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传承革命精神

2024-04-23

如何传承革命精神(精选10篇)

篇1:如何传承革命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精神

摘要:辛亥革命时期的仁人志士们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屈斗争,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也铸就了弥足珍贵的辛亥革命精神。辛亥革命精神主要体现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共同奋斗的团结精神和民主主义精神。在此后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辛亥革命精神成为唤醒民族意识、增进民族团结、激励中华儿女为国家为民族团结奋斗的重要精神力量。我们当代大学生应继承和弘扬辛亥革命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继续艰苦努力、共同奋斗,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曾几何时,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多少志士仁人奔走呼号,洒尽热血。曾几何时,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多少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从1911年到2011年,100年,一个世纪的奋斗,我们的祖国每一年都向着强盛、富强迈进!我们纪念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就是挖掘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因为辛亥革命最宝贵的就是辛亥革命精神。辛亥革命给我们中国、亚洲乃至世界带来的是一笔很宝贵的遗产。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努力传承辛亥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是对辛亥革命100周年最好的纪念。

谈到辛亥革命,浮现在人们眼前的,更多是刑场上慷慨就义的烈士、战场上奋不顾身的战士和后方运筹帷幄的统帅。但是,纵观中国千年的历史,每一次历史巨变中,总少不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总是默默无闻,但若缺了他们,历史的进程就会严重停滞,他们就是中国特有的文人群体。古往今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历史进程中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推动者的角色。辛亥革命也不例外。著名作家裴高才老师在其著作《首义精魂》中就写到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的意义。一批自农村走出的知识分子,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亡清必楚”的英雄气概,经过历时数年成建制地运动军队革命,终于成功地发动了中心城市的“十月革命”――武昌起义,迈出了中国乃至亚洲走向共和的第一步。而且他在高校国际读书节的演讲中,以《从黎黄陂手不释卷说开去》为题,以黎元洪为例,详细叙介了读书人在辛亥革命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裴高才老师在演讲中,详细解析了辛亥志士们的“为知”与“为己”的读书境界,尤其是黎元洪大胆起用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可谓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所以,黎元洪的文人气质,从幼年时期手不释卷,到成年之后的惜才用才,都构成了辛亥革命能够胜利的历史必然性。黎元洪只是当时万千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一个,试想,如果没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大胆维新,就不会有辛亥革命产生的思想前提;如果没有黎元洪、孙中山等人的组织和统领,就不会有辛亥革命成功的基础;如果没有鲁迅、陈独秀等人的发动,辛亥革命的影响就不会被充分扩大„„这些足以说明,辛亥革命的胜利,与中国的知识分子的努力是密切相关的。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没有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也就谈不上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

辛亥志士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置生死安危于不顾,置功名利禄于度外,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他们气壮山河、感动天地的英雄事迹,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是今天仍然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我们可以将这些精神遗产总结为四个方面。即: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情怀,“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的献身精神,关心民生疾苦、立志为百姓谋福祉的高尚品德,顺应时代潮流、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100年前,这些思想成为推动人们投身革命的巨大精神力量。直至今天,革命先辈留下的精神遗产仍然没有失去思想光辉,仍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细观当今的中国,依然要面对各种挑战,美国的霸权,日本的骄横,越南的挑衅时刻威胁着中国的和平与发展。虽然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但片面追求GDP的发展思路让我们首先为了招商引资牺牲了生态环境,压低了劳动力成本,凭此来创造了财富,然后靠拉动房地产提高了国民生产总值。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百年前的清王朝,当时清朝的GDP是西方国家的几十倍,但却是完全靠出口茶叶、丝绸等农副产品创造出来的,近代工业几乎一片空白,所以在19世纪中期,当它遇到侵略者的铁舰利炮时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历史的进程惊人的相似,惨痛的历史是否会再次重演,我们心中不得不敲响警钟。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容假设,所以我很难想像,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不过,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去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当代大学生,怎该忘记这段历史?

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辛亥革命留给了我们宝贵的无限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面对未来,我们任重道远。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有责任深入回顾、学习这段历史,继续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发扬中华民族一切革命先驱们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不断开拓创新,也许工作中存在许许多多的挫折,但是我们势必要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我们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篇2:如何传承革命精神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精神

内容提要:一百年前辛亥年间打响的辛亥革命,目的是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它是多重意义的革命:它是民主革命,还是民族的革命,更是思想的革命。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一部分人心中;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对国内的民族关系及同时期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作为思想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更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思想起到了积极的的。

关键字:辛亥革命、精神、大学生、继承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尽管辛亥革命已经发生一百多年了,但其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革命本身,因为由它拯救了危在旦夕的中华民族,极大的激发了人民的热情。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百年,是中华民族为统一祖国和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不平凡的百年。这一百年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辛亥革命精神给我们的启示和指导。作为新世纪新中国的接班人,大学生应该将辛亥革命继续传承下去。

总的说来,辛亥革命精神的内容为:反对专制,建立共和,争取人民民主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前仆后继、锲而不舍、忠

贞奉献的精神。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专制制度不仅严重阻碍了文明大国的前进步伐,导致整个社会的封闭、停滞,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世界。独权是愚昧,民主才是社会主流,才是进步。民主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与生俱来的素质,也是社会进步的一大体现。现在我们生活在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大学生应该从内心树立民主共和的观念,因此我们的一切都要遵从民主的原则:大到以后踏入社会的竞选评比,小到现在班里院里的各种评选。无论将来我们身处何职,都要牢记民主,否则就会和古代皇帝一样独权。

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和爱国志士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希望通过革命挽救民族危亡,把中国从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下解放。现在,我们已进入新世纪,中国面临的挑战更加困难,竞争也更加激烈,国际形势也动荡不安,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西藏问题、经济危机„新世纪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很有压力。作为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应把爱国放在首位,积极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和名族的利益,时刻关心国内外大事,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知识的火箭推动中华民族快速发展。

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提出了民主共和和三民主义,这在当时是开了先河的,毕竟当时还是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国是当时非常先进的思想,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就像当时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的策略,在当是也是没有人敢想的,但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选择。这种精神到现在仍然十分重要。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具有这种创新精神。在学术界,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这种创新精神,在科学技术上有所建树;在政界,我们应敢于创新,提出新的理论体系,并敢于实践;在其他方面,也要用于创新,敢于实践这样才会不断进步。

在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在敌人的屠刀和炮火面前英勇不屈,他们坚信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锲而不舍的追求民主共和。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但他们不怕困难,勇于奉献。很多人批评当代大学生毅力不够坚定,遇到困难就退缩,而且缺乏奉献精神。所以我们要坚定信念,无论多大困难,都不能退缩,要用一颗勇敢的心与困难作斗争,永不言弃。再有就是富有爱心,乐于奉献。我们是集体的一员,要为集体出一份力;我们是社会的一员,要为集体做一些贡献;我们是国家的一员,要乐于为国家奉献。

辛亥革命蕴藏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是一笔难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建设具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是当代大学生的重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而辛亥革命精神是我们很好的教材,它让我们真正学到了民主、爱国、创新、奉献精神。我们应该让辛亥革命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当代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科学发展观武装我们的头脑,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不怕困难,艰苦奋斗,不断探索,“与时俱进”,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当代大学生要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奉献出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

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富有生气,才能不断开拓创新,在激烈的竞争中的屹立于世界东方,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愧对当年为革命事业辛勤奔走劳作的革命先辈们,才对得起一直关心我们新一代青少年成长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合格的新世纪新中国的接班人。

篇3:日本如何传承“工匠精神”

“匠人精神”有文化基础

日本的“匠人精神”由来已久。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总监濑口清之认为, 日本的成功是以传统精神文化为基础的, 得益于一贯吸收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匠人文化”就是中国的传统思想与日本固有精神的结合, 匠人和农民都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天职”, 对天必须忠诚, 所以都竭尽全力用心工作。

日本制造业的优势在于技术创新。在江户时代, 除了通过荷兰学习欧洲科学以外, 日本也有很多独立的创新, 比如, 当时的活动偶人已经非常精巧, 能用毛笔写字;葡萄牙的火枪1543年传到日本, 日本经过仿制, 很快就应用于1575年的“长篠之战”,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将火枪应用于战争。

濑口清之指出, 日本企业生产和开发是一体的, 注重创新, 企业不创新就会倒闭。需要说明的是, 由政府主导的科技研发, 在数量上仅占日本科技创新的20%, 剩下80%的科技创新都是由企业完成的。民间企业是日本科技发展的主力, “匠人精神”则是日本科技发展的源泉。

高素质蓝领工人是支柱

一些日本企业界人士也指出, 日本产品精益求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只能以质取胜, 企业不得不生产更精良的产品。可以说, 日本不是在工业时代的冲击下留住了“工匠精神”, 而是工业时代的竞争培育了“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最主要的体现在蓝领工人身上。早稻田大学教授鹈饲信一指出, 日本超过90%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 而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工作人员不满10人的零碎小规模企业。但是, 不少中小企业拥有支撑日本制造业的技术实力。小规模企业的竞争武器是高素质的劳动者。他们的自我革新、熟练程度的提高、对新的机械设备的熟悉, 以及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等, 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日本, 蓝领工人也是很体面的工作,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收入差别不大, 蓝领工人的薪资水平在全世界都处于前列。蓝领工人在社会上也受到相当尊敬, 一个高级技术工人的月薪, 足以支撑起全家的开销。有这样坚实的物质基础做后盾, 技术工人得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 从而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来。

鹈饲信一认为, 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 而一个成熟的技术工人必须要经历一段不计较眼前利益、不辞劳苦、努力学习技能的岁月。可以说,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制造业中“劳动者就是创造者”, 是日本制造业的精髓。

传统工艺后继有人

在日本, “工匠精神”不只体现在制造业工厂, 还存在于大量民间手工艺人身上。日本《文化财产保护法》将工艺技术作为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传人不仅受到社会各界尊重, 而且经常见诸媒体, 尤其是其中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俗称“人间国宝”) 更是社会地位甚高。

截至2010年, 日本在工艺技术部分的“人间国宝”包括已过世者有165人 (由于部分重复, 实际是162人) , 包括陶艺、织染、漆艺、和纸等。日本政府为了保护重要无形文化财产, 对“人间国宝”每年提供200万日元的特别扶助金。对于传承团体, 则为培养传承者的项目和公开展示文化遗产的项目补贴部分经费。

虽然政府多有财务上的资助, 但是日本工艺的从业者并非个个“荣华富贵”。一名华人媒体人士说, 他以前认识几个搞扎染的日本人, 除去其中一位被评为“人间国宝”收入较高外, 其他人的经济状况都很一般, 支撑他们的还是对传统工艺的热爱。

学习民间手工艺必须经过长期培训才能出师, 而工艺品制作异常繁琐, 原料也不便宜, 所以利润并不丰厚。如漆器表面镶嵌的贝壳和象牙雕刻, 所用原料都非常昂贵, 算上原料和成本, 几乎没有利润可言, 从业的匠人能坚持下去多是出于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和希望将技术传下去的愿望。

在日本传承传统工艺的京都传统工艺大学校。这里, 众多喜爱传统工艺的年轻人在刻苦学习。年轻人能耐得住性子在这里学习, 完全是出于对传统工艺的喜爱, 也可以看出“匠人精神”不乏传人。

篇4:追寻铁军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

一、挖掘革命传统资源,弘扬爱国爱乡情感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的历史。生活在半个多世纪和平环境中的中国人民,特别是在蜜糖里泡大的青少年儿童,对中国的屈辱史和悲壮的战斗史了解不够,爱国情感逐渐淡漠。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曾苦苦地探索着激活少先队员们爱国热情的各种方法。实践证明,开发本地德育资源,整合成队员们乐于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是行之有效的一条途径。

1.认识新四军,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没有经历战乱年代的人,不大会体会和珍惜和平环境的可贵;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人,不大会深刻体会到今天生活的幸福。我国的和平环境已维持五十多年,人民的生活水平前所未有地提高。而我们特别是我们的下一代中有多少人能珍视这和平的幸福生活呢?在一次“幸福在哪里”的测试调查中,90%以上的学生不知所云,因为他们不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史。有一次,在采访新四军老战士蔡炳宏时,其中一个细节引起了少先队员们的深思。

问:您当年跟着新四军到过哪些地方?

答:参军后,我跟随部队在临安、安吉和宜兴一带打了几仗,后来随部队到苏北地区。

问:当时您只有二十来岁,到前线跟日伪打仗怕不怕?您受过伤吗?

答:到了战场上,双方的子弹飞来飞去时,就一点儿不觉怕了。当时,也经常有战友牺牲或受伤,这很平常,我们是保卫自己的国家而打仗的,有牺牲、有伤残是正常的。我左臂的一条筋打断,落下手残,左太阳穴处还有日本炮弹的弹片。

问:那你们当时的生活苦不苦,发不发军饷?

答:军饷有时发一点,有时不发,就是发饷,也只能够买买毛巾、肥皂什么的。苏北地区老百姓的生活苦得真是连粥都吃不上。我们新四军住在村子里,看了很不忍心,经常把身边仅有的一些津贴给老百姓,让老百姓买一些粮食什么的。所以,我解放后从苏北退伍回家时,身上几乎没有钱。

……

事后,学校发动少先队员们在这些调查材料中,寻找“新四军为什么是人民的军队”的原因,再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整理,编写成快板书《喝碗茶也得打欠条》等说唱材料,还开展“新四军为什么是人民的军队”板报大讨论。让队员们从中认识到,人心向背决定着一支部队的成败。新四军从无到有,在种种挫折中成长、壮大,靠的就是人民军队中的“人民”两个字。有了它,人民才能从切身利益中分辨是非,才能全心全意地拥戴和维护,甚至为之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加深队员们对革命历史的了解,学校把故事《新四军乡长夫妇英勇就义》、《羊角山上六烈士》、《元奎和尚的阴阳头》绘成画册,引起队员们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从中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国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2.认识铁军和铁的纪律,了解人民军队的胜利之本

2005年,在调查新四军在洛舍的史料时,队员们对革命战士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情况特别关心。谈到这个问题,被走访的老人们对新四军严明的军纪总是赞不绝口,并以许多事例来证明。如1945年3月25日,新四军由长兴夜行军到洛舍西侧的塘头村时,为了不打扰百姓,他们夜宿庙前山的山坡上。以后新四军进驻村子里,也只是睡在空屋里或人家的廊前檐下,向百姓借的东西,都在部队开拔前还清,之后,还有部队专管人员一一检查归还的情况,如有损失,马上赔偿。部队行军打仗,有时渴了,乡亲们主动烧好茶水送来,战士们喝了茶,把烧茶的柴火折合成钱或写张欠条送给乡亲们。这些欠条则可以在缴公粮时扣除。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人民群众也正是从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认识了新四军。

在表演快板书《喝碗茶也得打欠条》时,队员们耳旁响起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声,看到的是身着灰布军装的新四军小战士整齐的步伐和英武的身姿。当小故事员在讲述《新四军夜宿葡萄棚,刘阿华感慨大半生》这个故事时,队员们想起了经常去玩的那个塘头山葡萄棚。活动中,队员们对“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内涵有了真切的体验。

另外,学校努力使开发本土德育资源活动向各科渗透、整合。例如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苏南、浙北的民歌小调上,填上有关本土德育资源的新词,例如用《茉莉花》曲调填上《好一座苕溪桥》、用《杨柳青》填上《砂村美》、用紫竹调填上《谁为我们架金桥》、用山歌调填上《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在村、镇级的文艺晚会、党员会议及家长会上演唱,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又如在体育课中穿插“荷重越过封锁线”、“背米爬山去孝丰”等竞赛项目,美术课根据革命故事绘成的连环画更是特别的吸引人……

二、整合地方德育资源,拓展丰富德育内容

在大力开发“新四军在洛舍”这个独特的德育资源之后,学校德育工作并没有在此单一层面上止步,而是努力用多元化、放射型、多层面的方式来积极构建立体型德育平台。

比如组织学生开展“根据地后代看家乡巨变”系列活动,让学生从“寻找新四军阻足迹”到了解改革开放后家乡的沧桑巨变,引导学生在过去与如今、苦难与幸福、屈辱与强盛等的鲜明对比中真切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意志。实践中学校认识到,“新四军在洛舍”德育资源毕竟有限,需要立足这“点”做好文章,但更需要跳出这“点”,向本土其它德育资源横向拓展延伸,做到“点”与“面”的结合。

在活动过程中,学校给队员们提供他们可选择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关注的焦点。例如队员们对春节很感兴趣,便组织了“一样的春节,不一样的童年”的社会调查活动。队员们利用春节走亲访友机会,采访身边的亲人,把亲人和自己完全不同的童年作比较,认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队员们喜欢游山玩水,教师就让他们去调查洛舍漾及周边的旅游资源。杭州因西湖而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千亩洛舍漾是否也可以开发成水乡一绝的旅游胜地?队员们为此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调查活动之中。

2006和2007年暑假,学校组织开展“小铁军”夏令营活动,带领队员们来到当年新四军为之流血牺牲的长兴大地,引导他们走进历史,走近英雄,感悟幸福,体验成长,对他们进行了一次极为生动的革命传统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得到了多家媒体的报道,活动后队员们写出了一篇篇体验文章,并汇编成《吹响小铁军的号角》。

几年来,学校在进行德育课题研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基础上,编写成《新四军在洛舍》校本德育教材,开辟了“新四军在洛舍”德育展室,成立了“小铁军”军校,创办了小新四军研究班、合唱团、宣传队……瞻望未来,学校必将构筑起全方位、立体型、多角度的革命传统教育体系,走出一条“挖掘地方德育资源,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德育新路!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德清县洛舍中心学校)

篇5: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革命传统是需要我们永远继承的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学校、家庭对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都很重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道德教育,特别是没有把学生革命传统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对于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对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我们“红色之旅”服务团高服务的旗命老区,列的活动熏陶思想精神生德境界、才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在实践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热衷于革命教育问题,并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现将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做以下汇报。

革命教育举为人民帜,深入革通过一系在实践中感情、充实活、提高道增长知识

一、实践现状

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军故乡、红色土地、红旗不倒的地方。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Xx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何叔衡在英勇就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Xx2万多名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涌现出了老将军13名,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1932年,第一个Xx省苏维埃政府、中共Xx省委、Xx军区等机构在Xx成立,Xx成为Xx革命运动的政治、军事中心。Xx县共有全国重点保护的革命遗址7处,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省级革命建筑物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Xx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革命传统气息给本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背景。

革命教育现状,在实践活动开展前,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当地中小师生对革命传统教育的看法,了解了当地革命传统教育的现状。我们联系了Xx省Xx县中区小学、龙山中学以及Xx县第一中学的师生,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革命传统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大多数学生对历史革命人物以及革命历史的了解并不多。另外各学校对革命传统教育也不是那么重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较少。由于平时接触到的有关革命传统的知识较少,超过1/3的人认为对于

革命传统教育他们难以产生共鸣。但令人欣慰的是,多数师生对革命传统教育持赞成态度,绝大多数师生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在实践活动之前,我们通过走访当地教育机构、团县委以及革命遗址等相关部门,取得了我们预备展开调研的学校、革命遗址的初步资料。

县中区小学被誉为“将军母校、冠军母校”,学校以传统教育和个性化培养为特色,还确立了“弘扬传统,激发情感,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整体科研课题。每年清明节前后,Xx县中区小学都会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一般为拜谒瞿秋白烈士牺牲地和碑。由于式不够化,绝大生的积不断下拥有学历史,纪

活动形多

多数学极性也降。百年办毕业生遍布五洲四海,立勋军政学商。近年来,一中组织人力自编了本课程《红旗〃红军〃红土地》一书,设置“三红”教育课程,规定由历史、政治、语文老师或班主任授课,学生学完后要进行开卷考试。由于高中课业压力大、校本课程课时较短以及学

生对开卷科目不重视等原因,大部分学生对“三红”教育课程还停留在简单的有所了解这一层面。

拥有多处革命教育基地,但参观、学习人数不多,利用率不高。

革命教育现状,我们“红色之旅”革命教育服务团的实践活动旨在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通过一系列革命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生动、多样的活动形式中学到一些在书本上感悟不到的道理,弘扬现代主旋律。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参与革命教育活动,促进其自信、自尊的培养和自我发展。

通过调研,提出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并与教育局等相关教育机构合作,力图推进革命传统教育的进程,提高革命传统教育的水平。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世代相传的优良革命传统,这就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爱国志士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用鲜血和生命创造出来的英雄业绩和革命精神。这些革命传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升华;是我们增强信心,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重要武器;是教育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提高政治道德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

奋斗的巨大动力。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他们确定远大的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素质关系到我们祖国的前途和命运。革命传统教育,就是要使广大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争做适应时代需要的“四有”新人。同时,革命传统教育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一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近现代史国情教育的一部分。能否做好革命传统教育,事关青少年能否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事关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我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及革命遗址现状

当年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之一,是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地处山丘,背靠山,地形难攻易守,便于游击战、运动战;农副产品较丰富,且群众基础好,是理想的游击区。这里一度是中共苏皖省委、中共中央中原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等重要领导机关驻地,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遗迹及其文物。中原局旧址、中共苏皖省委旧址、刘少奇旧居瓦屋薛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原局旧址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还有刘少奇亲自召开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一次军政干部大会遗址,海东大坝遗址,黑狼庙战斗遗址和林英坚烈士墓,大韩战斗遗址和大韩烈士墓等多处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

我区革命遗址背景及现状:

目前海东大坝尚存,但未立碑。此外,四、五支队以及此后成立的二师许多工厂也山区。据当人介绍,被在北窑,肥医药库设在刘,兵工厂山冲,医院刘。徐海东还在太平村创办了抗日小学。

黑狼庙战斗遗

林英坚等烈士是1941年冬在章广黑狼庙战斗中牺牲的。1941年11月27日,桂系171师分三路向章广黑狼庙的新四军五旅13团阵地进攻,因敌众我寡,我军伤亡较重,团长林英坚等指战员阵亡。当时因情况紧急,烈士们被就地安葬。1972年,公社党委决定在大冒对面山上修建烈士墓,并立了一块纪念碑。1982年烈士墓重修了一次。1990年,原县级**市委计划将烈士墓修建成烈士陵园,有关部门已将占地12亩的规划图编制好,后因为地改市、分区,修建陵园计划搁置。目前烈士墓杂草丛生,规模小,破旧不堪,亟待维修、扩建(林英坚,安徽金寨

下属的曾设在地知情服厂设皂厂、东

设在黄设在郑

人,1908年出生,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入党,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和长征,牺牲前为新四军二师五旅13团团长,牺牲后,江北指挥部于1941年12月15日在岗村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张云逸副军长致悼词)。

5、珠龙南山头战斗遗址和烈士纪念碑(南山头)

1945年11月初,为阻止国民党军队向津浦路西根据地的主力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进攻,定滁全

二、革命遗址保护面临问题及原因

以刘少奇旧居、中原局第一次会议和苏皖省委旧址为主的大量革命遗址尚存,但原物、原貌都发生很大变化。有的地方已遭到一定破坏,有的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如林英坚烈士墓原先周围有松树,现已被原**乡卖给私人,树被砍,墓址周围已变成私人承包山场。江北指挥部第一次军政干部大会遗址,2007年春卖给私人已栽松树。

其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客观方面主要有:一是受战争环境破坏和解放后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而改变现状。窝子李村庄当年是徐海东大将养病的地方,曾被敌人放火焚烧成灰烬,后来又发动战士上山砍树割草重新盖房,解放后村民居住的草房已翻盖成砖木结构的瓦房或平房。刘少奇居住瓦屋薛薛宗元家的房,因年久失修,原四合院房已扒重建平房。刘少奇当年居住两小间西厢房也是两次重新修建。二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黑狼庙战斗遗址,当年战士们挖的两米多深的壕沟

篇6:聆听英雄事迹,传承革命精神

 ——斜桥镇大觉小学邀请退伍军人朱汉琪宣讲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事迹

4月1日下午,斜桥镇大觉小学邀请退伍军人朱汉琪,到校讲述自己以及民政村一等功臣钱灿贤的英雄事迹。1979年初,朱汉琪应征入伍,义无反顾地走进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山战场,坚决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和民族的尊严,和众多解放军将士一道铸就以“艰苦奋战,无私奉献”为核心的老山精神。钱灿贤,民政村钱家埭人,和朱汉琪一同参军。他在打光子弹、甩尽四箱子手榴弹的情况下,拉响连部出发前给每人发的手榴弹——光荣弹,和敌人同归于尽。战后,钱灿贤被中央军委记个人一等功。朱汉琪建议队员们利用网络,看一看反映当年战场真实情景的影片、电视剧和书籍,认识那场战争,自觉培养坚忍不拔、不怕困难的个性品质,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篇7:观赏红色经典 传承革命精神

今年暑假我观看了电视剧《小兵张嘎》。我深深地被嘎子的机智和勇敢所吸引,被嘎子热爱祖国,英勇战斗的精神所感动。《小兵张嘎》的故事,就发生在保定东南50公里处的白洋淀。从嘎子渴望参加“八路”、迫切想得到一支属于自己的真枪展开的。展示了嘎子、胖墩、玉英、佟乐四个机智勇敢的孩子在抗日烽火中的战斗故事和富有传奇色彩的童稚友谊。他们身上浓缩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我们这些同龄人为之感动,引以为傲,使我们无声地在心里扎下爱国的根,静静地在身上淌着爱国的血。

谁不曾有过美丽的梦?谁不曾有过欢乐的童年?当你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不觉得是一种幸福吗?当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完了这部电视剧后,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静。我被小主人公们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心中充满了敬意。然而我的心情也掠过一丝沉重:正是因为这些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处处以他们为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更多更丰富的养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刻苦学习,练好本领,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生活在这科技发达的今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老师、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向上呢?又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呢?困难和挫折不仅在艰苦残酷的战争年代,同样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只有像小主人公们一样,勇于挑战困难和挫折,不断努力,才能使逆境变为顺境,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

篇8:如何传承革命精神

一、加大征集力度,不断丰富馆藏内容

(一)充分利用档案馆馆藏资料。高校档案是随着高校的创建和发展而产生和积累起来的,它包含了高校的教学、 党政、基建、外事、财会等各方面的信息,从高校档案信息中不仅可以获得学校历史发展的脉络,而且可以综合分析、 评价高校的各项办学水平。因此,对馆藏档案中较有意义和代表性的档案史料进行充分挖掘,可以丰富校史馆馆藏内容,增强校史档案的说服力。徐州医学院校史馆由档案馆牵头创建,档案馆、校史馆一体化综合管理,实行档案(校史) 馆一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行机制,既节省了人力、物力、 财力,又使效益最大化,有利于整合档案、挖掘校史,拓宽档案服务功能,促进档案、校史工作的同步开展。

(二)扩宽征集渠道。通过上门走访,邀请老同志前来校史馆进行参观,向他们展示校史馆完善的保管利用条件及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使他们深受感动,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捐赠热情,目前,校史馆已收到了很多老教授主动捐赠的珍贵校史资料。很多老校友手中珍藏着大量的珍贵档案, 如老照片、校徽、教材等,徐州医学院校史馆以校友前来参观校史馆为契机,动员广大校友积极向学校捐赠相关与学校发展历史有关的各类资料。充分利用国际档案日、校庆等重大节日,举办专题展览,动员全校师生捐赠有价值的图片、 实物等相关资料。

二、与时俱进,增强校史馆建设的创新性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多元化展示学校发展历程。徐州医学院校史馆在馆内安装投影仪、音响等现代化设备,向前来参观者播放学校宣传片、纪录片等影像资料, 使展览方式更加多元化,展览内容更具有吸引力。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网上在线校史馆。

传统的校史馆,由于场馆有限,很多内容无法详尽展示, 将馆藏资料通过数字化扫描、处理技术,上传到专题网站, 建立网络校史馆,可以很好地避免场馆空间的不足,并且可以将更多有意义的内容通过网络展现给大家。此外,建立网络校史馆,参观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在线浏览校史馆信息资源。徐州医学院校史馆在档案(校史)馆网站建立网络校史馆,并有专人负责,做好网络校史馆的更新和维护工作。

三、充分发挥校史馆的育人功能。

历史是一面镜子,校史馆可以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既是凝聚校友饮水思源的纽带,也是吸引、感染并启迪青年学生爱国荣校的课堂,还可作为推介学校的窗口、 融资助学的媒介。”[1]

徐州医学院校史馆创建于2008年,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对展板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更新。校史馆充分展示了徐医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从初创时期的艰苦卓绝,到改革发展时期的锐意进取,再到徐医未来的美好前景,校史馆已成为爱国、爱校的宣传阵地。成立校史馆讲解队,向参观者介绍、宣传学校的办学历史以及改革发展的成果,扩大我校在国内外的影响。自建成以来共接待上级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校友、新生和兄弟院校领导等参观者950余批次, 3万余人。

四、加强校史馆的规范化管理。

一是着眼于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 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徐州医学院校史馆制订了《徐州医学院校史馆管理规定》、《徐州医学院校史馆讲解员工作职责》等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确保校史馆工作的常态化、深入化、发展化。二是校史馆所展示的内容是学校发展历史的凝炼,有着丰富的信息量和漫长的时间跨度,在日常工作中,不但要做好校史馆的日常管理、材料收集整理、还要做好接待和讲解等工作,因此,校史馆工作人员一定要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徐州医学院校史馆配备专业老师具体负责校史馆各项工作,并每年面向全校选拔学生讲解员,校史馆自建成以来成功举办了八届校史馆学生讲解员的选拔培训工作,校史馆学生讲解志愿服务团队连续五次被校团委评为“十佳团队”,并被校党委表彰为“徐医榜样”。

校史馆是弘扬高校精神、展示办学成就和办学特色、对广大师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扩大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高校应高度重视校史馆的建设与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和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其功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摘要:本文试以徐州医学院校史馆建设为例,以期对高校校史馆建设提出可行性办法。加强高校校史馆建设,应加大征集力度,不断丰富馆藏内容,增强校史馆建设的创新性,充分发挥校史馆的育人功能,加强校史馆的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高校校史馆,建设,丰富馆藏,创新,育人,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谭小京.关于校史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朝南本鑫传挪些技术学院学报,2014,14(2):59-62.

[2]严冬.论大学校史馆建设与育人功效[J].焦作大学学报,2013(1):120-122.

[3]童晓风.浅谈新时期加强高校校史馆建设的重要意义[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9(1):86-88.

篇9:传承革命精神 用心服务百姓

拥政爱民好政策更喜组织巧落实

“拥政爱民”一直是人民子弟兵的优良传统,莲花县公安消防大队党委始终坚持把“拥政爱民”工作作为稳定部队、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拥政爱民”工作列入大队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部队建设的规划之中。

对于如何开展“拥政爱民”工作,莲花县公安消防大队从如下三个方面加以落实。一是建立健全拥政爱民领导机构,二是强化“拥政爱民”组织网络建设,三是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大队以“传承革命精神,永当红军传人”为主线扎实推进拥政爱民工作,并制定了为民、便民服务“八个一规定”和“三上门”、“工作预约制度”等有效措施,扎实推进了“拥政爱民”工作的开展。

弘扬传统形象好警民共建有妙招

大队党委坚持塑造良好形象来赢得群众信任。一是坚持传统育人树形象,二是共建共育树形象,三是文明创建树形象,四是从严治警树形象。以规范化建设为出发点,以提高战斗力为标准,加强部队管理教育,加强部队业务训练。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大队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五年来,大队官兵参与各项爱民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20余次,义务献血40000ml,捐款捐物6.8万余元,帮助困难学生4人,走访慰问孤寡,踊跃参与春蕾计划,积极组织进行植树造林、拾捡白色垃圾,为维护市容市貌和文明创建做出了较大贡献,赢得社会一致好评。

大难临前无所谓一心为民显神威

2008年那场历史罕见的冰冻灾害,扰乱了莲花百姓的平静。莲花县公安消防大队临危受命,全体官兵发扬莲花“一支枪”革命精神,出色完成了各种救援任务,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高度赞扬。2009年莲花县工业园萍乡宝海锌业有限公司双氧水罐异常反应事故,莲花县公安消防大队再次挺身除难。2010年3月,莲花县神泉乡发生森林大火,莲花县消防大队12名官兵从晚上6点多至次日凌晨5点苦战11个小时,与森林消防和群众一起终将火魔降服。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大队共接警出动378起,出动车辆591辆,出动警力3386人,抢救被困人员60人,疏散被困人员526人,抢救财产价值1238.4万元。

篇10:传承红色基因 发扬革命精神

内容摘要: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继承发扬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理想信念、实事求是、“两个务必”和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

关键词:红色基因 理想信念 实事求是 “两个务必” 群众路线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应当如何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传承哪些红色基因?结合学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坚定执着追理想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精髓,是党的精神家园的灵魂和支柱。总书记提出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传承好理想信念的红色基因。

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展现着人类社会的美好图景,是党历经艰难曲折、不断探索前行的指路明灯,一往无前的力量源泉。井冈山时期,靠着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才能在白色恐怖四面包围中造成星火燎原之势;长征途中,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执着追求,才冲破围追堵截,走出雪山草地,翻越高山峻岭,胜利会师陕甘;延安时期,正是在崇高理想的感召下,造就了全国热血青年心向往之的革命圣地;西柏坡时期,还是靠理想信念的支撑,才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描绘出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历史启迪我们,理想信念关乎党的生命,须臾不可缺失,丝毫不能动摇;理想信念是党性的本质要求,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理想信念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是应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迫切需要。随着世情、国情、党情、舆情深刻变化,党将长期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严峻挑战。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强化精神动力支撑。二是重建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受诸多主客观条件因素的影响,少数党员干部在利益格局调整、文化生态嬗变中迷失方向,出现理想信念动摇、精神空虚、道德滑坡甚至跌入腐败堕落的泥潭。因此,重建精神家园,必须树立起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当前,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必须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一是坚定政治信仰,恪守政治规矩。要学习革命先辈英雄事迹,矢志不渝追求真理;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要学好和遵守党章党规,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二是涵养核心价值,砥砺高尚情操。要加强党性修养,唤醒党员意识,勤于自省,慎独慎微;要提升道德境界,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三是认准目标方向,立足岗位进取。要牢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自觉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要践行“三严三实”,在辛勤劳动中追求价值,在悉心奉献中报国为民。四是不惧艰难险阻,敢于负重担当。要在困难挫折面前,发扬百折不挠、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要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冲锋在前,适时“亮剑”。

实事求是闯新路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基本内容。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法宝。总书记倡导坚持“实事求是闯新路”,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实事求是的红色基因。

在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正是实事求是这个法宝,使党和中国革命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一次又一次绝境逢生,柳暗花明。井冈山斗争,依靠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引,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苏区时期,贯彻实事求是的要求,掀起农村调查研究的热潮;长征途中,正是实事求是光芒照耀,才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军事路线,使党和中国革命走出失败的阴影;延安时期,党的整风运动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才在毛泽东思想统领下达到空前团结;西柏坡时期,还是沐浴实事求是的光辉,党掀起土改热潮,发起“三大战役”,终将革命进行到底,开辟了历史新的纪元。

历史告诉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能符合客观实际、顺应发展规律、合乎人民群众的意愿,党的事业就能顺利前进;背离实事求是,党的事业就会蒙受损失甚至遭到严重挫折。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理念,掌握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实事求是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是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迫切需要。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实现中国梦排除障碍和干扰,化解危机和风险,增强动力和活力。面对国际国内诸多特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党不但要有敢于斗争的革命胆识,还要有善于斗争的科学方略。二是医治思想作风“顽症痼疾”的迫切需要。当前,背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工作方法的现象仍然不少。医治这些“顽症痼疾”,需要将科学的思想理论作为武器。

当前,坚持实事求是闯新路,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应深刻领会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正确把握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始终按实事求是规律要求办事。一是从实际出发谋事创业。要认真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符合客观规律,避免“拍脑袋”决策,避免“瞎干”、“蛮干”。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才有鲜活的生命力,接受理论指导的实践才是科学的实践。为确保各项工作和事业不偏离正确轨道,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三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破除传统观念束缚,改革陈旧思维方式,以客观实际为参照创新创造;把握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摸清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发展规律,在深化对规律的认识中开拓进取。四是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难题。当前形势发展复杂多变,各类矛盾问题频发多发。要破除僵化思维和惰性思维,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难题,开拓新路。

艰苦奋斗攻难关

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谱系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地位独特,影响深远。在新中国诞生前夜,我们党熔铸历史智慧,着眼全面执政和建设使命而提出“两个务必”,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是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强大思想武器。总书记强调坚持“艰苦奋斗攻难关”,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两个务必”的红色基因。

在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极端残酷的战争环境中顽强生存、发展壮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紧要关头,“两个务必”引领着中国共产党扭转乾坤,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因为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井冈山军民才写下“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诗篇,苏区干部才养成“自带饭包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的好作风;因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鼓舞,长征将士才迸发英勇拼杀、浴血奋战的非凡智慧和勇气,铸就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延安军民在大封锁、大困难面前才兴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因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激励,解放区军民才响应“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伟大号召,上演“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威武长剧。

历史警示我们,没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我们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我们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我们党也难以长久执政。没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党员干部也将失去先进性、纯洁性,终将被历史和时代抛弃。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两个务必”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迫切需要。当前,仍有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滋生消极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构建“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体制机制,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离不开警钟长鸣。二是党接力“赶考”的迫切需要。我们党要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党员领导干部要交出“赶考”优异答卷,就要靠“头脑清醒”,靠“两个务必”。

当前,坚持艰苦奋斗攻难关,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应保持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身体力行“两个务必”。一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胸怀宽广,虚怀若谷,努力向书本、向实践、向身边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要牢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格言,坚持科学决策,虚心听取民意,切忌鲁莽草率给工作和事业带来损失。二是居安思危,艰苦奋斗。要增强忧患意识,谨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古训,永葆先进性、纯洁性;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不断追求和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三是勤俭节约,传承美德。要勤以修身,俭以养德,传承艰苦朴素美德;要与群众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四是廉洁奉公,无私奉献。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要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坚守道德底线,坚持人格操守。

依靠群众求胜利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中永不过时的传家宝。总书记号召坚持“依靠群众求胜利”,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

在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是群众路线夯实了党在白色恐怖中生存发展的基础,系牢了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使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新的胜利。井冈山斗争,“唤起工农千百万”,才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大好局面;苏维埃政府保护工人农民阶级利益,才使苏区扩大巩固;转战途中,红军纪律严明,帮助穷人翻身解放,各族群众筹款筹粮支援,成为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放手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才能成为领导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西柏坡时期,砸碎封建土地枷锁,才能同人民群众一道,改写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走向。

历史告诫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党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党员干部只有躬身践行群众路线,才能和人民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是增进人民福祉的迫切需要。增进人民福祉,追求公平正义,是改革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必须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满足群众诉求,回应群众期待,解决群众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改革发展“含金量”。二是标本兼治“四风”的迫切需要。彻底根除背离党的群众路线、脱离人民群众的“四风”积弊,需要对症施治,猛药去疴。

当前,坚持依靠群众求胜利,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坚定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一是树立群众观点,自觉维护和促进群众利益。要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命题,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实事。二是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在基层工作的实践中体国情、炼意志、长本领、作贡献,努力成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三是运用群众路线方法推动工作事业发展。要把群众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参与和监督中开创工作和事业新局面。四是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有机统一起来。要牢记党的宗旨,重塑公仆本色,从以自己为主体转变为以群众为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本文系2015部省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西柏坡规矩”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5JJD77003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

2.《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读本(新民主主义篇)》,人民出版社,2014年。

上一篇:小批量试产详细计划下一篇:洪湖人大常委会党组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