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生字词语

2024-05-18

课本生字词语(共8篇)

篇1:课本生字词语

一年级下册生字组词 识字1 万(千万)(百万)(万一)丁(丁冬)(丁克)(人丁)冬(冬瓜)(冬天)(入冬)百(百年)(百合)(百万)齐(齐心)(齐全)(对齐)

1、柳树醒了 说(说话)(小说)(说明)话(大话)(电话)(对话)朋(朋友)(亲朋好友)友(好友)(友好)(友人)春(春天)(春风)(春雨)高(高山)(高手)(高大)

2、春雨的色彩 你(你们)(你好)(你的)们(你们)(人们)(他们)红(红色)(红花)(火红)绿(绿叶)(草绿)(绿色)花(开花)(花草)(花生)草(小草)(水草)(草地)

3、邓小平爷爷植树 爷(爷爷)(大爷)(老爷)节(节日)(过节)(春节)岁(岁月)(百岁)(万岁)亲(亲人)(亲友)(亲手)的(你的)(白的)(小的)行(行人)(行走)(出行)

4、古诗两首 古(古人)(古今)(古文)声(声音)(风声)(大声)多(多少)(多云)(多心)处(长处)(用处)(好处)知(知足)(无知)(知心)忙(太忙)(不忙)(大忙人)识字2 洗(洗手)(洗头)(干洗)认(认真)(认同)(认可)扫(扫地)(打扫)(扫兴)真(真正)(天真)(真心)父(父母)(父女)(父子)母(母子)(母女)(声母)

5、看电视 爸(爸爸)(阿爸)全(齐全)(全体)(安全)关(关门)(关心)(开关)写(写字)(书写)(听写)完(完工)(完全)(没完)家(人家)(家长)(回家)

6、胖乎乎的小手 看(看见)(看书)(看开)着(走着)(说着)(听着)画(画画)(画本)(字画)笑(笑话)(说笑)(可笑)兴(高兴)(尽兴)(扫兴)会(开会)(大会)(一会儿)

7、棉鞋里的阳光 妈(妈妈)(干妈)(大妈)奶(奶奶)(牛奶)(奶水)午(中午)(上午)(下午)合(合好)(合同)(合作)放(放学)(放心)(放手)收(收入)(收工)(回收)

8、月亮的心愿 女(女人)(少女)(女儿)太(太太)(太平)(太阳)气(生气)(力气)(天气)早(早上)(早安)(早春)去(来去)(去年)(回去)亮(月亮)(明亮)(天亮)识字3 和(和气)(和平)(和风)语(语气)(语文)(成语)千(千万)(千年)(成千上万)李(李子)(行李)(张三李四)秀(秀气)(秀才)(山清水秀)香(香水)(香气)(花香)

9、两只鸟蛋 听(听见)(听说)(听写)唱(说唱)(合唱)(唱片)连(连长)(连队)(心连心)远(远方)(长远)(远见)定(一定)(安定)(定理)向(方向)(向上)(风向)

10、松鼠和松果 以(以后)(以为)(可以)后(后方)(后果)(后门)更(更好)(更加)(更高)主(主动)(地主)(主人)意(心意)(同意)(生意)总(总共)(总和)(总计)

11、美丽的小路 先(先后)(先生)(先前)干(干草)(干花)(风干)赶(赶上)(赶车)(赶走)起(起来)(升起)(飞起)明(明天)(明日)(明年)净(干净)(明净)(白净)

12、失物招领 同(合同)(同意)(共同)工(工厂)(工人)(工作)专(专业)(专门)(专心)才(才干)(天才)(才子)级(年级)(升级)(高级)队(队长)(队员)(中队)

识字4 蚁(蚂蚁)(白蚁)(工蚁)前(前后)(前天)(目前)空(天空)(空气)(时空)房(房间)(房子)(书房)网(上网)(鱼网)(电网)

13、古诗两首 诗(古诗)(诗人)(诗词)林(林子)(森林)(竹林)童(童话)(童年)(儿童)黄(黄花)(黄色)(金黄)闭(关闭)(闭口)(闭门不出)立(立正)(成立)(直立)

14、荷叶圆圆 是(可是)(不是)(只是)朵(花朵)(耳朵)(云朵)美(美术)(美人)(美女)我(我们)(我的)(自我)叶(叶子)(叶片)(黄叶)机(飞机)(关机)(生机)

15、夏夜多美 她(她的)(她们)他(他的)(他们)(他人)送(送花)(送行)(目送)过(过年)(走过)(过去)时(时间)(小时)(过时)让(让开)(不让)(让步)

16、要下雨了 吗(好吗)(行吗)吧(走吧)(网吧)(去吧)虫(小虫)(虫子)(飞虫)往(过往)(往来)(来往)得(得到)(得意)(得力)很(很好)(很多)(很少)

17、小壁虎借尾巴 河(河水)(小河)(黄河)姐(姐姐)(大姐)(小姐)借(借书)(借用)(借口)呢(你呢)呀(好呀)哪(哪里)(哪年)(哪天)识字5 谁(谁的)(谁去)(是谁)怕(不怕)(可怕)(怕生)跟(跟前)(跟上)(跟着)凉(凉水)(冰凉)(凉风)量(力量)(气量)(自不量力)最(最大)(最好)(最多)

18、四个太阳 园(园林)(果园)(花园)因(因为)(因果)(原因)为(因为)(为了)(以为)脸(脸色)(笑脸)(洗脸)阳(阳光)(太阳)(向阳)光(阳光)(日光)(火光))

19、乌鸦喝水 可(可以)(可是)(认可)石(石头)(石子)(玉石)办(办公)(办法)(办理)法(方法)(办法)(加法)找(找到)(找人)(找齐)许(许多)(不许)(许可)20、司马光 别(别人)(送别)(个别)到(迟到)(到处)(来到)那(那里)(那么)(那些)都(都要)(都有)(都是)吓(惊吓)(吓人)(吓一跳)叫(叫声)(鸟叫)(大叫)

21、称象 再(再见)(再来)(再会)象(大象)(气象)(象牙)像(好像)(头像)(画像)做(做工)(做作业)(做主)点(点心)(打点)(点火)照(照片)(日照)(照明)识字6 沙(沙土)(长沙)(黄沙)海(大海)(海水)(上海)桥(大桥)(天桥)(石桥)竹(毛竹)(竹子)(竹叶)军(军人)(军长)(红军)苗(火苗)(小苗)(禾苗)

22、吃水不忘挖井人 井(水井)(井口)(古井)乡((乡土)(水乡)(乡下)面(面子)(见面)(全面)忘(忘记)(忘本)(忘形)想(想象)(理想)(想法)念(想念)(纪念)(念书)

23、王二小 王(王子)(大王)(王爷)从(从前)(从来)(自从)边(河边)(左边)(手边)这(这里)(这个)(这些)进(进入)(进口)(进出)道(知道)(河道)(过道)

24、画家乡 贝(宝贝)(干贝)(分贝)原(原来)(原因)(中原)(草原)男(男子)(男人)(男生)爱(可爱)(友爱)(心爱)虾(龙虾)(大虾)(虾皮)跑(长跑)(跑车)(快跑)

25、快乐的节日 吹(吹打)(吹气)(吹风)地(大地)(地方)(田地)快(快乐)(快车)(快活)乐(快乐)(安乐)(可乐)乐(音乐)(乐队)(民乐)老(老人)(老师)(老年)师(老师)(师长)(军师)

识字7 短(长短)(短文)(短发)对(对话)(对手))(对方)冷(冰冷)(冷天)(冷水)淡(淡水)(冷淡)(淡水)热(热心)(热爱)(热水)情(热情)(友情)(心情)

26、小白兔和小灰兔 拉(拉手)(拉开)(拉车)把(把手)(火把)(扫把)给(分给)(不给)(借给)活(干活)(活动)(生活)种(种子)(花种)(种牛)zhǒng 种(种地)(种花)(种田)zhòng 吃(口吃)(小吃)(吃苦)

27、两只小狮子 练(练习)(练字)(老练))习(学习)(练习)(自习)苦(苦头)(辛苦)(苦瓜)学(学习)(学生)(大学)非(是非)(非法)(非议)常(非常)(时常)(经常)

28、小伙伴 问(问号)(问好)(问话)间(人间)(中间)(时间)伙:(大伙)(伙计)(同伙)伴:(伙伴)(同伴)(老伴)共:(共同)(总共)(公共)汽:(汽车)(汽水)(汽油)

29、手捧花盆的孩子 分:(分手)(分工)(分头)要:(不要)(要是)(要好)没:(没有)(没来)(没门)位:(座位)(位子)(个位)孩:(孩子)(小孩)(女孩)选:(选手)(人选)(入选)识字8 北;(北京)(北风)(北方)南:(南北)(南京)(南方)江:(长江)(江河)(江水)湖:(西湖)(江湖)(湖水)秋:(秋天)(秋风)(秋雨)30、棉花姑娘 只:zhǐ(只是)(只要)(只有)只:zhī(一只鸟)星:(星星)(星光)(明星)雪:(风雪)(下雪)(雪花)帮:(帮忙)(帮手)(一帮人)请:(请问)(请安)(请人)就:(就是)(成就)(就业)

31、地球爷爷的手 球:(地球)(月球)(皮球)玩:(玩笑)(好玩)(玩具)跳:(跳高)(跳远)(跳水)桃:(桃花)(桃子)(桃李)树:(桃树)(树木)(树林)刚:(刚刚)(刚才)(刚好)

32、兰兰过桥 兰:(兰花)(兰草)(白玉兰)各:(各位)(各地)(各处)坐:(请坐)(坐下)(坐车)座:(座位)(让座)(星座)带:(皮带)(带鱼)(带头)急:(急忙)(着急)(心急)

33、火车的故事 名:(有名)(出名)(名字)发:fā(发生)(发明)(出发)发:fà(头发)(白发)成:(完成)(成果)(成长)晚;(早晚)(晚上)(晚年)动:(动画)(动用)(行动)新:(新年)(新车)(新春)

34、小蝌蚪找妈妈 有:(没有)(有名)(有用)在:(不在)(正在)(在家)什:(什么)么:(什么)(这么)(多么)变:(变动)(变成)(变化)条:(白条)(条子)(木条)

篇2:课本生字词语

1 、窃(qiè) 炒(chǎo) 锅(guō) 踮(diǎn) 哟(yō) 饿(è) 惧(jù) 充(chōng) 檐(yán) 皱(zhòu) 碗(wǎn) 酸(suān) 撑(chēng) 柜(guì)

3 、侣(lǚ) 娱(yú) 盒(hé) 豫(yù) 趟(tàng) 诵(sòng) 零(líng) 编(biān) 某(mǒu)

5 、洛(luò) 榆(yú) 畔(pàn) 帐(zhàng)

6 、魂(hún) 缕(lü) 幽(yōu) 葬(zàng) 愁(chóu) 腮(sāi) 甚(shèn) 绸(chóu) 谓(wèi) 梳(shū) 衰(shuāi) 绢(juàn) 侨(qiáo)

9 、鲸(jīng) 猪(zhū) 腭(è) 哺(bǔ) 滤(lǜ) 肚(dù) 肺(fèi) 矮(ǎi) 判(pàn) 胎(tāi)

11 、盗(dào) 嫌(xián) 夹(jiá) 恙(yàng) 藕(ǒu) 粘(zhān) 噪(zào) 废(fèi)

13 、捞(lāo) 饵(ěr) 溅(jiàn) 钩(gōu) 翼(yì) 纵(zòng) 啪(pā) 鳃(sāi) 皎(jiǎo) 唇(chún) 沮(jǔ) 诱(yòu) 诫(jiè) 践(jiàn)

15 、亩(mǔ) 尝(cháng) 吩(fēn) 咐(fù) 茅(máo) 榨(zhà) 榴(liú)

17 、杉(shān) 矶(jī) 混(hún) 昔(xī) 墟(xū) 曼(màn) 疾(jí) 爆(bào) 砾(lì) 砸(zá) 颤(chàn)

19 、糕(gāo) 迪(dí) 搂(lǒu) 豪(háo) 誊(téng) 置(zhì) 司(sī) 妙(miào) 版(bǎn) 慈(cí) 祥(xiáng) 歧(qí) 谨(jǐn) 慎(shèn)

21 、损(sǔn) 皇(huáng) 珑(lóng) 剔(tī) 杭(háng) 莱(lái) 瑶(yáo) 宏(hóng) 宋(sòng) 侵(qīn) 统(tǒng) 销(xiāo) 瑰(guī) 烬(jìn)

22 、庙(miào) 务(wù) 葛(gě) 吼(hǒu) 腔(qiāng) 崎(qí) 岖(qū) 尸(shī) 斩(zhǎn) 坠(zhuì) 雹(báo) 仇(chóu) 恨(hèn) 眺(tiào)

25、丸(wán) 崖(yá) 岷(mín)

篇3:课本生字词语

1.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必将成为时代的主流

作为祖国21世纪的接班人来说,小学生肩负着传承祖国优良传统文化的重任,也必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教育同时也肩负着重任,激发小学生积累生字词语的兴趣,是学校重点的教学内容,要想使中国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必须发扬时代精神,传承优良传统文化。汉字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2. 小学生汉字学习启蒙阶段正有利于激发积累生字词语的兴趣

人一生学习最重要的阶段是启蒙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生字词语才刚刚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兴趣最重要,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于兴趣的培养,启蒙阶段的学习是一生中记忆最深刻的时候,只有在这个阶段激发小学生对生字词语积累的兴趣,才能做到刚柔并尽。中国汉字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生启蒙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积累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小学生善于发现新事物,敢于接受新事物,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积累生字词语一定是非常有趣的。

3. 激发积累生字词的兴趣必将影响一生

中国有句俗语: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学生从上学开始,学校教育侧重于积累生字词语这种兴趣的培养,逐渐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无论在学校还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对于汉字词语的积累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所以对于激发培养小学生的这种兴趣在小学教育中是重中之重。

二、激发小学生积累生字词兴趣的方法

1. 初步体会象形字的特点

如:在汉字中把“月”“目”的字形与实物的形的联系,外面的“口”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如:识记“山”,它特别像“山”,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看图片,最后记字形。

2. 在学生认识一些字的前提下用比较的识字方法

如“大”“天”“人”,“大”字加一笔是“天”,“人”字加一笔是“大”,加两笔是“天”。如“口”加一笔是“日”,加两笔是“目”。

3. 在教学识字过程中结合字体注意字形笔画

(1)用比较的方法区别“了”“子”。

(2)分析法区别“鸟”“马”“鸟”的“丿”就像鸟头上的羽毛,“丶”就像“鸟”的眼睛。

4. 在课堂中用你比我猜的方法识字

例如:王二小,白又胖,一屁股坐在石头上(碧)。山旁有水(汕)。田里跑到田外去(叶、古)。工厂联合面貌新(左)。口在上,儿在下,好兄弟不打架(兄)一只狗,两个口,谁遇它,谁发愁(哭)。

5. 利用熟悉的字,进行加偏旁,少偏旁进行新字的学习

如:熟字加偏旁,长—张;熟字减偏旁,婵—单。

6. 可利用形声字这种方法识字

形声字分为两半,形一半,声一半。如:“娃、娲”培养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兴趣。

7. 编儿歌、顺口溜识字

如:“秋”火热的季节,禾苗熟了,秋天到了。“京”一点一横长,小字口下长。

8. 做动作识字

如:“搬”“打”“抬”“碰”。

9. 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际出发识字

如:“活泼”“忽然”“注意”“蛋”“凉”“轻”等。

1 0. 找反义词识字

如:长—短、高—低、轻—重、胖—瘦。

1 1. 做游戏识字

(1)做近似游戏。例如:这些生字中,每两个是一对好朋友,请找出来。

哥直星丁鸟底

低醒灯植歌鸣

(2)识字游戏(找朋友)老师上课前准备好“孔雀、锦鸡、雄鹰、黄鹂、百灵”的头饰和“孔、雀、锦、鹰、鹂、灵”等的字卡,课堂上让一部分同学戴头饰,一部分同学拿生字卡,做“找朋友”游戏,找到朋友,两个同学一个认字,一个组词说鸟名,还可以学这种鸟的叫声。

1 2.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办识字黑板报,开展识字互帮互助活动

让学生在黑板上识字,在食品包装上识字,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1 3. 根据姓氏,让学生当小老师

如:姓“刘”的同学教大家“刘”字。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势在必行。汉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重大,所以学习汉字学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必须要做的。小学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兴趣的培养,讲究学习方法的应用,是中国汉字继续传承,激发孩子们对汉字词语的积累,让这个社会充满正能量,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汉字,在汉字中明白道理,对于激发小学生对汉字词语积累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篇4:浅谈低年级生字词语教学

丹纽舍夫斯基说:“教聋哑儿童学说话的传统方法,乃是儿童学语的一种障碍——把学生说话和活动局限于课堂教学的范围内,是很不够的。”语文课与生活结合起来,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生活化识字教学要求寓识字教学于认识校园、家园及周边环境中,于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于学生游戏等活动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具体我是这样做的:

一、在课堂中再现生活,实践生活

聋校低年级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认识事物以简单、直观、具体的方式为主。我就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以课本为载体,观察自己的身边的桌子,椅子,简单具体直观。在学习完了生字以后,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直观演示。桌子有许多种:餐桌、学习桌、电脑桌……椅子也有许多种:藤椅、观景椅……旁边出示汉字,生字用红色突显出来,当有小朋友读出来时,便一闪一闪的,同学们个个都争先恐后地读生字。学习课文特有兴趣,对于识字学习更是兴趣多多。“课堂即生活”,我把一些生活实践活动搬上讲台。低年级学生特别好动,根据他们的这个特点,在教学完了生字以后,我让学生擦擦桌子、椅子,让学生做一做这些动作,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字义,更好地记字。通过表演体会,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在学生面前活了起来,一一进入了学生的脑海里。一动胜百读,很多字学生都可以在动一动,演一演,做一做中轻松掌握。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识字,并使学生对汉字获得深刻的印象。

二、寓识字教学于各项活动中

游戏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学生喜爱游戏活动,对游戏他们总是乐此不疲的。引导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游戏活动中认识一些字词,寓教于乐,不失为一种识字的好办法。如:给字宝宝安家;拼音、图画与生字对号、找朋友;添笔画组词、变字小魔术。

在本课中,我共设计了三个游戏。我首先运用了给字宝宝安家的游戏:出示了相应的拼音,做成小家的动画,让同学们给小字宝宝找家,游戏中培养了学生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也锻炼了学生的拼音和字相对照正确运用的能力。第二个游戏是挂图和字、词找朋友的游戏。一个词语对应一张挂图,看谁找的又对又快。小孩子的争胜心都是很强的,他们在这样的锻炼中,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识字速度。第三个游戏是添笔画组词。本课中主要是木字旁的练习和提手旁的练习。这个练习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巩固了本课的生字的运用,第二个目的是可以发掘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说比一比谁写的字又对又快又多。这样的练习同时也教给学生了一个积累学习的习惯,在生活中多加留意,自己学习过的偏旁还可以组成什么样的字,这个字是什么字?是什么意思?怎么组词?生活化识字教学,既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识字资源,又凸显语言文字学习的实践性等特点;既识字,又阅读,把阅读与识字有机结合;既顺应了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又引导学生走进了“大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三、以课堂为阵地,旁征博引

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习了学校的椅子和桌子后,我们看了那么多的图片,我们用的桌椅是木质的,那么藤椅呢?是什么材质的?还有我们学校的餐桌呢?我们见到酒店的桌子和椅子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些东西低年级的孩子不一定能够全懂,但是说的多了孩子们都会明白的。看似这样的教育有点多余,其实都是必要的。通过这样的旁征博引,扩大了学生的学习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养成一种主动学习的习惯。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这样,聋生在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也培养了文字写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

篇5:巧记生字词语

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大山语文教研组在教学中总结以下方法,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生字的难度,快速提高学习兴趣。

一、开动脑筋,为生字编儿歌。

1、青青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喜欢青青的山,喜欢青青的草,也喜欢可爱的小青蛙。青字家族的字可多了,看,青青唱起了一首儿歌:

目青目青,眼睛的睛;日青日青,天气放晴;清水清水,青加三水;心情心情,竖心伴青;言请言请,礼貌伴你行。

2、有的小学生分不清“辨”、“辩”、“瓣”、“辫”这四个字,有人给这四个字编了几句儿歌:辛辛俩人种树丫,种了点撇分清它(辨):辛辛俩从在说话,站在两边争论它;辛辛俩人在种瓜,种了西瓜先开花(瓣);辛辛两个小姑娘,都用丝线扎发辫。

3、有个小儿子,左手拿一点和一提,可边拿一撇一点,组成了一个 “兆”字。“兆”字家族的字也不少,我们再来编一首儿歌吧:“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和“足字旁”,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

二、发挥想象,为生字编故事。

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幻想,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小小的生字的每一个笔画当作人,当作物来看待,让它们活起来,动起来,走进自己编的小故事中,例如:

1.生字“到”:“撇折点”头戴一顶“小橫帽”,脚踩“提土形”的风火轮,右手拿着一把锋利的刀子(利刀旁),一会儿到这儿,一会儿到那儿,到处乱跑,玩得非常高兴。2.生字“声”:一个大力士用力把“尾巴”的巴的“竖弯钩”拉直,弄成了一个“撇”。然后自己跑到了变形“巴”上面,他看着这个“尾巴”,再也不让他朝右边弯去。大力士在上面发出各种声音,庆祝自己的胜利。3.生字“迎”:一个“硬耳刀”来到“走之”家串门,“走之”敞开大门欢迎它。“走之”的大门可真奇怪,是一个“撇”连着“竖提”形的。有的同学爱把这个大门右边加上一撇,那不就是把大门给关上了吗?关上门还怎么欢迎人家呀!

三、巧想办法,区分生字。

在我们所学的生字中,有很多同音字、形近字。怎样区分这些字而不弄混它们呢?

1、区分“近”和“进”

我们想知道井里到底有什么东西,总是需要进到里面去,亲自看一看,后来,人们就用一个“井”字和一个“走之旁”和起来,专门指“进”到什么地方去的“进”;我们用秤来测量东西到底有几斤时,眼睛总是要离秤杆近一些,仔(zǐ)细看才能不出差错。后来人们就用一个“斤”字和一个“走之旁”来表示哪儿和哪儿离的很近的近。

2、区分“园”、“圆”、“原”有个人的二儿子最喜欢在花园、果园之类的园子里玩,而且这些园子必须是周围封闭的,他在里面玩得可高兴了;一个头顶上长着一个口的宝贝,起名就叫“口贝”。“口贝”喜欢把自己用东西圈起来,然后,他出现在哪里,哪里的东西就变成圆形的;工厂里那个白小子在草原上尽情的玩耍,美丽的大草原可不是封闭的,有的大草原真是一望无际呢!

3、区分“处”和“外”

“又又”戴着一顶 “大歪帽”,拿着个大萝卜,到处走走、看看,每一个好玩的地方它都没放过。当夕阳来到时,它走累了,把自己的腿收回来,(也就是处的捺变成一小点)不再出去,只把大萝卜放在外边守候着。

4、区分 “做”与“作”

处方:由于什么工作都有名字,所以这个“作”常用在各种名字中,比如“作文,作家,作业”等。古代的人最反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新出现的文化常常持(chí)反对的态度(dù),他们最喜欢用手工做一些东西,因为那时还没有各种各样的机器(qì),我们可以把做东西的“做”简(jiǎn)称(chēng)“人古反文”,后来用这个“做”专(zhuān)指(zhǐ)做什么事或做什么东西的做。

国王的二儿子最喜欢玩了,他玩的时候从来不戴(dai)帽(mào)子。因为神(shãn)仙(xiān)曾(cãng)经告诉过他,只要他戴上了帽子尤(yóu)其(qí)是宝盖(gài)帽,他就完了,他就要独(dù)立生活,就不再(zài)是国王的儿子了。后来,人们根(gēn)据(jù)这个故事,把“玩”叫做玩耍(shuǎ)的玩,把“完”叫做“完了、完成”的完。

巧记成语十五法

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固定词组,有其意义上的整体性、结构上的凝固性和节奏上的音乐性。指导学生巧记成语,是解决中学生作文无词可写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巧”字当头,自然妙趣横生,干瘪的词藻一下子会有滋有味。它们一个个会涌入你的脑际,随时听从你的调谴。吴岱宝老师总结了十五种方法。

1.顶针续麻法:

即词尾接词首、词首接词尾,以此相续,接二连三,少则十几、几十,多则上百、上千。为了准确,最好不要像电视游艺那样词音替代。如:一帆风顺,顺藤摸瓜,瓜熟蒂落,落花流水„„

2.回环往复法:

此法同上,仅最末一个绕回词首,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循环圈。如:物以类聚,聚精会神,神通广大,大有作为,为人师表,表里如一,一扫而空,空洞无物。

3.报数列队法:

相当一部分成语含有数字,可以以序相排,列队而记。如:一心一意、二三其德、三思而行、四通八达、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拼八凑、八面玲珑、九死一生、十全十美。

4.物以类聚法:

按成语中所含事物分类记忆即为此法。

①成语动物园:像虎头蛇尾、龙飞凤舞、杀鸡吓猴、豕突狼奔等一类。

②成语植物园:如不辨菽麦、不稂不莠、如火如荼、杀人如麻等一类。

③成语百家姓:如围魏救赵、见钱眼开、名落孙山、李代桃僵等一类。

④成话五行:如木已成舟、火中取栗,土崩瓦解、金碧辉煌、水到渠成。

当然还有其它类聚方法,此不赘述。5.追本穷源法:

即深究成语的源渊,以加强记忆的方法。就其来源而言,不外以下几种:

①出自古代寓言的:如杞人忧天、刻舟求剑等。②出自神话故事的,如天衣无缝、为虎作伥等。③出自历史事件的,如四面楚歌、唇亡齿寒等。④出自古诗文的,如袖手旁观、以逸待劳等。⑤出自口头语,如七上八下、平心静气等。

6.谜猜成语法:

即谜面不拘形式,谜底均打成语的方法。如以氢气球和空航已通为谜面,各打一成语即为:不翼而飞和有机可乘。

7.成语猜谜法:

此法与上相反,以成语为谜面,猜谜底。如:水落石出——打一农用机械。无与伦比——打一句唐诗。(谜底: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诗句缩减法:

有的成语含在诗句之中,缩减出来记忆更好。如:一只巴掌打不响——孤掌难鸣”鲁班门前弄大斧——班门弄斧。

9.意义区别法:

记忆的最终目的是用,那么深入理解成语意义,区别同反义、褒贬义成语质的差异,则不失为良法之一,近义如,羊质虎皮,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反义如,多快好省,少慢差费。褒贬义如,心狠手辣、心慈手软。这样的对比强烈、易于记忆。

10.特殊结构法:

成千上万的成语,其结构类型也不外那么几种,抓结构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如,能者为师、惊魂未定——主谓;独具匠心、别开生面——动宾;显赫一时,入木三分——补充;豁然开朗、世外桃源——偏正;年富力强、心直口快——联合;令人发指,利令智昏——兼语;见风使舵、负荆请罪——连动。除此而外还有二字、三字、重叠等特殊结构分类记忆,效果良好。11.定位对举法:

部分成语有上有下,对举而出,记上对下,或记下对上,亦为一法。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

12.形象猎趣法:

取字面形象、猎奇涉趣,联想记忆。如,最大的嘴——气吞山河;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最大的贼——偷梁换柱;最有力的腿——横扫千军。

13.片段诵读法:

使用成语好的片段,反复诵读,借句记词。如:《李自成》中有一段:“要做一番英雄事业,就得有一把硬骨头,不怕千难万险,不怕千辛万苦,不怕摔跟头,勇往直前,百折不挠。

14.填空游艺法:

以空格形式,排列有关成语,按要求填空练习。如就“出生入死”这个成语的四字,分别在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上各写出四个成语。比如,出其不意,事出有因,推陈出新,人才辈出。

15.重点强调法:

篇6:一年级语文生字词语

一年级语文生字词语

生字词语部分

一画:一

二画:13个

二十人入七八儿九了卜又力几

三画:16个

三上下个大口子门也山飞马小巾广己

四画:32个

今天木六文火无中日月五开不见长车公云少

牛毛尺牙风心水手升巴方书片

五画:21个

左右瓜正用生皮东平本业半鸟出电田白头目

四禾

六画:6个

自年衣鱼回西羊耳米

七画:5个

来两里足走

八画:2个

雨果

一字组多词

木:木头、木马、木瓜

天:白天、天上、天下、几天、今天

八:八个、八方、八人

人:几人、人少、三人

火:大火、火山、上火、水火

文:文本、语文、文火

儿:儿子、鸟儿

九:九天、九月、九个

无:无人、无用、无心

日:日子、日月、今日

中:中心、心中、中用

子:儿子、尺子、车子、日子

门:开门、门口、大门

月:月牙、日月、八月、平月、半月

不:不用、不三不四、不少、不足

开:开门、开水、开头、开车、开心

目:目光、耳目、双目

耳:耳朵、耳目、两耳

头;山头、里头、头皮、木头、开头、头上、出头

米:大米、小米、八米、米尺

见:少见、见人、

白:白天、白云、白毛

田:水田、禾田、田里

电:电子、水电、用电

长:长白山

山:上山、下山、山头、大山、火山

出:出入、出门、出山、日出、出口、出来、出生

飞:飞鸟、飞上天、飞来

马:大马、木马、马车

鸟:飞鸟、鸟儿、小鸟

云:白云、云天、云朵

车:上车、下车、开车、火车、电车

公:公用、公车、公园、公司

牛:大牛、水牛、牛头

羊:羊头、羊毛、小羊

巾:毛巾、方巾、手巾

牙:门牙、洗牙、刷牙

尺:尺子、三尺、木尺

毛:毛巾、毛衣、羊毛

心:心里、中心、心中、手心

风:大风、风中、风雨

力:用力、有力、力气

手:手心、大手、水手

水:雨水、白水、开水、山水、水鸟

广:广大、广东、广西

升:上升、升起、东升

篇7:低年级语文生字、词语教学

顾名思义,字谜歌是表述字谜的儿歌。就是用儿歌朗朗上口、易诵易记的形式承载谜语的内容,抓住汉字的音形义作文章,思路灵活,手法多样,尽量贴近孩子的思维特点,不唯科学性,注重健康的趣味性。执教者设计出恰当的谜面,试图给小学生以智力的锻炼,以兴趣的激发,以想象力的培养;用句时髦话说,就是做做头脑体操。进而,在有趣的猜谜活动中,可培养小学生的诵读能力、记忆能力,并初步学习把握语言的节奏与韵律的能力。

无庸赘言,我们汉民族的文字是形象直观的表意的文字,是方正谨严的结构美丽的文字,是承载着古老的东方文明的厚重深蕴的文字;作为教育者,我们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愉快的放松的气氛中认识这些文字,并爱上它们呢?

一、析解表意内涵让孩子们理解汉字

有那么集中识字的一堂课,孩子们正为那一个个汉字复杂交错的笔画而愁眉苦脸的时候,老师挂出了小黑板,上书:

自称是只鸟,嗓门大又高,块头也不小,就是飞不了。

老师告诉学生这是一则谜语,谜底是一个常用字。并提醒同学们从字型结构及字的含义上去理解。经过一番启发诱导,有学生猜出了“鹅”字,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掌声。由此,同学们深深记住了“鹅”字是由“我”和“鸟”组成的。

趁热打铁,老师又挂上另一个小黑板,写的是:

自称是好鸟,只会呷呷叫,游泳是健将,就是飞不高。

学生们正在兴头上,且有了第一次经验,这一则的谜面更直观,说时迟,那时快,黑板刚挂好,就有同学喊出了“鸭”字。而且,这次不是由老师按部就班来解释,孩子们七嘴八舌,就把字型结构解释得头头是道了。

老师出示的第三则谜语是这样的:

又是一只鸟,只会咯咯叫,说比唱好听,飞来我瞧瞧。

这太小菜一碟了!这群简直像高手一样的猜谜者噼里啪啦一阵嚷,谜底是“鸡”,这还用说吗。老师做总结了:鸡鸭鹅都是鸟类,所以都是鸟字旁;不过,经过人类长期的驯养,它们都不再擅长飞翔,比鸟儿笨多了。孩子们很高兴,原来汉字这么有意思,里面包藏着许多秘密呢!

是的,即使最简单的一个汉字都可以包含一个有趣的故事。你看:

有时最小,有时最大;有时最好,有时最差。

这是个什么字呢,这么奇妙。原来就是最最容易写的“一”呀,它的含义可是完全符合谜面要求的,不是吗?

还有呢,这是个什么字:

上不在上,下不在下,卡在中间,平分上下。

还是“一”,没问题。老师说了,上一则是从“一”的字义来猜的,下一则是从字形来猜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了。同学们兴犹未尽,老师再出一谜:

一笔连得远,有直又有弯;第一争不上,第二真稳当。

老师启发说,这个字也是一笔写成的,前两句从字形去猜,后两句从字义去猜。同学们很快就猜中了,它是甲乙丙丁的“乙”字。

我们还可以利用汉语言表达的多义性,借助制谜手法的扑朔迷离,有针对性地考验孩子们思维的灵活性。比如这样的一则谜语:

丢少一笔,不要猜去,去就去了,少更少了。

毫无疑义,此谜的答案是“小”,猜中的孩子会心一笑。

事实证明,在生字教学的课堂上,穿插这种形式的认知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学生的积极性是大大地调动起来了。他们产生了学习汉字的兴趣,开始主动地琢磨起汉字的形状,并探究它的含义了。

二、综合字形字义元素让孩子们想出汉字

字谜歌的本质就是谜语,它也可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头脑体操,对孩子们的心智发育是大有裨益的。谜语的谜底是靠“想”的,字谜歌的谜底也靠想,只不过想的是某一个汉字而已。那么,大家来想一想吧,这一则的谜底是什么:

住了上百人,这家可真大;想去瞧一瞧,全都睡着啦。

请记住老师讲过的“家”的意思常用什么偏旁来表示,并请将字形字义结合起来猜想这一则谜语。然后,学生们开始思考;有思维较敏捷的孩子想出来了宿舍的“宿”字;老师称赞了他,并鼓励了全班同学。

接下来,就有了新的需要开动脑筋的谜:

要吃没有嘴,要跑没有腿,生气不够横,请问他是谁?

此谜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关键是思维要对路,综合字形字义来思考。其实,谜面里有两个句子是可以独立作为打开谜底的钥匙的。你看,马上有同学成了揭底的快手——那是乞丐的“乞”字。真的,乞丐是我们社会最低层的人群,他们多可怜啊,要吃没嘴,要跑没腿,只有一条弯弯的尾巴;他们连生气都没资格,不是常有乞丐被人骂甚至被人打吗?我们要同情他们,要尽我们的所能帮助他们,好吗?还有,在理解这则谜语的时候,要注意第三句里的“横”字是个双关语,它可以有两个读音,循音解义,巧妙地暗示了谜底。

老师还不罢休,决心把同学们的头脑机器开动到高速状态,接着出示了这样的一则谜语:此字许多口,不作品字猜;品字要比口,再请几个来。

脑灵嘴快的同学马上猜了个“古”字,老师微笑着,淡淡地一句:还有呢。还有,那是“叶”,那是“只”,那是“吾”。老师还没满足的意思,把那句话重复了一遍。这下全班爆锅了,“吉”“杏”“呆”“吐”“唔”甚至“晤”“果”“晶”“里”……老师不厌其烦,一一写下,竟然填满了小半个黑板。好家伙,一个谜面竟然有这么多的谜底;一个谜语的猜测,变成了一场淋漓尽致的发散思维训练,更有意义的是让孩子们心甘情愿地操练了一大堆汉字的字形识记,有的孩子把自己课外阅读识记的字都搬出来了,有的还在私底下炫耀自己猜出的字“口”最多呢!

三、形象直观引导让孩子们写对汉字

我们的字谜歌还可以形象直观地提醒同学们认准字的结构形状,笔画和偏旁。比如这样的一则谜语:

好大一个人,背了一身债,问他累不累,他却笑起来。

这是好大的“一”个“人”,背了好多“债”,这可是表示错误的东西,它是“×”,这人还轻松地“笑”,那就是个“爽”了!“耶——”,谜底竟是一个热门流行词,有的同学甚至是天天将它挂在嘴巴上,猜中的同学心里别提有多爽了。这是一则运用反义法构筑的谜语,别具匠心,栩栩如生,尽显了谜语诗的意趣之妙。从此,同学们对这个字的字形结构印象特别深刻,猜谜语使他们猜出了许多的欢乐。

运用字谜歌来帮助学生准确地记住字形,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比如猜测安全的“安”字,谜面是这样设计的:

姑娘要保健,藏在家里面;藏好才会好,不用怕坏蛋。

这样的表述揭示了会意字“安”字的本意:温馨的家是保证弱女子安全的好地方;更重要的是分清了这个字的偏旁结构,有效地防止了把两个偏旁混在一起写的错误写法。并且,利用学生注意字形结构的时机,老师还可以强调大家在写下面的“女”字时一定不能让撇捅过横的上方,从而纠正了一个习惯性的不谨慎的错写。

利用字谜歌我们还可以解决形近字教学的难题。请看以下一则字谜歌的设计:

看是比较凶,有狗来帮忙;指望它变好,差点成了狼。

我们从整体字义切入,改变了由形及义的常规套路,并利用字义间的联系,随机应变地设计了一个小小故事,把谜底“狠”字与形近字“狼”字进行了直接的比较,点明其差异,帮助初学者理解俩字的意义联系,并且正确地写出它们的字型。

有的汉字没有确切含义,属虚词一类,我们也可以将谜语尽量设计得形象一点,具体一点:

站在右边,手在中间,嘴在左边,话在前边。

这个“啦”字,你把它的部件组合起来就是了,它是个语气词,常常作为实体语言的后缀的。

四、多方排列组合让孩子们迷上汉字

在汉字教学中,老师决不能只是机械地教学生读对写对每个字,我们必须处处用心,时时用情,引导我们的孩子领会汉字的美丽与神奇,让他们在认字习字的过程中,不可遏止地爱上汉字,与字为友,以字为亲,我们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我们的功德才圆满。

有一则以“胖”字为谜底的字谜歌是这样表述的:

你说是十五,我说四十五,他说是满月,大家都错误。

“胖”是个典型的形声字,他是表意的,外观跟字义还挺般配的;而我们的字谜歌则围绕字形,从不同角度切入,引导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充分挖掘了这个字的表意功能和意趣因素,让孩子们的学习丰富而不枯燥,活泼而不单调:你说的是时间,半月是十五天;我说的也是时间,一月又半是四十五天;他说的是时间引出的自然现象,“月半”是农历的月中即十五,天上是圆满的月亮。当然,大家说的都是望形生义,都不符字义。这则字谜歌起了颠倒歌的作用,促发了孩子们由字形入手,理解其正确字义的积极性,整个过程是有趣的,活泼灵动的,因此是迷人的。

关于这个字的谜面设计,笔者还有另一种处理,即:

你说是十五,我说四十五,他说是满月,谁说肉嘟嘟。

这就有了另一番情趣,在实际应用中,执教者可以随机应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多方引导学生的思路。

再看“美”字的设计:

好大一只羊,可惜没尾巴;没尾不要紧,人人称赞它。

这样的谜面是较直观的,学生是可以较快猜中的。我们不妨换句话说,强化一下“美”的感觉,因为表达美的“美”字本来就应该很美:

大王头上两朵花,人人希望得到它;它在世上处处有,有人得到有人愁。

这样的谜面不那么直观了,得调动一点想象力,而这样一来,猜谜的过程诗意也浓郁了,变得更迷人了。

进而言之,要让孩子们更入迷、更投入,我们还可以打出组合拳,也就是做出连字成句的设计。请看以下一组字谜歌:

世上有个人,人比皇帝大,站得高又高,皇帝踩脚下。

大王长一点,住在城里边,城墙围得紧,独立掌大权。

一撇又一捺,步子跨得大,别看他简单,世界他最大。

流氓已死亡,百姓喜若狂,现在没得怕,挺身把头昂。

小兵站上边,大嘴掉下面,小兵找到嘴,好事连连见。

小羊真可爱,破衣穿起来,穿出好样子,真是好孩子。

这里的六则字谜歌,按顺序猜六个汉字,合起来是一句话:全国人民吉祥。当孩子们消耗了一定的脑细胞揭开了谜底之后,那不是一般的兴奋感和成就感,那是对语文课堂的惊喜和由衷的期待,那是对汉字魅力的一份深体验,那是对早日掌握祖国语言表现出的一份自信心。我国台湾学者王克先在《学习心理学》一书中说:“一个人的学业成绩由两种因素来决定:一是智力,一是动机。学习本是自动的吸收和积极的反应,而不是被动的行为。教师不能给学生智力,更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给予内在的驱策和激励。动机是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字谜歌的编撰无疑达到了引发动机,促进了乐学的效果。

每一个汉字都是方方正正,有型有款的,从理论上说,我们都可以根据现代汉字的象形、形声、会意、指事等主要特点设计出字谜歌,为此,笔者做出了大胆的尝试,花了几年的业余时间,将两千五百常用字一个一个地编成了与之相应的字谜歌,架起想象的桥梁连接了教者与学者的思维系统,并在付诸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劳动的乐趣。

篇8:课本生字词语

一、关于“树阴”的词形问题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 “树yīn”“林yīn路”“绿树成yīn”等词语中的yīn一般写作“阴”字, 也有写作“荫”字的。据我们初步调查, 三种教材出现的相关词语如下:

同是语文课本, 有的用“树阴”, 有的用“树荫”, 如果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 学生学到的词形岂不是不同?到底应该用“树阴”呢, 还是用“树荫”?这就需要考察一下“阴—荫”系列词语的词形问题。我们可以溯源到古代汉语中语言的运用情况。《辞源》在“荫yīn”字头下设两个义项:一是树阴, 二是日影。在“阴”字头下第五义项是“背阳曰阴”。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荫yīn”字头下第一义项是“树荫”。“阴”字头下第二义项里有:阴影、树阴, 这个意义又写作“荫”。可见在古代汉语中, “荫yīn”主要指“树荫”, 即树木枝叶在阳光下所形成的阴影;“阴”的意义之一是指“背阳”, 在表达树林枝叶所形成的阴影这一意义时, “阴”与“荫”通用。因此, 可以把“荫”看作是分担了“阴” (指“背阳”义) 的部分意义。由于“荫”所指意义较专, 又有形旁“艹”作为标记, 在表达“树荫”等意义时使用“荫”较“阴”为多。1985年以前出版的现代汉语辞书也是把“树荫”和“树阴”处理成一对异形词。这样处理是既符合语言的历史, 又符合语言的现实使用情况的。

1985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联合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以下简称《审音表》) , 规定“荫”统读yìn, 并特别注明:“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审音表》本是审定普通话异读词读音的一个规范文件, 在这个具体问题上, 却直接影响到了相关词的词形。语文课本使用“树阴”等词形正是严格遵守《审音表》规定的结果。但是《审音表》的这个规定存在问题, 许多学者已经指出了这个审音失误, 《审音表》的修订也已经启动, 届时有望进行修改。

2013年6月, 国务院发布《通用规范汉字表》 (以下简称《字表》) , 字表研制组组长王宁主编的《通用规范汉字字典》 (是解读《字表》的字典) 设“荫yīn”字头, 第一个义项为“树荫”, 举例是“绿荫、绿树成荫”。由于《审音表》修订稿尚未发布, 《通用规范汉字字典》相当于提前修正了《审音表》的审音失误。

按照《字表》的最新汉字规范, “树荫”“林荫路”“绿树成荫”等词语不仅是规范的, 而且是“阴—荫”系列词语的推荐词形。《现代汉语词典》 (以下简称《现汉》) 从2005年第5版开始恢复初版意见 (1996年版曾为遵守《审音表》规定作过修改) , 并且明确这对异形词以“树荫”为推荐词形。《人民日报》一直没有遵守《审音表》的规定, 因此也就没有受到这一审音失误的影响。检索2000—2013年的使用情况, “树荫”234例, “树阴”19例, “绿树成荫”496例, “绿树成阴”3例, 使用多寡情况一目了然。

因此, 在《字表》发布之后, 我们建议课本一律使用“树荫”等用“荫”字的推荐词形。

二、关于“丁冬”的词形问题

关于“丁冬”的词形, 有两种课本涉及到, 且词形有别, 初步统计如下:

2011年6月24日的《齐鲁晚报》有一篇《泉水“丁冬”还是“叮咚”?》的记者调查文章。文章说, 一位家长给儿子辅导功课, 发现课本上写着“泉水丁冬”, 家长认为应该是“叮咚”。记者就此咨询某市教科研中心主任, 得到的回答是:小学课本里的“泉水丁冬”写法是正确的, 从200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 “叮咚”就已经改为“丁冬”。我们调查发现, 近年来关于到底是“丁冬”还是“叮咚”的争议多次见诸各地报纸, 这些报纸的报道如出一辙, 基本都是学生家长向报纸吐槽教材有错别字, 记者进行调查, 请教有关专家或教师, 给出的回答基本一样:两个词都对, 教学中应该按课本的写法。

人教版使用“丁冬”词形可能“事出有因”。上文报道说, 从2001年版课本开始, “叮咚”改为“丁冬”, 说明以前用“叮咚”, 后来专门改为“丁冬”的。为什么要改?原来是受到《现汉》的影响。《现汉》1978年第1版收“丁东、丁冬”, 不收“叮咚”,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2年的增补本 (第4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初版于2001年, 为了遵守《现汉》的语言规范, 于是就用了“丁冬”。但是《现汉》多年来在这组异形词中推荐“丁东”, 摒弃“叮咚”的作法没有得到语言社会的认可, 于是从2005年第5版开始收入“叮咚”, 并作为这组异形词的推荐词形。

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1]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都把“叮咚”作为推荐词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举例是“泉水叮咚”, 并且在“丁冬”和“丁东”两个词条后面都明确标注:现在一般写作“叮咚”。“叮咚”作为一个拟声词, 所用的两个汉字仅仅是模拟的声音, 所以就有了三个不同的词形, 但这三个词形在使用频率上是有高低之分的。下面是2014年3月19日我们在几个语料库中检索的相关数据: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这组异形词中, 语言社会是倾向于选择“叮咚”和“叮叮咚咚”的。从造词理据上看, 三个词形也有高下之分。“叮咚”作为一个拟声词, 使用“口”作形符, 更方便我们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课本在使用“丁冬”词形上本来是要向《现汉》推荐的规范看齐的, 却不知《现汉》在这个问题上的修订、更新情况, 结果死守着十几年前的旧规范, 造成课本和现实语言运用的脱节, 引起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困惑, 给课本的权威性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 建议课本使用“叮咚”这一推荐词形。

三、关于“钱钟书”的词形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9页出现了“钱钟书”。钱钟书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取名时本为繁体的“錢鍾書”。1964年发布的《简化字总表》把“鐘”“鍾”二字合并简化为“钟”, 于是“錢鍾書”写成简化字就是“钱钟书”。据说钱先生本人生前明确反对把他的名字写成简化字的“钱钟书”, 因为简化字的“钟”不能准确表达他取名的本意。据《钱钟书传》记载, 钱钟书周岁“抓周”时抓到的是书, 故取名“鍾書”, 是“钟情于书”的意思。繁体字“鐘”指钟表、钟点, “鍾”指钟情、钟爱, 本是用法不同的两个字, 汉字简化后都成了“钟”, 在表意上有时可能会产生误解。用简化字书写的“钱钟书”就有可能被认为是“錢鐘書”, 这可能就是钱先生反对使用“钱钟书”的原因。

为了尊重钱先生的意愿, 他本人的著作出版时一般都避免使用“钱钟书”这样的署名。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围城》署名“钱鍾书”, 采用繁简夹杂的方式, 1991年版改署名为“钱锺书”。《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以“钱钟 (鍾) 书”设条, 2009年版改为以“钱锺书”设条。

近年来, 学界一般倾向于使用“钱锺书”。如《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1月11日刊登“中国社科院召开纪念钱锺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报道, 钱先生曾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中国社科院主办的报纸, 使用“钱锺书”是可以代表学界意见的。2013年5月, 一家拍卖机构在网上公开拍卖钱先生的私人书信, 其夫人杨绛先生发表声明反对拍卖, 声明中使用的是“钱锺书”, 媒体报道时也多使用“钱锺书”。但长期以来, “锺”字由于在字典中查不到, 因而广受诟病, 造成很多误会和不便。

2013年6月发布的《字表》收“锺”字, 位于三级字表, 排序7679, 并在附录的“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后加注:“鍾”用于姓氏人名时可简化作“锺”。《现汉》[3]在第6版也首次收入“锺”字。至此, “锺”字正式成为规范汉字的一员, 在作姓氏人名使用时是个规范汉字。依据最新的汉字规范, 参考当前学界一般意见, 钱先生的名字写作“钱锺书”更为妥当。因此建议课本可考虑将“钱钟书”改为“钱锺书”。

四、关于课本修订与语言规范更新的思考

语文课本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母语的标准范本, 这就决定了它的语言文字使用必须高度规范。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非常重视语言文字工作, 先后制定、推行了一系列语言文字标准、规范。为了促进汉语规范化,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 老一辈语言学家吕叔湘、丁声树主持编写了著名语文辞书《现汉》, 它是一部指导我们规范运用现代汉语的重要文献。这些有关语言文字的法规标准是指导我们编写语文课本、规范课本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依据。

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 制定规范标准是让这个工具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语言规范的标准也会不断修订。为了适应当前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汉字规范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01年启动了《规范汉字表》的研制工作。经过多次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等环节, 2013年6月, 国务院公布了《字表》, 《字表》是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各领域汉字应用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制定和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 对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 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 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

《字表》对以往的汉字规范进行了全面整合, 集众多字表于一表之中, 调适了各规范之间相互矛盾的地方, 用一个字表覆盖了以前多个字表的功能, 使当今的汉字规范有了明确、统一的标准, 是当前汉字规范的最新标准。《字表》在整合原有汉字规范的基础上对原有规范作了不少修订、完善和更新。比如, 新收录了“闫、缐、飏、锺”等226个类推简化字, 把“皙、瞋、噘、蹚、凓、勠”等6个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 把“昇、脩、邨、龢、喆、淼”等39个异体字在特定用法上调整为规范字[4]。《字表》的这些修订对语文课本的修订有着最新的指导意义。现再举两例加以说明。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9页有“juē嘴”一词, 课本用的是“撅”字。《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把“噘”作为“撅”的异体字淘汰了, 所以“juē嘴”的规范写法就是“撅嘴”。现在《字表》收入了“噘”字 (位于二级字表, 编号5910) , 并且加注:“噘, 义为噘嘴。不再作为‘撅’的异体字。”依据这个最新规范, 课本中的“撅嘴”应改为“噘嘴”。

再如, 我国古代发明活字印刷的毕昇, 以前由于把“昇”作异体字淘汰了, 所以只能写成“毕升”。现在《字表》收入“昇”字, 规定可用于姓氏人名, 那么如果语文课本涉及这个人名, 就只能使用“毕昇”了。

在《字表》发布后, 我们强烈建议各个版本的语文课本都进行一次集中检查、修订, 重点关注《字表》对原有规范的修订更新情况, 使课本的语言文字运用达到最新的规范标准。课本修订时, 可一并参考其他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最新版本, 如《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都在2011年发布了最新版本。顺带说明, 课本修订如果参考《现汉》, 一定要使用最新版本。近年来《现汉》每隔几年就修订一次, 现在的最新版 (2012年第6版) 修订时就充分吸收了《字表》的成果, 其推荐规范也是当前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李行健.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2.

[2]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北京:语文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上一篇:322古典概型2教案下一篇:高一英语单词拼写大赛实施细则及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