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叙事作文

2024-05-21

童年的发现叙事作文(精选16篇)

篇1:童年的发现叙事作文

在我童年的生活中,有许多发现,这次我所讲的,只是其中之一,童年的发现。

有一回英语考试,我考了69分,成绩很不理想,于是,我总结错误,首先扣分最重的是There为头的句形,我把There全写成了Where,在句中的There也没有小写,其次是答问,如果是问:……is it?回答时应写It’s……。这里我is和it搞反了也扣了不少分。然后我认真复习书本,吸取教训。终于,在第二次考试中得了98分,仅次于满分的同学。我再也不用像第一次考试后那样拿着试卷躲妈妈了,我心里多开心呀!

从这件事,我发现了:当你第一次摔跤时,你不要害怕,你要从地上爬起来,总结经验寻求帮助,再想一想为什么摔跤,要怎么样去避免,以防第二次发生同样的错误,错误是难免的,没有哪个人能说自己一生中没有犯过错,除非脑子不清醒。这要看你怎么样去面对,去正面地面对。

在地球上失败之后成功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像我说的去做,成功就在不远处了。

篇2:童年的发现叙事作文

同样的人写作文,为什么有时写的好,有时写的坏,质量相差悬殊呢?是因为题材不对口,还是人的思想产生了变化呢?看看下面的例子吧。

记得那是个星期五,老师让写一篇参加比赛的作文,星期六上午必须交卷。然而,星期六奥班还要考试,怎么办呢,我愁眉苦脸的就要急上房了。唉、唉……这个声充满了整个房间,不想写了。但残酷的现实让我不得不冥思下去,历尽折磨写出了一篇文章,一点创意都没有,老师改了又改,评了又评,也没有达到好的效果。再有就是上个月,老师让自由发挥写一篇作文,我高兴透了,妈妈知道了也喜上眉梢,称这种方法好。我少加思索,在同学们不绝于耳的笑声包围中,提起笔一气呵成。一篇鲜活的作文“班上的独行侠”受到一致好评。

哦!我发现了……

不是因为题材不对口,思想也没有变化,而是因为心情的缘故。

一个人若是有好心情,干什么事情又快又好;若是糟糕的心情,脑子像锅粥,自然什么事情也干不好。一个人只有有一份好心情,心平气和的,才能进行正常的思考,正常的工作,正常的生活。所以,心情不好的人从某个角度说是个不健全的人。不好的心情往往来自于压抑、苦闷;好的心情往往来自于希望、畅想和自信。我爱畅想,畅想自己很伟大,虽知是空的,但也会使自己开心一笑,这就是好心情的开始。解放军为什么能粉碎强大的国民党?全都凭借着他们的信心,凭借着他们对美好未来的盼望。张海迪为什么能活下来?是因为她心中有一片广阔的海洋,她正驶向那天边的地平线。

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更不可能事事不如意。在受到挫折后,不妨想象我的发现,让你的心在清新的空气中净化,该遗忘的遗忘,该畅想的畅想。我们要学习,要抱着希望学习,有一个好的开端,才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篇3:《童年的发现》文本解读

1. 结果前置, 魅力无穷。

文章学里讲, 倒叙能制造悬念, 吊起读者的胃口, 引发阅读兴趣。课文开篇就写道:“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 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读者展卷就知道结果———仅就写作手法讲, 算不得多新颖, 但这个结果却是非同一般, 是惊人的———“我”发现了“胚胎发育规律”。这可是生物学家研究的大课题、大难题啊!那些学富五车的先生们, 费尽毕生心血也不一定能有这个发现, 可一个九岁的孩子却发现了, 后面将会有怎样的故事等着演绎呢?

如果这个发现是从书上看来的, 是爸爸妈妈或老师告诉他的, 那还可以理解, 而“我”偏偏说:“这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真的奇了。亲爱的读者, 你能相信吗?这一悬念紧紧抓住了我们的心, 快往后读, 快往后翻, 看看他是在骗我们, 还是真有其事。就是这个“结果前置”的写法, 像一位高明的导游, 引导着我们前行, 再前行, “无限风光在险峰”。

对照悬念来看, 课文中的“结果前置”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童年的发现”发现了什么?作家不卖任何关子, 一来就告诉我们。两相比较, 这是“迂回”中的直白, 仅那么一句话, 题就被点破了。

2. 师生对话, 求解疑问。

少年时代是一个多梦的季节。在梦中飞翔, 这样的经历每个孩子都会有。可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 一下把“我”那个惊人的发现和读者拉近许多。我们想, 作家的童年生活一点也不比自己奇特, 他曾经有过的梦我们也曾拥有。只是作家想到的, 我们却没有去想或深想。

有了疑问就须解。让我们从解读师生的对话入手:在儿童的眼里, 这个世界太奇妙了, 心有千千问, 于是对一个司空见惯的梦穷问不舍。“问题意识”原来是针对成年人而言的, 可这篇课文却告诉我们, 孩子的问题意识要比我们强烈得多。他们有了问题, 不怕别人笑话, 去问小伙伴, 去问老师, 去问一切可以询问的人, 直到问出真理, 问出发现为止。还有那锲而不舍的追问精神也令人动容:“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老师都快招架不住了, 于是说:“等你们升入高年级, 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虚晃一枪, 开始撤退。可这撤退具有教学机智, 老师丢给“我”另一个问题:“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 后来是鱼, 是青蛙, 是猴子……”“我”的思想之火又被点燃了。

3. 绞尽脑汁, 惊人发现。

“人究竟是怎样来的?”正是问题的牵引, “我”才会一步步前进, 到达“发现”, 收获成果。既然老师那里给不出现成的答案, 那就自己去想, 自己去寻找吧。课文有两个词写尽了“我”寻找的用功和努力———“痴迷”、“绞尽脑汁”。“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 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 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这想够痴迷了吧;“想啊想啊, 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这想够绞尽脑汁了吧。思考本来是费力的, 特别是当问题找不出头绪时, 那更是痛苦的。可“我”不在乎, 在想的路上踽踽独行, 不怕吃苦, 甘愿吃苦, 在吃苦中得到乐趣和收获。

思考不是空想, 它要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一个九岁的孩子, 他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生活经验。他抓过水里的鱼儿, 他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生产, 他还知道地图是怎样制成的。就是这些生活经验帮了他的忙, 引发了他的联想, 他终于有了自己“伟大”的发现, 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他格外高兴, 像阿基米德在浴池里发现比重原理一样, 此时此刻, 他只想告诉别人, 或是到大街上去张扬和狂欢!

4. 遭遇挫折, 悟出哲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上了六年级, 可童年的发现并没有黯然, 仍鲜明地烙在心间, 这就有故事了。年轻的女老师讲人的起源, 讲进化论的观点, 一下触动了“我”的发现, “我”情不自禁笑出声来。老师怎会知道这位学生是想起他发现的胚胎发育规律, 还以为他是在想“坏”。这是课堂, 况且又是一位女老师执教的课堂, 她当然要进行坚决的阻止。“奥尔加·伊万诺夫娜, 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我”的申述越发加深了老师的怀疑, 越是引起她的生气:“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

篇4:童年的发现

□翻译/谷 羽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这件事回头还要细说。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个地方。

经过反复的梦中飞翔,在和小伙伴们见面的时候,我看着他们就想笑。我洋洋自得,对他们既同情又怜悯,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也都会在梦中飞翔。那时候,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我们的老师列昂尼德·伊万诺维奇,报考托姆斯克大学没有成功,就到我们的学校来教书。他是个不太年轻的小伙子,沉默寡言,和成年人很少交往,但是和我们这些调皮的毛孩子倒是蛮谈得来。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氣,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

“岂止是鸟!人还曾经是草履虫,是鱼,是青蛙,是兔子……还曾经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场谈话,只不过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鳊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能够发现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乡村的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他们不是从白菜畦里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我们甚至还懂得一个秘密: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自己给自己提了个问,“为什么不是八个月?不是十个月?偏偏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我总算明白了!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大概经过了一百万年。现在,这一百万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一百万年,这又是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这件事讲起来倒叫人不好意思,”我在心里又想,“不过,这有什么不好开口的呢?等我长大了,一定好好钻研这个问题。”

以后又过了三四年,我已经上了六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上课,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达尔文,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目光中甚至流露出几分厌恶。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只有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他们还不笑塌了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总是伴随着驱逐和迫害。

[思维互联网]

费奥多罗夫真是可爱,他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发现”的确很有意思,这需要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的思考呀!在“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上,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发现呢?不妨把你想到的说出来,也许你的奇思妙想也会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现哦!

篇5:童年的发现初二作文

一次,上幼儿园的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广告:一个小女孩问她的母亲她是怎么来到世上,她的母亲回答是从肚子里出来的,女孩很生气地问她母亲为什么要把她吃掉。此时,我早已知道人是从母亲的肚子里出来的,但是究竟是怎样的,我还不太清楚,这则有趣的广告引起了我大大的好奇心。我整天翻来覆去地想啊想,却还是没什么头绪,于是,我决定去问问妈妈。

妈妈正忙着做家务,我一下蹦到她的面前:“你知道小孩是怎么生出来的吗?”“当然知道喽!小孩在妈妈的子宫里越长越大,等到大概九个月这样,小孩就从妈妈的阴道里出来,就是所谓的出生。”妈妈头也不抬。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哦,我也是这样出来的啊!”“不是的,你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见我十分惊奇,妈妈连忙补充道:“你赖在我肚子里不肯出来,于是医生剖开妈妈的肚子,把你抱出来。”我为自己又获得了一个新知识而欢天喜地,跑到一边玩去了。

长大了一些,我看起了科普书,引人入胜的内容让我真正了解了人的出生。我的老师从父母变成了书籍。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第8课《童年的发现》,中午时,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人的出生。一个同学说:“亲吻使母亲怀孕。”我立即反驳他:“口腔里怎么会有精子与卵子呢?”另一个男同学说:“小孩是从肛门出来的,出生时孩子满脸都是粪便。”“真恶心!”我们几个女同学叫道,同学们各抒己见,天马行空地讨论着,谁也说服不了谁,大家决定去查一查资料,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篇6:童年的发现小学作文

那天早上,我正在树上散步,树影洒满路边,一个个光斑跳来跳去。突然,我发现了一个的现象:阳光从树叶缝里透过来,照在地上的光影不是叶缝的形状,而是一个个圆圆的亮斑。

我看到后感觉十分奇怪。于是,赶忙跑回家去问妈妈。妈妈听了后对我说:“那圆圆的亮斑是太阳的像啊!”我听后更加奇怪了:“谁给太阳照相呢?”妈妈又说:“这就是‘小孔成像’。”我更糊涂了,妈妈接着说:“来,你做个试验就明白了。”

我按照妈妈的要求,拿来了蜡烛,火柴,一张纸和剪刀。我接着在纸的中间剪了一个很小的圆洞,再点燃蜡烛,放在桌上。忽然,妈妈问我:“把纸放在火苗后面,会在墙上照出一个影子来,对吧?”我使劲的点了点头。

可等我把纸放到蜡烛后面时,照在墙上的竟是火苗。我惊讶地瞪大眼睛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啊!”“这就是‘小孔成像’呀!”

我恍然大悟。那树叶缝就像一个小孔,阳光就像烛光那样从叶缝中射过来,地上就出现了一个个太阳的像了。“可小孔为什么能成像呢?”我穷追不舍。“等你上了中学,物理课时老师会告诉你的。”

篇7:童年的发现小学作文

通过仔细的观察,我发现老年斑黑黑的,一块一块的。因为爸爸的皮肤白,长在脸上特别显眼。不过老年斑不大,从远处看去就像是一颗痣,所以对爸爸没有太大的影响。可爸爸那么年轻,怎么会长老年斑呢?我自己推测了一下,是不是爸爸工作辛苦,每天早出晚归,不按时排便造成的呢?“嘻嘻”,我的想法真搞怪。不过为了真相大白,我问了问度娘。

原来,是因为爸爸工作太忙,回来太晚,不能按时排出身体里的毒素。我真的猜中了!还有就是爸爸的坏习惯,晚上回来还看电脑、看手机,电磁辐射也有不小的影响。另外爸爸不按时吃饭睡觉,不爱运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真想替爸爸减轻负担,这样爸爸就可以按时回家,好好吃饭,早早睡觉,及时排除淤积在身体里的毒素。我也要自觉地学习,不让爸爸操心,多出一些时间去运动。这样身体就会更健康,老年斑也会慢慢的消退了吧!平时我也可以多节约一点,别让爸爸那么辛苦。我希望爸爸变回以前那个年轻帅气的样子!

篇8:童年的发现

童年像一朵朵浪花,晶莹透亮,童年好似金色的沙滩上的一颗颗珍珠,光彩夺目。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二年级时的一次发现。

那是一次期末考试之后,我听说同学们说他们玩的一种枪,很好玩,心里想:“估计又是哪个动画片上的玩意儿吧,也就万变不离其宗,只会射子弹,有什么好玩的。”

下课后,我看见有个大哥哥买那把枪。买上了枪,就向放子弹的地方放了一个环,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把很小的左轮手枪,装上那个红环后,便向天打了一枪,只听“砰”的一声,不见子弹。我纳闷了,真是“此枪非彼枪”啊,接着,他似乎觉得这么空响没什么意思,便又向枪口放进了一个小短筒,又向天开了一枪,“嗖”的一声,划破了清晨的天空,然后又“啪”的—声。我想:“这枪还真好玩。”

过年时,我回老家放炮,发现箱中也有那种枪,我急忙拿出去玩。我先找到了环,拿出来一看,原来有八个孔,孔中放满了火药,我打开枪,把环放人,把头扭开,一按扳机,“砰”一声,把我吓了一跳,我又把一个小短筒放入枪口,又扣了一下扳机,“嗖”的一声,子弹带着彩色光点飞上天空,我好奇了,为什么枪能响呢?带着疑惑,我拆开枪看了看,发现枪后有一条弯曲的塑料条,一按扳机,那个塑料条向后一倾,又向前一打,我明白了,只要塑料条向前一打,把环中的火药打出去,火药经不住重击,就摩擦爆炸了,这一炸,把子弹中的引线点燃,子弹便飞了出去。

我想,这真是知识源于好奇啊!

篇9:童年的发现小学作文

我最有趣的发现是泡黄豆。把黄豆泡在一个杯子里,一天过后,黄豆渐渐大了,是遇水膨胀的结果;一天半过后,黄豆裂了,快要脱皮了,两天过了,黄豆的嫩芽已经冲破壳皮了,又过了两天长成了豆芽。原来我以为大家吃的黄豆芽是生长在树上的,通过实践使我终于明白了,黄豆芽是黄豆用水泡出来的。

我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蚂蚁怎样搬运食物的。一天我下楼去玩,看到有一个蚂蚁洞,我好奇地拿一个小木棍往里面伸了伸,洞中没有蚂蚁,它们去干什么了呢?原来它们在洞口不远处搬运一块面包屑,它们成群的抬着,非常团结,若要是累了,就换下一批蚂蚁,它们互帮互助把食物抬到了洞里,我又在离蚂蚁洞较远的地方,放了一块小小的香肠屑,它们闻到香味后,就赶紧又跑到那里,香肠比较重,有很多蚂蚁来了,它们还是坚持不懈地把香肠抬回了洞里。

篇10:童年的发现小学作文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张家渡烧烤,好不容易把整个烤架下面的炭点着了,我连忙跑到桌子上拿了一串鸡翅递给妈妈烤。我闲着无聊,就去一旁玩水。

“快点过来!鸡翅好啦!”背后传来妈妈的声音。我连忙跑过去,以超快速度吃完鸡翅,手上、嘴上全是油,怎么办呢?妈妈给我提建议,说:“那你用餐巾纸把手擦了呗。”“不行!”我急了,“这样不会把油擦干净的。”

我努力想,眼睛看到了那条之前我玩水的小溪,想:不如去那里吧!但现实于想像完全相反,我的手不论在水里反复洗了几遍,还是滑滑的,很恶心。巧的是又没有人带洗手液,我只好傻坐在一块石头上,无聊地玩着沙子。

我找了一块比较平的石头,挖了一堆沙子,在手里揉了揉,放在石头上,再挖,再堆。再挖,再堆。直到我弄了五次之后,我把手弄湿,滴了几滴水在沙子上,我惊奇地发现:手没有之前油了。有了这个起步点,我把石头上的沙子全部放在手里,反复揉、搓,再放到清澈的溪水里洗干净,虽然需要好几分钟,但比不洗手要强。

篇11:童年的发现小学作文

我小时候很喜欢昆虫,我曾经收集过知了、七星瓢虫、蟋蟀……

一天,我放学回家,在家门口发现有很多七星瓢虫,我突发奇想,抛下书包,做了一个盒子,放上一块玻璃。这个盒子有许多格子,捉到一种昆虫,就放在一个格子里。我跑出门口,一会儿功夫,就捉到了一只瓢虫,我把它放在一个格子里,这个格子就是它的“家”。可是,瓢虫吃什么呀?我跑进书房,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我的《十万个为什么》。过了一会儿,我才找到答案,原来瓢虫是吃菜叶子的`。我又跑到厨房,拿了一小片菜叶子给它吃,我把菜叶子放到它“家”门口,它爬到菜叶子前,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了。不一会儿就吃光了。

过了几天,我又捉到了知了、蟋蟀……我把它们一个个都放在不同的“家”。我一有空就去看看它们,给它们东西吃。

篇12:论迟子建小说的童年叙事视角

【关键词】迟子建小说;童年视角;社会;自然

[ 中图分类号 ]I210.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5838-(2009)12-0080-03

叙述视角指的是特定叙述文本读取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它是作者和文本的心灵结合点,也可以被视为小说语言的透视镜或文字的过滤网。[1]童年视角侧重于叙事中感觉过程的心理特征,在特定的叙事文本中凸显更多的是它的叙事学功能。迟子建的很多小说都是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来打量世界、描述人物或讲述事件,这也就形成了她的小说所独有的叙述风格。

《北极村童话》讲述了七岁女孩迎灯的故事: “我”被家人带到一个偏僻的北国边陲山村,母亲离去后,“我”开始了在姥姥家的日子。但童年的世界并非世外桃源,“我”从怀孕的小姨为即将出生的孩子的操心中体会着生活的乐趣;从姥姥露着骨头的身躯和松弛粗糙的皮肤上感到了生命的离去……,那个已同“我”成为忘年交的苏联老奶奶的故去,更是让“我”了解了人生的苦闷,“我”觉得一下子长大了好几岁——童年记忆不仅在情感上缠绕着迟子建,而且还成为她创作的灵感之源。

有位评论家曾经说过:“我是把作家的一切描写都看作他的自我描写的,因为他总是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虚构他的世界。”以此来对照迟子建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她后来的小说或多或少都有着《北极村童话》的影子,尽管她后来的作品意蕴要复杂深厚的多,主题也是变化的,但拨开文本的表层叙述,“童话”中所昭示的至真至纯的境界依然是迟子建迷恋不已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北极村童话》是一系列小说的生长点,正是由此开始,纯净成了迟子建小说叙述的底色。那种对未来的朦胧憧憬和向往,渗透在她的小说意蕴中,而那种对成人世界的怀疑和对约定俗成生活的质疑和反叛,便成了她一贯的追求和对世界的独特认识。

迟子建在她的小说中记录的大都是乡村琐碎的事情,虽说不乏愚昧以及无奈、痛苦、屈辱,但其中熠熠生光的是纯朴至善的美好情怀。它们都为一种粗犷朴素的民风民俗所笼罩,还原为简单的人际关系,体现着一种本色的生存状态。

在迟子建的小说世界中,对北国雪野各色风物的出色描摹是最具魅力的部分。无论是皑皑白雪下无垠的原野和森林、冰封的漠河和小镇上的木刻楞房屋,还是化冻时的冰排和林中跳动着的松鼠;无论是神奇的渔汛;江边橘黄色的篝火,还是活动于其中的北方汉子江边渔妇,以及一匹有灵性的马;一群会流泪的鱼,都能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旷达绚烂与生机。

为什么在迟子建的内心深处,大自然会占据这么重要的地位?为什么在她的小说中自然之美会焕发出如此的光彩?一个主要原因是:童年的记忆在她心目中留下了永远抹不掉的印痕。迟子建自己说:“现在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童年经历中的自然画面与生活场景。”故乡和童年留下的深刻鲜活的记忆,已经成为她文学创作的底色和灵感进发的触媒,作家在小说《原始风景》中的一段话,可以作为印证:“我十分恐惧那些我熟悉的景色,那些森林、原野、河流、野花、松鼠、小鸟,会有一天远远脱离我的记忆,而真的成为我身后的背景,成为死灭的图案,成为没有声音的语言。那时或许我连哭声也不会有了,一切会在静无声息的死亡中隐遁迹,那么,我的声音将奇异地苍老和寒冷。”

迟子建笔下的自然美,是由儿童视角去观察和发现的,童心的纯与真、善与美,使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显得更为纯真、清新、奇异,更具有自由活泼的生命力和绚丽美妙的幻想色彩。翻开迟子建的小说集,可以发现在一部分小说中都有一位睁着好奇的眼睛注视着周围世界的小女孩,如《麦穗》中的西西,《原始风景》、《白雪的墓园》中的“我”,《北国一片苍茫》中的“她”,她们所感受到的周围的世界,正是作家迟子建用一颗童心摹写出的童年的记忆,是以心灵勾画出的她所熟悉的、钟情的、具有生活底蕴与人间温情的北国生活。在她的小说中,“‘北极村’是一个童话般的意象,迟子建沉溺于其中,不停地从各个角度描摹着她的生命和思想的胚盘”[2]。北国大自然的美,通过儿童眼睛被强化、放大了,自然之美进人作家创造的艺术世界时,由于童心的过滤作用,也就比客观的大自然更美丽、更新奇,也更具有人情味。迟子建在小说《原始风景》中,曾这样描绘主人公幻想中的月光之夜:

“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哪种月光比我故乡的月光更令人销魂。那是怎样的月光呀,美得令人伤心,宁静得使人忧郁。它们喜欢选择夏日的森林或者冬天的冰面来分娩它们的美丽,在上帝赐予人间的四季场景中,月光疯狂,庞大的黑夜被这绝色佳人给诱惑得失去了黑暗的本色,黑暗在它明亮热烈的胴体前被烧炙得漏洞百出,月光就这样透过漏洞,丝丝缕缕地垂落人间。”

阅读这样的段落,我们惊叹作者对月光的描写是多么的奇异和美丽,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能清晰地看到童心的欢快与跳跃,而这一切源于作者对故乡、对大自然的热爱,源于她能始终保持一颗纯洁明净的童心。无论是《北國一片苍茫》中潇洒飘扬能歌善舞的雪花,还是《沉睡的大固其固》中“宛若升腾在大地的一团火焰”的云霞,“像个玩累的孩子,一屁股沉坐到山下”的太阳,自然界中的一切,全都体现出儿童所特有的生机、好奇、天真和幻想,因而也就显得特别美妙新奇,使人过目不忘。在迟子建的笔下,大自然既具有大自然本身的客观美,又具有作家个性的美,而正是这种个性的美,使作品中对自然的描绘具有了特殊的韵味。

迟子建小说作品中所描写的自然景物,常常体现出儿童所特有的观察感觉和思维特点。儿童观察事物一般从形状入手,思维则更多倾向于形象思维,直观具体色彩鲜艳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眼中的物体,也往往在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迥异于成人。迟子建抓住了儿童观察事物的这一特点,她笔下的自然景物描绘,处处体现出这种观察与思维的特点,使作品充溢着童心与童趣。在中篇小说《白银那》中,有这样一段写河中冰排的文字:

“冰排在阳光下银光闪闪,晶莹剔透,有的墩墩实实的像熊,有的张牙舞爪的像狮子,还有的灵巧隽秀像兔子,当然,大多数的冰块都像方方正正的金子,孩子们便想象这盒子里装着许多神秘东西,若是将它开启也许会蹦出花仙子、孙悟空、青蛙、海豹等什么的……。”

在作者笔下,大自然的生机活力、变幻多姿与孩子们的活泼好奇、充满幻想共同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画图,能使读者对北国的冰雪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并产生无尽的遐想。儿童特有的情趣与想象力,在这样的描绘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因为有了幻想的翅膀在飞翔,所以迟子建笔下的大自然之美才显得如此博大神奇,充满着生机与灵性,她的小说才具有了一种不同常人的特殊的境界,才使读者沉浸于其中流连忘返,如同漫游于空灵奇异的童话世界,在感受人生悲哀、残缺、忧伤的同时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和灵魂的净化。总之,迟子建笔下的大自然,既是北国冰雪世界中真实的自然,又是经作家心灵折射后的“艺术自然”,既是自然美的客观再现,又是作家感情美和童心美的主观表现,既体现了作家对世界对自然敏感细腻的洞察,同时又展示了她聪慧、善良富于幻想的天性。

童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仅此一次,也正因为如此,儿童的天真和率直才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追忆的。“一个成人不可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稚气了,但是儿童的天真不使成人感到愉快吗?他自己不该努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儿童的真实再现出来吗?在每一个时代,它固有的性格不是以其纯真性又活跃在儿童的天性中吗?为什么历史上人类童年时代,在它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不该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呢”[3]。马克思的这段经典论述阐明了希神话的“永久魅力”,在他看来,希腊神话之所以希腊艺术的“土壤”和“仓库”,希腊艺术之所以为一个“高不可及的范本”,正是因为它们不仅现了儿童的“天真”,而且能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以一个儿童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视角“天真地再现人类的儿童时代。”我们不可能再返回儿童时代,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艺术实现“返老还童”的梦想。丰子恺曾说,儿童“用明慧的心眼,比人们所见的完全得多,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最能明确,最能完全的见到。”丰子恺本人的许多画作也都以儿童感知视角来表现,因此,他的作品,充满了纯真的童趣。对于叙事作品而言,我们几乎可以这样说,基于儿童视角之下的叙述应该是找回纯真的一种努力。

迟子建小说独特的童年叙述视角把她的读者们带入了一个清新、质朴和纯真的审美时空,在那里人们可以尽情地回味童年的天真、烂漫,享受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享受人和人之间的亲密、融洽。对读者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是审美期待视野的改变和刷新,同时,也是-次心灵尘垢的涤荡。

总之,童年视角在叙事时有着特殊作用,因为“回忆”是在过去的“童年世界”与现在的“成人世界”之间的出和入,是流逝了的生命与现实存在的生命的互荣与互生。迟子建那些浸润着童年回忆的作品,是在离开家乡,定居城市后完成的,城市混沌的烟云、狭窄流俗的街道、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使她渴望靈魂的返乡。而提纯了的童年人生作为道德境界,对人类是永久的诱惑。因而,迟子建向往的是回归抱朴守真的自然世界,回归人类与自然一体的童年时代。她在自己的作品中保存了当下的现实生活中所缺少的事物:自在的生活、朴素的情感、美好的人性等。迟子建的小说给我们提供了难以得见的人间温暖和爱意,那些人性的善良给我们今天日益污浊的工业文明提供了鲜明的参照,以使我们警醒。

【参考文献】

[1] 方守金.童年视角与情调模式[A].2001.

[2] 张志忠.九十年代的文学地图[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篇13:小学作文童年的发现

那一天,我和妈妈来到一个公园。突然,有一只蜜蜂“嗡嗡”地从我身边飞过,我很好奇,便追了上去。我在那只蜜蜂后面追了一会儿,就看到它停在一朵花上,吸取着花蕊上的花蜜呢!我悄悄来到那只蜜蜂的身旁,看它怎样采蜜。

只见那只蜜蜂把身体一点一点地挪到花蕊上,然后用下颚、下唇和舌头组成的细小的长管插入雄蕊的底部,贪婪的吸取着花蜜。

蜜蜂在采蜜的同时,还要采集花粉。它的脚的外侧有着又长又密的绒毛,当蜜蜂在花丛中穿梭时,那毛茸茸的脚就沾满了花粉。

篇14:我的发现叙事作文

然没有玉盘似的月亮、璀璨如宝石般的星星;

但我看见了---

一盏盏霓虹灯点亮了单调的夜。高楼大厦静静的矗立在夜幕下,围墙边偶尔有

一两只高高竖着刷子般尾巴、悠然踱步的黑猫。这是夜的形状、夜的模样。

我听到了---

风从远处携来的若有若无的飘渺琴声,很轻很轻的车子驶过的声音,夜很深了、很静了,还有零星的行人走动的声音。这是夜的语言,夜的呼吸。

我闻见了---

令人心旷神怡的清新空气,静谧、安逸的气息,是幸福生活的味道。这是夜的气息、夜的温馨。

篇15:我的发现叙事作文

上课了,老师左手拿着一只杯子,里面装着蓝色的墨汁,右手拿了一张干净的卫生纸。

随后,只见老师把纸的边沿靠近水的边沿,只见水一直向上漫延,结果三分之一的面积都被水“占领”了。

老师做完了这个动作,就问:“同学们,你们之中有谁可以来解释、解释一下呢?”一瞬间,教室里鸦雀无声。有的同学在沉静的思考,有的同学在安静地发呆,还有的同学找同桌小声讨论。

过了一会儿,老师又问了一遍,同学们都在举手发言,可惜同学们都没有答对。

最后老师告诉了我们:这是毛细现象。纸上有细微孔隙,浸在水中后,水就跟着孔隙向上“爬”,取出水中后,水就随着孔隙向下滑。难怪衣服上面干得快下面干得慢;墨水滴到本子上就变成一大片。

篇16:叙事作文:我的发现

学校边的小店在卖蚕婴幼儿。我去看的时候,还只不过一颗颗卵,那些卵黑黑的,和芝麻差不多大小。我决定等蚕婴幼儿“出世”再买,由于家一直开空调,蚕婴幼儿会孵不出来。等蚕婴幼儿“出世”了,虽然贵,但容易饲养。

几天后,我买了六只蚕婴幼儿,它们很小,不喜欢光线,一直躲在桑叶下。它们的食量却大的“惊人”,才过了一天,桑叶就被咬了一个个孔。又过了几天,它们开始蜕皮了,把它们黑黑的皮蜕下后,里面竟是一个个“公主”,一身雪白,很娇小,总被人感觉它们非常柔弱。但蜕皮之后,食量大了不少,几乎每两天就要换一张桑叶。

它们开始长大了,有一天,我从外面玩玩回来后,看见装蚕婴幼儿的盒子里面有一个类似棉球的东西,我伸出手去,要把它扔掉,但我感觉那不是棉球,有一点儿重,摸上去比棉球还舒服。朋友告诉我,那是蚕婴幼儿要“进化”了,我便怀着满腹的期待等待它的即将来临。终于有一天,茧破了,从里面爬出了一只长相非常像飞蛾的虫,但它不会飞。它有一对玲珑的翅膀,腹部特别大,头上还有一对打成卷儿的触角。它一身雪白,真的是白娘子转世。

上一篇:房屋征收与补偿协议下一篇:七一剖析材料