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象洞中学安全工作的总结

2024-05-23

关于象洞中学安全工作的总结(精选5篇)

篇1:关于象洞中学安全工作的总结

关于象洞中学安全工作的总结

福建省武平县象洞中学谢兰龙

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曾经有过这么一段话: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中小学校安全工作涉及亿万家庭,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何谈发展。做好中小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广大师生安全是教育的头等大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基本前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

陈副部长的话犹如警钟时时敲响,作为中学的一名安全工作教师,更是时时以此为鞭策,努力做好学校各方面的安全教育及预防工作并及时做好阶段性的工作总结,以求不断改进。几年来,我校在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学校安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学校也被评为“乡平安学校”“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这与我们一直来坚持不懈地抓学生管理,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是分不开的。

一、统一认识,坚持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校坚持把安全摆在学校工作首位,把学生安全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加强了对学校内部安全工作的领导,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党、政、工、团、队、思品教研组长、各年段长、班主任、校外辅导员、家长学校代表组成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学期多次召开讨论,立足远期培养目标制定工作计

划,在此基础上,又对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次,每一个环节,每一条安全防范途径制定出具体要求和可行性教育措施,形成一个较完善的安全管理网络。

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生力军,班主任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安全工作的成效。因此,我校突出班主任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坚持每学期定期召开以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班主任管理培训和交流会,引导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促进班主任以安全规范管理教育学生,以自身的风范感化学生,以诚挚的爱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班级管理及安全工作夯实根基。

二、借鉴经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控网络

我校定期与外地学校交流,并组织安全工作教师参加市消防培训班以及到兄弟学校取经。并成功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控网络。社会、学校、家庭是学生生存、学习、成长的大环境,这个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者之间不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标准、教育目的都会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我校以实现平安校园为目标,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安全防控网络。家庭是学生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与学生的成长同步,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养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其积极参与学校育人及安全

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学校与家庭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同时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家访,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反馈学生在校情况。

学校的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我们积极与乡政府、卫生监督所、派出所等部门通力合作,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如聘请了派出所民警同志任法制辅导员,定期举行法制教育报告会,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进行阐述;聘请卫生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了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深入实践,积极探索实践安全教育的规律和途径

1、不断强化学校领导、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安全员及学校保安合力配合的校园自我防护体系。采取定时巡视每天小结的作法;学校实行一岗双责制度,为各班选配副班主任,协助班主任做好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每个楼梯口都安排值周老师,对学生上下课进行管理和疏导。

2、建立了以校园宣传栏、广播站、班级黑板报、安全讲座、疏散演练等形式密切结合的学校安全管理宣传体系。学校广泛开展平安校园宣传活动,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安全教育,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每学期邀请武警消防指导员为师生做防灾、减灾,消防等方面的知识讲座;每年举行一次安全疏散演练。学校对安全演练十分重视,请消防等共建单位来学校,进行指导评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把安全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中,确实做到安全工作深入人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安全教育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各班利用班会、综合实践课、升旗仪式等进行专题引导,通过各种活动,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比如在每年都举行的以各班为单位搞安全教育签名活动。

4、安全教育与学生课堂教学相结合。学校普遍把安全教育纳入到各学科教学之中,进行有机渗透,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安全教育。学校采取了控制与引导并重,以引导为主的教育方式。例如利用美术课画安全画,并书写文明出行用语;引导学生写“安全伴我行”主题作文等等。

5、加强学校防盗,制定巡逻值班制度。执行自行车出校登记制度,防止校园内盗车现象的发生。晚间有门卫,教师组成安全巡逻队轮流值班确保住宿学生及学校财产的安全。

总之,安全工作无小事,要更好的做好学校安全教育及防范工作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篇2:关于象洞中学安全工作的总结

2012年秋季开学安全工作

总结

为了切实搞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县局淳教发【2012】265号文件精神,我校认真开展了开学校学前后的安全排查和整顿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开学初,我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田胜利校长为组长,全面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由副校长王兵役、教育主任张磊、政教主任杨海平、安全监督员阮士平为副组长,直接负责安全工作的具体执行,以各班班主任为组员,分级分层具体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初步完善了安全工作机制,规范了安全管理。

二、深入细致地开展了校园安全大检查、大整治活动。

8月30日,在田校长和各主管领导带领下,各班班主任及政教处组织学生对环境卫生进行了彻底打扫,并于当日下午,对学校建筑物、设备、设施,进行了全方位安全大检查。对学生教室、宿舍的线路、玻璃、床铺、桌椅等进行了重点排查,对食堂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并严格落实“谁排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所

查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落实专人整改,确保了校园安全隐患的彻底消除。

三、广泛宣传,极强师生的安全教育

我校将开学第一周定为法纪安全教育周,并抓住新学期第一次升国旗、第一次班会、第一次例会、第一次校园广播、第一次黑板报等契机,对全体师生进行了法纪、卫生、守则、规范、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的教育,并及时与教师、住宿生、通宿生签订各项安全责任书,切实提高了师生的安全意识。

四、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

开学前,我校建立健全了校园安全机制,建立健全了校园夜间巡查制度、应急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安排了门卫、护校队、夜间巡逻队等安全保卫工作,并印制校园监控、门卫值班、放学路队、夜间巡逻、安全保卫、来客登记等表册,实行签名制,将责任落实到人。还对师生上下学情况进行统计,建立档案;将通宿生按所住方向编成小队,任命组长,实行组长管理制,切实加强了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

五、加强校园的防汛工作

针对当前,雨天多,雨量较大的特点,我校及时建立了防汛减灾责任制度,并全面开展对学校围墙、大门、护坡等重点部位,进行拉网式排查,树立警示牌,制定“防、抢、撤”工作预案,成立由学校

主要领导为组长,其它人员组成的抢险队、自救队,并坚持24小时昼夜值班,确保了联络畅通。

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师生的生命和财产,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虽开学在校园安全方面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使我校的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单学校安全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1)住宿生周末往返路途远近不一,存在安全隐患。

(2)学校安全工作难度加大。独生子女缺乏生活经验,生活安全常识教育有待加强。

(3)学校位于淳方路口,车辆拥挤且无减速带、学校标志,存在安全隐患。

今后,我校将扎实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及时解决师生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方面的问题,不断提高安全工作水平,确保校园安全万无一失。

大店中学

2012年9月3日

2012年秋季开学安全工作

篇3:关于象洞中学安全工作的总结

一、宣传安全理念

在“普高热”的主流形势下, 农村中学学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 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 必须强化安全理念宣贯, 因为它是构建班级安全文化的重要途径, 是形成和发展班级安全文化的必要手段。可利用致全体同学的一封信、安全宣传栏、QQ、短信、飞信、邮件、安全班报、安全宣传设计比赛、到企业参观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宣传内容应该丰富多彩, 一是正面宣传政策法规和校部及班级安全相关制度, 让学生正确认识安全工作并给予重视, 让学生树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时时注意、事事注意”的安全意识, 形成班级学生个个重视个人和班级安全的良好氛围;二是多宣传班级的先进榜样, 适当曝光落后典型, 让学生学习榜样先进, 改变不安全行为。通过强有力的宣传, 让学生认同班级安全文化, 领悟班级安全文化的内涵, 牢记班级安全文化理念, 在安全思想、安全态度、安全责任、安全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规范安全管理

由于农村中学学生自我约束力普遍较差,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 还必须建立健全班级安全管理制度, 毕竟它是班级安全工作有效落实的制度保证。一是和学生一起研究、共同研究制定班级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让学生明白交通安全要注意哪些、校园安全应关注哪些、食品安全应小心哪些、消防安全应注意哪些、水火电安全应别做哪些、外宿生必须注意哪些问题等, 不遵守后可能遇到什么后果和受到怎样的加强教育, 使班级安全管理有法可依, 有据可查。二是实行班级通告, 进行微观灵活班级调控, 对变化发展的班级安全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 比如:近期有不少同学参与赌博, 可以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近期发现有同学用圆规相互刺着玩, 可以给予一个温馨提示等。

仅仅有制度是不行的, 还要落实科学的班级安全管理, 一是在班级治安委员的基础上成立一个以班主任为组长、班长和治安委为副组长、宿舍长和外宿长为组员的班级安全加强小组, 班主任全面负责班级安全工作, 副组长分别全面负责教室、实训室、男女生宿舍等地方的安全工作, 宿舍长全面负责宿舍区和舍员的安全工作, 外宿长注意好外宿生的安全工作。二是严格班级学生的考勤签到, 实行每节课的考勤、内宿生回校签到、外宿生每天上下午到校签到管理办法, 及时了解违规同学的安全动态, 及时联系相关同学或家长并做好详细记录。三是积极与学生、科任老师、其他班主任、学校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全面做好班级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三、提高安全素质

由于农村中学学生的素质普遍不高, 安全素质更是可想而知, 所以要把提高班级师生的安全素质作为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来抓, 因为提高安全素质有助于学生更新安全观念、增强安全意识、端正安全态度。班级安全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 以文化为载体, 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一是提高班主任的安全素养, 毕竟这是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的保证, 班主任要自学安全知识, 积极参与学校的校本培训, 多参加市级以上的安全技能培训, 深入研究安全教育和安全文化等课题。二是在班级营造文化氛围, 比如美化教室和宿舍时增加安全宣传图画、安全警钟等, 又如开展安全读书活动。三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就某一安全主题、交通事故、校园踩踏事件等进行交流讨论, 或者组织学生一起阅读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书籍。

四、开展安全活动

由于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较少参与课外活动, 因此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活动, 毕竟它是构建班级安全文化的主要载体, 是帮助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理念的有效途径, 是解决班级安全问题的治本之举。

一是开展班级安全主题活动。以班级安全文化理念养成为核心来设计主题活动, 根据班级专业和校部及社会安全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主题活动, 紧紧围绕所确定的主题, 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 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比赛、课堂教学渗透、实地参观等形式, 来进行长期深入的宣传教育。切忌主题活动空洞, 没有理念, 缺乏连贯性, 随意更换。班级还应该多开展班级茶话会、图片展、知识竞赛、演讲、看电视电影、到合作企业参观学习等非主题活动, 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丰富课余生活,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中, 学习知识, 增强意识, 陶冶情操, 提升技能, 提高个体的安全文化内涵修养。

二是进行安全行为习惯教育。重视班级已经发生或明显存在的安全行为指导, 还重视班级安全隐患的排查和预防;引导学生切实注意安全隐患外因的防范、班级内因的排查、个人因素的矫正、潜在因素的预防;加强学生临危自救等安全知识技能的教育,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安全规则, 表扬安全行为, 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纠正不安全行为, 使学生逐步养成安全文明的行为习惯, 在班级形成一种安全文化氛围。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 是学校最基层的集体组织, 离开了班级安全, 学校安全就无从说起, 而加强班级安全文化建设是保证班级安全最有效的办法, 是深化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符合农村中学班级管理的时代要求。所以班主任务必重视班级安全文化建设, 以更好地落实班级安全工作, 实现班级又好又安全地和谐发展。

摘要:离开了班级安全, 学校安全就无从说起, 而加强班级安全文化建设是保证班级安全最有效的办法, 是深化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农村中学班级学生的特点, 提出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强农村中学班级安全文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中学,班级安全,安全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才领, 徐骏.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0, (09) :376-380.

[2]邓宗胜.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中小学校长.2010, (09) :12-15.

篇4:关于象洞中学安全工作的总结

一、问卷分析

本次问卷派发共500份,回收495份,回收率99 %,有效问卷493份,有效率99.6%。

1. 学生对安全常识的了解程度。从数据来看,学生对安全常识的了解情况并不理想,2.8%的学生表示不了解,38.9%的学生比较了解,4.2%的学生十分了解。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自觉性不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学校必须加大安全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学生所关注的安全问题。数据表明,学生对食品安全与交通安全的关注较多,还关注网络安全、诈骗、校园暴力、地震等问题。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可从学生关注的方面着手,同时也要涉及其他安全问题。

3. 学生接触安全教育知识的途径。途径多种多样,学校教育占了23.4%,所占比例最高。因为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最多,有利于安全教育工作开展。与同学、朋友的交流,网络,阅读相关书籍等也占有一定比例,表明学生有意愿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家庭教育占了总数的18%,表明该校学生家长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

该校学生能多途径了解安全教育知识,家庭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方式,再加上学校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机制,有利于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4. 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利用的资源。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有主题班会、安全演习、电影、电视和短片等形式,都较为生动、有趣,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宣传栏、宣传小册子等书面材料的广泛应用,能够让学生在空余时间查阅,保证学生了解安全教育知识的高频率。此外,还有讲座、动画课件、网络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5. 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的总体评价。从数据来看,该校的安全教育仍有提升空间。因为大部分学生仍觉得如今的安全教育工作未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学校仍需加大力度。

6. 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资源的评价。学生表示并不理想,学校所选取的安全教育资源质量有待提高,数量上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反应出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的期望高、要求高。

7. 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看法。从数据看出,大部分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学校所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表示不满,总体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应从学生的反馈中得到启发,从质量、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改进,努力完善。

8. 安全教育模式。以“安全教育月”为重点,贯穿整个学年;班会课与安全教育工作相结合;安全教育制度规范化,流程清晰。

二、建议与对策

1. 政府、社会方面。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集中社会资源、力量和智慧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和活动。根据社会相关情况建立安全教育规划或方案,安排行之有效的安全。

2. 学校方面。(1)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充分发挥教育功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如定期开展不同级别的安全教育工作会议和安全宣传大会;让教职工担负起保障学生安全、维护校园稳定的责任;鼓励教师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时刻保证必要的安全防范,防患于未然。(2)采取多种安全教育形式。如定期对师生进行地震、火灾演练;组织展览、观看电影、派发安全常识小册子等活动;举行安全知识演讲、有奖竞答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3)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宣传,与家长进行交流,提高家长的警惕性,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使学生在学校、家庭的安全都能获得保障。(4)联合社会力量一同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全方位确保学生的安全。通过开展警校共建活动,打击外来的安全威胁,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安综合治理。

3. 学生方面。配合学校内外的各种安全教育活动,最大化学习和掌握安全知识。从自身出发,提高安全防范、保护意识,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多方面、多渠道了解、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和技巧。注意校园和家庭的安全设施设备的完好性,以便第一时间掌握漏洞,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篇5:关于中学政治思想工作的观念创新

一、发掘校园文化, 提升学校执行力

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 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校园文化就是相对于课堂而言的课外文化, 其主要内容包括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活动, 绿化、美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建设等, 统称为校园文化。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群体全部存在方式的总和, 从文化态势上看,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化形态, 是具有育人情景的地理环境和设施, 如新颖别致甬道设计、个性化的校园标语、奇特的喷绘灯箱都能够深深吸引你的眼球, 给人产生一种代表学校特色的心灵感受;丰富多彩的学生校园活动, 体现出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整体风貌, 这也是学校校园文化的外在体现。确实, 校园的物质文化, 时刻告诫警示着所有师生立言亦要立德, 立德重于立言, 你会更真切地感受到浓烈的文化氛围, 同时学校形成高雅健康、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氛围, 会使学校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

二、铸造校园精神, 培育学校文化的灵魂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是学校的灵魂, 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校园精神不但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而且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学校中的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展示着学校的文化, 每一项规章、制度、措施、决定, 都包含着学校文化的内容, 可以说学校文化无所不在。学校制度文化影响着学校的发展, 也促进着学校精神文化的推进, 学校精神文化所蕴涵的师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通过一定的制度规范和活动形式逐步内化到教师学生言行之中。只有所有成员对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认真呵护, 维护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每一个闪光点, 才能达到学校工作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进而提升学校制度文化的执行力,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

三、以人为本, 引导师生观念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学生自身思想政治工作观念的发展和道德心理水平的提高。因此,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发展作为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尊重为前提、以交流为方法、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 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事物、分析事物, 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倡导“人本化”的关怀, 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充分尊重、理解、信任、关心学生, 努力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和开发潜能的机会, 尽一切办法解决学生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困难, 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乐园。同时在学校里营造一种自由开放、分享信息、人人平等的氛围, 鼓励各种自发、非正式的交流沟通渠道。让师生有一个积极、乐观、稳定、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工作。这样有利于师生将个人的需求逐步与学校的发展目标趋于一致, 让师生在交流的氛围里得到提升。在这种交流学习的氛围里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参与的积极性会很高, 在思想政治课老师的适当引导之下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正确的政治方向, 客观看待社会

不断完善自我, 确保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 使其能客观地看待社会。对于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言, 正确的理论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 对理论的展开论述是充实和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的关键,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正确的理论知识点和理论论断的基础上, 对理论展开论述, 以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

期末讨论中, 有的学生提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我国农村在收入、环境、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有的学生提出了有的农村农民收入仍然不高, 农村有的地方赌博成风,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丰富等存在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了利用农家乐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化农业和特色农业、建立网络销售农产品的渠道、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等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观点都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理论后对国家、社会及农村发展这些社会实际的关心和思考以及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利用网络优势,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不仅冲击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针对当代中学学生普遍应用互联网的特点, 积极组织师生在网上进行思想交流。对于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中暴露的一些问题, 在网络上组织讨论, 这样比一般的班会和面对面谈心收到不可取代的效果。

通过电脑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由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自己操纵计算机浏览组织者提供的学习软件, 本质上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主动探索、寻找新的视觉内容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者的观点, 这是其他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所不能比拟的。

总之, 网络带来的既有教育手段的更新, 更有教育观念和内容的更新。也就是说, 学校发展是第一要务, 优质是学校发展的生命, 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在新形势下, 只要我们利用好网络优势, 就一定会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方法上的创新达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摘要:创新是一种用于思索、积极探索的心里取向, 创新也是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涉及面广、有理论深度、与当今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切实加强中学政治思想工作的研究, 提高师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 制订出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划、方案和具体措施, 实现在思想政治工作观念上的创新, 这是中学内外形象的呈现和办学实力提升的象征, 也是学校驱于良性发展的助推器。

关键词:中学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校园精神

参考文献

[1]曹国富《校园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6月

上一篇:2016绿水青山主题演讲稿下一篇:论文高效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