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沟中心小学路队护送制度

2024-05-22

刘家沟中心小学路队护送制度(精选7篇)

篇1:刘家沟中心小学路队护送制度

许岭中心小学路队护送制度

一、路队要坚持每天护送两次。参加护送人员为班主任、副班主任以及被安排护送的其他教师。

二、各班各路队要选好路队长,积极发挥路队长的作用,要实行路队举牌带队负责制,班主任应定期进行路队工作总结,对优秀的路队进行表扬鼓励。

三、路队由行政值日、辅导值日,及大队部干部负责检查。重点检查子敬路路队、砂子岭路队,不定期抽查其他分支路队。

四、负责护送的教师应始终随队护送,路队要护送到指定地点,一次未送或未送到指定地点的扣除护送教师津贴2元(特殊情况须请假并请人代送)。各路队护送的指定地点:砂子岭路队送到财政局(随队护送过马路),子敬路路队送至京珠公路指挥部(随队护送过马路),护送中途中出现安全事故由护送教师承担责任。

五、放学后,各班应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前组织好学生,在教室门口按要求站好路队,清点放学人数,学生未到齐不得将路队送走,没有站好队的学生每人次扣5分。路队站好后由行政值日、辅导值日排顺序,逐班出校门,凡插队的班级每次扣班级管理10分,途中出现散队现象,扣除相应护送教师分数,每次1分。

六、路队管理每月总分为100分,每次按路队情况分好、中、差、三等计分,好奖2分、差扣2分,中不记分(附各等的标准为:好:有教师护送,有路队长带队,有路队牌自始自终保持整齐的队形,无人讲话,无插队、散队追打的现象。中:有教师护送,有路队长带队,无路队牌能保持队形无大声讲话,无插队、散队、追打的现象。差:无教师护送,无路队长带队,不能保持队形,有插队、散队、追打现象。

七、路队到达护送终点后,依然能排着整齐的队伍直致最后一个人到达家门口的班级,每周加3分。

篇2:刘家沟中心小学路队护送制度

1、值班领导、执勤学生应按时到岗,监督检查。

2、放学后,学生以班为单位在大院站队,不许打闹,做到快、静、齐;体育老师认真组织整队放学。

3、放学离校顺序由一年级至六年级,每班有两名学生举牌引领。路队要稍慢、匀速行进,前后学生之间要保持合适距离。路队中学生不能推拉、打闹、嬉戏,不能掉队、插队。

4、路队出校门走到路口黄线,向东西方向走人行道,中间不准走散,由班主任或课任教师送过马路;班主任或课任教师(因公、因事、因病请假)不能护送路队时,教导处指定其他教师护送,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5、接送学生的家长均应在执勤线以外接送,避免影响交通,不可围在校门两侧。一般情况下,家长不可进校接孩子,不可从路队中接走孩子,须在校外两侧转角处从路队中接走。在校门口接孩子又不听指挥的家长,其子女所在班级将被扣除路队纪律分。

6、家长与学生要定好接送地点、时间,如果家长有事,可推迟半小时接,期间小学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7、如遇恶劣天气,值班领导、体育组教师、班主任及跟班教师要放下一切工作,维持放学秩序,确保全体学生安全离校;恶劣天气放学时,不集体站队,学生在教室等候家长。

篇3:刘家沟中心小学路队护送制度

(一)日本中小学的现状和问题

日本的义务教育阶段包括6 年小学和3 年初中。日本的义务教育普及率很高,几乎达到100%。2006 年修改后的《教育基本法》第5 条第2 项规定,“作为义务教育实施的普通教育旨在发展每个个体的潜力,传授其自立于社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其成为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所必需的基本资质”。在此基础上,2007 年修改后的《学校教育法》进一步对小学和初中的教育目标作出如下规定,“小学应参照儿童身心发育阶段,教授义务教育中最基础的东西”(同法第29 条),“初中应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参照儿童身心发育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同法第45 条)。日本小学及初中的具体教学科目、课时数、学习内容和各年级的学习目标等有关课程的事项,均在文部科学省制定的小学及初中课程大纲《学习指导要领》中有明确要求。

日本的小学总体上实行包班制,即一个教师(班主任)承担整个班级的科目教学和生活指导工作,仅有个别学科由专门的学科教师负责。这有利于教师多方面地了解每个学生,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以及实施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而不受学科领域的限制。但在另一方面,小学教师的工作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学科教学的专业性也不易保证。此外,仅由一名教师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学生群体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教师与学生的信赖友好关系出现问题,很可能导致“班级崩溃”(即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说话、走动,不听甚至反抗教师的指示等,以致正常教学无法进行的状况)。[1]与小学不同,日本初中实行的是科任制,即各科由不同的教师分别担任。科任制提供更具专业性的教学指导,然而,科任制下的初中教师是按照学科来分工而不是按照年级来组织的,这一结构性问题使得不同领域的教师间“各自为政”,缺乏横向交流。

在教学指导与评价方面,日本小学的教学速度缓慢但重视细节,多以体验学习和单元小测试为主,强调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态度;而初中的教学速度有所加快,多以听课学习和定期考试为主,强调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另外,儿童在初中阶段容易出现青春期的烦恼和问题,这也使得教师对于初中生的管理和指导更为严格。

日本的小学和初中虽然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义务教育阶段,但它们之间实际存在着学力观、教学观以及教育观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但会加重儿童在学业上的困难,还会破坏儿童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连续性。小学阶段的儿童在身心方面还未发育成熟,进入初中后面对新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乃至新的学校文化、学校氛围,容易产生不适感和精神压力。因而,校园欺凌、抵触上学(日称“不登校”)等问题往往会在初中第一年急剧增加。在此背景下,打破学校教育体制的禁锢,推进小学和初中之间的合作以及一贯制教育的实施显得十分必要。

(二)日本中小学传统学制面临的挑战

日本现行的单轨型“6-3-3-4”学制(即小学6年、初中3 年、高中3 年、大学4 年)建立于1947年,并在《学校教育法》中有明确规定。关于实施“6-3-3-4”学制的原因,日本政府在该法案中是这样解释的:“一是为了确保每位国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二是为了彻底普及普通教育以建设文化大国;三是为了实施与人的身心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作为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衔接和关系,反映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基本教育方针、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2]在日本经济稳定增长下的20 世纪70 年代,中央教育审议会数次在《综合扩充和整顿今后学校教育的基本对策》等报告中,建议设置“初高一贯制”学校以保障中等教育的连贯性。但日本政府却迟迟未下决心,这是因为“初高一贯制”并不是将学制进行彻底变革,而是在原有学制的基础上将另外一部分初中和高中合并起来,促使学校体系多元化,由此可能进一步激化早已严峻的考试竞争问题。[3]1997 年6 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报告《面向21 世纪的我国教育》,再次提出构建“初高一贯制”的建议来开展连续性的教育指导,为学生营造轻松安定的学习环境,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更多选择。基于此,日本于翌年修改《学校教育法》,建立了包含6 年制中等教育学校在内的“初高一贯制”学校教育制度。

近年来,日本的少子化、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社会逐渐失去活力,面临着生产力不足、生产规模减小、社会保障费增大等危机状况。据推算,2060 年日本的人口约为9 千万,较之2010 年减少近3 成,且其中4 成左右为65 岁以上的年迈老人。[4]对于自然资源匮乏的日本而言,人才储备成为增进社会活力的关键。换言之,尽可能地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不断提高人才的质量是谋求国家长治久安,也是让每位国民拥有充实人生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与现行学制建立之初相比,当下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大约提前了两年,自我肯定感较低。同时,学习内容的难度不断加大,且“小一问题”(即一年级班级由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不配合等原因,而无法维系正常教育教学的现象)和“初一不适”(即学生在刚升入初中后由于不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出现抵触上学等行为)等情况也频频发生。

迄今为止的70 年间,日本一直实施“6-3-3-4”的学制。然而在当下,社会形势与儿童状况都已发生巨大变化,这对传统学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日本“初小一贯制”教育的提出与实践

(一)“初小一贯制”教育的提出

结合日本教育的现状及世界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2005 年10 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了题为《创造新时代的义务教育》的咨询报告,提出深化义务教育改革的战略构想。其中言及“设置9 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的可能性”,但却仅是停留在“由各地方自行判断、灵活实施”的层面。

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在第二次就任首相后,将“教育再生”和“经济再生”作为两项最重要的国策。所谓“教育再生”即是构筑与时代相适应的新教育体制,“它是引导每一个人走向优质人生的道路,是维持社会发展和经济成长的基础”。[5]2013 年1 月15 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成立“教育再生实行会议”这一常设的官方咨询机构,来推进教育改革。在当月召开的第183 次国会上,安倍发表了“实施学制改革,促进教育再生”的意见。同年6 月,内阁制定的《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指出,“不仅要推进各学校和学习阶段间的顺畅衔接与合作,还要围绕‘6-3-3-4’学制作出重审和探讨,以此来构建适应儿童身心发育特征的弹性化教育体制”。在此背景下,教育再生实行会议于2014 年7 月向安倍提出学制改革建议,其中之一即是创建“初小一贯制”教育制度。

在日本现行的学制下,文部科学省指定的“研究开发学校”和“教育课程特例校”可以不依照《学习指导要领》的规定来实施“初小一贯制”教育。前者创设于1976 年,这类学校自主制定学校课程并通过实践来开发新的课程和新的教学方法;后者创设于2008 年,这类学校参照所在地区的特色、优势和实际情况,制定和推进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以实施更为充分有效的教育。截至2013 年5 月1日,这两类学校共有960 所。

此外,还有一些学校虽然不属于“特例校”,但经地方自治体的主导,它们在国家课程大纲容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统一教育目标和学校课程、运营体制和教学体制来实施“初小一贯制”教育。

为了基于实证来对“初小一贯制”教育的制度化及其推进对策还有初小协作的强化方针作出探讨,文部科学省在2014 年5 月实施了“‘初小一贯制’教育实际状况调查”。在调查中,“初小协作教育”被定义为“通过信息交换和实际交流来实现初小顺畅衔接的教育的总称”;而“初小一贯制教育”是“初小协作教育”的一种,它是“小学和初中共享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和实施贯穿于9 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系统化学校课程的教育”。该调查的结果显示,日本全国共有211 个市区町村(相当于总体的12%)实施了“初小一贯制”教育,包括2,284所小学和1,140 所初中。此外,有166 个市区町村计划实施“初小一贯制”教育,另有450 个市区町村对此表示关切。可见,实行“初小一贯制”教育的日本学校在今后会越来越多。

然而,即使是在标榜“初小一贯制”教育的学校当中,真正“构建了9 年间的总教育目标”、“按学科制定了9 年间的系统化、一体化学校课程”的却不到总体的1/4;“共同分析学力测验结果”的占5 成,“共同实施学校评价”的占3 成,“共同建立9年间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仅1 成左右。可以说,多数学校实际开展的是“初小协作教育”而非“初小一贯制教育”。

在学段划分方面,72%的学校仍旧采用“6-3”制,26%的学校改用“4-3-2”制,选用其他划分方式的学校不到1%。尽管建立了“初小一贯制”教育制度,但学校对于初小阶段的划分并没有多样化。在教育成果方面,将近9 成的学校都对“初小一贯制”教育的效果予以肯定。具体而言,这些成果包括:“各种学力测验的结果有所提高”(40%)、“‘初一不适’问题得到缓解”(90%)、“小学及初中教师间的认识增强”(90%)等。[6]

(二)日本东京都品川区的改革实践

日本东京都品川区自2006 年起,率先在区内所有公立小学和初中实行“4-3-2”学段划分的一贯制教育,以确保义务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该区根据儿童的身心发育特征将1~4 年级作为基础夯实阶段;5~7 年级作为能力发展阶段;8、9 年级作为自主性培养阶段来制订教学计划和学校课程,并从小学5 年级起实行科任制,促进小学与初中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强化小学和初中间的衔接。

(如图1 所示)结合现行《学习指导要领》的要求,品川区制定出渐进性的课程体系。例如,1~4 年级的数学学习主要是以“数的运算”、“量的测定”等有关数量关系的学习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5~6 年级的数学课在巩固已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开始学习“负数运算”和“文字叙述”等进一步的内容。另一方面,为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判断、决策和应对能力,品川区尽可能地在课堂中采用课题解决型的教学模式。也正因为如此,该区学校1~4 和7~9 各个年级的年间总课时数均比国家课程大纲的规定多出35 个课时,5~6两个年级更是各自多出70 个课时。其中,为了夯实学生的“读写算”基础,3、4 年级的国语和数学的总课时数分别增加了50~55 个课时。

在实施“初小一贯制”教育之初,品川区创设了整合道德教育、综合学习时间和特别活动的“市民课”。市民课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认识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培养学生履行社会责任所必需的素养和能力。具体而言,1~2 年级的市民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习惯和规范意识;3~4 年级和5~7 年级的市民课分别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行动能力;8~9 年级的市民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市民意识和人生观。在总体上,通过9 年间的系统化学习让学生具备基本的素养和能力,拥有丰富的人格与品质。这一课程采用发现、体验、回顾、评价与改善的5步教学模式,追求阶段性的提高。

此外,品川区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实施英语教学。基于儿童的身心发育特征和“4-3-2”的学段划分,该区将“亲近英语”、“掌握英语”、“活用英语”分别作为1~4 年级、5~7 年级、8~9 年级英语教育的重点,开展循序渐进的英语教育。9 年间的英语学习以“听”、“说”为中心,强调学生对于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此,品川区除了充实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师的合作教学体制之外,还增加了外教教学的时间,制作了独自的英语教材和其他辅助资料。[7]经调查发现,品川区在实施“初小一贯制”教育以后,学生的学力状况、出席状况乃至态度礼节都得到明显改善。[8]

三、“初小一贯制”教育的制度化及问题

(一)“初小一贯制”教育的制度化

2014 年7 月,教育再生实行会议向日本首相安倍提出了有关学制改革的意见,重点谈及学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建议,包括幼儿教育的无偿化(延长义务教育阶段);“初小一贯制”教育的制度化;设立以实践型职业教育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机构;创建新学制下的教师资格制度等。考虑到当下儿童的身心状况和“初一不适”问题等,“初小一贯制”教育的制度化,被认为是亟需作出具体探讨并尽早实施的对策。经过多番意见征询和探讨,2014年12 月22 日,中教审发表了有关“初小一贯制”教育制度化的报告,建议创设“初小一贯制教育学校(暂称)”和“初小一贯型小学·初中(暂称)”,并通过修改《学校教育法》将其确立为与现行小学、初中不同的学校种类。“初小一贯制教育学校”和“初小一贯型小学·初中”同样由市町村教育委员会负责设立,且均属于市区町村教育委员会指定学生就读的学校。市区町村教育委员会可根据需要创设“初小一贯制教育学校”和“初小一贯型小学·初中”,灵活实施“初小一贯制”教育。

在学习年限和学校课程方面,“初小一贯制教育学校”和“初小一贯型小学·初中”都是9 年,都必须设定9 年间的教育目标,制定9 年的一体化课程。同时还要基于现行小学及初中的《学习指导要领》创设实施一贯制教育所需的特殊课程。但在管理和教学组织方面,两者存在明显不同。“初小一贯制教育学校”仅有一名校长和一个教师团队,且原则上教师必须兼备小学和初中的教学资格。然而,据统计,日本小学教师中具备初中教学资格的约占60%,初中教师中具备小学教学资格的约有30%,且地方间还存在差异。考虑到这一现状,作为新制度建立过程中的“过渡措施”,当下拥有任何一方教学资格的教师暂时可以教授相应的课程。“初小一贯型小学·初中”则是小学部和初中部都有各自的校长和教师团队。因而,为了保证一贯制教育的连续性,小学部和初中部必须共同成立学校运营协议会,安排人员负责在小学部和初中部之间的统筹协调工作等。另外,不论是“初小一贯制教育学校”还是“初小一贯型小学·初中”,都可以共享同一个或者拥有相对独立的场地和设施。

(二)制度化带来的问题

随着“初小一贯制”教育的制度化,有关硬件设施、学生、教师、时间、预算、人事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为此,有的意见对“初小一贯制”学校制度的创设表示了反对和担忧。

首先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日本的中央政府并没有要求全国所有学校都实行“初小一贯制”教育,而是将选择权和设立权交给地方自治体。然而,如果仅是一部分学校成为“初小一贯制”学校,那么对于不属于一贯制学校学区范围内的儿童及其监护人来说是不公平的。[9]这与义务教育确保教育机会和教育水平均等的理念相悖。并且,由于一贯制学校和已有的小学、初中是并存的状态,所以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人气很可能会集中于特定的学校。这样一来,即使是在同一地区,学校间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地方自治体在设立“初小一贯制”学校时,有责任向地区住民和学生监护人进行相关说明。

其次是教育内容的问题。受国际化的影响,近年来日本越发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社会对于提早实施英语教育的呼声也很高。为此,日本计划在下一次《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中将现在小学5、6 年级的非正式学科“外语活动”提早至3 年级开始实施,同时从5 年级开始将英语作为正式学科进行教学。许多开展“初小一贯制”教育的学校已从早期起实施英语教育,及时响应了学生监护人的需求,这是一贯制教育受到青睐的原因之一。[10]不单是英语教育,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方面,一贯制学校也常常出现提早化的倾向。至于学生是否能够真正“消化”这些内容却是避而不谈。

再次,“初小一贯制”教育的制度化无疑会给学校师生带来各种影响。例如,一贯制学校采纳的是独自开发的9 年制课程体系,学生在转入普通小学或初中后,可能会出现“学习跟不上”、“知识接不上”等情况而感到迷茫无措。此外,一贯制学校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固化,反而更容易激化校园欺凌等现象。[11]这些都是地方自治体和学校管理者必须考虑和应对的问题。另一方面,小学和初中一贯制化以后,会产生一些重复的行政岗位,同时也需要新增负责统筹与协调的岗位。因而如何达到相对最优的人员配置成为不可避免的课题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初小一贯制”教育,现阶段日本还要促进教师获取小学以及初中教学资格。根据2002 年修订的《教育职员资格法》规定,工作年数达到3 年以上,完成认定讲习并修得足够学分的小学教师可获得初中二级教学资格,初中教师可获得小学二级教学资格。为了鼓励教师考取相应教学资格,前者的必要学分从22 分降至14 分,后者从24 分降至12 分。然而,仅靠简单地降低要求,极有可能招致制度的形骸化,因而还必须考虑其他对策。

篇4:路队护送制度

管理道路交通安全是学校安全工作中的重要议程之一,我校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存在的问题:学生集中放学人员多加上给我校门前公路上过往车辆比较多。为进一步确保我校学生往返家校途中的交通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坚持每天按路队集中放学制度(特殊情况除外)。

2、各班首先对辖区内按学生住址所在地的方位进行归类,并划分出主干线路和分线路。实行专线负责制,指定教师负责每条线路,明确专管教师的职责,落实好所负责路段中的学生往返家校路队制度。

3、凡走读生必需严格遵守集中放学制度,任何人不得故意缺席,更不得故意逃避、拖延。

4、最后一节课和自习的随堂教师必须按时放学、不得拖堂、更不得将走读生以各种理由留校,并督促学生迅速到指定位置集中。

5、挑选出各路段中的学生路队长和分队长,由路队长具体负责相应路段上学生往返途中的纪律及应注意的事项。各路队长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具有一定的号召力,能组织并维持好途中的纪律。

6、路队长每天必须清点本路队人数、清查缺席人员并向路队护送教师报告,由路队护送教师做好记载,特殊情况要立即向学校报告。

7、路队长必须每天注意路途中的安全情况,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向学校报告,并要让所有的相关学生家长知晓。

8、校务值日必须按时到位,各路队整理完毕后,由校务值日统一指挥,强调路途安全注意事项,呼“过马路,左右看,守规则,我平安”的安全口号,然后各路队按一路纵队放行,路队护送教师必须护送到指定位置。

9、学生在往返家校的途中由路队长组织,有秩序地行走,队伍必须是一列纵队,统一走在公路的右边,且不能超过公路沿边 1米。

10、学生在公路上行走时,严禁学生在公路上嬉戏、玩耍,追逐打闹,严禁追车、爬车,不东张西望、无故横穿公路、边走边看书或做其它事情。若要横穿公路是,要看清左右是否有车辆通过,待无车辆通过时方可走人行横道或直线通过。

11、若遇到连续多雨,大雪、大风等恶劣天气灾害易发时期,各班必须通知家长或专人接送,确保学生在上放学途中的安全。

篇5:小学路队护送责任书

为了加强学生的安全工作,进一步强化路队教师职责,根据中心学校安全会议精神,特制定本路队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

一、各包队教师要以讲安全、讲稳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站队工作的认识,以对每一个学生高度负责任的精神,重视抓好学生站队安全工作,并对本人包队每一个学生的路途安全负责。在一定范围内护送学生安全回家是每个教师应尽的义务。

二、护送时间中午、下午放学时间。

三、护送人员必须周一至周五每天护送。

四、护送范围:南边,至米厂正门口;北边,至公路闸。若遇特殊天气必须护送到安全区域或护送到家。

五、每个路队安排路队长,负责路队情况。

六、在护送范围内学生发生安全事故,护送人员必须查明原因,明确事故责任。学校根据谁护送谁负责的原则追究事故责任。

七、每个路队的护送教师有职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时解决学生在路队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如果视而不见,造成事故的,谁护送谁负责。

八、如果路队中发生安全事故,要马上向学校领导汇报。不汇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自负。

此责任书签字生效,有效时间一学期。

教师(签字):

校长(签字):

何桥学校

篇6:争胜小学教师路队护送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来,为了加强对学生来校、回家的安全管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以科学发展观和珍惜生命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创建平安文明校园为指导,全面展示我校师生文明守纪的风貌,将路队建设成为展示我校良好校风的平台,成为展示我校校园风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制定此办法。

二、路队管理领导小组: 六村方向路队: 组长:徐 军

三村、四村、五村及场镇方向路队: 组长:王 军

二村、一村及七村方向路队: 组长:于学勇

组员:一年级:陈书琼 王述湘 陶少伦

二年级:杨菊花 闵秀英 吴在辉 三年级:王丽燕 尹久明 周天述 四年级:高大清 龙菊花 郑明珍 五年级:李顺宜 李

奎 朱安德 六年级:杨一春 侯建君 王

三、路队要求:

1、各班分三路放学:三村、四村、五村及场镇方向路;六村方向路;二村、一村及七村方向路,以班为单位统一放学。

2、各班中午放学、下午放学必须由值周教师组织到指定地方集合,整队离开学校。

3、有特殊情况必须留校的少数学生,也要以班为单位排一纵队出校门,不得随意行进。

4、分班走,学生路队有序行进,不得插队。路上注意安全,不并行。

5、路队长要求:带领队伍靠右行,并控制速度;要求学生不乱下队、不乱讲话、不并行、不提前离队、不追逐打闹;做到二人成队、三人成线。对违规者,予以批评、制止,并作好记录,汇报给护送教师。次日,由护送教师对违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令其改正。、路队出校门后,沿指定路线行走,特别是穿越马路时,路队长要注意来往车辆,并下队指挥所有学生尽快通过交叉路口,注意安全。

7、家长一定要在指定位置接送孩子,杜绝家长进入校院接送或堵塞交通。

8、学生按规定时间上学途中,不得超过2人并行,应自觉成队,进入校园,进校后有序的进入本班教室。

9、学生放学路上,见老师可只问好不敬礼,以免影响路队整齐安静。遇上级领导检查或来宾出入校院时,学生要靠一侧立正站好等领导或来宾过去后再行走。

10、学生出校门后,必须立即回家,不得在校门口、公路旁逗留。

11、集会路队要求同上。

12、每班要有自己班级特色,在行进中可以唱歌、背古诗等。

四、检查、考核办法:

1、各路队负责教师要高度重视路队管理,它不仅代表学校形象更关系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除校内送路队外,对校外路队要经常性检查,及时纠正其不足。

2、每个方向的路队要选出责任心强、有管理能力的路队长负责好路队,对每天的路队情况及时向班主任或护送教师汇报。

3、各路队负责教师要对每日学生路队情况及时检查,形成记录材料,及时总结,有总结资料。严禁出现不管不问现象,违者从班主任考核总分中扣掉相应分数。(一次扣0.5分)

4、路队不够迅速,抢行、打闹、不安静扣护送教师0.1~0.5分。

5、在路队中打闹、喧哗者每人次扣0.1分。(注:班主任、护送教师、班级同时扣分。)

6、路队步伐不整齐,每班扣0.1~0.5分。

7、学生出校门后,在校门口、公路旁逗留的,一经发现酌情扣分0.1~0.5分。(注:班主任、护送教师、班级同时扣分)

8、在路队中学生乱跑、说话或私自离开队伍每生扣0.1分。(注:班主任、护送教师、班级同时扣分)

9、接送学生的家长不允许在校门正前等候,发现一次扣学生所在班级0.1分,坚决杜绝家长用农用车或摩托车接送学生。

10、每班要有自己班级特色,有特色的班级加0.5分。

11、如发现护送教师无故未护送一律视为缺席,每次扣0.1分。

12、值周领导﹑分管路队领导、值周老师直接参与考评。本考核方案至教师大会宣布之日起生效。

篇7:刘家沟中心小学路队护送制度

一、学校成立巡河队,负责对学生上、放学途中违规行为的巡查。

二、巡河安排:

汪坪与赵川交界—汪坪大桥河段由李政儒 汪慧平负责。汪坪大桥----乡政府大桥河段由陈万军 刘宇飞负责。乡政府大桥—中坪庙沟口河段由赵兴斌 吴娜负责。中坪庙沟口—灰池子街桥河段由江贻宏 赵洁负责。灰池子街桥—双房水源头河段由汪昌群负责。灰池子街桥—徐庄水源头河段由陈绍江 贺小莉负责。乡政府大桥—双坪水源头河段由彭娜娜 张苗苗 雷丹 陈香梅负责。

二、周末放学时,值周教师进行巡查,阻止学生骑自行车、骑座摩托车,严禁学生乘坐非客运车辆。

三、夏秋季节巡河人员,对在午睡期间和下午休息时间私自下河和在河边玩耍的学生进行教育,劝其回到安全地带或通知其家长监护。

四、巡河期间发现学生有其他不安全行为的,应立即予以纠正,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五、汛期到来时,如有回家隔河的学生班主任要亲自或者委托成年人将其护送到安全地带,不得让学生自行强行渡河。不能回家的,由班主任负责安排其生活,不得让学生在汛期到来时独自回家。

六、学校和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上、放学的安全注意事项,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桃坪乡中心小学禁止学生私自下河

安全管理制度

一、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二、严格考勤制度,严防学生上课期间溜出学校下河玩耍。

三、成立巡河队,每天由教师轮流巡查,严肃教育处理违纪学生。

四、午饭后加强校内巡逻值班,无特殊情况,大门不对外开放,在校住宿学生一律不准出大门。

五、班主任认真履行职责,耐心教育,细心管理,严管死守。

六、与周边群众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形成社会监督机制,共同预防学生溺水事件发生。

七、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严禁学生上学、放学途中下河玩耍,巡河队加强巡逻。

桃坪乡中心小学汛期带值班制度

一、每年进入汛期前,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桃坪镇中心小学防洪抢险预案》。成立防洪抢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防洪抢险的组织工作。

二、成立学校防汛抢险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 长:李吉锋

副组长:江贻宏

成 员:汪昌群 陈绍江 杨爱群

李政儒 职 责:负责领导和指挥学校防汛抢险工作。学校防汛抢险领导小组下设专门机构:

1、防汛抢险组:由江贻宏同志任组长,陈万军等同志为成员;

2、后勤物质保障组:由汪昌群同志任组长,赵新斌同志为成员;

3、通信联络组:由杨爱群同志负责向上级及时汇报灾情;

4、疏散引导组:由李政儒同志任组长,班子成员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负责平时全校防汛自救、应急疏散的宣传教育、培训演练的具体事务;战时进行指挥,做好人员的疏散工作。

三、学校努力做好防洪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及时疏通校园内的排水沟渠,备足防洪抢险的物资,应急照明设施等。

四、注意收集防汛、气象、水文等部门发布的汛情雨情通报,及早部署防汛抢险工作。

五、学校在主汛期必须坚持昼夜值班制度,随时监测汛情的变化,接受上级防汛指挥部门的调度和命令,随时做好抢险准备。

六、积极开展防汛安全大检查,汛期和主汛期必须对校舍,设施设备,围墙、校门、排水沟渠以及学校周边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本单位排除不了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报请当地政府予以排除。

七、汛期必须严格坚持家长接送学生上学和教师护送学生回家、教师巡路巡河等制度,杜绝学生强行过河或在河边观望逗留、沿河捕鱼捞柴等。

八、存在山体滑坡、洪水淹没、校舍倒塌等安全隐患的学校,主汛期不得继续留学生上课。学校可移动的校产要提前撤离到安全地带。

九、如遇险情发生,应组织抢险队在充分注意到不危及抢险人员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抢险,不允许因抢救公私财物而发生伤亡事故。

上一篇:离任领导讲话稿下一篇:法院抓住五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