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选题

2024-05-13

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选题(共12篇)

篇1: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选题

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选题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

1.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贯彻落实情况、取得的成果及实效

2.关于乡村旅游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影响

3.农村人口的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

4.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及其成因

5.乡村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现状

6.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意向

7.新农村建设村镇集中居住政策实施情况及农民反馈

8.乡村留守妇女就业现状

9.农民工返乡潮流调查

10.农民工留守子女状况

11.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现状及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12.农村图书室(馆)建设情况

13.农村农田水利设施等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情况

14.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拆迁等)

15.大学生村官工作状态

16.农村医疗状况(医疗纠纷、卖血等);

17.上海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18.上海市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及使用状况

19.农民工以及农村在家务农人员的婚姻观和幸福感的区别与联系

20.城乡一体化发展及问题调研

21.农村落实国家医疗保障政策的现状调查研究

二、法律政治类

1.流动团员归属情况调研

2.基层团组织覆盖现状调研

3.新形势下活跃基层团组织活力调研

4.偏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5.村民自治法宣传教育活动及村民对村民自治的认知现状

6.中国公民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研究

7.农村地区普法情况

8.基层民众对政府的认知

9.中国普通民众对国家公务员的认识与评价——对XX地区的调查

10.上海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

11.“法治”推进下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

12.农民参与村民选举状况

13.农村基层团组织调查研究

14.谣言下的群众性恐慌、社会稳定与政府公信力

15.创新社会管理形式的调查研究

16.边远地区(家乡)司法现状的调查研究

17.基层公务员工作压力的走访调查

18.农村如何开展法律援助的需求以及有效形式调研

19.社区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服务的现实需求及有效形式调研

20.大学城安全管理机制运行及其优化

21.农村留守男性犯罪问题

22.新兴城区民众安全感调查

23.男性青少年卖淫问题

24.农民工青少年子女犯罪问题

三、教育类:

1.社区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2.农民工子弟学校生存状况

3.贫困地区适龄儿童教育现状

4.社会保障及教育公平

5.西部地区教育现状考察

6.大学生就业意愿与就业现状考察

7.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8.教育公平(辍失学儿童,地方办学条件等的调查)农村幼儿教育现状

9.在校大学生职业观及幸福度

10.农民(工)对于子女早早工作还是继续教育的态度

11.关于不同阶层对“现今农村娃该不该上大学”问题态度的调查

12.影响农村大学生比例日益下降的因素

13.科学发展观对教育改革的现状及成果调研

14.上一届毕业生工作现状的走访调研

四、都市类:

1.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2.都市剩男剩女问题研究

3.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

4.都市社区文化建设

5.都市乞讨儿童生存状况

6.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民工或农民工的生活、入学等问题;

7.上海市业主委员会发展情况

8.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9.社区在突发性灾害事件处理中的作用

10.城市垃圾处理现状

11.城中村问题的研究

12.上海市居民对地铁的满意度及分布状况

13.高额房价面前大学生该何去何从

14.上海本地人优越感减少,面临外来人员态度关点的变化的15.不同人群对于富裕人群的心态研究

16.“微博改变生活”的访谈调研

五、社会民生类

1.上海PM2.5实行及存在问题调研

2.老龄人口赡养问题

3.中国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研究

4.我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

5.上海市老人福利院发展状况

6.福利院老人的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

7.上海市非政府组织发展状况

8.民族地区新旧移民关系

9.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观念

六、文化类:

1.上海市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状况

2.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及使用状况

3.社会文化管理现状

4.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现状及影响

5.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6.多民族地区民族关系问题研究

7.“老字号”传承现状

8.农村宗教信仰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9.农村宗族势力及其影响

10.乡土中国或农村地区的宗族与权威

篇2: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选题

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课题参考选题

一、示范团队课题研究方向

1.纪念建团90周年专题调研实践

2.聚焦“十二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调研分析(以某市为例)3.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加快其发展的对策建议 4.辽宁沿海地区与腹地互动发展及其扩大对外开放度的对策建议

5.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的某具体问题研究 6.十二运对辽宁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7.辽宁省农村学校现状研究

8.辽宁省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查及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建议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研究

10.通过校企合作促进辽宁产学研发展及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启示和措施建议

二、其他参考课题

(一)党建:

1.寻访红色印记;

2.党员、干部先进事迹调查; 3.学生党员思想状况调查;

4.党员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先进事迹调查; 5.红色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6.“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成长发展”研究

(二)共青团工作研究

1.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研究(农村、社区、国有企业、“两新”组织、民办学校和机关事业单位等各个领域团的建设);

2.基层团内民主机制建设研究; 3.流动团员教育管理方式研究; 4.共青团信息化建设研究; 5.网络时代共青团工作探析;

6.关于共青团组织培育新型青年农民的对策; 7.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创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 8.共青团工作载体建设与创新;

9.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共青团事业发展研究;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 11.政治文明建设与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关系研究; 12.共青团组织动员方式创新研究; 13.共青团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14.新形势下中学共青团工作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15.农村团组织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16.基层团组织工作机制与方法创新; 17.团的社会化、项目化、网络化建设;

18.团的学习能力、凝聚能力、服务能力、合作能力、执行能力建设;

19.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体系的对策分析。20.各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与培养的典型调查;

(三)青年研究: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2.当代中国农村青年的生存状态研究; 3.国企青年职工发展成才调研; 4.青年流动现象研究; 5.青年自发组织的调查研究;

6.特殊困难青少年群体的生活状况与帮扶机制研究; 7.青年心理素质状况调查与研究; 8.青年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状况研究; 9.城乡青少年交流工作探讨; 10.当代青年价值观念与行为特征研究; 11.青少年诉求整合、表达机制的研究; 12.“新农村新青年”发展计划研究;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青年参与的研究;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工作机制研究;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教育研究; 16.青少年政策与法规研究; 17.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调查; 18.青少年网瘾戒除调查;

19.承担政府青年事务的途径、机制研究;

20.关于如何更好地发挥青年典型示范引导作用的研究。21.“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22.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与身心发展情况研究 2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24.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的影响调查 25.大学生社会交往(适应)能力状况调查 26.大学生消费需求调查

27.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 28.大学生创业发展状况调查 29.大学生环保意识及其行为模式调查 30.大学生志愿服务状况调查

(四)教育:

1.近年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2.近年来百姓对孩子高考态度的变迁; 3.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调查; 4.互联网与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研究; 5.校园安全知识调查及宣传;

6.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调查研究;

7.各地解决中小学应试教育现象的举措和实践调查研究; 8.加强和改革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 9.关注农民工子女问题; 10.教育体制改革。

(五)经济、卫生:

1.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调查; 2.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3.环境保护以及低碳生活的宣传与调查; 4.就业与收入分配问题;

5.财税、金融、价格等方面的问题;

6.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7.从对民营企业家的调查分析看成才之路的曲折性; 8.基层的卫生情况; 9.地区常见疾病; 10.当地群众的卫生理念; 11.当地医疗条件; 12.地区卫生宣传情况;

13.信息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作用调查研究; 14.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问题调查研究; 15.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16.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 17.医疗保障问题;

18.社会计划生育及婚姻调查(地贫预防知识宣讲);

19.灾后重建情况调查(干旱原因的调查,汶川、玉树灾后重建调查等)。

2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

(六)法律:

1.法律援助的实践;

2.未成年人思想状况和权益保护状况研究; 3.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 4.青少年权益保障工作研究; 5.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6.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7.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 8.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七)社会:

1.农民生活保障; 2.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 3.私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 4.各社会领域的发展变化及成就。5.农村发展现状调研; 6.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8.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9.农村征地以及农民权益保护; 10.农村文化建设调查; 11.社会信任问题调查研究; 12.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研; 13.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14.农民工闲暇时间支配状况调查;

15.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状况调查及逐渐流失原因; 16.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及政府政策的效果; 17.近年来用工招聘方式的变迁、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18.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调查; 19.社区人口老龄化情况;

20.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与安全保护措施。21.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社会建设研究

22.城市化、小城镇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23.区域产业规划、调整与发展调研 24.城市社区建设实证研究

篇3: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选题

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管理系本次社会实践为例,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是大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 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感知社会的重要途径, 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思想认识, 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探索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1 本次社会实践背景简介

本次社会实践由管理系组织, 报名对象为所有管理系大一的学生, 学生在家长同意的条件下, 身体健康者, 自愿报名, 老师审核通过后, 方可参加本次社会实践, 厦门实践点为厦门宸鸿科技有限公司宝宸工厂, 为期三个月 (厦门点的具体时间为6月15日至9月15日) 。在经过一系列的审核、计划、确认后, 最终确定并坚持完成这三个月实践的学生 (厦门点) 一共为72人。这72位同学, 成功的完成了本次社会实践, 期间每位同学都收获不小, 度过了一个开心而又不一样的暑假生活。

2 本次社会实践对学生的意义

本次社会实践对学生的意义重大, 对多数学生来说, 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社会, 实地接触企业。他们通过在企业中接触不同层面的人, 通过接触不同的工作岗位, 细心观察, 用心体会, 每位学生都受益匪浅。短短的三个月时间, 从“新鲜—疲倦—麻木—坚持—习惯—新的希望—喜悦—新的目标”, 在学生们的“意义世界”中, 他们似乎经历了人生百态。短短三个月, 每位同学都感触良多, 同时, 每位同学却也进步不小, 成熟不少。本次社会实践真正促进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帮助了他们更好的构建自己的“意义世界”, 构建他们的人生观, 思想观, 为日后计划自己的大学生涯、确立人生定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 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架起了连接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些生活在阳光和日光灯下的孩子们, 平时受父母和老师的庇护, 对这个社会认识的实在太少了。在他们以往的“意义世界”中, 认为似乎很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到了企业, 他们才认识到企业管理的严格、父母赚钱的艰辛、学校生活的短暂和宝贵。学生通过亲身感悟, 一点一滴的积累, 纠正了自身“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约束了自身的行为, 增强了自我约束的能力。从而, 促进了学生的心智成熟, 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2 社会实践, 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学生通过此次厦门之行, 看到了厦门的发展, 切身感受到沿海城市的发展速度, 切身体会到了沿海城市的生活节奏, 增长了见识, 加深了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 坚定了党的方针政策, 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 坚定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与不同群体的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 从活生生的典型实例中受到深刻启发和教育, 使思想得到升华, 从而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促进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2.3 社会实践, 促进了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

参加本次社会实践的学生所学专业属于管理类专业。在工厂的实践中, 与管理相关的事件、知识无处不在。学生在实践中, 通过实地所见所闻来加深、强化管理学的知识点, 通过现实中所获取的大量信息, 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自己脑海中升华, 真正掌握到知识点的精髓。在实践工作中, 运用所学, 去领悟和发挥管理的艺术, 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反复对照 (即:通过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 通过实地实践去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感悟) , 并结合自身特点, 学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促进了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这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2.4 社会实践, 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艰辛知人生, 实践长才干”。通过社会实践, 使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不断地参与社会活动, 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 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人员打交道, 心理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力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通过不同程度的交流、沟通、协调, 在一次次的尝试和锻炼中, 深深体会到企业与学校管理模式的不同, 在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方面, 得到更大程度的锻炼和提升, 培养了一定的工作能力, 即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通过在基层工作中, 对岗位的了解、对企业的熟悉, 学生逐渐认识到现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对比自身, 逐渐认识到自身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 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 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 调整心态, 摆正个人与社会的位置。[2]在工作过程中, 学生及时纠正、改正自身缺点, 以适应工作上的需求;工作之余, 静心思考, 认真审视自己, 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潜心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 为自己确立职业生涯定位。从而, 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 为自己日后能更好的择业、就业, 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5 社会实践, 促进了学生个人素养、个性品质的提高

谦虚真诚的人永远受人尊重。学生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时时刻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虚心求学的精神面貌, 真诚待人。因此, 无论是比他们大的同事、上司, 还是比他们小的实习生, 学生在工厂中的评价很高, 小的实习生敬以仰慕之情, 同职位的同事敬以敬佩之情, 上司敬以赞赏之情。这样, 塑造了大学生以光环的形象。使学生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注重自身修养和品质的提高。同时, 学生在与不同层面的人的交流和沟通中, 了解到各种同事的不同经历, 使自己认识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只是大学学习的一部分, 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更为重要。[3]

2.6 社会实践, 促进了学生的人生定位, 促进了学生“意义世界的构建”

学生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 通过自身所见所闻所感, 结合自身的特点, 对比以往的学校生活、现在的企业生活以及自身所向往的生活等, 在脑海中逐渐规划自己未来的生活, 有了更深层次的大学生涯定位、职业生涯定位等, 在他们的意识观念中, 构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意义世界”, 思想逐渐成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 逐步向未来所需要的人才方向发展。S

摘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或自身特长在学期或假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高校开展社会实践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大学生全面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杨继瑞.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 2010 (2) :49-52.

[2]朱惠琼.新时期高校学生实践活动实效性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 2008 (5) .

篇4: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选题

志愿服务队的到来受到商河县教育局、商河特殊教育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在欢迎仪式上,徐冬号召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珍惜机会、服务社会、增长见识、提升自我。随后,服务队代表学院向商河特教学校的孩子们捐赠了生活与学习用品。参加活动的师生在商河县教育局、商河特教學校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特教学校残障儿童的康复设施、设备,并对本次活动进行现场调研。

伴随着此次机电系商河特殊教育学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学院2014年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启动。本次活动积极响应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团省委、省教育厅等部门的号召,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五四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以引导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紧紧围绕“为祖国勤学修德 以实践明辨笃实”的活动主题,坚持让广大青年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着力探索覆盖面广、实效性强的实践育人新机制。

篇5: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选题

社会调查参考选题

1.基层建设年活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效果调查与分析 2.我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机制建设 3.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

4.我省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5.农村基础设施(房、水、路、电、讯)建设调查 6.农村公共事业(科、教、文、卫、保)发展调查 7.村庄建设规划效果调查 8.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

9.我省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比调查 10.基层干部群众对新民居建设意愿调查 11.“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12.开展新农村建设主要途径与方式 13.农民收入构成分析 14.农民增收途径调查与分析 15.农民生活费用支出情况 16.农村种粮大户收益情况与分析 17.农户小额贷款使用及效益分析 18.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调查

19.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调查 20.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

21.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情况调查 2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查

23.环京津贫困地区如何借势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24.环京津贫困地区如何瞄准京津大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 25.如何多渠道破解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资金制约瓶颈

26.如何进一步加快我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发展 27.如何发挥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更好地为贫困村加快发展服务

28.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绿色经济,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29.如何建设幸福乡村,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 30.我省农民群众幸福观情况调查

31.社会公众对“中国梦”的理解和看法调查 32.企业先进组织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分析 33.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和特色化发展调研 34.乡镇企业的生存现状、发展瓶颈问题调研 35.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 36.转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服务河北经济建设调研 37.河北省沿海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

38.河北如何发挥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协调发展

39.在我省农村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思考和建议

40.新时期农村干部群众的文化需求及对策研究 41.如何进一步增强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实践内容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团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并继续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团队示范带动等形式,将“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贯穿活动始终,紧密结合我省基层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实际需求,通过政策宣讲、专题调研、志愿服务、实习见习、参与乡村建设等形式深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各学院结合实践地特色和条件,设计能体现大学生服务能力、奉献精神的活动主题及活动载体,集中展现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开展各类各项实践锻炼及志愿服务活动,在劳动、锻炼、服务中做贡献、长才干。具体内容为:

(一)共筑中国梦——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和团的十七大精神实践活动

组织青年师生,特别是党员教师和大学生党员,深入到农村基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搞好宣传,努力把党的十八大和团的十七大精神、总书记来河北考察时讲话、中央1号文件及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意见和党的惠民富农政策传达到千家万户,让群众知党恩、念党恩,引导基层广大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和团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团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用实干共同托举“中国梦”。

(二)富强河北梦——服务“四大攻坚战”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农村,紧密结合服务沿海地区、环京津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工业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四大攻坚战”的实际需求,围绕特色经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民生热点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等具体社会经济问题,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座谈访谈等实践形式开展调查和研究,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分析当地的发展现状、发展道路、发展方向、制约因素等问题,为基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布局调整、城镇建设规划等出谋划策。通过调研,帮助广大学生锻炼观察社会、研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实践地未来的规划发展建言献策。

(三)寻访百姓梦——记录身边人的中国梦实践活动

各实践队伍在深入基层调研过程中,要注意挖掘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人士对“中国梦”的理解以及身边的“美丽中国梦”事迹,在实践途中搜集展示基层人民群众平凡朴素的梦想和追梦历程。通过组织学生积极走访、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与当地老党员、村支书座谈寻访“百姓梦想”,深入了解基层梦、百姓梦,并由基层人民群众的梦想提炼出全体人民的“中国梦”,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领悟实现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个人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中,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积极投身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伟大实践。

(四)公益青春梦——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省农村面貌提升行动的目标,充实实践内容,利用学科优势,加强社会服务。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提供有针对性的科技咨询服务。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为农民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积极开展农村义诊活动,为农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积极开展真情助困活动,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残障人士、低保人群以及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志愿活动,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贡献青春正能量。

(五)就业成才梦——就业创业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广泛组织学生走进工厂企业和实习基地学习参观,开展就业实习见习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用人需求,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今后就业或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六)美丽乡村梦——参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实践活动

结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对照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现代农村目标,围绕实施“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五大工程,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奉献智慧和力量。

(七)“三下乡”志愿服务专题实践活动

篇6: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选题

鼓励团队结合以下选题方向,设计适合本团队的具体调研题目。

一、哲学类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和经验的典型调查

2.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典型调查

3.在当代中国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彰显的典型调查

4. 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5.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典型调查

6.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

7.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8.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实践和路径创新调查研究

二、经济类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丰富实践的典型调查研究

2.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典型调查

3.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典型调查

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5.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的调查研究

6.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的调查研究

7.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8.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典型调查

9.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

10.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调查研究

11.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的典型调查

12.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13.发挥区位优势、推动老少边贫地区发展的调查研究

14.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和改革的调查研究

15.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创新与改革问题调查研究

16.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17.各地发展中小微企业的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

18.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问题的调查研究

19.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的调查研究

20.积极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典型调查

21.活跃和完善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调查研究

22.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典型调查

23.各类企业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24.各地创业园区的布局和发展问题调查研究

25.后危机时代利用外资优化结构、创新模式的调查研究 26.21世纪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调查

27.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

28.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29.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

30.名牌战略案例研究

三、社会学类

1.各地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

2.各地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3.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4.推进城市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新做法新经验调查研究

5.社会诚信、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建设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6.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7.国家认同问题的调查研究

8.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变动的单项调查

9.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10.我国人口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

11.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1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13.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

14.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的调查研究

15.新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调查研究

16.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17.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8.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19.新社会阶层成长的调查研究

20.建设和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典型调查

21.城市务工人员医疗保险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

22.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3.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四、法律类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的调查研究

2.刑事法律问题调查研究

3.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4.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

5.依法行政、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践的调查研究

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五、教育类

1.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调查研究

2.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教育体制改革问题调查研究

3.大众化阶段我国大学教育发展、创新和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4. 新时期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创新的调查研究

5.各地解决中小学应试教育现象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

6.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典型调查

7.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8.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9.加强和改革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

10.各地解决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11.大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研究

12.城市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享受同等教育的状况和推进路径的调查研究

13.国家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政策和实践调查研究

14.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

六、管理类

1.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和行政改革典型调查

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

3.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的调查

4.新型科技企业的定位和管理调查研究

5.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

6.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7.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调查研究

8.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

9.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问题调查研究

10.企业在创新转型升级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

11.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典型模式调查研究

12.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13.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

14.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5.新世纪我国商会(企业和企业家协会)状况和新作用调查研究

16.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与分析

17.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个案研究

18.便民快捷健全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19.各地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20.反对腐败、建设清廉政府的典型调查

篇7: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选题

2014年中南大学“情系武陵山 聚力湖南梦”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类参考选题

1、特色产业发展

2、区域协作体制

3、生态文明建设

4、民族特色文化

5、社会公共服务

篇8: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选题

一、社会实践小分队组成

指导教师: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李春萌、冉海涛。

队长:水工系2010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三班班长杨军。

成员:水工系2010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共9名。

二、实践目的地情况

河池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云贵高原南麓, 有壮族、汉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苗族、侗族、水族等8个世居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317.71万人, 占总人口的83.67%, 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河池也是全国著名的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等在这里领导革命斗争, 是红色革命老区。

位于大石山区的河池市在2009年、2010年经受了严重的旱灾, 仅2010年就有114.77万人、44.37万头牲畜因旱灾而发生饮水困难。广西壮族自治区为解决该地区的饮水问题, 启动了“广西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 计划用两年的时间解决120万人饮水困难。本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的目的地是饮水问题较为突出的大石山区东兰、巴马、凤山三县。

三、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 第一站:东兰县

1. 时间:2011年7月11号下午地点:东兰县水利局会议室

听取河池市水利局领导关于河池市水利建设以及“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相关情况介绍, 由于实践小分队学生大部分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 专业课程学得不多, 主持讲座的河池市水利局牙主任还特地向队员们解释了一些水利建设中的“专业用词”和“行业规范”, 对于队员们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打下了基础。

关于河池市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水柜建设, 河池市水利局的牙主任进行了重点的讲解和剖析, 特别是水柜项目的规划、选址、资金来源、建设批次的确定、建设标准容量、阳光操作招投标、水柜的使用、水柜的日常维护等。这些细节都体现了政府对“饮水工程”的重视和关注, 在每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都进行了充分的商讨和周密的安排, 力图把“饮水工程”办成“民生工程”、“爱民工程”、“民心工程”, 让大石山区的老百姓共享改革成果。

2. 时间:2011年7月11号下午地点:东兰县革命烈士陵园

讲座之后, 队员们在东兰县水利局韦副局长的带领下, 到革命老区东兰县革命烈士陵园扫墓, 在改革开放富裕起来后, 队员们牢记党的教导, 不忘革命先烈当年抛头颅、洒热血做出的巨大牺牲, 队员们一起缅怀先烈, 都誓言要努力学习知识, 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多做贡献。

3. 时间:2011年7月12日上午地点:东兰县武篆镇林乐村

队员们实地考察水柜建设, 在林乐村, 大家与村干部进行了交流, 实地了解到水柜建设的规模, 三口之家、五口之家要建60~100立方的水柜。初建的水柜资金来源大部分是政府无偿拨款, 村民只要承担水柜建设的劳动力需要就可以了。建造方式基本上是以户为单位, 村干部介绍说, 一家一户的水柜在管理维护方面比较让人放心, 村民的自觉性也较高。但当问及水柜的水质保障方面, 村干部和村民都表示, 目前这是一个空白的领域, 一般是自然饮用, 水质的检测费用较高, 净化成本高, 需要专业技术, 是目前最大的困难。

(二) 第二站:凤山县

时间:2011年7月12日傍晚地点:凤山县乔音乡

从东兰县一路颠簸, 队员们体验了大石山区的崎岖山路, 在赞叹司机师傅高超技术的赞美之言和阵阵惊叫声中, 踏上了凤山县的土地。中午稍稍休息后便在凤山县水利局罗副局长的带领下, 实地考察了一个管理规范、使用时间长、供一个村子使用的大型水柜。这是一个典型的集体使用管理的“饮水工程”项目, 从选址建设到建成使用, 再到管理维护, 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队员们很想知道:在一个集体的饮水项目中, 是怎样做到规范管理和科学分水的?带着这个问题, 队员们在实地调查的同时更关注这个“大柜”的管家——“水柜管理员”。经走访发现, 这样的集体水柜建设资金相对集中, 是可以节省投资的, 但难就难在平时的饮水安全、管理维护、科学分水上, 要做到这些, 就必须要有责任心强、在群众中有威望、吃苦耐劳的人来承担起来, 而且一般是无报酬地为全村服务。在实地走访中, 我们找到了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 目前农村基层的管理中, 这样的老党员、老村民组长仍然是基层稳定的基石。

(三) 第三站:巴马瑶族自治县

时间:2011年7月13日下午地点:东山乡巴根屯

两天的连续奔波, 年轻的队员们已感到有些疲惫, 车行驶在颠簸的山路上, 使得部分女队员出现了“晕车呕吐”现象, 但在指导老师的鼓励和笑话等调节下, 大家重振精神, 赶赴第三站——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巴根屯。从县城出发到巴根屯的山路, 其崎岖程度和危险指数超过了一般的山区道路, 向导告诉我们说, 外地的司机很多是不敢来这里的, 但就是这个巴根屯, 是当年温家宝总理与瑶族村民一起过春节的地方, 想一想年近七十岁的总理、在家人团聚的春节里来到这样的一个山区村寨, 队员们的眼睛都有些湿润了。

在当年总理和村民一起过节、题词的宏大木亭周围山坡上, 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特色水柜”, 有的是全封闭、有的依山而建, 各种水管延伸, 连接到各家各户, 很多家庭已经建起了几层小楼了, 很现代化。东山乡副乡长告诉我们, 水柜基本上是一户一个, 由政府出资兴建, 这里村民外出打工的比较多, 由于山区周围可种土地较少, 蓄水能力有限, 农业不是主要的经济收入, 主要的经济收入是外出打工, 不过由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很多人都挣钱回来建楼房了。屯子里的水柜一般年份都能满足需要, 一户一柜的管理方式也很放心, 只是目前由于青壮劳动力的外出、老人孩子留守现象严重, 所以平时的水柜清理、管理维护仍需要村干部牵头, 基层组织不可或缺。

(四) 返程

时间:2011年7月14号

三天紧张的行程即将结束, 社会实践小分队收获颇丰, 大家带着一本本写满记录的笔记本, 数码相机记录了一批照片和视频场景, 就连手机拍照功能都用了。7月14日, 踏着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清晨的阳光, 取道百色, 大家满载收获踏上归途。

四、实践活动总结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 无论是小分队的指导老师还是各位队员, 大家都感到收获甚多。作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 我们能亲身参与到自治区重点工程——“饮水工程项目”的实践中, 是对同学们所学专业的一次检验。通过实地考察, 聆听亲历者的句句真言, 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大石山区百姓的关怀和帮助, 也看到了基层群众在祖国大发展中享受到的改革成果。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更是视“以人为本”为科学发展的核心, “以人为本”则是体现民生的民心工程, 广西大石山区“饮水工程”项目正是解决老百姓民生问题的民心工程。队员们在真实的感动中也学会了做人、做事的很多道理, 结合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 更明白了如何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人。

最后, 我们的实践活动报告希望能为大石山区老百姓的“饮水工程”做点努力, 引起关注, 呼唤爱心、呼唤良策, 这也是我们此次调研活动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9: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选题

暨2013年研究生自主招生提前选拔工作的通知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是我国较早开办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以培养具有远见与创新精神的卓越管理人才,推动中国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为美好愿景。为增进国内高校优秀本科生对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了解,加深对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管理学科的认识,我院将于2012年7月4—6日在上海举办“201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暨2013年研究生自主招生提前选拔工作”。

本次夏令营聘请了资深专家、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在此期间,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优秀大学生将与学院的教授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参观访问、专题讲座、师生交流和专业面试等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和管理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感受华理商学院的研究气氛,并从中选拔优秀学生继续深造。

夏令营期间的住宿及往返交通费(火车硬座标准)由商学院提供。夏令营学员在全程参加活动后将获得华东理工大学颁发的“2012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结业证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将享受相应的招生优惠政策。

一、申请资格

1.教育部或国防科工委直属高校相关专业201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

2.政治思想品德合格、身体健康;

3.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及综合评价优秀,志愿进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深造;

4.有两名本科学校教师书面推荐;

5.国家大学英语四级480分或六级425分以上。

二、申请材料

1.《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01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暨2013年研究生自主招生提前选拔工作申请表》,下载地址:http://gschool.ecust.edu.cn或http://bs.ecust.edu.cn;

2.学校教务处盖章的本科成绩单,含本科2年半成绩; 3.相关获奖证书复印件;

4.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如: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TOEFL或GRE/GMAT成绩等);

5.申请人可提交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研究成果等。

三、申请办法及截止时间

1.以电子邮件提交申请表:申请人填好申请表后,发邮件至syb@ecust.edu.cn。电子邮件名称为夏令营申请+学生姓名。

2.提交材料:所有申请材料(含本人签字的申请表)装入A4大信封,信封正面注明姓名、所在学校及院系,以快递方式寄至: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114信箱,收件人:仇宜,邮编:200237,电话:021-64253644。

3.申请截止日期:2012年6月10日,以寄达地邮戳时间为准,过期不再接受申请。

四、资格审核

商学院专家组根据申请者提供的材料进行筛选。通过资格审查,入围者将被邀请参加商学院组织的“201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暨2013年研究生自主招生提前选拔工作”的活动。

入围夏令营活动名单、日程安排及相关通知将于2012年6月20日在商学院网站公布,不另行通知,网址:http://bs.ecust.edu.cn 请入围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于2012年6月24日前回复邮件至syb@ecust.edu.cn确认,报到时须随身携带学生证、身份证、申请表中所涉及的本科成绩单原件、相关证书以及证明材料原件。

五、优惠政策

商学院将综合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面试考核情况,提供相应的招生优惠政策。优惠政策分A、B、C三档

1.A档

(1)申请者如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且身体健康,根据本人志愿,可直接录取为我院硕士研究生;

(2)申请者如未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报考我院硕士研究生时,达到我院报考专业复试基本分数线(含总分和单科分数)标准,进入复试后,初试笔试成绩加40分进行排序录取。

2.B档

(1)申请者如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且身体健康,可直接录取为我院硕士研究生;

(2)申请者如未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报考我院硕士研究生时,达到我院报考专业复试基本分数线(含总分和单科分数)标准,进入复试后,初试笔试成绩加30分进行排序录取。

3.C档

(1)申请者如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且身体健康,可直接录取为我

院硕士研究生;

(2)申请者如未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报考我院硕士研究生时,达到我院报考专业复试基本分数线(含总分和单科分数)标准,进入复试后,初试笔试成绩加10分进行排序录取。

4.属设有研究生院高校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如未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报考我院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基本要求,可直接进入我院报考专业进行复试。复试后,根据获得的A、B、C优惠等级,对初试总分加分后进行排序录取。

享受自主选拔招生优惠政策的考生名单将于2012年9月上旬,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示。

六、夏令营规模

本次夏令营招收学生50名左右。

七、费用

商学院将提供夏令营学生的往返交通费(需提交车票报销,汽车或火车硬座)和住宿费,在沪高校学生不提供住宿。

八、其他

1.学员报到后要求全程参加夏令营的活动。

2.参加夏令营的学生必须遵守华东理工大学相关规定,按照学院统一安排进行工作和活动。

3.有关夏令营的活动可咨询仇宜老师,电话:021-64253644、021-64253209,传真:021-64253644,邮箱:syb@ecust.edu.cn。

4.商学院2013年研究生自主选拔招生工作,将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具体方案、实施办法和最终录取结果均须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委员会审批;学校招生监察小组也将参与督察工作,以确保此项工作的公正、公平和有效性。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篇10: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选题

1、“庆祝建党九十二周年”系列实践活动;

2、“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四周年”系列实践活动;

3、水文化系列实践活动(水土保持、节水宣传等);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服务活动;

5、十八大精神宣讲实践团;

6、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

7、赴贫困地区支教、扫盲活动;

8、城市建设成就调查、服务行动;

9、革命老区主题学习及服务实践活动;

10、共建“环保节约型社会”宣讲实践团。

11、大学生科普反邪社会实践服务团

12、“进百家企业需求调研、百名优秀校友事迹访谈”活动;

13、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学习的理解;

篇11: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选题

1.谈员工服务意识与企业竞争力提高之间的关系

2.试论客人投诉的处理和饭店形象的树立

3.谈如何提高饭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我国旅游饭店集团化问题分析

5.有关我国旅游餐饮管理问题研究

1.饭店如何解决饭店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流失问题

2.谈培训工作在饭店管理中的重要性

3.有关我国旅游消费问题的研究

4.关于“酒店禁带酒水”的几点思考

5.试析员工满意度与酒店服务质量的关系

1.论旅游饭店的诚信营销

2.论饭店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

3.中国饭店业特许经营发展现状及对策

4.“感情投资法”在饭店管理中的运用

5.我国饭店业中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和对策

1.论酒店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2.浅析酒店无干扰服务

3.试析员工满意度与酒店服务质量的关系

4.浅谈现代酒店营销

5.饭店经营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1.试论酒店客户关系管理关系的重要性

2.浅析饭店定位和个性化服务

3.浅析酒店文化对员工的影响

4.试论我国旅游酒店的可持续发展

5.浅析我国饭店康乐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1.试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2.我国饭店员工流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3.我国经济型酒店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

4.旅游企业员工的激励研究

5.我国旅游饭店发展战略思考

1.从心理学角度论酒店餐厅服务管理

2.浅析员工服务意识与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关系

3.从旅游投诉看旅游服务质量

4.酒店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探究

5.酒店顾客抱怨现象分析对策研究

1.对当今酒店从业人员培训的几点看法

2.旅游专业(或酒店专业)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问题探析

4.谈人力资源管理在饭店中的作用

5.试论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

1.对中外酒店经理管理理念的分析

2.探讨饭店人力资源的开发创新

3.酒店业经营方式创新探讨

4.议香港与大陆的旅游业差异

篇12: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选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我们小分队这次调研的是桃花吐镇中心小学。该校地处朝阳市双塔区市郊, 现有学生382人, 十二个教学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造成全镇人多地少的自然状况。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民依靠土地收入已远远满足不了越来越高的生活需要, 农民群体为谋求更好的生存条件而离开家乡外出务工, 农民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 有的家庭父母一方出去打工, 有的夫妻双双离开故土外出打工。许多农民工把子女留在家中, 托付给了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 或亲戚朋友, 这些孩子便成为了“留守儿童”。故在农村学校中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经调查, 桃花吐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76人, 大约占全校人数的五分之一。在调查中发现:该校六年二班就有10名, 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五年一班有7名, 占全班的四分之一。本校四年部共有58名学生, “留守儿童”19名, 约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 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有7名, 父母其中一人在外打工的11人。父母离异1人。“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在一起生活的有5名, 其余2名中一名由姑姑代养, 一名由叔叔代养。三年一班有4名同学的父母去了外地打工, 把孩子托付给了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 或姑、舅等, 成了“留守儿童”, 还有5名同学的父亲或母亲在外打工, 成了“单亲孤儿”。这些学生占全班学生的大约35%。这些“留守儿童”中, 成绩较好的有24名, 问题生占11名;学习态度上, 能主动自觉学习的约占四分之一, 督促下学习的约占五分之一, 对学习不感兴趣的约占八分之一;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如遇到困难或烦心事, 能寻找倾诉对象, 想办法解决的约三分之一, 有个别的采取了闷在心里, 不想告诉别人, 只是寻求自己解决方式;对父母外出打的态度, 有一半以上不愿意让父母外出, 还有部分学生能理解父母, 个别同学不能理解, 甚至对父母的外出有怨恨;父母外出打工, 能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的 (每周打一次电话) , 并经常过问孩子学习、生活的有22名, 半月或一个月一联系的有8人, 有的好几个月才能联系一次。76名“留守儿童”中, 其中有15人, 性格比较内向, 不愿与人交流, 做事没信心, 较自卑。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性格内向。

“留守儿童”正处身心发展的成长阶段, 孩子从小离开父母, 缺少父母关爱。尽管有爷爷、奶奶及其他亲人的监管, 但毕竟与父母亲不同, 遇到一些问题感到柔弱无助。逐渐变得不愿与人交流, 性格越来越内向。如五年二班的“留守儿童”张凯, 父母外出打工, 把他寄养在姑姑家里, 姑姑本身有一双年龄相仿的儿女, 每天忙里忙外, 无瑕顾及张凯的心理感受。有时张凯在家受到表哥、表妹的欺侮, 也不敢声张。久而久之, 张凯越来越内向, 有时自己暗暗落泪, 也不愿找人倾诉, 郁郁寡欢。

2. 自信心不足, 自卑心理严重。

儿童都具有攀比心理, 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所以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丧失信心, 学习上不求上进。如:三年二班的“留守儿童”邢伟伟, 在一、二年级时是一名好学上进的学生。上课发言非常积极, 学习成绩很不错。自从父母去大连打工后, 她跟随爷爷、奶奶生活, 上课也不积极发言了, 有时根本不举手, 怕说错, 成绩也出现了滑坡。

3. 学习观念淡薄, 厌学现象严重。

儿童的自制力较差。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 由于临时监护人的监护不够, 使有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 甚至厌学的现象。尤其是当学习上遇到困难, 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时, 就会严重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留守儿童”对学习目的不明确, 认为学不学知识无所畏的态度, 所以出现了厌学现象。五年二班的“留守儿童”鞠可新, 他父亲外出打工, 长年不在家, 母亲有残疾, 没有监护能力, 他在学习上又缺乏自觉性。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应付了事, 有时干脆不做, 有厌学倾向, 因此成为问题学生。

4. 道德意志薄弱。

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是一个方面, 更应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发展。“留守儿童”有的有违纪现象。父母外出务工, 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 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让孩子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 长大成才。但大部分人的希望, 可能是事与愿违。因为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挣钱, 只注意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 却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 使孩子出现花钱无节制的现象, 如:五年一班的席平, 平时父母寄来钱, 就随意乱花, 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花钱无节制。一旦没有钱时, 就到超市赊账, 甚至偷偷去拿别人的钱。

5.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无热情。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祖辈或亲朋又不便深管, 因而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上逐渐形成不良习惯。如:上课精神不集中、好搞小动作, 课后乱花钱等。在心理上也表现出自卑、胆怯、沉默寡言, 不愿与同学交往等。尤其在学习习惯方面, 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爱发言, 课后不完成作业。有的即使完成作业, 也很不认真, 字迹潦草, 敷衍了事。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一直是外出打工父母们放不下的“心病”, 是临时监护人的“头疼病”, 是农村学校管护的“疑难病”。“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 平时学习无热情, 成绩也就难以理想。

三、解决措施

1. 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理想, 培养社会责任感。

学生的学习总是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 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是最有效的学习动机, 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驱力,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激励作用。当一个学生有了远大理想, 才能奋发学习、努力进取, 也才能有学习的主动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所从事的行业往往都较粗重的体力劳动, 非常辛苦, 挣几个钱也确实不容易。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艰辛, 教育他们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长大后要超过自己的父母, 要做较舒适的工作, 要做有成就的大事业, 当一名工程师、医生、飞行员等。要做这些工作没有知识是不行的, 只有从小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长大才能成就大事业。

2.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五年一班的王新宇同学,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只是逢年过节才回家与家人团聚, 平时又很少与孩子通话。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 由于“隔代”的原因, 孩子平时有话也很少与爷爷、奶奶交流。长此以往, 孩子变得孤僻、不爱说话, 甚至说话时害羞、胆怯。在学校很少与同学一起玩耍、交流, 上课老师提问不爱发言, 面露难色。他的班主任褚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后, 经常找机会和他谈心, 唠家常, 了解他在学习中、生活上的困难, 并在课堂上注意发现他的闪光点, 激发他的表达欲望, 课间安排同学多和他一起做游戏。放学后, 其班主任褚老师专门安排了学习小组同学和他一起学习, 一起活动, 让他感受到集体的快乐。并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 督促家长多和孩子通电话, 多了解、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情况。渐渐地这个同学变得活泼开朗了, 也愿与他人交流, 上课也敢发言了。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力。

“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 自我约束力不强, 稍有松懈, 他们就会松动。因而对他们要持之以恒地跟踪、督促,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三年一班的李鹏达同学, 现在在姑姑家生活。由于姑姑天天忙于地里活, 无暇顾及孩子, 对孩子学习很少过问, 认为孩子不出事, 能在自己家吃饱, 穿暖就算尽到了责任。这样李鹏达同学就养成了长期不完成作业的懒散习惯, 学习成绩居后。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与他姑姑进行了沟通, 向他姑姑介绍了孩子的学习情况, 并探讨了如何教育好孩子的方法。最后, 他姑姑表示愿意配合好学校的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放学后他姑姑专门陪他一起完成家庭作业, 使他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经过努力, 现有李鹏达同学自我约束能力大大增强。不仅能按时完成作业, 而且有时间还自觉地读一些课外书, 丰富自己的知识, 还能把学到的课外知识在同学中交流, 同时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4. 及时做好思想工作, 好习惯从“心”开始。

单亲家庭、母亲又在外打工的六年二班的李雪同学, 在学校表现得孤独、上课也不注意听讲, 老师提问也一言不发, 只是低头默默坐在那里, 表现出心理重重的样子, 情绪非常低落。我们知道这一情况后, 就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和她谈心, 当问她为什么上课不注意听讲, 老师提问又不发言时, 她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像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说:“我想妈妈”。原来在这之前, 她一直在妈妈身边, 从没离开过妈妈。这次妈妈把她送回奶奶家。奶奶、爷爷年纪大, 照顾得不如妈妈周到, 有时早上晚了吃不上饭, 所以她很伤心, 以至影响了学习, 所以她说:“一想到妈妈, 上课精力就集中不起来, 老师讲课也听不下去”。我们了解到这种情况后, 安慰她说:“我们非常理解你想妈妈的心情, 但你要体谅爷爷、奶奶的疾苦, 他们年纪大了, 照顾你很不容易, 虽然有时照顾不周, 但他们也尽量做到把你照顾好。另外, 妈妈在外打工很不容易, 你应该让在外打工的妈妈放心;如果你不好好学习, 妈妈在外打工怎么会放心呢?”并告诉她, 如果以后有什么困难, 要告诉老师、告诉同学, 老师和同学一定会帮你解决的。同时, 学校的各科老师联合起来, 在课堂上经常提出有兴趣的问题来吸引她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渐渐地, 李雪同学终于从离开母亲后的低落情绪中转变过来, 上课也能注意听讲了, 而且课堂上思维表现得也非常活跃, 发言也积极了, 学习成绩也呈上升趋势, 各科老师都给予她很高的评价。

四、活动成果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实践调查小组经过一周的实地调研, 收获很大。

1. 通过家访;

与班主任老师及任课教师沟通、配合调查;与“留守儿童”本人面谈。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包括生存、学习等方面。

2. 形成一套“留守儿童”典型各案事例研究, 整套访谈记录和总结, 拥有第一手资料。

3. 了解“留守儿童”在生活与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4. 这次实践活动定能促进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心与爱护“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五、结语

通过深入调查, 了解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他们的无奈与艰辛, 他们的坚韧与拼搏。他们给人留下了太多的思考。俗话说:国富民强。如果农村家庭家家都达到了小康水平, 那么“留守儿童”这个自然群体也就会相应的逐渐缩小。作为河海大学的学生, 我们感到了肩上的重任, 国家需要各方面人才, 我们只有学好本专业的知识, 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的强盛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实践过程中小组成员的敬业精神受到了当地居民的高度赞扬, 他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了河海大学, 进一步提高了河海大学的知名度。通过这次实践活动, 小分队成员互相帮助, 互相学习, 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锻炼了与外界沟通的能力, 高度体现了河海大学以创建和谐社会为己任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利用暑假走出学校, 体验生活, 不但锻炼了我们大学生的组织、表达、协调等各方面能力, 而且将使我们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调查, 实践团队发现一些问题。建议如下: (1) 营造关爱氛围。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给予关心和帮助, 举办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培养“留守儿童”的人格, 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 使他们能快乐地成长。 (2) 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及时沟通, 进行交流, 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 如:学生的爷爷、奶奶等, 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 帮助他们正确地教育“留守儿童”。 (3) “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 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 学校更应该对学生负责, 对社会负责, 扎实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 让这些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们健康成长。 (4) 完善和落实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法律政策。鼓励农民工子女在其父母工作地就近入学, 制定利于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 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同等受教育的权益。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河海大学2012年暑假社会实践赴辽宁省朝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查团队, 对辽宁省朝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展开了为期一周的调查研究。根据小分队成员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查结果及得到的资料, 就辽宁省朝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进行现状调查, 分析现状成因, 提出解决方案。在调查过程中展示了河海学子风采, 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了河海大学, 提高了全社会对河海大学发展的关注。

上一篇:关于打排球作文下一篇:教师代表在开学典礼上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