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和平统一基本理论

2024-05-04

祖国和平统一基本理论(共4篇)

篇1:祖国和平统一基本理论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和学生活动,使学生了解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一国两制”意义的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辨析问题的能力。(3)、思想觉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操,坚定要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的含义及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教学难点:认清“台独”的实质及我们的做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课前播放《公元1997年》的MTV)。师:这首歌主要歌唱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 生(集体):香港回归。

师:对。香港回归是我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事件。那么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采用了什么政策方针呢?

生(集体):一国两制。

师:对,采用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今天我们就来上一堂活动课——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二)、讲解新课:

这节课老师设置了许多环节,把你们分成三个组,在这些环节里,需要同学们整理好你在课下收集到的资料,开动脑筋,去为自己的团队争取胜利,每一次胜利可以获得一面小红旗,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个环节—— 活动一:曾经沧桑知多少

在这个环节里,老师就香港、澳门分别设置了许多题签,各组同学要以抢答的方式回答出这些小问题,老师说出“开始”,同学们就可以快速站起回答。关于香港:

A香港是哪一年沦为哪一国殖民地的? B香港是如何沦为英国殖民地的? C香港是在什么时间回归的? D香港的首届行政官是谁?

E象征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花卉是什么?

F说出一首最能表达人们热盼香港回归的心情的歌曲并唱出几句(课件)(生答)

关于澳门:

A澳门是哪一年沦为哪一国殖民地的? B澳门是如何沦为葡萄牙殖民地的? C澳门是在什么时间回归的? D澳门的首届行政官是谁?

E象征着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花卉是什么?

F说出一首最能表达人们热盼澳门回归的心情的歌曲并唱出几句(课件)(生答)刚刚我们听了饱含深情的歌曲,舒畅的心情溢于言表,可是高兴之余,我们也会发出许多疑问。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 活动二:欢欢喜喜话回归

这是本堂课的一个重点。讲解这部分内容,通过教师的层层设问,一方面,使学生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提高了思维的深刻性与发散性。在师生的互动中,形成一个小高潮。设问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A什么是“一国”?什么是“两制”?

B港、澳为什么能顺利回归?港、澳回归后,发展如何?说明了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C一国两制”方针具有什么深远的重大现实意义? 过渡:

台湾诗人余光中有一首著名的诗《乡愁》,同学们想不想听?(课件)听了这首诗,不由让人想起祖国的宝岛——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无时无刻不在热盼着统一,作为大陆人,你对台湾了解吗?下面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 活动三:几多欢喜几多愁

首先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台湾问题的漫画、文字资料展示出来。(生动)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主要观点和无耻行径,老师也收集并整理了一段录像:《“台独”的错误言行及其危害性》,请同学们观赏(课件)。了解了这些之后,同学们肯定有许多话要说,因此,老师设置了几个讨论题,请同学们整理好你们课下收集到的资料,经过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A、列举: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B、搜集:“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主要观点和无耻行径,简要分析其实质是什么。C、辨析:台独暗流不断涌动,陈水扁当局“台独”步伐骤然加速,赤裸裸地提出了台独时间表。因此,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动用武力。D、2005年3月14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闭幕式上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出台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诬蔑这是一部“对台动武法”,以此来煽动台湾民众对中国政府的敌视,作为当代爱国青年,你应该如何回应他们?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为了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教师讲评:(略)

“一国两制”是个新事物,可是港、澳顺利回归和回归以后的良好发展证明: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解决台湾问题,相信大陆和港、澳、台永远心连心!

四、小结:

其实这节课大家的表现都很好,你们每个人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着那么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胜利者,下面就请全班同学一起来总结一下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基本方针和最佳方式是什么?(学生集体回答)原 则:一个中国的原则 基 本 方 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立 场:努力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决不承 诺放弃使用武力。最 佳 方 式:一国两制

五、探究与实践:——

满怀信心盼统一

学习了这节课,大家的心里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感触,你可以从港、澳、台的角度,从一国两制的角度,从祖国的大好形势,从你自身,把你最想说的话告诉大家——满怀信心盼统一(请同学们以此为主题写一份演讲稿,字数约250字。)

六、板书设计

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一)关于港澳回归

A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和启示 B “一国两制”的概念 C“一国两制”的意义

(二)关于台湾问题

A、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B、“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主要观点和行径及我们的做法。

C、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基本方针和最佳方式。

篇2:祖国和平统一基本理论

摘要:台湾问题始于1949年,是国共内战,大国干涉的结果,已持续60多年,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各极谋求解决台湾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当前,台湾与大陆之间依然是不独不统的尴尬状态,且台湾对于大陆的认同感也日行渐浅,“一国两制”已显得绵软无力,解决台湾问题已迫在眉睫,武力统一已不合实际,我们需从制衡、认同、交流、互信等方面寻找解决台湾问题的新路。关键词:台湾问题、一国两制、和平解决

前言

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产物,也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近代拥有强势时位相的产物。从台湾问题产生的1949年算起,已历65年。这65年,台湾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国共对抗到蒋经国后期的和解,到李登辉的两国论,再到陈水扁的渐进式台独,再到马英九的不独不统。从总的趋势上看,两岸形势不是走向和解,至少没有和解的进展,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亲和感不是越来越深,而是越来越弱。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解决台湾问题,时间愈久,愈不利于大陆的统一进程,而武力统台又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迅速构建和平统一的基本的,且是有效的框架,找准时机进行统一势在必行。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及现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曾经与中国国民党携手抗击侵入中国的日本军队。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的抗日战争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并在1946年发动内战,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经过三年战争,军事上处于劣势但得到人民支持的中国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势力从中国大陆全面溃退,退踞只占中国国土面积三百分之一的台湾岛,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派出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在1954年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置于美国的所谓“保护”之下,阻挠中国政府解决台湾的正义斗争。中美建交三十多年来,美国政府和国会仍然不断通过向台湾提供所谓防御性武器等做法,阻挠中国统一台湾的进程。在美国的支持下,台湾当局继续与已成为中国合法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抗。从此,台湾陷入与中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至今已有65年。

目前,台湾当局仍称自己为中华民国,大陆称自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岸都承认是一个中国,但坚持一中各表,台湾不独,大陆不统,双方互不承认主权,但不否认治权。

二、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考

(一)武力统台不合实际

一是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均在实行以经济发展为主的国策,基本放弃了武力统台的方针,除非台湾单方面宣布独立,否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允许再次发动内战。而且如果现在出兵台湾,不仅会给台湾的经济和人民带来毁灭性打击,美国人也会以台美防务协定和亚太防务协定为借口趁机出兵亚太。中国虽大,但是面对武器先进,经济实力雄厚的美国,我们决难取胜。即使在长期的消耗战中打赢了美国,但是近几十年辛辛苦苦发展出来的经济也会被美日等国毁得差不多。

二是国际社会条件不成熟,中国现在向外国宣扬和平崛起的口号,如果中国为了统一而和美国,日本等大打出手,就有可能破坏掉政府近几年试图建立的和平国家的国际形象。欧,美等国家就会更加堤防中国的发展,在经济和政治上封锁中国,如此一来就会得不偿失。三是大陆方面出兵时机尚不成熟,今年以来,国内大量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呈现出来,例如疆独势力猖獗,各地恐怖活动频发,反恐形势极其严峻;雾霾、失业、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现象突出,社会矛盾凸显,亟待有效的解决;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反腐工作正进入关键时期,关键性的战役尚未取得成功。自古以来明智的政府都不会在内部经济和政治环境还没有完善的时候就贸然出兵,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单纯的“一国两制”构想可行性有待考量

“一国两制”的方针是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解决台湾与大陆统一问题的一种战略构想,并运用此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与澳门问题。此一时而彼一时,30多年过去了,无论是大陆与台湾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80年代蒋经国主政台湾之时对大陆的亲和感甚至超过了大陆对台湾的感情,可以说,当时的台湾,统一的呼声甚高,而且,和平统一最早就由台湾方面的学者提出。此时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恰和时宜,但今时已不同往日,江泽民时代,单就大陆方面来说,可以说没有根据时局的变化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上提出任何有突破性的创新,所谓的“九二共识”,其实没有太实际的可操作性,还是停留在起步的阶段。殊不知,香港与澳门的成功经验对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借鉴性并不大,因为二者本来就是长期以殖民地的形象出现在国际社会中,从来没有过独立的愿望,要么归属英葡,要么归属中国,高度自治符合两地人民的利益要求。而台湾方面从来都是以“中华民国”的形象自居,根本不承认大陆的主权,与港澳天壤之别。九十年代后,台独势力已经抬头的前提下,大陆没有积极有效的去提升台湾民众的对大陆的亲和感和归属感,还固步自封的坚持着毫无新意的“一国两制”政策,不可不谓之失误。

即使是单纯的“一国两制”,也应该随着形势的发展随时调整具体内容,而笔者认为,我们在“一国两制”的问题上存在着诸多失误,屡屡在关键时刻公开宣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或“希望台湾当局不要对台湾发出错误信息”,甚至直接宣称“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事实表明,中国政府越是强调“尊重台湾民意”,台独势力就越要变本加厉、不择手段地采取各种明暗政治手段来操控台湾民意,以求获取推行台独的政治资本。而中国政府在国际及外交关系中越是强调台湾问题是“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外国政府就越能在台湾问题上获取更大的发言权及影响力,其实质就是中国政府自己主动地、公开地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并向有关国家“免费”提供干涉台湾问题的借口,使得他们能够从两岸对立之中获取最大利益。

现如今,因为台湾方面的长期误导,台湾方面总是以民主国家身份要求与大陆的对等谈判。在两岸关系上,台湾一贯要求对等和尊严原则,要求与大陆平起平坐。一般来说,要想对等必须是两者力量旗鼓相当才有可能,现在台湾与大陆实力相差悬殊,无论从人口、土地、经济规模,军事乃至综合实力,台湾与大陆都不在同一个等级,国际社会也不承认台湾是一个国家实体。但是台湾方面认为,其对大陆存在着政治上的优势,就是其所谓民主体制,它要求与大陆对等,因而对于“一国两制”的认同感极低,即使是一向坚持“一个中国”立场的国民党方面,也坚持着“中华民国”的主体不变,极难接受台湾政体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主权国家这一事实。

(三)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几点建议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

第一,积极主动,有力制衡。首先要灵活运用外交手段,不要总是单纯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要加强中国在台湾海峡地区的活动因素,特别是军事方面的活动因素。在对台问题上,要让步,更要制衡,在更多方面要让台湾政府得到“搞分裂遗害无穷”的观念。在政治上,要进一步寻求国际社会的认同,这种认同不能仅仅是道义上的认同,而是要达到无论何时均站在大陆一方的结果,对台湾形成一种变相的“孤立”,有力的打击台湾分裂势力。同时决不放弃武力收台的方式,要积极加强中国在东南沿海的军力部署,特别是海军建设,随时准备武力打击台独。

第二,增进共识,确认只有一个中国。我们可以加大宣传力度,面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打出民情牌,让海峡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的概念深入民心。随着岁月流逝和社会的前进,两岸都应以民族大义为重,台湾方面也认同国家统一、民族昌盛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大陆方面更以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求同存异,化干戈为玉帛,结束两岸之间的分隔与对峙。同时要正确且尽快处理好国内各社会问题和外交问题,要严厉打击分裂势力,并在司法、环境、卫生、就业和福利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增加大陆的和谐稳定,增加台湾方面的认同感,要在南海、藏南、钓鱼岛等外交问题上增强话语权,增强制衡能力,以负责任的大国政府的形象展现在台湾民众面前,以增加亲和感。

第三,增进互信,加深理解。传统文化尤其是长期占居中国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是联系两岸人民的纽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深渗透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维持了两岸同一民族的心理稳定性。为此,大陆应大力加强传统文化的建设,并尝试着承认台湾方面的文化地位,大力进行两岸传统文化交流,试图唤醒台湾人民的“大中华意识”。如果未来两岸能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基础上的统一,更是全球华人所乐见的,搭好对话桥梁,沟通谈判渠道。

第四,增加民间交往,扩大经贸合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之间文化、艺术、体育、演艺、学术、科技的交流不断增多,两岸人民受益日增。但总体上看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台湾当局的阻挠和限制。如:两岸不能全面直接“三通”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与加强。至于未来两岸经济贸易合作与发展,则更是前景广阔,机遇多多。两岸经贸互补性极强,内地有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充裕的劳力,台湾有较雄厚的资金和较强的技术,双方恰好优势互补。

第五,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化进程,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中国目前的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执政体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积极谋求与台湾方面政治间的合作,必要时可逐步吸引台湾的党派以参政党的身份参与大陆事务的管理和决策,以此为基础,尝试着从商贸方面寻找突破口,推进大陆人赴台参政的进程,在政务上制造联系纽带,进而解决其他问题。

结语:两岸统一的民族大业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在两岸关系发展的道路上还会有反复和曲折。一,急进“台独”虽然受到遏制,但是“渐进式台独”和“实质台独”依然嚣张,利用“台湾正名”、“去中国化”、“法理台独”,模糊岛内民众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制造两岸对抗,恶化两岸关系。二,美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立场是不统不独,在现阶段它反对台湾“急独”避免陷于台海危机,但是支持台湾事实独立,反对两岸统一也是它的基本立场。三,在多年“台独”势力的经营下,台湾岛内的主流民意已由“不统、不独、维持现状”取代了“统一”,增强岛内民众的中国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仍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

篇3:祖国和平统一基本理论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全国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2007年是中华民族及祖国统一工作重要的一年。首先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内蒙古在交通、畜牧业和工业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8月8日,在呼和浩特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出席庆祝活动的中央代表团向内蒙古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其次是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1月10日晚在广州隆重开幕。55个少数民族把自己的传统文化带到了广州,共同欢度民族团结盛会。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的纪念日,香港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但“台独”分裂势力也加紧进行分裂活动,严重危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特别是自2007年6月以来,以陈水扁为首的台湾当局顽固推动所谓“入联公投”,这遭到了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角度分析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内蒙古自治区60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完全符合内蒙古的实际,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内蒙古自治区60年的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也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鼎力相助。这正是民族关系的原则即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具体体现。

3、说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香港回归十年,楼市、股市、汇市畅旺,财税收入创新高,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4、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台湾问题上,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典型题例

(2007年湖北省黄冈市思想品德中考试题)2007年3月4日,陈水扁公然声称台湾要“独立”、要“正名”、要“新宪”,在“台独”分裂道路上又迈出了危险一步。共同反对“台独”分裂行径,两岸同胞责无旁贷。我们愿继续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容忍“台独”,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绝不容忍“台独”的立场?

(2)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什么样的基本方针?

(3)请谈谈你对这一基本方针的理解。

分析:该题以热点材料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台湾问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掌握。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掌握好“一国两制”相关的知识点,并能把课本知识与材料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1)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2)一国两制。(3)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按照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拦的历史潮流。(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备考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成就展2007年11月24日在中央民族大学开幕。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建国以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取得的成就,是了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情况的重要窗口。这说明了()

A、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我国重视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C、我国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开展得不够

D、维护民族团结只是国家的事

2、在学校生活中,影响民族团结的是()

A、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B、对少数民族学生从生活中给予一定特殊照顾

C、尊重对方的语言文字

D、嘲笑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

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专场文艺晚会7月29日在京上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内蒙古中央代表团团长曾庆红等观看了演出。据此回答3~4题。

3、内蒙古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①适应了历史上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②保障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权益③是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共同选择④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起来,蒙汉的人民,我们要团结一心。我们同是受苦受难的奴隶,我们同是受人宰割的羊群……快把手拉起,快把脚放齐,跟着鲜明的旗帜,创造我们美好的大家庭。”这首歌体现的是()

①内蒙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我国各个民族相互交融、血脉相连③我国各个民族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加强民族团结是少数民族地区一切工作的中心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5、2007年8月8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广场乐曲雄壮、气氛热烈。由胡锦涛总书记亲笔题写鼎名的“民族团结宝鼎”赠鼎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央向内蒙古自治区赠鼎()

A、表明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表明我国致力于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C、说明我国各族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D、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6、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强调要重点扶持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实施特困少数民族群众解困工程,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少数民族贫苦人口基本生活。这样做()

①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③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07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一周年,这一年西藏旅游业得以继续发展。2007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已突破4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0%,旅游总收入将达到48亿元,比上年增长73.3%。可见,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①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②有利于改善沿线各民族群众的生活③有利于消除民族差别④有利于沿线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10年间,香港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不仅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和“非典”危机,GDP总量亦由1997年的1.22万亿港元升至1.73万亿港元。作为香港首要支柱产业的金融业,更是取得令世界惊叹的成就,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2007年跃居全球第三。据此回答8~9题。

8、香港回归祖国10年的历程()

①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②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③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④表明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一国两制”在香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台湾问题至今仍未解决。面对“台独”分裂势力愈来愈猖獗的挑衅,我们必须()

①坚决反对和制止任何“台独”分裂阴谋②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推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③力争使用武力手段实现祖国的统一④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中央政府开放部分内地城市居民以个人身份赴港旅游,有力促进了香港旅游业的发展。截至2007年5月,“个人游”计划已在内地49个城市推行,共有约2048万人次的内地旅客以“个人游”方式到港旅游,为香港带来额外消费总计逾百亿港元。这说明()

A、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日益紧密,香港保持了繁荣、稳定和发展

B、香港是繁华的大都市,购物的天堂

C、香港的回归更有利于内地游客消费

D、香港的经济发展完全靠内地的支持

2007年4月2日,国务院召开第十次全体会议,就任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作出决定。据此回答11~13题。

11、香港特别行政区区第三任行政长官为()

A、董建华

B、曾荫权

C、何厚铧

D、陈冯富珍

32、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由国务院任命,这一事实说明()

A、香港拥有高度自治权

B、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C、香港是我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D、香港的各项事务必须由国务院作出决定

13、香港回归10年来,保持了持续的繁荣和稳定。这充分证明,“一国两制”()

A、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

B、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是解决国与国之间矛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14、2007年5月14日,第60届世界卫生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开幕,大会再次拒绝了极少数国家提出的台湾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的提案。这是世界卫生大会连续第11次拒绝涉台提案。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这些极少数国家的所作所为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②台湾当局借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上搞“法理台独”的图谋注定是要失败的③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④台湾当局不能参加任何国际活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2007年9月12日,国台办就陈水扁提出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举办“入联公投”发表声明指出:这是赤裸裸的“台独”分裂行径,是挑衅。若其一意孤行,将承担一切严重后果。这表明()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容改变②“台独”分裂活动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严重障碍③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决心④台湾问题没有办法解决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④

“简体字、繁体字,都是中国字”“从今以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2007年7月17日,第12届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在庆祝晚会上,两岸专家学者赋诗献歌,赞颂中华民族,共表两岸浓情。据此回答16~17题。

16、上述材料说明()

①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两岸文化薪火相传②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儿女的共同心愿③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祖国完全统一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没有任何阻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17、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是()

A、爱国统一战线

B、实现“三通”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二、简答题

18、材料一:作为当今世界顶级的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不久前向北京奥组委递交了一份申请,希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率2008名马头琴手演奏名曲《万马奔腾》。他认为这是表达蒙古族对奥运会的祝福,也将是马头琴这一古老乐器走向世界的难得机会。

材料二: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今天的内蒙古成为了国家主要的农畜产品和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1元增加到2006年的334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1元增加到2006年的10358元。

(1)结合材料一举例说明我国还有哪些少数民族特色可以走进奥运会?

(2)为了保证少数民族人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我国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了_____制度。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_____。

(3)60年来,内蒙古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作为中学生,我们有哪些责任?

三、分析说明题

19、世界著名杂志《财富》在1995年曾经推出一期触目惊心的封面专题《香港之死》,给即将回归的香港涂抹了一身墨色。12年后,美国《时代》周刊公开为其姐妹杂志《财富》12年前发出的“回归将令香港死亡”的预言认错,以25页的篇幅报道香港回归10年的今与昔。文章认为,历经亚洲金融风暴、“非典”等磨难,现在的香港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气。

(1)历经亚洲金融风暴、“非典”等磨难,香港为什么能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气?

篇4:祖国和平统一基本理论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历史渊源)

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的河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族人民之间的紧密合作和交流。而分裂则常常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战争和破坏,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入侵和压迫,给人民造成极大的痛苦。

纵观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虽然经历了历代王朝分分 合合,政权更替变迁,但追求国家统一的思想和行动始终没有变。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 “大统一”的主张,亚圣孟子提出“定于一” 的主张,认为只有统一之后才 能安定。吕不韦也提出“一则治,两则乱”的观点;董仲舒发扬了孔孟 “大统一” 的主张,“认为《春秋》大统一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统谊也”康有为面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对 中国的瓜分,大呼“中国只可一统,万无瓜分之理,更无分为联邦之理也”;孙中山先生说,“统一成而后一切兴 革乃有司言”,统一起来才是“真民 治”,才能“与列强共跻于平等之域”

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光荣传统。我国各民族人民历来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统一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在中 国历史上,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人民所唾弃。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战争的影响,中国局部地区处于分离状态,各民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各种分裂势力及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有利地推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现实需要)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强烈期盼。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义无返顾地担当起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征程。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华民族踏上了时代进步的历史潮流,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何为复兴? 就是改变民族因各种原因而陷入贫穷落后,停滞不前,被动挨打的状况,是民族奋发图强,独立解放实现民族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重塑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

国家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港澳回归后,由于各种原因,台湾问题至今仍未解决。进入新世纪,完成祖国统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积极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我们应顺应民心,抓住机遇,推动两岸关系取得更大发展。可以说,现在我们有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我们也更有条件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主观诉求)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毛泽东: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

1986年,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提出的“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的问题时,他说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

江泽民: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

胡锦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符合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习近平: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

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是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1)历史: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人民同大陆同根、同宗、同源、同文 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

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

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

明朝永乐年间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1642年,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1661年,郑成功率领2.5万名将士及数百艘战船,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郑克爽率众归顺。自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翌年在台湾设1府3县,隶属福建省。

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 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从而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

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台湾民众进行过多次武装起义,都被残酷镇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2)由来: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台湾在1945年结束日本殖民统治,重归中国版图。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因此,与香港、澳门问题在性质上不同。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英、中葡之间额问题。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3)实质:内政问题

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不容许外国干涉。

2.解放台湾的方针(1)武力解放台湾 对于台湾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始终积极寻求解决的方式和途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局势特别是美国插手台湾问题、阻挠中国统一大业的形势,曾提出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和政策。

1949年,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指出:“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 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 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

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台湾当局加紧推动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表示不承认美国军事干涉和占领台湾。50年代的台海关系.MPG(2)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围绕台湾问题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国际形势缓和,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高涨;国内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台湾局势发生变化,美蒋在合作中出现矛盾。

根据形势发生的变化,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于与中国政府谈判。中美大使级会谈,先在日内瓦,后在华沙,从1955年8月一直谈到1970年,历时15年,谈了136次。关于台湾问题的核心就是美国从台湾撤兵。

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1955年,周恩来明确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 ”。“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

1963年,周恩来将我们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p184)这些有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形成和确立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环境)

(2)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外交环境),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此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随后,逐步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定(P211)80年代以来的两岸关系.wmv(1)1978年11月—1981年8月:萌芽阶段 1978年11月,邓小平在缅甸同吴奈温总统的会谈中,初步表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充分尊重台湾的现实。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

(2)1981年9月—1982年1月:正式提出阶段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谈话,进一步阐述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

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第一次使用了“一国两制”的概念。

(3)1982年12月—1985年3月:法制化阶段 1982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规定,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即后来被称为的“邓六条”。(p186)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1、基本内容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不容侵犯,中国的领土不容分割。

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高度自治;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2、重要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香港十年专题片07.flv 澳门回归二.flv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首先被成功的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从1982年起,中英两国政府就解决香港问题进行了历时两年、共22轮的艰苦谈判。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北京,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正式开始。邓小平再会见撒切尔夫人时,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三个基本立场。一是主权问题。邓小平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如果中国在1997年,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像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第二个问题,是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英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15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

1984年9月,双方终于达成协议,草签了《中英联合声明》和三个附件。同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政府将根据宪法第31条的规定,在香港设立直辖于中央政府的特别行政区,同时保持香港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1990年,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基本法既坚持了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又明确规定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1997年7月1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在这一天凌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关注下,飘扬在香港上空长达150年之久的米字旗被迫降下,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冉冉升起,“东方之珠”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香港回归祖国i,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第一个重要成果,是永载史册的民族盛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正如江泽民所说:“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血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在中英就解决香港问题开始谈判时后,澳门回归祖国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开始积极有序的进行。1985年5月,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就举行谈判解决澳门问题达成协议。从1986年6月至1987年3月,中葡双方代表在北京举行了四轮会谈。1987年4月13日,《中葡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署,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历经400多年沧桑的澳门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又一重要成果,它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对进一步解决台湾问题产生积极示范作用,对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产生重大影响。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中央政府坚定不移的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办事,充分信任并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不干预特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并从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使得香港克服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内外经济环境标变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仍然保持者自由港的特色和国际贸易、金融、航运中心的地位,继续被公认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澳门很快走出了回归前经济连续几年负增长的困境,经济增长率逐年提高,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解决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但由于美国插手,两岸迈向统一的进程中必然充满艰巨复杂的斗争。“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并付诸实施后,海峡两岸关系有了重大进展。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1993年4月27日至30日,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在祖 国大陆一年多来的积极推动下,海协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正式举行第一次 “汪辜会谈”。这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隔绝之后的首度正式接触,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是两岸关 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成果:一是为两岸的良性互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会谈的具体成果直接推动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奋斗》 重要讲话,精辟的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精髓。2.两岸关系紧张阶段

1995年李登辉访美。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公然把两岸关系定位成“国与国的关系”。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中华民国在台湾。

2000年3月,民进党的陈水扁在台湾“总统”大选中获胜。在就职演说中故意回避 “一个中国 ”原则„„甚至在2002年提出了“一边一国论”。台湾岛内的台独思潮也开始蔓延,台独活动趋于猖獗。一些外国势力也进一步插手台湾,支持台湾当局和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这些都对两岸关系发展形成严重冲击。

2005年3月,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 岸关系四点建议。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不改变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一事实,有力遏制和打击“台独”分裂势力。

3.两岸关系重大突破阶段

2008年,台湾当局发生重大积极变化。

重新执政的国民党反对“台独”、承认“九二共识”,使两岸关系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取得了重大突破。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得到恢复,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已经实现,两岸同胞往来更频繁、经济得到密切联系、文化交流更活跃、共同利益更广泛,两岸关系开始步入和平发展轨道。

“三通”

小三通是于2001年1月1日,海峡两岸实施的小型三通模式,实现两岸小规模的通商、通航和通邮 2008年12月15日,两岸隔绝60年后,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的两岸“大三通”全面启动,台湾大陆真正迈入一日生活圈,宣告两岸大三通时代来临。使两地居民赴对方景区观光更为便捷。带来更多投资,给客运与物流行业带来机遇。——《爸爸去哪》台湾行

2013年6月,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 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四点意见。1,、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高度把握两岸关系 大局。2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3、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 进取。

4、坚持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上一篇:趣味小谜语下一篇:医务党员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