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综合实验

2024-05-17

课程综合实验(精选6篇)

篇1:课程综合实验

会计综合实验课程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日期王晴2007级会计2009年 7 月6日

为期四天的的会计综合实验在一片手忙脚乱中结束了,短短的四天,既短暂又漫长。我们在其他大部分同学都在休息的时候坐在教室里,面对着一堆收据、凭证填填写写以及来回的转单,每个人都沉寂在这种忙碌的快乐里面。常常是还没有意识到,一上午或者一下午的时间就早已悄悄溜走。我想每位同学在最后看到成形的那一本凭证时,心里应该都怀着莫大的成就感的。这是我们这一届会计双学位的最后一门课程了,也是我们这两年来所学知识的一次大的综合,我在内心是非常珍惜的,同时更是有着很多的感触。那些跳跃的数字填在彩色缤纷的凭证上,闪烁着会计这门学科的美丽。我为她的魅力折服。通过本次实验,我对老师讲的一些理论知识又实践了一遍,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且意识到只有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本次实习增强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缩短理论与实际工作的距离。也使我们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这四天来,我们充实了知识,也重新又爱上了会计一回,以下是这次实验的具体内容。

一、实验时间

2009年6月13~14日、7月4~5日

二、实验方式

手工实验。

三、实验内容

本次会计综合实验的总的目的是要根据各会计规范,使我们学生较熟练、系统、全面地掌握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各岗位进行的日常会计处理工作,具有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

实验内容主要是七到八位同学为一组,以仿真的诚信务实(模拟)有限公司的会计核算资料,通过几十笔业务填制相关的票据并根据组员的分工填写记账凭证,根据现实生活中对会计职业的要求进行转单,由代表不同身份的同组同学审核、过账,指导我们全面运用所学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基本方法进行仿真实验。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会计实务再认识。新会计准则中的会计科目就像是砖头一样一点一点的盖起了会计这座大

厦,因此我们要对常见的会计科目烂熟于心。在课程的一开始,老师就要我们提笔默写常见的会计科目,我想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忽视最基础的东西。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是财务报告的最主要的两个表,因此这两个表中主要的项目也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

2.基础会计实务复习。基础会计是第一学期的时候学的,在基础会计课程上完之后我们也曾

经上过基础会计实验课,那时候我们刚入门,主要就是填制一些比较简单的会计凭证以及审核、过账,最后是结账,登记到科目汇总表和会计报表中。在这次的实验课中,我们也

先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回忆起来凭证的填制方法。

3.现金收款。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主要学习了身为出纳要如何开出收据,登记现金日记账,并且学习了验钞和点钞;身为会计人员如何根据出纳填写的收据或存现回单完成后续工作——审核原始单据、制单、审核记帐凭证和过账等。

4.现金付款。现金付款的步骤比较多一些,从领款人拿着经过公司的各个领导签字同意的原

始单据交由出纳确认到确认无误后经办人将凭证交给会计制单,会计记帐、转单审核无误后交出纳;出纳点钞核对金额;出纳将现金交领款人,要求点收签字;无误后在支出凭单上盖“现金付讫”章并登记现金日记帐;凭证交会计。从这现金付款的第一笔业务开始,我们组员就开始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了,主要就是转单容易弄混淆,谁是谁的什么经常会弄混,所以我们组7人就把所有的关系都在一张纸上列的清清楚楚,这样一来,有点糊涂的时候就拿纸来看一下就一目了然了。

5.银行账户开立。一般来说。企业必然要与银行打交道,那么开立银行账户就是必须的。早

银行账户开立之后很多账目都是通过银行来往,包括下面的银行现金收款、付款和银行账户转账收款、付款。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学会如何运用现金对账单、现金缴款单回单、转账支票等等开出支出或者收入凭证,同时,对于现金对账单、现金缴款单回单、转账支票这种原始单据也要熟悉。

6.银行帐户现金收款。

7.银行帐户现金付款。

8.银行账户转帐收款。

9.银行帐户转帐付款。

10.应付职工薪酬。这个科目也是任何企业、公司必不可缺少的,其中应付职工薪酬中又包括

各种福利费用,同时又分为不同的部门人员的薪酬,要记入不同的科目。在实际操作中,也要分为几个步骤来完成例如工资核算员填写“领款申请单”,经批准后,连同工资清单(实际发放的工资数)软盘和工资汇总表交到出纳处。出纳再开转帐支票2张(1张是当月实发工资合计数,1张是代发工资手续费:1元/人。),连同工资软盘、代发工资清单(四联)交银行等等。

四、实验收获

在实验课程的港开始,我们有过粗心,有过急躁,但是随着课程的进行,我们手中的活页开始变的有条不紊了,我们开始知道程序步骤都是这么样的,一个凭证制完之后应找谁来审核谁来过账了,在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很多的心得体会:

1.会计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也是一个需要很认真的去对待的工作。会计师一个要频繁的与

数据打交道的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耐心,更要细心,因此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要用心的去写、用心的去核对。在课程中,我曾经也不止一次的因为一个字写错而不得撕掉重新再写,现在这只是实验课程,可是如果在现实工作中呢,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会为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可能会因此而要承担法律责任。会计实验课的学习让我们认识到了态度的重要性。其实在任何工作中都需要我们以一颗认真的心来对待,尤其是我们将要踏入毕业生的行列,即将要面临就业,我们要抓紧时间去纠正自己学生的那种一切都还可以撕掉重写的习惯,养成任何事情都细心去做的心态,这样才能在工作岗位上获得长足的发展。

2.在我们只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们觉得不是很难的东西,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就束手无

策了。在之前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时,会计对于我们来说感觉就只是书面上的那些计算方法、会计分录等等,而实验却让我们认识了生动形象的会计工作是什么样子的,这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只是动脑筋琢磨书本上的东西,还得动手操作操作,才能真正掌握其本质。所以,这次手工实验课对我们深入了解会计这门学科有重大意义!

3.课程中,我们每个组员所代表的职务都不是固定的,每个票据制作完成之后都需要交给正

确的同学来审核签字等,会计工作中每一个原始单据或者凭证都需要层层把关,审核和过账一个都不能少,虽然这样会会麻烦,可是这就是原则问题吧。我们在报纸杂志电视等等都见到过有些公司、企业做假账逃税、骗税,或者编制虚假的财务报告来粉饰太平,不能给大众真实的公司、企业的运作情况。这些都逃不掉会计人员的参与,那么作为会计人员,我们要如何权衡其中的利弊呢?我觉得做人有做人起码的准则,作为一个行业的工作人员也必须要有该行业的行业素质在里面,我们要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不要为一些眼前利益而蒙蔽了双眼。

五、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会计实验课的学习,很难说,我做出了怎样的成绩,不过我的收获很多,也相信这对我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我是一个非会计专业的双学位的学生,当初选择学习会计双学位也是因为兴趣问题,在学习双学位之前我也自己买过会计方面的教材自己看了一些。我愿意从事会计方面的职业,这也是我的兴趣所在,那么我就要努力去克服自己的一些缺陷,努力的向成为一位合格的会计人员靠拢。在课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去正视和改正:

1.对会计知识掌握的还不够牢固,有些业务不太清楚分录要怎么记。

2.粗心大意,常常脑子里想的和手下写出来的有出入。

3.脾气急躁,做错一笔账之后就会很烦躁。

4.有时候静不下心来做凭证等,容易走神。

篇2:课程综合实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及河南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主页委员会《豫教综实【2014】0001号》文件的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现制定我校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课题研究了解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和社区服务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各年段要制订好学年段的活动计划,争取一学期搞出一到两个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研组以备查。

5、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会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建设好班级图书角,让浓浓的书香弥漫校园;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并结合课本所学,运用软件或网络简单展现自己的成果。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科技节、艺术节、书画比赛、体育节。五是结合少先队系列活动,如 “班级生态角”、“感恩父母”、“我快乐我成长”等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周围的自然状况,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关注环境,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二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定期带领学生参加服务活动;三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体育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每周开设2课时,与学校自主活动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提供的活动主题,确定好本班的若干综合实践活动的子课题,并围绕子课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方案,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五、规范管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水平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组织领导,由葛玉霞校长负责总目标,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课程实施的统筹协调;教导处要专人负责,具体安排落实教学活动。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定期召开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正常进行。

2、健全相关制度。

3、学校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教师评价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安全保障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逐步实现该课程实施制度化、规范化。

4、强化师资培训。

学校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通过学习进修、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成果推广等方式,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

5、开展好教研活动。

(1)、我们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2)、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制度,将课堂教学常态化,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综合实践活动材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3)、为发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期末前一个月我校将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课开放月”活动,届时每一年级推荐一位课任老师上一节教学汇报课,分3周时间完成,以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4)、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校园网,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过程、体会及时、全面地公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全校课任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撰写“一文一案”,并积极向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训部及有关杂志、报社投稿。

6、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7、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8、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篇3:“电子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电子综合设计,实验,问题与方案

在2012年前, 湖南商学院 (以下简称“我院”) 只开设了“电子综合设计”课程 (实验包含其中) , 没有独立开设“电子综合设计实验”, 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 在毕业找工作时发现和其它院校的学生在综合实践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 我院从2012年开设了“电子综合设计实验”这门课程, 并作为实验教学改革课程, 学时数为48学时, 开设在第7学期。课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电子技术、EDA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单片机技术等专业知识和工程技能, 经过需求分析、资料查询、功能设计、方案论证、工艺制作、系统联调、分析总结等过程, 完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复杂电子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现。通过该课程的教学, 培养学生进行信息获取、系统分析与设计、项目分工与管理、科学研究、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培养写作、演讲、交流沟通、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 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1 教学设计

由于课程开设在第7学期, 对象为大四的学生, 课程学习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已经具备, 故在教学模式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学生研究性学习为主, 辅以教师的适时指导, 根据实际电子系统设计的需要, 按照先单元电路后电子系统的思路进行讲解。在教学方法上, 根据每一课题的不同特点, 采用项目教学、网上交流和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 切实提高学生的设计和动手能力。在教学手段上, 我们采用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形式, 阐述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的理论。[1]

在实验内容选择上, 我们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湖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为主, 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也可以组成团队完成 (团队人数不得多于3人) 随机选定的课题项目。对于课程考核, 以考核综合能力为主, 特别鼓励创新。在项目完成后, 需要撰写项目设计报告, 提交设计作品和设计完整资料 (包括:硬件电路图和程序代码等) 对课程进行总结, 并进行演讲和答辩。教师根据学生所设计课题的创新性、功能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演讲与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评, 确定课程成绩。

2 实施步骤

2.1 前期预习阶段

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一些前期的知识作为基础的, “电子综合设计实验”也不例外。该课程跨度大, 涵盖了大学前三年的绝大部课程的内容。因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前期预习的要求, 要求学生对前面学习过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EDA等课程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 复习仿真软件proteus的使用, 单片机最小系统与接口电路的设计和软件编程等。

2.2 单元电路设计阶段

由于电子系统都是由单元电路构成的, 我们安排8学时进行一些常用的单元电路的设计, 每人独立完成指定的直流稳压电源和波形信号发生器等基本单元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2.3 综合课题设计阶段

这个阶段安排24学时, 2人或3人一组完成一个综合课题的设计。课题主要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湖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为主, 学生自由组合, 每组派个代表在教师提供的选题中采用抽签的形式随机确定选题。要求每组进行系统方案比较与论证, 理论分析与计算, 软、硬件设计, 系统仿真并分析仿真结果, 写出总结报告, 最后分组进行演讲和答辩。

3 教学内容与方法

由于“电子综合设计”理论课程没有单独开设, 再加上学生也没有电子系统的相关知识, 所以在“电子综合设计实验”中既包括理论教学, 又包含课题设计。我们安排了16个课时讲授电子系统的相关理论, 教师通过讲解实际的电子系统设计课题, 让学生对电子系统有初步的认识, 培养他们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全面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相关理论主要包括:电子系统设计导论;常用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模拟系统及其基本单元;数字系统设计;单片机系统设计, 电子系统设计举例等。最后以设计课题“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为例讲解电子系统的设计, 主要内容包括: (1) 方案设计与比较, 即根据设计任务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 并对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性能、可靠性和成本进行比较论证, 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2) 主要电路设计与计算, 即讲解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法, 元器件的选取原则; (3) 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即讲解软件设计原理及编程思路。

课题设计包括方案比较与论证、教师审核、软、硬件设计与仿真等过程。按照自愿的原则, 学生2-3人一组, 根据抽签选取的课题, 每个成员通过查阅文献拟定自己的设计方案, 然后经过小组讨论确定最后的设计方案。如果组内没有达到共识的话, 可以请求指导教师加以分析指导。然后, 各组根据最终确定的方案组内分工协作进行设计与仿真[1], 写出总结报告, 并进行演讲和答辩。

4 课程考核与效果

作为一门实验教学改革课程, 我们在考核方式上也作了改革。最终的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和设计创新三部分构成:

(1) 平时成绩占20%, 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课堂上的表现, 参与讨论及完成基本单元电路的情况评价;

(2) 实验操作成绩占30%, 实验操作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在课程实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操作的熟练程度, 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等评价;

(3) 设计创新占50%, 设计创新根据团队完成课题的情况、撰写的总结报告、答辩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

由于综合课题的难度和工作量不尽相同, 所以在评定成绩时会乘上一个难度系数 (1-1.5) ;同时要求各组对自己的设计进行10分钟的陈述, 对表现优秀者将给予适当的的加分;撰写的总结报告, 要求结构完整、格式规范、内容充实, 叙述详实, 实验数据真实可靠, 对于优秀的总结报告, 亦给予适当的加分奖励, 并指导和推荐学生公开发表。

最终成绩的评定:以组为单位, 给定成绩, 但会考虑各成员在课题中的贡献。答辩陈述时, 每个组员必须参与, 内容可自行分配确定。但回答提问时, 不能替代。

从课程实施的情况来看, 基本单元电路部分因为题目相同, 所有学生都能完成这一阶段的内容。通过基本单元电路的设计, 学生的元器件的选型和替代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仿真软件的熟练程度等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所有人均信心满满地投入到综合课题的设计中。在综合设计课题设计阶段中, 各个小组的题目各不相同, 难度也不尽相同, 各小组的成员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虽然所有的小组均完成了设计报告的撰写和演讲答辩, 但从系统功能的完成情况来看, 有三分之一的小组很好地完成了系统设计和仿真, 实现了要求的全部基本功能和大部分的扩展功能;三分之一的小组实现了要求的全部基本功能;另外三分之一的小组实现了要求的大部分基本功能。

5 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这门课程最终的综合设计课题各个小组是不同的, 学生要完成自己小组的课题就必须独立思考, 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投入到课题的设计中, 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 虽然我们在课程的前期阶段安排了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EDA等课程的基础知识、proteus等设计软件的使用, 以及单片机硬件系统的设计和软件编程进行了预习, 但由于学生对这些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自觉性不同, 预习效果差别很大, 因此, 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入预习考核机制, 把预习环节的效果计入平时成绩; (2) 随着新的集成器件的不断出现, 原来电子设计大赛的题目用新器件来做的话, 电路会简单得多, 而且性能指标也可以得到提升, 但由于课程开在第7学期, 学生面临考研和找工作等问题, 课后投入课题的时间有限, 所以大部分还是没有采用新器件, 创新性显得不足, 以后考虑加大创新性在最终成绩评定中的比重; (3) 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 在实验室通过校园网进入学校的图书馆可以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 但受到图书馆资源的限制, 一些最新的资料无法找到, 这也是导致课题创新性不足的一个原因; (4) 工科学生普通会做不会说, 不会写, 这在课程的演讲、答辩过程和撰写的设计报告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的学生仿真操作和原理非常清楚, 但自我陈述的时候却常常表达不清楚或表述不严谨, 有的小组撰写的设计报告格式不规范, 重要的支撑材料没有, 报告显得空洞乏力, 缺乏说服力。今后在单元电路的训练过程中提前引入演讲和答辩环节, 为最终的演讲和答辩打下基础, 同时平时要加强设计报告撰写的训练; (5) 由于学校经费的原因,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所做的设计还只能停留在仿真阶段, 实物制作和测试要放在后续的工程设计的课程设计中做。而且在proteus软件中, 经常会遇到学生选用的器件在库里面找不到的情况, 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设计积极性。如果要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的作用, 学校在实验经费方面还应加大投入; (6) 由于这门课程的综合性很强, 对任课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较高, 任课教师的自身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希望可以给任课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克修.“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 (12) .

[2]黄智伟, 主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教程[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篇4:课程综合实验

关键词: 《专业综合设计实验》 汽车发动机 高压共轨柴油机 轨压控制

1.引言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基础。现今高校的重大使命就是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出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要求的创造型人才[1]。目前传统汽车发动机实验都是测量发动机的机械效率、速度特性、负荷特性等,单纯依靠传统教学实验根本达不到培养具有综合创新能力人才的目的,并且传统教学实验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和企业对毕业生的实践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精神等的要求。本文以“柴油机共轨压力控制”实验为对象,阐述该课程应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本实验课程的改革旨在改变汽车发动机专业实验课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工作原理后按照既定实验大纲操作,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处理数据后撰写实验报告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和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解决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三个部分介绍改革后的《专业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开展。

2.实验前教学

实验前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原理的认识、实验方案的制订及实验设备的准备三个部分,在每一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2.1实验原理的认识

该部分实验老师根据实验室条件及本学科发展情况提出一个实验主题,该实验主题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对学生来说相对较陌生,并且实验室的实验条件能够满足实验需求。如本次实验课程改革中,根据实验室具有的条件提出的实验主题是“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共轨压力控制”。因为首先柴油机采用高压共轨系统,喷射定时、喷油量和喷射压力各自独立控制,可以实现灵活可控的喷油规律,不仅能够优化燃烧、降低排放,还可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噪声,是满足欧Ⅲ、欧Ⅳ,甚至欧Ⅴ排放法规的柴油机的理想电控燃油喷射系统[2]。共轨压力不仅决定了喷油压力的高低,而且是喷油计量的重要参数,其稳定性和过渡响应直接影响发动机启动、怠速、加速等性能。共轨压力的精确控制是共轨系统优于传统供油系统的重要因素。该实验主题的前瞻性较强,并且对学生理解专业的发展状况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实验室具有油泵试验台,能够满足高压共轨压力的实验要求。

老师提出实验主题后,学生需要利用课后时间查阅书籍或文献深入了解该实验主题,在该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方向。如本实验主题中可以指导学生首先了解柴油机的发展历程、柴油高压共轨燃油供给系统的发展历程、柴油高压共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轨压控制的原理、轨压控制的方法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学生需要利用到所学的《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文献检索》、《发动机新技术》等课程知识,而了解的结果是利用所学《科技论文写作》知识写一篇关于本实验主题“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共轨压力控制”的论文,并且将此论文作为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中,学生必须了解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系统工作时燃油从邮箱经过集成在电控高压油泵中的低压油泵加压后流经燃油计量阀,燃油计量阀控制进入到高压油泵的燃油量,燃油经过高压油泵加压之后进入到共轨管中,共轨管中的燃油通过电控喷油器被喷入到气缸中。在此系统中发动机的电控系统通过检测共轨管中的燃油压力与目标压力的差值,从而改变燃油计量阀的控制信号的脉宽以控制进入到高压油泵的燃油量,达到控制共轨压力。在此控制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PID反馈控制原理。

PID控制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由于其算法简单、鲁棒性好和可靠性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特别对于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难以建立,系统的参数经常发生变化,运用控制理论分析综合要耗费很大代价,却不能得到预期效果。因此人们往往采用PID控制器,根据经验进行在线整定,以便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

常规PID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系统由模拟PID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

简而言之,PID控制器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①比例环节:即时成比例地反映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e(t),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少偏差。

②积分环节:主要用于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差度。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积分时间常数Ti,Ti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则越强。

③微分环节:能反映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变化速率),并能在偏差信号值变得太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从而加快系统的动作速度,减少调节时间。

2.2实验方案的制订

当学生对实验主题有充分认识之后,就要开始制订实验方案,在这一部分,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之前对实验原理部分的认识找到本实验中喷油泵转速、PID控制的参数、喷油器喷油量、轨压突变量等参量影响共轨压力稳定性。并且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所学的《汽车测试技术》知识找到这些参量的测量和控制方法,本实验中可以通过控制驱动喷油泵工作的变频电机控制和测量喷油泵的转速、PID控制参数和轨压突变量可以通过控制器的上位机直接控制和读取、喷油量可以利用示波器测量喷油器的驱动信号脉宽,再利用喷油器的流量特性曲线计算出循环喷油量、共轨压力可以通过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量。其次是必须知道判断轨压是否稳定的三个标准:波动范围、超调量、恢复时间。

表1是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制作的PID控制参数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轨压稳定性影响的实验方案,在这部分实验方案制定过程中,老师要与学生充分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按照试验大纲要求制订实验方案,同时提供部分实验设备的参数及控制参数的范围,如此方案制订中老师要提供轨压控制器的基本参数、P、I、D等控制参数的范围,以及给出发动机常用的喷油脉宽和轨压突变量。只有在这些控制参数都比较清楚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制定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方案。

表2是学生在表1中的实验方案完成之后,根据实验结果选出最优的P、I、D值后制订的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轨压控制进一步认识的实验方案,从实验结果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发动机的运行参数如转速(油泵转速)、喷油量(喷油脉宽)、轨压突变量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轨压稳定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更精确更稳定地控制柴油机的轨压提供依据。

3.实验的开展

在这部分,实验指导老师将根据实验设备详细介绍实验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操作和使用注意事项。在实验中将学生分组,一组学生进行实验设备的操作、一组学生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及实验结果记录。两组学生必须紧密协调和配合才能完成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指导老师在正式开始前应该给学生演示一下正确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指出正确的实验现象,其他时间则在旁进行指导并且纠正学生可能有的不正当操作。

在实验完成之后,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收尾工作,如实验室水、电、气、油等的关闭工作,实验设备的规整工作,实验卫生的打扫工作。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实验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研实验过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做准备。

4.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结构与传统实验报告机构一致主要包括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及实验心得体会这五部分。但内容是有些差别的,如实验原理部分的内容就是在前文中提到的一篇关于“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共轨压力控制”的论文;实验设备部分主要介绍在实验中实验指导老师介绍的实验设备包括其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实验结果分析部分要求学生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画图分析,最后从中找到一般规律或者尝试运用学到的知识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并且分析其原因。

本次实验中有部分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出了高压共轨柴油机轨压控制的一般规律,得到了轨压调节的PID口诀:

参数整定找最佳,从小到大顺序查。

先是比例后积分,最后再把微分加。

曲线振荡很频繁,比例度盘要放大。

曲线漂浮绕大弯,比例度盘往小扳。

曲线偏离回复慢,积分时间往下降。

曲线波动周期长,积分时间再加长。

曲线振荡频率快,先把微分降下来。

动差大来波动慢,微分时间应加长。

5.结语

以培养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通过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营造创新型育人环境,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趋势,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专业综合设计实验》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实验内容、制订实验方案及动手完成实验,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参考文献:

[1]张晓红,温东东.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2015,59.

篇5:课程综合实验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情况总结

本学期来,我校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文教局的有关指示,认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多讨论的方式开展课程。在不断的摸索中,总的来说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程设置

我校在每周五的下午第三节课,统一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程。一共设置了18个特长小组:有舞蹈组、声乐组、手工组、篮球组、乒乓球组、围棋组、书法组、篆刻组、绘画组、微机组、英语组等。设置了37节第二课堂:有手指操游戏、儿歌或童谣、故事魔方(可说可演)、用词语说话写话(词语接龙)、广闻博见(一堂课设置一个范围)、走进他(她)们的世界(课文中的人物、作者或其他)、我喜爱的小动(植)物、开心一乐(幽默故事、表演等)、趣味数学(动手、讲解、演练、拼图等)、从地图看中国——认识祖国的山河、从地图看中国——认识祖国的行政区划、从地图看中国——了解祖国的交通、从地图看世界、成语王国、歇后语乐园、穿越——和古人交心(古诗词欣赏)、走进超市(分类、价钱及其他主要以事项)、生活百科(各类物品的知识、使用、特点等)、在路上(交通知识)、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史话、走进大自然、宇宙的奥秘、人类的家园——地球、认真观察找规律、摆火柴、从采摘到机器生产(认识我们的历史)、谜语、破案与逻辑推理、一题多解„„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为学生又打开了一扇扇认知世界之窗。

二、课程特点

第二课堂的统一教学流程:商讨主题——(通过课下各种实践活动)搜集资料——研究整理——分享交流。并由学校收集好教学设计、照片、反思等做成档案予以保存。这些课程体现了以下特点:

1、重视学生课外调查活动的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大多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很多课程都是学生身边的事物。在开展课程时,我们放手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调查,让他们通过访问,看书、上网收集资料等方法来完成课程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但让课程活动活起来,而且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一学期下来,学生订立计划的能力、分析的能力、统计收集、分享交流的综合能力都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

2、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作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渗透了许多的动手操作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一些非常有趣的小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材料,并让学生在课下合作完成自己喜欢的项目。一学期下来,我校学生的手工制作与小发明都有了丰硕的成果。

3、重视把知识学以致用,增强实用性

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大多很有实用性。例如:认识祖国的山河和交通可以学会旅游;学会购物更能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交通知识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这些课程的设置深受学生及家长的喜爱。

4、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为了突出学生主体,我校在活动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则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

篇6:课程综合实验

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建设与思考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存在课程间横向联系松散,基础知识体系缺乏相互融合,不利于医学生临床疾病诊治技能的学习.建设一门适应五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对实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是本研究目的.文章对五年制高等医学院校建设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必要性和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作 者:王燕蓉 张建中 朱建华 霍正浩 曹军 周娅 秦毅 李燕 李桂忠 余建强 白洁 景丽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宁夏,银川,750004 刊 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G423.04 关键词:基础医学   临床前实验教学   改革  

上一篇:提升自我修养下一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工商总局第11号局务会议纪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