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什么样的教育科研能兴校

2024-04-29

[学校管理]什么样的教育科研能兴校(精选9篇)

篇1:[学校管理]什么样的教育科研能兴校

[学校管理]什么样的教育科研能兴校

当“科研兴校”被公认而成为时尚的时候,我们不禁要反思:什么样的科研才能兴校?实践中的感悟让我们对此做出了回答。

一、选题正确的科研能兴校

目前中学教育科研多以课题形式展开,选择课题是一个方向性的大问题。不能解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的科研没有生命力,没有深刻理论导入的科研缺乏吸引力,不能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科研不易引起共鸣。因此,当面对教育实践中大量纷繁复杂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将其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和重要理论进行相互比较,才能从中选择并抽象出科研课题,使实际问题上升到可以进行理性思考的高度,才有望在投入辛勤的研究之后,产生有效的变革措施及预期的效果。

我校先后确立的《“读启式”教学的实验研究》、《新课程的教学实验研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实验研究》等课题,既新颖、前沿,又贴近我校的实际,为我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心理教育为基础,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办学思想的实施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教师全员全程参与的科研能兴校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措施,均要经由教师才能作用于受教育的对象,教育对象的发展,是各方面教育功能整合的结果,因而只有通过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才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教育科研既是一种问题解决模式,更是一种激发教师自主学习、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学习模式,因而教师全员全程参与教育科研,对教师的发展就显得尤其必要。

教师全员参与教育科研,有全员参与同一课题研究、全员分别参与若干不同课题研究或两者并存等多种形式。我校同时开展的各个课题除注意类别分布的均衡性和滚动发展的连续性外,还坚持中学教育科研要以课堂为中介的思想,每一时期均确立一个以现代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的主打课题。这不但使教师全员全程参与同一课题研究有了可能,也使教辅人员从协助的角度参与科研有了可能。

我们已经形成了激励、组织、督促、调控、指导教师及教辅人员全员投入教育科研的运作机制和操作路线。大量的研究任务是落实到学科组的,即使是落实到个人的任务,也是以学科组全体人员的多次反复研究的成果为背景来完成的。这种突出学科特点、将教研与科研结合的方式,推动了各学科科研群体的活动。

在教育科研中的各种体验(茫然、艰辛、愉悦等)激活了教师们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创造性思考,使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受到深深的触动。所营造的学习氛围、探究氛围、合作氛围、变革氛围,又进一步激发了骨干研究人员自主探索的欲望和热情,催促和裹夹着主动性较差的人员融入主流,使教师全员全程参与教育科研逐步地落到实处。

三、产生校本理论的科研能兴校

关于教育理论,叶澜教授有很精辟的分析①。一般说教育理论,通常指的是以文字形式存在、脱离产生主体、为较大群体所共有的普通形态。教育理论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它存在于个体之内,是一种私我的形态,被称作个人理论。教师个人实践的改革,是通过个人理论的改造来实现的,个人实践又反过来丰富着个人理论。本文所说的校本理论,是指处于以上两者之间、以文字或舆论形式存在于本校范围之内的一种共识。学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都应有相应类型的校本理论作指导。

有关教学的理论,应能指导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教与学的方法、教与学的评价的改革,应能更新、充实教学常规或制度。我们通过全校研究,构建了元认知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先由元认知理论演绎教学模式框架,再由教学经验的归纳形成对框架的说明,然后再在运用与反思中检验、改善模式并提出实施原则。由于元认知教学模式这一校本理论的中介作用,使对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培养广泛渗透于各学科日常教学之中。我们选择“创新教学模块”,作为解决创新教学的“抓手”。通过创新教学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的整合以及创新教学模块内涵界定、特征分析、教育价值估计、设计投放策略等研究,把创新教育的若干理论具体化为教学操作指导,使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渗透于学科教学。我们研究以能力立意命制试题,理顺了能力类别、整理了对能力考查的认识、创设了多维命题细目表,解决了能力立意命题和能力立意试卷的命制技术,最后以考试规范成形的校本理论,有效地改变了以前命题制卷、评阅归档的随意性。

由于选择的是离实践较近的教育理论,而且是教师自己由理论演绎、由实践归纳,并在演绎与归纳的循环深化中形成的校本理论,因而校本理论的形成、优化过程,就是校本理论的运用、推广过程,就是教师个人理论与个人实践相互作用、内化与外显交替产生的过程,就是以实践促进教育科研、以教育科研指导实践并及时促成常规化的过程,就是学校教育文化积淀与更新的过程。

四、开放的科研能兴校

任何一个系统,只有开放,才能由较低级的结构转变为较高级的结构。教育科研的`开放,存在于教育与社会之间,存在于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各级教育科学研究所及上级行政部门之间,存在于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于学科科学与教育科学、元教育科学之间,还存在于个人与自我之间。其开放的形式主要是信息交换,以吸纳、辐射、反思的方式进行。吸纳是他向学习,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科研方法、学习他人经验;反思是我向学习,又反思自己科研的所得所失,将自我实践逐层抽象,以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反过去指导教育行为;辐射不但是我向学习过程,还是一种重要的自我激励手段,因为要辐射,必须对自我实践进行理性反思,因为已经辐射了,必须不断再有新作为、新思考。

我们每年修改一次课题研究方案,以便因时应事,与时俱进。我们聘请国内、省内知名专家作课题组顾问,并且加强了对外交流,我们乐意于向同行们学习,也乐意于将我们的研究思想、研究方式、研究成果向外辐射。我们在家长会上宣讲我们研究的思路与预期价值,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近几年我们开展创新教学研究之后,要求教师设计创新教学模块时,要设计对学生进行观察、检测的内容及信息回收方式,并认真分析其结果。这既是我们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科研向研究对象开放的必要措施。

能兴校的教育科研是以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是以校本理论生成、现实校本问题解决为中介的,是以校长及全体教师的全员全程参与为方式的,是以研究的实践性、应用性、开放性以及研究与教育活动的不可分割性为特征的。

篇2:农村学校科研兴校的思考

关键词:农村学校,科研兴校,教师

思考一:什么是科研兴校

1.科研兴校的内涵:

科研兴校是指在专家引领下, 通过教师全员参与教育科研活动, 提高全体教师素质, 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2.科研与兴校的关系可归纳为:

科研是手段, 兴校是目的。科研的成效决定着兴校, 兴校又进一步促进科研。

思考二:农村学校为什么要搞教育科研

1.教育科研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课程改革已说了多年, 学校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上下了不少功夫, 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用了不少点子。但是我们仍然看到, 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教学理念滞后, 教学形式陈旧,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尚未充分调动, 主体性没有充分体现,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效率低下。教师教学精力和学生学习精力投入不足;教学管理制度不够科学, 缺乏有效的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因此, 只有不断学习、研究、实践, 让教育科研深入学校深入人心, 才是唯一的促进课程改革办法。

2.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师的专业化是教育发展的潮流, 农村教师水平低、底子薄、精力散, 学科专业知识差更不谈教育专业技能。很难做到教师个性的张扬, 教学风格的形成, 教育境界的提升。因此, 只有教师本人不断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学习、培训、反思、研究, 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3.教育科研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个学校要生存和发展, 必须有科学的发展计划和长远规划, 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学校必须是教师发展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只有学生发展了, 才能实现真正的学校发展。所以, 学校要形成品牌, 就必须有自己的实实在在的教育科研。

思考三:农村学校怎样搞教育科研

1.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领悟教育科研是学校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 是实现新的蜕变的重要途径。每个教工必须从学校的前途和使命的高度来认识它的重要性, 积极投身于科研兴校的战略中去, 为学校发展作贡献。

教师必须破除“科研神秘论”“科研无用论”以及“科研与本职工作对立论”等错误观点。其实, 这些看法都是片面的, 而且是完全错误的。教育科研工作首先是研究教育教学, 它研究的对象是我们直接从事的具体工作。说它是科研, 是因为我们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改变、有所提升。必须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实践、实验找出改进工作的具体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促进学校的发展。

2.引领科研课题, 全员参与全面推动。引入课题是学校教育科研的关键。课题从实际出发, 从教学中来到教学研究中去。引领教师抓住在实践中的困惑, 教育教学中所遇得困惑即是问题, 问题就是你的课题, 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是成果。这样教育科研就不在神秘了。一学期中解决了几个问题就研究了几个小的课题。做了几个小的课题就可以合作做大的课题。这样“人人参与, 人人有课题, 人人有成果”, 学校教育科研也就形成了。

3.在教育科研中学校应注意什么? (1) 班子的引领作用。教育科研要从学校的班子抓起, 只有班子发展了, 教师才能自主参与。 (2) 完善制度, 确保教育科研的进行。如小课题的确立奖励制度, 学校课题研究成果的评审奖励制度, 课堂教学中成果应用制度, 课题组学习制度, 课题进展流程等。 (3) 坚持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因此, 专家的引领是必要的, 请进来走出去, 舍得投资, 保障教师的学习机会是非常重要的。拓宽视野, 学然后知不足, 学而后思, 思而后析, 在分析中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缺陷, 缺什么, 补什么, 训什么, 发展什么, 这样研究过程就能形成。

思考四:什么样的教育科研能兴校

科研兴校是时下的时尚, 但我们不禁要想:什么样的教育科研才能兴校呢?

1.准确选题。

学校教育科研的途径是课题。没有课题就谈不上科研, 更谈不上科研兴校。选择课题是一个方向性问题。不能解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的科研是没有生命力的, 没有深刻理论导入的科研缺乏吸引力, 不能融入教育教学改革的科研不易引起共鸣。因此, 当面对教育实践中诸多问题的时候, 我们必须将其与教育教学改革形势和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相互比较, 才能从中选择出符合学校实际的有利于发展的科研课题。农村学校最为合适的是教学领域的课题, 通过教学领域的课题研究进一步改善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提高科研兴校的生命力。江苏洋思中学坚持在应用上大做文章的教育科研工作思路, 他们的课题研究从解决“满堂灌”问题入手, 以“当堂完成作业”课题为起点, 经过全校教师十几年的艰苦探索, 逐步创造出“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使实际问题上升到可以进行理性思考的高度, 才有望在投入到辛勤的研究之后, 产生有效的改革措施和预期效果。我校先后确立的《农村学生自主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名师教学思想和方法研究的子课题《洋思中学“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推广研究》以及我校教学中小课题的研究等课题, 就是基于农村学校实际出发, 为我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 以教学改革为基础, 以规范办学管理为核心,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办学思想的实施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2.全员参与的科研兴校。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 因而只有通过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 才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我校同时开展的各个课题除注意学科分布的均衡性外, 包括了教辅人员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 工勤人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养成等多角度提出要求。我们以形成了激励、组织、督促、评价、指导教师教辅工勤人员等全员投入教育科研的运作机制和操作线路。保证了由点到面、由部分到全体全面推开, 使人人参与教育科研进程落到实处。

3.应用成功经验的科研兴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用人家教育科研的成果, 学习研究, 结合本校实际提炼升华形成自己的理论。我校在学习研究洋思中学教学模式中, 就形成了自己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 对师生由单一评价变为多元评价。多元的综合评价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学习洋思教学中, 构建了学校的高效课堂模式, 为推进规范办学奠定了基础。在众多的研究实践和归纳中形成了校本理论, 它的形成及优化过程就是运用和推广过程, 就是以实践促进教育科研, 以教育科研来指导实践并及时促进常规化的过程, 也是学校文化积淀和更新的过程。

总之, 以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教师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 以实现校本问题的解决为中介的, 以校长及全体教师全程参与为方式的, 以研究的实践性、应用性、开放性以及研究与教育活动的不可分割性为特征的教育科研, 就是能兴校的教育科研。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

篇3:[学校管理]什么样的教育科研能兴校

健全组织,创新教育科研机制

教育科研的实践使学校认识到,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是搞好教育科研的前提和保障。

健全组织管理机构,提升学校科研发展的执行力 学校设立了与教导处、政教处并列的科研处,负责学校教育科研、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管理等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科研处主任为副组长、各学科教研室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工作小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延吉第四中学教育科研工作规划》,确定了学校近期、中期和长期的教育科研目标。

建立网络型工作机制 学校把教育科研列为学校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构建了科研处、教研组、骨干教师、全体教师四级教科研组织,形成了以教育科研处为中心、四级互动的教育科研网络。在学校领导的带动下,全体教师踊跃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建立科学的教育科研运行机制 学校始终把建立良好的科研运行机制当作大事来抓。先后制定了《延吉市四中教学研究制度》《延吉市四中教研活动管理制度》《延吉市四中教研组工作制度》《延吉市四中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制度》等,把教研和科研落实到每个制度中,使教科研活动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并每年定期对科研处和各教研组的教研、科研进行专项评估。

强化过程,建设高素质教师团队

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团队 学校在全校教师中树立“拒绝学习就是拒绝进步”的观念,动员广大教师自觉学习。学校积极营造书香型校园,并在图书馆购置了大量教育专著、教师专业书籍和文学欣赏书刊供教师阅读。党支部在每位党员入党日为其赠送提高教育教学理论修养的书籍。读书学习、汲取教研营养之风在四中蔚然形成。

加大培训力度,借鉴教育科研经验 为开阔学科教师视野、提高其专业素养,学校每年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考察学习。四年来,共有200余人次参加外出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学校建立了教师外出学习考察的反馈制度,要求每位参加考察、培训、学习的教师认真地总结心得体会,回校后与全体教师及时进行交流,使那些没有外出学习的教师,能够在学校内学习到先进的经验。学校还创造机会让教师倾听专家专题讲座,及时地更新育人理念。如聘请延边大学心理学教授刘惠善为师生讲座《我的人生我做主》;多次邀请黄元胜主任针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专题培训;邀请延边大学师范学院科研处俞爱忠主任指导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排难解惑,探索教育科研新思路

引导教师自我挖掘,摸索课堂教学的开放点 经过对学校过去几年的教育科研进行的梳理与总结,以及对全校教师所做的调查问卷发现,教师提出的困惑几乎与学校班额过大有关。针对这些困惑,学校聘请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魏志方和基础教研部主任俞爱忠为研究顾问,通过与教师座谈、现场分析论证,共同确定了课题的雏形。在此基础上,学校让实验教师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自己有兴趣正在思考的问题确定自己的研究子课题。学校在囊括了教师子课题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了学校的“十二五”课题——《初中大班额环境下满足学生差异需求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围绕学校课题,选择适合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实验教师通过对当前所推崇的各类生本理念、小组合作理念的深入学习,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将其他先进思想和操作内化为个人所需,形成个人独具特色的科研笔记与思想。在此基础上,对所教班级的学情展开分析,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进行教学预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探索适合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

通过课堂教学展示,探讨有效地教学途径 为了探索总结开放性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使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每学期学校组织开展“有效教学研讨课”系列活动,分批、分次地安排骨干实验教师参与出课。教学研讨课,使课题实验更具有针对性、方向性和实效性。

指导教师交流,提升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 学校要求每位实验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实验操作进行反思,形成每个月至少两份的经验总结性的教学日志;要求课题组教师之间要展开听课、评课的活动。在此基础之上,每月月底由科研处组织全体实验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将自己本月的教学得失在交流会上与其他实验教师进行分享,从而实现教学思想火花的碰撞,教学困惑的解决,教学方法和资源的共享。

教学相长,教育科研结硕果

教师教得有效,收获着成长与自信 通过实验,教师从“满堂灌、一言堂”中解脱出来,由原来的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学习者,收获着“教学相长”的快乐。教师的教学设计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开放性课堂教学中迅速地得到落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调整教学方式、关注每个学生,将知识与能力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教师收获了成长、收获了荣誉、收获了教书育人的自信。学校参与开放型课堂教学实验的骨干教师,由实验之初的13人增加为36人。

学生学得快乐,收获着进步与快乐 开放性课堂教学中的“先学后教”模式、“小组合作”模式、“先导后教”模式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课堂上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的机会增多;师生互动、互评、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学生因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能力、教学态度的改变而收获了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能力得到提升、生命个体得到重视,使快乐学习不再是一句空话。

nlc202309030618

课题促进内涵,彰显特色 几年来,学校共培养了53位名师、新秀、骨干、教学能手,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12人、州级14人、市级26人。这些业务精湛、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成为四中打造品牌学校的中坚力量。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德育工作成效显著、办学特色逐步凸显、办学声誉日益提升,已经成为延吉市乃至延边州的品牌学校。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语文创新实验先进校、全国传统美德教育先进实验校、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省教育学会工作先进集体、市科研名校等100余项殊荣。

总结得失,调整科研策略

针对课题实验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有待提高、教师的点拨作用还需强化、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容量过大等不足,今后要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整:

关注教学的三个基本点 学校倡导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不搞全校“一刀切”的模式,但无论用什么方式,都要关注以下三点:一是自主学习,即无论采用前置性作业、学案还是其他形式,都必须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二是小组合作学习,即无论采取哪种分组方式、采用哪些培养策略,都必须贯彻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三是教师作用发挥的方式,即无论改变多么困难,教师作用的发挥方式必须改变,教师作用的发挥更多的应该是点拨,让学生总结规律性知识、解答疑难性问题、纠正错误性问题,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体。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是学校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怎样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学案,能让学生逐步地从学会看教材到找到答案、归纳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质疑问题等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怎样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帮带能力、互助能力、交流能力、展示能力、竞争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营造班级健康向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和教师间相互交流切磋的研讨过程,也是教师们走出困境、突破开放性课堂教学实施瓶颈的关键所在。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优化教学设计,适当地放缓教学进度,减少教学容量。

回望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实践,学校不仅获得了荣誉,更获得了沉甸甸的教育教学经验。“诚、勤、笃、达”的校训激励着四中全体教师沿着“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的道路,继续开拓进取、再创辉煌。

(作者单位:吉林省延吉市第四中学校)

篇4:聚人才方能兴企业

人的问题在企业发展中是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 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生存中最重要的有形资源之一。人才战略问题包括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 是个系统工程。在人才流动频繁的今天, 如何留住人才, 用好人才, 发挥最大潜力, 是每个企业都要面临的突出问题。晶牛集团在人才管理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企业的‘企’就是上边是‘人’, 下边是‘止’。人所聚止为企, 方可兴业。没有人, 企业就停止了。”晶牛集团董事长王长林如是说。可见晶牛人才观有着牢固的思想根源。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方面, 晶牛有着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人注目。一是解决个人信仰。晶牛集团经过50多年的风雨, 已形成“以弘扬毛泽东思想”为基础的企业文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这个提法在当今社会是不多见的, 但是晶牛集团却在众多人信仰出现危机、事业出现动摇的关头独树一帜, 坚持下来, 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二是晶牛创立了特色的“四四制”育人机制, 解决了人才培养的问题。这个机制就是根据人的成长规律, 不搞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党政干部桥) 。干部职工成长渠道有四:党政、科研管理、专业技术、工人技师。用人条件有四:德、能、勤、绩。用人重点有四:突出一线、独当一面、突出贡献、考虑年限。干部成长过程有四:十分优秀, 身居一线, 届满往上走;工作不错, 常规两届进升;能完成任务, 步子还能跟上, 两至三届以上往上走一程;工作平平, 作风不硬, 就地蹋步, 难有进升。这个机制的出台, 让企业人才看到了成长的希望, 有力推动了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主动性。三是关于人才的使用, 晶牛集团改变了传统的“伯乐荐马”, 精心思考形成了“伯乐荐马, 赛马场选马”的用人规则。即给年轻的或者准人才以充分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 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锻炼和提高自身技能, 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用人机制的转变, 给年轻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遇, 改变了传统埋没人才的弊端, 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激发了人才的前进动力。有好多人才遇到了外单位高薪挖人的问题, 大多数人选择了留在晶牛, 原因不是高薪而是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因为高薪仅是人才成就自我追求的条件之一,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合格人才更高的精神追求。因此, 晶牛集团在人才战略管理上没有采用闭关自守的策略, 而是开放式的允许人才合理流动。比如在个别人才因各种各样原因离开晶牛时, 晶牛集团没有生硬地拒绝辞呈, 而是为离开晶牛的人才开欢送会。

优秀的人才战略管理感动了一批有志之士, 并以高度的凝聚力为晶牛拼搏奉献, 使晶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

篇5:科研兴校:铸造学校品牌特色

走科研兴校内涵发展之路

我校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狠抓教育科研工作,在由专人负责教科室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了学校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和各教研组——课题组——任课教师组成的“双线”科研管理网络,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保证了过程的落实。同时,学校开展了系统的课题研究工作。

校长做教育科研的领头人

我校一直把教育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始终坚持校长做教育科研的领头人:一是校长亲自抓科研,主持制定科研规划和重大决策。二是主动参与科研实践,承担重点课题研究。2010年我承担的《自主生成,多元评价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被确立为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现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三是加强班子建设,形成科研“龙头”,带动下级层层落实。

依托主导课题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以校为本,文化立校,特色强校,强化学校品牌的创建,形成特点鲜明的办学特色 依托省级课题《构建七彩学校文化,营造师生成长空间》,我校逐步形成了构建“绿色”文化,奠基生命的发展;构建“金色”文化,升华学生思想等七彩学校文化,真正让学校文化回归到人本,回归到基础,回归到生活,回归到实践,促进师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质量强校,名师扬校,打造自主生成的课堂,探索多元的评价方式 我校确立了《自主生成、多元评价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学校主导课题,明确了“教师主导、学生主讲、师生互动、过关达标、拓展延伸”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进一步优化“课前(课中)自学——小组合作探究——互动答疑——教师点拨纠偏——检测达成——师生共同评价”的教学流程。

努力为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

转变教师的观念,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我校邀请市县有关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选派教科研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同时,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把教科研根植于教育教学之中。

开展校本研究,创设教师成长的空间 我校开展了“六式培训法”,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即菜单式:有针对性地选取有关材料进行教科研理论学习;反思式:课堂教学教后反思、理论学习反思等;网研式: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科研信息的研讨和论坛;引领式:充分发挥教科研专家、教科研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拓展式:组织教师走出去进行拓展培训;和谐式:教研组学科组之间项目合作、集体攻关。

利用信息化平台,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充分利用新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引导教师搜索、浏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开展业务学习博客论坛活动。我校申请了电化教育课题《网络环境下优化初中课堂教学的试验和研究》,围绕这一课题探索信息化平台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加强引导和激励,实现教师的自主成长 我校针对教师心理开展了符合教师需求的各项活动。一是开展“三自”活动,即自主订购。让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科研的书籍、报刊杂志进行订购。二是探索符合教师成长的评价方式。学校制定了《临沭街道中心中学教科研评价体系》,采取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科学评价;设立教科研成果专项奖,评先树优时对教科研工作的骨干教师倾斜。

科研化的教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找准“切入点”,依托课题带动教学研究 我校围绕课堂教学选择课题,主要通过教情调研、学情调研、年级教导会、班级教导会,结合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以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让教师大胆探索。

开展和谐教研活动,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是教师之间相互协作沟通,共同交流,深入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大力实施“12466”教研工程,即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的“一个目标”;教研系列和科研系列“两个系列”;教师个人的专项研究、备课组专题研究等“四个层次的科研项目”;常规性教研、提高性教研等“六级教研机制”;汇报课、研讨课等“六种课型活动”。三是建立教师帮带责任制。四是切实加强集体备课,强化二次备课和反思。

注重教科研活动的整合,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 我校认真落实县“互动——探究式”和市“35X”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自主生成、多元评价”教学策略,确立“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师生互动、过关达标、拓展延伸”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构建高效课堂。

努力开创科研兴校新局面

随着科研兴校的一路成长,近年来,我校共有130多位教师在省、市、县级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在市县教研室组织的各类研讨会等活动中共举行公开课、示范课等200余节;接待兄弟学校听课教师860余人;云南、江苏等省内外共十多批考察团先后到我校参观指导。

创新没有止境,今后我将带领我校教师潜心科研兴校,面向未来育人,用优异的成绩向关心支持我们的县教体局、街道党工委、各级领导和全街道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6:科研兴校绽奇葩

黄海之滨, 麋鹿故乡, 有一所生机勃发的学校——大丰市实验初中。她创建于2001年, 现有48个班级2700多名学生, 170名教师中, 特级教师和名教师、市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已达90人, 占教师总数的53%。该校深入推广以小组建设为抓手的“平等互动, 自主互助”课堂模式, 助推卓有成效的教科研活动, 教学质量迅速跻身江苏省前列。作为盐城市初中语文教研中心, 以“奚志宏名师工作室”为引领的语文学科组始终走在教改前列, 该校曾先后邀请余映潮、黄厚江、王君等名师来校授课、讲座。通过参加中语会“创新写作”实验和教育部“少教多学”课题研究, 开展持久有效的师生同读和课堂基本功修炼等系列活动, 近年来半数以上的语文教师在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优质课、基本功比赛中获一二等奖。江苏省教研室朱芒芒主任出席教育部规划课题子课题开题仪式王君老师应邀上观摩课《散步》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初级中学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奚志宏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在授课学校副校长韦存和、杨学兵和办公室主任吕龙参加国家课题培训语文组长陈玉剑为省精品课题推进会上研讨课校园画廊前的白鹭积极承办盐城市语文教研中心活动语文组的老师们在缓坡上的亭子前站成一篇散文

篇7:走科研兴校之路,促学校优质发展

一、实行承包责任制,构建青年教师培训网络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涉及到青年教师的教学、教育和教科研等多方面。在校长领导下的扁平式管理模式下,培养青年教师,我校实行年级负责制,层层承包,落实责任,构建全方位培训网络。具体做法是:首先选定培养对象,年级领导(挂钩年级行政和级长)通过分析本年级教师年龄结构和业务水平,选定需要重点培养的青年教师;其次,为已选定的培养对象选定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一般由班级管理经验丰富、教学教研能力较强的老师担任;第三,学校与年级领导及相关指导老师签订责任状,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实行承包责任制,徒弟向师傅学习为人师表,学习教法,学习解题,学习班级管理。通过一至两年的传帮带,徒弟和师傅教学相长,一大批年轻教师就可胜任高中全过程教学教育工作,成为合格教师,深受学生欢迎,部分年轻教师还成为学校骨干教师,获得市镇级表彰。

二、开展岗前培训,使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

岗前培训,即开学前对新教师(新毕业生)进行的上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介绍校史、明确学校教育教学常规要求、班主任工作培训和学科知识体系培训等。通过岗前培训,使新教师初步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初步掌握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熟悉教育教学基本常规,明确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这些对巩固新教师专业思想、提高其业务技能,促使他们提前进入角色,尽快适应中学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三、发挥集体备课优势,优化青年教师素质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取得最佳讲课效果的先决条件,备课的质量往往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了减少年轻教师因教学实践及教学经验不足对教学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我校大力推行集体备课制度,使集体备课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青年教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根据学校集体备课制度,备课必须定时、定员,并做好记录。备课时,备课组长从往年教案中挑出最好的一份,复印给大家,由大家讨论,然后由一位老师执笔定稿。各位青年老师上课前根据自己所教班的情况对定稿教案进行适当修改使用。备课组成员通过相互切磋、研讨,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使每位青年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和再创造。

集体备课通过找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研科研水平和合作意识与能力。

四、改革评课模式,提高青年教师教研水平

传统的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大家在一起往往“表扬与自我表扬”,“一团和气”。这种“唱赞歌”式的评课模式对提高教研质量没有任何意义。为此,我校大胆改革,要求参与评课的老师必须“挑毛病”、“找不足”,特别对于青年教师的公开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评课重点放在“挑毛病”上,只有使青年教师认识到存在的问题,通过研讨找到解决办法,教学水平才有大幅度提高。通过深入开展“听、评、研”活动,我校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钻研,以活动促提高,使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组织教学比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

举办教学比赛,给青年教师搭起一个展示教学技能、展现个人风采的平台,对于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浓厚教研气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近年来,我校每学期举办一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并不断改革比赛方案,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比赛效益。在比赛方案方面,我们打破过去以科组为单位推选和指导比赛选手的做法,实行以年级为单位,以比赛选手为中心,提倡选手跨学科挑选优秀指导老师;打破科组长的评委终身制,从上学期优秀学科教师中挑选比赛评委;采用课堂教学比赛与期末市统测相结合的办法综合评价比赛选手,不断调整期末考试成绩在教学比赛所占比例;适当提高奖励标准,不仅奖励获奖老师及其指导老师,也奖励教学比赛成绩突出的年级领导等。

通过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有效调动年级领导、参赛老师和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我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和培养效果。

以课题促科研,以科研促发展。经过营建青年教师培养网络化机制并扎实开展培养活动,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多人成长为教学能手,部分老师更获得了市、镇级奖励。快速成长的青年教师已成为我校可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我校的优质化学校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篇8:“科研兴校”与校长素质

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办学思想方面。首先反映的是思想境界问题。办学思想是校长在实践中不断体验和领悟的结果, 办学思想具有理性化、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不是硬搬别人的, 搬了也会走样。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 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从某种意义上讲, 教育思想的领导, 就是教育科研意识的领导, 先进教育思想的落实不是用经验主义的做法能够实现的, 必须通过教育科研的手段才能实现。实践中得知, 有些校长的教育科研意识, 不仅表现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方面, 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识。可以用“顶天立地”来形象地表述校长的教育科研意识, “顶天”, 是指校长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要占据制高点, 达到教育发展的前沿, 有一定的前瞻性, 并且能够尽力了解先进地区、典型人物的经验做法, 能够用长远的目光看待教育。“立地”是指要准确把握学校的现实状况, 对学校的各个方面能经常性地调查思考, 有较强的实践意识, 能走进课堂、走近教师, 贴近学生, 深入实际, 脚踏实地。有了上述两点, 理想学校和学校实际的差距就能了然于胸, 现实学生和理想学生的差距也必然会十分清楚。这就会给校长的工作和育人目的一个十分清晰的方向, 这样就有利于校长处理好“埋头拉车”和“抬头看路”的关系。

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

校长必备的教育理论功底是带领教师们科研兴校的保证。一个成功校长要在学校发展中能始终保持一个建设性、创造性的头脑, 离不开广泛的学习和吸收。与教师相比, 校长的教育理论水平应显得宽泛而深刻。“宽”, 指导面宽, 包括先进理念、动态管理、教学、队伍建设等诸方面;“深”, 阅读学习要有深度, 最好能挤时间研读一些教育名著和一些权威性的教育杂志, 注意报刊中的名人文章, 一些新观点、新思想、名言警句要学习内化, 用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为教育科研服务。特别要提出的是, 校长要带头搞好教科研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普及, 具备必要的教科研素养, 具体说要努力做到“一个正确两个基本”, 即对基本的教育科研术语和概念要有正确的理解, 对教育科学方法和过程要有基本的掌握, 对教育科研对教育事业的影响要有基本的认识。

科学的科研管理能力

校长的科研意识, 最终要能转变为扎扎实实抓科研的管理行为, 并且能唤起全校教职工的科研热情, 这就要求校长必须不断提高科研管理能力, 主要体现在人、财、物三方面。要有一个综合投入观, 保证时间、领导及全员的精力、物力投入。“人”就是重点加强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科研活动人员的管理。要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 根据职责和关于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的要求, 定出定期的评价和管理细则, 抓好研究活动过程性的管理。“财”主要指对科研经费投入和管理, 在争取加大投入的同时, 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物”主要是指对各种档案资料的管理, 要求教师从选题立项开始就注意积累和收集资料, 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份资料, 都要整理成册分类建档。

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篇9:[学校管理]什么样的教育科研能兴校

一、研究宗旨以发展为本

以学习型学校建设为契机,以增强教师进修学校全体教研员和教辅工作人员素质能力为出发点,以推动教师进修学校中心工作为落脚点,以创新方法载体为动力,在教师进修学校营造“人人讲学习、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使学习真正成为每位教研员和教辅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全面提升教研员的终身学习能力、教研实践能力和教研创新能力,促进教研员队伍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研究目的以进步为先

以实施“四个一”工程活动为载体,历炼一支集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的高水平培训者队伍,打造高效、优质的教育服务品牌为目的,就是打造一个品牌,创建一种特色,构建一项工程。一个品牌:就是打造高效、优质的教育服务品牌;一种特色:就是“建学习型团队”活动特色;一项工程:就是教研员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的调研报告,上一节示范课,承担或指导一个课题。

三、研究内容以特色为首

力争用一年时间每一位教研员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的调研报告。通过两年的学习和准备,每一位教研员都能上好一节示范课。通过三年不间断的创建活动,实现教研员“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形成“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风气,让反思成为品质”的学校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全体教研员及教辅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通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每一位教研员都能主持研究或参与研究一个科研课题。

四、研究策略以高效务实为源

策略一:组建学习型组织,开展教研员学习竞赛活动。

以进修学校部室为单位,创建相互交流、沟通、补充、促进的“学习型”组织,并根据“学习型”组织的特点,自行小组命名;规划出本学习小组的共同愿景。学校要为每个教师创造和提供一个民主、平等、双向沟通的良好氛围,为教师的个体、小组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最终共同打造教师进修学校“学习型团队”的活动特色。

策略二:创建“三学”活动方式,全面展示教研员的学习风采。

(1)深学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现代教育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2)精学本职业务。包括教育专著、教育理论和专业学科知识等。提升对重大问题决策和教育教学方面的指导能力。(3)勤学修身知识。包括职业道德、领导干部修养等。突出提高驾驭全局、协调配合和解决矛盾的能力;增强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能力及现代化、艺术化的管理能力。

策略三:开展“四个一”工程活動,提高教研员的专业素质。

工程之一:读一本好书。要求读教育理论或学科知识专著,学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前沿的学科知识等;写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的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工程之二:写一篇好的调研报告。要求要结合实际,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要有实例,提出解决办法的、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工程之三:上一节示范课。要求更新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在区域范围内上课为准。

工程之四:承担或指导一个课题。要求能将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并围绕自己的工作内容,承担或指导一个课题。研究过程真实、规范,并有创新,研究成果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策略四:实施“两会一周一日”活动,保证活动的长效性。

届时学校将结合实际,每年通过举办读书报告会、学术交流会、示范课活动周、每月学习活动日等形式对活动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课题正常实施和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 吉林省集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呵护绿色家园下一篇:因为有你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