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经典的读书心得

2024-05-25

关于国学经典的读书心得(通用14篇)

篇1:关于国学经典的读书心得

有人说学习要端正态度,就像“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人说学习要注意学习方法,就像“学而实习”、“学而不思则无,思而不学则危”。这就是所有学习的好方法。

一个迂回、直率、知道自己做不到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孜孜不倦的孔子,一个吃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他从自己的.经验中体会到了这些学习的好方法。

打开《论语》去读,就像穿越几千年的时间隧道,看到春秋时期群雄争鹿,争霸天下。孔子,20xx多年前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言行在今天看来依然如此先进和恰当。读完《论语》,我们意识到“君子坦荡,反派常戚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国经典”、“道不同,不谋”这些我们平时常说的句子来自《论语》

子说:“父母的年龄,我们必须知道。一个是快乐,另一个是恐惧。”也就是说,父母的年龄,必须知道并经常记住。一方面,他们为自己的长寿而快乐,另一方面,他们害怕自己的衰老。

然而,这样一个伟大的天才,竟然被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给了,这不是很搞笑吗?也许是因为当时人们的知识还不够丰富,对自然的研究也不够透彻。但我们生活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我们不仅可以跟随古人的脚步,还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和书籍。如果我们遇到一个问题的孩子,但我们不能自己回答,那不就成了我们生活中的笑柄吗?

我们现在正处于学龄期,应该多学习知识,少玩电脑游戏,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 国学读书心得

★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

★ 国学读书心得感想

★ 国学经典之《弟子规》读书心得

★ 学习国学心得感悟

★ 读国学经典心得400字

★ 国学经典读书感悟作文500字

★ 读书心得

★ 读书心得

★ 读书心得

篇2:关于国学经典的读书心得

古今中外诚信使人们走向文明。季布大家一定都熟悉,他只要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多困难他都想办法办到。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大将,曾几次打败汉军。刘邦当皇帝后下令通缉季布,季布只好化装到山东一朱姓家当佣人,朱家知道他是季布后收留了他,而且帮他向刘邦说情。刘邦后来封季布为中朗。季布有个朋友叫曹丘生,专爱拍马屁,听说季布当了官便来巴结。季布见曹丘生来就虎起了脸,骂了他几句。谁知无论季布态度多严厉,曹丘生照旧陪着笑还说:“我听说楚地有‘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听后很高兴就待他为上宾,曹丘生走后到处宣扬,季布的名生就越来越大。这就是一诺千金。

诚信是不分国界的, 在美国一个庄园主的家里有一把新斧子,庄园主的儿子看见了十分喜爱,他想试试斧子快不快,就对准一棵樱桃树砍去,只听“咔嚓”一下树被砍断了。男孩一看不好,就把斧子放在原位躲进了小屋,但后来因为‘诚信’还是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这就是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不管是季布还是华盛顿,在他们身上都有个共同点“信”,我们必须要以诚待人,正如李嘉诚的所说“我们要以诚代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国学,是你使我的知识一天天充实,是你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大声对你说:“谢谢你”!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

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这几天,徐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国学经典》这一本书,并且还给我们打印了这本书里比较好的名言,让我们多背,让这些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我们通过多读、多背,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我们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篇3:关于国学经典的读书心得

关键词:国学,学生,诗词

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国学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其独特的光芒,古老的文明中积淀了丰厚的审美意蕴,值得我们去探索。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不仅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小学语文课本中精选了很多古代诗词,这些诗词不仅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心理发展史,而且也不乏古代文人墨客独特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人格,关注国学经典中体现出来的人文性。

一、激发兴趣,构建通往道德的桥梁

古诗词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往往存在着很多的困惑,使小学生对于学习古诗望而生畏,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才是让其领略到古诗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的首要前提。兴趣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离开趣味性的任何活动,都是没有动力和发展的,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只需要教师稍加思考,便会引领学生走入一片充满芳香的古代文化中。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墨梅》一诗的课堂引入中,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好多幅梅花的照片,学生便会兴趣盎然地走进诗歌的学习中,然后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梅花的情态,并用词语进行概括,然后再引导学生将其与王冕的墨梅进行描述性对比,让学生体会墨梅素洁、淡雅、不俗气的特点,理解诗人借梅自喻的写法,体会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进而提高其自身内在的修养。

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于诗词学习的情感,对于小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寄予的高贵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无疑是连接学生与诗人的一个桥梁,不同的诗词,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品味词语,体味充满品德的情感

古诗中可谓字字珠玑,语言凝练,这些简短的语言中往往蕴含着诗人浓厚的情感,更寄予着诗人向世人传达的一种道德的标准,而理解这些饱含着诗人深厚感情的词语,便成了古诗教学中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地引导学生揣摩诗人遣词造句背后的精神传达,领会古人的道德标准,进而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石灰吟》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反复地品味“千锤万凿出深山”中的“千锤”“万凿”“若等闲”等词语的表达效果,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这些词语更加生动地写出了石灰顽强地面对这一切磨难,无所畏惧的高贵品质,石灰的一生虽然是平平凡凡,却也是轰轰烈烈,通过这些重点词语的把握,学生便可以从中得到一种精神的指引,要做一个如石灰般坚强不屈、纯洁高尚的人。

积极地引导学生把握好诗中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对于学生感受整首诗蕴含的高贵的精神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古人遣词造句中的精妙,凸显着他们语用语言的智慧,小学语文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将渗透在语言中的内在品质挖掘出来,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受到古人高贵品质的熏陶,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创设佳境,走进满溢品质的诗词

情景教学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教育的各个环节,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的诗词教学中,情境不仅可以带领学生走进一片缤纷的花园,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古人的情思,古代诗人同样讲究情境的设定,诗人也往往将自己的志向、情感通过情境进行传达,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只通过表面的词语,深入地了解作者寄予在其中的深刻哲理,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其在情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氛围,得到一种精神的洗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不同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迅速地感受古人那种高贵的品质。

创设情境来感悟古诗蕴含的深刻道理,使学生受到道德上的规范和精神上的升华,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师应该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待不同意蕴的诗歌来创设情境,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真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蕴。只有在真切的感受中,才能让学生对于陌生的事物充满情感,正所谓目视其文、耳悦其声方可心醉其情,由此,那种品格的生成,就会变得那么的自然,心灵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净化。

篇4:国学经典(二十五)读书有道

欧阳修:计字日诵法

欧阳修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令后世瞩目的文学成就,与他爱读书、勤奋读书,有一套独特的“计字日诵”的读书方法是分不开的。

欧阳修10岁时已经认识很多字,并且能作文了。叔父家不多的藏书已经全部看完,欧阳修只好到邻居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人家规定了归还日期,欧阳修便给自己定下任务,一本书拿到手后,先统计应读的总字数,再分配为每天的页数,作为当日读书的进度。

后来欧阳修发现“计字日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积少成多,终能博览群书。及至后来为官,依然挤出时间,采用这种读书法来读书。比如,他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期间,尽管政务繁忙,却不误读书,他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总字数为45万多字,然后规定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每天背诵150字,用七年时间就背熟了。欧阳修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

【素材解读】

“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一代大家欧阳修利用“计字日诵”的读书方法,阅读了大量书籍,最终厚积薄发,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成功源于自身的勤奋、对时间的珍惜和合理安排,还有长期的点滴坚持,当然最重要的是内心对书的热爱。

【适用话题】积累;换一种方法;规则……

张溥:七录法

明代文学家张溥,年幼时天资不佳,记忆力较差。虽然还算得上勤奋好学,但读过的书过后便忘了。不过,他并不因为自己天资较差而气馁,仍然刻苦攻读,孜孜以求。并且根据自己“笨”的特点,想出了一个“笨”办法:

每阅读一篇新的文章,工工整整地将它抄在纸上,一边抄一边在心里默诵。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并不将它保存起来,而是立即投进火炉里烧掉。烧完之后,再重新抄,重新读。这样连续7次,一篇文章就等于读了14遍,不说滚瓜烂熟,但其主要内容总是记住了的。

这样长年累月的读书、抄书是很辛苦的,张溥的手磨起了老茧,一到冬季,冻裂淌血,钻心般的疼痛,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多年如一日地下他的“笨”工夫。他还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七录书斋”,以自勉自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张溥终于成为有影响的文学家,写出了《五人墓碑记》等名作,并编辑了《汉魏六朝三百名家集》等有价值的书籍。

【素材解读】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 张溥自幼天资不佳,记忆力较差,但他采用“七录法”读书,凭着这样的“笨”功夫,几十年如一日,终有大成。勤奋是最好的老师。读书如是,人生如此。任何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尤其是那些“并不聪明”的“笨人”,没有谁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浇开成功之花的。

【适用话题】勤奋是最好的老师;贵在坚持;成功之道……

顾炎武:万里行路法

清初年间,在鲁、冀、辽、晋的交通要道上,出现了一个行为有些奇怪的人。他约摸五十出头的光景,衣着简朴,带着两匹马和两头骡子。自己骑在一匹马上,另一匹马和骡子则驮着沉重的大筐,筐子里装的全是书。

马在平坦的道路上走着,这个人坐在马背上半闭着眼睛,咿咿呀呀地背诵起来了。背着背着,忽然有一处“卡壳”了,他便立即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拿出书本将背不出的地方反复温习几遍。直到书背熟了,再继续策马赶路。

每行至一处关隘要塞,他便去找几位老兵或退伍的小卒,仔细询问有关地理、历史等情况。如老兵们说的有些与书上记载的不相符,他便亲自到实地考察,一处一处地核对清楚,然后写下笔记。途中若是遇到好书和珍贵文物,他就买下来;若别人不卖,他就全文抄录或是借来读完了再走。

这位游学先生姓顾,名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爱国志士,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学问家和思想家。

【素材解读】

顾炎武的读书方法,有点奇特,甚至让人匪夷所思,可这正是他游学成功所在。“马”上读书,遇到不懂的问题,马上解决。这是读书的一种有效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且行且思考,实践出真知。不管是询问他人,还是买书、抄书,都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适用话题】我的老师;习惯;用心;虚心……

篇5:“国学经典诵读”读书心得

记得某著名国学大师及其他学者都曾说过,经典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最有用的知识,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全人类的财富,国学经典则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最近,学习了一些国学著作,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知识的魔力是无穷的,是巨大的。它能美化人的心灵,让人排除一切杂念;它能净化人的灵魂,让人有欲神仙之感;它能改善人的性格,使一头雄狮顷刻间变成一只温驯的小绵羊。在国学精典的子部系列中,有一本书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被时间的浪花冲刷的不成样子,但它的影子,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

《水浒传》,一个让人闻之熟悉的名字,《水浒传》,一个古老流传的故事,《水浒传》,一本记载千年的传记。作者施耐庵,这个流传千古的芳名,被无数人瞻仰,被无数人欣赏。这本书,带给我的是快乐、是智慧,带走的是无知、荒凉与绝望。书中,108位好汉性格迥异,但都有鲜明的特色,最令我欣赏的人物是“行者”武松和“黑旋风”李逵。

武松,是下层侠义之士,他崇尚忠义和勇武,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同时他也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

彩的人物,江湖风雨,快意恩仇,忠魂虎胆,义烈千秋,做事刚正不阿的人。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喝过几大碗酒的武松在景阳岗之上,单枪匹马,活活地打死了一只杀气腾腾的吊睛白额大虫,情形是惊心动魄。大虫伤人主要靠3招:一扑、二掀、三剪,武松在自己的武器-哨棒已断裂的情况下,凭着自己的勇气,凭着自己的一双铁锤般的拳头,一鼓作气,打死了大虫。由此可以看出武松那种大无畏、面对困难迎面而上的精神。还有一个英雄人物李逵,虽然做事鲁莽、粗放、脾气暴躁、勇有余而智不足,但他又是一个心直口快、心粗胆大、率直真诚、有孝心、知错能改、敢作敢为的人。李逵上梁山后,思母心切,回沂州接他母亲,但他母亲因为思儿而哭瞎了双眼,李逵背起母亲就往梁山去。因母亲口渴需去找水,他把母亲放在路边的大石上,找水回来后母亲却被老虎吃了,引发李逵怒杀四虎。

从这两位人物身上,最真实地再现了旧时期最低层人物的生活,他们身上的发光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在生活中,去努力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正直的人,有责任心的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在学习中,不怕困难,不怕挫折,难题就像一个个阻路石,需要我们有大无畏的精神,去克服去解决,为了我们的学习目标而不懈地努力。

篇6:国学经典读书心得体会

《曾子杀猪》的故事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一天,曾子的妻子去集市,儿子也闹着要去,她就哄儿子要听话,回来给他杀猪吃。当她回来时,曾子当真要杀猪。可她上前制止,说是骗儿子的。曾子就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向父母学,今天你欺骗他,以后他就不相信你了。”曾子杀了猪,给儿子煮肉吃。

在我的家里,也有这样的故事。记得二年级的期末时,妈妈答应我,只要我专专心心做事,认认真真学习,考好了就给我买全套《笑猫日记》和我喜爱的玩具。当成绩单拿下来时,妈妈毫不犹豫就实现了我的愿望。

在学校里,我借了课外书来看,到了该还时,如果看完了,按时归还;如果没看完,我一定会去申请再延长几天,看完后立即归还。

现在,我身在学习部,身为老师的助手,光信用还不够,还应该多一份信任。每天不但要把学习功课做好,还要把班上该做的事做好,才能获得老师、同学的信任。《徙目立信》的故事就是我最好的学习例子。

篇7:大学生《国学经典》读书心得

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工作中的座右铭,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美的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人们面对着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试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如何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是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联在一起,滋润着中华万物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文明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在国学各个学术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人文智慧和写信人生真谛的论述,其敏锐的观察、合理的推定、经验的告诫,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国安邦济世之基。作为中华子孙,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这笔精神财富吸收和传扬。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是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篇8:国学经典读书笔记

金溪镇中心学校张丽

第一讲国学经典与教育——师德与修养

一、国学与经典

1、什么是国学与经典?

国学是中国在晚清到民初提出的虚拟性概念。学数、学文、学理,中国之学是学文化,重在学文的综合和缜密。

国学就是我们说的传统的思想文化成果,包括,文、史、哲、经等。

2、教师学习什么?

教师主要学习它的教育思想方法,领悟其中包括的教师道德修养。

二、国学的起源与内涵

1、师德修养的四个字:

师:师发自然,自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自然是我们学习的对象,自然教会了我们学习。因此,教师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老师可以教人学习,能者为师,二是让人学习,是学习的榜样,是学习的表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发现好的向他看齐,发现不好的就对照改正嘛。)。师的本意是学习,老师总能让人学习,能者为师。德:古人讲:德者得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人格修养,你就要进步、就有收获,这个得不是物质性的,而是精神和心里有是升华,这个得应从正道当中来,不能走歪门邪道,道德是人内在心灵的体现,是人格追求的体现,是文化高低的体现。修:按规律、原则规范自己的原则,规范自己的待人处事、职业行为、道德行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能光说不练。所以要实实在在的去修。

养:滋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学好的东西去滋润别人,要有信仰、有追求,始终保持成长、向上的趋势,养而有成。所以“养”要相伴终身。

2、为什么教师要道德修养?教师的职业决定,师德是师业之魂,身教重于言教,没有师德就没有师魂。

三、国学与教师的关系

1、修养好应有的社会公德

2、认真坚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最重要的是爱学生。

3、个人自身修养,追求人格品味,生活情趣。出污泥而不染,得意而不忘形,失败而不气馁。

师德是师才之本

师德是师风之根

第二讲 国学经典与教学思想

一、关于教育的作用

1、治国。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有效,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2、经济是教育的基础,先富后教。凡治国之道,比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貧则难治也,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是教育的基础,发展经济是发展教育的前提

3、教育是治国的首务,育才是长远之计。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终生之计,1

莫如树人。

二、关于教育的对象

环境影响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故有教无类

孔子认为人的天赋禀性相近,生来大体平等,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天赋平等的人性论,也是他推动平民教育,实行有教无类的理论根据。

三、关于教育的目的1、为天下培养君子贤人

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优:空闲的意思

3、《孟子。离娄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把修齐治平联系起来。在《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一是强调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二是在修身面前人人平等而不分阶级,三是修身的途径必须循序渐进,要有科学性。

四、关于教育的内容

五德:

温:敦柔滋润谓之温

良:行不犯物谓之良

恭:和从不逆谓之恭

俭:去奢从约谓之俭

让:先人后己谓之让

五常:

仁:孝悌、爱人、博爱之谓仁;

义:宜、善、正行而宜之之谓义;

礼:制度、仪式、礼节的总称。儒家经典有三礼:(周礼)、(依礼)、(礼节)。智:四层意思:审时度势、进退得宜谓之智。孔子一贯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不迷信鬼神谓之智。有是非观念谓之智。好学谓之智。

信:诚实不欺,言必信,行必果。

五、关于教育原则的要求

1、立志乐道

2、意志锻炼

3、自省自克

4、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5、改过迁善

6、勤学问思

7、后生可畏,重视教学相长

第三讲 国学经典与教学艺术

什么是国学经典:指我国传统文化学术中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教育教学艺术:指教师培养人才,传授知识、技能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教学艺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一、古代教学艺术的五个原则

1、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前提);

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因材施教的概念根据学生的情况实行有差别的教学。因材施教包含及时和长期连个方面。举例。

长善救失出之《学记》。豫、时、孙、摩。

对现代教育的意义:必须遵守的原则、法则。

有4点体会:

1、因性而教;

2、因龄而教;、因能力个别差异而教;

4、因教而学

2、“问答”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核心);

启发来源于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学记》的论述:君子之教,喻也„„。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特征。读书的长进:从产生疑问,到没有疑问。

3、相机而授,适时而教的教学原则(技巧);

4、寓理于事,寓义于趣的形象化教学原则(手段);

5、师生相谐,美善相悦的教学原则(氛围)。

二、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三个基本特点

1、学与思辩证统一;

2、学与行紧密结合;

3、学与教相通相长。

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培养优点,挽救偏失

失:多、善、易、止

三、因材施教给我们的四点启发

1、因性而教:不同性别

2、因龄而教:不同年龄

3、因个别差异而教

4、“因材施教”与“因教而学”、“因材择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古代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1、着重启发学生思维,是古代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特征。

2、“问题性教学”是启发式教学的最基本手段。

第四讲 国学解读

国学:泛指所有跟国人历史、文化和生存、生活相关联的知识和学问。最为重要,最有代表性的,即为儒学。

一、理解国学要用心;

二、用心体会;

三、国学中的理想人格,有一颗什么样的心;

篇9: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

读了《论语》,让我以后会以更真诚的态度去对待朋友,让我更珍惜那些来之不易的友情。读了《论语》,知生活智慧《论语》道:圣人千虑,心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再伟大的人物考虑问题,都会有不周全的地方,然而再笨的人思考问题,也可能会想出一引起有益的意见,就如契诃夫所说: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应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在生活,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某些方面不如他人,就放弃自己,就夫去自信,即使我们没有别人聪明,我们也应该勇敢地面对每一个问题,不怕愚昧,只要勇气。像贝多芬一样,即使双耳失聪,也用心灵谱写奇迹;像爱迪生一样,即使失败多次,也用智慧带来光明;像海伦?凯特一样,即使身体残疾,也用毅力战胜病魔,永远的相信自我,超越自我,就一定可以做到。

读了《论语》,解学习人生学习乃人生之大事,而方法又是学习的心脏,《论语》就告诉了我们“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思考才会得以升华,才能从中提取珍宝,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在一起,才是学习最高的境界,学习不只是学习,而是给予我们一个思考的大舞台,展现的大世界,所以,结学与思两者融为一体,是《论语》给予我的,也是告诉天下每一位学者的。小小《论语》,给予我人生大大的智慧,收录着的不只是经典,更是精神与灵魂的结合体,读了《论语》,感世间百态,悟人生真谛。

篇10:国学经典读书笔记600字

记得有一次,我病好刚回校上课,谁知下午老师说:“同学们,明天要考试了,回家要认真复习。”叮零零,放学铃响了。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慢吞吞地把作业做完了。我刚拿出语文书准备复习,心想:唉!复习还有什么用,我都请了几天的病假,怎么也考不到第一。老师说过:“要在全组考第一才能当上语文组长。”反正当不了语文组长,还不如看看电视,轻松一下!我拿着作业找妈妈签字,妈妈问:“你这么快就复习完了,明天能考好吗?”我跟妈妈说了缘由,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不复习,不努力,不去试一试,怎么就知道自已不行呢?更何况你如果有不会的,还可以打电话问老师呢!如果现在放弃了,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吗?语文组长可是你这段时间梦寐以求的啊!听妈妈一说,我便跑进了房间,认真地复习起课本来。等考试结果出来了,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语文组长,这真是:事到临头,只要及时想办法弥补,都来得及。

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书本准备做作业。可是又想:不是还有明天吗?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电视。当我打开电视看得津津有味时,脑子里忽然想起了《中华经典诵读》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于是,我关掉电视,回房间做作业去了,从读诗中我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从读诗中,我体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选自《农夫》);

从读诗中,我领略了江南水田美丽的风光——“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选自《稻田》);

从读诗中,我……

篇11: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读书感悟

那天,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那精致的封面吸引住了。我爱不释手地翻开看了起来。爸爸告诉我说:“这是中华传统教育的一本经典好书,好好读读吧,你会有很大收获的。要不咱们一块儿学吧。”我们从总序的“弟子规,圣人训”一直到“有余力,则学文”,又从“父母呼,应勿缓”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

爸爸一边和我朗读,一边给我讲解。爸爸说,有些古代的思想现在可能已经不适合了,我们就把好的有用的记下来。“首孝悌,次谨信”教会我们从小要懂得孝敬父母,关爱同学,同时要做一个诚实守纪律、有爱心懂礼貌的好孩子。“居有常,业无变”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早睡早起,平时做事要有一定的规矩,还要有恒心,坚持把每件事做好,这也是对爸爸妈妈和老师最好的回报。“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是说我们读书要心、眼、口 都要一起专心在书上,只有认真去领会,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我和爸爸每天晚上都要坚持读一段,直到能够领会诗意,后来妈妈也被我们感染了,被“俘虏”了,加入了进来。我们仨时而齐声朗诵,时而互相提问,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着读书的快乐,在快乐中共同成长。

篇12: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读书感悟

《弟子规》中的《入则孝》详细讲述了我们在与父母相处时应该做到:做事不迟缓,拖延偷懒;要听从父母的教诲、责备;照料父母要尽我所能。对待父母要诚实守信;父母有错误要劝说;父母生病要一直照看着。而我们在生活中不仅为父母做事偷懒,不帮助父母做事,还在父母教诲我们时心里不舒服,父母生病不管不问却只顾自己玩,一点都没有做到《弟子规》中的要求。生活中我们应该尽快改掉这样的毛病,不然就是不孝了。

诚实守信在《弟子规》中的《信》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告诉了我们在与别人相处时要诚实守信,不胡言乱语,不说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做错了事就要承认错误,若是逃避那就是错上加错了。可我身边有的人就说一些肮脏下流的话,做错了事情就逃避责任,从不主动承认错误。希望他们读一读,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

篇13: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读书感悟

上了小学,我又开始重读《弟子规》,我渐渐感悟了它的涵义,真是受益非浅。妈妈说现在的我是“多了悟性,少了记性”:从书中让我知道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文化,传统美德也需要我们传承。

《弟子规》不仅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还是我人生的启蒙老师。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我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鞭策自己的行为准则有了尺度、增进了自己为人处世能力。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它还教了我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使我成为有用之才。

篇14:关于国学经典的读书心得

如果我们没有了这些感情,那么我们只是行尸走肉,只是孤独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是活着,有活力有希望有后盾的活着。而人生,也要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只依赖于生活而不努力成长努力幸福,就不会收获饱满的果实。

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中的我们都应该努力生活,努力成长,创造自己的人生,如果循着既定的轨迹不咸不淡的生活下去,就很有可能失去自我失去生活的力量,失去对生活的触觉、嗅觉、味觉...不能品尝美食的人生是缺憾的,不能品味生活的认识则是失败的。

谁都不想活在一个失败的人生,不想自己的生活中没有味道,所以,www.liuxue86.com我们要认真的对待生活、努力的探索人生,不断的创造自我,为每一个不同的自己而感恩努力地生活。

如今也许早没有这样的岛,然而每个人心中依旧有一座孤岛——上面摆放着每个人难以回味的秽然记忆,但是也许多少年后再次品味,才能嗅到真正褪尽铅华的芬芳——早在那些并不华丽的外表之下,深深掩埋。只有万物之源的时间,能筛选出最美的刹那,在赏尽风景的苍老眼球里,展示它淡然却永恒的美好。

上一篇:党员纪律处分条例对照检查下一篇:高一作文-爱与痛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