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2024-05-08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通用8篇)

篇1: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在于责任担当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党和群众带来新变化新气象。问题导向贯穿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立行立改,活动成果不断以建章立制固定下来。着眼长远,推动活动成果更加常态、长效,既要注重制度制定,更要注重制度执行。总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党有严明纪律,高度重视制度执行的光荣传统。在处理党和群众关系方面生动体现了这一点。党的群众路线体现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诸多具体制度中,更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保持生命力。1927年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为凝聚党和群众血肉联系,毛泽东同志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干部带头模范执行,群众积极拥护。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进驻上海,同样严格执行政策纪律,露宿街头,不进民房,谢绝馈赠,保护外侨。新中国成立之后,“酸菜里出政治”、“苹果里出精神”等佳话不胜枚举。依靠优良的制度执行力,党的群众路线代代传承,并得到丰富发展。

与早期革命年代制度建设的要求和环境相比,现在已大有不同。制度体系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比较健全,全面深化改 革是主要任务。体制机制改革面临许多“硬骨头”,必须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切实在制度建设的细节上下功夫。制度制定出来,并不等于自然运行、自然有效。古语云:“徒法不能自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更难于法之必行”。制度出台后无法执行或不能充分执行的状况并不鲜见。阻滞制度执行的原因,归结起来有制度本身不完善不科学的原因,也有制度执行者主观方面的问题,这些致使一些制度执行效果昙花一现。制度制定得不到贯彻执行,建章立制本身也沦为“形式主义”。

好制度是切实执行制度的前提。增强制度执行力,必须解决“无制度可用、制度不管用、制度不好用”的问题。中央要求要把建章立制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度把活动成果固定下来,坚持下去。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对各类制度进行全面认真梳理,该健全的健全,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订的修订,该废止的废止。特别是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制度建设,同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涉及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具体尖锐,为此,要着力推动制度更加务实管用、简便易行。不能从制度空白走向制度冲突,不能从过于笼统走向过于繁琐。充分考虑制度的科学性、耦合性、衔接性,注重研究制定建设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如刘云山同志指出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防止过犹不及,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将其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来考虑,防止以偏概全,简单 化”。

制度执行的实质是落实到位,真抓实干,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做选择。要求做到的,坚决执行;令行禁止的,坚决不做;灵活把握的,从实际出发。当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其中透射的作风问题

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过去在这个问题上多次风来风往,故态复萌、卷土重来,甚至反弹更烈。要防止一阵风、走过场,必须靠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党员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敢于担当,制度目前一视同仁,不搞“下不为例”,不能“法不责众”。要营造尊重制度、遵守制度的社会氛围,强化干部群众的契约意识、法治思维,提高遵守制度的主动性自觉性。

监督机制是制度执行重要保障。从严要求,强化监督问责、突出制度约束力是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仅围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中央就确定了“1+20”制度建设框架,预算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方面一系列制度在监督问责的压力下,得到较好贯彻执行。但一些制度有“规范性规定”,无“禁止性规定”;有“禁止条文”,又无“问责机制”;有“问责机制”,又不“追究责任”,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提高制度执行力,要有禁止性、惩戒性规定,对制度执行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追究责任要把握责任关联,注重责任区别,突出严肃严格,让责任追究的效果不仅局限于整 肃具体事、具体人,也要着力凸显警示效应,瞄准问题的深层原因,推动制度建设进一步科学化。

制度成果承载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宝贵成效。有优良的制度执行力保驾护航,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活动成效就能固定下来,沉淀下来,在干部群众中生根发芽,繁茂生长,保持生命力。这样,制度成果也会不断转化为改革创新的发展成果

篇2: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规章制度是企业实施科学管理的依据,是完成各项任务,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在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曾重点强调:“再好的法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也会形同虚设。”在本次讲话中“制度”一词被提到30多次,其中“制度建设”、“制度执行力”等概念都反复被提及。可以说,关于制度的执行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企业管理中,制度就像是一棵大树的枝叶,执行力就是大树的根。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如果根系不够茁壮,枝叶上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和问题,甚至衰落。要想让枝叶茂盛,就要看制度的执行是否真的“落地”了。如果制度只是摆设,那么其他管理就很难真正推行到位,企业的发展进步也就失去了动力源。

一句话——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今年以来,我们大隆矿针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力度,相继制定下发了《2011年安全管理制度、办法、规定》和《质量标准化考核细则》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坚持执行科室包队、干部走动式管理、诚信考核和安全付费等制度。通过大力开展学习韩连成等先进典型人物事迹,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积极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开展安全拓展培训等手段,进一步拓宽了安全管理思路。管理体系的完善,促使全矿上下呈现出人心思进,勤于奉献,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各项工作稳步 推进,全年工作胜利在望。所有的成绩都凝聚着大隆人的集体智慧和汗水,凝聚着全体干部职工敢于接受挑战的勇气与决心。可以说,今天的可喜局面来之不易。但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截止目前,我们的安全管理并未达到理想的程度,个别单位对上级安全指示、指令、要求、规定传达贯彻不到位,执行制度不彻底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职工不能及时领会了解上级的精神,不能按照上级要求正确地执行。有一些单位和个人连“全国百日安全活动”和决战四季度大讨论主题的内容是什么都不清楚。据安监部门统计,我矿每一周发生的职工直接“三违”都在百人以上,有时甚至达到200人次以上。尤其是在前一阶段我矿还出现了保安区职工袁福贵吊装铁管轧伤脚面,运输区职工张绍海陷入井下排水井造成重伤的安全事故。这些问题的发生凸显出在少数基层单位及职能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制度的约束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对于安全管理工作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弱化了制度的执行力与有效性。目前,我矿决战四季度的各项工作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进一步强化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提高干部职工的执行力显得尤为重要,各级管理人员更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造成执行力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个别领导干部为生产一线服务的思想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高高在上,只想当官,不想做事,不但没有给下属起到表率作用,自己却成了反面教材。有的只考虑自 己和小团体的利益,对上级的决策和部署,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拖着不办;有的不去用心领会上级的精神,马虎应付;有的不愿深入现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热衷于搞形式主义、花架子,夸夸其谈、做表面文章,对矿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搞“墙化”而不去强化;有的固步自封,制度长期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一条规章,数年不变,许多制度执行的条件已经与现状不符,甚至为安全工作留下了“病根”,但却照施不误;有的工作动机不纯,搞急功近利,一讲到工作的落实,就想着出政绩,沽名钓誉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提高工作的执行力就成了一句空话。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增强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发挥制度在安全生产中的保驾护航作用,就必须强化“五性”:

强化严密性。少数单位对建立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可有可无的思想,对建立制度漫不经心,上级有要求、有检查时,就随意写几条应付差事,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真空、盲区和漏洞。

强化操作性。有的单位制度建立了很多,可谓面面俱到,但对于与实际工作不相符的地方不去认真调研,没有提出谁来管,怎样管,管到什么程度,怎么兑现问责,操作起来弹性大,难以掌握。

强化针对性。全矿长曾经强调:“无论哪个系统制定的规程措施必须要有针对性,管用、好用,能解决实际问题”。而有些单位走捷径,图省事,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组织几个人原本照 抄,把别人的东西改头换面作为自己的制度,造成了制度的不对症,不实用。

强化公平性。有的监督部门执行规章制度只对下不对上,只对职工不对干部,把制度变成了悬在职工头上的大棒,作为处罚基层单位和职工的工具,而单位主要责任人却游离于制度之外,不能做到人人受约束,个个守规矩,缺少领导者带头遵守的示范力,对下不具有权威性,因而也就弱化了制度的执行力。

强化执行性。少数领导干部存在着好人主义思想,在制度执行中畏首畏尾,怕得罪人,腰杆不硬,底气不足,遇到问题绕道走,不敢严格要求,不敢顶真碰硬,对安全工作中的问题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的圆滑哲学,避重就轻,使制度成为画在纸上的老虎,有虚名没有威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实践证明,一个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队伍的工作执行力。要想打造出一支“作风硬,效率高,打得赢,叫得响”的工作队伍,就必须保证执行制度要客观公正,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落实制度要严格,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切实增强制度执行的严肃性。

提高执行力,必须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一些制度执行不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及时受到查处。我们一定要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只要触犯了制度,都必 须依规依法严肃处理,不允许有丝毫的漏洞,决不姑息迁就。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而要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抓手,深入推进企业的管理文化建设。

决战四季度,矿属各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矿长提出的“稳定心态、控制节奏、按规操作、确保安全”的十六字工作要求和1号令中关于设立决战四季度“安全红线”的有关管理规定。这是我矿近期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把工程质量关,狠抓安全不松劲。切实做到“小心、用心、尽心”,各负其责,稳中求稳。认真组织职工学习文件精神,严格执行班前培训和班中考核制度,使每一位员工切实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危险点,掌握本专业、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有效防范人身事故、人为责任事故和习惯性违章现象的发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全年各项工作圆满收尾,为明年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坚决打赢四季度安全攻坚战。赢在稳定,赢在信心,赢在执行!

大隆矿党委宣传部

篇3: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生命在于什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有些人会马上就说出生命在于运动和生命在于静养,但是假如我们更深层次的探究这个问题就会有着一种新的认识。通过对以前文章的梳理和分析本文认为有很多学者都犯了一个很相似的错误,那就是他们普遍认为生命在于的是寿命的长短而非生命的价值。人类学家在研究人类DNA基因中发现人类的“生物寿命”是相对稳定的“常数”。人类并不可能通过某种活动来超过这个常数,也就是说人们不论是通过运动还是静养都不会超过这个不变的常数,延长寿命。因此,我们要改正错误的观点,要从延长生命长短的角度转向到生命价值,更多地关注生命的价值,这也是本文所要表述的观点之一。

在有限的时间里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也就成为了人们所追求的目标,生命的价值就是人价值的综合体现。运动和精养是如何让人的价值得到体现,使生命价值得到提高,这也正是“生命在于运动”和“生命在于静养”的最新观点。本文并不是单独地强调任何一个,而是辨证地考虑二者,辩证法看重联系也看重区别,而且区别是联系的前提,联系是相区别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区别突现个性。对立统一规律也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分析它们的对立方面,还要综合地考虑统一的问题,这也是本文表述的观点之一。将二者统一出来,分析它们对价值体现的积极作用。只有二者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相互配合,最终体现生命的价值。本文是将二者放到同一个维度上,分别论述它们对价值体现的积极作用,最后综合分析得出本文的观点。

人的价值分为三种:人的内在价值、交往价值和效用价值。其中人的内在价值是人作为人自身特有的对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的追求和确认。交往价值是主体与主体在交往实践中生成的价值,是主体与主体共同面对社会性中介客体时的交流和整合成为特定的规范所表现出的价值,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实现人的内在价值对社会规范的发现与追求。交往价值更加强调追求和形成规范的过程。人的效用价值是指主体所表现的作用和他所从事某种事情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在这三种价值中,人的内在价值是第一位的,它是一种元价值,是另外两种价值的根源和基础,也是它们产生的前提条件和依据。我们不但要表现他的交往价值和效用价值更要表现他的内在价值。只有这三种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人的生命价值才会有所体现。下面就从运动和静养如何帮助人体现价值的角度进行论述的。

1 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我们要清楚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里的“运动”是指小强度、小负荷身体锻炼、身体活动,而不是以竞技类为主的身体活动,明确了这点对与我们理解这句话是很重要的。

1.1 运动对效用价值的作用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生物体它的关键的要素是机体的健康问题,机体处于最佳的状态才能够体现这一生物体的价值。可以说这点是人们体现自我效用价值的基础,所以,身体对于人实现它的价值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运动对于维护和促进身体的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心血管系统,它是人体的主要输送渠道,对人的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在体育运动活动中血液沸腾,加速血液循环,适应肌肉和其它部分的需要,从功能和结构上改善心血管。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使得心脏变的收缩有力,减轻了心脏的压力,促进身体的完善。②呼吸系统,呼吸是生命存在的表象,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使得呼吸肌发达,更多的肺泡参与活动,肺的功能得到加强。③免疫系统,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多种组织器官功能,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能够使一些具有动脉硬化的物质如高密度脂蛋白(HDL)、抗衰老物质如超氧化合物歧化酶(SOD)等数量明显增加,这对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大有裨益。④骨骼肌肉系统,适当的锻炼可以能为骨骼和肌肉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促进肌肉发展和完善,使得骨密质增厚,提高抗压、抗弯和抗折能力。当这些机体器官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时,人们才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体现自己的效用价值。

在这里还的声明一点就是,涉及健康的因素很多,并不是只有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但我们要明白一点就是体质是与身体健康成正相关的,体质好了它才会好,反之则相反,而体质是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锻炼获得的,从这个角度分析,就可以说明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了。

1.2 运动对交往价值的作用

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坏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一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就会给国家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运动可以使人开放自己、心情愉悦、情绪高涨,使自己融入社会的大家庭中,增加人们之间的交往机会。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淡忘,人们只是在赛场上的竞争者,而不是生活中的竞争者,忘却了生活中的地位和角色,为人们之间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情感交流方式,为家庭之间、男女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领导之间提供了一个情感交流的机会。任何的一种表达方式都没有体育运动为人们提供的这种交往方式好,也没有这种方式真诚,在大众体育里,可以得到对集体、社团的信赖感、依托感;在家庭体育中,成员们可以在和睦欢乐的气氛中,享受天伦之乐的归属感和稳定感;在娱乐体育里,因愉悦感和快感而情满胸臆等等,都说明了体育运动对人们的交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说运动培养人们的交往价值。

1.3 运动对内在价值的作用

当前以人为本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人为本的主题和中心就是要体现人的内在价值,体育人文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说明在体育活动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从根源上说就是要明确人的内在价值怎么样在体育活动中体现和表现其他的价值。

内在价值是这三种价值的根源和基础、是第一位的价值、是元价值。只有这个价值得了充分的体现其他两个价值才能有所体现。它的内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在运动过程中,人们之间是平等的,人人都享有体育活动的权利,人人都享有体育活动的自由,不存在阶级的成分,体现了人的尊严和平等,在现代和谐社会我们就是要体现这样的一种人际关系,互相尊重彼此,可见运动在这一方面的贡献是非同小可的。②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增加,物质文明越来越好,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开始关注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所以,在身体健康方面,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了身体活动是促进身体健康的主要方面,这种对生命权利的追求,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是通过运动所体现的。

2 生命在于静养

生命在于静养这个观点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静”,是指无身体活动性。像庄子的静坐功,要求静坐,调息入静,暂时关闭一切的信息通道,将呼吸调节为“纳唯绵绵,吐唯细细”,是自己达到宁静的境界。强调每天静坐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对维护身体的健康有着极大的作用。二是“养”,休养心性。现代心理学中“心理神经免疫学”已经认识到,一个人如果能常常使自己保持宁静祥和的精神状态,就能够影响自己的免疫系统,提高其功能,从而起到了治疗疾病和健身的作用,要积极的培养这种心理状态,使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本文是从这两个方面和人的三种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得出生命在于静养的意义所在。

2.1 静养对效用价值的作用

无论是静还是动养,它们的最终目的是使身体处于最佳的和健康的状态,在上文分析生命在于运动时已经分析了身体的健康对效用价值的重要作用,只有身体康健,才能进行各种活动和从事各种工作,体现自己的价值以及效用价值。由于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不相同的,到了中年以后的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适度的静养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相信大家对这种观点没有任何的异议,所以,在这里就不作过多的说明。

2.2 静养对交往价值的作用

交往价值主要体现在“养”。“养”主要是指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能够控制情绪,处于放松平静的状态,自己会主动调节精神状态、心理平和、休养心性。据洪昭光先生的健康报告介绍,他在北京调查了很多高龄的健康老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五花八门,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老人的心地善良、性格随和、心胸开阔,没有斤斤计较的、脾气暴躁的人。人作为一个高等动物,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心理情绪,情绪稳定、心理平和地对待每一个人,对待每一件事是很困难的事情,“养”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们的这样心理,要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养成性格随和、心胸开阔,为人处事要厚道,不斤斤计较。

交往价值表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问题,通过洪昭光先生的健康报告我们可以知道了心理状态的重要性,正是由于这样的心理和情绪才使人与人之间真诚的面对彼此、心平气和地处事,才使得他们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得到加强,回归到社会层面那就是社会的各种问题的消除,社会得到稳定发展,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说,无论是对人对己还是对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要注重“养”的培养。

2.3 静养对内在价值的作用

内在价值是人作为人自身特有的对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的追求和确认。静养的两个方面:静和养,它们的根本目的是改变人的性格,使人性格随和、心胸开阔、宽宏大量,提升个人的品德和尊严。静养的内在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在人际关系上,社会的快速进步,经济不断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变得越来越淡,那种开诚布公、真心相对的人越来越少。通过“静”和“养”培养心理平和的性格,使得人们都以这种情绪和心理去对待每一个人,尊重彼此,获得大家之间相互的认可,这对一个人的交往价值和效用价值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所以说,内在价值是二者的基础。②在生活态度上,洪昭光先生的健康报告就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无论你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只要你保持这样的心理状态,保持这样的生活态度,你的生命质量就会得到提高,间接地也表明了对生命的追求和向往。

3 总结

通过对运动和静养二者对内在价值、交往价值和效用价值的分析,使我们明白了运动和静养的重要性。但是现在人们还是争论那个更为重要一些,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就没有必要在作过多的争论。本文是从它们对人的价值体现的角度考虑的,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可能把人的价值全部体现出来,任何一个也替代不了另外一个的地位,只有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够把人的内在价值、效用价值和交往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也体现了人的生命价值,这也是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我们不但要分别考虑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还要有统一的考虑。我们要整合各自的长处、优点来展现它们的重要性,所以本文并不赞成将它们分出高低、上下,要将它们处于同一水平上。

参考文献

[1]鲍国文.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周志俊,魏名国.体育辩证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姚国明.人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J].政治课教学,2003,(7).

篇4: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王歧山在文章中指出, “中央巡视省区市、中央部委和中央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发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坚决、不全面、不到位,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错误方式应对。有的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更有甚者索性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变成标语和口号、不贯彻不落实,有的贯彻执行不力,有的在贯彻中走样。群众听到党中央为民务实的政策无不为之高兴,但由于有的领导干部不担当不尽责,致使党的好政策得不到落实,人民群众就没有获得感。”

政令为什么得不到贯彻落实,就是因制度没有得落实,制度没有得到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该看到,制度执行力、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我们党制定的又一部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条例》旨在通过规范和强化党的问责工作,以强力问责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落实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督促党的领导干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

执行制度的关键在人,见诸行动、落到实处,才能把使政令畅通、政策落地。

既然是全党遵循的《条例》,执行的主体就是8875.8万名党员。在革命年代血与火的洗礼中淬炼出的制度执行力,在今天需要得到传承与发扬。在8875.8万名党员中,站在前列的应该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执行制度得力与否,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本期《小康》杂志深入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浦东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等干部培训学院,全面反映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系统如何推动中央战略思想变成全党干部的共识共为,为实现中央战略部署提供动力能力支持。因为,制度只有深溶于人们的意识之中,才会自觉地信仰制度、遵守制度、执行制度。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执行制度的关键在人。唯有将这样的信条落到实处,才能为伟大的目标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篇5:执行力在于制度辩论稿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亲爱的对方辩友,还有在场的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向大家阐述我方的观点,我方的观点是“提高执行力制度约束比个人素质更重要!”

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

我们首先来假设一个现象:如果执行力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素质的话,那么企业的成败也就取决于个人了的个人素质了,换言之,如果企业用到了个人素质强的人,结果自然皆大欢喜;但如果企业用到个人素质较差的人,那后果也就不堪设想了。换句话说,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不应该由员工的个人素质高低来决定的。因为,人非圣贤。个人素质再强的人也会有情绪低落、失足、放松等状态出现的时候。

其实,人并不需要被再教育,但需要被再提醒。“再提醒”就是最典型的“制度约束”。就好象随地吐痰一样,在我们还没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就已经教育过我们随地吐痰不好,在那个时候我们就知道了随地吐痰是不好的行为,但是在我们几十年的人生过程中,谁敢说他是一个个人素质强到从不随地吐痰的人呢?我相信99.9%的人都随地吐过痰吧,为什么道理大家都知道,却还是会吐呢?一块草地想让人不要践踏,是写“践踏草坪,罚款10元”好呢,还是写“青草茵茵,踏之何忍”好呢?根源就是因为制度约束不够。

从哲学角度来说,制度是保证高效执行力的内因,是必备条件;人是外因,是保证执行的外部因素。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从逻辑上说,制度是保证高效执行的必要条件,而人的素质不是保证执行的必要条件。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个企业都不能保证自己不会有人员的流失,但是企业依旧存在,依旧发展。综观世界500强的企业,大部门都是百年以上的企业,我相信一个人的素质再高,他也没办法高一百多年。

所以我方认为:

一:企业执行力较弱的原因往往就是:有了想法没有行动,有了行动看不到预期的结果。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员工自以为是,在执行中修改、偏离公司的决策,虽然在行动上有不俗的表现,结果上却不尽人意。执行力是全员的事情,必须建立“上下同欲者胜” 的理念,培养团队成员“合心、合力、合拍”的协作精神。

二辩发言稿: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

十年前的企业员工的素质和今天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企业的执行力似乎没有抬高的提升,反而有回落的趋势。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就不用我在这里列举了,对方辩友已经阐述的很详尽了。有人说关键是道德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的不高造成的执行力不高,职业道德素质究竟指得是什么?真的回落了吗?还是低执行力的替罪羊?再来看看其他一些高执行力的组织,军队,整体素质应该没有企业高了,但职业素质是比企业员工高,还有那们黑心窑的违法组织,我想执行力更高,基本素质、职业道德?员工整体的素质也不是执行力的关键所在。

那么企业执行力的根源在哪里?还是从执行的角度来分析,看看军队组织吧!高的统一性、绝对的服从性,这是军队高执行力的根本保障。对比一下不难看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统一性,高的统一性(命令的服从性)这是高执行力的基本要求。可以这么说黑心窑某种意义上是强制性的高执行力的组织,这个强制性的体现就是他严明的组织制度。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但是,粥每天都是不够喝。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素质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方法,就会导致不同的分配结果,大家想要公平的分配就必须遵守这种分配形式,这就是制度的雏形。制度决定行为,所以一个单位如果出现问题,一定是机制出了问题。

明朝宰相张居正指出: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企业一些好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为什么成了摆设、走了形式,就是缺乏严格的制度。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孬一个样,干部能上不能下,工人能进不能出,收入能高不能低,多干出事多,少干不出事,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乱的,没有一个说法,谁还干?这种僵化的机制,保护了庸人、懒人、闲人,挫伤了能人、好人、忙人。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企业就谈不上执行力。

四辩发言稿:

今天对方辩友和我们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实际上双方争论的焦点是制度与人谁是主导。我方认为,制度与人,是一个外因与内因的问题,也是一个偶然与必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必然性是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制度是取得高效的执行力的必要条件,这是必然性;而人的因素只是偶然性。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占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处于从属地位,对发展过程只起促进和延缓作用。

问:谁知道作为解放军的一名军人,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答:答案是“服从”。

在生活中,我们去商店买东西,要遵守先付钱后获取商品的准则;坐汽车,要遵守先买票后坐车的准则,而开车或过马路,则更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这些都是人类社会中存在并已经被默认的纪律。而在一个企业中,则更是需要一整套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大家,从而使多个人为共同完成企业的一个目标而一起努力,而这个企业的效率,就来之于对这些制度的执行能力。在解放军,服从命令听指挥,就是奠定了能管理几千万军人步调一致的重要法宝,而制度,就是要求军人服从并听指挥的每一项具体内容。解放军的很多制度,其实非常死板,就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齐步走”这个口令吧,我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当过兵的同事,在解放军的制度里,它是这么写的:

1、士兵听到口令后先迈出左腿;

2、每一步的步幅为75公分;

3、每分钟的步频为116步。

这是何等的死板,但是这却是解放军即使千万人能一致行动的前提和基础。

古语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同样在现在,任何企业、公司的发展,必须以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主导。我们只有形成一个规范化的标准化的统一制度体系,才能更快的实现企业的目标,提高执行力。例如:如果今天的辩论赛没有标准统一的约束,谁能确保我们的仅靠个人素质就能顺利的举办我们的辩论吗?谁能确保如此不可预料的个人素质能让我们今天的辩论赛有这样的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场面吗?

篇6:管理的关键在于执行到位

管理的关键在于执行到位,执行力不行管理就等于为零!

执行力不到位,强调客观困难等问题,重抓执行力、关注细节才是营销营销创新的最佳举措,暂总结为“十个等于零”,

一、有工作没努力等于零

对于每位营销人来说一定要学会珍惜,学会感恩。金融危机下营销人更应该珍惜当前的机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懂得把握机会的人才会笑到最后,有了工作如果不加以珍惜,金饭碗也会变成泥饭碗。

二、有能力没表现等于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知晓自己的长处并通过实践让自己的价值得以他人认同,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如果自认为是匹千里马,请先日行千里路,在展现自己能力的同时,伯乐也会出现。千万记住:潜在优势只有发挥出来才能成为优势,否则就会变成包袱。

三、有计划没行动等于零

计划只是执行的前提,而行动才是执行的真谛,如果计划不能通过行动去实践与总结,任何完美的计划都只能是一个永不能实现的童话。所以说,营销创新的关键不是制定多么完美的.方案,而是即刻行动。

四、有机会没争取等于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工作绝不仅仅是一份薪水,工作中,市场上涌现的种种机会同时也是培养和锻炼自己能力的一个良机,争取机会、把握机会只需要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

五、有布置没监督等于零

工作要有布置、有落实、还要有监督,他们不能代替监督,只有通过监督总结、才可能从监督总结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才可能在最后把工作开展得更好。

六、有进步没持续等于零

每个人都积极谋求进步,团队才能进步,持续的进步将是团队不断成长,“无功就是过,功小也是过”,如果进步没有持续、或有一点小进步就原地不动,最终的命运只能是末位淘汰。

七、有发现没处理等于零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任何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都有可能小小的疏忽而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

所以,除了完美的计划、细节的把握及时地实施外,还需要对过程中发现的每一个小问题进行处理、弥补,以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八、有操作不灵活等于零

营销重在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切忌生搬硬套,经验主义,任何流程操作、操作,面对灵活易变的市场,才可能无差异致胜。

九、有价值没利用等于零

营销人必须是一个会算账的好管理者:产品结构的合理性是价值,甚至公司价值也是价值,只有合理利用价值、充分发挥每个人、每件物品没一分钱的价值、甚至从无价值中挖出价值来,才算是合格的营销人员。

十、有销量没利润等于零

如果说销量是衡量业务人员业绩的标杆,那么利润就是标杆上的标尺,仅仅完成销量任务是不够的,只有实现利润基础上的销量才能算真正的销量,只有既能完成利润又能保证销量的营销人员才能算优秀的营销人员。

篇7:执行在于细节

有这样一句名言,观念决定思想,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可见,做一件事要取得好的效果,关键还要落实到行动上。读过《执行在于细节:高效执行的学问》这本书,我对什么是落实、如何促进落实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领会。所谓落实,就是在工作中,管理人员切实负起责任,基层员工立足岗位,自觉地将企业所宣讲的、所规定的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战略意图、工作意见及其措施、要求等内容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标。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抓落实的结果。没有落实,再完善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再正确的决策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抓落实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和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指出“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胡锦涛总书记也曾讲过,不要在层层表态、层层开会、层层造声势上做文章,而要在层层抓落实、层层抓解决问题上下功夫。他号召全党要始终牢记。因此我们做好各项工作都必须在抓落实上下功夫。

近年来,荆门分行认真落实省行年初工作会议精神,突出“稳发展、优结构、提能力”三项工作重点,零售银行、法人银行、三农银行、平安银行、幸福银行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各项监管检查反映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执行力难以落实,造成的原因为: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干部职工谈论制度斩钉截铁,处理问题蜻蜓点水存在心态浮躁、好大喜功、追名逐利的思想认识误区。凝聚力不强,缺乏良好的团队氛围,对不良倾向麻木不仁、充耳不闻、听之任之。缺乏良好的工作心态,缺乏工作主动性,心存侥幸,得过且过。对公司制定的目标计划不能贯彻落实,当时激动,过后松动,结果没有行动。本位主义盛行,把部门利益凌驾于全行工作之上,做工作以部门利益为中心,办事情以自己喜好为标准。有利的就争,无利的就推,合口味就办,不合口味就拖,缺乏协作配合的团队精神。

二是能力不够强。有的干部职工业务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强,执行的随意性较大,影响了执行的效果。缺乏创新能力,政策理解不全,程序把握不定,标准界定不清,习惯了照章执行、机械执行,使得执行成效与决策初衷相去甚远。

三是风气不够正。有的干部职工喜欢当二传手,对待工作只是上传下达,简单地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自己没有落实的具体措施,缺乏工作上的指导。工作中应付上级、敷衍下级、搪塞基层,做表面文章,搞花拳绣腿,满足于做面上文章,停留于工作的安排部署,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缺少一杆子插到底的精神,忽视了执行的重要性。执行过程中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以权谋私,不依法办事,存在着不执行、虚执行、乱执行的现象,致使一些法令制度、重大决策执行不力、落实不好,工作不具体、责任不明确、任务不落实。

以上问题虽然存在于个别部门和人员之中,但严重制约了全行的执行力,影响了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执行决定成败,加强执行力建设,提高企业整体执行力已经刻不容缓。为此,省行要求全员进行网络学习,按照抓重点、治顽疾、重细节、出成效的总体要求,查思想认识,纠正部门利益至上、本位主义严重的问题,查工作作风,纠正作风涣散、纪律松弛的问题,为改变现有状况,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抓实干,树立执行意识。作为最基本的行动单元,员工个人的执行力强弱往往对整个组织执行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抓执行,首先要树立员

工的执行意识。一是树立责任意识。在工作中提倡‚严谨、认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并在制度建设中予以规范和强化。让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熟悉业务流程,知道对什么人负责、对什么事负责、负责到什么程度,做到前后衔接、上下贯通、左右一致。二是树立计划意识。制定合理的计划是提高个人执行能力的有力保障。通过制定明确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制定相应合理有效的长短期工作计划,统筹分配工作时间,有效配臵资源,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个人工作的执行力度。三是树立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执行力,不仅需要员工热爱自己的工作,更要搞好协调和配合。要大力提倡相互学习、互相信任以团队为荣的理念。通过充分的协调配合、沟通协作,不断提高执行能力。

二、提高素质,增强执行能力。能力是执行的保障,打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基础。要促使员工牢固树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保持学习的压力,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能力。要着眼全局,加大员工教育培训力度,把提高职工素质与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攻关、解决生产难题相结合,增强队伍建设的实效性。

三、营造氛围,打造执行文化。要建设积极向上的执行文化,倡导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使员工养成良好心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水准,形成好的执行环境,推动企业不断从优秀走向卓越。

四、健全机制,确保执行到位。一是由于收入差距过大,员工情绪低落、思想混乱、行为散漫的现象严重,我行必须尽快出台薪资方案,持续、稳定提高员工的收入,使80%以上员工感觉满意;二是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各项纪律是确保广大员工行有约束、动有规则的基本准则。要不断传承创新,对现有的相关制度认真梳理、整合,努力形成一套层次清晰、简洁适用、操作性强、能够得到员

篇8:执行重在到位关键在于落实

一、开拓思维

哈佛大学有句经典名言“: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不在于他的能力和经验,而在于他的思维方式。”思维决定思想,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所以,抓落实,首先就要解决思维问题,打开思维活动的空间。

要提高认识。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指出“: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习总书记讲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都是在强调抓落实的重要性。有句古语叫做“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讲的是,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结合工作实际,开会+不落实=0,文件要求+不落实=0,工作任务安排了+不落实,结果都是0。所以,在抓落实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抓落实的重要性。

要未雨绸缪。抓落实首先要了解不落实的现象都有哪些,这样,才会未雨绸缪,将不落实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目前,工作中一些常见的不落实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光说不练。有的同志认为会开了,文件发了,话讲了,工作任务就算落实了,结果是层层喊落实,层层不落实;二是虎头蛇尾。上级的要求是一本书,到了基层就变成了一张纸,到了班组就变成了一句话,到了员工耳边就成了几个字;三是不推不动。对上级的工作安排,推一推,就动一动,总是被动应付;四是临阵磨枪。上级来了,突击一阵,上级领导一走,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五是相互推诿。踢皮球,推磨转圈,推来推去,谁也不负责任。这些现象,都妨害了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所以,各单位、各部门都要认真进行自查,看看是否存在这些问题,是否都得到了有效整改。

要对症下药。抓落实和看病一样,都要对症下药。对于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现象,要认真查找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看看是制度的原因、工作方法的原因还是个人思想上的原因等等,要针对不同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切实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二、领导垂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带头,是我们党开展各项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抓落实的一项重要工作方法。

要以身作则。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将领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共产党的干部常说“跟我来”,而国民党的官员则常说“给我冲”。我们都学过一篇课文叫《军需处长》,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却被冻死的感人故事。正因为有了这样身先士卒的干部,我们的红军战士才会有毛主席笔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那种豪情。在联想集团,有一条规则是,开20人以上的会迟到必须当众罚站一分钟,联想董事长柳传志迟到过三次,当众罚站了三次。不难想像,联想由一个小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龙头,跟领导者以身作则分不开的。所以,作为领导干部,要把心思、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以身作则,抓好落实。

要改进作风。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落实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不能因为工作中出现了困难而动摇斗志,畏缩不前,半途而废。当前,公司的生产经营压力还很大,越是在这样困难时刻,越要知难而上,通过倍加努力的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要积极培养有利于落实的良好工作作风,想让职工群众理解的,自己首先要理解;想让职工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职工群众不做的,自己首先要不做。要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靠前指挥,切实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

要提高能力。提高工作能力是抓好落实的前提。作为领导干部,要勤于学习。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增强分析、协调、调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思考。要站在公司发展大局,看事情、想问题,力求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要注重领导艺术。通过采取有效方法,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使大家以高昂的工作激情,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三、执行到位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决策再好、思路再清,不去执行,不执行到位,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开展的“三抓三提”主题活动,其中重要一条就是抓执行提效率,进一步了强调执行力的重要性。

要有责任心。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负责任问题。每个人都要有一颗负责任的心,当一名负责任的人,努力打造一支负责任的团队,保质保量、一丝不苟地执行和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

要坚持不懈。就是干工作要有锲而不舍、一抓到底的决心和行动,要有把信送给加西亚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勇气。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困难甚至于挫折,这就需要在执行过程中既要增强预见力,同时也要认准目标,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善始善终。我们石油石化行业的优良传统“四个一样”,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好天气和坏天气一个样,领导在场和不在场干工作一个样,有人检查和没人检查一个样,就是坚持不懈,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抓好工作落实。

要注重技巧。俄罗斯有句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干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巧干胜于蛮干。落实工作任务既要埋头苦干、实干,也要注意抬头巧干。所以,既要学好“普通话”,还要说好“地方话”。上级的指示精神,具有宏观性,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在落实过程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完成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探索“自选动作”,创造性地落实,切实做到不离上级谱,唱好自己的戏。

四、制度保障

制度管根本、管长远。西方人常说的一句话叫做“:总统是靠不住的,唯一可靠的是制度。”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落实,都必须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抓好落实,必须建立科学管用的制度和机制,用制度保障抓落实。

要完善责任机制。责任制是基层工作的一大法宝。有了责任制,每个人都有明确岗位,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什么时候干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谁来督促检查,怎样问责,各项工作就能得到有效落实。没有责任制,必然是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吃“大锅饭”,就容易出现心安理得,混日子、守摊子、保位子的风气。最终结果就是,工作抓不到位、抓不彻底、抓不落实,落不到实处、见不到实效。所以,必须继续坚持和用好责任制这个重大法宝,明确每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制定强有力的组织措施、考核措施、激励措施,使千头万绪的工作对应成为每个人的分内之事,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要科学进行责任分解,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责任明确到位,抓落实才能成为一种常态,才能取得可靠的落实效果。

要完善督查机制。督查是抓落实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些工作推进难,不是发文难、指令难,难就难在抓落实。一个文件发下去,不督促、不检查根本不行。不仅自己要督查,还要发动广大员工一起来督查。工作安排了,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你,看你还落实不落实?所以,对上级交办的工作,对事关员工利益的事情、对员工反映强烈的问题,一定要通过督查机制、曝光机制,让大家来评价、来督查。

要完善考评机制。评价一个干部,重要的不是看他说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同样,一件工作的落实,过程固然重要,关键还要看结果。所以,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干多干少都要有明确的区分。不仅要树立正面典型,也要找出反面典型。对那些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干部就要褒奖;对只尚空谈、不干实事的干部就要教育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崇尚实干、恪尽职守、勇于奉献的工作氛围。

上一篇:非公企业法制宣传教育下一篇:有关元宵节的初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