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选题参考

2024-05-06

暑期社会实践选题参考(精选9篇)

篇1:暑期社会实践选题参考

附1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考选题

为了使2012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我们结合当前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和大部分同学暑期将回家乡度假的实际,并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特拟定如下题目,供同学们暑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考:

01、金融危机对区域经济行业(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农业等)影响调查 02、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状况调查

03、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与对策

04、名企、名牌发展状况调查

05、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的调查

06、本地区特色产业(制造、种植、养殖、传统工艺等)发展状况调查 07、本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08、当前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调查

09、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调查

10、富裕村、富裕户致富渠道、过程和原因调查

11、本地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状况调查

12、本地农村征地与农民权益保护的调查

13、本地公民环保意识的调查

14、本地区劳动力结构变化趋势调查

15、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调查

16、大学生“三情”(亲情、友情、爱情)观调查

17、“蚁族”、“蜗居”大学生生存现状调查

18、青少年网络生活状况调查

19、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道德观调查(建议到一些大企业)

21、大学生社会交往(适应)能力状况调查

22、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成长影响调查

23、现代传媒对青少年影响调查

24、大学毕业生职业道德状况调查

25、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创业观调查

26、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

27、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调查

28、家庭结构变动及其对养老方式影响调查

29、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积极作用调查

30、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

31、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

32、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查

33、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及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

34、农民文化程度和文盲率调查

35、农村医疗服务和农民医疗状况调查

36、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状况(数量、性别和年龄构成、出生率、死亡率等)调查

37、农村青少年入学率调查(小学、初高中、大学)

38、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39、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40、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

41、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42、本地特有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43、地方传统文化遗产继承与保护调查

44、民间传统信仰状况调查

45、地方独特风俗习惯调查

46、地方革命斗争历史调查(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篇2:暑期社会实践选题参考

关于社会主义农村新变化的调查报告关于嘉祥县科学致富的实践报告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环境与地方环保部门

(环境043赵敬)

韩青服装厂社会实践报告莒县交通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报告

普拉纳广告公司实践纪实(广告043赵灵灵)胶东农村见闻录——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编专061李楠楠)

农村计划生育现状及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应化061郭琼)青岛联合包装公司实践报告(印刷051陈草)生活在进步,社会更和谐——真正为农民着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自0529 许珊珊)二等奖:

建设新农村实践报告(海洋062吕修亮)山东英克莱公司假期实践报告(机自0420 李文)寒假联想专卖店打工记(应化064高慧隽)赵庄村农民负担之探究(计专061卞增斌)农村教育调查报告(计专062

关于农村教育的实践报告(集成061周京地)大润发超市寒假实践报告(机自0525 刘婷婷)青岛新生商贸有限公司实践纪实(高职051张晴晴)飞浪网吧寒假实践报告(应化064梁丽飘)北岭乡盖西村经济发展报告(非金062陈树茂)

关于沂蒙山区农村改革的科学纪实(应化056王洋洋)北黄村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测控064刘召)关于辽阳地区新农村改革的调查报告(印刷061鲁汇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报告(高材054柴大程)新农村建设中的变与不变(城管06范琪)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环境061佘文文)家教实践报告(信计061解红梅)Chocolate Vs水饺 中国人时兴过“洋”节?——从百姓春节消费情况看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英语052李晓斐)看病难,百姓的心头之痛——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英语055毕春明)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效果调查报告(高材054贺存哲)

三等奖:

汽修厂会计实践小记(高职051李洁)

办公室工作实践感想(机自0515 顾嫣)

沙河镇经济生活发展状况浅谈(非金062杜青青)

外来务工者生活状况调查(自化057禹小姣)

寒假家教实践报告(高职051李玉清)

社会实践报告——城市痼疾点燃的希望

(金属062周力非金061杨晨光)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利用

(环境052张娜)

某富民之路办利民之事——随荷泽市发改委诸曹县普连集镇柳园村工作组考察报告(机自

0418 张伟)

倪家村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之探究(金属062曲亚栋)

农村中小学辍学现象调查报告(应专051张慧慧)

青州市政府改善农村之记录(海洋051曹丽洁)

蜕变在家乡——对山东省临朐县发展现状的调查

(高职051马天华)

蓬莱市环境保护调查报告(环境051李欣)

今日农村新面貌(环工062王培培)

对春节期间醉酒及醉酒导致的结果的相关问题的调查

(非金061孙明成)

甘肃省通渭县社会经济调查报告(日语052陈海涛)

关于农村行政、治安问题的调查报告(材物062尹蕾蕾)

浅析农村医疗保障(机自0521 毛二)

寒假实践报告——当前农村变化及存在的问题

(自化052梁姗姗)

农村教育现状纪实(机自0512 王真真)

关于我市北部沿海地下卤水的调查报告(材化062李文英)

关于对本县经济状况的调查(机自0510 庄明)

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检测064邵贵芳)

山东省农村小学师资现状的调查报告

(通信054张娜娜通信055张菲菲)

春节消费及过年的观念的调查(通信052蔡小茹)

关于农村青年婚姻状况的社会调查(法学051孙超)

农村医疗、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农村土地问题调

篇3:小学综合实践的选题指导

通常情况下, 选题会受到学生智力因素、知识水平等共性问题的限制, 还会受到学生个别差异的影响。由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家庭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 使得一些学生在选题时出现如下情况: 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关注、不感兴趣;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师在课前布置的任务;不善于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不能将感兴趣的问题表述清楚。这些情况容易减弱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 使选题的有效性降低, 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活动目标, 使课堂效率降低。

如何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选题的有效指导, 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际总结了一些方法。

一、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验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 对每一个事物提出“为什么”, 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 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方面, 帮助学生确立主题。学生问卷可设计如下一些问题:你对什么事物最感兴趣?你想研究这些事物的哪些方面?你打算怎样研究这些问题?你认为研究这个问题有哪些有利条件?研究这个问题时, 将会有哪些困难?你希望有哪些方面的帮助?你想自己独立研究还是与其他同学合作?通过调查问卷, 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内容分析学生所提的问题是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是否切实可行, 从而帮助学生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二、创设有趣味性的综合实践活动 情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程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趣味性。综合实践活动更应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学生生活中感 兴趣的事情出发, 大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在形式上不拘一格, 努力“放大”兴趣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再现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 使学生没有压力、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活动。并在“玩中学”“乐中学”中由被动变为主动, 深深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关注生活类的活动中, 也可以采用故事、事例或关于生活中某一问题引发的讨论来创设情境。例如:《雾霾天气》一课由雾霾天气带给我们的感受入手, 引发了“为什么会有雾霾”“雾霾的危害”“雾霾的自我防护”等话题,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三、选题时可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

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将相同或相近类型的问题进行整合。全班师生一起进行梳理, 归纳出全班学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找出其内在的联系, 整理成一个个次主题。在分析归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所选的主题是学生感兴趣的, 符合学生意愿的, 学生就会有不断探究、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 化“要我做”为“我要做”, 行动上会更主动, 责任感会更强, 更渴望成功。反之, 如果学生对主题不感兴趣, 漠然视之, 就不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也不会在活动中倾注全部心血。

一般来说, 完全由学生在活动中自发提出的问题而形成的活动主题, 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但如果是教师提供的活动主题, 或是通过师生讨论协商后制定的活动主题, 有些就不一定符合学生兴趣。这时, 教师就需慎重考虑。当然, 兴趣毕竟只是一种热情, 变化快, 不太稳定, 因此, 不能作为确定主题时的唯一依据。

2.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 选择活动主题, 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 选择与学生能力水平相当的主题。如果所选的主题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超过了他们的知识经验水平, 那么, 在以后的实践中, 学生就会因为太难而失去活动兴趣, 难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3.要考虑现实可行性。

在确定活动主题时, 我们还要注意选择那些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 值得去研究的, 内容积极、对学生成长有利的活动主题。相反, 对于那些不现实, 或没有意义的主题, 教师就要引导帮助学生重新选择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 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经费, 有的主题虽然很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但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不可行, 也不应该选择。

4.要考虑现实可操作性。

选题时应选择小而精、容易操作的主题, 切忌贪大求全。例如: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对本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产生了兴趣, 想以“××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为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由于该问题涉及面广, 操作困难, 后来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以本区 (本村) 街道的污染来源和防范办法为题开展了活动。

四、引发思考, 确立课题

情境创设了, 学生的兴趣也有了, 接下来, 就要引导学生思考、确定活动围绕哪些小课题来搞。便于学生操作的小课题的产生很关键。是教师给学生列出来, 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按我们新课程的理念, 当然是学生自己提出来比较好。可是学生受自身知识储备的限制, 提出的问题有的比较浅显, 有的比较笼统, 还有的可能根本没有什么价值。指导教师不能本着“捡进筐里的都是菜”这种思想全盘接受, 要挑拣、选择、剔除, 把好的问题留下来, 进行疏理、分类, 产生新的适于活动的问题。例如:在《雾霾天气》这个题目中, 学生提出“为什么会产生雾霾”“我们要如何进行自我保护”“雾霾为什么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为什么有的地方雾霾严重, 有的地方雾霾较轻”等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运用合并、归纳、筛选等方法提炼为“雾霾的成因”“雾霾的危害”“雾霾的防御”“城乡雾霾的差异”等课题, 这样不仅包容性强, 还比较有条理。所以不管学生怎么乱, 教师的思维一定要清晰、有条理, 要从乱中理出头绪, 将学生的思路梳理整齐。

五、合理分组, 角色轮换

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进行分组研究, 力求做到组内成员的合理搭配, 形成有效分工。我们一般采用的分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座位分小组。

2.自由结合分小组。

3.先产生组长, 再成立小组。把班里能力较强的几个学生先选出来, 委以组长重任, 然后由学生们自由选择。

4.根据需要来分组。比如要利用节假日搞活动, 我们会按学生的家庭住址来分小组, 这样利于学生联系, 方便活动开展。

其中第1、2种方法没有多少争议, 但是很难达到组内成员能力均衡的效果, 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分工合作。第3、4种方法可操作性比较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优化组合, 提高活动的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工, 给每个小组成员都分配具体的工作, 使其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 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中心发言人等。一定时间后, 再互换角色,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这样分工合作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责任心, 增强合作意识, 在合理搭配的合作小组中, 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坦诚相待、民主平等,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心理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组长应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 组织全组成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总结等活动。资料收集员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整理好。汇报 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尽己所能地发挥。

如果学生活动角色相对固定, 缺乏动态机制, 将容易产生小组霸权主义, 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 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为了遏制此类现象的发生, 我在活动开展中着手培养学生的“四会”:一是学会倾听,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 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 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 听不懂时, 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收集, 能根据小组活动, 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 四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 能根据他人的观点, 作总结性发言。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可以在活动开展中进行小组角色轮换, 从而促进小组公平机制的形成, 也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良好机会。

篇4: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

选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活动的方向,并决定了预期活动的成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理论成果和现实实践,笔者主要从选题的原则、课题的来源和选题的策略三方面提供一些经验和方法。

一、 选题的原则

1.适应性与可行性

选题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技能和素质背景[1]。优先选择那些课程成本低、而且可能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选题时,要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困难,考虑有无解决的可能性,保证活动主题、内容均衡性。要做到可行,一要从主观条件出发,适合自身知识结构、研究能力、理解程度。二要考虑客观条件,因地制宜。三要避免主题知识化倾向,体现当地特色。四要明确活动目标和活动方式,从具体内容出发选择活动方式。

2.趣味性与生活性

活动课题应具有新奇性和趣味性,这样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才会高。杜威认为,儿童有四类兴趣:第一类是“社交本能”(the social instinct),是指儿童在谈话、交际和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第二类是“建造本能”(the instinct of making),是指儿童在游戏、运动、制作材料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第三类是“探究本能”(the instinct of investigation),是指儿童探究或发现事物的兴趣;第四类是“艺术本能”(the art instinct),是指儿童艺术表现性活动的兴趣。这四类兴趣是儿童的自然资源,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应建立在这四类兴趣及相应经验的基础之上。[2]另外,学生往往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提出活动课题,同样,教师提出主题,也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选题源于学生生活,指的是学生经历过的、感兴趣的生活,不同于学生不易感知的成人的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学生就有事可做,有感可发,有话可说,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就高。”[3]

3.科学性与创造性

科学性是选题的基本原则,课题要以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根据。重视提高活动的科技含量,能够有效地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

创造性是课题的本质。课题要体现研究者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要熟悉别人在这方面已经进行的研究,避免作重复的工作。

4.增益性与广泛性

活动课题应具有一定的内涵,不能过于简单,缺乏探究的深度。增益性综合实践活动应使学生有所收益,课题或具有实用性,或富有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科技,来于社会发展的种种信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主题广泛的来源,决定了选题的广泛性,因此,选题不能拘泥于一点、一线或一个方向。

5.特色性与整合性[3]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实施的一门必修课程。每个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不相同,城市和农村不一样,大城市和小城市不一样,山区和平原不一样,沿海和内陆不一样。因此,选题要依据本地生产生活实际,突出地方特色。

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学科教学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知识基础,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科教学挖掘了生活的源泉。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学科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展,也影响着学科教学向生活化、活动化方向发展。

二、 课题的来源

1.从学生的生活中生发

学生的生活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种生活、各种环境又可包含很丰富的内容。只要关心社会,深入调查研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周围的实际生活中充满着大量可提供选择的探究性课题。在选题时教师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小题大做,从实际生活中获得适合学生自己特点、能力的探究题目。[5]

2.从文本的学习中生成

文本永远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文本所带来的信息给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户,文本中有许多学生愿意认识、急于了解、乐于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拓展,是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主要来源。

3.从独特的社区资源中获得

学生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地域——社区中,每一个社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历史变迁等,这些资源由于和学生时刻相伴,且具有地域的排他性,因此,对学生有极大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能够引发生成出许多活动主题。

4.围绕社会人文视角选择

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或社会运作的基本方式,围绕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围绕社区群众共同关心的话题,围绕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等都可以选择活动主题。

三、 选题的策略

1.在情境中确立课题

第一,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选题。教师从问题入手,提供相关信息,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惊奇、疑惑、好奇、震动,从而促使他们深入思考,提炼出活动课题。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科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促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

第二,学生经历真实情境,自主选择课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从中发现并确立较好的课题。另外,还可以开展调查活动,在实践的情境中选择主题。[6]

2.通过思维训练确立课题[4]

选题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首先要训练学生动脑的能力、发散思维功能。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它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技巧较好地进行学习的迁移、应用,突破传统思想和方法的束缚,并在情况变化时,迅速放弃旧的想法和设计分析出新的方法,并能对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智力激励法

智力激励法是美国的奥斯本首先提出的。运用智力激励法可以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课堂上,选出一名主持人,提出问题,同学们积极参与,相互启发,填补知识空隙,综合集体的创造力,提出不同的设想,通过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设想。

头脑风暴法

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让学生提出任何与该问题有关的想法并记录下来。接下来可引导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鲜活的活动主题。

联想法

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从一种现象想到另一种现象,从一个概念想到另一个概念,从一种方法想到另一种方法的思维方法,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

3.通过现行文本确立课题

教师可以利用现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文本”中的典型案例、活动资源以及相关信息,引导学生获得启发,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并发现事物的关联。

4.通过表达交流确立课题

学生选题初期,教师引入话题,让学生围绕着背景资料交流,通过小组讨论,班级发言等形式,让学生相互启发,引起联想,以便全体学生从各自的独特发现中获益。

在学生选题后,组织学生将各自的课题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取长补短,发掘有价值的课题。

最后,应注意的是主题的确定要有层次性,并不能一蹴而就。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分层次的,确定了大主题后,还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将范围缩小,逐步确定具体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周可桢.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38-39.

[2] 文可义.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主要因素[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1):10-13.

[3] 张忠民.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原则[J].教学与管理,2006(8):34-36.

[4] 游建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指导方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4):17-19.

[5] 洪发林.刍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3):4-6.

[6] 姜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6-62.

篇5:暑期社会实践选题参考

防灾减灾类:

1.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防震减灾意识调研

2.赴××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普及

3.地震来临时自救互救知识宣讲实践团

4.关于灾害文学(诗歌、文章、小说)的调查与整理

5.从地方志调查××地区数百年来遭受自然灾害情况

6.地震台站工作人员生活与心理状况调查

7.农村房屋抗震情况调查

8.××地区对防灾减灾类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查

9.我院毕业生在地震系统就业情况调研;

10.11.12.“思政”类:

13.14.15.16.17.18.19.20.同学家乡所在地科技、文化、教育、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调××地区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地区宗教信仰状况调查 行政事业单位节能减排的潜力分析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调查研究 当前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及加强舆论引导的策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调查分析 民族文化传统在大学生中的传承与教育 查; 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 基层民主建设状况调查(村民委员会制度的实施)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略建议

22.23.24.25.26.27.28.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情况调查 城市弱势群体生活状况调查 结合专业所学知识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从学生角度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同学家乡所在地贯彻实施情况调查 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调查 同学家乡所在地自主创新能力情况调查

就业调研类: 29.30.31.32.33.服务“三农”类: 34.35.36.37.38.39.40.41.42.43.44.45.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情况调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服务活动; 赴贫困地区支教扫盲活动 赴贫困地区开展电子维修服务 赴贫困地区开展计算机知识普及 赴贫困地区开展心理帮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础教育成果调研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成果调研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法制意识调研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致富经验调研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调研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进城务工情况调研 学生进企业需求调研活动; 优秀校友事迹访谈活动; 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 大学生村官工程调研 将现代化技术送进农村,支持新农村建设

篇6:暑期社会实践选题参考

一、政治类

1、浙江省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情况调研

2、浙江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情况调研

3、基层干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情况调研

4、基层党组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情况调研

5、浙江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情况调研

6、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问题调研

7、浙江农村实践“两创”(创新强省创业富民)的内容、特点、形式调研

8、浙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状况调研

9、基层党组织政治文明建设情况调研

10、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浙江民营企业民主政治建设情况调研

11、农村司法机关执法状况调研

12、村支部党员人数、年龄结构以及从事产业的结构调研

13、浙江及长三角地区民族团结状况调研

14、村党支部活动情况(支部大会、支委会、民主生活会)调研

15、农村团组织建设情况调研

二、经济类

16、上海世博会对浙江经济的带动和影响情况调研

17、浙江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研

18、长江三角洲统筹区域发展情况调研

19、浙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方略和成效情况调研

★ 20、目前绿色浙江及生态文化建设进展情况调研

21、浙江干部群众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情况调研

22.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浙江城乡一体化调研

23、浙江进一步接轨上海,促进内外资互动融合问题调研

24、浙江农业产业化水平调研

25、杭州“旅游西进”战略对临安经济发展影响调研

26、浙江城乡居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情况调研

—1—

27、浙江民营企业对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理解和实践调研

28、浙江民营企业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识与实践调研

29、浙江民营企业对抓住“新的战略机遇期”的认识及其实践成果调研

30、临安市山地流转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调研

三、社会类

31、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及存在问题调研

32、浙江省和谐社会建设进展情况调研

33、浙江城乡居民生态文明建设状况调研

34、上海世博会给中国带来的社会影响情况调研

35、国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心态变化影响状况调研

36、社会不同阶层对玉树大地震的反映情况调研

37、浙江乡村知识分子社会作用问题调研

38、农村妇女社会作用和地位问题调研

39、浙江区域文化发展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调研

40、浙江公民对生态环省建设期望和认识状况调研

41、目前浙江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42、目前浙江城市农民工的工作生活状况调研

43、浙江小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调研

44、目前浙江不同社会阶层利益关系及其社会声望研究

45、浙江老年知识分子工作生活状况调研

四、文化类

46、新世纪广大青年对五四精神的认识情况调研

47、沿海地区红色旅游与“红色经典”阅读情况调研

48、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策、措施和效果情况调研

49、吴越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变化调研

★ 50、生态旅游事业与宗教文化发展关系调研

51、上海世博会对杭州及临安旅游文化影响状况调研

52、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对中国生态文化的影响情况调研

53、农村家庭道德建设状况调研

54、农民村民诚信状况调研

55、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调研

56、临安市生态文化的基础与特点调研

—2—

57、浙江部分地区宗教快速发展与社会影响情况调研

58.基层单位对人才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要求调研

59、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60、目前浙江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经验和做法的调查研究

注:标★为重点选题。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

2、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

3、毛泽东:《实践论》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

4、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

5、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

6、邓小平:《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

7、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8、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 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10、《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10月14日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

1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1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2005年10月19日 《人民日报》等报刊

1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年2月

14、《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2006年5月24日 《人民日报》等报刊

15、《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2008年6月8日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中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805-1813页,)

16、《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3—

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中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848-1865页。)

篇7:暑期社会实践选题参考

1.十八大“反腐风”--腐败现象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2.人民群众对待未来发展的期待与现实矛盾调查

3.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的调研

4.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对策

5.建设和谐社区的典型调查

6.基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状况调查

7.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8.农村合作医疗情况的实施及农民满意度调查

9.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调查

10.农民供养大学生对家庭影响的调查研究

11.农民工就业、工资、劳动保障及其子女教育状况调查

1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状况调查

13.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调查

14.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题调查

15.大学生村官工作和生活方式(娱乐、闲暇、消费等)调查

16.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

17.绿色消费理念对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影响研究

18.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的节能减排状况调查

19.社区问题青少年调研

20.住房难问题调查研究

21.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研究

22.网络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3.主流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调查

24.和谐社区(城市与乡村)建设工作调查

篇8:暑期社会实践选题参考

1、××农村减轻农民负担的调查报告

2、××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3、××市(县、乡、镇)节约型社会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4、××市(县、乡、镇)创新型社会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5、××乡(镇)贫富分化情况的调查报告

6、××市(整体)企业慈善公益行为的调查报告

7、××(个别)企业慈善公益行为及其绩效的调查报告

8、××乡(镇)不同品牌香烟市场占有量的调查报告

9、××市(镇)金融机构设置的调查报告

10、××市(镇)农村信用社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11、××市(镇)邮政储蓄银行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12、××市(镇)超级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13、××市(镇)居民开户炒股情况的调查报告

14、××市民间借贷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15、××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16、××市专业批发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17、××村农民负担情况调查报告

18、××学校大学毕业生择业心态调查报告

19、××地区(县、市)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情况的调查报告

20、××市建设商业步行街情况的调查报告

21、××乡(洞庭湖区)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22、××省服务外包情况调查

23、××乡(村)发展商品经济作物情况调查报告

24、××村民工外流情况及对乡村经济发展影响的调查报告

25、××城市(农村)社会保障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26、××城乡贫富差距状况及对社会稳定影响的调查报告

27、××市(县)收入差距状况的调查报告

28、××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29、××乡科技兴农战略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30、××农村居民贫困户的脱贫与返贫调查报告

31、××县、乡小城镇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32、××灾区移民建镇情况调查报告

33、××地区(县、市、企业)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

34、××企业债务负担情况调查报告

35、××农村家电下乡补贴情况调查报告

36、××市住房价格波动情况调查报告

37、××县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38、××国有企业下岗工人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39、××市(县、镇、乡)私营企业及个体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40、××农村灾后重建情况的调查报告

41、××市(地区、县、)连锁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42、XX省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43、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调查报告

44、对我国城乡差距的调查报告

45、对我国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的调查报告

46、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47、××类专业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报告

48、××地区老人社会保障措施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49、外资零售企业进入××省(市)情况调查

50、××市(地区、县、乡、镇)商贸流通网点布局调查

51、××市(地区、县、乡、镇)零售业态调查

52、××市物流配送发展情况调查

53、××市(地区、县、乡、镇)农业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

54、××市(地区、县、乡、镇)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的调查

55、××市(地区、县、乡、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调查

56、某地区环保问题调查

57、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情况调查

58、××市(地区、县、乡、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查

59、××市生态环境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60、××市(地区、县、乡、镇)农业产业化典型案例调查

61、××市(地区、县、乡、村)高考落选生的择业情况调查报告

62、××市(镇)零售业态调查

63、××市(镇)连锁商店发展情况的调查

64、××市(镇)便利店发展情况的调查

65、××市(镇)超级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

66、××市(镇)“农改超”情况的调查

67、××市生鲜超市发展情况的调查

68、××市物流配送发展情况的调查

69、××市专业批发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

70、××市(县)收入差距状况的调查

71、××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调查

72、××农村农产品价格情况调查

73、××农村集贸市场建设情况调查

74、关于湖南省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情况的调查

75、××商品流通渠道的调查

76、××零售企业通路费的调查

77、××商品价格变动趋势的调查

78、××商店防损情况的调查

79、××企业发展的瓶颈

——××地区百货(××)公司发展个案分析

80、服装鞋帽(××)企业品牌推广与市场开拓调查

81、××集团个案调研

82、××省(市、地区)房地产公司发展状况调查

83、××省(市、地区)汽车消费情况社会调查

84、××地区农业发展与经济现状社会调查

85、××省(市、地区)居民家庭使用电脑情况调查

86、××农业旅游现状调查

87、××省(市、地区)农村劳务输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88、××省(市、地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89、××省(市、地区)食品质量与安全情况调查

90、××省(市、地区)餐饮业的发展状况调查

91、××省(市、地区)培养新型农民的调查

92、××省(市、地区)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的××省(市、地区)

93、××省(市、地区)建设生态农村的调查

94、××市城市环境调查

95、××省(市、地区)青年的生活形态和品牌消费意识调查

96、××省(市、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

97、赴××建材(××)有限公司暑期社会调查

98、赴××百姓装饰(××)公司暑期社会调查

99、赴沿江(××)经济开发区调查

100、××省(市、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调查

101、东北××省(市、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

102、中部地区××省(市、地区)区位优势调查分析

103、××省(市、地区)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104、××省(市、地区)三农问题调查

105、××省(市、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查

106、××省(市、地区)农业产业化调查

107、××省(市、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调查

108、××省(市、地区)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109、××省(市、地区)失地农民情况调查

110、××省(市、地区)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111、××省(市、地区)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及成因调查 112、××省(市、地区)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调查 113、××社区商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114、××网上创业情况调查

115、××网络购物情况调查

116、××网络广告的经营情况调查

117、××网络销售情况的调查

118、外资并购对我省(市)××行业的影响调查

119、对××省(市)创立出口名牌的调查

120、对我省(市)蔬菜(玩具、服装)出口情况的调查 121、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省(市)外贸企业的影响调查 122、对××省私营企业出口情况的调查

123、对我省(市)企业运用专利突破国外绿色壁垒情况的调查 124、××外贸企业实现资本经营情况的调查

125、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情况的调查

经济与贸易学院

篇9:暑期社会实践选题参考

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课题参考选题

一、示范团队课题研究方向

1.纪念建团90周年专题调研实践

2.聚焦“十二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调研分析(以某市为例)3.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加快其发展的对策建议 4.辽宁沿海地区与腹地互动发展及其扩大对外开放度的对策建议

5.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的某具体问题研究 6.十二运对辽宁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7.辽宁省农村学校现状研究

8.辽宁省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查及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建议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研究

10.通过校企合作促进辽宁产学研发展及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启示和措施建议

二、其他参考课题

(一)党建:

1.寻访红色印记;

2.党员、干部先进事迹调查; 3.学生党员思想状况调查;

4.党员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先进事迹调查; 5.红色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6.“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成长发展”研究

(二)共青团工作研究

1.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研究(农村、社区、国有企业、“两新”组织、民办学校和机关事业单位等各个领域团的建设);

2.基层团内民主机制建设研究; 3.流动团员教育管理方式研究; 4.共青团信息化建设研究; 5.网络时代共青团工作探析;

6.关于共青团组织培育新型青年农民的对策; 7.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创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 8.共青团工作载体建设与创新;

9.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共青团事业发展研究;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 11.政治文明建设与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关系研究; 12.共青团组织动员方式创新研究; 13.共青团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14.新形势下中学共青团工作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15.农村团组织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16.基层团组织工作机制与方法创新; 17.团的社会化、项目化、网络化建设;

18.团的学习能力、凝聚能力、服务能力、合作能力、执行能力建设;

19.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体系的对策分析。20.各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与培养的典型调查;

(三)青年研究: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2.当代中国农村青年的生存状态研究; 3.国企青年职工发展成才调研; 4.青年流动现象研究; 5.青年自发组织的调查研究;

6.特殊困难青少年群体的生活状况与帮扶机制研究; 7.青年心理素质状况调查与研究; 8.青年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状况研究; 9.城乡青少年交流工作探讨; 10.当代青年价值观念与行为特征研究; 11.青少年诉求整合、表达机制的研究; 12.“新农村新青年”发展计划研究;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青年参与的研究;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工作机制研究;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教育研究; 16.青少年政策与法规研究; 17.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调查; 18.青少年网瘾戒除调查;

19.承担政府青年事务的途径、机制研究;

20.关于如何更好地发挥青年典型示范引导作用的研究。21.“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22.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与身心发展情况研究 2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24.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的影响调查 25.大学生社会交往(适应)能力状况调查 26.大学生消费需求调查

27.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 28.大学生创业发展状况调查 29.大学生环保意识及其行为模式调查 30.大学生志愿服务状况调查

(四)教育:

1.近年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2.近年来百姓对孩子高考态度的变迁; 3.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调查; 4.互联网与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研究; 5.校园安全知识调查及宣传;

6.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调查研究;

7.各地解决中小学应试教育现象的举措和实践调查研究; 8.加强和改革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 9.关注农民工子女问题; 10.教育体制改革。

(五)经济、卫生:

1.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调查; 2.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3.环境保护以及低碳生活的宣传与调查; 4.就业与收入分配问题;

5.财税、金融、价格等方面的问题;

6.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7.从对民营企业家的调查分析看成才之路的曲折性; 8.基层的卫生情况; 9.地区常见疾病; 10.当地群众的卫生理念; 11.当地医疗条件; 12.地区卫生宣传情况;

13.信息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作用调查研究; 14.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问题调查研究; 15.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16.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 17.医疗保障问题;

18.社会计划生育及婚姻调查(地贫预防知识宣讲);

19.灾后重建情况调查(干旱原因的调查,汶川、玉树灾后重建调查等)。

2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

(六)法律:

1.法律援助的实践;

2.未成年人思想状况和权益保护状况研究; 3.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 4.青少年权益保障工作研究; 5.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6.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7.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 8.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七)社会:

1.农民生活保障; 2.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 3.私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 4.各社会领域的发展变化及成就。5.农村发展现状调研; 6.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8.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9.农村征地以及农民权益保护; 10.农村文化建设调查; 11.社会信任问题调查研究; 12.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研; 13.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14.农民工闲暇时间支配状况调查;

15.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状况调查及逐渐流失原因; 16.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及政府政策的效果; 17.近年来用工招聘方式的变迁、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18.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调查; 19.社区人口老龄化情况;

20.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与安全保护措施。21.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社会建设研究

22.城市化、小城镇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23.区域产业规划、调整与发展调研 24.城市社区建设实证研究

上一篇:刻章申请书(公安局)下一篇:工程项目个人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