。草根微博用户发一条或者转发一条网购链接,那么其成千上万的粉丝就都可以看见,某些有奖转发的链接更会一转十十转百转下去那比弹出式,悬浮式广告更具传播的效果,由此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电子商务中来,被跟多人所认识所认同。

二、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网络购物的火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问题。相比之前的病毒、木马等通过控制“肉鸡”电脑或者盗取游戏、QQ账号密码等信息,并通过交易获取经济利益的方式不同,不法分子对网络购物的利用和攻击无疑能够更直接的获取经济利益。

我在前往公安局经济犯罪科调查中得知某些不法分子利用电子商务存在的某些漏洞而对其进行网络诈骗。从一些案例中得知,利用虚假商务网站就是犯罪分子常用的手法。他们一般发给消费者一个假的支付链接,其目的是盗取用户的支付账号。另一种就是以超低价格设置消费陷阱的山寨购物网站,主要传播方式是针对机票等热门商品进行搜索引擎优化,使自己排名靠前,再以低价、打折等吸引买家上当。

据了解,虚假购物网站是2010年增长最快的一类欺诈网站,360安全中心数据显示,在2010年共发现65291家虚假购物网站,累计拦截其访问量2.65亿次,而且其直接盗取用户支付宝或银行账号的特点危害性极大。

其次,还有电子商务税收缺乏相应的解决方法。由于网络交易量统计和网络征税技术的困难,使得电子商务征税很难实施,至今仍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

再者,物流配套体系仍需完善。我国尚未建立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物流管理水平低,现代物流业发达程度欠缺,全国范围或更广范围的物流配送能力尚显不足。

其中,最受人们关注,最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是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虚拟市场监管不力。电子商务的发展急需出台电子商务合同规范,加强对电子商务合同的监管,以减少或消除在线交易双方的风险,促进信用体系建设以及在线产品信息管理、交易服务的监管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一面是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而另一面,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电子商务带给人类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它是信息化社会的商务模式,是商务的未来。但由于技术不完善和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还很突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基础技术相对薄弱

国外有关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其结构或加密算法等都不错,但由于受到本国密码政策的限制,公开的算法对于他们来说几乎不能保密了,潜在安全隐患极大。比较遗憾的是我国至今还没有自己研发成功的较为成熟的算法。

2.体系结构不完整

电子商务安全以前大都担当着“救火队”的角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问题总是层出不穷。近年来,人们已经开始着手从体系结构来解决问题,应当说在理论上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到实践运用还有需要更大的努力。

3.支持产品不过硬

目前,市场上有关电子商务安全的产品数量不少,但真正通过认证的相当少。主要是因为不少安全措施是从网上“移植”来的。另外,不少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厂商对网络技术很熟悉,但对安全技术普遍了解得不够,很难开发出真正实用的、足够的安全技术和产品。目前构成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硬件、软件等产品几乎完全建立在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核心信息技术之上。

4.多种“威胁”纷杂交织、频频发生

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非人为、自然力造成的数据丢失、设备失效、线路阻断;二是人为但属于操作人员无意的失误造成的数据丢失;三是来自外部和内部人员的恶意攻击和入侵。最后一种是当前电子商务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极大地影响了电子商务的顺利发展。随着各种应用工具的传播,“黑客”已经大众化了,不像过去那样非电脑高手不能成为“黑客”,曾经大闹雅虎网站的黑手党男孩就没有受过什么专门训练,只是向网友下载了几个攻击软件并学会了如何使用,就在互联网上大干了一场。因此它是电子商务安全对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造成该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 1.先天原因 网络的全球性、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得电子商务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 2.后天原因

(1)信用问题,信用的缺失造成效率的低下,危害电子商务的发展。

(2)电子商务网站的安全问题,网站管理存在很大隐患,普遍难以经受黑客的攻击。 (3)交易双方的信息安全问题,涉及到身份确认、信息的保密性、不可修改性和不可抵赖性。

(4)安全技术问题,网络安全产品相对落后。

三、电子商务安全对策

必须确立的电子商务安全理念

1.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个技术性的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于管理。它与法律、道德和人的因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全面协调地发展,才能建立一个安全的电子商务系统。

2.安全是相对的。必须认识到,没有也不可能有一项永远攻不破的安全技术。那种妄想系统以后永远不受攻击,不出安全问题是很难的、是不现实的。

3.全是有成本和代价的。在电子商务系统中,安全和速度是一对利益矛盾共同体。如果只注重速度就必定要以牺牲安全来作为代价。根据不同的具体应用,如果不直接牵涉到支付等敏感问题,对安全的要求可以低一些;否则对安全的要求就要高一些。作为一个经营者和安全技术的研发者,都应该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

4.全是发展的、动态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天安全明天就不一定很安全。安全技术具有很强的敏感性、竞争性和对抗性,需要不断地检查、评估和调整相应的安全策略。一定要记住,没有一蹴而就的安全,也没有一劳永逸的安全。

在当今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大潮之中,电子商务安全及认证产品为信息交流和电子交易带来了高度安全性,将使得电子商务的安全保障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企业和充分享受到数字生活便捷的人们。

四、总结

发展电子商务是中小企业的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中化战略,因此可以增加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电子商务可以增强企业的技术能力、商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因而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网络设施、技术条件、法律环境和电子支付四方面。对中小企业而言,电子商务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利用Internet赢得新市场、创造新的行销手段、参与到与大企业的竞争中来,正日益成为中小企业新的战略发展目标。

第二篇:温州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8-11信息来源:《改革与战略》 2009年第01期

□ 龚荣华 王发明

[摘要]文章以温州地区的民间金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温州民间金融的现状和问题,试图通过对民间金融的性质特征、优点和不足、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的分析,阐述民间金融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发展民间金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民间金融;温州;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09)01-0094-03

一、引言

根据对全国20个省份的地下金融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全国地下信贷的规模在7400亿到8200亿元之间,占正式金融规模的近30%。美国花旗银行2005年1月报告说,2004年5至10月份,中国国内银行居民存款流失额在9000亿元左右。这些流失的资金大多进到收益更高的民间金融系统中。民间金融不仅在国内已经初具规模而且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它广泛分布于亚非拉和南美以及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此外,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也有民间金融组织的存在。在亚洲,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印度、日本和印尼。在非洲,广泛分布于喀麦隆、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在南美洲和拉丁美洲,主要分布于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等国家。在发达国家中,主要存在于德国和奥地利、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浙江地区一向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支撑了经济发展的半边天,相应的浙江的民间金融也势如烈火,发展势头迅猛。而位于浙东南的温州,民间金融历史悠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相应也刺激了民间金融在温州地区的不断膨胀扩大,从民间金融的规模和影响力来看,温州民间金融的发展是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试图通过对温州民间金融的性质特征、优点和不足、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的分析,来消除人们对民间金融的偏见和歧视,并且提出发展民间金融的政策上的建议,更好地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促进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

二、温州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温州民间金融的形式

温州的民间金融风气不仅在近代非常昌盛,而且解放后也存在着不少民间金融活动。改革开放之后,温州地区的民间金融开始活跃,其间也受到过“抬会”欺诈风波的影响,曾受到打击和整顿,一度销声匿迹,直到9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又再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十五”期间,温州市民间金融资本大约为3000亿元,其作为解决民营经济资金短缺的重要融资手段普遍存在,并且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民间融资金额从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以来,民间金融出现了价升量增的发展态势,利率水平由去年同期的月息千分之八上升到千分之十二左右,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了千分之二十。从总体上看,温州市民间金融的利率水平

与宁波、台州水平大体相当。根据调查,目前温州市民间借贷规模约有800亿元。

温州民间金融现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民间互助资金会,又称为“会”,是民间金融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形式各样,名称各异,有“合会”、“排会”等等称呼。其做法一般是由急切需要资金的人作为发起人邀请若干亲戚朋友参加,组成一个“会”,并且约定会期,每次向会员收集一定数量的会钱,轮流交一个人使用,并支付约定的利息,发起人优先收取第一次会钱。在起初,这种互助资金会大多是由一些企业主为了解决资金周转问题而组织起来的。当这些企业主度过了企业早期资金需求困境之后,筹集的资金对其重要性相对下降,于是,会主开始把原先主要用于内部互助性质的资金向外贷放,有的就逐渐转变成为了地下钱庄。第二,“钱中”或“银背”。由为借贷双方之间的中介发展为经营存贷业务的职业货币经营者,私人钱庄是其机构化的表现。第三,民间自由借贷。主要是个人对个人、个人对企业、企业对企业的私下相互借贷。一般以个人之间借贷为主。但是也有企业主以个人名义借贷的现象存在。第四,典当行、调剂行。相当于银行抵押贷款,但手续简便,费用高,风险大。一般顾客以个人为主,以资金周转、头寸平衡为目标。利率一般在20%~30%。根据估算,温州约有3亿元左右的资金由典当行和调剂行等中介提供。第五,企业以借款、地下贴现等形式运用闲置资金,也有利用自身的融资优势,取得银行贷款后,向其他企业借出,以获取高额利息。

(二)温州民间金融的特点

民间金融在温州地区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适时变化,展现出一些自己的特点。

1 借贷总量大小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全市各地均存在民间金融现象,但地区间的借贷规模差异很大。这主要取决于当地民营经济的活跃程度,金融环境和当地民众的投资意识等等。温州市区的股份制企业较多,使得大量民间游资能够及时找到投资渠道和领域,银行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力度也相对较强。而各县的股份制企业不多,常见的是“小、松、散”的类似于温州的民营企业,借贷资金的来源以自有资金为主,大约65%的为自有资金,29%的为自己和亲戚的资金掺在一起,再去放贷;借贷的单笔规模较小,调查发现,平均单笔的金额大概在19.4万元,其中企业的平均金额在40万元左右,居民的个人行为借贷平均为9.3万元。由于游资无法通过股份制进入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投资渠道相对比较狭窄,因此这些地区的民间借贷更为活跃。

2 民间个人借贷逐渐减少,企业生产性借贷增加。随着银行业不断推出面向个人的服务,如个人抵押贷款、消费贷款等,逐渐完善其服务水平,扭转了以往人们想向银行借钱也借不到的局面,树立了新的借贷观念。而且由于民间金融的灰色性因素以及前几年的“抬会”风波使社会及个人信用状况有所下降。根据在温州市民中的调查,表示愿意借钱给别人的仅有18.3%,其中愿意高利息借给别人的为4.6%,愿低息或无息借给别人的占13.7%,而表示要看情况而定的占61.2%,表示不愿意借的占20.5%,后两项合计达80.7%,说明人们相互间信任程度的下降,信用度恶化,民间个人借贷逐步减少。而且随着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推出,民间个人消费借贷已经开始萎缩,相对应的,企业生产性借贷则由于民营中小型企业的不断涌现,呈水涨船高之势。

3 民间借贷操作手续简易。一般对借款用途不作限定,仅在口头表明资金使用意向,期限事先基本不确定,可临时通知收回,也可要求展期,从提出民间借贷申请到获得资金一般只需要1~2天,短的则只要几个小时,并且普遍以现金方式交接。

4 借贷期限以短期流动资金借款为主。民间借贷的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主要用于短期头寸

周转。除瓯海区外,其他县市区的短期民间借贷占总资金的60%以上。但实际上,一般只要按时支付利息就可以获得展期,因此资金性质 实际为不定期,比较灵活。一般情况下,借款期限为6个月至1年比较普遍,大约占39.6%,6个月以内的占16.4%,1年以上的占25.5%,不定期借贷的大概占54%,一次性还款大概90%以上,付息方式以分期居多,大约占55%左右,还有按季、按月、按年等方式,还有最后一次性还款付息方式。

5 民间金融的行业分布相对集中。瑞安海水养殖业发达,全年总投入约6亿元,若以30%的比例计算的话,需借款1.8亿元,即使将瑞安农信社前7个月的全部新增农贷都用于满足养殖业需求,尚有4700万元缺口要靠民间融资。另根据统计,上半年瓯海区仅在建船舶这一项的总投资就有6亿元,其主要资金来源也是民间借贷。因此从各县反映的情况看,民间金融的资金分布体现出明显的区域性优势或块状经济特点。

三、温州民间金融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

(一)温州民间金融存在的问题

随着20世纪末温州经济转制,温州民间金融在新旧制度的夹缝中不断成长,形式复杂多样,散布在人群当中,具有很强的分散性和隐蔽性。而且由于没有针对性的立法,政府也无法可依,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导致民间金融混乱复杂,弊端丛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温州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1 缺乏风险管理机制。任何金融制度供给本身都是风险与收益共存的矛盾统一体,不论何种金融机构都面临着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政策风险等。民间金融自身也存在着较高的金融风险。同时,民间金融处于一种地下状态,金融监管机构难以进行监管,存款者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一旦出现欺诈行为,将牵涉广大民众,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影响经济发展进程。

2 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活动产生影响。由于民间金融的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可能难以实现。民间金融往往会干扰政府的货币政策。例如人民银行如果决定减少货币供给,提高了再贴现率,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也相应地会提高,而民间金融并不会提高利率。于是正规金融提供的资金减少了,而民间金融提供的资金增加了,民间资本替代了一部分正规金融资本,货币供给量并未按照预期数量减少甚至完全没有减少。

3 民间金融处于灰色地带。这个特殊的地带,使得民间金融很容易与黑色产生联系。有一些人利用民间金融机构的不透明性从事诈骗活动。还有一些民间金融与地下经济关系密切,甚至被犯罪分子利用来洗钱,刺激了地下经济和犯罪活动,更有一些则是和黑社会勾结,不利于社会稳定。

4 民间金融效率较低。民间金融大多缺乏正规的组织形式、良好的运作机制、有效的约束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很难承担大规模集聚资本的功能,随着民间金融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参与人数的增加,民间金融组织的血缘、地缘关系不断被突破,风险不断积累,大大降低了民间金融的效率。与此同时,民间金融部门可能同正规金融部门争夺金融资源,对于正规金融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产生利益冲突。

(二)相关对策建议

民间金融在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的广泛分布,深刻昭示了民间金融的存在是不受体制因素制约的,也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没有直接联系,它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融资方式,也不是简单地对正规金融的拾遗补缺,而是与正规金融并存的必要的融资方式,因此,我们应该在反思以往对于民间金融的态度的基础上,善待民间金融。

1 从政策上消除对民间金融的歧视。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曾经对农村合作基金会和供销社股份服务部进行了整顿;与此同时,针对当时一些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乱集资、乱批设金融机构和乱办金融业务的现象,进行了集中整顿。加强金融监管,对处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稳定政府的金融秩序十分重要。但是,多次反复整顿金融秩序很容易给公众造成民间金融就是非法金融的错觉。随着我国加入WTO,政府对民间金融有了逐渐深入的认识。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22条款指出,“鼓励社会资金与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在加强监管和保持资本金充足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各种所有制企业”。为民间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05年2月,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第5条指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这是对民间金融的再次肯定。2005年5月25日央行发布《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正确认识民间金融资金的补充作用”的阐述:民间金融“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减轻了中小民营企业对银行信贷压力,转移和分散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这一条被外界普遍认为是给民间金融正名的信号,预示着民间金融融资合法时代的到来,对消除公众对民间金融的偏见十分有益。2 降低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市场经济效率之所以比计划经济高,原因在于前者实行“优胜劣汰”。而“优胜劣汰”的前提,则是产权的多元化和独立经营。因此,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城市商业银行,都应该降低国有股权比重,大力引进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战略投资者,扩大正规金融机构的业务对象和形式,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民间融资需求,在功能上替代原有的自发和分散的民间金融。这样,一方面从资金供给和需求上压缩了分散而不规范的民间金融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又将民间金融收入正规有组织的发展轨道,使其在监管约束之下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以公有制为主题的正规金融机构的产权多样化与民营化改造。以利其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率,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效果。

3 确立民间金融的法律地位,引导民间金融有序成长。如何评判效果上既有助于个人和企业,也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但法律上却不允许的民间融资行为?在银行信贷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如何保护行为健康、民众认可且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民间融资?这些方面,我国的政策界限是模糊的。对于同一行为,不同部门往往有不同的规定。例如,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9条和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国家银行贷款利率,具体标准由各地人民法院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但对于什么范围的民间借贷属于合法、什么范围的属于非法,最高人民法院未做明确规定。国务院1998年发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对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做出了明确界定,其基本标准主要是看这种活动是“已经”还是“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批准的,都是合法的;反之,都是不合法的。这个规定的前提 是,中国人民银行总是能准确地做出判断其是否合法。这显然和我国国情不符。因此,当务之急的是:制定和完善民间金融的相关法律,将民间金融合法化、规范化,为民间借贷构筑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以规范、约束和保护民间借贷行为。其中,尤其应对民间借

贷的最高利率有所界定,促进正当的民间金融活动摆脱灰色金融的身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4 建立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由于民营银行立足市场,没有政府资金支持,自负盈亏,其生死存亡完全取决于机构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和经营效率,所以并不会加大金融监管难度。但是,由于金融业所具有的特点,开放市场所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证明,在放开市场准人的同时,必须健全相关制度并加强和细化金融监管。因此,监管部门要以金融机构经营者谋求非法岡钱和非法关联交易为基本监管前提,针对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制定系统的经营行为规范并严格加以监管。其重点是:第一,制定严格的出资人和高层经营管理人员资信标准,设立档案并定期审查,防止资信不良、有劣迹和黑社会背景的人员进入金融业。第二,严格审查和禁止股东的过多分红和抽逃资本金情况,防止因股东的利益冲动而导致金融机构的短期行为。第三,设置资本金分类标准,限制资本金较小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区。第四,进一步完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提高对关联交易的识别能力,明确违规关联交易的定义和处罚办法。与此同时,应尽快建设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缺乏市场退出机制是中国金融市场的普遍性问题,也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问题。在不存在生存压力的情况下,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不计后果的高风险活动泛滥便成为自然结果。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就是要使金融机构感受到强大的市场压力,进而自发地产生改善服务和经营管理、严格控制风险的动力。当然强化市场退出,关键是如何保护和补偿中小存款人的利益问题,当务之急是尽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5 建立完善民间金融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与风险监控体系。一方面,建议组建专门为民间金融提供信息和法律咨询服务的机构,畅通民间金融投资者与资本需求者的联系渠道,方便民间金融的交易。另一方面,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密切协作,加强跟踪检测,关注民间金融的变化情况,建立健全民间金融监督控制体系,逐步将民间金融纳入金融监管范围,对发现的非法金融活动要坚决及时打击,维护金融环境的稳定,维护社会和经济的稳定。

第三篇:温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对策

摘要大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我市一直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工作,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

一、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令人瞩目,但作为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卫生事业,却由于起步晚,基础差等原因,仍明显落后于我市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相对不足,基层卫生网络不够健全,基础设施落后,业务用房紧缺,危房面积比例较大,已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群众“看病难”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农村基层的卫生资源更是贫乏,由于设备简陋,业务水平低,业务总收入中的诊疗检查费只占少数,而药品收入比重奇高,进一步加重了农民负担。

(一)网络布局情况

全市规划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9家,已设130家,设置率为54.4%;规划设社区卫生服务站772家,已设359家,设置率为46.5%。市辖三区中心设置率为87.5%,站设置率为64.8%。截至2008年底,全市创建省级示范区2个(龙湾区、瓯海区)、省级规范化中心13个、省级标准化站26个、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先进单位12个,市级示范县1个(泰顺县)、市级标准化中心30个、市级标准化站6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实行一体化管理38个乡镇,占13 %,社区卫生服务实行信息化管理的中心 55个,占 42.3 %。

(二)人员组成情况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共有卫技人员 9721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663 人,占6.8%,大专3715人,占38.2%,中专3395人,占34.9%,无学历人员1518人,占15.6%;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36人,占0.4%,中级职称472人,占4.9%,初级7081人,占72.8%,无职称1966人,占20.2%。全市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卫技人员确定为责任医生人数5082人,每千人口配有责任医生为0.65人;责任医生中经全科医学培训2276人,占53.52%,经全科护士培训 42 人,占0.8 %。乡村医生为责任医生的1006人,占 19.8 %,经全科培训 171 人,占17.00%。全市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站责任医生养老、医疗保险等经费的 1195人,占 23.5 %。

(三)经济运行情况

2008年底全市社区中心和卫生院,拥有固定资产64373万元,其中房屋建筑物32280万元(面积44.97万平方米),专业设备22868万元;实际开放床位2085张,年床位使用率40%;出院人数50995人,门急诊人次845万次。2008年全市社区及卫生院财政性卫生经费支出25528万元(比2007年20131万元提高了26.81%),占医疗卫生经费的比例由2007年的30.66%提高到2008年的31.9%。总收入11.64亿元,其中业务收入8.89亿元,包括医疗收入3.36亿元,药品收入4.98亿元。2008年全市社区及卫生院总支出10.96亿元,其中业务总支出达10.5亿元,包括医疗支出为6.18亿元,药品支出为3.99亿元。2008年全市社

区及卫生院收支结余0.68亿元,共有107家亏损。若剔除财政补助、上级补助等部分收入,业务收支结余为-1.61亿元,全市除少数机构收支略有盈余外,352家社区中心和(或)卫生院中共有329家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四)基础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卫生强市”的目标,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08年底,我市为建制乡镇(街道)卫生院配置“新六件”装备共计1318件,市本级财政投入计1800万元。继续加强省200强和市50强农村示范卫生院创建,11家卫生院通过了省级200强评估,落实市级50强创建经费675万元;31家乡镇卫生院危旧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额2322万元,其中市级财政第一期已投入348万元,卫生院综合水平逐步提高。20家卫生院改造工程项目已全面启动,其中已动工建设的15家卫生院,已立项处于设计和招标过程中的有5家。同时,各县(市、区)正积极按照《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和《温州市标准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创建,认真进行信息化建设、科室布局调整、器械设备补缺、人员培训到位、服务功能落实等建设。目前我市292家建制卫生院中,业务用房已达标共有143家(面积计25.4万㎡),未达标149家,其中2008-2010年规划新建或维修146家(其中新建102家,维修44家,面积分别为17.13万㎡和4.43万㎡),目前已动工建设33家,113家未动工,计划两年内完成。剩余未达标3家(包括苍南中墩、括山以及乐清柳市镇三家)因征地困难计划未安排。

二、主要问题

温州市卫生事业,由于历史原因,欠债过多,一些地方政府对发展基层卫生工作重视不够,投入过少,对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将基层卫生建设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使基层卫生发展相对滞后。

(一)基础设施落后、机构业务用房紧缺

基层卫生基础设施落后,部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瓶颈”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部门职责不清、缺乏沟通,没有真正形成合力,以致审批手续繁琐,卫生设施建设进展缓慢。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落后,覆盖率低,绝大部分为个体经营。全市5000多个行政村仅2671个村开设卫生室,覆盖率仅为50%左右。目前,绝大多数均是村医在家设点开设村卫生室,多数是利用自家房屋,房屋简陋、狭小,平均业务用房不到30平方米,达不到国家要求的独立“三室”(诊室、治疗室、观察室)并不少于60平方米要求,无法正常承担当地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工作,满足不了基层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无自身发展能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未能得到彻底解决。

(二)基层人才短缺,人员队伍素质整体不高

据统计,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站卫技人员中, 中高级职称比例严重偏低,而低学历、低职称、甚至无学历职称者比例偏高,导致群众对基层医院的信任度不高,影响基层卫生工作的开展。同时,人才的短缺也制约了医疗设备的利用,调研中发现,一些乡镇卫生院尽管配齐了“新六件”设备,但存在无人操作的现象。分析其原因:一是农村卫技

人员队伍总体数量不足与年龄老化,业务素质不高,专业技术能力普遍较差。二是因农村医生任务繁重、收入低、福利差、社会保障水平低,医疗卫生专业的高等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工作。三是一些自身条件相对较好的卫生院,也存在因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高层次人才和高校毕业生的进入。四是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由于全科医生培训设置周期长,培训期间无经济保障,且培训用费高,单位没有报销或报销比例低,影响了基层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而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较少组织基层卫技人员开展正规、系统的公共卫生知识免费培训,有时开展免费培训,却因基层卫技人员紧缺离不开岗位,造成到位不高。

(三)目标规划与现状差距较大,如期完成目标有困难

按实施意见的要求,到2010年全市需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1011家,用房面积至少35.7万平方米,人员编制8580-12480人,社区全科医生3900名。目前,我市还需转型或新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47家,用房面积缺13余万平方米,人员缺2740-6640名,社区全科医生缺920名。如鹿城区12个街道卫生院中,有11个街道卫生院没有用房,靠租赁民房开展服务工作。况且,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达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标准,现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状与目标规划的差距太大。据估算,要实现以上目标,各级财政三年内至少需投入15亿元。一些地方反映,无法如期实现目标规划。特别是苍南县,按实施意见要求需入编1600余人,新建6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财政至少投入1亿余元,以苍南的现状和财力,很难在2010年实现目标规划。按照《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要求,到2009年底,中心对站的一体化管理率达50%以上。但我市各地中心对站的一体化管理由于基础和历史原因,进程相对缓慢,无法如期达到50%的要求。

(四)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内涵未充分显现

按《温州市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要求,积极实施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行动,30家县级以上医院与15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支援关系,下派医生796人次,接受社区人员进修216人,承担指导任务医生587人,建立指导关系责任医生871人,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438人次。市财政对省、市医院支援社区医生每人次一年补助5万元,共落实经费350万元。在取得初步成效同时,也暴露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城市公立医院业务繁忙,存在下派困难;二是下派医师可能因个人、家庭、子女等原因提前结束下派服务的现象;三是由于基层医疗设备条件相对落后,下派医师反应无法很好发挥技术专长;四是双向转诊制度“上转容易下转困难”现象未得到很好解决。

三、对策和建议

基于我市目前的实际情况,应进一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以创建“卫生强市”为契机,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基层卫生设施配置,推进基层卫生工作持续发展。

(一)落实发展规划,明确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

根据“温州市卫生发展规划”,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建立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保障机制,在新区开发、旧城改造中,优先安排社区卫生服务

机构的建设用地,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作为公益性配套设施建设,进行同步规划、建设、投用。建立部门配合,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发改委、卫生、财政、规划、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推进基层卫生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要加强资金、土地等资源的宏观调控,安排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以保证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能如期开工、按期完工。各县(市、区)政府应仔细分解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规划目标,制定具体的年度计划与任务,逐步逐项狠抓落实。

(二)增加投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新医改方案已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卫生体系建设,并以公益性为主导,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确保卫生事业经费占同级财政支出比例5%以上。建立向基层卫生服务倾斜的财政投入机制,市县两级财政要统筹解决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备经费,特别是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改善基层卫生服务条件。要完善以县(市、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保障专项资金投入,以本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援助,加快新建、改建、扩建基层卫生院舍建设步伐,加强基层卫生基础设施配置,改善就医环境;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给予相应支持政策。农村卫生室的建设,可制定试点实施方案,计划每县先选择一定数量行政村作卫生室建设试点,取得经验后全面推开。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要贯彻落实好《市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温政办[2008]136号)。一是开展招聘医学本科生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工作试点,探索“订单式”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做法。二是加大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从2009年起,市政府连续三年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并继续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三是制定适应基层卫生服务发展用人机制和激励措施,在业务考核、职称评定、福利待遇、人才培养等方面适当向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倾斜。四是继续做好城市公立医疗机构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鼓励城市离退体卫技人员到基层服务,完善全科医生培养标准和培训基地建设。五是要重点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机构性质、人员编制和财政补助政策问题,稳步提高基层卫技人员待遇,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问题。

(四)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管理一体化

按照《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要求,加快乡镇卫生院、分院、村卫生室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转型,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站的人、财、物、药品及医疗业务的一体化管理。结合实际,与省厅协商,温州市中心对站的一体化管理率目标调整为市辖三区达20%以上,县(市)达10%以上。在今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市级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40家中心、60家站)中,积极推行一体化管理。

(五)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信息化管理

加快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整合现有卫生信息资源,提高基层卫生管理水平和效率。实行新农合在定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计算机联网

管理,开展参保农民在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数据自动传输和实时结报的试点,为逐步实现农民健康数字化管理打下基础。

(六)强化组织领导,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顺利推进

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内容,所占考核权重要适当加大,建立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进行年度目标评估,保证规划实施的质量与进度。对目标项目完成好的地方可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方式给予适当奖励,对目标项目完成不好的地方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促使各级政府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好基层卫生建设工作。

第四篇:“十二五”时期温州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7-000-02

摘要在“十二五”期间温州竞技体育捷报频传,在国内外赛事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表现,温州竞技体育以及相关体育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温州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凸显出了一定的问题,要求温州对竞技体育发展路径不断探索,在温州体育发展基础上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对“十二五”时期温州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首先总结了“十二五”期间温州市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并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四方面入手探讨对温州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在后奥运时期推动温州竞技体育发展的宏观对策,以提升温州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温州竞技体育“十二五”可持续发展

通过温州市在竞技体育方面不断的投入和建设,使得温州市的竞技体育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有效的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且温州市在以竞技体育带动体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下,有效的提升了温州体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在“十二五”期间,温州市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充分发挥各因素的积极影响作用,推动了温州竞技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十二五”时期温州市竞技体育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温州市的竞技体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体育事业以及体育后备人才退伍不断壮大,在运动员输送优秀后备人才50多名,尤其是赵良洲、潘展乐等体育运动员的表现比较突出。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的成绩优异,并且均有新的突破,在第十五届省运会中所获金牌、奖牌以及总分上保持浙江省第三位,获得金牌146枚,总分3864.50分,取得了2002年以来最好的成绩。温州在水上运动、重竞技、游泳、羽毛球、体操、自行车等方面表现突出。并创建了2个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个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在“十二五”期间温州市的竞技体育发展态势整体良好,有效地的推动了浙江省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政治因素对温州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一)举国体制对温州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举国体制是指为了实现国家目的,调动和集中全国力量对经济活动实行高度统一管理的体制。我国在竞技体育方面实行的是举国体制,即体育项目由国家承办,社会基本不参与。举国体制是我国体育事业获得快速发展的法宝。对于温州竞技体育发展而言,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游泳、体操和射击方面,而在田径和球类中的优势并不突出,甚至较为落后。如果温州想实现竞技体育方面的迅速发展,便可以依托举国体制,调动有利于体育经济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实现体育水平的快速提升。但是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举国体制存在的问题,例如不利于形成广泛的社会人力基础、不利于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等,因此温州竞技体育在发展中应该注重充分调动社会有生力量,实现竞技运动的普及性,并实现竞技体育投资的多元化,将民间投资纳入进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体制。另外,还可以对一些观赏性较强的项目采取职业化管理体制,而对于市场能力较差、已经具有优势的传统项目加大政府投入。

(二)温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对温州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温州自身的经济实力较强,经济发展迅速,在经济的带动下形成了经济、教育、人力资本之间的良性发展。尤其是在竞技体育发展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温州模式,并体现了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主体多元化、培养形式多样化;第二,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形式多样化;第三,发挥体育特色,注重体教结合;第四,讲求效益,注重点到面的辐射发展;第五,发挥政府职能,共同促进人才培养。温州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的扩大了竞技体育的人才基础,使得温州每年都得以出现较为优秀的运动员,有力推动了温州竞技体育的发展。对于温州竞技体育而言,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该促进竞技体育的普及发展,扩大群众基础,促进民营的准入程度,促进温州体育的社会化;另外,深化培养机制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的双轨制,促进民办和俱乐部的共同发展;最后,应该突出优势项目人才培育,兼顾培养主体的多元化。

三、经济因素对温州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因素对温州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温州竞技体育的发展得益于温州经济的发展,温州在浙江省经济发展排行中属于前列,并且在我国城市发展中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据相关的数据分析可知,随着温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温州竞技体育的成绩水平也呈整体上升趋势。例如在1986年温州的GDP为4.49亿元,当时的第八届省运会成绩为1447分,后至1994年温州GDP为29.67亿元,总成绩为2512分,而2014年十五届省运会期间GDP为4302.81亿元,温州的成绩总分为3864分。可见,随着温州市经济的发展,温州的竞技体育也获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并处于浙江省先进水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竞技体育发展特色。随着温州经济的发展,温州市优秀运动员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获得的金牌数量不断提升。可见,温州经济发展为其竞技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体育产业对温州竞技体育发展影响

温州市不断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实现体育的普及,营造了运动氛围,为温州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人才基础以及社会舆论支持。在2014年温州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以上,实现了产业规模、效益和质量的同步提升,为体育健身、体育竞赛等提供了场地,形成了体育产业特色基地。温州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现了运动项目的优化布局,促进了重点项目的优势发挥;二是为强化训练、备战和参赛奠定了基础;三是促进体育训练格局的形成,保证人才培养;四是拓展了运动员培养渠道。

四、文化因素对温州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一)瓯越文化对温州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瓯越文化温州的特色地域文化,其创始人为郑伯熊、伯海等人,在形成中不断受各家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的思想,从而形成独属于温州的精神内涵。瓯越文化深深影响了温州人的性格和品行,其主要的思想代表学派“永嘉功利学派”,提倡功利和实用,反对空谈主义和利己主义,注重义利并重。在瓯越文化的影响下,温州人不仅形成了经商传统,还形成了求真务实、创新进取、博采众长的品格,以及不甘落后、敢为天下先的温州精神。在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下,温州经济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各类教育事业,其中包括竞技体育的发展。温州体育在有志体育事业的温州人的投资下不断发展起来,温州体育立足于温州地域环境和文化基础,对传统文化、外来文化进行有效的吸收,从而形成具有温州发展模式和温州特色的体育文化,使得规模不断扩大,体育项目不断增加,形式日趋多样化。

(二)媒体对温州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发展,媒体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新兴媒体,其对于温州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也是深远和广泛的。媒体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同时也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首先体现在推动温州竞技体育信息网络化发展,促进有关温州竞技体育信息的传播。例如在浙江省运会播出期间,浙江网络广播电台的点击量最终突破了1亿3千万。另外,促进温州竞技体育的交流。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体育爱好者可以就温州竞技体育事业和文化发展进行及时交流,促进互动发展。另外,在观看和交流中还能够增强温州以及温州竞技体育的影响力,提升温州知名度,推动温州体育事业发展。另外,也会出现不实报道、追求刺激性报道等情况的存在,影响了事件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因此有效规制媒体的正确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五、地理因素对温州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温州处于水网地带,温州人善于游泳,并且具有“游泳之乡”之称。温州的游泳比赛成绩一直位列全省前列,在游泳方面获得的金牌总数最多,尤其是2014年省运会中创下了35金的壮举。而相对应的在田径方面,温州团队表现并不理想,成为温州竞技体育中较为弱势的方面。自从2013年温州实施了“振兴游泳”项目,增加训练基地,优化项目布局,扩大训练人数。另外,注重训练田径运动员,适用教体结合培养方法。温州团队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还不断弥补短板,不断提升竞技实力。

六、“后奥运时代”温州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对策

(一)“后奥运时代”竞技体育举市体制的渐进式改革

在后奥运时代,促进温州举市体制的渐进式改革可以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突破口,加强对体育市场的有效开发和监控。根据温州市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立足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商业化模式和发展程度,从而提升竞技体育的发展活力。另外,加强对比赛项目的研究,对现有的体育项目进行优化和合理布局,对训练的内容进行及时改进和更新,以适应比赛项目出现以及可能出现的变化,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提升训练效果,提升体育水平。

(二)“后奥运时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应注重体教结合

目前,在人才培养中注重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发展中的趋势之一,进行体教结合,首先应该首先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配置,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优势,制定并颁布体教结合的优惠政策,从而有效的促进学校培养机制的优化。其次,建立完善的体教结合的匹配制度。政府职能部门应该释放部分权利,并加强对学校之间的配合,促进学校教学项目的优化,提升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将学校生源优势、教学优势与体育系统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在资源上开放共享,在责任上共同承担的人才共同教育模式,凸显温州的教育培养特色;另外,逐步减少行政化色彩,加强对相关制度和规定的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比赛制度,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有效的体现竞技体育中的经济取向。

(三)“后奥运时代”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一体化方向发展

温州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种社团体、民间组织以及个人兴办体育机构,尤其是开办群众性的体育俱乐部,并加快建立体育中介组织,形成全社会参与体育发展的氛围。政府应该及时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以有效的规制群众体育的发展,颁布一定的优惠政策,促进其有序发展。另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发展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强行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共同进步。

(四)“后奥运时代”温州应完善科训结合机制

将体育院校建设成为教学、科研以及训练功能齐全的基地,并推动院校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合理配置,对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进行改善。并根据竞技体育发展的具体情况和趋势对现有的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调整,提高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另外,促进师资队伍的素质的提升,队伍结构的优化,以提升教学质量。

七、结语

“十二五”时期即将结束,在整个规划时期内温州市在竞技体育发展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面临新的发展时期,温州应该加强对以往发展经验的总结,优化影响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促进举市体制的渐进式改革、注重人才培养体教结合机制的优化、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一体化方向发展、完善科训结合机制,从而实现温州竞技体育的长足发展。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十二五”时期温州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R20130013。

参考文献:

[1] 魏冰,李庶鸿,黄国龙,束景丹.竞技体育生态系统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3.01:142-149.

[2] 汪蓉蓉,熊汉,高雪峰.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竞技体育研究回溯与展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04:11-16.

[3] 邵桂华.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05:57-63.

第五篇:温州到江西物流86188603温州至江西物流公司

温州到江西全省物流公司温州到江西专线温州至江西物流公司

0577-86188603==0577-56716861==18758785502 温州到江西专线

一、短途运输业务;

二、受理货物仓储和暂存;承接整车、零担业务;

三、货物运输保险;

四、大型机械设备、笨重物品的运输物流公司.优势物流专线.货物合同配载、直送、直达、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客户成本,提高运输服务质量物流公司.

公司主营物流专线.公路运输主要有普通货物整车、零担货运、特种车辆货运(包括专用拖车、冷藏车、特殊车等),以灵活的结算方式,24小时为您服务,上海物流是最优惠的价格,最优质的服务,简便齐全的司最大优点是物流专线.无论货物多少,一票货一人负责到底,让您货物更省心,上海隆越货运公司秉着“诚实敬业、开拓进取”的精神,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物流公司.

上海到物流公司 上海到专线% 上海到物流财兴物流专业从事公路运输的物流公司,公司是一批有多年的工作经验热诚务实的员工组建,公司大力弘扬“团结拼搏、自我加压、努力进取、勇创一流”的企业精神, 以科学管理为先导,逐步由一个小型企业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运输企业,拥有往返运输的网络优势,本着“立足物流、内引外联、服务社会”的发展目标物流公司.

上一篇:网相亲记范文下一篇:幸福时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