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奉献 平凡铸就辉煌

2024-04-08

生命在于奉献 平凡铸就辉煌(共12篇)

篇1:生命在于奉献 平凡铸就辉煌

生命在于奉献平凡铸就辉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颜村铺乡的刘燕南,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生命在于奉献平凡铸就辉煌》

当我们看过无数次花开花落,经历了众多次悲欢离合;当青年时的人生梦想随时间悄然逝去,曾经追求的所谓辉煌在平淡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是否在某个瞬间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当看到别人吃山珍、品海味,住豪宅、开名车,我们认知的天平是否曾有过小小的倾斜?当我们迷茫时,当我们无助时,请看看李文祥老人那枚枚军功章和依然平静的眼神,就会倏然明白:生命在于奉献,平凡铸就辉煌。

李文祥,一个身影苍迈,话语不多的老人,有谁曾想到在他并不高大的身躯里竟涌动着怎样不凡的情怀。卢展工书记称他为“三平精神”的典型代表,这是一次偶然,却也蕴含着一种必然。这位可爱可敬的老人,从军十载,参加6次著名战役,荣立战功无数!枪林弹雨中奋不顾身,血流成河时依然向前!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多少次与战友生死离别。年轻的心经受了怎样的锻铸,才使得如今的心坦坦荡荡。当战火慢慢熄灭,硝烟渐渐散去,这位倔强的老人并没有待在大城市里享受应得的回报。他的决定令很多人都难以理

解,不要任何待遇,依然回到贫瘠的家乡当起了农民。难道老人就不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就不知道城市条件好,农村条件差?那又是怎样的信念让他做出这样无悔的选择?又是怎样的信仰让他50年如一日奔走在乡间原野?对!是平凡的追求,是奉献的力量!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我们庆幸英雄就在身边,我们敬重英雄,更应该向英雄学习,将英雄的光辉思想发扬光大,用英雄的精神激励自己做好本职工作!我们都是平凡人,每天按时上下班,无惊涛、无骇浪,日子琐碎得如同破碎的镜子一样零零散散。为人民献出毕生精力曾是我们的理想,铸就辉煌的人生也曾是我们的追求,可就在散散漫漫中,很多人迷失了自己。自我之力绵薄,怎能改变无数群众的人生?王侯将相少有,岂能人人铸就成功伟业?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放弃平凡的追求,停止奉献的脚步。一杯热茶、一张笑脸、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个细节的关心,也许,我们的问候还太简单,我们的关心还嫌肤浅,但英雄的事迹告诉我们:细微之处见真情,平凡之中验党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宗旨!

细读英雄故事,追随英雄足迹,我释然:虽然我只是一条孱弱的小溪,没有惊涛骇浪的气魄;虽然我只是一棵无名的小草,没有参天大树的伟岸;虽然我只是一只飞翔的小鸟,没有雄鹰搏击长空的壮观。但我仍然愿意用微薄的力量滋润农田,用娇小的身躯绿化大地,用不美的歌喉歌唱春天!因为我知道:生命终归有限,奉献才能永恒!非凡源自平凡,平凡铸就辉煌!

英雄不老,精神长青!朋友们,让我们高唱英雄之歌,在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范县的道路上,携手并进,在奉献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在平凡中铸造辉煌的人生!

篇2:生命在于奉献 平凡铸就辉煌

邮储银行护河支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事迹材料

(2011年11月17日)

邮储银行护河支行是当涂县护河镇的两家银行之一,一直以来,以其优质的服务和全心全意的工作态度为护河老百姓带来安全又便捷的金融服务功能,在当地有着广大的客户群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护河支行虽只有5名员工,且都是女性,但是在工作尽职上丝毫不输于男员工,充分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她们本着“时时敬业,处处真诚”的服务理念,用最热心、耐心和细心去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多种需求,有“巾帼文明示范单位”之称,曾连续三年获得“青年文明号”的荣誉称号,更是去年的“优秀服务单位”。

一、严于律己、以人为本提升道德素质

我们的职工们以她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业务素质,展现了邮储银行的风采,同时也贯彻了文明创建的精神,为我县文明创建活动作出很好的榜样。平日里,员工不忘加强学习实践“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始终站在最前面,能够结合实际制定培训计划,积极参与省市县支行的业务培训,不断学习业务,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

在我县政府全力巩固省文明县城创建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中,我行以此作为己任,所有员工自觉地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通过从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在争优创先的环境下,竭力做好模范带头的作用。

二、用心去真诚对待每一位客户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金融市场,传统的窗口服务早已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更适合客户需求的服务手段无疑成为最有利的竞争法宝,创新服务、特色服务也就成为银行的生存之源。我行在员工中始终树立“进步,与您同步”的理念,采用设立意见簿等多种方式对柜员服务情况进行监督,同时让顾客随时监督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当客户遇到业务上的问题时,我们的员工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帮助客户处理,当客户因为排队而有所抱怨的时候,我们的员工也能够尽最大的努力去安抚他们的情绪。在方便客户的同时,也温暖了客户的心。她们每天早上提前到岗,清扫营业场所,做到窗明几净,每位员工在营业前就做好各种工前准备,在自己的岗位上整齐站立,微笑迎接每一位客户,客户想到的,她们想到,客户没想到的,她们也力争为客户想到。为了能为客户提供满意优质的服务,她们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建议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相继推出了微笑服务、亲情服务、差别服务等举措,用真心和爱心去赢得每一位客户。不管自己受多大委屈,也要让客户满意是全营业室人员的共识。她们每天要应对各个层次的人,应对各种各样的事,有时也会受到客户的误解,受无理客户的取闹,但是她们时刻牢记要用微笑和耐心去面对客户,没有发生一起与客户争吵的事件,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

三、勤勉尽职、做到以行为家

篇3: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对于社会中的个体而言,其存在除了生物学上的意义外,还有着社会学的意义,即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份子,其有着与其他个体进行交流进而与整个文明社会进行信息交换的权利与义务。因此,笔者认为,一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其生命的价值本身来自于社会对该个体价值的认可。即,社会本身决定了个体生命对于社会的价值,社会对个体价值的认定有着完全的决定权。那么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逻辑——个体价值的意义由其对集体的价值来体现。

通过这一逻辑,能做出一个推导: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源总量在保持一个稳定值的时候,个人所占有的社会物质资源增多,社会其他人的总和就会变少,而个人价值是由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所评定的,因此他人对于这个个体的评价就会降低。

因此,个人所得到的利益的多少并不能代表其生命价值,或者说,生命的价值绝非由个体所占有资源的多少来体现。相反,占有越多的社会资源的个体,越难得到社会对于其价值的正面认可。所以说,以个人所占有资源的多少来判断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是不严谨的。

二、奉献对于社会的价值

奉献本身是一种个人意义上的行为,但是其对于社会整体影响之大是毋庸置疑的。从本质上来讲,奉献就是一种社会资源的再分配。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社会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而奉献就是那些在某一方面拥有额外资源的人,通过帮助那些缺乏这方面资源的人,达到缓解这种资源不均处境的有效途径。

当然,提倡奉献并不是倡导平均主义。奉献虽然代表着社会资源向着更加平衡的方向优化,但是这之中所提到的社会资源,并不只是包括财物等物质资源,在更多情况下,它代表的是个人的劳动力、知识与能力的资源。这无疑是奉献的一种方式,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的奉献的效果,与通过财物进行的不可逆的奉献不同,它能够达到一种良性循环的形式,让人们普遍体会到奉献为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好处,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奉献的过程中来。

三、奉献对于个人的意义

通过第一节的论证,我们知道,从客观上来看,个体的生命价值是由其所存在的社会所决定的。这一论点在宏观角度来看似乎并无不妥之处,但如果具体到个人,未免过于脱离生活。所以在本节里,笔者将从个人的角度讨论奉献对于个体的积极意义。

对个人而言,其本身往往不会关注整个社会对其个人价值的肯定与否,他们对于自身价值的认识,更多的体现在周围人对于他的评定。在我们能想象到的美德之中,勇敢常和鲁莽并列,智慧往往不能被人所理解,唯独奉献精神,古今中外,在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里,收到的无一例外都是赞美声音。古希腊神话里有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牺牲自己的肉体来点亮人类的文明之火,而近年来的大学生下水救人新闻一直都作为正面的案例宣传,收到的无一不是遗憾与赞美的评价。由此可知,奉献一直以来都是一种普遍得到人们认可和和赞同的品质。换言之,要想获得周围人的认可,让他们肯定自己的价值,奉献精神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当然,在一般的生活中,所谓的奉献并不仅仅包括那些为了他人献出自己生命的人,也包括帮助和关爱他人的人。比起那些声势浩大的慈善活动,更多的人都是默默向周围的人们奉献自身的努力,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周围人的认可,来实现自己与集体乃至社会整体的结合。

四、奉献的表现形式

奉献并不是什么伟大而高不可攀的行为艺术,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周围生活的一部分。小到捡起路边的垃圾,大到在战场上保家卫国,无一不体现出人的奉献精神。

但奉献是个体自发的、主观的行为,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错误观念。例如伊拉克发生的自杀式袭击事件中,那些甘当人体炸弹的人,怎么能说他们没有奉献精神?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不能判断怎样是好是坏,抱着被扭曲的战争观的模糊认识, 义无反顾地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却给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带去了痛苦。

篇4:平凡铸就成功 奉献成就事业

以身作则 注重自身修养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担任校长以来,杨发柱要求老师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师们不做的他坚决不做。坚持上课,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积累的宝贵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其他教师。一心扑在学校工作上的杨发柱,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着自己的工作业绩。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人师表、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使他在校领导班子中产生了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担任老窝乡中心学校校长以来,由于全乡学校点多面广,他虽然没有上课,但一直坚持听课、进行教师培训和课题研究。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对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这说明一位校长的办学理念、思想素质、业务能力代表着一所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杨发柱深知这一点,他非常重视自身的学习与提升,从来没有放松过自身的学习和进修。他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学习和借鉴优秀学校的办学经验,积极参加培训,开阔视野、与时俱进。在2008年州校长培训班里,他既是学习者,又是指导者。

制定制度 加强科学管理

在学校管理方面,杨校长有一整套经验。他提出按照“划分层次,各有侧重;分步推进,共同提高”的管理原则,将学校划分为3个层次,即:老窝完小为第一层次,分水岭小学及艰苦学校为第三层次,处于两者间的为第二层次。层次不同,要完成的指标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学校要明确自己的层次,自己的目标,切实加强学校管理,不断完善学校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在强调制度管理的同时,强调实行民主管理,重视对人的情感管理,使制度成为师生的需要并使师生受益,进而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他还引导和要求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逐步将学校建设成为书香、人文、数字、生态、文明和平安校园。

领导班子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力量,领导班子的教育观念、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发展。为此,杨发柱认为,必须加强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他提出了领导班子要“统一步调,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管理模式,强调:一要增强责任意识。领导应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认识到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中把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二要遵循教育规律。每位领导都应加强对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尊重科学,提高决策能力。三要依法治教,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规范办学行为。四要形成一个作风正派、廉洁自律、精诚团结、无私奉献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并且用实际行动让人们感受到他是在真心诚意地为学校、为老师、为学生办实事。班子的每一位成员有了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就能尽其才、尽其力、尽其能。在他的带领下,一个讲正气、讲团结、讲民主、讲奉献、重实绩的领导集体逐步形成,深受师生的支持和拥护。

杨发柱坚持学校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为中心,他说:“让所有的孩子都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职责。”自他任校长以来,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8%以上,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残疾儿童入学率在80%以上。在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中,他以堵为主,堵扫结合,将文盲率一直控制在1%以内,各项指标都在质与量方面不断得到提高。现在,老窝乡中心学校有两所完小被评为州级文明学校,有3所完小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

开展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合理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自任中心校校长后,杨发柱坚持以集中办学,按照“宜并则并、需增则增、逐步拆并”的原则,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将全乡学校由2000年的25个校点拆并为现在的9个校点;学前班由原来的两个班,增加到现在的8个班,为全州实施集中办学作出应有贡献。

2006年以前,学生不仅上课,还要自己做饭,生活学习非常艰苦。杨发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2007年全乡9所完小开办了学生食堂,取消了小锅小灶,改变了小学生自己做饭的历史,规范了办学行为,提高了办学效益。

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素质。杨发柱努力为每名教师搭建学习和发展的平台:一是引导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充满信心。二是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帮助教师全面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规范道德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做到爱岗敬业,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三是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鼓励教师以在职学习为主,努力进修,结合实际学习教育教学论著,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参加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培训,自修科学文化知识。目前通过自学,获得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四是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成长。多年来,杨发柱把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狠抓课堂教学和校本教研,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2000年借助玉溪市易门县骨干教师到老窝乡支教的机会,对全乡教师进行了“目标教学模式”的培训与实践,从写教案、备课、上课、反思等方面进行指导,采取“选苗子、压担子、结对子”的方式,使一批骨干教师从实践中脱颖而出。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杨发柱每年都要组织中心校领导班子成员到下属学校进行业务检查,听汇报课、示范课、交流课,引领教师掌握应用先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杨发柱非常重视教学研究,帮助教师解决在学习、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集体教研活动研讨教学方法、教学疑难点,使教师成为问题的研究者,进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杨发柱非常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负担。一是减轻学习的心理负担,改革评价制度,统一实行等级加鼓励性评语的学业成绩评价;二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严格执行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的规定,每学期都只作单元测验和期末学校统考,取消期中考试;三是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减免学生的学习费用;四是加强锻炼,讲究卫生,预防疾病,让学生健康成长。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从2001年以来,杨发柱始终坚持以目标管理为突破口,深化改革,加强学校内部激励机制建设,强化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改革,全乡教师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潜在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人人努力、个个争先的全员激励机制,全乡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小学毕业班全州统考中,连续两年名列全州前茅,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缩短了区域间的教育差距。

以情感人 全心全意服务师生

情系师生、乐于助人是对杨校长的真实写照。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杨发柱总是给予教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有教师生病住院,他都亲自前往医院探视,嘘寒问暖,令生病的老师及其家人深受感动;有教师家庭遇到困难时,他就在第一时间到访,了解情况,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杨校长对学生也倾注了无尽的爱。无论哪个学生家庭有困难,他总会热心帮助;无论哪个学生在纪律上有不良表现,他总会耐心教育。学校有几位学生家庭十分困难,在了解情况后,杨发柱及时给予困难补助,帮助这些学生家长解了燃眉之急……

杨校长赢得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好评,赢得了领导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权。在他的带领下,全乡教育呈现出一派校风正、学风浓、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的良好风气,逐步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传统教学到现代教学的跨越,从粗放管理向科学管理迈进。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杨发柱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35年的风雨沧桑,杨发柱依然心性不变,他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勤政廉洁的高尚品格,敬业高效的工作态度,为老窝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虽然岗位平凡,他却铸就了伟大,他用奉献成就了他所追求的教育事业。

篇5:青春奉献电力平凡铸就辉煌

演讲者 天净冶金晨光分公司李文莉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奉献电力,平凡铸就辉煌》。

无论走进晨光还是天能,你都会看到这样一暮场景:穿着一身迷彩服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在冶炼炉前和生产一线员工正在交谈工作。这看似是一件很平常很普通的事情,但是,这位身着迷彩服的年轻人的那种举手投足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却深深地留在公司的每一个角落里,这位年轻人是谁呢?他就是天净冶金晨光碳化硅分公司经理——梁世彬,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饱含着对工作满腔热情的瘦弱背影,在生产一线留下的身影。

2010年初,梁世彬服从组织安排,从隆鼎碳化硅调至晨光分公司担任公司副经理,全面负责晨光公司的工作,就在他接手晨光公司后,天净集团碳化硅事业部拟定将在晨光公司考察扩建生产项目,对他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拟扩建地址离晨光公司还有一段距离,加之上级考察组要考察扩建项目的可行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无论是在上班时间还是休息日,总是一边带领生产技术人员在加班做项目规划图,一边组织人员在编写扩建项目报告,一边还

1在公司和拟扩建地之间来回跑,看现场,立项目。为了让上级领导在预期的时间内看到一张形象而又布局合理的项目规划图,他带领公司技术人员在公司内连续奋战了三天三夜。虽然最后扩建项目没有成功,但是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更是凭着骨子里的那份韧尽,将晨光公司的稳步发展放在了首位,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铸就着他辉煌的人生。

在国家节能减排限电停产期间,面对严峻的经营环境,企业效益下滑,给经营管理和员工队伍的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冲击,为了让公司员工稳下心来工作,怀揣着一颗为公司员工生活和利益着想的心,他舍小利,顾大局,没有象周边企业那样在停产期间辞退员工或不发放工资福利,而是带领晨光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民主决策,组织公司班组长以上生产骨干人员开展了“激发个人潜能,熔炼团队文化”的高效团队野外拓展培训,组织公司全体员工进行了为期8天的军事化培训和一个月岗位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依旧按原工资标准的75%每月及时给公司员工发放工资以及福利,确保了晨光公司至今为止没有发生过任何一起劳资纠纷案,员工队伍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积极向上的局面。

梁世彬深知,一个好的基层领导干部除了要有过硬的本领和较强的现场指挥能力,立足必须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头脑。针对晨光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在他的领导下,2010年,晨光公司实行了“提高管理、狠抓落实”的管

理机制,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潜力,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做到了身先士卒,高标准、严要求,重实际、求实效。处办及时率与以前相比上了一个台阶,团队凝聚力逐步增强,圆满完成了上级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荣获了天净集团公司“2010先进企业”称号,并受到集团公司和冶金公司的高度评价和表扬。

梁世彬连续两年被评为天净集团的劳动模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诤诤誓言。他带领公司广大员工奋战在生产第一线,多年来经历着企业经营困难、金融危机、节能减排等经营风险,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放下领导的架子,始终坚持着“思想走在前、行动作表率”。

种种荣誉没有让他沾沾自喜,停滞不前,而是被他设定为新的起点和鞭策自己的动力,他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竖起这面旗帜,才能团结大家前赴后继,才能凝聚起水滴石穿的力量”。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他用平凡的付出,铸就了电力事业,用火红的青春,谱写着辉煌的人生!

篇6:生命在于奉献 平凡铸就辉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我是苏州市自来水公司一名新职工,也是一名普通党员。在建党89年之际,站在演讲台前,让我想起年少时的一首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不怕困难,顽强学习---”。此刻的心情与儿时一样激动、自豪和幸福,不一样的是真正理解了歌词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是供水营业所一群普通的共产党员教会了我,怎样全心全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怎样迎难而上为人民服务,怎样用自身的价值去体现党的先进性。现在就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他们的平凡故事。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孙红同志,供水营业所所长、供水服务热线中心主任。XX年分管供水经营服务后,她就把理想的种子植根于这块创业的土地,把一个党员的先进性融入到钟爱的事业上,始终保持一颗爱党爱事业爱职工的美好心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想什么、做什么、追求什么。XX年启动的“市区一户一表改造工程”是第一道难关,对管网改造工程完全陌生的她清楚地知道,要想在这块领域做到专业,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于是她刻苦学习,放弃所有业余休息和娱乐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前期查勘和设计中去,由于当时管网系统不够发达,所有的信息都要靠翻阅图纸来获得,短短两个月,孙红面前的图纸就堆积成山,但这也使她全面掌握了工程要点,迅速成为项目主管领导的得力助手,正是有了一批像她这样勤奋学习的共产党员,一户一表改造工程比预期完工时间整整提前了15个月,22万户居民终于摆脱了共用总表、轮流抄表、分摊水费的烦扰局面。随后,XX年启动的“无地队一户一表改造工程”、XX年启动的“市区大宅院一户一表改造工程”自然也难不倒她,反而成为她为6万余户百姓排忧解难、改善用水环境的一个平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孙红同志心中只有事业和职工,与职工、群众有深厚的感情。在职工心中有她冒着酷暑严寒,顶着风霜雨雪奔走于大街小巷的身影,更有她一丝不苟、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在这样一个对党和事业高度负责、有坚定人生信念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影响下,供水营业所其它党员都以她为荣,以她为榜样兢兢业业,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供水事业的发展奉献青春。

大宅院改造期间,热线中心经常要把这样的电话转给用管科:“吴科长、崇科长,平江区大儒巷、丁家巷的居民又来电催办何时能解决总表问题,享受政府优惠,落实自来水户表工程?请尽快拿出方案!”与此同时,政协“尽快解决平江区老街坊居民的自来水户表改造问题”的提案要求满意答复,这让用管科负责人吴俊和崇德伟有点焦头烂额。平江区这些老街坊在市区老宅院自来水户表改造工程启动前已经完成了“老街坊整治”工程。这些修复一新的历史古街,明文规定五年之内任何单位不能开挖。种种的客观的原因向200余户登记申请安装户表的居民不知解说了多少回,但催办电话还是一个劲儿的来。市行政中心、平江整治办、平江建设局等职能部门已成为他俩的第二个,第三个办公室,天天往返跑,每次都无功而返。但他们深知,在困难面前,决不能气馁,因为他们心中记挂着老百姓的难处,那些年长者、残疾者艰难提水的背影让他们久久不能平静。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各相关单位的领导,被他们心中只有用户,惟独没有自己的真诚所感动,被他们倾尽全力,解决百姓疾苦的精神所折服,破例同意先开挖六条用水最困难的街巷给予实施户表。得此消息,他俩像中了大奖一样兴奋,迫不及待地把烂熟于心的施工方案再次进行核审,生怕有一丁点儿疏漏。在征得所领导同意后,组织户表办党员、科室团员利用双休天完成了现场收费、咨询工作。细节决定成败,考虑到大宅院排设内管有困难,现场咨询的同时还推出了价廉、高效的延伸服务,细节工作的完善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户表改造工程的实施正是这一宗旨的充分体现,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也深深打动了平江区沿线居民。工程实施过程中,到处可看到居民们给予我们的回报,一杯水、一条毛巾、一声问候。在居民的积极配合下,户表办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241户的改造,比原计划增加37户,六条街巷户表改造率达到100%。

户表改造工程,对于这些默默耕耘、不图回报的共产党员来说是平凡的,他们每天做着琐碎重复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户表改造工程,对于那些日夜盼望解决用水困难的居民来说,又是不平凡的,家中终于拥有了一只属于自己的水表,这种幸福感就像那无论何时打开龙头就能涌出的自来水一样,是流不尽、道不完的……

篇7:平凡铸就辉煌

——向孙奇同志致敬

读完孙奇,“13号窗口”、“微笑天使”几乎已成为她的代名词,在她将近20年的售票工作中,始终如一的践行着“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理念,售票百万无差错,总结提炼的“七字售票法”和“十二句售票服务规范用语”,把旅客满意作为衡量自身工作的标准。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立足于平凡而闪耀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境界。她以一名普通铁路工人服务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的信仰操守和铁路行业传承多年的服务精神,让我深有感触。

自强不息、勤学善思的她战胜了无数次工作中的困难,造就了坚忍不拔的意志,直至面对病魔也没有打垮她的意志,仍然心系本职工作顽强与病魔作斗争毫不畏惧,即便癌症化疗期间也瞒着家人偷学《高速铁路客运服务》、《铁路客运服务礼仪》,只为“不被大家落下,心里更踏实。”;立足岗位、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帮助了无数个需要帮助的人,面对旅客非理性诉求,面对癌症病痛纠缠,都没有使她放弃所钟爱的事业,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让旅客不满意的工作心态,树立了良好的“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企业形象;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工作态度,竭尽全力为企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次次超越自己、一步步实现了人生的追求。她始终以舍我的忠诚和执着,守卫着铁路行业一诺千金、人民满意的服务信仰,演绎着一位产业工人安贫乐道、恪尽职守的公仆情怀。

雷锋曾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做了无数的贡献,他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而孙奇立足于平凡的岗位奉献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她把铁路职工的敬业精神用自己的行动体现的淋漓尽致,十年如一日、待旅客如亲人的工作态度与微笑服务让我清晰地看到她的真心与真情。即使在面临病魔时,也没有打垮她的意志,顽强与病魔斗争,仍然利用一切机会思考提高铁路服务质量的建议。每当读到关于她的先进事迹的时候,无不为她的高尚品质与精神世界所打动,她不止完成了他个

人的人生境界与理想,更是鼓励我们每一位新生铁路青年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职业观,在她坚守售票岗位将近20年漫长职业生涯中,没有因为工作的枯燥而抱怨,没有因为旅客的误会而生气,没有因为工作的平凡而自暴自弃,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我们每位职工就像是铁路这个大联动机的每个部件,渺小的同时也非常的重要。不因为工作的平凡而真正平凡,正确对待每个平凡的岗位,不因生活而工作,而是为了工作去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与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财富与工作能力。传承服务信仰,彰显行业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孙奇因病离开售票岗位,却留下了旅客悠长的惦念和同事由衷的敬佩,亦留下了“孙奇党员示范售票口”将服务精神传承继续。呼和浩特站成立的13号“孙奇党员示范售票口”几年间先后流动了16名售票员,但学习雷锋精神,“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好传统、好作风,始终薪火相传。服务信仰需要先进典型去引领、去传承。近年来,铁路行业以人民满意为标尺,积极唱响时代主旋律,涌现出李东晓、郭晋龙等一批叫得响、立得住,代表当代中国铁路的杰出先进人物,通过他们传承服务信仰,展现铁路行业核心价值观,得到社会和公众的普遍认可。先进典型是标杆、是旗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示范效应,实现铁路科学发展需要大批的先进典型来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奋勇争先。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铁路行业服务信仰得以薪火相传,必然会有更多与孙奇一样的“草根模范”在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也必将让更多的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建功立业!

篇8:激活阳光生命 铸就教育辉煌

程桥高级中学是江苏省南京市唯一一所地处农村的省“三星”级普通高中。一直以来,我们强根固本,强化学校的文化建设,发扬程中精神,秉持校训,充分挖掘学校的文化资源,形成自我特色;与时俱进,努力构建“四型”(学习型、节约型、高效型、和谐型)校园,学校和谐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谋求发展,创造性地实施“阳光生命教育”工程,着力打造学校的品牌;求真务实,科学管理,实现高考的持续辉煌,赢得了民众的高度赞誉,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近年来,我校获得了“南京市师德先进集体”、“市百佳优美校园”、“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省新课改实验样本学校”等荣誉称号。

一、强根固本,建设学校文化

我校位于千年古镇、省服装名镇——程桥,濒临古老的悠悠滁河。50多年的办学历史,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积淀了鲜明的学校文化。一代代程中人通过勤奋努力和不断进取,锻造出“团结进取,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勇于争先”的程中精神,凝炼成了“追求卓越”的校训,形成了“团结、求实、文明、守纪”的校风,“严谨、热忱、敬业、创新”的教风及“勤读、博学、深思、活用”的学风。近年来,我们不断丰富和发展学校文化的内涵,构建了我校文化的基本体系,形成了我校特有的文化精神的强力“磁场”。

二、与时俱进,构建“四型”校园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讲话的精神,我校以发展的眼光、敏锐的思维和开拓的勇气,与时俱进,提出了构建“四型”校园的治校目标。

我们一方面加强宣传,强化认识,使广大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构建“四型”校园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积极实施,讲求效果。我校以现代课程系统和文化育人系统为载体,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动力,以行政管理系统为调控,以服务保障系统为支持,通过拓宽渠道,加强学习,开展活动,讲求节约,充分民主,追求高效,营造校园的和谐环境;通过协调校长、中层干部、课任教师等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关系,协调学科间的关系,协调“五育”间的关系等方法,实现校内各种关系的和谐;通过优化文化资源,实现精神动力和文化源泉的和谐。

通过努力,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构建“四型”校园的目标。构建学习型校园,形成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创造了便利的学习条件,强化了终身学习的意识。师生各自都确定了学习对象,制定了学习计划和目标,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健全的身心和过硬的素质,为走向社会,走向更高的发展空间奠定了基础。构建节约型校园,学校节约经费,节约人力,节约资源,全体师生养成了良好的节约意识和习惯,形成了健康的生活态度。构建高效型校园,我校师生能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度、快节奏的学习生活,积极进取,不甘人后。构建和谐型校园,师、生、校能更好地相处、相交、相融,形成了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有机整体,初步呈现出了师、生、校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改革创新,实施“阳光生命教育”工程

我校在创建省“三星”级普通高中以后,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受新课改思想的熏陶,结合新时代、新教育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校反复酝酿,认真斟酌,经过专家严格论证,提出了实施“阳光生命教育”工程这一崭新的课题和目标。

理念和内涵。 阳光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创造自己精彩、卓越的人生。它以阳光生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潜意识理论和优势理论等为理论指导,以关爱教育、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励志教育和优势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以阳光生命课程、成功学课程为主要教育内容,以培养生命处于阳光状态、潜能得到充分开发的一代新人,即具有优良的品德、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念、充分的自信、美好的自我意象、科学的人生规划、明确的奋斗目标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的人文目标。

课题与研究。 我们聘请了南京师范大学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建军教授等专家学者为顾问和指导,组建阳光生命教育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各组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目前,我校国家级课题《阳光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获立项,阳光系列的姊妹课题《阳光课堂的构建》、《阳光教师(学生)群体的培养》也准备申报省级课题。阳光系列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我校的各项工作彼此对应,相互关联。

实施与效果。 以阳光生命教育研究室为枢纽,以德育处为具体实施的前沿指挥,以阳光实验班为实践基地,以《阳光生命教育报》、阳光生命教育网站和阳光之声校园广播站为宣传、交流的阵地和平台,定期不定期地举办讲座和沙龙。通过各项特色教育活动,使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教职员工的心灵获得了“阳光”,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想;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取阳光的力量,有了更多的微笑和自信,他们遵守纪律,刻苦学习,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展现出程中学子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四、科学管理,实现高考持续辉煌

丰厚的学校文化为构建“四型”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而催生了阳光生命教育,这又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创造了适宜的条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落实在“严谨”和“科学”上,具体鲜明地表现在各个年级的各项工作中,其效果又突出地体现在历年的高考成绩上。

激励与关怀。 首先是目标激励。我校提出“三星成功日,便是四星启动时”的口号,提出争创“四星”学校的发展目标。同时,学校倡导每位教师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及实施步骤,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状况,确定一个实际的高考目标,学校再在此基础上确定一个全校性的高考目标,并具体分解到各班。其次是精神激励。我们在教师会上讨论提出“幸福是内心的体验,幸福在于心境”、“教师的幸福往往不在物质上,而是在更高的精神层面上”、“读书会使我们更幸福”等,帮助教师树立、巩固正确的幸福观、人生观,使他们更健康、更阳光。激励是真切关怀,关怀是深层激励。我校以人为本,从学习、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给予师生关怀,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显现了激励机制的效果。近几年,我校克服经费紧张等困难,尽力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给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优化办公环境。并在此期间,优化组合,调配骨干教师任教高三年级;提高高三年级奖金数额,采取班级、学科捆绑的优化分配方式,及时给予表彰和鼓励;实行高三教师暑期疗休养制度。每学年最后一个月,给高三年级的学生每天免费供应牛奶,午餐错峰优先照顾,安排专门的心理老师为学生提供咨询和疏导。

协作与交流。 在学校内部,强调和突出几个方面的协作与交流。其一,备课组、教研组内部。从高一到高三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有声有色,组内各成员分工明确又互相学习。其二,年级组、班级及学科之间。我校对此实行了捆绑制,如语数外总分达本科线捆绑和班级本科完成率捆绑。其三,学校的各处室、各年级、各教育资源等方面。全体程中人牢固树立“全校一盘棋”的观念,相对弱化校内的竞争,而强化整体意识,大家团结协作,和谐发展,体现了新课改的合作精神。在和校外协作交流方面,我校作为会长学校,借助市教研室搭建的九校联合体这一平台,向联合体学校学习,取长补短,全方位地展开交流协作,和兄弟学校建立了友好、融洽、和谐的关系,共进共赢,共同提高,形成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团体,引起南京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如今,全体程中人信心百倍,决心继续发扬传统,紧随时代,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四星”级高中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高级中学

篇9:用平凡铸就辉煌

---优秀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

张伟臣,男,汉族,生于1981年3月。1999年毕业于南阳市第二师范学校。现工作于淅川县实验小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毕业班语文教学,成绩显著。同时担任淅川县实验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自从教以来,我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领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真正把党的先进思想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中。

身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牢记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心全意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怀着一颗“爱护每一位学生”的热忱之心投入教育教学中。我一直很庆幸,在这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浪潮冲击下,我坚守着一份纯真,恪守着为人师者的基本准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师者的尊严,也以如下的标准要求着自己:

一、平凡但不平庸

选择教师,就注定了一生平凡。每天奔波于学校和家庭之间,踟蹰于狭小的三尺讲台,漫游于作业堆中,也曾有过抱怨,也曾想过放弃,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警示着我,使我不断反省,不断进步。我清醒的认识到:既然选择了教师,就应该无怨无悔的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于是,抛弃了一切杂念,摒除了一切负担,哼唱着 “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穿梭于学生之间,埋头于教改之中 孜孜不倦的学习,笔耕不辍的摘录,努力提高着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把学术型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平凡的教学工作虽然磨去了当年“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豪情壮志,但不经意

间又多了一份从容不迫,淡定自然,在教学中也更加的随心所欲,游刃有余。

二、乐观而又豁达

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使我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充满着童趣。看到孩子灿烂的笑脸,我会感觉生活充满着阳光。感受着孩子纯真的心灵,我的胸怀更加宽容、豁达。我会放下师者尊严的架子,与孩子一同游戏、一同玩耍。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错误,不再认为是不可思议,其实是在情理之中。生活在孩子纯洁的世界,自然中受到了浸染,不会在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不会再为功名利禄而耿耿于怀。对于追求、理想和成功,也有了更深层面的理解:教书育人,需要的是一种精神,即不为眼前的物质利益所诱惑,用心血精心培育下一代。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在狭小的三尺讲台上苦并快乐着。用感恩的心对待工作,善待学生,也收获着一个个喜悦,一份份感动。

三、博爱而不放纵

爱是教育的精髓,学生犹如春天野地的花苞,只要有雨露,他就会绽放,只要有阳光,他就会灿烂。我始终坚信:“细看花木园,处处是好苗”,在生活中,我用爱去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用爱激起孩子的共鸣,用爱振奋孩子的斗志,用爱指引孩子的人生,让每一位学生沐浴着爱的春风茁壮成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我不经意的关爱,收获着一个又一个感动。下课的时候,总有学生高兴地蹦上讲台,轻轻地弹去我衣服上的粉笔灰。秋游的时候,竟有学生用干净的衣服擦去石头上的灰尘,拉着我坐下。有人说:“人生像是一列单向奔驰的列车,那么每个学生都是列车行驶过程中搭车走一程的旅客,是前进中的路标,只有经过无数个窗口,才能体现教师的崇高与伟大,才能抵达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如何使学生在完成这一段历程后无怨无悔,这才是每个教师的追求定位。教育无小事,在工作中,我注重恩威并施。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及时进行引导,耐心进行教育,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错误。有些同学虽然受到了惩罚,心服口服,也对老师倍加尊重,我也从中体验到了为人师者的自豪。

我自担任学校大队辅导员以来,一直能够按照上级的整体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紧扣创新拓展主题,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带领少先队员深入开展“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养成道德行为好习惯,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主持少先队员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教育。抓好少先队的阵地建设,利用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各班的队角、学校宣传栏等阵地,使队员在自我服务中发挥能力。有人把辅导员看作一种头衔,也有人把它看作一项职务,而我却把他看作是今生的事业和追求,以满腔的热情在教书育人这片热土上谱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是我工作的宗旨,我对自己的定格是:具备“钉子”的精神,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拥有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豁达开朗的性情,做一个高素质的人。这就实干事业的基础,也是我为人的追求。作为少先队员的大朋友,我为孩子们奉献着火热的青春,我常这样想;我是一棵小树,愿为树下的人们遮挡炎日,我是一棵小草,愿衬托出百花的娇艳;我是一颗石头,愿为青少年铺就成长的道路;我是一站航灯,愿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指明方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我的队员们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学校被淅川县政府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示范基地”,我也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2011被淅川县委授予“淅川县少先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为“南阳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11年主讲的《试飞》一课被评为县优质课特等奖。2012年主讲的作文《难忘的等待》被评为县优质课一等奖。

成绩永远属于过去,今后我会更加不断地完善自我,继续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以春蚕的精神、蜡烛的品格,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与责任,完成一个人民教师永无止境的奉献与追求。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只因为爱,所以我愿意!我愿意用一生来守侯这个平凡的岗位!

用平凡铸就辉煌--“优秀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

淅川县实验小学张伟臣

篇10:奉献成就梦想,梦想铸就辉煌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提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大家是否以为,我这么一个个子矮小、其貌不扬的小女子说得太大了吧?以前,我也以为什么国家命运,民族兴衰,离我很远。但随着我不断成长,走上工作岗位后,在经历了很多关乎人民福祉的事情,特别是参与了向家坝水电站移民搬迁工作后,让我逐渐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梦、民族梦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息息相关、紧紧相连。

绥江,在昭通的最北端,长江东转的地方,千山逶迤,万壑妩媚。2000年支撑绥江经济命脉的烟厂政策性关闭,2003年又下达了向家坝电站库区停建令,绥江面临困境。“停建令”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当昭通各地的房价都涨到两三千,三四千时,绥江确没有房买,也没有房卖。怎么办?难道我们坐以待毙吗?不,梦想就是前进的目标和方向。我们有高峡出平湖的愿景,有建成湖滨生态旅游县、绿色经济强县、文明幸福小康县的梦想。为了我们的梦想,为了辉煌的明天,绥江儿女正在用行动诠释着奉献之歌。

就说这两年的移民工作吧,那可是千头万绪、错踪复杂,被誉为天下第一难事。每一位绥江干部职工都是移民工作者,责任到人,分解到户,时间紧迫,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移民身份鉴定、生产指标分解、搬迁意愿调查等工作,是移民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关乎移民切身利益。队员们吃住在村里,早已忘了我是一名财政

人,也不见了那80后的娇气,只是一名不分昼夜、不管风雨,没有上下班,没有周末的精干的移民工作者。移民群众有的对身份界定有分歧,有的对实物指标有质疑,有的对补偿标准不满意,有的死活不选择安置方式,也有的纯属无理取闹,甚至还有人要跳楼,考验着工作队员的耐心、智慧。面对复杂的局面,大家迎难而上,耐心讲解,仔细分析计算,竭力劝慰。一天下来,声音沙哑,身体疲惫,有时难解的问题还总是让人夜不能寐。但不管多苦多困,都是笑脸相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述之以法。

在移民战线上,无论男女,无论少壮,都坚守“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的工作作风。八月的绥江,气温接近40度。在瓦砾遍地、浓烟滚滚的老县城拆迁现场,你可以看见身材消瘦的女同志,也可以看见五六十岁拖着一身病痛的老同志,为确保移民群众、施工人员、拾荒者的生命安全,不知道要跑多少栋楼房,进多少间房屋,喊多少次话。他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身上被蚊虫叮了很多的疱。他们累吗?当然。苦吗?很苦。但他们是这样说的:“移民工作虽然辛苦,但想想是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这代人苦点累点值得。”

移民工作者不正是在为我们的梦想奉献着热血和汗水吗?那我们的移民群众呢?看着自己辛苦栽种的油桃、半边红李子就要消失了,祖祖辈辈几代人生活的老宅子和红土地就要沉没于江底,那不是为美丽绥江的梦想而奉献吗?不是对国家大发展、大建设的大力支持吗?即将拆迁的日子,人们总是留连于老宅子里、老县城里、金沙江

畔的中碛坝里,照张全家福留作纪念吧!

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建新家。全县6万移民搬入了新居,曾经的老城、热土已成平湖,留下的只是人们记忆中的小城故事了。十年的梦想已然呈现。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建成“富裕文明、民主开放、山清水秀”的美丽新绥江。

篇11:平凡托起伟大 坚守铸就辉煌22

旬阳城关小学黄桂丽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平凡托起伟大 坚守铸就梦想》 我,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从教十四年,如今是城关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平时工作之余,我总喜欢和孩子们谈谈学习的收获,聊聊生活中的乐趣。

记得不久前,在课间休息的时候,班上一个腼腆的小女孩悄悄走到我的身边,怯怯问我:老师,您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竟让我无言以对——说实话,我小时候从来没想过自己将来会干什么,从未有过远大的理想!我实在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认我曾经的懵懂无知,于是我尴尬而又巧妙地说道:你猜?孩子诡秘地一笑,喜滋滋地说:我知道,肯定是当一名老师!没等我继续追问原因,孩子便迫不及待地说:因为我长大也想当老师!像您一样的老师!说完,孩子乐呵呵的地离开了,只留给我满心的欢喜,深深地感动!

多么稚气的孩子,多么纯真而又美丽的梦想!小小的年纪,心中便播撒了理想的种子,放飞了稚嫩的希望!我为孩子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工作一份凭添了一份热爱。

而今,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自身的修养,在教书育人中提升自我的价值,在辛勤付出后收获劳动的喜悦,在创新劳动中品尝幸福的滋味!就是我今天的梦想,一个迟到了20年的梦想!

人常说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要追逐梦想,要实现理想,必须依靠脚踏实地地努力,坚持不懈地奋斗。看着而今成千上万劳动者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着生活,用诚实的劳动创造着未来,用智慧书写着历史,铸造着辉煌,我不由得为之骄傲,为之自豪!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作为千千万万劳动者的一员,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一份子,我怎能对此熟视无睹?我该怎样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呢?

在沉思中,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这样的画面:

教室里,一位双鬓斑白的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上,用沙哑的声音清楚地讲解着每一道习题,那专注的眼神,那忘我的神情,正如多年前那样神采飞扬;课间休息时,已年过五旬的老人端坐在办公桌旁,一丝不苟地批阅着每一本作业,纠正着每一个错误,丝毫不曾懈怠,他们虽已临近退休,可依然心系学生,心怀梦想,依然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劳动的汗水,释放着教育的激情,诠释着爱岗敬业的真谛,这怎能不让人为之钦佩?

走进我们的校园,你用心去聆听,会发现好多老师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你用心去观察,会发现好多老师总是不自觉地用双手用揉搓着眼睛,捶打着肩膀,你再用心去感受,你还会发现老师在面对学生时和蔼可亲,精神饱满,可一回到办公室便有气无力,眉头紧锁……这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我们累了,我们把所有的精力,所有的耐心,甚至自己的健康与快乐都给了挚爱的学生,深爱的教育,留给自己的只是满心的疲惫、浑身的病痛、和一丝丝欣慰。

有什么语言会比行动更有说服力?有什么力量会比无私更加博大?实现我的教育梦,实现我们的教育梦,需要什么?需要的是诲人不倦的耐心,永不枯竭的爱心,满腔赤诚地炽热,是激情澎湃地无私奉献,是不求回报,只求问心无愧的高尚情怀!

篇12:生命在于奉献 平凡铸就辉煌

自强不息,小小少年苦读书

1962年8月16日,管轶出生在江西省宁都县梅江镇。家中有两兄三姐,他排行老六。一家九口就靠父亲管永彬每月三十余元的工资糊口,生活异常拮据。

管轶成长在“文革”期间,三岁时就表现出了不同凡响的聪慧。那时,兄姐们经常带他玩耍,并教他识字、算数。—次,父亲不经意间指了指粉刷在墙上的标语和语录,管轶居然准确地读了出来。尽管父亲没有什么文化,但他内心深处却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与崇敬,他看出管轶是一块读书的好材料,决心砸锅卖铁也要给他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让管轶从小立志,父亲经常给他讲一些古今中外名人成才奋斗的故事。在父亲的熏陶下,管轶的眼界开阔起来。

1968年,管轶上了小学。他身上那股子聪明好学、不服输的犟劲逐渐地表现出来。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他都是班长,门门功课名列第一,他写的作文还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诵或在黑板上张贴。小学三年级时,一次期中考试,他的总分数排在全班第二名。成绩公布后,他回到家里一声不吭进了卧室,还将门反锁上了。吃晚饭时,父亲才发现管轶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他凑到窗户前问:“怎么了,是不是谁欺负你了?”问了老半天,管轶才哭着告诉父亲:“我才考了个第二名。”父亲一听就乐了,对管轶说:“就是考最后一名也不能不吃饭呀!”好说歹说,管轶才哭着开门,出来吃饭。母亲摇着头对父亲说:“这儿子可真蛮呀,牛—样犟,”父亲却乐呵呵地说:“我就喜欢儿子这股子犟劲。学习,没有这股劲是不行的!”

家里这么穷,还让他有书读,管轶的心里充满了珍惜与感恩,经常挑灯夜读到凌晨。一天深夜,父亲来到管轶的房间,发现他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他心疼地将儿子抱起来,放到床上。没想到管轶的身体刚触到柔软的被子,竟一骨碌爬起来了,他揉着惺忪的睡眼对父亲说:“我还要读书,我就是靠在桌子上打一会盹儿。”小小年纪的管轶已经显露出超人的毅力和向上的强烈渴求。那时,宁都县电力比较紧张,管轶读书只能点煤油灯。为了保护孩子的眼睛,每到10点钟父亲就会催促他们熄灯睡觉。管轶则总是偷偷地从家里跑到附近的电影院,借着电影院昏黄的灯光,和着吵闹的声音,津津有味地读着书,写着笔记,忘乎所以地沉浸其中。

管轶读高中后,学费开始贵起来,家里的费用与开支增大了。父亲开始更加拼命地工作,白天在工厂里忙活,晚上还要从外面揽些活儿回家做,12点以前从来没有休息过。尽管累,但他的心是甜的,因为管轶的成绩始终在整个学校名列前茅,老师的夸奖与家长的羡慕,让他非常受用。想到儿子不会走自己的老路,可以拥有一个美好前程,累一点又算什么呢?

管轶也是懂事的孩子。一年中秋节,管轶主动放下书本,与父亲一道去做临时工包月饼。当时,包50斤月饼才一角五分钱,那一个星期,管轶包了整整400斤。看着儿子手上的新茧,父亲心疼得不得了,“你还是回屋子里看书吧。”管轶愣是不应,每天坚持陪父亲十到深夜才收工。父亲老了,背也累驼了,管轶怎忍心看着父亲如此操劳呢?虽然他很珍惜学习的时间,但只要他能够帮一把的,就决不含糊。

1978年,管轶冲刺高考。南国的夏天,气候炎热,蚊虫横飞。管轶坐在椅子上看书,父亲便静静地坐在床沿上给儿子用蒲扇扇风,驱赶蚊子。父亲期许的目光,给了管轶一股奋发的力量,他丝毫不敢懈怠,开足马力迎战高考。

高考后,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攒足上大学的费用,管轶开始在县城打短工。他在梅江挑过沙,在工地上搬过砖头……

管轶永远不会忘记他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情景。那天,太阳像火炉一样,管轶正在建筑工地上搬砖,忽然听见有人喊:“管轶呢?管轶在哪呢?”他擦擦汗,抬头看见学校的校长正在找他。管轶忙迎上去,校长一下子握住了他的双手,激动地说:“管轶,恭喜你,你考上了!”然后,颤抖地递给他一张薄薄的纸。管轶知道,那是大学录取通知书。“你以全县理科第五名的成绩,被江西医学院录取了。”拿着录取通知书,管轶飞快地跑回家里,将录取通知书交给了母亲,闻讯赶到家中的父亲喜极而泣。那一年,管轶16岁。

奋斗不止,梅花香自苦寒来

背着简单的行李,管轶离开了家门,离开了宁都,开始了在省城的大学生活。进校之后,他不负父亲重托努力学习,一年下来,成绩名列全班第一。1981年2月,就在管轶志得意满,打算向父亲汇报成绩的时候,不幸的消息从家中传来:父亲肺气肿已经转化为肺心脑综合征,病危,速归。

当管轶回到家中时,父亲已经气若游丝。父亲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几乎没过一天好日子。如今,儿子还未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他却要去了……管轶俯在父亲的病榻前,泪如雨下。父亲紧紧地握着管轶的手,声音颤抖地嘱咐他:“你要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将来为国家做贡献!”管轶握着父亲的手,痛哭着说:“我一定做到。”当晚父亲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父亲临终的那一刻至今仍历历在目,让他心痛不已,父亲本来患的是一种简单的病,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医生的技术水平不高,才使父亲的病恶化。一流的医术意味着无数个家庭的完整,意味着无数个生命的延续呀,管轶由父亲的去世品出了人生的无奈和自己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厚重。

父亲出殡那天,管轶没有哭,他只是感觉到一股比泰山重的责任在胸前千回百转。他决心化悲痛为力量,踏实地走好自己未来的路,努力成为世界顶尖级的医学人才,挽救更多的生命。

1983年,管轶考取了全年级综合成绩第一名,被江西医学院留校任教。

留校后,管轶并没有被日渐繁华的世界所迷惑,在学习上依然有着一种惜时如金、刻苦钻研的犟劲。1984年冬天,管轶的一个初中同学带孩子到南昌看病,顺道去江西医学院看他。当时正是午休时间,同寝室的人告诉他,这个时候管轶肯定在宿舍楼顶层的楼梯过道间。同学顺着楼梯找到了四面漏风的过道,果然看见一个人裹着军用大衣在那里埋头

读书。南昌的冬天,气温在零下几度,楼梯口更是寒风刺骨,同学见到管轶竟一时语塞,管轶却开怀地说:“这样的地方安静,才好读书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管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医科大学儿科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三年学习生涯,管轶同样是沉浸在书堆、实验室和医院里。在北京那三年,他没有去过故宫,没有登过长城。至今,他到北京去都找不到东南西北。然而,在读研期间,他却在国内外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达四十余篇。

研究生毕业后,管轶被分配到汕头大学任教,汕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经济繁荣,文化生活丰富,但事业初成的管轶没有被花花世界所吸引,心中依然被一种莫名的定力所牵引。1993年,他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香港大学流感研究所攻读博士。两年半后,他被选人香港大学与美国合办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动物流感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后,管轶进入美国田纳西州盂菲斯市的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跟随在美国的导师——世界最著名的流感研究专家Robert Webster攻读博士后。

修成正果,世界医疗英雄横空出世

在美国,管轶有一份安稳的工作,有不错的工资待遇,这一切对于从小吃尽苦头的管轶来说,确实很享受。然而,当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邀请管轶加入美国国籍时,他却犹豫了。美国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驿站,并不是他最终的家园,让他魂牵梦萦的,始终是可爱的祖国。也只有用所学的知识为祖国做贡献,才不辜负父亲临终所托。

2000年1月,香港大学流感研究所主任退休,香港大学面向全球招聘该中心主任。听到这个消息,管轶立即在网上报了名,并与来自全世界的28位专家竞聘,最终以领先的科研成果胜出。随后,他毅然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马不停蹄地回到香港大学从事禽流感研究。

在香港同际机场,当管轶走下舷梯的那一刻,他就暗下决心,要为祖国的医学事业贡献自己毕生所学。

在香港大学工作的六年里,管轶一直致力于禽流感研究,六年来,他先后收集鸟类生物标本10万多个,每天至少在实验室从100只鸡或鸭身上抽样,再进行分析。取样是一种苦差事,管轶完全可以让实验室的实验员去完成。可只要没有特殊会议,管轶必定亲自参加。于是,在香港与广东各地的菜市场,经常可以看到管轶的身影。

在平常人眼里,管轶是一个超人。他常常一头扎进实验室,一个星期也不出来,每天仅休息6个小时。这种超常的付出,自然换来了不俗的成绩。在管轶的努力下,他所带领的实验室从研究范围、深度和广度等方面来说,已经跻身于世界前五位,是WHO在全球所设的8个参比实验室之一。

2003春节,正在宁都过春节的管轶听到广东发生流感疫情。大年初三,他迅速赶到广东采样,并着手研究。通过分离、鉴定,2003年3月20日,管轶在短时间内分离出了SARS病毒,此时,香港SARS刚刚开始爆发。管轶的团队成了世界上最早分离出SARS病毒的实验室,为我国防止SARS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4年1月,SARS在广东复发,管轶率先在果子狸身下发现SARS病毒,从而积极敦促内地和香港屠宰果子狸,有效控制住了疫情蔓延。

通过长期的努力,至今,管轶已成功地从样本中排出了250多个H5N1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基本搞清了我国禽流感发生、起源、变化的规律。目前世界上所有的二十多种H5N1禽流感变异型都是管轶的实验室鉴定出的。

2005年9月,中国大陆禽流感爆发,管轶的研究成果直接为政府所采用,有效地扼制了禽流感的蔓延,在防止禽流感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管轶还担任了香港大学与汕头大学联合组成的流感研究中心主任一职,穿梭香港与汕头间,不辞辛苦地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医疗事业默默地耕耘着。

鉴于管轶在防止禽流感方面的重大贡献,2005年11月管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界医疗英雄”。近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正式公布“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5名候选人名单,管轶名列“年度社会公益奖”5名候选人之一。

管轶说:“我成功的法则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在生活上残酷地对待自己,多年来,我没有进过酒吧,我没有进过歌厅,更没有泡过脚洗过脸什么的。我只是把别人娱乐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上。有人说我悲哀地活着,但我认为自己活得非常充实,只要将禽流感消灭掉,我就感觉我这辈子没有白过。”

编辑刘丽娜

E-mail:linall04@126.com

上一篇:永远跟党走(张志洪)201003080110下一篇:区社区党建“四联建”工作调研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